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計劃的性質范文
時間:2023-09-25 18:1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計劃的性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臨床治療
本組46例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腦出血39例,腦梗死5例,珠網膜下腔出血2例,年齡23~76歲,平均54.04歲。嘔血或嘔吐咖啡色胃內溶物,并出現柏油樣黑便12例,另外34例表現為柏油樣便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3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出現明顯血壓下降,脈細速,面色蒼白,四肢濕冷等低血容量休克癥狀4例。
經治療及護理,本組患者中有41例在消化道出血2~4天內,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另外5例死亡。
護 理
早期發現:對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各種可能的并發癥及合并癥出現,如感染、應激性出血、中樞性高熱、癇性發作、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應每半小時或更短時間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各1次并記錄。如遇到患者意識障礙逐漸加深,體溫持續升高,不易退熱,心率增快,血壓短時間內迅速下降,煩燥不安,出涼汗時,即應想到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此時應注意觀察嘔吐物及大便顏色,酌情留置胃管觀察胃液顏色,并作大便潛血試驗,如明確發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應注意觀察尿量,末稍循環灌注情況及肢端體溫變化、血壓變化等,協助醫生及時處理。
細心護理: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平臥位或將頭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吸取口腔內嘔吐物及分泌物,適當吸氧,保持動脈血氧飽和度90%以上。昏迷患者應留置尿管,定時變換,防止褥瘡發生。肢體應保持處于功能位,對于中樞性高熱患者應于頭部及頸部大血管處放置冰帽、冰袋等,以便于降低顱腦溫度,減少新陳代謝,并利于控制顱壓及減輕腦水腫[1]。
重視血壓: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極其重要。特別對于腦出血患者,是防止進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亦不宜過度降壓。最好根據患者年齡、發病前血壓水平、病后血壓狀況及顱內壓情況確定適當的血壓水平,目前多數主張維持在150~160/90~100mmHg為宜。血壓過低不利于顱腦供血,如在未行血壓干預的情況下,出現血壓驟降常提示急性出血,循環障礙等病情危重的情況。
早置胃管: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如有意識障礙或有較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者,應早置胃管,早置胃管有以下方便及益處:①通過定時回抽查看胃液,能夠及時發現上消化道出血情況;②便于監測胃液pH值;③如有出血可酌情通過胃管抽出積血并注入止血藥物;④便于在適當時機通過胃管補充營養。
規范操作:急性腦血管病重癥患者,通常需要置入胃管及留置尿管,以及清理呼吸道、吸痰等,護理操作一定要規范,置管型號選擇要適當,插入動作熟練輕揉,避免組織及器官損傷,置管應每天用膠布重新固定,防止滑脫。通過胃管注藥或鼻飼時應避免過度牽扯管道,并應注意防止藥物和食物堵塞管道。對于昏迷患者要及時翻身與肢體受壓部位的按摩,污染被褥要及時更換,保證床鋪舒適、干燥、整潔,持續吸氧者每天更換1次鼻塞。
飲食控制:有意識障礙及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時。發病3天后,如病情趨于穩定,出血停止,但神志仍未清醒或不能禁食者,應開始通過胃管注入流質飲食,應注意流質飲食的溫度,注入速度及量,以少量多餐為宜,注意避免引起患者嘔吐。對于意識清醒,進食、吞咽困難的患者,要關心鼓勵患者,及時開展有效的吞咽康復訓練[2]。注意做好口腔護理,保護口腔清潔、濕潤,每日口腔護理4次,預防口腔炎[3]。
參考文獻
1 張瓊方.中西醫結合治療乙型腦炎高熱護理體會.中國中醫急癥,2003,12(4):383.
篇2
關鍵詞農村學生 特點 人性化管理
我院是以“農”為特色的新辦高職院校,農類專業多,來自農村的學生也多,一直以來我們分析農村學生的行為特點,尊重學生人格獨立和個人尊嚴,采用人性化管理,強化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快樂生活,快樂學習,保持開拓和創新的激情,全面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1 高職農村學生的特點
1.1 日常生活受經濟的影響
農村長大的孩子能體會出父母的辛勞和生活的不易,形成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品質。但是,在大學校園里,學生來自全省各地,和來自經濟發達地區和生活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相比,在生活習慣、衣著打扮、消費水平等方面有較大的差距,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會有自卑感產生。阻礙他們和同學的正常交往,不能充分融入大學生活,不利于他們健康全面發展。
1.2 學習成績受思維的影響
農村的教學條件相對薄弱,優秀的教育資源非常匱乏,農村的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上高中,并且通過努力又考上大學,這些孩子一般都是勤奮刻苦,聰明有上進心的好學生,有著吃苦耐勞、認真鉆研學習的品質,學習能力較強。但在中學時農村學生學習方法相對單一。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信息量很大,自學能力要求較高,農村學生要改變的思維習慣,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適應期比城市大學生要長一些。
1.3 人際交往受性格的影響
農村的生活環境比較單純,優良的傳統文化在農村星火傳承,村民之間合作友好,互幫互助,家族、親戚、鄰舍交往真誠,這些行為深刻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觀念,使他們與人交往時普遍比較善良、真誠,并且一諾千金,講情義,但是大學是一個濃縮的社會,社交環境和農村有較大的區別,雖然他們渴望交往,但缺乏交往藝術,缺乏主動性,群體性的表現出沉默寡言、獨處內向性格。
1.4 社會活動受能力的影響
農村的生活比較艱苦,農村大學生從小就參加家庭勞動,經歷磨煉,使他們形成不怕困難、愛勞動、肯干踏實的品質,這種品質,在集體生活中表現特別明顯。但農村大學生因在農村教育條件和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大都一心讀書,沒有其他特長,缺乏展現才能的舞臺,在社會活動中往往被忽視。
1.5 環境適應受文化的影響
接受新事物是青年人的天性,當農村大學生面對全新的城市文明時,大部分農村大學生能根據環境變,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改變觀念,找到新的學習目標和發展空間,但少量來自農村大學生,在全新的環境中會失去判斷能力,失去發展動力,找不到前進方向,甚至受不良風氣感染,如出現網絡成癮、學習散漫等現象,成為問題學生。
2 轉變觀念,加強農村學生人性化管理的建議
2.1 轉變觀念是根本
改革開放30年,高等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大學生也從“天之驕子”成為“打工一族”,高職教育必須轉變觀念,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人的綜合素質,實施人性化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服務意識;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在管理的過程中強調人的地位和作用,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要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建設和管理,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人,要以人的發展為目標,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社交、心理健康等具體問題,更要幫助學生解決人生觀、意識形態等大方面的問題,建設和諧校園,實現培養人的目標。
2.2 完善制度是前提
制度反映了對人的基本態度,是規范開展工作的依據。大學生在年齡上雖然達到成年人的標準,但在心理、生理、人生觀、世界觀等各個方面都還處在發育成長階段,思想波動大,自我約束力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去規范他們的行為。但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學生管理的根本性,而不能單純為了制度本身去制定制度,制度要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不把嚴格作為制度的標準。制度要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又對人行為有高度的約束和規范作用,這就要求制度不能完全是“拿來主義”,要根據學院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完善制度。要求展經常性調查研究,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具體要求,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修改、完善制度,使制度保持公正合理、規范嚴謹。
2.3 以生為本是關鍵
人性化管理的主導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學生工作也應圍繞這一核心理念,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權益,發揮學生組織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勵大學生的發揮自身優點,努力進取、開拓創新。要以平等的思想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服務他們。
第一,教育學生學會做人。高素質是人才的先決條件,企業對人才的第一要求也是具備認真負責的態度,勇敢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養成文明禮貌待人,樂于溝通的好習慣。第二,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大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在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保護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習慣,能有效通過學習,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培養其思考分析能力,培養其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潛能,使之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不斷學習的志氣,解決問題的靈氣。
第三,教育學生學會共贏。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但又充分合作,學生要能在社會立足,并得到很好的發展,必須懂得合作,要有合作共贏的思想,要把個人的最求和團體的利益一致化,主動參與到建設中去,學會生存。在團隊中要學會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提高社交的能力,在合作中不斷完善自己人格,發展自己的事業。
第四,使學生學會自立,能適應與改造環境,有勇敢的挑戰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未來世界上能夠立足于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在順應競爭的環境中得以生存發展。
2.4 學生參與是基礎
很多專家認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意愿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目標,民主是開展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條件,實施人性化管理,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依法治校” ,并充分發揮“德”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機構和便捷通道,鼓勵學生參與管理,并且能夠進行管理。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協助進行性日常性的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及時反饋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工作服務更到位,措施更完善;
2.5 階段實施是策略
新生入學提供一站式服務,使學生能方便、快捷的完成入學報到;并通過學生自愿者,老師給新生的學習與生活上的關懷,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環境。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體現人性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教學手段多樣化,成績考核過程化,人才培養立體化,從課堂到課外,從書本到實踐,多層次多角度滿足學生的需要,把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
畢業實習就業服務人性化,不單純追求就業率,而是以學生長遠發展為宗旨,通過心理輔導、就業論壇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緩解就業壓力,通過就業指導課,不僅幫助分析學生就業形勢等大問題,也從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小問題幫助學生。使學生能正確對待就業問題,正確對待職業和生涯發展的關系。
2.6 強化隊伍是保障
要真正實施人性化管理,除了有完善的制度,還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隊伍來保障制度的實施,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要深入到學校的每一個層面,領導、教師、學生都要正確人性化管理的含義。一是形成一個有服務意識的領導層,把管理轉變為服務,不擺架子,不發號施令,真正展現領導的氣度和風范;二是建立一支高效運行個教師隊伍,學校根據實際需要,任人唯賢的原則,發揮好主動性,使教師隊伍能開創性工作,不能把制度教條化、簡單化。學校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來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方延明.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工程迫在眉睫[N].中國教育.
篇3
關鍵詞:學生管理 制度化 人性化 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205-01
引言
傳統的職業學校學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嚴重限制了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已經不適用于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職業學校管理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法,促進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機融合,從而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缺一不可,二者必須有機融合才能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發展。制度化能夠保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有度可量,按照章法有序開展。而人性化可以進一步突出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內在驅動力,從而落實以人為本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一、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存問題
1.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由于職業學校始終缺乏先進的學生管理理念,導致了職業學校學生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造成職業學校多項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始終沒有落到實處。首先,職業學校管理教師的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教師普遍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約束,大量空洞的理論說教或者過于嚴厲的批評只能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梳理學生內心的根源性誤區,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被動性很強,自我管理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另外,職業學校管理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管理過程中常常樹立教師的個人威信,不聽取學生的合理建議,單純地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導致了管理體制中大量的內容缺乏實踐性與可操作性,使學生難以信服,不利于管理教師與學生展開平等互動,嚴重影響了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2.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落后
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落后是限制職業學校多項管理目標難以落實的關鍵性因素。職業學校管理教師必須不斷拓展管理方法,豐富管理形式,探索管理思路,創新管理理念,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發展。但是,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管理教師采取傳統單一式工作方法的情況仍占絕大多數,大量行為規范、處罰條例的反復強調不僅沒有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約束效果,反而招致了學生的反感,導致職業學校學生違反紀律的情況有增無減。
二、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策略
1.轉變管理理念,實現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
針對職業學校規章制度僵化,難以對學生產生有效約束力的情況必須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首先,職業學校管理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在管理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確立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其次,職業學校的管理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自主管理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同時形成人性化的科學管理方案,實現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與人性化有機融合。職業學校學生管理教師要運用情感教育法,以引導教育為主,批評處罰為輔,為學生構建相對寬松的自主管理空間,落實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同時增強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1]。
2.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
首先,職業學校要針對管理教師開展崗位培訓,改革管理教師考評機制,宣傳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落實人性化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教師對人性化管理優勢的認識,激發管理教師在管理工作中運用人性化管理方式的熱情,加強對管理教師開展現代化管理能力的培訓與考核,綜合實現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其次,職業學校應加大投資力度,吸引社會上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人才隊伍,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2]。
結語
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能夠綜合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的水平,構建職業學校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提高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職業學校管理教師要立足實踐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反思教訓,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與人性化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4
[中圖分類號]G7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4-0-01
0 引 言
隨著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及民辦高校持續擴招,使民辦高校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在這種新形勢下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學籍管理信息化與傳統的學籍管理方式相比,其突出的特點便是在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權力的濫用。但是,近年來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逐漸凸顯出一系列的問題:管理人員信息技術水平較低、學籍信息化管理不夠規范、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及學籍管理信息化的投入較少等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1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1 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信息技術水平較低
學生學籍信息的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瑣碎的工作,學籍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計算機技術水平才能夠勝任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隨著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群體已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體,這就使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任務變得更加繁重。但由于目前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員多為臨時聘用,隨時準備通過各種途徑跳槽,流動性較大,缺少專業的管理培訓,學校對管理人員的能力要求不嚴等因素,導致了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現象普遍存在。
1.2 高職院校領導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多數高職院校領導認為學生學籍管理是一項十分簡單的工作,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正是這種偏頗的認識導致了高職院校領導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正因為領導的不重視,學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經費不足、學籍管理人員配備不齊等問題。同時由于領導的不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管理能力較差,使在學生學籍信息的管理上頻繁發生一系列錯誤,對學生的順利畢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學生在快畢業時才發現個人的姓名、身份證等信息有誤,導致了領取畢業證時間的延遲甚至無法順利畢業的嚴重后果。
1.3 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不夠規范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存在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不夠規范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少專門的學生學籍管理規章制度。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不明確,缺少學籍管理工作的準則,造成工作中出現偷懶和責任推脫的現象。其次,學生學籍檔案的管理缺乏安全性。個別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缺少專人負責,沒有專門存放檔案的地方,缺少完整的交接記錄,有時學生的紙質檔案會被隨意存放,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再次,學生的學籍檔案不夠完整。學生學籍檔案的內容較為空泛,缺少學生個人在校表現的詳細信息,如獎懲內容,學籍的變更內容,往往只有入學和畢業的登記表,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綜合素質。學生學籍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缺少有效的結合,學籍信息的檢索方法也較為落后,方式不夠簡便和靈活。
2 加強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對策
2.1 努力提升學生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
應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來努力提升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員的素質:在客觀方面,學校應多為學籍管理人員創造提升自身能力的條件,例如定期組織學籍管理人員的培訓;在主觀方面,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員應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同時還應通過不斷學習來完善自身的工作能力,例如加強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
2.2 加強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視
作為校領導,應當加強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視,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要求,并投以人力、物力、才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只有領導重視了,工作人員才能更有責任心地工作,更好地完成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
2.3 建立規范的學生學籍管理制度
學校應該建立規范的學生學籍管理制度,讓學生學籍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具體的做法有:首先,要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并進行政策宣傳的教育;其次,加強對學籍管理工作的督導,定期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成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通過各項獎勵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3 結 語
新形勢下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信息技術水平較低;高職院校領導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不夠規范。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應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學生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學生學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視、建立規范的學生學籍管理制度等,不斷完善學生學籍管理的工作,進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協同創新 高職高專 多元化 教學團隊
一、引言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集,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的“人才、資本、信息、技術、技能”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是以知識、技術增值為核心,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形式。
多元化是指任何在某種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員的組合,多元化教學團隊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組織形式。是以專業、課程為基礎將教學隊伍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將該群體作為相對獨立的團隊進行建設。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優秀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身上。基于“校企行會”的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的建設能有效促進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加快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
二、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的成員包括高校的專家學者、本校及同類學校的教學名師及專業帶頭人、行業企業的工程師等。該多元化教學團隊承擔著教學資源整合與配置、專業設置和調整專業建設與發展,課程開發于實施、教學研究與改革、科學技術研究及科技成果轉化、社會培訓與服務等職能。是提高高職高專教學質量,提高高職教育對技術進步的反應能力,促進校企協同創新的技術技能的積累。
1.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是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必然是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實踐者。就目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而言,普遍缺乏相應的實踐工作經驗,不具備專業實踐和專業技能的教學能力,不能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能很好的落實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教學改革的機制。雖然有些院校引進了一些具有企業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但存在層次低、比例少。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實踐教學問題,尤其是技術創新和技術研發。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只有形成一個高水平的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教學團隊,才能促使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實施。
2.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是課程改革的需要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在改革中取得突破,高職院校必須加強“校企行會”協同創新,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尤其專業實踐技能課程。以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模塊,要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這些任務的完成,必須依靠教師,因此,加強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增強多元化教學團隊與企業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動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才能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教學內容改革。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推動教學流程改革。根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空間和課程模塊,推動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是實行開放式教學的需要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自我發展,個性培養提供廣闊的空間,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和資源。開放式教學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的一個主要特點,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MOOC、微課、精品課程資源平臺進行網上在線學習等。實施這樣的教學改革.需要建設高職院校自己的網絡教學資源庫,需要將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和企業的新工藝、新方法融入教學資源庫,需要由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多元化教學團隊的合作來完成。
4.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是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能夠緊跟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所以,依靠多元化教學團隊的智力和技術支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廣泛開展職業技能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職業技能鑒定、科技推廣和產業開發等社會服務,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強“校企行會”協同創新。加強多元化教學團隊專業技術技能的積累
高職院校必須和地方企業密切聯系,建立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機制。 校企聯合共建實訓培訓中心,校企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等真正做到了校企實質性合作。多元化教學團隊利用校企協同創新平臺開發適合專業特點的教學資源庫,以真實的生產項目為載體進行教學,在教學和科研中為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所以,“校企行會”協同創新首先要搞好技術協同創新,促進技術技能積累和創新,行業、企業需要擁有掌握新技術新技能的人才來應對產業升級和競爭的壓力。二是搞好服務協同創新,行業專家、企業和學校的技術人員可以相互到對方的工作崗位上兼職,取長補短,使校企雙方能在競爭中保持活力。三是搞好發展協同創新,面對共同的機遇和挑戰,協同發展將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校企行會”在技術、服務、發展協同創新的基礎上,以多元化的教學團隊為基礎,建立“名師工作室”、設立研究所、研發中心,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技術成果轉化,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業提供人才、科技服務。
2.注重培養和選拔團隊帶頭人,加強教學團隊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
專業帶頭人是教學團隊的領軍人物,一個團隊必須有一個高水平的團隊帶頭人。才能夠有效地推動高水平教學團隊的建設。因此,要加大團隊帶頭人的培養和選拔力度,注意引進優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專業前沿,掌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領軍人物。
通過內培外引措施加強教學團隊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一是選拔專業理論扎實、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強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或“掛職”鍛煉.以豐富他們的企業實踐經驗,掌握企業技術最新動態.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引進企業專家和高級技術人員兼職教學,對引進的人才要進行教育教學方面培訓,使他們既能站在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前沿,又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三是學校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協同創新。在協同創新中只有增強團隊意識,提升團隊能力,才能夠提高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4.創新管理體系,加強教學團隊內部管理,構建合理的運行、評價機制
教學團隊內部管理與運行考核機制是教學團隊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通過建立教學團隊為主體的研究所、技術研發中心等教研、科研實體,給予一定的自。同時,教學團隊建設還應堅持開放、動態發展的理念,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律和趨勢.不斷吸收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根據產業技術進步進行課程改革,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為企業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支持,從而創造社會效益。在教學團隊內部,制訂目標激勵和競爭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智慧和創造力,建立良好的協同創新機制,形成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教學團隊建設要同學生評教和企業反饋相聯系,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效果的優劣,學生和企業最有發言權,通過學生評教和企業反饋發現的問題有利于團隊工作的改進,推動團隊持續健康發展。再者,要堅持對教學團隊進行績效考核,采取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方式,將團隊成員崗位績效與津貼掛鉤。加強對教學團隊的管理和激勵,促進教學團隊健康發展和高效運轉,從而讓每個團隊成員發揮智慧和潛能。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打造多元化教學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校企行會”協同創新的高職高專多元化教學團隊是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生力軍,有助于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的聯動和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平臺的搭建,促進技術技能的積累和創新,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加快先進技術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參考文獻
[1]鐘耀黎,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2
[2]羅志,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形成機制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71.
篇6
[關鍵詞]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瑞舒伐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率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0-0035-04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lipid-regulating ability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 Boxi1 LU Rong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ipid-lowering range,lipid-lowering standard-reaching rate after application of rosuvastatin(RSV) for 2 weeks and 3 months i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 patients, and to study the best treatment regimen and observe the safety. Methods 307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SV 10 mg group and RSV 20 mg group.After treatment for 2 weeks and 3 months total cholesterol(TC), decrease levels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and the changes of liver,kidney function,and myocardial enzymes were monitored.And drug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seline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mean reduction range of TC in the RSV10mg group and RSV 20 mg group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was 23.1% and 29.8% ,respectively, (χ2=2.987,P=0.003). The reduction range of LDL-C in the RSV10mg group and RSV 20 mg group was 29.4% and 37.8%(χ2=12.105, P
[Key words]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osuvastati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tandard-reaching rate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新增加了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其他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穩定性冠心病、血運重建術后、缺血性心肌病、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peripher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PAD)等[1]。ASCVD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多,已成為全世界死亡的第一位,急需減少ASCVD的發生風險[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因素,與ASCVD發生顯著相關[3]。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RSV)是降低ASCVD的首選藥物之一。《201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把診斷為ASCVD歸為極高危人群,要求他汀治療3個月后,使LDL-C基線值下降50%,或者降至1.8 mmol/L以下[3],本研究以此為目標探討不同劑量RSV的LDL-C達標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307例診斷為ASCVD患者,年齡45~80歲,依據ASCVD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①2周內經他汀治療;②嚴重臟器功能不全;③腫瘤或全身免疫性疾病;④生命體征不穩定;⑤有肝病、肌病等病史;⑥拒絕參與實驗;⑦首次LDL-C
1.2 方法
給予RSV 10 mg qd和20 mg qd(可定片,阿斯利康制藥公司,生產批號1412122)。入組后立即服用,每日一次,連續口服3個月以上。其他藥物: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及調控血壓、血糖等治療,輔助藥物各組無明顯差異。
1.3 觀察指標
研究兩組治療2周、3個月的TC、LDL-C下降幅度及降脂LDL-C達標率,觀察藥物副反應如肝腎功能、心肌酶的變化。詳細記錄臨床基線資料,見表1。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SPSS23.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分析,按P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除年齡外,在性別、年齡、煙酒史及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腦梗死、TIA、PAD、血脂基線水平等基礎疾病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調脂比較
RSV10 mg組和RSV 20 mg組治療2周后與基線比較,TC降低幅度均值達23.1%、29.8%(χ2=3.987,P=0.003),LDL-C降低幅度均值達29.4%、37.8%(χ2 =12.105,P
2.3 兩組副反應比較
治療3個月后,RSV 20 mg組出現4例輕度轉氨酶升高(正常2倍內),1例輕度腎功能異常,RSV10 mg組發現3例輕度轉氨酶升高(正常1倍內),兩組無需停用、減量,2~4周后恢復正常范圍。兩組心肌酶譜無變化。
3 討論
動脈多血管床病變和腦梗死等關系密切[5],Saam T等研究認為中國人群斑塊具有纖維帽薄、富含脂質的壞死核心體積大的特點[6],更容易破裂風險,LDL-C和斑塊密切相關導致ASCVD事件發生已被證實。而他汀具有全面調節血脂和抗炎作用[7],其中RSV是國內外公認的降低LDL-C強效的藥物之一,但大量的證據來自于國外,國內的他汀劑量-效應關系缺乏大樣本研究。本研究比較不同劑量RSV對ASCVD患者治療2周(短期)和3個月(中期)的調脂能力,研究最適合國人的他汀劑量。
研究他汀逆轉斑塊不得不提REVERSAL研究[8],是最早應用血管內超聲的研究。該研究比較18個月的普伐他汀40 mg/d或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療502例冠心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總體積變化,結果顯示強化他汀治療LDL-C降低至1.8 mmol/L可以阻止冠狀動脈斑塊的進展,奠定了他汀治療ASCVD的基石。ASTEROID研究比較RSV 40 mg/d治療507例患者冠脈斑塊的變化,證實24個月的強化RSV治療可以顯著減少冠脈管腔直徑狹窄百分比,可以逆轉斑塊[9]。Nicholls研究[10]比較RSV 40 mg/d或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療104周后1385例患者冠脈斑塊的變化,RSV 40 mg/d較阿托伐他汀80 mg/d能更顯著的降低LDL-C水平。R?]ber研究[11]比較RSV 40 mg/d治療13個月后的10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非梗死相關動脈的斑塊變化,也顯示強化他汀治療降低LDL-C至1.8 mmol/L可以逆轉冠脈斑塊。以上研究為歐美人群他汀療效對比,因種族差異,RSV 2013年英文說明書指出,40 mg/d禁用于亞裔人群。關于亞裔人群研究,ARTMAP研究比較常規劑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或RSV10 mg/d治療6月對350例韓國人群輕度冠脈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體積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種藥物治療均顯著降低LDL-C[12]。Lawitz[13]研究比較RSV 16.9 mg/d治療76周對日本人群214例穩定型冠心病患者斑塊的變化。結果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總體積中位數降低了6.5%,并實現斑塊逆轉。腦梗死也能獲益,血脂中尤其是LDL-C高是腦梗死的高危因素[14],Tsivgoulis等[15]研究指出在卒中之前使用他汀與良好預后獨立相關,為他汀在腦梗死的獲益增加新的證據[15]。Takayama T認為無論是高劑量和低劑量RSV均增加斑塊的穩定性,高劑量比低劑量RSV逆轉斑塊更有效[16]。上述幾項著名研究,肯定了RSV等強效他汀的療效,但均是國外的研究,治療半年以上(長期)降低LDL-C的對比觀察。本研究納入了307例中國漢族ASCVD患者,研究對比RSV 10 mg qd和20 mg qd兩組的短期、中期的療效,結果顯示RSV 10 mg組和RSV 20 mg組治療2周后,TC降低幅度、LDL-C降低幅度、LDL-C達標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他汀還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17],特別是抗炎作用成為新熱點,Doug Weeks等[18]研究認為他汀還可以使感染風險下降58%。Panes O等[19]認為RSV多效性,可以調節血小板全血組織因子促凝活性,成為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新目標。Kata D等[20]認為RSV具有小膠質細胞的抗炎作用,可治療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
綜上所述,他汀應用廣泛,我國ASCVD患者應用RSV 20 mg/d,早期啟動并持續3個月,能獲得好的降脂幅度,取得更高LDL-C達標率,耐受性良好。終點事件也在觀察隨訪中,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單中心研究、樣本量不夠大等不足,需要進一步臨床證實。
[參考文獻]
[1]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等.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雜志,2016,(10):937-953.
[2] An 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Position Paper.Glob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full report[J].J Clin Lipidol,2014,8(1):29-60.
[3] Libby P,Theroux P.Pathophysiolog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irculation,2005,111(25):3481-3488.
[4] 廖玉A,程翔,黃愷,等.ASCVD患者逆轉斑塊他汀治療專家共識[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5,(1):1-5.
[5] 柯博熙,陸蓉,陳秋月,等.隱匿性腦梗死和多血管床病變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3):8-11.
[6] Saam T,Cai JM,Cai YQ,et al.Carotid plaque composition differs between ethno-racial groups:An MRI pilot study comparing mainland Chinese and American Caucasian patient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 25(3):611-616.
[7] Puri R,Libby P,Nissen SE,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maximally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on changes in coronary atheroma composition:Insights from SATURN[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4,15(4):380-388.
[8] Nissen SE,Tuzcu EM,Schoenhagen P,et al.Effect of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moderate lipid-lowering therapy on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1(9):1071-1080.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ASTEROID trial[J].JAMA,2006,295(13):1556-1565.
[10] Nicholls SJ,Borgman M,Nissen SE,et al.Impact of statins on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SATURN(Study of Coronary Atheroma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effect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J].Curr Med Res Opin,2011,27(6):1119-29.
[11] R?]ber L,Taniwaki M,Zaugg S,et al.Effect of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atherosclerosis in non-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ies(IBIS-4):A serial 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 study[J].Eur Heart J,2015,36(8):490-500.
[12] Lee CW,Kang SJ,Ahn JM,et parison of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20 mg) versus rosuvastatin(10 mg)therapy on mil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from the ARTMAP trial)[J].Am J Cardiol,2012,109(12):1700-1704.
[13] Lawitz E,Sulkowski MS,Ghalib R,et al.Simeprevir plus sofosbuvir,with or without ribavirin,to treat chronic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 in non-responders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and treatment-naive patients:The COSMOS randomised study[J]. Lancet,2014,384(9956):1756-1765.
[14] Biswas N,Sangma MA.Serum 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J]. Mymensingh Med J,2016,25(3):425-432.
[15] Tsivgoulis G,Katsanos AH,Sharma VK,et al.Statin pre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s in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J]. Neurology,2016,86(12): 1103-1111.
[16] Takayama T,Komatsu S,Ueda Y,et 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2.5 mg vs 20 mg on coronary plaque determined by angioscopy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n Japanese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from the aggressive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approach using intensive rosuvastatin for vulnerable coronary artery plaque[ALTAIR] randomized trial)[J].Am J Cardiol,2016,117(8):1206-1212.
[17] Sillesen H.Statins and their use in preventing carotid disease[J].Curr Atheroscler Rep, 2009,11(4):309-314.
[18] Weeks DL,Greer CL,Willson MN.Statin medication us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in the acute phase of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6,25(10):2360-2367.
[19] Panes O,González C,Hidalgo P,et al.Platelet tissue factor activity and membrane cholesterol are increased in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normalized by rosuvastatin,but not by atorvastatin[J].Atherosclerosis,2016,257:164-171.
篇7
【關鍵詞】 凝血酶; 消化性潰瘍出血; 護理
凝血酶用于胃鏡直視下噴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已被公認并廣泛用于臨床[1]。近兩年,筆者對24例采用口服凝血酶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其療效及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4例,臨床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并經急診內窺鏡檢查確診為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齡36~64歲,平均年齡50歲。胃潰瘍出血8例,占3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16例,占67%,均住院治療。臨床癥狀均有:進行性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反復嘔血或黑便,出血量均在500 ml以上。
2 治療方法
病人入院后,在輸液、輸血補充有效血容量及對癥支持治療的同時,用凝血酶1 000~2 000 u以生理鹽水或<37℃溫開水50 ml溶解后一次口服,視出血情況每隔4~6 h服藥1次,服藥后囑患者緩緩改變,使藥物充分與出血創面接觸。用藥時間最短1 d,最長5 d,平均3 d。
3 療效判定及結果
3.1 療效判定 參照馬氏評定標準。
3.1.1 顯效用藥后12~24 h嘔血停止、休克糾正,36~48 h黑便停止。
3.1.2 有效36 h內嘔血停止、血壓穩定,72 h黑便停止。
3.1.3 無效72 h仍有嘔血和黑便,腸鳴音亢進, 而且血壓脈搏不穩定,胃鏡檢查仍有活動性出血。
3.2 治療結果見表1。表1 治療結果
4 護理
4.1 用藥前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對凝血酶過敏者禁用。用藥后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發熱、皮疹等過敏反應。嚴禁靜脈、肌肉、皮下注射,防止導致血栓、局部壞死而危及生命。
4.2 必須在臨用時新鮮配制。用凝血酶500 U加10~20 ml溫開水(水溫不超過37℃)或冷凍生理鹽水配成溶液口服,每6 h 1次。由于液態的凝血酶易失去活性,因此要現配現用,并注意勿污染。
4.3 空腹給藥,清醒患者直接空腹口服,昏迷患者抽空胃液后經胃管注入。用藥前或同時給予抑酸劑(洛賽克、西米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內pH值保持6.0以上,避免凝血塊被消化溶解導致再出血。)和止吐劑,防止藥物吐出,加強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以保證用藥劑量和藥物療效,保證藥物有效地到達局部創面達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凝血酶受胃內容多少和胃液pH等理化因素影響。胃內有大量滯留液時,會稀釋藥液,使凝血酶不能達到有效的止血濃度;另外凝血酶在酸性環境下容易失去活性,止血效果差;嘔吐對凝血酶的止血作用也會有一定影響。胃內低pH環境可破壞胃、十二指腸黏膜凝血機制,妨礙血小板在出血部位聚集、凝集,而且可溶解已經凝固的血塊。由于在體液及血小板誘導下形成的血小板凝集和凝血塊,只有在胃液pH>6.0時才能發揮止血作用[1],因此常與抑酸劑合用。
4.4 服藥后囑病人注意服藥后緩緩改變或輕輕按摩上腹部,使藥物均勻分布于胃、腸黏膜,充分與出血創面接觸。凝血酶為局部止血劑,必須與出血部位直接接觸才能發揮止血作用,否則藥液難以與血管端面接觸,而達不到止血效果。
4.5 服藥后觀察項目:血壓、脈搏、呼吸、神志、嘔血、便血、腸鳴音等情況;檢測血紅蛋白、肝腎功能、大便潛血;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嘔吐物、大便的性質、顏色及量,并詳細做好記錄。若出現嘔吐或大便由黃變黑、血壓不穩定、脈搏增快、體溫持續不降或降后又升,病人出現腹痛、煩躁、頭昏、心慌、出汗、口渴等表現時提示有再出血可能,應立即與醫生聯系,積極配合搶救。
4.6 凝血酶不能與酸堿及重金屬藥品混用,因為凝血酶遇堿、重金屬發生反應而降效。加強飲食護理,急性期應禁食。開始進食時,應先進流質,后改半流質、軟食,服藥后不急于進食。少吃多餐,忌濃茶、咖啡和生、冷、硬等有刺激性食物。防止誘發再出血。
4.7 做好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往往發病急,經久難愈,大出血時,均會產生一種恐懼、緊張的心理反應。因此,醫務人員必須給病人精神上安慰和鼓勵。在搶救過程中保持鎮靜、避免慌張、消除病人恐懼、緊張的心理,使之配合治療,促進早日康復。
5 討論
凝血酶止血機制是:①直接作用于凝血過程的第3階段,使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而加速血液的凝固,當凝血酶與斷裂的血管創面接觸時,立即使血管破損面上的小血管栓嵌頓,達到止血的目的。②使已流出的血液在創面形成一層厚厚的血凝塊,不但加固了止血作用,而且隔離了胃酸的侵蝕,促進了胃黏膜的修復。③促進血管平滑肌收縮,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局部炎癥水腫,收斂創面而利于止血[3]。④能促進上皮細胞有絲分裂而加速潰瘍面的愈合。另外,凝血酶還能促進血小板發生不可逆聚集并使其釋放活性因子,促使疏松的纖維蛋白凝塊變成緊密的纖維蛋白凝塊,起加固止血作用,達到與胃鏡下直視噴灑凝血酶止血同樣的效果。觀察結果表明,口服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止血作用迅速確切、方法簡便、安全、無痛苦, 易被病人接受,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邵孝洪.現代急診醫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464.
篇8
關鍵詞:全反式維甲酸;化療;NPM1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療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組在臨床及細胞遺傳學上均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綜合征,其臨床主要特征是分子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遺傳引起的造血干、祖細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異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預后情況和多參數指標均有密切關系,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骨髓細胞的染色體核型和分子基因的異常對預后的影響,目前國際上已經把FLT3基因突變作為評判急性髓系白血病預后的危險分層的重要指標。NPM1基因突變是近年來發現的AML中最為常見的II類基因突變,其發病率高達25%~35%,在正常核型AML中發生率達到55%~65%。目前,NPM1基因已成為具有評估預后價值的分子標記物,特別是其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的意義,已得到公認。臨床上對于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更多的以化療為主,該方法雖然能緩解臨床癥狀,但是治療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死亡率較高。近年來,全反式維甲酸聯合化療在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為了探討全反式維甲酸聯合化療在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臨床療效,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醫院診治的20例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醫院診治的20例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10例,男6例,女4例,年齡15~69歲,平均(42.5±25.5)歲,病程1~10月,平均(4.2±3.4)月;對照組10例,男5例,女5例,年齡15~69歲,平均(36.5±20.5)歲,病程1~10月,平均(3.2±1.9)月。入選患者均符合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對診斷方法、試驗方案等具有知情同意權,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給予成分輸液、補充血小板、小劑量肝素靜脈滴注。對照組采用化療方案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年齡情況,一般體能狀況分層按CAMLG2010和CAMLE2010方案實施標準化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方法:自化療當日起加口服10 mg全反式維甲酸1 次/8h,連續治療14 d。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肝功能變化、外周血細胞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骨髓細胞形態學變化。
1.3療效標準 完全緩解(CR):患者臨床體征消失,外周血常規恢復正常,骨髓形態原始細胞比例25%,骨髓形態原始細胞比例下降不明顯或者超過治療前水平。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平均緩解時間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1.5統計分析 采集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
2結果
試驗組治療后9例CR,1例PR,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例CR,2例PR,2例NR,1例死亡,總有效率為70.0%(P
3討論
NPM1基因突變早在2008年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的分類中將其納入AML伴重現性遺傳學異常中,用于臨床分類。NPM1突變主要在正常核型中,另有11%~15%NPM1突變發生在除核型正常以外的患者,同時合并各種細胞遺傳學異常改變,但其在遺傳核型的發生及意義尚不十分清楚;因此,臨床上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正常核型NPM1突變的AML中。2011年美國NCCN指南根據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表現將AML分為低危、中危、高危3個亞群,其中NPM1陽性伴正常核型的AML列為低危組,我們國內在AML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相對滯后,近年來一直沿用NCCN指南標準對AML進行分層診療;臨床上按患者年齡及體能狀況進行分組治療,對于NPM1陽性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更多的以多療程阿糖胞苷為基礎的化療為主,該方法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但是化療骨髓抑制時間長,并發癥多,病人耐受性差,死亡率較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
近年來,全反式維甲酸聯合化療在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P
綜上所述,NPM1陽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化療基礎上聯合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效果理想,臨床運用有明顯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益氣扶正法;膿毒癥;血清核因子-κB; 活性變化;治療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127
膿毒癥是具有感染依據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患者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引起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當人體受到炎性刺激時, 機體會通過相應的受體啟動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過程, 從而激活較多的轉錄因子, 造成很大炎性介質大量釋放, 而在此過程中血清核因子-κB 則發揮著重要作用, 它和膿毒性休克多種病理、生理等激活關系密切[1]。為了探討益氣扶正法在膿毒癥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對血清核因子-κB 活性變化。對2014年10~12月本院診斷、治療的40例膿毒癥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診斷、治療的40例膿毒癥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 實驗組中男7例, 女13例, 年齡18~80歲, 平均年齡(56.5±8.8)歲;對照組中男11例, 女9例, 年齡19~79歲, 平均年齡(56.7±8.8)歲, 患者對其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完全知情, 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 西藥治療方案參照《2004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管理指南》[2]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 主要包括:加強氧供、合理氧療, 糾正患者低血氧癥, 必要時給予患者通氣治療;根據患者癥狀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抗感染等。
1. 2. 2 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實施益氣扶正法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①對于氣陰兩虛型患者,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每次靜脈滴注50 ml參麥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33020020)混合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 1次/d, 連續使用7 d;患者燉服15 g/d西洋參, 燉服2次/d, 連續服用7 d。②對于氣虛陽脫患者,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每次靜脈滴注50 ml參麥注射液(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51020664)混合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 1次/d, 連續使用7 d;患者燉服15 g/d紅參, 燉服2次/d, 連續服用7 d[3]。
兩組患者治療7 d后均于第8天早晨空腹抽取2 ml外周血, 并進行離心, 細胞沉渣涂片進行Wrigh-Giemsa染色, 鏡下分類, 計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 采用凝膠電泳遷延率法聯合計算機輔助軟件對患者NF-κB活性、CRP、IL-6、IL-10指標進行檢測。
1. 3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治療療效進行判定, 具體如下: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 積分改善率>90%;好轉: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得到好轉, 積分改善率在60%~9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沒有明顯變化, 積分改善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0%高于對照組70%(P
2. 2 實驗組NF-κB活性為(0.37±0.17)、CRP指標為(44.30±28.41)ng/ml、IL-6指標為(76.04±4.47)pg/ml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近年來, 益氣扶正法在膿毒癥患者中使用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參麥注射液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中成藥物, 藥物主要由:紅參、麥冬等藥物組成, 方藥中紅參屬于大補元氣藥物, 藥物具有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等功效;麥冬則具有增強機體免疫, 促進核酸合成, 促進抗體、補體、干擾素以及溶菌酶等功效;諸藥共用, 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 發揮藥物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等功效。同時, 參麥注射液還具有調節機體免疫, 增強細胞代謝并且改善患者血流變等多重功效, 能夠對人體多個臟器具有較高的保護作用[4]。
NF-κB是人類從B細胞的核抽提物中發現的一種和人體免疫蛋白κ鏈基因的增強因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異性結合的白因子, 因此, 臨床上將其稱之為NF-κB。通常而言, NF-κB在人體內含量相對比較低, 當患者受到外界炎癥侵襲或患者疾病加重后NF-κB水平升高。同時, NF-κB還能夠刺激人體內的單核細胞產生 IL-6、IL-10以及巨噬細胞炎癥蛋白等, 并參與人體凝血等功能的調節。 IL-6在膿毒癥患者早期就能夠在內毒素(LPS)誘導下釋放, 并且能夠刺激產生多種急性期反應蛋白, 其中也包括:CRP。而IL-10則是人體內重要免疫體統調節的一個因子, 它能夠輔助人體內產生T細胞2型(TH2),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抗菌、抗炎等功效。根據相關實驗結果顯示:IL-10能夠有效的抑制NF-κB、IL-6等生成, 能夠有效的阻礙促炎因子從而抑制機體過度的炎癥反應, 保護機體。本次研究中, 實驗組NF-κB活性、CRP、 IL-6指標, 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膿毒癥患者采用益氣扶正法治療效果理想, 且患者治療過程中應該動態監測和控制NF-κB的活性, 提高臨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莊育剛.參麥注射液對膿毒癥患者TN F-α、IL-6、IL-8水平的影響.中國中醫急癥, 2012, 21(2):299-300.
[2] 任彥齋, 王峰.參芪扶正注射液聯合化療對晚期胃癌患者臨床療效和免疫功能的影響.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2, 25(5):394-396.
[3] 李真玉, 劉毅, 柴艷芬.血清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乳酸、細胞因子及危重疾病評分對膿毒癥預后分析.臨床薈萃, 2011, 26(16):1381-1387.
[4] 施榮, 熊旭東, 李淑芳, 等. 炎調方對膿毒癥大鼠血清炎癥因子的調控作用. 中國中醫急癥, 2012, 21(3):397.
篇10
【關鍵詞】 財務管理理論; 現實矛盾; 體系架構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31-0002-04
一、舶來的財務管理理論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的宗旨在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政企分離,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這一改革,首先打破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財務管理體制,使企業逐步獲得了籌資、投資、用資和收益分配的權力。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并不是一個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商品生產者,而是一個依據國家下達的生產計劃,使用國家劃撥的生產資料,組織生產活動的產品生產者。企業作為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部生產機器,在財務上幾乎沒有任何權力。企業所需資金,由國家財政部門撥入,只有季節性生產或交通運輸不便的企業,其超常儲備物質所需資金才通過銀行貸款解決。資金是由財政撥款解決,還是由銀行貸款解決,對企業來說僅僅是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并無本質的區別。企業的再生產必須按國家計劃進行,企業不僅不具有擴大再生產的權力,也不具有簡單再生產的權力。企業按國家的規定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上繳國家財政,國家統一掌握與安排折舊基金。盈利上交國家,虧損由國家彌補,企業不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企業按地區、按行業實行統一的工資福利制度,員工的薪酬待遇與企業的生產管理狀況無直接的聯系。簡言之,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既無自籌資金的權力,也無自主投資和收益分配的權力。
如上所述,在經濟體制改革前,國家掌握著企業的財權。那么,國家是如何行使這一權力的呢?“計劃”和“核算”是國家控制和管理企業經濟活動的兩大主要工具。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均被納入國家計劃,國家則通過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監督企業計劃的執行情況。其中統計核算主要用于反映和監督企業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會計核算則主要用于反映和監督企業資金的來源與占用、使用與耗費的情況。依據當時的會計理論與會計制度,企業的資金按照用途的不同,被分為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和專用基金三種。固定資金為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流動資金為流動資產的來源,專用基金為具有特定用途的資金。企業必須按規定的渠道取得資金,按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各種資金必須做到專款專用。企業會計的職能,僅僅在于依據專款專用、分戶核算的原則組織核算,對企業資金的使用情況實施監控。在資金耗費方面,國家主要管理的是生產耗費,亦即產品成本。對企業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和降低率完成情況的考核,成為當時國家控制和監督企業生產耗費和資金耗費的主要手段。概言之,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并不存在自主籌資、自主投資、自主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有的只是作為國家對企業的資金使用與耗費實施管理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分析活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很快沖破了企業有會計無財務這一局面。隨著企業獨立商品生產者地位的確立,企業的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便相繼而生。財務實踐亟須財務理論的指導,財務實踐呼喚財務理論的誕生。正是基于這一現實的需要,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務管理理論和財務管理實務陸續被引入到我國財務管理學。也就是說,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并不是我國學者對我國財務管理實踐進行總結、歸納與升華的產物,而是一種“舶來品”。舶來的財務管理理論與財務管理方法,大大推動了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但因水土不服,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也十分嚴重。
二、舶來的財務管理學的特征
作為舶來的財務管理理論或財務管理學,必然具有其濃郁的異國特征,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四點:
(一)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以發達的金融市場為理財環境的財務管理學
籌資和投資是企業重要的財務活動,金融市場則是企業籌資、投資的場所,是企業籌資、投資活動的外部環境。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發達與否,對企業的籌資、投資活動具有直接的影響。舶來的財務管理學反映的是以發達的金融市場為企業籌資、投資環境這一現實。在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下,有更多的籌資、投資的渠道和方式可供企業選擇,企業較易進行長期、短期資金的相互轉化,使資本結構具有可調節性與彈性。在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下,企業可從金融市場上獲取反映資金供求狀況的利率變動、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的股票價值變動等信息,從而使科學財務決策的進行具有必要的支撐。
(二)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以健全的股份經濟為基礎的財務管理學
在西方發達國家,股份經濟已有數百年歷史,股份公司已經成為現代典型的企業組織形式。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建立在股份經濟基礎上的財務管理學,或者說,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一部股份公司的財務管理學。如財務管理目標,主要強調的是股東財富最大化;有關權益性資金籌集方式,重點介紹的是股票籌資方式;有關資金成本中的權益資金成本,主要闡明的是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資金成本;資本結構優化分析及投資決策內容,無一例外均以股權作為權益資本;有關收益分配,論述的是股利分配政策及其選擇。
(三)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一部內容不夠完整的財務管理學
資金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資源。若要保障以較小的資金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效益,就必須加強對資金占用與資金耗費的管理。就資金占用管理而言,舶來的財務管理學中論及的是對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流動資金占用的管理,而對非流動資金占用的管理則無反映。就資金耗費管理而言,亦即對成本、費用的管理而言,舶來的財務管理學中論及的只是對籌資成本的管理,對產品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資金耗費的管理則毫無涉及。凡此種種,在筆者看來,不能不是舶來的財務管理學的一種缺憾。
(四)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體系不夠完善的財務管理學
舶來的財務管理學,是按照企業財務活動的構成環節,亦即籌資、投資、用資、收益分配的邏輯順序構建其內容體系的。從企業的財務活動即財務業務的角度看,其體系是基本完整的,邏輯關系是清晰的。但從管理學的角度看,這一體系則是欠完善的。正如房屋建筑工程,其所包括的地基工程、墻體工程、屋頂工程、裝修工程等子工程盡管各不相同,但均服從統一的構思與設計,工程的實施均服從統一的監督與控制。換言之,地基工程、墻體工程、屋頂工程、裝修工程等各子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對象和內容,工程設計決策、工程監督、工程控制等則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職責或職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學體系若只涵蓋了各子工程的業務內容,而沒有涵蓋工程設計決策、工程監督、工程控制等工程管理職能的話,充其量只是一部房屋建筑學,而不是一部建筑管理學。同樣的道理,若財務管理學只是涵蓋了各項財務業務處理的理論和方法,而沒有涵蓋企業財務活動的整體規劃、財務控制與財務監督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的話,也只是一部企業財務學,而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財務管理學。
三、舶來的財務管理理論與我國財務管理實際的差距
理論的價值在于它所具有的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越強,理論的價值越大;反之,則越小。理論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理論所固有的抽象性,決定其與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現實世界必然存在差距。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理論可以與實際相脫離。理論若與實際的差距過大,理論的價值就會降低,乃至喪失。由于舶來的財務管理學與我國的財務管理實際存在較大的差距,對我國財務管理實踐的指導作用也就不能不受到很大的制約。二者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由企業產權性質的不同所導致的差距
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主體是建立在私有產權基礎之上的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股份公司。而在我國,企業的主體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股份公司。西方發達國家的股份公司,一般來說,其財務管理目標是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那么,是否可以將這一目標簡單套用到我國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股份公司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僅就我國的國有上市公司而言,其眾多的社會投資人幾乎被排除在股利分配之外,其利益的得失基本取決于股價的漲落,股東權益在他們身上并未得到應有的體現。作為國有企業大股東的國家,也主要是作為社會的管理者、服務者,通過稅收的方式參與企業分配。盡管國家也有關于國有企業向國家上繳利潤的規定,但實際上國家作為所有者的權益并未得到充分的體現。在筆者看來,我國的國有企業已經不同程度地蛻變為集體所有制或集團所有制,其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并不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而是企業經營者及員工利益最大化。概言之,舶來的財務管理理論與我國的現實狀況差距甚遠,依據前者難以對后者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更難以指導后者的運行。
(二)由金融市場發展程度的不同所導致的差距
如前所述,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是以發達的金融市場為投融資場所的,企業投融資的渠道較寬,方式較多,行為也較規范。而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金融市場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企業投融資渠道狹窄,主要依賴證券市場,且投融資行為欠規范。一些包裝上市的公司以圈錢為目的,經營水平不高,長期處于低盈利甚至虧損狀態;上市公司基本不派發股利,低成本甚至無償使用投資人的資金,投資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高風險,低回報甚至無回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其外源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借款,盡管近年來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信貸利率的管理有所松動,但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和信貸利率仍基本處于中央銀行的管控之下,與利率市場化相距甚遠。我國的小型、微型企業則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急需資金時只能向民間金融機構求貸,所承擔的高利貸的風險使其處境更為艱難。面對這樣的金融市場環境,西方財務管理學的風險與收益的理論、資金成本理論、資本結構理論及現金證券轉換理論等都顯得蒼白無力,無法真正發揮其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踐的指導作用。
(三)由舶來的財務管理學內容的欠缺所導致財務管理理論與我國財務管理實踐的差距
如前所述,舶來的財務管理學的內容不夠完整,產品成本與營業費用的管理并未涵蓋其中,這就必然產生企業財務管理實際需要與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缺失的矛盾。成本、費用的管理屬資金耗費的管理,其中產品成本的管理還屬資產的管理。無論是資金耗費的管理,還是資產的管理,均屬資金的管理。資金的管理無疑屬財務管理的范疇。企業資金的管理主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企業資金的效率問題亦即企業資金的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問題;二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財務關系的協調與處理問題。而要解決這兩大問題,就需要構建一個由籌資成本管理、投資成本管理、用資成本管理和產品成本費用管理等環節組成的成本管理理論體系。企業資金的效率問題,舶來的財務管理學中,有籌資成本管理、投資成本管理、用資成本管理,卻無產品成本、營業費用的管理。無產品成本、營業費用管理,也就無真正意義上的收益管理、資本增值管理。可見,如此構建的財務管理學,實難滿足財務管理實踐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要求。
四、關于發展我國財務管理學的構想
我國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之后,在缺乏市場經濟環境支撐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的情況下,引進、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所處的宏觀、微觀環境及企業所有制性質不同,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方式與方法亦有所不同,故可以引進、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卻不可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只能在遵循財務管理的基本規律與一般原則的前提下,研究、形成與發展符合我國特點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
(一)構建完整的財務管理學內容體系
就財務管理對象而言,財務管理學屬經濟學范疇;就財務管理的方法、手段而言,財務管理學屬管理學范疇。因財務管理學科是經濟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故筆者主張從管理對象和管理手段兩個方面研究財務管理學的內容體系,或者說,從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不同的維度研究財務管理學的內容體系。
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是指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及資金運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即企業的財務關系。完整的資金運動過程應包括資金的籌集、資金的投入、資金的耗費、資金的占用和資金的收回等五個環節。有人將資金耗費的管理亦即生產耗費、期間費用的管理,視作成本會計學的內容。也有人將資金耗費的管理視作管理會計學的內容。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觀點都有其不妥之處。實際上,成本會計學的主要內容在于闡明成本核算的理論與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能則在于確定存貨的價值,而不在于說明如何對成本費用實施管理。管理會計學盡管也會涉及成本費用問題,但這只是出于進行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規劃和生產經營決策的需要。完整的資金耗費管理,應該是企業籌建階段成本的規劃與控制、產品設計階段成本的規劃與控制、生產階段成本的規劃與控制、銷售階段成本的規劃與控制、售后服務與產品廢棄處理成本的規劃與控制的總和。而這些極其豐富的內容,是管理會計學所無法全部涵蓋的,卻是財務管理學所必須包括的。簡言之,盡管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也會涉及資金耗費的內容,但二者的視角與財務管理學的視角卻有很大的不同,因而絲毫不排斥財務管理學將其歸入自身的學科體系。
舶來的財務管理學的內容體系欠完善,除表現在未將資金耗費管理包括在內以外,還表現在未能系統地闡述財務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方法,從而無法充分體現其作為管理學科應有的屬性。
綜上所述,屬于經濟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的財務管理學,不僅應闡明財務管理的對象和內容,還應闡明財務管理的方式、手段與方法。完善的財務管理學的內容體系,應該是財務管理的對象、內容和財務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有機統一。當然,我們主張學科內容的系統與完整,但并不意味著排斥一門學科中的某部分內容可以相對獨立為一門學科分支。也就是說,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既隸屬于財務管理學,又可以作為為財務管理學的分支――成本管理學而存在,正如財務管理學既隸屬于企業管理學,也可以作為企業管理學的分支存在一樣。
(二)構建科學的財務管理學內容體系
現代西方的財務管理學是在股份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股份公司的財務管理問題。股份公司的財務管理區別于其他類型企業財務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籌資和收益分配。在早期的財務管理學中,這兩部分內容占據了主要篇幅。其后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管理會計,把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等本屬財務管理學的內容納入了自身的知識體系。財務管理學為了維護自身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除繼續保留上述內容以外,還逐漸將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等一系列內容納入進來,形成了由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財務實務處理的理論、方法組成的內容體系。
筆者認為,由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組成的財務管理學知識體系是不夠嚴密的。因為按該體系框架,很難體現財務管理的對象、內容和財務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有機統一的要求。故筆者主張,首先按財務規劃、財務監控和財務考核與評價三大財務管理基本職能的邏輯順序構建現代財務管理學的內容體系,再將投資、籌資、用資、耗資、收益分配等企業的各項財務業務與活動分類納入財務規劃、財務監控、財務考核與評價三大模塊之中,從而實現財務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活動有機融合、財務管理理論與財務管理實踐高度統一。
(三)構建與我國財務管理實際更加契合的財務管理學內容體系
如前所述,西方的財務管理學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為基礎、成熟的金融市場為環境的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踐既有指導作用的一面,又有與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不相適應的一面。既然如此,對西方財務管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就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在學習、吸收、借鑒西方財務管理學具有普適性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還需要研究、探索、發展與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際相契合的特殊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筆者認為,其中有兩大問題亟待我們去探索和解決。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