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傷害過我的人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3:1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謝傷害過我的人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感謝傷害過我的人作文

篇1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愿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愿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愿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濃意深,我感恩上蒼,給了我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著朋友的溫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走出家門,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紅草綠,鶯飛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無盡美好,感恩上天的無私給予,感恩大地的寬容浩博。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滿著感恩情懷,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承接,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回報。所以,每天,我都有一個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著每一天。我懂得,學會了感恩,才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朋友,對待困難。寬容和感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冰峰為春暖,化干戈為玉帛。

學會感恩,我的一顆心永遠被溫暖籠罩,被甜美滋潤,我的生活中沒有冰雪,沒有沖突,沒有憤怒,沒有戰爭,沒有咒罵。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網絡,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在感恩的世界里,我們還會時時提醒自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如果你是一個苦惱的人,你應該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是驅除你的苦惱的一劑良方妙藥;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的時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溫暖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的心情漸漸舒暢,漸漸平和;如果你是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逐步釋放重負、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個只顧索取的人,你更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變得會適當地給予;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應學會感恩,這樣,你的快樂就會取之不盡。。。。。。對別人感恩,相應會得到他人對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兩份好心情。學會感恩,就是學會了長存感激之情,永存愛心。愛的力量是非凡的,它會把一個人塑造得更為完美。外國有一個感恩節,可咱們中國卻沒有,那倒無妨,咱們何不把每一天都當作感恩節來過呢。朋友,如果你想有一個好的心境,那不妨試著學會感恩,把每一天都當作你的感恩節。

人們往往會牢記自己的付出,卻容易忘記感恩。愛因斯坦說過“每天我都要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我們只是個普通的人,不可能像偉人那樣對人類有卓越的貢獻。但當我們裸地來到人世,從無知直到長大成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大自然、親朋和無數陌生人給予的一切,我們被愛緊緊圍繞著,許許多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生活奉獻著、付出過,我們難道不應該永遠記住所有人和事,所有愛和恩,為此承擔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現有的一切嗎?

感恩是愛和善的基礎,我們雖然不可能變成完人,但常懷著感恩的情懷,至少可以讓自己活的更加美麗,更加充實。而感恩是需要學習,需要培育的。西方的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寫感恩日記,感恩陽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給予微笑和愛的人。所以培育感恩情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節,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麗。

但即使有感恩的心,人們也常常是只記得感謝給我們關心、幫助、掌聲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助一臂之力。而少有人去感激傷害、欺騙、打擊過我的人,我們常常對他們是報以怨恨。其實,對那些傷害過我們、帶給我們疼痛的人,我們也應該記得:正是他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真情,更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驅逐傷害。

愿人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篇2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位媽媽寫的短文。她用令人心酸的文字講述自己被上大學的孩子冷落的親身經歷,最后發出感慨:“我們愛孩子,但孩子愛我們嗎?”許多家長感同身受,紛紛講述自己的類似經歷。他們問:“為什么父母傾盡心血養育孩子,卻養出一個白眼狼?”“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沒有感恩之心?”最后得出結論:“孩子不孝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 ?/p>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成本不斷增加,父母為養育孩子支出的費用是整個家庭支出的大頭,無數父母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應得到孩子的回報,至少是情感上的慰藉,為什么結果恰恰相反?是社會浮躁風氣使然,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疏漏?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展開了專題采訪。

感恩是一種能力

所謂感恩,就是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也是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但是,感恩是人性的本能嗎?

武漢家長薛女士接受采訪時說:“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應該是人性的本能吧?就算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哪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受過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士為知己者死’‘百善孝為先’等,都是提倡感恩的名言,經常出現在孩子的作文里。至于有些孩子不尊孝道,不體貼父母、不贍養父母,甚至虐待父母,我認為是受到了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家長沒有什么責任,家長是受害者??!”

南昌家長趙先生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孩子有感恩之心是良好教育的結果,孩子沒有感恩之心則是教育的缺失。他說:“被稱為‘白眼狼’的孩子歷代都有,現在更是不乏其人,甚至‘啃老’‘坑爹’成了風氣,令人痛心。但是,孝子同樣歷代都有,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就有感恩之心呢?原因只有一個:家庭教育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說,家長是受害者,但首先是不肖子孫的締造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些刻薄話我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我的一閡慌都是不知道疼父母的白眼狼!現在他們都成家立業了,都在南昌,但一個月只來看我一次,連孫子、外孫女都不讓我見。都是我沒有培養好??!”

上海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馬女士接受采訪時說:“現在的年輕人,有感恩之心的真不多。公司招聘的員工只講薪水、待遇,很少講奉獻的,動不動就跳槽。作為過來人,其實挺可憐這些孩子的,沒有歸屬感,他們學歷再高,工作再有能力,也不會幸福。我曾經在新員工培訓時試圖進行感恩教育,沒想到員工們很反感,認為我是玩虛的,不如多發點錢。至于年輕人沒有感恩之心的原因,我想還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當然,父母沒有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也是失職,不過我不忍心責怪這些父母,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是不會孝順父母的?!?/p>

接受采訪時,鄭州家長檀女士深有感觸地說:“我上大學的時候,同宿舍有一名女同學,名叫小玲,是校花級的美女,但是特別自私,人緣極差。記得有一天,外面下著大雪,我在圖書館看書,接到小玲的電話,讓我回宿舍時幫她帶一份飯。當時我已經吃過飯了,但是受人之托,不忍拒絕,就冒雪去食堂給她買了一份飯,怕冷,我是裹在大衣里給她帶回宿舍的。沒想到,她只嘗了一口,就埋怨道:‘這飯怎么這么難吃?’然后丟下飯,穿上大衣就出門了,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我被氣哭了。宿舍里別的同學勸我,說小玲就是這樣的人,不理她就是了。從那以后,我刻意回避與小玲打交道。畢業后同學聚會,小玲抱怨父母沒門路,找工作難,同學們也不肯幫她。有女同學對我低聲說:‘沒有感恩之心,誰肯幫她?’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感恩,聽起來是一種禮貌,其實是一種能力,如果缺乏這種能力,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挫折,所以我特別注重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p>

西安心理學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萬先生贊同檀女士的看法。他說:“感恩不是人性本能,忘恩才是人性本能。”他舉例說,“已故歌手叢飛的故事您聽說過吧?叢飛是一位善人,一直熱心慈善事業,先后資助過178名貧困生,自己卻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后來叢飛患病,經濟拮據,受助的貧困生卻拒絕回報,其中,幾個完成學業的年輕人就在本地工作,卻沒有一個去醫院探望。記者采訪這些受助學生時,聽到了令人寒心的話:‘叢飛資助我是他自愿的,我又沒有逼他?!畢诧w資助我一定另有所圖,否則誰會做出力不討好的事?’‘請別寫我的名字,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曾是貧困生?!诧w趕快治好病出來賺錢?!療o獨有偶,美國著名律師艾倫?德肖微茨曾幫助78個犯罪嫌疑人免于受刑,猜猜其中有多少人曾后來登門向他道謝?不到5個。所以卡耐基才說:‘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如同肆意生長的雜草;而感恩猶如靚麗的玫瑰,它需要細心的栽培與愛心的滋潤?!?/p>

北京某教育咨詢機構創辦人、教育專家陳先生接受采訪時說:“感恩是一種習得性能力,即需要學習和培養才能獲得的能力。雖說孩子天性純良,可是如果父母疏于對這種能力的培養,甚至冷漠對待,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有感恩之心,直至喪失這種能力。于是,悲劇也隨之而來:父母辛苦拉扯大孩子,孩子對父母卻冷漠以待;孩子獲得他人的幫助,卻不知圖報;長大后,孩子交友越來越困難,因為不擅于為友誼投入誠意……這樣的人,難免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孤單?!?/p>

報恩不等于感恩

既然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緣于教育的缺失,那么現在家庭、學校的感恩教育狀況如何呢?

在鄭州某重點中學,一位不愿透露班級、姓名的高二學生小石(化名)對記者說:“家里怎么沒有感恩教育啊,我看只有感恩教育!小時候,媽媽就常對我說:‘快點長大吧,媽媽老了就靠你了?!疑闲W時成績不好,媽媽更是把感恩教育掛在嘴邊,經常說:‘我管你吃管你穿,你就用這么差的成績回報我?沒良心的東西!’上中學后,我的成績還不錯,媽媽就改口了,經常憧憬未來:‘我的兒子就是棒!以后你出息了,一定要帶我出國旅游?!蛱焖€說,讓我給她在海邊買房子,她要‘晚上在濤聲中入睡,早晨被海風吹醒’。說實在的,對這樣的感恩教育,我特別反感,我不是忘恩負義之輩,以后賺了錢,我能不贍養父母嗎?但媽媽經常這樣說,好像總怕我忘了似的,給我造成了比泰山還重的壓力。我甚至想,爸媽養我長大,其實就是培養一個給他們養老的人,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樁買賣。說句沒良心的話,生我養我又沒有經過我的同意,這不是強買強賣嗎?”

高一班主任林老師唉聲嘆氣地對記者說:“在感恩這件事上,我感覺學生們有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一天,我進教室嚇了一跳,講臺上堆滿了包裝精美的禮物,全是給我的。一問才知道,那天是西方的感恩節。我很感動,熱淚盈眶地感謝同學們,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用優秀的成績回報父母。然后我說,做班主任其實是同時給幾十個孩子當媽,十分辛苦,但我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兩年后大家用大學錄取通知書回報我,以后也要常回來看我。忽然,我聽到有一名男生低聲說:‘有這么邀功的嗎?’我的心頓時冰涼。仔細分析起來,家庭教育較好的孩子,普遍有感恩之心,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家庭是主戰場,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天然的血緣紐帶,父母之恩大于老師之恩,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更方便,也更容易取得成效。當然,老師不會放棄感恩教育,但總是難逃貪圖回報之嫌。不是有句成語叫‘圖報非恩’嗎?”

某教育網站首席教育專家宋先生接受采訪時指出,感恩教育的最大誤區是把感恩等同于報恩。他說:“大多數教育者在報恩和感恩之間畫等號,這種思維其實是在進行要求式的感恩教育,讓孩子拜倒在父母和老師的權威之下,是一種不平等的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當然會反感。正確的感恩教育應該以愛為情感基礎,如果忽略了愛,無法感知到愛的孩子永遠學不會感恩。首先,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有恩可感的。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哺育呵護下才能一天天長大。當人慢慢懂事,需要接受文化知識教育時,又有很多老師灌輸寶貴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走入社會后,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還是會有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前來排憂解難。其次,感恩是一種積極的能量。對他人心存感恩之心,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為改變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蠻橫,還可以幫助我們走出痛苦的泥潭。常懷感恩之心,我們就可以逐漸原諒那些得罪過我們、傷害過我們的人,會使我們已有的人生資源變得更加豐厚,使我們的心胸更加寬廣。一個人如果有了感恩之心,他才是一個幸福的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感恩甚至不一定是要感謝某個特定的人,比如感謝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告訴我一個讓心靈充滿幸福感的秘密,那就是當你每天醒硎保應該這樣想:‘我真是個幸運的家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還有嶄新、完美的一天。我應該好好珍惜,去擴展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傳予他人。我要常懷善心,要積極地幫助別人,讓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有陽光的播撒!’總之,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人生幸福的精神境界?!?/p>

濟南某中學副校長冉女士接受采訪首先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富翁想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就給山里的村長寫了封信,講明了他的意思。村長馬上回信,附有很多孩子的名字和地址。富翁收到信后,給每個孩子都寄了本書,書上有他的簽名和地址,然后靜靜地等待回信。子女不理解,問爸爸,你這么有錢,為何不直接資助這些孩子?何必在家里等回信呢?富翁回答,我的財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辛苦半生賺來的,我要給那些值得幫助的人。過了好久,只有一個孩子回了信,并在信中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富翁大喜,馬上開始資助這孩子,對于其他沒有回信的孩子,富翁回報了冷漠。富翁后來告訴他的子女:不知道感恩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我的資助的,而對于懂得感恩的人,為他們付出再多我都覺得值得。

講完故事,冉副校長自問自答:“這個富翁應不應該要求孩子們給他回信?有人說不應該,因為慈善不應該要求回報,但我認為應該,我甚至認為這個富翁不僅是一位善人,而且是一位高明的教育者,他是在用這種方式贊美感恩之心。況且,他要求的回報僅僅是一封回信,談不上報恩。所以我一直強調,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時,要把握一個分寸:不要求物質上的報恩,但一定得要求回報的心意?!?/p>

孩子冷漠誰之過

珠海心理咨詢師雷女士認為,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責任主要在家長。她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的溺愛其實是在瓦解孩子的感恩觀念。有的家長為了不影響孩子的重要考試,居然隱瞞親人亡故的消息;有的家長瞞著孩子四處舉債,滿足孩子的高消費,看起來很偉大,其實都是愚蠢的行為。一個被剝奪了悼念親人機會的孩子,一個不顧家庭困難只顧享樂的孩子,能有責任感嗎?能有感恩之心嗎?難道家長辛辛苦苦地培養孩子,就是為了造就一個自私、冷漠、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嗎?”

鄭州某小學三年級班主任唐老師接受采訪時說:“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非常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被溺愛,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恩和愛。有一個真實案例很能說明問題: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親在街頭賣藝3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默默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或許,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付出,不奢求孩子日后的回報,他們認為跟孩子談感恩,簡直是貶低了自己對孩子的愛。無疑,這是種誤解,對孩子也是種誤導。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殘缺,會嚴重影響孩子日后人格的健康成長及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