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歷史文化淵源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1: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和田玉的歷史文化淵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國;玉文化;內涵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同時結合相關考古資料顯示:在新石器時代(距離如今七千多年前),我國智慧的祖先便能夠天然玉料進行精細工具及裝飾品的制作。縱觀歷史長河,我國玉文化淵源流長,并且我國是玉文化濃厚的一個國家,玉文化體現在道德、政治、以及審美等多個方面,內涵深刻,影響深遠[1]。為了深入了解我國玉文化,本課題針對“中國玉文化的內涵”進行研究便具備一定的價值意義。

一、玉文化概述

從中國本土來看,將玉視為天地精氣的“圣物”,這樣便讓玉具的宗教象征意義顯得非常突出。從我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皇宮也存在很多玉制品,而皇宮玉制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官階地位的象征物;從禮制層面來看,玉制品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使社會統治秩序得到有效維持。與此同時,從古代喪葬來看,玉器也通常作為陪葬品,這是由玉的器材所決定的,能夠長遠保存下來,當然這里面也富含著非常深刻的內涵。與此同時,一些玉純白無暇,被比喻成君子,從道德層面來看,玉也富含道德層面的內涵[2]。從玉的本質層面分析,美石為玉,玉屬于石頭的精華,從佛學層面而言,將玉稱之為大地舍利子,為驅邪避兇的靈石。現如今,玉參與進商業生產當中,為推動我國玉文化也起到了至關作用的重要,現代玉的種類非常之多,包括了:藍田玉、和田玉、蛇紋石玉、水晶石、雞血石以及珊瑚玉等等。總體而言,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現代的商業玉石也避免不了玉文化的宣傳。換而言之,玉石企業要想得到長期、穩健的發展,便需要了解中國的玉文化,將玉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載體,保證在玉石企業得到有效發展的基礎上,玉文化也能夠得到發展與傳承。

二、中國玉文化的內涵分析

中國玉文化的內涵體現在多個方面,總結起來包括:道德內涵、政治內涵、宗教內涵以及審美內涵。下面便針對這些內涵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一)在道德層面的內涵分析

對于中國玉文化的道德內涵,不妨從春秋戰國談起,處于當時的時期,經歷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們將玉文化從“神”的層面解放出來,將玉視為道德的有機載體。這一解放,使玉文化滲透了“人性”的內涵[3]。部分玉器潔白無瑕,晶瑩剔透,通常為君子的自喻,將玉比喻成君子守信、謙虛、智慧的象征。總而言之,將玉在道德層面的內涵深遠,也正因為玉具備道德層面的內涵,也使得玉在歷史長河里流傳至今,仍被人所追捧。

(二)玉文化在政治用嫻哪諍分析

我國古代,玉器的生產權力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因此將玉器作為權力以及財富的象征。最為明顯的便是古代的達官貴人的公子們腰間會佩戴顯眼的玉器。將玉文化延伸到政治層面,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完璧歸趙”是有名的和氏璧典故,該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因此,從政治層面來看,玉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興盛與實力。此外,古代帝王都會有傳國玉璽,玉璽便是將玉作為制作材料,傳國玉璽和現在的印章有異曲同工之妙,代表著一種證明。

(三)玉文化在宗教層面的內涵分析

早在新石器時期,玉器便在宗教祭祀中發揮了作用,而后發展的越來越明顯。從我國西周時期來看,具備了非常完善的玉祭祀禮儀,并且部分有關將玉器作為祭祀的禮儀便歷代帝王所沿襲下來。之所以在祭祀禮儀會使用玉器,主要是因為玉可長久保存,相比人的肉體,保存的時間更加久;與此同時,玉器上可以刻上一些圖案及文字,這種文化的載體能夠寄托古代人的精神與信仰,所以玉器具備神秘、代表某種信仰的功能。

(四)玉文化在審美層面的內涵分析

從古代文學來看,描述玉的名句諸多,例如:《詩經?小雅?鶴鳴》中有云“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等等[4]。雖然一些古詩詞當中應用到玉并不是歌頌玉,而是將玉進行比喻,但從中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玉的審美內涵。

三、結語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認識到我國玉文化歷史悠久,并且玉文化的內涵體現在諸多方面,包括:道德內涵,比如能夠比喻成君子;政治內涵,比如傳國玉璽為帝王權力的象征;宗教內涵,比如在祭祀禮儀中使用到玉器;審美內涵,比如在古代詩詞名篇、著作當中應用到玉等。總而言之,玉文化的內涵深刻,從現代社會生活來看,人們對玉也是非常喜愛,并且作為一種商品,玉在現代的形式各式各樣,但是在長遠發展過程中,作為現代人,我們不能忘記玉的內涵本質,需將中國的玉文化傳承下去,使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傳得到有效保護,從而促進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林梅.遼代玉器在中國玉文化中的地位[J].滄桑,2013,01:42-44+49.

[2]靳彥喬.淺議中國玉文化及制玉材質[J].收藏家,2011,09: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