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提高英語范文
時間:2023-03-14 17:38: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生如何提高英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聽力障礙分析
1.基本語言問題
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聽力理解過程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有些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就沒有掌握單詞的準確發音,特別是對同音異義詞難以辨別。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除了在詞匯上有差異,在語音上也不盡相同,有些讀音差別還相當大。我國英語教學基本采用英國語音教學體系。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美式英語教材逐漸增多并有流行趨勢,有些學生因不熟悉英美語音差異,就產生了聽力障礙。同學們平時學習都以課文磁帶為準,速度較慢,一旦遇到一些語速較快的連讀、弱讀、重讀、爆破、重音轉移等有關語音、語調變化的聽力材料,便無所適從,所以平時訓練時就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向大綱要求過渡。再者,有些同學的詞匯量太少,對詞匯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聽力理解。
2.文化背景知識問題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搞好聽力,同學們應該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和語言文學知識。同時,還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這方面知識貧乏,也是會影響聽力理解。
3.母語干擾的問題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出來,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因而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4.聽力習慣問題
聽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思想。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不要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一遇到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時就停下來思考,就會跟不上語速。
5.心理因素的問題
聽力理解過程也是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心理學認為,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時,就易產生恐懼的心理,從而使原來可以聽懂的內容也受影響。另外,外部環境也有影響,如在教室、語音室與戶外聽的效果不一樣。
二、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途徑
1.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
有些同學一到做聽力就泄氣,緊張不安,這跟自信心有很大關系。同學們可通過分級訓練,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同學們要注意循序漸進地、有計劃地、有選擇地進行聽力訓練。譬如,在中學低年段宜選擇篇幅不長而又比較熟悉的主題,例如打招呼、打電話、購物、就餐、看病、問路等話題。當達到預期的目的之后,再逐步過渡到更高一級的聽力材料。這樣循序漸進地進行分級訓練,讓自己從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
2.擴大詞匯量
詞匯是語言的細胞和基本單位。只有詞匯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順利地遣詞造句以及正確領會句子的意思。因此擴大詞匯量是提高聽力的必要手段。但同學們也要注意不要太偏重于必須聽懂每個單詞,否則就會形成聽到不熟悉的單詞就無法再專心聽下面內容的壞習慣。
3.牢記句型
英語的句型種類繁多,常見的就有肯定句、否定句、祈使句、疑問句、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主動句和被動句這十種。這些句型都有自己特定的成分構成和語法規則,彼此之間差別很大,又容易混淆。如果不了解這些語法構成和規則,即使熟悉每一個單詞也難以理解全句的意思。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應該牢記并掌握這些句型,并在日常會話和聽力理解中加強練習,直到運用自如。
4.聽寫訓練
聽寫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也是培養聽力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聽力的訓練一般是從聽寫開始的,由詞到句,從易到難。例如,從聽一些簡單的詞、句到含有同化、強弱讀、連讀、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同學們也可以經常做一些經典詞句的聽寫活動,培養自己的語感。
5.廣泛閱讀
聽力學習進行到一定的階段,通常同學們會感到進步不大,有些地方怎么聽也聽不明白。這個時候問題的本身已經不在聽的技術范圍上了。這表明同學們已經進步了,到了進一步提高的時候了。因此,就要采用廣泛閱讀的方法進行解決。可以閱讀和聽力材料相關的內容,也可以將閱讀作為聽力練習的輔助方法,大量地閱讀小說、雜志、新聞報道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閱讀是積累詞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閱讀進一步提高自己,尤其是增加對國外背景知識的了解,這樣有益于進一步提高聽力水平。
6.參加豐富的課外活動
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不能只依賴于課堂,還應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聆聽不同的英語發音,提高辨音能力。同學們可以多渠道地感受英語的魅力,例如,參加英語角、聽英語歌、看英語原聲電影,這些都是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同學們可以有意識地去聆聽和朗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對白或名人演講,逐漸培養自己的興趣,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自己去聽一些較枯燥的材料。
7.注重聽力技巧的培養
(1)做好聽前的預覽和預測
我們目前所做的聽力練都采取錄音選項的形式。選項成為理解的關鍵,它可以幫助同學們預測將聽到的材料內容,也可提示所聽的重點。因此,必須學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分析和對比選項的不同之處。進行快速的聽前預覽,以便預測將要聽到的句子、對話或短文的大致內容。預覽可以事先對許多不熟悉的詞進行熟悉,尤其是生詞,還可以事先掌握一些數字和人名之類的特別信息。進行聽前預覽和預測,可以幫助自己建立信心,避免慌張,提高聽力理解的效率。
(2)在聽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詞句上
有些同學在做聽力訓練時,力求聽懂每個單詞,但在真正的實際運用中,這種方法不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要每個詞都聽懂,對大部分同學來說也是不大可能的。在聽力中,首先要學會抓關鍵詞。聽單句或對話時,總要對疑問詞的一個重點進行測試。在聽短文時,要善于利用前后句、上下文加以推理和判斷,特別注意利用關鍵詞、暗示詞、過渡句,如:first, second, because, although, however, as a result等這些詞對上下文或將要發生的事情及結果做出符合邏輯的推測。其次,迅速判明主題,及時捕捉住與主題相關的重點,排除那些與主題無關的次要信息,把注意力始終放在主題上。
總而言之,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對同學們提高聽力能力非常重要的。如果同學們能掌握科學的聽力方法則更加事半功倍,讓自己在聽力的“殿堂”更上一層樓。
【欄目要求】
1. 將學生習作根據中考分值給出成績; 2. 在應該修改的地方劃線并標注序號;
篇2
【關鍵詞】初中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教學方法
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下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英語感興趣與否是提高英語成績的關鍵,學習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同時,興趣又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學習熱情,學英語會感到輕松。而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比較枯燥,感彩的句型轉換,不明意思就死記硬背。久而久之,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苦”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漸漸消退,成績很難提高。分析總結了這一情況,在教學中采取一系列新的手段,效果明顯。
如:課堂游戲,游戲是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的統一體。它順應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它能變“乏味”為“有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針對一部分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每節課所學重點句型表達流利和記熟、記牢的情況,經常利用“悄悄話”游戲,培養他們快速、準確地聽、說、寫新語言的能力。具體游戲的過程是:把全體學生按縱行分成若干組,教師把寫有所學新句型的紙條交給每一行的第一位學生,這位學生把紙條上的信息悄悄地口頭傳遞給下一位學生,不準傳遞紙條,聲音要小,速度要快,準確度要高,依次傳給每一行的最后一位學生,然后最后一位學生把聽到的信息迅速寫到黑板上,由每組持紙條的學生上臺校對。最后教師根據各組的傳遞速度和準確性評定游戲結果。當然,英語教學游戲多種多樣,如聽命令做動作,根據特征描述猜人物、猜物品、猜動作、猜位置或猜單詞等。只要教師處處留心,善于動腦,就一定能設計出知識性、趣味性強,為學生所喜歡的教學游戲,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激情與歡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好勝心強,不甘落后是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利用競賽也是激發學生興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英語教學中,競賽組織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在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小組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以及男女生之間等進行。競賽的內容豐富多彩,如英語書法競賽、知識競賽、朗誦競賽和表演競賽等。當然,對競賽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可以是一句贊語;也可以是一陣熱烈的掌聲;也可以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也可以是一個紅旗或紅星的標志。這些都會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起自信心,激發出巨大的學習熱情。實踐證明,不能激發起學生激情的教學是沒有活力的教學,甚至是失敗的教學。
二、運用激勵機制
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教師應該與學生做朋友,相互溝通,平等相處,相互尊重。在教學上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明確學習的具體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求知欲。運用激勵機制,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和成功感。通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運用好各種激勵機制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會發現:有些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起來津津有味,而對不感興趣的東西則聽而不聞。所以我們英語教師應利用各種手段來積極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知識,訓練技能,讓每堂課都充滿歡聲笑語,使優等生因成功而笑,使后進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克服困難,積極進取。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思維與想像是創造性思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發散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的形式之一。新教材要求我們能靈活地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使每一個學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如:在對話課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英語對話課一直以學生反復操練課本中的對話內容為重點,以期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顯得過于機械和單調,有的較簡單,有的過于復雜,且語言背景又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進行變動,進行“Pair work”,再與Partner一起設計出對話。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的創作欲得到了開發,表現欲得到了滿足,而且學生也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
四、采用靈活多變教學技巧
1、提高聽力水平的教學技巧,聽力和閱讀能力同屬于接受性技能,兩者的相之處都是先理解所獲得的信息符號,然后記住所接受的信息。
2、提高說話能力的教學技巧、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聽”是為“說”作準備,只有聽懂了才能產生說的愿望,說又反過來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在說話教學中,應采用多種形式。
3、提高閱讀能力的教學技巧,閱讀心理學指出:閱讀能力在速度方面上不去,將嚴重影響著整個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全面認識閱讀能力由聲讀到直接理解文字符號的發展規律。
篇3
【關鍵詞】交際 口語 情景 對話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學習并使用英語進行人際交往已顯得越發重要。在今天,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已成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籌碼。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口語教學狀況和收效不容樂觀,在實踐中,很多學生感到與外國人進行口語交際有困難,表現得非常膽怯和無法開口,實際交際能力和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相差甚遠。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中學生英語口語實際交際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班級學生人數過多,課堂上組織全體學生操練口語十分困難。第二,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和考試形式單一。現行的英語考試偏重于筆試(占80%―85%)和聽力(占15%―20%),絕大多數地方的中考沒有口語考試。第三,學生英語詞匯量貧乏。第四,英語教師自身的口語素質不高。因此提高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是當今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可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往往存在著重讀、寫而輕聽、說的現象,導致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極為低下,不少初中生在中考中取得不錯的筆試成績,但學了初中三年的英語卻還是“啞巴英語”。這與《英語課程標準》中對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
那么,今天的英語教學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呢?根據我多年積累的經驗,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交際
1.師生間互相尊重,努力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教師平時多與學生交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引導學生學英語。如與學生相遇時,我會用“How are you?”或“Good? morning!”等和學生打招呼,這既為學生提供了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又有利于師生感情的交流。
2.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呵護后進生。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對待基礎較差的學生。為了給他們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我所提的問題難易適中,讓他們稍加思索就能找到答案,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適時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增強自信心,激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二、創設適宜的交際情景,讓學生善于交際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文化的因素引入語言教學。通過創辦周末英語角、猜謎語和戲劇表演等方式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并鼓勵學生多讀英語書報,擴大詞匯量,讓學生將學習語言與學習文化結合起來。
其次經常舉辦一些小型的競賽,如舉辦“唱英文歌比賽”“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等富有競爭氣息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獲得成功感。這樣也利于激發學生口頭表達的興趣。
三、豐富課堂交際手段,讓學生樂于交際
1.堅持用英語教學。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利于向學生提供英語表達的示范,利于學生口頭模仿,利于激發學生口頭表達的興趣。剛開始時,由于掌握的詞匯有限,學生可能聽不懂,我就借助實物、圖片、手勢等進行教學。如說:“Do you like bananas?”時,我就拿了各種水果到教室,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練得滾瓜爛熟。
2.動作演示。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是通過動作、表情來表現,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學會運用各種形象生動的動作、傳神的表情和形象語言來表達。如講授“Where is/are……?”這一句型時,教師可將以實物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故意裝出尋找某一事物的動作和表情,同時說“Where? is /are……?”根據這一模擬情景,學生完全可以理解這一句型。在活動的同時,教學也能順利進行。
3.瑞士學者亞美路指出:“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提問是行之有效的啟發。在教學中盡可能采用自然對話的方式,對話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情景對話學習新課。
4.運用圖片、簡筆畫設置情景。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或故事情節,設計一幅或幾幅圖片、簡筆畫,學生可根據圖畫的情景進行情景對話或看圖復述。
5.多媒體創設情景。隨著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也走進了英語課堂。它具有生動現象、圖文并茂,表現形式靈活等特點。它能模擬各種比較真實的情景,能調動學生個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眼到、耳聽、手寫、腦動的學習活動。
四、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加強口語實踐
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操練口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倡導學生課后多聽多說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實踐證明以下幾種形式是有效的。
1.英語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單詞拼寫過程中,我通常會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或比賽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枯燥的單詞記憶變得有趣。
2.英語歌曲比賽、戲劇表演、小品表演。初中學生大多數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在整個節目的演練過程中,既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表演之后,要對過程進行評價,可以請同學們評出“最佳編導”“最具英語潛質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歌手”等。
3.英語角、校園英語廣播。英語角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每周固定一個下午課外活動時間舉行英語角活動,主要以年級為單位,地點不定,可以是校內,也可以是校外。每個小組都選一位組長負責,內容可以由大家討論決定,教師要和他們一起活動,幫助他們開口,并要求組長把每次活動中學生參與情況記錄下來。校園廣播可以為學生播放英語新聞、詩歌、故事和歌曲。營造英語外部環境,這一切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表達的能力。
篇4
關鍵詞;
翻譯﹑原則 方法 技巧
翻譯,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手段。它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創造性的語言活動。翻譯是一種綜合能力的測試,英語基礎是做好翻譯的根本。翻譯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實踐和不斷積累的過程。英語學習中,翻譯分為兩種:一﹑英譯漢。它的關鍵在于準確理解原文,在于譯文中如何擺脫原文的拘束,避免洋腔洋調。二﹑漢譯英。漢譯英考試題材廣泛,對英語基本功的應用比較全面。通過學習漢譯英,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英語運用能力。本文將對翻譯的基本原則,方法,技巧作探究,供英語學習者借鑒和參考。
一﹑翻譯最基本的三個原則
信——原文意思不變;達——表詞達意;雅——用詞文雅,意境深遠。
二﹑翻譯常見的方法有
1.直譯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過來,例如漢語中的“紙老虎”直譯成“paper tiger”,外國人看起來不但深明其義,而且覺得很是傳神,所以現已成為正式的英美民族語言。另外,我們口中的“丟臉”也被直譯為“lose face”,“走狗”譯成為“running dog”.
2.同義習語借用法——兩種語言中有些同義習語無論在內容、形式和色彩上都相符合,它們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隱義,而且有相同的或極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譯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不妨直載了當地互相借用。比方說漢語中有一句習語是“隔墻有耳“,英語中卻有”walls have ears”。我們說“火上加油”,英國人則說”to add fuel to the flame”,兩者也完全一樣。
3.意譯法——有些習語無法直譯,也無法找到同義的習語借用,則只好采用意譯的方法來對待.例如漢語中的”落花流水”用來表示被打得大敗之意,譯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烏煙瘴氣”形容情形混亂不堪,可用“chaos”來表達。
4.省略法—漢語中有一種情況,就是習語中有的是對偶詞,前后含意重復。這種情況可用省略法來處理,以免產生畫蛇添足之感。例如“銅墻鐵壁”可譯成“wall of bronzl” 已經足夠,實在無須說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
5.增添法—為了要更清楚地表達原意,有時要結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譯文中增添一些說明。例如“樹倒猢猻散”可譯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張張”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雖無其字而有其義,加了使形象突出,有聲有色。
6.還原法—一些習語源于外語,翻譯時可使之還原。例如“夾著尾巴”應寫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
三﹑英語翻譯的技巧
一、詞匯方面
(一)詞類轉換
英語與漢語在翻譯時,許多詞語的詞性要發生變化。
1.漢語中的動詞轉換成英語中的名詞
他善于觀察。He is a good observer.
2.漢語中的動詞轉換為英語的形容詞
我為他的健康擔憂。I am worried about his health.
3.漢語中的動詞轉換成英語的介詞或介詞短語
露西和莉莉上同一個學校。Lucy and Lily are in the same school.
4.漢語中的形容詞轉化為英語中的名詞。如;
他的生日宴會很成功。His birthday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 .
5.英語中的副詞轉化為漢語名詞。
What is the fare to Nanjing and back ?去南京一個來回車費是多少?
(二)補詞
是指原文已有某種含義但未用詞匯直接表達,譯文中需將這些含義補充進去,這樣才更通順易讀。如:英語中數詞與名詞之間沒有量詞,而譯成漢語時可酌情增加。
二、句子結構方面
句子結構方面的翻譯技巧,主要有三種類型:語序類、組合類和轉換類。
(一).語序類
1. 順譯法與逆譯法
英語在表達定語從句、狀語從句時很靈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漢語表達往往是按時間或邏輯的順序進行的,因此,英語表達與漢語一致的就順譯,相反的則逆譯。
2. 前置法
英語中較短的限定性定語從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語在譯成漢語時,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詞(中心詞)的前面。
3. 分起總敘與總起分敘
長句子和句子嵌套現象在英語中比較普遍,這是因為英語的連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等虛詞比較活躍、生成能力強,可構成并列句、復合句以及它們的組合形式。根據句子闡述的內容和漢語的思維習慣,采用分起總敘或總起分敘翻譯法翻譯即可。
(二).組合類
1. 分句法
有些句子由于“聯系詞”的聯系,雖在形式上是一個句子,但句子許多成分的意義是獨立的。將它們斷開分成短句是完全可以的。斷開的位置一般可選在這些聯系詞處。聯系詞通常由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獨立副詞、伴隨動詞等擔任。
2. 合句法
形式上為兩個句子或多個句子,但意思緊密相關,只要譯文不顯得冗長,是可以合譯成一個句子的。如:同主語的簡單句、并列句可合成一個句子的并列成分,較短的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可由從句縮成主句的修飾成分。
(三)轉換類
一些被動語態句子可以按順譯法直譯,但大多數被動語態的句子翻譯時需要做一番轉換才能使譯文更加漢語化。被動語態的改譯常有三種方法:①還原成主動句:將by后的動作發出者還原成主語;增加“人們”“我們”等原文省略的動作發出者還原成主動句。②構造成主動句:使用“把、由、使、讓、給”等詞譯成主動句。③轉化成自動句:通過選擇漢語譯文的動詞,將原文動詞的承受者(即主語)轉變成漢語中那個動詞動作的發出者(仍然做主語)。
(四)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詞在譯文中省略不譯,只要并不影響意義的完整。如:上面講的漢語“量詞”,譯成英語時則可以省略;又如:英語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詞而漢語中往往省略不用。
(五)并列與重復
英語在表達重復含義的并列結構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轉換等形式來避免重復,而漢語卻常常有意重復表達以加強文字的力度,如:英語的物主代詞替代前面的名詞,短語動詞只重復介詞而省略主動詞,漢譯時可考慮重復表達。
作為翻譯者自身而言,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自身基本素養
所謂基本素養,是指翻譯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譯者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養,即一定的英語水平、較高的漢語修養和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大量的翻譯實踐表明,這三方面的素養越高,越能順利地完成翻譯工作。
2、在翻譯實踐中錘煉
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通過大量的實踐而要提高翻譯能力,無異于想學游泳卻又不下水一樣。當然,實踐也要講究科學性。初學者最好是先找一些難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漢語譯文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自己的譯文寫成后同人家的譯文相對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準確,其次看看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從中找到不足。
總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要正確地對待翻譯,認真學好基礎知識,多讀多譯,通過翻譯的提升來提高閱讀,寫作等能力,進而提高英語的整體學習,實現語言的交流功能。
篇5
關鍵詞: 初中生 英語聽力水平 提高方法
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習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過去被忽視的一部分。在當前形勢下,從初一開始,就必須有意識地練習和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為中考做準備。很多學生升入初三才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這就錯過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因為聽力訓練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初三緊張的練習對一些簡單的、有規律可循的題型還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對于拉開檔次、決定你是上普通還是重點學校的那部分題,就絲毫沒有作用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樹立好的聽力學習態度:從初一開始就注重聽力教學。
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使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是英語教師極為關注的問題。在我看來,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同時著手。
一
我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發現,目前學生在聽力學習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詞匯量缺乏。
由于剛學英語,所遇到的生詞多,不知所云,造成聽力理解困難。
2.語音、語速方面的困難。
對于英語的初學者,老師講課的語速可能會偏慢,再加上有些學生受方言影響,發音有些不準,如果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習慣,遇到聽力材料中標準的語音、語速就難以適應。
3.語法障礙。
語法知識是幫助我們正確理解有聲材料的必要條件,如果語法知識不牢固,則會直接影響聽力理解效果。
4.文化背景障礙。
由于我校處于城郊結合部,部分學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對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不知曉,聽力理解也就存在一定困難。
5.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一聽到聽力就會產生過度緊張的心理,結果是越想聽越聽不懂,越聽不懂越緊張,腦子出現暫時的空白,從而產生厭惡情緒。
二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教師要通曉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對教材融會貫通,從而達到對教材各個單元的內容胸有成竹,有針對地設計每個單元或每一課時的聽力教學目標及課堂用語,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英語,讓學生對本課的新語言熟悉。在《新目標英語》(“Go For It”)這套教材中,每一單元都包括Section A,Section B,Selfcheck三部分。而這三部分都是圍繞一個語法點、一組句型而逐層擴展深化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可根據本單元的難易程度重組教材內容。如我在教八年級(上)冊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就將本單元的三組核心句型在第一節課中提出來。它們是:(1)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get to school by.../I take the...to school.(2)How long does it take?It takes...minutes to get to school.(3)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It is...kilometers.
我認為,這三組句型是有機的整體,分開教授會割裂交際的內在聯系。所以,從第一堂課起,我就將它們提出,從聽和說的角度讓學生熟悉它們。在接下的幾節課中,根據課文的需要,這些句型會反復出現,這又進一步使學生對此加深印象。因為是從聽的角度掌握這些句子的,所以他們對這些句子很熟悉,在課前的oral report中能靈活運用,并在期末口語測試中熟練地回答這些問題。
2.教師應研究學生,選擇教學方法。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切合實際,有的放矢,教師要全面分析自己的教學對象,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英語程度。教師還要分析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語言障礙,做到未雨綢繆。我帶的這兩個班級,學生比較活躍,所以,我適時地利用這個契機使自己的教學生動起來,學生對此感興趣,自然愿意跟著我走。即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也會“湊熱鬧”。這時,我會抓住機會,讓他們當一次英雄,并大力表揚他們,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我在教授八年級(上)冊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首先制造了一個“小事故”,將書掉在地上,這時我引出了這個單元的重點句型Could you please pick up my book?學生自然明白我的意思,其中一位同學將書拾起給我并在其他同學的提示下說:“Certainly!”然后,我又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讓一個同學開關窗戶:“Close the door!”“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我夸張地運用語音、語調,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并不時發出笑聲,這代表他們明白了我的意圖。這時,我問大家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學生爭先恐后地指出交際中的禮貌問題。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他們自然愿意聽老師的每一句英語,“聽”的實際功效就會體現出來,“啞巴英語”就轉換成交際英語。
三
對于學生,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積累詞匯,創造聽力前提。
根據對本校學生的調查,80%的英語學困生都是因為對單詞產生無味、厭惡之感,以致對學習英語喪失信心,單詞不熟以致讀不懂題目,閱讀效果差,理解能力差等,形成惡性循環。對聽力望而生畏,語法知識再多都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學生要把學習單詞貫穿到聽課過程中,在課堂中學單詞、記單詞。充分體現認知過程,這樣既可減輕記單詞的負擔,又可循序漸進地消化單詞,提高學習效率,增強信心,為興趣的培養奏一段前曲。但聽力的測試材料并非都是教材中的或學生熟悉的單詞,還有部分是課外的包括新句型、新表達、西方文化風俗知識。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聽力水平,學生要吃透教材中的句型、單詞,還要適度地給添加一些時文,或是具有時代性、生活性、有關西方國家歷史文化的詞匯。
2.了解題型,掌握解題方法。
要做好聽力題,達到訓練的目的,除了平時要注重詞匯的積累外,學生還應該了解聽力考試的主要題型(一是聽句子,選畫面,占5分;二是聽對話,選擇最佳答案,占10分;三是聽短文,選擇最佳答案,占10分;四是聽短文,填信息,占5分)及其解題策略。考場如戰場,除了精良的武器外,還需要正確、科學的戰爭策略,方能取勝。這就要求對學生掌握教師的學法的指導,如短文理解,它對學生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語感敏捷度高,要快速反應理解。所以在做這類題型之前,要抓緊時間快速瀏覽,明確問題的大意及各個選項的基本意義。才能在聽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從而正確答題。
3.聽讀結合,異曲同工,相得益彰。
要提高聽力水平,讀書是必要的準備。古人云:“熟讀深思子自知。”聽力解題最具有優勢的能力就是有強烈的語感,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平時的多讀、多看、多思,而其中“讀”為引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沒有讀的積累,就沒有寫的靈感,更沒有聽的感覺理解。
4.注重實踐,強化訓練。
篇6
【關鍵詞】提高 詞匯 記憶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02-01
詞匯記憶是學英語最頭疼的事情,也是扼殺我們學習英語興趣的直接殺手。盡管初中生機械記憶力是很強的,但是隨著單詞量的增加只靠機械記憶是肯定行不通的。只有使用合理的記憶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足夠多的詞匯量,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那么,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詞匯記憶的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瞬間記憶力
人腦的記憶分三種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如果沒有瞬時記憶這一步,也就沒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就告訴我們強調瞬時記憶的重要性。雖然瞬時記憶在腦中只儲存1、2秒鐘,不久又消逝了,但總比一次都沒有好,只要稍有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因此,在教新的詞匯時,先向學生明確記憶指標,例如,在學習新詞匯時,老師帶領學生讀單詞詞組,讀完后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記憶二十個單詞詞組,然后聽寫,或者是提問,由老師說出中文意思,學生寫出或說出相應的英文詞匯或者相反由老師說出英文,學生寫出說出相應的中文意思等形式進行訓練。學生為了達到要求,會集中注意力很快的記憶詞匯,強力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一開始這種方法在班里只有20%左右成績優異的學生達到了要求,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有90%的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通過這個方法,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明顯。瞬間記憶的能力增加了有限時間內的信息獲取量,提高了記憶效果。
二、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徑訓練記憶力
記憶力訓練,就是幫助我們的大腦肌肉養成運用正確記憶動作的習慣。這樣,當我們遇到需要記憶的詞匯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出這些正確的記憶方法,我們就可以輕松地記住想記的詞匯。這時,我們的記憶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提高!當我們的大腦肌肉越熟練地掌握這套記憶動作,我們的記憶力就提高得越快,我們就會越來越能感到記憶力飛躍所帶來的快樂。在英語中有一些能有效提高記憶的方法,我們在課堂復習中可以應用這些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引導學生記憶。一是歸納詞根記憶法,就是按照構詞基本知識,將具有相同詞根的單詞歸納到一起來記憶,如: happy, happily, happiness等,也可把同一前綴或后綴的詞歸納在一起記,如:前綴一樣的單詞 telephone,telegraph,television;后綴一樣的單詞teacher, player, driver ,cleaner等;二是比較記憶法,就是通過對單詞之間音標、詞義的比較分類,尋找出差異的地方,有區別的進行記憶從而避免單詞之間弄混記錯。如:改變一個元音的詞,ball,bull;改變一個輔音的詞,dad, lad ,mad, pad, rad, sad;音同而形義不同的詞,no 和know,sea 和see; 形同而音義不同,contact(聯系) 和contract(縮小); 音形相同而意義不同,cell(細胞)和cell(囚禁)等等。三是象形記憶法,就是利用單詞整體或局部結構的象形性(形狀)想象其某種含義,加深印象,從而達到強化的記憶的目的。例如英語中的第一個字母a 從外形上看象一個“人頭”(head)。常用來指(man),所以在man(男人)一詞中有a,man的第一個字母m 象山,也代表堅強如山的男人,另外male(男性的)一詞也有m和a這兩個字母,另外在bad(壞的)一詞中,也有一個人頭a,這個人在b和d左右擠壓下,只剩下一個人頭,自然處于不好(bad)的境地了。另外,由于人向前走,頭即向前傾,所以表示人“頭”的a又可喻指向前,如advance(前進)。四是單詞分類記憶法,就是將所學單詞分門別類,依次歸檔劃分,比如:(1)時間(年、季節、月、周、日、小時、分鐘、秒);(2)人體的部位(從頭到腳依次排列);(3)食物;(4)顏色;(5)職業;(6)數詞;(9)介詞;(10)連接詞;(11)代詞;(12)不規則動詞表(有相同特點的排在一起)等等。
三、應用理解記憶法進一步加深印象
理解記憶法就是我們在過去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基礎上,對要記憶的英語單詞分析其多方面的意義,以建立多種聯想,使記憶更加“意義化”的方法。
我們教新的單詞和短語時,應把音、形、義同時教給學生,讓學生對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詞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現,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把抽象概念的詞放在短語、句子或課文中教,使學生對詞的理解具體化。例如:1.bear (n)熊:He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en he saw the bear in the forest. bear (v)忍受:He can’t bear to be laughed at. 2.bill(n)賬單: Have you paid the bill? 鈔票,紙幣:Yes, I paid the bill with a ten?鄄dollar bill. 3.book(n) 書,本子:There are a lot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book(v) 預訂:You’d better book tickets if you want to watch the movie.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句子中充當不同的成份,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我們要在理解整體句子意思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記憶相應的單詞,這樣可以避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多方面去考慮一個詞匯的意思,從而加深記憶痕跡,提高記憶效率。
四、堅持重復記憶鞏固已有的知識
記憶的深淺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復的次數直接相關。在一定條件下,重復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深刻。每周一歌或電視劇插曲,剛聽第一遍時感到陌生,然而一周下來,便基本會唱了。因此,引導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英語詞匯,克服遺忘現象。在課堂上教單詞時,讓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重復識記,加深印象;講解課文時,結合教材的內容有機自然地再現;課后作業中,布置一些和以前學過的詞匯有關的聽寫、翻譯、詞語搭配等,使學生在多次的復現中鞏固所學詞匯。
提高學生英語詞匯記憶力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研究,將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融入我們的教學大綱中,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蘇妍.二語習得理論與現代英語教學[J],中國集體經濟,2009(10)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束定芳.略論外語詞匯教學的基本特點與基本原則[J],外語研究,1995,第一期: 第52―58頁
[4]王紅衛.英語教學情感因素及其培養策略[J],課程與教學,中國教育學刊,2010(3)
篇7
關鍵詞:聽力技巧;英語聽力;學習技巧;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103-01
近幾年來,伴隨著教育事業的大改革,中學英語教材不斷完善更新。人們對于學習英語的觀念也得到普遍地改善,甚至在國內掀起了一場人人學英語的熱潮。盡管如此,在近幾年初中的英語測試中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在傳統英語試卷項目中的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完形填空等,英語聽力還是屬于薄弱的一項。因此,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針對此現象,筆者將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1.教會學生培養英語聽力方面的良好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知識的開端,故而掌握好的聽的習慣也將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有的同學在聽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的壞習慣,就是想要在每個詞、每句話都理解的基礎上去做聽力的習題,如果聽到不理解的地方就會沮喪恐懼乃至最終氣餒。還有一部分同學試圖將聽力中的每句話都進行中文翻譯并用筆頭記錄下來。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是一種需要改正的壞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去幫助培養良好的習慣。在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系英語的使用情境,盡力幫助學生去除母語的干擾來培養學生用英語的模式思考。教師還可以教會同學一些聽力好習慣,例如聽的同時記錄下關鍵詞,標出多次重復的詞匯等。同時良好聽力習慣的培養最需要的是勤聽勤練,教師可以多多安排聽力課程,課堂上盡可能地使用英文與學生交流,同時鼓勵學生學習英語歌曲或者朗誦英語詩集故事等,還可以在課堂上帶學生欣賞英文電影與紀錄片。我曾經聽過一個講座是"牛人村"英語講師"Gaga姐"主講的,她本人在描述她學習的英語過程中就多次說到了學習英語歌曲的方法。因此,可以看出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聽力學習是極為重要的。
2.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好的學習環境才會出現優秀的學生,環境影響人的一生。經過多年教學的普遍經驗來總結: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潛在動力。愛因斯坦就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也證明了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對英語真正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于和自己學術上不相同的觀點看法也不能一味打擊,而對于正確且新穎的觀點或者表F優異的同學也應及時的給予表揚。
3.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情境教學法應該算得上近幾年教育工作中的大熱門,普遍地使用到各種教學門類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到英語聽力學習中來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聽力的理解能力,同時激發他們英語聽力的學習興趣。雖說是大熱門,但真正實施到課堂中來卻并不容易,教師需要為此花費很大的精力,最主要的是恰當合理地將聽力知識與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就并不容易了,同時還要做到在學生的理解接受范圍內。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精心地備課,選擇恰當的題材與方式來說明幫助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筆者的課堂上就經常會有英語小情境的模擬,要求學生對某種生活小情節做出假想,如:錢包掉了但有人撿到了你怎么去描述,出門旅游酒店訂房的過程怎么描述,餐廳吃飯遲遲不上菜怎么與服務人員交涉等。這些都讓學生來想,提前一天布置下來設計好臺詞后,在臺上脫稿語言表達。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重視英語單詞的發音學習,同時學會在生活情境中來理解英語聽力。
4.要重視英語語言方面知識的教學
聽力能力的提高過程絕不是背背單詞,看看書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通過外部學習而后領會的過程。往往一個學生英語基礎的薄弱扎實與否決定著這個學生的聽力水平的高低。有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注重詞匯,拼命地埋頭苦讀卻從來不重視單詞的讀音,而有的學生卻又在學習過程中過分重視讀音,詞匯量卻又不達標。同時學生在學習英語發音的過程中還會存在英美發音的差異,就這更會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中產生障礙。在筆者的課堂上,我會準備很多的趣味性故事文章,甚至是短文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同時讓他們標注出需要學習的重點詞匯進行背誦檢查。做到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不斷地夯實學生的英語聽力基礎,讓他們做到在英語聽力的過程中不恐懼,不沮喪,自信踏實地昂首應對。總的來說可就是在牢靠地掌握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應對聽力測試。
總的來說,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絕不是一蹴而就、輕而易舉的事情,這些需要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改善,發掘出一套屬于自己且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將與聽力的相關知識傳授給他們。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從教者做好這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就將會誕生一批與世界相接軌的新世紀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習能力 培養提高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121-01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成敗看各人。是成是敗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個人是否有學習的主動性,這一點對一個人的終生學習也起著重要作用。由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比較晚,而且沒有可供學生用英語交談的環境,所以不少學生的英語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而且課堂上學得也很被動。至于課后就更不可能主動地去閱讀文章、作詞匯積累了。所以作為英語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英語方面真正得到提高,首先就要注重對學生主動學習英語能力的培養。為人師,有責任挖掘和開發學生的這種潛能。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開發這種潛能的關鍵所在。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圖的確立。這樣,學生才能在老師指定的范圍以外,讀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那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有學習興趣。
(1)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作好閱讀前的思考。在每次的閱讀課上,我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去快速閱讀,然后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再簡單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講些有關的幽默故事為閱讀做鋪墊。這些預備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現在我們以初中教材unitl3“Albert
Einstein”為例,我們可以激勵學生講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言,將一些有關愛因斯坦事。很多學生會仰慕愛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學生崇拜愛因斯坦的簡樸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討論,聯系到本班,那一位學生具有愛因斯坦的這種精神?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聽力和閱讀課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口語課上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練習口語;閱讀課上也能積極地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
(2)引導學生自學。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讀懂簡單的文章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怎樣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學習方法的引導。閱讀前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回答有困難的題,可以設計成用“yes”“no”回答的題型。有時也設計一些能開發學生思維的“why”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如果學生完成任務時有困難,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學生第一遍讀了“Albert Einstein”我讓學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單詞的題。或者縮寫課文。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再讓學生就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進行討論。不同的是:在閱讀unitl7“Life in the future”這篇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我給他們幫助。
2.提供機會,自主學習
想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根本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知識,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內涵是豐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要做到七個讓: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發現,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探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課的全過程。參與要多樣化,比如,質疑問難是一種創新精神的反映,是學生思維參與的標志。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可能有的問題提的有價值,有的很離奇,甚至可笑,但只要學生敢于提出,就說明學生是積極參與思維的,當然,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參與的內容和形式是不相同的。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課堂提問的精當,而且體現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反饋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應通過評價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其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反饋和評價,不僅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更是凝聚師生情感的需要,教師不要隨便說“No,”
3.和諧民主,師生平等
篇9
【關鍵詞】 語感 復習 興趣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必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量閱讀,培養語感
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意識和無意識這兩種心理因素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根據語感作對題目,但是無法解其原因,于是大家就會感覺語感這種心里語言現象是非常的神秘,其實語感的形成和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與無意識有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積極提供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無意識作用,就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并能逐漸形成語感和語言能力,從而提高成績。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必須有大量的語言材料有效的輸入與積累。但目前的現狀為初中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有機會來輸入英語語言材料;很多學生不會讀英語單詞、句子、課文,其原因還是平時缺乏練習,相當一部分學生早自習時根本不開口讀英語,這就導致了課堂上教師教的,課后不能及時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這樣的語言環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
所以,學習外語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和學生實際狀況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對每一位英語學習者來說,朗讀和背誦是基礎,尤其對處于學習英語初級階段的初中生來說是最為關鍵的。朗讀和背誦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和必經之路。
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去定時間朗讀和背誦。比如在放學后可由一個人完成,不需要同伴進行合作對話練習。飯前飯后,課前課后,上學放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朗讀和背誦。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就可以掌握許多重要而又實用的英語詞匯、短語、句子和習慣用語,從而擴大視野,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人文歷史等,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英語語感也就產生了。
一旦語感形成之后,、許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在口頭和筆頭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定的靈感,對英語學習是很有好處的。長期的朗讀和背誦也是訓練語速、語言、語流、語調和形成流暢性、連貫性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糾正和改進語音。通過朗讀,尤其是模仿正確、純正的英語語音語調,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講英語的種種技巧,從而迅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讀多背一些實用的英語句子,形成一定的語感,英語成績就可以提高。
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還應該重視課堂教學上的教學方法。教師要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產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進入角色主動練。優化教學模式,聽說講練齊頭并進。另外還要注意做到課上課下有效結合,增加語言實踐量和信息輸入量。
二、認真復習,提高效率
復習課是回顧學生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呢?
2.1有計劃的復習
制訂出符合實際的復習計劃,認真寫出復習課教案,把內容系統化,把復習的知識進行歸類。
2.2有針對性的復習
把握住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3有區別的復習
不要每道題都要講解,要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在復習課上要多練習和多思考,讓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問題,。
三、師生融洽,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達到師生的情感共鳴。融洽師生關系,有利于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那么如何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呢?
3.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對教師言行的認同效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良好的師生互動,增強了教師暗含的期待情感,并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意志。師生間在情感上這種良好的互動交流,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促進學生的成績的提高。
3.2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滿懷真摯的關愛之情,還要積極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傾注關愛之情施教,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關鍵。其次還要經常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保持住學生對英語產生的興趣。
3.3以情促行,引導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學生一旦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就會出現成功的喜悅,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自己的滿足感了,不斷地進步和階段性的勝利是促使學生形成穩定而持久的積極學習情感的有效途徑。
3.4以情促導,巧妙地處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出現的錯誤
英語學習是一個較長的內化過程。當眾糾正學生的錯誤有可能會讓學生覺得是一種懲貶,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師生情感,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創設生動愉悅的語言氛圍,把實踐的空間、創造的空間留給學生,精講多練、鼓勵學生大膽地去體驗、去交流、去感知、去積累、去體會、去發現、去創新,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和英語水平,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學生的將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篇10
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在英語聽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來使學生對英語充滿著自信心。教師還要對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維護進行重視,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所取得的各種進步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二,幫助學生正確發音。掌握正確的音標發音,增強捕捉字音能力,即語言的辨別能力,它包括辯別單詞中的長、短元音、相連音素等。
第三,創造良好的聽力訓練氛圍。課堂教學是學生聽力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堅持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從而來讓學生盡可能地和英語更多地接觸。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之間打招呼的時候用自己學過的英語來進行,并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下簡單的交流對話。
第四,鼓勵學生聽英文歌曲,聽英文廣播如BBC,VOA等,看英文電影。
第五,強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一要泛聽和精聽相結合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泛聽指的是一種不受限于細節,而是在于了解大體意思的聽力活動,它所注重的是聽力練習中的“量”,它能夠使得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使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精聽指的是根據考試聽力的模式來進行的一種聽的活動,它能夠使得學生對考題的風格進行熟悉,對解題技巧進行掌握,它所解決的是專項的訓練,是一種縱向的發展,所以,在進行聽力內容的選擇上,最好要選擇一些教學錄音以及富有故事情節的短文。
二要教會學生一定的聽力技巧來提高其聽力能力。(1)聽前預備 聽前閱讀問題和選項很有必要,學生有充分準備去聽,同時建立聽的信心。(2)聽前預測 在聽前瀏覽每題的干和各個選項,并把關鍵字眼標注起來,并預測可能涉及的話題或內容,才有心理準備。(3)聽關鍵詞 在聽材料時,把握關鍵詞。(4)抓主要內容 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5)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培養學生概括、分析、綜合、記憶能力等綜合能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