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激素的化學本質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7: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體激素的化學本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體激素的化學本質

篇1

植物化學物包括很多種類,其中有植物激素,與其相對應的是動物食品化學物中的動物激素。不過,人們習慣上所稱的植物激素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激素,只是與動物激素相對應的一種通俗和習慣說法。

什么是動物激素、植物激素

動物激素主要是由動物分泌細胞或內分泌腺分泌的一類信息傳遞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少部分是核糖核酸(RNA)和固醇類物質。

動物激素按化學結構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固醇和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醛固酮等)、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二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狀腺素、腎上腺髓質激素、松果體激素等;三是肽類與蛋白質,如下丘腦激素、垂體激素、胃腸激素、胰島素、降鈣素等;四是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植物激素又稱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調控作用的幾類微量簡單的小分子活性有機物質,也被稱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六類: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和近來普遍認可的油菜素甾醇。除了植物中的天然激素外,一些植物激素也可以人工合成。

此外,現在人們所說的植物激素還包括植物化學物中另外一些物質,如大豆異黃酮這類物質,由于它與人體中的某種激素結構相似,因而具有類似的激素功能,所以也被稱為植物激素,但嚴格意義上講,由于它們對植物本身生長不具有調節作用,不能算作植物激素,但習慣上已經這樣稱呼,因此談到植物激素應區分為兩種,一是對植物自身有調節作用的植物激素,一是對人體或動物有生理調節作用的植物激素。

食物中的動物激素

食物中的動物激素主要來源于動物食品,如各種動物的肉類和脂肪中含有的激素。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是牛奶和牛肉中的生長激素。動物如同人一樣,在其生長和生存的時間內會分泌種種激素,如生長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如果僅僅是食用動物自身分泌的包含在肉類和脂肪中的種種激素,對人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否則,人類就不可能通過吃動物食品而進化和維持自身的功能。

讓人們擔心的是,在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的引領下,現代養殖業成為一種集約化的工業作坊,人類用盡了各種方式刺激所飼養的動物生長,以求它們多出肉、多下蛋和多產奶。于是,人們懷疑這種催生的動物食品中的種種激素可能對人類有害。對于這種懷疑,可以通過了解對養殖的肉牛和奶牛使用生長激素的過程來解釋。

生長激素是動物大腦中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用于促進動物的生長。牛也會產生生長激素,即牛生長激素(bGH),牛自身的這種激素對人的健康并不產生影響。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也稱牛奶激素)。為了讓奶牛多產奶和肉牛多長肉,養殖者對奶牛和肉牛注射rbGH,就會增加產奶量和產肉量。以產奶而言,對牛使用牛奶激素之后,產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幾。顯然,人們擔心對奶牛使用了rbGH之后是否會對人的健康有影響。

對于這種情況,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要求相關部門進行大劑量的短期動物試驗。在連續28天的試驗中,老鼠被喂的rbGH劑量高達奶牛注射的rbGH劑量的100倍,但是沒有發現老鼠各項生理指標有異常。據此,FDA認為,食物中的rbGH不會被吸收,因而不必進行長期的安全性試驗就可以得出安全的結論。

原因在于,無論是牛身上天然的bGH還是注射進重組的rbGH,這些激素的本質都是蛋白質。蛋白質被吃之后,都會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才能被吸收,因而不會產生副作用。但是現在不能排除蛋白質整體或者大片段被人體吸收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其他影響,因而需要進行長期的檢測來確定其是否對人有害。

盡管對牛使用rbGH不會讓牛奶和牛肉中的rbGH含量增加,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rbGH的使用會增加牛奶中另一種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1)的含量。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也被稱作促生長因子,是一種在分子結構上與胰島素類似的多肽蛋白質。IGF-1在嬰兒的生長和在成人體內持續進行合成代謝具有重要意義。一些流行病學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癥有一定關系。如果是這樣,飲用含rbGH的牛奶就有潛在健康風險。

對此,FDA也作了回應。根據研究,rbGH固然可以導致IGF-1增加,但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動。對一頭奶牛使用rbGH之后,所產的奶中IGF-1的含量會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后的含量可能還是會低于許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此外,人體內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過rbGH,所獲得的IGF-1跟人體內本身含有的IGF-1相比都微不足道。

此外,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后,IGF-1在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所以,FDA認為IGF-1與癌癥的關系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并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與FDA的觀點一致,認為牛奶中的IGF-1對人的健康不構成隱患。因此,美國并沒有禁止養牛業使用rbGH。

不過,美國禁止的是對牛使用其他激素,如己烯雌酚,要求在牛屠宰前10天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飼料。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就從1981年開始禁止對養殖的動物使用己烯雌酚和己烷雌酚。這些激素加入動物飼料可促進動物生長。后來,陸陸續續有研究發現,殘留于肉食品中的激素一旦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會明顯影響肌體的激素平衡,有的甚至致癌、致畸;有的引起肌體水、電解質、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代謝紊亂,還可能引起兒童性早熟等。

如果嚴格按照動物飼料添加劑法規和畜牧業養殖法的規定,動物食品中包含的激素是難以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公布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4年2月1日實施)共有二百二十多種飼料添加劑產品,只要養殖者能嚴格執行,我國的肉類食品是安全的。

食物中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分兩類,一是對植物有作用的激素,如刺激作物生長,二是植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與人體中的激素結構相似,有類似人的激素的功能,如異黃酮。從飲食營養角度指稱的植物激素其實是植物化學物的一部分。

植物化學物包括萜類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如異硫氰酸鹽)、類黃酮、異黃酮、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抗氧化作用、調節人體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它們的總體功能是,維護人體健康,預防許多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和各種各樣的癌癥等。

人們比較熟悉的植物激素是大豆異黃酮,是大豆生長中形成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具有生物活性。由于是從植物中提取,與雌激素有相似結構,因此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然而,大豆異黃酮廣泛存在于豆類、谷類、水果、蔬菜等三百多種植物中,日常飲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外,小麥、黑米、扁豆、洋蔥、蘋果、石榴、銀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也相對較高。

異黃酮能發揮人體雌激素的功能或作用是因為大豆異黃酮既能代替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雌激素樣作用,又能干擾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為抗雌激素樣作用。大豆異黃酮顯示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主要取決于人體本身的激素代謝狀態。對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輕動物和雌激素化的動物及年輕女性,可顯示抗雌激素活性;對雌激素水平較低者,如幼小動物、去卵巢動物、絕經女性,則顯示雌激素活性。

大豆異黃酮的雌激素樣作用對老年女性和許多與雌激素水平較低而誘發的疾病,如血脂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疏松等,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由于大豆異黃酮物質結構和雌性激素相似,能結合到細胞表面的雌激素受體,激活其抗癌癥機制,能減少女性患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危險。另外,大豆異黃酮還可以使癌細胞轉化為具有正常功能的細胞,并抑制不良腫塊結構,因而能防止腫瘤增生和癌細胞擴散。

另外,從飲食營養的角度看,類黃酮也是一種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柑橘類、蘋果、梨、紅葡萄、櫻桃、黑莓、桃、杏等水果和胡蘿卜、芹菜、西紅柿、波菜、洋蔥、西蘭花、萵苣、黃瓜等蔬菜中,而谷物、豆類、紅薯、茶葉、葡萄酒、咖啡豆和可可豆中也含量豐富。大量研究表明,類黃酮類化合物有抗氧化、抗過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篇2

而各種動物則不勞而獲,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靠奪取植物制造的現成的營養物質生活。動物奪取植物的糖類物質――淀粉,消化分解為一個個的葡萄糖單元,再重新組裝其自己的基本營養物質――糖原,好比拆屋子重新砌墻的樣子;或者把葡萄糖轉化為油脂類能量物質暫時儲藏。對于植物蛋白質和核酸,動物同樣只有拆分組合的能力。更多的情況,動物攝取了植物的小分子營養物質,甚至不加修飾的利用了。

“植”是固著不動的意思。動物遇到危險可以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可植物就慘了,牛羊來了,害蟲來了,植物躲不了藏不了,只能任由宰割。不過植物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一些植物身上長出尖刺,先給冒犯的動物一個下馬威。但是尖刺對付獸類尚可,對付昆蟲就不怎么見效了,所以,刺還不是植物最通用的防衛武器。植物最有效的還是它們的化學防御武器。

植物合成的化學防御物質最主要的有兩大類,一是單寧類,二是生物堿。單寧也稱作沒食子鞣質,它是一類苦澀的物質,動物不能過多食用,否則抑制消化,還會使嘴唇發麻。可以想象,連皮革都能鞣熟的東西,當然是沒食子――沒法食啦!生物堿是植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類含氮的次生代謝物質,苦毒是其一般特性,對動物具有毒性,甚至還有致幻作用。狼草、飛燕草和千里光等都是含有有毒生物堿的草本植物。由于家畜不像野生動物那樣對它們具有天然的辨別能力,所以常有中毒的事情發生。

對付微生物的侵染,植物發展出了化學種類各異的抗菌物質,也稱為植保素,在豆科植物的植保素多為異黃酮類,在茄科植物多為倍半萜類。但脊椎動物使用蛋白質本質的抗體,沒有這么復雜的小分子物質。

植物遇到敵害蠶食還會釋放揮發性物質告訴同伴做好防御準備,或者吸引敵害的天敵來消滅敵害。這些揮發性物質主要是萜類和酚類物質。實驗發現,煙草能釋放出揮發性化學物質,把黃蜂吸引過來,吃掉其身上的煙青蟲。

不過植物可不是總要把動物趕跑,在植物開花的時候,植物需要用它們美麗的花色和香甜的花蜜來招引昆蟲為它們傳粉,這些物質主要黃酮類花青素和揮發性的萜類物質;在果實種子成熟的時候,植物為利用動物的消化道傳播植物的種子,植物的肉質漿果成熟十分甜美,營養當然也更豐富,具體化學成分除普通的糖類(蔗糖、果糖)外,還有其他獨特的香甜成分。

在化學方面,固著生長的特性逼迫植物自力更生進行深入的次生代謝轉化;而動物習慣了在植物世界里掠奪和攝取,在這方面幾乎無所作為。

馬利筋是一種蘿摩科植物,其體內含有對付動物的洋地黃素和強心甙,可干擾維持動物心律的電脈沖的傳導。但是有一種蚱蜢不怕馬利筋,還把植物中的毒素轉化為自己的武器。當這種蚱蜢受到捕食者的攻擊時,它能從毒腺中射出霧狀的這種物質來進行自衛。蚱蜢射出的這類物質經分析表明含有兩種主要成分,即卡拉克丁和牛角瓜苷。

人類是動物中利用植物次生代謝成分的佼佼者,我國的中草藥更是舉世聞名?,F代天然藥物80%以上來自植物,源于動物的分子卻很少。

植物體內進行的化學反應比動物體內的化學反應要多得多,因此植物體內催化化學反應的酶及其輔酶(輔基)分子也必然比動物體內多而且全。而這些輔酶(輔基)分子就是動物需要的維生素。

且不說植物為體內龐雜的次生代謝反應準備的酶及其輔基分子,單單說說綠色植物體內的光合作用反應過程中的捕光色素分子和電子傳遞物質。β胡蘿卜素一分為二就是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來自于電子傳遞物質醌類分子;而維生素D來自植物麥角固醇;維生素B1、B2、B6、B12 、PP、泛酸、生物素葉酸,以及維生素C在植物含量豐富,因為它們都是植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所必備的。

植物世界豐富的基本營養物質和多彩的次生代謝成分,使得動物再也用不著為自己制造各種需要的物質而勞神費力,而一門心思專門生產管理自己體內器官相互作用的荷爾蒙。植物不僅在各個方面制造化學物質而獨樹一幟,植物也有自己的生理調節激素。

例如高等動物體內有甲狀腺素、胰島素、性激素,昆蟲有保幼激素、蛻皮激素,植物體內也有生長素、赤霉素、脫落酸等等物質。不同的是,植物激素由于和人體激素差別太大,吃植物性食物對人類沒有任何影響,但食用肉食時,就存在動物激素影響人體發育和健康的可能。

不過由于植物過分忙于體內的龐雜的化學反應,在基本營養物質糖類向脂類、蛋白質方向的化學轉化方面也有欠缺,相對來說,只有植物的種子以及油料作物含有較高的脂類,種子以及豆類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考古研究推測幾百萬年前,在非洲有纖細型南猿由于偏于肉食而進化發展,而粗壯型南猿更多地以野果為食,沒有發展下來。這是因為對于處于饑寒交迫境況的猿人來說,掠奪的富含現成蛋白質的肉類無疑是雪中送炭,挽救了他們的命運。

篇3

[關鍵詞]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細胞凋亡;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68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7(a)-0012-04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a difficult task,due to excessive use of glucocorticoi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the incidence rate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gradually improving.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of the glucocortic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not completely clear,there is a certain controversy.The treatment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and it is not able to exp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rom the view of etiology.Apoptosi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necrotic femoral head,which has turn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o the field of apopto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ptosi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Glucocortic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Pathogenesis;Cell apoptosis;Research progress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類型之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醫治,最終可能會使患者選擇髖骨關節假體置換[1]來抑制病情的惡化。目前,我國股骨頭壞死的人數為500萬~750萬,每年新增患者數能夠達到7萬~15萬,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過多地使用激素類藥物。激素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觀點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確立,在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中,因過多使用激素性藥物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占首位,但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有學者[2]分析,其可能和脂肪代謝紊亂、凝血、骨內高壓、免疫系統紊亂、細胞凋亡等客觀因素存在一定關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就激素性股骨頭壞死而言,國內外學者也紛紛將注意力轉移到對細胞凋亡理論的研究,并認為骨細胞、成骨細胞的凋亡在激素性股骨頭缺血壞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提出細胞凋亡定義的時間較短,但已有相關的研究[3]顯示,細胞凋亡紊亂會帶來很多不同類型的疾病,因此,人們開始致力于研究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過程當中細胞凋亡的意義,并試圖探究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以及臨床治療方式。

1細胞凋亡的概念以及檢測方式

1.1概念

所謂細胞凋亡,也被稱為是程序性的細胞死亡,是在當前學術領域認知中細胞三種消亡方式(壞死、凋亡、裂亡)中的其中一種[4],和細胞壞死不同。經過大量基礎性文獻的調查,就生物體而言,其細胞能夠借助壞死、凋亡的形式死亡,不過在功能以及機制、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本質差異,細胞凋亡屬于主動性死亡,往往是細胞由于機體受到刺激之后發生的生化反應或者生物形態上的變化,進而造成程序性的細胞死亡[5]。

細胞凋亡是維持機體平衡、穩定的必要條件,細胞凋亡異常多或者異常少都會導致這種平衡性和穩定性遭到破壞,繼而帶來疾病[6]。

1.2檢測方式

①蘇木精-伊紅光鏡染色檢測、電子顯微鏡等檢查;②使用熒光對膜蛋白Ⅴ進行標記檢測;③針對DNA的降解片段進行分析;④采用流式細胞儀(FCM)檢測活體以及固定凋亡細胞;⑤免疫組織化學檢測;⑥TUNEL檢測[7]。

2針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癥狀展開組織形態學分析

人體骨細胞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細胞,其生命周期與其他細胞相比較長,但這并不代表其不會死亡[8]。發育成熟的骨細胞往往藏于骨基質當中的陷窩內,主要特征為胞質突起,從骨小管中延伸到基質中,把相鄰骨細胞進行有機的聯合,同時借助貼近骨骼表面的骨細胞胞質突起、骨小管使骨細胞和骨表面的細胞形成相互聯系[9]。除此之外,骨細胞借助間隙間的連接、相互形成的細胞內運輸系統可以實現細胞間力學信號感知以及分析信息傳遞、骨修復重建等機體功能。

過多地使用激素會加快骨細胞的凋亡速度。由于人體自身骨細胞再生的速度沒有凋亡速度快,導致骨細胞數量失去平衡,進而對人體自身的網絡機械感覺功能造成嚴重的干擾作用,使其逐漸喪失敏感性、傳遞性以及細胞修復重建功能。隨著細胞功能的喪失,當人體在負重情況下,骨細胞不能及時地將力學信號傳遞以及進行骨細胞修復重建,就會發生輕微的骨折癥狀,導致機體功能紊亂,進而形成骨壞死以及骨髓水腫,最終導致股骨頭塌陷。

3在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病期間發生細胞凋亡的主要機制

在正常的人體骨組織中,大量的成骨細胞以及埋藏在骨骼陷窩中的骨細胞借助細胞凸起和縫隙實現了廣泛細胞通訊網的連接,借助骨組織微小損傷以及機械應力實現修復,主要包括代償性骨細胞的增加或減少。人體破骨細胞通過吸收老化及受損的細胞,給新生骨細胞的出現創造一定的生長空間。過多地使用激素可能會對人體骨組織中的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壽命造成嚴重影響。由于骨組織中的細胞不斷凋亡,形成累積作用,而破骨細胞吸收老化細胞、受損細胞能力降低并逐漸凋亡,同時新生細胞因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再生能力降低,久而久之,破骨細胞吸收能力和新生細胞再生能力逐漸失去平衡,導致細胞代謝紊亂進而造成細胞間通訊網聯系中斷,修復能力紊亂并逐漸喪失功能,最終造成股骨頭壞死以及塌陷等[10]。

從整體來看,人體骨細胞以及成骨細胞的凋亡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細胞凋亡往往受細胞的內源性基因、信號等傳導方式來調控,是一種激活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會帶來繼發性的組織損傷。對股骨頭壞死患者而言,在激素使用劑量降低后、甚至停用之后,依然可能會發生進行性的股骨頭壞死,這就是細胞激活過程中的后續行為。

4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病期間的凋亡基因類型

4.1 Fas以及FasLFas蛋白

Fas以及FasLFas蛋白都是腫瘤壞死因子以及神經成長因子受體超家族中的成員,屬于Ⅰ型跨膜蛋白因子,在很多細胞膜中均有體現。作為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因子,其含有導致細胞凋亡信號傳輸相關聯的一部分區域,被稱為“死亡結構區域”。配體Fas,即FasL屬于Ⅱ型膜蛋白,是腫瘤壞死家族的成員之一,表現為活化T細胞細胞膜上的FasLFas蛋白,FasL持續性的表達也正是造成免疫豁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as以及FasL形成結合關系之后就能夠形成可以傳導凋亡信息的一種活性形式三聚體,避免發生凋亡[11]。

4.2 Bcl-2家族

在Bcl-2家族當中,Bcl-2以及Bcl-XL能夠控制細胞凋亡,另外Bax、Bad及Bak可能會加速細胞凋亡。Bcl-2家族中包括20種不同的凋亡蛋白前體以及抗凋亡的蛋白,它們之間的比例能夠改變細胞線粒體的細胞膜通透度,進而決定整個細胞對于死亡信息的敏感性。Bcl-2蛋白能夠定位在線粒體的膜內部,是一種抑制細胞凋亡信息傳導的基因,通過阻斷細胞傳輸死亡信號的共同通道,繼而起到控制細胞凋亡的作用,使細胞存活,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細胞存活的必要基因。大劑量地使用激素類藥物抑制了Bcl-2蛋白基因的表達效果,使得細胞死亡信號傳輸不再受到抑制,進而導致骨細胞凋亡速度加快[12]。有學者對Bcl-2蛋白基因進行研究后發現,Bcl-2蛋白可以很好地切斷人體內源性核酸內切酶所具備的DNA活性,繼而起到阻斷細胞凋亡的作用。

4.3 p53基因

p53是醫學界公認的和細胞凋亡有關的蛋白質因子,是細胞質周期1期階段DNA的損傷點,能夠有效隔斷細胞的再增值,具有抑制細胞凋亡的功能。另外,p53基因通過對C-myc、ICE以及Fas抗原、Bax基因等的上調,提升細胞當中的Ca2+濃度,抑制Bcl-2基因的活性表達,進而造成細胞凋亡[13]。我國學者經研究發現,因酒精引發的股骨頭壞死,其p53蛋白值明顯上升,同時Bcl-2明顯下降,這也正是造成骨細胞凋亡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日本學者[14]經過研究發現,在成骨細胞的培養系中,p53基因的表達可以抑制細胞的生長,誘導大量的成骨細胞迅速凋亡。

4.4一氧化氮(NO)

NO是一種良好的自由基,同時還是一種擁有高度生理機能的分子,能夠與水相互溶解,同時還能和脂相互溶解,擁有非常強烈的化學作用,可以參與到很多生命過程當中[15]。據相關文獻[16]報道,NO能夠誘導大量的細胞凋亡,其可能性環節主要包括:①NO能夠起到直接性的損傷效果,可以直接對細胞脫氧核糖核酸造成嚴重損傷,繼而令細胞迅速凋亡;②NO通過化學反應和氧氣相互結合,形成ONOO ̄,其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分解成很多擁有強烈毒性的小型分子物質,進而誘使細胞迅速凋亡;③NO直接作用在細胞凋亡信息通路當中,借助非GMP依賴等方式作用細胞凋亡基因,在短時間內啟動凋亡程序,通過作用于p53基因以及腫瘤壞死因子,加速誘導基因凋亡。

4.5 Caspase

Caspase家族扮演著執行細胞凋亡的重要角色。我國有學者曾對正在使用地塞米松患者的骨細胞進行檢驗,借助MTT繪制出的生存曲線圖和流失細胞儀對細胞內部的DNA含量進行分析檢測,結果顯示,在地塞米松使用濃度以及使用時間均滿足的情況下,地塞米松可以誘使成骨細胞產生凋亡效應,Caspase-3活性明顯增強,同時細胞凋亡也明顯提升,提示地塞米松能夠激活并增強Caspase-3活性酶活性,隨著Caspase-3活性酶活性增強,細胞凋亡速度加快。該結果和糖皮質激素對細胞起到誘導凋亡作用當中的Caspase-9有一定差異,糖皮質激素能夠借助調節Caspase家族當中不同成員的方式來對各種類型的細胞展開調節[17]。

4.6其他

外界的應力刺激也可能會對骨細胞的凋亡產生一定影響[18]。有研究[19]顯示,機械刺激的改變可能對人體骨細胞的凋亡具有一定影響。另外,機械刺激還可以激活ERK,降低人體骨細胞的凋亡數量。但是,人體股骨頭壞死的機械刺激需要將楔形壓縮應力作為主要的應力,這能夠對骨細胞的凋亡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學者[20]認為,在臨床中,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是一種缺血性的壞死,在血氧不足的情況下,p38因子能夠使p38MAPK迅速激活,進而加快成骨細胞的凋亡速度。另外,低氧環境能夠提升糖皮質激素的敏感性,一旦其代謝產物及其自身大量地被激活,就會對人體骨細胞產生非常強烈的毒性效果,進而導致細胞的大量凋亡[21]。除此之外,糖皮質激素的不合理使用,使血管中生長因子蛋白的表達性降低,進而導致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過程當中骨骼自我修復受到一定的阻礙。究其原因,可能是激素導致骨細胞氧感應薄弱,無法形成對應的應激處理機制,不能形成修復反應等,進而造成成骨細胞的大量凋亡[22-25]。

5結語

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細胞凋亡是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研究難點,雖然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比較分散,但在這一過程當中,導致股骨頭壞死與過多地使用激素以及使用激素后細胞凋亡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是毋庸置疑的。大量的研究[26-27]顯示,細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還需要深入地對其進行研究,尋找各個因素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服用激素后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機制,進而有針對性地降低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Xue Y,Zhao ZQ,Hong D,et al.MDR1 gen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glucocortic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Genet Test Mol Biomarkers,2014,18(3):196-201.

[2]Chan KL,Mok CC.Glucocorticoid-induced avascular bone necrosi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pen Orthop J,2012,6(12):449-457.

[3]Bian Y,Qian W,Li H,et al.Pathogenesis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a microarray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vitro[J].Int J Mol Med,2015,36(3):678-684.

[4]Zhang Y,Li L,Shi ZJ,et al.Porous tantalum rod impla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choice for early-stage femoral head necrosis: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3,23(2):211-217.

[5]Kamal D,Trǎistaru R,Kamal CK,et al.A case of bilateral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Curr Health Sci J,2014,40(4):289-292.

[6]Bilge O,Doral MN,Miniaci A.Focal anatomic resurfacing implantation for bilateral humeral and femoral heads′ avascular necrosis in a patient with Hodgkin′s lymphoma and literature review[J].Int J Surg Case Rep,2015,17:128-132.

[7]Li D,Liu P,Zhang Y,et al.Alterations of sympathetic nerve fibers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9):10947-10952.

[8]Miao Q,Hao S,Li H,et al.Expression of osteoprotegerin,RNAK and RANKL genes in femoral head avascular necrosis and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9):10460-10467.

[9]Gayana S,Bhattacharya A,Sen RK,et al.F-18 fluorid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compariso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Indian J Nucl Med,2016,31(1):3-8.

[10]Schweitzer D,Melero P,Zylberberg A,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nonunion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with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with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3,23(1):61-65.

[11]Russo S,Sadile F,Esposito R,et al.Italian experience on use of E.S.W. therapy for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J].Int J Surg,2015,24(Pt B):188-190.

[12]Xu X,Wen H,Hu Y,et al.STAT1-caspase 3 pathway in the apoptotic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Mol Histol,2014,45(4):473-485.

[13]Zhang GP,Sun JN,Wang 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J].Int J Clin Exp Med,2015,8(10):18849-18854.

[14]Wang CJ,Cheng JH,Huang CC,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J].Int J Surg,2015,24(Pt B):184-187.

[15]Li SD,Xu SB,Xu C,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lesions using ultra-thin layer slicing and computer aided identification[J].Zhongguo Gu Shang,2016,29(2):131-135.

[16]Ai ZS,Gao YS,Sun Y,et 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follow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J].J Orthop Sci,2013,18(2):271-276.

[17]Ozkunt O,Sarlyllmaz K,Sungur M,et al.Bilateral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ue to the use of heroin:a case report[J].Int J Surg Case Rep,2015,17:100-102.

[18]Deleanu B,Prejbeanu R,Vermesan D,et al.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t 2 years after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case report[J].Ann Med Surg (Lond),2015, (5):106-109.

[19]Shen XC,Song CY,Lyu SJ,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ventive effect of Yougui drink on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rats under micro CT[J].Zhongguo Gu Shang,2015,28(12):1106-1110.

[20]梁紅鎖.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及他汀類藥物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6,18(1):94-97.

[21]趙振群,張志峰,劉萬林,等.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過程中低氧誘導因子1α與骨細胞凋亡[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51):8201-8207.

[22]周鐵軍.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J].右江醫學,2004,32(5):483-485.

[23]程少華,崔超,常巍,等.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4):368-370.

[24]胡峰,趙勁民,李曉峰,等.早期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模型的建立及半胱天冬酶3活性測定[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0):3701-3704.

[25]趙振群,劉萬林.激素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機理基因學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7):804-808.

[26]趙振群,劉萬林,龔瑜林,等.骨髓造血細胞DNA氧化損傷與骨細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的表現[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1):1652-1657.

篇4

人工培育芽苗菜四季都能吃到

芽是植物生命的象征。芽苗菜是指由各類植物種子或根莖類培育出的嫩芽、幼莖、幼梢、芽球等,是可供食用的一類蔬菜的統稱。由植物種子用人工培育生產的芽苗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例如大豆芽、綠豆芽等。

生長過程中芽苗營養成分會變化

種子轉化為芽苗的本質是種子內各種物質代謝變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主要營養成分雖然仍保留在芽苗中,但一些有機營養成分的分布、結構以及消化吸收、利用率等在不同階段也會發生不同變化,這就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芽苗的營養價值。這種影響有兩面性,既可能為正面影響,也可能為負面作用。例如在發芽的初始階段,種子中部分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會轉化為可消化的糖類。隨著芽苗的不斷生長,種子中越來越多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又再次轉化為難消化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本身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有一定的干擾作用。

維生素和植物營養素增加明顯

種子發芽過程中變化最大的要數植物次級產物,包括維生素和各種植物化學物質(又稱植物營養素)。如大豆、綠豆、豌豆種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低,經過發芽后可分別達到每百克4、4、8毫克;胡蘿卜素的含量也明顯增加。植物化學物質是一類已知營養素以外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促進作用的物質,如異黃酮、類胡蘿卜素、白藜蘆醇、多酚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延緩衰老,調節免疫,改善血脂血糖代謝,降低患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的風險。例如,花生芽苗菜中白黎蘆醇的含量就比花生高。把芽苗菜當做普通蔬菜食用既可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又能彌補因市場、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季節性蔬菜攝入不足的缺陷而提高膳食質量。

篇5

一、內環境――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是指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為細胞代謝的正常進行提供必需的物質和條件。

例1 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下列疾病屬內環境成分明顯變化引起的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③尿毒癥 ④組織水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抽搐由血鈣過低引起;尿毒癥由腎功能病變或機體內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導致;組織水腫是某些原因引起血漿蛋白含量降低或組織液中蛋白含量增加或血壓升高、組織滲透壓增加所致;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遺傳缺陷引起的紅細胞異常。

答案 B

點撥 內環境是體內的細胞外液,不包括細胞內液和體分泌液。細胞內液是細胞自身的組成部分,不屬于細胞生活的環境;淚液、消化液、汗液和乳汁等體分泌液與外界環境相通,也不屬于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例2 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發生在內環境中

B.內環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經遞質等

C.組織液滲回血漿和滲入淋巴的量相差較大

D.血漿的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

解析 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漿和組織液中,抗原與抗體的結合發生在內環境中;細胞代謝產生的CO2、尿素通過體液運送,神經遞質由突觸前神經元釋放后,通過突觸間隙的組織液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組織液滲回血漿的量遠遠大于滲入淋巴的量;機體的穩態是指內環境(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組成成分及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僅血漿成分穩定,不代表機體處于穩態。

答案 D

點撥 不同細胞生活的環境不同。如:血細胞以血漿為直接環境、組織細胞以組織液為直接環境、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以淋巴為直接環境、血管壁細胞以組織液和血漿為直接環境、淋巴管壁細胞以組織液和淋巴為直接環境。

例3 根據下圖判斷,正確的描述是( )

①對于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過程a較過程b和c更為重要 ②組織液中的CO2有害無益 ③組織液中的物質是有變化的 ④過程b或c受阻可導致組織水腫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對組織細胞來說,a、b、c過程同等重要;組織液中的CO2與組織pH的調控有關,還能刺激呼吸中樞,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穩態是相對的,組織液中的物質是有變化的,組織液中的物質濃度和pH等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動態變化;組織液回流受阻或毛細淋巴管受阻,都會使組織液增多,導致組織水腫。

答案 D

點撥 血漿、組織液和淋巴都是細胞外液,共同構成內環境,雖然它們的基本化學組成相同(本質上都是一種鹽溶液),但在分布部位、液體中的細胞及其化學成分(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組織液和淋巴中很少)等方面都有一定差異。

二、內環境穩態――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例4 一次性過量飲水會造成人體細胞腫脹,功能受損??捎渺o脈滴注高濃度鹽水(1.8%NaCl溶液)對患者進行治療。其原理是( )

A.升高細胞外液的離子濃度

B.促進抗利尿溶液的分泌

C.降低細胞內液的離子濃度

D.減少細胞外液液體總量

解析 過量飲水會導致血漿濃度降低,使血漿中的水分進入組織液,引起組織濃度下降,使得水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導致組織細胞腫脹。靜脈注射高濃度鹽水能夠升高血漿的濃度,使血漿的濃度高于組織液,水分由組織液進入血漿,繼而使組織液的濃度高于組織細胞,使細胞中的水分進入組織液,達到緩解組織細胞腫脹的目的。

答案 A

點撥 人體主要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保持機體穩態,是在消化、呼吸、循環和泌尿系統的參與下,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調節下進行的。并且穩態是內環境成分和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狀態,不是一成不變,是正常范圍內的變動。

例5 人體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現象屬于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是( )

A.寒冷時出現寒顫

B.從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現肺水腫癥狀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

D.飲水不足時,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

解析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一旦內環境穩態失調,則細胞的代謝會出現異常,導致相應的病癥。高原的氣壓比平原低,從平原到高原,由于外界氣壓降低而導致組織液大量滲透進入肺,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而出現肺水腫癥狀。寒顫可以使機體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維持體溫的恒定;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分泌抗體消滅侵入機體的抗原,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飲水不足時,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可以減少尿的排出而維持水的平衡。

答案 B

點撥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穩態就會被破壞,細胞的新陳代謝會發生紊亂,甚至導致疾病,如:血糖濃度過高會引發糖尿病,血糖濃度過低會引起低血糖癥,尿素、無機鹽等廢物過多會出現尿毒癥,高原反應時會發生肺水腫。

1.下列過程發生在人體內環境中的是( )

A.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B.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

C.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

D.丙酮酸+水CO2+[H]+能量

2.下圖表示正常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①②③④表示人體內的體液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免疫系統分泌的抗體可經②④①發炎部位

B.體液①中含有胰島素和血紅蛋白

C.胰島素能促進肝細胞中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D.圖中①②③④構成了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

3.人體劇烈運動,當肌肉細胞缺氧時,pH是降低還是升高?這種變化由哪種物質引起?需何種物質進行調節( )

A.降低、CO2、NaHCO3

B.升高、CO2、H2CO3

C.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NaHCO3

4.下列關于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內環境的滲透壓下降會刺激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內環境是一個主要由H2PO4-/HPO42-構成的緩沖體系

C.內環境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場所

D.內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機體自動地調節器官和系統的活動

5.下列有關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人在劇烈運動時大量失鈉,對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影響大于細胞內液

B.人在劇烈運動時,雖有大量乳酸進入血液,但血漿仍為弱堿性

C.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與無機離子含量無關

篇6

“健康”是目前腦力勞動者最突出和重大的問題,如何擺脫和緩解亞健康,使得從精神影響到生理軀體逐步趣以健康狀態?歌唱活動可以達到調心健身的目的。那么歌唱與腦力勞動者身心健康有何聯系和功效呢?就此問題做以下論述:

一、歌唱有益于身心減壓和釋放

簡單看待歌唱,它就是大眾參與的一種娛樂活動,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和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歌唱活動好就好在是在娛樂中進行的。“娛樂”是歡娛與快樂的意思,就是有趣的活動,而歌唱就是大眾娛樂的一種活動方式。腦力勞動者經常歌唱,可以達到在娛樂中活躍情緒、調解心情、豐富感彩、陶冶情操,并發展智力和思維的功能。教師職業屬于腦力勞動者,是腦力勞動者的一種,以高校教師作為腦力勞動者為例,其工作狀態具有高度思維和嚴謹性,平時工作就是伏案備課的工作狀態,交流者主要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嚴格周密的邏輯性闡述,常常是以一種高度緊張的思維活動上完一節課,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課上精神百倍,課下無語面對,多時感到精神疲勞,脾氣性格有所增加,那么這時就應該有一定的減壓方式加以緩解,而最佳方式就是歌唱娛樂:

(一)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心中出現煩躁、緊張、壓力等狀況,常常是以“不吐不快”的方式來釋放心中的郁悶和痛苦,“吐與快”構成了平衡人的情感問題的方法良藥,吐與歌是極其相似的,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吐”是內心語言的表露,其情調則是心理情感上的音樂,而“歌”是外在旋律上的展現,但相同的都有“內心活動的參與”,因此,歌唱也成了解決內心問題的方式方法。

(二)歌唱是構成人生之元素,歌唱對人生有著光輝燦爛的意義,歌唱既是情感的速記本,也是情感宣泄的最佳方式,以一種文明和智慧的心境加以宣泄,可以解除疲勞、改善心境、調節心態、緩解緊張情緒,完全符合生活中緊張趨于舒緩、回落的生活正常圖像公式,從而合理的平衡生活和工作的起伏。歌唱之所以可以由此作用,主要是因為歌唱是人生理現象更高級的表現形式,是自然語言加之音樂的結合體。

(三)音樂在歌曲中承擔的是曲調旋律部分,在音樂作品中,曲調是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種反映人們內心感受的藝術語言。曲調是音樂的基本構成和靈魂,從曲調的發展歷史來看,音樂最早期的曲調是語言的曲調,他是從人類語言的抑揚頓挫和重讀中提煉而成的一種歌唱性的語言,曲調也叫旋律,是音樂橫向流動的線條,它闡述的是人類的情感,流淌著人類的情趣。從音樂本身的表述就是闡述音響結構,當歌唱者發出音響,也就達到了自我的下意識和體驗,由此進而進入情感意義的闡釋和釋然,將工作中引起的緊張和不適感,通過歌唱曲調的美學含量的音樂音響的自我接受加以適當的調整和調配,由此改善和緩解精神緊張的暫時注意,最終緩解精神疲勞引起的癥狀。試看中小學音樂課的設立,其中就有著勞逸結合的深刻含義,而歌唱對于腦力勞動者,有與之相同之功效。

二、歌唱可釋放荷爾蒙,提高身體免疫力

荷爾蒙是動物或植物體內的化學信息物質,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激素,它對機體的代謝和生長、發育、繁殖等起著重要的作用。荷爾蒙是由高度分化的內分泌細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學信息物質,他通過調節各種細胞組織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荷爾蒙是人們生命中的重要物質。當人體缺乏荷爾蒙,人體機制和機能就會下降,通過歌唱可以促進人體激素的生長,更有益的是歌唱產生的激素不同與藥物卻有著某些藥物激素的功效,但歌唱屬于天然激素,無任何毒副作用,是通過人們自身的運作再供給給人們的需求,歌唱產生的激素與歌唱者本身需求相等,歌唱境界越高,那么激素生產也就越好。研究人員也證明,人們在歌唱時,大腦會釋放一種催產素激素,而這種激素在人的青年時期最旺盛,這也就標志著歌唱可以使人年輕化,延緩衰老。腦力勞動者的工作職業是腦力勞動大于體力勞動,身心壓力較大,影響身體荷爾蒙產生與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羅伯特,貝克對歌唱的作用進行了長期研究,他表示“壓力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而如果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覺很好,免疫系統就會增強”,因此,保證愉悅心情,使身體產生有益激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歌唱可以增進人體有益激素的生產,主要是因為音樂音響可以喚起人們的內心世界的情感深處,能召喚內心世界最深處的靈魂,內心深處不是哪種方式方法都可以隨意走進去的,而音樂卻享有著特有獨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歌唱者的音響和語言可以解決此問題。這是因為歌唱活動能夠達到人心與心的交流,是人的心靈的闡述,可以使人產生內心涌動,激情彭湃的勢不可擋之力,以此達到心的吶喊、宣泄、情感抒發。歌唱也可以引起內心抒情的美學含量感受,由此可以從精神轉化為人體有益物質——荷爾蒙的激發。歌唱可以有選擇,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所需曲目,從而達到灌輸內心世界的目的。

三、歌唱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提高健康指數

免疫力就是防御傳染病的抵御能力。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具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的能力?,F代醫學認為:免疫力是識別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人體內執行這項功能的是免疫系統。腦力勞動者腦力勞動大于體力勞動,身體以及情緒只有在講課時才處于高漲的調動狀態,但這樣的運動遠遠不夠一個機體的正常需求,長此以往,必會造成身體素質的下降,免疫力也必會低下,特別是那些卓有成績的教授們,由于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繁重,身體狀況會感到難于所指,常常是精神煥發講完課程,回家心臟感受不行,身體再也不愿游動,沙發一坐再無動靜。那么這樣反差極大的工作現象和狀態,是難于持久投入教學和創新研究工作中,由此可見,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健康指數,是腦力勞動者刻不容緩之急任,那就是通過歌唱來完成和填補生活工作中帶來的身體素質較差的空缺。原因是歌唱除了讓人精神愉快之外,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有關資料表明: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唱詩班的成員在每次排練后,他們體內一種名為IgA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公開演出后,這種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了240%。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貝克表示:“雖然我們不能說唱歌能抵御感冒,但在適當的情況下,唱歌確實能夠增強一個人的免疫系統。自身免疫力較強者,即便是身體有些不適,通過自身免疫系統的運轉,大病可以化小,小病可以化無,沒病則身體健康。歌唱就是創造一幅天然免疫力的良藥,無任何副作用,藥效有佳,腦力勞動者有著隨身攜帶、隨身應用的好處。

(一)歌唱時的聲音震動以及穿透力起到了食物刺激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蔥姜蒜辣椒在配菜方面既有調菜配味的作用,也有營養作用和調節身體功能的作用,現代醫學越來越重視其保健、養生、食療的功效。他們自身多種營養素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對生命健康有著重大意義。

超聲波(Ultrasonic)是指任何聲波或振動,其頻率超過人類耳朵可以聽到的最高閾值20千赫。超聲波由于其高頻特性而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比如:醫學。超聲波療法是一種具有物理療法的性能和方式,歌唱的表現本質就是聲音的鳴響,這種鳴響體現的是一種聲波的震動,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所謂振動是指物質的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進行的往返運動。譬如,鼓面經敲擊后,它就上下振動,這種振動狀態通過空氣媒質向四面八方傳播,這便是聲波。據有關資料介紹,歌唱聲音的震動波是縱向進行,也就是高低行進,歌唱聲音波是真聲和假聲的結合,也就是基音和泛音制作的結果,在這兩種聲音的結合上,可以使波音形成振幅的強弱和頻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和頻率的高低會直接作用給人體,產生人體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是來自自身和作用自身,使得情趣高漲和情緒激起時,可以達到身體出汗排毒,也會作用于人的情緒美好和身體舒適。因此說,歌唱是人體調節劑,有著辛辣的作用,也有著營養的作用,對人的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歌唱是一種養生之道,可以有著醫學上的物理療效但又高于物理療法,其作用既有著蔥姜蒜辣椒的功效,有緩解了辛辣的食物刺激的療效,這對于腦力勞動者的身體調節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歌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系統的能力和改善人體內部機制運行的不良狀態,具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歌唱的動力依賴于呼吸系統,是吸氣肌肉群和呼氣肌肉群的作用能力。唱歌可以保健養生。唱歌是全身運動,即鍛煉了全身肌肉,又健腦。要想唱的好,就要動員全身各部位齊上陣,唱歌能激發調節身體各項功能,益于身心健康。唱歌使胸腹部運動協調并利于氣血的運行,是一種非常有利于健康的運動,主要體現在:

1.歌唱是通過呼吸有節奏的體內按摩,這種內部的循環按摩,是任何一項運動都代替不了的。

2.歌唱或者是練聲,能擴大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氣量,提高呼吸功能。這是因為唱歌和平時說話有所不同,平時講話呼吸較淺,而歌唱呼吸講究的是深呼吸,也就是傳統唱法所講“丹田”之氣,歌唱與人體之氣有著緊密聯系,有資料顯示:歌唱是一種氣功學說。由于歌唱呼吸應用較深,所以,需要一定的肺活量,需要依靠橫膈膜動用丹田之氣,由此,肺部功能得到了加強,進而達到氣血通暢,經絡通暢,身體機制向年輕化轉化,從而,增強了身體免疫系統的能力,提高人體健康指數。

(三)歌唱是一種左右腦活動,強化了身體免疫力。即健身又益智,是提高身體素質與開啟智力的有效方法和雙保險。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前主席約翰·弗羅曼耶認為,藝術和學習之間是有聯系的。他說:“音樂使用右腦,而語言則使用左腦,兩者之間的神經通路是很強的。在正常的情況下,大腦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工作的,來自外界的信息,經胼胝體傳遞,左、右兩個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間進行交流(每秒10億位元),人的每種活動都是兩半球信息交換和綜合的結果。人的左右腦的發展應該平衡,而不是相差較大,偏差太大就容易失衡,也就容易產生身心問題,因此,對于腦力勞動者來講,經常歌唱對左右腦的發展與平衡是有益的,對于高校教學也更為有利,可以極大地促進教學和科研的創新與發展,增強免疫功能。

我國一些歌唱家和熱愛歌唱的普通人群,為腦力勞動者帶來了身體健康指數的最好證明:才旦卓瑪出生于1937年6月、吳雁澤出生于1940年3月、郭蘭英1929年12月出生、李光曦1929年出生等等歌唱家,他們在身體素質和年齡上都給我們顯示了歌唱對于人生的意義。社會人士也極大的證明了歌唱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意義??傊璩钦{節身心健康的溫和的有效運動活動,對腦力勞動者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功效,同時對高校在職工作的教師,對高校教學和科學研究持續進行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腦力勞動者應該將歌唱活動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使得身心健康持續發展,對本職工作和創新性工作研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在音樂的刺激和啟發下攻克了許多科學難關,在科學領域屹立在世界頂端。

參考文獻:

[1]曾田力.影視劇音樂藝術[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1.

篇7

關鍵詞:酶 蛋白質 必修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00-01

(2010?廣東汕頭模擬Ⅰ改編)下列關于人體內蛋白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具有多樣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空間結構不同

B.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基因中的堿基有C、G、A、T、U

C.人體內的酶都是蛋白質,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質

D.蛋白酶也是蛋白質,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鍵

答案給的是C選項。

1 酶的認識過程

1.1 催化作用

人類對酶的認識經歷了很曲折的階段。西方對酶的研究要從19世紀開始。1810年Jaseph Gaylussac發現酵母可將糖轉化為酒精。1857年微生物學家Pasteur等人提出酒精發酵是酵母細胞活動的結果。1897年,Buchner兄弟用石英上磨碎酵母細胞,制備了不含酵母細胞的抽提液,并證明此不含細胞的酵母提取液也能是糖發酵,說明發酵與細胞活動無關。從而說明了發酵是酶作用的化學本質,為此Buchner獲得了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1835年至1837年,Berzelius提出了催化作用的概念。

1.2 蛋白質

1926年美國科學家James Sumner從刀豆提取出了尿酶并獲得結晶,證明尿酶具有蛋白質性質??芍钡?930年至1936年Northrop和Kunitz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結晶,并用相應方法證實酶是一種蛋白質后,酶是蛋白質的屬性才普遍被人們所接受。為此,Sumner和Northrop與1949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1.3 核酸

1981年至1982年Thomas R.Cech實驗室在研究原生動物Tetrahymena thermophiea的rRNA前提加工成熟時發現了第一個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取名為ribozyme(核酶)。由于此RNA進行的是自我催化,且反應后自身發生變化失去催化能力,故嚴格地講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催化劑。隨后S.Altman和N.R.Pace以及T.R.Cech幾個實驗室又陸續發現了真正的RNA催化劑。其中以L19 RNA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和RNA聚合酶活性,1992年發現其還有RNA限制性內切酶的作用,催化的底物除了RNA外還有多糖、DNA以及氨基酸酯等。Cech和Altman與1989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 核酶的作用及分布

在生化第三版中指出,RNA有五大功能:控制蛋白質合成,作用于RNA的轉錄后加工與修飾;基因表達與調節功能的調節;生物催化和其他持家功能,遺傳信息的加工與進化?,F在發現的核酶大部分參加RNA的加工和成熟,也有可催化C-N鍵合成的RNA,其中,23SrRNA具有肽酰轉移酶活性。1992年有研究證明RNA具有催化蛋白質合成的活性。1997年zhang和Cech得到了一組直接催化肽鍵生成的人造RNA分子,證明了RNA具有肽基轉移酶的活性。表明了RNA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關。

2.1 rRNA前體的轉錄后加工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的rRNA都是從較長的前體生成的。1982年Cech在研究四膜蟲的rRNA的剪接加工時,發現RNA分子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在核酶作用下,四膜蟲rRNA前體所含413個核苷酸堿基的插入序列(內含子)被自我切除。真核生物rRNA前體的甲基化、假尿苷酸化和切割是由核小RNA(snoRNA)指導的。真核細胞的核仁中存在種類甚多的snoRNA,從酵母和人類細胞中已經發現有上百種。他們與rRNA前體的加工有關,包括斷裂、甲基化及尿嘧啶核苷的形成。

2.2 mRNA的轉錄后加工

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含有由許多極長的RNA分子構成的混合物,成為不均一核RNA(hnRNA),hnRNA是細胞質mRNA的前體。真核生物細胞核mRNA前體的剪接是在形成剪接體后才能進行的。在脊椎動物核細胞中snRNA有U1、U2、U3、U4、U5、U6等六種。已知U1、U2、U4、U5、U6等五種snRNA參與RNA剪接。

2.3 蛋白質的合成

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過去以為蛋白質肽鍵的合成是由核糖體的蛋白質所催化,稱為轉肽酶。1992年。H.F.Noller等證明23rRNA具有核酶活性,能夠催化肽鍵的形成。rRNA是裝配者并其催化作用。蛋白質知識維持rRNA構象,其輔助作用。2000年,耶魯大學研究小組在核糖體結晶圖譜中定位了肽酰轉移酶的位點,發現組成該位點的成分全是rRNA,這些成分屬于23s rRNA結構域V的中央環。

2.4 幫助分泌蛋白和膜蛋白跨膜運輸

過去一直認為幫助分泌蛋白和膜蛋白跨膜運輸的信號識別顆粒中(SRP)中,RNA只起簡單的衣架作用。直到最近通過動力學分析才發現,細菌SRP中的4.5S RNA能夠促進SPR蛋白和SPR受體間的可逆結合。籍助核磁共振和X射線晶體學研究,解釋了4.5S RNA在于Ffh蛋白結合前后構象的變化。由于SPR RNA能穩定Ffh與Fts Y結合的過渡態,因而具有催化作用。

2.5 調節個體發育和組織分化

較早就發現RNA在個體發育和組織分化中起調節作用。如X染色體的失活和維持均由Xist RNA介導。1995年發現線蟲中一些小RNA能夠關閉有關基因的表達,由此認識到基因可因RNA干擾(RNAi)而受到調節。2001年在人和鼠細胞中也發現RNAi作用,將它看成是生物節廣泛存在的基因調節方式。

3 人體內是否有核酶

關于這一問題,無論是從網上,還是大學的教科書上查了好久也沒有找到準確的答案。不過我想上面劃線的文字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所以,是否應該說人體內的酶絕大多是蛋白質更好一些呢?

本來只是一道題引來的爭議,通過查閱資料才發現,關于酶竟然有這么多的故事。其中好多知識是我從未接觸過的。這不僅讓我有些汗顏:自己以往因為想當然和得過且過錯過了多少次知識更新的機會!酶的化學本質、作用正在不斷的被補充,以后也許將有更大的發現。我們的教材也在不斷的改版、更新。那我們的知識是不是也應該不斷的更新呢?一些拙見,供各位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鏡巖.生物化學[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俗話說“嘴里有千層皮”,意思是如果口腔或舌頭破了,一般是不會感染的,而且會自然愈合,愈合的速度也比其他部位要快。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嘴巴里有唾液,唾液里有許多免疫成分和抵御細菌、病毒的抗體,相當于一種天然“消炎藥”,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

唾液,俗稱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內各種腺體所分泌的黏稠狀液體,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處的許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對: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頰腺、腭腺等。唾液腺雖小,卻是個很勤快的器官,一個成年人,一晝夜間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

人類唾液含數百種有益的化學物質。除了水分外,主要有鈉、鉀、鈣、氯、硫等離子的鹽類,以及淀粉酶、溶菌酶、乳酸膽鐵、磷酸鈣、麥芽糖酶、磷酸酯酶、黏蛋白、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素、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等多種有機物。

唾液中有一種長長的、具有黏性和彈性的蛋白質,上面附滿糖類,稱作“黏蛋白”。它使唾液具有黏性,能很好地包裹牙齒和牙齦,為保護牙齒提供物理屏障;它還能黏附在可導致牙齦疾病的細菌上,破壞它們侵害牙齒的能力,以幫助人體免疫細胞辨認細菌。

唾液可使化合物溶解,刺激味覺,使我們能嘗到食物的味道。當我們細細咀嚼饅頭、米飯時,會感覺到甜絲絲的味道,這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將其中的淀粉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麥芽糖,這有助于我們對食物的消化。

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和異物,保持口腔的清潔。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傷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齦手術后很少發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殺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內細菌的大量繁殖。美國科學家發現,唾液中有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唾液生長因子,它能顯著地縮短傷口的愈合時間,并可以止血,還能保持皮膚的彈性。唾液咽入胃后,可中和部分胃酸,降低胃酸的濃度,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有利于潰瘍的防治。

近年來,醫學家們發現唾液對食物污染帶來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人們如果經常保持唾液的旺盛分泌,并充分利用唾液腺激素,就能延緩人體機能的衰退,對健康和延年益壽都是有裨益的。

肝臟如何解毒

肝臟是人體的主要解毒器官,腸道吸收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細菌等首先進入肝臟,肝臟要對這些有害有毒物質、細菌進行處理,使之無害化或凈化。

肝臟血竇壁上附著大量吞噬細胞——枯否細胞,能吞噬從腸道吸收(主要是大腸)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的細菌及異物,最后被消化。用進入肝臟之前的門靜脈血進行細菌培養時幾乎都有細菌生長,而用從肝臟出來后進入體循環的血進行細菌培養時,則無細菌生長。因此,通過肝臟后進入體循環的血液基本是無菌的。由于肝血竇血液及肝枯否細胞可能含有從腸道吸收的毒素和細菌,所以在吃動物肝臟的時候最好把肝臟的血液沖洗掉。

肝臟還能把腸道細菌產生并吸收進入肝臟有毒的氨轉化為無毒的尿素,最后從尿排泄掉。

人的口味為何不同?

“味覺專家”早已認定:味覺在本質上是一種“化學感覺”。這就是說,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跟味蕾發生反應并產生一個信號,信號在傳入大腦后立即被精確地予以分析,由此甜、酸、苦、辣一一體味出來。

篇9

因此說,補鈣對促進中國居民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補多少鈣最佳

補鈣最經濟和安全的途徑是通過食物攝入。牛奶及奶制品含鈣量高且容易吸收,牛奶的含鈣量一般約為1毫克/毫升,因此每天喝一瓶奶(250毫升),即可獲得約250毫克的鈣。同時,牛奶還可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整體營養狀況。發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鈣的吸收。其他含鈣量高的食物有:豆類及其制品(黃豆、赤豆、豆腐、豆腐干)、蝦米、蝦皮、海帶、紫菜、海魚、黑芝麻、花生、胡桃、葵花子、甘藍菜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膳食因素會影響鈣的吸收。如膳食纖維可以與鈣等無機鹽結合,形成不易溶解的鹽類而不被吸收 ;植物中的草酸、植酸可與鈣形成難溶的鹽類而阻礙鈣的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含量過高,易與鈣結合形成鈣皂,阻礙鈣的吸收 ;膳食中的鈣、磷比例不合適,磷攝入過多時(如動物性食品攝入過多時),會降低鈣的吸收率 ;膳食中維生素D缺乏或蛋白質含量太低也會影響鈣的吸收。當然,膳食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如適量的蛋白質、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的乳糖、維生素D等。采用合理烹調處理方法,可避免食物中鈣的損失。必要時可進行食物鈣強化。

其次,鈣的吸收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鈣吸收率降低。平均年齡每增長10歲,鈣吸收率減少5%~10%。如嬰幼兒鈣的吸收率可達食物鈣攝入量的 60%,兒童約為40%,年輕成人停留在25%,成年人僅為20%左右。其他影響鈣吸收的因素還包括絕經、胃酸降低等。

補鈣并非越多越好

在服用補鈣產品時要慎重。不要輕信某些鈣制劑的夸大宣傳。如一些廣告所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后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里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只是物理變化,并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在30%左右。

補鈣量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對每日鈣的攝入量,要控制在2 000毫克以下。非食物來源的鈣補充劑的補鈣量應至多是其一半,即每天不超過1 000毫克。而就吸收率看,試驗表明在500毫克以下時,吸收率最高。

隨著鈣的強化食品越來越普遍,鈣補充劑的種類越來越多,鈣過量的不利影響也會逐漸增加起來,需要引起人的注意和重視,也就是說要注意安全攝入量的問題。在諸多攝入過量鈣可能產生的不良作用中,有三個可能的危害:

1.增加腎結石的危險性。

2.奶堿綜合癥。典型癥狀包括高鈣血癥、堿中毒和腎功能障礙,其嚴重程度取決于鈣和堿攝入量多少和持續時間。

3.鈣和其他礦物質的相互干擾作用。鈣和鐵、鋅、鎂、磷等元素存在相互作用,高鈣攝入會影響這些必需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故有缺鐵、缺鋅癥的患者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或同時補充這三種元素。

疾病狀態下的補鈣,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意外事件,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漆t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制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千萬不能盲目補鈣。此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四環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的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咨詢清楚,因為補鈣劑與這類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如何選擇鈣制劑

目前市面上的鈣制劑品種繁多,選擇時首先考慮鈣含量,其次是鈣溶解度和吸收量,再次是價格和口味。

不同化學形式的鈣補充劑鈣含量不同,乳酸鈣13%,碳酸鈣約為40%,檸檬酸鈣37%,磷酸氫鈣23%,葡萄糖酸鈣9%。目前市場上的鈣劑可分三大類,各有其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人群選用。

無機鈣類

以碳酸鈣、氧化鈣(活性鈣)、氯化鈣、磷酸氫鈣為主要功效成分。

1.碳酸鈣及其制劑 碳酸鈣為列入國家藥典的鈣劑,也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鈣制劑。它是藥用鈣鹽含鈣量最高(40%)的一種,雖不溶于水,但可在胃酸中溶解,且有較好的吸收率,是目前劑型最多、應用最廣的補鈣劑,如鈣爾奇D等。由于要消耗大量的胃酸,有時會引起惡心不適等不良反應,碳酸鈣與胃酸反應后還會釋放出 CO2氣體,引起呃逆。

2.活性鈣制劑 該類制劑是由天然貝殼經高溫煅燒、電解制得,有的輔以中藥?;钚遭}含鈣量低、吸收率低、堿性強,易引起胃腸道刺激。目前主要用于骨質疏松癥的預防,主要品種有片劑、咀嚼片、沖劑、膠囊,雖然劑型不少,但大多數含有重金屬,尤其是鉛,長期服用對身體不利,故其使用可能會越來越少。

有機鈣類

主要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醋酸鈣。

1.乳酸鈣、葡萄糖酸鈣 此兩種鈣劑的鈣含量低,口服效果不理想,以它們單獨為原料的制劑越來越少。目前多用其注射劑,或與其他鈣鹽一起制成復方制劑使用。

2.檸檬酸鈣:檸檬酸鈣不需要胃酸活化吸收,吸收率較佳,又不會像碳酸鈣產生二氧化碳造成胃脹氣,且它在血中的溶解度比產生結石的草酸鹽高,因此檸檬酸根會搶奪結石成分中的鈣,多了一個預防結石的功能。

氨基酸鈣

是一種新的鈣源,就其化學分子構成而言亦屬有機鈣。

1.L-蘇糖酸鈣 含鈣量13%,具有良好脂溶性,能主動吸收,且胃腸刺激小,還能促進維生素C在體內的吸收并延緩其代謝,可達到補鈣、補維生素C的雙重效果。適用于中老年人及兒童、嬰幼兒、孕婦補鈣,如巨能鈣。但價格昂貴,作長期補鈣劑應,用可能經濟上難以負荷。

2.酸螯合鈣 氨基酸螯合物的形成便于鈣劑吸收和利用,它被吸收入血液中后,并不是立即解離成鈣離子和氨基酸,而是以螯合物的形式持續解離成鈣離子供機體利用,從而避免了血清中鈣離子濃度過高帶來的腎排鈣離子增加或高鈣血癥,保證了鈣元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同時其制劑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對鈣在腸道內的吸收和利用有協同作用,故有良好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

補了鈣機體到底能吸收多少,是人們最關心的。吸收率試驗顯示,含250毫克元素鈣的不同鈣制劑與一標準化早餐同時服用,吸收率分別為:蘋果酸、檸檬酸鈣鹽35%,碳酸鈣鹽27%,磷酸鈣鹽25%,補鈣效果差異不顯著,但效果價格比方面則碳酸鈣有優勢。

篇10

1.育發化妝品凡是具有幫助毛發生長,減少脫發和斷發的化妝品稱為育發化妝品。101毛發再生精,邦定美容機構的麗爾育發露都是國內外著名的育發產品。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即便是能長頭發也不允許加入到化妝品中,如氮介、斑蟊等。某些口服藥物有多毛的副作用,如長壓定、環孢菌素A,服用后全身皮膚會長出許多絨毛,人們利用這一特點,配制成2~5%長壓定溶液,它就是治療脫發的有效外用藥。

2.染發化妝品凡是能改變頭發顏色的為染發化妝品。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膚色和發色,比如黃色、白色、金黃色、棕色和黑色。中國人以亮澤烏黑的頭發為美麗,白發則顯得人老氣橫秋,全國有1億多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大多也喜歡黑色。但是將頭發染成五顏六色相對比較容易,而染成黑色卻最難,特別是永久性染黑。到目前為止,國內采用的還是對人體有毒,甚至能致癌的苯二胺。它很容易引發嚴重的染發皮炎,把顧客弄得“焦頭爛額”。含鉛的染發劑也對人有害,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我們正企盼著一種無毒無害,染黑效果好而又持久的染發化妝品問世。

3.燙發化妝品凡是能改變頭發的彎曲度并能維持其相對穩定的為燙發化妝品。它們是由能使頭發卷曲的卷曲劑和把變化后的發型固定下來的定型劑組成。反復冷燙能破壞毛發的發質,因此經常燙發的白領女性發質很差,毛發枯黃分叉、不亮澤。冷燙精對皮膚也有很大的刺激性,作冷燙的發型師約有60%以上的人雙手發生接觸性皮炎,十分痛苦。

4.脫毛化妝品凡是能使毛發脫落的稱為脫毛化妝品。毛發是由一種蛋白質構成的長圓柱狀組織,它含有較多的胱氨酸。用硫化類或巰基乙酸鹽類化學物質可以破壞胱氨酸的二硫鍵而使毛發斷落,像刮胡子一樣,把皮膚外的毛干去掉,而毛并未去除,因而如此反復脫毛,效果會適得其反。當年上海生產的第二春脫毛化妝品紅極一時,后來人們認識到它的這種本質,就再也無人購買。現在用電燒、激光永久性去毛效果較好。

5.化妝品凡是能使膨大、隆起、豎挺的為化妝品。近年來化妝品業大打“挺胸”的商業戰,各種豐乳、化妝品層出不窮。大多數化妝品中加有人參、花粉、海藻等成分,它們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使膨大、豐滿;維生素E為生育酚,它可以使成熟的卵泡增生,黃體細胞增大,使豐滿;雌激素如乙烯雌酚、乙酸孕酮等也可刺激乳腺發育豐滿。

6.健美化妝品凡是能使脂肪減少、體型苗條優美的為健美化妝品。當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營養改善后,出現了大批肥胖病人,這不僅是形體美的缺陷,還容易導致各種疾病。苗條霜、瘦身霜大多含有健美的原料藥,如海藻、茶葉、荷花、柑桔、辣椒、問荊、丹參、銀杏、紅杉、木賊、澤瀉、大黃等。單靠減肥、健美化妝品是很難取得滿意效果的,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食,防止過食性肥胖。其次要增加運動量,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只有綜合防治才能奏效。

7.除臭化妝品凡是能除去人體臭味的化妝品為除臭化妝品。人們正常排出的汗液和大汗腺液并不臭,但經細菌的分解作用會轉化為有臭味的壬酸和葵酸等低級脂肪酸。常用的除臭劑有抑汗劑,如氧化鋁、硫酸鋁等,它們能抑制汗液分泌;也可用殺菌劑,如硼酸、六氯酚、三氯生等,它們可以抑殺細菌,防止發生臭味。不少除臭劑是用氧化鋅、堿性鋅鹽等與低級脂肪酸發生反應而除去臭味。

8.祛斑化妝品凡是能減輕皮膚上色素斑的為祛斑化妝品。面部色素斑有許多種類,如雀斑、黃褐斑、老年斑等,還有先天性色素斑痣,其中以黃褐斑最為多見。常用抑制酪氨酸酶的原料藥如對氨基苯甲酸、二氧化鈦、氫醌、維生素CL-半胱胺酸、曲酸、壬二酸、熊果苷、烏梅、桂皮、夏枯草和甘草油溶液提取物等可抑制色素的生成。維甲酸雖有祛斑作用,但副作用太多,不宜使用。

9.防曬化妝品凡是能遮擋、吸收、折射紫外線的為防曬化妝品。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防曬的重要性,加上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照射更加嚴重,對人的皮膚危害也越來越大,所以人們應更多地注意防曬。防曬化妝品有一個防曬指數(SPF),按其效果分為5等:

最低防曬化妝品6以下允許曬黑

中等防曬化妝品6~8允許有些曬黑

高度防曬化妝品8~12允許有限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