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個人簡歷范文

時間:2023-04-03 01:1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總編輯個人簡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剛走出校門就栽跟頭,這事我做夢也想不到,醒著更想不到。

分配方案公布那天是7月13日,不管怎么說,這不是個好日子。果然,就象賣兩斤蒜苗要搭半斤蔥頭一樣,3個男生搭上我,被指定到城建部干部局報到。城建部下屬有《建設報》《中國環境報》和兩三家雜志。我們是學新聞的,跑不出這幾個地方。然而干部局一位管事的人告訴我事情麻煩了:與我一同來的3個男生都比較好安排,只是我沒地方塞。《環境報》編制已滿,《建設報》一開始就說不要女的,其他的幾家雜志也各有各的情況。“如果我們隨便給你安排個地方,恐怕你也未必滿意。你看是不是這樣:一方面我們盡量給你想辦法,另方面,你自己去其他單位聯系聯系,只要有單位接收你,我們肯定放人。”他不慌不忙地說。

我真該好好感謝他,要知道,他就是把我分到某城建公司去出墻報我也沒脾氣。

我還是識些時務,別去大報社碰釘子吧。但即便是去不起眼的小報社,我也得先擬一份個人簡歷:

朱紅 女 21歲 北京市人 團員 漢族

1987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原國際政治學院)新聞系。

1986年9~12月在《中國青年報》實習,發稿10余篇。曾在某征文中獲優秀獎。

本人身高1.64米,體重50公斤,雙眼裸視均1.5。相貌端正,性格開朗,好與人為善,能吃苦耐勞……

嗯,這是一張蠻不錯的通行證。

我開始道聽途說地搜集部辦機關報紙,后來,業務又不得不擴大到行業小報。這類報紙大多在電話號碼薄和114查號臺都不掛號,你只好據其報名的略估計一下它大致應屬哪個部委管,先查出部委的電話總機,再請求他們幫助查找那張小報的電話。這才大致弄出個路數來。114真難叫通,總機通了分機又不通;分機好不容易通了,又告訴你管事那人的分機應該是×××;重撥后管事的人又不在。我還發現,小報社還有經常搬家的業余愛好,你好不容易對著號碼薄撥通了電話,一問,竟是某個招待所的小賣部。

“喂,是××報嗎?”“是呀?!薄皩?。”“你是哪里?”“找誰?”“什么事?”

“我是警官大學新聞系的畢業生,很想去貴報工作,不知您那里是否需要進人?警官大學就是以前的國際政治學院……不是警衛安全系,是新聞系……”

某新聞社――“不好辦。我們這里走一個人才能進一個人?!?/p>

某醫藥報――“我和總編說過了,總編聽說你是女的,不太感興趣。這事懸啦。”

某科技報――“我們報社現在60%都是女的,不能再要女的了。”

某輕工業報――“我們報社進人的名額倒是有,但象你這種情況恐怕不行。”

“因為我是女的?”

“這個嘛,倒也不是絕對的。我們缺少的是中層骨干。只要業務能力出眾,男女都一樣。”

“可我還沒工作呢,何以見得不行?”

“是呀,正因為你沒工作過?!?/p>

如果生為女性是錯誤的話,那我回天無術;沒有工作經驗,也不是因為我好吃懶做;至于編制已滿,只能出不能進,看來只有坐等中央的改革令了。

我忽然記起畢業分配前一家農民報曾給學校發函,點名要我們班里的兩名同學,因來函遲了,那兩位同學已另行分配。我想他們恐怕不會存在編制滿員或沒有畢業生指標這類問題的。這是個機會。

那天氣溫高得讓人象狗一樣吐舌頭,在一片亂糟糟堆滿瓦礫磚頭的工地上,我輾轉找到報社大樓,徑直奔向副總編輯辦公室。副總編輯領我到人事處一個50多歲的老頭面前,交待了一陣就走了。

他瞟了我一眼:“是他介紹你來的嗎?”我趕緊說:“不是。我自己闖來的,誰也不認識?!蔽液茏院?。因為目前象我這樣找工作的人并不多,女孩就更少見,而記者素質之一就是敢闖天下。

我正為自己的能干得意洋洋,那老頭沒再問話也沒再猶豫,下巴一揚:“喏,你先和她談談吧?!卑盐抑У揭晃慌咎帯S谑?,我把自己的優勢諸如年輕、得過獎、發表過文章等等向她娓娓敘來,她對這些似乎不感冒,連看看我的見報稿的意思都沒有,只是對我家幾口人、住房條件如何及家離報社遠近有癮頭。結束語是:“我們報社的單人宿舍很緊張?!蔽抑貜椭^不需要報社解決房子,但她一再對我說事情不那么簡單,這個問題還需要再商量和進一步研究。

連最該研究的我的業務水平都不研究,天知道他們要研究什么。從那片廢墟般的工地走出來,我最后回頭看了一眼那座大樓,心里想:這真是張貨真價實的農民報。我甚至差不多要慶幸自己沒被錄用了。

我不想坐在家里等著天上掉餡餅,于是又在電話簿的旮旯里查出一個《戲劇電影報》來。

這張報的編輯部在北京市文化局院內,它緊挨著電報大樓,這兩者并列起來,很容易讓人產生武大郎與武松比個兒的聯想。

接電話的那位同志不在,一位老同志正伏案看大樣。問我來意,我只好把那些重復得連我自己都膩煩的話,放磁帶般地講一通。“當警官的來報社干什么?”他疑惑地問,大概是想告訴我他們單位保衛處不缺人。這不免又讓我抱怨起自己的學校來。1983年進校時,我們名正言順是國際政治學院的學生,誰知一年后竟莫名其妙地改名為中國人民警官大學,以致許多人見了我們就象耗子見了貓。我一點也沒有嫁不出去的閨女嫌母丑的意思,而是有許多事就是讓人想不通。

我稀里糊涂地解釋了一頓,他也聽了個稀里糊涂。

他說報社最近進了幾個人,編制已滿。天吶,又是這該死的“編制”。停了一會,他忽然象想起了什么,便問:“你怎么找到這里的?”

“是×××讓我來的?!蔽译[約記得那位同志的姓名。

“你認識他?”我感到他在打探什么。不能再犯在農民報犯過的嚴重錯誤了。“認識?!蔽掖?。吃一塹長一智,這話不假。

“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這個嘛……早就認識。他一聽說我現在還找不到工作就急著為我想辦法。本來十幾天前就說好讓我來的,因為別的事耽擱了?!蔽乙贿吶鲋e,一邊從胃里往上冒酸水。

他不再問什么,取出一疊紙來:“你先寫個簡歷吧,等×××回來我們再商量。”這就算有了商量余地。我真佩服自己剛才的真知灼見。

出來后走到長安街上,穿行在車水馬龍的光天化日之下,我發覺自己真不是個東西。

城建部干部局的那位同志來信說,已經幫我聯系到國家機械委員會下的農機化報。就象一只被端了窩的兔子,氣焰一落千丈。去就去吧。

總編告訴我,先試用一段時間,然后再辦手續。于是我做起了臨時工。

雖然我對農機技術一竅不通,卻被安排在了一版。“一拖集團成立”“小四輪脫銷,柴油供不應求”等等,索然無味,但我仍然干得兢兢業業。

總編是個極好的同志。據辦公室的同志講,他曾兩次把出國考察的機會讓給別人。平時工作也非常勤懇,早來晚走,兩副眼鏡換著戴。只要他一到我們辦公室來,圍在桌旁下棋的小伙子們便立刻偃旗息鼓。一次大家沒留神,結果總編把兩大盒圍棋子抱走了。

此后,每隔一段時間,總編就要問我“感覺如何”。說實在的,我對這張報紙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只好跟總編打馬虎眼。可能他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來找我談話:報社進人很慎重,不希望剛干幾年就調走。雖不能說一輩子在這里干,但起碼10年內最好不要調動……

晚上,鄰居阿藍來找我砍大山。他現在H報工作,但他從來不把工作說成“工作”,而是說成“混事”。早在上大學之前他就混了七八年事了。

阿藍讓我先在農機化報干我的臨時工。然后再聯系聯系其他地方。從阿藍的名片夾里,我又挖掘出一個煤炭報來,阿藍與這人只是一面之交,所以我得親自去。

煤炭報的總編還算對我有好感,而且他們目前也正缺人手。但是,煤炭部已超編二三百人,原則上講部里再不能進人了,但考慮到煤炭報缺人,可稍稍放松。但進人不只經編輯部同意,關鍵是要部里討論通過。算了,打住吧,我一聽這走馬燈似的程序就害怕。

這期間,阿藍又幫我聯系了《中外產品報》《社會保障報》,我自己又聯系了《人民郵電報》《航空時報》等,而結果都在預料之中。

――女的就是不方便。大興安嶺著火了,派個男同志去,拎起包就走。換個女同志,又是安頓孩子又是這個那個。什么事都耽誤了。

――我還沒結婚呢?

――可你早晚得結婚啊!

我沒有反駁的勇氣了。是的,我早晚要結婚的。

我聯系了40家新聞單位,居然沒有一家答應要我。班里的同學紛紛來信,說他們已經各就各位了。是沙發,是板凳,反正有地方發工資。而我卻象只棋盤外的棋子,沒個著落。許多同學來信抱怨工作不稱心,一天天混日子。我這3個月過得倒是挺充實。盡管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可我倒覺得挺樂呵。大學畢業生分配由國家“包辦”的皇歷是得改改了。中國人四平八穩、慢慢騰騰的特性就是包辦造成的,要是人們都象我一樣得自己找工作,你看他急不急。從這方面說,我倒覺得自己代表著中國的新潮流呢!

從報紙上看到四通集團公司做的廣告。便動了試一試的念頭。電話打到四通門市部,他們告訴我總公司人事處的電話。打過去,那人約我去一下。到了那里,他把我引見給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沒幾天,便答應我去試用了。

經過3個多月的奔波推銷,我終于在四通集團公司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總經理辦公室編內部刊物《四通人》。

能在幾天之內解決我幾個月都沒能解決的問題,速度之快簡直讓我吃驚。說心里話。我并不認為《四通人》對我有多大吸引力,它絕不是最適合我的報刊。但四通辦事講求高效率,它珍惜自己的時間,更尊重別人的時間。四通的人事有自,它無須層層批示,限定名額,并且來去自由,沒有進來就出不去一說。四通絕不允許象國營單位那樣,讓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用一天8小時去看報、喝茶、聊大天,最后銷聲匿跡。不,絕不允許。

現在,我已無所謂什么大機關、鐵飯碗了,我心甘情愿落草為寇,捧起這民辦企業的泥飯碗,不后悔。

四通給人以激情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