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下冊學習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7 07:07: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三化學下冊學習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化學;中考總復習;策略
化學復習教學作為整個初中階段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中考總復習的關鍵是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深對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能力。通過復習可以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和彌補知識上的不足,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通過復習才能使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化;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在有限的復習時間中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呢?根據(jù)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復習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制定復習備考計劃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初三年級的學生時間更為緊湊,化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特別是近年來中考化學分值降為50分,相應的化學周課時也減少,而教學內(nèi)容沒有變化。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多輪復習,讓學生在多次重復的教學復習中具有針對性地提高,這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備考計劃。
我校初三化學備課組制定的中考三輪復習計劃:
第一輪:4月初到4月底(上學期完成部分下冊教學內(nèi)容,在3月底完成新課的教學) 進行章節(jié)復習。這是基礎復習階段,是中考復習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決定著能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章節(jié)復習要按照有利于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原則,降低教學重心,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復習基礎知識,通過章節(jié)復習要達到記憶準確、理解透徹的作用。
第二輪:5月初到5月底進行專題復習。我們力求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識整合程度上、在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能力難度上有所提高。專題復習,初中化學從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基本計算、化學實驗四個大專題。專題的整理分工協(xié)作,整理時注重“知識、方法、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與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加強鞏固薄弱環(huán)節(jié)。
第三輪:6月上旬到中考前進行模擬考試和查缺補漏。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下進行模擬考試,模擬考試定時、定量、規(guī)范的模擬訓練,通過模擬測試有利于學生規(guī)范考試習慣,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序,有利于促進學生查缺補漏,反思基礎知識,有利于強化解題規(guī)律或技巧,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有利于調(diào)節(jié)情緒,提高應考心理。
二、強化學科備課組教研活動
我校每個年級每個學科備課組每周都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初三化學備課組在三月初的教研活動中確定初中化學中考總復習的專題,并且確定一個老師負責一個專題。負責專題的老師做好教學初步設計,教學設計包括“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典型題例”、“課堂練習”等內(nèi)容。第二輪復習開始的教研活動,大家針對下一周化學復習的專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完善教學設計。在使用時 ,教師可再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自己的特點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化學備課組不定期的進行公開課,所有化學老師都去聽課。每次聽課后,備課組在評課中對一些難以把握的教學熱點、難點問題,或由某個課堂教學情景及問題引發(fā)的深層次的思考等進行交流與討論。
初三化學月考試卷和第三輪復習的模擬考試試卷的命題一般過程是在教研活動中大家根據(jù)復習的進度和近年來中考試卷進經(jīng)大家討論來確定各個的考點,命題人根據(jù)確定的考點進行組卷。在下一周的教研活動,大家在對命好的試卷進行討論,對試卷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終確定月考試卷的題目。教研活動后命題人去完成試卷,然后由另一人審題。
三、提高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
初三化學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課程容量比較大。加之復習課是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的復習,學生對舊知識缺乏新鮮感,從而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減退,產(chǎn)生大腦記憶疲勞,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樣,降低了學習效率,嚴重影響復習的最終效果。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的提高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
聯(lián)系生活,課本上的知識點大多都是枯燥的,學生很容易對這些理論知識產(chǎn)生反感,甚至厭學,如果在復習時,將這些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在復習實驗過程中,可以將教材中的知R點貫穿起來,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復習效果。
化學復習課堂上對零散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學到的都是些比較零散的知識 ,沒有系統(tǒng)性 ,對學生記憶很不利。在復習課堂中 ,老師和學生進行總結 ,把這些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歸類總結 ,有利于學生掌握。在復習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時,許多概念相互對比 ,如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單質(zhì)與化合物、混合物與純凈物 ,抓住矛盾的關鍵 ,對比記憶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中 ,氫氣、碳、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氫氣與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 ,往往會相互干擾 ,影響記憶 ,如果分類集中 ,觀察其異同 ,分析對比 ,同中求異 ,就容易記憶和掌握了。
四、注意復習資料的篩選和試卷習題的講評
在習題訓練上要精選細選,瞄準考綱,做到難易適中,又要避免重復。習題以基礎題和中檔題為主,著重解決學生分析問題,應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第三輪化學復習模擬考試的試卷要精心組織。幾份模擬考試的試卷的考點要綜合考慮,中考常考的考點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上次模擬考試學生錯誤較多的考點下次模擬考試要再次出現(xiàn)。
講評前將暴露的問題按內(nèi)容及題型整理歸類,講評時將重心放在問題的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和思路的拓展上。在典型錯誤習題的講評中要精析細剖,挖掘習題的隱含性。在習題和試卷講評中要強調(diào)暴露問題,如書寫不夠規(guī)范、格式不夠完整、表達不夠清楚、語言不夠?qū)I(yè)等問題。通過對習題的精析細評,深層挖掘,學生的認識加深了,思維開朗了,解題能力提高了。
參考文獻:
[1]馬云飛.初中化學復習課策略探討[J].才智.2014,(4).
篇2
關鍵詞:新課程;學法指導;化學思想;學會學習
1.加強高中化學學法指導的必要性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及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必須強化學法指導。
2.初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差異
初中化學側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記住“是什么”外,弄清“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階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將學過的知識鞏固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高中化學學習的內(nèi)容
新高中化學課程包括2個必修模,6個選修模塊。新課程倡導“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目標,能力與方法是核心目標,情感與態(tài)度是最終目標。
4.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1)牢記重要物質(zhì)的性質(zhì)
(2)掌握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3)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學習
4.1.1必修模塊概念原理的編排順序及層次關系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質(zhì)結構性質(zhì)和化學反應兩個領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學習階段,設置初步建立和系統(tǒng)認識兩個水平層次,呈現(xiàn)螺旋上升的組織特點,體現(xiàn)了必修教材“基礎性”的特色.認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層次性、階段性對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幫助。概念原理的層級發(fā)展關系如下:
4.1.2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設置的基本概念的分類
(1)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銜接的有關物質(zhì)分類的概念;
(2)物質(zhì)結構基礎上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元素周期律;
(3)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吸熱、放熱反應、原電池等;
(4)有機化學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應對策略和學習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學習方法
(1)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初三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結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現(xiàn)象而得出的,進入高一,同樣的概念,再通過化合價升降和電子得失或偏移的關系弄清楚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抽象出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屬性進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實例促進概念的遷移,加強辨別,準確掌握概念。另外許多化學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相關的圖解。教材中的插圖融科學性、直觀性和抽象性于一體,使學習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和規(guī)律化,應學會識圖、析圖打開知識重點、難點。
(2)分析概念的核心詞匯:
學習新概念時,抓住定義的關鍵,可以嘗試分析定義的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可以點明該概念的內(nèi)涵要點。高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其內(nèi)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定義包括“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學反應”四個關鍵詞語,這是判斷一個反映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要點。
(3)列舉實例:
如“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嘗試列舉幾個化學反應,來判斷它們哪些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構建思維導圖,知識可視化
思維導圖就是用畫圖的方式,把要學習的主題置于圓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學習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將內(nèi)隱的知識轉化為外顯的知識,有效的幫助對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論的學習方法
(1)分類的方法
“分類法”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例如物質(zhì)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可分為單質(zhì)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學在此基礎上將分類繼續(xù)完整細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學還將物質(zhì)分類的方法用于指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歸納整合的方法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的變化,可以形象地描述為由“點”到“面”的遞進。一方面表示知識范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學的擴充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延伸開來的。初中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高中化學展開的起點,展開的內(nèi)容在本質(zhì)上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歸納整合的方法,從一個小知識點開始,聯(lián)想到與之有關的相似特點的內(nèi)容,把眾多的內(nèi)容納入到一個知識“網(wǎng)絡”中,由“點”向外輻射,牽引出更多個“點”,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學習。這樣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連點成線,織線成網(wǎng),使知識系統(tǒng)化、深刻化。
(3)通過對知識進行提煉和重構強化理論知識的脈絡體系
知識提煉和重構,是鞏固、理解和提升過程.“本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本單元我學到了什么”;“本冊書我學到了什么”。這就是對知識的提煉和重構。
(4)必須具備一些化學思想來指導理論知識的學習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電荷守恒對于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
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中體現(xiàn)較多,有了這個思想作支撐來學習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將非常有系統(tǒng)性。
5.結束語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總之,學習方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中鞏固必備的初中知識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識體系是關鍵,掌握正確的學習模式、能夠?qū)χR進行不斷地升華和總結是基本策略。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學教科書(選修1-6)2007
2.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下冊)2006
篇3
關鍵詞:生活教育;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74-02
《初三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筆者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以下現(xiàn)象:學生生活離自然、社會所需體驗越來越遠;傳統(tǒng)課堂重書本知識,輕學生實踐能力;學生不關注細節(jié),學習比較浮燥,觀察和想象力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所以我們教師有必要改變課程內(nèi)容“難、煩、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設疑激思,使教學情境生活化;變繁為易,使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使課堂活動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使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設疑激思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許多學生對凡事都富有好奇心,接受能力也特別強。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反復思考,精心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原動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案例一:“煙怎么會跑到空瓶中?”
在學習第三章《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時,教師以小魔術“空瓶生煙”作為課題的引入。作為配合表演的道具,嘴上還特意叼了根煙(當然沒點著)。老師上課時竟然吸煙!學生們竊竊私語,其間坐在前排的女同學還馬上捂住鼻子以無聲的語言向教師表示強烈的抗議。直等教師魔術表演結束,學生們才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馬上想一探魔術中蘊藏的奧秘。教師趁熱打鐵,帶領學生進入了奇妙的微觀世界。
化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和精美的圖片,例如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探究、魚池缺氧現(xiàn)象與增氧方法、海水制鹽、豐富多彩的金屬礦物標本和圖片等,情景交融,幫助學生領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有趣易學。教師也可以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和圖片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變繁為易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是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它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發(fā)展和成長。”而從當下教學實際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老師仍然把教材看作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全部,把教學定位為如何把教材規(guī)定的內(nèi)容教給學生,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學內(nèi)容上。這樣的教材觀和教學觀,必然使得教學不可避免地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中心,被教材束縛。
案例二:“我們只制取了半瓶氧氣。”
情景一:教師在教授“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時,按照教材先通過演示實驗把操作中易出錯的地方祥詳細細地進行了剖析,然后再通過多媒體技術把錯誤操作引發(fā)的后果明明白白地展現(xiàn)給了學生,最后由學生在教師一聲聲清楚的指令和悉心指導下模仿著制取出一瓶瓶O2。教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情景二:同一課題,另一名教師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得出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般步驟,但沒有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一說明,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在各個學習探究小組組員旁作為一名“平等中的首席”參與了小組的探究活動。“老師,我們只制取出了半瓶氧氣。”“我們的水槽中出現(xiàn)了紫紅色的液體。”“我們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到了試管中了。”“我們......”該教師要求把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記錄下來,學習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原因,組內(nèi)有困難的可以求助其他小組成員,及時調(diào)整和修改實驗方案,重新進行實驗。“我知道了,我們剛才原來是因為忘了在試管口放棉花。”最后由小組中的“小小發(fā)言人”進行匯報實驗現(xiàn)象和可能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最后由學生代表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注意事項。
既然教材的案例可能遠離某些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材進行處理,使得為實現(xiàn)該教學目標的案例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課堂活動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必須明確:“教材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一種教學資源……但它不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規(guī)定”、“……不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全部”。教師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通過探究活動、實驗活動、調(diào)查采訪活動、網(wǎng)絡操作活動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機會去主動體驗的學習過程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案例三:“實驗室堿性廢液的檢測和處理”
例如在學習堿的性質(zhì)時學生實驗產(chǎn)生很多堿性廢液,主要成分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等,若把這些廢液收集起來,檢測其中的成分,并把它處理成適合排放的廢液,不僅有效整合了堿的化學性質(zhì)和廢水處理的學科知識,而且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時學生對平時避之不及的廢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我知道如何檢驗廢液中有無碳酸鈉。只需要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有無氣泡即可。”“老師,碳酸鈉溶液存在的情況下好像無法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呀?”“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將碳酸鈉沉淀下來,就可以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了。”“我知道廢水處理有好多方法:蒸餾、過濾、活性炭吸附、明礬沉降、分別用酸或堿性溶液將堿性或酸性溶液調(diào)節(jié)至溶液中性,最好用上次我們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產(chǎn)生的酸性廢液剛好把這次堿性廢液中和了。”
課堂上教師選擇了生活中學生經(jīng)常接觸到的實驗廢液作為載體,學生通過活動深刻體會到了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時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環(huán)境教育課。
四、課后作業(yè)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化學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經(jīng)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nèi)化。化學課的作業(yè)布置必須注重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如果教師布置作業(yè)只重視書面作業(yè),輕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做作業(yè)只是照抄照搬課本知識,一味的紙上談兵。這導致學生知識與踐行脫鉤,分數(shù)與能力脫鉤。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現(xiàn)行滬教版化學教材上有很多現(xiàn)成的作業(yè)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例如教材上冊P9第二題“談談你所知道的污染環(huán)境的事例。”P23第六題“家庭小實驗:(1)加熱一根銅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2)把雞蛋放入一個裝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P53第七題“地球有水球之稱,但現(xiàn)在水球缺水。有些科學家預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些什么想法?”等。教材下冊P159第八題“舉例說明生命現(xiàn)象與溶液由密切的聯(lián)系。”P184第九題“與同學合作,檢測本地區(qū)雨水的pH若干次,分析是否出現(xiàn)酸雨。若出現(xiàn)酸雨,調(diào)查酸雨產(chǎn)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各種危害和損失,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積極拓展教學空間,引領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廣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jīng)驗,促進正確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
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通過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學生不再是為學而學,而是師生間、生生間、生本間的互動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人格得以塑造、個性加以張揚,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提升了生命的價值,我們的課堂將煥發(fā)勃勃生機。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三化學復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