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生物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三生物學習計劃

篇1

關鍵詞:元認知;自主學習;概念圖;思維導圖;學習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學生涯中,筆者發(fā)現(xiàn),高三生物復習課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譬如:對高一高二的知識簡單地回顧,“穿新鞋,走老路”,導致學生對生物的新鮮感極度缺失;教師更多地扮演主角,總是過度地關注怎么教、怎么練,卻很少想一想、問一問學生“怎么學”“怎么做”,最終導致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往往一節(jié)自我感覺良好的課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很多的前輩、專家以及同仁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究,從教與學、師與生、時間與效率等方面入手,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本文的研究是結合認知心理學中的元認知理論,對學習者進行生物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控,從而提高高三生物復習課的效率。

二、理論依據(jù)

(一)元認知理論

1.元認知的涵義

元認知理論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弗拉維爾(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認知發(fā)展》中首先提出的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心理學理論。“元認知是一種活動過程,是認知主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結果或與之相關的活動的認識和意識,其核心意義就是“關于認知的認知”,并認為元認知技能“在多種認知活動中起著主要作用,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Flavell認為,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兩個方面。朱知賢(1986)認為,思維心理結構中有一個監(jiān)控結構,其實是思維活動的自我意識。董奇認為,元認知應該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個方面,在《論元認知》一文中指出,元認知實質就是人對元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這是目前為大家所接受的看法。

2.元認知的結構

元認知包含三個要素,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元認知知識是認知主體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過程、結果以及相關信息的知識,即人們對于什么因素影響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們之間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等問題的認識;元認知體驗是認知主體隨著認知活動而產(chǎn)生的一種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包括不知的體驗和已知的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是認知主體為使認知活動達到預定目標而對認知活動所進行的監(jiān)測和調控,表現(xiàn)為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過程中不斷反饋自己的學習效果,從而不斷地及時修正學習策略,靈活運用學習方法,使自己盡快達到學習目標。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作用的,元認知知識是產(chǎn)生元認知體驗的基本條件,元認知體驗是形成元認知監(jiān)控的根本前提,元認知監(jiān)控是元認知的目的和核心。

(二)元認知與生物學習的關系

現(xiàn)代學習理論表明,學習不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理解的認知過程,也是對認知過程進行積極監(jiān)控、調節(jié)的元認知過程。所以,元認知策略有助于認識和分析學習規(guī)劃,制定學習計劃,監(jiān)控并調節(jié)學習活動,也有助于認識和評價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情況。一個學會學習的人,應當具備以下特征:善于確定目標、善于使用學習策略、具有較強的策略遷移能力。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有關學習的元認知方面發(fā)展水平較高,他們有豐富的元認知知識,并善于通過這種知識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靈活運用各種策略,迅捷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例如,黃文峰、徐富明等在《天津中學生元認知和學習策略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學生的元認知和學習策略水平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重點中學學生的元認知和學習策略水平要顯著高于一般中學的學生,而一般中學學生的元認知和學習策略水平又顯著高于較差中學的學生。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不同于平時的練習、小測驗,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更強調對其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三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彰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真正能夠在高三的一年中,使復習課達到鞏固、提高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所以,探討利用元認知理論對高三生物課的復習起到指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迫切。

三、運用元認知理論,提高生物復習課效率的策略

(一)引導自主學習,增加學生元認知知識

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三大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痹诖吮尘跋?,新課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即自主學習。所謂“學貴有方”,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己任,認真研究,努力探索,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預先復習,查漏補缺

高三所用的學案,可以增加一欄目“憶教材回顧主干知識、自評定打牢備考基礎”。簡單地說,就是課本基礎知識填空??梢宰寣W生在課后完成,時間少,效果明顯。借助這一方法,學生可以清楚自己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展示預習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以及還有疑惑的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探究未曾掌握的知識以及重難點。

這樣的方法已經(jīng)有很多學校在使用,比如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包括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即主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自主學習三大塊,即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huán)節(jié),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工學習、展現(xiàn)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學生自主參與,課堂上絕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老師僅用極少時間實施“點撥”。

2.自主糾錯,自查原因

整個高三生物課的復習,會有大量的單元測驗、整合練習、實戰(zhàn)模擬等測試,目的很明確,可以訓練學生應變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貯存、理解、記憶、應用能力,檢查復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等。試卷做完、批完后必定有講評,對于講評,教師必須擯棄那種一講到底的方法,要以元認知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解題能力。為此,可以采取下列講評模式:(1)自主糾錯,自查原因。如基礎知識未掌握、審題不仔細、寫錯了字、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將正確的看成不正確的、答題不規(guī)范、未用專業(yè)術語等。(2)分類講評,進行方法指導。(3)變式訓練,融會貫通。對于最后一點,可以用光合作用的一條曲線的引申為例。(具體問題略)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采用這種分類講評,并進行變式訓練的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深刻性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怎么學習。

(二)構建知識網(wǎng)絡體系,增大學生元認知體驗

高三生物復習是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回憶并產(chǎn)生再認識的過程。復結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已經(jīng)初步理解但暫時遺忘的,有些是已經(jīng)初步掌握的。由于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教師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將復習課當成新課來上,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淺學、苦學、倦學”的消極情緒,從而使高三復習失去其固有作用。在高三生物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溝通教材中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網(wǎng)絡化、系統(tǒng)化,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其中,有著明顯效果的方法是構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1.構建概念圖

20世紀6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了概念圖理論。他認為概念圖是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包括眾多的概念及概念間的關系,并通過連接線和連接線上的詞來表示。利用概念圖不僅可以發(fā)展知識遷移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改善學生的元認知結構。

概念圖的制作程序:確定概念圖包括的范圍設計好關鍵概念的排序初步擬定概念圖的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支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不斷修改和完善。

例如,關于染色體與染色質知識點的學習,有下列三種方法。

方法一:問答式

問:染色體和染色質的組成是什么?

答:蛋白質和DNA。

問:染色體和染色質分布在哪里?

答:真核細胞的細胞核。

問:他們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它們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水和冰,CO2和干冰。

方法二:表格對比法

方法三:構建概念圖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會將染色體的知識進行延伸,把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染色單體、常染色體、性染色體等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幅網(wǎng)絡覆蓋層面更大的概念圖。

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學生對某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方法是多樣的,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存在極其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所以,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應該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樽灾魈嵘?,在不斷元認知體驗中去提升元認知技能。如上面的例子中,很明顯,方法二和方法三更為科學。

2.構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記憶之父”東尼?博贊(Tony Buzan)根據(jù)腦神經(jīng)生理的學習互動模式創(chuàng)造的一種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它是由一個中心向周圍發(fā)出有層次的分支樹狀結構圖形,運用了線條、符號、詞匯、圖像、顏色、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的具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形。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思維導圖以簡潔明了的圖形表現(xiàn)復雜的知識結構,從而形象地呈現(xiàn)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能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意識;能促進學生主動對生物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建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形成規(guī)律;能作為元認知的工具,增大元認知體驗。

(三)倡導學生反思,增強學生元認知監(jiān)控

在高三復習過程中,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形成反思習慣,能夠在學習活動后自覺地對自身認知過程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和調節(jié)。教師的主要任務則是教會學生知道應怎樣學習,使他們學會進行自覺監(jiān)視,以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嘗試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每堂課最后留出5分鐘時間交給學生,要求學生對本節(jié)復習的內容進行簡要小結。

(2)培養(yǎng)學生對錯題和不會題的反思和領悟。因為這些題目恰好是學生認知結構的斷點,有可能影響后續(xù)內容的復習。如果解決了這些題目,將成為幫助學生跨越學習高原的一個窗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錯題集。

(3)培養(yǎng)學生對每節(jié)課、每一單元甚至整本書復習后的回顧的習慣,并制定出自己下一步的復習計劃。在時間上的表現(xiàn)則是每天(睡覺前)、每周(每周末)、每月(月底)反思,想想自己在這一階段復習了哪些內容,自己有沒有掌握,是不是還有沒弄清楚的知識,下一步該如何去復習,有沒有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

這樣的反思活動,其實就是對學習過程進行及時的監(jiān)控,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從而根據(jù)學習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最終實現(xiàn)自我監(jiān)控。

四、結束語

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高三生物復習教學過程中,如何讓教師在這一年中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同仁繼續(xù)深入研究與思考。

[參 考 文 獻]

[1]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黃文鋒,徐富明,安連義.天津中學生元認知和學習策略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2).

[3]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9(1).

[4]劉寶才,齊國賢.教學監(jiān)控與學習監(jiān)控的培養(yǎng)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3).

[5]劉偉,李洪云.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 促進學生學會學習[J].當代教育科學,2003(5).

[6]韋霞.“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14).

[7]張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研究綜述[J].中國電化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