班主任工作主要事跡范文
時間:2023-03-29 05:08: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主任工作主要事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抓住;教育時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1-0052-02
有人認為班主任工作只要跟學生打成一片,認真負責地“管住”學生就行了,不必講什么教育時機。還有人認為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班主任工作,用不著談教育時機。有的班主任的確很負責,他們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地做學生工作,工作效果卻并不理想,班主任很辛苦,學生的主體性也被削弱。班主任教育學生不能等同于產品加工,以為只要開動機器就能夠出產品,其實不然,教育工作必須把握適當的時機。
一、班主任工作把握教育時機的重要意義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善于捕捉教育時機,具有重要的意義:
1.使班主任工作更有針對性。一般來講,教育時機出現的時候,也是學生內心矛盾突出的時候,班主任把握教育時機,能對學生的矛盾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出教育工作,不至于脫離學生實際。
2.使教育工作更便捷。教育時機出現的時候,也是學生內心活動較活躍的時候,是學生主體能動性最容易發揮的時候,也是與班主任教育工作容易發生碰撞的時候,使得班主任教育工作更便捷。
3.能夠縮短班主任和學生間的距離,增強師生間的和諧性。教育時機出現的時候,也是學生需要幫助、理解、支持的時候。班主任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能使他們感到班主任關心和溫暖,這對師生間建立良好關系、增強教育效果、提高班主任威信有重要意義。
二、班主任教育時機的特點
教育時機不是一種偶然的因素,它的出現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只有掌握這些規律和特點,才能更好的利用教育時機對學生施加教育。
1.教育時機具有短暫性的特點。教育時機是指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機會。這里的時間性即短暫性,人的思想是不斷變化的,思想矛盾有時候會自行消解,有時候會加劇變復雜,教育時機稍縱即逝。有些班主任常常因為沒有把握住教育時機,使得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而遺憾或內疚。因此,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預見能力,及時抓住教育時機。
2.教育時機具有外現性的特點。人的思想活動都有一定的表現性,學生尤其如此。這種“表現”常常體現在學生的言談舉止上,情緒情感上,甚至在日記、作文或人際交往中也有所體現。對學生表現的“外現”性,性格外向的學生表現很明顯,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不十分明顯,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細致觀察,多了解學生,要善于從學生的種種表現中發現問題,挖掘原因,從而把握教育時機。
3.教育時機具有饑渴性的特點。這種饑渴性主要體現在學生急于解決矛盾的需求上,由于學生間存在個性差異,對矛盾的解決,有的表現強烈、急切、直露,有的表現出隱蔽、含蓄、曲折,但在內心急于解決矛盾的渴望卻是相同的。有些同學的內心矛盾確實是重大的,對自身至關重要,而有些同學的矛盾對自身的影響不十分大,但班主任做教育工作,不能從自身的角度來根據矛盾的大小、緊急與否看待問題,而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否則就很有可能傷害到學生,非但不能解決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甚至產生嚴重后果。學生“饑渴”的時候,也是學生容易接受教育的時候,此時教育時機容易出現,也容易把握。
4.教育時機具有突發性的特點。教育時機從學生身上突發的一些動向或熱點也會有所體現,在某個時期,學生集體或個別會突然對某種事物、某個問題或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引發強烈的反應,從而產生一種新動態,形成一股潮流和持久的動向,影響到學生集體或個別。這種突發性往往與社會形勢的某種變化有密切聯系,在社會生活富于變化的動態下,學生中突發性的教育時機也相對增加,所以班主任老師平時要多了解、多認識社會,積累足夠的知識,抓住突發性教育時機。
5.教育時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學生存在個性差異,教育時機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有不同的體現,不同的學生思想活動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教育時機可能在一些學生身上出現,在另外一些學生身上沒有出現,所以,班主任應該注意到這種差異性,不能用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方式方法教育所有的學生,班主任要因人施教,使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
三、班主任教育學生的時機
教育時機是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往往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當學生進入一個新環境時,班主任應抓住實施教育的有利時機。通常,人到了一個新環境,會抱有新的希望,做新的打算,學生也是如此。如剛入學時,學生會對校園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對新的人和事都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他們的內心活動十分活躍,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向往。班主任要多觀察入校新生的一言一行,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入學成績較低的學生給予關心和幫助,對調皮搗蛋的學生給予幫助和引導,使學生在新的環境中,樹立積極向上的勇氣和信心,形成和諧向上的班級氛圍。
2.當學生有進步或取得成績時,班主任應抓住實施教育的最佳時機。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個動作跟隨著情境中一個滿意的變化,在類似的情境中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增加,但是,如果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變化,這個行為重復的可能性將減少。當學生有進步或取得成績時,班主任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獎勵或表揚,可以起到激勵和推動作用。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表揚時,還要注意到要合實際、要具體、要及時、要有層次,不能不顧實際濫施表揚,把握住表揚的尺度,對學生的思想培養和優良班風、學風的形成有促進作用。
3.當學生因犯錯而感到不安時,班主任應抓住實施教育的有效時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也避免不了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當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若劈頭蓋臉地批評一頓,很可能傷害學生自尊,導致學生非但拒不認錯,而且愈演愈烈。班主任應在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前提下,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從思想上對自己所犯錯誤和導致的結果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并對錯誤地行為進行自我反思,爭取以后少犯錯或不犯錯。
4.當學生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產生興趣時,班主任應抓住實施教育的有利時機。興趣是一種主動的、發自內心的動機。興趣在學生的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驅使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參加實踐和探索自己的需要,這時學生對外界的影響因素也較容易接受,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效果也比較明顯。學生興趣越廣泛,實施教育的內容越多,效果也越明顯,反之,學生的興趣貧乏,實施教育的內容少,效果也不明顯。
5.當學生的情緒有變化時,班主任應抓住實施教育的良好時機。與正常成人相比,學生的情緒最不穩定,常出現緊張、壓抑、暴躁等偏激情緒,若引導不及時就容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和極端的后果。因此,作為班主任應時刻做到細心觀察,捕捉學生的情緒變化,當發現學生情緒出現不穩定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走向極端,造成不應有的后果。
四、班主任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并利用教育時機
班主任把握并利用教育時機,應明確認識并做到:
1.了解學生。教育時機基本上都是從學生的表現和精神狀態上體現出來的。只有對學生加深了解,才能發現問題,抓住教育時機,了解越深入、越細致,教育機會就出現的越多,教育內容也就越豐富。有些班主任老師總覺得學生沒啥可了解的,只蜻蜓點水似的講一些“要求”、“注意”之類的問題,或是對學生進行空洞的“教導”,這樣非但不能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進行,反而引起學生的厭倦反感心理。因此,班主任老師只有對學生深入了解,密切接觸,才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抓住教育時機,提高工作質量。
2.認清社會形勢的變化。學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難免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社會形勢的變化會引起學生的思想變化,尤其是青少年學生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思想更容易受到影響,班主任老師只有認清形勢發展的變化,才能把握住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時機。若不了解社會形勢,班主任用舊觀念對待新問題,很可能背道而馳,甚至挫傷學生。認清社會形勢的變化,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
3.善于揭示矛盾。教育時機實際上是從學生思想矛盾中體現出來的,班主任老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思想的矛盾點,深入下去,引導學生思考認識某種問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從如何做人的角度上獲得根本認識,這樣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深刻、廣闊。
4.擴大教育容量。教育時機的出現往往與具體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班主任工作容易就事論事,雖然有較明顯的效果,但是教育工作的容量縮小了,教育工作的作用也隨之降低。人本身是復雜的,教育時機的出現往往涉及各個方面,表面上是這樣的矛盾,深層上還另有原因,所以班主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教育時機,擴大教育容量。
教育時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握住教育時機,不但使教育工作有針對性,而且也使班主任教育工作做得更深刻、更廣闊,更有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多了解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生不斷地思考探索教育時機出現的規律,總結出創造教育時機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萬延霞,王紹奎.班級管理中的教育時機[J].教學與管理,2004,(11).
[2]白銘欣.實用班主任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曉娟.班主任工作心得[J].課程教材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04).
篇2
一、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
從參加工作至今,該同志已有28年班主任工齡。在班級管理上,采取以學生為主體,堅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利用每周的班會課對學生進行《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因為它對三年的初中學習乃至以后的學習工作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不愛學空洞的條條框框,該同志就聯系實際、舉例逐條剖析、講清剖析、講清其現象、原因和危害,將它們作為行動的綱領,出現問題及時對照守則處理,找出改進的措施。學生出現問題時,該同志不是采用高壓政策來解決,而是通過講事實、擺道理,使之心悅誠服的接受。
二、優選班干部、找準“領頭雁”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一群好的班干部,他可以以身示范,帶動和感召全班學生,使班風純正。因此,選拔和培養好干部是班集體建設的一件大事。通過演講、勞動、體育、分發課本等活動,發現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的學生,擔當班干部職位。班委會成立后,盡快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建立層次分明的立體型管理體系。同時,給予定期的指導監督。這樣,不但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此外,該同志還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組織開展一些專題性活動,如:學習經驗交流會、養成習慣教育等,這些活動大大促進良好學風、班風的形成,使該班在學校的管理評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處
有的老師認為,偏愛好學生是人之常情,正如在家庭中父母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但是,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十個孩子,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差生和好生出現同樣的問題,犯同樣的錯誤或面對同樣的權利時,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出現偏頗,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他是差生而不耐煩,嚴加指責;也不能因為他是好生而裝作不看見。這樣,會使差生感到老師的不公平,與老師產生一種對立的情緒。因此,我們在對待差生和好生時要堅持平等原則,對他們真誠相待,耐心相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九年級曾祥亮是個很頑皮的學生,該生平時經常遲到、曠課、逃學,且生性好動,完全坐不住,他不動就要睡覺,習慣非常差。但他有強烈的班級榮譽感,班上的桌椅壞了,他就主動修理;班上的衛生不到位,他就主動掃干凈等。為此XX老師充分肯定其優點,鼓勵他改正缺點,發揮優點,使他在行為習慣、約束自己方面有著明顯的進步,成績也上了新臺階。
四、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以誠相待
曾經有學生把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作“貓和老鼠”的關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學生對他的懼怕看作是“師道尊嚴”的體現。有的班主任認為,老師和學生是永遠不能劃等號的,我要你怎樣你就怎樣。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這樣使得班主任和學生處在對立狀態,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開展,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能力的培養。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彼此無高低、尊卑之分。要關心愛護學生,積極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用親近和信任來溝通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用愛的暖流去開啟學生的心扉,使之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正如古代教育家所言“親其師,信其道”。陳華柱是個成績較差的學生,他曾經在筆記里這樣寫“我討厭班主任,只對好學生偏心,當我看到班主任半夜三更為生病的差生操心勞累時,我知道我錯了,我要認真學習,讓老師看到一個全新的我。”看到和聽到這些肺腑之言,XX老師認識到一位班主任“身正為范”的重要性。
五、以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