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英語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1 23:17: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教版初三英語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首先,我認為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前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上每一節(jié)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全課的生詞,短語,自己過一遍句型,碰到不懂的做個記號。
2、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踴躍發(fā)言,勇于提問,不可放過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
3、課后復習,總結歸納,加強記憶。課堂后的及時復習,是“咀嚼和消化”的過程。復習要及時,如同是在“加固建筑物”,復習方法可以多樣化,按照記憶規(guī)律要常復習,老師可以多給學生介紹幾種復習方法,還要求學生經(jīng)常總結歸納,只有自己親自動腦總結,印象才會更加深刻,才不容易忘記所學知識。
4、平時要勤聽、勤說、勤寫。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要求全方位訓練,平時要多聽磁帶錄音、多做寫英語聽力題,并讓學生掌握聽的技巧,英語既然是一種語言就要學以致用,不僅口頭要說,而且還要把所學知識變成書面語言,這就要求平時學生之間經(jīng)常進行伙伴對話(work in pairs),舉辦英語角(English Corner),平時要多寫日記,學過課文后還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全文大意即retell,以上這些都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其次,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學生要真正掌握知識,獲得能力,除了老師的指導外,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即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學生的學法,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等于獲得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例如:我在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時,讓學生采取以下幾個步驟:1、快速學習生詞、通讀課文。以初三人教版教材;Lesson34為例,先弄清ruch,through,parts,shop,step,narrow,touch,cut,metal,join,take a look等單詞、詞組的意思,然后通讀課文,培養(yǎng)自己快速的閱讀能力,通讀課文的重點是注意句子中的關鍵詞和課文中的關鍵句,切勿因糾纏個別細節(jié)而影響對全文的理解,通讀要達到快速把握課文意思的要求。2、精讀。通讀課文后,再對課文進行精讀,對課文的重點句段進行認真閱讀,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為是重點、難點的內(nèi)容,如:初三人教版Lesson42重點詞組有:send away, try out become(be)interestsd in,take…out of ,what…for,be not about;重點句子是:(1)His father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 (2)The teacher couldn`t answer all of them. (3)Even before he was ten he became very interested in science. (4)What do you want a science lab for? (5)I want to try out some of my ideas. 3、解決難點。對于較難的知識點,在預習時讓學生通過已有知識或借助詞典,課外輔導書籍及其它工具來解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難題,可以留到課堂上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聽課。4、聽錄音并朗讀。在精讀課文前后,應讓學生聽錄音,這樣做,即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自己的聽力。5、試組練習。在掃除了生詞的障礙后,可以通過自問自答或同桌互相問答的方式進行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問答,以達到進一步理解,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這樣,學生通過預習,就能及時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同時他們自己能力也大大提高。
再次,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但是還要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要求我們教師即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提幫助,又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平時我們可以教活潑有趣的英語歌曲,朗誦瑯瑯上口的英語小詩,聆聽聲情并茂的英美文章,介紹與他們學習有關的英語諺語,聽英語幽默故事或笑話,做英語游戲等,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聽力水平,增加了他們的詞匯量。在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就介紹一句英語諺語“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當學生有了良好的開端后,就鼓勵一句,”Will begin,half done.”在學生疲勞時,一則幽默的故事或笑話能掃除他們?nèi)硇牡钠v與困倦,學習閑暇,一首英文小詩能把學生帶入意境,去體味譯成漢語后小詩所沒有的那種韻味,有時碰到深奧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時,可以通過做英語游戲來調(diào)節(jié)一下課堂氣氛。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不斷努力和實踐,我所教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都養(yǎng)成了提前預習的好習慣,在一次期中考試中,出現(xiàn)了短語“at the beginning of”,當時這個短語將在下一單元講到,但大部分學生都提前做了預習,所以都答對了。這次期中考試成績比上次平均高出4.5分。有位叫胡媛媛的學生,開始英語成績比較差,在班上屬于中下等,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xiàn)在英語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另外還有許多學生英語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想,這都歸結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篇2
一、語言發(fā)散思維訓練
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加入WTO以來,學習英語,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就更為重要了,所以英語“語音語調(diào)”的訓練尤為重要。多年來,傳統(tǒng)的語音教學方式是由教師教認“國際音標”,拼讀單詞,或?qū)懗鲈糇帜冈陂_音節(jié)和閉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字母組合的發(fā)音,但由于教師素質(zhì)、學生素質(zhì)、地方口語等多種因素,造成一部分中國人講出的英語無法使外國人聽明白,所以英語教師們正努力改進自己的語音教法;探討發(fā)散思維訓練。教認國際音標是在初一階段讓學生說了一些簡單的語句,有了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上述原因我先從“聽”人手,采用放錄音帶的方式,讓學生先反復聽,然后四人一組,互聽互說,再個人爭取在班上讀,老師不評價誰好誰壞,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敢發(fā)言,然后老師把發(fā)音好的同學請幾位到黑板前,讓他們向全班發(fā)音,然后再放錄音帶,再由老師指示讓同學們觀察他們的口形,聽發(fā)音位置。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勝心很強,他們會利用課余時間自覺聽錄音,模仿發(fā)音,希望自己的語音能勝過別人,能更像錄音帶中的發(fā)音,形成一種好奇、求知欲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懷疑教師、他人的觀點,主動追求最好的東西。了解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上細心、一絲不茍的良好習慣。
二、寫作發(fā)散思維訓練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前些年的教本都沒要求寫作訓練,即使有一點,都是簡單的看圖寫話、完成短文所缺單詞。這種編排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2001年審查通過的人教版初中三年制教科書,對寫作要求明顯提高,除一些常規(guī)的單純抄寫、填空、組成句子、看圖寫話、段落改寫、句子翻譯外。鼓勵學生使用他們已學的語言,不僅做課堂里寫的練習,而且要引導他們寫真實的情況。例如,寫自己或同學一天的學習和生活,或?qū)懽约旱募彝ァ嗉墶⒒匦拧⒌赖缕焚|(zhì)、行為習慣等。這一訓練應從初一就開始,直到初三,堅持不斷,由易到難。這些練習要盡可能做到有意義,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定期開展作文比賽,鼓勵、支持學生向校報、雜志社投稿等,這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例如,教學初三課本MAKE OUR WORLDMORE BEAUTIFUL這-文時,結合課文內(nèi)容,教師首先提出To protect ourenvironment what.we should do and what we mush't do? What have you'done? What you haven't done?在不違反課堂紀律的前提下,多給他們一些行為和言論的“自由”。學生按老師提出的問題,可以隨時站起來向老師提問,可以幾人一組討論,可以對話、表演,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想說就說。采取這種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可拓寬無窮的知識面,再布置作文題:“How to make our home town beautiful.”由于學生發(fā)散了思維,掌握了更多的語言材料,所以寫出的文章真實、有意義,同時提高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三、語法發(fā)散思維訓練
教學語法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而不是讓學生死記背語法規(guī)則。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由老師講解歸納語法。這種教法,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聽課過程中往往走神,即使能背規(guī)則,也不會用。所以,在教學語法時,發(fā)散思維訓練也很重要,如教名詞復數(shù),老師拿出實物或圖片展示并板書abook, twoboods; abus, three buses;six babies; a boy,sever boys; a knife, eight knives;a photo,nine photos;atomato;ten tomatoes。通過實物圖片的展示和板書,讓學生們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所觀察到的規(guī)律,小結名詞變復數(shù)的規(guī)律,提醒學生注意相同處與不同處。
篇3
【關鍵詞】新教材;改進;英語教學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面對新的理念,面對課程標準,感到歡欣鼓舞。那么如何實施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呢?我們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而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知識技能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積極主動的自主性的發(fā)展,是在差異基礎上個性的充分發(fā)展。英語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增加語言實踐的量,學生才能獲得 “為交際初步運用的能力”。新的初中英語教材已于二000年度實施啟用了,它在不增加任何課時的情況下,加大了語言訓練密度,豐富了語言材料, 促進了學生英語語音素質(zhì)和語言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高,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用學過的知識表達自己的思維。下面就如何適應初中英語新教材,搞好英語教學談幾點個人的看法及建議。
1 主體參與,讓課堂“活而不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強調(diào)教師的角色發(fā)揮,忽略學生的主動參與。其實在新教材中,要求教師更像個導演,學生才是主角。老師的作用是引導,而非“灌輸”;是指導而非“表演”。只有學生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才會有他們對課程內(nèi)容、對活動等的理解;溝通是個體,以主體參與為基礎,在活動中的一種交流;互動首先需要個體學生的主體參與。因此,在理解、溝通、主體參與、互動這四個因素當中,主體參與居于核心地位,它是課程改革的根本保證。
而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活?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亂?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問題。專家指出:“評價課堂教學亂不亂,要看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叫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叫亂。”由此可見,雖然學生把小手舉得高高,且伴著“給我”的聲音;雖然為了弄清學習上的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雖然學生為了探究一個問題而離開了座位、學習小組,但都始終圍繞著學習這個主旋律。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上看似乎有點“亂”,實際上是“活”。但這種“活”中也要有新的規(guī)范,過于放縱,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要讓課堂規(guī)范就要掌握調(diào)控策略,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來,教師應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打破舊的規(guī)范的同時,要讓學生參與討論形成新的規(guī)范,如讓學生通過討論形成統(tǒng)一認識――上課要聽從老師的統(tǒng)一指揮;要尊重他人,傾聽他人的發(fā)言;發(fā)言要找準適當?shù)臋C會;不能在課堂上做與本節(jié)課學習無關的事等。在規(guī)范的同時,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學生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自主與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討論中形成知識、方法的結論,在交流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運用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對于偶發(fā)事件,教師應采取“寬容、轉(zhuǎn)換、停頓、幽默、誘導、暗示,冷卻、糊涂的策略”等。要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如夸張評價法――“這個同學很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要是針掉在地上,他也能聽出來。”贊美評價法――“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請大家給予掌聲鼓勵。”榜樣評價法――“這一組的同學討論得很熱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組同學也能像他們那樣。”假設評價法――“如果你在這個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對了! 你能自己改正嗎?”等,使學生在老師的贊賞中領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2 直觀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課改的有力手段
直觀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實物、圖片、多媒體, 創(chuàng)設情景, 都直觀形象地賦予了認識和記憶的良好條件。直觀性包括形和聲兩個方面, 除了應用有效的電化教學外, 在我們?nèi)粘Un堂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簡筆畫、形體動作、擬聲等隨手拈來的教具, 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幫助學生直接理解教學內(nèi)容, 強化記憶。
例如: 我在上TITANIC這課時,我先放一首英文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學生一下被吸引了,然后,我又出示兩張事先準備很漂亮的影片宣傳海報,學生一個個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聽著、模仿著, 人人躍躍欲試, 學習情緒十分高漲。然后, 我很自然地引入正課,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是“計算機出現(xiàn)之后,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作為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的最佳選擇。計算機媒體突破了口語、文字單項傳統(tǒng)教學的界限,使口語、文字、聲像結合,生動形象地展示認識對象。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能加大課堂容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并富有藝術性。如:在人教版[1]第一冊Lesson 21這課的句型替換練習教學中,計算機媒體的使用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一課的重點句型是“Is this your…? Yes, it is. /No, it isn’t.”我就將這個句型做到了課件當中,把計算機里各種各樣的圖片用在句型的替換部分,并做了適當?shù)臄U充,如:pig, bird, mouse, cat, sheep, dog等等,這些小動物的圖片都非常可愛,學生們很喜歡,積極性自然就很高,雖然不知道下一個會是怎樣的圖片,但是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也輕輕松松地練習了新句型,并獲取了新知識。
3 注重聽、說、讀、寫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際活動,形成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因此,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nèi)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語言技能目標以學生在某個極別“能做什么”為主要內(nèi)容,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的評價學生 的學習結果。聽、說不但是人類交際活動, 而且也是人類認識活動的基本形式。從語言的本質(zhì)來說, 首先是有聲的語言。加強口語訓練, 培養(yǎng)口頭交際能力, 可以從根本上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 是全面提高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口頭語和書面語是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工具的自然語言的兩種媒介和語言。而在語言的這兩種媒介中,口頭語是第一性的[2]。與書面語相比,口頭語被認為是更基本的交際方式。縱觀我們所知的任何社會,口頭語是早于書面語出現(xiàn)。任何語言的書面形式都是后來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記錄口頭語言的。其次,就功能而言,與書面語相比,口頭語的用途更廣,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作為有聲的語言,其書寫體系發(fā)展得如何完善,口語總是其首要的交際方式。書寫體系的出現(xiàn)比口語形式要晚得多,而且它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把語音與意義記載在紙上。“從第一語言的習得看,聽說也是先于讀寫……”[3]。
3.1 重視語音教學。
語言的結構像金字塔,即語言層次的大結構中有小結構系統(tǒng)。語言中最基本的是音素,然后是詞素,更高一級的是短語、從句和句子[4]。學習語言就是學習把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規(guī)則,從音素到詞素,到單詞、短語,再到句子。英語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qū)W會用英語來進行交際。在口語交際中,學生應對語言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在教學初級階段的重點是口語技能,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再發(fā)展學生的其他語言技能。這就要求在教學之初進行語音教學。從國際音標入手,讓學生懂得48個音標的發(fā)音部位及發(fā)音方法,從而掌握標準的語音。在這基礎上,拼讀單詞,繼而說出最地道的、最純正的英語。中國學生在發(fā)音時常常出現(xiàn)一些弊病,如長元音讀得不夠長,雙元音不飽滿等。教師在總結英語語音規(guī)則的五大發(fā)音要點:長元音雙元音飽滿,短元音急促;略音和咬舌音,并幫助學生克服發(fā)音中的弊病。例如,教單元音中的長元音〔i:〕時,兩手做穿針引線的動作,就像正把一條線從針孔中拉出來,等線拉完,〔i:〕的發(fā)音也就結束,并命名為“穿針引線長‘衣’音”。在其它音標的教學過程中,用類似盡可能形象、生動、簡單的方式讓學生迅速掌握發(fā)音要領,讓學生真正領會并發(fā)出標準的語音,這為學生的聽說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語音,從而詞匯、語法、聽力、理解都是為了發(fā)展學生流利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和寫作教學都要建立在優(yōu)先發(fā)展口語能力之上,準確的發(fā)音是最基本的入門關。
“無論學習者是有意識還是下意識地學習目的語,他們總是帶著第一語言的知識去學習第二語言”[5]。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用漢語或漢語拼音給英語單詞注音的現(xiàn)象,這不利于學生準確地聽、說英語,不利于學生掌握單詞的音與形的聯(lián)系,不利于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學生說出來的英語,漢語味很濃,聽起來別扭生硬,嚴重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開始學單詞時,可以結合單詞教學進行音標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經(jīng)常運用彩色粉筆,用同一種顏色的粉筆分別寫出單詞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組合以及與此相對應的音標。這樣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把字母與讀音聯(lián)系起來,以加強音形聯(lián)系。要求學生在需要注音時必須用音標,而不能用漢語。用音形結合的方法進行音標教學,學生不僅能順利準確地給單詞標注音標或根據(jù)音標讀準單詞,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在聽到讀音或能說出、想起讀音的情況下,準確寫出或頭腦中馬上就能反應出該詞的拼寫形式,并能夠準確讀出單詞,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很有好處。
3.2 以句子為核心,反復操練。
重視語音教學并非孤立地發(fā)音,“學習的對象不應該是孤立的發(fā)音、單詞、語法,而應該是句子!因為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單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發(fā)音是地道的發(fā)音,在句子中掌握的單詞是有生命的單詞,……”[6]。每種語言都是由一定數(shù)量的句型組成,這些句型是語言的基本結構。學生通過操練和學習這些句型,不必過多地思考。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句型是詞匯與語法結合的產(chǎn)物,背熟句型,學會套用,既鞏固學過的詞語,又可牢記語法知識,又能培養(yǎng)運用英語的能力,真是一舉多得。美國出版的“A Basic Course English 900 ”(英語900句)就是用substitution的方法,用不多的詞語,對句型中各個成分進行替換,這樣,一個句型就可變成許多句子,這種方法是學習口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編教材的設計,除短文之外,其余各項如“Read and practice”, “Read and act”,“Ask and answer” 等,大都以句型形式出現(xiàn)。不管內(nèi)容有多少,篇幅有多大,只要抓住其中句型要求,學生就會感到學習輕松,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如:初三教材Lesson16“Read and say”, “Choose the best answer”的練習中,列了9組練習,共18個句子,其實只是一個句型,要求背熟其中一個句型,達到脫口而出,就不難掌握全部內(nèi)容。現(xiàn)選其中一個句型為例,就可見一斑:――What was the driver doing? ――He was driving a truck. 要求學生熟背這兩句,并掌握“過去進行時”的規(guī)則,寓語法知識于句型之中,學生就不難說出很多句子,如:――What was the man/student/teacher/boy/girl, etc. She/He was writing letters/reading English/playing ping pong, etc. 或者教學生:“No pains, no gains.”, “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等諺語。在教學實踐中,長期這樣做,讓學生熟背500個有用的句型,變一為五,能流利說出2500個句子,他們的口語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 而句子簡單明確,容易掌握,并馬上可以用于交流,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讀寫水平。
3.3 寓語法教學于口語教學中 。
“…在句子中掌握的語法是有用的語法…” [7],一個句型即一條語法,英語中難的語法不過幾十條,也就是說,只需要脫口而出幾十個句子就基本上掌握英語語法的精華,而且能脫口而出,活學活用,舉一反三。例如在教if條件狀語從句時,用“If she could help you, she would help you.”(如果她能幫助你,她一定會的。)學生掌握了這一句式,就可以舉一反三,說出其它句子:“If I have time, I’ll visit you.”“If it rains, the sports meeting will be put off.”etc.這樣學生在聽說口語練習中,為讀寫打下了基礎。
3.4 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學習英語除了學生自己要經(jīng)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無意識的學習環(huán)境,如學校或教室的標語可用英漢兩種語言書寫,學校可辦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等。還可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如聯(lián)系許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號是相關英語單詞的首位字母教單詞。這樣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有時就成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語知識的過程,其他學科的某些知識點就成了誘發(fā)學生復習英語的因素。
4 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最顯著的一種表現(xiàn),一門新語言的習得被視為語學習者對目的語相關,……”[8]。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chǎn)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漢語式的英語是指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chǎn)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我們就不能做到確切理解和正確表達思想。
5 小結
新課改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規(guī)律來進行。人的成長其身心發(fā)展具有順序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具體任務,采用相應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寬容、富于活力的教學氣氛,要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育教學改革要把學生生存本領、生活質(zhì)量、生命意義的提升作為出發(fā)點與歸宿。新課程、新理念對我們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廣大中學英語教師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怎樣面對這種挑戰(zhàn),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大膽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獻臣等,2001,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
[2][3][5][8] 何兆熊等,1999,現(xiàn)代語言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