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制度范文

時間:2023-04-03 10:32: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應急預案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應急預案制度

篇1

一、目的

及時發現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實現站所應急預案與相關單位應急預案銜接;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預案的充分性和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及應急人員的操作能力;

二、適用范圍

制度規定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評審的基本要求、方法、內容及程序,適用于貢格爾收費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三、職責

(一)站所負責人職責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負責簽發經評審或論證符合要求的應急預案。

(二)副所長職責

協助站所負責人負責主持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三)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協助組織應急預案的評審工作

3、督促檢查應急預案的實施、演練和準備情況,并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審;

4、負責應急演練的策劃和實施;

5、參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評審工作;

6、負責對員工的自我防護技能教育和應急處置培訓工作;

7、定期對應急預案評價人員、應急救援、搶險隊員進行培訓;

8、對培訓效果進行驗證;

四、工作程序

(一)評審方法

應急預案評審分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評審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形式簡單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提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1、形式評審

根據有關規定和要求,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和制定過程等內容進行審查。形式評審的重點是應急預案的規范性和可讀性。應急預案形式評審內容及要求,見附件。

2、要素評審

根據有關規定和標準,從符合性、適用性、正對性、完整性、科學性,規范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要素評審包括關鍵要素和一般要素。為細化評審,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別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應急預案時,將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與表中的評審內容及要求進行對應分析,判斷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發現存在問題與不足,完成《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現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見附件。

① 關鍵要素

應急預案構成要素中必須規范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涉及站所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節,如應急預案中的危險源與風險分析、職責機構及職責。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與處置技術等要素。

② 一般要素

應急預案要素中簡寫或可省略的內容。這些要素內容不涉及站所日常應急管理及應急救援時的關鍵環節,而是預案構成的基本要素,如應急預案中的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單位概況等。

(二)評審程序

1、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在廣泛爭取意見的基礎上,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審查。會議評審規模和參加人員根據應急預案涉及范圍和重要程度確定。

2、評審準備

應急預案評審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 成立應急預案評審組,落實參加評審的人員;

② 通知參加評審的人員具體評審時間;

③ 被評審的應急預案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的人員;

3、會議評審

會議評審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① 評審工作由站所負責人或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主持;

③ 應急預案編制人員介紹應急預案編制或修訂情況;

③ 評審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討論,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④ 應急預案評審組根據會議討論情況,提出會議評審意見;

⑤ 討論通過會議評審意見,參加會議評審人員簽字。《應急預案評審意見表》見附件;

4、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采取演練的方式對應急預案進行論證,必要時就邀請當地安全生產部門參加。

5、修訂完善及意見處理

① 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② 評審組組長負責對各位評審人員的意見進行協調和歸納,綜合提出預案評審的結論性意見;

③ 站所應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項進行分析研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④ 反饋意見要求重新評審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組織有關部人員按照要求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

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論證后,由站所負責人簽發。

五、評審要求

(一)應急預案編制后由站所負責人或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論證;

(二)應急預案應符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09)73號)的要求;

(三)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或需要相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當地相關部門同意,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附有專家名單。

六、評審原則

應急預案評審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實事求是、符合站所應急管理工作實際;

(二)對照相關標準發現預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三)依靠專家,綜合評定,及時補充完善應急預案。

七、評審依據

應急預案評審應依據以下文件,并考慮站所實際:

(一)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以及有關方針、政策和文件;

(二)地方政府、上級有關部門以及本行業有關應急預案及應對措施;

(三)可能存在事故風險和安全事故應急能力。

八、評審人員

參加應急預案的評審應由以下人員參加:

(一)熟悉并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

(二)熟悉并掌握《站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應急知識;

(三)熟悉站所各項工作流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九、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符合性: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二)適用性:應急預案的內容及要求是否符合站所實際情況;

(三)完整性:應急預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指南評審規定的要素;

(四)針對性:應急預案是否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重大危險源,重點崗位部位;

(五)科學性:應急預案的組織體系、預防體系、信息報送、響應程序和處置方案是否合理;

(六)規范性: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等是否簡潔明了,便于閱讀和理解;

(七)銜接性: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門或單位預案是否銜接。

十、應急預案評審應考慮下列信息:

(一)緊急情況響應和應急演練的結果;

(二)外部應急經驗;

(三)設備、設施或流程的變化情況。

十一、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論證應當注重下列事項:

(一)應急預案的實用性;

(二)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三)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四)組織體系的科學性;

(五)響應程序的操作性;

(六)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七)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十二、應急預案評審應明確下列內容:

(一)應急預案評審的頻率;

(二)應急演練的方法;

(三)應急演練的頻率。

十三、培訓

(一)培訓和訓練應針對應急隊伍和全體員工進行;

(二)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在每年的3月份制定本公司的《應急演練計劃》,確定演練內容,應急演練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在進行應急演練前,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要制定演習方案、演習方式、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安排相關的后勤工作;

(四)應急演練應包括下列事項:

1、時間、目標和演習范圍;

2、演習方案和演習方式;

3、演習現場規則;

4、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

5、安排相關的后期工作;

6、編寫書面報告;

7、參演人員進行自我評估;

8、針對不足及時制定改正措施并確保實施;

(五)進行大型應急預案演練時,站所負責人、環節干部都要參加,進入現場觀摩指導。

(六)應急預案演練應檢驗和評價下列效果:

1、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參與人員的反應能力與處理能力;

3、應急預案的操作性;

4、應急設備的充分性、可用性與有效性;

5、應急預案的組織協調性;

6、外部機構響應的及時性;

篇2

一、建立食物中毒預案報告

本校區內教職員工和學生如發現短時間內出現多例有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的病人時,立即向校值班室和醫務所室報告。值班人員、校醫務人員接報后立即匯報有關領導,并趕赴現場指揮、協調事件的處理。與此同時上報校長辦公室,按有關規定上報市衛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關醫院進行緊急處置。

二、食物中毒人員的救治

三、協助調查,采取相應措施

中毒事件發生后,校醫務所室要主動協助市衛生防疫人員及時向中毒人員了解就餐場所、就餐人數、所食食品、發病人數及所出現的癥狀,現場檢查就餐場所的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情況,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現場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來源,追繳售出的可疑食品,對病人的吐瀉物及可疑食品進行采樣,送上級衛生部門檢驗。

校保衛處應立即派員進行現場秩序的維持和勘察,調查校食堂工作人員的平時情況,社會關系,糾紛情況等,對現場進行取樣、檢測,分析是否有人為投毒的可能,控制可疑人員,必要時報請公安部門介入并對中毒現場進行隔離和。同時嚴格審核進貨渠道,對可疑食品的供貨方、渠道縝密進行排查。

對不能排除飲用水的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校總務處應立即停止供水,留樣等待檢測。

四、善后處理

校區各部門配合學校有關部門做好中毒人員的安撫工作,待上級部門的檢驗報告出來以后,確定責任。如事件涉及刑律,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五、總結報告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各部門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后果,自覺查找本部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向學校和上級有關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六、成立領導小組和指揮系統

為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領導、協調各部門處理食物中毒事件,校區特成立食物中毒救治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及聯系電話如下:

七、對在應急工作中有積極突出表現貢獻的,予以表彰獎勵,并作為考核評先的重要依據;任何違背本應急預案的行為:屬領導責任的追究其所負責任,屬不服從領導小組和責任領導緊急調配工作或不積極配合工作的集體或個人,也按事件性質和后果予以追究責任,并作為今后考核的重要依據。

**大學

篇3

一、企業財務信息化概述

1.企業財務信息化的概念

企業財務信息化是將財務進行一種系統化的管理手段,是指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對企業的財務進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財務信息化的重點是推動企業內部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力度,以實現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保證企業財務的準確性和利用率的目的。

2.企業財務信息化的作用

第一,企業財務信息化能夠為企業降低產品的成本,優化企業資源的配置;第二,財務信息化促進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高效性;第三,企業的財務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業形象;第四,財務信息化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必要條件。

3.企業財務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第一,基礎財務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的實用性不強;第二,企業缺乏專業的財務信息化管理人員;第三,由于人員的專業性不強,不能夠很好的使用一些財務軟件。

二、企業應收賬款概述

企業的應收賬款是指企業為了更好讓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向購貨單位或者接受勞務單位收取一定的款項,其中主要包括對企業所銷售的產品、提供勞務等應該向相關的債務人收取的價款、購貨單位所墊付的運貨費以及包裝費等。目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的賒銷比例每年以上升的姿勢增長,在企業流動資金的占有比例較高,由此造成了企業的流動資金不足,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拖欠資金的現象愈演愈烈。

三、內部控制制度概述

近幾年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逐漸成為了促進企業管理的良好工具。企業內部控制是在企業目標的要求下,嚴格的安裝企業制定的政策進行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管理。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員工以及領導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深,執行內部控制的員工的積極性不高,內部控制體制的建立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力度也不足,一些中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未建立相對應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四、財務信息化對企業應收賬款的作用

1.財務信息化可以隨時追蹤應收賬款的動態

傳統的手錄式記賬方法已經不適用于企業之間的競爭需求,很難對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及時的分析,而利用財務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只要將每個客戶的財務信息輸入到相對應的財務軟件中,然后在客戶將款項打過來的時候及時的將款項輸入一定的系統中,與相對應的賬款進行匹配,根據收賬款報表的分析功能就能夠清楚的知道與收賬款相關的任何信息。財務管理人員就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將結果反饋給銷售人員,就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催款。

2.可以減少企業的放賬風險

與傳統的手工記賬相比,財務信息化可以根據每個客戶信貸額度和信貸期限的不同,分析每個客戶的信譽及信貸情況,對已經沒有信用額度的客戶能夠及時的停止放賬,科學的控制客戶的放賬信貸額度,防止一些由于工作人員工作繁忙或記錄不及時造成的放賬額度超過最大的額度的情況,以及對沒有信用額度的客戶繼續放賬的情況發生,極大的減少不能及時的回款的風險,降低企業的放賬風險。

3.提高企業應收賬款的工作效率

應收賬款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企業日常的賬務運營情況以及客戶的賬款記錄都需要詳細的記載或分析,財務信息化管理通過財務的相關軟件不僅可以記錄繁瑣的應收賬款信息,還能夠準確的分析企業每一個客戶的應收賬款的相關動態,在減少企業的放賬風險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財務管理的效率。隨著企業財務信息化的深入使用,企業可以根據員工的不同業務要求為其設置對應的查詢財務信息的窗口,例如,銷售人員可以申請查看客戶的付款信息,這樣就能夠方便員工主動及時的了解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動態。

五、企業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1.跨國公司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1)A跨國公司基本情況分析

A跨國公司成立于1851年的夏威夷島,新鮮水果、新鮮蔬菜和包裝食品是企業主要的三個業務領域,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質量最好的水果、蔬菜公司。由于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A跨國公司看到了中國的廣闊前景,轉入中國的市場,相應增加了市場部、財務部、銷售部等部門以及相關人員。但是在實際的中國市場中,企業并沒有設立獨立的財務部門,財務工作還是沿用以往的外包制度,將企業內部的財務工作包給內部的果蔬業務部的在華公司,財務負責人也重新制定了新的應收賬款和放款制度。由于企業內部的外包財務人員沒有具體實施內部的控制、管理功能,只是單一的記賬,開具的發票以業務部門的指示為標準而不是以商品的出庫數量或者客戶的確認單,沒有及時的與客戶進行核對賬目,客戶沒有一個準確的賬務,企業也沒有相對應的應收賬款分析表,導致財務部不能及時提交給總部財務分析表,總部也無法對客戶催收賬款,使得公司的逾期應收賬款越來越多。此外,應收賬款的是否能夠及時回收與員工的實際利益沒有很大的關系,也造成員工財務管理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大大影響企業的經營效果和企?I利益。

(2)跨國公司對應收賬款加強控制之后的情況分析

針對此情況,A跨國公司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控制,主要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對客戶發放款之間進行控制;跨國公司制定了明確的部門分工與責任,在選擇合作客戶時,充分評估客戶的資金信譽情況,看看客戶是否有不如期付款的記錄、是否具有還款的能力、是否具有其他負債項目以及在困難時期的付款歷史,只有符合審批條件的客戶才會放款,否則不得放款。第二步,客戶收賬控制;A跨國公司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后,嚴格的要求客戶進行數量和質量的驗收,然后客戶進行簽名蓋章,以此作為跨國公司的供應商向客戶收款的依據,讓客戶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債款情況,方便公司進行收款。第三步,催促客戶付款;財務部門在每月結算一周前,將應收賬款的明細表發給相關的銷售人員,然后銷售人員以此往日依據向未及時還款的客戶進行催款,在收到客戶的款項后,也及時的將收款信息記錄到回款表中,以便以后審核客戶的信貸情況。經過對應收賬款的控制管理,跨國公司及時的將逾期的應收賬款收回,解決了企業的賬目問題,為公司以后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2.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的公司規模小,資金也不充足,在這種情況下,經不起逾期應收款的折騰,在計算機時代未到來之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的現狀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員工的資質和專業水平比較低,人力資源相對較少,加上企業內部控制需要一定的資金,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對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不予重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到來,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進一步打開市場,在計算機通信網絡發達的基礎上,中小企業及時的吸取大公司財務信息化下的應收賬款的企業內部控制的優秀經驗,將計算機財務管理技術代替原始的人工財務管理手段,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的資金管理,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一些有能力的中小企業制定較為完善的財務部門,嚴格分析客戶的資金信譽情況,在回款之后制作回款表了解企業的回收款情況以及客戶的付款信譽,制定員工工資與應收款項目相結合的制度,對一些半年以上沒有回收款的客戶及時的向經理報備,合理的扣除員工的工資,以此來加強對企業內部應收款的管理。

篇4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護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根據“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為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預防與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充分整合現有的專業和社會應急救援資源、完善工作體系,建設責任明確、反應快速、救援有力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體系。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4適應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通過高管中心所屬收費站運輸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

2.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站長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負責人,征稽股是事故處置職能部門,辦公室是事故處置日常管理部門,收費站全體人員都是事故處置的責任人。

2.1征稽股職責:

(1)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等威脅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并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

(2)負責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3)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資及車輛供應。

(4)當危急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2.2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修訂周期,日常檢查。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4)定期檢查收費現場滅火器、消防箱、防護用品(防毒面具)是否符要求,如發現不符合的應立即更換。

(5)建立經常經過收費站運輸化學危險品車輛臺賬(車牌號、所裝物品、如何處理)。

(6)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1、定期組織針對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進行培訓和模擬演練。

2、預案的培訓

3、培訓應急救援人員熟悉應急預案和程序的實施內容和方式。

4、確保應急救援人員熟知各自的職責和任務。

5、熟練掌握器材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6、熟知災害現場的危害、危險特性,配戴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7、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模擬演練。

8、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模擬演練。

9、發生同時具有火災、爆炸、有毒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的模擬演練。

2.3應急通訊:

領導、現場組織人員應急電話號碼:

各職能部門主管人員應急電話號碼:

報警電話:110

醫院門診電話:

2.4危急事件的表述

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是火災爆炸、泄漏,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的蔓延而擴大。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易造成多人中毒事故發生。

2.4.1當有裝有化學危險品車輛經過收費站發生大量泄漏或火災情況時,當班人員根據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的原則采取緊急避險措施迅速撤離事故現場并及時上報站長和職能部門。

2.4.2撤離事故現場時應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每個收費亭內都有)往上風、安全處撤離。

2.4.3職能部門收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并報警。

2.4.4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4.5當車輛發生火災時,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燃燒后是否會發生爆炸、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5危急狀態消除,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宣布應急行動

2.6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宣布現場工作是否繼續。

附:

1.當化學危險品發生泄漏后避免明火,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

2.當氯氣或氨氣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

當大量氯氣或氨氣泄漏,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應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撤離現場。吸入:立即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施行人工呼吸。

3.當濃酸發生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

眼部接觸: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0.5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

皮膚接觸:應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膚,并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4.當有人受氯氣輕微中毒后仍能行動者,應立即離開工作現場,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中毒較重者應吸氧;嚴重者如已昏迷者,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拔打120急救。

5.當氨水發生泄漏對人體造成傷害時應采取緊急急救措施:

篇5

[關鍵詞] 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干預方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4(b)-01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fluence of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mild-moderate cognitive dysfun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vascular mild-moderat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be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General Hospital from March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Yangxue Qingnao Granules and Oxiracetam Capsules were used in two groups in order to cure and maintai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sugar steadily. Regular sports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ere performed in control group. A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lan that participated by a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specialized cognitive intervention team entirely was provided to observation group.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MSE, MoCA, ADL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MMSE, MoCA, ADL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lan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vascular mild-moderat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mplement an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can prevent and postpone the progress of dementia, as well as enhance the standard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Vascular mild-moderate cognitive dysfunction; Cognit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指與血管性原因相關的認知障礙,是一個反映腦血管病對于認知損害效應的現代概念[1-2]。按照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包括各種水平的認知下降,且發展為血管性癡呆的可能性極高,現為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癡呆的第2位原因[3-4]。嚴重影響患者神經和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5-6]。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早發現、早治療,防重于治的醫學理念,可以促進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尤其是對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尤為重要。本研究主要對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制訂和實施認知干預方案,促進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康復,早期干預治療防止或推遲癡呆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疾病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神經內科2015年3~10月收治的60例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50~75歲,平均(64.06±5.12)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93±1.88)年。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7],且經頭顱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符合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斷標準[8];③生活能自理,無正常生活障礙;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酒精和藥物依賴、嚴重心肝腎疾病、妊娠或哺期婦女及精神病患者、有家族性遺傳性癡呆史;②非血管源性認知障礙卒中發病14 d內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養血清腦顆粒(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4 g/袋,國藥準字Z10960082)聯合奧拉西坦(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1 g/支,國藥準字H20100040)藥物治療,維持血壓、血糖水平穩定,并進行常規運動和認知康復訓練。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多學科合作的專業化認知干預團隊全程參與的認知干預方案。組建由康復治療師、臨床醫師、臨床護士組成的多學科合作的專業化認知干預團隊,團隊成員相互協助,建立共同的康復計劃和目標,全面致力于患者的需求[9]。臨床醫師對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做出正確診斷,進行有效的早期治療和并發癥的預防;康復治療師根據“患者認知功能及其意向調查表”的評估資料,包括收集到的數據、查檢到的問題和患者及其家屬主要解決的患者認知問題以及患者興趣愛好,以患者需要為重點,組織團隊成員討論研究,通過發揮患者特長,在運動訓練(肢體運動訓練、平衡訓練、步行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同時選取熟悉、擅長的社會化娛樂活動(①益智類游戲:象棋、軍旗、跳棋、五子棋、撲克、積木、智力拼圖、計算游戲、猜字游戲、歸類游戲;②手工勞動類:玩具拼插、繪畫、插花、物品擺設、釘釘游戲;③文體活動:唱歌、做工藝品;④書報類:讀書、讀報、看電視、聽廣播、練字、講故事等),在循證的基礎上,結合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損害特點和患者個體差異,針對其認知功能障礙展開討論,與患者達成共識,制訂由單項灌輸轉化為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自主選擇的認知干預方案,并管理患者認知康復訓練方案的實施;臨床護士做好患者和康復團隊的溝通協調,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健康宣教,給予情感上支持,促進患者認知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最大程度的康復。認知干預方案的康復訓練1次/d,30 min/次;認知干預團隊每周1次會議,進行認知康復訓練效果評價、患者反饋分析、認知干預方案調整、康復過程質量控制。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的效果進行評價。

1.3 評價指標及判斷標準

1.3.1 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評測采用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中文版及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10-14]。MMSE包括定向、記憶、計算、語言、視空間、運用及注意等方面的測試,共30個條目,總分30分,根據不同受教育程度劃界,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22分,大學≤23分即提示認知功能缺損。MoCA包括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語言流暢、抽象思維、延遲記憶、定向力等7個方面的認知評估,共計30分,受試者受教育年限≤12年,在測試結果上加1分,校正文化程度的偏倚,≥26分為正常,評測時間不超過10 min。

1.3.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 ADL測評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該量表共5個條目,總分范圍為0~100分,其中0~20分為完全依賴,>20~60分為重度依賴,>60~90分為中度依賴,>9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MMSE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ADL、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ADL評分及觀察組患者干預后MMSE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 < 0.05),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ADL、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MoCA評分7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干預后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語言流暢、抽象思維、延遲記憶評分及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定向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 < 0.05),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語言流暢、抽象思維、延遲記憶、定向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提出將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提前,其發病后逐漸由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轉變為癡呆的可能性極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16-18]。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治療的同時給予多學科合作的認知干預方案,對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和推遲患者發展為癡呆的進程。

一個高效認知干預方案的制訂對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尤為重要。多學科的團隊通過各學科專業人員的相互協作配合,為患者提供專業、規范、系統的認知干預管理。團隊涉及神經內科醫師、責任護士、康復治療師等,發揮不同專業的專科知識,以患者需求、愛好和特長的社會化活動制訂和實施認知干預方案,并根據患者評價結果反饋,及時調整方案,對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干預3個月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MMSE、MoCA、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認知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結果表明,認知干預方案對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剩余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受損大腦功能區功能重組形成新的相關信息環路,從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9-22]。通過醫護患共同參與制訂和實施的認知干預方案,實現患者認知功能訓練,促進患者認知功能康復。

在實施認知干預方案時患者的主動參與,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參與”體現了現代新醫學模式的發展及轉變,即從對疾病的關注轉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要求參與者發揮自主作用,體驗到現實的投入并產生滿足感[23]。醫護患共同參與解決患者在認知功能障礙中迫切需要改善的實際問題,更多關注患者作為“社會人”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認知功能障礙對日常生活能力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患者的感情因素,患者以自己的需求為中心,參與選擇能改善認知功能的社會化娛樂活動訓練,消除患者對于枯燥康復治療的消極和排斥,激發患者更為積極配合完成各項治療活動。社會化娛樂作業活動,如撲克、跳棋、釘釘子、讀書讀報等熟悉的生活情景,患者對作業情景越熟悉,其訓練自主性程度越高,個體只有在其生活的重要領域才能自己決定所想和所做。患者對于認知干預方案的康復訓練作業要求進行慎思并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意選取更具趣味性、操作性的訓練,與簡單的服從行為有本質的區別,患者合理的情意自主性會被高效落實。

血管性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認知干預方案的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早期干預治療防止、推遲癡呆的進展,利于患者身心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團隊參與的認知干預方案的制訂與實施是認知功能障礙研究領域的一條新的思路,在今后的研究中延伸到社區和家庭,加入社區醫生、社區護士、家庭成員等,更利于患者認知康復訓練的長期堅持和健全患者的社會交往空間。

[參考文獻]

[1] 馮濤,王擁軍.非癡呆的血管性認知障礙[J].中國卒中雜志,2010,5(11):914-919.

[2] Erkinjuntti T,Gauthier S. The concep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J]. Front Neurol Neurosci,2009,24:79-85.

[3] 王崇,王建明,董瑞國,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165-4168.

[4] Werring DJ,Gregoire SM,Cipolotti L.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J]. J Neurol Sci,2010,299(1-2):131-135.

[5] 唐向陽,袁良津,蔣嗚坤,等.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的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5,22(2):76-79.

[6] 羅紅波,楊金升,石向群,等.50歲以上患者卒中后認知,功能損害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9,6(10):528-531.

[7] 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項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6):379.

[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寫作組.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4(2):142-144.

[9] 李娟,徐燕,仇瑤琴.多學科康復團隊模式對我國骨科康復的啟示[J].護理雜志,2006,24(12):36-38.

[10] Spreen O,Strauss E. A compendium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24-248.

[11] Nazem S,Siderowf AD,Duda JE,et al.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with "normal" global cognition according to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 [J]. J Am Geriatr Soc,2009,57:304-308.

[12] 劉萍,馮濤,蘆林龍,等.簡易精神狀態量表和蒙特利爾認知評測量表對急性期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篩查能力的比較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10,5(11):888-893.

[13] 郁可,王慶松,李從陽,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評估的初步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9):826-828.

[14] 宋楊君.MoCA量表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0):22-23,27.

[15] 楊燕,韓燕紅,沈順娣,等.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狀況[J].護理雜志,2011,28(8):6-8,11.

[16] 任劍羽,牛秀茹,孫佳,等.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2):207-210.

[17] 盧仁凱,丹,張,等.醒腦靜注射液治療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5):105-106.

[18] 郜曉飛.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6):140-141,144.

[19] 龍敏,溫萃莉.居家認知康復訓練對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3):262-265.

[20] Gorelick PB,Scuteri A,Black SE,et al. Vascular contribution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 dementia;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 Stroke,2011, 42(9):2672-2713.

[21] 賈建平.重視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干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38(1):4-6.

[22] 田家林,楊晨,張禹,等.綜合康復治療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健康雜志,2010, 32(2):148-150.

篇6

【關鍵詞】 浙江電網 應急管理 應急預案

浙江省電網頻繁發生暴雨、臺風、大雪、凍雨等自然災害,造成電網輸變電設備大范圍損毀,從而導致電網大面積停電。浙江電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實現電力調度和設備監控業務的高效融合。但畢竟由于建設周期短,運轉磨合時間不長。在制度、技術支撐系統的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一、電網應急體系的含義

應急是指針對電網面臨的各種突發事件,通過建立全面的、整合的安全應急管理體系,以有效預防、處理和消除突發事件為目標,以運行管理者為核心所進行的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活動。

浙江電力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的結構按照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三級設置(圖1)。總體應急預案是組織管理、指揮協調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指導原則和程序規范,是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綜合性文件;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突發事件、危險源和應急保障制定的計劃或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特定的場所、設備設施、崗位,在詳細分析現場風險和危險源的基礎上,針對典型的突發事件,制定的處置措施和主要流程。

浙江省電力調控中心是浙江電網運行的組織、指揮、協調機構。由圖可見:浙江省電力調控中心主要承擔事故災難類中的電網、設備和自然災害類中的防臺、冰災專項應急預案和本單位的特殊應急預案。

二、應急體系

電網應急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要使其高效、靈活地運轉起來,需要許多具體的運行機制作為支撐。運行機制是指為保證電網應急管理體系、體系內部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所規定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通過制度、辦法、規定、措施和評估等方式表達出來。應急系統主要包括:

1、應急組織體系:浙江省電力調控中心作為職能部門之一,在浙江省電力公司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構建浙江電網的應急機制。分決策層、執行層、行動層三層結構。

決策層:調控中心領導小組。貫徹落實浙江省電力公司應急管理規章制度及相關文件精神;接受浙江省電力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應急決策和部署;研究建立和完善本單位應急體系;領導本單位應急處置實施工作。 執行層:各級調控中心本部門處室。立足本單位應急管理基礎和現狀,明確應急預案的目標、范圍、定位、框架等關鍵要素,科學建立應急預案體系。行動層:基層電網運行人員、搶修員工組成。他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執行上級的命令,按照《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操作書進行事故處理、恢復電網供電。

2、應急預案體系建立上下對應、相互銜接、完善健全的應急預案體系。按照《國家電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規范》和浙江省電力公司應急管理規章制度的要求,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如圖2。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通過預案評審,同時報省公司應急辦公室和華東電網調控中心備案。各種應急預案進行動態管理,根據應急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變化情況、電網安全生產形勢和問題、應急處置經驗教訓等,及時評估和改進預案

圖2 浙江調控運行應急預案類型

內容,實現應急預案的持續改進。

3、應急保障體系:調控中心利用一切調度監控運行資源,構建最快速、最高效的應急響應機制,健全大運行應急管理體系。包括:加快綜合智能分析與告警、二次在線監控、在線預警與輔助決策等系統功能建設,全面提升調度監控應急響應能力;加強應急平臺和指揮系統建設,依托現有專業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傳輸與共享;利用現有調度值班、生產大運行值班、搶修指揮中心等平臺,明確信息報送渠道和程序,加快突發事件信息和應急指揮命令的上傳下達,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系統。

三、應急管理實踐

在以上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浙江電網調控部門用自身建立起來的應急管理體系來指導設備事故災難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迎峰度夏某日浙江電網500kV某樞紐站由于火災燒毀了三臺所用變的低壓電纜、動力電纜、光纜,對變電站以及整個電網造成以下影響:(1)所用電全部失去 ;(2)三臺500kV主變風機、油泵無法啟動,(主變冷卻方式 ONAN/ONAF/ODAF,自冷能力為60%);(3)四條500kV線路保護通道失去,線路無主保護; (4)多條220kV線路保護通道告警;(5)直流系統供電時間只能維持1.5―3個小時;(6)站內通信異常,自動化數據出錯。

面對事故的發生,浙江省調快速反應,按照《浙江500千伏系統突發事件省調處理預案》指導,精心指揮,打了一場漂亮的反事故處理戰役。這件事件的有效應對充分說明了浙江電網應急管理體系的正確和高效。

篇7

一、培訓目標

1、新招用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合格后上崗的實現率達到100%以上;

2、企業全員接受安全培訓達標率100%;

3、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率達到100%;

4、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率達到100%;

5、廣場工作人員安全培訓率達到100%;

6、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率達到90%以上,復培復審完成率100%。

二、培訓內容

1、基本知識:安全生產的概念、方針,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依據,《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安全管理員工作標準》、《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專業知識:各項應急預案,對應特種作業人員專業知識、安全達標規范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培訓計劃

1.一月: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依據

春節期間安全措施及應急預案

防盜、搶事件應急預案

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2.二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對象:加油站員工

安全管理員工作標準。對象:管理人員

3.四月:消防安全學習制度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4.五月: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初起火災的撲救與人員疏散逃生

消防設施種類及使用情況

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識及應急預案。對象:餐廳、超市員工

防洪搶險應急預案服務區。對象:全體員工

6.八月:員工在安全生產中的權利與義務

防雷擊應急預案

山體滑坡及泥石流應急預案

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7.十月:“黃金周“期間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暢應急預案

對象:服務區全體員工

8.十一月:冬季鍋爐技能及防火培訓。對象:鍋爐工

除雪防滑應急預案

員工在安全生產中的權利與義務

篇8

關鍵詞 總承包 前期 安全管理

在如今建筑業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市場競爭日趨加大的環境下,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以其一體化、集成化的特點,在加大資源整合、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的有力優勢,逐步順應當今工程建設行業發展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成為大中型建設項目建設的首選模式,受到目前國家、社會、行業的極大關注而不斷引用并優化。然而因模式變化帶來的安全管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該模式的優化發展。此模式下,分部分項工程較多,水、電、暖、土建等專業高度集中,分包隊伍繁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流動性大,各地方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存有較大差異,給工程建設項目的綜合安全管理帶來巨大難題。為此前期安全管理機構及制度的建設完善尤其重要。

1.安全管理機構

安全管理是一項全方位的管理過程,涉及專業繁多,分部分項工程點多面廣,工程項目總承包尤其如此,單一的以項目經理及專職安全員的安全管理機構,無論從時間、精力、專業技術等方面無法全面勝任并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將造成工程項目因人為因素而出現的隱患。因而一個專業配備合理,設置齊全的安全管理機構必須由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專職安全工程師及項目所有專業負責人共同參與,從專業技術角度出發共同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以達到全員參與,專業突出,齊抓共管的目的。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組織活動開展的首要規范條件,一項完善的制度建設,可以有效規范組織及參與組織的人員的行為,通俗而言,制度需要告知組織及其人員如何規范的實施行為,如何運行,其范圍如何,其程度如何,是否符合等。

工程建設總承包安全管理制度鑒于其安全責任的負總責原則,其制度制定需要包括的范圍、層次、深度如何確定?

工程總承包作為建設項目管理責任的主體,單線管理上與各分包單位唇齒相依、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多線管理上是各分包單位之間協調、管理、督促的紐帶,總線上需要全面顧及項目整體安全環境的保證,安全制度的建立據此展開。

2.1綜合安全管理制度

2.1.1項目現場安全管理規定

該規定是工程總承包現場同時針對項目本部及分包單位的綜合性安全管理規定,是其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綱領性文件及依據,規定中需要明確項目本部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應該制定哪些安全管理制度,各種制度的審批、執行、修改程序及其實施范圍、有效期限等;同時也明確提出分包單位進場施工必備的安全條件,針對施工行為所必須的安全管理規定;以及對各種制度符合與否的獎懲措施。其制定報批程序為:項目部負責編制,總部審核、批準、備案或提出意見返回項目部修改,項目部實施,如因外界因素發生變化需要修改,修改程序遵照報批程序。

2.1.2 項目現場綜合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作為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范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發生,減少參與組織活動人員傷亡、財產設備損失、環境損害并恢復組織活動環境的重要措施。

介于上述原因,項目現場綜合應急預案的編制無需具體針對具體事項,但需要對其附件即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起到方針、政策上的指導作用,其主要內容包括該預案編制的目的、作用、適用范圍、依據、構成體系、原則、工程項目概況、主要風險分析、組織機構、預警原則、響應程序、人員職責、后期處理及該預案的保障措施等。編制時應重點關注其目的、適用范圍,構成體系、組織機構設置等方針、政策性規定,為其余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據。其編制、審核、批準、執行、修改程序遵照項目現場安全管理規定程序,評審方法參考《安全監管總局印發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進行評審。

2.2單項安全管理制度

該制度是指具體針對項目部某種組織活動所定的安全管理守則,制度中需要清楚明確該制度針對事項,實施人員,以及具體操作細則等要求。其編制、執行等程序為:項目現場專職安全工程師制定,項目部全體會審,項目經理批準執行,并報總部備案管理。

2.3專項安全管理制度

該制度是指具體針對某專項組織活動、施工行為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其重點要求參考國家法規、行業標準、部門文件等資料,要求編制嚴謹,符合規定,數據精確,操作性強等。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危險源和應急保障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并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留存;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可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留存。

專項安全管理制度中施工專項安全管理制度的編制,應重點參考行業標準,嚴格聲明其中需要明確的數據和要求、依據的標準、和具體操作程序進行編制。

專項應急預案的編制,要求參考國家法規、行業標準等文件資料,按《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中格式編制,同時充分分析某組織活動或危險的狀態,全面考慮可能出現的后果及不同級別、狀態下的應對方式,明確事故應急組織單位、響應程序、處置方式、現場恢復方法,并說明該應急所需的資源儲備及儲存場所和使用方法等。

現場處置方案由于針對較為固定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其制定應根據設施等的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要求更加具體、簡單、針對性強,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做到事故發生時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施工專項安全管理制度、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制、執行等程序參照單項安全管理制度執行,并報總部備案管理,其中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評審方法同樣參考《安全監管總局印發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進行評審,并將評審過程記錄留存備案。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基層供電企業;安全風險管理;應急管理;事故調查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實質是風險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和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對于形成安全預防機制、規避和化解安全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風險管理的應用將使安全管理更科學、更全面、更規范、更有針對性,從而使企業的安全基礎更加牢固。基層供電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及事故調查體系。

一、安全風險管理

基層供電企業應該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人員參加的工作組織,負責本單位安全生產評估及作業安全風險預控實施工作,明確管理職責,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風險管理評估報告,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及定期檢測、評估、監控、整改記錄。

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步驟為:風險培訓―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處理。其中風險培訓、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是核心內容,也是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

1.安全風險培訓

基層供電企業必須堅持安全風險的全員參與,要立足班組、立足現場,加強對《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調度規程、防止電氣誤操作等安全管理規定及制度的學習、培訓和考試,開展現場緊急救護、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訓,加強對有關事故案例的剖析,從事故教訓中發現薄弱點,提高風險意識,養成主動識別危害、控制危害、規避風險的習慣。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人員有所側重,在工作過程中檢驗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2.安全風險辨識

基層供電企業必須結合企業生產運行實際,從電網設備、調度運行、繼電保護、通信自動化等生產運行的各個方面,全面查找電網安全存在的隱患和問題,系統辨識電網安全危險因素和薄弱環節,為安全風險分析、安全風險評估和安全風險控制提高基礎數據和資料。

3.安全風險評估

安全風險評估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一是依據《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及辨識防范手冊》,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開展查評工作;二是對已經掌握的風險數據進行歸納分析,確定各層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環節和薄弱部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評估:第一,生產運行環境。從設備危及人身安全、設備因素導致人為責任事故、運行和作業環境三個方面,評估生產運行環境中可能導致觸電、高處墜落等人身傷害事故或誤操作事故的風險,從而加強生產運行環境安全風險防范。第二,機具與防護。從安全工器具、專業機具和防護用品等方面評估機具與防護是否符合有關安全標準,定期維護、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應用過程中是否正確規范等。第三,人員素質。從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方面,評估企業不同層次人員安全素質方面的風險,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第四,現場管理。從作業組織、規程制度的執行情況、作業過程安全控制措施、應急工作準備等方面評估生產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風險,加強企業作業過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產綜合管理。從安全責任制落實、規章制度的制訂與執行、“兩措”管理等方面評估企業安全生產綜合管理。

4.安全風險控制

控制電網安全風險的目的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不發生電網瓦解、大面積停電和電網穩定破壞事故。為此,需要從單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發生。

一是設備因素。需要加強對設備的運行監視、巡視,開展設備狀態檢修,發現隱患和缺陷及時處理。需要加強對安全自動裝置的檢查、校驗,低周減載容量應滿足要求,確保安全自動裝置正常投運。需要加強通信及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保證保護通道及通信暢通完好,自動化信號及采集數據正確,不影響電網事故正確處理。

二是人為因素。生產人員需要定期開展安全活動、反事故演習,提高防范電網風險的能力。調度運行人員根據系統負荷情況,合理安排系統運行方式,加強電網安全穩定計算分析;繼電保護人員需要確保設備主保護、無缺陷運行,確保整定正確;現場運行人員操作時需要認真核對現場設備狀態,加強現場的操作監護,防止走錯間隔、漏項及跳項操作。

三是天氣及偶然因素。關注雷、雨、雪、霧、連續高溫對電網輸變電設備的影響;定期對變電站周圍的環境和輸電線路進行檢查與巡視,加強電力設施保護;做好消防設備的檢查及機房等重要場所的安全保衛,加強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點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發生火災、偷盜和人為破壞。

5.安全風險處理

針對風險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制度執行力不強、執行不規范等管理類缺陷,采用加強督促檢查等手段糾正基層單位的工作偏差,保證制度一絲不茍地得到執行;針對具有一般風險的單位,采用“提示”(批評、評價意見等)的方法通報,提出整改要求;風險中等的,給予“警告”(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專項督查等)的處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驗收。對于風險較高或已發生事故的單位,給予責任追究。

對于各種類型的風險處理,采用不同方式的響應進行整改。其中綜合性的、重大的風險納入公司級別的風險響應工作范疇,實施全面整改和隱患整治。

6.風險管理的考核與持續改進

把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定期在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例會上進行專題匯報和布置,納入企業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風險管理小組要及時跟蹤了解安全風險管理工作進展,分階段對風險管理教育培訓以及風險辨識、評估、控制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糾正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改進。

二、應急管理

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應與日常安全管理相結合,由事后單純應急處置,轉向事前預防和事后應急處置相結合。為了更好地應對供電生產運行突發事件,正確、有效和快速處理大面積停電事件,保障電力供應,應扎實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1.加強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基層供電企業應該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公司、部門、班組三級構成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應急管理機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明確電力調度機構作為電網事故的現場指揮中心,落實應急管理人員和專業應急搶險隊伍,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工作投入,形成職責明確、信息暢通、上下互通、指揮有力的指揮體系。

2.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按照以下應急預案體系結構,結合各自職責范圍、安全和穩定工作實際及應急管理工作需要,編制相應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綜合應急預案包括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應急預案、社會穩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一般劃分為電網安全類、人身安全類、設備與設施安全類、網絡與信息安全類、社會安全類應急預案。其中電網安全類包括電網調度處置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工作預案,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重要變電站全停應急預案,重要客戶停電應急預案。人身安全類:重大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設備與設施安全類包括電力設施大范圍受損搶修應急預案、重特大火災應急預案、防震減災應急預案、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網絡與信息安全類: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社會安全類:突發應急預案。

基層供電企業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符合如下要求:在機構設置、預案流程、職責劃分等具體環節,要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特點,保證預案的適應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應符合國家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應符合電網安全生產運行特點,編寫格式規范、統一,符合《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規范》的框架內容。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要進行預案評審,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評審后,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署,同時報上級主管單位備案。

3.做好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

加強應急預案培訓工作管理,將應急預案納入企業培訓規劃和職工年度培訓計劃,制訂培訓大綱和具體內容,開展對各級人員的培訓。培訓工作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新上崗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培訓。

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及新聞媒體開展電力生產、電網運行和電力安全知識的科普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應對停電的能力,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聯系,開展社會停電應急聯合演練,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提高社會應對電力突發事件的能力。

4.應急實施與評估

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及對企業和社會有嚴重影響的穩定突發事故,迅速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按預案規定將有關情況報告上級應急領導小組和地方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接受應急領導,請求應急援助;做好信息對外工作,減少事件影響,維護社會穩定。

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服從地方政府的應急搶險指揮,組織開展應急救援,保證事故搶險和應急處置所需的電力供應,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結束后,及時組織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盡快恢復災區電力供應。對每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及相關防范措施進行評估,對本單位應急預案的編制和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三、事故調查

事故調查應當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做到“四不放過”(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罰不放過)。

篇10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應急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全市的應急管理水平,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工作,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一是抓緊進行應急預案制定工作。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基層,而現在我們應急管理工作薄弱環節也在基層。目前,雖然市、縣兩級應急預案體系已基本建立起來,但是,不少社區、鄉村、學校、企事業等基層單位還沒有應急預案,應急管理工作的隨意性大,規范性、程序性較差。因此,各社區、鄉村、學校、企事業等基層單位要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要求,根據各地的總體應急預案和有關的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加快編制一批應急預案,形成基層應急預案體系,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迅速、有序、高效地進行處置。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對現有的應急預案進行增補,力爭將所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納入到應急預案中來。同時,加強對基層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督促、指導和檢查,確保在“**”末真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

二是認真開展對已有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完善工作。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直接決定著應急預案的質量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各地、各部門要對現有的應急預案進行梳理,適時開展演練工作,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認真修訂完善,做到查出一處,修改和補充一處,使應急預案更加符合實際,更具可操作性,更富實效性,形成結構嚴謹、內容充實、運行高效的應急預案體系。

二、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實現應急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各地、各部門要成立由主要行政領導擔任負責人的應急管理工作指揮機構,負責領導本地、本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門主要行政領導是本地、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縣、市、區政府要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實行應急管理、政務值班和市長熱線辦理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配齊、配強專職工作人員,強化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承擔應急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并明確具體辦事人員,責任到人。各級應急管理具體辦事機構要在本地、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指揮機構的直接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地、本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門要保證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工作人員的相對穩定性,避免人員流動頻繁。

二是要建立應急管理工作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各級各類應急管理機構的協調聯動,加快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恢復重建及調查評估等機制建設,實現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要強化各專項指揮機構職能,充分發揮其在相關領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社區業主委員會等組織及志愿者在基層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基層應急管理的合力。

三是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依法處置突發事件,使應急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

三、加大智力、人力和物力投入,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類應急專家庫。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地、本部門實際,選聘應急專家,成立應急專家庫或專家組,為本地、本部門的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撐。

二是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各地要結合實際,按照一隊多用和一專多能的原則,建設2支以上的專業救援隊伍。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物業保安、企事業單位應急隊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層應急隊伍;居(村)委會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可根據有關要求和實際情況,做好應急隊伍組建工作。要充分發揮衛生、城建、國土、農業、林業、海事、漁業等基層管理工作人員,以及有相關救援經驗人員的作用,使基層應急隊伍平時加強防范,險時立即集結到位,開展先期處置。要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配備必要裝備,開展教育培訓,嚴明組織紀律,強化協調聯動,提高綜合應對和自我保護能力。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要重視應急隊伍建設,并積極參與社會應急救援。鼓勵和引導有技術專長的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人員招募、培訓、演練和管理。

三是加大應急管理的資金投入和物資儲備。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預防與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負擔的經費,并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對規劃布局內的重大建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和社會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適應應急隊伍、裝備、交通、通信、物資儲備等方面建設及更新維護資金的要求。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在對現有各類應急物資普查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各類應急救援物資的分布和儲備。要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綜合管理調度系統,完善應急物資生產、采購、征收征用、市場調控與調運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在應急物資生產和儲備方面的作用,實現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的有機結合。

四、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積極開展風險排查工作。建立風險隱患的排查、登記、整改和動態監管制度,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層層建立排查責任制,及時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社會矛盾,努力將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是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規范應急處置程序。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事發地縣(市、區)、鄉鎮政府負責處置,有關情況要及時報告市政府。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事發地縣(市、區)、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立即組織先期處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同時,立即按程序報告上級政府,在省、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妥善進行后續處理。要重視和加強信息、新聞報道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歸口管理,按照及時準確、主動引導的原則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做好信息工作;新聞單位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新聞宣傳紀律,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三是嚴格信息報告制度。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地政府是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市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報告相關類別信息。一般、較大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在2小時內報告市政府;重大、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在1小時內報告市政府,同時將情況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可能受影響的地區。要在居(村)民委員會、學校、企事業等重點基層單位建立專職或者兼職信息報告員制度,并探索建立社會公眾報告、舉報獎勵制度,拓寬信息報告渠道,通過接報系統掌握綜合敏感信息。對因遲報、漏報以及瞞報、謊報造成損失或重大影響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評估和統計分析。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評估制度。各地、各有關部門在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調查處理的同時,要對事件的處置及相關防范工作作出評估,并對年度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要結合突發公共事件的評估,加強案例庫建設。要加強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工作,民政、安全監管、衛生和公安部門分別負責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發生起數、傷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

五、加強領導,保證應急管理工作順利推進

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把應急管理工作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將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作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任務,把應急管理融入到防災減災、安全保衛、衛生防疫、醫療救援、宣傳教育、群眾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產、生活等各項管理工作中。各級領導干部要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有清醒的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強應急管理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要深入一線,加強組織協調指揮。要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責任制度、應急管理績效評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應急管理工作的情況納入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對預防和處置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對有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照法律法規追究責任。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要切實履行協調、督查職責,定期對各地、各有關部門應急管理工作開展和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扎實推進全市應急管理工作。

六、進一步抓好應急管理培訓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