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個人理財方案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個人理財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研究大學生個人理財的背景
當下,我們的大學生對于結余的生活費的處理已是造成了個人的資金浪費。大學生不僅沒有好的消費習慣,而且沒有合理的理財規劃。從大學生理財現狀中不難看出大學生理財缺一個由理論到實際的的橋梁,少一個實際操作的平臺,更沒有專業理財人員的指導,因而月底會變為“大負翁”、“月光族”。
面對現在的大學生理財的現狀,我們的大學生就需要理論的扎實、多次的實際經驗、專業的理財指導,然而能夠幫助大學生做到這三項的任何服務業務我們至今沒有發現。
二、影響大學生個人理財的因素
(一)大學生自身因素
1、自身認知偏差。部分大學生會利用自己兼職的資金以及憑借工作經驗去理財機構購買理財產品,然而許多人是虧本還得向父母借錢度日。這些現狀顯示一定程度上的過度自信、表面認知偏差都會使大學生積極的理財,但在相應程度上會忽略產品的風險、時間等信息,從而導致個人理財出現認知偏差。
2、固定的收入。根據調查顯示,約75%的學生的生活收入來自父母,他們的收入減去必要的支出及大學里逐漸的存在攀比消費和盲目消費、浪費資金嚴重及消費結構不合理等資金支出后,這樣的不合理支出讓大學生無財可理。
(二)理財市場與社會環境因素
1、理財市場條件的制約。由于理財機構宣傳不到位,很多大學生是一無所知選擇理財產品或是產品的銷售門檻高放棄理財,這樣的現實條件制約,讓大學生對理財望而卻步。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社會環境。傳統的消費理念受到強烈的時代沖擊,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有很大的轉變,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給大學生理念帶來較深的沖擊,導致大學生產生高消費的心理變化。在實際情況下,由于社會環境影響,很多大學生不能樹立很好的理財觀。
三、研究大學生個人理財中出現的問題
1、理解誤區。大學生理財需求上升,但仍缺一個獨立的理財環境,且理財技巧匱乏,受傳統觀念束縛,大學生的理財很保守。錯誤的將理財理解為傳統的資金使用方式,即獲得的收入存入銀行獲得穩定的利息或進行股集,債券投資,以期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風險收益。
2、欠缺豐富的理財經驗。相對保守的大學生選擇基金,學生一般選擇資金管理的開放式基金的固定方式。21歲的李樂同學看到學多人理財都掙了不少錢,他于是拿出了自己積攢的資金購買定期理財產品,可不久李樂就虧損了??梢姡M管在校大學生理財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這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投資理財起步期。
3、理財風險。對大學生而言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理財商家可能因經營管理不善而虧損,也可能因市場變化出現產品滯銷、資金周轉不靈導致脫節現象等。期限越長的理財產品,對利率波動就越敏感,市場風險也就越大。
4、理財產品門檻偏高。如招商銀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戶資產要達到50萬元;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要求客戶資產達到20萬等。這顯示理財市場上的產品缺乏創新性,不能滿足大學生這一客源,讓很多大學生只能觀望理財。
5、缺乏專業指導。專業的理財人員不能接觸到我們廣大的大學生,因而我們大學生的理財知識理論層面的教學,而沒有實際的實例教學,這就使大學生個人理財要走許多彎路,如此發展會讓大學生對理財的熱衷度降低。
四、針對大學生個人理財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
1、開展理財宣傳教育。在高等院校開展理財宣傳教育讓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對理財的認知程度。理財機構定期開展理財知識競賽、與各高校合作開展理財宣傳教育的專題座談會,并在大學城設立理財中介服務點,可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和生活理財習慣,并為將來成為一個善于理財的現代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量身定制理財規劃。當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由于受自身資金的限制,建議其要開源節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勤工儉學來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比如利用家教、導游、餐廳服務等兼職,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大學生群體差異較大,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且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收入來源和消費習慣,因此,每個人的理財方案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豐富理財經驗。經驗不一定是非得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的。學生可向經濟管理類的專業老師請教,也可向我們理財中介推薦的理財專業人士咨詢。我們理財中介服務會不定期的發放專業書籍和邀請理財專家和理財成功人士到學校為大學生做專門的經驗交流講座并建立“大學生理財協會”會員社團,有效促進理財資訊和經驗的交流。
4、合適的理財產品。理想的理財產品應有相對較低的理財服務門檻,以滿足大學生對資金靈活性的需求。各理財機構不斷推進創新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會有新市場,所以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理財產品,突出產品的適用性,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大學生客戶群理財的需要。
5、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相關的政策環節及法律保障。
(1)理財合同。理財機構從事理財業務,應當依法與委托人簽訂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但在合同中不得對理財產品進行保本保息的承諾。
(2)理財機構的風險內控制度。包括對理財資金及資產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會計制度要求,切實防止帳外經營,挪用理財資金情況的發生,建立嚴格的業務隔離制度。
(4)理財機構的信息披露制度。理財機構應當按照誠信、真實、完整、準確、及時的原則披露理財業務的相關信息。
(5)禁止作出保證其資金不受損失或最低收益的承諾。
五、成果
(一)實現大學生人人會理財,人人有財理
通過對大學生的一系列的理財服務,我們確保了許多大學生享受到了理財該有的服務,確保大學生是會理財,而且通過專業理財人員的指導下,我們確保每個大學生都是有足夠的資金去理財。
如果不會理財,不用怕,個人理財擁有專業的服務,保證人人會理財;如果沒有資金理財,不用擔心,我們的專業理財規劃師會幫助規劃資金使用,保證人人有財可理。
(二)校企合作共同發展大學生理財項目
學校與理財合作商合作,針對理財專業指導,合作商可與學校舉辦理財講座、開展理財模擬大賽、理財知識競賽、理財培訓等方式讓更多大學生合理的參與到理財中來,既讓合作商有機會宣傳自己的理財產品、給自己的理財銷售市場增加客源,也讓學校的理財課程有機會接觸實際操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合理利用資金,合理的去理財。
(三)特色的方法,開啟潮流模式
1、利用創新手段宣傳理財。為了讓大學生加入理財,我們理財服務點利用21世紀時尚通信方式(QQ、飛信、YY、人人等)建立大學生理財交流群和理財中介服務點會員社區群以及進小區宣傳理財,通過我們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參與理財的大學生人數日趨上升。
2、與高校合作開展多次理財座談會。我們個人理財中介服務點成立會員社團,與高校合作舉辦關于理財的經驗交流、理財教育等專題講座,大學生參與率100%,讓更多學生不再懼怕理財。
3、大學生個人理財的業務不斷深入發展,每個學生經過我們系統的培訓都可以實際操作理財,對理財的認識不再是表面的理論了解,能夠合理理財、規劃理財。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學校與當地的各大理財商家更加的急求加入我們的跟人理財服務團隊中來,不斷地壯大我們的服務隊伍,提高理財服務水平,為大學生理財服務提供更進一步的發展。(作者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課題來源:
本論文課題來源自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個人理財中介服務創業設計
參考文獻:
[1] 王在全:《一生的理財計劃》,南海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麗華:《理財新視角:個人理財規劃》,《審計與理財》05年第2期
[3] 林寧:《淺談個人理財規劃》,《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年版
[4] 鄭建輝:《如何制定合適自己的理財規劃》,《金融博覽》2008年第二期
[5] 田文錦:《個人理財規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6] 曹素芳,彭興富.加強大學生理財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3)
篇2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理財觀
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在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今日,大學生能否形成理財觀念、應對日益競爭的社會形勢,已成為大學生重要素質教育課題之一。大學是步入社會的起步階段,培育理財觀則尤為重要,大學階段掌握必要的理財知識,可受益終生,對未來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學生培育理財的必要性
1、形成良好的社會示范作用
大學生是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現狀和消費觀,既表現出年輕人消費現狀和消費觀的新變化,又表現出不同于同齡人的消費現狀及消費觀。由于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因而在同齡人中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消費行為及理財觀的正確引導,也必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提升個人素質為未來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全面發展,是時代賦予大學生的新任務。培育正確的理財觀念,可促進個人素質的提升,鍛煉個人的理財能力。使大學生能夠更快的適應社會,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的責任。
3、開源節流解決大學生財務需求
許多入不敷出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充足的生活費是他們財務困境的主要原因。只要能夠增加收入來源,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事實卻遠非如此。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收入只能靠家庭提供、兼職等渠道來增加,想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收入是不可能的。合理的理財方案,能幫助大學生做到收支平衡,并適度理財。
二、大學生消費現狀調研
大學生已成為我國強大的消費群體。然而,“月初富翁,月底負翁”已成普遍現象。大學生錯誤消費觀導致消費攀比風不斷增長,家庭經濟負擔不斷加重,更為嚴重的是導致個別學生走上犯罪道路??梢?,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理財觀念,是當前高校最值得探討課題之一。
為了更好展開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通過對東北大學、遼寧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十幾家遼寧省內大學采用了問卷調查(見表1)。
通過問卷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1、以理性消費為主,存在消費兩極化現象。根據調查結果,月消費小于500元、1500元以上的人數較少,500-1500元的人數占絕大多數。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
2012年1-7月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563元,平均每月消費性支出1509元,可以看出,大學生每月的消費總額普遍與家庭經濟情況相匹配。只有42.6%的大學生認為生活費剛好合適,說明大部分學生,存在消費不合理現象。
2、基本消費(日常伙食費)占大學生的生活消費的40%-50%,為主要部分。
3、消費來源單一而集中: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來源是由父母提供,另有少部分來源為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勤工儉學等。
4、理財習慣不良:調查顯示,僅有34.6%的大學生有記賬的習慣,這顯示了多數大學生理財習慣的紊亂。目前的市場經濟,能夠產生暴利的投資領域幾乎不存在了。理財猶如馬拉松比賽,貴在堅持。而十年如一日的理財行為只有靠養成一種習慣來保障。
5、儲蓄觀念淡?。憾鄶荡髮W生因為缺乏合理預算,生活上的支出較隨意,結果經常是前松后緊,多數同學加入“月光族”,月末需要向別人借錢度日。這些現象都表現出大學生儲蓄觀念的淡薄。
6、理財知識儲備不夠,導致理財方法單一:根據調查可知,只有32.9%的學生對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所了解,其中對股票了解居多,但大部分人根本不懂股票的運籌原理,而且大學生也沒有閑置的資金去投資股票,承擔股票的損失風險。
綜上所述,要想解決現階段大學生的“入不敷出”的現狀,就有必要學習科學的理財知識和理財方法,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三、大學生理財規劃觀培育措施
根據我們的調研和分析,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突出表現為理財意識薄弱,理財能力有限,理財規劃不科學。很多的大學生尚未明確理財的真正含義,片面認為理財只是投資,而對投資知識掌握較少,有學習理財知識的興趣,但覺得目前投資尚早。因此,理財觀念的培育尤為重要。
1、養成記賬習慣
合理利用資金,避免盲目消費。理財最有效的方法是記賬。通過記賬,能了解自己的花銷和結余狀況,可總結出各項開支的比例和不必要的花銷,對不合理的花費逐漸減少,做到開支有計劃,節省費用。
2、正確協調好開源節流
大學生應當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盡可能“開源”,比如促銷,家教等各種兼職;通過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等都是擴大收入的來源。并且,養成節約習慣,以最低的消費獲得最大的回報,把握恰當的消費時機,例如日常用品的購買,可在商場促銷時段多儲備一些,做到“節流”
3、每月留存固定資金用于突發狀況
大學生在校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正常消費基礎上必須留有盈余的資金以備不時之需。例如生病等偶然因素導致的情況不得不花錢。對此,必須要合理規劃。
4、正確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費結構呈多層次和多元化。商品的品牌效應已被許多年輕人所推崇。由于大學生受到消費思潮的影響,其消費具有從眾性、攀比性、個性化等特點,他們對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區分相當模糊。有資料顯示,女生喜愛逛街,消費的沖動性較大。而男生消費沖動低,喜歡交友,沒有金錢觀,花費較大。因此,大學生要明確生活必需品的范疇,抵制各種誘惑,消費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5、要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當“負翁”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信用卡的使用儼然成為一種時尚和趨勢。這種“先消費,再支付”的消費方式被很多人所推崇。大學生控制自己消費的能力較差,在刷卡支付過程中沒有現金支付的感受,容易引起過度消費,造成個人的財務危機。
6、根據資金狀況及承受風險能力,進行合理投資
大學生對投資方面理解較少,片面理解為炒股,存款。事實上,投資還有債券、保險、基金等多種渠道。我們認為,基金在收益上高于存款債券;同時風險又低于股票,沒有股票對專業知識要求程度高,是適合大學生投資的金融工具。
7、消費可適當選擇網購、團購等方式
銀行經營業務的不斷擴延,電子銀行日趨大眾化。網購、團購等新型消費方式,不僅可節省時間,更是節省資金、避免盲目消費的主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鄭葵,程芳.談加強當代大學生理財教育的重要性[J].文化教育,2009(2).
[2]高佳.美國中小學理財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外國教育研究,2009(1).
[3]吳曉求.證券投資學[M].中國人民大學,2009.2.1.
篇3
更多精品源自文秘站
一、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專業定位明確,但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學生的分級分類管理,不能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方向性人才培養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應提升層次、拓寬專業、提高素質、注重實踐、面向市場,體現層次性、系統性和結構性,實現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的最佳組合。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核心專業課程設置模式主要有:按財務管理的層次來設置、按資金運動的階段來設置、按財務管理的主體來設置以及按財務管理的環節來設置幾種模式。具體如表1所示:(1)課程設置與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相似度高,沒有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向的定位,課程設置缺乏方向性。(2)專業課和專業特色課程缺乏深度和廣度,個人理財規劃課程、公司理財規劃課程以及企業風險管理等相關專業特色課程缺乏。(二)雙師型師資隊伍資源豐富但后續師資實踐培訓平臺缺乏。(三)實踐教學意識明確,但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實踐教學環節落實以及效果落實監控手段匱乏。(四)校外實訓基地數量稀少,建設效果不明顯。(五)學生能力目標體系僅限于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六)實踐教學以課程實踐教學為主,手工實訓、電算化實驗和實驗室實踐比重較輕,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優化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