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特點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藝術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圖形在藝術中的應用并沒有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退出歷史舞臺,卻使得現代藝術有逐漸回歸傳統的趨勢。當然,現代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圖形,并不是將傳統圖形生搬硬套,簡單的挪用,而是在創新模式下,通過現代化的藝術創作手段,把傳統圖形的意表現出來,更加注重圖形表意,使得圖形中的意更具時代氣息,更能表現現代藝術的主題。因此,我們在使用民族傳統文化時切莫照葫蘆畫瓢,一定要延伸發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如果沒有推陳出新,將會導致民族傳統藝術發展的停滯[1]。
一、傳統圖形的藝術特點
傳統圖形經過數千年的演化與錘煉,將圖、形、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傳統圖形有了藝術的縮影。(1)傳統圖形具有藝術對稱性。現代藝術多講求對稱性,其特點形成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觀點保持一致。因此,傳統圖形在現代藝術設計的應用使得傳統圖形的對稱性特點得以全面展現;(2)傳統圖形具有藝術的平中見奇性。所謂平中見奇,就是普通的傳統圖形經過藝術應用,能夠突破主題的美,將傳統圖形的意表現得淋漓盡致;(3)傳統圖形具有藝術的唯美性。藝術的表現始終離不開唯美主義。傳統圖形經過數千年的變化,同樣兼具了唯美特性,使得傳統圖形給人以唯美的視覺享受。
二、傳統圖形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在現代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圖形,是現代設計的一個流行趨勢,也是將現代元素和古典元素相結合,設計出優秀作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這樣的一種結合,并不是指對傳統圖形進行原版照抄,而應該深入體會傳統圖形的意境,對傳統圖形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當今世界的設計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階段,讓傳統圖形成為現代設計的一個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使中國的設計更具有本土化,更具中國元素。傳統圖形已經被廣泛的運用于現代標志設計、包裝設計、VI設計、海報設計中。在現代設計中,中國的造型藝術承襲了中國傳統美術觀。它有別于西方強調形象性、生動性的審美趣味,多不重“寫實”重“傳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飄逸境界。它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繪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確定的,又是未定的。作品的意趣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的審美效果。近年來,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于現代設計,備受設計師們青睞。因此我們中國的設計師首先應該具備扎實的文化素質功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和利用。不但可以吸收現代設計的設計理念,而且也可以將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特征在作品中展現出來[2]。
三、傳統圖形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1、傳統圖形在標志設計中的藝術應用
現代的標志藝術設計中要求體現創新、創意和創造,使得標志既不同又有新意,主題突顯,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現代標志藝術設計中應用傳統圖形,就要開發傳統圖形的新的意義。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的藝術設計中,就采用了傳統圖形“祥云”來代表“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主題。火炬造型設計來源于傳統的紙卷軸。引申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可見,利用傳統圖案吉祥寓意的特點來進行設計,這是一種既成熟又具深刻文化內涵的方法,對寓意的表達既懇切又不直白[3],更為表現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意。
2、傳統圖形在包裝設計中的藝術應用
產品包裝設計中要求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為了更好的表現這一點,應用傳統圖形,在具有深遠影響的荼、酒、絲綢等產品的包裝設計上,多融入了傳統圖形設計。這些傳統圖形大都融合了中華古典文化底蘊,能夠在消費者中產生共鳴,消費者一看到產品的包裝圖形,就能想起從在古至今的產品文化,并深深被吸引,進而刺激消費,為產品的利潤增加打下堅實的基礎。傳統圖形在包裝設計中的藝術應用,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利用傳統創造新的經濟增長的典范。因此,傳統圖形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為包裝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設計空間[4],能夠折射出產品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蛋糕包裝中,將傳統圖形福、壽等設計其中,增加了人們尊老愛幼的情懷,表達了人們對生日的祝福。
3、傳統圖形在海報設計中的藝術應用
海報的功能就是宣傳與吸引,這就要求海報的設計既要體現藝術視覺,又要體現內容的宣傳。因此,在海報的設計中融入傳統圖形,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設計理念。海報的種類很多,如商業、影視、公益等,這些海報的受眾對象都是百姓,為了能夠抓住觀看者的心理,在設計海報上,必須主題鮮明,視覺沖擊性強,因此,在應用傳統圖形設計海報時,必須讓傳統圖形來表達主題,并通過傳統圖形的文化底蘊來彰顯海報的文化內涵。不同種類的海報,表現的主題不同,但其個性張場的藝術設計卻是所有海報的最終追求,這些藝術設計的宗旨就是吸引觀看者,起到宣傳作用,另人一看便有參與的欲望。例如在設計影視海報時,將影視內容用傳統圖形如龍鳳樣、福壽樣、剪紙樣等等來表達,讓觀眾一看便知影視內容的新穎,然后再將現代元素帶入設計之中,通過古今對比,更顯出傳統圖形的唯美與平中出奇。
4、傳統圖形在服裝設計中的藝術應用
現代服裝設計往往追求美化與時尚共存,美化設計并不是簡單的顏色差異,而是將顏色、圖形與時尚結合在一起,通過圖形來承載時尚元素。因而,服裝設計中將傳統圖形的引入并不少見。傳統的圖形給了現代設計師們更多的靈感與創造空間,能夠創造出新的美學觀點[5]。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圖形的應用手法多樣,有變形運用、分解組合運用、疊加運用、抽象運用等等,通過對傳統圖形的再加工和創新應用,能夠為服裝設計的藝術表現增加創新元素,使得傳統圖形融合時代氣息,更符合現代服裝時尚的要求。
篇2
關鍵詞 傳統瓷雕佛像;塑造;中國
傳統的中國瓷雕佛像以佛教人物為題材,多為紀念其功績。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瓷雕佛像在不同歷史時期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細節上可能有諸多差異,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它們都寄托了時代精神和工匠藝人的理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某種程度上甚至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弘揚了中華文化,因此影響深遠。我國瓷雕佛像藝術留下的不僅有實物,還有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精神,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的魅力所在。
1、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的特點
(1)中國傳統瓷雕佛像造型比較簡潔與西方相比,中國傳統藝術更多追求平實簡約的美感,傳統瓷雕佛像正如中國畫一般,注重傳神寫意。如瓷雕佛像頭部往往寥寥數筆即已完成刻畫,而并不細細勾勒。以線條藝術為基礎,既體現了東方美,又直截了當表達出了工匠藝人的情感,兼顧人性化,佛像因此栩栩如生,可謂一舉多得。時至今日,可能有很多人認為古代瓷雕佛像過于粗略,不夠細致;這雖然是事實,但我們更應以歷史的眼光予以正確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弘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2)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極具開放性、世俗性中華民族秉性謙虛好學,中華文明也因此海納百川。佛教起源于印度,后傳入中國。漫長的融合孕育了本土化的佛教文化,獨樹一幟,影響深遠。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佛教與大眾的聯系日益緊密,出現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佛教藝術作品。在中國,四大菩薩尤為善男信女廣泛虔誠信奉,有事無事輒奉香頂禮膜拜,以求得菩薩的保佑。
(3)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與當今時代精神相契合傳統瓷雕佛像藝術所表現出的情懷契合了現今大力弘揚的價值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有利于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弘揚。
2、中國傳統瓷雕佛像的內涵
佛像的背后往往隱含著很多美麗動人而引人向善的故事。如,仔細觀察觀音塑像,會發現無論其舉止還是表情都表現出祥和、平靜的特征。蓮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美名,觀音的蓮座象征了純潔、美好和善良。又如,活佛濟公的事跡經塑像而傳揚深遠,他詼諧的風格受到大眾的歡迎,有助勸世從善。
3、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的發展趨勢
在新時期,佛教文化因其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好處,必然會受到重視;而瓷雕佛像藝術也必然煥發新的光彩。瓷雕佛像藝術歷史悠久,在大眾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經濟上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明清瓷雕佛像制作精良,價格不菲,潛力仍大,就非常值得收藏。從瓷雕佛像藝術的發展軌跡也可以看出相應時代佛教的發展,這很好理解。隨著新時期社會各界對瓷雕佛像藝術的不斷看重,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將再次主動走向世界,這有利于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4、如何發展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
佛教在中國影響深遠,進一步傳播佛教文化,將有利于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乃至世界的和平,從而順應時代潮流,建設和諧社會。
(1)我國瓷雕佛像造型的創新我國燒制陶瓷的歷史源遠流長,瓷雕佛像藝術也應與時俱進,有所創新。自由女神像聞名世界,至少部分要歸功于其人物造型上的大膽設計。瓷雕佛像藝術也應在不失莊重的前提下進行造型上的創新,廣泛聽取意見,加入更多動作,表現出鮮明的個性,有助于大眾更深刻地了解佛教人物,最終更好地弘揚佛教文化。
(2)我國瓷雕佛像藝術中手法的改進藝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瓷雕佛像藝術是各種文化糅合的產物,它拉近了佛教人物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佛教人物因此而不再神秘;工藝的成熟賦予了佛像濃重的生活氣息,生動有趣。中國傳統瓷雕佛像藝術要繼續發展,離不開國家資金上的支持和經營上的規范。從業人員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在瓷雕佛像藝術實踐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以實現工藝進步,進而發揮出自身的價值,為中國佛教文化的弘揚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3)我國瓷雕佛像藝術中顏色及其他方面的改變瓷雕佛像藝術不僅需要考慮到人物表情動作上的細微變化,還需要統籌顏色、材料、具體工藝等方方面面的細節。為佛教人物塑像原本就是出于長久紀念的目的,因此其顏料也必須穩定持久,而不會經常掉色;如果經常掉色,顯然會增加一大筆維護費用。這方面可試用國外的先進色料,效果或有較大提升。隨著時代的發展,瓷雕佛像的材質也不斷改進。胎質細膩光滑,色料明麗濃郁,無疑會加分不少。
5、結 語
從前,社會對傳統瓷雕佛像藝術的傳承不足,這方面資料寥寥,導致瓷雕佛像藝術的發展舉步維艱。如今,文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佛教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支,必將不斷發展、歷久彌新。
參 考 文 獻
[1]馬世長.中國佛教石窟考古文集[M].商務印書館.2001
[2]耿世民.維吾爾古代文獻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現代環境藝術;作用
目前,現代環境藝術作為一種交叉性較強的文化,具有很好的發展勢頭。在吸取優秀傳統文化的趨勢下,現代環境藝術創意依托于傳統民間文化,呈現出本土化、傳統化、民間化的特點。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本著“以人為本”理念,依托于勞動人民的藝術創作能力,集審美和實際功能為一體,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并且獲得現代人們一致的好評和喜愛。
一、傳統民間藝術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現狀
現代環境藝術所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是眾多環境系統的融合藝術,包括城市規劃、建筑、園林、室內設計等領域。環境藝術是以設計符合民眾精神和生活雙重需要的生存空間為最終目標,在設計過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規律,符合事物發展方向,融合當地傳統文化。
(一)藝術設計貼近自然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全球人民對于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因而環境藝術設計中逐漸貼近自然風格,力求為人們提供一種舒適的感覺。
(二)要有整體化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領域寬廣,現如今,一個城市的環境藝術從城市規劃到建筑風格都呈現出整體性特點,從而實現城市發展的協調統一。
(三)要趨向民族化
中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發展具有個性和共性。現如今的環境藝術設計漸漸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內設計全部顯示出日本民族特色。總之,傳統環境藝術中欠缺的元素歷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從民間藝術入手,發揮民間藝術的積極作用,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出符合大眾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傳統民間藝術是指將傳統藝術按照社會階層進行劃分,如詩詞等的藝術創造不屬于民間藝術范疇內。傳統民間藝術指的是藝術作品的創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創作的藝術品也是為社會底層的百姓服務的,所以傳統民間藝術再發展并不僅僅是以審美價值為主要生存支柱,期間,傳統民間藝術的種類離不開以下兩種類別:
1.生活服務類
傳統民間藝術中可以歸納到生活服務類的藝術品種類繁多。為底層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勞動等一般生活物質資料服務的藝術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創造的不同廚具等;服務于生產勞作用的,如紡織車;服務于穿戴方面的民間藝術種類最多且發展最為繁榮,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繡圖案;服務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頭、木材、土等材質使用和各種家具的樣式和擺設等。傳統民間藝術中的生活服務類影響著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復一日中形成了民間文化氛圍,體現了社會底層對于生存質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類
傳統民間藝術中主要為底層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務的主要有為祭祀祈福所用的貢品,如各種紙扎供具。第二種服務于精神類的是娛樂所使用的,如民間傳統中的提供休閑娛樂的各種戲曲種類和游戲,如各種面具、玩偶,燈謎等。第三種是表達情感和內心需求的,如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品。總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實用性、傳承性、工藝性。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展到現代,其在現代文明發展中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中的應用特點
根據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傳統民間藝術運用到現代環境藝術中具有以下特點:
(一)地域性
傳統民間藝術帶有地域性導致其應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不同區域內的人民擁有不同的民族歸屬感,其所創造的民間藝術也因此帶有地域個性的標志。如北方的服飾特點以皮、毛材質為主;南方的服飾特點以布、絲等材質為主。同時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往往會將年畫等粘貼藝術品運用到北方建筑室內設計中,將其發展成壁紙等藝術品,而南方應多潮濕天氣,較少使用到這些民間藝術品。
(二)裝飾性
根據傳統民間藝術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民間藝術在歷史中主要發揮其實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民間藝術品的實用性漸漸不再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在現代環境藝術中主要汲取傳統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的裝飾。如剪紙藝術的發展已然成為產業結構鏈。而許多建筑物的室內裝飾中喜歡用到民間藝術品,如蓑衣、中國結等成為裝飾品。
(三)情感性
傳統民間藝術凝聚了中國民間數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主要采用了傳統民間藝術品種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對民間傳說故事的使用,白蛇傳故事中的斷橋、油紙傘等元素的使用,從而使現代環境藝術中帶有民間百姓對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了中國百姓生存的哲學,反應了百姓的審美特點。總之,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設計元素具有獨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借鑒。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中運用的幾大特點,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和現代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從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特點,可以總結出其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發揮著審美作用和非審美作用。
(一)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審美作用
傳統民間藝術凝聚著普通民眾上千年的精神藝術。首先,民間藝術具有質樸簡練的審美特點,運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使人們感受到審美的愉悅性;其次,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上具有和諧對稱性,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繼承到這種形式美感,形成現代環境呈現出獨特的形態特點,如上海“新天地”商業休閑街區中對民間建筑材質的保存和應用,使得上海的整體環境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和諧統一的審美感受;第三,傳統民間藝術中內容的運用,豐富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元素,體現了精彩紛呈的審美感受,如北京民間文化習俗在王府井環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場所、燈柱等富含了民間文化內容,糖人制作的銅像、糖葫蘆銅像等的規劃設計,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實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濃厚的傳統韻味,拉近了國內外民眾同王府井之間的距離,體現出豐厚的審美感受。
(二)傳統民間藝術的情感共鳴作用
傳統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對家人的情感、對時代的情感等。人們可以通過民間藝術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進行情感交流。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民間文化運用其情感特點,為一些建筑設計、裝飾品等賦予情感文化,從而提升人們對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歸屬感。如民間文化中運用五顏六色的布條來制作幼兒的衣物,表達對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愛之情。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將五彩的布條設計成室內裝飾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達對屋主的祝福,同時也表達屋主對來客的歡迎之情。另一方面,傳統民間文化能夠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帶來祥和氛圍,起到緩解現代人們生活緊張感的作用,如民間元宵賞燈猜燈謎的習俗,在現代城市規劃中,一些城市會在商業主街道上懸掛各式各樣的燈籠,從而營造了快樂祥和的氣氛,增添了現代人們生活的驚喜。
(三)傳統民間藝術的教化作用
傳統民間藝術中蘊含豐富的道德文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民間藝術的使用潛移默化中起到教化現代人們的作用。如民間藝術中的年畫、剪紙等圖案,往往帶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意義。因此,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二十四孝”的銅像,直截了當地表達了教化民眾的作用。
四、結語
傳統民間藝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現代社會發展中,并且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在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中,傳統民間藝術起著獨特作用。因此今后環境藝術的設計構建,應加強對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的學習,實現環境藝術又好又快地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促進傳統民間藝術的長久發展。
作者:侯俊宇 單位: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沙,喬薇.傳統民間美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1,04:226-227.
[2]蔣登攀.淺析傳統民間藝術在中國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教育,2011,(04):131-132.
[3]劉昕.傳統民間美術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探討[J].中國包裝工業,2014,(16):72.
[4]王曉玲.論傳統民間剪紙對民族特征現代藝術設計的作用[J].學術探索,2012,(09):160-162.
[5]劉鵬.淺析傳統民間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24):48-49.
篇4
中國當代油畫構圖影響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中國的傳統藝術的對當代油畫的創作理念有所影響,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的油畫創作思潮的影響。中西文化的沖擊下,現實文化的創新需求也影響著中國當代油畫構圖的發展。
(一)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影響
在中國傳統藝術元素中,構圖的形式、色彩安排上更傾向于傳統的搭配習慣,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構圖語言注重對于情感藝術的體現,在油畫的內容上也是以寫實記錄日常生活習慣的構圖為主,在創作技巧上油畫的創作著重在感受恢弘渾厚的筆法,以清晰明顯的空間性體現創作風格。中國傳統油畫創作特點是體現了現實主義和空想主義的思想,一段時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油畫創作脫離了社會現實,油畫的內容空泛缺乏內涵明,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油畫創作才回歸到自然,回歸生活,將文化的積淀和文化情感真實的展現在作品創作中。
(二)西方油畫創作思潮的沖擊
西方油畫創作追求的自由奔放的創作風格,這與中國的傳統油畫創作思維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在構圖上以抽象的空間畫面感展現創作思維,色彩上絢麗和諧,追求精致獨特的創作風格。油畫藝術是西方的代表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其思想內涵和創作意境能夠帶動人的情感思維。西方的油畫創作多以情感表達來展現藝術特色,重視與人的情感共鳴,帶領人們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感受生活的意義。
(三)多元文化創新趨勢的選擇
隨著西方油畫藝術的傳入,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多元化的文化思維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創作的趨勢。文化創新是要來源于生活,依托于現實的事物和情感,社會環境、價值觀念都能夠影響油畫創作的風格,展現出的思維觀念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性。中西方的油畫創作藝術形式有各自的特點,相互借鑒和吸收、取長補短,才能夠實現更好的創新和突破。
二、中國當代油畫構圖特點及發展趨勢
中國當代油畫有多重表現手法和表現風格,在統一的創作思想上有一個標準,就是注重藝術情感的表達,油畫的構圖作為油畫的基本框架,對于整體的藝術表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當代油畫的構圖特點上,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的風格可以將油畫的構圖特點劃分不同的類別。中國的油畫發展歷史并沒有的西方的深厚,因此當代的油畫創作還應該積淀更多的經驗,實現油畫創作的穩步發展。
(一)中國當代油畫構圖特點
中國當代油畫構圖體現的是多元化創作特點,在油畫的表現形式和創作風格上區別于西方的油畫創作。在表現形式上以寫實型和抽象型為主要的類型。在創作風格上追求的表現力、象征性和藝術性的特點。
1.不同表現形式:寫實型、抽象型
在寫詩型的油畫創作中,注重對人物景物的形象刻畫,整體的畫面布局體現的穩重堅實的特點,通過對實物的刻畫展示內在的精神表現。在構圖的色彩上形成鮮亮明艷的特點,善于把握最自然的原始色彩。而抽象型的表現形式則注重對于刻畫對象的意境的展示,在形式上和構成要素上善于多點線面的細節進行刻畫,在整體的構圖中凸顯個性化的特點。
2.不同創作風格:表現性、象征性、藝術性
表現性的創作風格更加直觀的展示所要刻畫的對象,油畫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非常強,帶來的視覺效果非常的震撼。象征性的油畫創作在構圖上追尋的意念形象上的視覺語言,以抽象的美感激發人們探索的欲望。藝術性的構圖特點更強調藝術的構思,將客觀的形象信息創造性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將富有裝飾性的手法通過藝術構思進行加工創作。
(二)中國當代油畫發展趨勢
中國當代油畫想要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在油畫的創作技法上和藝術表現上下功夫,由于中國傳統繪畫創作的影響,中國當代油畫的構圖上仍舊遵循著一定的傳統,在意境的表現上需要尋求突破。油畫藝術崇尚的是視覺上體驗,通過色彩和構圖表現實現與觀賞者的心靈上的震撼溝通,并且將這種影響力長久的保持下去,因此中國當代油畫創作應該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創作道路,形成中國油畫藝術的獨特風格。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需要走國家化的發展道路,對于西方油畫發展的先進的理念和思維,更好地去探索和發現,結合時代創新思維去拓展油畫創作的思路,實現中國油畫的全球化發展。
三、結論
中國當代的油畫創作應該敢于大膽地創新,通過構圖表現實現情感的傳遞效果,真實地記錄和展現中國文化的張力,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價值觀念展現在油畫創作當中,豐富油畫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在實現文化傳承的同時體現油畫作品的現實價值,將情感的表達和價值展現融合在一起,積極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實現中國油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苑仁瑩,趙俊學.淺談水墨畫構圖對現代插圖的影響.美與時代(上),2011,(06).
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譯.藝術中的精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何麗.中國當代油畫構圖的美學內涵.美術界,2011,(12).
篇5
藝術歌曲是起源于德國的一種藝術形式。在18世紀時,德國的詩歌藝術得到了發展,因此德國眾多著名的作曲家開始為德國詩歌嘗試著譜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藝術形式在20世紀初傳入了我國,我國的作曲家開始為我國的傳統詩詞嘗試著譜曲,在幾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我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讓我國的傳統詩詞變得更讓人易于接受。而且由于我國在數千年中所積累的優美古詩詞數量眾多,而且這些詩詞的韻律十分優美,在進行譜曲后不僅會顯得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遍比當下流行的歌曲要優美許多。
二、我國近現代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特色
對于古詩詞而言,要真正領略到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對其進行吟唱,但是我國的古詩詞傳統演唱方法與近現代的演唱方法是不同的,其演唱特征也不相同。
(一)近現代古詩詞藝術歌曲所選用伴奏的特點
對于我國的傳統古詩詞而言,由于沒有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吟唱方式完全為我國的傳統唱法。但是對于我國近現代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而言,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演唱的過程中已經加入了很多西式的演唱方式,例如在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過程中加入西方唱法,并且在配樂中融入了很多西方樂器,如鋼琴、提琴等,這些與我國古代的傳統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都是不同的。由于加入了西方的演唱方法與樂器,因此在這樣的加工方法下也就能夠將古詩詞中的意境、音律等因素表現得深入人心,也就更容易讓現代人所接受。
(二)近現代古詩詞題材選擇上的特點
目前我國的近現代古詩詞藝術歌曲往往是選擇我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并且流傳深遠、婦孺皆知的詩詞,例如岳飛的《滿江紅•寫懷》以及李白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這些詩詞不僅在我國古代流傳深遠,在近現代也是十分出名的詩詞。而且這些詩詞在每個時代都會具有現實意義,例如《滿江紅•寫懷》可以激發起人們極大的愛國熱情,并且在進行演唱時能夠讓人充滿正能量,抒發人們內心的感受。
(三)音樂和詩詞韻律結合的特點
由于我國的古詩詞在進行創作時就注意到了音律以及曲調的特點,因此沒有進行譜曲的情況下讀來也朗朗上口,充滿節奏感。如果要創作古詩詞藝術歌曲,就需要運用到詩歌中的這些音律。依靠著這些音律譜出的曲調往往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我國古詩詞的美感,并且讓人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我國傳統詩詞中的深厚藝術功底。
(四)調性與調式以及和聲上的特點
在我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往往都會利用到古詩詞中所具有的調式與調性特點,例如很多古詩詞中就含有對比的調式與調性。通過作曲家自身的專業水平結合這些調式與調性能夠事半功倍地創作出優美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另外還要注意使用和聲,正確的使用和聲能夠為我國的傳統古詩詞注入更加新鮮的元素,從而讓我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顯得更加優美。
三、結語
篇6
(一)剪紙動畫的特點:剪紙的制作采取剪,刻,描為一體的方式。與我國古老傳統電影的演繹有相同之處。電影起初演繹的就是一種物體運動的形成過程,用剪紙來與電影先聯系可以看出在電影的基礎上利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表達動畫的形成。剪紙的圖案上分別剪出了各種人么所需要的動物、人物、風景等;以及包括靜態、動態、寫真等。如果刻制動物形式圖案,會根據動物的具體代表動作來表達;再根據細節來描繪形體逐漸使動物顯得非常逼真,活靈活現。再用獨特的顏色來描繪背景顏色使動物能夠融入到環境之中,原本靜態的動物利用一個奔跑的形態充分展示動物的特點。
(二)剪紙的制作。我國的剪紙圖案有眾多表達形式。就針對門花來說,就有雪花、梅花、百合、牡丹等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在傳統民間剪紙中大多人選擇門花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它往往代表的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向往和愿望、用剪紙的方式來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愿望,例如用鳳凰、龍舞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成才期盼;用高山、流水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豁達開朗;用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憧憬。這些題材在我們周圍身邊非常普遍,通常是物體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人們就會用剪紙的方式把他記錄下來;大多都是以祈福為中心來制作剪紙。在我國傳統祭祀的過程中剪紙的作用更加發揮非常有特色,人們會采用剪紙制作出金銀財寶、琉璃珠寶、搖錢樹等、種類繁多。這些剪紙體現了一種美好的生活,這是人們對去世的一種祝愿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夠過上更好的更好,擺脫塵世的煩擾。
二、剪紙的傳承和發展
(一)剪紙藝術與建筑設計理念相結合。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理念是民間最具有代表性的的表發方式,它是民間藝術的真諦也是傳承藝術同時使剪紙藝術結合建筑設計理論才能讓建筑更加生活、貼近生活。古往今來,我國的傳統民間剪紙都能夠非常有力的表達了人類的思想和生活,加上人類設計的思想。與設計思想相融合,難舍難分。面對我國傳統幾千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厚的歷史底蘊,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尋找設計的靈感;而剪紙正是生活的母體表現。通過對傳統設計的深入了解和剖析,非常精確的掌握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對現在藝術創作增添一巨大動力。在這個世界交融的社會設計者更加要中西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又能傳承我們傳統藝術;使中華傳統藝術得以更好的發展和延續。
(二)傳統服裝設計和現代服裝設計。由于我國傳統民族生活和剪紙結合的非常緊密,人民的服裝設計都已經和剪紙互為一體,服裝展示出剪紙的特點、剪紙的圖案。現在服裝設計中當然不能丟棄傳統的風格,在服裝設計上采用更多的就是圖案和顏色的搭配,而剪紙的特點就在于此所以從剪紙中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如何更好的搭配圖案和色彩。剪紙藝術和現在流行服裝藝術相結合。從傳統走向時代、從時代走向未來;從民間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在世界服裝設計大舞臺上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設計特點上服裝要求的是里外搭配,層層鋪墊;這就與剪紙有相同的特點,剪紙利用巧妙的疊合剪切,使剪紙外觀完美展露同時圖案的形成又有一定的規律性才會顯得剪紙圖案更加給人一種美感。
篇7
關鍵詞:多元文化背景;CG插畫;民族語境
一、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產生出發現,插圖以及插畫等藝術領域的有關表現形式也發生了變化,由此產生了CG插畫。在多元文化背景下,CG插畫的民族語境逐漸體現,對其進行分析,有利于在將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將民族文化更好的體現。
二、插圖、插畫與CG插畫
插圖是與文字相伴而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單純的文字具有枯燥性,容易導致讀者閱讀興趣缺陷,將圖片插入其中,能夠使文字表現力更加豐富、更加靈活,兩者相互補充,使讀者的閱讀環境得到了優化[1]。
插畫是插圖的一種,是插圖的特殊形式。插畫要求將繪畫,添加到文字中,以使提高文字的表現力。插畫中的繪畫,可以為多種形式,即可以是中國畫,也可以是漫畫或西洋畫等。插畫具有藝術性的特點,不僅能夠提高文字的豐富性,同時還能夠起到文字補充說明的效果。
CG插畫是插畫的一種,是現代化的產物。CG插畫又稱為數碼圖形,是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相對于插圖以及傳統的插畫而言,CG插畫體現了更強的科技性,同時,隨著網絡傳播手段的不斷擴展,CG插畫的傳播途徑也得到了增加,在多元文化語境下,其所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藝術,同時還代表著與民族文化有關的其他內容[2]。
三、CG插畫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CG插畫的優勢在于體現了較強的技術性特點,隨著CG插畫的產生,人們對于該類型插畫越來越重視,這在提高了藝術領域的技術水平,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的同時,也造成了一部分人心態的變化。一部分人在CG插畫制作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技術性,而忽略了藝術性以及插畫的文化特點,造成了對民族文化的忽略,這與多元文化環境的影響存在聯系。須知,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對種種文化的吸取,應以保護和發揚民族文化為前提,要注重CG插畫的民族語境,這是CG插畫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必須得到重視[3]。
四、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CG插畫的民族語境
(一)民族造型
中國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流傳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受其影響,中國人對藝術的鑒賞與其他國家人們相比,也體現出了獨特的特點[4]。國人通常將自己對藝術的鑒賞特點,反映到藝術作品當中,同時,外國人也通常從藝術作品的角度出發,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宋人的石雕通常具有圓潤的特點,而唐代人物的造型,則以豐滿為主。可以將上述特點,應用在CG插畫的制作過程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朝代雕塑與人物造型的不同特點,在CG插畫制作中,通過對人物眉眼以及整體造型的刻畫,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特色。
(二)民族色彩
中華民族同樣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黃、青、赤、黑與白,統稱為五色,無色與五行相聯系,五行分別為金、木、水、火和土。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物質,同時代表著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特點。這是易經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的結晶。在現代,對CG插畫進行制作和設計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考慮上述民族色彩的使用。可以將不同的顏色配合使用,以使插畫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國民間使用“紅色配綠色”、“暗紫配明黃”的案例較多,兩種顏色共同使用,產生了鮮明的對比,不僅體現了鮮明了傳統文化特點,同時也為觀賞者帶來了極大的視覺刺激。對此,以東北文化的CG插畫設計為例,可以將“紅色配綠色”進行大面積使用,可將其用于人物服飾色彩的填充,以及室內裝飾色彩的補充等方面,以提高我國的傳統民間文化特色。
(三)構圖
構圖在CG插畫設計中屬于重點內容。形與神、氣與象、取與舍以及疏與密,不同的構圖方法,能夠使一幅圖片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以我國民間的剪紙為例,剪紙藝術打破了傳統構圖的平衡,將多種元素綜合體現在同一畫面中,使藝術得到了新的體現。CG插畫的設計可以參考剪紙的設計方法,以體現我國的民族文化。
五、結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CG插畫應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提高藝術的技術性的同時,使其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痕跡,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使民族的與世界的相結合,提高CG插畫設計與制作水平,以最大程度的,為觀賞者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參考文獻:
[1]劉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國CG插畫的民族語境[D].河北科技大學,2010.
[2]劉婷婷.具有中國民族風格插畫的創作方法探析[D].西安美術學院,2015.
篇8
一、民族聲樂的現狀
1.概念。所謂民族聲樂,指的是一種具有所屬民族的文化特質的演唱藝術。所以,民族聲樂具備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特性,因此具有豐富多樣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學術界對于民族聲樂的認識是有差異的。從民族語言方面來說,部分學者認為,民族聲樂是用中華民族的特定風格、語言和聲樂系統來抒發民族感情和表達思想的藝術種類。從審美唱法方面來說,部分學者提出,民族聲樂是從傳統藝術中經過自身的不斷融合逐漸發展過來的,有的來自于中國傳統的曲藝、戲曲;有的來自于民歌,因此形成了民族唱法。從藝術形式的角度來說,有學者認為,民族聲樂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狹義方面:民族聲樂指的是具有專屬民族風格的歌唱技巧和聲樂作品;廣義方面:指的是說唱、戲曲、民歌等傳統形式中的聲樂形式和相關藝術家創作的諸多聲樂作品。
2.分類。(1)中國傳統的聲樂藝術。我國傳統的聲樂藝術,其誕生和發展的過程,與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聲樂藝術發展歷程,沒有什么不同。聲樂藝術是人類最直接、最深刻、最普遍的表達感情的重要形式,歌唱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傳統聲樂有三種風格不同的表演形式,分別是說唱、戲曲和民歌。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例如,民歌也被稱為民間歌曲,原始社會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萌芽,有山歌、號子、小調等體裁。其延長內容和表演形式非常貼近日常生活,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2)中國現代的聲樂藝術。我國現代的民族聲樂藝術與傳統聲樂藝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既對立又統一。現代民族聲樂是在中國的近現代時期產生的,它不是單獨的個體,不僅繼承了我國傳統聲樂中的演唱精髓,同時融合了西方的聲樂技巧,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有科學性和民族性的特點。
3.藝術特點。(1)演唱方法系統科學。我國現代的民族聲樂經歷了不斷的檢驗和實踐,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獨特的風格。主要體現在運用美聲唱法的時候需要打開喉嚨進行吸氣,共鳴腔體保持通暢,發出的聲音要豎起來。(2)傳承民族特色。我國的民族聲樂,涵蓋了多民族的演唱形式和表演特色。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創新,形成了幾百種的演唱形式,例如蒙古族的呼麥、維吾爾族的刀郎木卡姆等等。雖然形式各異,但是都繼承了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豐富了精神內涵,表達出了真摯的民族情感。(3)展現藝術之美。中國現代的民族聲樂藝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理念。音色統一純凈,感情豐富,表現出了深刻的文化韻味。(4)時代感強烈。每個時代,都有屬于時代的經典作品。中國的民族聲樂處于不斷的發展中,每一次創新,都融合了時代的特征,創作出了富有時代氣息的經典之作。
二、傳統戲曲與現代民族聲樂的聯系
1.相互借鑒,共同發展。戲曲藝術是弘揚中國藝術和文化的重要元素。民族聲樂在發展的的過程中,借鑒了傳統戲曲中的有利因素,戲曲藝術本身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戲曲本身具有傳統美,民族聲樂在學習傳統戲曲的時候,本身就推動了傳統戲曲自身的變革,所以二者在相互借鑒的時候,彼此都在取長補短,促進了共同的發展。
2.在演唱中傳承和發展。(1)繼承與聯系。我國的現代民族聲樂和傳統戲曲,有著共同的文化起源,在教育功能和審美標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雖然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產生,但是都具有強烈的的人文特點和地域風格,呈現出了濃郁的地域性特點。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環境,直接導致了各個地域在風俗、語言、文藝傳統和審美心理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這些文化方面的因素對各地域人民的民族形式和審美情趣都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這就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色差異。例如,陜北的秦腔,在表現形式上就體現了高原的蒼涼之美。(2)發展與影響。中國傳統戲曲對于現代的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長久的影響。我國民歌以及戲劇的誕生和發展,繼承了傳統戲劇中的優秀成分。例如,在很多的歌劇中,經常會看到板式變化體,如血里火里又還魂、恨似高山仇似海等唱段。民族聲樂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戲曲的身影。我國傳統的戲曲在演唱技法方面為民族聲樂的音樂內涵提供了充足的支撐。例如,現代很多的歌唱家,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戲曲的功底,將不同的風格融合到一體,這樣不僅使傳統戲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創新,也促進了民族聲樂的健康發展。
三、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對于現代民族聲樂的浸潤
1.感染和熏陶。(1)豐富的素材支撐。用經典藝術來帶動原創作品,用原創作品再現經典藝術。現代的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創作素材。很多著名的聲樂唱段中,都能看到傳統戲曲的創作依據。例如千古絕唱、斷橋遺夢等現代民族歌曲,都有著穩定的曲調,以及豐富多彩的歌詞,依曲唱詞,將中國的民情、民風、民韻生動的表現出來,所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多樣的形式變化。中國的傳統戲曲和西方的變奏曲式不同,基本體現在表演過程中的板式變化,例如京劇中的散板、導板、西皮快板和慢原板等,這些板式的變化,使得我國的傳統戲曲演唱感情更加豐富,戲劇性也更加復雜多變。現代聲樂的民族歌劇中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形式的變化,例如,著名歌劇《江姐》,表演人員將越劇和川劇的唱腔融合進了演唱技法中,結構和旋律也充分運用了傳統戲曲表演中的板式變化體。(3)審美感染。我國傳統戲曲的審美標準是傳情達意、中正平和、含蓄典雅。演唱者只有深刻體會這三點的內涵,才能在表演的時候更加泰然自如,將藝術完美的表演出來。作為民族聲樂的藝術家,若想將藝術完美的呈現給人民,不僅需要好的樂感和嗓音,還需要注重藝術修養和音樂素養,這樣才能領會到藝術之魂。
2.演唱技巧方面的借鑒。(1)氣息。人體是歌唱的載體,對于氣息的完美掌握是重要的演唱因素。無論是傳統戲曲還是現代民族聲樂,都特 別注重氣息的支持。現代民族聲樂很好的借鑒了傳統戲曲中丹田運氣的方法,在演唱的過程中,合理的把握氣息的運轉,促進演唱技巧的不斷豐富和完善。(2)語言。歌詞是音樂內涵的主要寄托,優美的歌詞能夠讓人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情操上的陶冶。傳統戲曲中很多唱詞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現代民族聲樂完美的借鑒了這一點,才歌詞創作上不斷的融合各方面的元素,促進了聲樂的發展。
傳統戲曲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其深刻的文化底蘊是其他音樂形式所無法比擬的,現代聲樂藝術經歷了傳統戲曲的沁潤,無論是對于傳統戲曲還是對現代民族聲樂本身,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得我國的藝術表演形式能夠不斷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①翁葵.論戲曲唱腔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影響與借鑒[J].大家.2011(8)
篇9
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國傳統動畫發展的“黃金時間”。一部部具有濃郁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動畫囊括了國際上許多的大獎,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傳統動畫無論是在內容、題材、表現方式上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如美術動畫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皮影與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以及木偶動畫片《孔雀公主》《神筆》等。其中許多作品里的表演都借鑒了中國戲曲藝術的表演特點,這種戲曲化的表演特點也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中國的戲曲藝術本身在國際舞臺上有著非常高的美譽,許多國際友人都喜歡中國戲曲藝術的表演風格。當戲曲表演藝術通過動畫這種新形式表現出來時,更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僅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鼓舞作用,同時,也創造出了國際上“中國學派”的表演藝術風格。③
動畫片《大鬧天宮》是一部中國動畫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影片,堪稱中國動畫片的傳世經典之作,是中國動畫片民族化成熟的標志。它綜合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精湛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形象,使中國傳統動畫藝術完全達到了一個高品質的審美境界。它成功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將電影的敘事體系與戲曲的表演體系相融合,同時也在于它使那些不具備戲曲程式語言修養的觀眾能夠順利地進行欣賞。這部影片能夠受到國外觀眾和兒童的喜愛就是最好的證明。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動畫逐漸走入低谷。大量的日美動畫充斥著中國動畫市場,不僅占據了中國的文化市場,而且也占據了當今中國觀眾的心理市場,并改寫了中國青少年的歷史記憶:中國傳統動畫在世界動畫發展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當前的中國動畫大多是對國外動畫的照抄照搬,幾乎摒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丟掉了自身的民族風格和文化品牌,中國動畫至今仍徘徊在如何創作定位和內容表現的迷惘之中。然而,就在中國動畫盲目跟風的同時,日本、韓國、美國動畫卻大量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汲取靈感。日本瘋狂搶注中國古典名著商標,光是《三國志》系列游戲就不下30款。美國不僅要將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楊家將》《西游記》等搬上好萊塢舞臺,其取材于中國傳統故事創作的動畫片《花木蘭》,也早已成為迪斯尼公司的新一代動畫經典。目前,國內動畫片可以說徹底“擺脫”了戲曲的影響,幾乎離開了民族化道路,只剩下了并不高明的模仿。像1999年制作的影片《寶蓮燈》,雖然仍是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但在其表演特點上并沒有采用程式化的戲曲表演特點,缺乏自身的藝術風格。這些都證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只有堅持把中國傳統民族藝術融入進動畫產業里,中國的動畫藝術才會重新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2007年4月,改編自晉劇的戲曲動畫《鳳臺關》在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的出現,再一次打開了中國傳統動畫之門,中國民族藝術再一次與動畫藝術融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的“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工程”也已啟動,此次項目引起了國內外動畫愛好者及戲曲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經典形象和經典故事,將會以時尚動畫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中國戲曲動畫的起步,必定會給動畫產業帶來新的思路與創新,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提供有益的借鑒。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曾說過:“戲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是能讓世界記住我們的‘中國臉’。戲曲動畫能夠使二者和諧統一,為動畫的本土化提供有效的借鑒形式。”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戲曲動畫并不是將戲曲生搬硬套地用動畫來表現,目前市場上的戲曲動畫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典型的就是熒幕上只出現一個簡單戲曲角色的造型,表演單調,只是頭和手的機械化的擺動,再將戲曲演員的唱段生硬地套進去。這樣的動畫不但沒有起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反而會錯誤地引導觀看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審美能力,結果適得其反。“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工程”雖然已經啟動,但如何尋找適合動畫表現形式的戲曲劇種和劇目,如何培養既懂戲曲藝術又懂動畫制作的優秀人才,如何在保留戲曲韻味的基礎上又有出色的創新表現,以及如何普及推廣戲曲動畫并在市場開拓中走出一條新路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④
篇10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用;環境藝術設計;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審美程度顯著上升。目前,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比較廣泛,并出現了大量極具特色的優秀作品。當前形勢下,我國受西方審美思潮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向西方趨勢靠攏。為了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我們需要重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巧妙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
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古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財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指運用在建筑、服裝等領域中的一些意象,其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性精神,體現了我國的尊嚴與民族形象、符號,具有多樣性、內涵豐富及形式多樣的特點。比如,我國重視中庸和諧的儒家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所謂環境藝術設計,其包含了環境、藝術、設計三方面的內容,并形成了一個綜合體。在一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下,根據對環境綜合承載力、成本等客觀因素的分析,從而進行環境的藝術設計。它包括室內房屋設計、城鎮規劃設計、居住建筑設計等,具有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特點。另外,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的內容還有美術繪畫、色彩構成等[1]。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巧妙融入,設計者要打破傳統的設計思路及觀念,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吸取其精華,結合現代西方設計的理念,巧妙設計出符合現代需求的藝術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賦予了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生命力、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及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和諧性,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一)賦予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生命力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者,其需要樹立民族傳統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表達出各個地方的民俗風情及人文特色,以此構建良好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氛圍,從而將環境藝術作品賦予持久的生命力。這種環境藝術設計模式不僅具有中國特色,還符合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促進了我國藝術設計事業的穩步發展。
(二)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具有含蓄性的特點,而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是一種形態式語言,還是一種感性語言。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應該借助環境來打動人們的內心,在此過程中避免過于泛濫使用藝術語言,導致藝術設計只有直觀性。應該讓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產生聯想及回味,并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機會,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含蓄性力量[2]。
(三)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和諧性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蘊含著和諧統一發展的思想,強調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處。然而,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需要設計者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設計理念,并結合現代西方理念,設計出具有現代與傳統特色的藝術作品。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具體應用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了我國的尊嚴與民族形象、符號,具有多樣性、內涵豐富及形式多樣的特點。對于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文化元素復制及仿制、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變異及進化、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與創新及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及創新方面。這既符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還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彰顯了現代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一)對傳統文化元素復制及仿制
傳統文化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覺形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進行一定的滲透,進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形態,表達了一種全新思想、情感等,使環境藝術設計不僅呈現傳統文化元素的形態,還包括其神韻,同時具有其顯著的意味及形式,呈現出某一個民族的氣質、精神及理念。因此,設計人員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新的載體之中,在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基礎上,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結合現代西方的一些設計理念,設計出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從而體現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形態,使傳統的圖形信息傳達出現代意義。這充分體現了設計者的創造力,以及對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豐富想象力[3]。
(二)對傳統文化元素變異及進化
現階段,設計者通過一定的抽取、轉化及重構的方法,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使觀賞者在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下捕捉及發現傳統文化的美,然后根據時代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用的元素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創作素材。設計者可以對這些素材進行充分加工,然后根據設計形象,通過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對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藝術重構與設計,挖掘與闡釋傳統文化的本質與精華,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找出了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點,賦予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新的傳統文化氣息。例如,上海經貿大樓的設計,設計師根據古典的“塔型”結構,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現代西方的設計理念將中國塔型美與整個建筑比例相融合,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摩天大樓的設計中,再現了傳統建筑的精神意象,使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得益彰[4]。
(三)對傳統文化元素繼承與創新
目前,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其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再現了現代審美與形式結構的完美融合。比如,在現代傳統建筑設計中,既表現了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性,又凸顯了現代建筑的風格,表現出一定的創新性。例如,蘇州園林的設計,其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繼承與創新的展現。設計者在兼顧傳統遺產及人文精神的基礎上,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吸取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利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園林設計的理念,將現代建筑材料巧妙應用于設計中。它再現了蘇州古城的特點,又與古今融合的和諧建筑群相統一。其幾何體造型采用方形、三角形等,運用現代構成的形態特點,使大眾產生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四)對傳統文化元素隱喻及創新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通常采用隱喻的手法,根據一定的環境構成要素與形式,使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呈現出本體以外的全新內容,比如文化內涵、寓意等文化信息。例如,在中國傳統建筑及室內設計中,采用的文化圖案及陳設,體現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含蓄表達了人們想要的情感。而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我們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多要求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使之符合現代文化的特征,此外,在某個地區還要彰顯該區域的民族及文化特征,這才是優秀的設計作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園林設計,主要采用“書院”的方式,在布局上十分嚴謹,建筑群堆土在北面聚集,象征著坐山,而南面堆土,象征著案山等。設計者對整個布局的設計,充分使用了隱喻手法,體現了傳統文化觀及風水說,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與創新的體現,堪稱經典之作[5]。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研究,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巧妙融合。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設計中的巧妙應用,應該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呈現的特點,結合設計的需求,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完美結合,避免生搬硬套。這既符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還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彰顯了現代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對環境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璐.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智能城市,2017,(02):10.
[2]劉天執.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16,(11):122-123.
[3]謝勇.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才智,2015,(23):288.
[4]廖娟.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品牌,2015,(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