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6 17:07: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篇1

【關鍵詞】 居家治療;醫療廢棄物;感染;處理方式

醫療廢棄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傳染病患者及疑似者產生的生活垃圾按醫療廢棄物處理) [1,2]。其較強傳染性和污染性經常被人們所忽視,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直接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醫療廢棄物與突發急性傳染病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讓醫務人員、患者和社會了解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提高衛生安全意識,加強醫療廢棄物管理的任務變得刻不容緩[3]。

目前,絕大多數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社區醫院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已基本規范,而居家治療所產生的廢棄物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此,我們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120名居家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例進行了調查,并對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使患者逐漸能自覺自愿的按規定對醫療廢棄物進行規范處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門診就診及出院后需繼續居家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20名,男79例,女46例,年齡23~70歲(平均48.5歲),均采用口服藥物加胰島素治療,患者能自行注射胰島素及進行血糖快測,本著自愿的原則,各項調查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及積極配合。

1.2 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咨詢專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首先調查患者對醫療廢棄物的認識,目前所采取的處理方法,有無被廢棄物損傷的經歷等。根據調查結果,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醫療廢棄物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醫療廢棄物回收的重要意義,建立聯系卡,制定廢棄物回收卡,并和社區、當地基層醫院建立聯系,借助社區醫院、基層醫院為載體,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利用廢棄的廣口硬質塑料瓶,將居家治療中產生的醫療垃圾有效收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

2 結果

基礎調查后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個體化干預,一年后再次對研究對象的認知情況進行評估調查;于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對醫療廢棄物的回收情況進行統計。參與該課題醫護人員均經過統一培訓,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及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3 討論

3.1 隨意處置醫療廢棄物的危害 醫療廢棄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危害性三個特點,在國外醫療廢棄物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4]。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并隨意丟掉,勢必會嚴重的污染環境,傳播疾病,最常見的是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等,使用過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能存活一周[5]。糖尿病患者用過的廢棄針頭、血糖試紙,若混入生活垃圾,將造成環境污染和疾病傳播對環境和人們身心健康構成直接威脅。我國也有報道兒童因撿拾廢棄空針玩耍而剌傷眼球的事故等,給社會及家庭均造成了嚴重后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3.33%患者有被針頭刺傷的經歷。經過干預后,針刺傷發生率降為12.5%。

3.2 居家治療醫療廢棄物的處理現狀 伴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狀況的提高,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在臨床的廣泛應用,造成了大量醫療廢棄物品的處理障礙,在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和管理上仍存在薄弱環節。本調查說明,80%的患者經常將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主體是針對各大醫院、社會辦醫和個體診所等醫療機構,涉及如何正確處理居家治療所產生的醫療垃圾,缺乏相關規定,目前在管理上仍然是空白。只有少數患者(9.17%)曾接受過關于醫療廢物處置方法的指導,非醫務人員對此認識不足。在所調查的120人中,僅有23人知道什么是用來廢棄物,通過健康教育指導后,95.83%的患者對醫療廢棄物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知道正確處置醫療廢物的方法,但因沒有比較便捷的終端回收部門,所以仍然有15%的患者將醫療垃圾最終全部混入生活垃圾。

4 對策

4.1 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廢物處理重要性的認識 要加強對公眾的環保宣傳工作,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強化環境法制觀念,提高社會公德和處理醫療廢棄物、防治污染的責任感,切實提高公眾的自我衛生和環保意識。

4.2 指導正確處置方法 在儲存、收集醫療廢棄物過程中:色袋分裝,封閉存放,分類收集醫院廢棄物,使用利器盒存儲利器如注射針頭等都是針對處置醫療廢棄物的有效方法和技術準備、保證。本著就近原則可與患者居住地附近社區建立聯系,使之代為處置醫療廢物,鼓勵患者利用回醫院復查的機會將醫療垃圾帶至醫院統一處理。可根據科室情況,酌情獎勵患者免費測血糖一次或獎勵試紙、注射針頭等。

4.3 生活區垃圾規范處理:環保部門加大對于垃圾的規范處理力度,在居民區設立醫療垃圾收集裝置,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6—7.

[2] 張戰賽,俞曉紅,張韌. 環境相關衛生監督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環境與職業醫學,2008, 25(5): 453—455.

[3] 鄧喬丹,潘華峰,江啟煜,等.醫療廢棄物與健康管理現狀研究的啟示與分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2):122—123.

篇2

【關鍵詞】 口腔醫療門診;醫療廢棄物;感染管理

隨著口腔專科門診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新的診療操作技術不斷應用于疾病診療中,伴隨而來的醫療廢棄物日益增多,引起醫務人員乃至社會人群的關注。如何對疾病診療后的醫療廢棄物進行收集——分類——規范——運輸——終末處置管理等,成為醫院領導、后勤部門領導及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內容。規范管理是否到位,不僅關系到改善社會環境、醫院環境衛生污染狀況;而且關系到醫院醫務人員、就診病人的身體健康;重要的是關系到有效地減少和預防病原微生物流行傳播疾病。2003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對醫療廢物的產出、分類、收集、轉運、焚燒及處理的全過程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標志著我國醫療廢物處理進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使我們口腔專科醫院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防止診療中、診療后醫療廢物引起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力地推動作用。

1 門診醫療廢棄物種類

1.1 感染性醫療廢棄物 口腔醫院門診診療工作與綜合性醫院門診診療工作不盡相同,其疾病受口腔特殊的組織解剖生理特點的限制,分科細,治療途徑多,每一項治療必須通過醫師雙手完成整個治療過程。治療結果必須通過護士雙手及保潔人員雙手完成污染器械收集、洗滌、消毒、滅菌,敷料及各種廢棄物回收、分類、轉運等,產生的醫用廢棄物種類多、數量多,幾乎涵蓋了8種醫療廢棄物分類內容的全部,因而更具有傳染性及傳播疾病的危害。例如:診療操作使用高速手機頭和牙鉆;齲齒等治療用的各種類型器械及小器械;水汽槍、吸唾器;拔牙用的各類器械;正畸牙、修復牙使用各類器具等,其表面殘留病人口腔內血液、唾液、食物殘渣、磨牙碎屑組織;污染的各種敷料,如:棉條、棉球、棉簽、小紗布、小毛巾、牙膠、小紙捻等,數量眾多的敷料均染有血液、唾液,成為醫用廢棄敷料交叉感染的途徑之一。

1.2 非感染性醫療廢物 診治牙病所使用的各種重金屬類,如汞、砷、鉛等特殊廢棄物;放射科廢棄的沖洗X線膠片液;病理科廢棄的各種病理組織切片標本;檢驗科廢棄的各種血液標本、病原體培養基標本、廢血清、廢標本、采血用品等;修復科、正畸科廢棄的技工印模材料、石膏模型、石英砂等;藥劑科廢棄的揮發性、蒸發性化學藥劑廢氣;洗衣房洗滌排放的污水;手術室、供應室洗滌器械的污水及殘余物;各科室廢棄的損傷性刀片、縫合針、擴大針、光滑針、金屬成形片、金屬車針、拔髓針等。均會產生物理、化學、放射污染源,同樣對醫院醫務人員身體健康及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1.3 一次性醫療用品廢棄物 一次性無菌醫療器具的推廣使用,對預防口腔疾病診療起到了預防作用,受到病人、醫護人員的歡迎。但增多的醫用塑料廢棄物如:一次性治療盤、口鏡、鑷子、探針、漱口杯、手套、胸巾、印模、托盤、注射器、針頭等的處置使醫院難以承受。例如:就診人數日門診量1000~1500左右人次,需使用1000~1500套的一次性無菌治療用品。長此下去,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可想而知。這些廢物可成為最直接的污染源頭,成為血液性疾病傳播的傳染源。這些醫療廢棄物在醫院的產生不僅對醫院內醫務人員有造成感染的危險,也可能污染環境造成社會疾病的流行[1]。

2 門診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

2.1 組織管理及制度不健全 表現在:有組織、有制度、但不健全。未建立主管和監管部門,或兩者未能協調配合。對醫療廢棄物的類別、規范、處置缺乏足夠的重視,使組織管理制度落實和執行流于形式,長期以來未能引起各級部門重視。如:后勤管理部門無專人環保負責制;醫療部門、護理部門、感染管理部門的協調、檢查、監督職責不到位。

2.2 分類環節控制不嚴格 醫院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分類——收集——回收——運輸——焚燒等環節應是一個連續的系統程序。但我們在工作中時常表現:診療后廢物混放、混裝;銳器廢物與醫用其他廢物混放、混裝;醫用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放、混送;廢物裝袋過滿、過多散落等現象依然存在。電梯旁、樓道內、馬路上常常可見到醫療廢棄物留下的痕跡。為傳播疾病埋下了嚴重隱患。

2.3 規范操作不嚴格 表現在:診療使用后注射器與針頭不卸或不分類;一次性治療配套盤器械用畢丟棄在生活垃圾中或不分類混放一起;一次性手套、口杯、紙巾使用后丟棄在生活垃圾箱內等,缺乏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操作的意識,既沒有保護病人,也未到達保護自身健康的目的。

2.4 終末處理運輸不嚴格 表現在:將院內廢棄物集中車輛運輸至院外垃圾場焚燒,缺乏醫療廢棄物嚴格的分類、分裝標準和運送標準;缺乏社會的必要監督機制;缺乏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品及安全防護專業技術緊急處理等知識培訓。加之交接手續不完善、不規范,專人負責填寫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登記制度基本處于滯后空白,從而造成了醫療廢棄物不規范收集和運輸。

2.5 醫務人員防護認識不到位 表現在:防護認識淡化,認為口腔診療工作廢物面廣,種類多,不僅含有易致傷人體的銳器物,還有大量含有致病微生物具有感染性、病理性、化學性、放射性、血液性物質常伴左右,怎么處置是保潔員、院務部門、感染管理部門的事,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思想重視。

2.6 醫院環保設施滯后于醫療業務技術的發展 表現在:暫存處設置及建筑不合要求,管理脫節,設施不全,設備陳舊,廢水管網滲漏,廢水排放不標準,裝運及存放地點簡陋或露天放置或離工作區域太近。認為運行維護費用高,回收處理費用多,經費負擔難以承受等。對揮發性、蒸發性、污染源未進行有效的過濾裝置排放等。

3 門診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中的對策

3.1 加強組織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建立由后勤部門負責制的行政管理組織,醫教部門、護理部門、感染管理部門協助監督檢查。各科室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標準執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管理標準。如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管理制度,工作人員工作中對醫用廢棄物處置的職責和工作制度,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回收人員體檢制度等,將醫療廢棄物的管理納入醫療后勤管理質量范疇。對醫用廢物有分類收集、分類裝置、分類標示(如: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醫用廢物用黃色塑料袋,以及銳器放置耐刺、防水、防滲盒)。對生活垃圾在公共場所設置帶蓋垃圾箱,減少醫務人員及病人的直接接觸污染。每日科室有保潔人員對醫用廢物收集、分類、運送至醫院放置點進行交接記錄,每月統計上報。改變目前醫院對醫療廢棄物管理中存在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現狀。轉貼于

3.2 加強醫療廢棄物設施的建設 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減少排放的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建立醫用廢棄物與生活垃圾定點、定車、定位、定裝置、定專人的運輸流程;防止醫療廢棄物在收集、分類、運輸過程中丟失、遺棄或混入生活垃圾,給社會、醫院造成污染;開展對醫療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技術研究,變廢為用,變害為寶。

3.3 加強環節控制與規范操作 醫院從醫療器材敷料用品使用后產出源頭抓起,實行嚴格的統一采購;科室從領取數量、種類進行把關;保潔員對使用后的敷料廢物類規范收集,分類裝袋貼標示,定時定點交接給醫院負責廢物存放處理專業人員;省內衛生行政部門指定定點醫療廢物回收公司,定期規范密封運輸焚燒點處理。從而杜絕醫療廢物流入社會,達到防止污染源擴散污染環境及危害社會人群。

3.4 加強與衛生行政部門、環保職能部門的協調統一 省內建立醫用廢物焚燒處理點。解決目前各醫院尤其是離城市較遠的中小醫院各自為政,購置焚燒爐焚燒醫用廢棄物,即達不到完全焚燒毀廢物,又造成空氣質量環境嚴重污染;解決目前存在的另一現象大醫院負擔高額回收醫用廢物費用,中小醫院無力交費、無力投資,無處設點,加之經費受限而出現的醫用廢棄物混雜于生活垃圾中運出醫院外丟棄或填埋;醫院則應解決好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場所,對貯存時限等規定進行監督檢查并做出判定[2]。反饋給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3.5 加強醫療廢棄物管理的宣傳教育 在國家危險廢棄物的名錄中,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排在第一位。尤其是口腔診療后的醫療廢物,如果處理不當,很易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形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因此,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廢棄物相關的宣傳普及教育至關重要。開展書面宣傳與授課培訓相結合;科室檢查與糾正不合理的分類、處理方法相結合;強化醫院各級各類醫務人員對醫療廢棄物的重視。使每個醫護人員都意識到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做好個人防護,并積極參與。從而減少和避免因醫療廢棄物而引起的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3.6 加強院務后勤部門的監管力度 確保醫療廢棄物從初始產生、回收、分類、裝袋、運輸、焚燒,做到交接手續等全過程進行重點關注,做到萬無一失。并有定時巡查督促管理分工職責,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解決、關注、匯報,防止對醫院內外環境造成污染。這樣不僅可有效地防止醫療廢棄物流失,還可明確廢棄物管理各環節責任,起到一定約束和監督作用。

3.7 加強專業培訓與監督治理 對醫療廢棄物處置操作專業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學習,采取有效的職業防護措施,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如:乳膠手套、專用工作服、防水圍裙、膠鞋等,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必要時免疫接種,防止其操作中健康受到損害。提高他們對醫院醫療廢棄物危害的思想認識,提高在崗責任心,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環保意識。

3.8 加強醫療廢物包裝,貯存管理 科室按要求分類、分別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袋3/4時進行封口或密閉容器,有明顯的標識,送至醫院固定放置點;醫院按要求有醫療廢物貯存設施和場所,貯存不超過兩天時間,并沒有警示標識和防滲漏、防鼠、防蚊繩、防盜、防兒童接觸安全措施等,專車、專用、專路線運輸,并做好記錄,如產生單位、類別、送交科室、日期等。

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診療后的醫療廢棄物產量、數量將會越來越多。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醫療診療結束后帶來的醫療廢棄物處理問題,離國家對醫療廢棄物管理的新法規條例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這需要一個認知過程。醫療機構、醫護人員都必須意識到醫療廢物正確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目前在為數不少的醫院,醫療部門還未從舊的醫療廢棄管理模式中走出來,缺乏正規的實行辦法和運行機制。且經濟政策、處理廢棄物、廢水的技術水平滯后于社會經濟與醫療技術發展。出現政策管理辦法與現實操作脫節,有漏洞、有薄弱環節。如:注重強調焚燒與填埋為主,注重醫院自行無害化終末處理等。這樣,既不能廢舊利用,又不能技術更新轉化再利用;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空氣環境、水源環境、土壤環境質量。因此,我們應在確保診療疾病安全的前提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基礎上,盡可能采用金屬類醫療器械(如:治療盤、口鏡、鑷子、探針等口腔診療器械),重復消毒滅菌使用,以減少醫療廢棄物產量,塑料垃圾產量;減少使用器械中諸多中間環節的污染;改變過去管理、處理模式,向綜合治理方面發展去研究和探討。將醫療廢棄物的分類、處理重點放在具有傳染性危害的關鍵醫療廢棄物品上。狠抓嚴格回收——嚴格分類——嚴格包裝——嚴格運輸四個環節。并在此基礎上,發揮醫院各部門相互協作與溝通,發揮各部門監督管理職能,從而最大限度降低醫院醫療廢棄物造成的醫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切斷交叉感染途徑。減少醫療廢棄物給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醫院成本的投入,為病人、為醫務人員提供一個清潔、安全的診療環境。使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置更趨合理化,并加大監督執法力度,規范醫療廢棄物的管理[3]。使口腔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張紅玲.醫用高度危險性物品的全程質控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5):454-455.

篇3

(1.邢臺市藥品不良反應和藥物濫用監測中心,河北邢臺054001;2.奧星制藥設備(石家莊)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050001)

摘要:從相關法規對制藥行業的環保要求入手,對目前制藥企業采用一次性生產設備產生的廢棄物的處理方式進行了分析,從經濟成本角度考慮,為制藥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 :一次性設備;環保;經濟成本;廢棄物

0引言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實施引起了制藥行業的高度重視,新《環保法》第42條提到:“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棄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從國家法規和政策方面不難看出,國家對處理制藥廢棄物的重視,制藥企業也已加強了自身在制藥廢棄物和污水等各方面的處理工作。但是,廢棄物處理工作的增加必然帶來成本的增加,而目前一次性設備在制藥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一次性設備使用帶來的廢棄物處理問題在制藥企業的環保工作中顯得更加突出。

鑒于以上的因素,如何在滿足法規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降低環保經濟成本就成了制藥企業尤為關心的問題。

1成本分析

滅活固體廢料所需成本巨大,主要取決于對其要求的處理程度。固體廢料的處理方法有:(1)現場滅活,這會導致高壓滅菌器的負擔增加;(2)遠離現場,將其運輸到垃圾填埋場焚燒或處理。上述兩種方法,都會產生運輸費和處理費。此外還有一種方法為化學滅活。總之,每種制藥廢棄物的處理方法均必須合法,并符合市政當局的要求。

在公路上運輸制藥企業的生物污染廢棄物會產生額外成本,而在冷藏產品包裝袋的運輸時所要求的物理防護(如冷藏車應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品震動)也會增加運輸成本。

目前,很多制藥企業使用的一次性設備也會產生與物料、產品和廢料運輸有關的成本,主要包括:(1)運送員工和運輸設備;(2)設定運輸路線;(3)必要的設備裝卸等。

另外,制藥企業的廢棄物處理還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制藥企業應建立健全各廢棄物的處理程序,并定期進行人員培訓,這些都會形成相應的經濟成本。

2廢棄物的處理方式

由于制藥企業所在地的市政當局頒布的具體要求不同,所以廢棄物管理成本也有所不同。一次性設備的使用在減少液體廢棄物(即清洗污水)滅活的同時,又會增加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成本,因此,制藥企業在評估廢棄物處理時需要重點考慮以下成本因素,主要包括:(1)液體廢棄物滅活;(2)場外運輸;(3)焚燒;(4)固體廢棄物現場滅活(化學或熱滅活);(5)垃圾掩埋法或其他處理方法。

盡管一次性設備的技術優勢已得到制藥行業的一致認可,但是使用該技術的制藥企業仍然必須解決諸如由使用組件和系統而產生的殘余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

使用一次性設備面臨的選擇有:可再利用、材料再利用或固體廢棄物處理(包括垃圾填埋、焚燒以及能源回收)。由于制藥行業的固體廢棄物是以噸計,因此利用一次性設備也就意味著固體廢料的大大增加,而和其他工業和市政塑料廢棄物相比,這一點并未受到廢棄物管理專家的同等重視。

目前,由于滅活生物污染廢棄物或拆分含多個組件的一次性設備裝配的潛在需求,回收利用一次性設備在商業上并不可行。另外,對大多數回收利用項目來說,廢棄物總量并不夠多。當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有更多的利用價值時,回收利用才更有效且在商業上可行。然而,隨著一次性設備的技術使用率的逐步增加,人們越來越擔心清潔聚合/高彈性材料的數量加劇,這些材料或者被運到垃圾場填埋,或者被焚燒。值得注意的是,制藥企業對接觸到生物制品的一次使用材料在被運往垃圾場填埋或焚化爐焚燒之前,應確定其危害性。現代技術已允許混合塑料的回收利用,硅膠管完全可轉化為基硅氧烷,其可用于生產密封劑、樹膠和其他產品,這樣可以盡量節約社會的總體資源成本。

混合塑料固體廢棄物的再利用可能先需要清潔和滅菌,然后才能磨成微粒作為填充材料使用,一些公司也認可清潔混合塑料廢棄物的再利用。

如果一次性設備不能再利用、再循環或再賦予新的用途,就需要研究其他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掩埋或焚燒的方法雖然具有爭議,但仍是目前大多數制藥企業的首選。廢棄物管理專家要熟悉市政當局在處理固體廢棄物塑料(包括丟棄的包裝材料廢棄物、實驗室和食堂用廢棄物及維修廢棄物)方面的規定。在將受污染的制藥廢棄物進行掩埋處理之前,碾磨和高壓滅菌系統被廣泛應用于預處理廢棄物環節。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指出:“焚燒是被廣泛認可的廢棄物處理方法,并且益處多多。焚燒可減少必須送到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的數量,并可降低廢棄物的毒性。”焚燒是在許多國家和城市經過廣泛實踐的方法。在垃圾能源化的過程中,焚燒能產生顯著的能源回收效益。垃圾能源化技術已在歐洲許多國家推行,在美國的實施率也日益增加。垃圾能源化技術用于從市政和工業廢棄物中獲取能源并將其轉化為熱能或電能。一次性設備產生的廢棄物可考慮在內部進行垃圾能源化轉換或轉化為其他市政或工業垃圾能源化設備。

常見的幾種廢棄物處理方式的比較如表1所示。

3結語

目前,綠色制造和綠色化學迅速成為促進一次性制藥設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商業驅動力。綠色化學主要涉及可降低或消除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的化學使用和化學加工。這些化學品的使用和生產不僅會減少廢品和有毒組件的產生,還能提高廢棄物處理效率,使得一次性制藥設備的生產和使用具有環保和節能的優勢。各制藥企業的廢棄物處理政策(即怎樣處理和滅活相應的固體廢棄物)應該得到明確,碳排放稅的潛在影響應該考慮在內。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藥企業在環保工作中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降低經濟成本,本文總結如下:

(1)可以焚燒處理的固體廢棄物,應盡量采用能源回收的方法,焚燒產生的熱能或電能可以得到二次利用,從而節省成本。

(2)盡量采購易分解處理的一次性制藥設備,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

(3)目前制藥行業存在大量的包裝材料,但是包裝材料的重新利用率較低,例如常見膠囊的內包裝材料一般為鋁箔和PVC(聚氯乙烯),由于鋁箔在生產時會和PVC共同壓制成鋁箔板,而膠囊被患者服用后,很難將鋁箔和PVC分離,從而影響了鋁箔和PVC的回收利用。因此,新型材料的使用或者新技術的開發同樣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4)優化管理模式,解決制藥企業存在的人員臃腫、辦事效率低等問題,同樣可以降低相應的經濟成本。

收稿日期:2015-06-04

作者簡介:苗偉生(1984—),男,河北沙河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

篇4

【關鍵詞】 具體標識法; 神經外科; 感染性廢物; 醫療廢物混放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improvement of medical wast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Method:25 trash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in the garbage was observed.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 since January 2014,the medical waste mix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waste of two time periods were counted.Result:Before implementation,a total of 472 cases with 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25 wards,56 cases of mixed phenomenon, the rate of 11.86%;after implementation,a total of 506 cases with 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25 wards,21 cases of mixed release,the rate of 4.1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fectious waste; Medical wast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Xiaog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30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和保健等相關活動總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或其他有害性的廢物。為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1]。而在實際的執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醫院或科室人員,無視醫療廢物處理法律,或因疏忽和知識匱乏造成醫療廢物混放的情況。醫療廢物處理的后果非常嚴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方法顯得異常重要[2]。本次研究就選擇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經外科內病房內的25個垃圾桶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實施具體標識法前后,醫療廢物混放的情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擇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經外科內病房內的25個垃圾桶作為研究對象,本院自2014年1月開始實施具體標識法,由此根據實施順序就實施前后垃圾桶內醫療廢物的處理情況進行分析。

1.2 方法 將每個病房內的垃圾桶進行標簽分類,囑醫護人員將神經外科科室內產生的廢物用標有具體名稱的標簽對每個垃圾桶進行標識。每季度進行必要的醫療廢物處理培訓課程,告知醫護人員,對收治的傳染患者或疑似傳染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必須嚴格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理,對廢棄的精神、麻醉、毒性藥品,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執行[3]。讓醫護人員了解到,醫療廢物垃圾桶是國家列入法規管理的危險性廢棄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污染環境和引發傳染性疾病的潛在危險。因此,要告知工作人員,不同類型的廢棄物應該放入對應的垃圾桶,要增加其感性認知,如在治療車上感染性廢物垃圾桶上可以貼上“注射器、延伸管廢物”,非感染性垃圾桶上可貼上“塑料包裝袋廢物”;護理車上的肺感染性廢物桶上可貼上“尿褲”“吸痰管”“口服藥杯”等字樣,以此來提醒相關人員正確的處理醫療廢物[4]。此外,所有盛裝醫療廢物的容器、包裝物、收集、貯存、運輸機處置都應防治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并且所有標識必須按照市環保局相關規定統一制作。感染性、病理性的醫療廢物一律用正規公司提供,印有正規廢棄物標識的包裝袋進行分裝,損傷性、藥物性及化學性物品必須要有統一生產和標識的利器盒盛裝。醫療廢棄物的標識應定期進行檢查、并及時更新,保證其清晰易辨[5]。

其次,還應加強對醫院醫療廢物垃圾桶的管理,首先管理層的人員必須意識到醫療廢物垃圾桶正確處理的重要性,可將醫療廢物的管理視為醫院科室服務人的績效審評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的醫療廢物處理責任制,落實到人,并安排相關職能科室進行監督。同時,加強醫護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針對醫療廢物垃圾桶的管理不單單是醫院感染問題控制的主題,更是醫院整體形象的提升。因此,要加強職業素質的培養,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分類、處理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將醫療廢物處理工作做到規范化、職業化和科學化[6]。另外,要加強標識化管理,由醫院統一規范不同科室和醫療技術部門的處置室設施,嚴格按照衛生部2003年頒發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警示標識規定”對要求放置包裝袋、容器和周轉箱的廢物要配置好足夠的包裝袋、容器等。由醫院感染管理科根據標識設計理念、設計依據、醫療廢物分類原則結合臨床工作實際情況,制定醫療廢物工作流程。標識的左上角可以為醫院或科室的標識或名稱,標識中間要有標記明確分類的位置用于標記玻璃類廢物、損傷性廢物、感染性廢物、藥理性廢物等。制作好的標識應由專人對醫院各個科室進行發放,并統一指導回收人員進行粘貼,保證位置的固定、醒目。最后,還應出臺規定臨床科室和醫療技術部門必須明確區別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嚴格按照標識進行分類,統一存放[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實施具體標識法前后,醫療廢物混放的情況,并統計兩個時間段內醫療廢物混放人員的分布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字2檢驗,多因素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檢驗均為雙側,以P

2 結果

2.1 實施前后醫療廢物混放發生情況比較 實施前25個病房內垃圾桶共計472例醫療廢物分類情況,共發現混放現象56例,混放率11.86%;實施后25個病房內垃圾桶共計506例醫療廢物分類情況,共發現混放現象21例,混放率4.1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0360,P

2.2 實施前后醫療廢物混放人員分布情況比較 實施前,醫療廢物混放人員分布主要為進修生和實習生,總共發現34例出現醫療廢物混放情況;實施后,醫療廢物混放人員的分布主要為實習生,共計發現12例出現醫療廢物混放情況,實施后顯著低于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3.6646,P

3 討論

3.1 當前醫療廢物處理管理現狀 醫療廢物是指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和保健等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或者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隨著科學和醫療的不斷發展,醫療廢物的產生、管理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本院醫療水平逐漸得到提升,但醫療廢棄物的處理一直以來都還是醫院很難完美解決的一個問題,其包括對某些感染性強的醫療廢棄物品的妥善消毒乃至徹底清除的過程。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傳播,保護環境防止醫療廢物在產生、轉移、貯存、處理等過程中造成多種污染,一般來說,醫院肯定存在針對醫療廢物處理的條例或制度,但因醫院管理層人事不重視,或基層醫護人員不熟悉操作流程,極易造成醫療廢物混放的情況[8]。

醫療廢物管理不嚴或處置不當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病毒感染等情r,如不及時處理可能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神經外科醫療廢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危險廢物,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47類危險廢物中。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針對醫療機構廢物的處理也逐漸得到廣泛關注。但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因缺乏嚴格的管理規范和監督機制,醫療廢物的處理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和流失。再加上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和管理研究欠缺一個嚴格的體制和標準,如何改善和提高醫療廢物處理成為醫院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工作。

3.2 醫療機構廢物處理方法 神經外科是醫院的一個獨立科室,涉及到的疾病包括顱骨、頭皮、腦血管膜結構損傷、炎癥、腫瘤、急性等功能紊亂疾病。神經外科涉及到的醫療廢物包括傳染性、化學性和神經性的醫療廢物,而不同的廢物必須按照條例規定進行不同的放置和處理。針對神經外科的醫療服務來說可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虎穴性廢物和藥物性廢物,不同的廢物污染情況不同處理的方法也有所差異。所謂感染性廢物就是指被患者血液、w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主要有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和各種敷料,一次性衛生用品、一次性醫療用品和器械、廢棄被服等物品[9]。同時,醫療機構收治的隔離傳染病患者或者疑似傳染病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醫院實驗室病原體培養基、標本、菌種及毒種保存液都屬于感染性廢物。針對感染性廢物最主要的就是對其殺菌和消毒,然后按照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隔離的傳染病患者感染性廢物應使用雙層黃色廢物塑料袋密封包裝后,貼上標簽;針對容易產生感染性廢物的科室進行登記,并由醫院進行廢物的統一收回和消毒焚燒;針對被患者體液、排泄物等要用黃色醫療廢棄物塑料袋包裝,并在塑料袋上貼上標簽,統一回收后進行焚燒[10]。

病理性的廢物主要包括手術或其他診療過程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器官等,醫學實驗產生的動物組織、尸體等,病理切片后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蠟塊等。針對病理性廢棄物的處理應用黃色醫療廢棄塑料袋進行密封包裝,并在塑料袋上貼上標簽,對產生病理性廢物的科室進行登記,由醫院統一回收當日焚燒。針對術后產生的廢棄肢體、腫瘤等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殯儀館回收焚燒。損傷性的廢棄物包括針頭、縫合針、各類醫用銳器、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瓶等物品,針對這類物品的處理應放入專門的密封盒內,貼上標簽后由科室負責人員進行登記,并由醫院統一收回,利器盒密封后不允許再打開[11]。化學性廢物包括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針對化學性廢廢棄物,因其量較多,因此需要批量進行回收,部分報廢的器具應先到預防與感染管理辦公室登記后,由預防與感染管理辦公室交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處理。藥物性廢棄物包括一般性廢棄的藥物如抗菌素、非處方類藥物,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如致癌性藥物、可疑致癌性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針對藥物性的廢棄物應統一交由藥品管理科、藥品管理科再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12]。

醫療廢棄物的具體標識法通過將不同的廢棄物按照某些標準統一分類,用專門盛裝不同類型的廢棄物塑料袋或利器盒密封包裝,并在外包裝上貼上標簽,制定對應標簽的有效處理方法,以保證準確的處理[13]。事實上,標識是一種傳播的符號,它能夠以精煉的形象表達一定的含義,并借助人類的慣性思維和想象力傳達特定的信息,因此,社會各界對于標識法的用途較廣。隨著標識法應用在醫療服務的分類和處理中,受到醫護人員的青睞[14]。實施具體標識法前,本院神經外科相關人員僅少部分人能夠掌握正確的醫療廢物處理方法,且存在很嚴重的知識缺乏問題,導致醫院醫療廢物的分類、回收及處理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不僅造成了對環境、人類的不必要感染,更阻礙了醫院資深發展。自實施具體標識法后,神經外科醫護人員醫療廢物處理知識顯著提升,醫療廢物混放的情況也顯著減少[15-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前25個病房內垃圾桶共計472例醫療廢物分類情況,共發現混放現象56例,混放率11.86%;實施后25個病房內垃圾桶共計506例醫療廢物分類情況,共發現混放現象21例,混放率4.1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針對神經外科醫療廢物處理,應實施具體標識法,提高相關人員正確處理醫療廢物的意識,制定嚴格、合理的處理管理制度,實現改善醫療廢物混放情況的目標,從而促進醫療廢物處理的規范化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呂波,郭慶玲,李韜韜,等.具體標識法在改善 NICU 醫療廢物混放中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3):192-194.

[2] Gavrancic T,Simic A, Gavrancic B,et al.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t the Oncology Institute of Vojvodina:possibiliti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waste regulation in Serbia[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2,30(6):596-600.

[3]周小燕,劉敏,封燕,等.新制醫療廢物標識牌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33(3):132-133.

[4] Bazrafshan E,Mostafapoor F K.Survey of medical waste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ran: a case study of Sistan and Baluchestan Province[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1,29(4):442-450.

[5] Deng N,Cui W Q,Wang W W,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21(12):4613-4622.

[6]付治凌,倩,高瑩,等.廠礦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現狀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153-154.

[7]張紅梅.損傷性醫療垃圾在口腔科的管理[J].醫藥前沿,2014,(22):364-365.

[8] Deng N,Wang W W,Cui W Q,et al.Thermogravi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kinetic models for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transfusion tub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21(3):1034-1043.

[9]吳惠琴,趙艷梅.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及管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1):141.

[10]張陽英,穆燕紅,孟哲,等.護士處理醫療廢物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32-334.

[11]孫承會,黃姣輝.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的方法與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5):381.

[12]Sobia M,Batool S A,Chaudhry M N.Characterization of hospital waste in Lahore, Pakistan[J].Chin Med J,2014,127(9):1732-1736.

[13]梅紹玲.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4):2114-2115.

[14] Komilis D,Katsafaros N,Panagiotis V,et al.Hazardous medical waste generation in Greece: case studies from medical facilities in Attica and from a small insular hospital[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1,29(8):807-814.

[15]蘆永華,鄭麗英,譚鋒,等.品管圈應用于醫療廢物正確處置的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9):639-641.

[16]汪璽正,劉彩紅,李俊艷,等.中國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98-701.

[17]韓穎,賴曉全,熊薇,等.湖北省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7):492-494.

[18]孫寧,張矗張箏,等.甘肅醫療廢物綜合管理和協同處置示范實踐與思考[J].環境保護科學,2015,17(5):153-158.

[19]王海鵬,陳建林.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運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1,33(6):103-104,109.

篇5

社會源廢棄物復合性剖析    

1.關于社會源廢棄物的復合性的探討    

社會源廢棄物的復合性基本囊括以下幾個方面:種類的復合性、危害方式的復合性、污染責任主體的復合性、損害客體的復合性以及損害結果的復合性等。    

(1}社會源廢棄物種類的復合性    

根據社會源廢棄物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社會源一般廢棄物和社會源危險廢棄物。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有明確的提及。相對于社會源一般廢棄物而言,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對于環境和環境周圍的居民的危害更為嚴重。即社會源廢棄物的種類不同,其對環境及人身生命健康的危害也不盡相同。    

(2)社會源廢棄物危害方式的復合性    

社會源廢棄物危害方式具備復合性,可以分為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綜合性危害等。就社會源一般廢棄物而言,廢棄物的毒性不至于直接對周圍環境(地下水、土壤)以及周圍居民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它的危害方式更多地體現在占用過多的場地,以及過度堆積造成的垃圾滑坡災害等,屬于物理性危害的范疇。對于社會源危險廢棄物而言(如常見的廢棄電池、殺蟲劑、老鼠藥等),其降解過程中往往會伴隨化學反應或生物反應,會對周圍環境直接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其危害方式有別于前者。   

(3) 社會源廢棄物責任主體的復合性    

(4) 社會源廢棄物的不同責任主體在社會活動中所充當的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有些責任主體甚至會同時兼具多方面的責任:生產者作為社會源廢棄物的主要產生單位之一,在社會源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中承擔主要的回收義務;消費者作為加劇社會源廢棄物增長和流動的單位,則需要承擔合理分類和合理倒放的責任;環境和資源公司作為主要的方,不僅需要完成生產者托付的回收義務,而且需要完成政府托付的回收責任;地方政府作為中央政策的推行單位,需要為當地居民提供公眾意識方案,促進社會源廢棄物的回收;中央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單位,則需要統籌整個戰略布局,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規范。雖然各個責任主體分工較為明確,但是很多時候每個單位的責任也是重疊的,比如政府單位、環境公司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扮演起消費者的角色,那么也需要其在社會源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中承擔起其應有的責任,即合理的分類和倒放相應的廢棄物。    

(4)社會源廢棄物損害客體的復合性    

法理學界將法律關系的客體定義為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而研究并確定某一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學理論與實踐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亦是部門法彼此區分的重要標準。環境相關法律關系與其他類型法律關系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之處不僅表現為主體與危害方式,更是通過其客體的復合性展示出來。“環境”作為環境法律關系的客體被環境法學界長期作為主流觀點加以認同,然而環境客體的復雜性決定了僅用“環境”一詞難以涵蓋全部法律關系。明確環境法律關系及其客體對于針對性研究、解決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及其他連帶環境問題至關重要。本文按照損害對象的不同將環境損害客體分為“環境生態功能”和“公民生命健康”兩類。其一,環境生態功能。指通過土地、森林、水、大氣等組成的有機統一體,即生態系統所表現出來的對環境污染、破壞與沖擊的容量、環境的舒適度、景觀優美性、可觀賞性等生態價值。這種生態功能不是通過實體價值與形態為人類服務的,而是以脫離其實物載體的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形式存在并滿足于人類需要的。關于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則又可以根據現有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分為大氣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水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土壤環境生態功能的破壞等。關于大氣環境生態功能和水環境生態功能的防治已經有了現行的法律進行指導和約束,但是其中關于土壤環境生態功能的立法還不成熟。其二,公民生命健康。社會源廢棄物,尤其是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在對環境生態功能造成污染的同時,其殘余的毒性物質會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而被人體吸收,進而對公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由于環境客體,尤其是社會源廢棄物之損害客體的復合性,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不能被單獨地審視,而需要結合具體案例分別加以分析論證。    

(5)社會源廢棄物損害結果的復合性    

社會源廢棄物按照其損害結果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以對水環境污染程度的劃分為例,根據水體的渾濁度、異味、有機物含量等指標,可以將水體的損害結果量化為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同理可得,在土壤污染、大氣污染的研究過程中也可以做量化的評價。但是在實際的社會源廢棄物污染過程中不僅會對水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也會對其他損害客體—大氣、土壤等—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這就使得在評價區域損害結果的同時需要綜合考慮其結果的復合性。    

2.關于社會源廢棄物面源性的探討    

由于社會源廢棄物主要是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其主要特征為分散性、復雜性,該類特征即為社會源廢棄物的“面源性”。社會源廢棄物的“面源性”是與“點源性”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體現在社會廢棄物生產源的移動性、普遍性以及隨機性。社會源廢棄物面源性的特點決定了其治理方式的復雜性,也是傳統的點源性的治理方式對其不再適用的原因之一—即在面源性的治理過程中無法精確定位廢棄物產生的源頭,因此在社會源廢棄物治理過程中需要以“面源點源化”為標準。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將危險廢棄物劃分為工業危險廢棄物、醫療危險廢棄物以及社會源危險廢棄物。醫療危險廢棄物和工業危險廢棄物因其生產的集中性、危害的廣泛性等特征而容易進行行業內的集中管理,近年來已經在社會上建立起了完善的處置體系。但是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因其獨特的面源性,注定了不能像其他兩類危險廢棄物一樣便于管理,加之公民對其危害的認識深度不夠、國家投人的管理力度不夠,現在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    

3.社會源廢棄物損害模式復合性剖析    

社會源廢棄物的主體、客體、危害模式及損害結果等要件均具有復合性,其中以其損害模式的復合性最為復雜且影響深遠,故而本文將以其損害模式復合性為切人點,并對相關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社會源廢棄物復合性的損害模式主要包括物理性的損害、化學性的損害以及生物性的損害。就其中物理性損害而言,近年來最重要的一個案例就是2015年的深圳“光明滑坡”案件。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區光明街道紅坳村南側的渣土收納場因堆放超過其容納標準的廢棄物(包括大量的社會源廢棄物),進而產生滑坡事故。社會源化學性的損害和生物性的損害比較常見,比如垃圾填埋場中的垃圾在自身化學作用和微生物參與下的生化反應會產生不同的滲濾液,進而對地下水體以及周邊水體造成污染,對當地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時候危害本身是相互影響的,比如堆填的“垃圾山”不僅對周邊環境有著潛在的滑坡威脅,并且其滲濾液、填埋氣也對周邊環境有著潛在的化學性危害。正是其復合性危害的存在,使得相關的立法研究變得艱巨而復雜。

三、社會源廢棄物基本概念之明晰    目前學術界關于“社會源廢棄物”的概念界定不夠明晰,經常與“固體廢棄物”“社會源危險廢棄物”“危險廢棄物”“社會源固體廢棄物”等概念相混淆、沖突。因此,結合我國2016年最新頒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等相關文件,對以上概念進行歸納總結十分必要。    

第一,固體廢棄物。隨著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關注度的提高,“固體廢棄物”一詞不再局限于學術界而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在國內,學界通常將其定義為“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包括普通的生活垃圾(殘余食物、廢紙、塑料、紡織品等),工業廢棄物(農藥、重金屬等),建筑廢棄物(木料、金屬、玻璃、石塊、爛泥等)等。    

第二,危險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可以分為“醫療廢棄物”“社會源危險廢棄物”以及“工業危險廢棄物”} 13-14 }c“危險廢棄物”是指列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需要依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的固體廢棄物。    

篇6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系指居民生活、商業活動、市政建設、機關辦公等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數量、組成及性質正隨著城鄉建設和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生變化。例如,一地區家庭燃料以煤為主,則排放的垃圾成分以無機物為主,而在供應暖氣和燃氣的小區,其產生的垃圾成分則以有機物為主。目前,我國僅少數大中城市對垃圾進行了袋裝排放和分類收集處理,而混合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和利用是相當困難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現有城市350多個,城市人口達2億多,年產生活垃圾5000多萬t,并且每年還以10%的速度增長著。2002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3638萬t,其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7404萬t,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54.3%。

2、有害固體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廢棄物

有害固體廢棄物又稱為危險固體廢棄物。這類廢棄物含有毒性、易燃性、反應性、腐蝕性、爆炸性、傳染性物質,因而可能會對人類的生活環境產生危害。為此,198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將有害固體廢棄物列為全球重大環境問題而加以重點管理。這類固體廢棄物數量一般較少,且約有一半為化學工業固體廢棄物。據統計,2002年我國危險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達1000萬t。放射性固體廢棄物主要來源于核電站用后核燃料的排放、研究機構的同位素應用、醫療單位放射性廢棄物處理等。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有害固體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廢棄物四類固體廢棄物中,放射性固體廢棄物和有害固體廢棄物由于其對環境危害大,屬于專門管理物質。

二、農用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危害

固體廢棄物不僅排放量大,而且分散,特別是某些固體廢棄物中還含有相當數量的有機物質或氮、磷、鉀等植物營養成分,因此固體廢棄物的農業應用就成了解決固體廢棄物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如果固體廢棄物農用不合理,也會對農業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1、農用一般固體廢棄物可能產生的危害

生活垃圾含有較多的有機物質和植物營養成分,用于農田往往可以收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增加作物產量的效果。因此,垃圾農用、進行資源化處理的優越性近年來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另一方面,由于垃圾成分復雜,顆粒粗細不等,且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和蟲卵、病原微生物,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造成程度不等的環境污染與危害。首先,易于對土壤理化性質產生不良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試驗結果表明,當每公頃施用150t未經嚴格處理的垃圾時,0~20cm的土層中土壤石礫(粒徑>2mm)和砂粒(粒徑>0.01mm)組分上升,土壤黏粒(粒徑<0.005mm)和粉砂粒(粒徑0.010~0.005mm)組分下降,從而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陽離子代換量減小13%~22%,引起了氮素和鉀素嚴重流失。其次,長期施用垃圾將有可能引起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積累。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小麥田連續兩年進行試驗,當每年每公頃施用垃圾7.5t時,結果發現小麥籽粒中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未施垃圾的處理。第三,日益增多的有機合成材料及其制品會隨垃圾進入農田,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殘破的塑料薄膜等有機化工產品隨垃圾進入農田,不僅阻礙了土壤水分輸送和植物根系的伸長,同時,由于這些有機化工產品還會緩慢地釋放出有毒有害物質,從而污染土壤和水環境。第四,垃圾如果未經嚴格無害化處理而施于農田,將會把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帶入土壤,成為各種疾病的傳播源。為此,垃圾農用必須經過認真的挑選和嚴格的處理,在保證農田土壤和生態環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方可作為土壤改良劑或肥料使用。

2、污泥的危害

污泥是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沉淀于污水處理池中的固體成分;污泥經脫水后其有機質含量一般在45%~80%,灰分量為20%~50%,且含有比較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因此脫水后的污泥經常被作為土壤改良劑或肥料施于農田。但是污泥成分復雜,一般總是含有重金屬、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機化合物等一些有毒有害成分,例如污泥中的重金屬含量往往要比污水高幾倍到幾十倍。所以,如果污泥施用不當,不僅會影響作物生長、造成土壤污染,還會增加污染物在農產品中的含量,這些污染物進入食物鏈后會進一步危害人、畜健康。而且對于污泥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尚無有效的無害化處理方法。除重金屬外,有些污泥還存在著pH過高、過低或鹽分含量高等問題,如果長期大量地施用污泥會使土壤理化性質變劣,如使土壤變得板結、發生次生鹽漬化等。另外,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且多呈還原條件,特別是施入水田后,常常導致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下降,土壤處于強烈還原條件,致使作物根系發育不良,甚至造成爛秧。污泥中含有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也有可能危害牧草和蔬菜等作物生長,并易使疾病得到傳播。

3、粉煤灰的危害

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或工廠燃煤動力車間燃煤燃燒后排放的廢棄物,其成分大多數為極細的海綿狀空心玻璃球體,還有一些結晶物質和未燃燒碳。粉煤灰的理化性質取決于燃煤的品種、產地和燃煤粉碎的細度、燃燒方式和灰渣的收集方法(以水沖洗后沉淀或干燥狀態直接排放)。粉煤灰含有Al、Si、Fe、Ca、S、B、Zn等微量元素,一般為微堿性,pH為8~9。由于粉煤灰中含有較多的Si、Ca及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將其作為原料生產硅鈣肥。另外,粉煤灰也可以作為添加劑,加入到有機復混肥中,以提高有機復混肥的造粒強度,改善肥料的理化性狀;還可將粉煤灰和其他有機廢棄物相混合制成土壤改良劑、人造營養土等,用于土壤改良和花卉等特殊作物的生產。顯然,如果粉煤灰用量過大,則會導致農田土壤pH升高、土壤砂化,并造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

與廢水、廢氣和噪聲污染相比,固體廢棄物具有移動性,不易擴散,存續時間長,污染后果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顯現出來等特點。也就是說,固體廢棄物往往又是污染其他環境要素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應通過清潔生產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盡量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還要加強對固體廢棄物的管理,通過對固體廢棄物的綜合開發利用,變害為利,實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負荷。

1、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技術政策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家由于固體廢棄物處置場所緊張,處置費用昂貴,加之資源短缺,提出了“資源循環”的理念,開始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以實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我國于80年代初期開始推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并于80年代中期提出了“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這一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技術政策,后來又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由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理利用是以減量化為前提、無害化為先導、資源化為目的而開展的。減量化是通過技術進步和工藝的革新,盡量減少生產過程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對于已經排放出來的固體廢棄物,采取措施減少其數量或減小其體積,如經過堆肥、焚燒等處理減量化,都可使排放出的固體廢棄物的數量和體積大為減少。無害化是指用衛生填埋、高溫堆肥、沼氣發酵、焚燒、熱解等方法處理固體廢棄物,使之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和不污染周圍環境的要求。無害化處理的方法很多,應根據固體廢棄物的類型與特點以及處理所需費用的高低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資源化則是指采取工藝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或使固體廢棄物得到再次利用,如可將粉煤灰制成硅鈣肥,把鋼渣用作生產水泥的原料等。

2、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控制途徑

(1)完善和改造生產工藝。不同的生產工藝直接決定著固體廢物的生成量及其種類。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不少企業的技術、裝備、生產工藝水平落后,資源和能源使用不合理,生產的產品產量低、質量差,生產過程中物料浪費大、能耗高,因而產生了大量固體廢棄物。所以,要解決固體廢棄物排放數量大的問題,首先就要從改造老企業設備、革新生產工藝入手,在減少能耗和提高原料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從而實現“清潔生產”。

(2)推行原料多級利用工藝。從不同產品的生產過程來看,生產一種產品所產生的廢棄物可能就是生產下一個產品的原料。因此推行原料多級利用工藝,使生產第一種產品產生的廢物成為生產第二種產品的原料,而生產第二種產品產生的廢物又成為生產第三種產品的原料,如此多級利用一種原料,可使排放到環境的廢棄物數量最少,而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綜合效益是佳。

(3)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采取適當的措施與加工工藝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理使之得到綜合利用,對于解決固體廢棄物排放所產生的環境問題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對城市生活垃圾可采取先將鐵、玻璃和塑料從中分揀出來并分別加以回收利用,再對剩余部分做高溫堆肥處理使之轉化為有機肥料等,都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例子。

(4)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處置。根據固體廢棄物種類及其成分的不同,可采取熱處理、固化處理和堆肥發酵處理等方法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理,使之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實現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

3、嚴格執行固體廢棄物農用控制標準

篇7

關鍵詞:化工廢棄物環境影響評價存在問題評價改進措施

1 問題的提出

近一個月來,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云南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避過層層監管,將5000噸具有很強危害性的廢物鉻渣傾倒在河道邊,造成了該地區的水源嚴重的污染。繼5000余噸劇毒“鉻渣被非法傾倒”事件之后,在云南另一個地區又曝出此類事件,在南盤江邊,被曝出了違規堆存了22年之久“鉻渣山”,這就可想而知它們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了,不僅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且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表明,2007年我國共產生了4573萬噸危險廢物。據專家推算,“十二五”期間,全國化工廢棄物將會以年均5%~7%的增長率增長,但與之匹配的處理能力卻不能夠滿足要求。而同樣的問題,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它們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探索如何用新的方法來減少化工廢棄物的排放。但是在化工廢棄物排放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對其造成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是在一項工程項目運作之前對它的選址、設計以及在建設過程中以及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和估計。所以,對化工廢棄物的排放的環境影響評價只是一個環節,但是評價的內容至關重要。

2 環境影響評價

2.1 環境影響評價概念

1969年,美國率先提出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并通過《國家環境政策法》進行了相應的制度規定。隨后,其他的幾個發達國家,如日本、加拿大、英國、瑞典、法國等也開始重視環境影響評價。中國于197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規定了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有與之匹配的環境影響的報告書。并且規定了報告書所涵蓋的范圍要根據氣象、地理、水文、生態等條件,對工業區、居民區、公用設施、綠化地帶等做出環境影響評價,目的是便于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防治污染,這也是其評價內容。對一個化工廢棄物排放進行詳細的環境影響評價,需要根據化工廢棄物的特點以及其排放對周圍的人和物等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定。化工廢棄物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廢物等的性質、排放量和排放方式等,對周圍水源,居民,牲畜,動植物、大氣、土壤的環境質量狀況等進行綜合評定,也是評價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價方法一般包括有重疊法、矩陣法和環境評價系統法等。當然針對化工廢棄物排放來說,采用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對其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是需要綜合生態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的知識,應用環境質量指數進行全面的評價。

2.2 化工廢棄物對環境影響的特征

化工廢棄物包含種類繁多,并且根據不同的化工工藝所產生的廢棄物也不同,包括了化工廢水、廢棄、廢渣、粉塵、放射性廢物等等諸多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物質。本文主要針對化工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分析,其另外一個別稱是“化工固廢”,是指在化工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半固體或漿狀廢棄物,以及化工反應中產生的不合格產品、添加劑、多余原料及雜質等。化工固廢的特點眾多,危害嚴重,其主要的特點和危害有:

①占用地大,擴散性小。化工廢棄物需要大面積的土地進行堆放,這樣就會接觸到空氣和土壤以及水源,只有在有像空氣和土壤以及水源這樣的媒介時,化工廢棄物才會造成環境危害作用。

②廢棄物產生量大。化工廢棄物的排放量直接與化工廠生產規模聯系的,同時化工廠的生產水平以及原材料的質量也與化工廢棄物的產量成正比的。

③危害的廢棄物種類多,有毒物質含量高,組成復雜,是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同的化工廢棄物的有害物質差異很大,有些物質可以通過化學、物理或生物轉化產生反應,對水、氣、土壤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一旦對化工廢棄物處置不當,則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在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一定要嚴格把關,從制度上進行約束,在體制上進行杜絕,認真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2.3 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進行控制,但是總結起來還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①法律法規規定范圍模糊。比如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都在大范圍上規定了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但是沒有對一些細微之處進行嚴格控制,致使很多人都占了法律的空子。又如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條例只是適用于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而在固體廢物方面,只涉及固體廢物處置管理方面的法規,像《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和《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等,但是對有關固體廢物污染物排放標準沒有進行明確把關。

②監管機構監管疲軟。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就像剛不久發生在云南曲靖的廢物鉻渣傾倒事件上,這難道真的無法控制嗎,其實不然,這跟監管有很大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講,這都是監管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對于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建立一套屬于其專有的評價體系。

3 化工廢棄物排放物對環境影響評價改進措施

3.1 構建社會團體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化工廢棄物排放所造成的環境問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需要調動廣大人民共同參與進來。化工廢棄物的排放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直接堆存于地表,不經過處理,使其在自然環境中自行分解,這樣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是人們可以感知的,所以公眾有權參與對其生活造成危害的環境問題,并對其涉及公眾環境權益問題進行叫停。對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更能夠適合人生活居住的環境,發現和預防化工廢棄物排放等活動對自然環境和人的生活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止它們對自然環境不良影響的產生,更好的保護好環境。但是我國目前有些追求經濟發展,忽略了相應的環境問題。而且相應的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機構的人力物力遠遠不能滿足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需要,所以,對化工廢棄物排放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行為不能夠準確及時的評價,因此我們有必要構建社會團體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

3.2 加強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化工廢棄物排放危害嚴重,所以需要在以下幾點上進行加強控制。

①實行“三化”原則。化工廢棄物排放實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公害化。這是其污染環境的重要原則,化工廢棄物的排放需要考慮其排放的危害程度,對其排放就要按照國家對化工廢棄物排放防治標準,實行“三化”原則。

②全程監控原則。對于需要排放廢棄物的化工企業,進行全程監管,對其產生的源頭進行控制,從企業源頭進行治理,滿足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后準許排放。

③分類管理的原則。化工廢棄物種類繁多,可以將其分類,進行分類控制排放和利用。

4結語

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是讓排放到環境中物質不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化工廢棄物排放對環境影響評價過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控制的點很多,所以實行化工廢棄物排放三原則,目的是讓環境影響評價發揮作用,創造一個美好環境。

參考文獻:

[1]劉陽等.固廢管理的問題與建議.環境保護科學,2001.

篇8

【關鍵詞】 檢驗科; 微生物感染; 感染因素; 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7-0158-02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醫院感染一直如影隨形,而微生物檢驗科的主要工作是檢驗各個科室送來的標本,在病患高度聚集的醫院中,微生物檢驗科是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科室,聚集著各種病原菌,這里不僅包括病患的痰液、血液、糞便、尿液等多種分泌污染物,還包括具有放射性、腐蝕性、強酸性等多種化學物品[1]。現階段,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像禽流感、肝炎、SARS、艾滋病等各種高危傳染病肆意橫行,導致醫院微生物檢驗科出現細菌感染的危險幾率逐漸增加。本文對引發醫院微生物檢驗科出現細菌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展開回顧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市13家醫院中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共109名,其中男50名,女59名;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29.3±4.9)歲。共有10名工作人員出現感染現象,感染率為9.2%。

1.2 分析感染因素

1.2.1 缺少對院內感染的認識 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檢驗人員缺少對醫院感染的認識,沒有責任心,存在醫院感染和自己沒有關系的思想,甚至一些管理人員也缺少醫院感染認識,很少投入精力到醫院感染預防中。

1.2.2 缺少自我保護意識 微生物檢驗科室的檢驗人員通常只注重檢驗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不注重自我保護,在檢驗各類細菌標本時,經常不帶防護眼鏡、手套、口罩等保護設備,并且經常在實驗室內吸煙、進食、化妝、飲水等。工作過程中,沒有關閉離心機蓋或是關閉離心機蓋后,立即將檢驗標本取出,在空氣中生成大量氣溶膠等有毒物質,為檢驗人員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1.2.3 檢驗人員缺少洗手習慣 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檢驗人員往往和病患之間有著密切的接觸,雙手很容易被污染,倘若消毒不及時就會產生交叉感染。有研究資料顯示,檢驗人員和病患接觸后雙手攜帶細菌的幾率為100%[2]。

1.2.4 檢驗報告被污染 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檢驗報告很容易被檢驗標本或檢驗人員的雙手污染,在交給主治醫生與病患時也使院內感染的幾率增加,一些醫院甚至沒有打印原始單就將報告發出。

1.2.5 實驗室環境被污染 微生物檢驗室的布局設計不合理,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沒有劃清界限,一些實驗室沒有良好的通風環境,甚至沒有通風口,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進而引發院內感染。另外,缺少消毒設備,也會引起院內感染[3]。一些醫院因管理制度不嚴格,病患及其家屬能夠隨意出入檢驗室,這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幾率。

1.2.6 細菌儲存不當 微生物檢驗室中的細菌一般都是致病的,如果存儲不得當,會使檢驗室出現感染,最終引發嚴重后果。

1.2.7 處理廢棄物的方式不正確 生活垃圾經常和醫療廢棄物混合放置,處理不清,一些時候甚至將醫療廢棄物放入生活垃圾中,還有些時候將沒有處理完的醫療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1.2.8 缺少對檢驗科清潔人員的知識培訓 在選擇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清潔人員時,醫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并且對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清潔人員缺少院內感染知識的訓練,導致清潔人員不了解院內感染知識,或是了解的很少,最終引發院內交叉感染[4]。

2 結果

通過分析得出,導致標本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缺少對院內感染的認識、缺少自我保護意識、檢驗人員缺少洗手習慣、檢驗報告被污染、實驗室環境被污染、細菌儲存不當、處理廢棄物的方式不正確、缺少對檢驗科清潔人員的知識培訓。通過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后,感染情況得到有效控制。

3 討論

3.1 做好檢查工作

醫院應指派專人擔負微生物檢驗室控制感染工作,對實驗室中病原菌的保存和使用、微生物實驗室的防護安全、實驗室中廢氣與廢水的排放等內容定期進行檢查,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5]。

3.2 提高檢驗人員對院內感染的認識

醫院與微生物檢驗室應組織檢驗人員經常學習院內感染相關知識,加強檢驗人員對院內感染的認識,以便做好院內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3.3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微生物檢驗室中的檢驗人員都需要進行院內感染知識培訓,學習《微生物實驗室安全規范》、《實驗室消毒技術》、《院內感染管理》等有關知識,每月進行一次知識考核,以便提升檢驗人員的操作技術和知識水平[6]。

3.4 防護措施

進入微生物檢驗室工作的檢驗人員一定要使用防護措施:(1)在檢驗室中進行的一切操作都需要佩戴手套,一旦發現手套出現破洞情況,應立即更換手套。(2)進行檢驗前應洗手,每檢驗1例病患應替換一次手套;抽取靜脈血液后,要馬上將針頭放入利器盒中,當針頭超過利器盒3/4時,要將利器盒關閉,并無害處理[7]。嚴格禁止在用過的一次性針頭上套冒;手指不能直接與用過的針頭相接處。(3)在接觸體液、血液有可能大面積飛濺的病患身體時,檢驗人員應佩戴具有隔離作用并且能防滲透的衣服。(4)檢驗過程中應保證光線充足,避免被各種利器劃傷。(5)確保檢驗室中空氣的流通,并對檢驗室經常消毒,以防細菌在空氣中傳播。(6)不能重復清洗或使用一次性手套,手套摘除后應立即扔掉,并且在上洗手間前后以及離開實驗室前都需洗手。

3.5 報告單的檢驗

在微生物檢驗室中應建立報告單發放制度,以便確保報告單不受污染。最好能由專人發放,這樣能夠有效降低院內交叉感染。

3.6 實驗室環境

劃清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之間的界限,為檢驗標本配備安全柜,并且保證室內具有良好通風,以便降低院內交叉感染幾率。在微生物檢驗室門前貼上危險標簽,標明微生物的安全級別、危險因子、負責人的電話與姓名、進入與離開檢驗室的一般流程和特殊要求。不能隨意將與檢驗室無關的物品帶入。日常清理、消毒檢驗室時應嚴格遵循院內交叉感染流程進行。

3.7 儲存菌種

在檢驗室中儲存菌種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存放,并安排專人保管。

3.8 處理檢驗室中的廢棄物

在處理醫療廢棄物之前,需要認真檢查廢棄物的外包裝,確定沒有滲漏、破損等其他缺陷。嚴格遵循《醫療衛生組織管理辦法》、《醫療廢棄物處理條例》等相關規章制度,無公害處理醫療廢物。將醫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分開處理,固體醫療廢物在處理前應先消毒,然后再集中焚毀;液體醫療廢棄物在處理前應先消毒,然后再排放。

3.9 完善管理制度

微生物檢驗室內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各種規章流程,規范檢驗人員在工作中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定期為檢驗人員進行身體檢查,并將體檢結果存入檔案[8-9]。

綜上所述,通過制定相應控制措施,規范操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減少醫院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發生感染的幾率。

參考文獻

[1]李毅本,胡冰冰,董立文,等.手的消毒與醫院感染[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11,14(9):221-222.

[2]鄭黎明,熊春蓮,劉和錄,等.檢驗科人員手微生物監測及消毒方法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19):687-688.

[3]梁國明,劉云,尹建春,等.臨床實驗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67-168.

[4]朱慶華,金雨琦,范秋萍.檢驗科醫院感染的處置與管理[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16(17):852-853.

[5]王菊英,雷靜月,陳麗萍.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管理與預防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6):710-711.

[6]邢亞威,楊興肖,劉志廣.醫院感染現患率及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3):1882-1884.

[7]劉傳玲.檢驗科醫務人員標準預防現狀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8):2570-2572.

[8]陶蕊,呂文靜.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6):135-137.

篇9

(一)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包裝材料

1.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制作的包裝材料

據世界包裝組織理事會宣布,歐洲各國在1992年完全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包裝材料,而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德國政府采取措施推動工業界將盛裝飲料的PVC瓶改為PET瓶,并要求將80%的PET瓶回收利用。意大利從1990年起,即通知出口商不能使用PVC片泡罩做包裝,這種包裝的商品不能進入意大利。奧地利從1991年起,禁止或售賣使用PVC包裝材料的非耐用消費品和兒童用具。日本嚴格控制使用不能再循環的塑料包裝材料的使用。

2.禁止使用含氯氟烴的泡沫塑料

美國紐約州已禁止使用氯氟烴發泡聚苯乙烯制作快餐盒和咖啡杯。康涅狄格州規定禁止銷售和使用聚苯乙烯制作的包裝材料,從1995年初開始,在消費品包裝方面禁止使用不能回收物質。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1981年9月法規,對丙烯晴加以限制,并禁止使用含多氯聯苯材料。

歐共體環境部長理事會決議,為保護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決定提前停止生產氯氟烴,要求在1997年全面實行。在此之前,德國、丹麥和英國早已先后停止生產氯氟烴。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原料

1993年美國加州規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必須可以再利用,或按1991年的10%減少原料用量,或包含25%的可回收物質。明尼蘇達州議會通過一項禁令,禁止食品店和餐廳使用不能再生的塑料容器。

歐共體規定,包裝用品的設計、生產必須符合能再利用和再生的要求。對不可回收及不可分解的原料將制定管制新協議。

意大利從1991年起規定,制作購物袋等包裝物所用的塑料必須是生物分解性塑料。此外,意大利與日本都規定對工業先進國家的出口包裝所用塑料必須是生物分解性塑料。

(二)實行木質包裝材料管理規定

2002年3月5日國際植物檢疫措施臨時委員會根據《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通過了《國際貿易中的木質包裝材料管理準則》,并以第15號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ISPM#15)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因為它是根據IPPC制定的,故也稱為IPPC標準。

ISPM#15(IPPC標準)頒布后,美歐國家都先后將該標準轉為本地區/國家標準而采用。從2004年1月2日起,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已采用ISPM#15標準;從2004年7月1日起,歐盟成員國也采用IPPC標準。

根據新標準規定,所有入境木質包裝必須按照ISPM#15(IPPC)的要求,進行熱處理或溴甲烷(methy bromide)熏蒸處理,并且加貼證明經處理的、IPPC批準的國家標識。

美國新標準規定,無論是否實際用于包裝貨物還是作為貨物進口,入境木質包裝要進入美國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木質包裝必須經過熱處理和溴甲烷熏蒸處理

熱處理標準:熱處理必須達到木材中心溫度不低于56℃,時間不少于30分鐘。

溴甲烷熏蒸處理標準:溴甲烷熏蒸密閉時間16小時以上,在熏蒸過程中需按規定對溴甲烷的濃度進行監測。當溫度高于或等于21℃時,溴甲烷的初始需達48g/m3,熏蒸16小時時的濃度應為14g/m3;當溫度高于或等于16℃時,溴甲烷的初始需達56g/m3,熏蒸16小時時濃度應為17g/m3;當溫度高于或等于11℃時,溴甲烷的初始濃度需達64g/m3,熏蒸16小時時的濃度應為19g/m3。

熏蒸后要求:熏蒸之后貨物必須散毒,殘留毒氣濃度必須降低到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和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規定的有害水平之下,確保貨物裝卸前毒氣濃度低于規定水平,確保貨物安全使用、儲存和運輸。

2.處理標識

經過熱處理或溴甲烷熏蒸處理的每件木質包裝必須在明顯的地方加上標識,最好在木質包裝的兩個相對面有清晰、永久的標識,證明該木質包裝已經按要求進行了處理。標識必須包含4項內容:唯一的圖形符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規定的兩個字母國家代碼(木質包裝生產國);該國植物保護機構規定的木質包裝生產商唯一編碼;除害處理類型的縮寫(例如HT表示熱處理,MB表示溴甲烷熏蒸)。

根據修訂后的規定,美國將特別授權動植物健康檢疫局(APHIS)的檢查人員,在第一口岸發現木質包裝沒有加貼符合要求的證明已進行除害處理的標識時,將立即被要求退貨;當貨物和木質包裝分離時可能會造成有害物擴散時,必須要求貨物連同木質包裝一同退運。

歐盟對入境貨物木質包裝的新規定(2004/102/EG)于2005年3月1日生效。

從2005年3月1日起新制或修理的木質包裝必須加上IPPC標識。2005年2月28日前制造和修理的木質包裝在2007年12月31日前的過渡期內不必加上IPPC標識,但需加上生產國代碼(ISO-Code)、標識加上企業登記號、除害處理方法標識(HT或MB)及去皮縮寫(DB)。對于不符合歐盟規定的木質包裝,歐盟將在入境口岸采取除害處理、銷毀或拒絕入境等措施。

2007年4月1日起,日本將對進口貨物的木質包裝實施新規定。新規定要求4月1日之后到達日本口岸的貨物木質包裝,必須按ISPM#15(IPPC)的要求進行有效除害處理,并加上IPPC專用標識。對符合新規定的輸日貨物木質包裝,入境時日方給予正常通關;對未經除害處理、未加上IPPC專用標識、標識不合規范或攜帶有害生物的違規木質包裝,日方將采取除害處理、銷毀或退運等嚴厲措施。

二、包裝容器的技術規定和標準

(一)包裝容器的結構和容量方面的要求

1.美國等有關規定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規定,所有醫療、健身及美容藥品都要具備能防止摻假、摻毒等防污能力的包裝。美國環境保護局規定,為了防止兒童誤服藥品、化工品,凡屬于防毒包裝條例和消費者安全委員會管轄產品,必須使用保護兒童安全蓋。歐盟規定,接觸食物的氯乙烯容器及材料,其氯乙烯單位的最大量規定為每公斤1毫克(成品含量),轉移到食品的最大值每公斤0.01毫克。香港衛生條例規定,固體食品的最高含鉛量不得超過6ppm。美國進口瓶裝烈性酒,瓶裝重量要符合以下標準,即1.75升、1升、0.75升、0.5升、0.2升、0.05升,否則不能進口。澳大利亞規定,各種包裝的空容積不得超過包裝容器的25%。日本規定,容器內的 空容積不得超過容器容積的20%。

2.歐盟有關規定

自2001年6月30日起,歐盟各國必須實施新的限制,任何包裝物不得含有超過0.1‰的重金屬,否則不得銷售。以后,歐盟鑒于循環再造的玻璃容器含鉛量甚高,宣布容許玻璃容器在若干情況下可免受重金屬含量規定的限制,以鼓勵廠商進行玻璃循環再造。

(二)集裝箱檢驗檢疫方面的要求

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并經各國政府批準的《國際衛生條例》規定:集裝箱在離境時,各出口國檢驗檢疫機構應采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對集裝箱實施檢驗檢疫;集裝箱到達時,各進口國亦可對到達的集裝箱實施檢驗檢疫;各國檢驗檢疫機構應盡可能確保國際運輸中的集裝箱在裝運貨物時無傳染性物質、媒介昆蟲和嚙齒動物。

世界各國對出入境集裝箱的檢驗檢疫做出了明確規定。如澳大利亞檢驗檢疫局(AQIS)制定的《貨物集裝箱檢驗概況和檢疫程序》(1999年9月版)規定,只有具備檢驗檢疫機構條件的港口方可進口集裝箱,申報集裝箱的檢疫處理必須是在集裝箱到達入境口岸之前;申報人向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機構提供的單證包括集裝箱載貨明細單、港務公司或調箱員填寫的入境集裝箱申報單、有貨主或其填寫的裝載應檢集裝箱的檢疫申報單,其中集裝箱載貨明細單必須在船到港前5天提供;對集裝箱的檢驗檢疫處理包括:(1)對集裝箱內外木質結構必須按AQIS認可的方法進行永久性的免疫處理,檢驗檢疫機構比對經永久性免疫處理的集裝箱實行注冊登記,對未經永久性免疫處理的集裝箱,則要求出口國提供有效期為21天的熏蒸證明;(2)對集裝箱內外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處理,以防止蝸牛特別是非洲大蝸牛、土壤、植物性材料、動物性殘留物,甚至鳥糞等可能攜帶傳染疾病的媒介的傳入;(3)對集裝箱內應檢貨物的法定檢疫處理。

三、包裝廢棄物的技術規定和標準

近年來,全球環境的惡化使消除“白色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據統計,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廢棄物的30%到50%,很多國家已通過立法來解決包裝廢棄物的問題。

(一)歐盟的包裝廢棄物處理法規

1991年12月12日,歐共體頒布了關于有害廢棄物的理事會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20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又頒布了新的額關于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的指令94/62/EC,并在其官方期刊上頒布了關于該指令的5個協調標準的委員會決議。2004年和2005年,該指令有進行了兩次部分修訂。

94/62/EC指令對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管理措施做了更明確的規定,并指出措施的首要目的在于防止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其次,基本原則是對包裝重復使用、循環再生和其它方式的回收利用,由此減少包裝廢棄物的最終處理量。

新指令強調,在廢棄物管理計劃中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管理的專門章節中必須符合指令75/422/EEC,新指令也不妨礙關于有害廢棄物的理事會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歐盟通過了《包裝指南方案》,而且決定1996年6月在國家立法方面體現出來。《指南》進一步完善了歐盟的綠色包裝體系并規定歐盟所有成員國必須建立起包裝材料方面的回收系統。《指南》要求各成員國將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在2005年以前提高到25%,在2008年至2015年間,將本國的包裝廢棄物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裝再利用率達到60%,金屬包裝達到50%,塑料包裝達到22.5%,木質包裝達到15%。

(二)美國的包裝廢棄物處理法規

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注意到處理包裝廢棄物的必要性,但沒有類似于歐盟的包裝廢棄物法令,而是在美國聯邦政府關于包裝廢棄物的總政策的指導下,每個州采取不同的政策,制定自己的計劃,選擇自己的方法。如《控制亂丟廢物法令》,對于那些容易造成亂丟包裝廢棄物的工廠,按其每百萬元產值征稅150美元,美國其他各州也同時跟進。

(三)日本的包裝廢棄物處理法規

篇10

【關鍵詞】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觀點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與原來的傳統手術相比人們更愿意接受微創手術治療。這就對介入手術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患者的預后及醫院的醫療效果,感染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抓好介入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措施,減少了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使介入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建立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1)介入手術室成立了院感管理小組,感染管理小組在醫院感染管理科指導下工作,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樣監測、檢查監督并及時反饋意見,促進醫院感染監控工作的順利進行。(2)介入手術室院感管理小組,負責介入手術室的微生物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每月對介入手術室進行空氣培養2次,每周對無菌敷料、器械、消毒液進行監測,對各種無菌導管每月進行檢查登記。

2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提高控制醫院感染意識

(1)由于介入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業務上由醫務科和護理部直接領導,介入手術室的護士必須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包括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方能上崗。(2)認真參加院感科組織的院感知識培訓,全科人員定期學習手術室一般制度、衛生制度、參觀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洗手制度。訓練和提高自身的醫院感染意識與無菌觀念,使大家都認識到介入手術室無菌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3介入手術室控制感染措施

3.1無菌物品的有效滅菌提高消毒滅菌質量,把好消毒滅菌質量關,可預防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為此,對手術器械原則上用高壓蒸汽滅菌,對不能耐高溫、耐濕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消毒。每一個消毒包都貼有明顯的消毒和滅菌日期,包內放有3M化學消毒滅菌指示卡和滅菌指示帶,并分類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使用時認真檢查有效日期、滅菌日期及包內外化學消毒指示卡變色狀況。對使用的無菌持物鉗也采用一用一消毒法,防止交叉感染。

3.2一次性手術用品管理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應專柜存放,離地面30cm,柜內清潔干燥,溫度、濕度適宜,通風良好,室內定期進行空氣消毒,室內空氣含菌量≤200cfu/m3。由專人管理一次性物品,建立一次性物品登記本,確保無菌物品無菌有效,有利于介入手術的順利進行。

3.3介入手術間的消毒隔離介入手術室需每日及術后進行清潔衛生消毒,用500mg/L氯三角泡騰片拖擦地面,每日用循環空氣凈化儀凈化手術間的空氣,每月做空氣培養4次,使菌落數≤200cfu/m3。每周清潔空調過濾板1次。盡量減少手術間人員流動,將手術人數控制在5人之內,對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穿戴無菌手術衣褲、口罩、帽子。對于干細胞移植手術,為確保手術的無菌和安全,對有呼吸道感染的醫護人員禁止進入,謝絕參觀。保證介入手術室內物品擺放整齊,無灰塵、無血跡污染。對輔助用間每日用紫外線消毒,并做好登記。定期監測紫外線照射強度,不合格者立即更換。

3.4工作人員手的控制感染措施醫院感染可通過醫務人員手直接和間接傳播,并且這一途徑比空氣傳播更具危險性[2],有報道由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造成的醫院感染約占30%[3]。洗手消毒稱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簡便易行的預防和控制病原體傳播的有效手段”[4]。手術人員要嚴格執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觸患者前后均要洗手,脫手套后也要及時洗手。

4手術廢棄物的處理

4.1一般廢棄物的處理未被體液、血液污染的廢棄物(包括一次性無菌物品包裝袋、辦公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要終末處理品的醫療廢棄物如一次性使用的導管經破壞處理后用黃色垃圾袋放置,并將袋口扎緊貼上“醫療廢棄物”,每日由專管保潔員統一收集,送往廢物處理站統一處理。

4.2銳利廢棄物的處理手術間內放置標有“針頭和玻璃”字樣硬塑料容器,用于收集術中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動脈穿刺針、手術刀片、玻璃類銳利廢棄物。每日由專人收集進行統一處理,控制醫院感染發生。

4.3HBsAg和梅毒抗體陽性手術的處理將手術器械和導管用0.5%過氧乙酸浸泡15min,器械清水沖洗上油進行高壓滅菌,導管進行破壞處理裝置黃色垃圾,布類用黃色垃圾袋裝好,注明“陽性”送洗衣房處理,手術單元用0.2%過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5%過氧乙酸拖地。

5討論

通過對院感知識的學習,增強了醫院感染監控的自覺性。加強了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控感措施,使介入室的工作人員都能自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把好了消毒隔離質量關,加強院感和科室二級監控(及院感的隨機抽樣和科室每月定期監測相結合),對介入室空氣、物體表面、無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濃度及染菌量、醫務人員手的科內監測與院感科的抽樣監測均符合衛生學標準。全科醫務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減少了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使我科自創建以來無一例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石蘭萍,張紅,丁小容.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雜志,2002,12(3):222.

2鐘秀玲,程棣研.現代醫院感染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