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病人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7: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腰椎骨折病人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腰椎骨折病人護理措施

篇1

腹脹及便秘是胸腰椎骨折后一種常見的早期并發癥,其發生可達88%[1]。由于糞便在腸腔內長時間滯留,糞便等有害物質及產生的毒素引起患者腹痛、食欲減退、納差、口苦、舌苔變厚等癥狀、甚至煩躁、焦慮等癥狀,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影響了術后病人的康復。

【關鍵詞】胸腰椎骨折;腹脹、便秘;原因;護理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206-02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73例,男 48例,女 25例,年齡22―76歲,腰椎骨折44例,胸椎骨折16例,胸腰椎骨折13例,患者都在傷后72小時至10天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便秘、納差。

2 腰椎骨折后便秘發生的原因

2.1 內在原因

2.1.1 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腫刺激腸系膜交感神經,使腸壁血液循環障礙,腸蠕動減慢,影響腸壁氣體的吸收引起腹脹、便秘。

2.1.2 患者由于外傷后劇烈疼痛,不能參加正常工作、活動及經濟因素的影響,使患者產生緊張、煩躁、寂寞、抑郁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負數因素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腸蠕動減弱而發生腹脹、便秘。

2.1.3 排便方式的改變 許多病人都是蹲式或坐式方式排便,對臥式排便不適應導致不能及時有效排便導致便秘的發生。

2.1.4 心理因素: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麻煩他人,加之當著人排便又害羞,刻意少吃或抑制排便,攝入食物及水分較少,腸內容物不足以刺激胃腸蠕動,腸蠕動減慢導致便秘的發生。

2.2 外在原因

2.2.1 患者胸椎骨折后,沒有隱蔽性的環境,導致患者精神緊張,刻意抑制排便,不利于排便反射的建立。

2.2.2 環境因素 多個病人同住一室,周圍環境無關人員太多,影響病人排便。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護士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不同病情、不同的心理狀態 主動耐心的與病人溝通,消除恐懼、焦慮情緒,以溫柔體貼的語音、嫻熟的技術贏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地向患者講解便秘發生的原因、危害及預防措施

3.2 適度的床上活動

病人入院后,護士2小時給位翻身一次,指導患者進行收腹、縮肛,自行腹部按摩,肢體的屈伸、內收、外展等活動,有利于腸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

3.3 飲食護理

向患者講解飲食與便秘的關系,囑患者多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高纖維的飲食,因食物纖維有親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殘渣膨脹,形成凝膠,刺激腸蠕動,加速殘渣對直腸壁的刺激,激發便意和排便反射[2]。鼓勵病人多飲水,2000ml/天以上,預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的發生。

3.4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天早餐前給病人便器,此時“胃―結腸”反射最強,不管有無便意,給便器堅持排便15―20分鐘,刺激排便,排便前叫走無關人員,便器下墊中單,消除大便污染床墊的顧慮,屏風遮擋,使病人在安全、隱蔽的環境中排便。便后開窗通風,保持病房的清潔。

3.5 腹部按摩

責任護士在確定病人無腹腔臟器損傷的情況下,每天在病人空腹時給予腹部按摩,根據結腸走行進行腹部按摩,使腸腔內容物向下推移,促進糞便排出,操作者用大小魚際肌及手掌根本從右下腹開始,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順時針方向按摩,力度由輕到重,以病人能耐受為主。每天1-3次,每次15-20分鐘。

4 結果

73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在住院過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便秘,通過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屬講解腹脹、便秘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通過飲食指導、腹部按摩,開塞露塞肛等護理措施的落實,70例患者的腹脹便秘得到緩解,3例聯合使用胃腸減壓、清潔灌腸處理腹脹、便秘才得以緩解外。

5 討論

根據胸腰椎骨折后病人發生便秘的原因與疾病的特點、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改變等有關,病人入院后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講解便秘的危害性,做到早預防,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能有效緩解腹脹、便秘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AF內固定;圍手術期

胸腰椎骨折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會給患者產生嚴重的后果,現探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內固定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如下。

1 手術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行后正中入路。按常規推方根定位法,植入AF椎弓根螺釘,放置AF棒,擰緊螺帽,根據傷椎壓縮的程度進行撐開,撐開時兩側同時均勻進行,可見脊柱復位。依據CT所示侵入椎管的骨塊多少及位置,確定是否減壓椎管。C型臂X線檢測滿意后,安裝橫連桿,充分止血,行固定節段橫突間及小關節突間植骨。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意外事故,如車禍、空中墜落等原因,病人無思想準備,加上病人對本手術了解甚少,骨折后出現的神經癥狀和可能截癱產生的壓力使病人心情都極度緊張、焦慮。因此,護士應針對這些心理變化進行安慰、鼓勵;同時介紹主治醫生的情況和同類病人的治療效果,消除病人及家屬的顧慮,增強對手術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2 術前準備

(1)安排病人進行相關的化驗及影像學檢查,了解有關手術禁忌證。(2)了解病人術前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的具體情況,為術后觀察病情提供對比依據。(3)內固定術后患者一般需1.5~3個月臥床休息,戴腰圍下地。術前即指導患者適應臥床進食、大小便等。(4)術前皮膚準備應徹底,備皮范圍要足夠,上至肩胛骨,下至臂下,兩側過腋中線。術前連續3d,2次/d清洗手術區。(5)指導患者在床上做護胸運動,增強肺部機能鍛煉,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骨突部加用海綿墊及氣圈保護,加強皮膚按摩。(6)囑患者多飲水,多食富含粗纖維和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及蜂蜜等,或給予麻仁丸等潤腸通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飲食宜清淡,富營養,避免油膩、辛辣食物。

2.2 術中護理

術中除常規手術配合外,特別注意患者的搬動及安置。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可直接在運送車上施行全麻,全麻后將患者移至手術床上,搬運時,尤其要注意脊柱的保護,用手分別托住頸肩部、胸腰部、臀部和雙下肢,使頭、軀干保持在同一平面托至手術床上,取俯臥位。術中應嚴密觀察病情,防止軀體部位受壓。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觀察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做好記錄,每1~2h測1次;注意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低流量給氧4~6h。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滲出較多時應及時通知醫生,予以更換下敷料并加壓包扎。

2.3.2 護理

術畢需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臥4~6h,切口下可墊棉墊以壓迫切口減少出血。協助患者以軸線翻身1次/2h,翻身時保持頭、頸、軀干成軸線,避免脊柱扭曲加重或引起脊髓損傷,造成截癱或加重截癱,置患者關節于功能位,翻身時防止引流管脫出。

2.3.3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

術后24~72h內嚴密觀察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特別是遠端足趾的屈伸功能,如有神經根壓迫及異常情況并逐漸加重,要立即通知醫生。

2.3.4 預防并發癥

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是臥床患者易發的三大并發癥。故應加強基礎護理,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囑患者多飲水,留置尿管者定時行尿管護理、膀胱沖洗,必要時行尿培養。

2.3.5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是機體恢復的關鍵,早期在專業護士的指導協助下進行。囑患者行雙下肢主動和被動鍛煉,按摩肌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無截癱者術后3h開始做直腿抬高鍛煉,預防神經根粘連。鍛煉時要緩慢進行,幅度不可過大。術后2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腰背肌鍛煉,以提高腰背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未癱瘓者術后4~6周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6個月內避免腰部負重和過度彎腰,防止再損傷。

2.3.6 出院指導

(1)囑患者出院后臥硬板床。(2)持續佩戴腰圍支具6周,按常次回院復查,避免坐軟椅,防止腰部屈曲或扭曲,一般6個月以上可以從事騎車、洗衣等輕體力活動,避免彎腰、挑擔、扛物等重體力活動。(3)如出現持續性腰痛、下肢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來醫院復診。

篇3

【關鍵詞】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699-02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脊柱科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單純性楔形壓縮性骨折是指腰4以上峽部骨折脫位伴棘間韌帶斷裂及腰4以下峽部骨折,為不穩定骨折[1]。臨床表現比較單純,如腰部疼痛,活動受限,棘突隆起及椎體滑脫等。針對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觀察與護理,總結制訂了一套護理方案與康復功能鍛煉的方法,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收集我院自2009年5月――2012年10月,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共6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齡20-74歲,平均42歲。受傷原因:25例高處墜落,21例車禍,15例滑到跌傷,2例重物擊傷。存在合并癥13例,其中高血壓5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

2 護 理

2.1 心理干預 胸腰椎骨折病人因意外損傷,活動受限和生活不能自理而產生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過程,注意事項,同情患者,關心患者,多加以安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減少恐懼感。使病人獲得心理支持,充滿信心,消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引導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功能性康復訓練,讓疾病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復。

2.2 飲食指導 脊椎骨折后,常因腹膜血腫刺激內臟神經,致腸蠕動減弱而腹脹,墊枕過伸位也加重腹脹[2]。因此,飲食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愈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階段要予以不同的飲食:損傷早期以進易消化飲食,如粥、面條、水果等,少量多餐。中期給予清補食物,如雞、魚、肉等,以增加營養,促進骨愈合。后期宜藥食并補,以強壯脊骨。

2.3 大小便護理 指導病人訓練床上大小便,給富含維生素的青菜及食物,多吃水果,多飲水,防止大便干燥。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2-3次,每次10-15分鐘,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減輕便秘和腸脹氣。

2.4 專科護理 胸腰椎單純壓縮性骨折患者要求睡硬板床并絕對臥床,在傷椎后凸出墊軟枕,屈膝,窩處放一小枕,以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舒適感。為恢復椎體的高度,可采用雙踝懸吊牽引,骨盆牽引等。

2.5 預防并發癥 胸腰椎骨折病人由于臥床時間較長,翻身不便,應協助患者1-2小時更換一次,間歇解除壓迫,加強基礎護理。須軸線翻身,以免脊椎旋轉扭曲,加重脊椎損傷。在腰背部、足跟、骨突出等容易受壓部位墊軟枕、棉墊等。注意皮膚的清潔及干燥,用溫水擦洗全身1-2次/天,并經常用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以改善血運,預防壓瘡。鼓勵病人戒煙,做深呼吸,擴胸運動,有效咳嗽訓練和腹肌鍛煉,防止肺部感染。痰液多且不易咳出者,配以胸部叩擊,從下到上,從外到內,促進痰液排出。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以防呼吸道感染。鼓勵病人多飲水,保證尿量在2500ml/d,起到對尿路的自凈作用,保持會清潔,以預防泌尿系統的感染。由于患者臥床時間長,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也很高,臨床表現為患肢疼痛,特別是小腿腓腸肌更甚。因此,護理中應高度重視,加強觀察和預防,適應性地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等,同時避免在下肢進行輸液,減少血管內膜的損傷,以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3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是促進患者脊柱功能恢復必不可少的護理方法。告知患者功能鍛煉的目的及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導正確功能鍛煉的方法,有計劃地進行功能鍛煉,使患者積極配合。2-3天后進行腰背肌鍛煉,有仰臥法和俯臥法。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次數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時間有短到長,逐漸使椎體壓縮部分復原。雙側股四頭肌的鍛煉可防止下肢肌肉萎縮[3]。在護士的協助指導下滾軸式翻身,盡早行直腿抬高訓練,其方法為讓患者平臥,將腿伸直抬高距床約20-30cm,堅持2-3s,再緩慢放下每次15次左右,每日2-3次,同法訓練另一側下肢,以增強脊柱活動能力及股四頭肌的力量,為逐漸恢復正常行走做準備。盡早加強功能鍛煉對預防腰背部等后遺癥有著重要意義。

4 健康教育

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加強宣傳力度,做好傷前預防。脊柱損傷后,應告知病人及家屬正確的搬運方法,搬運前將病人就地仰臥,雙下肢理直靠攏,兩上肢貼于身側,將擔架放于病人一側,2-3人并排在病人另一側,一起將病人平移至擔架上。指導患者避免長時間坐車或騎車,避免勞累過度。增加營養,多食高鈣高蛋白飲食,以促進骨愈合。

5 討 論

胸腰椎單純壓縮性骨折是由于屈曲壓縮暴力所致[4]。脊柱前柱損傷,脊柱的活動及穩定性至關重要。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要及時行牽引治療,臥硬板床及腰背部墊軟枕,軸線翻身,指導盡早功能鍛煉,從而加強前縱韌帶及其它纖維組織和肌肉的組織張力。63例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做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的同時,加強心理護理,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功能康復訓練,無一例并發癥的發生,均獲得了滿意的護理療效。因此,制訂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59-460.

[2]王蕭楓,張鴻振.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快速復位分期康復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康復,2004,8(05):951.

篇4

【關鍵詞】吐納法;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便秘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05-01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傷科常見骨折,骨折后常見的并發癥是腹脹、大便秘結,有研究報道,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腹脹、便秘發生率可達88%[1]。便秘可對患者機體生理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常導致口臭、頭痛、頭暈、神疲乏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硬如板、欲便難下[2-3]。如果便秘還不能解除就會出現惡性循環,最后可導致呼吸困難及電解質紊亂等全身癥狀,[4]。伴有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因便秘導致用力排便,而出現大汗淋漓甚至虛脫、心肌梗死、猝死[5]。當產生一系列并發癥時,再治療便秘已經相當棘手,而且即便通下,患者已元氣大傷,對于創傷骨折的恢復實在不利。目前臨床上根據胸腰椎骨折腹脹、便秘的機制及原因而著手解決的方法較多,均有一定的療效,但各均有其自身的缺點,限制了其廣泛應用。為探求解決胸腰椎骨折腹脹、便秘的措施,達到簡便經濟、安全、有效預防,縮短腹脹、便秘的時間,無藥物副作用、無依賴性。選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便秘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探討其緩解便秘的效果,現將其具體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選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便秘患者60例,均采取保守治療。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神志不清、神經損傷、嚴重軟組織損傷、多發骨折者(胸腰椎段除外)。2.治療中觀察組使用采用胃腸動力藥及緩瀉劑通便者。3.腸道器質性病變者:炎癥性潰瘍、腸結核、結腸息肉、有消化道手術病史者。4.各種腸梗阻者。將符合納入標準且不符合排除標準的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排序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排序,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6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所患疾病、病程、職業、文化程度進行統計學處理,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骨傷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入院后在骨傷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吐納法練習,觀察兩組患者在排便費力程度、糞便性狀、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以評價其效果。責任護士對兩組患者每天進行便秘評分,共15天,并做好記錄。

1.2.1 常規組 患者按骨科護理常規護理。指導病人予普食, 多吃纖維素豐富的果蔬及含有粗纖維的糙米、豆類等食物,以增加胃腸蠕動,同時囑病人多飲水,避免脫水,造成大便干結,或采用胃腸動力藥及緩瀉劑通便。

1.2.2 觀察組 患者按骨科護理常規護理。入院第一天,指導患者行吐納法訓練:患者取仰臥位,身體放松,雙手重疊放在臍下三寸丹田處,注意將意念集中丹田之處,舌體輕抵上顎,口齒輕閉,以鼻吸氣,以口呼氣;吸氣時,將氣緩緩引致丹田(小腹隨著吸氣慢慢鼓起)自然地稍作停頓;呼氣時,口齒微開,以口呼氣,將氣緩緩呼出[6];循環往復共15分鐘。每日練習吐納法二次,時間段為7:00早上交班之前、16:00晚飯前,不影響日常工作,且符合作息規律。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的排便反射是直腸內糞便刺激腸壁內感覺感受器,刺激信號穿入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樞,并上傳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命令排便中樞,發出排便沖動,使直腸平滑肌加強蠕動,提肛肌收縮,括約肌松弛,大便排出。當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腫的形成,刺激甚至壓迫植物神經,而致其功能紊亂,使括約肌的隨意控制及直腸的排便反射消失。腸蠕動減慢,甚至麻痹。糞便在腸內滯留時間過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質干燥難解[9]。中醫學認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主要傷及督脈和膀胱經,經脈瘀阻,內傳臟腑,導致臟腑傳導功能失調,加之氣血紊亂,瘀血內聚。阻滯氣機,瘀滯物于腸中與干燥的糞便相結合,阻塞腸道,腑氣不通[9]。近年來,關于解除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方法較多,其中包括口服果導片,開塞露塞肛,擴肛術,灌腸和肛管排氣等方法來解除腹脹、便秘癥狀。 口服藥物治療:果導片導瀉只能治標不治本,若長期應用不但會造成依賴性,而且會降低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反應[10]。開塞露塞肛、擴肛術,有的老年人開塞露塞肛后,由于高濃度的甘油刺激腸壁引起大便次數增多可發生肛周皮炎,同時長期使用形成依賴,擴肛術年輕患者不愿意接受等尷尬現象。灌腸對腹脹、便秘者能快速解除起到立竿見影之效,但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長病程[11]。故緩瀉劑,開塞露,灌腸等不能常用,以免干擾正常的排便反射導致習慣性便秘的發生。

應用吐納法能調節人體氣血的運行,達到調暢氣機,促進血腫的吸收,而緩解因瘀血蓄結阻礙大腸傳導的便秘癥狀。肺與大腸相表里,通過吐納法補氣、調氣的作用,改善肺、脾、胃、腎的生理功能,達到生氣、納氣、行氣,從而緩解氣虛所致推動乏力的便秘癥狀。吐納法能加強腸蠕動,促進飲食的納運吸收,使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氣能生津化津,故能補血生津、養血行氣,改善血虛與腸燥的癥狀[12]。因此,通過實驗組表明應用吐納法對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便秘療效顯著,認為該方法具有活血、調暢氣機、通便的作用,經濟安全、簡便易學、可操作性強,減少通便藥物的使用[13],有效緩解便秘癥狀和加快骨折的康復,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躍,史長龍,盧澤明,劉曉嵐.攻下逐瘀法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便秘29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18(2):201-202

[2] 鄭碧莉.舒適型護理對降低骨折臥床患者便秘發生率的效果研究[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5):355-356

[3] 王麗春,謝小蘭.天樞、上巨虛穴位注射維生素B1預防老年骨折患者術后便秘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2,1:133-134

[4] 袁君君,錢明,王希.下肢創傷性骨折與便秘關系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1,9(9):97-98

[5] 李玉萍,潘亞芬.運用臨床護理路徑降低老年骨折病人便秘發生率[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6):82-83

[6] 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24-127

[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

[8] 黃剛,陳平,陳海云.腹針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術后便秘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3):107-108

[9] 蔡,巨靜.胸腰椎骨折后腹脹便秘52例中醫治療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9):15-16

[10] 石萍.食用南瓜蜜蜂糊預防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2,19(3B):65-66

篇5

【關鍵詞】海綿墊;脊柱損傷;截癱病人;褥瘡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6-2458-01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傳統觀念認為脊柱骨折病人應讓其臥硬板床,以防脊柱扭曲加重損傷。結果很多病人特別是骨折合并截癱者,常因并發褥瘡而降低存活率和康復效果。使用高密度海綿床墊及氣墊床,可減輕受壓局部的壓力[1]。我院自1996年1月至今,通過對850例病人的觀察及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850例,男715例,女135例,年齡17~70歲,頸椎骨折并高位截癱者84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癱者766例,經治療后有98例在院時已能下地扶拐行走,有720例病人可坐輪椅外出,有32例頸椎并高位截癱病人因病情危重,24例醫治無效院內死亡,8例因家人放棄治療自動出院,但在住院期間均無褥瘡發生。

2 方法

病人入院時, 在傳統硬板床上墊厚10 cm,長、寬與硬板床墊一致的高密度海綿墊,按常規鋪床法鋪好大單、中單,用平托法將病人移至床上。海綿墊彈性要以病人睡后腰背部下陷深度不超過3 cm為準,以保持脊柱于臥位時相對平直,避免加重脊髓損傷。其余護理措施同傳統臥硬板床所采取的措施,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每2小時為病人行軸樣翻身1次,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入,做好心理護理和皮膚護理,為病人行癱瘓肢體被動功能鍛煉,指導和鼓勵病人行未癱肢體的主動功能鍛煉。

3 結果

本組850例病人在住院期間,無發生褥瘡。手術內固定和非手術治療的病人除死亡和放棄治療的32例病人外,出院前復查X線片,均無內固定器松動或骨折移位或加重脊髓損傷的表現。

4 討論

4.1 脊柱骨折并截癱病人易發生褥瘡的原因分析:褥瘡是由于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營養代謝障礙而發生變性、壞死的病理過程[2]。導致長期臥床病人,尤其是截癱病人發生褥瘡的因素有多種,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壓力、剪力、摩擦力及潮濕。截癱病人自理能力低下,軀體和肢體不同程度癱瘓,自主活動喪失,并常伴有大、小便失禁,機體抵抗力低下,截癱部位神經營養失調,對刺激感覺喪失,皮膚易受機械、物理、化學等刺激而損傷,特別是骶尾部、踝部、足跟、肘部等是褥瘡的好發部位。

4.2 常規臥硬板床預防褥瘡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傳統的護理方法是讓病人臥硬板床,骶尾部墊氣圈,踝部墊棉圈和紅花酒精局部定時按摩等以減輕軟組織受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來預防褥瘡的發生,但因硬板床墊上的棉絮柔軟性差,長時間受壓后變硬,不僅降低病人的舒適度,翻身時還增加病人皮膚與床面的摩擦力,增加褥瘡發生的危險性。而且氣圈為橡膠制品,透氣性差,與之接觸的皮膚汗液不易蒸發,造成局部潮濕狀態,放置不當還可造成氣圈部位靜脈回流受阻,使氣圈中間組織發生水腫[3];同時骶尾部墊氣圈使用不當還可加重脊髓損傷。局部按摩和反復墊取氣圈,增加護理工作量。

4.3 應用高密度海綿床墊的優點:高密度海綿床墊吸濕性和透氣性好,能保持病人皮膚干爽,保證皮膚的耐摩擦力;柔軟、有彈性、表面張力大、韌性好能支撐病人的體重,下陷不超過3 cm,人體的重量部位胸背部、臀部的下陷剛好符合人體脊柱的生理彎曲。

經臨床觀察還發現,高密度海綿墊用于骨盆骨折、全身多發骨折、不宜頻繁翻身和惡液質等病人,亦會收到同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石敏,張秀瓊,汪慕堯.脊髓損傷后常見并發癥護理進展[J].護理雜志,2004,21(12):50.

[2] 郝建春.褥瘡防治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44.

篇6

Abstract: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fracture patient, this paper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when caring fractur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patient's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and help to improv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prevent complications, promote speedy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關鍵詞: 骨折病人;健康教育;早日康復

Key words: fracture patients;health education;a speedy recovery

中圖分類號: 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277—02

0 引言

健康教育主要是以信息傳播的方式,或者是通過行為干擾,讓更多的人了解衛生保健方面的知識,具備良好的健康觀念,能夠更好的運用醫療衛生資源,自覺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健康教育的進行具有計劃性、組織性、還有相關的評價,它是一種系統性的干預行為,進行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調查研究,主要采取傳播健康信息的方式,其要達到的目標是改善教育對象的某些不合理行為,其要完成的終極目標是預防疾病,保障健康,改善生活水平。醫院健康教育,又叫做臨床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這種教育的重點是病人,主要是根據這些去醫院求醫的病人及其家屬實施相應的、合理的健康教育活動,這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活動,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健康教育的實施程序與護理程序一樣,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確保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在骨折患者康復護理工作中,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導能對患者起到減輕痛苦、促進健康、減少殘疾、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是護士必須掌握的專科知識和職責。本科根據病人生理及心理特點,運用護理程序對48例骨折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收到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骨折病人48例,包括四肢骨折25例,骨盆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15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25歲~62歲,平均44歲;大專11例,高中12例,初中9例,小學8例,文盲8例。將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入院的24例患者列為對照組,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入院的24例患者列為觀察組,兩組性別、年齡、病情、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分段式的教育,利用書面和口頭講解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健康教育時,應針對個體化的需求,根據病人生理、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連續性分期教育,在聽病人的主訴時要耐心并及時指導,提問要簡單,語言要通俗易懂,不用醫學術語。

1.2.2 入院當日健康教育 當患者到達病房后,護士熱情接待每一位病人,主動介紹病房的環境、衛生制度、設施、作息探視時間等以及負責的醫生和護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生活方式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確定每位患者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內容,打印第一份健康教育單。向患者解釋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時間、特殊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可及早發現異常,及早處理。其內容格式為:

xxx您好:

我是您的責任護士xxx,您的床位醫生是xxx,您目前的治療是:止血、消腫、止痛。您的飲食應以營養豐富、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每天飲水量2000ml左右。您還應注意:(以四肢骨折為例)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可多活動患肢手指或足趾以促進血液循環,臥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避免著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篇7

【關鍵詞】 中醫康復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248.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1-009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保守治療是骨折后最常采用的治療方法,由于患者具有臥床時間長,因此極易引發便秘、腹脹等并發癥[1]。這就要求臨床切實做好對該類患者的護理工作,為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致殘率,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做出積極貢獻。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運用中醫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63~82歲,平均(72.5±3.6)歲;住院時間10~21 d,平均(13.6±4.3)d;致傷原因:跌撲傷20例,搬運重物致傷12例,坐車顛簸致傷8例,自主彎腰致傷4例,忽然坐下致傷3例,不明原因3例。隨機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中醫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多數情況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屬于突發性急性損傷,筋骨和經脈受到損傷,出現氣血瘀滯、經絡阻滯癥狀,造成一定程度的腫脹和功能障礙。由于對疾病預后極為擔憂,因此不可避免會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中醫認為,思傷脾,恐傷腎,脾腎俱損則氣機受阻,對機體的恢復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心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將疾病的相關知識有重點地講解給患者,讓患者多臥床休息,并注意腰部墊枕,從而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醫院的治療和護理工作。

1.2.2 飲食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主要對膀胱經造成損傷,經脈淤阻,內穿臟腑,從而造成臟腑傳導功能失調,加上瘀血內聚、阻滯氣機,在腸中淤滯和燥屎結合,阻塞腸道,因此應該對患者進行辯證施食,在飲食方面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指導,讓患者盡可能地少食多餐,多吃纖維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少吃甜食和牛奶、豆漿等易產氣的食物,禁食肥甘厚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等[2]。

1.2.3 腹脹、便秘的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直接損傷了患者的神經系統,或造成血腫刺激對交感神經形成壓迫等,從而導致患者胃腸功能紊亂等造成患者腹腔內容物潴留,進而引發腹痛、腹脹等并發癥。由于骨折后患者多具有軀體功能障礙,大部分時間待在床上,很少運動,因此不可避免會心情郁悶不暢,從而造成氣機郁滯,大便秘結。針對這種情況,要在指導患者進行正確飲食的同時,對其腹部進行輕柔按摩或熱敷,督促患者進行有效的腹肌收縮訓練,從而使大便通暢得到切實的保障[3]。必要情況下依據醫囑給予患者通便劑,或讓患者服用復元活血湯加減,從而達到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效果。如果患者并發癥極為嚴重,則可以依據醫囑給予患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厚樸三物湯加減等。

1.2.4 藥物護理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常會損傷患者的筋骨,并造成患者氣滯血瘀等,因此需要對此進行良好的治療。中醫多運用湯藥治療,這是因為患者對湯藥具有較快的吸收速度,同時湯藥具有較大的藥力。應對中藥湯藥正確的給藥途徑進行熟練的掌握,并且靈活應用,如果患者體寒,則給予其熱性湯藥;如果患者體熱,則給予其寒性湯藥等,從而將中藥湯劑的藥效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4]。此外,還可以運用中藥包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將溫度適宜的中藥包敷于患處,2次/d,從而達到促進患者血液循環、為患者疏通經絡的效果。

1.2.5 功能鍛煉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損傷了患者的胸腰椎,如果沒有及早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則會導致軟組織粘連和組織纖維化發生幾率的增加,從而造成胸腰背肌的廢用性萎縮。傷后1~2周,鼓勵患者運用仰臥,頭部、雙肘、雙足跟5點支撐法在床上做上肢和擴胸運動,使胸部活動得到有效的增加,有效鍛煉肺功能及胸腰背肌;傷后2~3周,在進行一周左右的早期功能鍛煉后,患者會出現腰痛腿軟、活動后局部隱痛等癥狀,這時應該鼓勵患者改用仰臥,頭部、雙足3點支撐法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傷后3~4周,讓患者用仰臥,雙手、雙足4點支撐法在床上進行功能鍛煉;傷后4~5周,讓患者俯臥,用飛燕點水法進行功能鍛煉[5]。同時,可以讓患者在腰部外固定器的保護下用電動起立床練習站立,這種被動站立能夠使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而造成的忽然站立頭暈等不適癥狀得到了有效緩解,對于老年患者具有顯著的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能正常大便,腹痛、腹脹等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有效:患者有大便,腹痛、腹脹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沒有減輕,甚至有加重的跡象。總有效=顯效+有效+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多數情況下,外界屈曲壓縮暴力導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進而損傷筋骨,使患者產生氣滯血瘀、肢體功能受限等不良反應。如果缺乏科學有效的護理,那么患者的預后將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造成諸多不良并發癥的發生,并留下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臨床十分有必要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中醫康復護理中飲食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早期腹脹、便秘等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降低;藥物護理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并能促進血腫吸收,使軟組織粘連及纖維化現象得到有效的減少,同時促進骨折愈合;功能鍛煉能夠使患者脊柱的穩定性得到有效的增強,并促使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遺癥發生率的顯著降低[6]。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對照組(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熊桂華,趙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腹脹的中醫護理[J].中外醫療,2011,16(19):124.

[2]王建紅.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康復指導[J].中國中醫急癥,2008,13(4):263-264.

[3]許愛平.老年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2):138.

[4]楊芳梅,胡迎春.護理干預在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6):881-882.

[5]楊蓮花,李軍,張芳.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165-166.

篇8

【關鍵詞】 壓瘡;預防;經穴按摩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d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for the precaution of decubitus associated with ambulatory patients of orthopedics.Methods The 265 patients of orthopedics involved with moderate risk and above were operated with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year of 2009. I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research of 2008, the incidence of decubitus and comfortabl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re statistical.Results Decubitus does not happen in the patients at all and the content of comfortable satisfaction is the percent of 84.9.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test,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is very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operative in the precaution of decubitu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 of non-trauma and non-paining.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ecubitus;precaution;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壓瘡的發生不僅導致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創傷,而且增加醫療負擔,壓瘡的發生趨勢被很多醫院和醫療機構報道,發生率為4.7%~18.6%不等,而來自歐洲壓瘡顧問小組的權威數據提示高達18%的住院患者發生過壓瘡,在英國每年用于治療和預防壓瘡的費用更是高達數億英鎊[1],探尋行之有效的預防壓瘡的方法一直是護理界同仁不懈的追求。骨科病人臥床時間長,而且因為治療的需要及疼痛等原因而采取被迫,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現行護理常規如定時翻身、受壓處皮膚按摩、理療等因被迫而難以實施。我們從2009年1月起根據中醫腧穴近治作用和遠治作用的原理,在身體非受壓部位循經取穴,實施手法按摩,不僅解決了臥床病人預防壓瘡的難題,而且病人舒適度大幅度提高,對融洽護患關系具有積極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共265例,男144例,女121例;年齡最大94歲,最小的12歲,平均年齡56.6歲。頸椎骨折伴脫位18例,其中顱骨牽引10例;胸腰椎骨折45例,其中手術32例;骨盆骨折23例,其中手術20例;下肢骨折179例,手術134例。臥床時間最短的5天,最長的90天,平均臥床時間45天。

2 方法

2.1 對壓瘡危險因素進行評估 針對骨科病人的特點,我們在Braden評分的基礎上改良制成骨科病人壓瘡發生高危因素評估表,評估內容從原來的五項增加到了十二項,評估分值從28~96分,分值越高,危險越大。本組病例評估分值均在38~62分之間,屬于中度及重度危險。

2.2 循經取穴方法及常用穴位 根據臥床病人,在壓瘡好發部位的同一經絡,在身體非受壓部位,循經取穴5個,也可視病人情況隨時增減。常用穴位見表1。

2.3 按摩方法 病人入院或手術后取被動,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在壓瘡護理常規的基礎上,循經取穴5個,每穴用拇指指腹逆時針環揉按壓1min,力度以皮膚微熱,患者感覺酸、麻、脹、痛為宜,然后逆向經絡(足三陽經從下到上,手三陽經逆心方向)推拿10min,每次共15min。入院后或手術后前5天每日早中晚各1次,5天以后可改為早晚各1次直至解除被迫。表1 循經取穴常用穴位

3 結果

3.1 判定標準 (1)壓瘡的判定標準及分期,參照《基礎護理學》執行。(2)舒適度的判定分為很舒適、舒適、不舒適、很不舒適四個等級,按摩結束后由患者自行評定。

3.2 效果評價 本組病例中,無一例患者發生壓瘡,低于2008年全年1.7%的壓瘡發生率,兩年壓瘡發生率見表2。臥床患者的舒適滿意度由2008年的20.9%提高到了2009年的84.9%。兩年病人臥床舒適度比較見表3。據SPSS17.0統計分析,2008年和2009年兩年病人總數、骨折類型、病人臥床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2 2008年和2009年壓瘡發生率

4 討論

4.1 經穴按摩預防壓瘡的理論依據

4.1.1 循經取穴的原理 中醫經絡腧穴理論認為,每個穴位除可以治療局部及鄰近部位組織器官病癥外,還可治療同一經絡遠距離組織器官的病癥[2],根據壓瘡的好發部位,在非受壓部位循經取穴,既方便按摩,又避免受壓部位的再次損傷。有學者認為,受壓部位的按摩不但無助于預防壓瘡,反而加重局部組織的損傷[3] 。我們采用循經取穴手法按摩,避開受壓部位,也正好與這一觀點相吻合。

4.1.2 按摩手法的依據 中醫認為壓瘡是毒邪內結、瘀血、寒凝氣滯而成[4],邪氣盛則實[5],壓瘡屬實證。《黃帝內經》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遵循中醫推拿理論,“順經為補,逆經為瀉”,“向心性為補,逆心性為瀉” [6] 。我們采用瀉法,即逆時針按摩和逆向性推拿瀉其實邪,以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驅濕除寒,驅淤散結的作用。

4.2 經穴按摩預防壓瘡是對護理常規的完善和補充,它具有操作方便,無創傷、無痛苦、無經濟負擔的優點 觀察表2,我們對2008年4例壓瘡患者進行了分析,4例患者均于入院或手術后1周內發生壓瘡,發生原因與疼痛和護理措施掌握不夠有關,因此,加強早期的預防護理至關重要。我們對2009年265例壓瘡發生高危患者,結合護理常規,及時制定不同的護理措施和經穴按摩方案。如:對下肢骨折病人,我們指導患者利用4點或3點支撐法(雙上肢、雙下肢和頭共5點)抬高臀部,以緩解局部的壓力,也便于取穴;對脊柱骨折或手術患者給予軸線翻身暴露受壓部位;骨盆骨折的病人給予氣圈墊于臀部,以減輕身體局部壓力,再根據受壓部位,循經取穴,實施按摩。對完全制動的患者,增加按摩穴位和按摩時間,以達到預防壓瘡的目的。

4.3 經穴按摩提高了臥床病人的舒適滿意度 從表3可以看出,2008年的骨科臥床病人由于被迫,病人的舒適滿意度極差僅為20.9%,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而2009年病人的舒適滿意度提高到84.9%。因此,經穴按摩不僅疏通經絡,預防壓瘡,而且由于某些穴位的獨特功效,還起到安神醒腦、強身健體、預防便秘、緩解肌肉酸痛等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臥床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融洽了護患關系。

5 小結經穴按摩預防壓瘡屬于中醫護理特色項目,是中醫“上醫治未病”理念的實踐,是博大精深的祖國傳統醫學在護理領域的延伸和發揚,經臨床驗證,效果滿意,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小青,李金輝,羅俊.壓瘡的預防和護理的最新進展.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8,23(2):428.

2 邱建華,周海英,郭清鳳,等.艾灸預防壓瘡.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46-447.

3 趙霞,周立穎. 國內壓瘡的研究及護理新進展.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6,4(4):227-228.

4 董文軍.壓瘡護理的新進展.甘肅中醫,2007,20(4):37-38.

篇9

【關鍵詞】飲食保健;骨科病人;術后;便秘預防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骨科病人在術后便秘癥狀的發生率高達90%以上,對于病人術后恢復極為不利。一般而言,骨科病人在進行骨科手術后都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活動量大大減小,腸道蠕動受阻,特別容易出現便秘,在中老年人群中較多見。我們發現,很多病人術后出現便秘癥狀會嚴重影響他們的進食量,對術后傷口的愈合和身體功能的回復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保證病人術后排便通暢的緊迫性也就顯現出來了。基于此,筆者選取了2016年2月在我院進行骨科手術的110例病人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6年2月,經我院骨科手術病人110例,其中男性57名,女性53名,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在33歲,下肢骨折32例,上肢骨裂20例,胸腰椎骨折34例,髖關節置換16例,其他5例。將上述患者分別納入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符合可比性的要求。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納入標準進行考查后,為了不影響實驗結果,最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各剩下52例,男性患者54例,女鞋50例,平均年齡不變。我們根據實驗組患者不同的身體情況對他們安排恰當的飲食,考慮到病人日常活動量較小,容易發胖,所以主食較術前有所減少,基本控制在術前的80%,但增加富含粗纖維、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供應量。另外,針對術前本就排便不暢的給予適當的通便藥物,并在他們飯后加一個蘋果以促進排便。對照組飲食情況照舊,不做飲食保健處理。

連續一周對兩組患者的排便次數、排便時間以及排便性狀等進行跟蹤記錄 ,觀察他們術后便秘發生情況。

1.3觀察指標

便秘的標準基本可以通過大便性狀、排便次數以及排便的通暢度上判斷出來。一般而言,一周排便次數低于三次即可視為便秘,排出的大便含有較多硬塊,排便時間過長以及排便后有很嚴重的不完全排空感等皆可視為便秘。當然了,如果排便時需要外力或藥物輔助,也應該認為是便秘。

2.結果

通過一周的跟蹤觀察,發現實驗組術后第1-3天的便秘發生率為18%,大大低于對照組的41%,;實驗組術后第4-5天便秘的發生率為22%,同樣低于實驗組的48%;實驗組術后6-7天便秘發生率為25%,反觀對照組便秘發生率高達55% 。可見,飲食保健確實起到了很好的通便作用,應在病人術后較長的恢復期內繼續進行飲食保健,有助于病人的身體機能恢復。

3.討論

便秘是骨科病人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一般來說骨科病人術后出現便秘癥狀有多種原因導致的,因而具有發生率高的特點。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骨折造成某些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在相應的病理生理的變化下,使得病人更加容易發生便秘;第二,骨科病人主要是肢體骨折,活動范圍受到很大限制,腸粘膜的刺激減弱,腸道蠕動速度減緩,很容易造成病人排便次數減少,每次排便時間過長,引發便秘;第三,骨科病人在術后一般會服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使得腸道內促進消化的有益菌的活性下降,甚至發生局部移位,腸道內菌群系統的功能就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便秘也就緊跟著發生了;第四,筆者認為是外部其他因素,比如說,病人骨折一般都因意外事故造成,所以術后病人的情緒就會抑郁,沒有食欲,身心疲憊,原來穩定的內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身體機能也會大大受損,這時很容易導致便秘的發生,該病人帶來難以啟齒的痛苦。

結合對實驗組進行飲食保健的效果看,針對病人骨科術后不同的身體狀況,進行飲食保健,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有效調節病人術后各項身體機能的恢復,進而有助于術后傷口和軟組織挫傷恢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術后行動不便、進食量較少可能引起的便秘發生率,能夠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針對骨科病人術后大便不通情況,筆者提出兩點飲食保健建議:一是盡量在術后多攝入粗纖維較多的蔬菜,這類粗纖維很難被人體吸收,形成網狀結構,有效促進大腸的蠕動速度,對預防便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二是骨科病人術后會流失很多的水分,需要及時補充,保障人體的水循環,因此為了能夠保持充足的水分來促進排便,應該經常多喝白開水。結合筆者長期以來的骨科臨床工作經驗看,術后進行適當有效的飲食保健措施,能夠起到術后快速恢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段月蘭.骨折患者臥床期間便秘的護理干預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1(21):51-52.

[2]陳淑媛. 粗纖維飲食及健康教育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便秘中的效果分析[J].青島醫藥雜志,2013,(07):68-69.

[3]石敏.骨科患者發生便秘的原因調查及護理[J].護理雜志,2004,21(5):21.

[4]楊秀香,王秋蓮.飲食教育對骨科手術后患者便秘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3(09):80-81.

[5]張大會.骨科臥床病人便秘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 西南軍醫,2009,11(6):1039-1040.

[6]羅毅君.綜合護理干預對解除骨科臥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J]. 中外醫療,2010,(18):66-68.

篇10

【摘要】: 骨盆骨折多有損傷重、出血多、合并癥多、死亡率高的特點。長期以來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開復位加內固定及非手術的臥床加牽引或臥床,目前還有主張外固定加牽引的治療,但是手術治療仍是骨盆骨折的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手術治療骨盆骨折23例,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本文將個性化護理體會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骨盆骨折;圍手術期

1 臨床資料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骨盆骨折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22歲~67歲,平均年齡40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7例,高空墜落傷7例,砸傷9例。入院時并發失血性休克5例,尿道損傷3例,四肢骨折3例,胸腰椎骨折6例,脾破裂3例,腸破裂3例。根據穩定與不穩定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患者受傷骨折的具體情況行手術治療,切開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復位加固定,對于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均在術前糾正所有并發癥和其它器官損傷。經積極治療并配合全面護理例病人全部治愈。

2 圍手術期個性化護理

2.1急救護理。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損失最嚴重的疾病表現形式,因此,搶救失血性休克也是骨盆骨折損傷搶救的重中之重,首先,對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盡可能的減少搬動,防止血液急劇外流,加重休克;其次,給予加壓輸液、輸血,確保患者全身血液供應充足,同時,確保輸血過程中的及時輸血、快速輸血以及足量輸血,防止出現后腹膜血腫;最后是輸血過程中切實保證輸血輸液量大于估計的失血失液量。

2.2疼痛的護理。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難免會受疼痛的折磨,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疼痛劇烈時,將會陷入焦慮、煩躁、失眠以及無助的狀態,嚴重者將會出現輕生的念頭,因此,應切實注重骨盆骨折傷患者的疼痛護理,首先是對于骨盆骨折傷患者應盡可能的避免使用止痛藥等藥物抑制疼痛,止痛藥等藥物不僅僅不利于疾病的康復,而且還會刺激患者的大腦;其次是護理人員應耐心的傾聽患者的疼痛主訴,并從精神上鼓勵患者樹立起戰勝疼痛的心理,同時,對于疼痛難忍的疾病患者,醫護人員應在采取心理療法和物理療法的基礎之上,酌情的給予疾病患者注射一定劑量的鎮痛藥物,進而,降低疾病患者疼痛感;最后是給予疾病患者構建一個安靜、清潔的環境,一定程度上減少因其他刺激所產生的焦慮致疼痛加劇。

2.3便秘的護理。骨盆骨折損傷后將會刺激后腹膜,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系統紊亂,使患者出現腹脹等現象,再加上,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長時間不能夠動彈,將會造成小腸絨毛的消化能力減弱,久而久之,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將會出現便秘。因此,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便秘狀況,首先是骨盆骨折康復早期階段,禁止給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服用辛辣刺激和產氣的食物,尤其是牛奶更應禁食,應以富含高維生素、低脂肪等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其次是骨盆骨折康復后期階段,后期階段應食用高蛋白質、高糖以及高維生素的隱飲食,切實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骨折修復以及機體消耗補充充足的能量,同時,在用餐過程中應遵循“少量多餐”;最后是定期的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進行以臍部為中心順時針環行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有助于消化和定期排便),每天三到四次,每次大約三十分鐘左右,以此堅持進行,直到疾病康復。

2.4預防壓瘡的發生。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是不允許隨意動彈,尤其是手術之后要絕對的臥床休息,長時間的不運動極易引發壓瘡,不利于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病情的康復,因此,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壓瘡現象的發生,首先是保持全身的干凈,定期的對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用50%紅花乙醇擦拭皮膚受壓處;其次是要經常性的更換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所用的床單;最后是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所使用的便器應保持邊緣光滑,切實避免強行拖拉,防止便器刺傷臀部,同時,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大小便后相關護理人員應及時的用溫水給予擦洗,從根本上遏制壓瘡的發生。

2.5心理護理。骨盆骨折損傷大都是由于較強的暴力行為所致,患者受傷之后往往會使其陷入極大的恐慌階段,進而,不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給予護理人員帶來了嚴峻的護理挑戰;骨盆骨折損傷治療過程中需要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忍受極大的痛苦,這些痛苦極大的削弱了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使他們產生焦慮、煩躁、失眠以及無助的狀態,嚴重者將會出現輕生的念頭。因此,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以強大的心理支持,進一步提高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治療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2.6康復指導。康復治療主要針對于處于骨盆骨折損傷康復后期階段的患者,實行康復治療有助于促進骨折愈合、縮短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首先是要求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進行下肢肌肉收縮功能和下肢各關節伸屈功能訓練;其次是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訓練,由被動運動向主動運動,由小范圍向大范圍,由單關節向多關節,由床上向床下等逐漸過渡,促進骨盆骨折損傷早日康復。

3討論

3.1骨盆即松質骨,極易發生骨折,而且盆腔之中具有較為豐富的靜脈叢和骼內、外動脈,因此,當發生骨盆骨折時勢必將會損傷到盆腔中的靜脈叢和骼內、外動脈,造成人體大量出血,短時間內將導致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進入休克狀態。據研究調查顯示,在23名骨盆骨折損傷患者中,有13位患者曾經進入過休克狀態,若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進入休克狀態時,應將其平臥躺下,盡可能的避免動彈,防止加重休克,同時,盡快給予輸液、輸血以及輸氧,并取其尿液進行檢測,并觀察其顏色,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可貿然的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服用止痛劑,防止用藥不慎加重病情。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進入休克狀態時,其護理人員與其家屬不要心慌,只要護理得當,不會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帶來生命危險,一般狀況下,休克癥狀在2小時左右便可緩解,待緩解之后,醫師給予進行手術治療。

3.2骨盆骨折是導致外傷性腹膜后血腫的主要原因。當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出現休克時,護理人員首先要了解出血的原因,尤其是密切注意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是否出現無壓痛、腹脹、腹肌緊張、腸鳴音減弱等狀況,若出現以上狀況,則可以初步判定骨盆骨折損傷患者休克是由于血腫刺激引起腸麻痹和交感神經紊亂所致,進而,根據病情狀況,對癥下藥,通過禁食、肛管排氣以及胃腸減壓等方法緩解癥狀,基于血腫吸收能力較強,導致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體溫升高,可采用物理降溫措施降低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體溫,并按照醫師囑咐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服用適量的抗生素。

3.3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對于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的康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在進行功能鍛煉時應循序漸進,按照自身的康復狀況進行適當的訓練,切實避免過度鍛煉。同時,在功能鍛煉過程中切實密切觀察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若出現并發癥應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防止骨盆骨折損傷患者自身疾病的進一步加重。

3.4心理護理。大多數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均是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受到較強的暴力所致,給予骨盆骨折損傷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手術前期,因為內心的存在著較大的恐慌,不能夠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給予醫師和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其次是骨盆骨折損傷患者在手術之后,常常會擔心自己會不會殘廢、會不會給未來的生活留下后遺癥等等,引發自身焦慮、緊張、恐懼以及憤怒等心理,不利于自身疾病的康復。這就需要做好骨盆骨折損傷患者的思想工作,確保其無后顧之憂的接受治療、配合治療、爭取取得最佳的療效。

3.5總結 通過對23例患者的護理,我們得出:術前積極主動的搶救護理和術后科學合理的護理組成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骨盆骨折病人治療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病人的早日恢復,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關玉華.骨盆骨折的護理體會[J]. 護理雜志. 2008(09) 

[2]徐明芹.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 工企醫刊. 2009(02) [5]張素專.286例精神病患者靜脈輸液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及護理[J]. 中國民康醫學. 20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