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口腔健康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家庭口腔健康管理

篇1

關鍵詞:口腔遠程醫療;物聯網;臨床路徑

中圖分類號:R714.51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不斷老齡化,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也逐步轉變到以慢病和預防為主的醫學模式,要求新一代數字健康工程技術向家庭個人和基層社區參與的方向發展,建立以全程健康管理為目標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日益受到關注。物聯網和云計算在近年的快速發展和成熟為推進醫療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解決方案。醫療物聯網通過泛在感知設備的互聯互通,支持醫療健康信息自動化采集、智能化傳輸、全局化決策分析和全流程輔助,從而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與效率、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與模式,實現面向全程健康管理的智慧醫療。目前,我國醫療物聯網系統正在快速發展,而在口腔醫療方面的應用還相對緩慢。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 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為心血管病、腫瘤和口腔疾病, 其中口腔發病率高達79%。口腔疾病多屬慢性病,早期因缺乏自覺癥狀很難發現,一旦出現癥狀, 如疼痛、腫脹等, 往往病情較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 口腔疾病與心內膜炎、細菌感染、腎炎、關節炎以及中風等多種疾病有關,直接影響著生命質量。因此,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控制病情的惡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口腔醫療資源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基層民眾口腔醫療的需求,據統計,目前我國有80%以上的口腔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同時,我國口腔衛生目前還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腔疾病防治體系。為了盡快讓基層民眾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利用物聯網具有的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等優勢,建設遠程口腔醫療系統,來提升我國口腔疾病整體的診療水平,并通過健康的監測、辨識與調控,推動口腔醫療模式從以疾病診療為主向以預防與保健為主轉變,創建新型的健康服務管理模式。

2 系統總體架構

口腔遠程醫療與健康管理系統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定位器和條形碼等手段隨時隨地對口腔相關信息全面采集和獲取;通過信息網絡,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實時可靠傳送,以進行各種有效的匯聚和融合;最后利用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隨時接收到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把合適的信息、提醒或建議實時推送給有需要的醫生,從而及時發現和確診醫院感染案例,并采取有效措施。系統總體架構由多層組成,由底至上分別為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云平臺層、應用層和訪問層,見圖1。

物聯網感知層由RFID標簽和醫療健康傳感器組成,分別部署在家庭、社區以及醫療機構,對不同對象進行識別、定位、狀態感知與采集。在網絡層,通過有線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網的異構互聯,連接醫院、社區和家庭,實現醫療健康信息的智能化傳輸。突破醫療環境的干擾抑制技術,構建面向數字醫院的醫療物聯網。云平臺作為醫療物聯網的支撐平臺,管理醫療物聯網,為口腔醫療應用服務提供支撐運行環境。同時,針對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需求,在各層面提供必要的安全隱私保障。

3 口腔醫療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是一種包含了循證醫學、整體護理、成本控制、持續質量改進等理論的標準化醫療模式。目前,國內外對臨床路徑的研究與應用基本處于成熟階段,選入臨床路徑的病種已經不再局限于外科手術病種和常見病,而逐漸向口腔醫療和健康管理擴展。見圖2,在臨床路徑管理中引入物聯網技術,有助于構建一個口腔實時監控和預警反饋有機結合的臨床路徑管理模式。

基于覆蓋家庭、社區、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的患者口腔實時監控技術,實現物聯網環境下的患者口腔數據的實時采集和預警反饋。綜合運用醫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醫學信息處理技術、模式識別技術、分布式計算技術等,實現對多模醫學信息自動分析綜合,支持患者診療的智能輔助決策。

支持面向臨床路徑的醫療信息數字化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和共享等,管理基于移動醫護終端的醫囑流程和護理流程,滿足復雜醫療事件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實現與電子病歷系統的深度整合。挖掘和分析口腔患者診療過程中的關鍵行為,發現符合實際診療過程的臨床路徑。分析臨床路徑與實際診療過程的差異性,驗證臨床路徑的適用度并提供優化建議,分析路徑變異與患者口腔疾病和癥狀關聯性,為臨床路徑的分支擴展提供優化建議。

4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①形成適應我國醫療機構特點的口腔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研究異構網絡互聯的醫療物聯網基礎架構,以及口腔醫療儀器設備和器械共存環境下干擾抑制技術。②針對人網共生環境的口腔健康狀態感知。實時監測和辨識口腔健康狀態對于健康調控和疾病預防尤其重要,因而需要感知的信息除了醫、藥等資源標識信息以及傳統的疾病診療信息外,還要在無干擾的前提下安全、可靠、低負荷地感知口腔健康狀態。③海量醫療物聯網信息的集成、管理及分析技術。包括面向海量異構醫療物聯網信息的語義集成技術、海量醫療物聯網的信息的分層建模技術以及多維度(時空性)海量醫療物聯網實時數據分析處理技術。④面向全程健康管理的新型口腔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醫療物聯網在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上的優勢,基于健康監測、辨識與調控,面向健康調控、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程健康管理,創建全新的口腔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5結論

醫療關乎民生和社會發展。通過構建口腔醫療物聯網,充分發揮其在全面感知、廣泛互聯和智能處理方面的優勢,實現醫、藥等資源標識與健康狀態感知,并將信息實時采集、傳輸、匯集、存儲、分析與利用,為口腔健康調控、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程健康管理提供智能化支持,從而有效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建立覆蓋家庭健康、社區保健、醫療機構診療及公共衛生的口腔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全面實現數字化醫療,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戰略目標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Peak J D, Hayes S J, Bryant S T, et al. Dental Support for U.S. Marines in Iraq[J]. Br Dent J, 2009, 190(3): 140-144.

[2] Murray G H, Hancock A F, Fancher J, et al. The Force Dental Service-cross for telemedicine [J]. J Am Coll Dent. 2009, 70(2): 4-7.

[3]李剛,趙銥民,胡敏. 野戰數字化口腔醫療車的研制及應用特點[J]. 醫療衛生裝備, 2008, 29(8): 68-71.

篇2

一顆珍珠的成長史

說起女人最美的時刻,你可能會想起少女的青澀,成熟后的嫵媚,初為人母時的韻味。但見到石皓婷,你會堅信:女人發光的時候最美。

她是口腔大健康的傳播使者,是“極美笑容”的創造者與擁有者。隨時隨地,你會看到她纖瘦卻挺直的腰,微笑時綻放出像珍珠一樣潔白而閃亮的牙齒。是的,她狂熱地喜歡珍珠,就像一直狂熱地為人們創造著“極美笑容”:她將互聯網+模式引入口腔大健康管理模式,并研發了無須磨牙就能達到美齒效果的極美3D貼面。

極美的LOGO是石皓婷親自設計的,并且設計出同系列的珍珠項鏈和耳環。而她對于健康和美的極致要求,漫不經心地呈現在她的穿著與配飾中,也呈現在她經手的品牌以及項目上。采訪時,她穿一條黑裙,無妝,而極美珍珠項鏈和耳環就已經讓她光彩熠熠。無論在陳述,或者傾聽,她都展露出明媚的笑容。

愛笑的女人運氣不會差,但也要相信,在那些極美微笑背后,其實蘊含了人生的坎坷與磨難。她喜歡珍珠,除了其像健康的牙齒般閃爍的光芒,也喜歡其經受過黑暗的孕育和苦難的磨礪之后,在漫長時間里成長起來的生命意義。

石皓婷從小就是一個愛美的女孩,這份對美與時尚的天然敏感與她生長在城市卻肩負著窮困家庭的長女身份并不沖突。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份原生家庭天然賦予的創造力與責任感,讓她從幼時起,就成為一個有經商意識的人。和母親在街邊售賣一大車甘蔗,見母親一個人邊削邊賣力不從心,她付出不多的費用雇幫手削皮,甘蔗很快銷售一空。大多數少女還沉浸在青春期的懵懂里時,她卻開始在生活的重壓下一邊承擔家庭責任,一邊去研究時間與利潤率的關系。

她從不抱怨自己的家庭,她相信,每一分努力都是自己最堅實的后盾。她愛極了自己的母親與家庭,感激母親賦予自己生命以及生命的動力。她說最近在讀的特別喜歡的一本書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書上說,時間撲面而來,我們終將釋懷。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石皓婷如何從少女時期一粒倔強而充滿靈性的細沙,最終在苦難的包圍里長成一顆溫潤善良、堅韌包容的珍珠。

唯愛與堅持不可辜負

石皓婷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話:無論你做多大的生意,或是多小的買賣,都只需要兩個“品”――人品+產品。人品決定你的人脈,產品告訴你能走多遠。剩下的就是你的堅持了。

關于堅持,石皓婷對高爾夫的熱愛就是最好的佐證。作為曾經的“重慶女子高爾夫第一桿”,她心里清楚,除了十余年不懈的練習,那種由內而外修得的高爾夫哲學,才是讓她堅持的原因。每一次旅行,必須以當地的高爾夫球場為中心點;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甚至是氣溫在零下的下雪天,一旦下場,就決不退縮。

也正是高爾夫,讓一直從事口腔大健康產業鏈后端的石皓婷有了全新的突破。2013年,BMW杯國際高爾夫球賽中國區比賽中,石皓婷獲得西區冠軍。當巨大的LED屏上出現石皓婷的露齒微笑時,追求極致的她卻發現,偏黃的牙齒成為美好畫面的一個敗筆。那一刻,石皓婷決心改變,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變得更美。

市面上把牙齒磨成老鼠牙樣再套上“美容冠”,表面光潔實則損傷的技術,石皓婷從根本上就不認同。她決心研發一款讓美麗與健康同行的美齒產品。集合了美學修復專家和牙科技師,用整整兩年時間,終于研發出了不磨牙超薄極美陶瓷貼面。這是一款集現代美學牙科技術、新興材料學、機械學、仿生學以及計算機數字化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它實現了超薄(通常0.2-0.3毫米)、超透、超強度、貼在牙齒上堅固耐用,美觀舒適。這項美齒技術不用磨除健康的牙體組織,治療過程沒有痛苦,以對人體和心理最小的創傷來達到合理的功能效果和患者需要的美觀效果。就這樣,極美3D貼面研發成功,而她也成為了第一位體驗者和使用者。

石皓婷把自己在泰國就醫的一次舒適感受,還原成體驗中心的設計理念。一席清雅茶道,一抹溫暖茶香,讓客人有了歸家或朋友聚會般的寧靜與安穩。300平方米的戶外花園盡情地吸納著陽光雨露,室內的產品陳列參考了愛馬仕、香奈兒等大牌的櫥窗文化。當你落座于雅致的中式茶室,面前的茶杯,已經放妥。

篇3

[關鍵詞]口腔環境;不良修復體;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本院治療的佩戴有不良修復體的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55.88%),女28例(41.18%),年齡18~81歲之間,平均年齡(42.37±6.49)歲。修復時間:8~17年,平均年限(10.23±2.38)年。鑲復類型:固定義齒22例,全口義齒16例,活動義齒28例。其中,32例在正規醫院鑲復,36例在個體或診所鑲復。比較患者修復時間、家庭、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對來診患者開展全面細致的口腔檢查,緩緩拆除修復體,觀察患者有無口腔出血、口腔黏膜破損、牙齦出血等口腔損傷情況出現。對已經出現口腔損傷患者,初步判斷患者的損傷類型,明確致傷原因,填好問診記錄表。同時了解有無口腔軟硬組織損害、口腔異味、牙齒松動等并發癥情況出現。

2結果

2.1不良修復體產生原因及占比

①違背修復設計原則:共36例,占比52.94%。拔除鑲復操作失當、病牙殘根未治療、義齒固定化等操作因素及為遵循修復適應癥、修復過程設計部規范等修復因素均可能給基牙增加負擔,導致牙齒松動、牙齦腫大、出血現象出現;②修復體制作材料問題或制作技術不合格:共27例,占比39.71%。義齒卡環、支托設計不合理,義齒的垂直距離、義齒厚度及義齒的基托范圍等制作技術不合格可能導致修復體與原有牙齒咬合差,牙齒間密合程度差。同時,在個體或小診所中,修復材料的質量無法保證,使用如塑料、銅合金、金屬片等劣質材料的使用難以適應正常修復體的質量需求,致使患者出現口腔異味、軟硬組織損害等不良反應;③制作工藝粗糙:共5例,占比7.35%。義齒的解剖形態、義齒吻合邊緣制作貼合度不夠,邊緣吻合制作過長、過短、厚薄不均等均可能損傷患者口腔,致使患者口腔出現咬合不嚴、口腔出血等情況。

2.2口腔損害發生率

所有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現疼痛癥狀,占比17.65%;有18例患者出現基牙松動,占比26.47%;有17例患者出現牙齦酸疼、牙齦腫大等牙齦反應,占比25.00%;有8例患者出現殘根存留,占比11.76%;有8例患者出現口腔異味,占比11.76%。口腔損害總發生率為92.65%。

3討論

3.1口腔問題發現原因解析

①牙齦疼痛:由于基牙發生牙齦炎、牙周炎,伴有基牙松動,牙齦殘根或根尖周炎;②基牙松動:基牙承力過大,修復體固定鋼絲用力過大,牽動了基牙;牙周不潔,產生牙齦炎、牙周炎;修復體產生的機械刺激;③牙齦反應:修復體設計不達標、形態不良,導致牙齦受到壓迫。加之修復體邊緣形成溝壑,難以清潔,致使牙齦產生反應;④口臭:牙周炎形成后,厭氧菌迅速增值,使牙周化膿;口腔清潔方式失當,口腔衛生差,安裝修復體后情況加劇,口臭加重;修復體自身具有較強的細菌粘附性,易使牙齦軟垢、菌斑鈣化,同時牙齦出血及牙齦化膿也可能導致口臭產生[3];⑤牙齦殘根或牙髓未治療:患者缺乏正確的口腔意識,醫師安裝修復體后未進行仔細檢查,使牙齦殘根停留在牙齦根部,發生發炎癥狀;加之牙髓未治療,進一步加重牙體病情。

3.2關于不良修復體給患者帶來負面影響的反思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以發現,不良修復體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患者自身原因:缺乏口腔健康意識,對口腔健康相關知識不了解,貪便宜心理作祟,致使患者忽視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選擇去鏈家、不合規的小診所安裝修復體,最終給口腔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醫院及診所方面:正規醫院等待時間過長,收費過高,使患者望而卻步,加之不良庸醫虛假宣傳,打價格戰,誘導患者安裝不良修復體。醫師自身專業素質方面。部分口腔醫師自身專業技術不扎實,口腔相關知識不專業,增加產生不良修復體的風險。

篇4

【關鍵詞】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1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口腔健康列為評價人類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口腔衛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場所,具有受教育者數量龐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資源和手段等特點,應當以循序漸進,根據年齡由淺入深,傳授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內容應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識,口腔常見病、預防措施、健康飲食等。有效促進中學生從知識、態度、信念到行為上的轉變,達到實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國的學校編制中只有普通校醫,缺乏專業口腔醫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預防及治療手段,使學生在齲齒和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沒有及時接受窩溝封閉、齲洞充填等防治措施,從而導致許多乳牙和年輕恒牙的嚴重齲壞、早失甚至牙頜發育畸形。

2.2學校的教育體制都以優化教學為主,基礎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識和干預不健康的行為的普及。

2.3對學校口腔保健的三項任務,①口腔健康服務:建立學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檢查,有計劃地進行治療。②預防齲病、牙齦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識與培養口腔健康的良好行為,落實不到位。

2.4學生的餐飲結構單一化、簡單化,從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統一性。

3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的現狀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齒的缺損、牙齒及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癥,最終導致牙齒的脫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損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從調查資料看,中學生恒牙的齲病部位與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顯的聯系。

3.1.2由于牙齒的缺失,影響面部的美觀,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亂,而形成錯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功能的紊亂,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體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視,但嚴重者甚至會引發全身感染、心肌炎、腎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學時期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學生在校期間便于組織和管理,故學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場所。我們應該積極、迅速行動起來,將口腔健康教育與學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進行,使學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觀念。

校醫對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作全面的調查分析,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預措施的系統追蹤觀察,監測與評價。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4提高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的對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標: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進中學生口腔健康水平,應根據本校口腔衛生保健的實際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規劃目標。制定長遠規劃,設立目標,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網絡化,將其納入教育衛生工作總體規劃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評價指標,即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愛牙五部曲)知曉率(%)、中學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學生恒牙齲齒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學校預防保健工作的3項基本原則,即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對學校校醫應定期進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訓。

4.3開展學校口腔健康教育:學生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形成期,抓好學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通過學生家庭促進整個學校的口腔衛生保健。

4.3.1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由市教委、市衛生局、學校和校醫的共同參與,定期開展學生口腔健康檢測評價、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愛牙日”活動,并推行牙病預防措施(如使用窩溝封閉劑,局部使用氟化物)。重點抓好齲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種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據衛生部門對學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齲病、牙齦炎防治方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口腔保健計劃。

4.3.3傳授學生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和技能,并在校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

4.3.4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切實落實狠抓到位,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中學生口腔保健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增加宣傳力度,認識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識。

4.3.5定期開展中學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對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細致分析,并實施相應口腔健康服務項目,如治療計劃、預防項目,并能追蹤觀察、監測與評價。

5結論

現代隨著口腔醫學的進步,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劃的必要保證。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口腔專業人員的預防措施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或教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共同促進學生口腔預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規劃》打下牢固的基礎,對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剛.臨床口腔預防醫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談口腔健康教育在臨床實踐中的價值[J].中國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編.預防口腔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34

篇5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6-0766-02 中圖分類號:R 78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65

齲病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也是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重點防治的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學齡前兒童齲病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齲病不僅影響學齡前兒童的進食,同時,還會影響頜骨的發育,并可引起其它感染性疾病,危害兒童的健康。為更好地開展學齡前兒童齲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對近幾年來國內外關于學齡前兒童齲病防治概況作一綜述。

學齡前兒童齲病誘發因素及流行情況

齲齒是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是細菌、飲食、牙結構和唾液等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2]。孫曉旭等[3]認為,年齡、生活條件、生活習慣及喂養方式是兒童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患齲率迅速上升,在6~8歲達到高峰,其后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率逐年下降;城市的孩子患齲率遠遠高于鄉村孩子的患齲率,因為城市兒童一般生活條件較好,家長溺愛,含糖食物攝入量較大,所以患齲率高;嬰兒期母乳喂養的兒童患齲率明顯低于人工喂養兒童的患齲率,因為母乳中含有適合嬰幼兒生長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柳宏波等[4]認為,兒童患齲與遺傳因素有關,父母患齲的兒童齲患率高于父母無齲齒的兒童。遺傳因素在齲齒中的作用可能與牙齒的結構、化學組成、牙齒排列等方面遺傳有關,進而影響到牙齒的齲敏感性,并且兒童與父母的生活環境及飲食習慣相似,這也影響著齲齒的發生。黃慧敏[5]調查結果表明,患齲率城區高于郊區,主要與城市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吃的食物精細,吃零食甜品較多有一定關系;而郊區學生飲食中的粗纖維含量較多,因此考慮與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吃甜品和零食機會較少有關。精細食物不利于牙齒自凈,且為細菌繁殖創造更好的條件。據調查,我國兒童患齲率為76.60%[6]。由于生活條件、生活習慣、衛生保健狀況的不同,各地學齡前兒童患齲率也有差別。比如海南省三亞市為61.30%[1]、河南省焦作市為83.70%[7]、山東省威海地區為41.8%[4]、廣西桂林市為38.23%[8],我國兒童乳牙齲齒患病高峰在5~6歲[9]。陳川碧等[1]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患齲率呈上升趨勢,2~6歲兒童中 6歲兒童齲齒患病率高達69.52%。城市的孩子患齲率遠遠高于鄉村孩子的患齲率[3]。

學齡前兒童齲病的治療現狀

齲病不僅影響兒童的進食,同時還會影響頜骨的發育,并可引起其它感染性疾病,危害兒童的健康,積極治療尤為重要。治療齲齒的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將齲壞組織去除凈,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填充材料填充,并恢復牙齒缺損的外形,齲壞即可終止發展。沒有形成齲洞的初期齲,也可以用藥物治療的方法,能達到一定的療效。常用氟化溶液涂擦齲損,但涂藥治療仍可復發[10],治療齲齒越早越好,即使是乳牙,若有齲洞,也應充填治療[2]。齲齒是對兒童健康危害較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幼兒園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兒童健康成長的第一環境。大力宣傳衛生保健知識,普及齲齒防治知識,開展群防群治和普查普治,提高家長及兒童的自我保健能力,是控制、降低齲齒發病率的根本措施[11]。在齲病的發展過程中,若能采取有效地預防措施,使致齲因素消除,齲損是可以終止的。乳牙齲有多發、齲損范圍廣等特點,尤其是乳前牙齲損面廣泛的前齲,通常不易通過制備洞來完成填充治療,而早期應用氟化物,可以有效抑制齲病的發展,促進修復性牙本質的形成,使齲齒得以終止。目前普遍認為氟化物能進入牙釉質的磷灰石,降低了牙釉質的溶解性并增加了再礦化比例,從而抑制齲損的進一步發展。局部涂氟安全可靠。對于氟水含漱,含氟凝膠泡沫[12],研究表明,使用氟化泡沫的試驗組兒童較對照組兒童齲病發生率,齲均、齲面均明顯減少[13]。氟化泡沫能促進牙齒表面的礦化程度和再礦化,以提高牙齒的抗齲力[14]。窩溝封閉是預防乳牙齲病的有效方法,窩溝封閉技術是在易患齲牙的頜面窩溝上涂布一層黏結性材料,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發生的一種有效防齲方法。窩溝封閉劑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至今這項技術已逾40年。如今,窩溝封閉作為預防乳磨牙及年輕恒磨牙頜面齲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已被廣泛接受[15]。

學齡前兒童齲病的主要預防措施

齲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預防,加大對家長進行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促進其健康行為的形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家庭中起榜樣作用,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讓兒童在家庭這個最主要的生活場所里面,得到家長的督促指導,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最終降低齲齒的患病率[4]。兒童保健工作應不斷深入,除加強對公立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外,衛生保健管理工作更應深入到私立幼兒園。每半年定期一次口腔檢查,加強對幼師和家長進行培訓及衛生宣教,使他們增加認識,了解什么是齲齒及其危害性和預防的方法;了解為什么要對兒童乳牙填充治療及齲齒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必要性;指導兒童建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16]。局部使用氟化物是一種有效的防齲方法。其機理是氟化物可以增強釉質表面抗酸能力和再礦化能力。含氟涂膜與其它局部用氟方法相比較,能較長時間黏附與牙釉質表面,緩慢釋放氟化物產生更持久的礦化反應,是其防齲作用的中重要機制。在實施過程中,花費時間很少,每人僅需約5 min。幼兒未反映明顯不適感,有部分反映有氣味辛辣[9]。防治最佳年齡應提早到第一顆乳牙萌出后(6個月)到乳牙列形成(2歲半~3歲)。婦幼保健機構口腔專業人員應主動深入社區幼兒園進行口腔健康教育,采取科學、安全有效的防齲措施,降低幼兒群體齲齒患病率,達到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中城市和農村5歲以下兒童無齲率平均為35%的目標要求[9]。美國牙科及兒童牙科學會、公共衛生學會認為,嬰兒在出生一年內就應得到口腔健康評價并對其家長給予口腔健康指導,對于兒童的早期齲齒,更有效的方法是建立預防勝于充填齲齒的模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定期口腔檢查和應用含氟涂膜[17]。

總之,學齡前兒童的齲病患病率比較普遍,防治學齡前兒童的齲病的任務仍很艱巨,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兒童口腔保健工作者和保教工作者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川碧,陳海瓊,刑存喬.三亞市2354名2~6歲兒童 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0):4330 -4332.

[2]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47-548.

[3]孫曉旭,楊太全,張 永.少兒齲齒發病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697-3698.

[4]柳宏波,韓 波,劉振虎,等.威海地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現狀及家長有關知識、行為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97-98.

[5] 黃慧敏.承德市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425-427.

[6]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8-19.

[7]胡艷麗,舒雨梅.焦作市5635名2~6歲兒童患齲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3):1787.

[8]王 雁.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824名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4):446-447.

[9]朱維建,武 潔,王兢兢,等.含氟涂膜對社區幼兒乳牙防齲兩年效果評價[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3):365-366.

[10]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405-2407.

[11]李佳蔚.歷下區各類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378-381.

[12]張紹偉,陽宏林.氟保護漆去預防兒童乳牙齲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5):595-596.

[13]楊 莉,楊湘暉,胡哲勤,等.氟化泡沫乳牙防齲兩年效果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5):611-612.

[14]Jiang H,Bian Z,Tai BJ,et al.The effect of a bi-annual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APF foam on dental caries increment in primary teeth:24-month clinical[J].J Dent Res,2005,84(3):265-268.

[15]曾曉莉,石四箴.窩溝封閉技術研究進展[J].上海醫學,2005,25(3):255-257.

[16]陳小梅,張愛君,白靜波,等.大慶城區公私立幼兒園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105-106.

篇6

關鍵詞:社區兒童保健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49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會醫療體系中扮演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了兒童保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根據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兒童的常見健康問題,必須及時進行兒童保健,對兒童疾病和健康問題進行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社區兒童保健的現況分析:社區兒童保健是對社區范圍內的兒童進行持續性、整體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證兒童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社區是兒童生長的主要場所之一,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的好壞,與兒童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息息相關,[2]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務,是整個社會對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個社區都應配備具有醫師資格的專職兒童保健人員,定期接受相關保健知識的培訓,每年對社區兒童進行身高、體重、心肺檢查等,為兒童家長提供健康咨詢,為社區內兒童提供醫療保健。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1新生兒家庭訪視

1.1新生兒出院后1周內,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進行新生兒家庭訪視,同時進行產后訪視。了解出生時情況、預防接種情況、新生兒疾病篩查情況等。觀察家居環境,重點詢問和觀察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情況、口腔發育等。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同時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劑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告知家長到具備篩查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補篩。對于低出生體重、早產、雙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訪視次數。

1.2指導按需哺乳并介紹母乳喂養的優點:母乳成分合理,能夠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增強嬰兒免疫力。此外喂養簡便、安全衛生、溫度適宜,還能增加母嬰感情交流,并利于母親產后恢復與身體健康,指導產婦從觀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養。

1.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

1.3.1此病是由于維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常見于3個月-2歲小兒,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國北方佝僂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可能與北方冬季日照短,嚴寒季節缺少戶外活動有關。其早期表現為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夜間驚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頭部,致使小兒常搖頭擦枕,出現枕禿,嚴重者可出現骨骼改變,如雞胸、肋外翻等。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診。

1.3.2指導產婦為預防佝僂病,出生后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并應加強室外活動,每日不少于1小時。此外,生后1-2周開始,作為預防,應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歲。

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

新生兒滿28天后,結合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進行隨訪。重點詢問和觀察新生兒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等情況,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體格檢查和發育評估。對體重增長不足500g者應查找原因,按體弱兒進行管理。

3嬰幼兒健康管理

3.1滿月后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分別進行隨訪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進行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使用聽力行為觀察法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3.2幼兒膳食指導:4個月左右可以添加輔食,添加的原則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需選擇細軟食物,同時注意均衡選用魚、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兒挑食。

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為4~6歲兒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膳食、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血常規檢測和視力篩查,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5加強流動兒童管理

流動兒童住處多為租住,更換頻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長留的電話已經更換,不及時通知,容易失去聯系;有些家長文化層次低,保健意識差,不好溝通;這些情況最終限制了兒童保健工作的連續性。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保健知識,社區醫生要深入到社區,摸清流動兒童底數,了解其去向,保證他們得到優質、連續的兒童保健服務。[3]

6開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傳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家長對兒童保健工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保健的內容不同,教育的內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比如舉辦知識講座、觀看光碟、出板報、發傳單等。

7健康問題處理

對健康管理中發現的有營養不良、貧血、單純性肥胖等情況的兒童應當分析其原因,給出指導或轉診的建議。對口腔發育異常(唇腭裂、高鄂弓、誕生牙)、齲齒、視力低常或聽力異常兒童應及時轉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兒童保健工作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衛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會、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因此需要基層醫務工作者通過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做好兒童保健工作,促進與兒童家長的交流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3]

參考文獻

[1]田愛紅.社區兒童保健服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1):1932-1933

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53

原發性胼胝體變性(MBD),多以為與乙醇中毒或營養不良有關。病變以胼胝體受累為特征,胼胝體中層對稱性脫髓鞘,自胼胝體前部向后發展。臨床上以精神障礙和意識障礙為突出表現。本病預后不良,極少恢復,常死于肺部感染及營養不良兩大并發癥,患者常在死后人體解剖方能確診。

對1例原發性胼胝體變性患者的護理,加強病情觀察,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呼吸道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營養支持護理,康復訓練,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等處理。經過精心治療及護理,患者病情好轉,家屬要求轉至當地衛生院繼續治療。現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患者,男,47歲,“臥床不起,意識改變3天”而于2011年6月入院。既往有酒精性肝病史,嗜煙、酒。每日飲酒量為250~500g,持續20余年。查體,T 36.5℃,P 83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0mm,對光反射靈敏,四肢肌張力增強,雙膝反射亢進,頸項強直,CT示胼胝體區腦白質脫髓鞘改變,腦萎縮改變。考慮為胼胝體病變。診斷:酒精性腦病;原發性胼胝體變性;肺部感染;酒精性脂肪肝;褥瘡。

方法與轉歸:入院后遵醫囑甘露醇降顱壓,納絡酮促醒,大量維生素B及維生素C,合并激素治療,抗感染,保護胃黏膜,護肝、補充電解質,營養支持治療,住院7天后,患者病情好轉,意識轉模糊狀,呼之睜眼,偶爾,能自動吞咽。住院13天后,患者家屬因家庭困難要求轉至當地衛生院繼續治療。

護理

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呼吸的頻率、節律變化。每小時監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尿量等變化,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維持正常呼吸功能:給予鼻塞輸氧,氧流量為3L/分,密切觀察用氧情況,達到有效輸氧。保持管道的通暢,防脫落、折疊、扭曲等發生。

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取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每1~2小時進行翻身叩背,有利于排痰。有效叩背方法是手掌空心狀握攏呈半橢圓形,分別于背部兩側由下而上,由外到內,自肺底到肺尖,和氣管走向一致叩擊背部,使氣流震動肺部痰液,有利于痰液易于排出。呼吸道有分泌物時及時給予吸痰。床邊備有搶救藥品及物品:開口器、舌鉗、壓舌板、簡易呼吸氣囊、腎上腺素、尼可剎米等。

皮膚護理:每1~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定時變換。使用氣墊床,減輕皮膚受壓。每日嚴格交接皮膚情況及氣墊床使用情況。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及時清理大小便,防止肛周淹紅、破潰發生。護理患者動作輕柔,防拖、拉患者。

褥瘡護理:患者入院時骶尾部及左足跟處有5cm×5cmⅡ度褥瘡。給予0.5%碘伏涂擦患處,待干后,使用百多邦涂擦局部,如此方法使用7天后患者褥瘡瘡面愈合。住院期間無褥瘡發生。

口腔護理:每天2次行口腔護理。選用口腔黏膜消毒液醮濕棉球后擦洗口腔,5分鐘后,再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預防口腔感染的發生。動作宜輕柔。操作前評估及牙齒、牙齦情況。患者1顆犬牙及磨牙松動,立即通知牙科醫生給予取出,防牙齒自行脫落誤入氣管。

維持足夠營養攝入,保證喂養安全:遵醫囑給予鼻飼流質飲食(鼻胃管方式)。每2小時鼻飼流質1次,如牛奶、濃米湯、能全力、豆漿、果汁、蛋奶(煮沸的牛奶與雞蛋調勻制成),每次量約200ml,每日8次。告知家屬不允許自行喂食,需護士操作。鼻飼飲食時不允許叩背。鼻飼后30分鐘不翻身、叩背,防止胃內容物溢出致誤吸入氣管。若發生嘔吐立即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停止鼻飼。每次鼻飼前回抽胃液,胃內殘留物達150ml以上,視為胃潴留,應延長鼻飼時間。

肢體功能康復及語言功能康復鍛煉:每天肢體肌肉按摩及關節的被動活動,防廢用性肌萎縮及關攣縮的發生。每次翻身后將肢體放置功能位,以促進肢體功能康復。患者枕邊放輕快的音樂,每天上下午各半小時,以促進語言功能康復。護理人員進行每一項操作時都輕呼患者的姓名,與患者交流。交待家屬與患者溝通、交流,聊聊天,拉家常,告知患者最近家庭情況,積極鼓勵患者樹立信心,以刺激語言中樞恢復。

安全管理:加強患者的安全管理,病床設置護欄,必要時以約束帶約束肢體,防墜床、跌倒、碰撞等發生。

討 論

對于MBD患者,護理上應加強呼吸道護理、飲食營養支持護理以及專科語言及肢體功能同時康復鍛煉,有效的藥物治療,積極預防并發癥,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大程度地恢復,以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同時做好健康知識宣教,戒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積極預防BMD形成的主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趙春雨,蔣瀟瀟。胼胝體病變[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雜志,2007,34(6):150.

篇8

結果:調查的500名患兒家長中,表示聽說并對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長僅有6名(1.2%);當兒童口腔科醫生建議患兒在IHS進行治療時,僅有43名(8.6%)家長選擇接受。近2.0%的家長認為笑氣會對患兒有不良影響。家長對IHS的接受度與文化程度,地域因素,家庭收入,治療費用有關(P

【關鍵詞】 兒童牙科畏懼癥; 笑氣吸入鎮靜技術; 家長接受度;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0-0082-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Level o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of Dental Anxiety Children/WANG Feng,WEI Yan,XU Y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0):82-8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arental cognition and acceptbihty o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IHS)applied in dental anxiety children and raise some possible affected factors to better serve the clinical work.Method: During June 2013 to June 2014,500 parents who took their children to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Urumqi, were investigated.One clinical worker was assigned to explain the HIS technique and parent then filled the questionnaire.SPSS 17.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level of parents was expressed by the way of relative number while 字2 test was used to make it clear which factor would further affect parents’acceptance. Result: 500 children of parents in the survey, said heard and some of its parents only 6 (1.2%). when the children’s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doctors recommend children treated in IHS, only 43 (8.6%) of parents choose to accept. Nearly 2.0% of parents think that nitrous oxide can have a bad effect on children.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parental acceptance of IHS and the degree of culture, geographical factors, family income, treatment cost(P

【Key words】 Dental anxiety childre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Parental accept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Urumqi,Urumqi 830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0.046

兒童牙科畏懼癥(child dental anxiety,CDA)特指兒童在進行牙科診治過程中,對一些環節比較害怕,而產生的緊張、害怕、哭鬧、焦慮、掙扎等一系列不配合診治的心理及行為狀態[1]。

據調查我國CDA的發病率達80%以上[2]。對于牙科畏懼癥患兒,除了基本的心理誘導外,還需要很多的行為誘導方式,笑氣吸入鎮靜技術下治療患兒牙齒作為一種新興發展的技術越來越多的開展。笑氣學名氧化亞氮,笑氣吸入鎮靜術(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IHS)利用笑氣和氧氣混合,通過調節笑氣的濃度達到麻醉鎮痛的作用[3]。作為一種新興的口腔麻醉方式,本研究旨在調查烏魯木齊市兒童牙病漢族患兒家長對的認知及接受程度,分析其可能影響因素,為臨床醫生向患兒家長建議選擇ITS技術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烏魯木齊市口腔醫院兒童牙病科就診的500名患兒家長,已告知家長調查目的并自愿填寫問卷。

1.2 方法

對患兒家長解釋IHS技術,解釋調查表填寫項目,家長自愿填寫,完成所有調查內容,真實反應實際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患者家長對ITS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用相對數表示,統計匯總數據,采用SPSS 17.0進行分析,字2檢驗確定不同因素是否影響家長對ITS的接受,P

2 結果

本研究采取自愿原則選擇口腔醫院兒童牙病科就診的漢族患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500份。樣本人群中男245名,占總調查者49.0%,女255名,占總調查者51.0%。其中子女年齡≤3歲的30名(6.0%);子女年齡4~7歲270例名(54.0%);子女年齡8~12歲200名(40.0%)。

對于兒童牙科畏懼癥患兒,臨床上除了心理疏導外,行為誘導方面,家長聽說過或較為了解強制束縛治療,較少的人聽說過并少量了解全麻治療。對于笑氣鎮靜技術,完全不清楚該技術的家長有462名(92.4%),家長表示聽說但并不了解其具體情況有32名(6.4%),知曉該技術并對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長的家長6名(1.2%)。家長對笑氣是否對患兒有影響,表示不知道是否會有影響的481名(96.2%),家長認為笑氣對患兒沒有影響的7名(1.4%),認為笑氣治療患兒牙齒有好處的2名(0.4%),認為會有不良影響的10名(2.0%)。對笑氣的使用態度方面,家長表示可以接受面對笑氣43名(8.6%),對笑氣的使用不能接受66名(13.2%),不清楚笑氣治療牙齒的391名(78.2%)。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影響患兒家長接受ITS的不同因素,詳見表1。家長年齡方面,20~30歲組患兒家長接受率最高為9.41%,30~40歲組及40歲以上組患兒家長接受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尚不能認為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對ITS技術下治療牙齒的接受程度有所差異。

患兒家長文化程度方面,大學及大學以上學歷接受率最高為14.92%,隨著學歷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長接受率呈升高趨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患兒家庭收入>1.0萬/月接受率(27.42%)顯著大于家庭收入

3 討論

兒童牙科畏懼癥對兒童的就診行為、臨床診療工作以及患兒自身口腔健康易產生不良影響,患兒可因牙科畏懼癥延遲或拒絕就診,錯過治療時機,貽誤病情。就診時的抗拒行為將阻礙醫生進行正常的檢查和診治,從而對患兒口腔疾病的及時控制以及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有學者提出一旦DA形成則很難消除[2]。

在歐美國家,對于經過基本行為誘導后仍不能配合治療的患兒,許多學者及醫療監督機構建議提倡“最小鎮靜”或“清醒鎮靜”技術,是通過藥物或非藥物的作用,最小限度地抑制患者的意識,使其保持鎮靜并完成治療程序,鎮靜過程中患者仍能維持自主呼吸,機體保護性反射存在,能對物理刺激和口頭指令作出反應[4]。

笑氣吸入鎮靜(IHS)下治療牙齒是一種有效的牙科畏懼癥患兒的行為管理方式[5]。在牙科臨床工作中IHS技術的應用日趨成熟國外調查發現超過50%的全科醫生、85%的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和88%的兒童牙醫在臨床工作中使用了此項技術[6-7]。

就兒童口腔治療過程中IHS的應用而言,調查的500名患兒家長中,表示聽說并對其有一定了解的家長僅有6名(1.2%);當兒童口腔科醫生建議患兒在IHS進行治療時,僅有43名(8.6%)家長選擇接受。近幾年,HIS技術下治療牙科畏懼癥患兒牙齒發展迅速,已成為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規的行為誘導手段。自2006年,我國開始引入數字化調定式IHS系統用于兒童DA的輔助治療,盡管IHS在兒童口腔醫學領域應用越來越普及,然而國內及西北地區家長對其認知及接受程度仍然較低。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近2.0%的家長認為笑氣會對患兒有不良影響。然而IHS已有相當長的安全應用史,調查顯示吸入50%濃度以下的笑氣對兒童的生命體征(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率)幾乎不產生影響[8]。鑒于IHS的操作簡單及高度安全性,歐美國家的非麻醉專科醫師如兒童口腔科醫師被允許獨立應用此項技術[9]。因此,臨床工作中兒童口腔科醫生應當加強IHS應用知識的普及,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傳統觀念帶來的對該技術的抵觸,提高家長對其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本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年齡對IHS技術的接受程度無明顯影響。文化程度越高,更能主動接受新技術新觀念,更具有開放和接納,家庭收入越高,家長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經濟基礎,調查揭示家長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與HIS技術的接受程度呈正相關,與陳旭等[10]的結果類似經濟方面的因素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家長的選擇產生影響。有醫療保險者比全自費者對HIS接受程度更高。本調查地區來自鄉鎮的家長往往收入及受教育程度較城市低,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對兒童口腔健康關注及就診意識的不足。因此,鄉鎮地區的家長對于IHS技術的接受度也低于來自于城市的家長。

參考文獻

[1]張耀國,朱玲,梅予峰,等.兒童牙科畏懼癥調查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07,15(4):225-227.

[2]吳忠,陳耀俊.兒童畏懼癥調查研究[J].口腔醫學,2005,25(2):111-112.

[3]劉楠,李小葵,孫玉娟.笑氣清醒鎮靜在口腔門診的應用[J].齊魯醫學雜志,2007,22(6):563.

[4] Matharu L L,Ashley P E. 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paediatric dental sedation[J].J Dent,2007,35(1):2-20.

[5]楊富生,攀淑梅.楊少敏.兒童口腔科患兒的診療行為誘導[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1):640-642.

[6]朱也森,徐輝.氧化亞氮鎮靜復合神經阻滯麻醉在小兒埋伏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4,2(1):14-15.

[7] Clark A M.Handbook of Nitrous Oxide and Oxygen Sedation[J].2nd ed.USA:Mosby,2003:256.

[8] Hulland S A,Freilich M M,Sandor G K.Nitrous oxide-oxygen or oral midazolam for pediatric outpatient sedation[M].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2,93(6):643-646.

[9] Clark M S,Campbell S A,Clark A M.Techniqu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itrous oxide/oxygen sedation to ensure psychotropic analgesic nitrous oxide(PAN) effects[J].Int J Neurosci,2006,116(7):871-877.

篇9

關鍵詞:手足口病;傳播途徑;特征;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088-0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年齡

1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的唾液、皰疹、糞便污染的水、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可經口感染;醫院門診交互感染和口腔檢診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傳播手足口病;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過咳嗽、噴嚏、談話造成呼吸道傳播。

2 臨床特征

手足口病常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腭、硬腭、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子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后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惡吐或腹瀉等癥狀。大多數患者在一周內自愈,無后遺癥。

3 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3.1 個人預防措施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不要讓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3.2 托幼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進行清洗消毒;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3.3 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在疾病流行期間應實行預檢分診,并專辟診室,接診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引導發熱出疹患JLN專門診室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對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醫務人員在就診、護理每一例患者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手消毒。

4 護理措施

4.1 消毒隔離本院成立了手足口病專業病房,實行嚴密隔離。病房內空氣流通、清潔、溫度適宜,紫外線循環機定時消毒;地面、床頭柜、床頭、凳子、患兒的用具和玩具用含氯消毒劑(每升含有效氯500mg)擦拭;患兒的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用等量的消毒劑(每升含有效氯1 000mg)浸泡消毒半小時后倒掉;床單、被褥交洗漿房按丙類傳染病用物清洗和消毒。醫護人員加強手衛生,嚴格做到“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

4.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發生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薩奇A。 和E,,兩種病毒感染引起。柯薩奇A16。 還可并發心肌炎,E71。則可并發腦炎、腦膜炎等。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有無呼吸急促、胸悶、頭痛、昏睡、惡心、嘔吐、腦膜刺激癥等,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及心率。對于發熱的患兒,要及時給予退熱處理,如冰敷、溫水擦浴或者口服小兒退熱劑。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搶救準備。

4.3 飲食護理飲食要易消化、清淡、質軟、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口腔糜爛,在食用過熱的食物時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禁食冰冷、辛辣、過咸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溫開水,少食多餐。對于因拒食、水而造成脫水、酸中毒者,要給予補液,并要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及酸堿失衡。

4.4 口腔護理 患兒每次進餐前后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嬰兒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潔。護理人員每天用無菌棉簽蘸生理鹽水清洗患兒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潰處噴涂喉友,以促進愈合。清洗口腔時動作要輕、快,棉簽應是滾動,切不可摩擦,盡量減少患兒痛苦。

4.5 皮膚護理患兒手掌、足掌皰疹因搔抓而繼發感染,一旦抓破,皰疹液會引起病毒擴散,加之高熱、降溫時出汗,嘔吐物易弄臟衣被,因此,應保持皮膚清潔,穿柔軟寬大的衣服,經常更換。用溫水洗澡,床單要清潔、干燥,勤剪指甲。隨時清理污染的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篇10

微課在臨床護生帶教中的應用

多功能病員褲的設計與應用

一種防護吸痰管的設計與應用

坐便椅式助行器的設計與應用

一種簡易碎藥夾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國外循證護理教育現狀及啟示

循證管理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循證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移動醫療垃圾收集車的設計及應用

我國兒童腦癱患病率的Meta分析

醫學生同理心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

傷口床準備理論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

兒童擇期手術前禁食禁飲方案的Meta分析

國內中藥應用于臨床口腔護理的文獻分析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護理措施的系統評價

心臟術后譫妄發生的Meta分析及護理建議

我院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國內期刊刊載循證護理領域研究的可視化研究

喉癌全喉切除術后食管發音參數檢測的循證研究

基于文獻檢索的臨床護士循證護理培訓分析

脊柱側彎患兒術后疼痛家庭照護的質性研究

口腔按摩刺激在早產兒經口喂養中的研究現狀

早產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康復訓練患兒腕帶佩戴率不達標原因分析與對策

強化健康教育對宮頸癌病人調強放療依從性的影響

家屬接受健康教育對急性腦出血病人院前急救的影響

穴位貼敷加艾灸治療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效果觀察

專業培訓和護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進展

我國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臥床病人下肢靜脈穿刺率中的應用

品管圈在降低心電監護儀報警設置無效率中的應用研究

植入性鞘內藥物輸注系統用于頑固性癌痛的循證實踐

耳穴壓豆配合貼敷涌泉穴治療腦卒中病人失眠的效果觀察

品管圈對上消化道腫瘤病人術前留置胃管成功率的影響

循證護理在一次性多功能膀胱沖洗器設計中的應用

移情護理對心肌梗死病人消極情感狀態及期望水平的影響

我院建立急診科護士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考核體系的質性研究

腫瘤科帶教護士評判性思維與循證實踐知信行關系研究

國內護理學領域高影響因子期刊中臨床RCT文獻的質量評價

臨床護理路徑對前顱底腦膜瘤顯微手術病人焦慮的影響

經口與經鼻留置胃管在經口氣管插管病人中的應用對比研究

重癥監護病人機械通氣吸痰應用生理鹽水灌注的循證研究

國內臨床護理路徑在結直腸癌病人中實施效果的Meta分析

我國照護者健康教育對老年癡呆病人生存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與中心靜脈置管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我國腫瘤疼痛病人心理治療聯合WHO三階梯藥物療法效果的系統評價

國內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病人臨床結局影響的系統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