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的心理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09-18 17:5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精分的心理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家庭動力學; 父母教養方式;首發精神分裂癥; 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高復發疾病,除服藥鞏固維持時間不夠外,其病前及癥狀緩解后的心理特征異常[1],可能與復發有關,有關兒童精神分裂癥的研究[2]揭示,其父母養育方式和家庭動力學特征也與正常兒童存在差異。父母教育方式與心理是否有某些關聯?本文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動力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治療的關系,進行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6月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年齡≤30歲,為首次病程住院治療,從發病到住院時間控制在1年內。排除腦器質性、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及軀體(內分泌)疾病伴發精神障礙,ICD-10為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精神癥狀基本控制、處于恢復期并能配合時進行評定。共收集符合條件病例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21±5)歲;初中26例、高中(中專)15例、大專以上9例;平均病程(10±5)個月。診斷按ICD-10標準均符合精神分裂癥。家庭結構:核心型35例、大家庭13例、單親家庭1例、單身1例。平均家庭成員數(4±1)人。對照組為患者入院或門診帶藥的正常護送者(排除直系親屬),共50人,評定家庭動力學和父母教養方式。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平均年齡(28+3)歲,文化:初中18人、高中(中專)20人,大專以上12人;兩組平均年齡、文化及民族構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880,χ2=1.689,χ2=1.179,均P>O.05)。
1.2方法
1.2.1工具①系統家庭動力學自評表(Self-rating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康傳媛等編制,共29各條目,含家庭氣氛、個性化、系統邏輯、疾病觀念四個因子,家庭氣氛指家庭系統內部交流、溝通的情緒特征,低分傾向于"輕松、愉快",高分傾向于"敵對、沉悶";個性化指家庭成員問情感分化程度,分值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分值越低分化程度越高;系統邏輯指家庭成員價值判斷的邏輯特征,高分為典型的"非此即彼"二元認知模式,低分為典型的模糊認知模式[3];疾病觀念指家庭成員關于患者對疾病過程自我責任的看法,分值低傾向于"完全的行為者",分值高傾向于"完全的受害者";量表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采用1~5五級評分;②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gma Minnen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51,共6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四級評分,其中父親含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6個因子;母親含情感溫暖、理解、過度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5個因子;③精神質量表(Psychoticism,PSY)、病態人格量表(Psychopathic Deviate Scale,Pd),并附加測謊量表(1ie Scale,L)作為效度控制指標,L量表得分>10分作為無效測驗剔除。
1.2.2對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療效評定以BPRS減分率為依據,無效為0分(減分率77%)。
1.3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相關及回歸分析。以P
2結果
2.1首發精神分裂癥SSFD得分與對照組比較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氣氛、個性化、系統邏輯得分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首發精神分裂癥EMBS得分與對照組比較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得分低于正常對照組(P
2.3 SSFD與心理的相關家庭氣氛與神經質呈正相關(r=0.3847,P
2.4 EMBS與心理的相關父親拒絕否認、母親拒絕否認及懲罰嚴厲與精神質呈正相關(r=0.378,0.477,0.2895,P
2.5療效與精神質、精神質與父母教養方式回歸分析以療效作為因變量,精神質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P=0.09,R=0.12,精神質高分可以預測10.2%的療效不佳。以精神質作為因變量,父母教養方式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父親拒絕否認(t=6.66,P=0.013,R=0.1141)、母親拒絕否認(=14.56,P
3討論
結果顯示,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氣氛、個性化、系統邏輯得分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說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氣氛較正常家庭傾向于"敵對、沉悶",情感分化程度低,父母教養方式中,父母親情感溫暖、理解得分低于對照組,原因可能與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子女關愛的情感表達較少有關。在心理因素中,首發精神分裂癥精神質、偏執和病態人格得分高于常模。反映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癥狀緩解之后,仍存在心理的異常。這種異常的心理可能屬于分裂癥基礎性的心理障礙,較高的復發率可能與此有關。相關分析發現,療效僅與精神質呈負相關,進一步以療效作為因變量、精神質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精神質高分對療效不佳的預測率為10.2%,反映精神質高分會對療效產生不利影響。父親拒絕否認、母親拒絕否認及懲罰嚴厲與精神質呈正相關,父母親較多的拒絕否認會對精神質形成產生影響,而母親尤為突出。母親懲罰嚴厲也會對精神質形成產生一定影響。父母親情感溫暖理解較高,可以降低精神質得分,但卻會導致偏執高分;父母親拒絕否認、懲罰嚴厲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偏執,但又會導致精神質高分。反映出精神質和偏執在成因上可能具有相對性。偏執與療效相關不具顯著性,反映以偏執為心理基礎的精神分裂癥,療效會好于以精神質為心理基礎的精神分裂癥。本文中以偏執為心理特基礎的患者可能只是"選擇性"出現了偏向的研究結[4]果也表明,首發精神分裂癥歸因偏差連接著偏執癥狀和偏執過程。而以精神質為心理基礎的患者可能是"興趣性"和"選擇性"因子均減退,故而療效相對較差。
參考文獻:
[1]溫盛霖,陶炯,王厚亮,等.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障礙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新醫學,2008,39:438-440.
[2]李沙沙,陳一心,詹明心,等.精神分裂癥兒童的父母養育方式與家庭動力學特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49-53.
篇2
源于中醫理論的發展治療學,是以本土文化為背景,在發展心理學、醫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基礎上,研究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偏移性異常發展與缺失性異常發展而導致疾病的心理活動規律,并用以指導臨床實踐的一門學科。在其指導下進行的臨床心理治療則為中醫心理發展治療,其基礎理論、治療技術均滲透著傳統中醫心理治療理論與技術的精髓。1中醫心理發展治療理論基礎與傳統中醫心理基礎理論 。
根據中醫整體觀、發展觀理論,通過20余年的臨床積累,我們提出異常發展心理理論,并作為發展治療的理論基礎。該理論認為,人格的本質是個體在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過程中各心理要素發展的結果,人格的形成過程即是個體在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過程中各心理要素發展的過程。
1. 1異常發展心理理論與人格體質論
異常發展心理理論認為,人格的發展分為正常與異常,異常人格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基礎,當個體具有異常人格這一發病基礎,此時一個負性事件作為扳機點對個體產生刺激,則可能發生精神心理疾病,而要治療其精神心理疾病,不僅要改善其疾病癥狀,更要著眼于其人格,糾正其異常人格特征,從發病基礎進行治療,做到從根本論治。這符合傳統中醫心理理論中人格體質論思想,不同的人格與體質具有不同的患病傾向,在治療中重視因人制宜、治病求本。
通過吸收西方心理學人格理論,異常發展心理理論對于傳統的人格體質論有獨特的創新與發展。傳統人格體質論將不同的人格體質分為不同類型,如陰陽五態人、陰陽二十五人等,個體的人格根據其特征隸屬于不同的人格類型。而異常發展心理理論是將人格分為各種人格要素,包括膽商、自我、意志力、思維方式、人際關系、性發展、世界觀,每個個體的人格都具有以上所有要素,而個體人格的特征通過各個人格要素發展水平的不同體現出來。人格的異常同樣體現在各個要素發展水平上,表現為人格要素發展的缺失和偏移,即某一人格要素發展的不足和過度。根據中醫中庸思想,不足與有余都是不平和的狀態,例如,意志力的缺失使得個體缺乏動力與堅持性,意志力的過強使得個體固執,不知變通。而要調整人格要素的虛實,則需要相應的技術進行人格要素的補瀉,人格要素的缺失與偏移,以及對人格要素的補瀉,則是對中醫的虛實補瀉概念的發展。
1. 2異常發展心理理論與三才整體論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三才整體論體現了個體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即人不能脫離生存環境獨立存在,人與其所處的環境相互影響。在異常發展心理理論中個體的人格發展受到不良生活環境與經歷的影響,其中以負性生活事件以及家長所采取的不良教養方式為主。根據中醫心理情志所傷理論[00,這些負性經歷對個體產生刺激,使個體處于應激狀態,并產生不良情緒,負性經歷逐漸積累,則對患者的人格發展產生影響,最終導致異常人格的形成。而在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生發展中除了人格基礎,通常還需要有刺激性事件作為扳機點,該刺激性事件也屬于所處環境的一部分。
2中醫心理發展治療技術與傳統中醫心理治療技術
發展治療的主體方法主要是低阻抗意念導入療法。源于中醫氣功等理論的TIP技術是通過中醫氣功入靜與暗示誘導等方式,將患者誘導至低阻抗狀態,在這一狀態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信息,從而在潛意識層面進行意念導入治療的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在異常發展心理理論的指導下,通過TIP技術可以深入患者潛意識,對異常人格發展過程進行修正,實現中醫心理發展治療。TIP技術中包括誘導放松、共情、病機分析、再成長、癥狀處理、行為療法等技術,蘊含著傳統中醫心理治療技術的精髓。
2. 1誘導放松與靜心寧神法
TIP技術顧名思義是在低阻抗狀態下進行的意念導入治療,低阻抗狀態的營造是通過誘導放松來達到的,將中國的導引氣功療法與西方的暗示催眠療法進行結合,通過言語和行為的誘導,使患者進入從清醒到睡眠過程的中間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導入內容,治療內容可以深入患者的元神,從而達到深入治療的目的。這種狀態與中醫心理治療中靜心寧神法所達到的神思處于安靜寧謐的狀態相類似,即排除外界思緒的干擾,正氣存內,心身自愈能力增強。
2.2共情與疏神開心法
根據前文所述發展治療理論中關于病因病機的分析,絕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在生活經歷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教養方式和負性生活事件,然而因為國人普遍的低調內斂的少陰型性格,很多人在經歷負性事件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收集病史時需要通過提綱式作業了解患者的經歷,尤其是負性經歷,囑患者在保證隱私的情況下寫下生活中傷心痛苦的、害怕的事,難以啟齒的性方面經歷,以及快樂的事和依賴的人與事物。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后,需要在低阻抗的狀態下對患者的負性經歷共情,從而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宣泄,進一步降低阻抗,促進醫患溝通等。中醫自古在診療方面,尤其是進行中醫心理治療中十分重視共情然而在中醫心理治療傳統技術中,并沒有共情這一西方心理學傳入的概念,與之類似的成為疏神開心法,即對患者以誠相待,對患者的不暢情志進行疏泄,并且在疏泄的同時注重給予同情與關懷。
2.3病機分析與說理開導法
《橫帝內經》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與之以其善,……惡有不聽者乎”,這段描述了中醫心理傳統療法中的說理開導法,指通過醫患溝通,使之明了與疾病相關的道理的治療方法。開導的內容包括患者疾病的來由,并且告訴患者所能做的努力與不應做的事情,建立信心此技術在發展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了解患者生活經歷、發病過程后,根據上述發展治療基礎理論進行病機分析,并且在低阻抗狀態下將分析的內容導入給患者,使其了解是其成長過程中的負性經歷逐漸導致人格要素方面的缺失或偏移,而這成為其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易感性,在遇到某些刺激性事件后,最終發病。同時告知患者正視負性經歷與人格方面的問題,經過正確的治療與醫患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完善人格,最終達到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使患者樹立信心。另外,病機分析也與狹義的“祝由”概念相似
2. 4再成長與暗示解惑法
再成長技術是針對異常人格發展中人格要素的缺失、偏移所進行的完善人格的治療技術,是發展治療的核心。在低阻抗的狀態下,使患者回溯到成長過程的早期階段,根據患者人格要素的缺失與偏移,導入可以促進該人格要素發展的小故事,通過生動鮮活的敘述,使患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由于在低阻抗的狀態下,患者可不加抵抗的接受導入的內容,在潛意識層面對導入的故事內涵進行感受與領悟,從而修正患者人格要素的偏移與缺失,而不是直接告訴患者需要在某一人格要素方面需要加強或削弱。這種通過含蓄間接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的技術與傳統中醫心理治療中暗示解惑法相似,即通過采用暗示的方式剖析本質,使患者真情感觸,以誘導患者在“無形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意見
2. 5軀體癥狀處理與移情易性法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合二為一的身心觀,以及對心理問題的忌諱,國人的心理問題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軀體癥狀表現出來的l,這些患者往往十分關注軀體癥狀,甚至己經掩蓋了心理問題本身。根據這一特點,TIP技術在低阻抗的狀態下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將注意力從關注自己以及自身癥狀向外轉移,從而緩解癥狀。中醫傳統心理治療中的移情易性法,同樣是通過轉移注意力,派遣情思,達到治療目的
2. 6行為療法與志意以繩法
在中醫心理治療的案例中,很多是通過指導患者行為改變而達到治療目的,類似于現代心理學的行為療法。傳統中醫理論中并無行為療法這一名稱,而志意以繩法可以認為是中醫對行為療法的稱呼,指通過一定的方法行為,改變現有的意志,使之從意志到行為恢復常態。發展治療對意志力的訓練十分重視,在低阻抗的狀態下,導入意志力訓練信息,并且囑患者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精力,增加活動,改善社會功能,正是志意以繩法的體現。
此外,TIP技術中還有其他傳統中醫心理思想的體現,例如,TIP睡眠調控技術中睡眠環境適應技術與習以平驚法類似,再成長技術中的預成長使患者在低阻抗狀態下模擬將會發生的一些經歷,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的理念。
篇3
【關鍵詞】同病易治;中醫臟腑辨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5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4043-02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等原因,來自精神方面的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如神經衰弱、精神抑郁癥、焦慮癥、睡眠障礙等,這些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的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治療的重點應以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才能收到有效的治療效果。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接觸睡眠障礙的患病群體逐漸增多。通過臨床辨證治療,獲得一些體會。擇選典型病例于后:
1病例資料
病案一:張某,女,38歲,2007年3月1日初診。患者一直在外地打工,家里留下兩個小孩,由爺爺奶奶照看,常年不能回家看望,心里十分惦念,在一次坐自行車下班途中,不慎摔入湖中,同事當即從水中救起速送醫院檢查治療,經醫院檢查發現竇性心率,心肌供血不足。住院治療兩周自動辦理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失眠,不能正常上班,經中西醫治療效果不好,放棄打工回老家休息治療。刻診:夜寐不安,入睡多夢,健忘怔忡,體倦疲乏,食少懶言,面無氣色,月經色淡提前,時斷時續,舌淡苔白,脈細澀。診斷:失眠(心脾兩虛),治療: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選歸脾湯加減:黃芪30克,當歸15克,人參15克,白術15克,茯神15克,龍眼肉15克,酸棗仁30克,遠志(炙)10克,木香6克,甘草5克,阿膠10克(沖服)夜交藤30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復診(3月9日):夜寐明顯好轉,能入睡4小時左右,夢減少,食欲增加,說話有精神,月經停止,二便暢通,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緩。效不更方,繼服上方兩周后,病人自述睡眠、飲食基本正常,準備停藥,囑患者服用中成藥歸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鞏固療效。隨訪,繼續外出打工,未見復發。
病案二:余某,男,29歲,大學教師,1992年9月10日初診,患者在大學學習期間,因學習負擔重,一段時間曾出現失眠,經服用枕中健腦液、安神補腦等方面的藥物調節后,睡眠好轉,到大學上班后,工作繁忙,既要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又擔任班主任,還承擔科研課題任務,一段時間為了完成課題任務,通宵加班,開始出現晚上久不能入睡,且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自以為是打亂了正常的生物鐘,盡量注意晚上不熬夜,但還是夜不能寐,引起頭暈,精神萎靡不振,心煩不安,到醫院檢查,診斷為:神經衰弱,焦慮癥。建議住院治療。經治療一個月后,癥狀有所控制,睡眠需要長期服用安神鎮靜藥物維持,藥物依賴性太強,不服鎮靜安眠藥就不能入睡,自己申請辦理出院回家休息治療。患者自述:失眠,每晚服藥后能睡4個小時,夢多,易驚醒,心煩不安,神疲乏力,胃口欠佳,健忘,厭煩看書看報,手心發熱出汗,口干不思飲,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舌邊有潰瘍,脈細數。中醫診斷:失眠(心陰虛損),治療:滋陰養血,補心安神。選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15克,太子參30克,丹參15克,元參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遠志10克,當歸12克,天門冬15克,麥門冬15克,柏子仁15克,酸棗仁30克,竹葉10克,制大黃6克,(后下)夜交藤30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囑其放松,減輕心里負擔,暫不看書看報,不看電視,按時睡覺、起床;注意飲食營養,飲食清淡,多吃蔬菜,忌辛辣食物。
二診(9月18日):入睡時間縮短,多夢易醒明顯改善,心慌心煩消失,手心無發熱,精神常可,飲食增加,大便通暢,舌部潰瘍好轉。上方減大黃、竹葉,加龍骨30克,繼服14劑。囑患者從半月后每天晚上酌減安神鎮靜西藥用量,先減原用量的三分之一,待病情穩定并持續好轉,一周之后再減三分之一。
三診(9月26日):患者告之,已停服西藥,睡眠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患者提出將原方配方30劑,研磨做成蜜丸,每日二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返回學校上班,隨訪兩年,未見復發。
病案三:趙某,男,17歲,在校學生,2003年5月3日初診。失眠、多夢、記憶力衰退,精神不振,學習成績下降。詳細了解病因,患者有習慣,近月來夢遺頻發,精神緊張時滑泄,形體消瘦,額及面部有痘瘡,伴頭昏耳鳴,疲憊健忘,怔忡驚悸,腰酸腿軟,小便黃,大便結。舌尖紅,苔薄黃,脈細弦。診斷:失眠(腎精虧虛,心腎不交),治療:補腎澀精,寧心益智。選桑螵蛸散、金鎖固精丸加減。桑螵蛸15克,龜版10克,龍骨30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沙菀蒺藜15克,芡實15克,蓮須15克,牡蠣30克,金櫻子15克,益智仁15克,夜交藤30克。5劑水煎服。V
二診(5月9日):服藥后夜夢減少,僅發生遺精一次,頭昏耳鳴減輕,心神安定,食欲增加,小便微黃,大便正常。驚悸時有發生,腰膝酸軟,原方減菖蒲、加太子參20克,茯苓15克,黃連3克,肉桂1.5克。繼服7劑。
三診(5月18日):患者欣喜告之,夜能安睡,無夢遺滑精,面額部痘瘡逐漸好轉,怔忡驚悸、腰酸耳鳴消失,精神提振,飲食復常,舌質紅,苔薄微黃,脈弦。上方減黃連、肉桂,加羊藿10克,服用7劑,康復上學,次年考上大學。
病案四:劉某,男,29歲,公務員。2005年4月13日初診。主訴:近年來反復失眠,有時甚至通宵難以入睡,十分苦惱,曾經中西醫治療,服用補腦汁、棗仁膠囊等安眠鎮靜劑均乏效。刻診:肥胖體形,素嗜厚味肥甘.一周來通宵不能入眠,頭目眩暈,心煩怔忡,呃逆干嘔,胸悶多痰,精神疲乏,舌苔黃膩,脈滑數。診斷:失眠(痰擾神明)。治療:清熱化痰,鎮心安神。選溫膽湯加減: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枳實12克,陳皮10克,竹茹10克,佛手6克,黃連6克,代赭石30克,琥珀6克,夜交藤30克。5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4月19日):患者告訴:近兩天晚上能夠入睡5小時左右,其余癥狀明顯改善,前方繼服5劑。以善其候。隨訪,未見復發。
病案五:張某,男,歲半,2009年11月5日診治。患兒從小缺母乳喂養,以吃奶粉為主,一周前因食瘦肉末蒸雞蛋,引起腹瀉、腹脹,經治療腹瀉已止,近3天來,晚上不睡覺,啼哭不休,稍入睡又驚醒。診察見精神疲憊,時有煩躁,干嘔,腹脹扣之呈鼓音,指紋青滯,舌偏紅,苔白,口唇干燥,發紅。診斷:失眠(食滯傷胃),治療:消食導滯,清熱和胃。選保和丸加減:山楂6克,神曲6克,制半夏5克,茯苓6克,陳皮5克,萊菔子(炒)5克,連翹6克,淡竹葉5克。2劑,水煎服,每日4次分服。囑近日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二診(11月9日):昨晚能夠入睡,不哭鬧,腹脹消失,上方減半夏、淡竹葉,加白術(炒)5克,淮山藥6克,服2劑而痊愈。
2五案例治療簡易分析
案一患者是兩個小孩的母親,常年在外打工,思念兩個孩子,思慮損傷心脾;加之騎車摔跌湖中受驚擾神,導致心脾兩虛,血不養心,心神不寧,神不內守,故出現失眠,治療以補養心脾,運化復常,心血得養,夜寐能安。
案二余某在大學學習期間曾出現失眠,參加工作后,因工作繁忙,疲憊過度,加之為完成科研課題,通宵達旦加班,打亂了正常生活規律,導致生物鐘紊亂,自主節律失調,引起失眠。中醫辨證屬于工作壓力大或過度疲勞,耗盡心血,陰虛火旺,虛火擾亂心神,心神不寧,神不守舍,故夜難入眠。治以減輕心理壓力,養心、滋陰、安神而睡眠恢復。
案三由于長期不良習慣,無節制造成腎精虧虛,腎陰耗竭引起心火獨亢,心腎不交,熱擾神明而難以入睡。治以補腎澀精,寧心安神而獲效。
案四屬于肥胖之體,喜食膏粱厚味,易聚濕生痰。痰熱擾心,心神失寧而出現失眠。治療以清化痰熱,重鎮安神,熱去痰消,心安神寧而失眠自愈。
案五系飲食積滯,腸胃乃傷,食積日久化熱,胃中不和,脾胃失調,則夜臥不安。治以消食導滯,清熱和胃。飲食消,脾胃和,則不寐自退。
睡眠障礙是西醫病名,中醫病名為:不寐或失眠。睡眠與心臟及大腦息息相關,《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人的思維、意志及精神活動由心所主宰;腎藏精、主髓、通于腦,大腦的功能活動與腎關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人體氣機、氣血的正常運行需要肝的疏泄功能發揮作用;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供應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睡眠是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遇到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情緒變化,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出現精神方面的疾病。《靈樞。百病始生篇》曰:“憂思傷心,忿怒傷肝,驚恐傷腎”。臟腑功能活動正常,才能提供良好地睡眠,否則,就會出現失眠。中醫治療失眠,首先應從臟腑進行辨證分析,了解患者發病起因十分重要,心、腎、肝、脾功能失調都會引起失眠,各臟腑病變,皆可導致心主神明功能失調而出現睡眠障礙,所以治療失眠的歸宿,離不開治心。治療失眠癥,要善于抓住病史,特別是掌握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必要的心理治療有助于睡眠質量改善,有助于提高藥物療效。國醫大師路志正通過七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對失眠的診治形成了獨特的學術理論思想及臨床經驗。路老提出:“失眠主要源于脾胃失調,治療要因時制定,通過調脾胃、補肝腎、和五臟,則不寐自退”。路老認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情志失調、飲食不節、體虛多病、起居失常、居住環境惡劣等造成。由于這些因素誘發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熱內擾、胃氣不和、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病癥,所以治療以“調脾胃、補氣血、養心陰、滋肝腎為大法”。本人在臨床診療中,以臟腑辨證為切入點,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因人而易,因病施治,取得較好療效。體現了祖國醫學同病易治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慢性前列腺炎; 診治; 綜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 R697+.3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062-01
慢性前列腺炎是較為常見的成年男性疾病之一,發病率約占成年男性的25%-30%,雖然對于患者的生命不造成威脅,但是不同程度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國內外現代醫學研究中,尚未完全探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學及發病機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尿急、尿痛、排尿后滴尿、排尿后滴白等[1]。目前,國內臨床中對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療以綜合療法為主,其中包括藥物治療、使用腎上腺α-受體阻滯劑、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措施。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2例,均接受綜合療法,現將臨床診治與經驗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2例,年齡27-62歲,平均(33.8±4.2)歲。病程:4個月-7年,平均(2.4±1.5)年。其中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79例,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53例。經直腸指診,經存在前列腺飽滿,有壓痛、大小正常或稍腫大、中央溝存在。本組病例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尿頻110例,尿急103例,尿痛87例,排尿緩慢65例,排尿不盡59例,排尿后滴白46例,排尿后滴尿31例。伴有頭暈73例,神疲乏力55例,失眠37例,痛減退34例,遺精29例,23例,不育11例。
1.2 臨床診斷標準
本組病例均采用前列腺液和B超常規檢查,診斷標準為:①卵磷脂低于60%;②白細胞超過10個/HP以上。
1.3 治療方法
本組132例病例臨床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其中接受藥物治療127例,使用腎上腺α-受體阻滯劑108例,心理治療130例,物理及其他治療93例。①藥物治療:根據患者接受治療前采取的細菌培養及抗生素藥敏實驗結果,合理選擇低電離性、小分子量、弱堿性、半衰性長的藥物,本組病例主要應用喹諾酮類藥物,包括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左旋氧氟沙星的用法是:2次/d,200mg/次。氧氟沙星的用法是:2-3次/d,100-200mg/次。環丙沙星的用法是:2次/d,200-250mg/次。;②使用腎上腺α-受體阻滯劑,患者堅持服藥3個月以上,對于出現口服腎上腺α-受體阻滯劑不適的24例患者,改用切其他藥物;③心理治療:本院組織由專業心理醫師組成的心理治療隊伍,為患者提供專業、規范的心理治療,引導患者以科學的心態面對疾病,協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④物理及其他治療:本組病例中,接受前列腺按摩93例,同時應用5α還原酶抑制劑63例,非甾體類抗炎藥物39例,皮質類固醇激素27例,精神類藥物17例,花粉提取物及中成藥物12例。
1.4 療效判定標準
本組病例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減輕;有效:患者大部分臨床癥緩解狀均有所緩解或者部分癥狀消失;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2 結果
經過綜合治療后,本組病例中,顯效107例(81.1%),有效18例(13.6%),無效7例(5.3%),總有效率為94.7%。對本組全部病例進行6個月-3年的隨訪,失訪29例,隨訪103例,癥狀復發者37例(35.9%),按照NIH分型標準進行劃分,其中Ⅱ型9例(24.4%),Ⅲa型11例(29.7%),Ⅲb型17例(45.9%)。
3 討論
據我國醫療衛生部門統計:在我國成年男子中,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數量約為3500萬以上,占城市醫院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的35%左右,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慢性前列腺炎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酗酒、不適當性活動、長期食用辛辣食品、包皮過長、過勞、久坐等[2]。目前,在國內外男性泌尿科的臨床研究中,對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探明,國內男性科醫學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慢性前列腺炎不是一種單純性的疾病,而是由生殖、泌尿等系統互相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病癥。慢性前列腺炎又可分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其中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多存在包皮過長、包莖等情況,或在過性生活時不注意衛生,導致病菌經尿道上行感染而引起;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遍由于性生活不規律、經常中斷或忍精不射等因素,而導致盆腔及前列腺長期充血所引起。
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患病初期,患者不易察覺,導致患者的病程普遍較長,一般為6個月-5年,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在臨床治療中,因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解剖位置特殊,加之病情反復,體內免疫水平偏低等,所以其療程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5-45d才能達到有效控制的效果。目前,在國內臨床中對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療以綜合療法為主,細菌培養及抗生素藥敏實驗結果,確定具體的治療法案和選擇藥物,根據治療目標是達到緩解患者局部疼痛、改善排尿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3]。同時,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實際病情,還可以選用α-受體阻滯劑、植物制劑、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皮質類固醇激素、精神類藥物、花粉提取物及中成藥物等進行輔助治療,以達到快速患者臨床癥狀的療效。
綜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在臨床診治中表現出高發病率、高復發率、治療方法不統一等特點,在臨床治療中采取綜合療法不但可以有效提供治愈率,而且可以同時控制患者相關并發癥,對于患者的預后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小朋,白文俊,朱積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細菌及免疫學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23(1):29-31.
篇5
我們采用針灸、中藥、西藥和心理療法治療腦梗死68例,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3~2007年6月我院收治腦梗死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齡45~76歲,平均62.6歲,伴高血壓61例,高血脂41例,糖尿病28例。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
1.2 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抗腦水腫、降血壓、降血糖、保護腦細胞、抗血小板聚集、支持、對癥等西藥常規治療處理。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同時加用中藥、針灸及心理治療,療程15~21天。
1.2.1 中藥治療:除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隨證加減藥物外,常須結合活血、化瘀、通絡之品進行治療。急性期:(1)絡脈空虛,風邪人中,治法:祛風通絡,養血和營,方藥:大秦艽湯加減。秦艽20g,羌活15g,防風15g,白芷15g,地黃15g,當歸20g,川芎15g,白芍15g,白附子15g,全蝎10g,桂枝15g,葛根15g,紅花15g,丹參15g。(2)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治法:育陰潛陽,鎮肝熄風。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白芍15g,玄參15g,天冬15g,龍骨20g,牡蠣20g,龜板15g,牛膝20g,天麻15g,鉤藤15g,15g,梔子15g,紅花15g,川芎15g,地龍]2g。后遺癥:(1)半身不遂:如證見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或肢體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脈細澀或虛弱,此屬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治宜益氣、活血、通絡,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歸尾20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5g,紅花15g,牛膝15g,丹參15g,地龍15g,穿山甲15g,菖蒲15g,遠志12g,全蝎10g。如證見半身不遂,患側僵硬拘攣,兼見頭疼頭暈,面赤耳鳴,舌紅苔黃,脈弦硬有力,此屬肝陽上亢,脈絡瘀阻,治宜乎肝潛陽,熄風通絡,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2)語言不利:如證見舌強言蹇,肢體麻木,脈象弦滑等癥,此屬風痰阻絡,治宜祛風除痰,宜竅通絡,方用解語丹加減。天麻15g,全蝎10g,膽南星15g,天竺黃15g,紅花15g,丹參15g,川芎15g,黃芪30g,地龍10g,遠志12g,菖蒲15g,郁金15 g,木香15 g。如證見心悸氣短,腰膝酸軟,音暗失語,此屬腎虛精虧,治宜滋陰補腎利竅,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地黃15g,枸杞15g,山萸肉15g,龜版膠12g,菟絲子15g,鹿角膠15g,牛膝15g,川芎15g,紅花15g,地龍12g,杏仁12g,桔梗15g。如見肝陽上亢,痰邪阻竅表現,治宜平肝潛陽,化痰開竅,方用鎮肝熄風湯加菖蒲、遠志、膽南星、紅花、地龍等藥。(3)口眼歪斜:如僅見口眼歪斜而無半身不遂等癥者,治宜祛風、除痰、通絡,可用牽正散加荊芥、防風、白芷、紅花。
1.2.2 針療:治則: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初病用瀉法,久病用補法。初期針刺患側,久病針刺雙側。處方:(1)半身不遂:上肢穴取、曲池、外關、合谷、內關、十宜。下肢穴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涌泉。(2)口眼歪斜:取穴地倉、頰車、合谷、內庭、陽白、攢竹、昆侖、養老、人中、太陽、風池等穴。(3)語言不利:取穴廉泉、地倉、津津、玉液、百會等穴。在針灸半身不遂的同時,指導患者及家屬對癱瘓患者肢體的功能鍛煉,并進行按摩,這對肢體的恢復起到重要作用。
1.3 療效評定:治療后記錄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和神經功能情況,療效依據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評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 結果
2.1 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改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分別為(32.4±2,9)分和(11.2±6.7)分。
2.2 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評定時的病殘程度)。O級9例,1級12例,2級14例,3級10例,4級11例,5級4例,6級4例。
2.3 總療效:基本痊愈9例,顯著進步26例,有效30例,進步3例,死亡4例,總有效率為89.7%。
篇6
為了進一步探討社區管理治療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作用效果,筆者總結轄區范圍內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相關社區管理治療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的選擇為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間轄區范圍內鄉鎮和街道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700例患者資料,其中包括男性410例和女性290例,年齡范圍為40歲-69歲,平均年齡為(63.8±6.9)歲,病程范圍為10個月-51個月,700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根據統計學隨機數字表原則分為兩組:在一般治療基礎上進行護理的350例患者為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康復社區管理治療的350例為觀察組,兩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不同管理治療方法后的數據統計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社區管理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心理治療、基礎疾病的治療、用藥指導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社區管理治療,主要社區管理治療內容包括建立健康檔案、危險行為評估、分類隨訪管理、健康體檢管理、社會功能康復鍛煉和家屬護理教育等,現具體介紹如下:
1.2.1 建立健康檔案 所有登記在管病人均需要錄入我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有專人負責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工作,承擔信息安全和保密責任。未經授權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要妥善保存每位病人的n案資料,以備查檢。
1.2.2 分類隨訪管理隨訪工作由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經過培訓的精防人員承擔(村衛生室工作人員配合)。隨訪對象為各轄區范圍內在管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包括預約患者電話追蹤和家庭訪視等方式,隨訪時按要求認真填寫隨訪表。家庭訪視和調查要態度溫和,注意溝通技術,通過隨訪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對應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每次隨訪應對患者進行危險性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狀況,包括感覺、知覺、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自知力等;詢問患者的軀體疾病、社會功能情況、服藥情況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等。
1.2.3 社會功能康復鍛煉和家屬護理教育每次隨訪根據患者病情的控制情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康復指導,對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隨訪時根據需要,與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對點技術支持工作的對應精神科執業醫師聯系,在其指導下根據病情對患者進行分類干預。在康復鍛煉方面:早期正確擺放患肢位,防止肢體痙攣,保護關節功能。
1.3 評價指標 采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觀察量表(NOISE)[1]于社區管理治療后3個月時對患者的抑郁情緒、精神病表現、激惹狀態、個人整潔度、社會興趣、社會能力五個方面進行評分。
2.結果
觀察組患者NOISE表評分為(90.2±5.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NOISE表評分[(90.2±5.7)]結果,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統計[2-3],我國有各類精神疾病患者逾億人,嚴重精神障礙是其中一種重要病因,其發病率可達5%-6%,在工作人群中的患病率為2.2%-4.8%。嚴重精神障礙一般獲得一次性治療有效并不難,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發病之后會終身多次復發。主要是由于這些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過程中,存在用藥劑量不足、療程不足、頻繁換藥、擅自停藥等不規范現象,這不僅造成了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相關文獻研究結果顯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管理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由本研究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社區管理治療后,三個月后的患者觀察量表評分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各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為實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個單位配備兼職精神衛生醫務人員1~2人。另外,康復社區管理治療中的早期康復訓練能夠通過通過正常運動模式的導入影響患者運動功能模式的輸出,有利于恢復患者運動能力和自理能力,而語言康復訓練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高級神經功能。
參考文獻
篇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136-02
流產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兒不足1000克而終止者,流產的發生,一般要經過先兆流產階段,先兆流產除染色體異常者尚不能治療外,絕大多數患者,經過及時合理治療后多能轉危為安至妊娠足月。目前研究中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此病,療效確切,且無明顯副作用,易為患者接受,筆者總結采用固腎安胎湯治療先兆流產的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本研究所選擇病例均為2010年至2012年縣醫院婦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此病診斷標準。
1.2 一般情況 治療組52例,年齡在22-35歲之間;其中妊娠時間為38-70天者45例,71-120天者7例。對照組30例,年齡在23-34歲之間;其中妊娠時間為40-68天者25例,70-110天者5例。兩組患者妊娠試驗均為陽性,全部病例經B超證實為宮內妊娠。B超顯示均有胎心博動或有胎芽閃動;患者均有腰酸下垂感,或有腰痛及陰道流血等癥狀。診斷標準按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1.3 診斷標準
1.3.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1]擬定。癥狀:孕28周前陰道流血或下腹痛;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胎膜未破,妊娠產物尚未排除;尿妊娠試驗:陽性;B超檢查:子宮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兒)發育與孕周相符;自然流產2次或2次以下。
1.3.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婦產科學》[2]擬定。妊娠期間腰酸;下腹疼痛,小腹墜脹;陰道少量流血。具備其中一項即可診斷。
1.4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脾腎兩虛型、腎虛加熱型和氣血虛弱型
1.5 排除標準 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合并有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或生殖道畸形者,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
1.6 治療方法
1.6.1 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禁止加腹壓的運動,飲食適度,宜清淡之品,起居有規律,保證睡眠充足,大便通暢,避風寒,防感冒。
1.6.2 心理治療 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消除恐懼,煩躁,失望的心理。增強患者的信心,同時家人要體貼照顧。
1.6.3 對照組 以黃體酮針劑肌注,每日1次,每次20mg;每日口服維生素E丸1粒。10天為1療程。
1.6.4 治療組 給予固腎安胎湯治療。處方:杜仲12克,川斷12克,桑寄生12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阿膠(烊化)10克,白芍10克,菟絲子10克,砂仁5克(后下)苧麻根30克。
用法:每日一劑,早晚兩次水煎服,連用一到三個月,習慣性流產病人可用至四到五個月,治療期間臥床休息,禁,忌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暢,同時測基礎體溫,定期B超監測胎兒情況。脾腎兩虛型:表現孕期陰道不時少量下血,色暗或腰酸腹墜脹疼痛伴頭暈耳鳴,小便頻數,夜尿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白滑,脈沉弱。用固腎安胎湯補腎健脾安胎。氣血虛弱型:表現孕期陰道不時少量下血,色淡質稀薄或小、腰酸腹墜痛,頭暈眼花。精神疲倦,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脈細滑,加黃芪20克,太子參15克,山藥15克,茯苓10克益氣養血,固腎安胎。腎虛夾熱型:表現孕期陰道不時少量下血,色鮮紅或腰酸腹墜痛,心煩不安,舌紅苔黃脈滑數,加黃芩10克,生地15克,麥冬10克清熱養陰,止血安胎;嘔吐加蘇梗10克,竹茹10克,陳皮5克;出血多加血余炭12克,旱蓮草15克,藕節炭10克。
隨證加減:小便頻數者加覆盆子、益智仁溫腎固澀;便秘者加肉蓯蓉以補腎潤腸通便;納谷不香,中焦不運加砂仁醒脾開胃安胎。
1.6.5 治療兩周后判斷療效。
1.7 療效觀察
1.7.1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胎漏、胎動不安的療效判定”擬定。治愈:血止胎安,兼癥消失,B超復查胎兒發育良好,觀察兩周后,經檢查證實為正常妊娠。好轉:漏紅減少,兼證改善B超復查胎兒發育良好。未愈:出血不止,甚至墜胎流產或胎死腹中。
2 結 果
治療組52例中,48例保胎成功。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30例中,治愈5例,好轉15例,未愈10例。總有效率為67%。兩組比較,說明用固腎安胎湯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只用西藥治療的效果。
3 討論與分析
筆者繼承古人經驗,結合多年臨床實踐,認為流產者多虛、多熱,辨證以氣虛、腎虛夾熱為多,目前各種西藥的應用尚不能完全促使形成理想的內膜環境,治療上加用中藥,據現代藥理藥效及藥代動力學研究發現[4],中藥方劑中多種成分對內分泌的調節功能效果良好。中藥的保胎作用是多因素、多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既可作用于受體,又調節性激素平衡和卵巢功能,對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頻率、活動率均有顯著抑制作用[5]。臨床治療先兆流產按此辨證分型取得良好效果。
3.1 《經》云:胞脈系于腎,《景岳全書。婦人規。胎漏》篇曰:“沖任之本在于腎,如腎氣不盛,則沖任不固,沖為血海,任主胞胎”。可見腎氣的盛衰與胎元的生理至關重要。本組58例中均有腰酸墜重的腎虛表現,固腎安胎是治療關鍵。胎元還賴脾胃氣血的滋養方胎成實,故健脾胃,益氣血在治療本病中亦有重要地位。用杜仲,川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桑寄生,菟絲子固腎安胎,用黨參,白術,阿膠,山藥,茯苓健脾益氣養血。另胎前屬熱,孕婦血聚養胎,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故用藥不可溫燥,常加入黃芩,生地,白芍之類清胎熱養血以安胎。
固腎益精為本,養血止血為要,杜仲、川斷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利關節、安胎。菟絲子,補肝腎、益精壯筋,味甘性平,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善補而不峻,益陰而固陽,為補肝腎之要藥。桑寄生主懷妊血不止,令胎牢固,阿膠養血、止血、安胎。
3.2 胎元不固清血熱,孕后血聚養胎,陰血不足,陽常偏亢,熱擾沖任,可致胎元不固;黃芩苦寒泄實火,除燥濕,止血、安胎;生地味甘苦、性寒,清熱涼血滋陰,為補腎要藥。
3.3 重視心理治療 先兆流產患者有一定心理負擔,精神因素是造成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予以心理治療,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尤其重要。
總之,中醫學認為,先兆流產是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所傷,環境、房勞、疾病、情志變化等因素引起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和,沖任受損,胎元不固導致了先兆流產的發生。采用固腎安胎湯加減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6-127.
[2] 馬寶璋.中醫婦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7-133.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7.
篇8
【關鍵詞】 遺尿;心理治療;縮泉膠囊/治療應用;兒童
遺尿癥是小兒臨床上的疑難病之一,本病大多病程長或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與生長發育[1]。近年來,筆者采用縮泉膠囊配合心理行為療法治療遺尿癥,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02~200812在本院兒科門診就診的患兒89例,其中男66例,女23例;年齡5~10歲,平均7.8歲;每夜遺尿1次者41例,2次者30例,3~4次者12例,4次以上者6例,其中隱性脊柱裂9例。按就診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1例,兩組在發病時間、性別、病程及臨床表現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發病年齡在5周歲以上;(2)睡眠較深,不易喚醒,每夜或間歇發生尿床;(3)尿常規及中斷尿培養無異常;(4)X線攝片檢查,部分患兒可見隱性脊柱裂;(5)排除夜間癲癇發作及泌尿道畸形者[2]。89例患兒均符合納入標準。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一心理行為療法:(1)加強對遺尿癥知識的宣傳工作,讓家長認識到遺尿是一種疾病,并非是患兒不聽話或故意所為,了解引起遺尿癥的可能病因及對小孩的危害,取得家長和患兒的配合,安慰及鼓勵情況下,進行疏導性治療[3]。通過對患兒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減少應激原的刺激,完善其心理調節機制將有利于功能性遺尿患兒的恢復和正常人格的形成[4]。(2)鬧鐘喚醒療法來建立條件反射。首先家長掌握患兒遺尿的規律,在常發生遺尿時間前的0.5~1 h鬧鐘,需家長聽到鈴聲后通過用聲、光、溫或冷水毛巾刺激患兒,使患兒在徹底清醒的狀態下到廁所排尿。這種方法是將喚醒的鈴聲與膀胱的充盈的刺激同時出現,大約經過3~6個月的訓練后,逐漸形成條件反射[5],患兒可由被家長喚醒,過渡到被鬧鐘喚醒,最后停用鬧鐘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而自行排尿。(3)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患兒16:00以后少飲水,晚飯少吃流汁、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也不宜吃利尿的水果。
觀察組在心理行為療法的同時配合給予縮泉膠囊(湖南漢森制藥有限公司,批號:Z199901039)口服。5~6歲每次3粒,每日3次;7~9歲每次4粒,每日3次;10歲以上每次5粒,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組間計數資料的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1)痊愈:遺尿停止,小便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2)好轉:基本可自控排尿,遺尿次數較前減少,夜晚偶有遺尿;(3)無效:較治療前無改變,不能自控排尿[2]。
2.2 治療效果
1個療程結束后兩組患兒尿頻癥狀均有改善,但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兩組遺尿癥患兒的療效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兩組均予心理行為療法,觀察組加用縮泉膠囊口服,療程1個月。
3 討論
遺尿癥是指5歲以上的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常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美國精神心理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DSMⅣ)的標準:年齡大于或等于5歲,每周至少2次夜尿床,并持續3個月[6]。遺尿癥在兒童期較常見,據國外報道7%的5歲、3%的10歲、1%的18歲男孩和3%的5歲、2%的10歲女孩及罕見的18歲女孩患遺尿癥。據統計,4歲半時尿床者占兒童的10%~20%,9歲半時尿床者約占5%,15歲時仍尿床者只占2%。男女性別比3︰1。本癥多見于男孩,多數能在發病后數年內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部分兒童由于未進行治療,癥狀持續到成年。遺尿除給兒童和家長造成許多生活不便及精神痛苦外,更重要的是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及良好人格的形成,從而影響能力及潛力的正常發揮,故兒童遺尿癥逐漸引起人們普遍關注而成為近幾十年醫學研究的焦點之一[7]。
西醫學認為,遺尿是由于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大腦皮質或皮質下中樞的功能失調,或為膀胱脊髓神經支配的興奮性發生變化所致;還與嬰幼兒時期排尿訓練方法不恰當,或與心理情緒異常有關,遺傳因素在本癥發病過程中起一定作用。少數患兒是由于器質性病變所致,如蟯蟲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隱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損傷、癲癇、大腦發育不全及膀胱容積小等;如突然受驚、過度疲勞、驟換新環境,小兒對生活環境的改變適應不良時,亦能暫時抑制已經獲得的隨時排尿功能而遺尿。過于敏感或睡眠過熟的兒童也易發生遺尿[8]。
中醫學認為,先天稟賦不足,下元虛寒;或久病之后,失于調養,肺脾氣虛,膀胱氣化功能失調而致遺尿。或因疾病影響,或因飲食失調,以致濕熱內蘊,郁于肝經,肝經疏泄失利,移熱于膀胱而致遺尿[9]。
因此在治療上采用心理行為療法,鼓勵患兒消除緊張與恐懼,建立信心,并使家長理解該病的誘發因素,積極配合醫生,可使患兒臨床癥狀得以緩解。為了探討遺尿癥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采用縮泉膠囊配合心理行為療法,并與單一心理行為療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兩組尿頻癥狀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小兒臟腑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致肺脾腎功能失常。腎氣不足則不能氣化行水,固攝無權,影響膀胱開合;脾氣虧虛,脾失健運,水液運化失常;肺氣虛,肺失宣肅,水道失攝;故腎氣不足、肺脾氣虛均可致水液的傳輸、代謝、固攝失常而引發本病。在治療上要根據小兒的病理特點和肺脾腎偏虛的情況,運用中醫理論,合理辨證、合理用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縮泉膠囊主要是由山藥、益智仁、烏藥等成分組成。方中益智仁溫補脾腎之陽,固氣澀精;山藥補益脾腎之氣,增強益智仁的作用;烏藥順氣開郁,宣通人體經絡氣血,以助陽氣之恢復,并能散寒氣,改善腎陽不足。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健脾益氣、固精縮尿、順氣散寒之功。研究發現[10,11],縮泉膠囊能減少水負荷大鼠的尿排出量,對抗乙酰膽堿所致大鼠膀胱逼尿肌的收縮,使逼尿肌松弛,括約肌收縮,增加膀胱儲尿量,減少排尿次數。
綜上研究結果證實縮泉膠囊對遺尿癥具有良好療效,且在治療期間無任何副反應發生,建議遺尿癥患兒在心理行為治療的同時積極配合藥物治療,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戴曉梅,麻宏偉,潘學霞,等.原發性夜間遺尿癥兒童行為問題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11):975977.
[2]李成榮.現代兒科疾病診斷與治療[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166167.
[3]王惠梅,陸素琴.功能性遺尿兒童臨床特征及其心理影響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5):326327.
[4]馮建琴.功能性遺尿兒童的個性特征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02,24(4):248.
[5]翁暉亮,吳杏炯.系統性家庭心理療法在功能性遺尿癥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4):291292.
[6]楊霽云.小兒夜間遺尿癥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5):385387.
[7]CK Young.Nocturnal enuresis in Hong Kong:diferent bchinese phenotypes[J].Sand J Urol Nephrol,1997,183(1):1721.
[8]李文益,陳述枚.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85286.
[9]姚乃禮.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91592.
篇9
【關鍵詞】 癌癥患者;社會支持;護士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43-01
由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疾病譜和死因譜的重大變化,癌癥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最嚴重的一類疾病。由于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臨床診治水平的不斷提高 ,大量的癌癥患者得以長期存活 ,傳統的生物學指標如生存率、病死率等已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癌癥病人的社會支持是病人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中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
1 社會支持
所謂社會支持是指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個體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徑從其他個人、團體或社會組織中獲得的物質、情感、信息和歸屬等方面的支持[1]。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指出:人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有機體,同時還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有豐富內心世界、人事社會活動的個體。良好的社會支持對病人的身心具有保護作用、緩沖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減輕病人患病后的無助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因此,社會支持雖然不能直接改善病人軀體狀況,但能明顯改善癌癥病人的心理狀況,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有重要作用。
在我國,人們更愿意把社會支持理解為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家庭、親屬、朋友、同事、伙伴、黨團工會等個人或組織所給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2]。因此,護士本身作為病人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來源,在癌癥病人患病診治過程的社會支持中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 護士在癌癥患者不同階段的社會支持的作用
2.1診斷期
由于癌癥尚未被徹底征服,“談癌色變”仍是不少人的反應,故病人在最初確診的過程中,常常過分焦慮,患者心理反應復雜而強烈。因此,在癌癥病人診斷期,更需要有關疾病愈后、治療等的信息支持。 護士要體貼和關心病人,可在適合的時間、恰當的方式向患者講清病情,講解治愈的希望。鼓勵他們面對現實,并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及早擺脫恐懼心理。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好各種檢查前的衛生知識宣教,消除患者對檢查的顧慮。重視家人對病人的作用,研究表明社會家庭支出系統給予患者精神上的關愛和物質上的幫助,將對癌癥病人的康復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3]。
2.2治療期
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手術切除,癌癥病人總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忍受比較大的精神和軀體損傷,這時的心理治療也是一切治療手段順利進行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各項治療前,向患者認真講解治療計劃應同時給予患者治愈的希望。無論是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中醫治療方法,都應將療效、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解決方法講清楚,使患者及家屬有思想準備。對于惡心、厭食、虛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療反應,在正確應用藥物作用的基礎上,護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經常地給予其安慰和鼓勵,耐心解釋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慮和不安。指導家屬做好病人的飲食調理,遵循少而精、少食多餐的原則,加強營養,修復機理。
2.3康復期
由于癌癥患者治療周期長,在治療各階段有間歇期,因此更需要醫護人員、家庭以及社會給予支持。護士與患者和家屬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做好出院指導,使患者離院后,能按照治療計劃、康復計劃進行; 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向家屬宣傳家庭護理中的心理護理知識;與患者保持聯系,及時詢問病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與康復信心。
2.4臨終期
晚期癌癥患者身體極度衰竭,患者已經意識到死亡即將到來,此時癌癥患者更需要情感的支持。護士應當積極主動解決患者疼痛、厭食、軀體移動障礙、睡眠形態紊亂等問題,不能對患者表現厭煩、冷漠,滿足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尊重個人習慣。對于死亡,由于信仰不同,其態度亦不同,護士應尊重患者的信仰,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護士應在癌癥患者護理過程中積極開展社會支持,注意癌癥的種類,病人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對病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從專業性角度給予患者全方位的支持,同時也應使患者及家屬意識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支持,從而更好的應對疾病,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1] 黃麗,楊廷忠。社會支持:腫瘤護理中值得重視的一種理念和方法[J].中國護理雜志:2002,37(8):631-633.
篇10
女性不孕的原因
受孕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正常的生育要具備下面這些基本條件:
?女方的卵巢每月有正常成熟卵子排出;
?男方在同房時能,中含有正常數量、形態和活力的;
?女方的輸卵管通暢無阻,使和卵子能在管內相遇受精;
?受精卵必須能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腔,并能在子宮內膜里種植下來。
以上任何一個環節有障礙,均可發生不孕不育。
因此,四類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
?排卵功能障礙,表現為月經周期中無排卵,或雖然有排卵,但排卵后黃體功能不健全。
?生殖器官先天性發育異常或后天性生殖器官病變,阻礙從外陰至輸卵管的生殖通道通暢和功能,妨礙與卵子相遇,導致不孕。
?免疫學因素:系指女性生殖道或血清中存在有抗抗體,引起互相凝集,喪失活力或死亡,導致不孕或不育。此外,部分不孕婦女的血清中存在有對自身卵子透明帶抗體樣物質,可阻礙穿透卵子受精,亦可引起不孕。
?性生活失調、性知識缺乏、全身系統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等引起的不孕約占不孕癥病因的1/3左右。
女性不孕出現的癥狀
月經紊亂
月經周期改變:月經提早或延遲;經量改變:經量過多、過少;經期延長:常見于黃體功能不全及子宮內膜炎癥。
閉經
年齡超過18歲尚無月經來潮;月經來潮后又連續停經超過6個月。閉經引起的不孕為數不少。后者按病變部位又有子宮性、卵巢性、垂體性、下丘腦性之分。
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等疾病存在時可出現行經腹痛。
月經前后諸癥
少數婦女月經前后周期性出現“經前乳脹”、“經行頭痛”、“經行泄瀉”、“經行浮腫”、“經行發熱”、“經行口糜”、“經前面部痤瘡”、“經行風疹塊”、“經行抑郁或煩躁”等一系列癥狀常因內分泌失調而黃體功能不健引起,常可導致不孕。
白帶異常
有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及各種性傳播疾病存在時會出現白帶增多、色黃、有氣味、呈豆腐渣樣或水樣,或伴外陰癢、痛等癥狀,而這些疾病又都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受孕。
腹痛
慢性下腹、兩側腹隱痛或腰骶痛常常是在有盆腔炎、子宮肌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卵巢、腫瘤時出現。
溢乳
非哺乳期自行或擠壓后有乳汁溢出,多提示有下丘腦功能不全、垂體腫瘤,泌乳素瘤或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以由避孕藥及利血平等降壓藥引起。溢乳常常合并閉經導致不孕。
女性不孕不育可防可治
有病早治,預防在先。
前面已介紹了很多疾病可以引起不孕,如果這些疾病能早期發現,早期得到徹底治療,就不會發展成不孕癥。如盆腔炎,在急性期如能得到徹底的治療就不會變成慢性盆腔炎,如果慢性盆腔炎能及時認真徹底治療,不一定會造成輸卵管不通,也不會因此而不孕。再如男性患腮腺炎往往會引起炎,如能及早治療,注意休息,可避免炎的發生,就不會影響的發生,有利于受孕。
減少手術,重視第一胎孕育。
有些因手術不潔,或術后調理不慎會引起感染,出現發熱,以致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或形成附件炎性包塊,而致不孕。有些不孕患者曾因診刮、人流或子宮頸息肉摘除等手術,而引起月經不調或官腔粘連等,這些疾病均會影響生育。減少手術,重視第一胎的人流,對預防不孕具有積極意義。
心情開朗,減少精神緊張。
夫婦雙方婚后生兒育女是人生的希望,但往往盼子心太切,反而不會懷孕。特別高齡者或結婚數年未孕者心情更加緊張,精神情緒的變化可影響受孕,反過來不孕癥也可導致精神情緒變化。如不孕夫婦得不到心理治療和不能控制自身感覺和情緒,則將導致不孕惡性循環。從而干擾了神經內分泌功能。
注意自我保護,減少不孕的發生。
某些人從事一些特殊工作,如接觸放射線、某些有毒物質,從事高溫工作等,應按照勞動保護條例的規定,認真采取措施,自我保護,使不孕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孕育種子,應知曉聚精之道。
節制性生活有利于種子,對預防不孕是極為重要的。
通過檢查來了解不孕原因
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而未能受孕者,醫學上定為不孕癥。女性檢查除一般病史、全身體格檢查和婦科檢查外,還有有關女方不孕的特殊檢查:卵巢功能的檢查,以了解卵巢有無排卵以及黃體功能狀態,主要有基礎體溫測息宮頸黏液涂片檢查;陰道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活檢;
?輸卵管通暢試驗有輸卵管通液術、輸卵管通氣術、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
?后試驗;
?宮頸黏液檢查
?腹腔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