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工作特點范文
時間:2023-08-28 17: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護理工作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手術室; 優質護理; 模式
Clin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Operation Room/LIU Ling,ZHANG An-mei,LI Jing-ho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099-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nursing in operation room,to realiz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to cooperate nurse with operation doctor and anesthesiologists,and to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nurse.Method: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rules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ed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care,nurse grading management,explored the scheduling model,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and improved the methods of nursing service in operation room.Result:The nurs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doctor and nurs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Carrying out high-quality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nurses in the operation room.It also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achiev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goals of the surgery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operation room nurses satisfied.In a word,this model is useful to carry out high nursing quality in operation room.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High nursing quality; Model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f Weifang City,Weifang 26273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38
優質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本框架,并把護理程序人性化、規范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中,“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為患者實施生理、心理、社會性的一種動態、完整、連續的綜合護理過程。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質護理工程示范活動,通過“示范工程”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據北京市衛生局所做的第三方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試點優質護理病房患者滿意度上升至99.3%。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重點科室,因其專科化的特殊原因,使之在護理方面與病區既有共性又有區別。傳統的手術室護士工作方式僅僅是在手術間內配合手術,很少與手術患者接觸。而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手術室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室護士不僅僅是一個手術配合者,而且還是手術患者的照顧者、咨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
目前,在對住院患者實施的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手術室護理工作大多數還采用功能制模式,與病房的優質服務存在脫節。因此,轉變思維模式、探索適合手術室的優質護理模式是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要探索和實踐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2010年10月開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目前,在全院所有病房均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手術室有護理人員15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5名,護士4名,每日平均實施手術12臺左右,具備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條件,并于2011年10月開展此項工作。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手術室護理工作制度、標準、崗位職責及流程 加強手術室護理科學管理,重新修訂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和崗位工作流程等,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注重的是手術和手術配合,忽略手術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修訂則體現以手術患者為中心,以安全、規范、方便、快捷為原則,同時兼顧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及患者家屬感受和需求。
1.2.2 加強護理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 加強護理培訓,特點是分層次、多方式,內容包含護理理念、溝通技巧和專科技能培訓等。制定并實施手術室護士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計劃,提高專科護理水平。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進行禮儀規范、溝通技巧、健康教育、服務流程和標準的培訓與考核。
1.2.3 護士分層管理,體現能級對應 制定護士的分層管理,根據工作能力、技術水平、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等要素,核定護士能力級別,分配不同難度的手術,實行護士分層使用。建立專科組長負責制,專科組長負責本專業的疑難手術配合、業務指導、教學、科研、質量控制等工作。
1.2.4 合理配置護士人力,探索排班模式 護理部根據手術量、手術難度、手術床周轉率等綜合因素合理配置護士,實行護理人員分層級管理與動態使用,實行專業護士準入制,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3:1。護士長負責排班,護理人員按手術專業配合分組,每個組由主管護師擔當負責人,其職責組織組內病例討論、解決組內疑難問題、臨時協調組內人員等。每臺手術安排專門的巡回和器械護士,對每位手術患者實施責任制、包干式護理,每臺手術的配合護士全面負責手術前、術后訪視,術前準備和手術配合,連續工作中途不換人,責任全面落實。必要時組內人員相互協助,實現對手術患者護理的無縫隙銜接。而器械護士要全神貫注做好臺上配合,保證手術順利實施。
1.2.5 建立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護士的績效考核以手術護理質量、手術數量、手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為重點,注重臨床表現和工作業績,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收入、分配、職稱晉升、學習進修、獎勵評優等掛鉤。建立護士手術工作量統計表,護理質量考核結果登記表、滿意度調查登記表,由手術醫生、護士長、專業組長對護理工作進行考評,與護士當月的薪酬直接掛鉤。
1.2.6 改善手術室護理服務
1.2.6.1 實施手術訪視 根據手術訪視的目的、意義,制作專科手術訪視卡,制定規范化手術訪視指導語,有針對性地實施心里疏導,利于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以適應手術的需要[3]。術前1 d,巡回護士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主要內容包括:護士自我介紹;全面了解病情(探視患者,與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做好溝通),對手術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手術前健康宣教及手術注意事項介紹;患者心理疏導;患者及家屬的疑問解答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個體化手術護理計劃。手術后第2~3天,巡回護士到病房了解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征求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意見及建議,并做滿意度調查。
1.2.6.2 患者交接方面 術前巡回護士到病房接手術患者,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要求手術室全體護理人員使用規范的文明用語,以標準的儀容、儀態接診患者。
1.2.6.3 細節護理服務 巡回護士術中全程負責患者的護理,做好細節服務,滿足患者需要,保證患者安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30 min調節好手術間的溫度,刀口沖洗用溫鹽水,并制作肩頸部馬甲為腹部及下肢手術患者的頸肩部保暖。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關心體貼患者,各項操作前耐心解釋取得合作,并陪在患者身邊進行輔助,及時解決患者需求。在滿足手術需要的情況下,盡可能為患者安放舒適。麻醉、消毒時,注意適時遮蓋患者,充分尊重患者,做好隱私保護,使其尊重感和滿足感明顯增強[4]。手術中途無特殊情況不交接,手術間物品配備齊全,減少護士離開手術間的機會。手術后擦凈患者體表殘留的消毒劑、血跡等,盡可能給患者穿戴整齊地送回病房[5]。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安撫,耐心解釋、仔細回答患者家屬的問題,做好健康宣教。
1.2.6.4 手術配合專業化 成立以科室為單位的專業組,設立專業組長和專科護士。根據手術醫生的特殊要求購置專科器械,滿足手術醫生使用器械的個性化需求。熟悉掌握每位醫生的手術習慣、操作特點及手套型號,手術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并根據專科特點進行相應專業細化,為各科醫生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使手術配合更加默契[6]。同時定期問卷調查了解醫生的需求,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提高專科手術配合質量。
1.3 實施效果評價 比較優質護理服務實施前后手術室質量、手術室護士綜合素質和能力、手術患者和手術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手術室護士滿意度。上述每類滿意度調查表的每個項目分值為1~10分,每類調查表的總分為100分,最后計算平均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手術室護理質量、護士綜合素質及手術患者、手術醫生、手術室護士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 外科手術學科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手術量的不斷增加都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者及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護理質量上提出了更高效、高質、高水平的要求[7]。管理者建立健全護理工作規章制度、規范及標準,規范了護士行為,明確了工作方向,在實施優質護理過程中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范、工作流程,確保醫療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同時,不斷進行護理工作流程的改進,使工作環節銜接緊密,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3.2 提高手術室護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手術室護理人員規范化專科培訓,使各級護理人員得到充分培養,是培養適應現代高素質手術室專科護理人員的有效途徑[8]。針對手術室護理專業的特點,加強分層次、多方式護理培訓,內容包含護理理念、溝通技巧和專科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護士綜合素質和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士的綜合素質較實施前有明顯提高(P
3.3 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增強,提高手術患者和手術醫師滿意度 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整體護理,會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信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9]。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使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增強,患者體驗到感動服務。通過訪視,護士可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并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加強對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10]。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手術護理和配合計劃,為患者提供動態、完整、連續的綜合護理服務,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提升護理水平;為手術醫師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手術配合,使手術團隊合作更加默契,從而有效提高手術患者和手術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1]。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和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3.4 提高手術室護士滿意度 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加強了護士科學管理,保證臨床護士配備,合理調配護理人力,加大護理培訓力度,完善績效考核制度,保證護士福利待遇,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關心護士的身心健康,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得到了領導、患者、醫師的認可和贊賞,提升了護士職業形象,體現了護士的職業價值,提高護士對護理工作的自豪感,從而提高了護士的滿意度[12]。因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手術室護士的滿意度有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曉偉.轉變模式 求真務實 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深入發展——在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會上的講話(摘要)[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2):5-8.
[2]劉衛華.現階段手術室護理管理探索[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6(11):56-58.
[3]謝倩,楊敏,陳俐,等.我國醫院手術室術前訪視的現狀及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809-811.
[4]周雪華,楊西寧.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6):6320-6321.
[5]程宗燕,李福宣.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品牌的創建與實施[J].全科護理,2012,10(29):2757-2758.
[6]趙淑妹.手術室護理人員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3.
[7]劉衛華.現階段手術室護理管理探索[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6(11):56.
[8]姜雪,陳素蘭,陳麗媛,等.手術室護理人員培訓策略[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415-416.
[9]楊小紅,阮愛娟,桂賽銀.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121-122.
[10]馮小平.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1,17(2):131-132.
[11]劉靜雅,王玉玲.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前心理需求調查及優質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3):116-117.
篇2
關鍵詞:安全管理;流程優化;手術室;效果
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強度大、節奏快及對專業技術水平要求高等特點[1]。如何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護理服務質量已成為手術室護理工作關注的重點與難點之一。本次研究收治行擇期手術患者170例,分別采用安全管理常規流程干預和流程優化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探討安全管理流程優化用于手術室患者的臨床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行擇期手術患者17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每組85例;對照組男47例,女38例,年齡15~66歲,平均(37.44±7.28)歲,其中骨科手術24例,神經外科手術11例,普外科手術45例,婦科5例;觀察組男50例,女35例,年齡17~65歲,平均(37.50±7.32)歲,其中骨科手術24例,神經外科手術12例,普外科手術40例,婦科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的護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常規流程干預。觀察組則采用安全管理流程優化干預,即分析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潛在危險因素,以流程圖和表格形式確定具體流程,制定專門護理人員負責制[2];手術室護理人員接收手術通知單后于術前1d對該患者進行詳細訪視,了解手術準備情況[3];術前1h進入手術室,調節房間溫濕度;詳細核對患者手術信息,確認無誤并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后,送入手術室;麻醉前與麻醉醫師核對患者麻醉信息,手術開始前,手術醫師再次核對患者的手術信息,詳細填術信息核對表,并由參與核對人員簽字;器械和巡回護理人員手術前后仔細核對手術器械、藥物及其他醫療用品數量,防止異物殘留體內;術后由專門護理人員監督醫護無菌操作執行情況,并予以記錄上交作為進行獎懲的重要依據;器械護理人員與標本運送員進行標本核對移交工作;由巡回護理人員與麻醉醫師將患者送返病房,與病房護理人員完成移交工作,并由參與移交人員簽字。觀察指標:①護理滿意度評價:出院前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這份量表是本院自擬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護患溝通及健康宣教3部分,總分100分,≥95分判定為臨床護理滿意;②記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例數,包括手術部位錯誤、輸血錯誤、術中用藥錯誤、標本錯誤及異物存留體內等,計算發生率。統計學處理:數據錄入和分析使用的軟件是Epidata3.05和SPSS17.0;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是P<0.05。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100.00%)顯著優于對照組(72.94%)(P<0.05),見表1。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18%)顯著低于對照組(11.76%)(P<0.05),見表2。
討論
手術室安全管理流程優化促使手術室常規的簡單、瑣碎及片面護理工作轉為全程、多層次及全面的護理工作,提高各個環節護理工作的安全質量。接受流程優化安全管理手術室患者在圍手術期按照安全防護措施進行有效干預,工作流程清晰,責任分工明確;以線條和表格表示安全管理流程圖,使得護理人員可以迅速了解自身在護理工作中的責任,盡快做好本職工作,預防手術室護理差錯。同時,手術室安全管理流程優化可量化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交接的順暢性,便于日常檢查工作順利進行,為針對性培訓護理人員提供科學依據;而規范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亦對提高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效率,發現手術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針將手術室患者安全管理流程優化應用在加強護理服務水平,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方面有明顯優勢;而觀察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1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1.7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證實安全管理流程優化用于手術室患者有助于避免護理差錯的出現,對于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安全管理流程優化用于手術室患者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風險,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作者:王娟 趙寧 趙瑞霞 單位: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張慧麗.手術安全核查表在手術安全管理中的運用與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4):22-24.
篇3
手術室作為臨床護理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更新手術室護理工作觀念,從服務細節著手,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1]。我院于2013年1月開始,開展手術室“音樂伴我手術”的服務項目,獲得了臨床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1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間接受“音樂伴我手術”的服務項目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16例,年齡16―72歲,普外科手63例,骨科手術61例,婦產科手術56例,心胸外科手術43例,泌尿外科手術37例。
2方法
2.1術前訪視護理
2.1.1術前1天巡回護士首先到病房仔細閱讀病歷,收集有關病歷資料,從各方面進行準確評估,制定術中相應的護理措施。其次了解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診斷、血型、各種生化檢查、擬定手術名稱、切口部位、麻醉方法、手術、既往史、過敏史、皮膚準備情況、機體有無障礙及對手術的認知情況,然后到病房并全面仔細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信仰、文化、對手術的要求等,提供有關手術、麻醉及術后恢復過程的信息,幫助其消除不安,從而消除不必要的猜疑、憂慮和恐懼心理,同時有效減輕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2.1.2溝通是優質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具體應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講解進入手術室后的各個環節,在患者進入手術間后,會聽見舒緩的音樂,音樂會陪伴患者直至手術結束等,讓患者感受到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心、關心和愛心,以及對患者的人性化的關懷,為手術治療取得最滿意的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2-3]。
2.2術中護理
2.2.1手術當天,由術前訪視的護士到病房接患者,減少護患之間的陌生感。
2.2.2優化服務流程 手術患者是手術室護理服務的主題,創優小組結合工作現狀,認真梳理工作流程,尋找潛在缺陷,優化服務流程;使用手術患者交接記錄單:記錄術前患者一般情況、術前核對、恢復室、術后一般情況等進行交接,交接雙方簽字確認,明確責任,細化交接流程,較少安全隱患。
2.3細致、有效的術后隨訪
手術后3d內完成術后隨訪及滿意度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本次調查問卷由專門的醫護人員參考相關資料[4]。進行設計并在調查前取得相關專家的認可。手術后3d內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小組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該調查內容包括一般資料、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總體印象、對手術前后的主觀心理感受及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操作技術及健康教育等服務評價等。
2.4醫生舒心
手術室是外科醫生救死扶傷的戰場,為了給病人成功實施手術,醫生的狀態尤為重要。手術間疲憊的外科醫生聽到舒緩的音樂,緩解醫生的疲勞,調節醫生的情緒,快樂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能使其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對醫生進行半年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醫生對于護理工作及優質護理工作是否滿意等。
2.5效果評價方法 比較實施優質護理前(2012年7月-2012年12月)及實施后(2013年1月-2013年6月)外科醫生及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的比較。采用SPSS13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3實施效果
4討論
篇4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手術室是為患者提供手術和搶救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醫療事故最容易發生的高風險科室,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手術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意義。手術室中的護理工作貫穿整個手術過程,因此護理工作的質量也就直接決定了手術進行的成功與否,當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護理風險,其同樣也貫穿在整個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手術室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與手術科室、血庫、麻醉復蘇室等多個部門和學科之問的緊密聯系,而且手術室中相關人員也有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手術和麻醉過程的不可預知性等,這些因素使得手術室變成了一個高護理風險的科室。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要求護理人員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有機敏的應變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嚴格規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筆者淺談一下手術室中常見的一些護理不良事件,進一步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議,現將報道如下。
1 手術室常見的風險因素
1.1 人員因素:在手術室護理人員中不乏有責任心不強,專業技能不熟練,應變能力差者,這些都可能導致工作失誤,且失誤率較高。
另一方面,有些護理人員對于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操作技術主動學習性差,致使在手術護理工作過程中無法獨立的完成。如在于術中選擇患者合適的或者使用氣壓止血帶時,可能對患者造成壓傷、擠壓傷等。
1.2 管理因素: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或者各項規章制度無法貫徹實施,沒有得到落實。如在接送患者的過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參觀新展開手術的人數較多,造成室內糟雜,室內菌落升高,影響手術操作者的正常發揮和增加病人發生感染的機會。
1.3 執行的無菌技術操作標準不高:在手術室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術室內發生感染的關鍵步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當,如在無菌包打開后不執行無菌操作而直接敞開抖落器械,容易給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點核對:手術操作過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與患者的身體接觸,因此在手術前、中、后一定要認真清點手術器械物品,防止其遺留在患者的體腔或深部組織中,而且還要檢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術室護理中的安全隱患。
2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不良事件及其發生原因
2.1 壓瘡:在手術病人中,較容易發生壓瘡。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體狀況,另一方面由于手術時間過長壓迫而成,不僅給患者造成疼痛,還對手術護理工作和l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不便,影響患者的正常恢復。分析壓瘡發生的原因有幾方面:(1)壓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壓力是導致壓瘡的重要因素,其與受壓時間密切相關,因此手術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壓瘡。(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組織相對移動,阻斷周圍較大區域內的血流供應,造成組織受損形成壓瘡。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與床單接觸直接產生的摩擦力可以誘導壓瘡形成。(4)體溫因素:手術中患者處于低溫麻醉中,低溫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運行變慢,造成組織缺氧,機體抵抗力下降,增加壓瘡發生的幾率。(5)患者的身體狀況: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營養不良,使其身體各項機能下降,皮膚抵抗力也隨之而下降,誘發壓瘡。
2.2 輸液液體外滲:在給予患者靜脈輸液時常常出現液體外滲的情況,其主要與藥物、疾病、機械性損傷、年齡等因素有關。藥物濃度高,輸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細,皮下脂肪層保護弱等原因都會引起液體外滲。
2.3 手術器械物品清點不清:護理人員在手術前中后清點器械物品不認真,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2.4 電刀灼傷:在使用電刀過程中,由于患者體瘦,身體和電刀接觸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員技術不熟練,工作不認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傷。
3 防范措施
3.1 預防壓瘡的措施:可以根據患者病情和手術要求,將手術室內的手術床進行改良,改制成高質量舒適度高的床,舒適的手術可以減少壓瘡的發生。另一方面,還要制定高效的手術配合流程,盡量的縮短手術持續時間,這樣也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壓瘡的發生。
3.2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可以定期給護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每個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安排一定的時間給所有的護理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培養護理人員的應變能力,提高其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通過多方面的技術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保證于術室中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
3.3 加強管理制度:完善手術室中的各項規章制度,而且還要貫徹落實。通過規章制度的規范作用,加強護理人員的認真度,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術前術中術后認真檢查清點器械物品,確保患者的安全。
篇5
【關鍵詞】手術室;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003-02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Huang Fei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ethod, the operating room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15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based on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isk management + usual care group) 10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50 cases. Results: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errors, errors of nursing records, oral foreign body left, blood transfusion errors, accidental damage, improper aseptic technique, wound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isk awareness, risk management awareness,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risk management behavior inten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care, nurse-patient disputes complai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Risk Management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和搶救的重要部門,手術室工作特點決定了其存在許多風險和不安全因素,一旦出現疏忽可能引起重大的差錯,不僅造成醫患糾紛,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手術室的風險管理成為了手術室護理工作重要的環節。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手術室風險管理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手術室救治的患者15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2例,年齡18歲-70歲,平均年齡45.5±10.6歲,手術原發病:顱腦外傷32例,胸腹部外傷38例,急性闌尾炎31例,急性膽囊炎19例,急性胰腺炎21例,肝膽管結石33例,其他7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是否實施風險管理分為觀察組(風險管理+常規護理組)100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5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例、年齡分布、手術原發病類別等一般資料經過分析和觀察,統計學數據庫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根據患者臨床特點,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風險管理:(1)風險管理因素評估;(2)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護理工作業務水平;(3)學會換位思考,加強護患溝通;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如術前準備失誤、護理記錄錯誤、口腔異物殘留、輸血失誤、意外傷害、無菌操作不當、切口感染等。
1.3.2 觀察兩組風險管理情況:有風險管理小組設計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相應護理人員知-信-行模式進行調查,主要包括風險意識、風險管理認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意向等方面進行評價和分析,共計四方面,滿分100分。
1.3.3 觀察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評價:觀察患者對護理工作綜合滿意度、護患糾紛投訴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建立數據庫,通過卡方和t檢驗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比較(如表1)觀察組術前準備失誤、護理記錄錯誤、口腔異物殘留、輸血失誤、意外傷害、無菌操作不當、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 兩組風險管理情況的比較(如表2)觀察組風險意識、風險管理認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意向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評價的比較(如表3)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綜合滿意度、護患糾紛投訴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表2 兩組風險管理情況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評價的比較n(%)
3 討論
風險管理是在醫療過程中,由于醫療護理風險的存在,使其與護理制度、紀律性、護理設施、護患溝通等問題密切相關[3,4]。手術室風險管理是通過對手術室內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鑒別、評估和預防,從而減少風險因素對患者造成的意外傷害[5,6]。本研究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對手術室風險因素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評估,根據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手術室風險管理方案,其主要包括手術室綜合性管理、術前、術后護理工作程序、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情況、突發性因素及感染因素等。定期召開風險因素管理會議,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培訓,組織本組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與護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如《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醫院的一些規章制度,加強手術室護理操作水平學些,尤其是無菌操作、手術進程操作等術中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來鼓勵護理人員自學、做到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積極性。手術室救治患者往往由于手術的突發性和意外性,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突如其來的救治過程存在一定的緊張、焦慮、煩躁、抑郁、疑惑等復雜的心理情緒。此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以聊天和談話的形式,在不影響正常手術進程的同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果有條件播放輕柔的音樂,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使其在輕松的心態下完成整個手術過程。并且在術后做好注意事項的指導,提高其對于手術治療的依從性。本研究通過手術室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術前準備失誤、護理記錄錯誤、口腔異物殘留、輸血失誤、意外傷害、無菌操作不當、切口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風險意識、風險管理認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意向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綜合滿意度、護患糾紛投訴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手術室風險管理效果明顯,護理質量明顯提高。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直接性、動態性,在醫療救治過程中與患者接觸最多,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也最高。建立起有效的風險因素管理制度,對于增強風險意識,及早預防、及早應對,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學兵,周蓉,徐紅芳,等.風險管理在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21):1809-1810
[2] 沈愛蓮.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84-86
[3] 潘慕文,葉華美,郭垂蕓,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6,12(20):1941-1942
[4] 蔣亞茹,王小平,巨會萍,等.風險管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實施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5):1190-1192
篇6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手術室護理;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33.1500
引言
決定手術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護理管理水平決定著護理工作的質量,手術室是患者實施手術、搶救以及治療的重要場所,手術室工作具有時間長、變化快以及要求高等特點[1]。因此,與其他的臨床科室工作相比,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隨著手術學科的細分,以及微創、高危、疑難手術的開展,對手術護理工作的質量也具有了更好的要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已經逐步被社會以及患者接受,具有特性以及個人特性的特征。本次研究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選取了2015年至2016年所收治的120例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這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有60例。其中女性55例。男性65例,年齡在9-69歲,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0.5歲,本次研究主要設計的手術科室有:骨科、外科、婦產科以及腦外科等,兩組在年齡以及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模式進行手術治療,而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進行手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2.1術前訪視患者手術前的訪視工作由第2天負責該臺手術的護理人員獨立完成,護理人員需要用親切的語言告訴患者訪視的目的以及手術的一些注意事項和禁飲的時間。依據每位患者的實際狀況來對患者進行溝通,安慰患者,從而取得患者的信賴,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手術。術前訪視還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安撫,讓家屬積極配合手術治療。1.2.2術前準備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是手術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護理工作的一部分。手術室的護士應該對設備性能、藥品以及常規器械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對手術中需要的特殊物品進行準備,并對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做好預防工作,確保手術安全[2]。1.2.3術中護理①當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的護士要多于患者進行溝通,盡量減輕或者消除患者因為環境而引起的焦慮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態度要溫和,親切,積極的與患者進行交流,當患者意識清醒時,護理人員應該握住患者的手,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心情得到有效的放松。對于眼角膜手術的患者來說,一定要提前備好眼膏。對于一些體質比較寒,怕冷的患者來說一定要準備好電熱毯,在手術之前準備好預熱工作,并且還要適當調節溫度,避免因寒冷而引起患者血壓下降等反應。②護理人員應該與麻醉醫師以及手術醫生做好核對工作,協助醫生做好患者的擺放工作,防止因為不當而引起壓傷肢體,對于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持患者胸廓運動和肢體的功能位。同時,還要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對于手術的工作人員要嚴格督促無菌操作。手術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心電監護,做到護理工作的穩、準、輕、快,并且還要認真觀察患者四肢末梢循環情況以及面部表情,及時向醫生報告[3]。對與意識清楚的患者而言,如果他們出現緊張的現象一定要與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從而使注意力從手術中轉移。對于手術室的各項護理操作要嚴格執行,正確核對器械數目以及各種敷料,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工作。1.2.4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應該選取適量溫度的生理鹽水給患者擦拭皮膚上所殘留的一些血跡。護理人員還要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后的反應,如果出現頭暈、嘔吐等現象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后的注意事項。1.3效果評價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患者家屬以及患者自身,讓他們對我院護理工作進行評價,其中,評定結果包括:不滿意、一般滿意以及非常滿意。1.4數據分析本次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數據主要是采用SPSS12.0軟件。采用t值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滿意度,發現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手術室是對患者進行搶救以及進行手術的重要地方,對于手術室的環境要求比較高,同時,還需要較高質量的護理工作,從而可以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護理學的角度而言,手術室護理就是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以及手術室的環境,在經過診斷以及評估之后制定出相關的護理方案,從而給予患者人性化的護理。對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是手術室護理理念提高和更新的語言,也是人性化護理的需要[4]。患者滿意度是評價醫療服務質量以及醫院治療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我院的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實施優質護理工作,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提高患者以及家屬的滿意度,在臨床上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愛麗,汪怡潔.“手術全期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5,3(26):445-446.
[2]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4,10(5):305-307.
[3]莊越.手術室優質護理的實施與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7):339-340.
篇7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06—2014-06我院手術室護理人員20名,均自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10名,男1名,女9名;年齡25~46歲,平均(31.2±2.5)歲;學歷:大專6名,本科4名。對照組10名,男2名,女8名;年齡24~46歲,平均(31.3±2.6)歲;學歷:大專6名,本科4名。排除非臨床護理工作者、護理實習生及因進修或休假等原因無法完成本次調查的護理人員。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管理模式,實行排班彈性制度,依據手術室實際情況制訂工作責任表、排班表,給予護理工作者綜合素質、護理實力、個人特點、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保證各個班次有輔助護士、治療護士、責任護士。
1.2.2試驗組
給予分層次管理模式,全部護理人員劃分為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4個級別,各級人員完成自身工作,護士長管理、協調、監督下級人員,處理疑難問題;高級責任護士負責管理組內日常工作,下達必要的任務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初級責任護士直接接觸患者,助理護士完成患者的生活護理。
1.3效果評定
應用Meller/McCloskey滿意度量表評價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應用Likert5級評分法評定(分值范圍0~5分),評定項目包括專業發展機會、排班滿意度、福利待遇滿意度、同事關系、工作責任感及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各項評分及總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篇8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21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61例,女46例;年齡14歲~61歲,平均年齡(39.3±10.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52例,女55例;年齡16歲~63歲,平均年齡(41.8±9.4)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采用一般的護理程序實施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具體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主要是掌握手術的關鍵環節、特性等,再了解患者的心理,對患者進行前期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詳細巡視病房,熟悉手術患者的病歷信息等;另外,在術前護理中,需要護理人員抱著真誠的態度以及關切的言語去面對每一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解決其心理問題,從而緩解手術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手術配合的依從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消除術前存在的危險因素,確保患者手術順利進行。
1.2.2術中護理
術中護理對確保患者的手術質量非常關鍵,而且患者術中的心情以及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功率。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做好術中護理工作。首先,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積極解決患者心中的疑問,消除其心理壓力。另外,為了保證護理工作質量,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全面掌握手術室醫師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點等,這樣才能保證手術過程中有條不紊地提供相應的配合,從而有效提高了手術護理的質量,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1.2.3術后護理
手術室護理中的人性化護理工作,不僅局限在術前護理和術中護理,同時還要做好術后護理工作。很多時候患者手術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術后護理不完善而導致,由于患者并不清楚術后的一些注意事項,使得術后出現并發癥或感染,影響患者的康復。為此,護理人員要將術后的一些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在術后2d內要對患者進行監護工作,一方面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對患者家屬的情緒做好安撫;另一方面對本次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查詢和記錄,并將其列入到護理人員日常工作評分中。
1.3護理滿意度評價
分別對2組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評價指標主要以100分為準,80分~100分為非常滿意,60分~80分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2.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9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程序化管理;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20-02
手術室對于治療以及搶救危重病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醫學不斷發展,手術治療領域得以拓展,手術的難度增加,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需要改進管理的方法。我院手術室在進行管理時,把病人作為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中,護士只是被動的配合手術室的工作,對病人心理護理并不重視,應用程序化管理方法,把護理程序與護理實踐相結合,與病人加強交流,提升護理的質量。
1 設計護理程序
結合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數量,根據工作的需求,計算工作量,進行表格匯總,便于進行程序化管理。在手術前一天,對患者進行手術前的探訪以及巡視,與患者加強溝通,為患者解釋術前的注意細節,并做好相關信息的收集工作。
1.1 閱讀患者的病歷 在術前,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歷情況,熟悉患者的病史,如過敏、心肺功能,檢查術前需要的設備,保證設備齊全。到病房區查閱患者的病例,了解護理的計劃以及措施等。
1.2 與手術患者進行交流 手術護理人員與患者加強交流,親切的向患者解釋探訪的目的,介紹項目包括:①手術室的進入時間;②麻醉劑用量;③注入的時間;④手術的開始時間[1]。向患者描述手術室的環境以及溫度,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患者之間加強溝通,分析患者的體型特點,研究其精神狀態,對于手術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做好計劃。
1.3 制定護理的計劃 結合診斷的結果,分析患者出現的護理問題。診斷為尋找護理問題提供依據,對于特定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護理方法,制定護理計劃,并落實到實際的護理工作中。
對于存在的生理、心理問題,患者因其體質、病情不同,診斷結果存在差異。結合收集的病人資料,整合分析,對于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如情緒失控等,為患者制定個人護理計劃,包括護理的目標、防護的方法。
2 物品以及人員管理
2.1 環境和人員的程序化管理 首先成立感染控制的小組。監控小組組成人員是護士長、監控員以及感染控制組組長,感染科為其提供指導。對環境質量進行跟蹤觀察,執行消毒隔離的制度,做好物品滅菌、衛生清潔工作,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的采取改進的方法。
其次,對人流以及物流進行嚴格的管理。控制手術室人員的進出情況,根據通知的人員名單進行核對,如果有參觀人員,必須限定參觀的人數,一臺手術的參觀人員必須控制在3人以內,特殊的手術拒絕外人的參觀[2]。嚴格按照規定著裝,衣服放在指定的位置,手術患者身穿干凈的病號服,交換車負責接送。清潔以及污染性具有嚴格的界限,設立專門的手術室人員通道、污染物的通道以及手術患者的通道。
再次,進行衛生的清潔管理。在凈化空調系統的條件下,采用濕式清掃潔凈的手術室。術前1小時,設定凈化空調機開關為低運行的狀態,術前30分鐘調節為高速運行的狀態,術后調節為低運行的狀態,便于室內的清潔工作,對通風口做好清潔工作,定期的進行細菌培養,檢測空氣、灰塵、濕度等情況,上報檢測結果。
2.2 對物品進行程序化管理 手術室物品的種類比較多,護士需要完全掌握,準備常規的手術用物、特殊機械,確保器械性能良好。
2.2.1 無菌物品 為防止發生交叉感染,無菌物品需要進行正確的包裝,標識清晰,包括滅菌、責任人以及失效日期,按照滅菌的先后順序,分類放置,儲物架上貼上醒目的標識,發放時按照從左到右的原則。如果從無菌間取出物品,但是沒有使用,也不能放回。無菌物品的有效期限是7至14天,在雨季以及潮濕的天氣,有效期限是7天。每個月進行生物檢測,并做好記錄。
2.2.2 一次性物品 對于一次性物品需要建立入庫和出庫的制度,檢查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裝,對出廠日期、數量、生產廠家等進行核對,一次性物品由專人負責,并填寫單據。在存儲期間,每天進行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1小時,室內的地面保持干燥,安裝空調,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3]。
3 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較為重要,它對醫療護理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制定質量管理的計劃,并進行定期的檢查。
3.1 專科配合 結合護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個人專長,科學分工,合理的安排,儀器操作需要相對熟練,針對專科,固定配合。這樣的做法能夠促進專科的配合以及專業性的管理,與此同時,手術醫生的滿意度增加。
3.2 業務技術 為了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能,需要進行業務學習,每月兩次。學習的內容包括配合復雜的手術、搶救重危病人、使用新的儀器。護士長進行早會提問,建立護理工作質量的記錄本,每天進行記錄,月底進行統計,新來護士需要做好工作的筆記,強化業務學習,提高工作效率。與此同時,護士長進行不定期的抽查,評定的成績和年終的考核相結合。
3.3 標本管理 標本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我科嚴格執行標本的管理方法,巡回護士把術后標本放置于標本袋中,記錄姓名等信息,手術室護工送至病理科,實行雙簽名工作制。
4 小 結
運用程序化管理的方法,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對手術患者進行全面的管理,落實護理工作。在手術室護理中,進行程序化管理,護理人員的素質得以提高,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程序化管理對護理人員提出了要求,護理人員應當加強知識學習,發揮自身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手術室運用程序化管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的滿意度增加,減少了醫療糾紛,增強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否佘景霞.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146-147.
篇10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員;危險因素;防護措施
手術室中的護理人員是在特殊環境中工作的專業群體,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工作性質的影響,手術室中存在很多的危險因素,還有就是手術室的工作是不規律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會給護理人員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不利于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手術室工作的護理人員一定要提高防護措施,避免受到危險因素的侵害,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
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還嚴重的影響著護理人員的健康,是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的乙肝患者的數量不斷的增多,護理人員的危險程度也有所提高,在護理患者過程中,會頻繁的接觸到患者,患者的血液、羊水、分泌物和皮膚都會造成護理人員對病毒的感染,尤其是皮膚組織受損的患者,感染病毒的幾率會上升,危險程度也會加大。在護理工作進行中,要做好手部的防護措施,因為護理人員的手部是接觸患者最多的部位,包括換藥和輸液操作過程,手部的接觸頻率是最多的,因此就要做好手部衛生。
2、化學因素。因為護理人員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在護理人員工作的環境中存在許多隱形的化學因素的危害。醫院中潛在的化學危險到處可見,像水銀、麻醉廢氣和化學消毒劑等。護理人員頻繁過多的接觸消毒劑和固定劑等化學藥品,會對人體的呼吸道和皮膚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甲醛超過20mg/m?的環境中,會引起食欲不振、體重超標等問題,嚴重的話還會產生頭痛、失眠等疾病。化學藥物通常是細胞毒性的藥物,在護理人員為患者輸液護理過程中會接觸到患者的皮膚,會吸收一部分的藥液,長期會對護理人員造成一定的潛在危害。醫院的環境是極為復雜的、人員的流動性也較大,各種氣體的廢置污染對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
3、物理因素。現階段醫院對患者進行檢查的時候會采用激光、X線、磁共振等放射性元素和各種常見醫療器械,這些工具的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輻射,盡管醫療中的輻射量較小,但也會對人體細胞產生一定的影響。銳器傷在護理操作中是一種常見危險因素,會造成受傷者的傷口較深,出血量也很高,是護理工作中出現最多的職業危害之一。醫療器械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噪音,不同程度的噪音對護理人員的聽覺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也是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之一。
4、心理因素。隨著醫療事業的不算發展,手術室護理工作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眾多職業危險因素的存在使得,使得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大,患者的患病和意外死亡都會給護理人員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是使護理人員的精神狀況不佳、生活態度也不是很積極,長期下來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指數會明顯下降,嚴重的話還會得心理疾病。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是不規則的,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發生意外,所以護理人員就要時刻保持緊張的精神狀態,加班是護理人員的生活常態,會嚴重影響護理人員的生物鐘,使工作量大大增加,醫療器械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更新,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先進的技術,否則就會有淘汰的可能,造成護理人員的強大心理壓力。心理因素會增加護理人員的疲憊程度,對護理人員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范措施
1、加強崗前培訓,創建護理安全文化崗前培訓工作對加強護理人員自身防護意識,提高防護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不同崗位的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感染防護知識健康教育,并對教育知識進行培訓后測試。通過編發職業感染防護手冊,將一些常用的職業感染防護知識以通俗易懂,便于記憶的形式編寫成手冊發給護理人員,方便了其攜帶學習參考,對容易忽視的職業感染防護知識,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預防對象掌握,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職業感染防護意識。健全規章制度,落實職業感染防護責任,加強監督管理,提升護理人員職業感染防護行為。護理安全文化作為一種護理管理思路,營造一種氛圍,喚起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不僅僅是只給患者提供安全、無差錯的護理還包括工作中保護工作人員兔受損傷,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
2、加大社會資源投入,完善防護制度加大護理人員安全工作環境建設的投入,改進醫療設備,完善護理措施是減少職業損傷的有效途徑。制定并完善護理人員職業感染防護管理制度,根據各科室部門特點結合相關要求分別制定職業感染防護要求、流程及措施,為護理將職業感染防護知識轉化為職業感染防護行為提供規范和行為指南。
3、糾正不良護理行為,預防銳器傷護士是發生針刺及感染損傷的高危職業人群。有資料顯示,針刺率最高為拔針后處置時占30.0%,所以規范護理操作,糾正不良護理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規范護理操作,安全處理使用過的針頭,改變在護理操作結束后回套針帽、分離針頭,必須分離針頭銳器時要小心。合理使用安全保護裝置,使用銳器收集盒是防止和減少操作者銳器傷的有效措施。銳器收集到容器容量的3 /4時即應停止使用,并及時更換。更換時要確保盒蓋關閉嚴密,并送指定地點統一銷毀。針刺傷不是隨機的,通過有效的防護措施是可以避免的。針刺后建立合理的處理流程,有助于將護理人員的職業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三、結語
通多對手術室中護理工作人員職業危險因素的論述,了解到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是不安全的,存在物理、化學、社會等層面很多因素的影響,對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不好的影響,不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做好相關危險因素的防護措施,護理管理者還要加強監管力度,使用先進科學的醫療器械,減少危害護理人員的因素,促進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任俊萍. 手術室護士疲勞現狀調查及對策[J]. 基層醫學論壇. 2012(24)
[2]高海珍. 影響手術室護士心理壓力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 護理研究. 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