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5:5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歷史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一歷史教學論文

篇1

首先,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上,他們愿意聽、樂于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突出。如講《》一節,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云團長達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蕩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其次,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后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課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再如講《明治維新》,可從日本向西方學習獲得巨大社會進步的事實,聯系日本在奴隸社會末向中國隋唐學習、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歷史,使學生了解:一個民族的進步與發展,除了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之外,還需要有開放的胸懷,學習外國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進東西,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當前改革開放的認識。這樣聯系,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學生聽來饒有興趣,易于接受,思想覺悟、認識能力相應也隨之而得到了提高。

篇2

關鍵詞 人文視域;思想政治;人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091-02

現代社會在強調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促進學生的個體化發展。人文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強調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人文素質教育與歷史、哲學以及文學等學科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政治覺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人文視閾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是傳統德育教育的繼承

美好的思想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德育教育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傳統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注重的是個人修養,強調個體通過不斷完善自己來適應整體的發展。在傳統道德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重視人的道德修養。人文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以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正確發展。

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學說是對中華民族影響最廣最深的學說,對人們的心理素質、文化素養以及民族性格等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在注重培養學生才能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品質。人文視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指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去看人生,這本身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思考哲學與人生,在探討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學生如何正確看待社會、看待自己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從別人的一生發展歷程中掌握基本的思維方式,并正確去看待這個世界,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慢慢體會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就是實踐,讓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可以明事理、辨是非,并且認識到明事理、辨是非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從人文視域下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出傳統文化中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傳統德育教育的繼承,可以提高現代社會學生的道德素質。

2 人文視閾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高校中一門必修的德育課,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同時也非常復雜,是一門以理論為基礎的人文社會學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同時也是學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

由于受到就業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國內理工科類的院校相對較多,但是大多數的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質比較欠缺,學生掌握的僅僅是專業的技能和知識,“重理輕文”的觀念非常普遍。除了專業的基礎知識之外,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都沒有得到開發,嚴重制約著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學生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以課本中各種各樣的案例為基礎,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可以獲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還可以培養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2]。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學生還可以提高對偉人偉事的認識,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發揮創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造社會,培養創新意識,加強創新能力。

當代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大學生的完美人格,人文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對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缺乏人文知識的人在精神層面會出現危機,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價值觀,不能正確看待身邊的事物。人文視閾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入哲學、歷史和藝術等科學,將教學中的人文性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在獲得人文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文素養,豐富情感世界,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重新構造,用美好的事物去陶冶學生的情操。總之,人文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人文視閾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不但在經濟上發生重大變革,在政治以及文化上也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高校學生實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可是在實際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個體的社會交往之間的聯系都是由最終的物質利益關系來確定,而市場經濟是非常復雜同時也是多變的,所以給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帶來比較多的困難。現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新時代的需求,因為各大高校過于重視思想政治課中的理論基礎,而對其學術研究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很好地把學術性與理論互動起來,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3]。而在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下,人們的思想意識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這也使人們的思想變得更加的活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得不到保障,理論與實際也不能有效融合。受到時代背景的約束,學生的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功利性思想的出現變得非常普遍,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然而,在客觀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又存在非常強烈的需求,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還沒有完全形成,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大學生內心中,既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憧憬,同時又感到非常迷茫和害怕,大學生身邊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正確定位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都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施非常必要。

同時,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讓學生能夠真正從學習中學會如何走好自己人生的道路。為了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觀念,要重新定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4]。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在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教育中,讓學生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去解決實際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育學生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效果。

4 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覺悟以及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現代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以建立在人文視域下,以人為本進行教學,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生命和獨立人格的基礎上,將人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真正激發生命的靈感,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為祖國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淑珍,汪永芝.淺析人文視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價值[J].教育與職業,2012,35(16):62-64.

[2]任丹.淺談以人為本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黑河學刊,2014,10(35):93-94.

[3]毛玲.談以人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學指導[J].經濟研究導刊,2011(13):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