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提升初中英語范文
時間:2023-03-28 05:4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怎么樣提升初中英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初中;英語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65-01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英語閱讀教學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說,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不一樣的階段呈現出不一樣的特征。因此,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不一樣的發展階段,也需要不一樣的教學方法。現階段,任務型教學法的發展與應用,為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水平,發揮了極大的引導以及促進作用。從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狀況而言,任務型教學法的使用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的培養,較傳統模式之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法的效果有著很大地提升。簡單地說,任務型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英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探究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任務型教學法
1、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
我們可以對任務型語言教學做如下定義:任務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任務型教學的目標:怎么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來完成任務, 而并沒有關心自己所說的句子是否正確,任務完成的最終結果作為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標準而, 并且使得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課堂活動設計應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任務教學法的本質
任務與傳統的 “練習”(exercise)或者普通意義上的 “活動”(activity)到底有怎么樣的區別呢? 首先,任務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任務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主要具有兩重性內涵,一是任務本質上所具有的非教學目的,二是任務設計者所希望達到的教學目的, 而練習一般情況下所具有的僅僅是教學目的。 其二,通常情況下任務所產生的是非語言性結果,而練習往往所產生的是語言性結果。 任務一旦完成之后所達成的往往是非語言性的結果,而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的話,所達成的往往是語言性的結果。第三,任務具有開放性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說,關于履行任務并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或者能夠達成的結果是一樣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包括應用的語言是可選擇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務具有交際性的重要特征。任務一般情況下是集體展開的合作性活動,任務的履行通常情況下以一種交際互動的方式展開,這種互動也是的多方面的,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學生與輸入材料之間。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具體應用
1、任務型教學法的重要性
從相關的教學理論的角度分析,任務型教學法是英語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學習的內容,設計的各種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探究過程中,學會如何使用英語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制定具體的閱讀學習任務為載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已完成具體的閱讀任務為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并通過此過程的訓練,使之可以在探究閱讀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身英語能力薄弱的問題。利用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完成英語閱讀任務的同時,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任務型教學法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性。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的教學環節中,需要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為學生合理有效地設計閱讀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法在其應用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是以任務組織的形式進行與之相關的閱讀教學。在教學的整個環節之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等等參與到實際的閱讀訓練活動中去,使學生在不斷的訓練活動中,漸漸地愛上英語,并且對英語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任務型教學法還能夠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之中,可以比較順利地通過表達、溝通、交流的方式,在相對比較輕松和諧的環境中,較好地完成閱讀的學習任務。另外,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使用,并不會影響英語教師使用其他的教學方法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其他教學方法為輔,綜合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奠定理論基礎。
3、具體步驟
(1)讀前分派任務
閱讀前,教師將主題和任務介紹給全班,引導學生交談與閱讀文本內容存在相關性的話題,激活學生原有的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詞語,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主題、對接下來的內容進行預測,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欲望,并且對學生所采用的閱讀方式做出指導,為學生接下來的閱讀做好充分地準備。
(2)讀中調控
在閱讀時,教師要向學生對各項閱讀任務做出明確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 同時做好各個任務的完成時間以及各項任務之間的銜接工作。有時也可以開展一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其目的在于激勵學生能夠更順利地完成任務。
(3)讀后鞏固強化
讀后鞏固強化屬于閱讀的最后階段,可以幫助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近距離地接觸,從而對文章中的詞語表達以及句型進行把握,可以通過一些習題進行鞏固,也可以通過其它形式,比如說進行一些采訪活動、進行角色扮演等等進行強化。
參考文獻:
[1] 陳金霞.淺談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 2011(01)
篇2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音標教學 必要性
好的開端才能造就好的過程,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基礎,必須加以牢牢把握。
1. 初中英語音標教學的必要性
音標的作用是記錄音素,使人看到音標就可以讀出字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示單詞發音。英語里面一多半的單詞讀音不夠規則,當學生遇到陌生的單詞時,可以通過查字典的辦法得到該單詞音標,繼而獨立明確讀音。而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如果一時不知道該詞的拼寫也意義,也可以用音標記錄下其發音,俟后再加以查詢。音標還有幫助提高朗讀效果的作用,讓學生迅速掌握連讀、弱讀、失爆等語音變化規律。對于沒有更好語言環境的初中英語課堂來說,音標教學更是極為必要的。
首先我們可以回望一下幼時學習漢語的情形,在沒上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聽懂幾乎所有的日常對話;到了上學以后,開始識字、學習段落文章,而學習單字與段落文章前,要掌握漢語拼音,拼音熟練了以后,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就順利得多了。這個過程告訴了我們語言學習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口語依靠日積月累、拼音是進一步識字的基礎。漢語如此,英語自然也是如此,小學階段的英語不必涉及到音標,因為小學英語是注重聽和說的,并且小學階段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再接觸音標,肯定會加重學生思維負擔,對于一門新語言的掌握反而沒有益處。中學時期,漢語基礎學習已經基本定型,此時英語詞匯量迅速增加,音標學習便顯得非常必要了。
第二,教材里面雖然沒有明確提到音標教學,可是若想使學生更加方便地掌握新單詞,徹底改變學生英語學習的被動現狀,就一定要進行音標教學。通過比較,可以發現,沒學習音標同學,記憶單詞的時間長、速度慢、易遺忘,而學過音標的同學則不易出現上述問題,同學們掌握了音標以后,用音標幫助記憶單詞,還可以幫助自身更好地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與自豪感,同時極大地減輕教師教讀單詞詞音的工作負擔。
第三,掌握音標以后,同學們的英語發音會變得更標準。此前大范圍出現學生因為不懂音標,而用漢字標注單詞的現象,比如把china標注成“菜拿”,把computer標注成“坑皮優特”,把job標注成“找伯”,這些漢字標注均是在教師讀音時粗略形成的,標注肯定不夠準確,再加上漢語和英語本就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因此學生在根據漢字標注讀音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發音不準確、語調生硬的問題,而且無法起到記憶單詞的作用。
最后,學習音標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此前因為學生沒能掌握到音標的內容及正確發音規則,為新課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特別在預習時學生普遍感覺到吃力,一些學生因而形成了等老師來教的心理。正確掌握音標對于學生來說有非常明顯的興趣提升作用,學生掌握了音標之后,會顯得非常興奮,他們會更加主動地抓住所有拼讀機會,運用這項新本領嘗試拼讀不認識的英語詞匯,這對于提高自學能力是有幫助的。
2. 初中英語音標教學的實施策略
1)目前的各版本英語教材幾乎都沒有把音標納入其中,只是在教材最后簡單地列了一張音標表。但是為了徹底改變學生英語讀音學習的背動現狀,我們非常有理由在初中入學第一學期就將音標傳授給學生。只有把音標學好,才能讓英語能力變強擁有基礎保障。因此音標教學必須及早進行,越早越好。
2)音標教學過程如何進行需要努力研究,花時間,下功夫,應當是系統地教,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簡單介紹。
3)音標應當放在一起教,讓教學過程具有整體性、針對性,學生接受起來也會更系統一些,更加有利于掌握拼讀技巧。我們清楚語言學習是個乏味單調的過程,枯燥難懂的音標符號容易讓學生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若是將四十幾個音標分散在各個課時中進行,學生很容易出現音標與字母、單詞弄混的問題,集中學習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出現。
4)字母、拼音及音標必然會互相干擾,雖然我們為了避免小學階段的學習干擾,而把音標放到初中來學,但是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在此,我們應當正視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不應小視學生的遷移理解能力。
5)鼓勵學生大膽地讀出音標,讓學生主動克服膽怯心理,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只要學生每天訓練,就一定可以自由駕馭新單詞的自主讀音學習。另外,音標學習是個長期化過程,學生應當在集中學習之后,時刻復習,才能把英語單詞讀音規則掌握得更牢固。
3. 結束語
針對初中生的音標教學在最初肯定會有很大困難,但是教學是動態過程,只要肯努力、肯堅持,并在堅持的同時尋找最優教學方法,就一定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這個過程不但能夠達到學生掌握音標的基本目的,同樣可以讓學生培養更加主動學習的精神,使學生終身受益。
篇3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英語 實踐性作業 現狀 建議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知識掌握型學生到知識應用型人才這一理念的轉變過程中,英語課程的實踐性作業以及相關活動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實踐性作業即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注重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而就我國初中英語的實踐性作業來看,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中似乎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初中英語實踐性作業面臨的現狀
1.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夠。由于長久以來接受的都是傳統教育的模式,學生容易產生慣性思維,認為作業就是應該由老師布置、完成在作業本上的,而對于動手操作的作業,學生顯得極為陌生,甚至是出現行為抵觸的現象。
2.形式單一死板。從傳統的課程講授方式過度到以學生和教師互動為主的新式教學模式,不僅是學生需要適應的過程,教師也需要過渡期。教師的不適應則體現在對于教學形式設計的單調上,他們容易拘泥于課本,哪怕是按照課本的要求來,也會出現形似而神散的情況。
3.內容缺乏。以往教師的職責僅是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講授,課后布置習題,而新課程改革中,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的改革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經驗不足或者是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踐性作業的設計上,初中教師普遍出現設計的實踐性活動內容缺乏的情況。
二、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實踐性活動
1.明確教學任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已經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語法以及詞匯方面了,它要求加強初中階段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為高中甚至以后的高等教育奠定堅實的英語應用基礎。所以就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學任務來看,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更多的與英語相關的實踐性活動,而針對教師對于實踐活動的設計期間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確相關的教學任務,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教學大綱,發揮教師在這一改革中的引導、促進作用,將教學大綱融入到設計環節中,時時突出重點,防止脫離主題。
2.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章節中的實踐環節,教師可以設計好討論場景后對學生們進行提問:“How do you think your hometown?”學生如果反應比較熱烈的話,即可循循善誘進入到相關的實踐環節;如果學生反應不是很熱烈的話,教師則可以再轉移一下話題,比如可以切入到以下話題:“Which city do you like?”“Which place do you like?”以此類推,直到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為止。
3.明確學生的需求,投其所好。如“My name’s Gina.”這一課程活動設計中,可以從話題尋找到切入點,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認為英語名字怎么樣,如果有學生給出正面的回應,那么就接著往下進行:“You can name yourself.”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并且對一些英語名進行討論,而后再進行口語問答的情景模擬,那么這一實踐作業環節可以算是成功開展了。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觀察,基于觀察之上設計的活動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形式多樣化。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這一章節進行實踐性作業設計時,根據教材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一章節主要是對一些科目的講述,類似于math、science等這些詞匯的掌握以及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口語的交流,這類課程建議采用情景對話的方式進行實踐。如果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類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內容,則建議可以采用情境模擬再現的實踐教育方式。
5.及時的總結與評價。實踐性作業的進程固然重要,但是對于活動后的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種順應時展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經驗以及效果方面都需要經過時間和實踐的考證,每一次實踐作業完成之后教師應將過程中好的方面重點突出出來,對學生進行鼓勵,不好的方面提出來,做出分析,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并且表達出對學生的愿望,向學生傳遞一種合作的訊號,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是我們合作完成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課程教育改革對初中英語實踐性教學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就目前初中英語實踐性環節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與教材的基本內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初級英語素養,進而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月芳 初中英語創新教學的嘗試[J].吉林教育(綜合),2013,(3),58-58。
[2]張淑暖 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疆教育,2013,(6),9-9。
篇4
[關鍵詞]:初中英語 情境教學 有效模式
一、前言
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對于一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其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最終教學質量也會上升。情境化教學的實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掌握知識,得到鍛煉,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
情境課堂的意義。情境課堂可以讓學生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并且把自己當課堂的主人。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大幅度的被提高。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為主動的接受知識,為提高英語有效性教學做保障。此外,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到知識。這樣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有效渠道。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情境包括的內容較多,比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以及競爭情境等。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進行情境的設置,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果。
二、初中英語情境課堂教學的有效模式形成思路
1、創設情景模擬,感受英語趣味
情景模擬是初中課堂開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英語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英語表達及課文朗誦等提高英語學習水平。創設情景模擬主要是結合課程的內容,來發揮初中生的主動性及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在《Art》的學習中,我就分別讓學生表演畫家、音樂家、文學家及戲劇家等,通過他們各自扮演的角色來學習各自方面的英語知識,在強化英語基礎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領悟到藝術的魅力。情景模擬比起傳統上的學生朗誦這樣的方式來說,是學生參與到表演中,能夠鼓勵學生去參加、準備。
2、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探究欲望
為了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自己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可以預設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或話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探究欲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給學生預設如下一些話題:“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white pollution? ,之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注意所給話題要和緊跟社會熱點話題,也要和課程內容的一致,切勿“隔山打虎”。另外,執果索因,促進學生積極探究,一次英語課上我為學生準備一些英文句子讓學生翻譯。如:I saw a saw saw a saw.這些翻譯不同于以往的翻譯,其充滿了趣味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增加。
3、改進教學方法
學以致用,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國現在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只會做題,不會說話。學生可以在英語試卷上答滿分,但是讓他們去和別人交流就顯得很困難,因此,我們要交學習和生活有效的結合起來,這樣不光可以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更可以讓鍛煉他們的生活能力。這一方面上,老師可以盡量的把學生帶出教室,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運書本上的知識,讓學生在寓樂于教的環境下提高對知識的掌握。
4、使用先進科技,將教學更加多媒體化。
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教學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死板的課堂授課方式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對英語有一個更生動具體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提高老師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可以給同學播放一些英國或者美國的電影,讓學生了解外國友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樣拿英語來交流。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也會接觸到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理念,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英語的有效性教學。再者,老師們也可以將英語單詞制作成圖文的形式,用多媒體播放器演示出來,這樣就可以讓枯燥乏味的英文字母更加的生動化客觀化,可以讓學生對單詞產生聯想記憶,提高有效性教學。
原汁原味的英語對話是我們在教學中最常用到的資源,也是能夠鼓勵學生認真學英語的重要途徑。就目前筆者的工作經驗來看,多媒體資源的應用較多的是英語歌曲及電影。
例如《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恒》,里面的歌詞――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
通過這首歌的教唱,學生們再次復習了across的用法。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學會了一首英語經典歌曲,內心的充實感與成就感油然而生,學習也會變得非常的輕松。有好幾次下課的時候,我聽到學生們一邊走著一邊哼著,我想,這就是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英語魅力的時候,是讓他們發自內心去感受英語、去熱愛英語。
5、調整課程設置
許多老師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往往比較注重單詞和語法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跨交際能力的培養。而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會考試,會背單詞。我們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英語課文片段,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學生的語言應運技能進行訓練。語言學習環境本來就應該多樣性,趣味性,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的不同,從而進行不同方法的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有效的掌握課堂知識。
此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需要老師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英語的課堂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理念,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情趣。
參考文獻:
[1]李吉林,詹思月,王宇.談情境教育的課堂操作要義[J].教育研究.2010(23).
篇5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詞匯學習 困難與對策
我們都知道,學好一門語言,最基本的就是要學好詞匯,詞匯對于高中生來說是基礎,此外,詞匯的學習也是新課標中明確要求的。英語中的聽力、單選、完形、閱讀、寫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詞匯基礎之上,只有積累一定的詞匯量,才能成句,否則,就只能是無從收獲。
1. 高中英語詞匯學習的困難
1.1缺乏詞匯學習的自信心
高中英語中的詞匯量遠遠多于初中英語課本,很多高中生一到英語課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特別是面臨教師進行單詞、詞匯的聽寫的時候,越發產生抵觸的情緒,想要對單詞有一定的了解,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記憶,臨時抱佛腳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對于詞匯的記憶就是要經常反復的進行,才回記得住,有些學生由于初中英語詞匯的基礎較差,到高中以后對于英語的學習,缺乏自信心。
1.2詞匯學習的方法不正確
詞匯的學習也是講求一定的方法策略,掌握一定的詞匯學習方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眾所周知,構成英語單詞的三要素是音、形、義。高中生在進行英語單詞的記憶時候,要將拼寫與讀音相聯系起來,不是像一些學生將詞匯從頭到位的背出來。首先要掌握好音標,根據音標來進行記憶,其次,對于詞匯要不斷的、反復的去背誦,這樣才能起到加深記憶的效果,如果不加以重復,時間一長就會遺忘。
2. 高中英語詞匯學習的對策
2.1激發高中生詞匯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我們都知道自信心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興趣是教學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使后面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標注中明確的強調:“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苯處熢谶M行詞匯的教學時候,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單詞。此外,教師也要幫助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學生看重英語的學習和不斷的進行自我的教育學習,使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詞匯學習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2.2在情境對話中學習詞匯
情境對話的教學可以突破傳統的呆板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對話能夠熟悉場景,并且獲取詞匯,在情景中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既能能解意思,又能使學生可以在實際場合中正確使用,培養學生更好的猜測詞匯的能力。對話式的教學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方便的學習,另外一個方面也使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更為輕松。例如:在高中英語牛津版中有一個單元是講“Fog”,根據情境的教學,教師可以先用PPT展示出一些圖片,然后根據這些圖片設置一些問題,最后讓學生去回答,有一些霧中馬路上過往的行人的特征圖片,這個時候可以提出:What is the weather usually like in winter? 或者是: Which season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然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對話的編寫,最后寫成一個情境對話,然后找學生進行演示。
2.3采用不同的詞匯記憶方法
掌握大量的詞匯,離不開正確的單詞記憶方法和策略,只有掌握一定單詞識記方法才能更為有效、長久的對單詞進行記憶。教師在進行詞匯的教學中有:音形結合方法、構詞方法、關聯詞聯想方法等方法。例如:音形結合方法就是讓學生能夠聽到讀音,就能知道這個單詞,只要能夠將單詞的讀音發出來,就能夠將單詞寫出來,有:statistics,expand等;構詞方法主要有合成和派生兩種,合成詞一般有playground(操場), sunburn(曬黑);派生詞是由一個詞根加上前綴或者后綴構成一個單詞,有:disagree9不同意), disappear(消失)等;關聯詞聯想方法就是建立單詞與其他信息相聯系的方法來對單詞進行有效的記憶,有:mother, father, son, daughter等,關聯詞聯想記憶方法極大地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讓學生根據這些詞匯建立一個關系體系,從而獲得很大的效果。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詞匯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不是像其他科目學習那樣立竿見影,掌握學習詞匯的規律,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并且掌握一些學習策略,就一定會使英語水平提升。
[1] 李靜. 高一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調查分析及策略[J]. 高教探索, 2012(11).
篇6
【關鍵詞】 文字云圖 高中英語 可視化教學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字云圖進行使用具有很多優勢。通過對文字云圖的使用,抽象的文字變得可視而形象,使得高中英語教學活動可以更為順利地進行。
1. 高中英語教學對文字云圖進行運用的必要性分析
以往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活動時,通常按照音素――詞素――單詞――短句――句子――語篇這一教學順序進行。這一模式是對語言驅動理念的很好貫徹。但是這一模式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所具有的主體性。其后,由于概念驅動理念的提出,一種新的模式又被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去,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對文本意義進行重新建立,對于文章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并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相關知識、經驗對其所做出的預測進行檢驗。實踐證明,只有對語言驅動、概念驅動這兩種教學理念進行綜合利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2. 文字云圖的高中英語可視化教學具體設計
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第一步,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并對學生所出現的發音錯誤予以糾正;第二步,教師就單詞以及詞組進行講解,并對句子主要含義進行歸納;第三步,教師帶領學生找出存于文章中的主旨句子。教師在課前應該準備好教材的電子版文件,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安排學生對段落所具有的文字云圖進行解讀。以牛津英語(江蘇譯林版)某課為例,學生在解讀云圖時,發現關鍵詞為white, water, used等(如圖1所示),通過對云圖進行使用,學生歸納出段落的主旨為:White agriculture means that plants are grown in water rather than in the soil.之后對課文下一段句首With white agriculture, plants are grown in water.進行對照,學生就可以確定段落所具有的主題句就為第二段的句首句子,這樣,學生對于該類英語所具有的題材特點就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圖1)
結合語境進行猜詞是可視化應用的又一種表現。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時,不會像以往那樣直接將詞匯意思告訴給學生,而是會將詞匯一般使用的語境告訴給學生,然后帶領學生對詞匯所在語境進行觀察,并試圖猜出詞匯真正含義。例如,在對However, soil is not used. The plants are nourished only by a mixtur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這一句子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nourish在該句子中為什么詞性,學生通過對句子進行觀察,發現該詞匯在句子中存在的形式為被動語態,所以回答該詞匯在所講解的句子中是動詞詞性。然后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對nourish云圖進行觀察(如圖2),認為課文中該詞意義是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這個單詞主要同hair、student等名詞進行搭配使用,但尚不能明確該詞意思。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植物在土壤中可以被怎么樣,學生能較為容易地說出被滋養等等回答,這樣學生對于nourish的意思就有所理解了。通過對云圖所具有的可視化特點進行使用,對于以往英語教學活動中將詞匯同語法分離開來的錯誤思想予以改正,在進行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所有被輸出的線性序列在包含詞匯的同時也包含了語法。如果對某個詞進行了選定,那么通常同這個詞一同使用的另外的詞也很可能也被選定,進而也選定了與之相關的語法結構。
(圖2)
3. 結束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文字云圖非常易于被高中英語教師掌握,當前時期,隨著教學媒體以及教學工具的日益多樣化,可視化教學設計也變得越來越完善,能夠更好滿足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共同需要,對于教學成果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篇7
關鍵詞:中學生;興趣;閱讀方法
而閱讀理解雖是初中英語的重要內容,但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學生們學得很痛苦,老師們教得也很艱難,這不僅是因為學生的學習中存在問題,同時也是老師在教學中出現問題,要怎么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呢?得從老師,學生這兩方面尋找解決方法,本人通過十幾年的探索與研究,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注意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對于一切,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币雽W生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得先培養他們的興趣。很多學生因為對英語不感興趣,尤其是連聽都聽不懂老師說什么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厭煩。所以,老師的首先任務就是多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英語閱讀理解的想法,進而培養學生們的興趣。而初中生,身體以及心理都處于青春發育時期,學生心理表現出敏感、好面子、自尊心強等特點,尤其是希望別人能夠注意到自己和得到理解與關注。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們的心理變化,要一視同仁,與學生們愉快相處,采取整體化教學。既要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同學閱讀水平,也要鼓勵基礎欠佳的同學跟上教學進度,在教學中要制定整體化的教W策略。鼓勵學生們共同進步,同時要選取適當的閱讀材料,讓同學們閱讀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如國外景色介紹篇,幽默故事篇。由淺到深,引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老師還可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鼓勵學生找出文章里的主題和疑難點,在課堂上抽取同學回答,鼓勵學生進行復述文章內容,講述自己欣賞的語句,歸結他們的疑問并為他們進行詳細解答。
同時,在上課期間,要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可以抽取同學翻譯內容,或者扮演文章角色和進行口語對話。教師要為他們詳細翻譯并對重要句型進行著重講解,課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們掌握并隨機抽查,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熱情,同時要保持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要積極展開有關英語閱讀理解的課外活動,鼓勵,引導同學們閱讀自己的喜歡的國外小說,并于每周選取時間進行故事分享,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可用英語復述,而對于基礎不好無法復述的同學也應給以理解,規定目標下不為例。還可選取某篇課外小說的情景,鼓勵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表演英語情景劇,這不僅可提高同學深度閱讀文章的熱情,同時也可鍛煉學生們的能力與膽量,增長自信心。
二、注重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有些學生即使對英語閱讀很感興趣,但又容易因學習路上遇到困難挫折而放棄,把以前堅持學到的知識拋在腦后,沒有及時復習,導致想要重新學習的時候,不知所措,最后放棄。所以老師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教授有效的學習方法。第一,要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老師要教授積累學生方法,也可讓同學們參謀獻策,活躍氣氛。拉進彼此的關系。首先,老師可讓同學們每人都準備一本筆記本,在進行閱讀時要通讀一遍,大概理解文章內容,再細讀。掌握新詞,增加詞匯積累,遇到新型句型要做標記并記下來,遇到不了解的問題,要及時詢問老師或者查找資料解決,在每篇閱讀之后都應有所收獲。而在早讀期間,課后時間,可拿出筆記本進行復習,加深記憶。而平時不僅除了課內閱讀以外,還要展開課外閱讀,泛讀各種類型的英語文章,了解不同的文化魅力,學習不同的領域知識,日積月累,詞匯量越來越多,不僅閱讀能力會得到提高,學習英語也會變得很簡單。第二、要想提高閱讀能力,提高閱讀速度也是重點之一。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多練多讀,增加閱讀量,大量閱讀不僅可增加一定的運用,還可以了解國外歷史文化,增加閱歷。同時要提高閱讀技巧,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改掉邊看邊查字典,重復閱讀,逐詞閱讀的習慣。要求實現泛讀與精讀的結合。泛讀就是要進行閱讀應先大概瀏覽一遍,掌握大概意思,雖剛開始確實會有困難,但久而久之,速度自然會提上來。在快速閱讀的同時也要精讀,記下重要或者有疑問的地方,反復琢磨與研究,仔細琢磨才能吸取其精華。在閱讀完時,我們要把文章內容快速回憶一遍,增強記憶,回顧文章重要的地方,積累知識。如果內容過于繁重難以記憶,可采用分段記憶法,減輕壓力。
綜上所述,對于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策略,我們要先了解中學生的心理變化,與他們愉快相處,可在課堂上多進行互動和組織活動,讓他們感覺到被重視與尊重。同時要選取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誘發他們的學習英語閱讀理解的興趣。再者提高學生們的英語閱讀水平。著力于提高中學生的詞匯量,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理解;新課改下;英語教學
初中英語教學的閱讀要在課堂教學中奠定基礎
一要注重實效,創建特殊課堂,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新標準,新理念,新教法:認識英語教學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指導下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對新的教材進行整合、壓縮和調整,重視教學與課堂實效的特殊性、實用性和科學性。
2.變理念,變思路,變教法:改變教學理念的出發點就是以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為指導,改變傳統教學的方式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互相、合作的學習、思考、探討。
3.教知識,教方法,教思想:教師首先要想到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怎么樣教給學生知識,這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要注重實效,強化口語能力,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實現交流運用――
鼓勵學生“說”英語:(1)糾正學生對于“說”英語的思想態度:很多學生認為學好英語并不在于“說”的多么好,只要考試能夠得到高分就行了,中考、高考要的是分數,能“說”多么好有什么用?我們不會出國、不會接見外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保持良好的“說”英語的態度,因為英語的“說”不僅能夠表達思維變化成為語言,更重要的是訓練了思維、融匯了知識、強化了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邏輯性。(2)樹立學生對于“說”英語的實際行動:教師可以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做出榜樣,在課堂和平時交流中運用英語,注重語音、口語和日常用語的隨時訓練。(3)鼓勵學生對于“說”英語的心理素質: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敢主動發言“說”英語,課外場合更加卻場,認為“說”英語很“難堪”,小學生學習“說”英語就像母親教小孩子呀呀學語一樣,要有耐心、誠心和信心,多指導勤鼓勵。
鼓勵學生“聽”英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和實際教學訓練中,教師要以磁帶、電腦和音響等等教學設備讓學生“聽”英語的標準發音、說話與交流,讓學生模仿錄音進行訓練,特別是對照有圖像的教學設備,讓學生觀看說英語的口型變化,提高說英語的準確性;多聽能夠強化思維和記憶,能夠掌握詞語和詞匯,能夠把握說話和聽力。
鼓勵學生“講”英語:“講”與“說”似乎具有重合的意義,這里所說的“講”單獨解釋為“演講”,包括課堂演講、活動演講和對話演講等等,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講”的機會、環境和資料,讓學生在“大”環境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把“講”作為一種技術進行訓練。
初中英語教學閱讀的多種方式方法思考與理解
閱讀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怎樣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就此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和愛好是小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的各種教學情境,滲透的情感教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礎上的。課堂上盡可能地表揚學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互愛的關系,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鼓勵學生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說,想說就說,各抒己見,形成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2)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3)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成,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師還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的主觀意識。
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學生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論,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四、鼓勵自主質疑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實踐活動,多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求索――
(1)“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睂W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
(2)閱讀教學要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讀書,在獨立閱讀中大膽地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篇9
關鍵詞:后進生;英語教學;轉化
英語在我國由于缺乏語境,難以給每一位學生實踐與交際的機會,因此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如何轉化英語后進生也就成了每一位英語教師最頭疼的問題。英語后進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后進生的形成呢?又該怎么樣來引導轉化這些學生呢?
一、英語學習后進生成因
1.家庭教育
不同的學生家庭情況各不相同,不同的家長對子女在校學習的理解和關心程度也各不相同以及家長對于學習的導向不同,家長與孩子處于不正常的溝通或無法溝通狀態,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正確的認識和態度。
2.學校教育
教師主觀意志要面向全體學生,由于師資配備不足,使教師對學習比較差和思想后進的學生缺乏真誠的愛和耐心的幫助,工作方法簡單,態度冷漠,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心,促進他們更加自暴自棄,使學生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英語教學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教學方式方法缺乏創新,違背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變化,容易對英語學習產生枯燥厭煩心理,形成掉隊的現象。
3.社會教育的影響
當今時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潮流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也在不斷更新。社會不良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這些不良因素使青少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4.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需要聰明才智或學習能力,更需要正確的動機、靈活的學習方法和堅強的學習毅力。
(1)學習動機不明確
英語學習后進生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對英語大量語言知識的識記過程毫無參與實踐活動的欲望。學習英語被動性強,持續性差,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喪失興趣和信心,導致成績直線下降,甚至自暴自棄,從而對學習缺乏興趣和愿望。
(2)學習方法不當
后進生學習的自主性比較差,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更別提知識歸類、系統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了。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內化習慣,機械記憶,忽視意義記憶。不善于從材料中去發現問題或分析解決問題,缺乏置疑的學習習慣,不善于聯想和類比,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學習意志力薄弱
學習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堅強的意志力,能夠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從而達到目的。而后進生立志學好英語,發奮圖強一陣之后,發現仍然沒有多大改變現狀而垂頭喪氣,失去了學習信心,不能控制自己堅持學習下去。
二、英語后進生的轉化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后進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教師應正確認識和理解后進生,多一些耐心、寬容心、同情心和愛心,以滿腔的熱情積極引導他們共同參與到英語學習中,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在教學中常借助實物、圖片、情景設計等直觀形式,啟發引導后進生的思考,讓后進生擁有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尊重和愛護后進生,使他們在人格上受到平等的待遇,使他們與教師關系融洽,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2.充分信任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后進生進行全面了解,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用目標來引導,用目標來督促和激勵,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借助集體的力量感染后進學生,以好帶后進,共同學習。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提升后進生的學習勁頭。用“放大鏡”去看后進生在學習英語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提升英語學習的內驅力,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3.改進教師的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傳授學法
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同時掌握較好的教學方法,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需運用幽默的語言、隨和的教態和有效的引導調控技巧,使課堂既沒有緊張的壓力又沒有放任自流的現象。后進生在和諧、放松的狀態下學習,可以使思維進入最佳境界。采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學生得到生動形象的刺激和吸引,開啟后進生興趣和智慧的閘門。打破時空限制,把教與學滲透到學生的全部學習、生活領域,使他們在猜謎、游戲中學習口語,在信息交流中增長知識,在角色扮演中運用知識。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進行學法指導,“授之以漁”,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要根據后進生的個人學習和思維特點,恰當地指導并幫助他們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我們應根據英語學科的規律和特點,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4.家校結合,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影響
學校教與家庭結合,互補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建立家長學校制度,對家長進行培訓,輔以科學的家教方法,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教師經常與后進生家長相互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及變化,以求步調一致。在某種程度上學校和家庭教育可能為決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師不注重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不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很有可能失去學校教育的優勢,不能實現對后進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蔣小玲.初一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對策[J].中學文科教育: 廣西教育,2000(11).
[2]費水玲.關于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師生關系調查報告[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08).
[3]熊川武.理解教育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篇10
關鍵詞:閱讀任務 動態任務 前階段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03-03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根據新課標和初中英語閱讀課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在分析初中學生認知程度和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筆者嘗試著以“任務型”教學模式來進行日常的閱讀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Approach)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它與交際語言教學思想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個步驟: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 和語言點(language focus)。在前任務階段向同學們介紹主題和任務;在任務環階段,同學們盡其所能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來完成任務;在語言點階段,同學們能夠進一步研究性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面階段所學的知識。根據這三個環節,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采用閱讀前任務、閱讀時任務、閱讀后任務三個教學程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讓同學們在運用語言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閱讀,既有效地培養了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又切實提高了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閱讀前階段(pre-reading stage)是閱讀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通過教師發揮教學藝術感,精心策劃導入方式,設計科學的、符合初中生心理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暢所欲言,進入英語的環境,融入閱讀課的主題;再告訴一些他們所不知道的背景知識和完成任務所必需的語言知識,讓學生對所要閱讀的課文的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有個清晰的了解;對將要做什么,有一點感性的認識,從而迅速激發起他們閱讀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的任務順利完成和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做好鋪墊。本文試圖通過建立動態的任務設計框架來闡明此類任務的設計思路。
1 動態任務設計框架
閱讀前階段的任務設計有著它獨特的特性,即: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理念和英語教學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整體閱讀教學前階段的任務活動,預先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學生通過此環節對任務要求也有整體感知,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事,要學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容。然后學生才能去關注,才能有awareness,有意識地去關注,從而發展學習者的其他技能,完成整節課的閱讀任務。任務型閱讀課的設計還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發點是閱讀前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師生角色、學生心理特點和執行任務的環境設計任務來落實教學目標,這個過程的終結就是呈現在學生眼前的任務。如圖1所示。
2 前階段任務設計思路
在整個閱讀課教學程序的設計過程中,筆者圍繞課文的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使學生先有個感性的認識,意識到今天的閱讀材料是我感興趣的話題或是對我成長有利的,隨著老師的引導,且使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讓他們在不斷地體驗中融入學習,引發他們學習的內在需求,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以活動為中介形成一種有價值的閱讀學習方式,通過多元的、多樣性的活動去溝通與閱讀學習的關系,最終使學生在課內語言學習上、生活實踐中有所得益。因此,筆者往往深入研讀閱讀材料,確立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環節,確立課堂組織方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靈活地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通過研究不同文章所提供的多種文本特征的特點,多角度入手,在閱讀前設計相應的閱讀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文本特征,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其預測、推、分析等閱讀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在初三復習階段,筆者在進行一定的語法總結,加強雙基知識鞏固的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同學們堅持閱讀,在閱讀中回顧所學的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訓練閱讀技能,筆者帶領同學們精讀了《新概念英語》。在這本經典的、多年經久不衰的課本中,有許多的文章都涉及到英語國家的人文史、文學、地理、風土人情等題材。在教授這類課時,筆者關注了閱讀前階段任務的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筆者主要利用以下幾種形式。
(1)利用背景材料引入法。
示例一:在Lesson 76 有“April Fools’ Day”一文,可以利用學生熱衷于洋節這一社會現象,向學生介紹有關西方國家是怎么樣慶祝自己的節日的,如:Christmas Day,Thanks giving Day,Hallo ween,Easter,April Fools’ Day及他們的由來這一背景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梢栽O計任務如下:
前任務:設計提問:
①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
②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y?
③What festival is On April 1st?
④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in western countries?
⑤Make a plan : If tomorrow is April Fools’ Day, how do you celebrate it?
初中的學生還處在愛玩愛鬧的年齡,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強烈,告訴學生愚人節也是西方國家盛大的節日之一以及一些有關愚人節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擬訂過愚人節的計劃。然后可以與閱讀文章做比較,既學習了課文,也拓寬了知識面。這樣貼近生活的活動,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每人都有機會體驗成功。
(2)影象圖片引入法。
《新概念英語》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些插圖,并可以利用有關的影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說圖(影片)或看圖(影片)回答問題,引出新課。這種圖文并茂的文章編排,不僅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看圖,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還可以憑借文章插圖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這樣,學生的聽覺、視覺若能同時調動起來,學習效果可以得到提高。同時,在下一節課,如果要復習這一單元,也可以利用插圖(影片),要求學生復述其內容。通過這一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文本的結構特點、關鍵詞語、文本要點和故事線索,甚至字里行間透出的深層含義。
示例二:在教學第一課“A private conversation”時,筆者就很好地結合了插圖和影片“Mr. Bean’s Holiday” 。引起同學們對他們的興趣。因為是第一節課,所以非常自然和同學們聊天開始,引自:What do I like doing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raveling, reading and seeing the movie.
前任務:提出問題:
①Do you like seeing the film?
②Where can you see the film?
③When did you last go to the…?
④Tell me about the play / film you like.
⑤Can you enjoy the film every time? Why or why not?
請學生回答,進行小組的交流,談談自己喜歡的電影,去電影院或劇院看電影后的感受,這樣的設計使任務變得生動。然后老師截取了一小段影片,讓他們親自感受了“Mr.Bean’s Holiday”,但卻不能好好享受這部精彩的喜劇,和同學也進行了一番交流,讓同學們一起有興趣了解本課的重要詞匯:interesting,enjoy,get angry, pay attention (to),private (public) in the end,bear,can’t help doing sth.等,再結合插圖讓同學們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猜測,進而進入主題,讓同學和老師的經歷去比較,同學們興致一下子就高起來了。
(3)借助歌曲引入法。
現在的大部分學生十分喜愛音樂,教師可以利用這點來配合教學,使枯燥的教材也有著現代化的氣息。示例三:在第12課的主題是“Goodbye and good luck”。橫渡大西洋這個話題對同學們非常地陌生,我該如何進入正題呢?看著插圖筆者想到了英文經典老歌“sailing”于是在Warming up中筆者先播放了這首歌曲進行欣賞,再回答老師有目的而設置的有關課文橫渡大西洋的幾個問題,從而進入文章的學習:
①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ong?
②What do you think of song?
③hat do you think of crossing the Atlantic?
④Why do think people choose to cross the Atlantic alone?
通過這首歌引出航行,許多人喜歡橫渡大西洋,讓學生討論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應如何處理。再可通過文章的學習,高度贊揚Captain Alison的高尚品德,鼓勵學生向他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鼓勵,樹立自己的目標,不斷勇往直前。
(4)利用故事或新聞引入法。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學生平時通過很多手段了解社會和社會上所發生的事,利用有的閱讀材料接近生活這一特點,可以給同學們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或網絡上,報紙上等新聞吸引學生學習閱讀材料的興趣。
示例四:在教學第13課“The Greenwood Boys”一文中,可以通過網絡,讓學生看關于2013年庾澄慶到杭州黃龍體育中心開演唱會的報道,或向學生展示明星開演唱會的圖片和相關的文字介紹,模擬現場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讓同學們做一做節目主持人或者記者去采訪自己喜歡的明星,在用中引出本課的主題和重要的語言點:singer,at present,are visiting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at the Yellow Dragon centre,give a concert,performances,as usual,the police,have a difficult time,try to keep order,on these occasions,既自然又實用。
前任務:
①Listen to the song, enjoy the video of Zhang Xueyou’s concert,
ask:What is he doing now? What will he do this year?
②Are you a singer fan? 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
③Who is the busiest at that time / on these occasions?Why?
通過觀看新聞報道,讓學生大膽設想:個人演唱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歌手、歌迷及警察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然后和閱讀材料比較,使學生對當今年輕人當中非常流行的“追星”情況有所了解,能正確地面對“追星”問題。
(5)利用游戲或競賽引入法。
新課標倡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游戲和競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法,既可以玩,又能從中學得知識。示例五:在Lesson 9 A cold welcome筆者就先設計一游戲,讓同學們通過比賽來引出主題。例如: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的反應快?
①快速回答: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 are they?
②快速書寫:以小組為單位12為一個組,每個人根據分工寫出每個月至少一個重要的節日。如:In January:New Year’s Day看誰在最快速度寫完整,寫正確。
③命題比賽:介紹我喜歡的節日(時間,相應的故事,怎樣歡度):
第一組:Spring Festival
第二組:Christmas Day
第三組:Mid-autumn Day
第四組:Children’s Day
然后教師進行總結評比,評出最佳的個人和小組,進入課文:A cold welcome,讓同學們帶著繼續比賽的情緒去發現故事中人們在迎接的是什么節日。去理解標題的兩個含義。
(6)利用標題預測引入法。
預測是有效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F代閱讀心理學普遍認為,閱讀不是讀者被動接受文字信息的過程,而是讀者通過已有知識,憑借思維與文章作者“對話”互動的過程[7]。這一過程是從讀者看到標題開始的,高效的讀者都很重視標題的解讀。示例六:在教授Lesson 11時,筆者把標題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寫在黑板上,并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①Look at the title and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will probably be about.
②If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 passage with the title“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what will you include in your writing and how will you develop the passage?
這兩個問題旨在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預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行文思路。同時,筆者提醒學生關注標題中的關鍵詞turn 和deserve,學生細讀標題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后,分別作出如下回答:This passage is probably about a person who gets another one’s help should rewards to others.I’ll write a passage about my classmate and I.
以上的任務設計只是筆者經過實踐的幾個方法,作為設計者應該考慮如何從教材特點、師生角色、學生心理特點和任務環境的角度出發,要使呈現給學生的任務增加點趣味性,同時還要注意一定要經過不斷地因地適宜地修飾,考慮學生的程度、愛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給任務加上一件五彩繽紛的外衣── 活動形式。例如,對話形式的任務我們可以設計為網絡聊天,獨白形式的可以說成是講故事。其它常見的活動形式有:競猜、頭腦風暴(brainstorm)、jigsaw racing、辯論、討論、角色扮演、海報/廣告設計、故事續尾、調查訪問、記者招待會、新聞采訪等方法引入。
3 注意事項
(1)宜精心設計,忌隨意空洞。
各種閱讀前階段的任務設計不能是隨意的、空洞形式化的,而是要結合課堂上即將學習的語言知識的重點、難點來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語言知識,設計成圖文并茂的有情景的詞匯、句型、語法等學習內容;同時可以根據學生間的差異,定出不同的要求層次。
(2)宜積極反饋,忌無動于衷。
九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正在培養當中。因此,加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雙向反饋,能促進學生積極能動地貯存和處理信息。每節課后,教師應該做好課后反思,思考所設計的任務是否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理解文章的幫助。如果所提供的任務不夠縝密,那么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受到打擊,并且不利于課堂整體教學的有效落實。要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應該始終通過信息反饋在師生之間發揮指揮、協調、溝通和促進作用。
4 結語
閱讀前階段任務的設計是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任務設計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教育教學理念,使之科學化合理化,同時還要增加學生執行任務的趣味性,體現教學任務設計的藝術性。毫無疑問,好的前任務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務之中,使語言得到自然的習得,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David Numan.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M].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
[2] Peter Skehan.語言學習認識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 Jane Willis Task-Based Learning: What Kind of Adventure?[EB/OL]..
[4]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 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25(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