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計劃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0: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治水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防治水計劃

篇1

1.1滑坡現象出現的必要條件

必要的移動空間是滑坡現象出現的重要前提,就水利水電工程而言,其大部分的選址都在河谷等水勢湍急的區域,工程的兩側具有較為寬闊的移動區域,因此,在進行施工地址的選擇時需要綜合的考慮各種因素,盡可能的降低或避免滑坡現象的影響。滑坡現象的出現與該地區的地質構造也有直接的關系,力學結構的不合理、風化程度大且抗剪強度較弱等因素都會引發滑坡現象的出現。通常出現滑坡的區域都是土質較為疏松的區域,并伴隨有大量的碎石塊,在大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極易出現滑坡現象。雨水的侵蝕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大降雨的頻繁出現極易造成斜坡區域的重心下移,導致滑坡。地殼內部的劇烈運動也會極大的改變該區域的內部受力,地震或者余震的頻頻出現會極大的影響該區域地質的穩定性。由此可見,滑坡現象出現的誘因是比較多的,需要在施工前期進行有效的分析及審核,從源頭上降低緩坡現象的出現及影響。

1.2影響滑坡強度的主要因素

通過力學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物體滾動的速度主要受坡度、重力及外力的影響。同樣,滑坡現象的出現也會受到滑坡區域重力、坡度及滑坡空間的影響,且坡度越高,滑坡的速度越快,影響力及破壞性也隨之增大。在進行水利水電區域的選擇中,需要考慮周邊的地形,盡可能的避免地勢較為開闊、且地質較為疏松的地區。嚴格的考察周邊的巖性,穩定性越強的區域其發生滑坡的頻率就越低,同時,這也能夠很好的反映出該區域的地質構造。人為因素的影響力也是極大的,地面及坡腳的開挖都會極大的影響到施工區域的穩定性,在降雨及地震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滑坡現象出現的幾率會大大的提高,這些在各地區滑坡事件的調查中均有例可循。無計劃性的開挖、爆破都會極大的改變其受力的狀況及穩定性,需要在實際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受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環境的影響,周邊大量的水資源會逐漸的滲透到周邊的山體及巖層中,極大的加劇了周邊山體的重量,再加上季節變化造成的水位的變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滑坡問題的出現。

2水利水電工程中滑坡防治技術

鑒于滑坡現象較大的破壞力,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需要充分的考慮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施工前期做好實地的數據收集及整理,在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設計及選擇。尊重客觀規律及原則也是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有序施工的重要前提,然后再通過人為的努力盡量的減少影響滑坡問題的各種因素,以便于確保滑坡防治技術的有效性及實用性。

2.1防治原則

在水利水電工程選址修建時,要盡可能避開可能發生大型滑坡現象的位置,如果避免不了,則必須采用綜合滑坡防治措施加以治理,如果治理達標方可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如果防治效果不如預期,則必須重新選址,以免水利水電工程一旦建成后因為眾多滑坡現場損失嚴重,甚至不能運行。對于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滑坡,本著追求最優的經濟技術指標,對山體可能發生滑坡的地段提前做好防治措施。

2.2防治措施

2.2.1排除地表水。

地表水對于滑坡的發生和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通過排除地表水,設置排水系統,對于治理水利水電工程各類滑坡又具有顯著的效果。治理滑坡措施排除地表水常用的方法,是在用以攔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在滑坡可能發展的邊界5m以外,設置一條或數條環形截水溝。例外,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在滑坡經常發生的地帶種植植闊葉樹木,通過種植植物和安置地表排水系統,是防治水利水電工程滑坡現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2.2.2抗滑片石垛。

阻止滑坡體下滑、達到穩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還有抗滑片石垛方法,它是一種用壘砌石塊的方法。對于滑面位置低于坡腳不深的中、小型滑坡,它們有廉價的石料和足夠的場地,這類滑坡滑體不大,就可采用這種工程措施。但是,對于下滑力較大的大、中型滑坡,這種措施不適宜用來治理。由于片石垛本身結構松散,對于強地震區的滑坡,這種措施也同樣不宜采用。對于適宜采用抗滑垛的中、小型滑坡,埋置于可能形成的滑面以下0.5~1.0m處厚約0.5m的整體基礎,片石垛的基礎必須一般都用漿砌片石或混凝土做成,。

2.2.3抗滑擋墻。

適用于治理因水利水電工程的河流沖刷或因人為開挖切割部分而產生的中、小型滑坡,抗滑擋墻是一種阻擋滑坡體滑動的工程措施。但是,對于滑面容易向下或向上發展、比較松軟的滑坡,這種方法不適合防治。抗滑擋墻具有胸坡緩、外形寬大的特點,這是因為滑坡的推力比一般的檔土墻加大,所以在涉及上要設計的較寬。一般用1:0.3:0.5,也有1:0.75~l:1者在墻后應設一、二米寬的衡重臺或卸荷平臺,這是為了抗滑擋墻的穩定性,增加擋墻的胸坡緩度。抗滑擋墻的基礎埋入完整穩定的巖層或土層的一定深度,一般多設置抗滑擋墻于滑坡的前緣。為了排除墻后的地下水,擋墻背后應設置順墻的滲溝,同時為以防止墻后積水泡軟基礎,還需在墻上還應設置泄水孔。

2.2.4抗滑樁。

水利水電工程滑坡治理中的抗滑樁是通過樁身將上部承受的坡體推力傳給樁下部的側向土體或巖體,依靠樁下部的側向阻力來承擔邊坡的下推力,而使滑坡保持平衡或穩定。抗滑樁是防止滑坡的一種工程結構,設于滑坡的適當部位,一般完全埋置于地下,樁的下段須埋置在滑動面以下穩定地層的一定深度。目前被廣泛使用在邊坡和滑坡中的鋼筋混凝土樁,抗滑樁的發展有了圓形和矩形的區分,施工方法也有原先單一的打入施工法,發展為人工成孔和機械成孔的打入方法。

3結論

篇2

水稻二化螟在吉林省年發生一個世代,以4~6齡幼蟲在稻草莖稈內越冬,也有少數幼蟲在田間稻茬內及其他雜草上越冬。越冬幼蟲第二年6月中、下旬開始復蘇活動,6月下旬開始化蛹,蛹期7~11天,越冬代成蟲7月初開始羽化,成蟲羽化后,當晚或第二天即可交尾,再經一天左右即可產卵。水稻二化螟的卵多產在水稻靠近水層的葉鞘上,卵塊作磷片層狀排列,長橢圓形,每頭雌成蟲產卵2~3塊,每塊卵30~60粒不等,卵期10天左右。初孵的幼蟲淡黑色,孵化后的幼蟲沿葉鞘向下爬行,先群集在葉鞘內取食內壁組織,幼蟲發育至2齡后,開始蛀入莖稈為害。秋收后,即在稻草或稻茬內越冬,成為第二年的發生蟲源。

2.為害特點

水稻分蘗期受害可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癟粒增多,遇大風易倒折,為害嚴重的整穗全白,用手輕輕一提很容易抽出,可見蟲口和二化螟的糞便,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邊緣漸死,稱為枯鞘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時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莖稈易折斷。

3.發生條件

氣象條件:幼蟲生長最適宜溫度23℃~26℃,相對濕度在83%以上。

水稻品種:一般情況下,有芒品種重于無芒品種,葉片長而寬、稈高、分蘗多的品種易比葉片狹而短、稈矮、分蘗一般的品種受害的比較重。另外,水稻植株體內淀粉含量多,米粒帶香味的品種,受害也比較重。

田間管理:如氮肥過多,葉片色澤濃綠,水稻生長旺盛,能誘集二化螟成蟲產卵。如果田間缺水干裂,可使轉株為害,從而加重為害程度。

4.防治方法

稻草處理:二化螟的越冬蟲源主要來自稻草,因而稻草處理是個關鍵。稻草在當地絕大部分還是被用作燒柴,建議在4月末至5月初前,將前一年的稻草處理掉,或在這個時期對剩余稻草進行白僵菌封垛處理,這樣可以消滅大部分越冬蟲源,減輕當年的發生為害。

秋翻地:秋翻地可將在稻茬內及在田間雜草中越冬的幼蟲翻入土中,從而起到殺滅作用。

燈光誘蛾:利用二化螟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盛期設燈誘殺,可減少當年落卵量。

性誘劑:利用二化螟性誘劑誘殺雄蛾,可減少受精卵數量,從而降低孵化率。

釋放赤眼蜂:每畝1.5~2萬頭,方法與防治玉米螟基本相同。防治時期6月下旬。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當前控制水稻二化螟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二化螟是鉆蛀性害蟲,一旦幼蟲蛀入莖稈內,一般藥劑防治較差。二化螟幼蟲從孵化到蛀入莖稈需要大約半個月時間,所以,這段時間藥劑防治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二化螟防治重點在時間把握上,藥劑的有效時間一般為5~7天,打早了蟲卵未孵化為幼蟲,藥不能發揮作用。打晚了幼蟲蛀入莖稈,即便是蟲子死了,也對植株造成傷害。

防治時間判斷:二化螟多發生在距離稻田池埂邊1m處。觀察莖稈在水面上10cm左右位置,葉鞘有不規則變黃現象,重者伴有褐色條紋,這時扒開葉鞘,在葉鞘內發現二化螟幼蟲,此時是二化螟防治的最佳時期。時間一般在7月5~20日之間。

篇3

關鍵詞:水庫防洪運用;水庫防洪;防洪運用;控制指標;泄流方式;限制水位;防洪指標;防洪

中圖分類號:TV69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4-0230-1

水庫防洪運用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水庫工程的安全,提前騰出防洪庫容,攔蓄洪水,消減洪峰,減少或免除洪水災害,并為非汛期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用水儲備水源。在汛期,所有水庫工程都應從最壞處著想,對各類洪水進行安排,并盡可能地為下游防洪和排澇提供有利的條件。

1 水庫的控制指標及其確定

在水庫防洪過程中,如何對水庫的控制指標進行有效地運用及其更進一步的確定是水利工程如何進行防洪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1 允許最高水位

水庫允許最高水位是指汛期控制運用中的上限水位,要根據設計資料和工程運用管理期間對工程檢查觀測和安全鑒定結果來測定。如工程達到驗收標準,則校核洪水位就是允許最高洪水位,這是最理想的運用情況,水庫可以充分發揮設計效益。當遇到超過防洪運用標準的洪水時,庫內的最高水位也不能高于校核洪水位。對于校核洪水位,要根據當時工程情況進行安全校核。

1.2 防洪運用指標

防洪運用是根據原設計的防洪標準,結合工程運用經驗和工程實際情況及上下游對防洪的要求,并參考水文氣象預報進行確定。

1.3 防洪限制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是指以水庫在洪水來臨之前必須降落到的水位,所以也稱為汛期水位。這個水位以上的庫容在汛期中經常保留,作為滯蓄洪水的庫容。防洪限制水位至允許最高水位之間所騰空的庫容,稱之為防洪庫容。防洪限制水位,應當符合防洪運用標準和允許最高水位的要求。根據洪水季節變化規律可將汛期劃分為幾個階段,按各時段防御的同頻率洪水,進行調洪演算,確定各時段的防洪限制水位。

2 防洪運用計劃

水庫的防洪運用計劃是指水庫防洪運用方案的具體表現。計劃的編制應在原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工程情況及上級主管部門對防汛的要求、水庫的防洪任務、歷年運用情況和各部門用水需求等,經過認真研究分析確定,防洪計劃的內容,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編制目的、原則及其基本依據

2.2 工程概況

包括水庫的壩型、壩高、泄水設備等情況、水庫庫容、水電站裝機容量、特征水位及相應庫容等。

2.3 水庫的運用原則

包括水庫的防洪能力及防洪標準,水庫上、下游的防洪標準及對水庫下泄量的要求等。

2.4 水庫的有關防洪指標

包括各種頻率洪水的最高調洪水位和經水庫調節后的下泄量,各種頻率洪水的允許下泄量,在考慮下游區間洪水時有關錯峰的規定。

2.5 繪制年度防洪調度圖,并應附有水庫的泄流方式、允許泄量、調洪庫容使用說明等

3 水庫的泄流方式

水庫的防洪泄流方式就是水庫的防洪調度方式,泄流方式可以分為自由泄流和控制泄流兩種,而控制泄流一般又分為固定泄流、變動泄流和錯峰泄流三種方式。

3.1 自由式泄流方式

對溢洪道不設閘門的情況,當水位超過溢洪道堰頂高程時,水庫中的水將會從溢流堰頂自由泄流。對于溢洪道設置閘門的情況,當入庫洪水超過水庫的設計洪水位時,為了保證水庫的安全,可將溢洪道閘門全部開啟,采取自由泄流。自由泄流方式,水庫的防洪調度比較簡單,水庫的泄流量取決于洪水的大小和水庫泄水設備的泄流能力。

3.2 固定泄流方式

固定泄流方式是水庫在調洪過程中,根據下游防洪保護區的重要性,水庫和下游防洪設施的防洪能力,按某一級或多級的固定流量用閘門控制泄流的方式。這種泄流方式適用于對下游承擔防洪任務,水庫距下游防洪保護區很近,區間集水面積較小的情況。采用這種方式時,必須明確判別條件,以便調節洪水。

3.3 變動泄流方式

對于調節性能比較好,用閘門控制泄流的水庫,通常采用變動泄量的泄流方式。在洪水進入水庫之前,水庫的泄流量逐漸增大,在洪峰進入水庫的時候,水庫的泄流量加大到相應的頻率的最大泄流量,然后用變動泄流量的方式逐漸減小,使水庫水位緩慢下降,或者關閉泄洪閘門,通過發電來消落水位。

3.4 錯峰泄流方式

錯峰調節的泄流方式,是指水庫在進行調節時,使水庫的最大泄流量與下游水庫或下游區間的洪峰流量在時間上錯開,以減輕下游水庫或下游河道的防洪負擔。錯峰調節分為前錯峰調節和后錯峰調節兩種方式。

前錯峰調節,是在洪水入庫前將水庫水位降低,騰出一部分庫容來攔蓄洪水,以便經水庫調蓄后的最大泄流量能與下游水庫或區間洪水的洪峰錯開。后錯峰調節,也是在洪水入庫前先騰出一部分庫容,洪水入庫后,先將洪水攔蓄在水庫內,減小下泄流量或完全不泄流量,以便下游區間洪峰通過下游水庫或者下游防護區后,再加大泄流量,以便于錯開兩者在下游出現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溫隨群.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

[2] 祁慶和.水工建筑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

[3] 陳浩.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

篇4

【關鍵詞】水泵;自動化;多級;PLC;工業以太網

1.引言

礦井水泵房排水是煤礦生產的重要環節 ,特別是對于多級泵房接力式排水,其工作可靠性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全礦的安全生產。提高礦井多級泵房水泵的運轉可靠性及其自動化程度可以實現減員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勞動效率的目的。

2.多級水泵房自動化控制功能概述

本系統由八個水泵房組成,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面,每個水泵房有3-5臺多級離心泵。

(1)各水平泵站應該能夠實現在水倉水位不高于超高水位的前提下,在低電價時間段內(22:00-8:00可調),根據水倉水位的高、低自動運行自最上水平泵站(1號水平泵房)至最下水平泵站(8號水平泵房)依次泵,自最下水平泵站(8號水平泵房)至最上水平泵站(1號水平泵站)依次停泵。在雨季,如果水倉處于超高水位,即使是在高電價時間段內,水泵也會自動運行。

(2)本系統為八級水平接力式排水,所有相鄰上下水平之間的泵房水泵存在聯動關系,上水平在超高水位時:

本水平不在超高水位時,本水平開泵數量減少(開泵數量小于上水平)

本水平在超過高水位時增大本水平和上水平的排水能力

本水平在低水位時:本水平降低排水能力

本水平在超低低水位時:本水平所有水泵停止

下水平在超高水位時增加下水平和本水平排水能力

下水平在不在超高水位時開泵,本下水平開泵數量減少(開泵數量小于本水平)

(3)對于任意水平的泵房,在超低位置和超高位置設置浮球開關,同時安裝液位傳感器連續監測水位,當超高水位時本水泵房所有水泵全部開啟,超低水位時本水平所有水泵全部停止。

(4)對于任意水平的泵房,在低電價時間段內水位不超限的情況下,留一臺平時運行時間最長的做備用水泵,其它水泵按照水泵使用時間由短到長依次開啟。

(5)根據水倉水位的高低決定開泵的臺數。將水池中的水位分成四個等級:超低水位(h0) 、 低水位(h 1) 、 高水位(h 2) 、 超高水位(h3) 。通過液位傳感器檢測實際水位(h) ,對實際水位與設定水位進行比較 ,作出對開泵臺數的控制,以四臺水泵為例:當水位 h≤h0時 ,停止所有泵運行;當h0

(6)集控室及八個水泵房之間采用環網架構,提高系統穩定性。在集控室及每個水泵房PLC控制柜中安裝光纖環網交換機,使集控室控制主機和每臺水泵房PLC控制柜組成環網,水泵運行參數、泵的啟停等命令通過環網與地面集控室控制主機進行通訊,提高系統穩定性。

(7)集控室設置兩臺控制主機,雙機熱備。在任意水平及地面集控室可以查詢所有水平的各種參量進行監測:電參數:電流、電壓、功率等;系統參數:水位、壓力、溫度等;狀態參數:閥門到位狀態、電機啟動狀態、故障狀態等。地面集控室控制主機能夠對各水平的上述參數進行監測,并做為歷史記錄進行存儲,同時還應有查詢、報表、打印等功能。

3.硬件設置

系統環網機構如圖1所示

系統在每個水泵房PLC控制柜內配置Siemens SCALANCE X308-2LD型千兆環網交換機,Siemens CPU 314-2DP模塊,TPC1062K觸摸屏鑲嵌在PLC柜體表面,柜體內部Siemens CP343-1以太網通訊模塊通過環網交換機與TPC1062K觸摸屏相連,實現數據信息實時、快速傳遞。32路數字量輸入模塊采集信號:電機運行/故障、球閥開到位/關到位、閘閥開到位/關到位、管道液位到位、浮球水位控制器。32路數字量輸出模塊控制信號:電機開停、球閥開停、閘閥開停。8路模擬量輸入模塊采集信號:三相電流、三相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水泵溫度、水倉水位、管道流量、水泵出水壓力。

4.軟件設計

4.1引水方式設計

傳統的引水方式:一、射流泵抽真空方式與真空泵抽真空方式,由于存在諸多因素,不能很好地保證真空度,導致引水時間長甚至不能引水。二、水泵引水管道安裝底閥方式,本方式不用抽真空,但是降低了排水效率。

本方案設計引水罐上水:引水罐底部連接水泵入水口;頂部延伸引水管道插入道水倉中;引水罐上安裝一個補水電動球閥,球閥一端接在出水閘閥上方出水管道;管道液位水位傳感器一個用于檢測引水罐液位是否達到開泵水位。開泵之前檢測罐體是否有水,沒水則打開補水球閥,是補滿后開水泵電機。該上水方案經過實踐證明可以很好的縮短引水時間、提高水泵效率。

當出水壓力達到正常壓力后,打開出水閘閥,閘閥開到位后檢測電機電流、管道流量、出水壓力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停止水泵,為了防止水錘對水泵的損害,先關閉閘閥,閘閥關到位后在停水泵。

4.2工作方式設計

系統設計檢修、手動、自動、全自動無人值守四種工作方式。檢修模式下任何人都無法啟動水泵;手動模式下可以任意開停每臺的電動設備,包括球閥、閘閥、電機;自動模式下可以在現場PLC控制柜上一鍵啟停旋鈕或地面上位機上一鍵啟停按鈕來實現一鍵開停水泵,并能實現自動補水,故障診斷,故障自動停機功能。全自動無人值守模式,當上位機設置水泵工作方式為全自動后,水泵在設定的時間段內自動啟停,并能實現上下級開泵數量和水倉水位聯動。

4.3系統軟件流程圖

詳見圖1,圖2

4.4程序設計

上位機設置夜間開停水泵時間,該時間通過上位機組態軟件賦值每個水泵房的CPU上,調用每臺PLC的系統時間與開停時間進行比較,如果在開泵區間內,系統自動運行全自動無人值守模式。上下級水泵聯動功能通過每個水泵房的S7 300 CPU之間相互通信來實現,相互通訊的數據有需要聯動的水泵房的水位、運行水泵的臺數、浮球高低位置。

參考文獻:

[1] 秦益霖. 西門子 S72 300 PLC應用技術 [M ].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7

[2] 劉元發,張海明,李英建.一種井下泵房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計.上海:煤礦機電,2009

[3] 蘇劍.標準C++編程寶典.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篇5

關鍵詞:污廢水、水源地、影響分析、防治對策

1項目概況

擬建項目位于兗州市黃屯鎮西張莊村附近。本工程生產污水主要為煤氣冷凝水、蒸氨廢水、煤氣終冷水、各工藝段油槽分離水及地下水放空槽的放空液、甲醇精餾污水、煤氣凈化車間地坪沖洗水、煤氣凈化車間工藝排水、化驗室排出的廢水等。以上酚氰污水成分較復雜,一般均含有較高濃度的CODcr、BOD5、揮發酚、氰化物、氨氮、石油類等污染物。擬建工程外排水量及水質詳見表1。

表1 擬建工程外排水量及水質情況

2場區水文地質特征

場區位于黃屯后備水源地和王因水源地上游。區內第四系分布廣泛,厚度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奧陶系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圖1)。

2.1 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

場區范圍內淺層孔隙水埋藏深度一般40m,含水層主要有2層,累計厚度4~10m。地下水位埋深4.56~6.84m,水位標高29.66~30.36m,水位年變幅在2~5m之間,地下水流向由東向西逕流,主要補給方式以大氣降水入滲和上游孔隙水側向逕流,并以人工開采和向下游側向逕流及向下部含水層的越流形式排泄。廠區內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PH7.8~8.1,礦化度503.60~1181.92mg/L,總硬度269.09~657.74mg/L,亞硝酸鹽0.004~0.8mg/L,酚類最大濃度達0.004mg/L,鉛0.005~1.3。

中深層孔隙水含水層底板埋深110~130m,含水層巖性主要為中粗砂和中細砂,富水性較好,單位涌水量大于500~1000m3/(d.m),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型。地下水位標高29.8~30.7m,地下水流向與淺層孔隙水一致。由于該含水層與淺層孔隙水之間以粉質粘土和砂層相隔,局部發育隔水性能較好的粘土層,由兩者水位動態同步變化的特征(圖2),表明兩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較好。

2.2 奧陶系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

隱伏于第四系之下,頂板埋深120~140m左右,含水層巖性主要為泥質灰巖、泥灰巖、泥質白云巖和灰巖,裂隙巖溶較發育,富水性較強,單位涌水量一般小于500m3/(d.m),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地下水水位標高20~30m,水位年變幅3~5m,地下水由北東向南西徑流。由于第四系松散層底部巖性為混粒砂及厚度不等的粘性土組成,具備形成越流補給的地層條件,因此,第四系孔隙水與巖溶水水位年動態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圖3)。

3工程場地滲透性能評價

場區飽氣帶巖性主要為灰褐、灰黃、棕黃、棕褐色粘土,局部夾粉土或粉質粘土,厚度8m左右,分布連續,厚度變化較穩定,其中粘性土厚1~3m。飽氣帶之下松散巖類自上而下(50m以淺)依次為粉質粘土、中細砂、中粗砂與粘土互層。

3.1 滲透性測試結果

為了解場區飽氣帶垂向滲透性能,在場區北進行滲水試驗,為較好的計算滲透系數K(m/d)(已考慮了毛細壓力的附加影響),采用下述公式計算:

式中:Q―穩定滲入水量(cm/min)

F―試坑(內環)滲水面積(cm2)

Z―試坑(內環)中水層高度(cm)

Hk―毛細壓力水頭(cm)

l――試驗結束時水的滲水深度

由上述公式可以求得,場區北部飽氣帶滲透系數為0.247m/d。

3.2 飽氣帶滲漏強度計算

為評價地面水對地下水產生的滲漏能力,分別對水渠單位長度和集中污染源單位面積情況下的滲漏強度進行計算。

3.2.1單位渠長滲漏強度

根據渠道飽氣帶巖性、滲透系數、地下水位埋深及斷面尺寸,按考斯加可夫半理論公式計算溝渠滲漏量。

計算公式為:

式中:S―單位渠長的滲漏流量(m3/d?m);

k―滲透系數;

b―渠底寬(m),取值為0.5m;

h―水深(m),取值為0.3m;

m―邊坡系數;

r1―修正系數,與土壤毛管作用強弱有關,取值為1.1~1.4。

擬建廠區及其周圍地下水位埋藏較淺,考慮到地下水對輸水渠道滲漏的頂托作用,由上式計算的自由滲漏量乘以頂托影響校正系數(本次取0.28),即可得到滲透系數(k)不同地段的單位渠長滲漏量(表2)。

3.2.2面狀污染源單位面積滲漏強度

計算公式為:

式中:Q―穩定滲入量(m3/d);

k―飽氣帶滲透系數;

F―單位滲水面積(m2);

Z―單位面積水層深度(m);

Hk―毛細壓力水頭(m)。

單位面積水層深度取0.2m,毛細壓力水頭取1.0m,由上式可以得出地面在不采取防滲措施情況下的滲漏量(表2)。

表2單位渠長與單位面積滲漏強度計算結果表

位置 滲透系數(m/d) 單位渠長滲漏量(m3/d?m) 單位面積滲漏量(m3/d?m2)

廠區北部 0.247 0.176 0.296

4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由飽氣帶粘性土滲透系數和滲漏強度計算結果可見,廠區北部飽氣帶滲透系數為0.247m/d,單位長度和單位面積滲漏強度分別為0.176m3/d?m和0.296m3/d?m2;廠區飽氣帶厚8m,含粘性土1~3m,從試驗結果及粘性土分布特征來看廠區及其周圍飽氣帶具有一定的天然防滲性能和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中深層孔隙水與淺層孔隙水水位動態具有同步變化的特征(前已敘述),說明兩含水層之間具有一定的水力聯系,但擬建場區中深層含水層埋深大于40m,兩含水層之間發育有較連續的粘土層。埋深40以淺的松散層中有粘性土13.5m,粉質粘土22.1m,砂層4.7m,對下部含水層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同時對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黃屯后備水源地位于擬建場區西南方向約1000m處,周圍地下水飽氣帶具有一定的天然防滲性能和隔污能力。廠區內污水大都經污水管網輸送至東北方向的兗州市污水處理站進行深度處理,地表漫散的可能性很小。廠區污水影響途徑為:廠區污水先對廠區淺層孔隙水產生影響后,再垂直滲透過發育有13.5m粘性土的40m的松散物,最后沿著地下水流向徑流(水平)到下游的黃屯后備水源地內,才有可能對水源地內孔隙水產生影響。因此,保護好廠區內及輸水沿線孔隙水不受污染就能避免對黃屯后備水源地產生影響。

廠區下游的王因巖溶水水源地區,灰巖巖溶頂板上部發育厚約30余米的粘土層是良好的隔水層,使得污水垂向入滲污染水源地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擬建工程對王因水源地的影響較小。

5地下水污染防治對策

5.1 建立完善的防滲措施

①對廢水貯存池、貯煤場、污水處理廠等面狀產污區采用硬化地面的防滲漏措施,同時應杜絕多點分散排污引起的多點污染源。

②完善廢水排放系統。因區內飽氣帶粘土層厚度較薄,便于污染物滲入、擴散。由于污水處理廠距擬建廠區較遠,因此,必須切實作好污水輸送管道和沿途地基的防滲漏處理措施,建立嚴格的防滲管網,并應設置管道溝,以便及時發現漏水點。

③對監測井周圍進行保護措施,防止人為破壞。

5.2 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

5.2.1 建設地下水監測網絡

及時掌握地下水動態與水質變化趨勢,對廠區及其周圍地下水質進行定期監測。本次工作在廠區上、中、下分別施工監測井1處,監測井井壁管全部采用帶孔花管,便于不同層位地下水滲入井中。

5.2.2 監測方案

根據監測井所處部位及污水排放的水質特點,上、中、下游監測井重點監測項目見表3。廠區內監測井(中部)應每季度定期取樣分析,上、下游各井點應每半年定期取樣監測分析,如發現有異常,應增大監測頻率,每月監測一次,并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表3 各井點監測因子一覽表

監測點位置 監測項目

廠區上游監測點 揮發酚、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氰化物、鋅、鉛及石油類

廠區內監測點 揮發酚、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氰化物、PH值、B(a)P、鋅、鉛、石油類、CODcr、總磷

廠區下游監測點 揮發酚、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氰化物、鋅、鉛及石油類

6結語

擬建廠區采取了完善的防滲措施,無大面積無防滲措施的排污情況。場區內地下水飽氣帶具有一定的天然防滲性能和隔污能力,對周圍地下水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能力。因此,在防污措施到位情況下,從地下水環境保護的角度認為該項目選址合理。

參考文獻:

[1]田春聲編著,《環境水文地質學》,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 薛禹群.地下水動力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7.

[3]《供水水文地質手冊》編寫組 《供水水文地質手冊》.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

篇6

關鍵詞:水稻二化螟;發生規律;生活習性;防治技術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ilis(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又名蛀心蟲、蛀稈蟲、枯心蟲。我國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危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麥類等作物。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減產3 %~5 %,嚴重時減產30 %以上。

1 危害癥狀

二化螟在水稻分蘗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

2 形態特征

成蟲:前翅黃褐或淡黃色、褐點很少,外緣有7個小黑點,后翅白色。

卵:卵塊由數十至200粒排成魚鱗狀,乳白色至黃白色或灰黃褐色。

幼蟲:共6~7齡。末齡幼蟲頭部淡紅褐色或淡褐色,嗣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黃色,自中胸至第9腹節有暗褐色縱線5條:

3 發生規律及習性

3.1二化螟的生活習性

二化螟越冬環境復雜,越冬幼蟲化蛹、羽化時間很不整齊,常持續兩個月左右,二化螟成蟲白天潛伏于稻叢基部及雜草中,夜間活動,趨光性強:黑光燈(波長3000~4000埃)燈下誘得的蟲數雌蛾比雄蛾多,而雌蛾多是未產過卵或未產完卵的。成蟲羽化后當晚或次晚產卵。雌蛾喜在葉色濃綠及粗壯高大的稻株上產卵。故晚熟水稻的受害程度重于常規品種。每雌蛾產2~3個卵塊,每'卵塊有卵40~80粒左右,每雌能產卵100~200多粒。

成蟲產卵多產于葉片的下半部,產卵葉位和在葉上的位置因世代和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有變化,水稻生育程度愈高,產卵葉位相應升高,如分蘗期產于1~3葉,圓桿以后產于2~5葉;插秧晚的,六月份還插秧的地塊,苗期葉正面卵分布多,以后葉背面卵分布漸多,二化螟幼蟲多為6齡。越冬代老熟幼蟲在稻樁和稻草中

3.2二化螟發生規律

二化螟一年發生一代。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 d。成蟲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蟲壽命平均為2~7 d。產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約為5~7 d,幼蟲孵化盛期(卵塊由淡黃色變為紫黑色,初孵幼蟲為淡褐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間測報調查一直可持續到7月中旬。幼蟲取食稻株葉鞘和莖桿,一直發生到9月中、下旬,開始在水稻的莖桿和根茬中越冬。二化螟幼蟲有群集為害和轉株為害習性。二化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都可以產生危害,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蟲傷株,以枯心、白穗最重。幼蟲孵化后,鉆入植株下部靠近水面的葉鞘內群集為害,此時的幼蟲體長3~6 mm,一個葉鞘內常有幼蟲5~35頭,致使稻株基部第2、3葉鞘干枯;幼蟲發育到2~3齡時,開始在葉鞘基部鉆蛀水稻,進入稻桿中。二化螟成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晝伏夜出。成蟲對黑光燈趨性較強,對高壓汞燈也有一定的趨性。

二化螟危害對水稻品種有明顯的選擇性,不同水稻品種被害株率和枯心白穗叢率有明顯差異。長勢繁茂,莖稈粗壯的中晚熟水稻品種受害嚴重。田間調查發現,二化螟卵孵化高峰3~5 d后,田間出現枯鞘高峰,5~10 d出現枯心高峰。

4 防治技術

4.1農業防治

秋后、早春將水稻根茬、莖桿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發現枯鞘、枯心、枯穗的被害株時,應及時拔除,不但可減少蟲量,而且可以防止幼蟲轉株為害。7月上、中(下)旬發現枯心苗,8月上、中旬發現白穗時,及時拔出蟲傷株燒毀或深埋,可避免轉株危害。

達到防治指標的地塊要采取“挑治為主,普治為輔,巧治低齡”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標為:①每畝有卵塊120~150塊(田間損失率1 %),卵孵化高峰為防治適期。②每畝枯鞘宰2 %(以100叢為1個調查單位,計算平均枯鞘率)。③二化螟發生重的地塊,以3齡幼蟲始盛期每畝蟲量2500頭為防治指標。

4.2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燈(波長3650~4000埃)誘集二化螟成蟲,可誘集到大量的二化螟雌蛾(由于雌蛾對黑光燈的趨性更強)。

4.3生物防治

轉Bt基因水稻植株對二化螟幼蟲有非常顯著的抗性。保護二化螟寄生性天敵,如幼蟲期主要寄生蜂有二化螟絨繭蜂、稻螟小腹繭蜂和中華鈍唇姬蜂、螟黃足絨繭蜂、螟甲腹繭蜂和三化螟絨繭蜂等。

篇7

關鍵詞:非經典生物操縱 鰱鳙控藻 捕食模型 淡水養殖

中圖分類號:X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b)-0121-02

隨著水產品市場的擴大,淡水養殖產業前景可觀。近年來,淡水養殖水體富營養化和污染加劇,嚴重打擊了水產養殖業。水華發生使養殖對象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該文結合鰱鳙控藻非經典生物操縱理論,建立捕食模型,科學地防控水華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淡水養殖產量。

1 鰱鳙控藻非經典生物操縱理論

謝平等提出的利用鰱魚、鳙魚控制藍藻技術又稱為非經典生物操縱[1],通過放養濾食性魚類(如鰱魚、鳙魚)直接使浮游植物數量受到控制[2]。其理論尤其在抑制藍藻水華方面成效頗著,一經提出便受到了水域生態學研究學者的普遍關注。

2 鰱魚、鳙魚及藻類的捕食模型

2.1 模型的建立

借助鰱魚、鳙魚及藻類之間的捕食關系,考慮鰱魚、鳙魚的出生死亡以及藻類阻滯增長過程中發生水華的閾值等主要因素,構建Loka-Vollerrra捕食模型[3]。

其中,和為在放入鰱魚、鳙魚時,藻類和魚類的總量;為藻類的生長速度;為在未放入鰱魚和鳙魚時,藻類的最大承受量;為HollingII類功能響應函數;為鰱魚、鳙魚的出生速度;為鰱魚、鳙魚的死亡速度;分別為能量傳遞效率。

2.2 參數的確定

(1)查閱資料可知鰱魚、鳙魚的出生速度,死亡速度。

(2)考慮水中理化因子對藻類密度增長的阻滯作用,建立藻類的阻滯增長模型得出藻類生長速度 ,藻類的最大承受量位(位106個/升)。

(3)魚類捕食藻類,能量由藻類流向魚類。魚類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掉一部分能量,還有些能量隨著糞便等排出,被同化的能量僅有10%~20%。藻類屬于第一營養級,能量傳遞效率較高,取魚類和藻類間能量傳遞效率、。

2.3 模型的求解

用Matlab求解

得到4個平衡點、

2.4 平衡點的檢驗

由于鰱魚鳙魚和藻類的密度非負,舍去前3個平衡點,對第4個平衡點進行Jacobian矩陣檢驗,驗證其是否具有穩定性。將平衡點代入Jacobian的矩陣得到矩陣

求得其特征值為M =(-1.2778 -0.2137),其特征值均為負值,該平衡點是穩定點。

2.5 結果分析

該文捕食模型的建立考慮了魚類的生長率、死亡率,藻類自身的阻滯增長等因素。使得求解結果更加接近自然環境中的生態情形。同理可知捕食模型求解的結果與參數的確定有很大關系,不同的水域生態系統的參數略有差異,在使用該文提供的方法時應聯系實際,以求得到最精準的密度比,科學高效地防控水華的發生。

3 結語

該文通過建立捕食模型,得出鰱魚、鳙魚及藻類的密度達到一定比例時,兩個種群能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并保持穩定。利用該文提供模型,當已知某淡水養殖生態系統中藻類的數量時,就可以得到抑制水華發生的鰱魚、鳙魚適宜放養數量。目前養殖戶針對水華污染主要采用人工打撈和藥物治理的方法,費時費力又不利于生態環保,還會不可避免地降低養殖產量,造成經濟效益損失。而利用該文建立模型進行生物治理能夠在保證生態性的同時減少人力投入,進一步提高淡水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戶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謝平.鰱、鳙與藻類水華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3-129.

篇8

論文摘要 介紹了二化螟的防治技術措施,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以期指導防治水稻二化螟,提高水稻產量。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蟲的一種,又稱鉆心蟲,長期以來一直是閩北地區水稻的主要蟲害之一。二化螟在閩北地區一年發生3~4代。以幼蟲在稻茬、稻草及其他植物的根茬或莖稈中越冬。越冬代蛾在春季出現比三化螟早,春季氣溫達15℃左右即有成蟲出現。成蟲是一種灰黃色的蛾子,體長10~15mm,晚間活動,有趨光性,喜歡在葉寬稈粗、生長濃綠的稻株上產卵;水稻分蘗期前卵多產在葉片正面尖端,圓稈拔節后多產在離水面6~10cm的葉鞘上。成蟲產卵盛期在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幼蟲危害盛期;二化螟以幼蟲鉆蛀到莖內蛀食莖稈組織,在分蘗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造成白穗,在成熟期造成蟲傷株,導致減產。現將其防治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農業防治

結合目前種植業結構調整,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連片種植,減少插花田和混栽田;在純單季稻區可適當推遲單季晚稻播種時間,避過1代二化螟產卵高峰。及時灌水殺蛹和清理越冬稻草,可降低蟲源基數。對種植單季晚稻或作連晚秧田的春花田、冬閑田,在1代二化螟蛾始盛期前,及時翻耕灌水,消滅越冬幼蟲和蛹。在二化螟成蟲羽化前處理完越冬稻草,以消滅越冬蟲源。

2物理防治

性誘劑是中國科學院近年研制開發的一種人工合成昆蟲性外激素,是一種化學活性物質,以管狀誘芯為載體引誘雄蛾溺死水中,藥效可持續1個多月,可把成蟲整個發生期覆蓋住。其特點是:①性誘劑是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專化性強,誘殺效果好;②性誘劑生物活性高、用量少、成本低(成本48.25元/hm2左右),且方法簡便易行;③性誘劑取代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避免污染環境,不傷天敵,保持生態平衡,利于綠色食品的發展;④性誘劑防治由幼蟲防治向成蟲防治轉變,是一項防治技術的重大變革。具體防治方法如下:塑料盆口徑25~30cm,深10cm,綠色為好。盆內放水,離盆口2cm處對面各鉆1小孔,以在雨天排水,在盆沿上對面各鉆1小孔,拉1道細鐵絲,中間做1小環,將誘芯凹口向下,小頭穿1根大頭針,針頭彎曲掛在鐵絲環上。調節鐵絲環,使誘芯底部離水面0.5~1.0cm,水中加1把洗衣粉,以防止水分蒸發和蛾子跑掉。盆用3根木棍支起,水面比稻株高10cm,傍晚置于田中或田梗邊,次日取出死蟲。水少時補加水或調節細絲環。水變質時(10~15d)換水并補加洗衣粉。根據蟲口密度,在成蟲發生期(一般6月15日至7月末為止)將誘捕器設置在田間,誘芯放置量為15枚/hm2,防治效果與藥劑防治相當(80%左右)。

根據害蟲趨光性特點,1hm2田安裝1盞25W黑光燈誘殺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成蟲,可降低害蟲產卵量。

3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蟲害,能收到除害增產、減輕環境污染、維護生態環境、節省能源和降低生產成本的明顯效果,尤其是它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隨著人類的生態環境意識不斷增強,新技術革命不斷發展,可以預期,生物防治技術必將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防治作物病蟲害的方法。水稻螟蟲二化螟絨繭蜂(繭蜂科)是二化螟幼蟲期的內寄生性天敵,對二化螟各代幼蟲均有一定的寄生率。二化螟絨繭蜂對二化螟幼蟲寄生專化性強,主要寄生禾草螟屬(Chilo)的幼蟲,寄生率高,是二化螟幼蟲期的優勢種天敵。據觀察,絨繭蜂主要利用來自寄主植物、二化螟幼蟲和蟲糞所釋放的揮發物來定位寄主棲境,尋找到寄主,通過二化螟幼蟲的鉆蛀孔進入蟲道并產卵寄生。被寄生后,二化螟幼蟲總取食量下降,生長加快,發育受阻,不能化蛹,死亡率高。特別是越冬代幼蟲的寄生率較高,對壓低二化螟發生基數及控制其田間種群均有一定作用。

4藥劑防治

4.1防治策略

水稻二化螟有轉株危害習性,初孵幼蟲從葉片爬到莖稈,或吐絲下垂至莖稈,咬孔侵入。先集中于葉鞘,2齡開始分散轉移。如水稻正在分蘗,則造成枯心苗(1頭幼蟲可造成數株枯心苗)。對已經鉆蛀到水稻莖稈中的二化螟幼蟲,防治十分不易。因此,施藥防治必須在螟蟲轉株為害之前進行。可用殺蟲雙、殺蟲單、三唑磷等常規農藥防治枯心。在卵塊孵化始盛期進行調查,當田間叢枯鞘率超過10%時,進行施藥防治;田間蟲口數量大時,5~7d再用藥1次。防治蟲傷株,在卵盛孵期對齊穗的稻田用藥1次;如果二化螟發生量大,5~7d后再用藥1次。根據銳勁特藥效期長和藥效較緩的特點,應實行“治小治早”策略。用銳勁特防治二化螟枯心苗,當田間出現枯鞘即可施藥防治。防治蟲傷株、白穗,只需在水稻破口前3~5d至破口期用藥防治1次。

4.2藥劑選擇原則

在黑龍江全省停止使用殺蟲雙(含殺蟲單)及其混配制劑;在二化螟對三唑磷尚未產生抗性或抗性程度較低的稻區推廣使用高含量的三唑磷或三唑磷的混配劑;在三唑磷高抗地區推廣使用5%銳勁特懸浮劑或其混配制劑。

4.3防治措施

4.3.1秧田期防治。主要是做到帶藥下田,在稻苗移栽前3d,用5%銳勁特懸浮劑600~750mL/hm2對水噴霧,可控制本田前期二化螟為害。

篇9

關鍵詞:給水系統運行 邏輯關系監控要求

1 消防給水系統的運行

消防水泵的聯動控制信號一般由消火栓的按鈕或壓力開關控制。對于穩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和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雖然兩系統均設有消防泵,但在控制要求上有所不同[2]:其中穩高壓消防給水系統采用壓力信號的方法控制消防泵的開啟,它可以真實地反映系統的運行工況;而對于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在消火栓系統中應由消防箱內的按鈕控制消防泵的啟動,在自動噴水系統中則由設置在報警閥組延時器后的壓力開關控制。此外,消防水泵除了應自動聯動啟動外,還應設置備用消防泵并滿足其控制和動力需求[2]。

2消防給水系統的聯動控制邏輯關系

2•1臨時高壓消火栓系統

2•1•1單級系統

在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中,消防泵的啟動由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箱內的按鈕控制,其邏輯關系見圖1。

當系統設有增壓設施(局部穩壓設施)時,消火栓箱內的按鈕發出信號后同時啟動增(穩)壓泵和消防主泵。

2•1•2多級串聯系統

對于超高層建筑采用的串聯消防泵給水系統,其聯動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該系統相對于并聯系統的應用更為廣泛,但要注意低區消防泵比高區消防泵優先啟動。

2•2穩高壓消火栓系統

在穩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中,其控制邏輯關系如圖3所示。與臨時高壓系統相比,穩高壓消火栓系統的自動啟動增加了多組壓力開關控制的聯動關系[2]。由于該系統平時的壓力維持在系統所需的壓力,且聯動的要求提高,故該系統相對更安全。

2•3高壓消火栓給水系統

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不存在滅火時啟動消防泵的問題,其消火栓箱內按鈕發出的信號主要起報警作用。

2•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與消火栓系統不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設在報警閥延時器后的壓力開關直接聯鎖自動啟動消防泵。

對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消防泵聯動控制,預作用、雨淋系統和水幕系統應配套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雨淋系統和水幕系統可配套設置傳動管系統。預作用、雨淋系統和水幕系統應具備以下3種啟動水泵的控制方式:①自動控制;②消防控制室(盤)手動遠控;③消防水泵房現場應急操作。重復啟動預作用系統在初次滅火時與預作用系統的控制要求相同,再次滅火時則與濕式系統的控制要求相同。自動噴水―泡沫聯用系統的消防泵聯動控制方式與濕式系統相同。

在水泵接合器供水能力不足而需采用增壓措施時,應在鄰近水泵接合器的部位設置按鈕使之與上區的消防轉輸泵(接力水泵)聯動,同時聯動管道上閥門的開啟和關閉。

3消防給水系統的FA監控要求

3•1消火栓給水系統

室內消火栓系統宜有以下控制和顯示功能:

高位消防水箱的高、低液位顯示;

④消防水箱超高、超低液位報警;

(四) 消火栓泵啟動、停止控制和信號顯示;

啟泵按鈕啟動的位置顯示;

消火栓泵運行狀態顯示及故障報警;

消火栓系統壓力顯示(屋頂試驗消火栓);

⑧消火栓穩(增)壓泵運行狀態顯示及故障報警;

(七)消火栓穩壓泵啟停控制顯示;

(七)消火栓泵電源供應的工作情況顯示。

3•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宜有以下控制和顯示功能:

各水流指示器、監控閥的信號顯示,水流指示器的動作信號報警; ④水力報警閥、電磁閥、電動閥等狀態顯示和啟動控制;

(四) 噴淋泵啟動、停止控制和信號顯示;

壓力開關啟動的位置顯示;

噴淋泵運行狀態顯示及故障報警;

噴淋系統壓力顯示(每組報警閥的最不利點);

⑧ 噴淋穩(增)壓泵運行狀態顯示及故障報警;

(七)噴淋穩壓泵啟停控制;

(七) 噴淋泵電源供應的工作情況顯示。

4結論

對消防泵的啟動和控制是水滅火系統運行可靠的保障,因此系統中消防泵的聯動控制至關重要。對于消火栓系統,臨時高壓系統消防泵的啟動一般由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箱內的按鈕控制,其多級串聯系統應用需注意高低區消火栓泵的啟動順序;穩高壓消火栓系統則由于啟動中增加了多組壓力開關控制的聯動關系,故其運行相對更加安全;而高壓消火栓系統由于不存在啟動消防泵的問題,故其消火栓內按鈕發出的信號主要起報警作用。與消火栓系統相比,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主要由設在報警閥延時器后的壓力開關直接聯鎖自動啟動消防泵。消防給水系統的監控要求主要是對系統進行監視、聯動、控制、測量和記錄等5項內容,其監控對象主要是水池、水箱的水位和各類水泵的工作狀態,并具有顯示、檢測、報警作用。其監控功能可以聯鎖啟動或切換相應的消防泵,實現水泵的最佳運行工況,滿足消防滅火系統的最優化控制;此外,還可通過計算機控制定期對消防泵進行巡檢,以確保消防泵能夠有效地發揮功效。

參考文獻:

[1]楊琦,李毅,謝明.水滅火系統中消防水泵的控制要求

[J].給水排水, 2002, 28(10): 59-61.

[2]楊琦.穩高壓與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間的主要區別

篇10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臨界點;節稅

近年來,國家為了控制房地產價格過高、投資過熱,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及配套細則,但收效卻不太大。商品房價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然居高不下,其原因固然是綜合復雜的,毫無疑問,高稅負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產行業涉及的稅種多達十幾種,在整個稅負構成中,土地增值稅占有較大比重,企業應當給予足夠重視。

一、問題的提出

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是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的一切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產權的單位和個人,其計稅依據是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房地產企業開發出售房地產項目所獲利潤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繳納土地增值稅的多少。因此,企業在法律法規的允許范圍內,思考如何通過研究稅法,對土地增值稅做出最佳的納稅籌劃,降低企業納稅成本,獲取最大利潤,是每個房地產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如何依據臨界點的稅負效應,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

二、臨界點在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中的運用

稅收臨界點是指稅法有關條款規定的一定比例或數額,當應納稅所得額或銷售額,一旦突破這一比例或數額時,就要依法納稅或按更高的稅率納稅,從而使納稅人稅負大幅上升;反之,納稅人可以免稅或按更低的稅率納稅。

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中規定,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如果增值率未超過20%,免征土地增值稅,否則應就其全部增值額按規定計稅。針對這項規定,納稅人在對普通住宅確定售價時,就應當考慮以下問題。

1.假如納稅人享受起征點優惠。

納稅人如果選擇享受起征點優惠,其增值率不能超過20%,在這范圍內,企業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其售價應該定為享受到起征點優惠的最高價位,否則,盡管享受到了起征點優惠,但獲取的利潤還存在上升的空間。

【例如】甲房地產有限公司,建造好一批普通標準住宅,按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合計是500萬元,其中未包括銷售稅金及附加。設該批住宅的售價為×萬元,則相應的銷售稅金及附加為5.5%×,這時,公司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為500+5.5%×,依據相關規定,當增值率未超過20%時,免征土地增值稅,那么該公司享受起征點優惠的最高售價是×=1.2×(500+5.5%×),解方程×值為642.40,即享受起征點的最高售價為642.40萬元, 允許扣除金額為535.33萬元(500+642.40×5.5%)。

2.假如納稅人提高售價,放棄起征點優惠。

土地增值稅采用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其中,最低稅率為30%,最高稅率為60%,具體見下表:

表1 土地增值稅采用四級超率累進稅率表

仍然用上例資料,假如住宅售價在原來基礎上提高Y萬元,即售價為642.40+Y,售價提高則相應的銷售稅金及附加應提高5.5%Y,此時,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合計為535.33+5.5%Y,增值額為107.07+94.5%Y,應納土地增值稅為30%×(107.07+94.5%Y)。公司若是想通過提高售價獲得更多利潤,就務必使提高的售價部分高于因突破起征點而新增加的稅收,即Y30%×(107.07+94.5%Y),解不等式Y44.83。此時,企業必須使房屋售價格高于687.23(642.40+44.83)萬元,才有利可圖。

依據土地增值稅的稅率是增值率來確定的,且采用的是四級超累進稅率,這種稅率形式存在明顯的納稅臨界點。企業可采用以上方法,求出各級適用稅率的納稅臨界點,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通過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的方法來調節稅率,使企業適用稅率降低至臨界點以下,從而適用更低一級的稅率。

3.實證研究。

宏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有一批普通標準住宅待售,在該項目中,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為1 000萬元,房地產開發成本為2 200萬元,有關的稅金為15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該房地產開發公司還可以加扣成本費用(1 000+2 200)×20%=640萬元。

如果該批住宅售價為4 900萬元,該房地產的增值率為910÷3 990=22.8%,根據稅法規定,應該按照30%的稅率繳納土地增值稅(4 900-3 990)×30%=273萬元。此時,企業稅后利潤為4 900-3 990-273=637萬元。

如果公司進行稅務籌劃,將售價降低至4 780萬元,該房地產的增值率為19.8%,依據普通標準住宅的稅收優惠相關規定,該企業免征土地增值稅。此時,企業稅后利潤為790萬元,公司稅后利潤增加153萬元。

三、臨界點在利息支出扣除方式中的運用

房地產開發企業一般都需要使用大量貸款,自然涉及到利息的支出。對于利息支出的扣除限額,我國稅法做出了以下具體的規定:如果利息費用沒有超過按商業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且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并提供金融機構證明,利息支出可據實扣除,其他開發費用,按“合計數”(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的5%以內計算扣除,與其他費用一起按“合計數”的10%以內計算扣除。這樣的規定為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有利的空間,企業可選擇有利的扣除方式。

1.舉例分析。

丙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一房產項目,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了2 000萬元,房地產開發成本為2 400萬元,利息支出為100萬元,未超過按商業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且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

若公司不提供金融機構證明,則能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的最高額為(2 000+2 400)×10%=440萬元,若提供金融機構證明,能扣除開發費用的最高額為100+(2 000+2 400)×5%=320萬元。可見,在本例中公司應選擇不提供金融機構證明。

2.分析結論。

公司在扣除借款利息時,要好好權衡是否該提供金融機構證明,若發生的能夠扣除的利息支出超過了稅法規定的開發成本的5%,則應該提供證明,如果沒有超過5%,則應選擇不提供證明。

四、結束語

在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中分析運用稅收臨界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稅負,爭取更多利潤。納稅人在分析運用納稅臨界點時,要及時關注稅法最新動態,確保籌劃方案的時效性。同時還必須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著眼于企業整體,因為只有使企業綜合收益達到最大化的稅務籌劃,才是最優的方案。

??????參考文獻???????????????????????????

[1]胡艷.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

稅收籌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

[2]石紅紅.基于稅收臨界點的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籌劃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