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概論微課版范文
時間:2023-09-18 17:59: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商務概論微課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引言
《電子商務概論》作為一門新興的并且在不斷快速發展的學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來選修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子商務概論教學在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方面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本文根據近幾年《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在不同專業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就《電子商務概論》這門課程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薄弱,缺少實踐能力
由于電子商務是一門新型的學科,擔任該學科的老師一般都是計算機、管理經濟類的教師,或者其他專業轉型而來,很多老師無法將電子商務相關課程融合一起,缺乏教學經驗;其次,雙師型教師比較少,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只是將自己所學照搬給學生,缺少相關電子商務企業實踐經驗。
(二)教學內容缺乏本專業特點
電子商務是一個成長中的領域,電子商務教育與電子商務實踐處于同步發展階段,教育者與管理者面臨與受教育者幾乎同步學習的境況。教材內容經過漫長的編寫、編輯、印刷、發行等過程,己經出現了滯后性。加上開設《電子商務概論》這門課程的專業不同,有計算機類、管理類、營銷類等,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往往是全校專業都講一致的內容,卻缺乏本專業的特點與針對性。
(三)教材和教學內容無法保證先進性
電子商務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電子商務的內容卻飛速膨脹,運營模式不斷變化,電子商務知識的多樣性要求相應的教材也必須不斷創新來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但是,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沒有適應這種變化,教材和教學內容無法保證這么課程的時代感和電子商務技術的先進性,基本上還是采用面對面的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師生之間感情交流和討論偏少。傳統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但由于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不但使學生難于掌握電子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實務操作技能,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教學同時代要求有很大差距,不太符合高校課堂教學要求。
三、《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原則
在實際《電子商務概論》的教學中需要根據專業的不同決定教學內容的取舍,分主次,突出重點,使學生能真正將方法和理念學到手。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電子商務系統綜合應用能力;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電子商務系統開發與維護能力;對英語、日語專業的學生,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了解電子商務業務,熟悉系統的使用。在《電子商務概論》課程內容設置上,針對不同專業將《電子商務概論》課程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進行區別[1],電子商務專業的《電子商務概論》課程主要側重經營模式、電子商務技術及各種思想的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電子商務概論》課程主要側重對技術的了解,增強對電子商務系統的開發;而其他專業主要側重對電子商務模式的了解和應用。應用框架與交易模式注重電子商務應用框架、環境和交易模式;網絡工具的使用注重搜索引擎、網絡支付工具和電子商務安全;阿里巴巴專業網站分析淘寶、阿里巴巴國內站和阿里巴巴國際站;阿里巴巴與行業網站講解淘寶、阿里巴巴國內站、國際站和行業網站;網絡營銷注重企業網絡營銷方法和產品宣傳的方法。
四、《電子商務概論》課程建設內容
(一)將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與各專業實踐相結合。
《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主要有電子商務概念、計算機技術、電子支付平臺、網站設計、物流以及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從我校的情況來看,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班級有電子商務、計算機、英語、日語以及經濟類、管理類的專業,因此,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目的也不同,因此在講授《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過程中,盡量將電子商務概論中的相關理論與各專業的實踐相結合,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例如。
(二)將案例教學引入課堂,加強實踐環節
通過實踐課可讓學生對電子商務交易的流程,支付過程及物流過程有全面的把握和認識,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2]。在分析過程中引入適當的案例,通過案例來深入淺出地分析各類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如何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使用,解決哪些問題,為將來靈活應用打好基礎[3]。例如,在實訓搜索引擎收集電子商務信息,引入百度和谷歌網站;第三方支付平臺實訓活動中,引入支付寶、翼支付和微支付等為例,引導學生申請第三方實名認證;在電子商務交易實訓活動中,學習B2C、C2C電子商務網站購買商品,以當當網、亞馬遜、淘寶網和易趣Ebay為例,通過購買商品,掌握電子商務交易經歷。
(三)進行分組討論和實踐
每個階段講完相應的內容后,布置相應的討論和實踐項目,讓同學們分組完成,從而加深理解與認識。鼓勵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創業,引導學生在淘寶、騰訊拍拍等C2C電子商務網站開設網店,創立適合學生的創業項目。通過淘寶平臺的學習,掌握C2C網站實踐、店鋪裝修,通過平臺獲取電子商務企業信息,拓寬營銷渠道,提高銷售額。
(四)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對一些比較抽象,但又比較重要的理論知識應進行課堂演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通過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課件教學,一方面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拓寬知識面、擴大知識量。傳統的教學手段板書速度過慢,每節課涉及的知識量非常有限。當然,應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資源,使各項資源發揮最大的效力。
五、結論
該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從2010年開始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立了一支團結協作、高學歷和較高水平的電子商務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編寫了《電子商務概論》教材。在從09級到15級的許多班級的教學中,逐步將以上教學模式應用在《電子商務概論》的實際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院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加e路通電子商務大賽取得了全國一等獎的成績。同時,有興趣的同學還積極申報和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對電子商務領域方面的一些問題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方法,力爭更好的效果。(作者單位:江西農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改課題(JXJG-114-3-24)和(JXJG-13-3-17),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410410020)
參考文獻:
[1] 汪泓.非電子商務專業《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煤炭技術,2010(01):231-232.
篇2
關鍵詞: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一、《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簡介
《網絡營銷與策劃》是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同時也是網絡出版、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的能力拓展課。它是一門將市場營銷理論與網絡信息技術緊密結合,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實務類課程。網絡營銷與推廣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一個核心技能,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崗位能力,同時它也直接影響到網店運營、搜索引擎優化等后修課程的學習。
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網絡營銷與策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能夠有效利用互聯網工具開展有效的營銷活動,以后能夠從事網絡編輯、網絡營銷與推廣等崗位的工作。
二、《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的教學通常采用課堂講授和上機實訓兩個部分。其中課堂講授主要以理論授課和案例教學為主。總體來看,當前《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材內容難以跟上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網絡營銷與策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除了涉及相關的現代市場營銷原理的一些理論知識,更多的是關于當前互聯網應用工具的應用。然而,當前互聯網發展快速,新的營銷工具與方法不斷地出現,而相關的教材卻沒有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2.實訓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
網絡營銷與策劃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此外,它還具有時效性特點。而當前的職業院校的實訓環節通常是采用模擬軟件來開展實訓。模擬實訓平臺模擬各類電子商務交易,及各類工具開展營銷推廣。這類模擬實訓可以幫助學生模擬網上信息、推廣商品,網站優化與推廣等實訓,然而模擬實訓軟件往往過于簡單、陳舊、脫離了互聯網的真實環境。學生能夠在模擬實訓中很好地開展營銷活動,但回到現實中卻不知如果下手。如學生在網絡模擬實訓中對商品的選擇與定價都比較隨意,沒有考慮市場的真正需求,可能會存在一個鴨脖賣200元的交易存在。因此,這種模擬實訓只是簡單的流程模擬,沒有考慮真實營銷活動的復雜性,實訓內容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
3.課程教學課時有限,不能滿足培養網絡營銷技能的需要
職業校園的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通常開設課時為54學時,最多72學時。然而要在短短的72學時內就學會完整的網絡營銷與策劃技巧是不夠的。網絡營銷與策劃的技能需要學生長期去實踐操作。
4.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由于教師在網絡營銷與策劃的授課中,理論知識與網絡營銷現狀脫節,而實訓環節也與互聯網的發展不符,導致學生覺得該課程缺乏實用性,內容比較空虛,因此,其學習過程中通常表現比較被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5.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效果比較差
由于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的內容體系與實訓體系都存在較大問題,因此,對后續課程的學習中,學生也表現比較差,如在《網店運營》課程的學習中,不知道如何對網店開展營銷推廣,最后導致學生失去信心,總體效果不佳。
三、《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改革的思路
職業院校應該結合其自身特點,培養符合網絡營銷與策劃人才需要的網絡營銷高級技能人才。教師根據互聯網的發展,深入企業學習,及時更新網絡營銷課程內容體系,同時從崗位能出發,引入企業真實項目,通過任務驅動法和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能在真實的環境開展網絡營銷與策劃的學習,掌握到真正的網絡營銷與策劃技能。
四、《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改革的實踐
針對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筆者在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開展真實項目學習與實訓的改革思路下,在所在學校開展了實踐,具體的改革實踐過程如下:
1.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優化教學內容
鑒于教材的內容相比網絡營銷的發展存在滯后性的特點,教學團隊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優化。教師從網絡營銷崗位能力出發,結合本課程教學大綱,重新設置知識與技能模塊。總體將網絡營銷與策劃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模塊,營銷工具使用模塊,綜合運用模塊。其中基礎知識模塊變化不大,變動比較大的是營銷工具使用模塊,減少一些使用群體不斷下降的模塊學習課時,增加一些新營銷工具的應用,如微信營銷、公眾號的運營管理、O2O營銷模式應重點講解。同時,網絡營銷綜合應用也根據當前消費者行為特點給予適當調整。
2.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單一的教學方法,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目前,網絡營銷與策劃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教師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模擬實訓法等,教學方法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很好的理解相關知識和技能。如,對于網絡營銷的基本原理就適合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而微信營銷就可以選擇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以及開展以真實項目為導向的實訓。對于網絡營銷發展趨勢則可以結合創業,讓學生通過研究式的資料查閱,然后小組討論出新的營銷方案。
3.加強校企合作,引入企業真實項目
要想打破傳統教學的模擬實訓,就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引入企業的真實項目,將網絡營銷與策劃的知識與技能與真實的網絡營銷崗位的工作流程結合來,形成真實的、連續的、實操性強的實訓任務。將課程教學設計成為實戰化、項目化和任務化,確保學生在每一個實訓環節中能對應的完成企業網絡營銷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網絡營銷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4.將創業融入課堂,同時開展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創業,將創業項目融入課堂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將創業項目參加各類電子商務技能大賽,通過學習中創業,創業中學習,比賽中學習,并不斷地完善創業項目。通常,在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中,筆者會鼓勵學生建設自己的網站并進行優化、開淘寶店、微店、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通過網站、店鋪、公眾號的運營,掌握網絡市場調查、網絡消費行為分析、產品的定位、營銷策略的應用以及各類營銷工具的使用。由于這些創意本身是學生自己的,他們在整個營銷推廣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同時,整個實訓過程可以完全脫離仿真的實驗,直接在真實的互聯網環境中開展。另一方面,學生往往為了運營好自己的網站、網店或公眾號,除了在課堂中積極學習外,課外還能花大量的時間去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程課時不足的缺陷。此外,參加技能大賽也能幫助學生不斷地回顧自己的運營過程,總結其中成果的因素及不足,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5.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
對了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常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對學生每個項目進行檢查和評價。筆者通常采用教師評價+同學互評+企業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每做一個任務都需要對其進行總結與匯報,完成相應的營銷策劃方案。教師和企業根據學生的實施方案及實施成果給予綜合評定,同時學生之間的互評有利于其學習別人好的一些做法,同時總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節能。
五、總結
在經過一學年的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原有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明顯的改善,學生的綜合技能大大提高,積極性也明顯得到提高。初步表明,筆者的網絡營銷與策劃的教學改革的思路是正確的。未來還將進一步做好改革,確保教學過程中參與主體的積極參與,特別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把從“教”為主逐步轉變為“學”為主。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逐步開展“校中廠”,直接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同時校企共同開發使用的教材。總體來說,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跟的上時代、滿足企業的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級網絡營銷與策劃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彥.《網絡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0(12).
[2]陳傳紅.《電子商務概論》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探索[J].電子商務,2013(11).
篇3
關鍵詞:物流信息系統;教學現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condition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now and finds some shortcoming such as scanty teaching material, nonobjective and insufficiency of practice teaching. It deals with the shortage of teaching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selected accessorial teaching material;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by flexibly teaching mode;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network;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to widen the major knowledge. The measures make teaching better and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present condition; teaching methods
近年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迅速,對物流管理及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我國高校開設物流管理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才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體現了高校專業設置應該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宗旨。廣東藥學院醫藥商學院根據市場需求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既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1]。《物流信息系統》作為該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了相關教學改革及對策措施,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提高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1 教學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處
物流管理專業是我國許多高校適應市場需求而開設的一個新專業,課程設置內容要求等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物流信息系統》課程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首先具有學科交叉性強的特點,比如涉及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以及物流信息(包括EDI技術、條形碼技術等)技術;其次,課程同時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物流信息系統不僅要求傳授學生系統的物流管理等基本理論,而且要求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如系統設計與開發、系統應用等。《物流信息系統》的這些特點首先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較高專業要求,即要求教師具有多學科專業背景,同時又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只有如此才能夠比較合理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2]。
目前《物流信息系統》的實際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及不足之處:
(1)缺乏代表性的教材。教材在一門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物流信息系統》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內容包含計算機學科、管理學科、物流學等不同學科專業知識,內容繁多,知識面廣,如何把不同學科知識按照一條線索貫穿為一個有機整體是該課程教材建設的難點之一。而目前現有的教材多數是將相關知識生硬組合在一本教材中,各篇章之間連貫性不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是反饋不知道課程整體知識結構及其之間的聯系,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2)理論教學抽象,學生不易與實際相聯系。《物流信息系統》應該是圍繞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及應用來開展理論教學,但是現有教學中容易形成針對知識點來教學,如數據流程圖部分舉一個商品入庫操作來說明,數據庫部分又以商品配送來說明,造成了教學中以知識點為單位,學生學習課程后缺乏對物流信息軟件開發的深刻具體理解,感覺學習的內容抽象,缺乏具體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實踐教學效果不佳。《物流信息系統》教學中多數學校均設置了實驗教學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實際應用的感性認識,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現有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先演示實驗內容或者給出較詳細的實驗指導,學生按照老師演示或者實驗指導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缺乏分析和思考的環節,雖然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內容,但是收獲不大。
(4)教學內容重復。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往往不僅學習《物流信息系統》,而且要學習《數據庫技術》、《電子商務概論》、《物流設備》、《物流系統規劃》等其它專業課程,而《物流信息系統》由于其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往往會與其它課程相重復,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商務概論》課程中涉及、數據庫設計在《數據庫技術》課程中涉及,授課內容的重復不僅導致教學時間的浪費,而且容易造成學生一定厭學情緒,如何合理處理這個問題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
2 教學改革及對策探討
通過以上對《物流信息系統》教學現狀及不足之處的分析,結合本人在該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提出以下關于《物流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一些改進對策。
(1)認真選取主要教材,合理選擇輔助教材。由于《物流信息系統》教材水平不一,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基礎,認真選取合適的教材。在選取教材中應注意幾點:首先是知識的條理性,《物流信息系統》由于其涉及專業知識學科多,因此應注重整本教材中各部分知識點的條理性及相互連貫性;其次是教材的案例,我國物流產業畢竟發展時間不長,有些教材多是舉一些國際大公司的案例,這雖然對學生掌握目前先進技術和應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能夠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應用而設置案例或者實例說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畢業后工作的適應性均具有促進作用。在選取主要教材以后,還應該根據不同教學階段,鼓勵學生借助于圖書館或者電子圖書參閱相關輔助教材,例如對數據庫設計部分,可以就相關理論及案例分析分別選擇2~3本輔助教材,通過參閱其中相關章節以達到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2)理論教學中注重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應用案例串聯不同的知識點。在理論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個大的問題:一是知識點的抽象性;二是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即課程體系中知識點的連貫性。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采取的是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法,目前市場上實際應用的物流信息系統很多,但是它們并不適合直接拿來作為教學應用,主要原因是功能強大、系統過于復雜,在有限的理論教學時間中不可能把一個實際的應用作為實際案例來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應該以具體實際應用系統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必要的簡化,簡化的基本要求是簡化后的案例即可以說明知識點,又能夠反映實際應用的特點。在此案例基礎上,理論課堂上可以根據需要對相關知識點結合案例進行形象說明,例如關于網絡技術這個知識點,可以根據案例中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辦公場所空間上的擴展,直至在各地建立分公司的實際情況,然后自然地引入網絡的需求,再結合企業實際需要解釋網絡技術在企業物流信息系統中應用[3]。
(3)采取靈活的實踐教學模式。物流信息系統的實踐教學是課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完成以下幾個目標:首先是對物流信息技術的深入理解,如EDI技術、RFID技術等;其次是熟悉常見的物流信息系統包含的功能模塊,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主要業務的操作流程,如商品入庫、商品出庫等;第三,熟悉物流信息系統基本開發流程及主要技術。
針對實踐教學的目標,將實驗內容分為以下三個主要部分:
①物流信息技術模塊。主要完成熟悉EDI、RFID等主要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應用,這部分實驗主要采用軟件模擬形式,通過特定軟件讓學生熟悉理論課及其他相關課程中學到的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這部分實踐教學主要偏重實際應用,而不注重原理的理解。
②物流信息系統軟件操作。選擇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統軟件,熟悉其中主要的功能操作,尤其是與教材或者理論課教學內容相關的部分。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感性認識物流信息系統基本面貌,其次是體會到物流信息系統管理模式下對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③物流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學習《物流信息系統》這門課程重要部分是掌握物流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相關技術,但是這與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系統分析與設計又有明顯區別,因為作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專業的系統分析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內容設置及要求上提出合理要求。
實踐教學對《物流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效果影響重大,也是教學環節中較難的一個步驟。在廣東藥學院醫藥商學院教學實踐中,通過多位老師長期摸索,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途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實踐內容設置要與專業需求緊密相關,即所有的實驗內容與物流管理專業要求及學生將來就業需求緊密結合,首先,可以提高學生實踐積極性,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其次,實驗內容設置靈活變化,考慮到學生基礎差別較大,通過設置每個實驗基本要求來達到課程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增加選做內容以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探索和學習要求;第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堅持有一部分實踐教學走出實驗室,到企業中去,通過實地考察、觀摩信息系統的使用情況,加深對理論教學的理解[4]。
(4)教學網絡平臺建設及利用。通過建立教學網站和微博平臺加強教學互動和師生溝通。
目前廣東藥學院醫藥商學院學生基本上都自己配有個人計算機并接入學校校園網,學生均有上網的習慣,針對目前教學網站往往是形式大于內容,學生興趣不大的現狀,《物流信息系統》教學網站除了提供日常教學課件、習題等資料下載以外,還根據課程特點設置以下特有功能:
①有針對性地上傳相關教學視頻及網站介紹。學生學習過程中覺得最難地是理論講述的抽象、與實際聯系不緊密,通過一些教學視頻可以使學生能夠對課本中講到的一些理論具有更直接的感受,如通過物流公司日常運作視頻介紹,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物流技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②設置開放式的課程討論區。這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交流平臺,學生覺得有什么困難、疑問等可以在此提出問題,學生或者老師均可以回答或者對回答評價,并將學生回答情況(包括次數、正確率)等作為平時考核的參考之一,網站還會實時對學生發言狀況給出相應級別或者排名,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討論中,更好地理解課程相關知識點。
③采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博客平臺討論課程學習情況。博客是目前學生中普遍熟悉喜愛的一種溝通交流形式,一些老教師開始并不習慣使用這種方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采用這種方式展開課程討論的教師及其所任教的班級的學生對課程興趣高于其他班級,學習效果也較好,現正在所有教師中推廣。
④積極開展博客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博客是學生中廣泛使用又十分喜愛的網絡溝通平臺之一,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教學中以及課后交流溝通平臺,也可以作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平臺。具體說在《物流信息系統》實驗教學中有以下功能:首先是一個實時答疑平臺,博客的優勢之一是及時性,尤其是對于廣東藥學院醫藥商學院這種多校區辦學的實際情況尤其適合;其次是作為學生實驗過程及實驗后總結的交流平臺。
(5)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對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物流信息系統》由于其自身特點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新時期的學生也具有新思想新觀念,首先,要求教師具有新時期的教育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正確處理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關系,多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學模式[5];其次,從事物流管理專業信息系統教學教師必須有多專業的知識背景,至少要求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和物流管理相關專業知識,最好同時具備管理學和營銷學相關知識,但是現任教師往往是單一專業背景,彌補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結構,加強薄弱知識點的學習;第三,《物流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不應該僅僅在學校里做研究,更多是走出校門,與物流企業多多接觸,主動承擔面向企業實際應用的物流信息系統相關開發和科研工作,這樣即可以保持授課內容的新穎實用,也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和具體性[6]。
3 結 論
本文結合作者在實際教學中的體會,分析了目前《物流信息系統》教學中存在的教材問題、課程內容抽象,難以理解、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等主要問題,然后結合教學實踐體會,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首先是精心選取主要教材,合理選取輔助教材;其次,通過精心選取課堂案例,結合案例將不同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理論課的抽象性,又可以增強知識點的連貫性;第三,通過實驗內容和要求的合理設置,實現靈活的實踐教學;第四,加強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及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洪運華. 《物流信息系統》課程中實驗教學的分析[J]. 物流科技,2010(5):112-113.
[2] 劉燕,鄺穎杰. 《物流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與對策[J]. 現代計算機,2007(7):34-36.
[3] 歐陽文霞. 從建構主義教學觀談《物流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改革[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43-46.
[4] 杜文晟.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踐教學初探[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