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實施處罰條例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安全法實施處罰條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安全法實施處罰條例

篇1

《條例》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在上海市現行《上海市食品安全實施辦法》基礎上,從六章擴展為八章,保留“總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O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五章;調整一章,將“一般規定”更名為“食品生產經營”;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置”兩章。條文數量,從62條增加到115條,其中,全新條文53條,修改條文55條,修訂幅度達93.8%。內容上,補充細化了市場準入的一般規定、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食用農產品監管、網絡食品經營要求等內容。

適用范圍

《條例》規定,上海市行政區域內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食品的貯存和運輸,以及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上海市行政區域內食用農產品的生產、貯存和運輸、市場銷售,農業投入品的經營、使用,應當遵守本《條例》的有關規定。

從嚴落實政府及各部門的監管責任

1.強化了市、區食藥安辦綜合管理,協調指導、監督考評、應急管理的職責,并明確食藥安辦承擔市、區食藥安委的日常工作。明確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建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構,做好轄區內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協助執法和宣傳教育等工作。

2.將原《上海市食品安全實施辦法》分段監管調整為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統一監管,并明確了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農業部門、衛生計生部門、商務部門、糧食部門、綠化市容管理等部門相關職責。

3.《條例》規定,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負責對本區域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具體職責由市、區人民政府確定。從而為上海市完善食品安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監管體制,形成上海市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專業監管+基層綜合執法”的監管體系提供法制保障。

實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

《條例》規定,上海市、區人民政府實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上海市人民政府負責對區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對本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或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其他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區人民政府負責對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情況進行評議、考核。

加強源頭治理

上海的食品供應對外依賴較高,呈現大流通、大市場的特征,必須強化源頭管理,倒逼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通過嚴格的市場準入,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

1.嚴格市場準入

《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外埠優質安全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進滬銷售,并明確外省市的畜禽、畜禽產品應當通過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道口,取得道口檢查簽章后,方可進入上海市。引導食用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超市賣場、餐飲企業等食品經營企業與外埠進滬銷售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實行食品安全信息對接,登記進滬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相關信息。

《條例》還規定,上海市建立進口食品安全信息監管部門相互通報制度。出入境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督促進口商、經營企業公布臨近保質期進口食品的相關信息。

2.加強存儲運輸監管

篇2

但是,部分明星所作的廣告存在諸如虛假、誤導消費者等突出問題,明星就其所作的廣告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及承擔何種責任,成為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問題。筆者在此僅從民法理念和民法基本原則角度,對明星代言人要不要承擔民事責任、何種情形下承擔責任、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等問題進行分析,以拋磚引玉。

1以民法理念為指導思想,適用民法基本原則處理“明星虛假代言”問題

所謂法的理念,是指對法的應然規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認識和追求。從學術角度看,它是法及其適用的最高原理。從實踐看,它是社會成員及立法、執法或司法者對待法的基本立場、態度、傾向和最高行為準則。具體到民法理念,是指作為類存在的人在理性的指引下,在市民社會日常生活的活動中,所形成的價值目標、法律精神,它對民事活動和民事立法具有指導作用,是法律制度和體系的結晶和靈魂。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理念的的下位位概念,隨著時展的不斷進行調整和適應,各民法基本原則也是以民法理念為指導并體現著民法理念的。因此,如果法律未對具體問題做出了規定,可引用原則。司法實踐里就曾出現引用《民法》原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既然現行《廣告法》在這一方面的規定尚不健全,在解決“明星廣告代言”時為什么不可以適用《民法》的原則呢?《民法》里的眾多基本原則,可以說都是解決“明星廣告代言”的有效手段。如“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等。

(1)從權利義務相對等原則解釋。權利義務的關系就同一主體兩種形式的結論而言,“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二者處于一種相互對應、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過程。而名人基于公眾的信賴獲得公信力所產生的效益比普通民眾大得多,名人在享有平常人無法享有的權利時,不可避免地也負有與之相對應的義務。在名人代言廣告中,名人利用自己在社會中所享有的較高知名度與影響力,增強了廣大消費者對其所代言商品與服務的認同感。同時,名人從廣告代言中能夠獲得豐厚盈利,而這些代言費實際上都附加在了商品的賣價里,最終的承擔者還是消費者。如果名人在廣告中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擔相應責任,很顯然是不公平的。權利與義務是一對“孿生兄弟”,有權必有責。

(2)民法公平原則的角度分析。公平原則是衡量當事人之間利益的標準,強調在市場經濟中,對任何經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則為準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明星的自身資源是廣告主不惜重金請其代言的決定性因素,但是明星代言廣告得到不菲的報酬最終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根據公平原則的理念,當事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一致的,享有豐厚報酬的同時,必須保證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應對消費者承擔一定的義務,為自己所宣傳內容的真實性負責。這樣才能體現利益與風險并存、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公平精神。所以說,名人有義務和責任去彌補自己造成的損害后果。

(3)從誠實信用的必然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奉為現代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學者謂之“帝王條款”。所有具體的民事立法均不得違反該原則或對該原則有所保留。誠實信用原則更是市場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應講信用,恪守諾言,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維持當事人雙方與社會利益的平衡。它要求人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應當做到善意真誠、守信不欺和公平合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明星代言虛假廣告違反誠實信用的原則,應當承擔責任。特別針對我國消費現狀來看,由于市場經濟不夠發達,消費者處于劣勢群體,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不夠成熟,法律應對消費者實行傾向性保護。

(4)公序良俗原則的體現。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明星虛假廣告嚴重沖擊當今社會價值體系,國內很多名人代言廣告忽視了其存在的社會大環境,只注重“利”的賺取卻忽視了“義”的承諾和給予,進一步助長不法違法現象及社會不良風氣的的產生和蔓延。而明星本人的特殊社會感召作用和影響力,對虛假廣告的肆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更是引起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

2針對“明星虛假代言”,采取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確定侵權責任

去年剛剛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在實際的司法操作領域中,采取何種方式來確定代言明星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顯得非常重要。而該法的第五十五條對此并未明確。因此,筆者依據剛剛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對此進行分析。

從侵權理論上看,根據剛剛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見,我國關于共同侵權的定義,既包含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的行為,也包括客觀上直接結合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這種私法優先原則,更好的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具體而言,民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有四種: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首先,代言明星對其代言的產品承擔連帶責任,而不是“適當補償”,當然不能適用民法上的公平責任原則;其次,無過錯責任原則則要求行為人只要給他人造成損失,不問主觀上是否與過錯都應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只要代言了虛假廣告,并且在其中推薦了食品,就必須對損害結果承擔責任,不考慮明星等代言人是否對代言虛假廣告存在過錯。如果這樣歸責對于代言人不免過于苛刻,也不現實。那么,是采取過錯責任原則還是過錯推定原則呢?二者的主要區別就在于是否采取“舉證責任倒置”。在訴訟當中,如果要消費者“誰主張、誰舉證”的話,實踐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消費者很難找到合適的證據證明代言人存在代言虛假廣告的主觀過錯。因此,應當采取過錯推定原則。

3從民法理念角度出發,尋求“明星虛假代言”之對策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在商品交換中,必須遵守“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基本原則。可以從立法、司法、行政三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法律規制,打擊明星虛假代言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1)立法規制。《廣告法》自1995年2月正式實施以來,修改呼聲越來越高。擴大虛假廣告的責任主體。要把明星代言人納入責任主體的范疇。在我國目前的法制環境下,《廣告法》應明確規定明星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讓公眾覺得有法可依。名人明星在與廠家簽訂代言或節目制作協議時,應該增加一個權利性條款:當國家法律發生重大改變或產品質量與當時代言情況發生變化時,代言人有權要求修改廣告,如不修改,有權要求停播終止合同。建立《明星代言虛假廣告處罰條例條例》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舉措。

(2)行政規制。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泛濫成災,除了立法缺失造成失范外,還與有關部門監管缺位有關。行政規制由于其固有的高效、事前和主動的特點,成為目前規制明星代言廣告的主要手段。為了把明星廣告引上正確的道路,使它健康發展,有必要頒布與相關配套的行政法規,將其納入行政機關監管的權限范圍內加強監管,工商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合作,建立健全部門協調、上下聯動、群眾配合的及時有效溝通機制。如建立健全廣告事前審查制度和廣告審批備案制度,建立規范的違法廣告群眾舉報制度等。最近廣電總局出臺了禁止明星代言醫療、健康類等廣告的規定,加強對明星隨意代言廣告的規范管理。具體可歸納為:第一,規定明星代言廣告審批制度;第二,規定明星廣告代言的禁止性內容;第三,明星代言廣告使用的語言文字表述必須真實、規范、健康、文明。

(3)司法規制。司法過程中,以《民法通則》、《合同法》以及剛剛出臺的《侵權責任法》為基礎,以《廣告法》《藥品管理法》為主體,配套一相關的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假藥、劣藥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部門法的共同保護我們的權利,也為追究代言虛假廣告的明星的侵權責任是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