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嚴重骨質疏松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8: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人嚴重骨質疏松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人嚴重骨質疏松的方法

篇1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預防;治療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86-02

隨著當代疾病譜的改變,世界衛生組織把骨質疏松癥列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見病中居第7位。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1]。骨質疏松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一組骨病[2],是以單位體積骨組織量的顯著降低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骨骼病變。為一種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其中最嚴重的情況是導致患者出現骨折[3],很多患者會因此導致殘疾。臨床實踐發現很多人通常是出現骨折后,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存在骨質疏松癥,并且現在臨床醫學還不能安全、有效的幫助疏松骨骼恢復原狀,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的早期預防十分重要[4]。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鈣缺乏造成的,本文通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原因、預防方法以及臨床治療的進展進行回顧性分析,希望為降低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

老年骨質疏松是指人超過50歲以后出現腰背疼痛,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并且出現頻繁性的駝背、抽筋、身高變矮等臨床癥狀[5]。老年骨質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骨合成功能的降低,同時骨分解增多;并且老年人的腸鈣吸收功能會發生下降,鈣的代謝也會存在障礙;老年人的活動減少也會導致肌肉的活動降低,進而減少了骨的肌肉刺激,骨母細胞量會發生降低;另外,內分泌系統及激素水平的影響:對于處于絕經早期的女性來說,導致骨量迅速的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雌激素減少和卵巢功能下降兩方面[6],老年女性在絕經期后會出現雌激素的分泌降低,會導致骨中礦物質的含量丟失,所以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

2老年骨質疏松的特點

老年骨質疏松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存在軀干的縮短、駝背、腰肌痙攣、壓縮性骨折;并且女性患者人數顯著高于男性患者[7];在咳嗽、彎腰時可能會存在疼痛,經臥床休息后疼痛會減輕,這種疼痛會沿著肋間神經放射或者向患者的要骶部放射。

3老年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老年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見的臨床骨骼疾病。老年骨質疏松癥是“沉默殺手”[8],出現骨折為骨質疏松癥比較嚴重的后果,也是大多數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就診原因和首發癥狀。老年患者因為免疫力比較低,所以骨折后很容易各種并發癥導致死亡,或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

4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

4.1調整飲食結構老年人如果酸性物質的攝入量過大,會加劇其酸性體質[9]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大多數的谷物、肉類、糖累、酒和魚蝦等食物屬于酸性食物,而大多數水果、蔬菜是堿性食物,通常每天攝入酸性食物、堿性食物的比例應該是1:4。如果攝入酸性骨質過多就會出現骨質疏松,所以骨質疏松的預防要首先從每日的飲食中進行調整,多攝入含鈣量高的食物[10]:骨頭湯、牛奶、胡蘿卜、黃豆、芹菜等。避免過多的攝入鹽以及蛋白質而造成對鈣流失的增加。既然骨質疏松的產生是由于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不足引起的,那利用科學的飲食來促進這些營養素的吸收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即便是骨質疏松患者,如果能在飲食上進行適當的調理,促進鈣的吸收,同樣能減輕骨質疏松帶來的不便[1]。

4.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一些老年患者有吸煙、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導致骨質疏松或者加重骨質疏松[12]。例如:吸煙會對骨峰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過量的飲酒會對骨骼的新陳代謝造成障礙,還有喝濃咖啡會增加尿鈣的排泄,進而影響到人體的鈣吸收。

4.3進行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同時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可以接受日光照射,會有利于人體對鈣的吸收。在運動中人體的肌肉會收縮,可以對骨骼進行牽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另外,預防跌跤,應盡力設法減少跌跤的可能性,老年人跌跤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容易引起跌跤的疾病和損傷應加以有效治療,避免應用影響平衡的藥物。應對老人加強教育,告知摔倒易發生在飯后站立或夜間起床時,家中地面的障礙物應減少或消除,宜穿舒適和底有摩擦力的鞋[13]。所以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4.4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會產生一些心理壓力,而壓力過大就會導致人體酸性物質沉積發生,酸性物質的沉淀會影響到人體的代謝。所以要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生活情況,對有心理問題的患者給以開導,幫助他們糾正心理失衡狀態,鼓勵他們參加社交活動,適當娛樂、聽音樂、冥想,使情緒放松以減輕疼痛[14]。好心情可幫助保持弱堿性的體質,可預防骨質疏松。

4.5適當的藥物補充給予患者進行適當的藥物補充,不同病因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應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積極治療,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所以,合理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減少骨折發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15]。例如:鈣劑和維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定期進行血鈣磷檢查,避免高鈣血癥、高磷血癥的發生。

5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

5.1骨吸收抑制劑骨吸收抑制劑可以減少骨量進一步的丟失。例如:雌性激素、二磷酸鹽、降鈣素和異丙氧黃酮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戊酸雌二醇,每天1-2mg;雌二醇皮貼劑每天0.05-0.1mg[16];依替膦酸二鈉,每天400mg,在早晨空腹服用。

5.2骨形成促進劑骨形成促進劑可以增加骨量,例如:氟化物、甲狀旁腺素、維生素K、生長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甲狀旁腺素每天400U-600U,治療6個月;維生素K每天5mg。

5.3骨礦化促進劑骨礦促進劑可以幫助促進骨鈣的沉著,可增加骨量。例如:維生素D、鈣劑。常用制劑和用量為:維生素D每天200-600個國際單位;鈣爾奇D每天一次,每次600mg;氨基酸螯合鈣每天兩次,每次275mg;葡萄糖酸鈣每天兩次,每次兩支,每支含量150mg。

5.4對癥治療藥如果存在疼痛的患者給予適當的解熱鎮痛藥,例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三次;出現骨畸形患者可以給予進行局部的固定患者使用矯形器械進行矯正。

6小結

老年骨質疏松癥雖然遵循人體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規律,但是也受激素的調控、營養狀態、物理因素、免疫狀況、遺傳基因、生活方式、經濟文化水平以及醫療保障的影響。骨質疏松癥所表現的慢性疼痛和導致的骨折及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壽命和生活質量,大量增加了相關的醫療費用[17]。如果老年人可以提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對骨質疏松的發生進行有效干預,老年骨質疏松癥是可以得到延緩、預防的。要預防骨質疏松就要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的藥物補充。目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的方法主要給予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骨礦化促進劑等。我們相信通過提高預防意識和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是可以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發生的。

參考文獻

[1]張磊,包可,王勇.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預防及治療的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研究》,2011年第03期.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和治療[J].中外醫療,2010,31:187-187.

[3]李曉.老年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5):106-106.

[4]崔秀嬌,鄭孟冬.兩種藥物組和方案治療5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9):1071-1072.

[5]梁平.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7):368-368.

[6]李明月,呂小明.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與康復治療研究進展.《中國保健營養》,2012年12.

[7]張金冉,田東東,劉偉.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現狀[J].吉林醫學,2012,33(9):1949-1950.

[8]范敏.中老年骨質疏松的三級預防[J].內蒙古中醫藥,2011,11:56-60.

[9]范建明.骨質疏松癥的現狀調查分析和健康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1):1-3.

[10]成娜,韓晶.老年性骨質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大眾健康,2012,8:299-300.

[11]胡國建,謝海華.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保健.《東方食療與保健》,2006年第09期.

[12]龍友余,王英,王旭凱,等.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癥41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10):1537-1537.

[13]馬淑珍.老年人骨質疏松的原因分析與預防[J].甘肅中醫,2005,18(7):56-57.

[14]梁毅玲.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0:2746-2747.

[15]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東南國防醫藥》,2011年06期.

篇2

老年人骨質脫鈣疏松、全身鈣儲量減少的原因很多,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綜合性防治。現在許多患者因受商家“多補鈣就可防治骨質疏松”宣傳的誤導,大量補鈣,其結果不僅不能改善,反而造成高血鈣,經尿排鈣量劇增,形成多發性尿路結石,并發很難治愈的慢性尿路感染,加速破壞腎功能,必須糾正。

防止骨質產生負平衡

新骨產生負平衡,是骨質發生疏松、萎縮的根本原因。人的骨骼生長、發育完成后,仍在繼續形成新骨組織代替因為老化和外傷吸收而消失的骨質。新、老骨質的更換量,在進入中年以前(婦女在40周歲以前)是互相平衡的。進入中老年后,老化骨質的吸收(消失)量大于新骨質產生量,發生負平衡,骨質減少、變薄、骨密度和堅度下降、疏松變脆,并隨年齡增長而加重,骨折幾率隨之迅速升高。這種改變是全身骨骼退行性改變,統稱為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與年齡增長關系表明,屬于生理性老化現象。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習慣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可延緩其發生和發展,避免和減輕并發癥。

防止辦法是,不盲目減肥,實際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10%的人,不要節食減肥,適當增加鍛煉,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吃肉類食物。中老年人每天約需蛋白質40~60克(1兩左右),以動物蛋白占1/3、植物蛋白占2/3為宜。

老年女性適當補充雌激素

研究證明,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發病率驟升則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驟跌密切相關,骨質疏松的病變發展、并發癥增多和加重的絕經后患者,給予補充雌激素后,就可遏制病情發展。

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在專家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雌激素補充療法,具有積極的病因治療作用:

(1)骨質疏松較重的患者,可口服雌激素。方法:每月1~25日,每天口服天然乙烯雌酚0.625毫克,并于每月15~25日每天加服安宮黃體酮5毫克,以防體內雌激素累積性過高引起乳腺增生、子宮內膜增生惡變。許多專家主張,進行雌激素制劑治療4~6周后,停藥1~2周再繼續服藥,可以防止不良反應。

(2)酮(雄性激素)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為骨基質合成提供物質基礎。臨床觀察顯示,以隔日呑服1粒十一酸睪酮膠丸(40毫克)較宜。在使用雄激素治療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檢,肝腎功能較差、乳腺組織增生者不用。服藥期間,每年都需進行1~2次全身體檢,出現不良反應者立即停藥。

(3)許多專家認為,使用雌、雄性激素聯合治療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4)絕經后卵巢萎縮,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功能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若能保持適當的性生活,則可延緩卵巢萎縮速度,避免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過快,既可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并發癥,也能減輕更年期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病變。

防止低膽固醇加重骨質疏松

(1)老年人每天約需消耗膽固醇200~220毫克,必須由動物肉、內臟補充。否則,體內雌激素水平更低,骨質疏松及其并發癥更重。老年人低膽固醇血癥都由長期減肥不食葷、過量服用調脂藥物造成。血中膽固醇含量未超過正常值上限者,每天仍應按生理需要量補充。

(2)有些人減肥,長期不食油,這樣非但效果不好,反而造成許多營養物質缺乏,體弱多病,骨質疏松發展更快,癥狀更重。老年人每天約需消耗脂肪30~40克,動、植物脂肪之比以1:4為宜。實際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10%者,仍需按上述生理需要量食油,以防因此造成和加重骨質疏松。

(3)有些老年人嚴重偏食,以致體內缺磷。即使血鈣正常,因不能形成足夠的磷酸鈣沉積于骨基質而發生嚴重的骨質疏松。磷廣泛存在于許多谷物、粗面粉、肉、魚、蛋等食品中,只要不盲目減肥,不偏食,就可避免。

堅持鍛煉防治骨質疏松

研究發現,住養老院人群的骨質疏松發病率高而且病情重,骨折發生率也高;農村勞動人群則都明顯低于前者。由此可見,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與體力活動太少有關。

體弱的老年人,要盡可能減少臥床時間,每天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不但能防止骨質疏松,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愈。運動能提高血液循環速度、增加腸黏膜對鈣、磷、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吸收率,提高體循環和骨骼間血液循環速度,促進骨基質和骨質形成量,改變新骨形成負平衡狀況。

骨質疏松的補氟療法

篇3

【關鍵詞】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骨密度;中老年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成為當今全球僅次于心血管疾病最具危害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60歲以上漢族人群骨質疏松患病率為12.5%,其中髖部骨折為16%-20%,年患病人數達180-200萬人。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目前有骨質疏松患者約6944萬人,骨量減低患者約2億人。骨質疏松在中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其最主要的并發癥是骨質疏松性椎體和髖部骨折,需長時間臥床且生活不能自理,導致病殘率和死亡率增加,造成沉重的家庭、社會和經濟負擔[2]。因此,骨質疏松的早期預防和骨量減少階段的及時調整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通過雙能X線骨密度儀,調查本地區中老年人群不同性別、年齡群體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的患病率,旨在對于防治骨質疏松上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2012年來我院體檢的中老年人,男性270例,女性264例。納入標準:居住本地區10年以上,年齡≥40歲,通過病史及其他檢查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糖尿病、腎病、甲狀旁腺亢進、代謝性疾病及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和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上述患者以每10歲為一個年齡組,共分為4組。

1.2研究方法采用美國GE Lunar Prodigy Advance PA + 300164 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定對全部受試者左側股骨頸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每日測量前用標準體模校正后進行,精確度誤差1%,準確度>98%。詳細記錄每位受檢者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及飲食生活習慣等資料。

1.3判斷標準參照中國老年學學會推薦的診斷標準[3],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以本地健康人的峰值骨密度為參考,T值=(測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以任一部位的骨密度T值比同一部位的峰值骨量低2標準差以上即可診斷為骨質疏松,T值在-1.0至-2.0之間,為骨量減少。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進行統計分析,按性別和年齡分組輸入數據,分組數據兩樣本間比較用t檢驗,多樣本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

3討論

本研究應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進行骨密度檢測,以貴陽地區健康人骨密度值作為參考,符合關于采用骨密度值測量作為骨質疏松診斷標準的相關條件[3-4]。因為骨質疏松往往發生在骨松質區域,考慮到老年人易出現腰椎退行性改變和異常鈣化,包括椎體邊緣和關節突的增生,前、后縱韌帶、黃韌帶及血管壁鈣化等諸多因素,容易影響骨密度的測量數值,造成骨密度呈假性增高,從而影響診斷率。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老年人60歲以后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發生率高于髖部骨折[5],椎體壓縮性骨折亦可出現BMD值假性增高。因此,對老年人測量腰椎正位BMD診斷OP是一個欠敏感的指標,在診斷上髖部BMD比腰椎BMD更精確[6]。

人體出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及BMD不斷增加,并逐漸達到峰值,其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骼形成和骨吸收呈負水平,骨量逐漸減少,且隨年齡增加其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病率不斷升高。有研究表明[7],貴陽市健康男性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在20-24歲年齡段達到峰值,其腰椎峰值骨量低于北京市和哈爾濱市同齡男性;而健康女性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峰值分別出現在35-39歲、30-34歲年齡段,其中女性股骨頸峰值骨量低于哈爾濱市和北京市成年女性。這可能與貴陽地區所屬亞熱帶濕潤溫和型山地氣候,全年陰天多,日照少有關。也有研究認為貴陽地區人群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出現在20-29歲年齡組,女性30歲以后骨密度開始下降,但在25-49歲之間差異無顯著性,50歲以后顯著下降;男性各年齡組間骨密度值隨年齡增加只呈緩慢下降趨勢[8]。

本研究證實貴陽地區男、女性40歲以后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病率持續升高,其中女性在50-59歲階段出現加速現象,這符合女性更年期開始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的特點,雌激素水平下降會降低其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出現骨量快速丟失,骨轉換速率加快,從而導致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病率明顯升高。相對而言,男性性激素水平下降平緩,因而骨量丟失比較緩慢,在60-69階段才出現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病率明顯升高,這可能與高齡老人運動減少、肌肉萎縮、骨骼缺乏必需的機械應力刺激,加速骨量流失有關。

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是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常見的是髖部骨折和椎體骨折。根據國家衛生部門資料,髖部骨折的患者住院治療天數平均為22-24d,按發病后住院計算,不論是住院治療時間還是住院治療費用都遠高于老年常見的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心臟病搭橋術[9],可見骨質疏松癥也是一個消耗國家大量醫療資源和經濟資源的慢性病,因此積極開展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目前許多研究認為[10-11],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除了年齡、性別、家族史這些危險因素外,還和低體重、戶外運動減少、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過度喝咖啡或碳酸飲料等有關。因此,中老年人應積極防治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以提高生活質量,從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入手,增加戶外活動和日曬時間,加強營養,合理膳食,并戒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編委會.骨質疏松癥中國白皮書[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48-154.

[2]Brown P,McNeill R,Leung W,et al.Current and future economic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New Zealand[J].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11,9(2):111-23.

[3]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6(1):1-3.

[4]Winzenberg T,Jones G.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J].Aust Fam Physician,2011,40(1-2):43-4.

[5]盧芙蓉,沈霖,謝晶,等.武漢地區老年人群骨質疏松性骨折率初步調查[J].實用醫學進修雜志,2006,34(4):215-220.

[6]趙方,陸泉承,吳玉潔,等.老年人腰椎正位及髖部骨密度測量結果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3,9(4):344-346.

[7]劉柳,張巧,彭年春.貴陽市城區成年人骨質疏松癥現狀調查[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2):108-112.

[8]馮小波,王世偉,劉文波,等.貴陽地區成人骨密度與骨質疏松癥調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7):7023-7026.

[9]羅林枝,徐苓.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直接經濟負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669-672.

篇4

【關鍵詞】補腎活血方;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臨床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185-02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問題,老齡化成為人們不能忽視的問題。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骨折、疼痛、畸形等并發癥給老年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嚴重影響,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社會造成了不利影響。骨質疏松屬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在老年人及絕經期后婦女中較為常見。骨量逐漸減少是患者發病后的顯著特征,從而患者的骨微結構慢慢發生改變,骨脆性增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時還出現身高縮短和腰背疼痛等癥狀。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在患者身上極易發生,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將6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為20例,女性10例,年齡在50―75之間,平均年齡(62.5±2.1)。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45―85之間,平均年齡(65±2.3)。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給對照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片,每日服用2次,碳酸鈣D3片口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1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腎活血方進行治療, 服中藥補腎健脾活血方:羊藿、熟地黃、鹿角霜、生姜、肉蓯蓉、龜板、生黃芪、鹿銜草、雞血藤、當歸、杜仲、三七、陳皮等,水煎服,早晚2次。

1.3 療效判斷標準:治愈: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得到明顯的緩解,且對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沒有下降。無效:治療前后比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檢測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

2結果

兩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30例,治愈患者25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對照組患者治愈15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上述兩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之一,在最近幾年內患上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所以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要予以重視,要將研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這個課題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老年人身體機能和免疫力處于逐漸減弱狀態,會產生骨量下降的現象,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誘因更加復雜化。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營養、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方式都會導致骨量下降,同時伴隨著骨強度降低。體內缺乏激素及鈣和維生素也會產生骨吸收障礙,最終導致骨量降低。在我國傳統中醫學上認為骨質疏松癥屬于“骨痹”、“骨痿”等范疇,患者主要病機為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血運無力而成血瘀、經脈不暢等。因此,中醫治療的主要原則就是以補腎壯骨和活血通絡為主,要想改善這些癥狀,就必須將腎中精氣充盈。后經現代醫學證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理原因為腎精不足導致的骨髓、腦髓失養和淤血。骨髓、腦髓失養導致患者下丘腦-垂體- 靶腺軸調控發生異常,因信號傳導通路不暢而導致細胞因子不能順利通過。淤血使得患者骨小梁內微不能正常循環,從而影響細胞物質之間的交換,血液中鈣及營養物質不能正常進入骨骼被其吸收,最終引發骨骼失養的現象。骨質疏松的基本病機為腎虛血瘀,腎虛為本,血瘀為標。在本文臨床實驗中使用的補腎活血方在補腎的基礎上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的鹿角膠和羊藿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作用,可以減輕患者的癥狀,白術和山藥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從人體內部開始進行調節,有利于人體健康。水蛭、莪術和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這些藥合用可明顯提高骨密度和骨礦含量,減少老年人骨折發生率和骨折次數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社區;居民;骨折;骨質疏松

[中圖分類號] R580;R6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3-0007-03

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據統計,全球骨質疏松的患者大約有2億。研究顯示,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中,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會出現骨質疏松。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隨著時間推移,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骨質疏松可導致疼痛、骨折、骨骼變形等,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1,2]。本研究調查分析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及其骨折的認知程度,為預防老年骨質疏松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2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多個社區居民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 000份,回收917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問卷833份,有效率為90.51%。所選擇的調查對象為社區居民、年齡超過18歲,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夠順利完成調查,無認知障礙等。

1.2 調查方法

采用骨質疏松知識評價問卷[3]進行調查。第一部分為指導語以及卷首語,第二部分為主要調查對象的一般社會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第三部分是主體部分,有7個判斷題和21個選擇題。選擇題有4個選項,所有題型均有“不知道”選項,正確選項得1分,錯選、漏選、選“不知道”為0分。最高分28分。

1.3 質量控制

所有調查人員經過統一培訓。調查時由居委會人員陪同上門拜訪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并定期收回調查問卷。無效問卷標準:問題應答率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見表1。

2.2 骨質疏松知識得分情況

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及骨折認知的相關知識得分情況中,預防跌倒的答對率最高,其次為骨骼與運動和日常飲食,對診斷和治療知識的答對率最低。見表2和圖1。

2.3 不同一般資料總分差異

女性、年齡小、文化程度較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總分、危險因素、診斷與治療的得分較高。見表3和圖2~5。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一種代謝性病變,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特點是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下降,而鈣鹽和基質呈正常比例[4]。骨質吸收增多是多數骨質疏松骨組織減少的主要原因。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發生骨折。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有研究顯示,女性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初潮年齡、首胎年齡、分娩次數、體重身高比、絕經時間、缺乏鍛煉;男性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飲酒、吸煙、體重身高比、缺乏鍛煉[5]。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較高,有研究顯示,美國每年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高達150萬次,其中椎體骨折最常見,其次為腕部骨折和髖部骨折,達30萬次。骨質疏松導致骨折的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并且增加了住院率、手術率,增加了護理、殘疾等帶來的高昂的醫療和護理費用,給社會及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6-8]。骨折導致長期疼痛、活動障礙、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質量下降。

骨質疏松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隨著時間延長,鈣不斷流失,一般出現癥狀時,骨鈣丟失常常已超過50%,治療效果較差。骨質疏松的患者半數以上患有疼痛,其他常見癥狀有骨骼變形、骨折。脊椎、腕部、髖部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部位。骨質疏松性脊椎骨折多為壓縮性、楔形骨折[9,10]。骨質疏松性骨折明顯增加老年人的致殘率及病死率[1,11,12]。有調查顯示,骨質疏松性骨折后1年內31%的男性和17%的女性死亡。骨質疏松性骨折中最嚴重的是髖部骨折,多需要外科手術,術后25%~3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少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髖部骨折后1年內有20%的患者死亡,20%的患者再次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通過控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合理體育鍛煉等得到預防和改善[13,14]。本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以及骨折的認知程度,從而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在本次調查中,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知識得分的總分較低,平均只有17.9分。在各項目中,預防跌倒的答對率最高,其次為骨骼與運動和日常飲食,說明社區居民對這幾個方面的相關知識認知程度較好,診斷和治療的答對率最低,說明人們對這方面的認知程度較低。考慮診斷和治療屬于專業方面的知識,普通人接觸較少,在生活以及日常信息渠道得到的相關知識較少。而其他方面,在日常信息渠道上均能得到相關的知識,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身保健也越來越重視,平時也會主動獲取一些相關的知識。不同性別的調查對象在骨質疏松認知總分、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得分情況存在差異,女性得分顯著高于男性。這可能是女性與男性相比,更關注健康以及保健知識有關。不同年齡段的受訪者在骨質疏松總分、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的得分方面存在差異。青年人在這三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老年人,而在診斷和治療以及認知總分上得分高于中年人。一方面,青年人的學歷普遍較高,平時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更多,而且學歷高者其接受能力也較強,并且也更注意主動去獲得一些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老年人本身記憶力以及認知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影響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同學歷的被調查者在骨質疏松總體認知、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的得分差異顯著。學歷越高,則得分也越高。高學歷的人學習能力以及遇到問題主動尋求答案的能力更強,并且接受能力較強,獲得相關知識的渠道也更多,因此就更容易獲取相關的知識。研究生的得分沒有顯著高于本科的受訪者,這可能是研究生學科專業強,對其他知識的關注度可能相對較低。不同職業的被調查者在骨質疏松認知總分、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的得分也存在差異。其中專業人員的得分最高,這是因為專業人員中包括醫生職業,醫生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自然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預防保健等了解程度高于其他職業。并且醫生職業者普遍學歷較高,多為本科或研究生。其他教師、公務員、學生均分也較高。一方面這類職業人群與社會的接觸較多,在社會上獲得相關知識的渠道較多。另一方面,教師、公務員、學生也屬于學歷較高的人群,這也是其得分較高的一個原因。本研究中軍人的得分較低,但在本次研究中軍人的人數較少,需要增加例數才能確定其準確情況。工人、其他職業等學歷偏低,這類人群學習的積極性也較低,因此其得分較低。

綜上所述,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及其骨折的認知程度較低,其中對預防跌倒的認知較好,而對診斷和治療方面知識的了解較差。女性、學歷高、青年人在骨質疏松認知總分、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方面的得分較高。

[參考文獻]

[1] 孫強,梁慶晨.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方法[J]. 醫學綜述,2013,19(5):895-897.

[2] 馬芳遠,高青房,朱秀華.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藥物治療新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1):48-49.

[3] 宋佳明,程志安,郭新峰,等. 骨質疏松知識評價問卷的信度、效度研究[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5):356-359.

[4] 馮乃清,路慎國. 老年骨質疏松股骨頸骨折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指導[J]. 中國傷殘醫學,2013,21(3):220-221.

[5] 張德宏,李晶. 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及防治原則探析[J]. 西部中醫藥,2013,26(3):90-92.

[6] 陳曉依,劉峰,陳紅方,等. 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生活質量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486-489.

[7] 徐文婧. 多元化健康教育對骨質疏松骨折患者術后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4(2):317-319.

[8] 吳麗華,葉學麗,田慶顯. 健康教育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20-122.

[9] 王棟琪,汪兵,賀寶榮.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行單雙側椎體后凸成形術的對比研究[J]. 脊柱外科雜志,2013,11(1):8-12.

[10] 劉伯昊,黎澤森,李美軍,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與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5):357-358,361.

[11] 陳峰,白衛東,孫云偉,等. 廣州市蘿崗區老年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13-14.

[12] 王翔宇,郭亮兵. 掌側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質疏松性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2012,39(21):36-38.

[13] 吳敏,莊建華,王堯杰,等. 社區干預對骨質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評價[J]. 浙江臨床醫學,2013,(3):394-395.

篇6

人老為什么容易駝背

老年性駝背,在醫學上稱為“脊柱后凸畸形”。老年人為何容易發生駝背呢?這還要從骨骼的解剖結構說起:人體脊柱從側面看呈“s”型,有四個正常生理性彎曲(頸、胸、瞍、骶)。脊柱主要是由椎體和椎間盤構成,而椎體則主要由松質骨組成。當老年人發生骨質疏松時,全身骨量明顯減少,蜂窩狀的松質骨最先發生骨質疏松,骨小梁逐漸變細、變薄,從而骨的強度明顯降低。國外有人統計,老年人骨小梁數目的減少可達30%,骨強度的下降,松質骨內發生微小骨折,椎體出現楔形變導致椎體高度變矮,而椎體前方部分,短縮的更多,此時長方形的椎體就成為楔形,呈前矮后高的形態。如果多個椎體發生骨折,脊柱的胸腰段就會明顯向后凸,出現駝背。

隨著骨質疏松癥的不斷進展,更多的椎體被壓縮,壓縮的程度越厲害,駝背就會越嚴重。這種骨折多在沒有明顯外傷史和劇烈疼痛的情況下發生,所以許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個子變矮了。其原因正是骨質疏松癥所導致的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楔形變以及脊椎生理曲度的變化。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老年人的椎間盤逐漸退變老化、變性而發生組織脫水嚴重,致使椎間盤體積縮小,厚度變薄,從而整體脊柱的長度變短,身高便相應降低。椎體之間宛如“彈簧”般起著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的功能也明顯減低,其前緣往往會萎縮,所以相鄰椎體的骨面可以互相連接在一起,也會導致駝背的發生。一般說米,80歲以上的人身高會比年輕時下降10厘米左右。據日本人統計,以男性60歲為基礎,65歲和75歲,身高分別下降1.5厘米和3.5厘米左右。

駝背跟骨質疏松的關系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駝背與骨質疏松癥有直接的關系。“駝背”既是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也是骨質疏松癥的結果。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骨骼內骨礦含量及骨基質減少,使骨質變得疏松,其結果使骨骼的抗壓能力下降。脊柱是人體的“中軸支柱”,大部分的體重都要作用在脊柱上。若構成脊柱的各節椎骨出現骨質疏松,在外傷、跌倒、猛力彎腰或重體力勞動時,椎體出現楔形變甚至壓縮性骨折,使脊柱會發生漸進性后凸,就產生了“駝背”的現象。

“駝背”出現的早晚,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與年齡、性別、職業、營養及運動狀況等因素有關。通常來說,女性出現“駝背”現象早于男性,這與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不管何種原因所致的骨質疏松癥,可具有的共同臨床表現主要是脊柱或是髖部的疼痛,其次是身高降低出現駝背,椎體及四肢容易發生骨折。老年人的駝背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除了有明顯的腰背部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變形,壓迫心臟和肺部,使老年人出現胸悶、氣短、肺活量減小,容易出現肺部的感染。

如何預防駝背

主要通過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質量,增加骨的強度,減輕骨質疏松的程度,從而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基礎措施有以下幾種:

合理飲食

骨質疏松癥預防的關鍵是合理飲食。更年期的女性要多食用一些含鈣、磷、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海帶、乳制品(牛奶、奶酪等)、豆制品、蝦皮、魚、蝦類、雞蛋、豆類、芝麻、綠葉蔬菜等,以彌補體內與骨代謝有關物質的不足。同時,盡量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類飲料(可樂等),少吃糖及食鹽。應戒除煙、酒嗜好,因酒精引起的器官損害可抑制鈣與維生素D的攝取,還會抑制維生素D的活化。吸煙會加速骨質的吸收,女性吸煙者的停經年齡較早,常易發生厭食和肺功能受損。

適當運動

中老年人要有意識的增加戶外活動,這是防止骨量丟失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運動,骨的生長可能得到調節,減少骨量丟失,并能改善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從而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及其不良后果。同時可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強度和密度。

每天保證1~2個小時的戶外運動,運動在強化骨骼同時增加了日照時間,使維生素D的來源充足。但應避免從事過于激烈、負重太大的運動。比較有效的鍛煉方法是散步或慢跑、打太極拳、做各種運動操、鍛煉背部的特殊運動(站軍姿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游泳鍛煉。鍛煉強度及時間應循序漸進。日常保持正確坐姿和走姿,最好睡硬板床,不要經常采取跪坐的姿勢,以免加重骨骼負擔。

研究發現,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改善骨骼血液循環狀況,增加骨質量從而緩解骨質疏松。經常參加運動的老人,他們的平衡能力特別好,骨密度高,并且他們不容易跌倒,這就有效地預防了脊柱及髖部骨折的發生。

防止跌倒

骨質疏松癥病人易骨折,應避免老人在雨、雪天外出,浴室地面要有防滑措施,室內要有足夠的照明,上下臺階應小心,避免乘坐無扶手的汽車。下蹲時腰背要挺直,避免抬、舉重物,并注意定期進行視力檢查。

多曬太陽

眾所周知,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刺激機體多制造維生素D,加速人體吸收及保存鈣質的效率。因此,陽光也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當然不可在陽光最強的時候暴曬,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3點以后為佳。陽光照射使自身產生維生素D是最安全的辦法,因為過量服用維生素D也是有害的,會導致蓄積性中毒。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D會引起低熱、煩躁不安、厭食、體重下降、肝腫大及腎臟損害等。

中藥保健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腎生髓主骨”。老年以后腎氣漸衰,故骨無所養,致骨質疏松。經實驗研究表明,骨碎補、菟絲子、五加皮、枸杞、肉蓯蓉、杜仲等許多中藥可促進及調節骨的生長。因此,中醫治療骨質疏松多從補腎著手,此外肝、脾與骨質疏松也有著一定的關系。所以,可選用一些具有補腎、益肝、健脾的中藥,配合日常食物做成藥膳經常食用。

藥物治療

有效的藥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因為骨質疏松癥是由于骨質吸收增加,而與此相關的骨形成不能充分進行所引起。所以臨床治療用于治療和防治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藥,如鈣劑、雌激素、降鈣素以及異黃酮等。另一類是促進骨形成藥物,如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3、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氟化物、二膦酸鹽類、甲狀旁腺素等。

但是,由于許多藥物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因而藥物的治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長期服用容易給患者帶來許多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嚴格醫囑下服用。

慎用某些藥物

老年人應慎用一些藥物,如利尿劑、抗血凝素、四環素、異炯肼、抗癌藥、抗癲癇藥、類固醇激素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因為,這些藥物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加快鈣的排泄,妨礙鈣在骨內沉淀。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必須嚴格禁止使用上述藥物。如因別的疾病需要使用,也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篇7

關鍵詞:中老年;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學

Abstract:Objective For people age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Choice in March 2011 to July 2014, our province health department in each big hospital a random sample of 1858 cases of senile fract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People aged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cidence of 21.53%, a total of 400 patients. Age greater than 400 patients60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35 cases, accounting for 58.75% of the total than; Osteoarthropathy h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 disease, accounting for 27.75% of the total than (111/400). Conclusion Strengthe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fforts.

Key words:Middle-aged and old; Osteoporosis; Fracture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生育觀念的改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不斷的增多,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漸漸得到了重視。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癥之一[1],導致該病癥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鈣吸收能力的減弱及造骨細胞的減少,骨質疏松易并發脆性骨折疾病,是臨床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給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隨機抽取的1858例中老年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1858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956例,女性患者902例,年齡在40~83歲,平均年齡為(67.32±5.56)歲,其中年齡在40~50歲的患者有596例,50~60歲的患者有787例,60歲以上的患者有475例。

經確認,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經相關的臨床診斷確診為骨折患者,且排除骨癌、不愿配合本次調查及意識障礙的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條件。

1.2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體檢情況、區域、學歷等一般資料。資料分析完畢后,由權威專業的臨床醫學專家對中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探討。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相關的研究結果,包括疾病發病率、年齡分布情況、主要的疾病類型等,以探究中老年人群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特點。

1.4數據處理 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對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進行對比和分析,P

2結果

3討論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患病人群主要以老年患者為主,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其骨量也隨之減少,加上顯微結構的異常,骨脆性的增高,在輕度暴力或者非創傷的因素的影響下也容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癥狀[3],給其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其次,骨小梁表面在進行骨轉換的過程中,松骨質含量較高的骨組織在此轉化過程中的骨量丟失較快,例如脊柱骨、股骨近端等部位,使完整的骨組織結構遭到了破壞,增加了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在本研究中顯示,城市患者并發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要明顯高于農村患者。

農村患者的醫療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但是農村老年患者需長時間的從事體力勞動,戶外活動時間a顯著高于城市患者,身體在得到有效的鍛煉及舒展的前提下,發生疏松性骨折的概率要低于城市患者。

髖部、前臂遠端、脊柱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骨折部位,存在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患者的受傷機制有關,老年患者由于肌肉神經功能、視力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減退和不足,加上其反應能力較為遲鈍,在日常生活中易跌倒或摔傷,進而產生一系列的骨折病變。但是髖部骨折對正常生活的影響力度較小,大多數患者在髖部骨折后仍能夠正常的行走和生活,但這也預示著髖部骨折后,易容易被患者忽視,進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給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重要的威脅,因此,在臨床中,應該對髖部骨折癥狀加以重視。

關節骨折是骨質疏松性骨折最為常見的類型,在本研究中的發病率高達52.75%,共211例,且相關的臨床資料表明,該疾病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關節骨折對患者的身心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且骨折的治療過程較為復雜,治療痛苦度大,故患者應該加強臨床的重視和防范。

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較大,故必須提高老年患者的診斷意識,目前臨床上診斷骨質疏松的常見手段有X線檢查、CT檢查及MRI檢查等,X線檢查可以確定骨折的類型、部位及移位方向,尤其是對骨折程度的鑒別具有顯著的優勢,可為患者接下來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

綜上所述,中老年人群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較高,主要患病人群為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患者,骨關節病是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最為常見的病癥,故在臨床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中老年患者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疾病的治療和防范力度,提醒中老年患者應積極做好健康體檢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洪秋,阿良,趙忠海,等.沈陽地區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3):293-296,238.

篇8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2-0093-02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ENG Xue-ping,YANG Long,WANG 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12):93-9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120 seni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scores of anxiety levels an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2.63±7.00)points and (2.03±0.52)points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1.52±10.67)points and (3.98±0.48)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enile osteoporosis;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re;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Nanning Chongyang Nursing Homes,Nanning 530219,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2.050

骨質疏松在我國老年人群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因骨小梁異常以及骨質進行性脫鈣等因素影響,常常會出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不僅會出現明顯的腰腿部疼痛情況,還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3]。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OVCF)患者臨床采取的治療措施主要有藥物、牽引以及經皮椎體成形術等治療方法,由于受到骨質疏松的影響,常常無法達到滿意及預期的治療效果[4-8]。筆者所在醫院選擇2013年

4月-2015年4月診治的12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對其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診治的12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10例,女50例;年齡61~79歲,平均(71.21±2.34)歲;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6例;壓縮程度:24例椎體壓縮不超過1/3,20例椎體壓縮在1/3~2/3之間,16例患者椎體壓縮超過2/3。觀察組中,男8例,女52例;年齡62~80歲,平均(71.26±2.61)歲;

合并高血壓24例,合并糖尿病14例;壓縮程度:28例椎體壓縮不超過1/3,18例椎體壓縮在1/3~2/3之間,14例患者椎體壓縮超過2/3。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進行骨密度檢查確定存在骨質疏松;(2)進行脊椎影像學檢查確定為壓縮性骨折;(3)患者知道本次研究的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有脊髓神經損傷;(2)合并肝腎功能障礙;(3)合并惡性腫瘤疾病;(4)具有精神異常或者意識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3.1 運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患者入院之后常規應用維生素D及鈣劑,即每天口服鈣爾奇D,2次/d,2片/次;肌內注射100 IU降鈣素,前7 d每天1次,之后14~28 d每隔1 d注射一次,從28 d之后改為應用降鈣素噴劑每天200 IU,連續應用至少3個月。

1.3.2 中頻電療 患者在受傷第3天開始實施中頻治療,運用K89-Ⅱ型電腦中頻治療儀,采用這一機內存儲的協定的第1號處方,主要以方波調制的中頻電流,頻率設定在4000 Hz。在治療過程中運用適合病變范圍的電極大小,墊上厚度約為1 cm的襯墊,將其放置在病變部位[9]。電流強度以患者感到有明顯的麻木震顫感,每次治療時間為20 min,每天治療2次,1個療程為1周時間,需要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3 心理干預 大多數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是老年人,由于對治療及康復情況缺少認知性,多伴有嚴重的緊張以及焦慮情緒,會對恢復情況產生不良影響[4]。護理人員應多到病房與其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康復情況進行評估,通過細心和耐心的疏導來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患者住院期間應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認真傾聽患者的想法,及時給予心理指導。

1.3.4 健康教育 對于老年人群在交流時應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于一些高齡患者可先對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叮囑家屬逐步地向患者進行講解[10]。向患者說明具體的治療過程以及治療成功的案例。此外,根據住院期間的生活方式向患者建議以后采取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保證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后的焦慮程度、疼痛感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焦慮程度運用焦慮自評量表,滿分設定為100分,選擇患者后由護理人員進行評分,得分超過50分的即為存在焦慮狀態,得分越高,焦慮狀態越嚴重。疼痛感運用模糊數字評分方法,患者在0~10分之間選擇一個數字表現疼痛程度,其中0分為無疼痛,10分為非常疼痛。生活質量運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實施護理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及疼痛感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人多存在骨質疏松,骨強度減低與骨量丟失呈正比例,骨質疏松會導致骨小梁變脆,骨骼失去了正常力學原理的骨小梁結構,降低了對外界力量的抵抗力,當受到輕微損傷時也可能引起骨折。國外相關研究指出,年齡超過50~60歲的男人及年齡超過40~50歲的女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由于臨床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X線平片而得出結果,估量缺少在30%~60%時即能夠通過X線片發現。骨質疏松是導致骨強度降低的因素,會明顯增加骨折發生的概率。本文所選的患者進行X線片檢查時均可見脊椎椎體存在骨質疏松,這就表明骨的力學強度非常脆弱,僅僅受到輕微外傷或者長期負重時就會出現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并伴隨較重、急劇的胸腰背痛,脊柱活動受限,局部可見壓痛。當局部后凸急性,軟組織可能存在腫脹時,會伴有神經根刺激痛、無馬尾神經及脊髓損傷等表現。

對于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病因相對復雜,例如生殖腺機能減退、鈣調節激素失衡、運動量降低以及其他多種危險因素等。因而,骨質疏松的治療需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隨著最近幾年骨礦物測量技術的不斷應用以及對藥物研究的逐漸深入,臥床制動時間長、運用止痛劑均會引起嚴重的骨質疏松,同時存在誘發原有肺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消化道功能失調的疾病。因而應盡早緩解病痛,改善癥狀,早期實施合理的運動至關重要。老年患者因骨質疏松、骨量缺少等原因,當出現外傷之后就會引起骨折,出現比較嚴重的胸腰椎疼痛感,具有明顯的壓痛。為了確保患者的康復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工作中實施綜合康復措施,從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到健康教育、積極預防骨質疏松等方面進行,其中健康教育和個性化心理干預能夠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可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雙磷酸鹽防治骨質疏松的多種藥物中,唑來膦酸能夠對骨吸收產生抑制作用,對破骨細胞的活性產生抑制,同時加快骨的吸收,增加骨密度,而且唑來膦酸應用半年之后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篇9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健康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87-01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涉及到多學科的疾病。特別是進入21世紀,人類壽命的延長和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由骨質疏松引起骨折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伴隨骨折而出現的并發癥、傷殘率和病死率均上升[1],對中老年人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醫學界的重視。本文就骨質疏松癥的健康干預方法作如下探討。

1骨質疏松癥的健康干預方法

臨床及流行病學證實,骨質疏松癥的預防重于治療,骨質疏松是進行性而又不可逆的病理過程,一旦發生骨質丟失便很難恢復骨的正常結構,只有做好預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及其危害[2]。

1.1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絕大多數吸煙者從青少年開始,那時正是骨量獲得的關鍵時期,吸煙可能影響最佳骨峰值的獲得,增加了老年后的骨質疏松癥和骨折的發生率。飲酒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復雜,不同的飲酒量及不同類別的酒對骨質疏松癥的影響各不相同。為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和過量飲酒,避免過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飲料,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質促使鈣質排出,而導致鈣質流失。減少攝鹽量,以免過多的鈣質隨著鈉在尿液中被排出。

1.2護理干預

1.2.1患者安全的干預骨折特別是股骨頸骨折是OP并發癥中最嚴重的一種,常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尤為重要[3]。病房應光線明亮,光線分布均勻,地板防滑防濕,物品擺放整齊、位置適宜便于取放,衛生間、過道安裝扶手。變換不宜過快,入廁、起床、就坐等要站穩后才能移步,宜穿舒適寬松的衣褲,對活動不靈、下肢肌力差者使用輔助器支持,避免局部長時間負重。動作輕穩,避免顛簸等,增強安全防護意識,防止骨折的發生。

1.2.2疼痛的護理對疼痛嚴重患者可給予口服鎮痛藥,對疼痛輕者可給予局部涂擦扶他林乳劑,配合給紅外線光照射等措施,能減輕疼痛,也可局部貼敷止痛膏。應用熱療時應注意調節溫度以防燙傷,貼敷膏藥時應按說明操作,并注意觀察以防局部過敏,做好疼痛的心理護理。

1.2.3使用藥物的護理服藥時應指導患者將鈣劑和維生素D類同時服用,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吸收。有些治療OP肌肉注射的針劑需先行皮試,應嚴格按規定進行皮試液的配制操作,認真觀察皮試結果,做到安全用藥[4]。行靜脈給藥者,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保證療程的順利完成,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

1.3運動鍛煉

1.3.1運動項目選擇運動項目要有目的性,如登樓梯可預防股骨和髖骨部骨質疏松造成的骨折,體操訓練可預防腰椎骨質疏松所造成的骨折,漸進抗阻練習是促進骨質疏松逐漸走向恢復的重要方法。

1.3.2運動量運動強度方面,在不引發疼痛及疲勞范圍內,運動強度越大,對骨的應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維持和提高。運動時間方面,沒有統一的時間標準,但對一般的有氧運動來說,運動強度大,時間可短些,運動強度小,時間可長一些。運動頻率方面,以次日不感疲勞為度,一般采用每周運動3~5次為宜。在運動的階段性上,堅持長期有計劃、有規律地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延緩骨質丟失有一定作用。

1.4加強補鈣

促進鈣的吸收利用 骨骼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所致骨折時,務必積極補鈣。補充含鈣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蝦皮、魚、芝麻醬、豆類。最好于每晚睡前補充一次鈣質,以糾正凌晨時的低血鈣狀態,從而減少骨鈣的釋放。補鈣時應提醒患者:①鈣是一種安全營養素,人體具有自行調節機制,可將多余的鈣排出體外,所以只存在缺乏,不存在過量的問題。②鈣受人體吸收條件的限制,高鈣攝入日的鈣量不能彌補低鈣攝入日的鈣量,故補鈣應日日均衡,長期堅持才能保證鈣營養攝入平衡。③鈣制劑最好不要與含鈣高的食品同時使用,應與含鈣低的谷類食品混合食用,如把鈣粉混合在面粉中食用,或米飯中加入鈣劑。因為進餐時胃酸分泌量多,對一些堿性強的鈣劑有稀釋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④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⑤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有利于鈣的吸收。一般1.2~1.4 g/(kg?d),過量則會增加尿鈣的排出[5]。⑥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如豬肝、蛋黃、海產品、骨頭湯等。⑦多曬太陽,可以將皮膚中的非活性維生素D轉變為活性維生素D,有利于鈣的吸收。⑧服用類固醇藥物時應及時補鈣。

2小結

骨質疏松癥是骨骼發育、成長、衰老的基本規律,但受生活方式、營養狀態、物理因素、醫療保障、激素調控等方面的影響,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積極進行科學干預,骨質疏松癥是可能延緩和預防的,這將對提高我國億萬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而現實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Montagnani A,Gonnelli S,Cepollaro C.et 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ost menopausal women: a year longitudinal stuidy[J].Bone,2009,38(4):427-433.

[2]呂靜美.老年脊柱骨質疏松癥的診治[J].海南醫學,2013,16(1):94.

[3]趙熙和.老年人鈣營養問題[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4,12(1):7880.

篇10

 

關鍵詞:  中醫藥辨證治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1 辨證施治

治療骨質疏松癥應該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并運用西醫的檢查方法以及相關知識。近年來,在肯定補腎法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同時,健脾法作為中醫藥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另一重要手段。骨質疏松模型或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與中醫的腎虛相吻合,宜補腎為主,健脾為輔,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以衰老為根本原因,臨床脾虛癥狀相對突出,并有研究表明,衰老過程脾虛先于腎虛,提示脾虛在衰老過程中居重要地位,健脾法應用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病、證均相吻合,應以補脾為主,輔以補腎。以補腎健脾法治療骨質疏松癥應該在正確的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的前提下靈活運用,隨證加減藥物的搭配以及用量,不應生搬硬套,如中醫認為“久病必虛”,“久病必瘀”,所以在辨證后發現患者有氣虛血瘀的情況要在方中加活血益氣的藥物,或者以活血化瘀為主方,如桃紅四物湯、活絡丹等。

2 辨證分型

2.1 腎陽虛 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發生骨折,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神疲乏力,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治療腎陽虛常用以下中藥: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杜仲、鹿角膠、肉蓯蓉、黃芪等。常用的方藥有:二仙湯(仙靈脾30g,仙茅30g,巴戟天15g,知母10g,黃柏10g,當歸10g),在二仙湯的運用中,如果骨密度過低加煅龍骨和煅牡蠣各30g,女性絕經期者加熟地20g。補腎壯骨湯(杜仲15g,熟地15g,骨碎補12g,枸杞10g,羊藿12g,黨參12g,甘草6g,三七粉3g,山茱萸20g,文火水煎)。

2.2 腎陰虛 多見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發生骨折,頭目眩暈,腰酸腿軟,滑精,自汗盜汗,失眠,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尤其是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體“生物鐘”產生紊亂,極易產生“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癥狀。典型常為腰酸痛,時發骨痛,喜揉喜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形體消瘦。方藥有知柏地黃丸(熟地黃24g,山萸肉12g,干山藥12g,澤瀉9g,牡丹皮9g,茯苓9g)和左歸丸(熟地24g,山藥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絲子12g,鹿角膠12g,杜仲12g,肉桂6g,當歸9g,制附子6g),方中以熟地滋腎陰,山茱萸澀精斂汗,龜鹿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鹿膠偏補陽,龜膠偏于滋陰,故兩膠合力溝通任督二脈,益精填髓,強筋壯骨[2]。據國內學者的研究,龜地散(含龜板、熟地黃)治療骨質疏松癥也有較好的療效。

2.3 脾虛 形體消瘦,四肢酸痛無力,浮腫不適,腹脹或痛,納少,便溏,浮腫困重,內臟下垂,舌淡苔白,脈細緩等。在治療上以益氣健脾為法,方常用四君子湯(人參9g,白術9g,茯苓9g,甘草6g),參苓白術散(蓮子肉9g,薏苡仁6g,縮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參15g,甘草9g,白術15g,山藥15g),飲食不佳,胃脘不適者加山楂、厚樸、麥芽等。

3 預防

3.1 預防骨質疏松癥 注意均衡營養,獲得足夠的鈣劑,保證骨量;注意鍛煉身體,改善骨代謝,保障良好的骨結構。

3.2 治療骨質疏松癥 預防再次骨折的發生。(1)藥物治療(鈣制劑、活性VitD、雙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中藥等)。(2)含鈣食品(奶制品、豆類、蔬菜、蝦皮等海產品)。(3)充足的日照,適量運動(散步、慢跑、體操等)。

3.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動注意安全,避免摔倒。(2)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以免受傷。(3)營造良好的居室環境和照明設施。(4)改善著裝,使行動方便。(5)調整藥物,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6)高齡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顧。

4 小結

中醫對骨質疏松的認識始于《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氣熱,側腰脊微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瘺,于中醫“骨痹”、“骨瘺”等病癥范疇,臨床上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虧虛導致骨髓和氣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養而脆弱無力是本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腎虛者有下丘腦-垂體-性腺功能減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使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含量減少,發生骨質疏松,進一步證實了中醫理論關于腎藏精、又主骨以及人體的生、長、壯、老與腎緊密關聯的科學性和正確性。腎虛是本,可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并骨折則有血瘀,老年人脾胃虛弱,脾失運化而濕邪內生加之風寒襲絡而為痹,故治療時應辨證用藥[3]。根據辨證分型是合理可行的,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鄒勁濤.骨質疏松癥治療進展.柳州醫學雜志,2005,19(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