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執法辦法解讀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9: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管理執法辦法解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著眼于當好改革的牽頭者和推進者,穩妥有序地推進承擔的各項改革任務
充分認識當前機構編制部門牽頭推進和承擔的改革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新形勢,按照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事業單位綜合改革三大類牽頭推進,每個大類分別明確一個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理順推進改革的體制機制,形成了全員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的良好氛圍。
1、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既履行好牽頭部門的責任,調動各部門(單位)積極性,又率先垂范,積極履行好具體組織實施部門職責。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市政府辦公室和相關部門溝通,明確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提出具體思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今年以來召開聯絡員會議2次。二是繼續削減行政審批事項。2014年以來,已連續5輪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取消70項,下放32項,承接中央和省政府事項148項。三是動態調整清單。開展權力事項目錄“回頭看”,根據《山東省行政權力清單動態管理辦法》,結合法律法規“立改廢釋”情況,動態調整行政權力清單、中介服務收費清單等。抽調精干力量集中開展審核,涉及的55個市直部門(單位)共擬調整事項1028項,其中擬新增321項、削減174項,變更事項要素533項,目前已發文公布36個部門(單位)的788項,其中新增179項,削減78項,變更權力事項要素531項。
2、重點抓好新泰市與市水利和漁業局的改革試點,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起步良好。在市直和縣市區層面分別選取水利和漁業局、新泰市作為試點,專門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盯上靠上指導。新泰市組建了2支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執法隊伍和6支專業執法隊伍。跨部門跨領域的執法隊伍,一是整合原城管、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等8個領域執法權,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局;二是整合市場監督管理、商務、糧食3個領域的執法權,組建市場監督綜合執法大隊。6支專業執法隊伍主要是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衛生計生、交通運輸、農業等6個領域??紤]樓德鎮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探索實行區域綜合執法,設立樓德鎮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城鄉規劃等15個領域的執法權,探索“一支隊伍管執法”路子。在執法重心下移方面,各鄉鎮(除樓德鎮外)都設立了綜合管理執法辦公室,與派駐執法中隊聯合辦公。市水利和漁業局將原有市水政監察支隊及河道管理局內設的河道聯合執法支隊整合為一支執法隊伍,并將水資源科、水土保持科、防汛抗旱辦等科室單位的執法職能調整至整合后的水政監察支隊,實現了“一個部門一支執法隊伍”的目標,人員也按照“編隨事走、人編同調”的原則完成了調整。
3、堅持綜合施策,多點開花,事業單位綜合改革漸次推進。根據不同類別事業單位的特點和改革要求,制定相應的改革思路,切實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穩妥有序推進。一是順利啟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認真學習上級政策和指示精神,明確改革的方向和路徑。目前已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希信任領導小組組長,起草了改革方案,到中央編辦進行了對接,下一步將根據中央編辦要求對方案進一步修改,待方案成熟后加以推進,爭取在全省創出經驗,趟出路子。二是教育體制改革方面。發揮牽頭部門作用,積極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印發《泰安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施辦法(試行)》,明確了職級制的實施范圍,提出了職級評審認定、薪酬發放、校長選聘管理等五個方面的14條具體辦法。三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研究制定了泰安市關于創新公立醫院編制管理的具體辦法;按照標準對市直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進行了核定備案,共備案5986名。四是法人治理結構試點方面。目前,教育、衛生、文化系統的20家試點單位已全部印發了實施方案,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議,通過了理事會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
二、著眼于理順優化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用足用活有限的機構編制資源
發揮機構編制部門的戰略性、上位性和協調,履行好“設計者”的角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調整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釋放體制活力和發展動力。
1、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體制機制調整。一是按照嚴實的標準將鄉鎮“四領域”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位。按照魯政辦發〔2016〕6號文件要求,對88個鄉鎮(街道)四領域安全監管機構統一進行了批復。建立安全監管機構和人員臺賬,采取電話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核查,確保人員力量到位。截止6月12日,全市88個鄉鎮機構設置、職責調整和人員已經全部到位。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2013年,泰安市就已經整合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和交易系統,建立統一規范的交易平臺,組建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政府文件下發后,根據文件精神,對市縣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了規范。三是鞏固擴大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經驗,研究開展市級擴權強鎮試點。指導寧陽縣進一步向磁窯鎮下放縣級管理權限,計劃放權104項。在抓好省級經濟發達鎮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考慮探索市級的擴權強鎮試點。
2、加強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的機構編制保障。一是加強機構的設立調整。為更好地服務泰安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批準設立了泰安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中心等機構。二是加強編制的動態使用。在省編委批復的用編進人計劃內,堅持優先保證重點領域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民生等重點領域緊缺型人才的需要,加強扶貧、教育、衛生、安全生產、環保等機構和其他一線人員力量,不斷優化人才隊伍機構。三是重點加強教育“大班額”問題編制保障。將解決教育“大班額”問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各縣市區提報數據基礎上,成立專門的核查小組,采取現場提取學校學籍數據,核查教師名冊、課程表、工資單以及個別座談等方式進行了重新核編。出臺《中小學教職工臨時周轉編制專戶管理辦法》,督促指導縣(市、區)建立臨時周轉編制專戶,在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教育編制需求。今年共批復教育系統用編計劃1536名,占全市事業編制用編計劃的76.5%。
3、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的總量控制和規范創新。一是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總量。始終貫穿總量控制紅線,嚴格控制行政機構編制,從嚴審批事業機構編制,確保了“兩個不突破”。進一步規范縣市區機構編制管理,截至目前,共批復縣市區機構編制事項56項,其中新設事業單位14個,撤銷事業單位25個,核增事業編制132名,核減事業編制148名,機構和編制總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進一步創新機構編制管理。鼓勵部門單位更多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滿足事業發展需求,為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批復了“大班額”建設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104國道改建項目等政府購買服務事項3項。三是加強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借助中央編辦政務和公益域名注冊管理中心技術力量,對“泰安機構編制網”優化升級,打造機構編制網站群,提高機構編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著眼于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務水平,開展部門單位職能修訂和評估考核
針對機構編制部門“三定”制定、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等部門職能,以評估考核為手段,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不斷完善考核評估指標體系,促進部門單位充分履職,發揮作用。
一是落實“四個到位”,扎實開展政府部門“三定”規定修訂工作。打破科室界限,實行團隊化作戰,組成4個工作組,在培訓指導、力量調配、質量把關、督查落實等方面做到“四個到位”,集中開展審核,切實將“轉理念、調職責、優結構、控總量”等落到實處。注重用好近幾年部門履職評估成果,自2013年已累計評估部門單位26個,結合這次修訂,對職責界定以及存在的問題一并作出調整和解決。
二是強化績效考核,深入開展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圓滿完成2015年市直199個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共確定36家A級單位和 159家B級單位,并首次確定了4家 C級單位。對考核結果,以市考核委員會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抓好獎懲措施的兌現。同時,向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書面反饋問題,切實抓好整改。總結前幾年開展績效考核的經驗,對2016年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并已印發實施方案。同時,按照要求部署開展了法人異常信息備案制度和雙隨機抽查工作。
三是用好考核杠桿,促進機構編制工作整體提升。第一,將省里對市級編辦的考核內容全部納入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并結合實際將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等重點工作一并納入,建立起考核的倒逼機制。第二,做好機構編制管理及執行情況的審計。加強與審計部門的協調配合,探索了“兩明確三跟進”的覆蓋審計全過程的工作機制,明確審計部門與機構編制部門的職責,審計前提供基礎數據,審計中提供政策支持,審計后對違規違紀問題進行移交,并按照有關規定調查處理,督促整改。今年以來,共審計1個縣市區和14個市直部門(單位)。第三,完成對縣市區2015年度機構編制工作的年終綜合評價工作,并及時通報給各縣市區。第四,部署開展了控編減編專項督查,積極開展“機構編制法規進黨?!被顒樱瑯嫿ㄆ疬`規預防機制。
四、著眼于為改革和機構編制管理提供堅強保障,倡樹具有機構編制部門特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制度
一是倡樹部門理念。結合機構編制部門的工作性質,提出“嚴謹、公道、服務、創新”的部門理念,并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樹牢四種理念,爭做四個模范”,即“樹牢嚴謹的理念,嚴守紀律規矩,爭做遵規守紀的模范;樹牢公道的理念,處事公道正派,爭做秉公用權的模范;樹牢服務的理念,主動履職盡責,爭做擔當奉獻的模范;樹牢創新的理念,推動體制改革,爭做促進發展的模范”。還結合當前承擔的改革,創新開展了“三深入”“四做好”活動,即“立足簡政放權走機關,深入了解權力運行情況;立足事業單位綜合改革進單位,深入了解改革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立足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下基層,深入了解來自基層的反應和呼聲。引導黨員干部主動自覺地為服務對象解讀好一項政策,化解好一個疑惑,協調好一件事情,解決好一個難題”,最終解決律己修身不嚴、精神狀態不佳、厚此薄彼辦事不公、服務不到位等8個方面的問題。
二是創新方式方法。在部門理念的引領下,對具體開展工作提出了具體需要把握的問題,即充分調查研究、主動搞好服務、加強協調配合、注重提升手段等。注重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調研,每年上半年下半年開展集中調研。要時刻牢記服務于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大局,服務于部門單位的高效運轉,服務于各個層面的改革和創新,服務于基層和群眾的工作生活方便。注重協調配合好三個方面的關系,即處理好與上級部門的關系,與市直部門特別是組織、人社部門的關系,與各縣市區的關系。更多地運用信息化手段特別是大數據的方式解決當前工作中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