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學校封閉管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8: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寄宿制學校封閉管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寄宿制學校封閉管理方案

篇1

一、基本情況

建筑面積5225平方米,鄉中心小學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擁有20個教學班,935名學生,學校現有教職員工72人,學歷達標率100%教師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36人,初級職稱32人。

二、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

擁有微機室、遠程教育接收室、播放室、多媒體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校教學設施完善。學校有13個教學班配備了34英寸彩色電視機,每個老師辦公室都配備了一臺電腦,為師生運用信息技術搭建了平臺。學校還設有美術室,音樂室、健身室、乒乓球室、衛生室、心理健康室和綜合實踐活動室,同時學校還設有藏書22000余冊的學生閱覽室,豐富的圖書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夯實基礎。努力實現寄宿制集中辦學

再到實現集中寄宿制辦學,回顧鄉中心小學由分散到部分集中。著實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年春季,學校將布局調整規劃,向鄉黨委鄉政府做了全面匯報,經鄉里研究決定,采取了先部分集中,再逐步推進,最后全面跟進的做法,實現集中辦學。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入戶走訪和耐心細致的工作,贏得了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支持。布局調整后,校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家長關心的安全工作萬無一失,通過落實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及定期家訪制度,架起了家校之間溝通的橋梁,將學校融入了社會大家庭,部分集中的做法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認可。

廣泛征求鄉村兩級政府及社會各界意見,年初。學校召開教職工大會,提出將鄉中心小學建設成為一所集中辦學的寄宿制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由于學校校舍嚴重不足,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學校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得到市教育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年月,一所明德2060平方米建設項目落戶我校,經鄉黨委協調,村委會拔給學校15畝地做為學校建設用地。年月日,明德項目破土動工,月日正式交付使用,項目建設期間,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完善了配套設施建設,學校購置了電焊機、切割機等設備,自行修建了自行車棚100平方米,平整操場土方800立方米,鋪紅磚甬路2000平方米,安裝庭院燈8盞,共節約開支1.5萬余元。為了美化綠化校園環境,種植樟籽松480棵,云杉65株,種植花樹200余株,修建花壇6個,種植草坪300平方米。同時,還自籌資金20余萬元,對原校舍食堂和宿舍進行改造,購買了食堂與宿舍的相關設備,搭建了床鋪,修建了室內衛生間和洗漱間,確保學生開學時的正常使用。年,由于學校規模的擴大,原來30平方米的廁所,已經不能滿足師生的使用,經教育局和財政局領導現場辦公,決定投資6萬元建100平方米的廁所,學校在工程建設中,節約開支,用100平方米的資金建設了138平方米的廁所,增加了38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隨著辦學規模的逐步擴大,近幾年。學校在校外租用了4個教室,每年租金2.4萬元,給學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同時所有功能室被教學班占用,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年月教育局研究決定,撥付國家寄宿制項目專項資金,為學校建設3165平方米的集教學食宿于一體的綜合樓,年月日破土動工。年月日竣工。同時,學校自籌資金40余萬元,增加了51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購置了食堂電氣設備15件套,購置了學生餐桌、學生用床、床墊子、粘貼墻裙1060平方米、窗臺心300平方米,并對洗漱間、衛生間食堂工作間進行了全面裝修,購置了4臺太陽能熱水器為學生洗浴提供了便利。學校鋪設彩磚甬路2000平方米,鄉政府為學校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混凝土操場。為學校提供花樹400余株,美化了校園環境。截止年月,中心小學終于實現了寄宿制集中辦學的構想。

四、傾心管理、凝聚合力。

一)注重制度建設。

1.依靠制度發展人。為了提升學校管理效能。先后修訂了教師工作考核方案,校本教研等制度,對教師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堅持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定向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力求客觀公正評價教師工作業績,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創優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依靠常規管理人。依據教職工管理規定和相應的管理辦法。并嚴格按照出勤天數考核教師。

3依靠教育教學來育人。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堅持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開齊開全學科,上滿學時。15年級開設英語課程,35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積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定期開展春秋季體育運動會,慶“六一”系列活動,不定期舉行“五子棋、象棋比賽”學生剪紙、書畫及寫作競賽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強化安全教育。

1建立健全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學校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鄉治安綜合執法大隊,加大執法力度,凈化了校園周邊環境,市交警大隊加大了對送子車輛的監管力度,確保學生乘車安全,同時對送子車司機進行培訓,每天做好安全檢查。開學初,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和市教育局下發的安全手冊,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安全責任,形成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

2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上好間周一節的安全教育課和法制課。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特別加大了對住宿生的嚴格管理,制訂了住宿生一日常規,做到每天都有教師管理和看護,嚴格履行接送學生手續,建檔備案,切實把安全工作做實做細,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

3加強教學安全管理。學校制訂了課間活動管護制度。成立了樓梯值周小組,負責管護學生上下樓梯,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并堅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練活動,提高了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加強后勤保障工作。

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優質服務。一是加強學校食堂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為了把學生培養成身體健康的合格人才,學校的后勤工作為寄宿制集中辦學提供了有力保障。實行寄宿制統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明確責任,嚴把食品采購關,與食品供應商簽定采購協議書,食品的檢儲藏,使用專人管理,確保食品安全,科學制定飲食標準,合理調整膳食結構,并統一了就餐時間,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是制訂營養配餐方案,規范收費標準。根據學生的生長發育特點,科學制訂營養配餐,確保學生吃好吃飽。每學期開學舉行家長代表聽證會,根據市場物價商榷就餐價格,學校本著不賺學生一分錢的原則,確定學生用餐價格。

三是加強宿舍管理,讓學生安全入住。學生寢室由一名支部副書記負責全面管理,設有6名保育員,加大了對住宿生的管理力度,實行保育員定時查房制度。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確定查訪間隔,就寢后,每隔1刻鐘到1小時間隔不等查房一次,幫助熟睡的學生蓋被子,糾正睡姿等。保育員幫助年齡小的學生梳頭、洗臉、疊被子,提高他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四是完善機制,惠及留守兒童。

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詳細記錄留守兒童的家庭和個人情況。學校設置免費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及時與父母聯系,便于處理突發事件。

二)完善留守兒童的結隊幫扶制度。學校建立了一幫一的幫扶制度,全校每位領導教師都幫扶一名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開展“關注留守兒童,同享一片藍天”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篇2

一、我縣城區教育發展現狀

一是義務教育發展迅速。縣城有公辦初中一所(*二中,該校占地60.4畝,校舍建筑面積12600m2,共有教室49間,學生公寓40間,行政、功能等各類輔助用房23間。教職工152人,其中專任教師141人,職工11人。現有在校學生3181人,50個班,平均班額65.8人,師生比為1:21.6);有民辦初中1所(大宇實驗學校初中部,在校生106人);有縣直小學兩所(城關小學和城關三小,城關小學現有在校學生5174人,77個班,平均班額67.2人;城關三小現有在校學生2654人,45個班,平均班額59人)、村級小學4所,民辦小學1所,在校小學生9314人。二是高中規模不斷擴大。全縣有高中一所(*中學,該校占地256畝,校舍建筑總面積79616m2,共有教室147間,學生公寓560間,行政、功能等各類輔助用房63間。教職工508人,其中專任教師486人,職工22人。現有在校學生7262人,119個班,平均班額61人。三是職業教育初具規模。縣城有公辦職業高中兩所(縣職校和橫溪職校,在校學生2121人),有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教育機構14所,在校生總數達1312人。四是學前教育發展較快。目前,城區有幼兒園19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3977人(其中公辦570人,民辦3407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規劃布局不合理。縣城內只有一所高中(*中學),一所公辦初中(縣二中)。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合二為一,單一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不利于我縣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聚集在一所學校,差的學生還會影響好的學生,不利于學校管理,加上規模過大,學校管理難度也加大,難免存在管理上的空檔。同時,縣城內只有一所公辦初中,且布局不合理。因其招收的初中生大多是十一、二歲左右,由于學校座落在縣城以北,致使贛新大道以南的學生每天都要穿越323國道往返學校數次,既不安全,家長也不放心,群眾反餉較大。二是成班率過高。目前,城關小學平均班額達67.2人,城關三小平均班額達59人,縣二中平均班額達65.8人,均超過省定50人的標準。尤其是縣二中已遠遠容納不下每年急劇遞增的初中生。2009年秋,預計縣城內初一將招生1500人左右,加上現有在校初一、二年級學生2303人,外學區轉入學生估算400人左右,預計2009年秋城區初中在校學生規模可達4200人,到2012年,城區初中在校生將達到6000人以上,而縣二中按省定標準班額50人計,只可容納在校學生2450人,現有的教學容量已遠遠滿足不了就學需要。三是師資及輔助用房配備不足。城區內學校現有的師生比均未達到國家標準,教師配備不足,尤其是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少。部分學校由于學生過多,為保證學生正常上課,已將部分輔助用房用來作教室。四是幼兒教育有待進一步規范。民辦幼兒園中頒發了辦學許可證的有16所,不具備辦學條件、沒有辦學許可證的有2所。幼兒園普遍存在規模較小,師資結構不合理,設施和配備不符合國家要求等問題。五是職業教育發展滯后。我縣公辦職業學校和民辦職業培訓教育機構都是租用場地辦學,沒有辦學場所,且辦學規模小,辦學質量不高,部分專業設置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缺少特色科類,不具備競爭優勢,導致招生難度較大。六是特殊教育尚屬空白。目前尚未建設特教學校,縣域內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得不到滿足,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存有差距。

三、加快城區學校布局調整的建議與對策

加快城區學校布局調整事關城區教育的長遠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布局。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三個堅持”:

(一)、堅持科學規劃

要樹立辦大教育的理念。聘請有關專家,制訂《*城區教育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科學合理地規劃布局城區各類學校的位置、規模、用地,從根本上解決城區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促進城區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二)、堅持合理布局

一是要合理布局小學。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加快,大量的農村學生要求從鄉鎮轉入縣城小學就讀。經調查,*年、*年、*年城區小學轉入小學生分別為861人、980人、1100人,預計2009年開始,轉入城區的小學生每年不少于1000人。同時,小學學制改革“五改六”到位后,城區小學將增加學生1612人。到2012年,城區小學在校生將達到1.2萬人以上。急需增加城區小學容量。因此,要本著科學規劃、逐年新(擴)建的原則,2009年按設計容量3000人的規模,改建章貢小學為城關四小,占地面積33.1畝;2010年左右在城南新區(現水科所路)征地新建城關第五小學,占地30畝,規劃容量3000人,2011年9月投入使用。

二是要合理布局初中與高中。一要加快三中建設步伐。*三中建成后,總占地將達207畝,校舍建筑總面積61498m2,共有教室90間,學生公寓360間,行政、功能等各類輔助用房90間,教職工宿舍144間。按國家標準班額50人計,可容納在校學生4500人左右。當務之急是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工程監管,確保三中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二要科學定位。三中建成后,要對三中及現有的*中學科學定位。可將在建的*三中辦成我縣的省級重點高中,只招收高中生,*中學辦成完全中學,既招收高中生,也招收初中生,而縣二中保持原狀,繼續招收初中生。主要原因是三中不僅地理位置好,遠離鬧市區,便于實行全封閉管理,比較適合辦全封閉寄宿制高中。而且規劃新穎,都是按照省級示范性重點高中的規劃,設有教學區A、B、C三棟教學大樓,綜合實驗辦公區A、B、C三棟大樓,藝術廳、學術報告廳一棟,學生公寓A、B、C、D、E五棟,教工宿舍一棟,食堂等配套生活用房一棟,并有相匹配的運動場等。且起點高,主體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學術交流樓的設計均按照現代化設計理念設計。但考慮到省重點高中的命名需要評估,有個過程等因素,可將在建的三中定為*中學,現在的*中學定為*三中。這樣,既省去了評估、命名的麻煩,又能充分利用*中學省重點的優質文化資產和悠久的歷史資源,更可以讓*中學在新的起點上有個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我縣高中教育資源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規劃在章貢小學(第四小學)前面征地規劃建設*第四中學(初中),占地44.1畝,容量為3000人。逐步形成縣城內多所高中、初中相互競爭、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三是要合理布局幼兒園。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辦好公辦示范幼兒園,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按照《贛州市城市完整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實行“誰開發,誰建園”責任制,在城市改造和居民小區建設過程中,配套建設與居住人口相適應的幼兒園、托兒所。尚未建設園所的小區,可采取由原開發單位提供相應設施,或招商建設的辦法解決。結合城市建設發展,配套新建一批規范幼兒園,形成合理的幼兒園布局。同時,要加快薄弱園所改造。統籌調整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園園舍條件符合標準;幼兒園設備設施配備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盤活區域內教育資源,通過改建擴建、校舍置換、撤并,以及縮小規模、減少班額等方式,擴大生均面積,使薄弱園變成優質園區。

四是要做大做強職業教育。一要加快*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步伐,有效整合*職校和橫溪職校的辦學資源,力爭在2009年組建新的*職業技術學校,并申報江西省示范性職業技術學校,到2011年在校生人數達到3000人。二要規劃建設職教園區。要創新辦學理念,改變辦學思路,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辦校,讓職業教育走社會化辦學之路。統籌搞好職校規劃,選擇合適地段,劃拔一定的土地,規劃建設職教園區,職教園區能容納3—5所職校左右,每所職校容納3000人左右。其中校園建設、師資安排、招生與就業均有投資者負責,政府負責出臺相關政策,在招生、就業等方面給予扶持。對新辦或現有的職校要提高辦學標準,對那些沒有實力、規模小、專業少且不實用的職校要合并。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有實力的民辦職校。力爭經過一段時間,建成一批省內外有較大影響、與地方產業特色相配套的重點專業,逐步形成“以高職教育為龍頭、以中職教育為骨干、以初等教育為基礎、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職業教育新格局,使職業教育做強做優做大,發展成我縣的一大新興特色產業。

五是要加快特殊教育發展步伐。以原二中校址為基礎,改建成*特殊教育學校。邀請有關專家盡早拿出學校改建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步伐,盡早滿足縣域內殘疾兒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

(三)、堅持優化配置

一是合理配置教師。城區中學科學定位后,在重新劃分學區的基礎上,對現有*中學及二中教師進行重新安排。在考慮教師年齡結構、學科結構、職稱結構的情況下分成若干小組科學確定。同時,要改善教師隊伍結構。嚴格實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和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按照省定配編標準,每年及時補充縣城中小學教師,達到數量足夠、結構合理、學科配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