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播概論新編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傳播概論新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有時會被拿來創意傳統媒體廣告。但是通過比較人們會發現,網絡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網絡廣告的創意更適合運用認知失調理論。
一、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在傳統媒介廣告創意中的局限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并形成的一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的認知體系由許多認知因素組成,這些認知因素之間有些是相互獨立的,有些是相互關聯的。而相互關聯的認知因素之間又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兩個關聯因素之間呈協調關系,二是兩個關聯因素之間呈不協調關系。例如:“吸煙有害健康”和“適量飲酒有利健康”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認知因素;“我每天喜歡飲用少量的酒”和“適量飲酒有利健康”是呈協調關系的相互關聯的認知因素,而和“醫生要求我戒酒”是呈不協調關系的相互關聯的認知因素。當人們認知體系內呈協調關系時,就會設法保持這種協調關系,避免接觸與已有認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當人們的認知體系內發生了不協調,就會設法去減輕或解除這種不協調狀態①。
在通常狀況下,人們總是習慣于在相互協調的認知體系內接受各種信息,從而使個人的認知體系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但是在現實的信息接觸過程中,由于個人差異的存在以及所接觸到信息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使得人們不可能只接觸符合自己認知體系的信息。有的信息可能完全是新信息,有的信息則可能是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相矛盾的信息。當這種異化信息沖擊個體的認知體系時,就會與原有的認知因素呈現出不協調的關系,從而導致認知失調和心理緊張。上面提到的“我每天喜歡飲用少量的酒”和“適量飲酒有利健康”是某個個體的關聯協調認知。但當出現“醫生要求我戒酒”的認知時,該個體一直以來的協調認知就可能被打破。此時,個體為了解除緊張會使用改變認知、增加新的認知、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改變行為等方法,來力圖重新恢復平衡②。在剛才的例子中,該個體有多種選擇可以恢復平衡,如遵守或忽視醫生的建議等。
在傳統媒體廣告中,利用認知失調理論來引起受眾注意,從而改變受眾認知的廣告創意也是存在的。例如奧格威的名篇《穿哈撒威襯衫的男人》,就是利用了眼罩與整個畫面的不協調來襯托出穿該品牌襯衫的男人個性十足。但是由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具有主體傳播性強、傳受雙方互動性弱等缺點,使得受眾不容易消除緊張、恢復認知協調,從而限制了認知失調理論在廣告創意方面的發揮。
二、網絡廣告的特點
1994年10月,美國《熱線雜志》站點賣出了全球第一個網絡廣告,開創了因特網的廣告新時代,也標志著數字媒體開始成型。1997年,英特爾的一幅468×60像素的動畫旗幟廣告貼在了Chinabyte的網站上,這是中國第一個商業性的網絡廣告。經過幾年的發展,全球因特網上的廣告產值已經達到60億美元,而且還在以較高的速度增長③。而在這高速增長的背后,網絡廣告與傳統媒體廣告相比所具有的鮮明特點或者說巨大優勢無疑起到了重大作用。
⒈網絡廣告傳播的廣泛性。據報道,目前因特網已經連接到了世界上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到去年年底全球使用人數超過5億,我國更是達到了1.11億④。無論從傳播的廣度來看,還是從覆蓋的人口來說,網絡廣告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⒉網絡廣告傳播的非強迫性。這一點主要是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不同。廣播電視被稱做“流媒體”或“線性媒體”,意思是說廣播和電視的播放像流水或直線一樣一往直前。這是因為在廣播和電視中播出的節目是事先安排好的,廣告也是早就設定好了,到哪個點放哪個節目是一定的,它不會因為受眾不愿看所以安排好的節目或廣告就不播了,受眾有時是在不得不看(聽)。從這個意義上說廣播電視的廣告傳播存在強制性。而網絡世界中,由于在同一網頁中可瀏覽的信息眾多,網民可以選擇不看廣告,因此網絡廣告要想引起受眾的注意,良好的創意就至關重要了。由此可以看出,網絡廣告傳播更看重的是受眾的主動點擊。
⒊網絡廣告傳播的針對性強。網絡廣告與傳統媒介廣告相比具有定向傳播的特點。互聯網上有一些專業性很強的網站,比如汽車類的“中國汽車網”,醫療衛生類的“三九健康網”,IT類的“中關村在線”等,即便是綜合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等也有自己非常專業的下屬頻道。相應的,在這些網站上投放的與之內容相關的廣告就非常有針對性,因為瀏覽這些網站的網民不是產品的目標消費者就是潛在消費者。他們對該類廣告信息比普通人更感興趣,因而主動點擊率更高。另外,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商家還能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向其郵箱發送特定的廣告信件,將現實世界中針對性很強的DM(直郵)廣告網絡化。
⒋網絡廣告傳播的互動性強。傳統的大眾傳媒具有很明顯的“傳強受弱”的特點。也就是說,傳統的三大傳媒中,傳者就是媒介,受者就是公眾,二者涇渭分明,是典型的“主體―客體”的傳播,互動性差。而在網絡傳播中,由于網民可以自由傳播信息、發表評論,成為了一級傳播主體,因此傳統的“主體―客體”的傳播就演變成了“主體―主體”的傳播,傳受之間互動性大為增強。網絡中的一些競猜、投票、游戲類廣告就典型的反映了這一特點。
三、認知失調理論與網絡廣告創意結合的可能性
由于網絡廣告與傳統的廣告相比具有以上明顯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克服了在傳統媒介中運用認知失調理論創意廣告的種種不足,為認知失調理論的運用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因而將該理論更多地運用到網絡廣告的創意中就成為了可能。
首先,網絡廣告傳播的非強迫性使得認知失調理論的運用成為一種必然。非強迫性使得注意廣告成為瀏覽點擊廣告的前提,所以如何使網民在眾多的網頁信息中率先主動地注意到廣告并產生一定吸引力就成為創意的關鍵。由于人們習慣于在協調的環境中接受信息,網頁中偶然出現一兩條“反常態”的廣告往往會迅速地抓住網民的眼球。
其次,真正的多媒體技術為認知失調理論的運用提供了多種途徑。網絡廣告是建筑在高速信息通信和多媒體技術基礎上的,具有光、電、聲、訊的綜合動畫效果,對各界網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⑤。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帶寬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視頻廣告已經出現在了網絡中。可以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人們能在網絡廣告創意中盡情地展現各種認知失調的表現形式。
再次,網絡廣告中強烈的主體與主體間的互動為認知失調提供了很好的解決辦法。認知失調后的認知恢復是受眾對廣告創意的必然要求。傳統的媒體廣告創意中認知失調運用受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體與客體之間互動性差,失調之后受眾往往嫌麻煩不愿或很難找到合適的途徑恢復平衡。比如報紙廣告有時故意設置懸念造成受眾的認知失調,而受眾又不會通過主動尋找更多的信息去恢復它,因此很多人選擇了回避廣告,從而影響了廣告效果。但在網絡中,各種懸念廣告、游戲廣告、投票廣告等,受眾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得到答案從而恢復平衡。因此,網絡廣告中解決認知失調的方法簡單了,人們就更愿意接受這種方法了。
四、運用認知失調理論創意網絡廣告的幾種常用方法
⒈設置懸念。懸念廣告是指通過在廣告中設置懸念,引起受眾的好奇心,激發起他們的關注情緒,然后通過解釋懸念,使受眾記住相關的商品或勞務信息。傳統的媒介廣告中,廣告信息通常不是一次,而是通過系列廣告,由粗至細、由部分到整體,或者說,隨著廣告系列的發展,廣告信息逐漸充實和完善⑥。如此一來,受眾可能會由于一次或幾次連續解不開懸念而選擇放棄。相比之下,由于網絡懸念廣告的答案就隱藏在鏈接背后,受眾只需點擊就能解懸,所以更受網民的歡迎。例如某家網上購物公司為了征集注冊會員,選擇在一家門戶網站上了一則懸念廣告,標題一語雙關――《就怕你不“點”我》。此題一出,立刻吸引了廣大網民的好奇心,短短一天注冊人數就達上千人。
⒉比例失調。現實世界中,人們對物體大小的知覺是有一定認知習慣的,過大或過小都會造成人們的認知失調。以前有個“聲樂”牌的旅游鞋廣告,主畫面就是運用了一支高達4米的巨鞋來突出這個品牌。網絡廣告中也經常使用類似的手法。例如人們在網站上看到的旗幟廣告大都采用648×60的橫幅形式或120×270的對聯形式,而IBM公司推出AS/400電子服務器的時候,大膽采用了148×800的長幅形式。它通過縱向的延伸,可以表達的內容比普通廣告多,對于產品和品牌的宣傳也是如虎添翼。同時,這種形式的廣告在國內幾乎沒有,可以很好地滿足網民的好奇心理。
⒊合成藝術。該手法是將商品通過某種方式“注入”到人們熟知的藝術作品中去,構成新的整體。由于被“注入”商品本不是該藝術品的一部分,使人覺察到與原作品的差異,產生認知失調。運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引起受眾的注意和興趣,還能幫助建立商品與該藝術品的聯系,使商品在某種程度上獲得藝術作品聲譽的遷移,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好感度。由于網絡廣告是一種基于電子技術的新型廣告,利用各種圖形軟件合成形象十分方便,所以合成廣告在網絡世界中比較常見。例如達?芬奇的著名油畫《蒙娜麗莎》就曾被許多商家利用進行廣告宣傳。其中一則網絡廣告便是給蒙娜麗莎佩戴上了一只鉆戒,讓閃閃發光的鉆戒和蒙娜麗莎的微笑發生關系,以此凸顯出該品牌鉆戒的珍貴。
⒋版面失調。運用這種手法的前提是網民在瀏覽網頁時,特別是一些經常訪問的網頁,往往感覺會有一些固定的版面安排,比如搜狐和新浪的郵箱總是在最上方,搜狐的首頁新聞在屏幕的左側,而新浪的在屏幕的右側等。但是一旦有一天以上的安排突然發生變化,可能就會導致網民對熟悉的網站很不適應。所以除非極個別情況下(比如“雅虎中國”由于對網站定位把握不準,先后將主頁由綜合門戶網站變為純粹的搜索引擎,后來又變為半門戶半搜索主頁),網頁版面的總體安排一般很少發生變化。但是廣告與新聞不同,網民不會按部就班地去瀏覽它。在旗幟廣告被廣大網民習慣性的接受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時候,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定時地插入一些“另類”旗幟廣告就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一汽馬自達6新款汽車的網絡旗幟廣告就曾經以汽車的形狀出現在新浪首頁中,完全摒棄了傳統旗幟廣告周邊的條條框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反時空、語言失調、倒置失調、生理失調等也是認知失調的一些方面,也經常運用在網絡廣告創意中,具體的運用方式可以由以上四種觸類旁通,在此就不再做過多的贅述了。
總之,認知失調理論是廣告創意的一個重要心理學基礎理論,特別是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該理論對廣告如何引起受眾的注意和認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網絡廣告較之其他形式的廣告更適合認知失調理論的生存,因此運用該理論創意的網絡廣告必定會越來越多,而且更加有效。
注釋:
①時蓉華:《新編社會心理學概論》,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14-第215頁
②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311頁
③楊堅爭等:《網絡廣告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6頁
④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6年1月17日
⑤楊堅爭等:《網絡廣告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頁
⑥馬謀超:《廣告心理》,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第47頁
參考文獻及論文:
① 時蓉華:《新編社會心理學概論》,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②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③楊堅爭等:《網絡廣告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④ 馬謀超:《廣告心理》,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
⑤陸紅梅、張廣宇:《認知失調理論在達成軟廣告心理效應中的作用》,《蘇州教育學院報》,2004年9月,第21卷第三期
⑥ 楊英梅:《網絡廣告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