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的核心技能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醫學的核心技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1909年美國IgnatzLeoNascher醫生提出老年醫學(Geriatrics)的概念,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老年醫學專家的醫療和教育工作使老年醫學得以不斷完善,迄今已經形成了一門完整的學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醫學會,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學會,1965年設立老年人醫療保險,1966年開始老年醫學專科培訓,1974豐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創建老年研究所。20世紀0年代,設立老年醫學研究基金開始資助本科醫學院校的臨床和科研人員探索改進醫學生課程中的老年醫學內容,職業衛生局資助建立老年醫學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軍人醫療系統成立老年醫學科研、教育、臨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國新型老年醫療模式
美國除了傳統的護理院(nursinghome)外,還有各種現代綜合服務的老年醫學診療、保健方法不斷涌現。這些新型醫療模式旨在全面提高醫療質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醫療消費。設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國的老年病房一般設立在大型三級醫院,由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負責,專門收治老年患者,并會同其他專科醫生對老年患者的會診與治療。該醫療模式能有效診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時發現和防治老年病綜合征,縮短住院曰。開設老年髖部骨折專診(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體質虛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質疏松,從而導致髖部骨折發生率高。老年髖部骨折專科診療流程簡捷,由老年科醫生負責患者的術前評估、圍手術期處理和術后亞急性期診療與康復,可使老年患者盡快手術、減少并能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縮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復,降低治療費用。實施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緩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復,但其住院過久可能會引起活動能力下降、院內感染等問題,造成其疾病的惡性循環。在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模式下,老年醫學團隊負責老年患者的康復理療、壓瘡治療、抗生素治療、腸內外營養、精神行為病癥等診療服務,并負責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連續診療、保健以及指導相關機構改善社會和家庭環境,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連續性診療服務,有利于患者恢復。開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務項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務項目是一種為衰弱老人提供基礎診療、預防、日問鍛煉與娛樂活動、急性病診治及慢病長期管理等全套醫療保健服務模式。老年科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對難以解決的病案邀請專科醫生會診。同時,為保證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能夠繼續居住在社區,減少住院次數和入住護理院的幾率,提高和維持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組織召開家庭會議,商議護理、診療方案。建立退休養老社區連續醫療(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國將退休老人聚居,對其提供連續性醫療、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務與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時屬低齡,比較健壯,生活能夠自理,CCRC為其提供基礎醫療保健和預防、及各種生活服務支持。隨著老年人年歲增長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漸增多,老年醫學團隊根據每個老人的具體需求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長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區可享受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
3美國老年醫學教育現況
美國于1988年在全美內科資格認證中加入老年醫學專科資格認證考核,1995年設立老年醫學教育和培訓國家論壇,發表老年醫學和健康保護白皮書,包括老年醫學訓練、分布、應用的建議和獲政府健康體系資格認證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詳細列舉了醫學生、住院醫師、研究生、老年病專科醫生訓練、繼續醫學教育和資格認證的內容等。1998年美國老年病協會發表老年病專科研究生訓練指南,明確了老年醫學基本教育目標、核心教育內容及專業目標嘲。目前全美125所醫學院校都設置了老年醫學必修課程,旨在醫學生中普及老年醫學基礎知識,不少醫學院校還建立老年醫學臨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個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基地。老年科醫生需要經過系統性專業培訓和資格認證考核,包括取得醫學博士學位、3年住院醫生培訓后取得行醫執照,以及1.3年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并通過資格認證考核。
3.1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美國老年醫學課程設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學:基因、生物化學、細胞、衰老進程的理論。②衰老的心理社會問題:正常行為、人口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和政策問題、醫學倫理學和法律、社會資源和規劃、對老年人的態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關臨床問題:衰老過程中的器官組織解剖和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流行病學和自然轉歸、評估和管理。常見問題有外科手術的評估、麻醉的選擇、事故和跌倒、住院相關損害、醫源性問題、營養問題、行為問題、社會問題。④老年人的評估和管理:面談和功能記錄、交流和相處技能、老年人體格檢查、特殊臨床試驗、臨床診治的做出、病歷的保存、預防醫學、循證醫學、臨床藥理學、康復、醫護團隊/科間合作、治療的連續和機構間交接、人道主義關懷。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規劃的制定和評估、基本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技能、研究設計和方法、研究技術、文獻回顧和解讀、規劃的管理。
3.2老年醫學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課程包括6類內容腳。第1類用于達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級和高級咨詢專業人員的質量準入標準。第2類培養教員,保證老年病服務領域具有合格和優秀的師資。第3類培養研究生成為老年醫學教育的領導、骨干及學術專家。第4類培養研究生成為熟練的老年科醫師,勝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第5類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綜述、制定科研計劃、科研實踐及撰寫科研論文等必需技能。第6類培養是為研究生獲得成為醫學管理者及從事臨床計劃、目標、評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其課程設置覆蓋了老年醫學所必需的所有元素。臨床訓練包括初級醫療、綜合老年病評估、院內院外患者的咨詢、護理院的醫療、家庭醫療、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康復、衰老的心理精神問題、醫學倫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門診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療。科研訓練包括理論課程和實驗室的實驗、與導師和實驗室成員討論預實驗問題、復習文獻、確定實驗內容、完成實驗內容、撰寫論文。管理訓練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國醫學管理者協會課程、一些高級導師課程。
3.3老年病醫師資質證明
老年醫學是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認證的2級專業組織。ABMS是美國醫師資格監督的初級實體。主修ABMS認證的老年病訓練課程的研究生必須完成內科學、家庭醫學、或心理/神經病學住院醫師的課程。經過1—2年的課程后,通過參加美國內科學和家庭醫學或心理學和神經病學委員會組織的考試,可以獲得老年醫學資質證書。
4對我國老年醫學醫療和教育的啟示
4.1發揮現代老年醫學的特點與作用
當今臨床醫學過度的專業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導致他們輾轉于各個專科,得不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增加了患者、家屬和社會的負擔。因此,老年科醫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識基礎上應有側重的發展技術專長。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以老年患者整體健康需要為中心,綜合考慮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種急、慢性病的相互影響,權衡各種診療措施的預期效果和不良反應,協調各專科的會診意見,多學科協作。還要系統考慮患者心理、精神和行為等方面的病癥,以及社會和家庭環境因素對患者健康和功能狀態的影響。
4.2騎立連續性健康保障服務的理念
老年醫學在教學中應將醫學實踐從疾病治療延沖割健康管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時,注重傳授健康管理知識、加強學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訓練。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連續性的健康保障服務至關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種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對其醫療服務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復期可以在社區或家中接受繼續治療或功能康復訓練,如病情反復再回到醫院就診。美國的PACE項目即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我國應注重老年人養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體制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基層健康促進事業。
4.3制定合理的老年醫學教育計劃
老年醫學作為獨立的學科,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嘲。雖然,老年醫學已納入醫學生的學習課程,但教育資源明顯不足,沒有系統完整的教學組織,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南不夠完善。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必須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養老年醫學人才的教育計劃并大力實施。如在醫學院校本科設置老年醫學必修課程,老年醫學研究要重點突出老年醫學整體特色,在醫學生每年度新生招錄時設置針對社區老年醫療保健服務的定向生;在青年醫生中開展老年醫學繼續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加強系統規范的專科訓練,完善老年醫學資質認證制度等。另外,醫學院校還應重視老年醫學課程的設置,其課程的設置要符合老年醫學發展的需要,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如借鑒美國的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篇2
關鍵詞:職業院校;中醫藥;整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和整脊醫學的發展趨勢及整脊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整脊職業的任職資格標準,充分體現以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特點,中醫藥類高職院系所設整脊專業應以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整脊臨床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整脊人才為目標,建立結構合理、互補性強的綜合性模塊化課程體系,以便加強課程與學科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與綜合,從而形成有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整脊專業課程體系。
1職業院校中醫藥類院系整脊專業的綜合性課程體系
整脊專業作為中西醫骨傷和推拿、導引等相結合形成的新興醫學專業,要求學生既要有西醫的解剖、生理、病理、診斷、脊診、整脊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又要有中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骨傷、針推、脊診、整脊等專業技能,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功底和人文素養,這就決定了其課程體系的綜合性。綜合性課程體系能使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相統一,人文與科學技術素養教育相融合。
通過對整脊行業的調查和對整脊人才培養規格的研討,我們認為職業院校整脊專業課程體系應包括人文課程體系、現代醫學課程體系、中醫學課程體系、整脊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5個方面,而每個方面的課程體系又可分成若干課程模塊。
2職業院校中醫藥類院系整脊專業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2.1人文課程體系的課程模塊: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立德樹人就成為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文課程體系正是以職業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為核心,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識、文化修養、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獻身醫學、愛崗敬業、救死扶傷、仁愛助人、甘于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等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等。
根據職業技術教育學制短等特點,其人文課程體系可分為2個子課程模塊,即基礎性人文課程模塊和應用性人文課程模塊。
(1)基礎性人文課程模塊:旨在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律觀等,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人文素養。開設的必修課程有5門: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軍事理論。
(2)應用性人文課程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整脊醫學所需的工具性知識、技能和身心素質,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開設的必修課程有4門:英語、體育、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應用文寫作。
2.2現代醫學課程體系的課程模塊:整脊醫學職業教育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現代醫學基礎,尤其是必須、夠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識和脊柱病變的診斷技能基礎。為了便于教學,我們將現代醫學課程體系分為2個子課程模塊,即現代醫學基礎知識模塊和現代醫學專業技能模塊。
(1)現代醫學基礎知識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整脊醫學所需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尤其是必須、夠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識,為整脊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開設的必修課程有5門: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可選修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執業醫師考試。
(2)現代醫學專業技能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整脊醫學所需的現代診斷技能基礎,尤其是脊柱病變的診斷技能基礎。開設西醫診斷學基礎1門必修課。
2.3中醫學課程體系的課程模塊:由于整脊醫學屬中西醫骨傷、推拿、按摩、導引等相結合的一門新興醫學學科,因此,要求學生應具備足夠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診治技能。所以,其中醫學課程體系也應分為中醫學基礎知識模塊和中醫學技能模塊2個子模塊。
(1)中醫學基礎知識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整脊醫學所需的中醫學基礎知識。開設的必修課程有5門:醫古文選讀、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
(2)中醫學技能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整脊醫學所需的針灸、推拿技能和內、外、骨傷、婦科等常見病的診療技能。開設的必修課程有6門:針灸學、推拿學、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
2.4整脊學課程體系模塊:作為專業主干課程體系,主要培養學生整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成為高技能整脊醫學專業人才,能勝任整脊臨床工作并有所創新、可持續發展。根據培養目標要求,整脊學課程體系可分為2個子模塊,即整脊學基礎知識模塊和整脊專業技能模塊。
(1)整脊學基礎知識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整脊醫學基礎知識,如整脊的基本概念、原理,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學、診斷、預防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開設的必修課程有整脊學基礎1門。
(2)整脊專業技能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從事整脊臨床工作的診療技能和脊椎病的預防技術,并提高學生對脊柱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所開設必修課程有3門:整脊學技術、整脊治療學、整脊保健學。
2.5實踐課程體系模塊:整脊醫學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實踐課程是非常重要的課程體系,是整脊專業教學的重要核心環節。根據實踐課程的性質、教學形式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可分為實驗、實訓和實習3個子模塊。
(1)實驗課程模塊:采取少而精的原則,使學生通過實驗課程對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尤其對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學有直觀的認識。實驗課程的教學采用穿插式,安排于現代醫學基礎知識模塊的各科目課程的教學中。
(2)實訓課程模塊:實訓課程是中醫學技能模塊和整脊學專業技能模塊的主要教學模式,應占總教學課時的50%。實訓課程教學也應采用穿插式,安排于各技能科目課程的教學中。
(3)實習課程模塊:實習課程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于整脊臨床的主要教學模式,在整脊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實習課程集中在第3學年進行,為期44周(10個月),由學校安排學生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并切實加強對頂崗實習過程的管理,注意提高頂崗實習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的吻合度。
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題,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本研究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注重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相結合,形成以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有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整脊專業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