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臨床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6 17:0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臨床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期間新入職的護理實習學員120名作為教學研究對象,所有學員全為女性,且都順利的完成了專業學校基本臨床護理理論的學習,取得了畢業證書。以隨機數字法把所有的實習護理學員隨機平均分成兩組,1號作為對照組,其中所有成員年齡在20~25歲之間,平均年齡21.4±1.2歲,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35人,大有25人。2號作為研究組,其中成員年齡在21~24歲之間,平均年齡22.1±1.4歲,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31人,大有29人。經統計,兩組學員在年齡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資料上都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1號對照組學員我們以傳統的教學培訓模式進行培訓指導,根據教學培訓大綱里的方法,我們結合自學、多媒體教學和幾種現場演示等幾種傳授方式,由指導老師親自授課培訓。而對于2號研究組則是在傳統培訓教學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安全教育,其主要措施有:(1)教學模式設計。對教學目標和實現目標進行定位,設計出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同時對護理操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技巧進行詳細分析,找出臨床護理的風險點,并根據其風險點著重講解,并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分析。(2)實施安全教育。這個過程包含了認知階段和強化階段。認知階段主要是對護理操作中的各種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熟記,同時指出臨床護理的風險點,并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得出相對應的應變措施。而在教育強化階段,護理學員則是要通過實際的操作對自己的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做出評價,自行判斷自身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是否會在護理過程中影響或者損傷患者,同時檢測能否在不同情況下作出最佳的應變處理。
1.3評價方法
在教學培訓結束之后,對兩組實習護理學員進行現場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同時統計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以此來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以上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選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進行檢驗,兩組數據對比以P<0.05作為有數理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據考核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學員在教學結束后的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好,理論考試得分和實踐操作得分都要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事件統計中,研究組中的發生率為6.67%,而對照組的高達2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2
為了搞好護生的臨床實習管理,保障醫療安全,護理部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生的實習安全管理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及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2月實習護生120人,其中大專生6人,中專生114人,年16~20歲。按統計學隨機法將其分入對照組(n=60)和實驗組(n=60)。
實施方法:實驗組在傳統的教學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礎上以護理安全管理為導向,采用案例教學法,并把案例教學法貫穿于崗前培訓、每個月1次的實習帶教聯系會中。對照組仍用傳統的教學安全管理方法。①職業道德教育培訓: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護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提高護理質量、防范不良事件的最基本條件。②護患溝通的教育培訓:目前許多醫院正在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目標之一是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幾年來,實習的護生年齡小,學歷低,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是她們的共性,要培養她們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不是一堂課就能解決的,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引導培養和鍛煉。培訓的目標是讓護生牢記溝通的重要性。實驗組將近年來因溝通不當引起的醫療糾紛案例。③操作技能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訓:傳統的方法是老師示范,護生練習,但大部分護生因年小,不懂事,認為操作簡單,馬虎練習幾篇,敷衍了事,難以達到提高技術的目的。實驗組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案例教學法,將醫院發生過的因操作不當引起的醫療事故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制作成影視資料,先放映給護生看,然后對資料進行討論,讓護生知道錯在哪,為何會引發醫療事故,使護生明白過硬的操作技術是保證醫療安全的前題,學習時應苦練技能,努力提高技術水平。
結果
兩組護生發生醫療事故、護理差錯、護理缺陷比較,見表1。
兩組護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試綜合成績評價比較,見表2。
討論
案例教學法在護生實習安全管理教育中應用效果好,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案例來源于臨床實踐,它具有知識性、典型性、真實性,可把抽象的理論和概念具體化,能充分調動護生的思維,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護生從思想上得到轉變,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通過統計,發現自覺遵守醫院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的護生增多了,學習風氣明顯好轉。
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如何搞好護生實習安全管理,已成為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護生安全管理教育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廣。
篇3
關鍵詞: 臨床護理教學;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臨床醫學科研教學日益活躍,作為臨床醫學的重要部分,臨床護理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現代社會網絡和信息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對醫務人員期望值不斷提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醫療糾紛。護生初次參加臨床護理工作,是醫療糾紛的高發群體,為了做好護生的臨床教學,培養更多能適應時展的護理人才,
結合我科2010 年4 月~11 月40 名護生帶教的經驗和體會,分析安全隱患并提出防范對策。
1 分析安全隱患因素
1.1 理論知識不扎實,理論不能與實踐有效結合,如在執行“持續低流量吸氧”的醫囑時氧氣流量調為4L/min,在繪制三測單時,未能按理論要求“點圓線直”準確的繪制,影響三測單頁面的整潔、美觀等。
1.2 護理基本功不扎實,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護生因操作失敗或反復操作較易引起護理投訴,其中反復靜脈穿刺輸液,抽血引發的護理投訴占較大比例。泌尿外科患者大多為中老年患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血管不固定,脆性較大,護生未嚴格遵守靜脈穿刺中的靜脈選擇原則,常導致穿刺失敗。護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水平層次不一,部分帶教老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夠,讓操作生疏的護生單獨操作,當操作不順利時,患者及家屬常感覺把他們作為學習,練習的對象,因而產生不滿情緒,從而引起護理投訴。
1.3 護理操作流程不嚴謹,如在給老年女性患者導尿時未認真辯認尿道口而導致誤入陰道,給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未注意與腹壁的角度,導致尿管無法置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差錯、糾紛的發生。
1.4 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夠,護生擅自單獨操作,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如加錯液體,抽錯血。
護生進入臨床,對各項法律、法規了解較少,重視不夠,部分護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帶教老師忙于處理急診或危重患者時護生容易脫離帶教老師的視線而獨立進行操作,導致護理差錯;另一種情況是在實習后期護生對各個班次的護理工作比較了解,帶教老師許多方面已經放手,護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帶教老師防范護理差錯意識減弱,從而導致護理安全問題。
1.5 護生溝通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部分護生語言生硬,表達不嚴謹,服務態度不端正,從而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而引起醫部糾紛,如給一些膀胱癌患者向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后肆意討論患者病情及藥物用途,易導致患者或家屬較大的情緒變化,護生對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問題,隨意說不知道,而未及時報告帶教老師幫助解決,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2 防范措施
2.1 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護生法律意識薄弱,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行護士法》等相關法規法律,增強護生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及安全意識,使之知法、懂法、守法,充分認識到護理行為受法律約束,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問題,嚴格按操作進行護理。
2.2 加強帶教老師安全帶教意識,明確帶教職責,帶教過程中要求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嚴格的監督和指導下給護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同時老師要善于發現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已發生的差錯行為,要與護生一起分析發生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現同樣的問題。
2.3 將基本理論知識的鞏固及基本技能的帶教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教學的全過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操作示教及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操作訓練,鼓勵護生多問,虛心求教,老師耐心講授。
2.4 監督護生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強化無菌觀念,嚴格遵守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要求帶教老師認真履行帶教職責,不允許護生單獨操作。
2.5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在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時,將服務對象看成一個具有生理及社會心理需要的整體,而不是只重視病人的生理或病理反應的局部,要求帶教老師注重護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2.6 要求護生儀表端莊、大方,與患者交談時做到文明禮貌、語氣和緩、語調委婉、語速適中,以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如遇患者拒絕護理操作時,不要勉強,如有操作不成功時,應及時道歉,避免因溝通不當而引發醫療糾紛。
篇4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臨床教學;應用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法,其方法、內容和經驗逐漸完善,在教學領域內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目前在國內,案例教學法列人了各高校的教學改革計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總體上還處于初步階段。本文就案例教學法及其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作以簡要的描述。
一、何謂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離開案例,案例教學就無從談起。對于案例,觀點和看法很多,但案例基于事實并描述事實情境這一點是相通的。
所謂案例,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形的描述,是一個教育實踐過程的故事。案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但并非簡單機械的記錄,多對教學過程進行加工剪裁。其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案例譯自英文“case”一詞,原意為情形、狀態、事例等,醫學上譯為“病例”。多分為說明性、描述性、證實性和探索性案例。
案例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師在課堂授課前對教學步驟的設想、安排,是課堂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主要解決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是對準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而案例,則是實際情境的描述。作為真實的事例,它帶來了“為什么會這樣”的思考,即案例呈現出的是“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
二、案例教學的定義及其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其核心為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針對實際案例,運用所學知識,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清楚應用何方法理論解決,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和對策。
案例教學主要有5個特點:
1.明確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學中,無論是案例的選擇與編寫,還是案例教學中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是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實現一定的教學任務來進行的。案例教學中,主要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
2.客觀真實性
案例是以事實為素材而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雖然有時為了某種需要而虛擬一些情節,但基本事實是真實的。編寫者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實發生的情節和過程,一般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
3.較強的綜合性
案例教學中的綜合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案例內涵豐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決過程較為復雜,學生在具備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運用自己權衡應變、果斷決定的能力處理案例中的問題。
4.深刻的啟發性
在案例教學中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案例啟發獨立思考與探索的能力,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它啟發學生建立一套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5.突出的實踐性
案例教學是讓學生在發生過的案例中充當角色,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斷,作出自己的決策,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三、案例教學法與課堂舉例的區別,它不等同于傳統教學
課堂舉例就是用某一些事例來解釋某種概念、原理,有時會起到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臨床教學中經常使用舉例說明,常用于:①疾病臨床表現或治療的授課中舉例以加深印象;②某一系統疾病授課結束后舉例來進行病例分析,復習所學內容并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學法則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案例按照一定的模式從事教學的一種方法,它以教學案例為載體。
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既有一定的共同點又有區別,一是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學中占中心地位,該教學是應用所學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解決問題;舉例則在教學活動中位居次要。二是主體不同。案例教學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一種手段,學生居于主要地位;舉例教學則是輔助教師說明問題的一種手段,教師居于主要地位。三是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對事實事件本身的分析、討論,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例教學則多是為了將某一知識點講述清楚而舉例,讓學生加深理解。四是涵蓋的范圍不同。案例比舉例涵蓋面更為廣泛、精致,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啟發性;而舉例則不一定具備這些特點。
四、怎樣在臨床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
教學環節的三大要素包括教師、學生與教學內容。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對這三大要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二者的地位不同,決定了教學中心、教學效果的不同。作為臨床教學教師應怎樣進行案例教學呢?
1.鼓勵學生多方位思考
在授課前,給出典型臨床病例,依據教學大綱要求,提出問題,由學生去閱讀教材和參考書,針對病例明確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原則,并在知識的查找過程中做到讀書思考記錄一體。自學是主體,學生獨立學習是案例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它要求的不僅是課內學習,也要求學生多渠道課外學習。在該環節中,有些同學對于案例分析不感興趣或者有惰性,因此要注意對這些同學的調動和激勵。
2.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前自由討論,課堂全班討論。通過對臨床病例的討論來充分發表學生自己的意見,展示其思維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進行熱烈的討論,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積累程度,看出學生閱讀資料的廣泛性和自覺性,通過討論促進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增強自信。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進行理論講授,并隨時誘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質疑教師的某些觀點。
在課堂討論中,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較高。一方而,要使學生勇于發言、陳述觀點;另一方面,要保證課堂的秩序和效率,使得討論能夠圍繞主題,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有充分準備,適當引導學生圍繞關鍵問題進行討論,不要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
3.進行針對性講解,拓寬思路
教師的講授應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教師應將知識講授與課堂討論有機結合,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通過針對性的講解,對具體的病例及某一疾病的診治形成統一認識。
4.總結評述
教師在病例討論結束后提出討論的優缺點,進行補充講解和釋疑,并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學習報告,自己在學習中解決了哪些問題,得到了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有待解決,總結在案例閱讀、材料準備和討論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案例教學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教學形式,它在理論與實踐的溝壑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因此,它是今年來高校教育關注的熱點。但是,作為非常規的教學方法,人們在認識上仍存在著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們只有辨清正誤、改變觀念,才能使其在實際運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雷,李宜輝.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2):130
[2]劉光維.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神經內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8,17(4):268
篇5
1 應用案例法于外科護理學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形式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雖能使多數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系統知識,但對知識的理解較差,且容易遺忘,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性較差,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案例教學的優勢為通過典型案例的引導,將基礎及臨床相關的知識整合至病例中,高情境性的案例教學可使護生提前體驗疾病的臨床診治和護理過程,避免了單一的知識灌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繁雜枯燥的理論能通過典型病例的引入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和護理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學的另一特點是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僅僅擔任知識的傳授者,更強調師生間的互動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相互辯論、協作,提高溝通協作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現代醫學迅速發展,一些新的診治技術不斷地發現并運用,采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對案例進行相關新知識的搜集,及時更新案例,適當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緊跟學術前沿,這不僅會使得教學更加與時俱進,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自己周圍發生事件的認知度和熱情。
2 案例法的實施
2.1 對象
選取2013級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共計3個班。3個班的護生前2個學期的學習成績表明,學生素質相當,具有可比性。因此,隨機抽取1個班共計49名學生為實驗組,采用案例法,另2個班106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法。
2.2 臨床案例的編寫原則
編寫和選擇臨床教學案例是開展案例法的前提,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案例是教材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規定的能力培養的延伸和拓展。所以,案例的選擇應依據以下原則[2]
(1)主題鮮明。一個案例圍繞一個疾病或一個主題。
(2)客觀真實。案例要來源于實際臨床工作,真實性是準確性的保障。
(3)邏輯性強。案例的邏輯性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案例設計者猶如電影導演,一個主題可以從不同角度編寫,以不同表現形式編寫。
(4)難易適度。案例應充分考慮護生的基礎知識功底和對學科理解的深度,不可偏離教學大綱的要求。
(5)具啟迪性。好的案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探究問題、查閱資料、分析思考的能力。
2.3 案例法的教學實施
(1)選擇案例 從每章節編寫的案例庫中選擇案例進行教學,如以急性腹痛案例為例:患者,女,42歲,因“持續性上腹劇烈疼痛24小時”送至某院急診科。患者自訴上腹持續鈍痛伴陣發性加劇,逐漸出現左背部放射痛,并有明顯惡心、嘔吐。既往有類似疼痛史.多為飽食后夜間痛,但疼痛通常一兩小時后能自行緩解。此次發作疼痛不能緩解,故患者來進一步求治。患者既往無特殊病史及治療史。患者已婚育有一個孩子,無飲酒及吸煙史。討論:護理診斷有哪些,首優護理問題是什么?請列出護理計劃,制定護理措施。
(2)討論 根據所給案例進行分析討論。①還要進行哪些詳細詢問?護理評估時要重點觀察哪些項目?②以上護理評估支持哪些護理診斷?③什么是首優問題? 教師對案例進行簡要介紹后,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鼓勵學生輪流進行提問及發言,每位學生圍繞這個案例發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在發言結束后提出異議,展開討論和爭辯。教師作為主持人,巧妙引導討論適時進行引導性講解或歸納總結。
3 案例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1)設計問卷調查 在本課程全部結束后對案例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學生對案例法的反應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案例法能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鍛煉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協調應變和合作學習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認為案例法優于傳統教學法。見表1。
表1 試驗組學生對案例教學方法的綜合評價( n=49,%)
學習體驗效果 好 一般 差
教學互動 95.2 4.8 0
學生學習主動性 86.2 9.2 4.6
表達能力的提高 79.5 12.4 8.1
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84.8 14.8 1.2
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7.8 19.1 3.1
優于傳統教學法 84.8 9.1 6.1
(2)期末測試和畢業考試成績 試驗組和對照組按授課計劃進度用同一套試卷同時進行了期末測試畢業考試,試驗組的期末測試和畢業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
表2 2組學生外科期末測試和畢業考試成績比較( ±s)
組別 n 期末測試成績 畢業考試成績
試驗組 49 85.42±10.23 86.45±11.21
對照組 106 75.44±11.02 76.78±10.82
4 實施案例法的分析探討
4.1 案例選擇是實施好案例法的關鍵
案例的質量。低質量的案例可能反而擾亂學生邏輯思維,降低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缺乏課堂組織討論的熱情。相反高質量的案例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
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要求的教學模式,想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培養學生新的學習觀念,改變以往被動地“填鴨式”學習習慣。每次病例布置后,教師須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促使學生提前去查閱相關資料,讓同學之間互相探討,帶著問題來上課,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學生在案例中應以“護士”的身份去觀察與思考問題,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對所學疾病的發生發展、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以及護理措施[3]有一個感性認識和深刻理解,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4.3 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
篇6
1.1PBL教學法PBL教學法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創。該模式以臨床問題為切入點,以探究自學為主要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PBL教學法分兩種:一種是純PBL教學法,也叫經典PBL教學法,即整個課程只設置一種教學方法;另一種是混合型PBL教學法,也叫非經典PBL教學法,課程設置以PBL教學策略為主的兩種以上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學生需求。PBL教學法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近些年一些護理教育者將該法引入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普招專科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后,學生期末成績、病例分析題成績均明顯高于接受傳統教學法的學生,對PBL教學滿意度也高于傳統教學法。護理本科生同樣也對PBL教學法評價較高,認為該教學法使他們查閱資料、分析和口頭表達等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習內容更容易理解及掌握。趙莉萍對高職護理專科班兩個組的內科護理學教學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果顯示,PBL教學組在提高學習興趣、溝通技能、分析推理能力及師生交流能力等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但學習節奏及學習系統性的認可度低于傳統教學組。因此,PBL教學法雖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但也存在耗時、節奏慢等不足。熊良圣等也指出,接受PBL與LBL結合教學的學生在考試成績及對教學法的評價方面高于單純接受LBL或PBL教學的學生。PBL教學法最近幾年得到眾多研究,普遍的結論是有益于教學,起到教學相長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處。西方發達國家的部分院校已逐步放棄了單純的PBL教學法,而采用在PBL教學基礎上增加理論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我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傾向于非經典PBL教學法,認為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的PBL教學,能夠互補增益,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中職生年齡較小、自學能力和自律性較差,機械套用PBL教學法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同時PBL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領導和組織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并有充足的課前備課時間;要求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與查閱文獻及歸納總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學習計劃有效地實施和完成。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PBL教學法,可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1.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案例都來自真實情境或事件,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該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案例教學法到了20世紀80年代才受到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Task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一書中,特別提出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國內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欒孌在中專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與傳統教學法比較,發現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參與程度,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在護理本科生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也取得顯著成果,案例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應大力推廣案例教學法。但案例選擇要經典和難易適度。李健芝等指出案例編寫要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有利于啟發學生臨床思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突出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案例要具有科學性、典型性和多樣性,要緊扣內科護理學重點和難點,以保證內科護理學課程授課效果。教師在選擇案例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調研,精心設計案例討論的每一個問題,保證問題間的聯系性;教師要經常到臨床收集病例,斟酌選取適合的教學案例,避免隨意性和不完善性,且表述清楚,保證學生聽得明白,以達到互動效果。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是分析資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教師僅僅起引導和鼓勵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思維過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病例討論,調整討論內容和深度,爭取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已經在以“準護士”身份參與真實病案的護理討論,有助于其工作后的角色轉換。
1.3情景教學法情境學習理論是1990年前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JeanLave教授和獨立研究者EtienneWenger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情景教學法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配合,以護理某一情景患者為內容的教學方法。在該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有雙向或多向信息傳遞,從而實現交流和相互促進。情景教學法通過實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模擬醫院的護理場景,力爭做到學習與臨床實踐零距離。李云麗對情景教學法在中專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顯示,學生對情景教學法滿意度較高,基礎知識成績及綜合素質均得到顯著提高。情景教學法符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的要求,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該教學法應用于專科內科護理學教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知識掌握,提升臨床應變能力,因而支持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引入該教學法,并積極參與演示。王思婷等的研究表明在本科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大部分學生經歷了由生疏到熟練的進步,能夠記憶所學技能的要點,學生均反映,親身體會和實踐如何在模擬人和患者家屬身上收集資料、進行系統評估和護理技能操作,比在課堂上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收獲更大。情景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情景設立和角色扮演。現代高科技電子產業為高端模擬技術提供了保障,學生輪流扮演患者和護士,模擬臨床場景進行護理評估,總結護理診斷,擬定護理措施。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表演能力,所以課前教師應讓表演能力強的學生指導其他學生扮演患者。教師既要熟悉患者習慣的表達方式,也要熟悉護士護理患者的程序和溝通技巧。情景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因此,應注意調控課堂節奏,學生會因認知能力不足而導致課堂紀律散亂。
2臨床實踐教學方法研究進展
2.1臨床路徑教學法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而制訂的一個有時間限定的診療計劃。20世紀80年代美國第一次將其應用于健康照顧系統,1995年哈佛醫學院首次將臨床路徑理念與臨床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醫療護理。2005年引入我國,2009年我國正式啟動臨床路徑管理模式,以臨床路徑為平臺對醫院實習生進行教學,該教學法稱為臨床路徑教學法。張園園等將臨床路徑理念引入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帶教管理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臨床帶教模式,更新了教學思路與方法,調動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護生護理工作的法律意識。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目前固定在112個病種,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沒有規范化,缺少成熟的標準,一些臨床路徑帶教只是根據本醫院情況自行擬定的,特別是缺乏對不同學歷護生臨床路徑帶教的研究。筆者認為應該進一步完善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統一標準,規劃不同學歷護生臨床路徑帶教模式。
2.2循證護理教學法20世紀90年代初Albadicenso教授在循證醫學基礎上提出循證護理的觀點。循證護理教學可提高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幫助護生轉變護理觀念,在護理實踐中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對現存的實踐模式尋求實證,展現更多的理性思考,用科學證據而非經驗和直覺決定護理行為。國內循證護理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這方面正規的師資培訓,也沒有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材。目前都是小范圍開展,研究時間和研究對象都有很大局限性,應用效果可行性評價和反饋依據不夠充足,這都給本研究帶來很大困難。筆者認為應該擴大研究范圍,探索出可行的循證護理教學方案。
3小結
篇7
關鍵詞:基礎護理學;模擬教學;心肺復蘇術;護理本科學生
臨床實踐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3],它不僅提供給護理學生一個真實的環境促進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而鞏固和發展實踐技能[1,4-5],而且也是學生社會化而成為一個職業護士的必要環節[6]。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護理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7]以及患者及家屬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造成學生在患者身上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的機會越來越少[8-9],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9]。因此,尋求一條行之有效的培養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途徑顯得越來越重要[10]。
高仿真模擬教學就是基于計算機控制的高仿真模擬人代替真實患者而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的、真實的、可重復的、無風險的環境,不僅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評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11-17]。然而研究還證實高仿真模擬教學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18-20]、評判性思維能力[21]、以及認知和自信心[22-24]均無影響。因此,是否高仿真模擬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借鑒國內外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的實踐,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高仿真模擬教學方案,將其應用到護理本科基礎護理學(急救技術-徒手心肺復蘇術)中,并與傳統教學方法對比學生的技能、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自我效能影響效果,從而幫助我校高仿真模擬教學的開展以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有效利用高、低模擬教學設備提供理論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自愿參加的40名入校1年的2012級全日制護理本科生。其中男生2人,女生38人。先將40名學生逐一編號,然后由計算機執行獲得隨機數字,在產生的隨機數字中,每次取后兩位數字,共20次,最后取單數學生的隨機數字為對照組,雙數為實驗組,每組20名。實驗前獲得每位學生的知情同意權,并執行簽字程序。兩組同學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制定測試病例 測試病例選擇由美國心臟病協會《2005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25]。 教學案例的病例設置為院外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模擬患者剛送入急診搶救室,被發現沒有反應,隨后出現心跳與呼吸驟停。學生立即實施判斷意識、胸外按壓等徒手心肺復蘇術,最后模擬患者可能恢復自主循環被判定為復蘇成功,或不能恢復自主循環被判定為復蘇失敗。本病例重點考查學生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技能。
1.2.2教學方法 在徒手心肺復蘇實驗教學前,所有學生均參加由同一教師教授的徒手心肺復蘇的理論知識學習,然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教師實施在模擬心跳驟停患者病例中,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等心肺復蘇術技術的實驗教學。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在實驗開始前40名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0名學生。然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教師分別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均進行40 min的徒手心肺復蘇術的訓練。對照組使用低仿真、普通模擬人(Resusi Anne)作為訓練模型;實驗組使用由挪威Laerdal 公司生產的全功能高仿真模擬患者(SimMan 3G)作為訓練模型。訓練的場景與病例測試內容相同,操作規范與要求嚴格按照《2005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進行。訓練結束后兩組學生統一采用挪威Laerdal 公司生產的高級心臟心臟生命支持ACIS組合模擬人系統中相同病例作為測試工具,從對照組學生開始,然后是實驗組學生,兩組學生依次交替進行,其測試的內容和步驟完全一致。
1.2.3評價指標 本研究評價指標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自我效能感,以此評價高、低仿真模擬教學的效果。一共測定2次,①為分組前,②為實驗課結束時。
1.2.3.1知識技能的評價方法 對學生實驗結束后知識技能的評價選擇由美國心臟病協會《2005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25]中設定的徒手心肺復蘇術評分標準。該評分標準滿分為150分,即包括計算機記錄的客觀分值100分和計算機無法記錄的主觀分值50分。其中,主觀分值評分標準包括評估、人工呼吸、胸外按壓、電除顫、藥物應用及搶救結果六大部分內容(在該研究中主觀分值的評分選擇其中的評估、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及搶救結果),每一部分又包含多項指標及操作時間,操作越好分值越高。
1.2.3.2自我效能評價方法 對學生實驗結束后自我效能感的評價選擇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該量表由Sherer & Adam共同編制[32],主要評價學生在學習中處理各種壓力的能力, 共10個問題,總分為40分,分數越高說明自信心越高。其Cronbach's a系數為0.87。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自身前后及組間的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用χ2檢驗比較成功率;用配對資料秩和檢驗比較開放氣道時間,首次通氣的時間,首次判斷脈搏的時間,首次胸外按壓的時間;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通氣質量、胸外按壓質量、通氣時間和質量、按壓時間和質量及平均成績。以P
2結果
2.1一般人口學資料 調查問卷共發放80份,收回問卷80份,回收率100%。實際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100%。研究對象的年齡在18~21歲,平均(19.14±1.03)歲。學生的性格特征如下:家庭氛圍中只有10%的家庭是父母做主;與父母經常交流的占90%,在成長過長中父母對其生活、學習進行指導的占51.3%,當遇到挫折時能夠得到父母鼓勵的占73.1%。研究對象中30%的性格偏外向,高度自覺、獨立的占90%,而且當專注一件事情時有87.5%能排除外界的干擾,且大部分學生(78.8%)有閱讀習慣和自我效能感較高(33.15±1.031)及超過一半(61.5%)的學習護理專業是因為好找工作,51.3%的學生人生追求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2.2兩組學生實驗前后心肺復蘇術相關知識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況 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對比中,通氣質量、復蘇成功率及自我效能等平均分均有所提高,且兩組學生實驗前后平均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學生實驗后心肺復蘇術相關知識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況 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訓練后測試結果比較,其結果與兩組學生實驗前后比較結果一致,即除了按壓質量及復蘇成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指標平均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訓練前后組內比較,各組學生訓練后成績均高于訓練前成績,且高仿真模擬教學在提高學生開始進行心肺復蘇術按壓部分環節上訓練效果顯著,該結果與國內外部分研究一致[27,11-17]。如吳雪紅[27]的研究也證實,模擬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有效。同時,本研究中90%的學生家庭氛圍是民主的,且經常同父母溝通交流,同時78.8%的學生有閱讀習慣及較高的自我效能,良好的家庭氛圍和閱讀習慣不僅可以開拓視野,獲得豐富的知識,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利于評判性思維的發展[28],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然而兩組學生經過訓練后,盡管整體成績有明顯提高,但實驗組學生較對照組學生在各單項指標訓練效果上優勢并不明顯,尤其組內及組間比較結果發現,學生在心肺復蘇術的按壓質量及復蘇成功率均無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與國外研究一致[18-20,22-24],分析其原因如下:在我校以往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多采用傳統的低仿真模擬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且本研究中也發現,對照組學生心肺復蘇術的訓練由于使用的是普通的、低仿真、靜態的Resusi Anne 模型,許多操作(如判斷呼吸、觸脈搏等)都無法實施,使得學生在此環節練習時都是以口述為主,而沒有真正操作,造成了教學和實踐的脫節,不利于其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及應變能力的培養。而SimMan 3G高仿真模擬人卻具有可操作性,外形接近真人的模擬人具有模擬患者和現場環境的特征,具有與其連接的監護儀器顯示和記錄的各種生理數據,在這些特征和數據的協同作用下,可以真正提高醫務人員的臨床思維、實際動手和相互協調配合等能力[29]。但由于尤其對照組學生的低仿真模型訓練時不知道自己按壓的質量,所以沒有心理影響,而實驗組學生由于有反饋,發現自己通氣質量很差,但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弄清真正錯誤的原因,反而可能會造成心理影響,所以未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而導致按壓質量和復蘇成功率均較低。
4結論
高仿真模擬教學可以很好地模擬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提高醫學生心肺復蘇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值得應用和推廣。同時建議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背景,合理設計實驗內容及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且建議教師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模擬教學中來,在學生執行任務時能及時 提問、提示,任務結束后與學生多溝通、討論,增強教學互動性,使學生對知識 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靈活地應用。此外,教師進一步加強實踐經驗,增強理論 與實踐的結合,設計更好的模擬病例,并在模擬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以便更好的開展模擬教學。
參考文獻:
[1]Abdoly S.Nursing students'views of clinical practice[J]. SBMU Faculty of Nursing & Midwifery Quarterly,2006,15:17.
[2]Levett-Jones T, Fahy K, Parsons K & Mitchell A.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clinical placement experiences: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 Contemporary Nurse: A Journal for the Australian Nursing Profession,2006,23:58-71.
[3]Reid-Searl K, Moxham L,Walker S & Happell B. Internal conflict: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response to inad-equate supervision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J]. Collegian,2009,16:71-77.
[4]Jeffries PR & Rizzolo M.Summary repor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frameworks for the innovative use of simulation to teach nursing care of ill adults and children: a national, multi-site, multi-method study[J]. Retrieved,2007,5:7.
[5]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6]Levett-Jones T,Lathlean J,Maguire J & McMillan M. Belongingness: A critique of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7,7:210-218.
[7]沈寧.護理教育:有質量才有前途[J].中華護理教育,2006,3(4):185-186.
[8] Grady JL & Berkebile C.In Nursing Tele-health applications initiative: A research project for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EB/OL].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7, from Telemedic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Web site: http:///homehealth/.
[9] Rhodes ML & Curran C.Use of the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to teach clinical judgment skills in a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J]. Retrieved November,2006:5.
[10]華子瑜,張琴.探索臨床教學新法,培養符合"最低基本要求"的醫學生[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2):222.
[11]Yaeger KAHigh-fidelity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in neonatal nursing[J].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2004,4(6):326-331.
[12]Hennenman, E., & Cunningham, H. Using clinical simulation to teach patient safety in an acute care nursing course[J]. Nursing Educator, 2005,30(40):172-177.
[13]Medley CF & Horne C.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5,44(1):31-34.
[14]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15]Kinney S & Henderson parison of low fidelity simulation learning strategy with traditional lecture[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08,4(2):e15-e18.
[16]孫建萍,等.不同教學方法對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9(5):209-210.
[17]劉靜馨,陳沁.護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擬教學學習體驗的現象學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5):74-76.
[18] Cavaleiro AP, Guimaraes H, Calheiros FL.Training neonatal skills with simulator[J]. Foundation Acta Paediatrica ,2009,98:636-639.
[19]Cherry RA, Williams J, George J & Ali J.The effectiveness of a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in the ATLS shock skills station[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7,139:229-235.
[20] Kim.Learning by computer simulation does not lead to better test performance than textbook stud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rhythmias[J]. Journal of Clinic al Anesthesia,2002,14:395-400.
[21] Shinnick , Mary AnnMary A W. The effect of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s predictors in prelicensure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ation Today, journal homepage: / nedt.
[22]Brannan J, White A & Bezanson J. Simulator effects on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8,47(11):495-500.
[23]Scherer YK,Bruce SA & Runkawatt V.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case study presentation on nurse practitioner students'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in managing a cardiac ev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 , 2007,4 (1): 22.
[24] White parison of Instructional Methods: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25]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ommittee and Subcommitte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112(6):58-64.
[26]Sherer M & Adams CH.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cal Reports,1982,53:899-902.
[27]吳雪紅,謝虹,錢榮.模擬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教育,2010,8:1022-102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專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