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管理條例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3: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部管理條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銷售;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是企業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規避生產經營風險,由企業管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管理過程。而銷售業務不僅是企業主要經營業務之一,也是解決企業收入的重要環節。那么,如何才能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來提高銷售業務的管理水平呢?

筆者認為,要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來提高銷售業務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即:正確制定合理的銷售政策是前提、完善合同管理是基礎、科學的物流管理是重點、加強收款環節的控制是關鍵。只有做到這些,并結合各自企業實際,予以適當的完善和補充,才能真正達到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來提高企業采購管理水平的目的。

1正確制定合理的銷售政策是提高銷售管理水平的前提

銷售政策是一項引導性、激勵性銷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進銷售,給銷售帶來保障和輕松。所謂保障,就是通過給出一定的條件來激勵、約束經銷商與銷售人員的行為,為完成銷售目標服務;所謂輕松,就是充分發揮吸引力,促使客戶與銷售人員產生內驅力,自動地去完成銷售目標,從而給銷售帶來一些便利與輕松。銷售政策包括對內的《銷售人員的激勵政策》和對外的《經銷商激勵政策》,在這重點提出的是經銷商的激勵政策。

(1)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性作用,給貨物和貨款帶來保障,給貨款結算帶來便利。在結算條款中要引導經銷商實行現款現貨,同時輔以折扣支持這一措施,會收到顯著效果。銷售人員不再將主要精力花在追收貨款上,而將主要精力花在市場開發與客戶管理上面。在賒欠與鋪底上要明確規定授權的范圍與期限標準,否則將造成應收賬款偏大。

(2)折扣也就是廠家給予經銷商的銷售返利、銷售獎賞,是經銷商應得的額外勞務費用。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競爭的加劇,廠家對經銷商的期望提高了,對經銷商的要求也隨之增加,這些要求怎樣才能在市場中得到實施與落實?廠家只有拿出更多的折扣。現在的折扣又分成許多單項折扣,如現款折扣、專營折扣、銷售增長折扣、市場秩序折扣等。

①現款折扣是對結算的保障,按凈銷售額的百分比給予折扣。這種折扣不僅廠家資金流回籠較快,而且商家利潤點增加。

②銷售增長折扣是市場競爭加劇,商品供過于求局面下,每個企業為了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而產生的。市場消費量這個“蛋糕”的擴大速度是有限的,市場供應量的增長速度是高速的,只要我們多銷售、多生產,我們獲得的市場份額就大一些,競爭力就強一些,賺錢會更多一些。這樣市場供給量增加,暫時出現供過于求,只有從銷售上找出路。

③專營折扣《市場營銷》中介紹市場防御策略有一條是渠道封鎖,封鎖方法之一就是簽訂排他性協議,具體就是專營。市場操作中,有許多經銷商不愿意專營,理由很簡單:風險大,銷售受影響,可提供給自己客戶選擇的產品有限。廠家怎么辦?給出專營折扣。專營,就享受該折扣;不專營,就不享受該折扣。同時專營折扣也對培養經銷商的忠誠度有很大幫助。

④市場秩序折扣,由于市場上經常出現倒貨、竄貨,低價傾銷,價格倒掛的事情,廠家又經常查不出結果,造成市場價格混亂,貨物流通不正常。只要有一家經銷商的貨物開始低價銷售,馬上所有經銷商都會低價銷售,不僅將損失轉嫁給廠家,而且喪失繼續進貨銷售的信心。商家是以利潤為中心的,只有保證價格穩定和合理的價差,經銷商才有利可圖,廠商合作才會持久。所以專門為此設了一項折扣來引導經銷商共同遵守、維護市場秩序。

(3)新產品銷售獎勵。注重產品開發與產品組合的公司,經常會推出新產品,多給經銷商提供一些賺錢的機會,多給市場提供一些“武器”。但經銷商認識不一樣,有的愿意銷售新產品,認為賺錢多;有的不愿意銷售新產品,認為銷量小、有風險,賣力不討好。這個矛盾怎么解決?激勵!讓經銷商見利眼開,就可以借經銷商之力推銷新產品了。

2合同簽訂與管理的完善是提高銷售管理水平基礎

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合同在經濟交往中越來越規范、標準、完整。這一環節可以規避銷售風險,保證企業的合法利益。主要通過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降低合同簽訂風險;通過資質信用管理,建立經銷商誠信檔案體系,降低了履約風險;通過合同風險點管理,強化合同履行的風險意識,減少合同履行風險;通過合同會簽管理,提高合同審批效率,規范業務流程;通過合同履行管理,加強經營過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細管理水平;通過合同統計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經營決策自我分析能力。

3科學的物流管理是提高銷售管理水平重點

銷售部門應當按照經批準的銷售合同開具銷售通知單,發貨和倉儲部門應當對銷售通知單進行審核,嚴格按照所列項目組織發貨,確保貨物的安全發運。同時企業應當加強銷售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及時妥善處理。企業應當嚴格按照發票管理制度規定開具銷售發票,嚴禁開具虛假發票。

企業應當在銷售與發貨環節做好相關的記錄,填制相應的憑證,建立完整的銷售制度,加強銷售訂單、銷售合同協議、銷售計劃、銷售通知單、發貨憑證、運貨憑證、銷售發票、收貨回執等文件和憑證的相互核對工作。

銷售部門應設置銷售臺賬,及時反映各種商品、勞務等銷售的開單、發貨、收款情況。

4加強收款環節的控制是提高銷售管理水平關鍵

(1)收款業務應當以銀行轉賬方式辦理,避免銷售人員直接接觸現款;對于商業匯票明確受理范圍,嚴格審查票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據欺詐。企業應由專人保管應收票據,及時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貨幣資金是企業所有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是保護國有資產安全的重要目標。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企業貨幣資金開支的合理、合法和貨幣資金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貪污舞弊行為,保證資產的安全,保證會計資料的正確,滿足生產和經營的需要。

(2)企業應當完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嚴格考核。銷售部門負責應收款項催收,財務部門負責辦理資金結算并監督款項回收。應收賬款分類管理,針對不同性質的應收款項,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嚴格區分并明確收款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清收獎勵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和處罰制度,保證企業營運資產的周轉效率。

篇2

【關鍵詞】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一、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企業單位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企業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電算化已經普及,但計算機信息失控、破壞情況日趨嚴重,從而造成責任不明、相互推卸等問題,其關鍵在于計算機核算軟件存在著密碼缺乏牽制性,常用的密碼設置方法已不適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發展,所以財務管理電算化應提高會計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對實體信息破壞。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內容

對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應做出書面文字規定,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有關人員了解處理日常會計事項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業會計政策的前后連貫。為此應做到:(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它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規定管錢、管物、管賬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3)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權限和控制方法。

三、建立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則

(1)合法性原則,就是指企業必須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繩,在國家的規章制度范圍內,制定本企業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這是企業建立內控制度體系的基礎。(2)整體性原則,就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必須充分涉及到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業的長期規劃,又要注重企業的短期目標,還要與企業的其他內控制度相互協調。(3)針對性原則,是指內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中薄弱五一節,針對企業容易出現錯誤的細節,制定企業切實有效的內控制度,裝各個環節和細節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水平。目前我們很多企業沒有一套根據企業實際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與規范,從而造成會計工作薄弱,財務管理混亂。(4)一貫性原則,就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必須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隨時變動,否則就無法貫徹執行。(5)適應性原則,指企業財務內控制制度應根據企業變化了的情況及財務會計專業的發展及社會發雇狀況及時補充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6)經濟性原則,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就是說在運用過程中,從經濟角度看必須是合理的。(7)適用性原則,是指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應便于各部門、各職工實際運用,也就是說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強,要切實可行。(8)發展性原則,制定企業財務內控制度要充分考慮宏觀政策和企業的發展,密切洞察競爭者的動向,制定出具有發展性或未來著眼點的規章制度。

四、解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難點

一是如何把握授權的度。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必然的。對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權力的度量界定是關鍵一環。當今社會大凡出現重大舞弊經濟案件的企業,基本是授權不當引起的,是授權多、權力過大,且控制不力的惡果。另一方面,對內部控制執行人員的授權也有“度”的學問,對不同的控制環節要有不同權力授予,才能使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行。不管哪個環節,在具體授權時,應先認真研究從而準確掌握,這樣既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又能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

二是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的現在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個人實施全方位控制。這里就存在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一般而言,內部控制的對象是企業的權力操縱者,是對權力操縱者的權力約束,也是對權力操縱者之問的權力制衡。這種獨特的控制對象決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艱巨性。

篇3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IIA;COSO框架

內部審計是現代管理和管理控制的組成部分。IIA在《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將其定義為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采用系統化、現代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和改善,從而幫助組織實現目標。

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參與,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用于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并根據風險偏好管理風險,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它參與到企業的各項活動之中,是一個過程,是實現結果的一種方式。與傳統的項目風險管理相比,企業風險管理強調戰略導向,覆蓋了組織所有的管理層次和管理領域,方法也更為結構化和規范化。

內部審計承擔了監督、分析、評價、檢察、報告和改進等任務,是企業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世界范圍看,風險管理已成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IIA早就把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作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其1999年制定的內部審計定義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并列作為內部審計的工作對象,2001年修改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明確要求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過程。我國內部審計準則中也充分考慮了風險評估作為內部審計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內部審計為什么要與風險管理相整合,在COSO框架下兩者如何結合是需要深入分析的問題。本文將對兩者的關系,兩者結合的意義及兩者結合的方式作進一步探討,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中國企業如何將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結合。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及兩者結合的意義

IIA在對美國國會關于《薩班斯——奧克利斯法案》的意見陳述書中表述:內部審計、外部審計、董事會以及高層管理人員被稱為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內部審計師的作用是監控、評估和分析組織的風險,審查信息及公司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高層管理人員負責提供保證——風險已被分散、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內部審計以企業內部信息使用者為中心,聚焦于控制、風險管理等關鍵問題,通過幫助組織管理風險和提高管理效率,來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公司的經營。

公司的治理過程是公司的利益相關主體讓管理層發現風險并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對公司風險的監控及適當地規避此類風險,對實現公司目標和保存公司價值都有直接的貢獻。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實質就是協助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做如下工作:系統鑒別組織所面臨的風險;評估這些風險對組織的潛在影響;制定控制風險的策略;評價風險管理的過程;就風險應對措施的合理性、風險監控的及時性、恰當性、有效性等信息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風險管理是管理層的一項主要職責,而對組織的風險管理過程進行評估和報告通常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在適當情況下,內部審計師應與管理層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就與風險和風險管理實務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討論,當然在該過程中由管理層負責對重大風險采取針對性行動,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負責評價這些行動。風險管理作為管理層的一項主要職責,它應當確保組織中有良好的風險管理過程,并使其發揮作用。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判斷組織是否有適當的風險管理過程,以及是否充分、有效。內部審計師的職責是運用風險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對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和報告,提出改進意見,為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提供幫助。

IIA多年來一直積極倡導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它認為內部審計為組織提供價值的兩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對風險管理的充分性和對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提供保證服務。

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結合是將風險作為內部審計的對象,打破了原來的內部審計只關心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評價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對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內部審計更加注重企業的未來,從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出發,就內部控制是否健全、關鍵的控制點是否有效控制薄弱的環節以及改進措施是否有效提出認定,來評價風險管理與控制對組織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以風險為對象的審計在風險管理基礎上又進了一步。風險審計就是在風險管理基礎上審計主體通過對組織風險識別、風險評價等工作的審計,側重對風險管理進行鑒證。

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不僅為內部審計自身提供了發展契機,而且作為企業內的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必要和有價值的組成部分,能夠在風險管理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無論是內部審計還是風險管理都能從雙方的整合中提高效率,創造價值。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內部審計能夠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對風險的認識、防范和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但各業務部門很難做到這一點。內部審計人員從事具體的業務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這使得他們可以從全局出發,從客觀的角度對風險進行識別,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控制風險。(2)控制、指導企業的風險策略。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處于企業的董事會、總經理與各職能部門之間,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與各種決策的協調人。通過對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的調節,內部審計人員可以調控、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3)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更易引起重視。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企業高級管理層,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上報給董事會,這會加強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從內部審計發揮的上述職能看,內部審計已經參與到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中,幫助組織發現并評價重要的風險因素,促進組織改進風險管理體系;評價并改進組織的治理程序,為組織的治理做出貢獻;同時繼續原有的對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評價作用,幫助組織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時的內部審計人員是風險管理專家,通過對風險的把握來評價公司治理及

內部控制,并促進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改善,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在風險管理這個統一核心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實現了一定程度整合,為組織增加了價值。

篇4

【關鍵詞】醫療機構;輸血管理;輸血科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13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310-02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and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blood bank) in som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Neijiang cityPENG Fang,SUN Ming-xianThe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Neijiang City,Sichuan (6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and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in som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Neijiang city,in oder to provide the decision basis for Neijiang Health Bureau making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grade of hospitals,the 15 second-class and upwards public hospitals were selected,and the field survey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done among these units.Results:The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transfusion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generally,and most built 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which has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employee,and which also has perfect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system,post responsibility system,normative work flow and approval program and relative records,and the 9 pre-transfusion examination were done in these unites.But a few hospitals has a certain defect in the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and the transfusion safety,related technology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further perfected.Conclusion:The Neijiang Health Bureau sould mak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and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to strengthen the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edicine in our city.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s;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醫院輸血科(血庫)是血站供血的延伸,是確保臨床用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環節。輸血管理與輸血科規范化建設等因素,直接影響臨床輸血醫學的發展,影響整體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按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于今年1月內江市成立了以衛生局分管領導為組長,從市中心血站,衛生執法隊,市一、二人民醫院抽調專家組成的調研小組。采取聽匯報、查資料、看現場和抽查病歷等形式從醫院臨床輸血工作管理,輸血科建設,落實《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輸血科院內感染防控、安全合理用血等方面對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臨床用血管理專項調研。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本次調查了內江市15家由市血站供血的醫院,其中包括10個綜合醫院,5個專科醫院、1個三甲醫院、2個三乙醫院、7個二甲醫院、5個二乙醫院。醫院設置床位105~1100張,平均373.6張。醫院從業人員100~1080人,平均363人,入選醫院均為醫保定點醫院。

1.2方法:根據研究目的設置調查內容。①根據調查結果詳細記錄醫院的級別、類型和性質,了解醫院的床位設置情況和醫院人員基本信息;②調查目標醫院的輸血科室設置情況、職責、管理制度,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制度情況;③輸血科基礎設施設置情況,從業人員配置和基本狀況、管理和操作規程、輸血前檢查項目設置、輸血相關登記與統計、輸血質量控制管理等內容和相關制度。

2.結果

2.1入選的15家醫院輸血科(血庫)設置與管理情況(見表1)。

2.2醫療機構輸血科基礎設施與輸血技術項目結果分析(見表2)。

表115家醫院輸血科設置與管理調查結果(n/%)

表2醫院輸血科基礎設施與輸血技術項目的調查結果分析(n/%)

3.討論

本研究調查的15家醫院中以綜合性醫院最多,達到了10家,占總數的2/3。醫院地區分布基本覆蓋全市各區縣,醫院級別分布合理,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調查結果基本反映出了內江市臨床輸血及輸血管理狀況。

隨著醫學的深入發展,輸血從原始的輔助治療手段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調查結果顯示15家醫院基本上都設置了輸血管理委員會(或同性質的管理機構),明確規定了工作職責和內容,二級以及二級以上醫院均成了輸血管理委員會,管理制度明確。并且設置了相對獨立的輸血治療中心或輸血科有15家醫院嚴格實施用血審批管理程序,人員配置齊全,職責明確。15家醫院均開展了輸血統計工作,擬定有完整的用血計劃和應急管理機制。15家醫院全部實施了完整的輸血前傳染病傳染指標監測工作,且檢測工作均在本醫院完成,沒有實驗監測外包狀況出現。1家醫院已開展自體輸血治療和研究,調查顯示,統計期內未發生輸血事故。

但總體上看,臨床成分輸血比例較高但開展的種類少,提示開展成分輸血的關鍵不在于醫院的規模和條件,而在于其領導的重視程度和醫務工作者的輸血觀念的改變[2]。從被調查的醫療機構輸血管理的現在分析,醫院應進一步按照國家臨床輸血技術相關要求,開展全院性的輸血法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3],同時加強輸血管理委員會的管理和技術指導作用,把本院輸血科規范納入醫院常規監管,以期不斷提高醫院臨床輸血的管理和技術水平。(表1顯示),只有2家的人員是固定。由于臨床輸血醫學是與多門基礎醫學相關聯的交叉邊緣學科,涉及面廣,若人員不固定,即不符合《四川省輸血科(血庫)基本標準》要求,也會影響輸血相關技術的質量與發展,從而給臨床輸血質量和安全帶來隱患。因此,應加強崗前培訓工作,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也要進一步重視本院輸血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應把人員的培養與配置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被調查的醫療機構的輸血科(血庫)業務用房面積最小僅有20-30m2,其中10家有輸血業務用房分區和專用儲血間,僅10家配有雙電源或備用電源。我市臨床輸血科起步晚,起點低,基礎較差,加之長期投入不足,使輸血科現狀與其承擔的任務相比,差距較大。[4]因此各醫院在抓臨床輸血管理時應嚴格按照《基本標準》完善和規范輸血科建設,確保臨床輸血安全。

市衛生行政部門可針對目前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及輸血科現狀,制定相應的科學有效的整治措施既符合國家臨床輸血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又適應于存在的各種因素,進一步規范用血行為,確保輸血安全,起到加強醫院輸血管理工作,推動臨床輸血醫學快速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強志,高峰,徐文皓,等.上海市部分醫院輸血科(血庫)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1,21(7):45-47.

[2]焦偉,楊起,黎海瀾,等.廣西部分醫院臨床輸血科(血庫)業務開展情況與管理對策[J].衛生軟科學,2006,20(6):548-550.

[3]韋桂蘭.基層醫院輸血科(血庫)管理的難點與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2):161.

篇5

為貫徹落實《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國務院第**號令,以下簡稱《條例》)和《商務部關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限期整改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建發[20**]**號,以下簡稱《通知》),規范本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經營行為,維護商品交易市場經濟秩序,現就對本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進行整改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整改范圍和內容

(一)凡未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而采用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的本市各有關機構或者市場(以下統稱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應當對照《條例》第八十九條規定進行檢查。

(二)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整改:

1、為參與集中交易的所有買方和賣方提供履約擔保的;

2、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和保證金制度,同時保證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約(或者合同)標的額20%的;

3、規章制度、交易規則等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存在風險隱患的。

二、工作程序與時間要求

(一)各區(縣)經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全面掌握本地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基本情況,并于20**年**月**日前將納入整改范圍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基本情況匯總表上報市經委市場流通處,并督促企業按照要求做好整改工作。

(二)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要針對自身在交易方式、交易機制、內部管理、風險防范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現行國家標準《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與《條例》規定不相符合的,以《條例》和《通知》為準),并于20**年**月**日之前,向我委報送公司章程、內部管理制度、交易規則等有關管理文件和整改方案。

(三)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應于20**年8月15日前,將修改后市場(公司)章程、內部管理制度、交易規則等管理文件以及交易系統調整的前期準備情況報送我委,并向市場所在地區(縣)經委備案。我委將于20**年**月份開展驗收工作。

(四)自20**年**月**日起,所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不得采用《條例》第八十九條規定的交易機制。今后新建市場的公司章程、交易規則等相關管理文件應經我委審查后報商務部備案。

三、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視。各區(縣)經委要切實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和《通知》的有關規定,加強宣傳教育,會同有關部門督促相關市場按時上報有關材料,認真進行整改,確保整改順利進行。

篇6

一、糧油加工業現狀

我縣糧油加工業隨著2005年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原附屬的糧食加工廠或出售或股份經營,轉變了國有性質,均成了私營企業。目前,全縣有一定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8家,其中面粉加工廠1家。我局針對這一新新情況,及時轉變觀念,由過去的計劃管理變為現在的業務技術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市場動態,提供現代加工技術,積極進行技術設備改造,大打品牌戰略,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糧油制品的市場占有率。僅*縣龍江面粉廠的“銅江”牌掛面在*州市的市場占有率就*34%。特別是新開發的150米深井水“銅江源”礦泉水更是供不應求。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二、糧油加工業績效分析

我縣有一定規模的8家糧油加工企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瞄準市場,生產出適銷對路,深受百姓喜愛的糧食制成品。“萬家香”、“米城”牌大米,“銅江”牌系列掛面更是消費者首選。今年加工大米和面粉、掛面共計×××噸。其等米×××噸,面粉和掛面×××噸。現價工業總產值×××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36.5%,產品銷售收入×××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34.8%,實現利潤××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40.9%。其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均有顯著增加。

三、糧油工業統計情況

我局的糧油工業統計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嚴格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統計法》,對8家糧油加工企業的統計工作及時給予監督、指導,開展了一次為期一天的糧油工業統計業務知識培訓,引導各企業負責人重視和支持統計工作,從而保證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糧油加工企業上報的統計報表做到了準確及時,數據可靠。

篇7

第一條為規范銀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銀行”是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經營外匯業務的中資銀行及其分支行。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離岸銀行業務”是指銀行吸收非居民的資金,服務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動。

第四條本辦法所稱“非居民”是指在境外(含港、澳、臺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冊的中國境外投資企業)、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包括中資金融機構的海外支持機構,但不包括境內機構的境外代表機構和辦事機構。

第五條離岸銀行業務經營幣種僅限于可自由兌換貨幣。

第六條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是銀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監管機關,負責離岸銀行業務的審批、管理、監督和檢查。

第七條銀行應當按照本辦法經營離岸銀行業務,并參照國際慣例為客戶提供服務。

第二章離岸銀行業務的申請

第八條銀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應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并在批準的業務范圍內經營。未經批準,不得擅自經營或者超范圍經營離岸銀行業務。

第九條符合下列條件的銀行可以申請經營離岸銀行業務:

(一)遵守國家金融法律法規,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二)具有規定的外匯資產規模,且外匯業務經營業績良好;

(三)具有相應素質的外匯從業人員,并在以往經營活動中無不良記錄。其中主管人員應當具備5年以上經營外匯業務的資歷,其他從業人員中至少應當有50%具備3年以上經營外匯業務的資歷;

(四)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

(五)具有適合開展離岸業務的場所和設施;

(六)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條件。

第十條銀行申請經營離岸銀行業務,應當向外匯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申請書;

(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可行性報告;

(三)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正本復印件;

(四)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

(五)近3年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外幣合并表、人民幣和外幣合并表);

(六)離岸銀行業務主管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名單、履歷,外匯局核發的外匯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七)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場所和設施情況簡介;

(八)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資料。

銀行分行申請開辦離岸銀行業務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資料外,還應當提交其總行同意其開辦離岸銀行業務的文件、總行出具的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授權書和籌備離岸銀行業務的驗收報告。

第十一條銀行總行申請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銀行分行申請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由當地外匯局初審后,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

第十二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銀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申請后,應當予以審核,并自收到申請報告之日起4個月內予以批復。對于不符合開辦離岸銀行業務條件的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其申請退回。自退回之日起,6個月內銀行不得就同一內容再次提出申請。

第十三條經批準經營離岸的銀行自批準之日起6個月內不開辦業務的,視同自動終止離岸銀行業務。國家外匯管理局有權取消其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資格。

第十四條銀行申請停辦離岸銀行業務,應當向外匯局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一)停辦離岸銀行業務的申請報告;

(二)停辦離岸銀行業務的詳細說明(包括停辦離岸銀行業務原因和停辦離岸銀行業務后債權債務清理措施、步驟);

(三)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資料。

銀行分行申請停辦離岸銀行業務除提交上述文件和資料外,還應當提交其總行同意其停辦離岸銀行業務的文件。

第十五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收到銀行停辦離岸銀行業務的申請后,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4個月內予以批復。銀行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查批準后方可停辦離岸銀行業務。

第十六條銀行可以申請下列部分或者全部離岸銀行業務:

(一)外匯存款;

(二)外匯貸款;

(三)同業外匯拆借;

(四)國際結算;

(五)發行大額可轉讓存款證;

(六)外匯擔保;

(七)咨詢、見證業務;

(八)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其他業務。

第十七條本辦法所稱“外匯存款”有以下限制:

(一)非居民法人最低存款額為等值5萬美元的可自由兌換貨幣,非居民自然人最低存款額為等值1萬美元的可自由兌換貨幣。

(二)非現鈔存款。

本辦法所稱“同業外匯拆借”是指銀行與國際金融市場及境內其他銀行離岸資金間的同業拆借。

本辦法所稱“發行大額可轉讓存款證”是指以總行名義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款證。

第十八條國家外匯管理局對申請開辦離岸銀行業務的銀行實行審批前的面談制度。

第三章離岸銀行業務管理

第十九條銀行對離岸銀行業務應當與在岸銀行業務實行分離型管理,設立獨立的離岸銀行業務部門,配備專職業務人員,設立單獨的離岸銀行業務帳戶,并使用離岸銀行業務專用憑證和業務專用章。

第二十條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銀行應當建立、健全離岸銀行業務財務、會計制度。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帳管理,離岸業務的資產負債和損益年終與在岸外匯業務稅后并表。

第二十一條銀行應當對離岸銀行業務風險單獨監測。外匯局將銀行離岸銀行業務資產負債計入外匯資產負債表中進行總體考核。

第二十二條離岸銀行業務的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利率可以參照國際金融市場利率制定。

第二十三條銀行吸收離岸存款免交存款準備金。

第二十四條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款證應當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혂痐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定規模和入市條件。

第二十五條離岸帳戶抬頭應當注明“OSA”(OFFSHOREACCOUNT)

第二十六條非居民資金匯往離岸帳戶和離岸帳戶資金匯往境外帳戶以及離岸帳戶之間的資金可以自由進出;

離岸帳戶和在岸帳戶間的資金往來,銀行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

(一)在岸帳戶資金匯往離岸帳戶的,匯出行應當按照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和貿易進口付匯核銷監管規定,嚴格審查有效商業單據和有效憑證,并且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進行申報。

(二)離岸帳戶資金匯往在岸帳戶的,匯入行應當按照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和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規定,嚴格審查有效商業單據和有效憑證,并且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進行申報。

第二十七條銀行離岸帳戶頭寸與在岸帳戶頭寸相互抵補的限額和期限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定。未經批準,銀行不得超過核定的限額和期限。

第二十八條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銀行應當按照規定向外匯局報送離岸銀行業務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

第二十九條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銀行發生下列情況,應當在1個工作日內主動向外匯局報告,并且及時予以糾正:

(一)離岸帳戶與在岸帳戶的頭寸抵補超過規定限額;

(二)離岸銀行業務的經營出現重大虧損;

(三)離岸銀行業務發生其他重大異常情況;

(四)銀行認為應當報告的其他情況。

第三十條外匯局定期對銀行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檢查和考評的內容包括:

(一)離岸銀行資產質量情況;

(二)離岸銀行業務收益情況;

(三)離岸銀行業務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擅自經營和超范圍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銀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三條銀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的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銀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四十、四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銀行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條規定或者不配合外匯局檢查和考評的,由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六條外資金融機構經營離岸銀行業務,另行規定。

篇8

關鍵詞:物業管理;業主自治;公權力

一、業主自治的內涵

業主自治最早來源于所有權主體多元化、私有化和物業結構復雜化的相互結合。社區業主們為了確保購房目標最大程度上實現,公共權益得到維護,互相聯合起來,通過民主程序建立自治組織,確立自治規范、自主決定本小區范圍內的公共物業事項,這就是業主自治的基本內容。

二、業主自治的現狀

筆者曾在調查中發現,杭州實現業主自治的小區,基本有如下三種模式:第一種,由于對物業公司不滿,而自發形成自治組織,獨立對社區內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第二種,自治委員會對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監督和指導,以物業公司之“手”對小區公共事項進行管理;第三種,根據市政府政策的相關規定,從未引進物業管理公司,表面上實行業主自治,但資金嚴重缺乏,內部管理較為混亂的部分老小區和小規模小區的管理模式。

就總體現狀而言,雖然杭州各社區的檔次與層次各不相同、業主的整體文化水平與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各小區自治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存在業主自治中業主委員會的民主性、代表性不足,業主的參與度不高,自治管理板塊存在各種漏洞,比如車輛管理混亂問題、小區私搭亂建拆除問題、財務開支透明化問題、環境衛生工作管理問題,其中又以財務問題為困擾之首。

三、業主自治的規范

十年前,杭州曾出臺過一部《物業管理條例》,但實踐表明其早已滯后。具體表現在:因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以及鄉鎮政府的地位不明確,《條例》不能充分發揮其職責;因《條例》對業主委員會的定位不規范,造成許多小區未能選舉產生業委會,業委會不按規定召集業主大會會議,或業委會集體辭職等情況導致業主矛盾激化;因業主提前解除合同但未選聘好新的物業服務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突然撤離小區等,導致小區管理出現“真空”狀況。

數年來,草案已經經過4輪修改,但最終的草案依然充滿爭議。在2013年3月的聽證會中,許多人對草案中限制業主自治表示了不滿,因其不僅與法律相悖,而且因為涉及行政機關的介入,違背了業主自治的原則,背離了改革方向。

如草案第四條規定,鄉鎮政府與街道辦事處對本轄區內業主大會成立及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進行組織和指導,對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指導、監督,對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之間相互關系進行協調。社區居委會則對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進行協助。

若業主委員會不按規定召集業主大會的,草案則規定業主有權請求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對召集時間進行協調、確定;逾期未召集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組織召集或委托社區居委會組織召集。還規定了,業主大會議題若涉及終止業委會委員資格或撤銷業委會所作的決定,則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或委托社區居委會核實業主大會召開條件后組織召集。

草案中強調,除了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社區居民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召集業主大會會議。

此外,草案規定,對因客觀原因未能選舉產生業委會或業委會委員人數不足總數的二分之一的,在新一屆業委會產生之前,由物業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指導和監督下代行業委會職責。

草案表明,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居委會地位不明確導致其職責不能充分發揮,然而實踐表明,如果物業管理中許多矛盾沒有基層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協調解決,物業主管部門是難以單獨解決的。

然而,這些規定首先就存在理念陳舊、立規偏頗、依據缺乏的問題。草案的主要受眾面是廣大業主,維權第一性。而社區居委會完全不具民事責任能力,所以維權難。因此草案中涉及社區居委會的職責更加需要嚴肅審核,對于業主的保護和業委會的制約也應進一步說明。

其次,從法理上看,草案也顯得很不完善。《物權法》對業主自治權已經予以了明確的保障,業主共同管理的權利不應受到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和妨害,而草案卻把業主的權利讓渡給了行政機關或社區居委會,剝奪了業主的權利,這是違法行為。草案還與《物業管理條例》以及《浙江省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相悖。《浙江省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物業管理區域內有20%以上的業主提議或者符合業主大會議事規則規定條件的,業委會應當組織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業委會及其委員未能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其行為損害全體業主共同利益的,業主可以提議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業委會不按規定組織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的,物業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居委會應當指導業主召開。

此外,草案背離了改革發展的方向。國務院曾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這部草案,卻直接助長了行政機關干預業主自治的勢頭。

我國社會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應是以政府變相剝奪公民權利為代價的。

四、業主自治的完善

草案已經確立了業主大會法律主體地位,并明確了業主大會與業主委員會的關系。現在當務之急,是科學設置政府權力與業利的邊界,突出業主在物業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業主“自治難”,其實就是業利保障之難。如何有效的救濟受損權利,則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篇9

為了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體制,健全監督機制,切實保障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有關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通知》國發[20*]12號文件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歸集和管理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加大住房公積金歸集力度

(一)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按照潛房委發[20*]3號文件規定,目前,我市單位和職工執行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為職工個人工資總額的6%—10%,為了進一步深化我市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從20*年1月1日起,有條件的單位(含中央和省直管單位),可以由原來單位和職工個人各繳存職工工資總額的6%—10%提高到6%—15%。

(二)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個人用于住房消費的工資性收入,各單位必須按時足額繳存,凡過去未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單位,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應迅速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本單位公積金繳存登記和帳戶設立手續;新設立的單位及合并、分立、撤銷、解散、破產的,應于30日內分別辦理公積金的繳存、變更或注銷登記,并自登記之日起20日內分別辦理帳戶設立、轉移或封存手續。單位錄用職工的,從錄用之日起30日內辦理公積金繳存登記、帳戶設立或轉移手續;新參加工作的職工從參加工作的第二個月開始繳存;新調入的職工從調入單位發放工資之日起開始繳存。

(三)目前我市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已逐漸步入正規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各單位的住房公積金可以在就近指定的銀行網點辦理繳存手續,在市財政局會計核算中心開設帳戶的,可在會計核算中心直接辦理轉帳手續后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換取收據。

二、切實加強對住房公積金的管理

(一)住房公積金實行專款專戶專用,職工個人確需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應按《條例》規定并提供相應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經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嚴格審批后方可提取。嚴禁違反《條例》規定提取公積金挪作他用。

(二)積極開展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凡按時足額繳交住房公積金的單位,其職工可根據《條例》和《*市職工個人貸款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享受住房公積金政策性貸款。貸款實施以下兩種方式:

1、住房公積金余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5—8萬元,貸款時限1—8年,每月定時等額償還本息,貸款利率1—5年為3.6%,6—8年為4.05%。今后貸款利率隨著人民銀行利率政策調整而調整。

2、房屋抵押工資卡質押擔保貸款,即將貸款人(指實行工資卡發放工資單位的職工)的住房進行具有法律效力評估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貸款人簽訂房屋抵押合同和工資卡質押合同。同時,貸款人依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并將其工資卡和存折移交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保管。然后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委托銀行與貸款人簽訂貸款協議,發放貸款。貸款額按房屋評估價值的50%發放,但最高不得超過5萬元,貸款最長時限不得超過10年,貸款利率1—5年為3.6%,6—10年為4.05%,今后貸款利率隨著人民銀行利率政策調整而調整。受委托銀行按照貸款協議的規定,每月定期定額從貸款人工資卡上劃轉資金償還貸款本息,至其貸款全部償還完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工資卡及存折歸還貸款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實行法人及分管負責人責任制,誰審批,誰終身負責,確保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零風險。

(三)規范住房公積金歸集營運管理。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嚴格按照《條例》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做到手續完備、帳目清楚、數據準確,切實保障住房公積金儲存安全、正常營運和有效增值,并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及繳交單位與職工的監督。

篇10

問題

1.兌換殘損人民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偏低,業務技能不熟練。有部分金融機構兌換殘損人民幣工作人員對新的殘損人民幣兌換標準理解不夠,缺少鑒別人民幣真偽的基本知識和技術,特別是對嚴重殘缺污損的人民幣和仿真性能較強的假人民幣辨別能力差,因而產生懼怕心理,擔心誤兌而自擔損失和風險,從主觀上不愿意兌換殘損人民幣。

2.兌換殘損人民幣工作服務不到位,服務意識欠缺。金融機構內部管理松懈,臨柜人員服務意識較差,個別基層金融機構貪圖便利,將每日營業收進的現金不經過挑殘直接支付給儲戶,將殘幣推向市場,造成殘幣在流通中不良循環。

3.回收標準高,金融部門“集零成捆”難。金融機構平時收兌的殘幣“集零成捆”則需要一段時間,怕占壓庫存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4.力度不夠,郵政銀行監管難。郵政銀行對金融機構上交殘損人民幣任務的多少,無明確的獎懲規定,管理、檢查以及處罰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也是造成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

1.在郵政銀行指導下,各金融機構應增強服務意識,定期舉辦反假人民幣專項業務培訓班,做到先培訓后上崗,熟悉和掌握殘損人民幣兌換標準及操作規程,以提高營業網點臨柜人員識假防假幣能力,全面掌握殘損人民幣兌換標準,提高對做好殘損人民幣兌換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同時,要將殘損人民幣兌換標準張貼在各營業網點,以此來提高兌換透明度和兌換額度的準確性。

2.基層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人民幣管理條例》、《不宜流通人民幣挑剔標準》和《中國郵政銀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相關規定,充分發揮殘損幣兌換窗口作用,提供優質服務,加大硬件投資建設力度,建立激勵機制,臨柜業務人員做好殘損人民幣的兌換工作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有關業務咨詢。

3.各金融機構應定期收繳各營業網點零散殘損人民幣并集中整理成捆上繳,使各營業網點上交殘損人民幣不受數量的限制,方便一線臨柜業務人員對外兌換殘損人民幣,以減少殘損人民幣占壓庫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