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會演出策劃案范文
時間:2023-04-01 20:0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晚會演出策劃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時間:暫定于xx年7月25日晚8點。
2、 地點:處活動中心后燈光球場靠北的臺子。
3、 參加演出的節目(附后)。
4、 其他要求:
(1)、演出的燈光和音響:有工會負責音響的調試,各演出單位務必在演出以前要試好自己的錄音帶或者是牒盤,燈光在舞臺前擺放三盞地燈,舞臺靠前擺放兩個立式話筒,要求有三個領風,兩個無線話筒。
(2)、舞臺要求:后背景(寬12米×高4.8米),背景采用機關辦公室大樓和十五夜景的圖案;背景上部為“xxx年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動“,背景中部為”消夏納涼晚會“,背景下部為“主辦單位:處團委、處文聯、處工會”;舞臺前部立拱門,拱門上的橫幅為“xx激情夏日消夏納涼晚會”,舞臺鋪設紅地毯,在舞臺兩側用花籃按照“八”字型擺放,舞臺前部擺放塑料盆花。
(3)、觀眾席要求:觀眾席前排擺放20把左右的小凳及水;各單位必須由黨總支(黨支部)負責同志帶隊參加,河莊坪每個基層單位不得少于20人,前線和富縣不做要求,并自帶小凳,統一者裝,并按照事先安排的場地縱向兩列就座觀看。
(4)、氛圍營造:在演出前給各單位發放刮刮手和熒光棒;給演員獻花或花環;制作“共舉中國石油一面旗,同唱長慶油田一首歌”牌子,每字一牌;
篇2
一、將活動融入中心工作,提升權威性
“活動辦報”是三峽商報的辦報宗旨,三峽商報幾乎月月有活動,周周有項目。這樣高頻率的活動無疑激活了報紙的版面,彌補了紙媒傳播渠道受限的不足,但也無形中讓老讀者感到乏味。三峽商報舉辦的納涼晚會,開辦之初,就立足借力,巧妙借助當前宜昌市委、市政府正在開展的“文明城市創建”的中心工作,主動與市文明辦、市文化局以及各主城區宣傳部聯辦,將晚會列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種創新性工作。主題定為“愛上宜昌,筑夢大城”,使活動起點高,提高在市民中的權威性與公信力。
由于活動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之后的場地協調、節目調演等一系列工作得以一路綠燈。選定的4場活動場地均處于宜昌主城區的中心地帶,也是商業繁華地,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平時就自然匯集大量的納涼人群,確保晚會的演出人氣。
二、征選節目有效互動,提升影響力
為了確保在短短兩周內組織出首場演出的節目,我們在設計策劃案時,專門擬定了七個節目來源渠道,其中包括由三峽商報多年來開展選秀節目推選出來的本土明星;各街道、社區推薦的優秀節目;文化部門組織二級單位及文化演出團體支持的節目;由各縣市區組織的非遺文化傳承人表演的傳統節目;社會及單位合唱團體友情加盟;專業琴行、培訓機構組織的節目以及宜昌知名演藝人員特別演出等等。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報紙上征集“才藝家庭秀”與群眾藝術團體已排練成熟的節目來參演。征集消息一經刊出,引來了眾多的“才藝家庭”與群眾性演出團體的報名,參演人員的熱情大大超出我們的想象。而且報名的節目質量不俗,像曾登湖南衛視并上英國《泰晤士報》頭版頭條的器樂少兒搖滾樂隊Superbaby、“板凳拳王”覃澤民、“民間故事家”徐榮耀都報名來為晚會獻力,為市民獻福。
許多讀者手拿一份三峽商報前來報社報名,積極要求能上節目。更有許多有才藝的市民在晚會現場紛紛要求報名。一時之間三峽商報成為群眾性文藝人才追捧的媒體,報名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這在極大地豐富節目形式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節目的質量,使晚會品質一場勝過一場:表演形式從首場以歌舞、奏樂演奏為主,到后來的魔術、武術、水鼓表演、家庭才藝秀等多種表演形式兼俱,內容豐富多彩,觀賞性強;參演人員也從兒童、中老人居多,嬗變成青年人為主體,老少演員適當點輟的青春舞臺。
三、通過人性化組織,提升親和力
一場盛大的活動,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與讀者關注,而在這成倍放大的關注度中,如果主辦方細節注意不當,現場管理失調,很可能在無意中傷害參與者和讀者的積極性。同樣,人性化的細節處理和科學的活動現場管理,不僅可以保證活動的出彩效果,更能為媒體結交更多的朋友,提升整張報紙的親和力與好感度。
由于本次活動是由三峽商報搭臺,各路演出方義演,讓市民免費觀看的公益性晚會,所以要格外注意演出人員的情緒,及時幫助他們處理各類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被需求、受尊重,在體味到參與公益活動的高尚感時,也被自我奉獻精神所感染。
為此,主辦媒體每周務必召開三次會議。周一上午召開當周納涼晚會的籌備會,總結上周活動的經驗,收集上周活動時的不足,將細節一一落實。譬如說,首場晚會現場雖然搭建了演員更衣室,但是由于沒有標注,許多演員即便是到了現場,仍然沒有找到更衣室,無奈只好當眾換服裝。活動總協調人看到這一細節后,第二場馬上改進。像這樣隨時隨地發現的細節,總協調人隨手記下,4場活動下來,累計記下40多個細節,并在下場活動一一改進、落實,使演出人員心生好感。在節目的篩選上,為了保證節目質量,工作人員對于每個節目都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認真篩選,無論是否選中,都給予當事人電話回復。
周三上午召集備選節目負責人和總導演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協調,調整節目順序,標明注意事項,并收集節目伴奏和表演者名單,讓演出方感受到主辦方的耐心、細致與誠意。周五上午開會劃分活動現場具體事宜的負責人,將音響、后臺、安保等工作一一落實到人,定崗定人,強化責任。同時周五上午的會議還兼顧新聞策劃,確保晚會的宣傳效果。
由于科學有效的現場管理,使得晚會演出方在每個一個環節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責任人。晚會現場雖然人山人海,但是節目安排有條不紊,展現出一個媒體良好的現場管理能力與一群媒體人良好的職業素質。同時讓所有參與合作的人員都表示合作十分愉快,來年繼續合作。
四、與新媒體互動,提升創新力
有研究者認為:“第四媒體網絡則是威脅報紙生存的最強對手。”[1]鑒于此,在辦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借助于網媒傳播手段,以此來擴大報紙的影響力。4場納涼晚會還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網站的功能,安排記者在報紙官博、個人微博、微信上傳播,放大傳播效果。同時參演人員以及親朋也不自覺地將在晚會現場的視頻上傳微博、微信以及網站。
毫無疑問,傳統平面媒體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從現在開始,就必須跳出單一的報紙經營模式,將報媒的發展納入到文化產業鏈的思考之中;必須開始逐步改變目前業已習慣了的商業模式,創造出新的產品模式、營銷模式和商業贏利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媒體的強力沖擊下繼續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