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質控體系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質控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a)-0131-02
護理管理的核心是護理質量,而護理質控體系是確保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傳統的三級臨床護理質控體系為質控員、護士長和護理部三級,為了提高所有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本院將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級護理質控體系,為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和護士長三級[1]。通過護理質控體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調動所有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以達到人人參與質量管理,最終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實施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后的護士26名,作為觀察組,均為女性護士,年齡18~55歲,平均(28.69±12.67)歲;護齡1~37年,平均護齡(8.89±1.54)年;學歷:2名為本科,16名為大專,8名為中專;職稱:14名為主管護師,6名為護師,6名為護士。同時隨機選擇2009年1月之前采用傳統質控體系時的護士26名,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護士,年齡18~54歲,平均(28.96±11.84)歲;護齡1~36年,平均護齡(8.46±1.39)年;學歷:2名為本科,17名為大專,7名為中專;職稱:13名為主管護師,7名為護師,6名為護士。兩組護士在性別、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質控體系前移與職責 科室的護理管理按照分層級管理模式進行。責任護士負責相應患者的治療,病房內環境的管理,執行護理組長開具的護囑以及對所負責的患者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檢查;護理組長負責患者的評估和分配,根據患者的病情分配合適的負責護士,并且親自負責科室內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對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全方面的監控,并對發現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同時協助護士長完善科室內的各項護理工作;護士長負責對科室內的護理工作進行整體的質量監控,并對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不斷完善護理工作。通過前移的質控體系,將所有護理人員納入到質量管理工作之中,各盡其職,互相配合,護士長是科室內護理質量的最終負責人。
1.2.2 護理組長的培訓 對科室內的護理組長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強化培訓,理論結合實際,以核心制度為主要的理論培訓,以質控方法為主要的實踐培訓。護士長親自指導護理組長進行交班以及查房的培訓,并指導護理組長掌握通過查房以及交接班工作中發現科室內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護理組長的質控是常態工作。
1.2.3 加強預防性質控 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全程護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基礎護理、病房的管理、填寫護理文書、管理好科室內的急救物品等,并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確??剖业淖o理工作質量。在科室內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進行醫德醫風以及核心管理制度的學習,增加護士在工作中的責任心,并增加護理工作的核對工作,及時發現科室內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向護理組長進行報告,同時進行自我分析,避免相同的問題再次發生。
1.2.4 完善問題處理機制 責任護士在發現護理問題時,首先要進行自查,然后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報告給護理組長,護理組長再上報給護士長,并協助護士長提出解決問題的處理措施。護理組長每周向護士長上報一次,并分析原因和修改質量體系文件,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開會,讓所有人員了解各項改進措施,以達到持續改進體系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由護士長對兩組護士的基礎護理情況、安全管理情況、病房管理情況、消毒隔離的情況、護理文書的質量以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情況等進行評分,每項分數為100,護理質量評分=總分數/病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士的各種護理工作的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P < 0.05),見表1。
3 討論
傳統的護理質控體系中,未做到人人參加到質量管理中來,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科室內的護士認為質量管理與己無關,認為質量管理是質控員以及護士長的責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許多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護士缺乏自查自糾的精神[2]。僅僅依靠質控員和護士長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使很多問題存在很長時間而被忽視,嚴重地影響著科室的護理質量;資深的護士在發現年輕的護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時,為了私人關系而不愿將問題上報,導致問題的掩蓋和忽視;護士長為了維護科室的對外印象而不愿意將全部問題上報,導致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傳統的三級質控由護理部負責,制定的各種措施在科室內的落實情況不佳,從而導致護理質量問題的常年存在,反復出現[3]。
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可以讓所有護士參與到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中來,充分發揮每位護士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互相督促,共同進步,使科室的護理質量得到了保證[4];護理組長作為二級質控人員,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各項問題,并及時上報給護士長,及時地進行解決。可以有效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質量體系持續改進;有效地增強護士長的管理水平。護士在科室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導權力,可以有效地加強各項改進措施的落實,確??剖屹|量管理體系的平穩運行[5-6]。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護士的各種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士。
綜上所述,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量,提高臨床的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蓮,周春梅,肖平香. 三級護理質控網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護理,2010,8(3):719-720.
[2] 陶翠蓮. 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 現代醫院,2011,11(5):119-120.
[3] 李惜華. 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討[J]. 護理學雜志,2010,25(19):52-53.
[4] 傅慕君,諸惠萍. 質量控制組織在精神病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民康醫學,2010,22(5):57-58.
[5] 王立俠,夏同芳. 基層醫院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管理體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5):25-26.
篇2
【關鍵詞】護理質量控制體系;門診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151-02
門診在醫院總體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醫院的整體形象[1]。它是醫院接觸較多患者的地方,也是開展各項治療、提供服務保障之地。在門診中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可以有效保障護理的質量、有效改善醫患關系、提升患者的滿意度[2]。本次試驗通過對比門診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前后兩組病人的滿意度情況,對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在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20l1年5月-2012年5月門診收治的75例病人作為實驗組人群,選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門診收治的96例病人作為對照組人群。門診于2011年5月開始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對照組病人就診時未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
1.2 方法
1.2.1建立健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 門診于2011年5月開始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由1名科護士長、3名護士長及2名質控人員組成,定期對門診工作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定考核,并做好反饋、督促完善等工作。
1.2.2做好培訓工作 定期舉行護理操作的示范工作,以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更好地服務于病人;對于門診中的護理新手,應注重崗前的培訓、教育,幫助其迅速熟悉并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對于護理工作中的優秀人才,宜著重培養。
1.2.3轉變護理模式 改變傳統護理模式中以疾病為重的模式,重視“以人為本”,以病人為本,以適應醫學模式的新發展。
1.3 效果評定 對門診護士的護理質量進行客觀評分,并對就診病人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表1、表2的數據采用X2檢驗。當P<0.05時,數據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 結果
2.1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應用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價 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價情況見表1。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2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應用前后的病人滿意度評價 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前病人的滿意度為74.7%,應用后病人的滿意度為90.6%,明顯高于應用前病人的滿意度。具體的病人滿意度調查情況見表2。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3 討論
門診護理工作的質量控制是門診建設、提升門診的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決定著護理工作的質量高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條件的改善,人們對護理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給護理人員及護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際的門診工作中,病人更加注重自身需求的滿足,并注重以人為本的實現[3]。這就需要在門診中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
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是指建立質量控制人員及構架[4],對門診工作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定期評價,并及時做好反饋、督改等工作。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的應用,是護理質量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它可以改進護理工作的程序,增強質量控制,提升服務的質量,并可以協調醫患關系,提升就診病人的滿意度[5]。
本次試驗旨在對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應用于門診護理中的效果進行評價。通過對應用門診護理前后門診護理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并對應用前后就診病人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以對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在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之前,護理質量得分為81.75±1.45,患者滿意度為74.7%;應用后,護理質量得分為92.37±2.30,患者滿意度為90.6%;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較應用前有明顯提高。因此可以認為,應用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有利于增加門診的軟實力,在門診護理中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瑞康.淺談醫院門診就醫流程的優化[J].安徽醫學,2009,30(3):210-213.
[2] 秦蘊新,王敏杰.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在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2):68-69.
[3] 王瑞霞.人性化護理模式在門診的運用[J].求醫問藥,2011,12:323-324.
篇3
關鍵詞:智能立體車庫 人機交互界面 Qt Linux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0 引言
截止2015年底,我國的機動車數量達到2.79億輛,機動車駕駛人數達3.27億,給城市交通帶來了諸多的問題。為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機械式立體車庫應運而生。在立體式車庫的設計中,人機交互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用戶體驗車庫的主要方式,其展示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
目前,我國大多數機械式立體車庫的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都過于簡單,或是直接采用機械式操作和非接觸式刷卡存取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些設計方式不利于對車庫用戶信息的日常管理,滿足不了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種種需求。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采用Qt語言實現了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管理員和用戶均可以通過此界面對各自的信息進行管理,隨時查看自己車位的使用狀況。在出現緊急情況時,管理員可以通過該界面第一時間與用戶取得聯系。在使用的過程中,系統會以語音的形式引導使用者更好的操作該軟件系統。本設計還支持手機移動端的操作,以短信的形式,通過GSM模塊發送特定的內容到該軟件系統,該系統就可以向下位機發送相應的數據進行存取車操作。
1 軟件總體框架
本軟件實現的功能主要是創建多個操作界面,并根據不同功能完成各個界面之間的跳轉;在對界面進行操作時,通過配置串口、GPRS/GSM完成和下位機、手機APP的通信;搭建數據庫,對管理員、用戶和車位的信息進行存儲,在數據的錄入中,可以隨時調用軟鍵盤進行輸入[1];軟件在運行時還可支持中文的顯示,并在操作車庫的同時進行語音提示,使車庫的使用更加便捷。本軟件的總體框架圖如圖1所示。
2 軟件整體工作流程
軟件在啟動時,應先對數據庫、車位信息、串口等進行初始化。運行的過程中,始終對下位機串口、手機APP串口和軟件自身界面進行監控。當有數據傳入,即刻將收到的數據與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對比驗證,驗證成功方可進入系統。進入系統后,若操作車位,則向下位機發送數據;若聯系用戶,則向手機APP發送數據;若操作數據庫,則在對比驗證成功后對數據庫進行更新。具體流程圖如圖2所示。
3 軟件功能實現分析
3.1 界面切換
本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信號(signals)和槽(slots),它們是Qt中的典型機制[2]。在本文中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Connect(發送者sender,信號函數SIGNAL,接受者reciever,槽函數SLOT)信號與槽主要對按下(QPushButton)事件進行捕捉,實現界面與界面之間的調轉切換,完成該按鍵按下時相應的數據操作。圖3為軟件界面的調用框圖。
3.2 串口通信
串口通信是本文實現的重點,它是連接下位機和手機APP的通信橋梁。在Qt語言中,提供了第三方類Posix_QextSerialPort對串口進行操作[3],Posix_QextSerialPort類打開串口及對串口進行初始化的主要代碼如下所示:
uartCom = new Posix_QextSerialPort("/dev/ttySAC0", QextSerialBase::Polling);
uartCom->open(QIODevice::ReadWrite);
uartCom->setBaudRate(BAUD115200);
uartCom->setDataBits(DATA_8);
uartCom->setParity(PAR_NONE);
uartCom->setStopBits(STOP_1);
其中,uartCom為Posix_QextSerialPort的類對象,通過構造函數操作Linux系統/dev/路徑下串口0的驅動程序ttySAC0。在Linux系統中,Posix_QextSerialPort對串口的操作只能采取輪詢方式Polling,即定義一個定時器,每隔一段時間對串口進行掃描,查看是否有數據的操作。在以讀寫方式打開串口后,定義串口的通信方式。本文使用的串口0和串口1的通信方式均約定為:波特率115200,8個數據位,無奇偶校驗,1個停止位。利用Posix_QextSerialPort類提供的write(const char *)函數和readAll()函數完成對串口數據的寫入與讀取。
3.3 GPRS/GSM短信接收
上位機與手機APP的通信主要通過串口控制GPRS/GSM模塊完成[4]。GPRS/GSM模塊內置了TCP/IP協議,只需往該模塊中寫入AT指令即可實現收發短信和撥打電話的功能。表1為本文中用到的基本AT指令。
在通過串口往GPRS/GSM模塊寫入AT指令時,需要在寫入的字符串后面加上“\r”,Linux系統中“\r”為回車標志。收到手機APP端發送的短信后,要提取發送者的號碼以及發送的信息內容與數據庫中的內容進行比對,才能正確的將相應的命令發送到下位機。經過多次測試,接收到短信時串口會收到并讀取帶有“+CMTI”字符串的數據,每次讀取到的短信數據中,發送者的手機號碼在“+86”(移動卡)或“"86”(聯通卡)字符串后面,收到的短信內容位于“+32"”后面。根據這些數據,就可以將字符串中的號碼和內容截取出來。
3.4 數據庫搭建
Qt中支持多種數據庫語言,本文選用最基礎的sql語言搭建存儲管理員、用戶和車位具體信息的數據庫[5]。本文調用QSqlDatabase的addDatabase函數創建了名為database.db的sql數據庫,并通過QSqlQuery對象的exec()在數據庫中創建了兩個表格(userinfo和managerinfo)分別存放用戶信息、管理員信息和車位信息,其中用戶信息和車位信息如表2所示。
在上位機軟件的編寫過程中,會多次對數據庫進行操作,比如密碼驗證、密碼修改、添加刪除用戶、車位選擇界面的顯示等。
3.5 數據共享
在程序的編寫過程中,經常出現多個類調用同一個對象的情況,為此,本文使用定義全局變量的方法來實現數據的共享,其中定義的全局變量如表3所示。
其中,user為停車位選擇界面類的對象,在用戶操作界面和管理員操作界面都要調用該對象,將其定義為全局變量,方便引用;gprsCom為操作GPRS/GSM模塊的串口類對象,在歡迎界面、聯系用戶界面都使用同一串口,故定義為全局變量;uartCom為與下位機通信串口的類對象,在歡迎界面、管理員操作界面、用戶操作界面都會使用該串口發數據,定義為全局變量;closeParkingFlag為bool型變量,當其值為true時,任何界面都可以調用它來關閉本界面。
3.6 語音提示
為了使人機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本文加入了語音提示功能。在Linux系統中,madplay是一款通過命令行控制的音樂播放軟件,只需將madplay移植入Linux系統中即可。完成madplay的移植后,需要單獨創建一個線程來播放語音,否則會導致系統界面運行崩潰。在程序中用system()寫入命令就可以實現語音播放功能。如下所示:
system("madplay /music/addok.mp3");
3.7 中文顯示
QT/E-4.7.1支持中文顯示[6],格式為wenquanyi,在main函數中定義QFont的對象,使用該對象的setFamily()函數設置此格式,具體代碼為:
QFont font;
font.setFamily(("wenquanyi"));
a.setFont(font);
4 系統測試
把編譯好的可執行文件移植到嵌入式系統中[7],上電開機。設計的軟件系統界面運行流暢,語音提示清晰,支持中文顯示。進入管理員或用戶操作界面,輸入密碼進行驗證,密碼錯誤報警提示,密碼一致則正確跳轉;對車庫用戶進行管里,在信息表中可以看到數據庫運行正常。用USB轉串口線與電腦連接模擬與下位機的通信,存取車時均發送了正確數據;進系用戶界面,成功給數據庫中的用戶撥打電話和發送短信,用手機給軟件系統發送數據,成功接收并向下位機(電腦)發送了相應數據。經過多次測試,整個軟件系統運行穩定,效率高,使用方便。
5 結束語
本文采用Qt實現了友好的智能立體車庫人機交互界面,可方便地移植到Linux嵌入式系統中使用;引入數據庫存儲車庫的數據信息,符合現代社會的大數據發展趨勢;通過觸摸屏完成存取車的操作,操作過程中伴有語音提示,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謝芬,潘麗,劉守印.基才QT/E的嵌入式Linux系統的軟鍵盤實現 [J].電子設計工程,2012,20(5):177-179.
[2] 丁林松,黃麗琴.Qt4圖形設計與嵌入式開發[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78-489.
[3] 陳靜.基于Ubuntu13.04系統下QT串口通信設計 [J].電子世界,2014(18):244-244.
[4] 白潔.基于ARM的嵌入式GPRS通訊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44):44-46
[5] 梁隆愷,韓改寧,王曉妮.嵌入式Qt下的數據庫程序設計與開發[J].辦公自動化,綜合版,2014(11):58-61.
篇4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網絡中控系統
隨著目前各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高校多媒體教室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教學樓建設也越來越分散,使得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異常繁重。因此,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大量的多媒體教室進行遠程控制、管理、維護已成為目前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筆者從事教育技術工作多年,由于學校要對教學樓多媒體教室進行改造,我也參與其中從事了一些工作,引發了筆者對多媒體教室建設、使用、管理的一些思考。
1 多媒體教室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多媒體教室建設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早期建設階段(90年代中后期)、升級擴增階段(2000年之后)、快速發展階段(2003年至今),而快速發展階段至今,也基本可以分為兩類:本地控制型和遠程網絡中央控制型。本地控制型,大多為早期建設的多媒體教室,多數采用由本地中央控制系統統一控制投影機、計算機、擴音設備的開關,投影幕布升降等。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通過校園網,應用網絡中控來實現多媒體維護人員對各校區各多媒體教室設備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本文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132間的多媒體教室分布在三個校區各個教學樓之中。近年來,我們逐步建設使用遠程網絡中央控制型的多媒體教室。遠程網絡中央控制和管理,不僅極大的方便了教師的使用,又極大的減輕了多媒體管理人員的維護難度,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有些高校在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建設中應用網絡中控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本地控制與遠程控制的結合,并可通過網絡對各多媒體教室的教學設備進行遠程監測、遠程診斷、遠程維護及遠程協助,在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教室管理、設備管理及故障處理等方面占有了一定的優勢[2]。
2 多媒體教室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的功能結構
整個多媒體教室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是由總控服務器、校園網、各多媒體教學設備三部分組成。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其實就是通過總控服務器對各個教室中的教學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實時監控管理,方便維護人員第一時間發現故障及時維修。各多媒體教室中設備一般較多,主要由網絡中央控制器、電源控制模塊、計算機、投影機及其幕布、移頻擴音系統等設備組成。教師通過講臺控制面板選擇性的開啟計算機、投影、移頻擴音等設備,多媒體教室維護人員也可以遠程喚醒教室內的教學設備,從而實現對多媒體教室教學設備的網絡化管理。
3 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與設備管理
遠程網絡中央控制器是多媒體教室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它是多媒體教學設備與總控服務器相互連接的橋梁。我們選用了中慶網絡中控以及控制面板,它具有音、視頻輸入/輸出接口;VGA輸入/輸出接口;有可編程的RS-232和RS-485接口;有電源短路、延時電源開關等。使用時總控服務器發出操作指令,通過局域網下達給網絡中央控制器,由網絡中控來完成電源供電、計算機啟動與關閉、投影機的開關、投影幕布的升降,以及多媒體各種設備數據狀態的回傳等工作。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如下:
3.1 電源控制功能
多媒體教室是學校進行現代化教學的設施,擔負著全校師生日常多媒體教學的重要任務。對于教學設備而言,電源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總控服務器或者教師IC卡通過給網絡中央控制器開機信號,此時網絡中控為電源觸發器提供為+5V電流用以激發或者關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需要的220V電壓。我們提供一路電源輸入,六路電源輸出,可以通過操作面板分別控制教學設備的電源通斷,使用方便可靠。
3.2 信號控制功能
網絡中央控制器提供了兩路VGA輸入與輸出,二路音頻輸出,三路視頻出入,一路視頻輸出,完全滿足正常教學的全部需要,通過講臺桌面的控制面板能對所有信號源進行有效切換。
3.3 多媒體教學設備遠程監控功能
遠程網絡中央控制器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提供三路RS-232總線通訊接口與總控服務器相連接,接收遠程計算機或者控制面板所發出的操作命令。其遠程監控的主要功能包括,遠程控制各個教室多媒體講臺的電源管理、投影機、電動幕、計算機、移頻音響等設備。多媒體維護人員可對多媒體教室進行遠程的開啟,讓教師上課之前,設備就已經進入的待命的狀態。
4 結語
經過兩年時間的逐步建設,遠程網絡中央控制系統運行狀況良好,極大方便了教師與學生,更好地保障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該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所有教學設備,及時解決教師遇到的任何問題,這樣不僅節約了上課時間,而且還保障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
[參考文獻]
[1]王憲,孟崢.高校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與發展[J].實驗室科學,2006(1).
篇5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3-0100-02
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切割術是常用于泌尿外科的一種術式,接受該術式的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身體耐受能力低下,需要充分考慮手術的安全性,臨床護理也需要注意,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手術風險[1-2]。經過研究,術中的沖洗液溫度可能對患者的心率及血壓造成影響,控制適宜的沖洗液溫度可能對患者有利。本研究采用對照觀察的方式,觀察術中沖洗液溫度對患者心率及血壓的影響,旨在探討適宜的沖洗液溫度,本研究還總結圍術期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行經尿道等離子體前列腺切割術患者112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6例,年齡60~82歲,平均(70.8±3.6)歲,平均手術時間(59.8±9.9)min;對照組56例,年齡60~81歲,平均(70.7±3.5)歲,平均手術時間(59.7±9.9)min。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沖洗液溫度控制方法 在手術間內要保持相對的恒溫溫度,溫度保持在23 ℃~25 ℃,沖洗液流量控制在450 ml/min。觀察組此時可以采取恒溫水箱將使用的沖洗液進行加溫,加溫至35 ℃~36 ℃;對照組沖洗液則不進行任何特殊處理。
1.2.2 護理方法 患者在術前很容易緊張,擔心手術是否成功及預后等,因此要與患者聊天,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方法、手術的缺點及優點、手術成功案例等,協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同時要將恥骨附近的毛發剔除,保持皮膚清潔,多喝水進行排尿,避免發生尿潴留,對飲食進行調整,禁辛辣的食物。術后要保證患者去除枕頭進行平臥,保持6 h,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患者的血壓平穩,可以選擇半臥位注意保暖及清潔,術后給予高纖維、高維生素、高蛋白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用藥護理,嚴格遵照醫囑給予患者用藥,注意用藥反應,抗生素的使用時間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縮短或者延長。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多喝水,要堅持使用4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要避免劇烈的運動或者提重物,避免創面再次出血,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入院進行復診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術前、術中20 min、術中40 min、術畢的血壓及心率情況,采取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包括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人員操作技術、護理人員溫度控制情況等,滿分60分,非常滿意:45~60分;滿意:30~44分;不滿意:0~29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專業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間血壓及心率情況比較
兩組術前血壓及心率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血壓高于對照組,術后血壓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切割術是常用的術式,雖然發展至今,等離子電刀可以減少術中出血,減小手術并發癥,但術中仍然可能發生血壓及心率波動,由于接受該手術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此需要著重考慮安全性,術中低血壓的發生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危險,因此利用特定的方法降低并發癥發生十分重要,對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有著重要意義[3-6]。
篇6
龐晴:女,大專,主管護師
通訊作者:黃秋鵬,女,本科,主任護師,護士長
龐晴 黃秋鵬 何霽
摘要目的:探討實施臨床護理分組質控的效果。方法:將2012年1~6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質量管理,2012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實施分組質控后的護理質量管理措施,對比兩組實施臨床護理分組質控前后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及護士工作滿意度。結果:實施護理分組質控后患者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及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實施臨床護理分組質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
關鍵詞 護理分組質控;護理質量;滿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PANG Qing,HUANG Qiu peng,HE Ji(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ethods:Previous routine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carried out by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ing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very care quality indicator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CNQC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and the nurse care quality were enhanc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are quality control(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improved, the care quality was enhanced, the harmon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also promo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Quality of nursing;Degree of satisfaction
護理質量控制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內容,其內容涉及到護理工作的各個方面[1]。而護理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依賴于護士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監控組織的參與[2]。為了更好地推進臨床護理工作,進一步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充分發揮各級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切實提升護理質量,推動護理管理,穩定和激勵護理隊伍[3],我科開展了護理小組質控考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編制床位60張,開放床位80張。護士27名,年齡20~45歲。職稱: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7名,護士9名,助理護士5名,規培護士1名。學歷:本科5名,大專22名。設護士長、主班及總務護士各1名,其余24名護士均安排在護理責任小組。實施臨床護理分組質控前后護士人員無變動。
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來自于2012年1~12月在我院腎內科住院的患者120例,按實施護理分組質控的時間為臨界點,2012年1~6月實施前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6±11)歲。2012年7~12月實施后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5±1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施前采用常規的護理質量管理措施,即全科統一實施護理質量管理:以科室為單位進行績效考核,個人績效按崗位系數領取,考核結果無檔次無差別。
1.2.2實施后實施護理分組質控措施,其具體內容如下:
1.2.2.1成立護理分組質控小組根據本科實際情況成立2個護理質控小組,各設護理組長1名,組長由臨床經驗豐富,??萍夹g水平過硬,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與溝通能力的護師或以上職稱的護士擔任,全面負責小組護理工作質量控制。護理人員按年齡、職稱、工作年限、學歷、工作能力進行均衡分組,實行APN排班模式動態排班,中午和夜間保證2人或2人以上護理人員值班,同時兼顧護士意愿。每日質控組長根據病房患者總人數、各組病員人數和病情、當班護士人數靈活調整,確保為患者提供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1.2.2.2分組質量控制標準根據醫院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及考核細則制定本科護理小組主要質控指標,實行加減分管理。質量考核標準主要由臨床護理質量和個人素質考核兩部分組成,臨床護理質量內容有病區管理、基礎護理、??谱o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病歷書寫、健康教育等,個人素質考核內容有工作量、業務能力、勞動紀律、儀表儀態、工作態度、滿意度調查、等。
1.3評價方法(1)護理質量。采用醫院護理質量控制考核管理方法及本科護理小組主要質控指標建立積分考核表,比較分組質控前后考核得分情況。每項分值100分,每條按評分標準加分、扣分,每周2次由護士長或護士長指定專人對各組進行檢查、計分,每月末進行兩組的質控指標評比,在績效管理中獎勵得分高的護理責任小組和責任護士,使護士清楚地認識到績效考核的差別,起到激勵的作用。同時,護士長將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問題提出來進行分析、講評,并在下一次質控中重點檢查整改完成情況,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2)滿意度。根據我院護理工作管理規范標準結合我科實際情況,制定患者滿意度和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每月不定期調查,總結質控前后滿意度差異。調查表由10項內容組成,滿分100分。每月不定時對患者及護士進行不記名調查,按滿意(≥90分)、較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進行評價。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實施護理分組質控前后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t′檢驗,護士對工作滿意度比較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實施臨床護理分組質控前后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比較(表1)
2.2實施護理分組質控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表2)
3討論
實施護理分組質控,增強了護士工作責任心,使護理工作更主動、更有預見性,克服了以前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以及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有助于實現護理安全,減少工作遺漏和失誤。有效保障患者就醫安全,杜絕護理差錯及護理糾紛的發生[4]。同時,鼓勵每一位護士拓展思路,勇于引進并吸收國內外先進護理理念的護理方法[5],為患者提供真心、真誠、真實的護理服務,使護理工作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為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供了保證。
激發了護士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分組質控,使護士主動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充分調動了各級護士的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團隊精神。同時,充分挖掘護士潛能,使護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最大程度的利用,滿足了其自我實現的需要[6],從而提高了護士和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
提高了護士長的管理效率,護理質量不斷加強提升。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是為了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7]。質量管理的任務不僅是發現問題、消除員工差錯,更重要的是通過持續質量改進建立更為安全的管理體系[8]。護理分組質控的實施,改變了護士長以往一人管到底的工作模式,細化了分工,充分發揮了護理質控組長的骨干作用,加強了環節質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梁艷萍.實施分組護理的效果及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12,8:2704-2705.
[2]陳紅,李繼平,尹曦.護理崗位評價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603-605.
[3]羅章梅.優質護理服務在骨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研究[J].心理醫生,2012,10:248.
[4]吳謙瑜,李華.護理安全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79.
[5]關晉英,艾艷,朱世瓊,等.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2,24(11):2219-2220.
[6]邢映影,盧玉貞.談“人本”管理中的激勵藝術[J].現代護理2006,12(22):2078-2079.
[7]何瑞瓊,易繼貞,田瀟飛,等.急診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29-530.
[8]戴曉娜,葉志弘.JCI評審體系下的護理質量改進實踐[J].護理與康復,2009,8(9):787-788.
篇7
關鍵詞:綜合干預 護士 技能型遺忘
人為差錯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規定的目標或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界限,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由人為差錯導致或與人為差錯有關[1]。在醫療行業,對于人為差錯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注人為差錯其目的并非要責備個人,而是希望通過了解人為差錯的類型、規律從而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從而減少患者的安全健康風險[2]。Kang等[3]研討了護理人員人為差錯,嚴莉等[4]在Rasemussen的SRK行為模型(Skill,Rule and Knowledge-based)的基礎上引入Reason的遺忘、疏忽、錯誤分類框架,將護理人為差錯分為技能型遺忘、技能型疏忽、規則型錯誤、規則型疏忽、知識型錯誤5種基本類型。技能型遺忘是指護理人員面對常規的任務場景,但沒有執行任何動作,是5中類型中最低級的錯誤,也是最容易糾正的錯誤類型,相關研究也探討了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支持類似推論[5]。我科采取綜合干預措施降低護士技能型遺忘錯誤的發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擁有編制床位1086張床位的地市級三甲醫院,我科共40張床位。有86名護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80名,年齡20~45歲,工齡1~27年。學歷:本科45人,大專38人,中專3人。職稱: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1人,護師50人,護士23人。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進行護理工作,每月由科室質控小組和護理部質控督導組對護理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后進行反饋、整改。
1.2.2 觀察組:
根據科室前期質控檢查結果對護理人員常見技能型遺忘的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針對性的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制定護士工作核查表,根據崗位職責并參照科室常見護理缺陷類型,制定護理人員工作核查表,要求護理人員在交接班前核查當班工作是否完成。(2)制作提示牌,對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高發項目,通過制作提示牌的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提醒。(3)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建立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體系,把質控工作納入到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中,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指導下,設6個工作小組,每組設1名護理組長,下設10~12名責任護士,另設置兩名白班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負責分管患者治療和護理文件質控;組長負責統籌管理人員分工,根據患者危重程度及護理人員的能級確定每名護士的分管床位數,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監督,及時查漏補缺;白班組長對前一天護理質量進行動態督查;護士長負責全病區護理質量控制,進行終末質控把關。各層級質控人員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護理人員及時整改??剖颐吭聦Υ嬖趩栴}進行匯總、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1.3 觀察指標:
采用四川省統一的護理質控標準由專人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科室護理質控得分和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計算技能型遺忘日均發生人次。采用汪慧等[6]編制的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測評量表對科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a'sα為0.917,包括6個維度、20個條目,采用Likert五級計分法,由完全不贊同—完全贊同,得分別一次為1~5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表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下載原表
表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質量監測指標進行對比:
觀察組質控平均分為91.22%較對照組提升1.33%。
2.2 兩組技能型遺忘各項目發生情況:
見表1。技能型遺忘對照組發生346次,觀察組為117次,明顯減少。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觀察組明顯減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下載原表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表2 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 下載原表
表2 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3。觀察組工作滿意度各項指標(工作本身、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工作條件、工作回報及組織管理)均較對照組改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技能型遺忘是護理差錯事件中的常見類型,影響著患者安全和護理安全。
技能型遺忘是一種常見的人為差錯,其在護理人員差錯中占比43.06%[7],為主要的差錯類型且為可通過宣教、制度及管理指導改變其發生可能的情況,在護理實踐中可以積極預防并產生較大影響。其類型主要有漏執行護理活動,如患者風險評估、治療、風險標示等,漏寫護理記錄,如患者治療后的效果評價,漏行關鍵物品或信息交接。這些差錯嚴重的影響著患者安全和護理安全。這些差錯事件的原因多與護士有關,所以避免這類事件發生的關鍵是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和專業素質。本研究顯示我院重癥醫學科護理技能型遺忘一般情況下以醫囑漏執行風險為主,強化防范并執行預防措施后以醫囑漏簽為主,且發生例數在對照組和觀察組具有明顯變化,觀察組明顯優化。
3.2護理管理者應加強技能型遺忘的防范工作。
護理缺陷的管理需要組織保障,護理管理者的重視和組織建設在缺陷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金環等人[8]研究指出影響技能型遺忘的形成因子,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精力、工作態度、知識、工作數量及工作時間。另外,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管理行為的認可,繼之積極執行各項管理措施,進而主動參與管理,是護理管理的良性循環[9]。本研究建立風險防范體系,調整護理工作模式,質控前移,人人參與質控,由原來的單維度質控轉為多維度質控在減少技能型遺忘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現技能型遺忘數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較少改變。所以提示管理者從這幾方面入手進行制度、流程再造和完善,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控,通過各級質控改善護理人員的行為,降低錯誤的發生。
3.3 建立多重護理差錯防控方法。
護理差錯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應依據其類型制定防控措施。做好人員的培訓,建立差錯防控制度,通過自檢、他查及時發現問題,探索多重防控方法和措施,如借助信息技術建立防錯、糾錯程序和軟件,不再單單依賴護理人員的自我管理。同時應根據科室的差別,專業的不同采取相應的預防新措施,以求個體化防范護理差錯的出現[10-11]。根據科室前期質控檢查結果對護理人員常見技能型遺忘的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針對性的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制定護士工作核查表。(2)制作提示牌,對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高發項目。(3)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建立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體系,把質控工作納入到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中,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指導下,設6個工作小組。責任護士負責分管患者治療和護理文件質控;組長負責統籌管理人員分工;白班組長對前一天護理質量進行動態督查;護士長負責全病區護理質量控制,進行終末質控把關。各層級質控人員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護理人員及時整改??剖颐吭聦Υ嬖趩栴}進行匯總、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俞彥.“瑞士奶酪模型”對血站人為差錯控制的啟示[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7,28(6):180-182.
[2]Roche F.Human factors and non-technical skills:Teamwork[J].JPerioper Pract,2016,26(12):285-288.
[3]Kang E,Massey D,Gillespie BM.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nontech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scrub nurses:a prospective study[J].J Adv Nurs,2015,71(12):2846-2857.
[4]嚴莉,肖明朝,賀世春,等.基于SRK模型的護理人為差錯類型分析及管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8,33(2):65-68.
[5]Kahriman?,?ztürk H.Evaluating medical errors made by nurses during thei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are practices[J].J Clin Nurs,2016,25(19-20):2884-2894.
[6]汪慧,錢宇,王小合,等.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測評量表的研制及驗證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7,37(3):14-17.
[7]嚴莉,文進,賀世春,等.護理人為差錯與行為形成因子的關系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9,36(1):96-98.
[8]金環,喻姣花,王玉梅,等.非計劃性拔管中行為形成因子與人為差錯的定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8,33(4):52-54.
[9]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30(6):107-110.
篇8
關鍵詞:護理病歷;質量;措施;效果
護理病歷是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客觀記錄,是醫療、護理、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資料之一;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護理文件,是衡量醫院護理質量的重要依據[1];不僅反映了護士的業務素質,也是維護護患雙方在護理活動中合法權益的法律性文件。針對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護理文書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護理部依據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的要求,對護理病歷文書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做了詳細的規定,制定了《護理病歷書寫質量評估標準》,本科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使2009年5月~2009年8月出院護理病歷甲級率為96.29%,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9年1月~2009年4月對本科出院護理文書進行質控,發現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護理記錄方面,存在涂改,時間位點與醫囑不一致,缺乏個性化護理記錄,個性化健康教育指導及連貫性等。護理文書涂改,皮試和輸血無雙簽字,代簽名,無證護士無有證護士簽名,漏頁等單項否決項目。根據評判標準,發生單項否決項目的即為丙級病歷,90分以上的即為甲級病歷。2009年5月后采取改進措施對2009年5月~8月護理文書進行質控管理,發現單項否決項目明顯減少,護理記錄質量也較前提高。
1.2 方法
1.2.1 進行護理病歷書寫培訓:對科室護士進行護理病歷書寫質量評估標準的培訓,組織全科護士認真學習《護理病歷書寫質量評估標準》的有關內容,逐字逐句理解和記憶、熟練掌握和運用護理程序,提高各級護理人員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全科護士掌握護理病歷書寫質量標準,并要求按標準來進行護理病歷的書寫;對護理病歷文書的書寫格式、記錄原則、內容要求按《評估標準》做詳細的規定要求。
1.2.2 制定護理文書缺陷登記本:制定護理文書缺陷登記本,采取護士自查自糾,通過平時工作中人人來發現問題,起到互相督促、互相糾正、與此提高護理文書質量為目的。平時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登記在缺陷本上,并給以高護理文書質量為目的。平時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登記在缺陷本上,并給以評,對非共性的針對個人具體實例進行導督[2]。
1.2.3 護理文書質控體系的建立:建立多重護理質控組織,實行從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到終末質量的三層四重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按個人自查——責任護士分床質控——終末病歷質控護士進行質控,同時護理部文書質控組采取每月抽查運行期病歷的方式進行。個人嚴格按照書寫規范進行文書書寫和自查,從個人環節杜絕文書缺陷。按床位將病歷分配到個人,每人分管3~4個患者,并負責相應病床的護理病歷及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責任護士定期對護理文書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登錄到護理文書缺陷本上,以備相關護士進行修改及完善;出院病歷由主班護士對病歷終末質量進行檢查,完善,最后由護理文書質控護士具體負責護理文書終末質量并督導工作,對督導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點評、指導、限期整改、已達到質量的持續控制[3]。護士長隨時檢查指導,督導護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書寫水平。
1.2.4 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同時加強科內護士的業務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堅持每周一次業務學習,每月一次護理查房與護理講課,定期進行“三基”和專科知識的考試。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各種成人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項目的學習,使護士在??评碚摷皯蒙嫌兴岣撸瑸樘岣咦o理記錄的質量打下扎實的基礎。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保證護理病歷文書質量的關鍵,護理病歷書寫質量反映了護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護士缺乏護理病歷書寫的基本功,會影響對患者信息采集和治療護理措施描述的準確性。根據科室特征制定專科護理病歷模板,為科室護士提供較為直觀的參照借鑒范本。
1.2.5 采取獎罰并進措施:為有效督導護士正確,及時完善護理文書,責任護士按時質控病歷及健康宣教,科內制定了相應的獎罰措施,細化到每一項每一條給予評判及獎罰。護士相互檢查登記于護理文書缺陷登記本上的問題,做到及時整改,及相應的獎罰。對發生單項否決(含有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病歷缺陷內容)的護理文書的書寫責任人及責任護士,除經濟處罰外還應加強《評估標準》再學習,知其錯誤所在。對評選為優秀護理文書的給予獎勵并作為范本讓科室人員學習交流。
2 結果
通過對護理文書質控實時新的改進措施后,自2009年5月以來,按照本院《護理病歷書寫質量評估標準》對本病區存檔病歷進行檢查,2009年5~8月出院護理文書甲級率為96.29%。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2009年1月~4月與2009年5月~8月存檔病歷甲級率比較
比較項目
病歷總數
甲級病歷數
甲級率(%)
2009年1月~4月
366
275
75.1
2009年5月~8月
405
390
96.29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對護理文書質控實施改進措施后,2009年5月以來,護理文書甲級率明顯提高。
3 討論
3.1 護理文書是醫院住院患者醫療文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護士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觀察、醫囑及護理措施的客觀資料;它記載了患者治療護理的全過程,反映了病情演變的過程,護理記錄起著重要的舉證作用,是重要的法律依據[4]。實施當班護士認真書寫,責任護士負責運行期病歷質控,可有效發現護理文書中的一些缺陷,做到及時整改、及時完善、確保運行期病歷符合要求,減少錯誤率,提高了護理病歷的甲級率,同時也規避了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糾紛。由于運行期病歷質量得到保證,質控護士對終末病歷的質控負擔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3.2 通過護理文書缺陷登記本的建立,讓廣大護士,尤其是低年資護士,起到共同學習護理文書書寫要求與規范,提醒 廣大護士應該注意的問題,使護士們較為直觀的了解自己所寫的護理病歷存在哪些問題和缺陷,同時也為護士長進行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依據。
3.3 通過加強護理隊伍的學習,提高了護士的整體??评碚撝R水平,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既是保證護理記錄質量的關鍵,也是職業素質的再提升;做到護理文書的正確、及時、客觀、真實的記錄,并為打造護理的精英團隊奠定基礎。
4 參考文獻
[1] 陳彩芳,林庚聲,陳惠英,等.護理病歷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病案,2005,6(11):12.
[2] 李月琴.護理文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6):1678.
篇9
摘要目的:規范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及質量改進追蹤檢查法對我院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的24個科室380名護士,在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及管理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存在問題,制定“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質量考核標準”及改進措施,通過全院培訓、落實整改、追蹤檢查存在問題改進情況、評價改進效果的PDCA管理,并對改進前后調查、檢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全院24個科室改進后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質量合格率高于改進前(P<0.05)。結論:通過調查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室內質控及管理現狀,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改進策略,認真有效改進,規范了臨床血糖檢測行為,保障了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
關鍵詞 便攜式血糖儀;血糖監測;調查;改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48
便攜式血糖儀的臨床運用,能及時了解病人隨機的血糖情況,為臨床診斷、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資料。然而便攜式血糖儀屬于即時檢驗(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設備,在臨床使用中存在精準性不夠、變異度大的缺點[1-3]。國家衛生部先后出臺了《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試行)》《便攜式血糖儀血液葡萄糖測定指南》等規范,對醫療機構血糖儀管理的基本要求、血糖儀選擇、血糖操作規程作出規定,明確指出便攜式血糖儀質量管理是醫院POCT管理的一部分,應嚴格管理。臨床工作中護士承擔了床旁血糖檢測的任務,血糖儀的管理也就成為護理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更好地規范我院便攜式血糖儀的臨床使用,保障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2013年我們開展了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現狀調查,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認真改進、追蹤檢查等PDCA管理,成效明顯?,F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2013年1月和6月,分別對我院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的24個臨床科室及380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及工作質量追蹤檢查。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試行)》及《便攜式血糖儀血液葡萄糖測定指南》《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等對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及血糖測試的要求,設計“便攜式血糖儀質量管理及臨床護士相關技能知識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3個方面共16個條目,每個條目符合要求回答“是”,不符合要求回答“否”。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0。護理部組織各科室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小組成員對24個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科室進行問卷調查,2013年1月,調查了380名護士,回收問卷374份;6月份調查了350名護士,回收問卷350份。
1.2.2改進方法(1)分析現狀,找出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2013年3月護理部將全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現狀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調查報告上報院長、分管副院長,醫院要求醫教處、護理部、檢驗科、設備科聯合對全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進行規范,針對存在問題認真實施改進措施。(2)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質控體系,規范臨床血糖檢測行為,保障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試行)》《便攜式血糖儀血液葡萄糖測定指南》《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等要求,制定“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質量考核標準”,建立便攜式血糖儀管理規程,包括標本采集規程、血糖監測規程、質控規程、檢測結果報告出具規程、廢棄物處理規程、儲存維護和保養規程等,建立使用科室便攜式血糖儀質控手冊,開展便攜式血糖儀室內質控及室間質評。(3)開展培訓,認真落實。護理部與醫教處、檢驗科協調合作,開展全院性便攜式血糖儀使用及管理相關知識、操作規程、質控要求等內容的培訓,做到使用科室人人知曉,人人正確操作,使各項規章制度及質控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護理部、醫教處、檢驗科深入臨床科室進行指導,開展檢查及考核
工作。(4)改進效果追蹤檢查評價。2013年6月護理部組織大科護士長、各科室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小組成員,運用追蹤檢查法,對24個科室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3個方面改進質量,對照我院制定的“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質量考核標準”進行檢查、評價。
1.2.3便攜式血糖儀管理質量改進前后比較通過調查分析,針對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問題進行改進,糾正了血糖儀使用較為混亂的局面,確定一個科室使用一個品牌血糖儀,取締血糖儀售后服務不到位的廠家。制定了“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質量考核標準”,建立了便攜式血糖儀管理規程,包括標本采集規程、血糖監測規程、質控規程、檢測結果報告出具規程、廢棄物處理規程、儲存維護和保養規程等,建立了使用科室血糖儀質控手冊,規范開展血糖儀室內質控及室間質評。進行血糖儀使用科室醫護人員血糖儀管理規程及相關知識培訓,使各項規章制度及質控工作落到實處。詳見表1。
1.3評價方法比較24個科室臨床護士血糖測試操作、便攜式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3個部分改進前后的質量合格率。其中血糖測試操作5條,血糖儀室內質控6條,血糖儀維護管理6條。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問題分析2013年1月調查結果顯示,24個臨床科室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問題居于前5位的是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亟需健全完善;便攜式血糖儀室內質控、室間質評亟需規范;有的科室使用2種甚至3種品牌血糖儀;有的廠家售后服務不到位,出現質量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影響臨床血糖的觀察;護士對血糖儀質控及維護知識亟需培訓。
2.2全院24個科室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質量改進前后合格率比較(表2)
3討論
3.1規范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應引起各級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糖尿病視網膜、腎臟及神經病變的發生,同時在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腦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也隨之減少。美國糖尿病醫學會(ADA)建議:血糖餐前控制在4.6~6.6 mmol/L,睡前5.5~7.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7%。然而嚴格的血糖控制會增加嚴重低血糖發生的機率[4]。便攜式血糖儀在臨床的運用確實滿足了住院糖尿病患者隨時了解血糖變化的需求,指導患者診療方案的及時調整,確保安全降糖,平穩達標。然而臨床使用過程中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尚未引起各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有文獻報道[5],便攜式血糖儀在臨床使用中諸如一家醫院多種品牌、一個科室多種品牌的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忽視不同品牌血糖儀測試結果的差異度,給血糖儀監測結果的全院性共享帶來了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便攜式血糖儀室內質控也未有效開展起來。國家衛生部先后出臺了《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試行)》《便攜式血糖儀血液葡萄糖測定指南》等,對醫療機構血糖儀使用及管理提出嚴格要求,保障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我院調查結果顯示,便攜式血糖儀使用及管理亟需規范,對此醫院高度重視,要求醫教處、護理部、檢驗科、設備科聯合對全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進行規范,對照衛生部相關規范指南,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質控體系,針對存在問題認真實施改進措施,規范臨床血糖檢測行為,保障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在醫院的高度重視下,多部門參與,逐步完成了醫院便攜式血糖儀的規范化管理,表1所示改進成效明顯,整個過程護理部起了積極作用。
3.2規范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質量管理,有利于保障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郭風艷等[6]對300名護士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現狀調查提示,在便攜式血糖儀的選擇、操作及管理、護士相關知識的培訓均存在問題。本研究對我院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的24個科室380名護士調查結果,同樣發現護士在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與管理等方面存在質量偏差。通過對存在問題認真分析,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采取制定并完善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質量考核標準、血糖儀質控手冊等,落實責任人,建立醫院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質控體系,醫療、護理、設備、檢驗等多部門合作,加強培訓、指導、落實、追蹤檢查、考核、評價PDCA管理;臨床使用科室全面落實改進措施,全面規范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做到每日校正,專人負責,護士長督查血糖監測操作質量及質控結果,質控記錄規范,確保了血糖儀的正確使用及血糖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通過6個月的改進,表2顯示護士血糖測試操作、血糖儀室內質控、血糖儀維護與管理合格率高于改進前。規范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質量管理,既規范了臨床科室便攜式血糖儀的管理,促進了臨床護士正確監測血糖、準確掌握血糖危急值及報告處理流程、知曉相關干預措施,也為患者的血糖值提供了較為準確的數據平臺,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保障了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
4小結
通過調查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室內質控及管理現狀,針對存在問題,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規范及要求,制定改進策略,建立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質控體系,規范了臨床血糖檢測行為及便攜式血糖儀質量管理,并持續改進,以保障血糖檢測質量和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彭燕.建立快速血糖儀的系統評價體系及其在POCT質量評價中的作用[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 2009.
[2]王煜非.從國際認證角度談醫院內血糖監測規范化[N].健康報(尋醫問藥),2009-12-14(5).
[3]池勝英,袁謙,陳筱菲,等.醫院內快速血糖檢測質量管理的實施[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6,29(6):565-566.
[4]邱世欽.自我監測型血糖儀之最新進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3,9(2):11-15.
[5]熊宇.快速血糖檢測儀進行床旁檢測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4,4(6):43-44.
[6]郭風艷,楊雪梅,張紀平,等.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75-77.
篇10
關鍵詞:品管圈管理工具;中醫護理方案;實施應用
QCC名為“品管圈”,又稱質量控制圈、QC小組、質量小組等。依據目前品管圈活動的現狀調查來說,它是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不斷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場所,提高護理質量的工作方法,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近年來中醫護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認可,為保持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護理效果,規范中醫護理行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3—2015年先后下發了52個病種的中醫護理方案,我院在管理與實施方案過程中引入了QCC管理工具,經過兩年的運行,使得中醫護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11個病區實施中醫護理方案的考核結果,對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組織,由護理部主任、各科護士長及高年資責任護士組成,護理部主任擔任大組長,各科護士長擔任小組長。2實踐2.1確定活動主題運用“品管圈”活動方法進行特性要因分析,找出以往方案落實考核存在的問題與要因。存在的問題中主要包括:①科室在中醫護理方案落實上沒有詳實的管理要求;②應用過程中沒有評價結果的核查;③護理效果評價缺少客觀標準,依照病人主訴及護士的主觀判斷進行判定;④護理記錄缺乏主癥辨證施護措施;⑤對方案的掌握不能與病人病情相結合,機械地背記方案。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方案的認識不足;②執行方案的落實措施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③質控體系不健全、缺少考核標準;④信息反饋不及時。
2.2針對問題要因,運用腦力激蕩的方法,找出解決辦法
2.2.1依據重點??平ㄔO要求、三級中醫院持續改進管理細則,制定工作目標和中醫護理方案實施工作要求,并圍繞實施工作要求制定考核標準,滿分100分;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下發的304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以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臨床癥狀評估量表、癥狀分級量化標準,與醫療組共同研究制定33個病種的中醫護理效果評價標準及中醫護理技術依從性判斷標準。
2.2.2每個病房依據本科優勢病種,結合方案內容,具體指定各單病種中醫護理方案實施考核質控員即組員,并制定工作要求、工作職責、明確工作方法。2.2.3QCC組員即是科室單病種方案質控員,須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每人負責一個病種的方案質控管理,為保證每份評價信息的準確性,質控員在病人入院次日、出院前日,與責任護士共同完成護理記錄及評價表的核查。質控員對負責的病種按時間段或完成的一定數量,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并向小組長提出問題及整改意見。小組長每月對組員負責的病種病例進行抽查復核,了解方案落實情況。小組對科內執行方案存在的問題討論后提出解決措施并整改。年終,小組提出各組方案的優化意見上報護理部。
2.2.4護理部作為大組長每月按考核標準對各護理單元單病種護理方案落實情況(運行病例、出院病例)進行考核,對存在的問題與小組長及組員共同討論,提出解決措施。檢查結果做到反饋、整改、復查,將考核結果作為年終科室考評指標之一。并不斷規范和細化中醫特色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增強患者對中醫護理操作的依從性,提供獨特的個性化中醫健康指導,推進中醫護理方案有效落實。
3結果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將活動前后1年的資料相關項目進行統計分析,活動后中醫護理方案落實情況檢查缺陷明顯減少,中醫特色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活動后較活動前考核分數提高46.2%(活動后總分—活動前總分/活動前總分×100%)。
4結論
在管理活動中,要重視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動均應調動人的積極性,以做好人的工作為本。QCC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挖掘護理人員的管理潛能,實現全員參與質量持續的改進。首先小組成員經過調研提出現存問題,經過QCC小組的討論,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并組織落實,如制定工作方案、執行措施、考核標準,細化管理環節,做好環節質控、終末質控,總結出方案管理流程圖。對方案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評價反饋,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并將方案管理與科室護理全程管理相融合。經過兩年多的活動,各項評價指標均有明顯提高,活動后較活動前考核分數提高46.2%。同時也形成了一套中醫護理方案管理的三級質控體系,即一級質控-責任護士、質控員;二級質控-護士長、質控員;三級質控-護理部、護士長。
制定了中醫護理方案實施工作制度、中醫護理方案實施評價標準,各單病種中醫護理評價標準,中醫護理技術依從性判斷標準,并優化中醫護理方案30余條。護理團隊是以基層人員為主,由一群工作性質相似的人組成的,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群體,這符合QCC對團員的要求。通過品管圈活動,增強護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落實中醫護理方案,提高中醫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國內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J].農墾醫學,2011,33(5):458-460.
[2]王玉瓊,郭秀靜,雷岸江,等.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1):1945-1946.
[3]孫秋華.中醫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2-13.
[4]林菊英,金喬.中華護理全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971-197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專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