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8 04:4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材料

篇1

【關鍵詞】鄉村教師 繼續教育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53-02

鄉村教師擔當著農村孩子的教育培養重任。數量龐大、分布廣泛、素質欠佳,成為這一群體的重要特征。在教師專業化背景下,我認為,教師繼續教育(簡稱“繼教”)是開展師資建設的可行之策。然而,教師觀念保守和培訓體系的不完善,致使教師繼續教育的低效甚至微效也是不爭的事實。以我學區為例:

一、問題淺析

1.教師對繼續教育目標任務認識模糊

我學區轄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 61名教師分布各個學校。然而,當我們以科學發展的態度,客觀冷靜審視我學區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時候,兩點突出的現實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從教信念缺失。教師從教信念淡薄,教師思想觀念保守,怨懟苦悶情緒嚴重,不少教師對新課改充滿抵觸和消極情緒。骨干教師不多,取得的教研成果檔次不高?;烊兆?、得過且過的教師占大多數。以2014年的一次職業道德培訓的問卷調查中,情況如下:(見附表一)

二是教師對繼續教育認識模糊。教師執教觀念保守,繼教行為被動。消極面對,應付了事居多,學習內驅力嚴重缺乏。以2014年縣繼教中心對我校教師繼教材料驗審前的一次培訓活動中,問卷調查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認識態度,情況如下:(見附表二)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學區教師多表現為理想信念缺失、職業觀念淡薄、追名逐利浮躁,缺乏工作危機感,充滿職業倦怠感、事業失敗感和精神失落感,如一位專家所說的:現在中小學教師存在三個主要問題:即不讀書、不研究和不合作。他們厭倦學習,摒棄繼續教育,喪失專業自主發展的能動性和教研內驅力。

2.主管部門導管策略行政化傾向明顯

我認為,上級主管部門的繼續教育導管思路表現為行政化。當前我縣中小學繼續教育管理工作,根據市繼續教育中心設置的項目具體主管,即在“三新一得”等四大板塊里面,生化培訓管理、考試管理和其他管理等項目。這好像“老師”出了繼續教育考試題,“學生”按照題目要求答題,答得多少分就“合格?!笨梢?,這種模式表現為行政化的“要你學”意味特別明顯,加之發文明文規定,培訓不過關怎樣,考試不過關怎樣,驗審不合格怎樣。只追求結果,不求過程,教師學習自然大打折扣了。

每年到了年度繼教驗審時候,為了合格過關,教師基本是在“要我學”中東拼西湊繼教假材料,在對“培訓項目”和“考試項目”的怨聲一片中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認為繼續教育是管理員的工作,管理員有責任和義務把其繼教達到合格過關。對他們來說,繼續教育無異于紙上談兵和帶著鐐銬跳舞。

二、策略探析

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中,將“終身學習”作為教師職業必須操守的準則。即“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可見,教師繼續教育不僅僅是教師要完成的一項自身專業發展的工作,而且必須樹立一種理念,讓自覺接受繼續教育成為一種職業的信念和習慣。

1.重新認識繼續教育的核心意義

只有會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會學習的學生;只有與時俱進的教師,才能得到真正的專業化成長;只有明確繼續教育重要性的教師,才能品出培訓學習的個中滋味。繼續教育,是秉持教師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和提高執教能力,在專業化的寬闊大道上,從容前行。如是說,教師繼續教育,不是教師工作之外的一副重擔,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門的一廂情愿。所以,一個取得執教資格的教師,定當繼續教育為己任,成為職業自覺,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快樂。

2.拓展多維繼續教育平臺

我認為,繼續教育工作,需要創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學習材料,讓教師回到“我要學”的軌道上來。譬如,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教育,圍繞某一個主題開展研討活動。譬如,針對庫區校園大量留守兒童的問題,其管護問題是一門需要當前教師學習的課題,這方面的材料完全可以成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內容。還有,可以轉變工作思路,實行繼續教育申報獎懲制度,獎勵熱衷學習者,獎勵成績優秀者。只要教師圍繞當前課改或綱要,圍繞教育、教學等開展的學習活動,并獲得一定教研成果的,均可以申報為教師個人的繼續教育成果。行政部門制定科學的實施意見,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與個人的設崗晉級、創先爭優和評優嘉先等緊密聯系。所以,我認為,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教師個人,都必須規范繼續教育行為,才能達成有效的繼續教育效果。

3.總結優質的繼續教育成果

對教育主管部門來講,教師繼續教育必定是責無旁貸的拳頭工作。要像抓基層學校教學質量那樣,來抓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所以,必須有專人管,專人抓,并形成長效機制。教育主管部門,應尊重教師繼續教育成果,結合縣域特征,探尋繼教特色,總結繼教成果,表彰繼教先進教師和先進單位,以激發教師參與“繼教”的熱情。

綜上所述,農村教師的“繼教”工作,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教師個人,應該站在鄉村教育發展大計的高度,正視問題,理順思路,尋找出路,讓繼續教育工作真正成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網絡多媒體 成人教育 英語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構建學習型社會,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成人學習需求不斷膨脹。英語作為世界交流的官方語言,英語課就成為了成人高等教育(以下簡稱成教)的必修課,成教英語教學被賦予了重大意義。但從大范圍來看,成教英語教學的情況并不樂觀。本次調查針對河南城建學院和平頂山學院兩所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部分師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90%,所有有效問卷的信息都被輸到SPSS軟件,采用描述性統計來分析成教英語教學的現狀,在應用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1 成教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成教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

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的題目包括調查成教生的年齡、生源、職業、學歷等問題。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成教學生在年齡和英語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在對從事成教多年的英語老教師進行訪談時,這些老教師也反映當前成教學生年齡,學習基礎等各方面差異較大,課堂授課眾口難調,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1.2 成教生英語學習干擾因素多,學習效果不明顯

在訪問和聽課觀摩時,發現成教生在英語學習中面臨很多其他類型學生沒有的困難。一方面,許多成教生已經離開學校多年,長時間沒有接觸英語,難以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另一方面,不少成教生有正式工作,并且已經結婚生子。成人學生的這種多重身份的特點,工學矛盾的突出決定了他們到課率低,也無法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學業上。時間、精力達不到,英語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就不明顯。

1.3 成教生英語學習的目的及動機不一

統計結果顯示,83%的學生學習是為了獲得文憑,找工作,評職稱;10%的學生是為了增長知識,提高自己;7%的學生因年齡小,不能工作,接受成教是當作一個過渡,但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習,要學習什么。大部分成教生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是考試合格,到底學多少、學到什么程度、學的東西有沒有用,學生不是很關心。只有極少數學生有一定的目標,例如將來要出國或參加招教考試。

1.4 缺乏針對成教生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成教學生前來接受教育的目的性較強,他們希望以一種高效的方式提高英語能力,在此所說的英語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其日常工作的需求而言的。但是大多數成教英語教學仍延續傳統的語法教學的思想,無法找到一套能圍繞成人這個中心開展英語教學的好方法,無法做到高效學習。

1.5 缺乏優秀的英語教學材料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約有70%的學生認為現行的教材比較陳舊,需要改進內容,對教材滿意的僅占3.5%。在進行課堂聽課觀摩時,發現在成教課堂上,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學學英語教材非常吃力,只有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才能跟得上教師的進度。

2 思考與對策

2.1 強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現存的成教類的英語教材因為教學內容陳舊,與社會脫節,無法滿足成教生的需求,基于此,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我們要強化多媒體的應用:(1)利用網絡中的豐富材料創造學生現實閱讀的平臺。各種英語學習的網站為我們提供最新且涵蓋生活各個方面的英語學習材料,讓成教學生將語言的學習與職場生活相聯系。此外還有不少電子刊物可供學生免費下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英語學習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途徑就是借助網上圖書館,這是我們借助網絡技術獲得的一個巨大資源。(2)利用豐富的網絡多媒體聲像資料創造真實的英語視聽、會話環境。網絡上有大量的聲音、影像資源可為語言學習者提供豐富而真實的語言材料,比如英語國家的新聞廣播或娛樂節目,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操作能力。

2.2 改進課堂教學

(1)變換教師角色。教師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其主要作用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計算機、網絡或課堂),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借助網絡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他們選擇適當的問題解決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優化教學內容。我們應當將英語教學看作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課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及特點,創造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學生掌握了語言知識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書面知識,最好能夠同自己的工作情景聯系起來。(3)優化教學手段。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往往花費時間較多,效果又不太理想。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逼真的、生動的語言學習和交際環境。因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更新教學手段,盡可能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2.3 建立師生間,同學間的網絡交流平臺

現在網絡通信方式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網絡渠道來加強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能夠獲悉教師的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同學之間也能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

4 結語

本次研究在調研取樣上數量適中,層次合理,分析了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在應用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網絡多媒體創造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拓寬教材內容;改進課堂教學,變換教師的角色,建立師生間的網絡多媒體交流平臺,通過網絡多媒體建立創新性評價方式等合理化的對策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當然由于種種條件所限,還有待他人更進一步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各種各樣日趨完善的適合于成人教育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使成人教育英語教學更具成效性。

參考文獻

[1] Jorde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 陳詩.網絡英語信息資源及其運用[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2).

[3] 段春明.基于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成人教育英語教學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09(7).

篇3

關鍵詞:國家開放大學;珠海電大;戰略轉型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辦好開放大學,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出了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理念。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成為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中“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試點單位。為此,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提出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組建國家開放大學,并提出了“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的核心理念,制定了“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穩步發展學歷教育、推進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主要任務。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

基層電大的定位:國家開放大學的地方學院(或學習中心),地方成人繼續教育的基地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主陣地——以現代遠程網絡平臺教學和校園優質面授教學手段相結合,成為本地區人民群眾終身學習的優秀教育場所,成人教育品牌學校?;鶎与姶笤陂_放大學的視閾下提升高等學歷教育的質量和層次,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做更大的貢獻。同時,加大非學歷教育的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向社會開放優質的教學資源與優良的教學設施,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教育產品和學習資源。通過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和終身學習服務平臺的建設,構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為此,作為地市級電大的珠海電大應該如何抓機遇、迎挑戰、創特色,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珠海電大的辦學理念及辦學形式

(一)辦學理念

開發大學的歷史使命是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以國家開放大學的成立為契機,學校提出了“構建完整的終身學習體系”的辦學理念,綜合考慮教育的總體需求和供給的客觀實際,學校制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辦學思路:

1、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虛擬校園與現實校園對接,為了一切學習者,一切為了學習者,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

2、建設高效便捷的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社會成員提供教育服務和教育支持。

3、建設擁有豐富優質學習資源的區域性繼續教育學習資源中心,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社會成員的共享。

4、強化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樹立服務社會的理念,將辦學網絡覆蓋城鄉、覆蓋各類人群,創造性地開展對澳教育。

將珠海電大建設成為現代化遠程開放大學,成為珠海市社區教育中心、珠海市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平臺。

(二)珠海電大的辦學形式

1、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

6個一級學科、53個專業的學科建設,涵蓋中職、???、本科、碩士研究生(聯辦),在校生10560人;利用地域優勢,開創了面向澳門的教育服務,促成了電大學歷在澳門的認可,開放教育澳門班累計招生527人,中等職業教育澳門班累計招生2203人,并于2010年9月,成立電大澳門校友會。

2、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

建立了面向政府機關、面向行業企業、面向農村社區、面向海島軍營、面向弱勢群體的覆蓋城鄉覆蓋各類人群的辦學網絡,年培訓30000人次。

3、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支持服務的深度融合

搭建了珠海電大在線遠程教學平臺、國家數字化資源中心珠海分中心、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訓網(珠海市政府委托)、珠海市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珠海市委組織部委托)、珠海市民終身學習網等網絡平臺,充分發揮了網絡技術的優勢。

三、開放大學:地方電大戰略轉型的要求

國家開放大學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組建的一個完整的教學和管理體系。按照國家開放大學的框架結構,辦學體系由總部、分部、地方學院、學習中心和行業、企業學院共同組成,體系內部實行總部、分部兩級管理體制,按照“統一戰略、共同平臺、資源共享、相對獨立、各具特色”原則運行。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地方學院設置標準,地方電大承擔了國家開發大學學院的職責: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組織招生、考試和相關教學管理、質量檢查工作;與學院所在地相關部門、企業等單位合作,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各類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大力開展相關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在國家開放大學這個公共平臺上,地方電大根據“錯位發展”的原則,自主制定相關改革發展政策,獨立建設自己的專業和課程,尤其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自主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服務探索,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

國家開放大學作為一種新型大學,以開放教育為基本特征,更強調教育觀念的開放、辦學方式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教育資源的開放,為每一個有愿望、有能力學習的社會成員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服務。與普通高等學校有所不同,國家開放大學強調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重,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沒有圍墻、超越時空限制、時時能學、處處可學。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課堂——時空交互體驗系統,是一個高仿真的遠程協作學習環境。利用全息投影、虛擬現實、語音識別、體感互動、觸控操作、高清視頻通訊等未來信息技術的時空交互體驗學習環境。它支持與學生及老師間的高保真視頻通訊、協作學習和時空穿越等學習活動,呈現未來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引領式學習和沉浸式學習等學習方式。

四、珠海電大戰略轉型的路徑選擇與探索

我們應該看到把珠海電大建設成為現代化遠程開放大學,成為珠海市社區教育中心、珠海市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平臺時,由于存在著自身能力不足,協同引領的吸引力低,缺乏特色的專業和課程,不能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高質量的高等繼續教育形式,完全滿足國家開放大學“錯位發展”的原則;數字化終身學習體系如何輻射發展建設,其中有很多技術層面、應用層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學校向開放大學的戰略轉型,需要很多機構共同參與,也需要探索一種機制,使得利益能夠分享。

由此可見,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形成質量品牌,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的教育內涵發展道路。

(一)以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宗旨,解決學校升級轉型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了辦學自,國家開放大學創新體制機制,《珠海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了“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服務。著力辦好各級廣播電視大學,充分發揮電大教育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鄉鎮化學校建設力度,鼓勵依托職業院校和廣播電視大學整合鄉鎮化學校?!?,政府的合作與推動為學校升級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財、物保障和發展環境。應該說珠海市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人員編制的擴充、開放教育辦學經費的保障、購買培訓服務對于學校運行機制的創新探索了新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學校要加大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社區的深度合作,爭取學歷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非學歷教育和社會化服務以多方參與投入、利益共享為主,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形式多樣、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的辦學模式。

(二)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一流服務

學校初步搭建了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1、具備“超市”功能,通過數字化學習體驗館和學習導航系統向學習者展示,使之自主選擇,各取所需。2、具備“立交橋”功能,通過數字化終身學習港為學習者提供各種教育資源、各類教育模式。3、具備“呼叫中心”功能,為學習者提供線上、線下學習支持和個性化學習服務。

目前,網絡平臺還有很多功能沒有實現,還不能完全支撐學校開展遠程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基于移動終端技術,探索新的建設思路還處于思索階段。此外,還要考慮到未來的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平臺是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于一體的公共平臺,各分部搭建的網絡應用平臺應與國家開發大學網絡平臺相融相通的。為此,學校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著力培養項目管理、項目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形成技術支持與服務隊伍。

(三)以師資隊伍建設為立校之本,走提高教育質量的內涵發展道路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以“專兼結合、以兼為主、動態開放”為師資隊伍建設原則;以教學部為主要組織架構,另聘請高校教師、企業技術專家,以彌補專職師資的不足,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加強教研室建設,讓教研室在教學研究、教學交流,教師培訓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從制度上組織、建設好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是教學研究自治組織,以彌補教研室工作的不足;建立健全學術委員會等議事決策機構,改變教師邊緣化的局面,讓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事務的管理中。目前,會計學、工商管理、英語、行政管理四個重點專業均已打造了以副高以上職稱為學科帶頭人,專任教師覆蓋本專業所有統設課程的專職教師隊伍,聘請了專家教授、高校教師、企業的行家里手擔任課程主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等其他小專業都存在專任教師配備嚴重不足的問題,課程團隊運作和學習支持服務難以正常開展,不能保障該專業的教學質量,這些小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應盡快擺上議事日程。

按照國家開放大學的框架結構,總部依托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建,其教師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主要職責是制作高質量的遠程教育資源和保障遠程教育的質量;分部依托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其教師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職責是提供教學支持服務和監控教學質量;學院由基層電大組建,其教師最主要的職責是提供教學輔導和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不同的角色定位,所要求的素質和能力也不同。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李江教授也提出了開放大學的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即開放大學的教師應當具備“三證”,即學歷學位證書、教育教學資格證書和遠程教學資格證書,其中學歷學位資格證書保證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教育教學資格證書保證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遠程教學的資格證書保證教師遠程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作為教師個人,要充分認識這些差別和要求,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但是,目前網絡教學中的網絡課程設計和開發,仍然是技術人員起主導作用,教師只是提供學習材料,導致網絡教學的優勢難以發揮。教師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參加網絡教學的理論、方法、課程設計、課件制作、教學設計、網絡導學、質量保證等方面的系統培訓,熟悉遠程教育的教學規律,掌握遠程教育的教學技能,在網絡教學的網絡課程設計和開發中起主導作用,網絡教學才有可能達到與面授同樣的成效??梢?,基層電大的教師,不應只是教書匠的角色,更應教學與科研相長,積極開展教學實踐的研究,才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四)以高質量的資源建設支撐高質量的學校,努力張揚自己的特色

開放大學強調“開放”的核心理念,不斷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研究社會對學校的新需求。學校首先滿足學歷補償教育的高等教育,為那些無法獲得正規全日制高等學校教育機會的在職成年人提供一種靈活的高質的學習機會。其次為了擴展和更新自身專業和職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大量在職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他們對教育的應用性要求更高,有利于他們把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而且學習周期要求相對較短。再次,我們還要看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個人興趣愛好而接受的教育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學校要創造一流的教育質量,開放的高質的教育資源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學校已有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相當豐富,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珠海分中心擁有各類課程資源1444門;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訓網、珠海市民終身學習網擁有課程1562門課程,含100余門公開課及1462門在線學習課程,課程內容覆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但是,資源的開發與整合缺乏整體規劃,依然各自為政,沒有辦法實現資源的開放。同時,低水平制作、盲目追求數量、忽視質量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優質教育資源推廣和應用受到制約。

我們認為,資源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政府加大投入,同時運用市場機制,共同形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學校制定資源建設的整體規劃。獨立開發開放教育資源不可取,應該更多考慮引進或改造優質資源。比如國家數字化資源中心實現了傳統高校優質資源的開放,尤其是“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設的優質教育資源。我國開放教育資源聯合體也于2003年加入國際開放課件聯盟。國家終身學習數字化資源庫擬建成1500門以上學歷繼續教育網絡課程,數以萬計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網絡課程,總容量達到1000TB以上。同時,應充分調動社會辦教育積極性,主導開發或合作開發優質資源。根據珠海的區域經濟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以高端培訓為組織架構,選擇適合遠程教育的特色專業,聘請一流的專家學者、專業的資源開發團隊、高水平學習支持服務團隊主導,開發一流的課程資源。只有多方面資源的有機整合,才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量的快速擴張、質的不斷提高,才能打造具有珠海電大特色的精品課程網和數字圖書館,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培訓質量,形成學校的質量品牌。以此同時,中國知網的創建和發展模式,珠海電大發起成立的全國13所地市級電大終身學習協作會,提出平臺共建,服務器孵化,資源共享的發展思路,都在積極探索資源建設的發展道路。

四、結束語

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為開放大學,基層電大是開放大學的發展基礎。基層電大要順利進入開放大學的門檻,并發揮其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區的重要作用,必須要明確其發展定位,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開放大學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促進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育,不斷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探索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整合,促進、引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是國家開放大學的任務,也是我們珠海電大的發展目標。(作者單位: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成教學院)

參考文獻:

[1] 何岸.從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電大發展的問題與出路[J].繼續教育,2011年第6期,26-29

[2] 徐彬.新階段電大發展動力、任務與實現路徑探討[J].云南電大學報,2010年6月,5-7

[3] 李智平.全民學習時代電大電大發展服務的定位和拓展[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8-11

篇4

網絡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學習資源建設、學習支持服務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和進步,對網絡教育的教材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網絡教育的教學形式決定了教材是與網絡教育學生的聯系最為密切的一個要素和學習載體,是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否具有網絡教育特色,是否適合網絡學生的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效,關系到網絡教育的質量。不斷加強實用性教材的建設,推進高質量、高水平、實用性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對網絡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網絡教育教材現狀分析

網絡教育經歷了辦學形式的轉變,也經歷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實現了網絡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模式創新。從整體上看,網絡教育教材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以單一文字教材為主到文字、音像、多形式電子教材等多種教學資源。但隨著網絡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對象的變化,網絡教育教材建設中存在的教學設計不足、適應性與實用性不強、互動性不夠等問題不斷顯現。

(一)教材內容不適用

在網絡教育試點初期,網絡教學中多借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對網絡教育學生來說,內容偏深,重理論輕實踐,不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目標要求。部分專業性較強的教材內容滯后于現實網絡教基金項目:此論文為東北大學有關網絡教育教材立項。作者簡介:盧俊杰,男,碩士,東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管理。育發展的需要,缺乏應用性。同時編寫教師對網絡課程和學生能力、素質、知識、水平還不熟悉,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組織,還是在編排的體例,都與傳統教育所用的教材沒有太大差異,缺乏網絡教育特色。

(二)教材結構不科學

網絡教育教材、媒體缺乏內在的統一性關聯,無整體規劃,多數情況將教材、媒體簡單組合,缺乏統一考慮。有些網絡教材沒有跟上網絡教育的發展,最為突出的是忽略了學習的內在規律,在學習支持、指導、交互性方面相對缺乏,以及學習材料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經過對網絡教育教材的客觀分析,加強教材研究與改革,建設結構科學合理、教學設計符合網絡教育學生特點、教學內容針對實用的教材,是解決現存問題的途徑之一。

三、結合網絡教育特點,制定教材建設的基本原則

網絡教育的特性決定網絡教育具有時間碎片、空間分離的特征,教材作為網絡教育學生課程學習的基本載體,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導學的基本依據,在教材編寫上必須強化網絡教育教材特色。教材建設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教材建設的整體性

網絡教育教材形式多樣,不同的媒體具有不同的特點。要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處理好不同媒體的關系,實現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進行整體建設。

(二)教材內容的擴展性

隨著各學科的發展、變化,及學生需求的不斷變化,網絡教育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即要保證該課程應知應會的基礎理論與技能,還要兼顧未來發展要求的前瞻性,才能在面對各種變化時具有一定的應變性。

(三)教材設計的實用性

教材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綜合考慮培養目標,學生特點、課程特點、教學模式等,要遵循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編制理念。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網絡教育適用性教材建設

(一)成立專門的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

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由熟悉網絡教育的專家、教師等人員組成,指導委員會對教材建設負全責,建立一套嚴格的教材立項申報和審核程序和制度,主要負責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審定教材建設規劃、審議擬出版教材和檢查與跟蹤等工作,為教材建設推進提供組織保障。每年進行一次的教材立項申報,要經過申報、初審、評審,確定立項之后,由項目負責人簽訂協議。在項目中,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中期檢查、督促;結題時,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審定。

(二)設立專項經費支持網絡教材建設

為“網絡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項目設立專項建設經費,給予出版資助。為建材建設提供經費保障。對經過審核的教材建設項目,經費按立項時和結題后兩次撥付。經過努力,學院已正式立項網絡教育系列教材20本,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安全工程專業5本,采礦工程3本,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專業3本,冶金工程專業2本,行政管理專業1本。

(三)遴選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教師編寫教材

教師是教材編寫的主體,由于網絡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要求遴選的編著者必須既是學科專家又是網絡教學專家。為教材建設提供師資保障主編教師不僅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扎實的學科基礎,還要具備豐富的網絡教學經驗,熟悉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者的特征與需求,才能夠將教材建設與學科前沿的發展相結合。

(四)立足網絡教育實際,優化整合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要根據培養計劃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同時要處理好編寫教材的內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間的關系。要特別關注教材與教學環境的配合問題,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媒體進行有效整合的問題,保證教材具有較強的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和可擴展性。保障紙介和電子教材的并行性、科學性的基礎上,提高實用性、導學性、助學性與開放性,增強師生的交互性。

(五)突出學習者的要求,提高教材編寫的質量

參加網絡教育的是在職人員,學習背景差異比較大。要使不同的學生達到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要求編寫的教材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既要符合多數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又要確保達到網絡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服務,要兼顧內容、體系、結構、思路、方法的指導、檢測、評價等多方面因素,使編寫的教材為學習者提供便捷、高效、實用的幫助。

(六)依據課程內容特點,優化教材結構設計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教材結構設計上要重視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在編寫教材時,需要考慮不同課程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編寫方法。在教材編寫中,應加入學習方法指導、導學或導讀、知識點銜接說明、重難點解析等助學要素;還應該提供媒體資源的使用指導、章節學習方法、學習策略、技能方法和知識地圖;提供章節練習或測驗,給出足夠的訓練題目,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這樣既有利于方教師的教學、導學、輔導,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五、總結

篇5

【關鍵詞】遠程教育;美國遠程教育學會2013年會;開放新紀元;MOOC;教師能力與發展;學生持續服務;質量保證:新技術工具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08(2014)02-0067-09

一、美國遠程教育發展、學會及會議簡介

(一)美國遠程教育發展歷史簡況

美國遠程教育可以追朔到19世紀后期。它是基于當時社會中平等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早期始于函授課程,并伴隨美國社會的演進而不斷得以發展。到1930年,已有39所大學提供函授課程。隨著美國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化社會。國家對教育的需求顯著增加。廣播和電視等媒體的出現使教育者很快就意識到這些新媒體的潛力,并將它們運用到教育分配項目中。當人們對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時,教育者又把新興科技型媒體市場作為替代方法來分配教育。在技術發展的驅動下,出現了更多的教學傳遞工具支持遠程教育解決方案的部署。自國家進入數字時代(1970年開始),教育和培訓群體開始專注于計算機的使用。由于,計算機能在媒體豐富的學習環境下支持個別化教學和高水平的交互,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和基于計算機的培訓(CBT)很快在遠程教育中出現。電腦的普及,再加上因特網和萬維網的發展,使下一代遠程教育應運而生。教育者很快意識到這一新技術的潛力,并把它作為另一個傳遞工具。近年來,帶寬的繼續增加,以及教育創作軟件和協作工具變得更為強大,也使新一代計算機媒體教學開始浮現,在線學習開始快速發展。在美國遠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改變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發展的目標是不變的,即優化技術,保證教學質量。關注的焦點也是不變的,即通過遠程教育,提供學習機會11l。

(二)美國遠程教育學會

美國遠程教育學會(United States DistanceLearning Association,簡稱USDLA)成立于1987年,坐落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是美國第一個非營利性遠程教育協會,致力于支持教育、培訓和傳播領域的遠程教育研究、發展和實踐。它以向遠程學習社區提供宣傳、信息、網絡和機會為使命,通過教育和培訓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和應用。美國遠程教育學會為遠程教育和培訓團體服務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K-12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商業、企業、軍隊、政府和遠程醫療市場。它在全球范圍包括贊助商和成員在內人數多達2萬,影響了美國教育和培訓市場總額的46%,規模達4200億美元。美國遠程教育學會還與世界各地領先的遠程教育協會進行合作,如加拿大遠程教育協會、巴西遠程教育協會等。

(三)歷年年會介紹

美國遠程教育學會年會是遠程教育領域專業的頂級盛會。該會議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來進行交流與分享經驗,了解遠程學習項目和產品,并更好地理解遠程教育領域。截止到2013年,美國遠程教育學會共舉行了7屆年會,每次會議地點都設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表1所示為2010-2013年年會相關信息。

美國遠程教育學會2013年會即第七次年會,于2013年4月28日一5月1日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成功舉辦,筆者中有學者親身參與該盛會。本次會議委員會由Darey Hardy和Kim Airasian擔任,由美國教育部副部長Martha J.Kanter和田納西高等教育監管委員會網絡學習和執行副校長Robbie Melton共同主持,有來自K-12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企業、政府和軍事訓練,以及遠程醫療和遠程學習顧問組織等專業人業參與會議。會議形式多樣,除并行會議外,還有海報會議、小組會議、協作會議。今年會議以“遠程教育:一個開放的新時代”為主題。討論了遠程教育最前沿的發展,主要涉及網絡課程建設、教師能力與發展、遠程教育有效管理和質量保證、遠程教育中的相關技術與工具等方面內容。

(四)成果總結和表彰

美國遠程教育學會每年承辦的會議眾多。包括遠程教育年會,一系列的政策論壇以及國家遠程教育周。同時,美國遠程教育學會還設置了自己的獎項,即著名的遠程教育獎。這些獎項每年都會頒發給組織與個人,包括四種類別:(1)21世紀最佳實踐獎(授予在遠程教育領域,將混合或獨特的遠程教育技術融入遠程教育中并有杰出領導的機構、協會、公司);(2)遠程教育項目最佳實踐獎(設置白金獎、黃金獎、銀獎和青銅獎,頒發給優秀的組織,他們通過在線、視頻會議、衛星傳輸技術等設計、提供了優秀、全面的個人項目實踐或一系列的項目實踐);(3)優秀遠程教育教學獎(設置白金獎、黃金獎、銀獎和青銅獎,頒發給在遠程學習環境中,展示非凡成就的優秀教師);(4)杰出領導個人獎項(授予在遠程教育項目開發或管理中展現極強創新能力的人或獲得公認的學者)。

USDLA國際遠程教育獎項的設置是為了肯定遠程教育中的主要成就,突出這些利用網絡、視頻會議、衛星和混合學習傳輸技術取得非凡成就的遠程教育教師、項目和專業人士。

2013年USDLA國際遠程教育獎項涉及五大領域的教育和培訓,包括學前、中小學(K-12)、高等教育、企業、政府和遠程醫療市場。該頒獎典禮于2013年4月29日,在USDLA年會中舉行,獲獎結果如表2,正如USDLA董事會主席Denzil Edge所說“這些獲獎者代表是遠程教育領域最具創新的領導者”。

(五)開放的遠程教育新紀元

隨著遠程教育的不斷發展。其已經走向了一個開放的新時代。會議期間,除了在4月28日進行會議前的研討會以及4月29日召開的海報會議外,其余時間段共有10場主題分論壇會議,每場分論壇會議在不同的會場圍繞多個議題展開。有96個專題報告。2013年會主題暨是“一個開放的新紀元”,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的興起,讓更多的學習者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并滿足了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在會議中,Nishikant Son-walkar介紹了自適應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這種自適應MOOCs提供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實時的智能反饋。同時,會議中強調多組織機構的合作,做好學習對象標準化工作,提高資源的可復用性和共享性,更好地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

第二,受眾群體的開放性。遠程教育從高等教育擴展到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并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會議中Marina Kostina等人討論了在非洲國家實施的一個遠程項目所遇到的困難和機遇,探討了如何解決教育困難及貧困地區和國家存在的問題。與會學者們也注意到成年人、女性、少數民族的在線學習比例在增加。

第三,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學生的學習模式多樣化,不同的學習者可以采用適合自己的,以自身為中心的終生學習方式。學生根據時間安排、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學校的教學項目。尤其移動學習的出現,為學生的自由學習帶來更大便利。隨著學生學習的開放,教育機構之間也打破壁壘,管理更加開放,組織結構上無縫連接。甚至遠程教育和本地教育的界限也將消失,整體呈現去中心化。

第四,教與學理論的開放性。教學技術和環境的改變也推動了理論的發展。教與學從傳統的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為核心。兼容和吸納其它學科領域的理論,如工程類的人機交互理論,商學領域的小世界理論等,一起為教學提供指導。

以上開放性,帶領了開放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希望和文化。本次USDLA2013年會中,被邀請專家主要對網絡課程建設、教師能力與發展、遠程教育有效管理和質量保證、遠程教育中的相關技術與工具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

二、大規模網絡課程建設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中文為“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該名詞于2008年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2012年,MOOC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三大MOOC平臺供應商(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哈佛與MIT聯手創辦的edX)迅速崛起,聯合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向社會公眾開放了200多門的優質課程。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免費享受最好的大學教育。促使全球掀起了追MOOC熱潮?!都~約時報》作者Laura Pappano將2012年稱為“MOOC元年”。毫無疑問,MOOC成為了本次年會探討的話題之一。

以哈佛大學和MIT為領頭羊的“edX”項目推動著整個MOOC的發展。據估計到2014年,至少修一門網絡課程的美國大學生將增長四倍,達到一千八百萬之多。注冊網絡課程的學生已經在整個大學生人群中占到31.3%。現在幾乎所有的美國一流大學都有自己的MOOC課程。近一年來,比較突出的有斯坦佛大學、喬治亞理工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MOOC的核心理念是以開放為基礎,由各個領域專家來授課,以使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資源。MOOC在引起廣泛注意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有兩個:第一,很多學生可能沒法完成MOOC課程,大量學生中途退出;第二,大部分專家的授課方式還是傳統的把資料和授課視頻放到網絡上。并沒有從最根本的學習設計角度去提升授課質量。教學設計在MOOC領域仍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現狀及影響

會議中。Laddie Odom和Stella Porto運用了Swot分析法,研究了MOOC現象,并探索了MOOC對傳統在線高等教育機構的潛在影響,最后對這些機構提供了一些建議。相比于傳統的網絡課程征收學費,擁有學分,并且為了保證師生交流只允許少數人注冊的特點。MOOC具有免費和開放等特征,這對傳統的遠程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為了避免MOOC的普及對遠程教育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Don Kassner提出了一些組織性策略和必要的政策變化,使教育者們對這一問題有更多的理解。

(二)MOOC的新方向

目前,MOOC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開設的課程多以大學課程為主。而在本次會議中,Pearson公司的William Zobrist提出了MOOC的應用新方向,他們和GED(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考試服務機構合作,討論如何利用MOOC模型幫助學生提高GED考試的通過率。這表明,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MOOC的應用范圍將不僅僅局限于高等教育,正在向高中教育跨進,甚至可能會有更大范圍擴展,可以為每個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美好的未來。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注冊一門MOOC課程很容易,但能夠堅持完成課程的學生并不多。針對MOOC的高退出率,Nishikant Sonwalkar提出了自適應MOOC。并展示討論了利用該技術為麻省大學開發的分子動力學計算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結果。自適應MOOC,是指它能根據不同的學習策略呈現不同的內容,還具有實時智能反饋的功能,它可以顯著改善MOOC課業完成率,那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學生能夠成功完成學業。這無疑是開放教育的新前沿。

三、教師能力與發展

隨著遠程教育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從事網絡教學。由于教學模式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和應具備的能力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在本次會議中,在線教師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發展備受關注。

從傳統教師轉變為在線教師是漸變的過程,首先,要讓教師明白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影響等。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Marwin Britto等最近實施了網上教學的教員設計認證和教師輔導計劃,以培養和發展高效的在線教師。隨著在線課程的增多,接受在線教學的傳統教師的數量急劇增加,了解兼職教師的角色以及他們感覺與學生、學校的聯系程度很有必要。KarenFerguson和Melanie Shaw的匯報展示了他們研究結果,研究主要設計用來測量在線教師與教育機構的聯系程度,并找到影響聯系程度的因素,提供一些建議來提高在線教師與學校的社群意識和聯通性。Laurie Bedford的報告提出,要承認和支持教師的多樣性,組織機構要提供專業發展與支持來滿足他們兼職教師的多樣性需求。Bobbi Dubins和DianaZilberman基于馬里蘭在線國際機構COAT教師培訓項目的研究探討了在線教師的能力。Jamie Ed-wards等人的研究成果為轉變為在線教學的教師提供了10條建議。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教學設計者為教師重新開發了培訓內容,使得教師更好地呈現在線教學材料。由于,在線教師能力的培養涉及了太多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技術選擇,媒體制作等,短期的訓練課程不能保證在線教師的發展,CarlaLane匯報UCLA開發的新教練/輔導計劃,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成功地開發了70門課程。而在過去的15年內,佛羅里達虛擬學校已經為員工創建了一個靈活的、有目的的專業發展計劃,這個計劃關注員工需求評估、教學設計、培訓評估等。

四、有效管理和質量保證

遠程教育組織機構要成功地實施在線教育項目涉及的因素很多,在本次年會上,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何為學生更好地服務,如何對教學過程中的誠信問題進行管理,如何提升課程設計及活動的質量。

(一)學生持續服務

學生保留(Student Retention)的對象是指沒有完成課程或計劃的學生,主要包括:登記而沒有開始課程學習的學生、學習開始后退出學習過程的學生、停止參加課程學習但沒有退出的學生、參加學習但是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轉換課程和遠程教育機構的學生。

學生對在線課堂的期望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會議中,Melissa Kaulbach深入探討了學生學習取向的設計和實施,并提供了原型開發的案例,以創造動態的學習體驗。Jeri Harvell則介紹了ECPI大學在線學校為保留學生所做出的努力。探討了從入學到畢業激勵與支持學生的最佳方式和過程。他強調學校要主動為學生提供支持,要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同時也在幫助學生全程出席課程,有效管理時間以及組織能力培養上提出參考意見。要吸引學生學習。Ryan Donlan也認為學生和教師之間關系很重要,他介紹了過程教育模型PEMfProeessEducation Model)如何幫助教師增強個性魅力,吸引學生參與到遠程學習中來。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線環境中的體驗,Gwen Burbank充當MBA學生,從中發現了保持學生參與的秘密,在他的報告中為我們講述了他的體會,以及分別從學生角度、教師角度得出的經驗,并對如何吸引學生參與給出了建議。

(二)誠信管理

Andrew Caldwell提出利用在線監督和身份認證提高學術誠信,以保證質量評估。Angela Anastacio和Jeff Murphy也提出了保護在線教育學術誠信的策略,認為誠信問題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學習問題。Arie Sowers介紹了如何保證在有監督及沒有監督的環境下在線考試的誠信問題,不同機構實施不同的策略,如網絡攝像頭應用程序防止學生在考試中作弊現象。

(三)質量保證

遠程教育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如何提升遠程教育的質量,一直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針對大規模的在線項目,Rob Robinson提出要實現質量保證,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尋求合作伙伴,對此,他介紹了合作的好處和風險。Rich Copeland同時認為質量保證要多元整合各元素,在實施格魯吉亞的虛擬學校質量保證項目時,他們關注的是教師的評價,從而發現了一種整合教師培訓、觀察和職業發展的機制。George Collins在報告中強調USDLA質量標準認證對實現遠程學習項目的重要性。Stella Porto和LisaBlaschke基于實際的策略分享了他們從師資投入方面獲得的經驗,并探討加強這一教學經驗的方法,從而實現有效的在線協作教學。

五、相關技術與工具的運用

(一)視頻會議技術

視頻會議是用電視、電話和計算機在兩個或多個地點的用戶之間舉行會議,實時傳送聲音、圖像的通信方式。參加視頻會議的人,可以發表意見,同時觀察對方的形象、動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實物、圖紙、文件等實拍的電視圖像、字和圖,使在不同地點參加會議的人感到如同和對方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現場舉行的會議。

在本年會中,Jason Torgrimson介紹了利用交互視頻會議來支持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 s1的課程學習圈。美國政府STEM計劃是一項鼓勵學生主修STEM領域的計劃,并不斷加大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投入,培養學生的科技理工素養和職業準備課程。該計劃使更多愛達華州農村的學生能接觸到STEM的內容,提高了高等教育機構的入學率。LindaDickeson介紹了林肯公立學校成功運用視頻會議來支持教學、專業成長以及社區參與的案例。MichaelLay等人在其研究報告中就學校如何解決視頻會議5 C(Class,Content,Collaborations,Continuing Edu-cation,Child Produced Content)的共同核心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移動學習技術

推動移動教育趨勢的核心力主要來自于平板電腦的大規模使用,目前iPad已經在美國大學、中小學普遍使用。美國大部分州在政策上已經鼓勵中小學使用平板電腦而減少了購買臺式機的資金支持。這些因素促使了教育技術的一個新的分支――教育移動計算(Tablet Computing)的發展。在硬件上,蘋果和三星等巨頭公司繼續對平板電腦進行進一步優化,比如繼續減輕重量,增加外接鍵盤,及基于人類工程學做進一步的改造等。在軟件上,數以百計的APP正以教育為目的,并以幾何級的速率開發增長。其中,耶魯大學的生物系對于平板的電腦應用最具代表性。教師將顯微鏡等設備與學生的平板進行無線連接,實驗結果圖像以及資料可以隨時和學生進行分享以供學生進行分析,處理和反思。

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本次年會中也受到了關注。為了支持移動學習,JohnetteMoody在他的報告中提出Apps(應用程序)能真正地支持和加強在線學習。并強調安卓和蘋果的應用程序是極有用的,它們加強了移動學習的體驗。Sribhagyam Srinivasan和Jim Ellis認為,移動設備現在已經成為了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學生、教師、管理者們利用它們來處理社會、資金、教育等事務,學生也期望獲得移動性的學習體驗。在會議中,他們提出了一些實際的步驟,能讓個人或組織有效地將移動性整合到學習環境中去。Rovy Branon則介紹了由威斯康辛州擴展大學ADL實驗室開發的開放資源移動學習平臺MASLO系統,并展示了平臺中的應用。

(三)社會性軟件

社會性軟件指任何可以支持群體交流的軟件。社會性軟件按其所體現和促進社會關系網絡的不同可以分為顯性社會性軟件和隱性社會性軟件。具有代表性的社會性軟件如Blog、Wiki,這些社會性軟件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支持遠程學習,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

社會媒體已經成為學生中最流行的交流渠道。但是,許多學校并沒有很好地將它運用于教學。Marina Kostina通過具體策略和例子展示了使用Twitter、Facebook和Pinterest如何創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推動的教室。Janine Lim則討論了Wiki如何運用于高等教育中。在會議中,展示了安德魯大學使用的多種Wiki,并分享了在面對面教學和遠距離課堂中采用Wiki教學的理念。

(四)學習分析技術

目前,學生遠程在線學習產生的教育數據爆炸式增長,這些數據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應用數據可幫助支持教育政策制定、學習設計和學生評價等,這些直接推動了熱點研究領域如學習分析和教育數據挖掘,它們已經應用到各個教育系統中包括學習管理系統,智能輔導系統,實時教育系統,社會學習系統等。Rob Reynolds強調遠程學習者在線閱讀活動評價的重要性。展示如何收集和審查在線活動中的數據來幫助教育機構和教師為學習者提供支持。De-sire2Learn的CEO John Baker認為,學習分析能夠使教師有能力個性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來提高學生的保留率。

(五)其它技術與工具

在此次年會中,展現運用的最新技術與工具還有很多,但學者們也都意識到不能拘泥于技術,重點是體現怎樣為教育服務。Albert Powell通過實例演示,指出了在講座捕捉中的七大錯誤,以期參與者能注意并避免這些錯誤。Brenda Ledford和StellaPorto則與參會者共同探討利用寫作訓練軟件提高在線教室學生寫作技能中遇到的機遇和挑戰。

六、美國遠程教育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我國的遠程教育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果。自1999年中國教育部批準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以來,試點高校已達到68所,共開設了140多個專業,累計注冊網絡教育學生540多萬人,學生覆蓋了除臺灣、澳門以外的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全國已有68所網絡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近10多年。一大批成人完成繼續教育。目前,繼續教育和網絡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形成開放教育的新局面。全國還成立了4所開放大學和一批由網絡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整合而形成的開放教育學院。

美國學者Scott L Howell等曾從學生、注冊、教師、技術、經濟和遠距離學習等6個方面給出32種影響遠程教育的趨向,Saba Farhad給出美國遠程教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本次年會報告體現出的新動向相結合,下面分別從學生、課程資源、教學管理質量、教師、技術和激勵機制等視角,美國遠程教育發展為我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遠程教育要適應學生對象

從高等教育擴展到基礎教育和企業培訓,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遠程教育中來,這種改變使得受教育的群體發生改變,也致使現行教育機構的基礎構架無法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學生人群從最基本的適齡學生到更多樣的學生層,比如年紀多樣化、位置分散性等。遠程教育學生在生活中還扮演其它角色,如全職工作等,此類角色也決定了他們時間上的限制特性,學習方式及學習目的的不同。

由于教學對象的不同,因此,要求遠程教育在教學計劃、課程教育大綱、教學資源等方面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以趨向于個性化學習流程。特別針對在職學習者如何解決工學矛盾。

(二)遠程教育要豐富課程資源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逐漸演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學生是課程的主導者,而教師去提供必要的支持。這也要求遠程教育必須要有足夠高質量的課程。其中,MOOC作為大規模網絡課程是一個滿足此類要求的趨勢。MOOC具有費用低廉,易于使用,資源豐富等特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我們在借鑒這種新型教學方法的同時,不僅要保證數量的提供,同時更要確保課程的質量。此外,優質的MOOC課程,為全國網絡教育所共享,建立優質資源應用超市,解決此共享機制。

(三)遠程教育要保證管理質量

由于遠程教育的開放性,較傳統教育而言,在管理和質量保證上更具挑戰性。由于,遠程教育師生分離的特點,學習者處于孤獨的狀態,要保證教學質量,學習支持服務要貫穿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教師應在教學支持中持續性地關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各個階段提供不同的服務。教師需要對學生在線學習留下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判斷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風格、學習進展,從而對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持,為學生提供指導,使得遠程教育能有機融入學校教育。為了促進一體化的建設和發展,我們要擴大遠程教育管理機構及對應的協會服務成員對象,理順相關管理關系。

(四)遠程教育要注重培養教師

由于遠程教育融入了大量的技術工具因素,比如,通過Blackboard進行討論,通過Web 2.0、GoogleDoc來進行合作,在擁有如此多而復雜的學習資源、工具的情況下,有效地融合這些資源來支持教師授課,輔助學生學習,促進師生的互動,提供有效的教學設計,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都考驗著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技能培訓和教學支持變得尤為重要。由于與學生的分離,不少教師在網上教學時易產生孤獨感。因此學校的支持,教師之間的互助,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幫助教師減少孤獨感。

要培養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創新。傳統的設計方法一般以靜態設計為主。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學生學習的多樣化,教育設計也應該為動態的教育系統服務。要不斷地調整以適應每個學生的獨特的學習特點。教學設計要從直線型設計變成非直線型或者動態的學習設計。

(五)遠程教育要爭取學分等同與互認

遠程教育不僅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作為正規教育的一部分,必將和學校教育有機融合。課程中不僅有遠程教育手段和方法,而且通過遠程教育或面對面的課堂教育所獲得學分是等同一致的。通過遠程教育獲得學分,不僅僅局限在目前高等教育層面,在不同層次和層面都能夠互通與互補,如目前美國許多高中提供學分獲得認可的網絡課程。分別從國家和學校層面,做好學分互認工作,其中從國家解決相關政策和技術支撐,在學校層面,解決具體互認操作和服務。

全國教師網絡在嘗試師范大學的網絡教育的學分互認工作,但具體操作側面還有待深化。上海開發大學已有學分互認,但在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

(六)遠程教育要充分理解與應用技術

支持遠程教育的技術變得多樣和無處不在。技術的發展是提高遠程教育質量的一個核心因素。遠程教育項目的基礎構建如高速度的網絡鏈接、移動學習設備和Web 2.0等工具使學習可以在任何地點發生。同時,由于遠程教育融入了大量的技術,工具,對于技術的掌握變成在遠程教育項目最基本的門檻。

雖然,遠程教育近些年的發展大部分是由科技的進步來推動,但不能在設計遠程教育的時候,僅從物理科學和工業技術的角度去理解。而忽視了學習中的“社會”(social)或軟性因素,如學習者的認知、行為和情感狀態。不能機械地將遠程教育狹義理解為學生就是依賴技術獲得學習材料。Moore(1983)指出教育距離是一種社會和心理現象。為提供有意義的學習體驗,要縮短師生之間心理傳播的距離,即師生交互距離(transactional distance),充分理解技術為教育服務。目前,國內網絡教育在這方面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七)遠程教育要促進專業發展

遠程教育需要促進教育技術專業本身的發展。國內開放教育大學和網絡(開放)教育學院以及越來越多的在線學習等,都具有較強的遠程教育學科發展的支撐,因此,需要開設遠程教育專業或方向,從專業的視角考慮如何培養人才,促進學科發展和專業研究。

目前,高校已有遠程教育學的教材,部分學校開始了遠程教育學專業,如北京師范大學,但在遠程教育基本理論、新技術應用和發展趨向等側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八)遠程教育要設立激勵機制

篇6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開展網絡教育上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全國98%的高校已經建立了不同規模的校園網,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6.2%,較2010年底提高1.9個百分點,網民數量急劇增加。網民結構也越來越合理: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達到29.9%,從業人員60%。這些有利的因素都為發展遠程教育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加快我國形成學習型社會。如何才能在龐大的網絡人群中培養出色的秘書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并且將其形成一定的教育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及推廣,這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筆者以自己微薄的經驗和不成熟的見解,探討現代遠程教育下秘書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個問題:遠程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學習資源的設定和更新、人才培養定位與能力的開發。

一、遠程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遠程教育的教師主要包括兩類:一是課程主講教師,二是課程輔導教師。對于課程主講教師我們一般關注較多,而課程輔導教師甚少評價和考核。從我國遠程教育的實踐來看,課程主講教師直接參與課程資源的設計與開發,課程輔導教師直接參與學習支持服務過程中導學與促學活動。作為秘書專業課程主講教師應該是具備豐富教學經驗和職業能力的教師,具備更扎實的秘書專業知識的功底,成為本專業、本學科知識的行家;具有與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相適應的秘書教學資源開發和科研能力;具備教學項目管理能力、程序開發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突出的指導能力、較強的駕馭能力、嶄新的教學技能等等。課程輔導教師是作為一名向導和顧問,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擁有豐富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中來,并指導他們靈活地掌握學習時間和進度,設計和組織一些協作學習的活動等。作為秘書專業的課程輔導教師應樹立較強的服務意識,能根據遠程教學與學習的特殊性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導,強調如何從“學習”的角度為學生的促學和導學提供幫助。經過課程輔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轉變觀念和學習方式、自主選擇教學媒體進行自學,其素質是影響遠程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遠程教育背景下師資隊伍的建設可從內外兩方面進行,形成一支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師資隊伍:一是加強內部師資。穩定的內部師資是秘書人才培養的主導力量。改善師資的學歷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鼓勵在職教師參加各種秘書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和培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造就“復合型”、“科研型”“雙師型”內部師資隊伍。二是擴大招收秘書賢才的渠道,學校和培訓機構可以適時地聘請校外專家學者、優秀秘書為兼職師資,作為本機構師資的輔助力量。學校和培訓機構,立足長遠發展的角度制定師資發展規劃,培養具有對新知識、新技術學習跟蹤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媒體能力的師資隊伍。

二、遠程教育學習資源的設定和更新

現代的遠程教育是以自學為主,面授為輔導業余學習,采取時空分離的狀態,為從業人員不離崗而接受優質教育,提升素質和能力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有學者提出應為學習者提供適量的課程資源,“網絡課程資源宜精不宜多”。因為遠程教育的課程有其特殊性,網絡教育的學習者也有其特殊性。教學資源絕不是種類越多越好,更不能追求不計成本和有效使用的教學資源的多樣性。應堅持“必須、夠用、有效、經濟”的原則,注重基礎性教學資源的建設,強化基礎性教學資源的功能,尤以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習者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為首要任務。在為學習者提供課程資源時,應該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可以提供什么,而不是一味將我們所擁有的資源灌輸給他們。據統計,秘書專業的遠程教育受眾人群主要以成人在職學習為主,他們有一定的工作任務,沒有那么多時間來研究這些大量的資源,更難以消化,太多的資源可能會導致課程目的偏離。再者作為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再深造者,成人學習者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先了解他們的需求,切不可盲目灌輸。因此秘書專業的網絡課程應更注重引導學習者學會學習,少而精的課程資源會讓他們很快跟上課程教學的步伐,同時獲得自信,明確所學目標,更高質量地達到教學要求。結合秘書專業的特性,學習者獲得的知識不再滿足直接來源于老師,更多的是與老師精心設計的學習材料和相互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信息。在學習中,學習者應用各類技術媒體,借助更多的媒體(書本、視聽、網絡)作為傳遞教學內容的載體以及實現師生溝通的橋梁,注重教師與學生間的平等對話。因此學校在遠程教育的教學內容更新方面必須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師在遠程教育中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一旦發現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能積極解決,這樣無論是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會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經驗,而往往知識淵博且教學效果良好,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在遠程教育中最受學生歡迎。

三、遠程教育人才培養定位與能力開發

篇7

隨著英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選擇了英語作為他們繼續教育的專業。在電大開放教育的英語專業的學生中,包括了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從業人員,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職員,酒店、旅行社等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又有小學或幼兒園的老師。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的構成特點決定了他們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這為英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電大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工作之余學習的,他們承擔著比脫產學生更大的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所以能夠堅持讀完電大的全部課程需要很大的毅力。從目前的情況看,電大的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流失量比較大,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剛進電大的時候,熱情飽滿,雄心壯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些學生就因為基礎差或缺乏興趣等原因半途而廢了。因此。如何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就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

二、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對策

1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興趣可以增強記憶。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教育家布盧姆也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興趣、樂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無趣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學生一旦對英語發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成為他們堅持不懈的強大動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1)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只是簡單機械地知識傳授,它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不要忽略了情感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只有師生配合默契,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敖藤F情深”,教學藝術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會增加教學魅力。積極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課堂氣氛和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對于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至關重要。

(2)教學素材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要與時代緊密地結合。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然而教材復雜的選材和編寫過程使得它難以跟上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教材的基礎上,注意補充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文化習俗、風土人情、名人趣事、時事熱點等豐富有趣的內容寓教學之中。當所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時候,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 創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由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不斷循環的過程。然而現實中,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環境。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習者充分利用現代化外語學習資源和條件,努力建構自然與真實的語言環境,在這些環境中發掘豐富多彩的學習渠道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彌補語言環境的不足,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語資源。在當今這個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英語學習的途徑廣泛,手段眾多。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英文書刊,觀看英文原聲影像,收聽英文廣播等渠道,來增加語言的輸入及信息的攝取。這些英語資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還可以增加人文知識,開拓視野。雖然學生對于這些英語資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實際學習中這些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有趣的環境下學習語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篇8

【關鍵詞】辦學理念建設;制度建設;支持服務建設;文化建設

在互聯網教育尤其是MOOC風靡全球的今天,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也向深層次邁進。要推動遠程教育快速健康的發展,使其適應時展的要求,須在注重現代遠程教育“硬實力”建設的基礎上,加大現代遠程教育“軟實力”的建設力度。近年來,我國遠程教育的快速發展,在“硬實力”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較為薄弱的“軟實力”建設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遠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打造和提升現代遠程教育的軟實力,是遠程教育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

一、辦學理念建設

現代遠程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對不斷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現代遠程教育能打破時空的局限,學習資源豐富,個性化的學習材料設計,有效的學習輔助系統,相對低廉的學習費用,滿足了成人接受高等教育和繼續學習的愿望,也有利于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空間的進一步開拓。因此,現代遠程教育要充分貫徹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理念。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堅持貫徹“規范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創建品牌”,結合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根據合作辦學試點高校擁有的師資特色、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特色,依托學校學科和專業優勢以及專業學位教育、繼續教育和網絡教育平臺,合理設置專業,分層次性,控制好辦學的規模和數量,保證教育質量,培養為社會服務的高質量人才?,F代遠程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學習者為本。辦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類型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學習者創造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優越的學習環境,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強化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提供適合而多樣化的學習支持,從而達到“以學習者為本,以學習者的學習為本”,努力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現代遠程教育辦學理念。

二、制度建設

1.師資隊伍建設制度

對主講教師來說,目前主講教師大部分都是具有豐富的傳統教學經驗的普通高校教師,需要加強對主講教師的教學評估,評估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其教學態度,使其樹立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觀念,不斷提高其教學技能;加強專業教學委員會的建設,網絡學院為專業教學委員會提供資金,專業教學委員會可定期召開本專業遠程教育會議,推動主講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輔導教師來說,要通過專業培訓不斷提高輔導教師的基本素質,包括遠程輔導的技能、遠程輔導的方法以及引導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組織學生網上學習討論、解答學生網上學習困惑的能力;健全輔導教師評估及相應的考核、競爭、激勵制度,對輔導教師進行定期考核,把教師的輔導工作與他們的職稱評定或獎金相結合,培養一支熟悉網絡教育教學課程輔導、數量適中、結構合理、業務精良、責任心強、穩定性高的輔導師資隊伍。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來說,以出國培訓、國內進修和專項拓展等形式,利用遠程培訓、現場培訓等手段,積極組織學習中心管理人員和技術服務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實現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向專業化方向邁進。

2.校外學習中心建設制度

校外學習中心是聯系試點高校與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現代遠程教育持續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從外部建設來說,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查處力度,對違規校外學習中心停止其辦學資格,取消不合格的校外學習中心;加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試點高校和校外學習中心辦學的宏觀控制,不斷完善校外學習中心的不定期抽查制度、年檢制度,加強對其辦學過程的質量監控。從內部建設來說,要積極扶持辦學規模大,服務質量較好,在管理上具有創新的校外學習中心,整合規模小,辦學效益差的校外學習中心,優化資源配置,抓大放小,扶強扶大;堅持校外學習中心的宏觀布局與微觀調整相結合,每個試點高校都有自己特定的專業和學科,每個省份也存在著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的差距,這些都影響著試點高校在建立校外學習中心時要有不同的考慮。有的試點院校在全國基本上都建立了校外學習中心,而有的試點院校則只是選擇較少的省份、把其所在的省份作為開展遠程教育的重心,表現出較強的區域服務的特點。還要加強網絡學院對校外學習中心的指導和管理,要經常主動地指導學習中心的建設、發展及日常工作,建立有效的面向學習中心的質量監管制度。

3.教學管理制度

如何充分利用網上教學資源、網絡教學支持服務、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師生交互反饋,加強教學管理,對遠程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針對遠程教育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必須建立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保證遠程教育的教學秩序。建立學生管理系統,提供對學生注冊、學習、考試、畢業等環節的管理,遠程學習者要經歷注冊、課程選擇、教學計劃制訂和教師選擇、學生自主學習、考核、學分認定、授予學位和畢業等環節。建立教師管理系統,提供對教師任職審查、教師授課及教師考核評價等的管理。建立教務管理系統,提供對專業設置和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課程計劃、教學內容等的管理,優化開設專業,優化課程體系,適當增加線上視頻答疑交流學習環節。建立遠程考試及評價管理系統,強化教學質量,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考試命題和批閱做到合理、規范,考題適當體現平時作業和模擬試卷;逐步提高形成性成績比例,將在線時長、導學資料點擊、課程討論等指標引入形成性考核,引導學生開展過程學習。

三、支持服務建設

1.精品課程建設

在遠程教育教學中,多媒體課程資源是核心,合理搭建課程資源結構、組織課程內容,是完成遠程學習的關鍵環節。一是提高課程資源的質量?,F代遠程教育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設計和開發,利用優秀的師資、設備和技術集中于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課程內容的設計、課程的組織和表現形式等方面,設計出符合學生興趣和學生特點的優質課程資源,加強總體設計,規范開發流程;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完善課程標準,推出一批適合社會經濟和學生發展新需求的教材;課程質量上水平,推進實用性強、微課、支持移動學習的國家級網絡精品課。二是促進課程資源的共享。整合現代遠程教育課程資源,實現共享和交流,使課程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形成規模效應;建立國家教育平臺,整合課程資源,使課程資源建設動態與靜態、個性與共性相結合;加強校際合作,促進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共建,網絡課程學分的互換互認,讓學生可突破地域限制,共享優質數字化課程;我國遠程教育還可以引進、吸收、改造和利用國外課程、師資等優秀教育資源及采用校企、校地聯盟等形式和途徑促進數字化網絡資源的共享。

2.在線不間斷服務

在線不間斷服務是幫助遠程學習者完成學業的重要保障。一是網上輔導答疑,網上輔導答疑是學習支持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現代遠程教育輔導答疑可以采用實時和非實時方式為學習者提供服務。如利用BBS進行實時討論,教師和學員同時在網上進行溝通交流;為學生設立全方位服務的呼叫中心;通過可視電話、雙向視頻會議等實現人際遠程面對面的教學會談;還可采用電子郵箱等方式進行非實時互動。二是過程督學,應加強對學員學習過程的引導和督促,包括督促學員課程學習、作業完成、參加輔導答疑、論壇交流,充分利用電話、QQ、電子郵件等交互工具和學員進行互動,讓以自主學習為主的現代遠程教育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存在與負責。三是個性助學,搭建學生交流平臺,按專業、入學批次等標準創設QQ群,學習信息、傳遞學習資源、開展學習討論、進行情感交流,提高學生交流頻率,消除學生的孤獨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四是規范教學信息反饋體系,可以要求教師和學生填寫教學和學習情況卡,以考勤、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作為考核標準;還可以通過建立自主學習過程檔案,加強對學員學習過程信息的管理,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3.學生線下學習體驗服務

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結合是現代遠程教育的特色,也是現代遠程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線下學習作為線上學習的重要補充,在現代遠程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提供高質量的面授輔導課,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適當增加面授的課時,指導學員充分利用僅有的幾次面授輔導,掌握課程知識體系及其重點、難點,使網上學習的靈活性和課堂教學的優勢相結合。二是依托學習中心開展線下教學體驗,組織教師、學生開展面對面討論等活動,分享和交流學習內容、學習感受、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等,構建學生與教師、同學直接接觸的教學環境。三是組織學生直接到主辦院校參觀、學習和開展交流,借助當地高校相關專業資源參加學術活動或參觀實驗室,如英國的開放大學每年都安排學生到高校進行學習輔導,效果良好。四是組織學員到生產基地具體操作學習、通過社會實踐獲得專業操作技能和應用體驗,組織實踐環節教學一直是現代遠程教育的薄弱環節,導致遠程知識的學習難以轉化為學員的能力、素質,因此要注重依托學習中心及當地社會資源進行的實踐教學。

四、文化建設

一是構建虛擬校園文化?,F代遠程教育的校園文化是一種網絡虛擬校園文化,是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開發接近真實的、師生互動的網絡校園文化,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虛擬學生活動中心、虛擬社區和開展網上學生社團活動等來營造出真實校園的氛圍,還可通過網上課堂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教學活動及虛擬教學情境等,使虛擬校園空間蘊涵高校的精神價值觀、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等文化因素。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校外學習中心積極開展各項學生活動,可通過“校園行”“母校行”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大學文化氛圍,多渠道地創造學生與學院、試點高校交流接觸的機會,增強學生對高校的認同感。還可借助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畢業論文動員、專業實習動員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三是設立班委會、學生會組織。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活動的開展,應重視學生自身的力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應該嘗試設立班委會、學生會,探索以網絡教育平臺為主體的現代遠程教育班委會、學生會模式,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現代遠程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共同營造出健康、文明、高品位的學習氛圍和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張建設.影響遠程教育質量的因素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22):183-185.

[2]萬光龍.構建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11,(09):90-92.

[3]孫忠峰,郭志強.加強學習支持服務提升遠程教育質量[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89-91.

[4]劉孟.現代遠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J].學理論,2012,(20):210-212.

[5]楊立峰,閆元元.關于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構成的思考[J].云南電大學報,2010,(03):9-12.

篇9

關鍵詞 培訓包 考評 授課 體會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Canberra School in Melbourne, Australia

YANG Wenge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my train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 in Australia, by understand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Australia, mainly from the teaching, learn to spy at 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learn the strengths of Australi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uide our teaching and talk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Key words training; evalu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2011年7月,筆者與學院其他19位教師一起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堪培門學院進行為期3周的培訓學習,培訓內容主要有: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s)的使用,行業介紹,課程及學習材料及有關教學質量、授課和考評等方面。3周的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觸頗多,也希望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1 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s)

培訓包包含:針對某個行業或企業的全國認可的能力標準、考評指南,以及澳洲學歷證書框架內的各種學歷證書,不包含學習方法、考評資源和專業培訓材料等的輔助材料。

培訓包描述的是在具體的行業受雇傭所需要的技能。培訓包能力標準的制定是經過廣泛的磋商,并經由該行業的利益有關方的審核,之后這些能力標準由聯邦、州和領地政府批準,在整個澳洲使用。

Each Training Package(每個培訓包):提供一套可靠一致的培訓、認可與考核學員技能的內容,也有些培訓包包含了額外的輔助材料。通過對職場能力的考評即可頒發全國認可的學歷證書。鼓勵靈活授課,滿足個人和行業的需求。鼓勵在與工作相關的環境中學習和考評,達到可驗證的就業成效。

(1)全國行業能力標準。全國行業能力標準是行業培訓包的基礎。在每個培訓包里,都有一整套既具體又有適當靈活度的能力單元,用以描述某一特定行業、職業或企業所需要的各項勞動技能。每一項能力標準說明一項具體的工作要求,全套能力標準包括成功就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員工識字能力、計算能力、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考評指南??荚u指南以考核能力為基礎而不管能力獲得的過程。它是對一個行業、職業或企業所需要的各項能力進行考核的基本依據??荚嚳梢栽趧趧訄鏊垂觯┻M行,也可以在模擬工作環境的職業技術院校進行。

(3)全國職業技術資格。行業培訓包還包括被納入澳大利亞資格框架的、全國承認的職業技術資格,具體包括以下類別(由低到高):1一級證書,2二級證書,3三級證書,4四級證書,5文憑,6高級文憑,7職業研究生證書,8職業研究生文憑,職業技術資格的獲得以實際能力的達標為準,而不考慮學習時間的長短或學習課程安排上的差異。

體會:澳大利亞職業技術教育重視學習的結果,不論學習的過程。無論是培訓還是考試,均以能力為基礎。不管學員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也不管花多少時間來學習,只要技能考核達標,證明其具備了行業所需要的能力,即可被授予相應的職業技術資格。

2 考評(assessment)

2.1 考評原則(Principles of assessment)

有效性 Validity;可靠性 Reliability;公正性 Fairness;靈活性 Flexibility

2.2 考評方法(Pathways of assessment)

前期學習鑒定(RPL: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當前能力鑒定(RCC:Recognition of Current Copetency);技能鑒定(Skills Recognition)

體會:前期學習鑒定承認個人已具備的某行業的技能和知識,其獲得的技能和知識或許通過生活經驗、工作經驗及培訓和教育等,注冊培訓機構根據其鑒定結果確定學員進一步培訓的能力單元,學習哪些課程可以取得更高一級的資格證書。在一定程度上,為公民的終身教育提供了條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所以會有各個年齡段的人因工作需要去TAFE(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接受培訓。

3 授課

3.1 授課前了解學生情況

了解內容包括:their characteristics 學生的個性;their needs,objectives and expectations 學生的需求,目標和期望;their prior learning or current competency 學生之前的學習情況或當前的能力;any support requirements they may have 學生所需要的幫助。

3.2 課程計劃

課程計劃就像是路線圖,幫助你授課,同時根據需求可以調整計劃。它主要包括如下信息:每個活動或練習持續的時間;個人或小組的目標;形成性測試機會(在國外的成績分為兩種 formative 和 summative,formative就是不算到最終成績的各種測驗和作業等等,summative就是成績要算到期末成績的);授課地點;學生人數;可以運用的活動;教學資源,如白板或者投影儀等。

作為一個有效率的授課者,要利用一些輔助技術來確保你的授課吸引人并且有意義,使學生有積極性參與到課程中,并學到知識和技術。

3.3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支持開放的交流類型,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授課要盡可能地表達清楚,有效率的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慢地清楚地教授課程,以便讓學生聽懂。保持開放的身體語言,保持開放的身體語言是在傳遞一種信息:你是開放的容易接近的。鼓勵學生之間多多交流,相互熟悉,建立良好的關系,老師要做一個破冰者(icebreaker)。

3.4 利用陳述技巧

眾所周知,人們學習的方式各異,一些人通過看的方式學習(visual),一些人通過聽的方式學習(auditory),另一些人通過練習來學習(kinaesthetic)。因不同的人學習的方式各異,好的陳述者會使用 一系列的視覺教具來加強他們口頭傳達的信息。

3.5 非語言的交流(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語言的交流會對你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例如,當你提問時,你的非語言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前做出的停頓是為了讓學生仔細考慮問題和答案。然而,停頓時間太長會顯得具有威脅性。你應該身體向前傾,鼓勵學員談論,利用身體語言傳遞你對回答者的興趣,并表現出對此回答的興趣,一個簡單的點頭都可以看作是鼓勵性的。

3.6 給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

學習需要互動和練習的時間。學習新的東西要花費很多時間,無論是學習技能還是知識,練習都是必需的。記得我們是如何學騎車的么?或摔倒,或失去平衡,這意味著我們不會學還是很笨?當然不是,學習新的東西,犯錯是很常見的。老師要創造一種氛圍,在這個氛圍中讓學生嘗試新的東西,降低學生做好某件事的壓力。

成功的練習活動包括: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給你和學生提供進度反饋;增強學生記憶;給學生提供應用新信息的機會。

3.7 鼓勵自我反省

反省是一種關鍵的學習方式。當我們經常反省自己的活動和結果時,我們能鑒定出更好的做事方式,也讓我們有機會從我們的錯誤中吸取經驗,在團體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關系。

體會:以上是澳洲教師授課所需要注意的事情,其中有些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通過上課和觀察,我們發現那邊的老師做事認真負責,比較人性化,能深刻感覺到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老師比較幽默風趣,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玩。授課體現出一種“以人為本”的精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予以贊揚,尊重學生。

4 職場健康與安全(Occupation Health and Safety)

OHS(職場健康與安全)是他們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康與安全意識,旨在消除職場傷害、疾病和傷亡。在澳大利亞的OHS中有幾個層次的法律和準則。除了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之外,OHS意識的培養可以為我們所借鑒學習。

5 英語教學借鑒

(1)英語是一種工具,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是為了獲得信息和智慧。強調直接應用。(2)注意發音訓練,創造氛圍讓學生多說英語。(3)課堂多組織小組活動,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能就某個話題用英語談自己的看法。(4)盡量用英語解釋英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5)注意英語俚語的學習,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俚語。(6)注重英語學習方法的傳授,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記憶。(7)注重過程考核,過程監控。

6 其他體會

篇10

關鍵詞:學業支持;學生支持服務;遠程教育;開放大學

中圖分類號: G7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5-054-03

遠程學習必須以完善有效的學生支持服務為前提,這在目前已經成為遠程教育領域的共識。從某種意義上說,遠程教育的教的過程就是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務的過程,遠程教育的學的過程就是學習者使用、接受服務的過程。國外開放大學的成功辦學經驗之一就在于提供周到即時的支持服務,學生支持服務是否完善、高效和到位,直接影響到遠程教育的質量。

有感于目前人們對遠程學習者學業支持的高度關注,擬結合當前國家開放大學及地方開放大學積極籌建的實際,對開放大學的學業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略做探討。

一、我國開放大學的學業支持服務體系構成

學業支持是學生支持服務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支持。美國網絡高校對網絡學習者的學業支持主要包括課程學習前的導學服務、學習咨詢與輔導服務、學習評價服務。英國開放大學對學業支持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其教材開發、教學輔導和學習技能培養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輔導教師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技能作為主要任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與美國網絡高校、英國開放大學相比,我國開放大學的現代化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并不差,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現有資源基礎上搭建更加開放靈活、功能強大的網絡平臺;如何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提升專業水平及遠程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模式,在引導、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如何設計和開發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學習需求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如何改進教學評價方式,在加強專業技能培養、注重實用能力提高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以考促學。由此,我國開放大學的學業支持服務體系應主要包括導學服務、教學輔導與咨詢、學習資源服務及教學評價服務。

導學服務是為學習者在入學初提供的一系列相關服務,目的是引導學習者了解和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為課程學習做好思想、知識、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準備;教學輔導服務就是對學習者學習課程進行教學指導,咨詢是對學習者在學習期間遇到的各類(與學習有關的和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提供解答、幫助和建議的服務;學習資源服務不僅包括課程材料的創作和教學設計,還包括圖書館服務、網絡資源服務等;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

二、我國開放大學的學業支持服務現狀分析

(一)導學服務

大多數美國網絡高校采取的是完全選課制,班級規??刂圃?0人左右,在課程開始之前會為每位學生發放諸如網絡學習指導手冊或提供導學培訓以幫助學習者熟悉網絡學習的特點,適應網絡課程的要求。英國開放大學,除了為每位新生準備一本“入學指南”手冊,還為每位新生指定一名“輔導一咨詢教師”(以下簡稱咨詢教師),咨詢教師負責新生第一年全部基礎課程的指導和其他咨詢、支持工作,第一年過后,課程的指導將交由各個課程專業教師負責,咨詢教師負責提供課程指導以外的支持服務,并對學生的發展負責。

我國開放大學當前對新生的導學依然延續電大的一套做法,為每位新生發放一本自編的《開放教育學習指南》,并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開設,課程成績記入學分;延續傳統的組班制教學,由原來電大的“班主任”擔當起開放大學的“導學教師”。

在我國開放大學當前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導學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及各方面的管理都要通過導學教師去組織實施,導學服務基本等同于導學教師服務,然而導學教師的這一重要作用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由班主任過渡而來的導學教師通常年齡偏-大,臨近退休或退休后返聘,對現代遠程教學手段缺乏認知;新聘的導學教師基本都是勞務派遣,從事著“繁、雜、碎”的繁重工作,卻同工不同酬,極大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導學教師的培訓、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人員流動較大,對導學教師的規范管理和權益保障亟待改善。

(二)教學輔導與咨詢

我國開放大學是以電大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開展遠程教育,努力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和發揮網絡教學的功能。在許多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網絡高校、英國開放大學,各類“非面授”和“非連續”的基于技術媒體的通信輔導是教學輔導的主體,人際面授輔導較少或者基本沒有。而我國開放大學建設所基于的電大,自實施遠程開放教育試點以來,一直采用面授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緣于電大遠程教學平臺并不支持真正的網絡教學,教師在平臺上幾乎無所作為,教學內容只能采用上傳下載式的單向傳遞,很難與學生建立起實時交互,學生上網只是“被學習”,學生在平臺上是過客,不是主人,沒有自己的空間;另一方面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通常更看重面授教學的地位和作用,甚至產生對面授輔導一定程度的依賴。混合式教學本可按其所需,取長補短,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大的學生大多是在職成人,他們有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負擔,對他們來說,按時參加平均每周3-4次面授課、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統設課程的網上形考、積累規定時數的在線時間再進行省開課程的在線測試、規定數量的課程論壇帖、形考成績合格后才能參加終結性考核或期末考試等,學習過程太過煩瑣、復雜而且很難都做到。所謂在網絡教學和面授教學中自由選擇,實際是無從選擇或不做選擇,無從選擇是因為不論網絡教學或面授教學都不能獨自完成教學任務,不做選擇是可以以其中一種教學方式作為回避另一種教學方式的借口。電大學生自身學習動力的不足,教師教學輔導與咨詢無指向的懈怠,遭受著“電大不電、遠教不遠、開放不開”的廣泛批評。要真正實現電大向遠程開放大學的戰略轉型,亟須轉變當前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升和完善網上教學功能,將以網絡教學為輔轉變為以網絡教學為主,逐步增大網絡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比重,并最終實現全網絡教學。同時通過增加教師數量、加大培訓力度轉變輔導教師角色等保障教學過程的真正實施和落實。

(三)學習資源服務

學習資源服務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各類課程學習材料和其他輔助材料,包括傳統圖書館和電子圖書館服務以及網絡資源服務。我國開放大學當前面臨的學習資源缺乏和不適用的問題還比較嚴重,課程資源建設工作明顯滯后,具體體現在:一是教材更新比較慢,大部分都是開放教育發展之初編撰的教材,少則6—7年,多則10多年以前的版本;二是專業課程設置照搬普通高校模式,有些直接借用普通高校的教材,這種照搬普通高校的課程與教材,與遠程開放學生的學習需求顯然是不相適應的。很多在職的成人學生參加遠程學習的初衷并不只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他們更想學到對自己工作有用的知識,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學習中找到答案。電大的學歷教育一貫堅持用普通高校的一些辦學理念、質量標準、質量要求和辦學模式來衡量和指導自己的辦學。事實證明,效果并不理想,電大學生??粕究坡省⒈究茖W士學位獲得率普遍較低,而輟學率、滯留生比例卻一直居高不下。我國開放大學強調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為開拓生源還將向下延伸,并強調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并重,如何集聚、整合和共享優質學習資源,直接考量著開放大學學業支持服務的水平和辦學質量。

(四)教學評價服務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大課程考核在形式上呈現的多元化特征與世界知名的開放大學并無不同,但效果卻相去甚遠:形成性考核形同虛設,終結性考核缺乏科學設計,網考改革阻礙重重。形成性考核中的形考冊普遍存在編寫較為死板、多年不予更新、抄襲現象嚴重、收發困難,教師批改基本走形式等問題;終結性考核目前仍以閉卷考試為主,考題內容缺乏教學的針對性,或隨意性較強、教材中根本不涉及,或缺乏靈活性、直接取自教材只能靠死記硬背來作答?;诰W絡的課程考核改革自2005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直至2012年秋季學期,只推出161門網考課程,而統設課程的總數已達到849門。網考改革還存在諸多的阻礙因素,比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遠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基層電大的師資水平、設備投入、學生計算機能力成為網考推廣的障礙;學生無上網條件或上網不方便,網考平臺不穩定,有時上傳不了答案、有時上傳了答案評閱教師卻看不到,缺乏必要的導航和提醒功能;考核內容沒有考慮學生水平的層級性,考核時間限定太死,多半課程是原來紙質考題的網上搬家,缺乏科學的內容設計、豐富的題庫資源和多變的展現形式等。

三、我國開放大學的學業支持服務改進策略

(一)全面提升導學服務質量,強化遠程開放教育理念

導學教師是開放大學為學生提供服務的窗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重要保障。提升開放大學導學服務的質量從某種程度上就是要狠抓導學教師服務的質量和管理:一是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導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哪些問題是需要導學教師幫助解決的,哪些問題是與導學教師無關的;二是聘請專業對口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又致力于支持學生的導學教師;三是為新人職的導學教師提供培訓,強化遠程開放教育理念,培養導學教師扮演起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學習內容的傳遞者;四是為導學教師設計質量控制系統,包括由導學教師的管理者負責監察他們的工作;五是為導學教師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培訓;六是給予導學教師合理的薪金報酬,以彰顯導學教師的專業性和重要性;七是設立獎懲淘汰制度,獎勵表現好的,敦促表現不佳的,并在合適的時候辭退表現差的導學教師。

(二)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開放大學遠程教育應建立一種交互式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溝通和交流,在協作學習中加強彼此間的人際聯系,學生之間若能經常在一起討論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互換學習資料和信息,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互幫互助、相互鼓勵,將極大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內發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激活整個教學活動的良性運轉。

教師是遠程學習的指導者、激勵者和協助者,教師所提供教學輔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業支持服務的有效性。因此,提升開放大學的教學輔導與咨詢服務水平,還要求教師既要在數量上加以補充,形成合理的師生比;又要在素質能力上培訓提高,以勝任遠程教學新角色的任務;更要在具體職責上給予明確,并通過及時的監控確保落實到位。

(三)優化教育資源,突出自身特色

開放大學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沒有圍墻、超越時空限制、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是實現開放大學遠程教育有效性的核心條件。開發數字化學習資源,我們可以借鑒英國開放大學組建課程開發團隊的做法。首先,應注重教育資源的多樣性。開放大學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有著廣泛的行業背景。這就需要在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為他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其次,應注重資源的實用性。美國成人教育家達肯沃爾特指出:成人學習者重視的是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是學術性,他們注重應用勝于理論,注重技能勝于知識或信息。因此,應將實用性作為資源取舍的重要指標,引進新的實用知識和技術,加強實踐環節演練,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培養。最后,應堅持與時俱進原則,注重資源的時代性。

(四)完善遠程教學評價機制,提高開放大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