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防治與處理條例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糾紛防治與處理條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當前醫療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一)當事人維權意識逐漸增強,案件數量增長較快隨著法律的不斷健全,當事人雙方尤其是患者一方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逐漸增強。近幾年,人民法院審理的醫療糾紛案件逐年上升,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頒布后,這一趨勢更為明顯。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為例,2000年至2002年,該院共審結二審醫療糾紛案件149件,其中2000年度20件,2001年度51件,2002年度78件。人民法院報報道,從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審理醫患糾紛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后,醫患糾紛案件數量猛增。2(二)案件雙方當事人矛盾突出,案件審理難度較大近年來,醫療糾紛成為社會矛盾最為突出的熱點之一,在不少地方甚至釀成大型沖突。據有關部門統計,最近三年,北京僅71家大中型醫院就發生醫護人員被歐事件502起,致傷殘90人;1991年1月至2001年7月,湖北省發生圍攻醫院、毆打醫護人員事件568起,398名醫務人員被打,致殘32人。有些地方甚至因矛盾激化導致殺人和爆炸等惡性事件。如2001年,四川省鄰水縣農民包某因對治療效果不滿意,在其就診的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制造爆炸案,造成5人死亡,35人受傷。3由于醫療糾紛關系著患者的人身財產權利以及醫院的聲譽,即使是在訴訟過程中,醫患雙方的矛盾仍然容易激化,這使得醫療糾紛案件的審理難度更大。
(三)糾紛表現形式多樣,涉訴案由種類繁多在法院已審結的與醫療相關的民事案件中,涉及的案由主要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有的案件直接確定為賠償)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還有追索醫療費糾紛、醫療美容糾紛、醫用產品質量糾紛。4此外,有的案件以人身損害賠償為由起訴,實際上為醫療事故糾紛,還有的案件以財產損害賠償為由起訴,實際上涉及醫院在診療過程中有關藥物質量和儀器的使用等問題。
從案件性質方面分析,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述案件,大部分屬于對醫療活動產生爭議引發的醫療糾紛,另一些糾紛則屬于非醫療糾紛,即醫患雙方對醫療活動本身沒有爭議而在其他方面產生爭議,如患者因被醫院的陳舊設備砸傷而與醫院發生的爭議。還有的一些糾紛則屬于非醫患糾紛,這些糾紛看似與醫療有關,實質上其主體并不是醫患雙方,如非法行醫糾紛、美容服務糾紛。
(四)適用法律不統一,影響法院公正形象在法院已審結的醫療糾紛案件中,有的案件依據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處理,賠償的數額較高;有的案件則依據《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標準處理,患者或其近親屬只能獲得數額很低的補償。因此,經常會出現案件事實基本相同,而處理的結果相差很大的現象。以北京市法院為例,在近年來已審結的醫療糾紛案件中,從整體上看,患者通過訴訟獲得賠償的比例明顯呈上升趨勢,但獲得的賠償數額相差懸殊,高的已達到幾十萬元,少的僅幾百元。
(五)重復鑒定,案件審理時間過長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前,由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人員均是由相關醫療單位的人員組成,這種行政性的醫療鑒定缺乏中立性,其鑒定結果的權威性受到了廣泛質疑。據統計,上海市司法鑒定中心受理鑒定的300多例醫療糾紛中,有80%的醫療鑒定被推翻。5因此,在醫療糾紛案件中,患者對醫療事故鑒定技術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大多持有異議,而法院審理此類案件的一個重點是確認醫院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因此往往又需要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醫療過錯鑒定,從而導致案件的審理周期較長。
上述特點的存在,決定了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難度較大。多年來,人民法院充分履行司法審判職能,依法處理和化解了大量醫患糾紛,保護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二、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若干疑難問題(一)受理醫療事故糾紛是否有前置程序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1條規定:“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對醫療事故或事件的確認和處理有爭議時,可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所作的結論或者對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不服的,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均可在接到結論或者處理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在2002年9月1日之前,各法院對不經醫療技術鑒定和行政處理就直接提起醫療損害賠償訴訟的應否受理這一問題認識不一。有的法院規定,凡是醫療事故糾紛,沒有經過醫療技術鑒定的,法院均不予受理,即認為醫療事故糾紛應有個前置程序。在實踐中,有的患者為規避此規定,不以醫療事故糾紛為由起訴,而以人身損害賠償為由向法院起訴,法院亦以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予以受理。
(二)如何確定醫療事故相關糾紛的案由如前文所述,法院審理的與醫療相關的民事案件類型很多,案由確定五花八門,很不統一。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就醫療糾紛僅規定了兩類案由,即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因此,在實踐中如何確定相關案件的案由,也是法院立案工作面臨的一個問題。
(三)如何確定醫療糾紛案件的訴訟主體醫療糾紛的主體是醫患雙方,其他人不能成為醫療糾紛的主體。醫方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患者方是指接受診療的病人及其近親屬。6實踐中,在醫療糾紛相關案件原、被告的確定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原告的確定。如有患者因使用心臟起搏器致死,其母親向某基層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認為主體不合格而不予受理;又如某患者因醫療過錯致人身損害,起訴要求損害賠償,而其夫要求賠償誤工等損失,法院將其夫列為共同原告并予以實體判決。2、被告的確定。如有的患者已分別在數家醫院進行治療,但發生醫療事故爭議而在法院起訴時,如何確定被告?又如涉及醫用產品、藥械質量問題時如何確定被告,在輸血引發醫療損害時如何確定被告?
(四)如何界定患者和醫療機構的的舉證責任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由于醫療事故在性質上屬于醫療侵權,上述規定應適用于醫療事故,即醫療事故糾紛案件在舉證責任方面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但在審判實踐中,各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舉證責任問題認識并不一致。具體有:(1)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后,患者及醫院的舉證責任范圍如何分配?(2)在一些醫療事故糾紛中,有的醫院存在涂改、隱匿、銷毀病歷的情況,同時,還存在患者方搶奪病歷等情況。出現上述現象,對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產生什么影響?(3)醫療事故賠償訴訟中醫療機構認為其提供病歷資料即履行了舉證而不申請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五)怎樣對待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司法實踐中如何看待醫學會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仍然是一個問題。如果醫療糾紛曾經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并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最終調解不成又訴至法院的,法院在審理此類醫療糾紛案件時,當事人又申請進行醫療過錯鑒定的,如何看待醫學會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此時是否還有必要進行司法鑒定?
(六)如何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目前,人民法院在處理醫療糾紛案件的賠償責任時,既要考慮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又要考慮《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由于上述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之間有些條文內容不統一,相互之間不銜接,甚至相互抵觸,致使各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在確定醫療損害賠償時面臨著一些疑難問題。這些問題的實質是醫療糾紛的法律適用問題。
1、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標準問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規定,對構成醫療事故的,賠償的范圍具體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費、陪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十一項。這一規定使醫療事故的具體賠償有法可依,改變了原辦法規定的一次性象征性補償辦法,提高了賠償標準。但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賠償標準仍然與人民法院辦理其他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賠償標準相差較多。目前,對于醫療事故糾紛案件是采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賠償標準,還是采用在實踐中依據民法通則掌握的民事侵權賠償標準,各法院認識不一。
2、精神損害賠償問題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自然人的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失,但由于各地的生活水平不同,對精神損害賠償并沒有規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各法院采用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也不一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11款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不超過3年。”審判實踐中采用哪一個標準是一個急需明確的問題。
此外,對于欠發達地區的患者到較發達地區就醫發生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或者相反),賠償標準是采用事故發生地的相關標準還是采用患者住所地的相關標準,各法院做法也不一致。
當然,審判實踐中還有許多別的疑難問題,如患者是否有權復印醫院的主觀性病歷,又如患者認為病歷被涂改而拒絕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如何處理,等等。
三、對醫療糾紛案件相關法律問題的思考與分析為解決上述疑難問題,本文以下對醫療糾紛案件的相關法律問題作一分析,以理清思路,找出對策。
(一)醫患法律關系分析在法院受理的與醫療相關的民事案件中,絕大多數案件是患者或其近親屬以醫療機構侵權為由起訴,只有少部分案件是醫院起訴患者要求交納醫療費或騰退病房,這些案件均涉及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問題。
1、患者的權利。關于患者的權利,《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性文件及條約對患者的權利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就國內而言,憲法、民法及醫療衛生法律以及其它法律法規均規定了患者的權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項:(1)生命健康權,《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2)平等醫療保障權,我國憲法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3)自主權,即指具有行為能力并處于醫療關系中的患者,在尋求醫療服務的過程中,經過自主思考,就關于自己疾病和健康問題所作出的合乎理性和價值觀的決定,并根據決定采取負責的行動。(4)知情同意權,即指病人有權知曉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對醫務人員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決定取舍。7(5)人格權,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6) 隱私保護權。
2、患者的義務。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的義務主要有:(1)遵守醫院規章制度的義務;(2)尊重醫務人員人格和工作的義務;(3)合作醫療的義務;(4)接受醫學檢查的義務;(5)交納治療費用的義務。
3、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者的義務。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患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醫務人員的權利和義務與患者的權利和義務是密切聯系的,患者的權利,往往是醫務人員的義務。概括的說,醫療機構與醫療服務者的義務主要有:(1)執業醫療的義務;(2)提供安全醫療服務的義務;(3)提供醫療服務的告知義務;(4)緊急治療的義務;(5)醫療危險注意義務;(6)醫療轉診的義務;(7)醫師的報告義務。
4、醫療服務者的權利。在醫療服務過程中,醫務人員與就診患者相關的權利主要有:(1)治療權;(2)特殊干涉權;(3)醫學研究權;(4)人格尊嚴權。
以上分析了醫患雙方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應對醫患雙方的地位有個正確的認識,雖然患者在醫學知識以及舉證能力方面處于弱者的地位,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有許多糾紛屬于患者或其近親屬的認識或專業知識存在局限而引發的,有的更是屬于患者無理纏訟所致,對此法官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5、醫療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要正確確定醫療糾紛的訴訟主體,首先需要明確醫療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一般情況下,醫療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請求權主體為患者及其近親屬。即當醫療損害導致患者傷殘時,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是患者本人;當醫療損害導致患者死亡時,損害賠償請求權就歸屬于其近親屬。但是,在患者的身體遭受嚴重損害時,其近親屬也可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而醫療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賠償義務主體,則有所不同。國家醫療機構和私立醫院所致的醫療損害,賠償義務主體是醫療機構即醫院,而非具體的經治醫生,受害人不能以醫院的經治醫生為被告起訴,而應以醫院為被告。個體診所的醫生所致的醫療損害,以該個體診所的業主即醫生本人為賠償義務主體。如果是個體診所的雇用人員致害,則由個體診所的業主為賠償主體。8(二)醫療糾紛相關概念辯析為準確確定與醫療相關的民事糾紛的案由,需要將醫療糾紛置于與醫療相關民事糾紛的大概念中,與有關的概念進行辯析。所謂與醫療相關的民事糾紛,是泛指一切醫療活動中或與醫療有聯系的相關活動中發生的民事糾紛。提出這一概念,是為了更好地區分醫療關系及其相關關系,從而更好地區分醫療事故糾紛與其他糾紛。與醫療相關的民事糾紛可分為醫患糾紛與非醫患糾紛。醫患糾紛是泛指醫患雙方之間產生的爭議。非醫患糾紛則泛指非醫患雙方之間產生的糾紛,如非法行醫糾紛、美容服務糾紛、在醫療活動期間患者與非醫務人員發生的糾紛。這些糾紛的共同點在于一方或雙方并非患者或醫療機構(包括雖為醫療機構,但并非行使醫療機構的職能,如某些醫院提供美容服務)。
醫患糾紛可分為醫療糾紛和非醫療糾紛。醫療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圍繞醫療活動(包括收診和進行診療護理,下同)而產生的爭議。非醫療糾紛則是醫患雙方之間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對醫療活動內容本身沒有爭議而在其他方面產生的爭議。如患者因醫生將診療護理中發現的患者的隱私告知他人而發生的爭議,患者因被醫院的陳舊設備砸傷而與醫院發生的爭議,患者因與醫務人員發生口角進而毆斗發生的爭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隨著醫療領域衛生保健活動的廣泛開展,相關糾紛也逐漸增多,如因婚前醫學檢查失誤發生的糾紛等。這類糾紛因發生于衛生保健領域而非嚴格的醫療活動領域,應屬非醫療糾紛。非醫療糾紛顯然不屬醫療事故。
醫療糾紛又可分為醫療侵權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醫療侵權糾紛是就醫療機構在醫療活動中是否過失致患者人身損害及由此帶來的財產與精神損害是否賠償、如何賠償所發生的糾紛。醫療侵權糾紛包括醫療事故糾紛和其他醫療侵權糾紛。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9其他醫療侵權包括非醫療事故侵害和故意行為造成的損害。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是指醫療雙方圍繞醫療服務合同中侵權損害之外的有關方面發生的爭議,如給付或返還醫療費糾紛。之所以強調侵權損害之外,是因為就醫療損害而言,傳統上均是作為侵權來看,作為侵權來處理較之作為違約處理更利于保護患者的權益,對患者實現更為充分的賠償,同時亦能夠加重醫療機構的責任,促進醫療活動的規范。并且由于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和起訴違約相比,起訴侵權并沒有給患者增加額外的訴訟負擔。此外,醫療服務合同在實踐中畢竟少見,內容也不夠明確,按違約處理在掌握上也有不便。因此,對醫療損害應定性為侵權損害。
(三)對醫療糾紛案件立案工作的探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6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此,《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了三種醫療事故爭議的處理程序:一是當事人協商解決,二是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主持調解,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中最大的改變是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改為調解,當事人調解不成或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衛生行政部門不再享有對醫療事故賠償的行政處理權。10此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0條規定:當事人既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不予受理;衛生行政部門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處理。該條明確了衛生行政部門和人民法院受理醫療事故爭議案件的管轄權沖突和解決辦法。即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將排斥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糾紛的管轄權。11據此,以后法院受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無需經過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前置程序。
此外,與醫療糾紛立案工作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那么,對于那些不構成醫療事故或尚未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醫療糾紛,當事人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是否應該受理,這個問題涉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的關系問題,將在下文分析。
(四)醫療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目前,處理醫療糾紛適用的法律規范尚不完善,主要有:(1)我國參加的國際公約,如《世界衛生組織》等;(2)憲法;(3)民法通則和有關司法解釋;(4)藥品管理法;(5)醫療法律,主要有醫師法、護士管理辦法等;(6)醫療行政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7)其它法律法規,如產品質量法等。
當前,醫療糾紛法律適用的關鍵問題是要明確醫療事故的性質及所涉及的利益關系,并由此準確界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通則及民法理論的關系。
一方面,醫療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醫療事故的基本性質是侵權損害,對醫療事故的處理應當受到民法及其理論的約束,同時也要遵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但是,根據我國《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規章、規章。由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不是對民法通則中有關侵權損害賠償的一般規定在特殊領域(醫療行為)適用的具體規定,不能構成特別法和一般法的關系,在下位法與上位法抵觸時,應當適用上位法。例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這條規定即與法律的規定不符。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據此,醫療行為作為一種民事行為,不僅要遵守醫療服務規范,還應遵守民事活動規范,對于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存在民事行為上的醫療過失的,仍應承擔民事責任。
另一方面,與一般的民事侵權主要地僅涉及當事人雙方的利益不同,醫療事故所處的醫療衛生領域和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在醫療事故的處理中,在衡平患者與醫療機構的利益時,需夾入對醫學發展這一社會利益的考慮。當然,這種利益的考慮要適當,否則不但損害了患者的合法權益,而且不當減輕了醫療機構的責任,在實際上放縱了醫療機構,甚至成為醫療機構不盡其職責的庇護傘,最終反而不利于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現已明確,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應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綜上,人民法院在確定醫療糾紛案件(主要是醫療事故糾紛)的賠償范圍及賠償數額時,主要應當依照民法通則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并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合理規定,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從而既要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又要防止因賠償數額過高過分加重醫療單位的負擔。
(五)醫療侵權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問題舉證責任是當事人對訴訟中提出的事實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并在不能證明時承擔不利后果的責任。《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一般認為,舉證責任有兩層含義,即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和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簡言之,即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就特定事實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就特定事實主張如不能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則要承擔的不利后果,這個不利后果就是敗訴。12舉證責任的分配即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它對當事人的權益有重大影響,是舉證責任的根本問題。應當看到,舉證責任的分配是確定的,不存在著訴訟中發生轉移即由一方轉至另一方的問題。舉證責任分配有兩種方式,即“誰主張、誰舉證”和舉證責任倒置。
篇2
關鍵詞:供給誘導需求;醫療糾紛;衛生市場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5A-0006-02
近幾年來,我國發生了一系列的,對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在這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醫療糾紛而產生、演化的。對于醫療糾紛這個問題,理論界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從宏觀層面(如社會原因、政府原因)或醫患關系等角度進行規范分析,二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個體(如某醫院)進行實證分析,但是誘導需求被無限放大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卻很少被提及。烏韋?萊因哈特曾指出醫生誘導需求這一問題直指當今衛生政策的要害。那醫生誘導需求是怎么影響醫療市場從而造成醫療糾紛增多的?
一、醫療糾紛的現狀
醫療糾紛,通常指的是醫務人員與患者雙方因醫療問題引起的法律訴訟行為。1它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醫療過失,指醫務人員在醫生診斷或護理過程等醫療活動中存在的失誤。二是醫療過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或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除此以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并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于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
由于衛生服務行業普遍存在非對稱信息的現象,這就導致醫患之間不是簡單的合同關系,而是一種委托關系。相關調查顯示,全國三甲醫院年平均發生醫療糾紛在30起左右,全國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家屬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現象;59.63%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圍攻、威脅院長的情況;76.67%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其家屬在診療結束后拒絕出院,且不交住院費用現象;61.48%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屬在醫院擺設花圈、設置靈堂等現象。福建、湖南、江西等地曾發生多起患者殺醫生的惡性事件。2發生眾多的醫療糾紛在使醫患關系矛盾激化的同時,還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因此,探討醫療糾紛原因對減少醫療糾紛、緩和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醫療糾紛原因分析
1.供給誘導需求理論
誘導需求由sain and Roemer(1959),以及Roemer(1961)提出,他們發現了短期普通一員的每千人床位數和每千人住院天數之間的正相關關系。3這一原則被認為廣泛適用于醫生服務,定義為供給誘導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他們認為衛生保健提供者們擁有并且利用他們的信息優勢去影響需求以謀取利益。
在學術界對于供給需求理論存在嚴重分歧。支持派認為供給誘導需求理論是個不爭的事實,普遍存在;反對派認為這只是個別現象,一些學者甚至認為關于供給誘導需求理論的爭論將永遠不會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4而筆者認為由于人是有自利性的,因此誘導需求是普遍存在的。
2.既然誘導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為什么在我國,誘導需求就對于醫療糾紛增多的有重要影響呢?從宏微觀出發,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國家和社會的原因
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使醫患關系的實質界定模糊
為建立和諧有序的醫患關系,2002年9月1日國務院出臺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衛生部相繼出臺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醫療事故分級標準》、《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行政規章。醫患關系從本質上來講是民事法律關系,屬《民法通則》調整范圍,醫療事故的處理應當與《民法通則》相銜接。但是在現實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又出現了與《民法通則》不一致的地方,導致發生醫療糾紛裁判依據出現不一致。因此,在醫療市場中,就沒有嚴格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醫患雙方的行為,尤其對于醫方來說,大大降低了限制供給誘導需求作用的成本。
政府財政投入不足,致使醫院偏向創收
“看病貴、看病難”的根本癥結在于政府投入嚴重不足。2008年政府財政投入在全部醫療支出中所占比重僅為15%-18%左右,占GDP不到3%。而發達國家對公共醫療財政投入則占GDP近8%。5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便是導致醫院為了自身發展追求收入最大化,這就使醫院偏離了其產生的根本目的---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因此,醫院往往通過在治療過程中,采取高級、復雜的治療方法,以獲得額外的收入。
藥品和醫療器械市場混亂
自2000年以來,醫療機構藥品零售價格是由國家發改委確定一個最高零售價作為限價,只要不超過這個規定的最高零售價,藥店對藥品的定價擁有自。而我國多個地方出現了同種藥,價格差距很大的情況。例如在廣州,一盒同仁牛黃清心丸相差300米的兩個藥房,差價為20多元。對于許多常用藥,很多市民都會找便宜的買。但對于這些救命的藥,不少人就顯得很矛盾了,這樣混亂的藥品市場往往使市民不知所措,不知道藥品的真實價格到底如何。而藥品經銷商為了生存,以虛高的藥品價格產生的高額回扣做誘餌,以此來賄賂醫院與醫生,以便把自己的產品盡可能多地打入醫院,醫院和醫生往往放棄職業操守,選擇誘導患者消費。
(2)醫方原因
醫生供給誘導需求行為是醫生的“技術專權”和制度互動的綜合產物。醫生的技術專權使得患者處于信息劣勢地步,醫生就占有了信息的優勢,具有了實施供給誘導需求動機,但是運用誘導這種手段的動機和程度又取決于相關收益和成本的相關性,只有當收益大于成本時,醫生才會選擇誘導行為。而反觀中國的醫療市場,實施這種誘導行為明顯受益大于成本,就算是有些醫生遵循職業道德,也會收到“檸檬法則”的影響,所以如果沒有任何制度約束的話,整個醫方都會漸漸誘導患者增多消費。
(3)患方原因
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由于對專業知識基本上不太了解,所以出于信息劣勢地位,這樣就非常容易被誘導超額消費;加之,患者醫療需求屬于一種缺乏彈性的需求,這就進一步促進了醫生進行誘導醫療行為的形成與發生;另外,現在醫療市場出現醫療消費誤區的誤導。人民往往抱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價格越高、越貴的藥越是好藥;越是先進的醫療技術就越利于疾病的診斷治療等等6。而對于那些享受公費醫療和基本醫療保險的人也很容易過度消費。
3.過度誘導需求對于醫療糾紛增多的影響分析
(1) 患者的醫療后果與醫療機構的責任認識不清
由于中國的醫療市場上病人過度消費的事件經常發生,病患對醫生十分不信任,導致醫患關系緊張,并且隨之產生了對患者的醫療后果與醫療機構的責任認識不清,由于產生了惡性的循環,大家普遍抱有一種想法,只要是在醫院發生任何不良醫療后果,如死亡、殘疾時,就是醫院的責任。而根據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7只有發生了醫療事故,醫療機構才承擔相應醫療事故的賠償責任。而有些不良醫療后果是一果多因,可能是醫方的過失造成的,可能是疾病本身原因,也可能是患者體質的原因,還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故不能一出現不良后果,就認定醫院負全責,否則沒有機構或個人愿意從事醫療服務行業。
(2)供給誘導需求導致醫療費用持續增長
在市場失靈時,價格剛性普遍存在于醫療市場。醫生如果只提供一定數量的服務,隨著醫院服務數量的增多,就會存在供給過剩。而由于我國并沒有完備的政策去規范醫生,所以醫生很容易實施誘導需求行為。加之,我國決定實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規定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更是為醫生進行誘導行為創立了有利條件。醫生和醫院可以以績效為幌子,大幅度增多服務,提高其收益。在醫院中,普遍出現過度檢查和過度用藥的情況。近兩年,全國檢查費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每年有100多億資金投入用于購買高尖設備。8而根據一項調查證實:在CT使用中,有16.3%的檢查是不必要的。這些患者可以利用收費較低的檢查而不會影響診斷質量。9而這種醫療費用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負擔,一旦出現一點矛盾,容易激化成醫療糾紛。
(3)供給誘導需求導致醫生技術水平的滯后
許多醫療糾紛是由于醫生的技術問題造成的。在一項調查中顯示,69例涉及高職稱醫師的糾紛中,存在醫療差錯的比例為高達74.4%,10這就體現了高職稱醫師過度自信,醫生只有主觀上重視病人,才有可能盡到義務,而當今社會,醫生在為患者診治的同時,往往想著怎么樣使患者增加服務,來獲取利潤。尤其是在醫院以績效為工資的評量標準的時候,醫生寧愿多誘導些消費,也不愿將時間花在培訓自己的業務技術上,提高管理技術方面,從而醫療事故頻發,導致糾紛增多。
(4)供給誘導需求使醫院忽視其自身管理
醫院雖然是治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的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單位,但是其具有經濟型的屬性,講究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醫院的管理是協調各部分的活動,并使之與環境相適應,管理可以實現組織目標,使醫院更好的發展。但是,由于供給誘導需求的存在,醫院已能很好的獲取利潤,從而忽視自身管理系統的完善,導致醫療糾紛增多。比如一例高位頸椎手術的病例, 在術后小時內均出現急性呼吸驟停死亡。這其中觀察不嚴密和搶救不力是表面原因, 深入分析便可發現脊椎手術系四類手術, 術后風險依然不減, 但醫院卻沒有此類手術的術后監護制度。11 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犯錯的是人, 建立一個更為安全的保健系統》指出,絕大多數的醫療錯誤是醫療系統的問題, 而非個體操作失誤 12。只有加強科學管理,各項醫療制度的設計盡量周全和嚴密, 并不斷更新完善, 才能讓醫生無法犯錯或少犯錯。
(5)供給誘導需求導致不健康的心理和社會現象出現
一方面,媒體本該起到法律監督的作用,但是有些媒體常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某些媒體為了吸引公眾,大量不客觀的報道呈現在患者手中,更有無職業道德的記者利用稿子來要挾醫院,這種做法讓院方陷入被動,不利于引導患者運用正常法律途徑來處理這些事故,媒體的這些做法讓院方在處理醫療糾紛中陷于被動,不利于引導患者通過正當途徑來處理醫療糾紛,而且也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進一步惡化了醫患關系;另一方面,一些專門吃“醫療糾紛”的“穴頭”已經出現,醫療索賠額也有越抬越高的趨勢。近年全國各地高額醫療賠償的訴訟明顯增多,其中有的屬于醫院并無責任的糾紛。13
三、如何在供給誘導需求的影響下緩解醫療糾紛增多問題
要想解決醫療糾紛增多的問題,必須從根源上減少或消除供給誘導需求,規范醫生的行為,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
1.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目前,雖然我國關于如何解決醫療糾紛有相關的規定,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民法通則》、“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等等;但是筆者發現這些規定存在一些漏洞,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中規定條例施行后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而由于按照民法通則和《條例》賠償的金額差距很大,所以經常出現矛盾,尤其是對于患者來說,有可能損害患者的合法利益。
2.加大政府資金投入,規范醫生行為,提高其進行誘導消費的成本。在醫療過程中,醫生的行為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市場的正常運行。依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醫生個人的需要本能地要求其人格是“經濟人”,總會本能地盡量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表現自己的個性,希望獲得社會的認同和尊重,要實現自己的追求,因而不可能徹底拋開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可能在醫療行為中不融入個人的世界觀;因為在目前的醫療市場中,外在和內在的制約不能使醫生保持職守,醫生就有可能拋棄“道德人”,滿足“經濟人”理性。
3.完善醫院服務管理體系。
首先,醫院要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其次,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避免出現問題時相互推脫的現象出現;再次,要認真遵守國家和政府的相關規定,避免醫生“收紅包”等現象出現,收費透明化,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
4.完善醫療機構運行機制
要改變醫院主要靠自籌資金的形式,政府要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政府應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醫療監督體系,健全了疾病監測網絡和傳染病疫情預警預測機制,扭轉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存在的趨利現象,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而且,應轉變醫院的收費方式。我國醫院目前的收費方式是按服務項目進行收費, 這種方式容易導致過度檢查、過度醫療、開大處方等情況發生, 形成“以藥養醫”的模式。要改變這種現象, 國家應在控制醫療總體費用的基礎上, 使醫院轉為按單病種進行收費。這樣既可以使醫院自覺控制成本, 減少過度消費, 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 又能促進醫生提高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獲取患者的信任。14
5.緩和醫患矛盾,促進正常的醫患關系的形成、發展。
醫患雙方互不信任,導致醫患矛盾越來越增多。
(1)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患者認識到醫術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提高患者對醫療后果清晰地責任意識;(2)政府應監管媒體的輿論報道,對于那些易導致矛盾加劇,不利于社會穩定的不實報道要杜絕,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3)醫院可以經常到社區開展“義癥”活動,拉近醫生與普通群眾之間的距離。(4)醫院可以建立特殊的溝通渠道,如網站中專設“糾紛溝通版”、醫院設“溝通服務部門”等,使醫患在發生矛盾時,可以有專門的機構得以化解、解決;(5)借助第三方機構來協調矛盾。
參考文獻:
[1]武廣華,臧益秀,劉運祥等 主編.中國衛生管理辭典. [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第583-584頁
[2]方芳. 信報訊: 律師透露全國三甲醫院醫療糾紛賠償年均百萬[ EB/OL] . http: / /society. .cn/GB/41158/3885376. html.
篇3
【摘要】醫療事故可區分為醫療責任事故和醫療技術事故兩類。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筆者認為,作為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責任方式的醫療事故糾紛在我國具有可仲裁性,我國應盡快將仲裁這一爭議解決方式適用于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并建議在現有仲裁委員會下設立醫療事故賠償中心。醫療糾紛仲裁分為自愿仲裁、強制仲裁、自愿與強制混合仲裁等模式,我國現階段宜采用自愿仲裁的模式。醫療專業水平應該是聘任醫療專業仲裁員的首要資格條件,舉證責任倒置應成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中的主要證據規則。
【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責任事故;仲裁
【寫作年份】2010年
【正文】
一、仲裁解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可行性
(一)現行糾紛解決機制存在缺陷
根據2002年《條例》第46條規定,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解決途徑有三種,即協商和解、行政調解和民事訴訟,其中對前兩種途徑《條例》進行了重點規范。但令人擔憂的是,當前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解決似乎越來越向“私力救濟”的方向發展。而這種“私力救濟”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療暴力的普遍化和激烈化。
1.協商和解
盡管數據表明醫患雙方之間的協商和解是解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主要途徑,但是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實踐中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醫療事故糾紛協商的過程中,有一些自力救濟或者私力救濟處于法律的邊緣甚至是規避法律的產物。[2]在實際爭議發生后,往往會因醫患雙方的立場及利益觀點不一致,使得醫患關系無法調解。于是“鬧院”等事件頻頻發生;[3]患者漫天要價,出現“大鬧弄大錢,小鬧弄小錢,不鬧不弄錢”的不正常現象;甚至有社會惡勢力參與其中,嚴重擾亂了醫療機構的正常工作秩序。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借“私了”之機,回避了第三方的監督,規避了其可能要承擔的刑事、行政責任,不利于對醫療質量的監控和提高以及對患者的生命權和健康權的保護。[4]
2.行政調解
在我國以行政調解的方式解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患者(家屬)對衛生行政部門解決糾紛的公正性存在疑慮。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衛生行政部門既管理醫療機構,又開辦醫療機構。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大多數醫療機構還具有明顯的公益服務性質。因此,衛生行政部門出于行業保護和其他考慮,易存在“偏袒”或“隱瞞不報”等弊端,導致其權威性在患者(家屬)中大打折扣,公正性令人質疑。二是在行政調解方式上,當司法機關與衛生行政機構未形成合理協調時,衛生行政處理結果常被法院推翻,從而導致案件解決的拖延。
3.民事訴訟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現有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解決途徑并未能為醫療糾紛的解決提供良好的機制,難以緩解日益矛盾化和尖銳化的醫患關系。在當前這種醫患矛盾急劇增加,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解決機制存在諸多缺陷的情勢下,開展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構建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實屬必要。
(二)可仲裁性問題
盡管我國部分地區的仲裁委已經開始嘗試性地受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全國范圍內開展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提供了范例,但是其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在我國是否具有可仲裁性的問題。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可仲裁性,是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是否屬于法律規定的,仲裁機構可以受理的糾紛種類范圍之內,當事人能否將有關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交由雙方約定的仲裁機構加以解決。依據爭議事項的可仲裁性要求,當事人通過仲裁協議提交的仲裁事項,必須是國家仲裁立法允許采用仲裁方式處理的事項。否則,就會導致仲裁協議無效,做出的仲裁裁決也不會被承認和執行。因此,可仲裁性是構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制度的基本前提。
1.從現行規定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可仲裁性
從《仲裁法》第2、3條對仲裁范圍所做的規定來看,在我國,糾紛是否可以用仲裁方式加以解決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第一,爭議主體的平等性,即發生糾紛的雙方應是平等主體的當事人,若當事人之間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則其糾紛不能仲裁;第二,爭議事項的可處分性,即可提交仲裁的事項應當是當事人有權處分的,當事人之間因其無處分權的某些身份關系及其他關系發生的爭議,不能仲裁;第三,爭議內容的財產性,即當事人提交仲裁的事項應該是合同糾紛,或者非合同的財產性糾紛。[6]《仲裁法》未對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可仲裁性作出明確認可或排除,由于《仲裁法》在仲裁范圍的規定中使用的是“其他財產權益”,加之立法對“財產權益”的內涵沒有明確界定,司法解釋上也沒有統一說明,[7]故而使得我國理論與實務界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可仲裁性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此外,在2002年的《條例》中,仲裁也未被列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解決方式之一。在立法層面上,是否可以通過仲裁解決沒有得到明確支持。
學術界也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否定說認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不具有可仲裁性。理由是盡管醫療事故責任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意味著對醫療事故既可以提起違約之訴也可提起侵權之訴。但現實中出于對權益保護最大化的追求,在多數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患方都是以醫療機構侵權為由提出各種賠償的訴訟請求。但醫療侵權行為所指向的侵權客體是患者的健康權、身體權、生命權、隱私權等,而這些權利并非屬于財產性權益。因此,也就不能采用仲裁方式來解決。這樣,由于《仲裁法》對爭議限定為必須具有財產關系的內容,從而使得醫療糾紛不具有可仲裁性。而肯定說認為,醫療糾紛可分為醫療侵權糾紛和醫療服務合同糾紛,但無論是哪種糾紛,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民事主體。除強制治療關系外(如傳染病的防治),醫患關系的建立、變更或終止以及醫患關系中權利義務的確定,醫療糾紛的處理,均應實行意思自治。醫患雙方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在不涉及國家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處分自己的民事實體權利,其承擔責任的方式主要是經濟賠償責任。因此,從決定可仲裁性的三個方面衡量,可以確定醫療糾紛應當具有可仲裁性。[8]筆者贊成肯定說,雖然醫療侵權行為所侵害的權利本身不是財產性權利,但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爭議焦點通常是:是否存在賠償責任以及賠償多少的問題,這種糾紛的實質是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權利主體之間具有財產內容的糾紛,并且當事人具有自由處分權,因此可以將當事人之間的這種醫療糾紛解釋為“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從而使得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具有可仲裁性。
2.建立醫療糾紛仲裁機制的理由
筆者認為,拋開對現行法律規定的分析,從應然的角度看,基于下述理由,也應當在相關立法中明確規定可以用仲裁方式解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1)仲裁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就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而言,仲裁和訴訟相比,其優勢表現為:其一,更具專業性。其二,快捷且經濟。其三,具有更好的保密性。
(2)尊重當事人的仲裁意愿。仲裁建立在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礎上,只要發生爭議的實體權益糾紛在當事人自由處分的范圍內,就應當允許當事人選擇仲裁這種糾紛解決方式。在當事人不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權益的情況下,當事人利用仲裁方式解決爭議的意愿應該受到尊重和法律保護。[9]
(3)構建多元化的醫療糾紛解決機制。在現階段的醫療體制下,應當建立多元化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解決機制。多種多樣的糾紛解決方式能夠以其各自特定的功能和特點相互協調而共同結合成為一種互補的、滿足醫療事故糾紛主體多樣要求的程序體系和動態調整系統。多元化的解決機制相對于單一的糾紛解決機制而言,更能體現出諸多的理性因素。[10]現代法制國家總是設法避免和排除單一的糾紛解決機制,而向其成員提供多種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和方式,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性讓其自由選擇。而沖突主體可以根據自身的利益和需要選擇相應的民事糾紛解決機制。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和醫療訴訟、調解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的共同存在,可以形成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各顯其能和分流案件的局面。競爭可以使得仲裁、訴訟、調解等各種糾紛解決機制不斷彌補自身缺陷,吸取其他程序的優點和長處,完善自身程序。
3.有關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的實踐
(1)美國
除了醫學技術的發展導致醫療過錯幾率增加,醫患溝通不足導致醫患關系惡化,國家整體經濟不景氣等醫學和經濟學方面的因素外,醫療事故損害賠償訴訟費用高昂,效率低下,無疑也是導致整個醫療市場成本增加,最終產生醫療事故危機的主要原因。[13]為了解決危機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彌補醫療責任保險資金的缺位或不足,美國各州相繼出臺了多項綜合改革措施以減少社會醫療成本的劇增。其中具備多種優勢的仲裁糾紛解決機制為許多州立法機構提出并采用,以降低飛速增長的醫療成本。
多數的州法院對仲裁解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表示支持。在Madden 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14]案中,原告Madden先生,接受醫院治療前已經在醫療計劃中表明,醫療過失以及一切產生于Kaiser Founda-tion醫院治療過程中的糾紛將提交仲裁解決。當醫療糾紛發生后,Madden先生將醫院訴諸法院。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裁定撤銷訴訟,責令原告將案件提交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在Buraczynski v.Eyring[15]案中。醫生依據仲裁協議將先后發生的兩起醫療事故糾紛提交仲裁。患者主張,由于仲裁協議過于寬泛而違反了公共政策,患者與醫生之間簽訂的仲裁協議無效。田納西州最高法院認為,醫療護理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都可以適用仲裁解決糾紛;醫務人員同患者之間簽訂的仲裁協議不違背任何公共政策。
概括而言,美國各州關于醫療糾紛的仲裁模式可分為三類:自愿仲裁、強制仲裁、自愿強制混合仲裁。
第二種仲裁模式是強制仲裁,即當事人雙方在發生醫療糾紛后,必須首先將醫療糾紛提交仲裁機構仲裁。例如,馬薩諸塞州法律要求所有的醫療過失訴訟都必須首先經過一個由法官、律師和醫生所組成的仲裁小組審查,看是否存在責任或者判斷損傷是否是由醫療過失造成的。若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而提起訴訟,法庭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仍可以接受仲裁小組的意見。[20]從筆者查閱的相關資料看,這種強制仲裁的裁決一般不具有終局性效力,并且仲裁庭認定的事實和裁決對之后提起的訴訟也不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涉案雙方當事人如不服仲裁庭作出的裁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將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
第三種是強制仲裁與自愿仲裁相結合的模式。采取這一仲裁模式的州法院,依據一定的標準來確定醫療糾紛需要強制性仲裁還是可以自愿協議仲裁。以新澤西州為例,依據該州醫療過失侵權法的規定,對于爭議標的在20,000美元以下的醫療事故糾紛,法院要求首先通過仲裁解決,而對于超過20,000美元訴訟標的額的醫療糾紛,當事人則可以自愿選擇以仲裁還是訴訟方式解決糾紛。但是,仲裁裁決不具有約束力,在雙方當事人不服仲裁庭做出的仲裁裁決時,可將糾紛訴至法院,原先的仲裁裁決對案件的審理沒有任何影響。[21]
在美國,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案件通過有效的仲裁協議而提請仲裁解決。[22]
(2)墨西哥
墨西哥的醫療事故糾紛案件數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同美國一樣,高昂的醫療責任保險迫使醫生不得不“采取保守醫療策略”,即通過增加檢查項目,擴展疾病診斷程序以降低醫療責任事故的風險,減少醫療糾紛訴訟的幾率。[23]但增加醫療費用又激起了患者的不滿情緒,致使醫療糾紛更容易產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日本
綜上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具有可仲裁性。其次,對于支持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仲裁的地區,是否要求仲裁強制性前置存在不同態度,但多數國家或地區采取自愿仲裁模式,并通過風險負擔等機制鼓勵當事人將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提交仲裁解決以提高糾紛的處理效率。再次,除美國極個別州規定當事人一旦簽訂仲裁協議即喪失提起訴訟的權利外,美國絕大多數的州和其他國家都允許當事人在不服仲裁裁決時可以再向法院提起訴訟,并且仲裁庭認定的事實和裁決不影響之后法院對案件的審理。最后,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裁決是否具有終局性也存在不同規定,有的規定只要當事人在仲裁裁決作出后的一定期限沒有提出異議,則仲裁裁決即產生終局性效力;有的則不承認仲裁裁決具有終局性效力,當事人可以再提起訴訟,但是一旦原告敗訴則會由其承擔一定的經濟負擔。綜上,前述國家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方面的立法和實踐無疑將對我國建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機制起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建立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機制的若干建議
(一)仲裁模式
根據現階段我國的具體情況,筆者認為我國宜采用自愿仲裁模式,即允許醫患雙方通過簽訂仲裁協議處理日后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裁決一旦作出即對雙方當事人產生約束力。為鼓勵醫患雙方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提交仲裁解決,可以借鑒美國部分州的做法,通過風險承擔或設定訴訟標的額“門檻”等方式,使當事人盡可能選擇仲裁方式。此外,為排除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再纏訴,久拖不決的困境,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裁決應該具有終局效力。不過,鑒于醫療事故往往侵害的是患者的身體權、健康權等重要權利以及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應當允許在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時,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提起訴訟,若超過期限沒有提出異議,則仲裁裁決產生終局性效力。
(二)仲裁機構
關于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機構的設置存在不同設想。有的學者以醫療糾紛具有特殊性為由,主張通過專門性仲裁機構對醫療糾紛進行仲裁。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并不可取。我國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可直接利用現行的仲裁機構,無須再設專門的仲裁機構,可考慮在現有的仲裁委員會下設立醫療事故賠償中心。因為,醫療事故責任的特殊性并不在于法律適用上,而在于對醫療行為的認定上。由專業的鑒定組織對醫療行為及其產生的后果、因果關系等進行認定即可較為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因此,只要吸收部分醫學專家為仲裁員,就有利于公正、準確、快速地裁決糾紛,這樣既節省資源,又降低解決爭議的成本。其次,由于我國的仲裁制度起步較晚,仲裁制度本身尚存在不完善之處,將仲裁運用于醫療事故損害賠償這一特殊領域時,難免存在諸多不適之處。因此,現階段首先要解決的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的具體制度的合理設計,民眾對醫療仲裁意識的提高等問題,而不是是否設置獨立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機構這樣的問題。
(三)仲裁員
就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而言,聘任仲裁員,首先應當堅持專業性原則。因為提交仲裁的案件大都涉及復雜的醫療技術性事項以及醫患法律關系,要迅速公正地對案件做出裁決,仲裁員就必須具備必要的醫療、法律知識。其中,醫療技術的專業性知識無疑至關重要。所以,必須嚴格按照專業性原則來選聘仲裁員,將醫療專業水平作為醫療專業仲裁員聘任的首要資格條件。除此之外,由于臨床醫學本身是涵蓋十分廣延的學科,高級醫療技術人員往往只能對自己的專業領域給出權威的意見。因此,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員的聘任,也應當按照各個專業領域進行。
(四)仲裁庭的組成
(五)仲裁協議
在實踐中,醫療仲裁難以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醫療事故發生以前,醫患雙方之間沒有簽訂仲裁協議。而當發生糾紛后,又幾乎不可能讓充滿抵觸情緒的患方和醫方達成合意簽訂仲裁協議。因此,醫療仲裁協議可按兩種形式進行:一是在醫療機構門診病歷以及住院病歷的說明內容中增加仲裁條款選擇項,患者(家屬)在接受醫療機構的治療前在醫務人員的說明下,可自行選擇是否同意仲裁條款,若劃鉤選擇則視為對該仲裁條款的認同,若不填寫則視為對仲裁條款的默認。另一種是印制獨立的仲裁協議。患者(家屬)在接受醫療機構的治療前在醫務人員的說明下,選擇是否簽訂協議,醫務人員也可自主決定是否簽署該協議,任何一方拒絕簽字則視為該仲裁協議不成立。鑒于大多數患者不了解仲裁,甚至會誤以為醫療機構在玩花樣以剝奪自己的某些權利而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協議的書寫應當注意語言使用和具體內容的編寫,仲裁協議的語言應盡量平實、簡單。
(六)舉證責任
在我國,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在國內一些知名的仲裁委員會制定的仲裁規則中,舉證責任的分配也是遵循這一原則,即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在舉證責任倒置后,并不意味著作為弱勢一方的患者(家屬)就可以不負擔任何舉證責任了,舉證責任倒置只是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部分免除了患方的舉證責任,但是并沒有完全免除患方的舉證責任。因為,患者還必須證明其醫療事實存在的過程。在舉證責任倒置后,患者(家屬)也有責任就侵權行為和損害后果向仲裁庭提供一定的證據。比如,證明自己確實在某家醫院就診、治療過;證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對自己的人身造成損害的事實;自己的診治經過等。
三、結束語
2002年《條例》中對“醫療事故民事賠償糾紛解決方式”相關規定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對患方權益保護的社會呼聲日益強烈,同時,也表明完善現行醫療糾紛解決方式刻不容緩。筆者建議,根據現階段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宜采用自愿仲裁模式,允許當事人在不服仲裁裁決時,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提起訴訟,若超過期限沒有提出異議,則仲裁裁決產生終局性效力;在現有仲裁委員會下設立醫療事故賠償中心;將仲裁協議作為選擇性條款列于門診病歷或住院病歷的說明內容中;把醫療專業水平作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專業仲裁員聘任的首要資格條件,并按照醫學各專業領域進行仲裁員的聘任;將舉證責任倒置作為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仲裁的舉證責任規則。筆者希望,通過上述建議,盡快在我國建立起公正、經濟、高效的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機制,以有效緩和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維護患者和醫療機構雙方的合法權益。
【作者簡介】
郭玉軍,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杜立,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博士。
【注釋】
[2]范愉:《淺談當代“非訴訟糾紛解決”的發展及其趨勢》,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4期。
[3]王澤琛、王永周:《解決醫療糾紛的新思路》,載《西部醫學》2007年第1期。
[6]黃進、宋連斌:《仲裁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第24頁。
[7]陳立峰、王海量:《論我國<仲裁法>的管轄范圍》,載《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
[8]余承文:《醫療糾紛的可仲裁性研究》,載《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9]前注[8],余承文文。
[14]Madden 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supra,17 Cal.3d 699(1976).
[23]Studdert DM,Mello MM,Sage WM,DesRoches CM,Peugh J,Zapert K,Defensive Medicine among High-risk Specialist Physicians in A Volatile Malpractice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3,2005,p.2609.
[26]黃丁全:《醫事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94頁。
[28] 天津仲裁委設立醫療糾紛調解中心受理事實清楚、責任明確、當事人僅對賠償方案有爭議的醫療事故糾紛。按照天津仲裁委員會醫療糾紛調解規則的規定,醫療糾紛仲裁調解堅持當事人自愿原則。雙方當事人如果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調解中心調解,即可以向調解中心提出申請。《天津仲裁委設立醫療糾紛調解中心》,中國仲裁網china-arbitration.com/.
[29]《深圳將成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委員會免費調解糾紛》,網易新聞news.163.com/08/0818/16/。
[30]Joseph C.Krella,Legislative Malpractice:An Analysis of Ohio's Proposed Mandatory Medical Malpractice Arbitration Program,Dayton Law Review,Vol.33, 2007,p.119.
篇4
【關鍵詞】 新形勢; 供應室;風險隱患;防范對策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公眾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特別是“舉證責任倒置”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患者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投訴和付諸于法律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多,醫療護理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醫療護理工作面臨較多的新問題與挑戰,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釀成嚴重的后果。供應室作為間接為患者提供服務的特殊場所,承擔著醫院各種醫療用品消毒滅菌工作,是病原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處理不好,易造成滅菌失敗,形成物品間的交叉感染,引發醫院感染[1]。結合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發生的護理差錯,將供應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隱患、潛在法律問題、防范對策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開放床位950張,供應室工作人員22名。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發生護理差錯21例,具體情況見表1。
2 隱患分析
2.1 人員方面
2.1.1 法制觀念淡漠,自我保護意識差 我國護理教育中,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才剛剛起步,大多數護士缺乏有關的法律知識。再加上很多人認為供應室不接觸患者,不存在醫療糾紛,這種觀念是很危險的。供應室工作人員雖然不是直接面對患者,但經其滅菌、發放的無菌物品直接用于患者身上,有很多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大錯,造成醫療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舉證責任倒置。如表1中提到的“切開包內漏放刀片”一事發生在去年,從病房轉調來我科一名護士,由于思想上不重視,法律意識薄弱,疏忽大意,在包裝切開包時漏放刀片。該包滅菌后被發往急診科,在搶救一患者時,發現包內沒有刀片,而患者又急等著處置,延誤了搶救,被急診科投訴。幸虧急診科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患者轉危為安,如若搶救失敗,此事件就構成瀆職罪,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2.1.2 護理記錄不規范 供應室的護理記錄包括消毒滅菌記錄和各種監測記錄。由于部分護士對這些記錄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沒有認識到這些記錄在醫療糾紛舉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重視記錄的書寫,使記錄中出現了漏記、記錄不及時、不真實、早記,滅菌運行記錄如消毒滅菌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滅菌溫度、滅菌壓力、滅菌器的序號、滅菌操作者的姓名、滅菌是否合格等等記錄不詳細、不準確,滅菌器的維修時間記錄不具體,維修人員無簽名,書寫潦草,難以辨認,流于形式,甚至出現涂改、記錄前后矛盾等現象。如表1中提到的紫外線消毒漏記、滅菌運行記錄潦草、B-D圖紙漏記鍋號、化學指示卡未注明滅菌日期和責任者等差錯均屬于護理記錄不規范。再如日常的紫外線消毒記錄和滅菌器生物監測記錄,有的護士不是早登記,就是幾天登記一次,而不是在執行后立即登記,使護理記錄缺乏真實性。從法律意義上講,如果沒有通過書面記錄來表達已執行的措施,都將意味著未完成,在發生醫療糾紛就有可能承擔本不該承擔、可以避免的法律責任[2]。
2.1.3 無證上崗 在有的基層醫院供應室,消毒員上崗前未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沒有上崗證和消毒員培訓證。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在滅菌過程中出現了物品擺放方式、擺放位置、擺放空間不規范,使滅菌不徹底,導致滅菌失敗;無菌意識不強,滅菌后有的無菌包潮濕甚至包外有水珠,沒有重新滅菌就直接置于無菌間;滅菌運行記錄書寫錯誤,導致證據不足等現象,這對于護理安全是十分危險的。我院一直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堅決杜絕了無證上崗。因為我們深知,如果因此發生醫療糾紛,醫院必然面臨違規執業的窘境,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消毒員本身也處于不利的訴訟地位,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與責任。
2.2 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隱患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沒有落到實處;其次是監控管理機制不嚴格,措施不利,把關不嚴;再次是管理者對護士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無論是那種情況,都會造成安全管理的漏洞,威脅無菌用品的安全。這對于臨床醫療護理的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2.3 布局 在一些基層醫院供應室,由于空間狹小,未按照污染、清潔、無菌進行嚴格分區,各區之間沒有明顯界限,人流、物流通道也潔污不分,各種物品擺放無序,直接造成物品間的交叉感染。將這樣的“無菌物品”用于患者身上,將會嚴重威脅醫療安全,后果不堪設想。
2.4 工作流程
2.4.1 下收下送 在下收下送中存在的最大隱患就是不分車分人,無菌物品和污染物品集于一車內,形成交叉感染。如表1中提到的1例護理差錯就屬于此類。再有就是下收下送車裝載過滿,敞蓋運送,沒有做到封閉運送。這些現象對于無菌物品的安全都是不利的。
2.4.2 清洗 清洗徹底是保證消毒滅菌成功的關鍵。很多醫院仍使用手工清洗。在手工清洗過程中存在的隱患有消毒液或清洗劑濃度郴夠、物品浸泡時間不夠、刷洗不認真、漂洗不干凈、劑使用不當(濃度過高或過低)、清洗后物品未擦干等,造成清洗不徹底,影響滅菌效果,導致滅菌失敗,發生醫院交叉感染等醫療事故。
如表1中提到的1例無菌治療包內器械有銹跡和2例多酶清洗劑清洗前物品浸泡時間不夠的護理差錯就屬于此類。
2.4.3 包裝 在包裝過程中一般常見的隱患是漏裝器械、包內有異物或手術敷料包內漏放敷料和化學指示卡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延誤治療或延誤手術,甚至延誤搶救。這往往都是疏忽大意造成的。疏忽大意是瀆職的先兆。如表1中提到的切開包內漏放刀片、無菌治療包內有異物、手術敷料包內未置化學指示卡等護理差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包裝后2h內未滅菌,造成熱源感染,影響滅菌效果,這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2.4.4 滅菌 由于滅菌器保養不當、墊圈密封不嚴、操作不當、部分有孔容器滅菌前篩孔未打開等,造成蒸汽穿透不良,滅菌不徹底;器官移植、內植入器械生物監測不及時,滅菌器未按時進行日常監測,滅菌器維修時間不具體、無記錄等,造成質量合格的有效證據不足;滅菌后未及時關閉有孔容器的篩孔或滅菌后出現濕包未重新滅菌,造成交叉感染。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隱患。如表1中提到的無菌間內無菌容器篩孔未閉、無菌間無菌包潮濕等護理差錯。如果嚴格追究起來,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2.4.5 儲存和發放 儲存環境不潔是儲存過程中的一大隱患,將會直接威脅無菌物品的安全。另外,無菌間內存放過期物品或非無菌物品,也會污染無菌環境,造成交叉感染。
發放時不認真查對,發錯包是發放過程中的常見隱患,直接后果就是延誤治療甚至搶救。如表1中提到的將氣管切開包錯發成靜脈切開包1例差錯,幸好科室及時發現,如若不然,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3 防范對策
3.1 加強法律學習,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供應室工作人員應加強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傳染病防治法》、舉證責任倒置等有關的法律知識,特別是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舉證責任倒置等與之關系密切的法律知識,要有所了解,增強法律意識,使自己成為一名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人員。供應室護理人員應明確知道,由于自己不認真或疏忽大意所造成的后果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因此要學會依法對待工作中的風險隱患,在維護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樹立積極的、正確的防范意識。
3.2 嚴格把關,進一步加大質量控制及監督檢查力度 要在對質量監控中融入法律意識,注重工作流程中的質量管理,嚴格監控消毒滅菌質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檢查考核,對存在及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并提出對策;經常同臨床科室聯系,及時發現問題,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風險。同時要堅決杜絕無證上崗現象,規避風險隱患。
3.3 注重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 供應室護理人員多來自病房,不熟悉消毒滅菌工作。護士長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系統學習《消毒技術規范》、《一次性物品管理規范》等專業理論,熟悉和規范下收下送、清洗、包裝、滅菌、儲存和發放等各項操作流程 ,加強規范化培訓,并把法律意識貫穿于各項操作中,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法律無時無刻不在身邊,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合理布局,嚴格分區,嚴格區分無菌物品和清潔物品并按各自區域存放,不得混放;規范各項操作,杜絕上述工作流程中的各種不規范操作,認真執行查對制度,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3.4 強化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規范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 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作為質量合格的有效證據,在醫療糾紛舉證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供應室護理人員應強化證據意識,深刻認識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視,從法律的角度認識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嚴格執行書寫規范,認真做好各項記錄,使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及時、準確、詳細、可靠,做到字跡清晰、沒有涂改。護士長可帶領護理人員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規范的滅菌記錄和監測記錄格式并復印成冊,責任到人,定期檢查各項記錄單的填寫,確保記錄的規范準確。
4 結果
增強法律意識,充分認識到消毒滅菌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是保證滅菌質量合格,進而保障醫療護理安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也是提高服務質量,杜絕糾紛的基礎,還是衡量供應室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基于這些認識,我科近幾個月來以各種形式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再度強化學習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消毒技術規范》等理論知識,進一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了各項操作。通過采取各種防范對策,減少了差錯的發生,提高了工作質量,提高了臨床滿意度。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病歷檔案 管理 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231-01
病歷檔案是指醫務人員對病人診療過程的全程真實記錄,它是臨床醫學實踐的寶貴信息,是進行醫學研究、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依據,是醫療糾紛、法律訴訟等行為的有利憑證,也是衛生統計資料的重要來源。病歷檔案作為醫院最主要的檔案資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科學性,病歷檔案為社會各方面服務,是醫院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做好病歷檔案的管理與開發利用工作。
1 關于病歷檔案的管理
1.1 建立健全病歷檔案管理制度
要遵循《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法規加強病歷管理,保證病歷檔案的真實性、客觀性、完整性,嚴禁任何人偽造、涂改、隱匿、搶奪、竊取、銷毀病歷。要加強病歷的內涵質量管理,重點是住院病歷的環節質量監控。監督醫師嚴格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規定書寫病歷,為提高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管理改進提供支持。
1.2 提高病歷檔案管理人員素質
醫院必須設置專門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全院病歷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病歷檔案管理人員不是單純的保管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以及管理和電子計算機知識,掌握比較全面的醫學科學知識等。因此,管理人員還應該配合臨床科研的需求,開發各種病種資料的編研,能夠對病歷檔案信息進行加工匯編。
1.3 完善借閱和復印制度
嚴格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是做好病歷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
借閱病歷檔案:病歷檔案資料一旦入庫保存,任何理由借查閱病歷檔案都必須履行一定的手續,并由病歷檔案工作人員做好借閱登記。除涉及對患者實施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及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患者的病歷。借閱病歷檔案要辦理借閱手續,按期歸還,應當要妥善保管和愛護借用病歷,不得涂改,轉接,拆散或丟失。除公檢法、醫保、衛生行政部門外,其他院外單位一般不予外借病歷。院外單位借閱人持介紹信,經醫療管理部門核準,可以摘錄病史。本院醫師經醫療部門批準后,方可借閱死亡及有醫療爭議等特定范圍內的病例,但不得借閱本人親屬及與本人存在利益關系的患者病歷。
復印病歷檔案:無論是司法部門、醫療糾紛、臨床科研教學等都必須出具申請人有效身份證明關系的相關證明材料,方可由負責病歷復印的人員復印并加蓋專門公章,做到病歷檔案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1.4 提高管理質量
醫院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對病歷檔案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必須運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病歷檔案室要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滿足病歷檔案資料的復印、查閱者等各方面利用。病歷檔案管理學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得需要全面實施質量管理控制,病歷檔案質量管理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關鍵,建立質量管理小組制定制度,實現動態質量控制,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達到有效提高病歷檔案質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 病歷檔案的開發利用
2.1 服務醫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病歷檔案是評價醫療、護理質量的依據,是臨床、科研、教學和醫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資料,是反映醫院的發展過程及醫療活動全貌。醫務工作者可以通過既往發生的病例,進行分析總結,找出某些疾病發生變化診療的過程,促進醫療技術發展和更新,提高醫療水平,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
病歷檔案管理人員編制多種檢索工具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開發利用病歷檔案信息的重要手段。要積極開展編研工作,為醫院的發展和領導決策提供主動服務;要多途徑、多渠道地開發利用病歷檔案信息資源,使檔案為同行交流和教育培訓、為社會開展課題調查服務;收集利用反饋信息,研究和了解醫療技術檔案的反饋信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病歷檔案利用率。
實現檔案資源共享。病歷檔案有著非常大的價值,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廣泛的應用充分挖掘檔案的價值。全面實現醫院信息管理整體化的系統結構,鞏固各級醫院之間的相互關聯。實現醫院之間的信息化交流,讓病歷檔案都能實現網上檢索,在網上就能直接找到,實現資源共享,盡全力為醫學信息的多途徑、多角度、多層面的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實現優勢互補,一起開發,合理利用的新型道路。檔案管理人員必須更多的開發各種途徑的檢索工具,這樣才能有效編研成果,為醫務人員提供相對快捷的、可靠的依據,最終利用病歷檔案收藏數字化手段實現醫學檔案資源共享的目的。病歷檔案的廣泛應用對于檔案管理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經過非常多的實踐發現,只有搞好檔案的利用工作,才可能讓檔案工作更加有活力,病歷檔案的建設才會發展的更好。
2.2 病歷檔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的開發利用
每項新技術、新項目用于臨床都源于對病歷的開發,對擴大和延續對病歷檔案的利用。病歷檔案的統計、整理、搜索,記載了臨床醫療的全面資料,病歷檔案是良好的實踐教材,是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科研的詳實資料,是一般教科書無法替代的,通過從病歷檔案中學習疾病知識和治療經驗,書寫病歷的格式、內容和要求。
2.3 病歷檔案信息在提高醫務人員素質和促進醫學發展中的開發利用
利用病歷檔案,通過對疾病的綜合分析和病歷檔案資料的統計,可以尋找出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進行缺陷病例分析、單病種質控、疾病普查、醫療費用調查等工作,總結出區域疾病譜變化規律,綜合評價區域醫療衛生工作質量和效益,進而及時調整當地的衛生政策,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通過病歷檔案分析,可以科學、準確地獲得區域流行病學信息,準確地獲得區域流行病機構對大面積流行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信息,為區域流行性疾病的早起預報奠定基礎,減少大面積流行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此外,醫生借據居民健康疾病數據的完整性,能夠有效指導個人對重大疾病的早期防治,既可以節省個人醫保經費支出,又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開展專題服務。病歷檔案管理人員要根據醫護工作需要,將病歷檔案按照一定的目錄綜合分析專題檔案,匯編成系統的資料后,從中提煉出帶共同性、規律性和趨向性的內容,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綜合性檔案編研成果,為醫務工作者的醫療活動提供參考。對一些動態的、常用的病歷檔案,提供工作需求,編制專門目錄,提供檔案的利用效率。
2.4 病歷檔案信息在醫事法律糾紛合理解決的的開發利用
病歷檔案是醫療糾紛、法律訴訟中的法定證據,也可以為仲裁機構解決糾紛提供權威性文件,工傷案件的殘疾鑒定和交通事故引起的法醫鑒定等方面的證明材料。也是溝通協調醫患關系、體現患者的知情權和醫療權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篇6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people's awareness on medince has expanded from simple biology views to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 and the medical mode are changing to "biological-psychological-social" medical mode by biological medical mode, and this new medical mode has led to the change of medical purpose, which requires medical workers cannot only consider patients as a simple natural biology, but the service object combining with natural property and social property. New medical purpose is to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and living conditions, prevent disease, restore, maintain and improve healt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extend life and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ursue patient satisfaction.
關鍵詞: 和諧;醫患關系;重要性
Key words: harmony;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importance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281-02
0 引言
多年來,醫療衛生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許多醫院實行開放式管理,建立醫患溝通監督機制,保證醫療信息暢通,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為衛生系統的一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醫患關系緊張,彼此缺乏信任,醫療糾紛增加,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兩會”的召開,這一話題再次引起關注。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 醫患關系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醫患關系成因復雜,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醫患之間缺乏信任,是造成醫患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不能設身處地替患者著想,而是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不了解醫學的復雜性。②醫患溝通不夠、醫療糾紛增加,是醫患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因素。有統計表明:在已經發生的醫療糾紛中,由于醫患溝通不夠,醫患關系不和諧導致的糾紛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③在醫療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加劇了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情況。治病、救人原是一體的,但有些醫生卻只重視“病”不重視人;在有些醫療機構,醫療活動只強調依賴儀器設備,忽視醫生與患者的交流。④患者申訴和維護權益渠道不暢通是影響醫患關系的直接原因。我國雖已于幾年前就施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發生醫療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鑒定費用就高達幾千元,患者維護權益成本太高,要想通過正常渠道維護權益,實際上仍是件很難的事情。⑤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系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全民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是醫患矛盾尖銳最根本的原因。資料顯示,許多國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醫療保險體制,全民參加醫療保險,絕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都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不會由個人支付高額的醫療費,很少有醫患間的沖突。
2 醫患關系患者的主要原因
2.1 患者及家屬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對醫院的期望值過高。醫療工作是一項高風險職業,醫學發展現在及將來均達不到可以治愈任何疾病的程度。此外在診療護理中,患者會產生并發癥,這是醫學科學技術能夠預見卻不能避免和防范的不良后果,有時患者還會因自身特殊體質出現一些難以預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這種屬于醫療意外,也不是醫務人員和現代醫學技術能夠預料和避免的。但一些患者或家屬認為只要花了錢進了醫院,付出后就要獲得等值回報,就要獲得預期的目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或產生并發癥甚至醫療意外,就遷怒醫院,產生糾紛。
2.2 患者的維權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一方面患者重視自身的隱私權、知情權是否得到醫務人員的保護和尊重;另一方面患者能夠通過其他更方便地了解到與疾病相關的信息,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療方案、用藥及預后情況。當這些權利被忽視,當醫務人員處理不當即持懷疑態度,認為自己權利受到侵害自然會引發糾紛。
2.3 少數患者出于經濟承受能力的問題,有意把矛盾轉嫁醫院,試圖減免費用或發泄不滿。
2.4 個別存在某種不良動機的人,有意制造糾紛使糾紛升級,以謀取錢財。現在流行的“要想富,做手術,做了手術告大夫”的順口溜就反映了這種現實。此外出現了一些專門吃“醫療糾紛”的“醫鬧”,他們主動介入醫患糾紛,游說患者向醫院索賠,代患者采取恐嚇、毆打等不法手段向醫院強行索賠。
3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途徑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一項宏偉的目標,而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十六界六中全會上,我們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上日程。首先,我們要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素質教育:①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人文素質;②強化醫德醫風教育,樹立服務理念;③學習醫患溝通技巧,培養溝通能力。其次,我們要協調外部因素,構建和諧醫患關系:①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促進醫患關系的改善;②媒體是醫患溝通的橋梁。
4 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4.1 政府應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 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的配套推進。理順醫療收費價格,解決“以藥養醫”問題。逐步做到醫藥分開。提高醫療技術勞務收費,轉型為“以醫養醫”。加強對醫藥生產、流通、銷售領域的監管,遏制藥價及醫療器材價格虛高現象。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向醫療衛生領域投資,改變政府投入不足的局面,解決醫療衛生資源短缺的現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監督管理,對發現的違法違紀行為及時嚴肅處理并予以通報。杜絕不正之風。
4.2 醫療機構應當發揮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主導作用 ①各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醫療護理操作常規,尤其要抓好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對”制度、三級查房制度、危重病人術前討論制度等規章制度的執行。②加強對年輕醫師的培訓,不斷提高技術水平。③加強對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的教育,牢固樹立服務宗旨:一切為了病人,切實改善服務態度,充分尊重和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為病人提供溫馨、細心、愛心的服務。④完善醫療質量和安全的控制體系,落實醫療質量和安全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防醫療事故,減少醫療糾紛,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⑤各級醫療機構要控制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并嚴格醫藥費用管理,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因病施治。⑥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和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投訴受理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患者投訴,定期收集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意見,及時改進。
4.3 建立平等的醫患關系 一方面醫護人員應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和愛護患者,尊重患者的合法權利,尤其要尊重其知情權;另一方面,患者也應該遵守就醫道德,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尊重醫護人員的權利。只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和平等協調的醫患關系,才能有效防范醫療糾紛。
4.4 建立強制醫療事故保險制度,形成醫療糾紛處理新機制 投保人是醫院和醫生本人,這樣,一方面是個別從業者避免因承擔過重責任而陷于困境甚至崩潰,另一方面,保險人的加入,使得醫生與患者之間有了一道隔離帶,有利于理性解決糾紛。
4.5 建立醫療過失鑒定機構化 在責任制保險機制下,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失,應當有相應的技術鑒定,這一鑒定是由保險公司和患者共同委托的、具有獨立性的鑒定人做出,而避免醫院的過多參與,確保鑒定結論的客觀公正。
4.6 加強立法和執法 盡快完善各種醫療法規,使醫患之間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做到有法可依。制定統一處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法律,以擺脫目前法律適用上的混亂狀態。《衛生部2007年衛生立法計劃》已經確定將為醫療事故處理立法。
總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是伴隨社會的發展、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醫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患者認知度的不斷提升等多方面共同促進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通過多方努力,最終才能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淺層醫學論壇.2010,(15).
篇7
身為醫務科,對一段時間的工作進行總結是為了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那么自我鑒定該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五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1一年來,在院領導的直接領導下,憑著“質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狠抓醫療制度規范化,深入學習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細則》、《山東省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結合我院實際情景,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醫療質量管理力度,注重醫務人員素質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服務效率,有力促進醫療、教學與科研工作,為醫院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醫療質量
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狠抓醫療質量管理、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醫務科的首要任務。嚴格按《山東省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標準》,對住院病歷、病程記錄及其相關資料的書寫提出進一步的規范化要求,做到人手一冊,并認真組織學習,結合到每個月的質量評比中,現將今年各類醫療質量檢查情景匯報如下:
(一)、臨床科檢查情景
1、病案質量:__年住院病人數39827人次,比__年同比增加28。
6%
__年1—11月各臨床科室總評結果比較接近,優異的前三名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西藥房,三個科室共獲得11個月份的10個第一名(其中精神一科二科共獲八個,西藥房獲三個。)。
(1)歸檔病案:①__年1—11月份共抽查歸檔病歷484份,未查及乙級病歷,甲級率100%。今年泉州市衛生局對二級醫院進行隨機抽取歸檔病歷進行評比,我院獲得第一名。②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號前上繳前一月份的病歷。
(2)現病歷:①嚴格按《福建省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標準》,進一步規范現病歷、病程記錄書寫標準,今年平均每月查及15份病歷病程記錄未按規定完成,較去年同比有所好轉,但完成率隨著月份的遞增日漸提高;②均有及時辦理住院手續;③門診病歷檢查基本完成。
(3)處方質量:每月隨機抽查5天處方,1—11月份平均合格率為96.2%。
2、院內感染控制:、①感染率:對每一份病歷都進行監測,__年11月—__年10月共監測260份病例,感染病人5例次,感染例次率為2。
1%;感染率為2。9%。②漏報率:__年11月—__年10月監測的病例,漏報1例次,漏報率為2%;③每月對全院的環境、空氣、物衣、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等進行常規監測;④在建設感染性疾病科時,指導科室的部局及消毒隔離工作;⑤按照衛生部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內窺鏡、口腔科的操作。
3、文書檔案:基本能按時按要求完成,主要存在問題:《搶救危重病人登記》、《重危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不夠仔細,與交班記錄時有出入。
無認真履行危重病報告制度。
4、“三基”技能理論考核:對“三基”進行理論考試二次,合格率98%。
5、病床使用率:__年1月1日—11月30日,全院實際占用床日數為117954天,前二名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
這二個科室共占全院實際占用床日數98%。
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86.4%,與去年同比上升較大,婦產科病床使用率同比上一年下降。
6、防止醫療差錯和事故: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本事培訓,異常是對衛生部分發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分級標準》、《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的規定》的學習,并做到人手一冊,以到達防范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的發生,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及科學劃分醫療事故等級、正確處理醫療糾紛、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合法權益。
本年度共有0起醫療糾紛,為歷年最少。無出現重大醫療事故。
(二)、醫技科醫療質量
加強醫技人員技術培訓及服務質量的改善,注重檢測結果的附合率及準確率的監測,不斷增設新項目以滿足臨床需要。
今年1—12月份,心腦電圖室接診患者人數1500余例,與去年同比增長11%。
(三)、門診部醫療質量
精神科
加大門診部建設,進一步完善各科門診功能,將精神科門診、癲癇門診及神經癥門診整合為精神科綜合門診,各區布局合理,為應急精神科急診做好準備,改建門診大廳,增設導診服務臺,大大改善就醫環境。
今年1—12月份門診量254197人次,與__年同比增加12%;
二、繼續教育
1、把繼續教育納入我院的工作計劃,院長親自任繼續教育領導組組長,注重院內外人員培訓及宣教。
今年我院共派出5人外出到省內外三級醫院專科進修學習,派出各類短期學習班近10人次,已進修學習結束回院的幾位醫生能將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很快應用于臨床,進取開展工作,對提高我院的醫療技術水平,起到較大作用。
2、今年我院有近20人參加各類成人高考及自學考試。
3、進取撰寫論文,全年共17篇。
4、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各臨床科每年4次以上上墻宣傳,到社區開展6次以上防治宣傳活動,多次到院內外發放健康教育處方。
三、教學工作
今年共接收進修生6人,實習生12人,中專實習生4人。
四、醫務科于8月及11月份分別召開全體進修、實習生會議進行了強調,并將進一步對違規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及處分。
五、傳染病管理
1、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的通知》,于元月份起開始實現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落實不明原因肺炎、麻疹、afp、新生兒破傷風等單病種監測,大大提高了疫情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__年1月1日至__年11月30日,共報告結咳病人兩例,未發現甲類傳染病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嚴格執行結核病“雙向轉診”制度,共轉病例2人次。
2、設置感染性疾病科,潔凈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布局相對合理。
于6月—9月開設腸道門診及腸道隔離病房,送檢糞便標本86例,無收住疑似霍亂病人。
六、保健義診活動
1、組織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下鄉到貧困邊遠鄉村為當地群眾及殘疾人義診共15次,配合市衛生局、市腫瘤協會等分別到青蓮村、湖西村等地進行義診、送醫送藥活動,共為老弱病殘的病人診治350余人次,并送藥一千多元,分發健康處方,深受群眾好評。
2、派出保健醫生,為市政府部門各種大型會議運動會等做保健工作共23人次。
3、認真做好新生兒計劃免疫登記造冊工作,配合疾病監控機構搞好全市范圍內足齡兒童的計劃免疫,1—11月份共辦理兒童計劃免疫368例。
4、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區及門診共出宣傳欄48期。
七、體檢工作
今年為中考學生體檢約1800余人,征兵體檢總檢500余人,為市各機關單位、企業團體工作人員、離退休干部健康體檢共3000余人次,在院領導重視及支持下,于今年9月份正式成立體檢科,配備專門的體檢場所及引起b超機及、心電圖機等體檢專用設備并增加相關人員,新推出健康體檢套餐,簡化體檢程序,為體檢者供給優質、優惠、高效的服務,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體檢的需求,受到人民群眾的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不足之處:。
2、醫生輪流下鄉到基層衛生室蹲點工作,未能完全開展。
3、科研基礎薄弱,科研成果不足。
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220__年是我院“二甲”復審啟動年、開局年,醫務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進取配合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全面提高醫院醫療質量為主題、以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為目標,嚴抓醫療規范化管理和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使得全年各項工作得以有序的進行。現將本年度的工作鑒定如下:
一、醫療質量持續改善
醫院醫療質量持續改善是我們工作的重點,20__年根據各科室實際情景制定出了各科室醫療質量考核標準細則,并參與院方績效考核,使各相關科室在提高醫療質量方面目標明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我院的醫療質量明顯提高,具體資料如下:
(一)臨床科室對醫療質量的管理主要體此刻病歷書寫方面。嚴格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要求,對住院病歷、病程記錄及其它醫療文書的書寫提出規范化的要求,要求各科室認真組織學習,20__年住院病人出院后,歸檔病案全部經過科主任、護士長審查、醫務科質控人員定期抽查,甲級病歷合格率有所上升。醫務科每月進行運行病歷質控檢查,使臨床醫師的病歷書寫意識和書寫質量有所提高,各科室能夠按質按量及時上交病歷。
(二)各醫技科室:在醫療質量控制方面具體體此刻各種報告單書寫規范,及時性上都有具體標準要求,急診科建立起急診搶救服務流程,建立了急診留觀、搶救病歷,麻醉科室建立了手術風險評估,重點病歷討論等項目,放射科新建重點及疑難病例分析,讀片記錄及重點病例的隨訪,輸血科按時對新的標準進行了修訂實施。各個臨床科室及醫技科室完善了危急值報告制度并認真執行。
(三)處方質量:醫院嚴格執行處方點評管理規范,按照處方點評制度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并認真鑒定和提出改善。醫生每一天開出的處方,由藥師首先掌握醫生的用藥動態,對發現的不合理用藥進行及時點評。對無指征用藥、指征改善后應停藥而未停藥的、違反聯合用藥原則的、針對性不強的“大包圍”用藥、無指征超劑量用藥、不合理使用藥、違反藥物配伍禁忌等進行點評,并上報醫務科。使得醫生的職責意識、風險意識和規范意識都有明顯提高,門診醫生能夠遵守首診負責制,認真地進行門診登記和門診處方書寫,使處方合格率有所提高。
二、醫療安全
醫療安全是醫療管理的重點。醫務科對醫療安全工作長抓不懈,把職責落實到個人,各負其責,層層把關,切實做好醫療安全工作。
㈠繼續抓好醫療安全教育及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依法規范行醫,嚴格執行人員準入及技術準入,加強醫務人員醫療安全教育。
㈡加強醫療安全防范,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嚴格執行《醫療糾紛、醫療事故處理及職責追究制度》,對于我院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不良事件要進行職責追究,著重吸取經驗教訓。我院應對醫療糾紛的辦法是:所在科室、醫務科、院感科、醫院四級把關,本著和諧的原則進行處理,一年來,未發生重大醫療糾紛,無醫療事故發生。
三、繼續教育
醫院是一個有特殊性質的業務單位,要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使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所以在繼續教育方面要加大力度。20__年我院派出先后派出各專業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多次參加上級各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另外每周要求各科室組織一次業務學習,并定期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并鼓勵醫院職工進取參加各種相關資格考試和職稱考試,鼓勵大家踴躍。
四、臨床路徑和單病種控費
加強臨床路徑管理和單病種控費管理,嚴把質量關,科學安排,嚴格按照衛生部關于臨床路徑的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景,完善并及時修改路徑,按照“二甲”復審的要求制定了貼合我院實際的臨床路徑病種20種,并已網絡上報相關數據。
五、嚴格抗生素管理
在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中,我院嚴格落實精神,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加大抗生素管理處罰力度,先后兩次組織學習,制動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加入到績效考核當中,每月進行一次抗菌藥物審查,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藥物使用率較去年有所下降。
六、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方面
20__年初我院派出醫師、護士各一名參加國家級免費抗病毒治療培訓班學習,并取得了合格證書,回院后進取籌備我院的免費抗病毒治療門診,抗病毒治療門診已運轉以來已經取得了必須的成績。
七、成立血液透析室
周邊醫院都先后成立了血液透析科(室),今年根據醫院發展需要我們有計劃的選送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并購置了4臺血液透析機,開展血液透析治療項目,大大方便了我縣老百姓在血液透析方面的需求,也使我院的醫療服務本事進一步提升。
八、中醫科建設
因我縣沒有中醫院,中醫在我縣的發展和我縣老百姓對中醫方面的服務需求靠我院供給,所有加強我院中醫科的建設,加大力度培養中醫學方面的人才是我院近幾年的努力方向,目前我院正籌備建設全國中醫示范單位。
九、愛嬰醫院的建設
我院自1996年創立愛嬰醫院以來始終注重愛嬰醫院的建設。異常是在今年全國開展愛嬰醫院復核檢查工作中我院高度重視,以醫務科牽頭組織相關科室進取開展工作迎接愛嬰醫院復核檢查,經過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我院愛嬰醫院工作取得了必須的成績,經過自查和縣、市衛生局組織專家復核,我院基本到達愛嬰醫院標準。但對照標準檢查,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產兒科業務用房不足,配奶間設置不規范、個別醫務人員對愛嬰醫院工作認識不足等。今后要繼續加強愛嬰醫院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種制度,加?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迸嘌島桶ひ皆盒ぷ鰨妗⒖蒲А⒊志玫乜勾俳⒈;ず橢С幟溉槲寡陌ば卸歡咸岣卟埔攪萍際跛膠頭癖臼隆?/p>總之,20__年,醫務科在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如:醫務科人少事多、怕得罪人、手段不夠果斷導致醫務管理不夠完善,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等,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努力改善和完善的地方。我們愿再接再厲,努力工作,不斷克服前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在醫院領導及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的工作會日趨完善,醫院的明天會更好。
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320__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里,醫務科在院長、分管院長的領導下,圍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維護醫療質量與安全,不斷學習、提高人員素質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現鑒定如下:
一、樹立以人為本,做到科學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__年醫務科圍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做了很多工作:
1、建立醫務人員技術檔案。
今年,醫務科經過策劃運作,收集、整理了全院醫、藥、護、技人員檔案,做到每人一份技術檔案,存放于專用檔案框中。同時制作了電子檔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全院醫務人員技術結構,方便了醫院的管理,為他們晉升、晉級、進修、培訓供給了便捷與保障。
2、做好醫務人員的好后勤、好幫手,提高醫務人員工作進取性。
20__年,圍繞在職醫務人員晉升、晉級,醫務科不遺余力做好很多工作。幫忙貼合晉升條件的醫務人員報名參加外語、計算機、理論水平測試,和晉升檔案組織準備工作等,做到讓每一位貼合條件的醫務人員晉升、考試不因人為因素而耽誤,讓醫務人員感受到主管部門、醫院對他們的關心與關懷,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進取性。
二、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醫療工作的生命線。20__年圍繞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醫務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種醫療管理組織。
今年,醫務科組織成立了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危重病人搶救領導小組、輸血管理委員會,為醫療質量與安全供給了組織保障。
2、建立健全各種規則制度。
今年,醫務科結合我院實際,參考相關醫療管理制度,制定了《醫院十三項核心管理制度》,并人手一冊。同時制定的制度還有《病歷書寫制度》、《處方管理制度》、《臨床輸血相關制度》、《臨床輸血管理實施細則》、《手術分級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化驗檢查程序》等,為醫療質量與安全供給了制度保障。
3、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與監督職責制。
一年來,按照醫院管理規定,醫務科每周一次參與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進行醫療質量管理的檢查與監督,及時發現醫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隱患,并提出整改意見,對醫療行為實施獎懲。起到了全程監督,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的作用。
三、進取開展醫療活動,圓滿完成醫療工作。
醫務科在全院醫療活動中起主持、管理、組織、協調之責。今年醫務科圍繞全院醫療工作做了很多工作,使全院醫療業務活動規范、有序,醫療業務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總接診門診病人78481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1%,住院患者2289人次,住院手術1164人次。
四、進取調解醫療糾紛,保障醫療工作秩序。
在當前的醫療背景下,醫療糾紛時有發生,我院也不例外。醫療糾紛發生后,直接導致正常醫療秩序的破壞,更有患者會導致群體性暴力事件的發生。它是一個十分復雜而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對醫療糾紛,醫務科總是全力以赴,每起糾紛的協調、資料的整理、均能及時組織到位。醫療糾紛處理后的醫療保險賠付工作亦由醫務科主導負責完成。今年共主持及自我處理醫療糾紛13起,醫療糾紛的處理率達100%,醫療保險賠付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直等保險公司的賠付。
五、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增強醫院發展后勁。
新技術、新業務,是醫療發展的趨勢,是醫院新的醫療收入增長點。今年醫務科協調引進了“長程心電圖”等新技術、新業務,起到了推廣醫院業務與發展的作用。
六、開展醫療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素質。
醫療技術是醫院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今年醫務科組織大型醫療業務講座4起,其他小型講座多次。要求臨床科室每月舉辦業務技術講座1次,增強了學習的氛圍。選派各科業務人員參加孝感醫學會組織的各種各級學術年會,推進了醫務人員學術交流。經過培訓、進修及學術交流等活動,提高了醫務人員的醫療業務整體素質。
七、鼓勵臨床科研,提高醫院影響力。
科學研究是學術發展的基礎。醫務科進取鼓勵醫院各科醫務人員,結合臨床實際,進取開展臨床科研和撰寫科研論文。今年共取得科研成果一項,發表及交流學術論文16篇。
八、開展臨床教學,培養后繼人才。
醫療教學是醫院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我院共理解襄南片內科醫生培訓的項目一項,圓滿完成了培訓工作任務。理解進修生7名,實習20名,見習學生16名。進修生、實習、見習生對我院教學工作均感滿意。
九、組織健康體檢,造福學生、居民。
今年,我院對襄南6個鄉鎮共計41所學校16250多學生健康體檢。對二中、南河中心學區共計440多名教師、邱子村委會、馬口鎮政協、金馬水泥廠工人等100余人進行了健康體檢,慢性病審核400多人勵,受到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十、樹立整體意識,配合中心工作。
樹立整體意識、大局觀念,進取配合醫院中心工作,是醫務科的工作準則。今年在全球范圍內勢虐的甲型H1N1流感,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危險。應對這一特殊事件,醫務科進取組織與配合,及時完成了醫院甲型H1N1防控領導小組及實施細則,建立了發熱門診與發熱預檢分診處,組織了醫務人員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使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然而,20__年,醫務科在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者一些不足和問題。如:醫務管理組織不夠完善,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等,以致發生兩起重大的醫療差錯、事故。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努力改善和完善的地方。
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420__年,醫務科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進取配合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全面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以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為目標,嚴抓醫療規范化管理和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使得全年各項工作得以有序的進行。現將本年度的工作鑒定如下:
一、醫療質量?
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醫務科把嚴抓醫療質量管理,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作為首要任務,經過本年度的嚴格管理、狠抓落實,我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工作都取得了必須的成效。?
1、基礎醫療質量?根據本院工作實際,健全了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每月對各科室進行一次醫療質量檢查,督促各科室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工作落實。
加強對各科室核心制度執行情景的督導檢查,對基礎醫療質量和環節醫療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使我院的醫療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2、醫療文書質量?嚴格按照新版《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對住院病歷的書寫提出進一步規范化的要求,并督促各科室認真組織學習,終末病案要經過各科室質控醫師審查,歸檔后由醫務科再次抽查。
今年我院甲級病歷合格率雖然較去年有提高,但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在醫務科對臨床各科室終末病歷抽查年度鑒定中,發現個別問題反復存在,外科病歷書寫較內科病歷差,甚至有乙級病歷出現。
3、處方質量醫院嚴格執行處方點評管理規范,按照處方點評制度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并認真鑒定和提出改善。
醫生每一天開出的處方,由藥師首先掌握醫生的用藥動態,對發現的不合理用藥進行及時點評。對無指征用藥、指征改善后應停藥而未停藥的、違反聯合用藥原則的、針對性不強的“大包圍”用藥、無指征超劑量用藥、不合理使用藥、違反藥物配伍禁忌等進行點評,并上報醫務科。使得醫生的職責意識、風險意識和規范意識都有明顯提高,門診醫生能夠遵守首診負責制,認真地進行門診登記和門診處方書寫,保證了處方合格率的達標。
二、醫療安全
醫療安全是醫療管理的重點。醫務科對醫療安全工作長抓不懈,把職責落實到個人,各司其職,層層把關,切實做好醫療安全工作。
1、繼續抓好醫療安全教育及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依法規范行醫,嚴格執行人員準入及技術準入,加強醫務人員醫療安全教育,適時在院內舉辦醫療糾紛防范及處理講座、培訓。
2、加強醫療安全防范,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嚴格執行《醫療糾紛、醫療事故處理及職責追究制度》,對于給醫院帶來重大影響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不良事件要進行職責追究,著重吸取經驗教訓。
3、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強化疑難、醫源性損傷、特殊、危重、嚴重并發癥、糾紛病人等的隨時報告制度。
4、定期召開醫療安全會議,通報醫療安全事件及(法制宣傳活動鑒定)醫療糾紛的處理情景,鑒定經驗。
三、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1、20__年舉辦各種業務講座12場次。
主要涉及急診急救相關知識培訓、心肺復蘇培訓、醫療糾紛防范及處理講座、內外科常見病的治療常識及新進展、培訓抗菌藥物規范應用等資料。
2、本年度我院繼續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活動,依據醫院工作任務和各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努力提高全院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
今年我院組織全體醫療技術人員進行理論考試一次、技能操作比武1次,較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的各項要求,得到承德市衛生局年終考核組的肯定。3、完成對醫療醫技CME對象112人的學分登記,圓滿完成了市繼續教育辦公室的驗證審驗。全院二級學科CME覆蓋率為100%;20__年度學分達標比例為100%。
四、科教工作方面
1、今年我院醫療技術人員、經濟緊張,未派出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參加各類省級、學術活動多次,為醫院引進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經驗。全年醫院35篇,科研立項4項。
2、規范實習、轉科、進修人員的登記和管理,安排好實習及進修醫生的帶教工作及轉科時程,及時檢查帶教效果。
各科室轉科結束時,由科室主任對實習、見習醫生在本科室的相關專業知識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到醫務科報到,按照轉科安排時間進行下一科室的實習、見習。
五、臨床路徑方面
開展7個單病種的臨床路徑工作,每月由臨床各科室統計完成路徑的人數,上報醫務科,再由醫務科匯總上報衛生局。臨床路徑的開展,切實有效的規范了醫療行為,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在必須程度上也遏制了亂用藥、亂收費等現象。
六、藥品管理方面
對麻醉藥品實行每月監督檢查制度,按國家法律法規對購進、銷售、保管、銷毀進行監管,辦理癌癥病人麻醉藥品專用卡35人次,每月按時隨診、更換,保證了患者的正常使用,杜絕了非法外流。醫務科兼職藥品不良反應站的工作,對本院藥品不良反應進行了嚴密的監測,及時完成完成藥品器械不良反應的收集、上報工作。本年度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受到市藥監局的表揚。
七、對口支援、下鄉義診
與營子鎮衛生院、馬圈鎮衛生院、興隆縣北營房鄉衛生院、興隆縣李家營鄉衛生院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認真落實,對基層衛生院進行了技術指導和義診,受到基層醫院的歡迎。
八、完成院里及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派的其他臨時事務性工作
醫務科作為醫院的職能科室,許多工作離不開其他科室的支持和幫忙,我在此代表醫務科向大家表示感激,并且期望在新的一年里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使醫院的明天更完美!
醫務科個人自我鑒定5一年來,我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院領導的指導下,在同事的幫忙下,使個人素質、工作本事和業務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今日向領導和同志們述職如下。
一、努力學習,加強修養,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自覺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術知識,時刻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我的思想和頭腦,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人生觀世界觀改造,增強辨別是非的本事,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預見力,增強干事創業的本事,努力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論上成熟,信念上堅定,實踐上自覺。明確了當前和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目標,并且找出了自我在思想、工作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制定了個人整改措施,為進一步做好各項業務工作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為塑造醫務科嶄新形象做貢獻
1、強化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千方百計為臨床一線科室保駕護航,為領導分憂解難,寧肯自我受委屈,不要科室擔風險,寧肯自我有壓力,不要領導有不滿。
2、提高創新意識,增強創新本事。
使我院醫政管理向科學化、信息化,制度化轉變。
3、增強實干精神,盡職盡責,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4、正確處理各種關系。
對上級部門和各級領導,做到尊重而不崇拜,服從而不盲從,到位而不越位;對同事,團結協作,互助互愛;對基層,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身作則;對社會、對外界,做到坦蕩處事,自重自愛。注意用自已的一言一行,維護醫院和各級領導的威信,維護醫務科的整體形象。
篇8
一、 加強醫政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
質量是效益的根本。XX年年我院將狠抓醫療服務質量,建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在院內開展醫療質量評比,并定期將評比結果公示上墻,接受全院的監督,加強“三基”“三嚴”培訓,加強《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理》的學習,樹立醫務人員的責任感,不斷地提高醫療技術,完善自我;繼續推進“放心藥房”工程;加大力度宣傳我院特色中醫科,充分發揮名老中醫的作用。
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病歷書寫質量,對每臺手術都要做到術前討論、術中配合、術后總結,杜絕醫療責任事故的發生;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報告制度,完善醫療糾紛、醫療投訴處理辦法,減少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發生。
二、 加強疾病的防疫,抓好傳染病的防治管理
1、疾病的預防保健,特別是婦幼衛生保健
對非傳染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大力加強非傳染慢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患者在日常@方案.范.文.庫'整理~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中的保健。
我院的婦幼衛生工作仍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的工作方針,認真貫徹實施《母嬰保健法》全面實施《兩綱》,圍繞降低孕產婦死亡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為今年婦幼衛生工作重點,繼續加強孕產婦的系統管理和兒童的系統管理,全面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減少產后出血,高褥熱及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死亡率的發生,確保母子平安,促進方 案,范 文庫歡迎您 采8集母乳喂養,使四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98%以上。
今年我院將繼續對轄區內15—49歲育齡婦女分批進行普查普治,為廣大婦女做好生殖保健服務。
2、繼續推進計劃生育工作
我院將繼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重慶市生育條例》,堅持有證檢查、有證生育、有證手術,嚴格執行手術常規,提高計劃生育手術的質量,減少結育手術并發癥,嚴格禁止出假手術、假證明,做到計劃生育宣傳上墻服務。
3、加強計劃免疫工作,創建預防接種示范門診
繼續深入學習“三個代表”和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規范免疫接種門診,提高計劃免疫接種質量和接種率,繼續加強預防接種管理制度,對接種兒童進行仔細詢問核對,嚴格掌握疫苗的禁忌癥,對不符合接種的兒童進行緩種,加強生物制品的管理,做好各類疫苗的領、用、存記錄做到帳苗相符,嚴格掌握各疫苗存放的溫度,堅持每日實事求是填寫冰箱溫度記錄,嚴格執行安全注射操作規程,對各種疫苗實行分室接種,杜絕錯種、漏種、重種,避免接種反應的發生。今年我院預防接種門診不再限于每月的15—20日,只要在工作時間內,隨時可以進行預防接種,這樣將極大的方便廣大父母和兒童。我們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各項設施,克服一切困難,爭創重慶市預防接種示范門診。
4、加強傳染病的預防管理
今年我院將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工作方針政策,積極開展傳染病工作,完善傳染病制度建設,進一步落實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各項有效措施,規范我院的發熱門診,嚴防非典疫情的再次流行。
進一步完善愛滋病防治機制,建立以院長為核心的愛滋病防治領導小組,將愛滋病的傳播途徑、防治方法:本文由第一為您搜集.整理~等知識粘貼上墻,全院加強愛滋病疫情監測報告,切實做好愛滋病防治工作。
繼續認真學習《南川市突發人間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理(預案)》、《霍亂防治手冊》,加強對重大傳染病的監測、預防、控制,防止其傳播。做好結核病的歸口管理。乙型肝炎、乙型腦膜炎等要及時建卡、報卡,避免漏報、遲報。
三、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建設
社區衛生服務繼續堅持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要求為導向;繼續堅持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今年將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工作,切實做好社區居民的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的“六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加強社區醫務人員隊伍的培訓,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水平,努力達到全科醫生的要求,使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真正成為轄區居民的“110”。今年我院將積極做好兩個社區服務站的驗收工作。
四、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抵制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
堅決反對醫療過程中的開單提成,收受藥品回扣,做到不收受紅包,不開搭車藥,不推委病人,不開大處方,不吃拿卡要。
五、 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今年我院將推行以聘用制為核心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實行定員定崗,全院聘用上崗,中層以上競爭上崗,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逐步形成績效工資制,調動全院的積極性創造性。
共2頁,當前第1頁1
六、 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理順財務關系
今年我院繼續認真貫徹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及財務工作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財務工作者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做到科室核算及時準確,會計科目準確、數字真實、憑證完整,裝訂整齊,建立科室收支明細帳。
七、 設施設備的購置
今年將投入一定資金添置救護車1臺,這是我院在急救醫療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淘汰一批陳舊老化的設備,將購置一批高、精、尖儀器設備,提高輔助檢查的準確率。由于舊城即將改造,今年我院將切實作好暫時遷院準備。
八、 堅持兩手抓,推進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繼續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我院衛工作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建設,今年我院將積極申報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加強我院黨支部班子建設,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用條例,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完善醫院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加強對工青婦的領導,提高離退休同志的政治和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待遇,切實做好安全和穩定工作,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杜絕各種越級上訪事件和集體上訪事件的發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篇9
各位院領導科主任護士長下午好:
時間過得真快,2017悄然過去,在過去一年中,在院部正確領導下,在護士長配合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努力做好科室管理工作和醫療診療活動。努力抓好優質醫療,優良服務,認真學習有關醫療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認真做好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工作,病人第一,患者至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努力做好科室各項工作。
認真履行科主任職責,及時正確傳達有關會議精神,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要求科室員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科室員工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醫務人員之間團結協作贏得了科員的尊重。
狠抓醫療質量,醫療質量是醫院永恒的主題,是醫院賴以生存的基石。嚴格執行醫療規范,合理檢查、合理用藥、認真及時書寫醫療文件,做好首診負責制和首問負責制,認真做好科室內三級查房及教學查房,及時修改住院病歷,指導住院醫師診療工作,及時做好出院病歷審簽工作,認真做好急、重、高病人搶救工作和交接班工作,科內會診,隨叫隨到,年度內醫療質量檢查無不合格病歷發生。
強化醫療安全。醫療安全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是醫院醫療質量和服務態度的檢驗指標,是最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反復強調醫療安全重要性、醫療安全關系到醫院的興衰。病人安全,社會滿意,是我們的宗旨,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在崗1分鐘,盡責60秒,及時做好安全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工作,把不良安全醫療事件遏制在萌芽狀態,全年本科室無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及嚴重醫療差錯發生。
“發展是硬道理”,醫院的發展離不開“兩個效益”,帶領科室員工努力完成院部下達的經濟指標,比去年增長14%,狠抓藥品比例和陽光用藥,藥品比例為45%,比去年下降8%(除特殊藥品外)。基本達到陽光用藥指標要求。
認真學習基礎知識及專業理論,不斷提高診療水平,積極參加醫院業務學習,病例討論,堅持科室每月1次業務學習、難病例討論及時組織死亡病例討論,堅持每月1次安全醫療學習,并指出安全隱患整改措施。主持1期麗水市級呼吸系統繼教班。科室舉辦1期“肝病沙龍”得到一致好評。
積極做好流行病及傳染病防治工作,積極做好腸道、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逢瀉必采,做好三線培養,及時做好傳染病報告及院感報告工作。
體會:作為科主任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深刻領會及時貫徹執行院部精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要抓好科室管理工作,敢抓敢管,要認真做好優質醫療、醫療質量和安全醫療。要依靠全科員工同心同德,充分發揮科室員工積極性,要做好增收節支,控制藥品比例,陽光用藥,最大限度多收住院病人,努力把科室各項工作做好。
存在不足:
1、科室管理要進一步加強;服務營銷觀念有待進一步改進;制度建設、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以上不足爭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2、本年度制定目標不夠明確,門診管理有疏漏,開展業務范圍較狹窄,下一步加強門診管理,制定工作目標,拓展業務范圍,引進新技術;
3、要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及進修學習,提高我科室年輕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及工作能力,須輪流到上級醫院進行短期的培訓及進修學習;
4、門診、住院部醫療工作繁瑣,既對內又對外,工作千頭萬緒,常常不是我要做什么事,多半是要我做什么事,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從長遠打算及處理各項日常工作。
2018年工作思路:
1. 響應中央以德為先號召,抓好醫德醫風教育;切實做好“最多跑1次”;
2. 抓好病歷質量,迎接2018年感染質控檢查以及2019年二甲復評工作;
3. 積極做好優質醫療,優良服務,努力加強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工作;
4. 抓好醫療質量,加強安全醫療,防止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的發生;
5. 狠抓嚴管,管理出安全,管理出效益,做好增收節支,繼續做好陽光用藥及控制藥品比例,提高醫療比例;
6. 認真抓好醫療業務工作,提高病床使用率,加快病人周轉減少平均住院日,努力完成院部下達的各項指標。
7. 加強業務學習,準備派科室1名醫師到浙一醫院進修學習。
篇10
[關鍵詞] 醫院管理;法律法規;醫療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b)-181-02
醫學科學發展至今日,人類對人體的細微結構和復雜的功能活動還是知之甚少,對疾病產生原因的了解和對疾病防治知識的了解就更是滄海一粟;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醫學水平發展的程度差異很大,而不同的醫務人員和同一個醫務人員在不同時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千差萬別,不同的患者對醫學知識了解的程度和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更是截然不同;而任何一個醫療機構擁有的先進醫療設備也都有限,因此,作為僅掌握有限醫學知識的醫務人員,面對復雜的人體疾病和對治療結果期望值不切實際的患者及家屬,醫療風險之大就可想而知了[1]。本文就如何強化醫院管理、提高醫務人員自身素質、防范和規避醫療風險進行探討。
1醫院方面
1.1依法行醫
醫院必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嚴格按照許可證上核準的科目設置臨床、醫技科室;使用在本院注冊執業的醫務人員開展診療活動;必須依照現行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確保本醫院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并通過培訓讓每一位醫務人員知曉、理解并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主動履行崗位職責。
1.2充分準備,完善制度
醫院應鼓勵、啟發醫務人員針對不同的患者創造性、人性化、人情化地在現有規章制度范圍內積極主動地履行崗位職責;與時俱進,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種可能導致醫療糾紛的突發事件(比如就診過程中突發抽搐、心肌梗死、輸液反應、腦梗死、滑倒跌傷、斷針、病人自殺、失蹤等)的防范和處理預案,讓每一位醫務人員知曉、掌握突發事件發生時怎么有條不紊地處理和報告。
1.3加強交流與合作
醫院應加強與當地公安、工商、物價、醫保、宣傳、民政等部門的聯系,加強與主管衛生行政部門的聯系,加強與周邊兄弟醫療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上級醫院的交流、合作與聯系。讓這些部門與本醫院榮辱與共,休戚相關[2]。
2醫務人員方面
2.1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一個希望通過工作、做人、做事來實現自己價值的醫務人員,必須終身學習和總結,除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外,還必須知曉自己所處社會環境的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病歷書寫規范》、《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用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診療規范等規范自己的診療行為;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通曉執業地區的人文風土,能夠用通俗易懂、患者樂于接受的語言(包括表情和肢體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及其家屬自覺主動地對醫務人員產生信任和尊重,共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2思維清晰,做事嚴謹
醫院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環節都是通過具體的每一個醫務人員來完成的,醫務人員執業過程中,必須具備判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須做、什么事必須在什么時間內做完、什么時間必須做完什么事等的能力,并且留下清晰可信的記錄。
2.3對工作精益求精,勇于負責
選擇從醫的人員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具有對患者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患者安全自己才能安全、醫院才能安全的觀念;清楚一個對別人不負責的人,最終是對自己不負責;明確別人犯錯誤不是自己亦可以犯錯誤的免責理由,別人無知也不是自己就可以無知的借口。醫務人員必須摒棄斤斤計較的商品交換意識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必須具備奉獻精神和奉獻能力,樹立量變方能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病情的痊愈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通過做人做事取得患者和同事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亦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4謙虛謹慎,團結合作
一個人的精力、能力、時間都是有限的,醫務人員必須謙虛謹慎,對別人的提醒(不管方式如何)必須加以注意和思考,醫務人員之間必須互相補臺,不能互相拆臺,不能出現缺位,這是做人應有的道德,亦是做醫務人員最起碼的醫德。醫院必須是一個團隊,所有的醫務人員必須具備團結意識,必須明白“醫院沒有我是可以的,而我沒有同事的協作將一事無成”的道理。注重證據,規避風險:醫務人員必須清楚地知道所謂的醫療糾紛醫院自證清白,是說患者有證據證明在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并出現了人身損害后果,如果患者認為是由醫療機構的服務過錯造成的,那么醫療機構就只有用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清晰可信的工作記錄(病歷和登記)來證明醫院為該患者施治過程沒有過錯;患者現在的人身損害后果和醫療服務沒有因果關系[3,4]。因此,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清晰完整地保留能證明自己為該患者施治過程沒有過錯的證據。
總之,一個制度健全、管理完善的醫療機構,擁有的醫務人員具有團結向上、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任、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證據意識,那么也就具備了較強的規避和化解醫療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盧祖洵,程峰.風險管理方法及其在醫院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98(8):395.
[2]張鷺鷺,李靜,徐祖銘.高級醫院管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113-121.
[3]馬惠民,裴可夫.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J].衛生行政管理,2005,5(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