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書刊范文
時間:2023-04-12 11:25: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喜愛的書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五蓮縣實驗小學
六年級十一班
葛雯
每當老師發給我《紅蕾——故事寶庫》這本書時,我總是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打開一讀為快。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精致的插圖,這引起我無限的遐想,由此可見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進行了精心的構思與設計。這本書不僅有漂亮的插圖,還有充滿智慧的精彩故事,我非常喜歡它。
我很喜歡開篇卷的一些小文章,文章雖然簡短,但是那些文字卻充滿了生命力,每當我讀它時,它們就會變成一群小精靈與我進行心靈的對話,讓我們更加熱愛美好的生活。它還豐富了我們的情操,啟迪了我們的智慧,使我們收獲很多很多……
書中還有許多讓我們感悟至深的小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紙簍里的老鼠》。這個故事講述了小男孩史蒂夫從小雙目失明,在內心深處有強烈的自卑感。在一堂實驗課上,老師在紙簍里放了一只小老鼠,讓同學們尋找。大家五花八門地猜測著,只有史蒂夫聽出老鼠在紙簍里,在老師的幫助下,史蒂夫克服了自卑心理。從此,史蒂夫從自卑的陰影里走向了光明。他憑借著自己靈敏的耳朵和超人的勤奮,最終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它們讓我受益無窮。
《紅蕾-故事寶庫》這本書知識涵蓋面非常廣,書中有探索奧妙的,有教人處世的,有啟迪智慧的,有催人奮進的,更有逗人開心的,能夠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只要學會用心讀書,同時用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我們就會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歡《紅蕾-故事寶庫》這本書,正是因為這本書有著不同的別樣風味。“名家名作”、“原創小屋”讓我直接面對作家的風采;“金筆小作家”、“文摘閱覽室”讓我的讀書筆記充實無比;“連環畫廊”使我享受到迷人的動漫韻律;“心心島”、“笑爆大牙”使我深深體會到他豐富的內涵;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金筆小作家”,從中我不僅學到了寫作技巧,而且找到了寫作靈感,步入了寫作的“快車道”,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篇2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中學生閱讀普遍存在著偏、少、淺、弱的問題,即“閱讀內容偏、閱讀數量少、閱讀層次淺、閱讀能力弱”。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引導不夠、方法不當。對此,我結合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有針對性地加強引導,解決“讀什么”的問題
單就數量而言,當代中學生的閱讀不能算少,但較多情況下他們的閱讀是雜亂、低俗的。對此,學校及家長應加強引導,幫助選擇,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操作:
1.根據課堂延伸選擇圖書,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
例如,結合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的內容要求,開展“重讀名著”活動。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思考”“練筆”“交流”的要求,或“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活動等。高一階段這些活動可以安排在語文課上,結合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上臺點評、推薦,教師幫助指導。借助這些活動,既幫助學生進行選擇,提升閱讀品位,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聽、說、讀、寫有機結合,可謂一舉多得。由于要求明確,指導得當,學生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收獲很大。
2.根據時事熱點選擇圖書,使閱讀與生活相結合
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關注社會、人生,學會剖析事實,學會獨立思考,高中學習的每個假期的“閱讀”都是我布置的“必修作業”。每個假期,我會為學生規定10本閱讀參考書目,學生從中選擇不少于3本,并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讀書筆記,開學后交流評比。我為學生開列的參考書目中:《信仰的追問》《共有地的悲劇》《局外人》《狼圖騰》《水煮三國》《易中天中華史》《重新發現社會》《哈佛凌晨四點半》等,有些就是當年的暢銷書,其中都包含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閱讀這些書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現實、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思想能更快地走向成熟。
3.根據新大綱規定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選擇圖書
新大綱規定的課外閱讀書目中,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包含文化經典《論語》《孟子》《莊子》,小說《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并要求三年中各類練筆不少于3萬字。根據這些要求,我把相關書目整理出來,發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按照計劃選讀,并寫出較高質量的讀書筆記。作為一種督促的手段,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講評、指導,由此逐漸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水平。
二、鼓勵學生多讀書,解決“讀多少”的問題
新大綱對高中生閱讀數量做出了明確要求: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它讀物不少于300萬字。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閱讀具有一定的速度,現代文閱讀每分鐘不少于600字。
高中階段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大,要想完成這樣高難度的閱讀任務,難度可想而知。如何落實新大綱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閱讀任務,學校和教師必須通過制定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加強保障。
1.教師應轉變觀念,調整教學安排,以保障閱讀時間
教師應重視閱讀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長遠發展。應把閱讀納入教學計劃中,從時間上加以保障。例如,可以通過開設閱讀課,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這樣的閱讀課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圖書館、閱覽室,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靈活掌握。還可以通過減少作業量的方式,以確保閱讀時間和質量。
2.因地制宜,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保障學生能夠讀到書
就語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語文教師更要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條件。可以從閱讀時間、圖書來源、閱讀環境等多方面著手,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班級也可以設立圖書角,或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推薦、借閱。總之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讀書。
3.激發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讓學生主動多讀書
教師可以通過教育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讀書系列活動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可以借助新媒體強化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課,例如,“讀書知識問答”“我喜愛的一本書”主題演講,“書評”“辯論”等,可以以活動為載體,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促使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三、加強規范性,教會學生讀書,解決“怎么讀”的問題
關于“怎么讀”,新大綱明確要求:“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能對課文進行評價、質疑,培養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面對這樣的高標準,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怎么讀呢?
1.計劃先行,不可盲目地為讀而讀
依據課程標準及高中生必讀書目與推薦書目,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做好閱讀計劃,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教會他們“善讀”。
2.運用正確的方法,精讀、泛讀、瀏覽不同方式相結合
關于讀書方法,培根指出:“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可以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需知其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復讀”。為此,教師應教會學生,針對不同的書籍以及不同的需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3.巧變“閱讀”為“悅讀”
除了以活動帶動閱讀,讓學生愛上讀書,我還設計了“共讀一本書”活動,讓家長、老師在閱讀方面為孩子做表率。例如,在給學生制定的閱讀計劃中,家長、老師參與其中。圍繞一本書,大家共同探討,各抒己見。該活動得到家長大力支持,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
4.及時檢驗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