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安全范文
時間:2023-09-14 17:49: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網絡安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網絡安全事關乎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自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網以來,我國網民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
>> 女大學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探析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淺論高職學生網絡安全問題及解決對策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芻議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探析 淺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淺析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調查及對策 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現狀及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及其對策 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策研究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問題研究 大學生網絡消費問題與對策研究 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探討與對策 當代大學生網絡安全與科技道德的關系研究 經濟法視角下大學生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分析 校園網絡安全問題分析與對策 網絡安全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調查 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及對策研究 當代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及其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呂國輝.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問題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55.
[3]魏德才,陳勝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調查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 16(1): 70-77.
[4]李卓.大學生微信交往行為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5]楊敏.網絡輿情視閾下高校網絡文化安全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6]張珍瑜.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及對策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 (4): 26-27.
[7]董艷.當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及其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1): 87-88.
本文系2016年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構建研究”(編號:sdsz-2016-021),沈陽醫學院2016年度大學生科研課題“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調查與分析――以沈陽醫學院為例”(編號:20160840)研究成果。
篇2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網絡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消極影響。正如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寫到:“我對真理感興趣,我喜歡科學??墒钦胬硎且环N威脅,科學是一個大眾的危險。”[1]大學生是我國網民中的主力軍,他們的生活與網絡交織在一起,對網絡有著嚴重的依賴。但是,網絡上人流混雜,充斥著大量的信息,網絡詐騙也時有發生。大學生作為網絡利用率較高的人群之一,受到網絡安全威脅的機率也較高,為了大學生的人生安全和財產安全,也為了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將是刻不容緩的任務[2]。
一大學生網絡安全的現狀
近日來,媒體頻頻報道大學生受到網絡詐騙,這些大學生不僅受到了財產損失,有些大學生還因為突然的打擊而自殺。雖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網絡安全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大學生的網絡安全現狀尤為令人擔心。
(一)網絡安全意識薄弱
首先,現在的大學生個人隱私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由于無線網絡的覆蓋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的大學生不在電腦終端上也能上網,通過智能手機上的各種軟件,他們能隨時隨地和網絡世界連接。每天二十四小時在線,大學生能隨時在網絡上曬自己的生活。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量,大學生將的個人信息和照片曬在網絡上。另外一些社交軟件和購物軟件的注冊都需要注冊者提供真實的信息,大學生的個人信息也因此被泄露。其次,大學生的電腦安全維護意識不強。一方面,雖然現在的大學生的電腦上都安裝著安全軟件,但很少有人每天或幾天進行一次電腦殺毒,電腦安全軟件成了擺設,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學生一旦上網就沒有節制,長時間的電腦使用造成電腦硬件的損耗,有些電腦甚至會因為過度使用溫度過高,造成火災。最后,大學生的防詐騙意識薄弱。網絡上魚龍混雜,隔著電腦屏幕,很難分清網絡對面的人是好是壞。大學生對和自己聊得來的人有很強的信任度,不僅告訴了對方自己的真實信息,有些甚至還發展成為網戀,對這些網友的防范意識很低。一些大學生還會因為巨大的金錢誘惑,相信了網上的一些中獎信息,結果被詐騙犯牽著鼻子走,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3]。
(二)網絡信息識別能力較差
現在的大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沒有一定的能力辨別出真假。當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發生時,大學生往往沒有能力分析網上報道的新聞和宣傳的真假,大學生往往會根據閱讀量來判斷事實的真偽,一些水軍也往往會渾水摸魚,為自己造勢。缺乏判斷真偽能力的大學生會因為人云亦云而進行跟風,進一步助長了虛假新聞和信息的傳播,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也因此產生了偏差。另外,受到網絡上不法分子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主義等不良思潮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產生失衡。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網絡安全的現狀不容樂觀,網絡安全問題頻發,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和諧網絡環境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的缺失以及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監督機制的不健全等問題使網絡安全教育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功能[4]。
(一)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后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高校往往是在網絡安全事件發生后才亡羊補牢,開展一些網絡安全教育。還有一些高校,關于網絡安全教育的講座一般是在學生剛開學時進行的,大學生剛入學,身心都沒有調整到應有的狀態,網絡安全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而且,這種網絡安全教育的講座沒有形成系列,沒有一以貫之于學生的整個學期中,使網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另外,高校偏重于安全管理,忽視網絡安全教育。在高校中,學生一進入大學,其安全問題就由學校全權負責,因此,學校尤其重視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加大力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管理,也有專門的輔導員為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心理問題。但是,學校忽視了當前大學生的特點,他們是在網絡上成長的一代,他們在網絡上受到侵害的概率遠遠大于在現實中受到傷害的概率。學校沒有專門開設網絡安全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造成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薄弱,網絡安全問題頻發。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的缺失
一方面,當前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網絡安全教育必修或選修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的渠道通常是偶爾舉辦的網絡安全教育講座,這類講座學校一般都不會著重宣傳,因此,這類講座往往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前去聽講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發揮網絡安全教育的作用了。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完善。對于涉及到網絡安全教育的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其中關于網絡安全教育的內容集中在網絡道德方面,對網絡安全防范知識、網絡心理健康知識、網絡法律知識很少涉及。一些計算機課也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的安全使用方面。增強網絡安全教育的作用,網絡安全防范知識、網絡心理健康知識、網絡法律知識、網絡道德知識的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當前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三)大學生網絡安全監管機制的不健全
雖然當前高校有了較完善的網絡安全監督機制,但是在發揮網絡安全作用方面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網絡安全監督機制沒有實時更新,二是因為缺少專業的網絡安全教育管理人員。網絡世界是一個無時不在發展的世界,其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雖然目前高校在建設了較為基礎的網絡安全監督體系,但是由于沒有時時跟上網絡的速度更新發展,對網絡監督的效果不大。另外,高校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一支專業的網絡安全教育管理人員。在高校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人員一般是保衛人員和輔導員,網絡安全教育師資力量充分不足。
三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為了增強大學生上網的安全性,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響應和諧社會的號召,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已經是社會和高??滩蝗菥彽娜蝿?。
(一)更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理念
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減少網絡安全事故發生,首先要做的是更新社會和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認識。和諧社會的建設,是現實社會和諧和虛擬網絡和諧建設的統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保障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要向全社會宣傳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使每個人都意識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與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的和諧穩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讓網絡犯罪分子無所遁形。其次,利用媒體的輿論監督,在新聞媒體上播報網絡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高每個人對網絡犯罪的認識。另外,提高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認識,確保高校認識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有著重要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實際措施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使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二)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內容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網絡安全防范知識、網絡心理健康知識、網絡法律知識、網絡道德知識,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必不可少。首先,豐富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和輔導員應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時疏導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幫助大學生理性上網,合理規劃時間[5]。其次,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教育。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必修課或選修課進行網絡安全防范知識的講解,也可以邀請知名學者開展系列講座,增加大學生對網絡犯罪的了解,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然后,豐富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高校不僅要保護大學生不受網絡的侵害,也要防止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蠱惑,成為網絡犯罪的源頭。最后,豐富大學生網絡法律教育。通過講座和宣傳活動使大學生熟知網絡法律法規,當自己的利益遭到侵犯時,懂得利用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權利,規避風險。另外,也要教育大學生在網絡中的權利和義務,使大學生自覺履行義務,不在網絡上傳播不良思想和制造網絡犯罪。
(三)健全大學生網絡安全的監管機制
在構建基礎的網絡安全監督機制的基礎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時時更新網絡安全監督機制,跟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首先,成立專門的網絡安全監管小組,組織教師、輔導員、和優秀學生干部進行網絡安全知識培訓,提高他們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的素質,切實發揮他們在網絡安全監管中的作用。然后,加強高校與當地公安機構的合作,發揮公安機構的法律監管作用。高??梢酝ㄟ^請專門的公安人員在學生中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形成從高校到公安機構的安全防護網,加大對網絡犯罪事件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M].李黎,薛人望,等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200.
[2]熊芳芳.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電子世界,2012,(22):139-140.
[3]劉建偉,李為宇,孫鈺.社交網絡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11,(07):565-575.
[4]王濤.淺析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2):45.
篇3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網貸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狀
虛擬性作為互聯網的核心性質,使得當今的網絡使用過程明顯具有自由性和隱秘性特點,以至于部分暢游虛擬網絡中的高職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即時享樂,追求新鮮刺激在網上人身攻擊、互相謾罵、虛榮拜金、過度消費,以及推崇享樂主義等等。這一系列的現象不僅讓當今的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上摒棄了自己的社會身份和時代責任,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扭曲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削弱了自己人身安全的防范意識,還導致了網絡犯罪幾率增長,讓原本混雜紛亂的互聯網環境更加惡化。
二、大學生網貸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
1.追求即時滿足。大學生追求的物質生活,希望今天可以透支明天的收入,來提前享受,這一心理是如何落實到過度消費的網絡借貸,以致于借貸金額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的償付能力呢?下面舉例說明。李某作為一個每月只有800元生活費的農村大學生來說,在一個節儉樸素的傳統家庭環境中,很多物質需求并不能即時滿足,本身就具有物質匱乏的心理的李某,在大學這個群體環境中具有可以對比的對象時,這種無法滿足的物質欲望愈演愈烈。當李某面對網貸可以為他支付他目前想要的蘋果手機,但是負債可能超越他自身的償付能力,李某沒有被理性叫醒,并幻想在未來也許自己會有一個好的賺錢的方式,并補上這個“窟窿”,從而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諸多商品。借貸消費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消費,并超出目前消費能力的范圍,被認為現在所享受的金錢,在未來的幾月或幾年的時間內,平均受到的支付金額與目前金額相比,被打了很大的折扣,出現了償還總額翻倍,但是分期償還金額大打折扣,從而給了借貸者一種被優惠的感覺。這種即時就能擁有商品的滿足感可以解釋為,人們情愿支付貸款的利息,卻不愿意在久遠的以后為了需要的商品而存款。
2.互相盲目攀比。由于大學生們的出身、家庭背景以及地域的不同,消費能力的高低不等也在所難免。處于社會價值觀與人生價值觀尚未完全穩定時期的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盲目攀比的心理現象。大學生這一沒有固定社會經濟來源的群體,大多數還在受父母供應消費,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在一定的范圍受到限制。一旦在他們眼前出現“零首付”“無手續費分期”“款項秒到”等噱頭的網貸服務項目,他們就很容易被誘惑而貸款,從此看似滿足的攀比心反而進入了一個周而復始的漩渦,享受其中卻無法自拔。
3.高估自己的償還能力。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中,虛榮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散發著奢靡華麗的光環,一些追求物質和崇拜金錢的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很容易沖動,這也給了網貸一個廣闊的市場契機,因為網貸的便捷性而深受大學生群體青睞。大學生并不覺得自己沒有償付的能力,但事實他們并沒有真正穩定的經濟來源,為了“花未來的錢,圓當下的夢”,對未來的收入也是充滿幻想而不切實際的。
三、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面對網貸對大學生帶來的盲目攀比,沖動消費,無力償付這些負面作用以外,網貸的出現對大學生創業,助學助貧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這一作用可以減少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順利畢業,還可以鼓勵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不僅有利于培養社會經濟型人才,培養大學生獨立自強的意志,還能讓大學生有計劃的去理財償付貸款,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和誠信感。基于此,筆者認為,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橋梁,很多大學生的是非觀價值觀并不完善穩定,需要校方呼吁改善社會不良風氣,加強社會價值觀與人生價值觀的深入教育,需要家長們對孩子們悉心教導,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使命感。因此,校方和家長們應進行教育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與孩子們熱心交流,傾聽孩子們的心理需求,防止惡行的發生。
2.加強對網貸服務的規范與監管。網貸在社會中的業務擴展,缺乏法律規范與監管。作為市場經濟近年來的新生事物,法律的制度無法實時規定,因此,網貸公司的存在與經營,所受到的法律約束不夠完善。當然,利用法律邊緣空隙來隱秘經營,混淆網絡公司和網貸的性質,在工商監管部門允許的經營范圍之內,網貸公司在沒有“借貸”這一許可經營范圍之外,仍然借助電子商務的形式繼續推廣貸款業務。假使網貸公司意識到了經營范圍受到法律限制,仍然采取規避的方式,法律必須對網貸公司的經營資質進行規制。如果不對網貸進行規范和監管,制定條規,必將導致市場經濟秩序的錯亂。
3.對學生網貸進行管制。為了保護大學生的安全權益,減小大學生網貸所承擔的風險,校方應把控網貸事件,嚴格審核網貸款項目的用途,力求款項明細,對學生的借貸要控制金額范圍和用途范圍,征求父母同意并提供父母同意證明的前提下,由貸款公司經由學校審核再將款項打給學生,杜絕個別學生借助網貸進行過度消費或沖動消費,以防止學生因無法償付巨額貸款而導致的種種悲劇事件。
4.限制大學生可貸款額度。網貸存在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數額越大,風險也就越大。由于網貸市場現在缺少金融市場的監管和制約,沒有統一管理的信息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多種渠道貸款,其額度無法限制。倘若大學生無法承擔過高的償還額度,便會出現諸多意想不到的繼發惡性事件。因此,必須限制大學生借貸的額度。
四、高職院校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時代價值
1.高職學校承擔著建設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職責。學校是國家寄托未來社會新接班人的樞紐,作為社會新接班人理應具有高度的國家安全意識及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安全意識包括對互聯網技術技能的認可,學習并參與到互聯網活動中,并在活動中維護良好互聯網環境的義務與責任相互輔助等等。在教育大學生行使權利與義務的同時,也在引導著大學生的道德觀念,社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這是當今學校培養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必要性和使命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新生代力量,積極自覺維護網絡安全,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擁有時代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與社會的責任感,是更好地建設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法制環境和網絡環境的必要前提。國家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型人才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更需要素質型人才為社會建設奠定基石。因此,高職院校承擔著推廣并加深網絡安全意識教育的職責
2.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數年來的思政教育活動的發展,以培養素質人才為首要任務,這一教育工作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教育。但是,由于學生素質存在著差異,辦學模式的多樣化,課程更加重視操作實踐,即使高職院校在不同程度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意識的教育,但是由于對網絡安全意識的不同認識,使得部分學生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導致在實際當中,學生對個人主觀的想法過于偏激,把個人利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沒有將個人的價值觀與網絡安全聯系在一起,在這種現狀下,確保網絡安全意識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當中,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在社會中的追求與發展,還關系整個國家與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也是強化社會發展穩定的堅實基礎。
作者:錢偉 張諾 白其安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顧娟;高鳴.“人本”哲學視域的高校網絡安全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2):79-82.
篇4
[單選題] 若有多個Oracle數據庫需要進行集中管理,那么對sysdba的管理最好選擇哪種認證方式:
系統認證
password文件認證方式
域認證方式
以上三種都可
2
[單選題] ()不參與GSM網絡對用戶的認證
MSC/VLR
AuC
BTS
SIM
3
[單選題] 下列關于SUID和SGID說法錯誤的是( )
當SUID位被設置時,進程繼承了命令擁有者的權限
UNIX系統通過find / -perm -04000 -o -perm -02000 -print命令可以找出所有帶S位的程序
UNIX系統默認情況下passwd命令不帶S位
用命令chattr a-s /usr/bin/chage 可以去掉該程序的S位
4
[單選題] linux系統中,下列那個選項表示密碼過期前的警告天數?
PASS_MAX_DAYS
PASS_MIN_DAYS
PASS_WARN_AGE
PASS_AGE
5
[單選題] 地址解析協議ARP的作用是
IP地址轉換為設備的物理地址
將設備的物理地址轉換為IP地址
將域名轉換為IP地址
將IP地址轉換為域名
6
[單選題] 以下屬于對稱加密算法的是:
RSA
DH
DSA
DES
7
[單選題] 下面哪種通信協議可以利用IPSEC的安全功能?I. TCPII. UDPIII. FTP
只有I
I 和 II
II 和 III
I II III
8
[單選題] 下面對于Windows注冊表的說法,錯誤的是( )
在注冊表中,存放有操作系統帳號的密碼信息
對注冊表的某一個分支(如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2000 NTCurrentVersion),不可以進行權限設置
注冊表中保存有系統啟動時自動加載相關的信息
通過配置注冊表的某些鍵值,可以增加系統針對syn flood攻擊的耐受力。
9
[單選題] WebLogic中以下關于Anonymous Admin Lookup 的說法正確的是( )
在WebLogic的console勾上“Anonymous Admin Lookup Enabled”可允許匿名用戶登錄Console管理WebLogic
在WebLogic的console勾上“Anonymous Admin Lookup Enabled”可允許anonymous用戶操作JNDI
在WebLogic的console勾上“Anonymous Admin Lookup Enabled”可允許用戶public作為口令連接Server
在WebLogic的console勾上“Anonymous Admin Lookup Enabled”可允許匿名用戶上傳JAR包程序
10
[單選題] tomcat中配置口令策略需要修改( )配置文件
server.xml
tomcat-users.xml
web.xml
tomcat不支持口令策略
11
[單選題] IPS可以采用下面哪一種檢測機制?
信息包異常檢測
普通模式匹配
TCp連接分析
上面都可以
12
[單選題] 用于保護整個網絡IPS系統通常不會部署在什么位置
網絡邊界
網絡核心
邊界防火墻內
業務終端上
13
[單選題] IIS默認安裝后,Windows系統會建立一個用戶用于匿名用戶訪問WEB頁面,該用戶是(其中XXX代表主機名)
IWAM_XXX
IUSR_XXX
IIS_XXX
WEB_XXX
14
[單選題] 如下哪種VPN技術是對傳送數據進行加密的?
GRE VPN
IPSec VPN
MPLS L3 VPN
VPLS
15
[單選題] Google hacking技術可以實現( )
信息泄漏
利用錯誤配置獲得主機、網絡設備一定級別的權限
識別操作系統及應用
以上均可
16
[單選題] 以下工具可以用于檢測Windows系統中文件簽名的是
Icesword
Srvinstw
Blacklight
sigverif
17
[單選題] 默認情況下,Window 2000域之間的信任關系有什么特點
只能單向,可以傳遞
只能單向,不可傳遞
可以雙向,可以傳遞
可以雙向,不可傳遞
18
[單選題] Windows 2000 分布式安全模型中,客戶端不可能直接訪問網絡資源;網絡服務創建客戶端()并使用客戶端的憑據來執行請求的操作以模擬客戶端
信任域控制器標識符
安全性標識符
訪問令牌
訪問控制列表 (ACL)
19
[單選題] 下列工具中無法獲得SID信息的是
psgetsid
WMIC
net
20
[單選題]有應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統日志、DNS服務器日志等等,這些日志默認位置:%systemroot%system32config,默認文件大小____。
512KB
256KB
篇5
為了準確掌握我校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現狀,為分析原因、加強防范、堵塞漏洞提供依據,我們在部分學生中專題開展了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問卷調查。從調查反饋的情況來看,我校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相對有一定的基礎,但總體仍不夠強,值得我們深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對策,及時全面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在充分享受互聯網和信息社會帶來好處的同時,嚴防網絡信息違法犯罪現象和受騙受害現象的發生。具體報告如下:
一、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東校區學生,采取隨機確定的方式,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91份,回收率達97%。調查的主要方式是實際接觸被調查者,交談了解基本情況,要求被調查者獨立填寫不記名調查問卷。調查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支持,大家普遍比較認真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并且比較真實地表述了自己的情況、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二、數據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15道題目,以多選題為主,占三分之二;另有單選題5道。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掌握、對本人及他人信息安全的認知態度等多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1)網絡信息安全知識了解情況。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93人表示經常有意識地了解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占31.96%;有84人表示非常少;有65人表示偶爾了解;有49人表示從來沒有了解。說明大學生普遍還沒有及時掌握必要的網絡信息安全知識。
2)個人信息安全的認知情況。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98人次認為個人信息安全是指在使用計算機時個人信息不泄露或不會被他人獲取;有74人次認為是信息網絡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個人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的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有63人次認為是日常生活中個人信息不被他人知道和竊取;有80人次認為是一切與個人有關的信息的保護??梢娤喈斠徊糠执髮W生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概念仍不清楚,不知道個人信息安全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發展密切相關。
3)利用網絡搜索他人信息情況。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110人表示經常會利用網絡搜索他人信息,因為想解他人;有145人表示僅在有需要的時候偶爾會利用網絡搜索他人信息;有36人表示從不這樣,因為很無聊。三者比例分別占37.80%、49.83%和12.37%,說明大學生網搜他人信息行為總體正常。
4)網絡安全問題認知情況。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53人次認為破壞分子作偽裝繞過安全檢查屬于網絡安全問題,有128人認為網絡服務器因斷電停機屬于網絡安全問題,有83人認為因病毒導致系統癱瘓屬于網絡安全問題,有61人次認為偽造IP地址騙取其口令獲取對計算機的訪問權限屬于網絡安全問題。說明有近一半的大學生對網絡安全問題內涵不太清楚。
5)遭遇過哪些網絡安全問題。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121人次反映遭遇過垃圾郵件侵擾,有89人次表示受到過病毒攻擊,有119人次表示信息曾經被盜,有76人次表示遇到過其它形式的網絡安全問題。說明侵犯網絡信息安全的現象已經較多地影響到大學生。
6)個人信息泄露原因。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83人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最主要的原因是網絡普及管理不規范,有112人認為是法律不健全,存在個人信息買賣市場,有72人認為是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薄弱,有69人認為是電腦病毒、木馬橫行??傮w上表明大學生對個人信息泄露原因是有思考的。
7)對校內個人信息安全建設的滿意度。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182人對校內的個人信息安全建設表示滿意,有109人表示不滿意。說明校園個人信息安全建設盡管得到大部分大學生的認可,但仍有值得加強的地方。
8)對學校信息安全保障的期待。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關于學校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有114人次提出應該建設個人信息安全平臺并綁定個人,137人次提出應該加強后續處理監督,121人次提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信息安全教育。應該說學生們的期待是建立在關心信息安全基礎上的合理要求。
9)網絡安全信息技術了解情況。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了解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情況不太樂觀,有97人次表示知道密匙管理技術,有103人次表示知道數字簽名和認證技術,有141人次表示知道網絡入侵檢測和防火墻技術,有107人次表示了解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10)獲取網絡信息安全知識的途徑。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131人表示從網絡獲得相關知識,107人表示從書籍上獲得,146人表示從課堂上獲得,123人次表示從新聞媒體上獲得。應該說大學生獲取信息安全知識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基本上不存在獲取不到的困難,主要是看不看的問題。
11)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辦法。291名被調查大學生中,有121人次建議開設講座,97人次建議開主題班會,27人次提出發宣傳單,101人次提出通過網絡視頻。應該說,大家對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是有期待的,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來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障。
綜合以上數據進行分析,調研組認為,我校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有待提高,盡管越來越多地利用網絡、自媒體進行交流、娛樂和學習,但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從網上得到信息, 較少考慮如何在網絡環境下保護自己的信息。交談得知,不少學生會將自己的真實材料到網上, 碰到過QQ 密碼會被盜, 登錄口令過于簡單等現象。大學生信息安全防范知識和操作能力有待加強,盡管因為新聞宣傳、課堂教育等因素對防火墻、病毒等基本知識比較了解,但比較完全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防范知識知之不多,一些學生不會安裝操作系統、配置防火墻,不知道需要定期升級病毒防治產品, 不懂得如何更好的配置自己的計算機,也沒有掌握保護自身信息安全的基本防范技能。
三、對策建議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準備就業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網絡的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展、價值觀念和政治趨向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越來越多地參與網上購物,使用網上銀行等網上商務活動的過程中,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也日漸成為網絡信息盜取和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獵物,一些不良商家也通過盜取信息來達到不正當競爭的目的。作為學校要重視和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網絡素質、網絡技能、實踐運用網絡綜合能力和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督促提高安全上網意識,學會使用殺毒軟件及防火墻,學會為別人也為自己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網絡空間。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建議:
1)加強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網絡安全教育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思想教育,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制教育。目前網絡犯罪是十分常見的包括網絡欺詐、網絡謠言的散播等。網絡的匿名性特點給了許多人一種“漠視法律的理由”,認為沒有具體監管就不算犯罪,其實不然。這體現的是網絡法制教育的缺失,所以教育學生們什么在網絡上是可以做的、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是違法的是十分重要的,對維護網絡安全運行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2)充分利用課堂教育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建議在計算機普及課程中除講授常用軟件知識外,增加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讓學生了解系統管理用戶、文件和其他硬件資源的安全機制。對網絡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算法、防火墻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盤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也要多加講授。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網上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不利用網絡散播其它同學和老師的私密信息,不參與網絡信息違法活動。
3)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活動。可以定期開設網絡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就課堂教學中不能深入講解的問題或薄弱環節,如網絡行為規范、個人計算機安全策略、計算機病毒的新動向、病毒查殺軟件的使用,引導有興趣、有需要的大學生深入學習并積極參與防范。 建議每年舉辦網絡安全知識大賽、網絡安全知識調查、網絡安全主題漫畫比賽等,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實現以生教生,在校園中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構建網絡安全防范的群防群治機制。
4)建議成立校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主要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全與管理工作,及時了解本校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定期最新的網絡安全信息,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絡不安全因素的動態。現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有責任與義務充分意識到網絡安全隱患,在經濟全球化,網絡快捷化的浪潮里,不被外界因素迷失本心,努力做到規范上網,不觸犯法律法規,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篇6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方案》及中央、省、市網信辦有關網絡信息安全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加強大學生網絡行為習慣養成,提升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期間,宣傳部向全校廣大同學發出倡議書,倡導全校大學生守法上網、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綠色上網、健康上網,號召同學們信守網絡誠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文明上網,上文明網。
通過開設網絡文明教育實踐活動主題網頁,懸掛網絡安全宣傳橫幅、開設網絡安全宣傳專欄、發放網絡安全宣傳傳單等多種方式,宣傳網絡法律法規、網絡安全知識和網絡禮儀,倡導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理念,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團委學工處組織開展了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簽名活動。各二級學院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座談會、網絡安全宣傳講座、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班會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大力營造網絡文明氛圍,使更多同學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自覺踐行網絡文明。
通過網絡安全周系列活動,學生深入了解了網絡安全問題,提升了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營造了網絡安全“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清明的網絡安全氛圍。在網絡安全專題報告會現場,說:“這場報告會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實用,告訴我們文明上網、安全上網,警惕網絡陷阱、防止網絡詐騙,同時也教會我們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素養 共性與特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025-02
1.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
1.1網絡素養的概念
關于網絡素養的定義學術界說法不一,一般是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一部分內容來研究,對其內涵的理解又各有側重?!熬W絡素養是指人們在信息社會中的信息行為能力、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個概念。”其內涵“不僅包括信息的獲取、表達、交流等技能,而且還應有獨立學習、創造使用信息的態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會中的責任與道德。它主要由網絡信息知識、網絡認知能力、網絡信息意識,及網絡信息倫理道德組成。”
1.2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9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1.95億人,其中10.8%的是大學生。大學生是學生群體中上網的重要群體。調查顯示,從385名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利用網絡情況看,利用最多的并非是學習資源,而是BBS、影視資料和網絡游戲等。使用網絡的排名依次是:查找信息、看影視劇或聽音樂、交友聊天、下載軟件或資料、瀏覽新聞、BBS上瀏覽帖子、收發電子郵件、瀏覽博客、玩網絡游戲、看電子書或網絡小說、網上購物等。其中搜索引擎、網絡新聞使用率分別達到85.4%和87.2%。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咨詢方面的獲取欲較高。在商務類應用上,大學生網購比例為45.3%;使用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比例分別為43.6%和41.8%;對于博客、播客、虛擬社區、網絡論壇、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等一系列網絡表現形式,大學生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使用率高。多數大學生利用網絡的主觀愿望是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文明成果,從而發展和完善自己。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部分大學生更多地把網絡運用于娛樂休閑而不是學習,這使得現代社會計算機網絡幫助大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2.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分析
2.1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共性與個性分析
(1)對網絡媒介的認可度高
大學生認為網絡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網絡對他們有幫助,只有很少的大學生對網絡持懷疑和否定的看法。這說明網絡的優勢已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學生認為網絡媒介對自己的知識建構影響很大,網絡科技的發展將會使社會變得更好,網絡的普及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說明大學生對于網絡發展帶來的信息溝通是認可的。
(2)具有較高的網絡操作技能
大學生對網絡實際操作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能夠通過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相關資料。當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選擇通過搜索引擎搜索網絡信息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少大學生擁有自己的博客,開通了自己的微信,這也意味著大部分學生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傳播系統。對于網絡論壇、博客、虛擬社會等一系列網絡表現形式,大學生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度,會經常利用網絡媒介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3)具有較強的網絡安全意識
大學生具備基本的網絡安全意識,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在網絡上與陌生人交流時能夠審時度勢,注意在網絡上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及時刪除不良信息,在網吧等公共場合使用網絡時,及時刪除登錄個人賬號密碼等,對自己的電腦系統和殺毒軟件進行定期的更新升級,使用保護軟件預防不良網站的侵害等。
2.2大學生網絡素養存在的問題
(1)缺乏網絡信息批判意識
調查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缺乏批判意識,沒有用理性客觀的思維來看待網絡媒介中的信息。這樣很容易在虛擬網絡世界中迷失自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部分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批判意識的形成。對于網絡新聞的報道。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解讀,甚至讓非理性因素占據了主要地位,使得對信息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淺顯判斷,缺失了深層次的思考,對其中潛在的信息及社會意義失去應有的思考。這就會形成盲目的跟風,體現了自我修養的不足與欠缺。
(2)網絡自我管理有欠缺
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上網的時間,不能正確把握自我的時間觀念,易受網上不相關信息的誤導,偏離了自己上網的最初目的,長時間沉迷于網絡信息構建的虛擬世界里。
(3)創新能力與意識有待提高
網絡創新能力是指大學生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及豐富的網絡知識,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創造革新,以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調查反映出只有26.3%的學生經常利用網絡信息進行學科學習、研究,大部分學生依然停留在娛樂休閑方面。對于自身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研究和自我發展的意識比較薄弱。大學生在利用網絡信息進行學科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及創新意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4)網絡道德、法律意識有待提高
“互聯網并不是超越現實、不受法律約束的空間,網絡行為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在互聯網上不能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最基本的要求。”
3.提高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建議,對策
3.1加強社會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
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研究和培育不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社會的事情。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也影響著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問題。
(1)完善相關培育政策,加強宏觀的理論指導,制定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國家標準,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推動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目前,我國沒有一所高校制定了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標準,教育部應根據我國實際,盡快制定出臺我國高校網絡素養標準,并以根據立法形式積極推動網絡素養的培育。
(2)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信息中心,具有優質的信息資源,可以為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環境。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及早站在全局的高度,對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構建完整、高校、實用的全國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網絡體系,實現國內資源共享,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素養培育的環境。
3.2加大學校對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的力度
(1)可以建立健全網絡素養培育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從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入手,以現代課程理念為知道,形成以傳授網絡信息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大學生信息能力為核心,以培養網絡信息意識為先導,以網絡信息倫理道德為總則的開放、完整、動態的課程結構體系。同時也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其具備有較高的教學、教育能力,德才兼備,能夠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的要求,對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起到引導、教育的重要作用。
(2)高校還可以開設官方微博、講座、公選課等,傳播予大學生實用的網絡知識,而不是流于形式,從而提高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獲取與分辨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
3.3促進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自我教育與提高
篇8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消費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07-01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消費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大學生作為網絡消費中的主要群體,本論文主要在網絡消費背景下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和大學生消費觀培養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對策,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消費觀[1]。
一、近年來大學生網絡消費概況
本論文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隨機抽樣調查了300位紅河W院的在校大學生網絡消費觀的問卷調查。根據網絡消費問卷反映出大學生的網絡消費結構和消費趨勢[2]。通過對紅河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
87%的大學生有過網絡消費經歷。由此可知,大學生在網絡消費群體異常龐大。在網上購物的被調查者中選擇結算方式時,73%的人喜歡選擇在線支付,貨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線支付主要通過支付寶、微信紅包、銀行匯款共占。
在網絡購物中,消費最高的前四種商品依次為圖書31%、運動和休閑產品32%、電腦及相關產品11%、音像制品26%網上購物與傳統形式的購物有著時間與空間的差異。大學生網絡消費認為有物美價廉52%,跟所說的一致,貨真價實17%,但也有被網上賣家欺騙的。購買物品后,對購買的商品的滿意程度有26%的人感覺一般,滿意的有27%。
二、大學生網絡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在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概況的同時,不難看到一些問題也隨之滋生。例如:在網絡消費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網絡攀比消費和盲目消費嚴重、超額、超前的個人享受主義消費模式、網絡消費中風險意識低等一系列的問題。
大學生在網絡消費中,攀比消費和盲目消費嚴重。很多同學選擇超額、超前的個人享受主義消費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學生有自我的獨立意識(與眾不同和“尋找自我”),大學生對于時尚的消費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學購買大量的高額消費品,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觀存在極大的問題,個人享樂主義泛濫,不懂得正確區分消費需求和價值。大學生盲目消費是由于經驗不足,消費目的不明,決策失誤主要表現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費,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費,為什么要消費等問題上認識比較模糊,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消費。
網絡消費中的交易方式和傳統消費的交易方式存在明顯問題[3]。在傳統交易方式里,是錢貨兩清的交易方式,內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確的法律保障的;而網絡消費是利用互聯網視圖進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虛擬性。
政府對網絡消費的監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盡完善。由于網絡的自由和開放,相應的網絡安全隱患隨著產生,在網絡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政府缺乏對網絡商品的監察力度,缺乏對網絡企業信譽的監管 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由于企業網絡營銷及電子技術發展的先進性和超前性,網絡消費的發展是廣闊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網絡消費觀存在問題的對策
通過理解當代大學生在網絡消費中存在著四個問題,根據其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大學生網絡消費中存在問題的對策[4]。
1.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念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加強正確的網絡消費就必須加強自我教育,樹立合理理財的自我意識,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1積累消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積極主動了解消費常識;在消費過程中,自己要注重積累消費經驗;在消費之后,應該注重售后服務的基本問題。
1.2學習消費知識,加強自身理財能力。要積極參加社會和學校舉辦的各種關于消費方面的活動,從中學習消費知識。從而不斷強化自身的消費意識。
1.3提高法律意識。作為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學習消費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加強自身的法律基礎,提高維權意識,不要讓自己成為新時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確的消費原則。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大學生在日常的消費過程中的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消費有度原則、消費計劃性原則、消費主導性原則和消費自立性原則,通過這些原則來規范自己的消費行為。
2.高校增強網絡消費教育
首先,加強高校的校風、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高校加強校風和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中將會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整頓校園環境是從客觀上給大學生創設了培養正確消費觀的環境。其次,開設網絡消費安全課程。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消費的風險意識,以確保大學生在網絡欺詐中爭取有效權益。最后,老師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消費觀教育。對大學生從思想上進行改造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就顯得更為重要,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
3.父母培養子女經濟獨立的意識
首先,家長在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放手讓子女從小事做起,使孩子在與社會的接觸中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其次,家里獨生子女的家長與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費計劃。最后,父母應該減少孩子的過分依賴感。從小培養子女的獨立意識。
4.加強網絡消費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優勢作用。加強對有用的健康的消費信息的宣傳,對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為大學生提供消費參考意見,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消費常識。其次,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因特網的資源優勢。最后,網絡消費交易的安全問題,網絡消費目前還處于新的領域,國家對網絡消費還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所以國家應加強法制管理,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條文。一方面約束商家的行為,杜絕虛假的信息來欺騙消費者,一方面要規范網絡交易規范,是在個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網絡安全性,讓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韓小紅主編《網絡消費行為》,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
[2]呂佳奇《大學生網絡消費現狀調查和研究》沈陽農業大學 2016年
篇9
摘要:網絡的普及給大學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效應,大學生網絡素養問題頻出。社會、高校、家庭、學生自身應多方聯動,積極關注大學生網絡素養問題,加強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利用網絡,以適應網絡時展的需求。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樣一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現出很多新特點。大學生屬于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他們能夠更加直接地使用網絡資源且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辨別是非能力不高。目前,我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普遍不高,因此,面對互聯網這把雙刃劍,高校必須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積極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
一、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的必要性
網絡素養是指大學生在利用網絡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即大學生在正確認識網絡媒介的基礎上,理性獲取、評價、利用、傳播和創新網絡信息,為自身成長和發展服務的意識、能力、修養和行為觀念,主要包括網絡識辨素養、網絡應用素養、網絡道德法律素養和網絡安全素養等①。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個人在利用網絡時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修養,它是一種處理網絡信息的能力和甄別網絡信息的辨別力。
加強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每天的新聞報道不斷呈現在公眾面前,開放性的網絡便成了公民情緒的宣泄口。近年來,各類事件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例如“我爸是李剛”、“三氯氰胺奶粉”等等,大學生也活躍于其中,肆無忌憚地表達著他們的想法,宣泄情緒。所以,如何引導大學生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網絡事件,以正確的方式發表言論,是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需要關注的問題。
其次,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缺位。我國對于大學生的網絡教育,只是最基本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僅僅是開設相關課程教導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編輯文檔,如何處理多媒體資料等,沒有課程能夠深入到網絡媒介素養這一塊,所以教育的缺位也需引起關注。
二、我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主要問題
網絡現已成為影響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大學生能夠正確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但是也存在自控力薄弱、網絡辨別水平不高等現象。
1.網絡使用率較高,但網絡利用能力較低
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上網是主旋律,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資源的重要途徑。但是不難發現,大學生的上網目的普遍不明確,利用網絡學習的意識淡薄,甚至有時候在網上一天都沒有獲取到目標信息。大學生經常登錄的都是娛樂性、社交性的網站,亦或是網絡游戲。所以,大學生利用網絡來發展自己的意識薄弱,網絡實際應用能力不高,對網絡資源背后的價值缺少必要的認知度,在網絡關系中基本處于被動地位。
2.網絡使用技術較高,但對網絡媒介的認知能力較弱
大多數大學生基本具備了網絡使用技術,但對于網絡上的大量信息,多數大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接受與否,對于新聞報道的態度都具有極強的主觀性,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媒介的認知能力不足。加之我國對于傳統的媒體傳播渠道管理非常嚴格,但對于網絡信息卻管理不足,各類信息真偽難辨,極為混雜,例如一些黃色網站,導致大學生對網絡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以及迷茫。
3.網絡道德修養較好,但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法律意識淡薄
大學生在網絡交流中基本能夠遵守道德規范,但是大學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仍有多數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中而不能自拔,形成了網絡依賴癥,耽誤了學習。另外,大學生網絡抄襲現象也比較嚴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整篇下載文檔的事例不在少數,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按照標準來引用網絡資料,可見,大學生對于網絡的法律意識也非常淡薄。
三、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培育途徑
大學生是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背井離鄉,獨自在大學里學習生活,他們正處于大學這個“小型社會”中,他們身上有著半社會化的特征。與其約束管理大學生的網絡言行,不如培養提升他們的網絡媒介素養,可以從高校、社會、家庭、大學生自身這四個方面著手,以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
1.充分重視高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首先,可將高校通識教育體系與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相結合。高校是加強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的主戰場,可以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通識教育體系中,通過構建系統的網絡媒介素養教學課程體系、開設相關的全校性公選課、公共講座等來向大學生講解網絡媒介素養的基本知識以及法律規范。高校在加強理論教育的同時,對于大學生的實踐教育也不能忽視,可以通過學生的專業實習、實訓來進行網絡素養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案例等來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同時,幫助大學生判斷網絡信息背后的價值,認識網絡信息的特點,讓大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之外,也讓他們明晰相關的法律文件。
其次,可將校園文化活動與網絡媒介素養培育相結合。高校要緊貼大學生需求,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開展豐富多彩且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在高校中形成正面的輿論導向,以進一步引導廣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生活。網絡博客寫作比賽、網頁設計比賽、網上黨校、團校,開辟網絡專題討論欄等,高校可以通過這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來提升大學生甄選、利用、傳達網絡信息的能力。
2.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措施
高校環境不同于中小學,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培育不僅要通過高校的課堂教育,更要受到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⑴需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我國政府應不斷完善立法,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法律法規體系,依法管理網絡,不斷實現網絡法制化;出臺政策,將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各層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加大網絡新技術的開發力度,不斷提高網絡檢測預警功能以及監控防御功能,不斷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為我國網民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西方勢力不斷向我國境內滲透不良信息,作為極易受到鼓動的大學生群體,政府應加大對各大高校的網絡監管力度。
⑵網絡媒介者需要加強自律。網絡媒介作為大眾性的傳播媒介,其組織者需要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盡快建立規范的行業體系,抵制不良網絡行為,同時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網絡素養水平。另外,在我國相關互聯網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的背景下,他們更要明晰自身的社會責任,將網絡媒介素養培育作為其職業使命,加強正面宣傳,對網絡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貢獻其組織者的一份力量。
3.充分發揮家庭的影響作用
大學生雖然離開了父母,但是對于家庭的依賴并沒有減輕,家庭這一社會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家長在網絡媒介素養方面對于孩子的教育引導和培育是不可替代和忽視的。對于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大部分家長的態度都是教育孩子要遠離網絡,持抵觸態度。但是,作為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關注孩子的網絡行為,培養孩子的網絡媒介素養,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學會使用網絡,與孩子一起學習網絡知識,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利用網絡平臺發展提升自己,并時刻提醒孩子遵守網絡道德準則和法律規范。
4.增強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
自我內化是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之一。所謂“內化”,就是指“個體接受社會影響,并把外部現實或客觀現實轉變成內部現實或主觀現實的過程?!雹诿鎸姺睆碗s的網絡世界,大學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網絡道德意識、網絡法律意識、網絡自我保護意識、網絡安全意識。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首先需要從大學生的網絡態度、網絡語言、網絡行為著手,加強其在網絡行為中的自我修養和自制力。另外,大學生在面對眾多網絡資源和信息時,要從中積極篩選出對自身發展有力的知識,增強自身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主動排除網絡負面信息,排除對自身的干擾和影響。大學生利用網絡的過程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這期間充滿著誘惑,需要大學生不斷挑戰自我,不斷轉變思維,以期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培養其網絡媒介素養。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快速轉變工作思路,適應新的環境,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技術,以更加貼近學生的方式來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培育工作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現實工作的需求,社會各界需要聯動共同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引文注釋
①黃發友.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機制的構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1):27-33.
篇10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消費 消費心理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0年7月15日的《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增至31.8%。隨著我國網絡的迅猛發展和網民的迅速增長,網絡購物也迅猛發展,有數據顯示,中國網絡購物的市場規模在2009年實際接近1000億,并且每年還在以年增長率50%的速度增長。艾瑞咨詢預測至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將達到4060億元。另外,統計報告還顯示:在4.2億的網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達到了25.1%。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著其獨特的個性特征。比如感情奔放,精力充沛,好強好勝心強,追求時尚;思維方式開始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極力擺脫束縛和干擾,叛逆性強等。這些特征都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有著其他群體所沒有的網絡消費心理。也決定了他們必將成為網絡消費的主流群體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分析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其獨特的個性特征。比如感情奔放,精力充沛,好強好勝心強,追求時尚;思維方式開始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極力擺脫束縛和干擾,叛逆性強等。這些特征都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有著其他群體所沒有的網絡消費心理:
1.1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心理。由于當代大學生富于想象力、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購物時不僅僅是看商品的實用價值,更要體現與眾不同和個體的自身特點。所以,當代大學生在網絡消費過程中都會按照自己的價值判斷、消費偏好和個人興趣去選擇購買。
1.2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心理。在大學生網絡消費過程中,價格和質量仍然是影響其消費心理的重要因素。網絡商品由于廣告費、人工費、場地租金等費用的減少,其成本要比傳統商店低。因而,網上售價要低于傳統市場中的商品價格。價值產品質量與傳統市場上相同。在經濟來源有限的條件下,大學生自然而然地會選擇這種物美價廉的消費方式。
1.3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費心理。方便快捷也是影響大學生進行網絡消費的一種重要影響因素。網絡消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網上購物,購得的商品有專門的人送貨上門。不滿意的話還可以退貨。這樣節省了大學生的很多時間和麻煩。所以方便快捷的網絡消費也就成為那些極力擺脫束縛和干擾的大學生的首選。
1.4追求新鮮事物的消費心理。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產生是好奇的,也是敏銳的。網絡消費作為網絡經濟時代一種新鮮的消費方式理所當然的不會逃離大學生的視野。他們認為網絡消費是一種時尚和一種潮流,并將這種想法和行為帶給周圍的同學。
2 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存在的問題
上述大學生的網絡消費心理決定了大學生必定會成為網絡購物的主流群體之一。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大學生群體占據了網絡消費群體的一大部分。大學生的這些網絡消費心理促進了我國網絡消費的發展,但同時大學生消費心理也存在很多問題:
2.1大學生網絡消費風險意識不夠。在我國目前法制環境下,還很難對網絡購物進行有效監管。所以網絡購物過程中會存在諸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虛假信息,或者利用網絡購物獲取個人私人信息,甚至利用黑客軟件盜用銀行賬戶和密碼。當代大學生由于好奇心過強,對網絡消費這一新鮮事物的風險性缺乏認識。
2.2大學生盲目消費、高消費現象較為嚴重。網絡購物中的商品琳瑯滿目,品種多樣。這對于追求新鮮刺激的大學生群體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面對著這種誘惑,大學生很難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挑選商品,而容易陷入盲目追求高檔次、高品牌的消費誤區,甚至不惜以舍棄生活費為代價。這對于沒有收入來源、自制力不高的大學生來說是不利于他們成長的。
2.3不利于大學生社會心理需求的滿足。目前,大學生網上消費有一大塊就是網絡游戲消費。網絡游戲消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使其在虛擬的消費過程中緩解緊張情緒。但是這種消費畢竟是虛擬的,不能替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也不能滿足作為社會人的社交動機。一味地追求網絡消費會使得一些大學生變得自閉,不愿與人交流,也無法讓他從購物過程中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成就或支付能力。不利于大學生社會心理需求的滿足和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3 加強大學生網絡消費的引導和教育
基于上述問題,為促進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大學生養成正確網絡消費習慣和消費道德,就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消費的引導和教育。具體來講,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加強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為促進大學生正確網絡消費心理的形成,必須讓大學生掌握一定的網絡消費基礎知識。具體來講,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電子商務理論教育,使學生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網絡消費的具體內容等。二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知識的教育,使大學生了解當代社會常見的網絡安全技術,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3.2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文明與責任教育。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基礎的理論知識教育外,還要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鼓勵大學生文明上網、文明消費,養成良好的網絡消費道德。通過對大學生的網絡文明和責任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消費與社會持續的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關系,深刻認識生態需要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關注社會消費問題,提高社會責任感。
3.3加強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引導。應該通過網絡消費模擬或實際操作,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引導。鼓勵大學生在網絡消費過程中訪問信譽度比較高的網站;也倡導大學生在網絡消費中選擇第三方支付,比如趣網的安付通、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等來降低網絡消費的風險;還要讓學生增強其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當發生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鼓勵他們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其獨特的個性特征。這些個性特征決定了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消費時有著其他人群所不具有的特征,比如追求個性化、追求物美價廉、追求方便快捷、追求新鮮事物的消費心理。這些消費心理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網絡消費的發展,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網絡消費風險意識不夠、盲目消費、高消費現象較為嚴重、不利于社會心理需求的滿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從加強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網絡文明與責任教育以及加強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引導等方面努力。
參考文獻:
1 胡立源,淺析大學生的網上購物,商場現代化,2008(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