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診斷的陳述方式范文

時間:2023-11-10 17:4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診斷的陳述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診斷的陳述方式

篇1

護理學導論試題

課程代碼:03201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及療效屬于

A.獨立性護理功能

B.合作性護理功能

C.指導性護理功能

D.依賴性護理功能

2.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社會因素

3.艾瑞克森提出用于解釋人的生命發展歷程的理論是

A.性心理發展學說

B.心理社會發展學說

C.道德發展理論

D.智力發展學說

4.尸僵開始出現的時間為人死后的

A.1~3小時

B.3~6小時

C.12~16小時

D.24~36小時

5.溝通的層次是

A.禮節性溝通

B.陳述性溝通

C.共鳴性溝通

D.情感性溝通

6.一護士對已確診為癌癥的病人講:“不要擔心,現在的醫學很發達,你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此溝通過程中護士存在的問題是

A.突然改變話題

B.主觀說教

C.言行不一

D.虛假保證

7.病人對護士說:“我傷口疼,是不是感染了?”屬于

A.禮節性溝通

B.陳述性溝通

C.分享性溝通

D.情感性溝通

8.萊寧格“日出模式”第二層的主要含義是

A.顯示不同文化背景和環境下的文化關懷形態

B.描述了文化關懷、世界觀與文化社會結構

C.闡述了個體、家庭、群體、社區或機構的不同健康系統

D.解釋了護理關懷的決策和行為

9.王先生初到美國,在住房和交通問題上遭遇挫折,萌生了回國的念頭,屬于文化休克發展過程中的

A.興奮期

B.意識期

C.轉變期

D.接受期

10.護理人員在護理專業信念指導下,以維護服務對象利益為基礎進行專業決策,并為此承擔相應責任,屬于評判性思維的

A.基礎層次

B.復雜層次

C.盡職層次

D.認知層次

11.從個別或特殊的知識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識的思維方法是

A.觀察

B.歸納

C.演繹

D.綜合

12.下列關于護理目標的陳述,正確的是

A.一個預期目標可針對多個護理診斷

B.目標的主語應該是護理人員

C.目標應陳述清楚所進行的護理活動

D.目標是期望護理對象能夠達到的健康狀態

13.下列屬于昏迷病人首優護理問題的是

A.有感染的危險

B.清理呼吸道無效

C.皮膚完整性受損

D.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14.護理人員與護理對象、其他醫務人員密切合作,以全面滿足護理對象的需求,體現了護理程序的

A.互動性

B.系統性

C.科學性

D.普遍性

15.根據護理理論著重點不同,羅依(Roy)的適應理論屬于

A.以需要及問題為中心的護理理論

B.以護患關系為中心的護理理論

C.以系統為中心的護理理論

D.以能量源為中心的護理理論

16.奧瑞姆(Orem)自理理論中護理系統的數量為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7.專題講座法是一種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其優點是

A.能根據每個人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B.幫助學習者表達內心世界及行為

C.能在有間內將知識傳授給許多人

D.適用于教授某種技術或技巧

18.悲哀在情感方面的反應,可表現為

A.痛苦、憤怒、焦慮

B.頭疼、失眠

C.心不在焉、健忘

D.睹物思情、行為怪異

19.臨終病人抱怨“為什么是我,這不公平”,屬于臨終病人心理活動發展階段的

A.否認期

B.憤怒期

C.磋商期

D.沮喪期

20.搶救病歷必須據實補記的時限是搶救結束后

A.6小時之內

B.12小時之內

C.24小時之內

D.36小時之內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社會認知的特征包括

A.社會認知的準確性

B.認知過程的互動性

C.認知形成的一致性

D.社會認知的評估性

E.知覺信息的選擇性

22.下列屬于文化休克表現的有

A.坐立不安、失眠、疲乏

B.缺乏自信、憂慮

C.思維不能集中

D.逃避、注意力和控制力缺陷

E.胃腸功能減退

23.評判性思維的情感態度因素包括

A.自信負責

B.誠實公正

C.好奇執著

D.獨立思考

E.謙虛謹慎

24.在護理評估中,生活狀態及自理程度的評估內容包括

A.飲食型態

B.健康感知與健康管理型態

C.活動與運動型態

D.自我感知與自我概念型態

E.應對與應激耐受型態

25.關于需要各層次之間的關系,下列描述正確的有

A.各種需要層次滿足的順序是固定的

B.有些需要必須立即并持續地予以滿足

C.低層次需要的滿足是高層次需要產生的基礎

D.當較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后,高層次的需要便會出現

E.層次越高的需要,其滿足方式差異越大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初級衛生保健是衡量一個國家衛生體制是否健全及__________優劣的重要指標。

27.人際溝通中的距離分為親密距離、人際距離、__________和公眾距離四個層次。

28.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三部分組成,即本我、自我和__________。

29.文化現象包括人們活動的__________、精神產品以及活動方式本身。

30.評判性思維的組成包括__________、認知技能因素和情感態度因素。

31.護理程序由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__________五步驟組成。

32.紐曼認為機體的防御功能包括基本結構、__________、正常防御線和應變防御線。

33.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時,確定優先項目應遵循的原則包括重要性原則和__________。

34.奧瑞姆將護理系統分為完全補償系統、__________和支持教育系統。

35.醫療事故的解決方式包括__________、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法院訴訟。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疾病狀態

37.文化關懷保存

38.護理診斷

39.自理

40.失望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有哪些?

42.在循證護理實踐中,應如何評價證據?

43.簡述制定護理計劃的目的及意義。

44.簡述臨終關懷的意義。

45.簡述成長發展的規律及原則。

六、論述題(10分)

46.試述護患沖突的常見原因及解決方法。

七、案例分析題(10分)

篇2

關鍵詞:患兒家長 焦慮 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10-0115-02

1 患兒家長主要心理問題表現

1.1 焦慮和緊張

1.1.1 入院時對疾病的缺乏認識,對環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反復詢問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斷打聽醫護人員的情況,希望轉到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所管的床位,對病情變化的反復陳述,要求醫護人員不斷觀察,擔心遺漏病情變化。

1.1.2 由于住院經濟負擔較重,表現為不安心治療,要求提前出院。

1.2 恐懼與缺乏安全感

1.2.1 由于心疼孩子而對各種注射和侵襲性檢查產生的恐懼感,在患兒接受檢查和治療時家長表現出不敢看或躲開的行為。

1.2.2 家長對疾病預后產生的恐懼感

表現為對其他相同疾病的預后感到擔憂,尤其是急、危重患兒的家長,表現得很悲觀,使心理負擔和恐懼感不斷加重,由此產生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1.3 不信任

1.3.1 對醫務人員由于年齡、性別,言語等外在條件和表現引起的不信任,表現為對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換主管醫護人員,還表現為挑剔住院環境和設施。

1.3.2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病是自己照顧不周造成的,從而產生歉疚感,于是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盡量滿足,甚至容忍或支持孩子不配合治療,這種就醫過程中的矛盾態度,會更加重其心理上的緊張和缺乏安全感。

2 心理干預

2.1 對家長焦慮心理的護理

2.1.1 對環境陌生引起的焦慮,護士應詳細介紹醫院環境和病區設施,住院期間需要遵守的各項規定,并對主管醫生和護士進行介紹,幫助家長盡快熟悉就醫環境。 對疾病不了解及病情變化引起的焦慮,可以通過進行病人教育,介紹病情,疾病的發病原因,一般治療方案,護理措施,尤其對家長在平常可以做到的護理措施進行示范講解,使家長對疾病有所了解,護士應耐心解釋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或病情變化的原因,并向家長說明目前的治療方案是針對患兒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長對醫療方案放心,同時護士還要加強巡視,以實際行動取得家長信任。

2.1.2 由于經濟原因引起的焦慮,應首先向家長目前的困難表示理解,但要強調現在治療的必要性,說明中斷治療可能對患兒造成的影響,鼓勵家長克服困難,同時與醫生溝通,在用藥方面,從價格較低并有適應癥的藥品開始用,減少不必要的檢查,還要從生活上給予關心,使家長有信心,堅持治療。

2.2 對家長恐懼心理的護理

2.2.1 對患兒進行檢查或治療而引起的恐懼,提前向家長說明檢查步驟和方法以及要達到的目的。在做治療時應提高操作成功率,為使患兒減輕痛苦,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

2.2.2 對因疾病預后的擔心引起的恐懼,我們應針對患兒的疾病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預后進行說明,使家長對孩子病情治療中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和準備,對預后良好的疾病在對家長說明時應鼓勵的語言,讓家長看到治愈的希望,預后差的應用婉轉的語言安慰家長,給以心理支持,使家長能正確面對疾病。

2.3 對家長不信任的心理護理

2.3.1 對醫療條件引起的不信任,可通過提高醫療診斷水平和護理技術來彌補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護理服務來增強家長的信任,可以向病人家長解釋個體存在差異,治療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措施,通過對患兒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篇3

【關鍵詞】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100例消化潰瘍的患者中,自愿參加本研究者50例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34~68歲,全部病例均經胃鏡或鋇餐透視確診均符合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 1 ]。其中胃潰瘍57例,十二指腸潰瘍28例,復合性潰瘍15例。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對2組患者均做到以下宣教內容:消化性潰瘍相關知識、治療中的注意事項、禁煙酒和刺激性強的食物,用藥指導、心理指導等教育。健康教育形式:對照組采用以一個病房為小組口頭講解、查房時提問、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觀察組在不影響治療情況下,當日或次日 對每位患者做健康評估。評估內容有身體癥狀、心理-社會、功能性健康形態[2]。根據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病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患者需求的教育內容,因人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進行個體指導,分時段進行健康教育:即入院介紹,住院期間的心理指導、用藥指導、飲食指導、休息活動指導、不良習慣的糾正;出院指導:定期復查、消除有害因素避免復發。給患者提供反饋的機會,在交流中,允許病人有足夠的時間自我陳述,鼓勵病人主動參與健康教育活動。

2.2 評價方法:在病人出院前發調查問卷,統計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效果為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生活習慣、用藥方法的掌握率。半年后,通過定期回院復查的方式了解有無復發的情況。

2.3 統計學處理: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3 討論

3.1 常規的健康教育工作沒有針對性,只是對潰瘍病籠統地進行健康宣教,護士講病人聽,對發給的資料看不明白,健康宣教效果差。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按照健康評估、參考病人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再進行健康宣教。病人在哪階段,需要什么樣的健康知識,就給予什么樣的健康宣教。病人能主動參與,所以健康宣教效果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同時也便于護士及時了解宣教效果,及時修改或補充健教內容。

3.2 對消化潰瘍病人實行個體化健康教育,護士轉變了傳統的、例行公事的觀念,主動學習豐富了專業技能;患者主動參與掌握了治病防病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掌握了更多消化潰瘍的發病原因、誘因和防治知識。通過護患的互動式交流。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調查表上可以看出,病人滿意度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3.3 健康教育與護理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3]護理人員將健康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各項護理活動中,利用晨晚間護理、巡視病房時間、陪病人檢查或治療前后都是很好的健康教育時機。實施個性化護理不僅能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同時也能使護理服務最大化[4]。尤其是類似本組的慢性病患者,消化性潰瘍復發是可以預防的,但因為忽略了出院的指導內容再次住院。因此出院指導的作用不能忽視。凡是能掌握預防知識:盡量不使用致潰瘍藥物,合理膳食:三餐按時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少用辛辣調味品;戒煙酒,減少飲用咖啡、可口可樂等飲料;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潰瘍復發率很低。實踐證明:個體化健康教育是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的可行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 2008, 7 (28): 418-420.

[2]王治國 健康評估 [M] 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01 ;29-30

篇4

關鍵詞:普外科;臨床護理;探究思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84-01

所謂有效護理,是指我們在工作中以現代護理理論作為指導觀念,以科學的護理程序為過程保證,結合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背景、社會屬性等方面來提供優質而全面的護理。一個中心——病人,一個核心——護理過程,加上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才有可能將普外科的臨床護理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自在普外科開展護理工作以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筆者就具體的臨床護理實踐談幾點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1 做好組織分工,各司其職完成具體工作

首先是工序的安排重組,科室應當分別設置總務護士、治療護士和責任護士,并且著重突顯責任護理的工作重心和要求,比如對病人進行良好溝通、了解所負責病人的身心狀態、評估優化護理方法等等。同時為了應對高峰期的工作需要,還應增設專門的陪檢、陪護人員。其次要做好按職上崗工作,這也是保證整體護理質量的有效方式。根據各個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目標管理,以此來達到最優化的隊伍結構。護士組長除了在做好職責內的護理診斷工作外,還要對組內的護理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幫助其提高實施護理水平,完成對病人的各項臨床護理工作。通過制定明確的護理計劃、反饋評價機制,按不同職稱分頭負責,建立起層層指導監控的護理業務體系,才能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2 以病患為中心,提升護患關系展開護理工作

一直以來,我們的護理模式是以疾病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為核心,只是遵照醫囑去進行單獨的醫療和護理而已,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病人所需要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當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對病人精神和心理層面上的負擔不聞不問時,就很難提高護理的質量和水準了。以病患者為中心,就要為他們提供精神層面和生理層面的全方位護理,在幫助病人回復健康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學會維持和保護健康。樹立以病患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對提升護患關系和有效開展護理工作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對護理病人要時刻關注其生理和心理狀態,及時耐心地回答病人的疑問,努力作好解釋和溝通工作,讓患者帶著最好的心理狀態去接受和完成治療。此外,護士要做好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橋梁作用,要有效與主治只管醫生溝通,了解清楚病人的情況,并及時告知病人,以免產生誤會導致矛盾。當護理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和支持理解的和諧護患關系時,我們健康護理的工作就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3 主動收集資料,積極觀察病人確定護理措施

在病人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時刻把握病人的全面情況,注意在觀察病情的時候收集各種資料。當病人最初入院時,護士要盡快了解其病情、起因、生活習慣、起居飲食、心理情態、家庭背景、文化層次、等等信息,這些信息的充分了解對做好護理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如對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在健康教育陳述方面就存在差別,對同樣的手術說明或同種藥物的使用說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只要略加說明即能理解,而對文化層次較低的病人,則需要通過反復解釋,來讓病人明白醫生的意圖和治療的必要性。在觀察病人的治療狀態和病情掌握后,做出合理的護理診斷,這是做好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所謂確切的護理診斷,就是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可行、具體針對的護理方案和措施。如我科室曾有某腸梗阻病人自感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護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胃液未流通胃管,胃管已到咽喉而不在胃內。這個時候的護理問題就不是表面的呼吸不暢,而是與和腸胃減壓不當有關。具體的護理方案就是給予病人合適的,并重新定置胃管,保證有效的減壓。經過這些護理處理措施后,病人的窒息之感漸漸消除。護理人員在巡房的時候要觀察到病人的舒適度和安全感,了解他們的內在需要,為病患營造輕松和安全的氛圍。之后,要仔細認真地做好護理效果的評價,以此來優化和改進護理方案,在錯誤的問題進行糾正,緊緊圍繞病人,不斷提高臨床護理水平。

4 層層遞進,分段實踐健康護理工作

從住入醫院的階段開始,就要向病人介紹清楚主管醫生護士等人員情況、安全責任管理制度、院區環境、衛生制度、飲食情況以及各項入院檢查事項等,這樣能夠使病人盡快熟悉醫院的環境,從而適應醫院起居生活。其次在手術之前,要及時告知患者術前的準備工作、手術注意事項、操作的配合事項、術前用藥的程序和目的等。而在手術之后的健康恢復階段,除了告訴病人所用藥物服用規則外,還要注意副作用的觀察以及輸液的進度和安全、術后傷口的護理、氣息的有效疏通以及術后恢復性活動的方式和時間、注意事項等等。通過一定時間的護理休養后,在病人即將出院時,主管的護士要對病人展開出院指導,幫助引導他們辦理出院的手續,并進行飲食、用藥、休息等相關知識的叮囑。同時不要忘記的是,最后關鍵的一步是評價反饋,通過病人的復述或示范,以此來判斷我們的護理措施效果如何,發揚和傳承好的方面,并且對未達到目標的方面進行糾正和調整,這樣才是實踐健康護理真正方式。

參考文獻

[1] 易凡,支凱林. 臨床路徑實施中的困境[J]. 醫院管理論壇,2011,(01)

[2] 鐘鳳玲. 臨床路徑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1,(15)

篇5

關鍵詞:整體護理;白內障;應用

整體護理是一種護理行為的指導思想或稱護理觀念,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白內障是一種致盲性眼病,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2]。本市殘聯與我院眼科聯合舉辦"白內障復明工程"大型公益活動,為91例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了免費手術。為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我科護理人員將整體護理模式運用到臨床工作中,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采用多種護理方法滿足患者身心的整體需要,收到良好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8例,年齡56歲~77歲。均采用局部麻醉方式行白內障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植入晶體91只眼。術前視力:光感-0.1。脫盲率99%。

1.2方法 復明工程開展前制定計劃,優化流程,做好充足準備。①備齊患者生活物資,治療物資。在病區內增設8張病床專門收治復明工程的患者,避免與其它患者混合收治。②對接受篩查等待手術的患者進行統籌管理,每次通知8名患者來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如第一批患者周一入院,周二手術,周三出院;第二批患者周四入院,周五手術,周六出院;周日為休息日。以此類推,以保證正常收治普通患者的同時,能在短期內集中進行大量復明手術。③抽調護理骨干成立護理小組,患者入院后,按護理程序對復明工程白內障患者進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系統化整體護理。

1.2.1評估 護理評估是采用各種方法和途徑收集與護理對象健康有關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3]。患者入院直至出院整個過程,護士從整體護理觀點出發,不斷的應用觀察、交談、護理體查、查閱記錄等方式,收集患者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文化的、發展的及精神的諸方面的資料,了解患者一般情況、精神狀況、全身情況。經過對患者資料分析統計,來接受手術的復明工程白內障患者均意識清楚,精神穩定,通過了抽血化驗、心電圖、胸片等常規檢查,排除了高血壓、高血糖、重要組織器官疾病等手術禁忌癥。

1.2.2診斷 護理診斷是對評估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以確認護理對象存在的問題[3]。復明工程患者皆經過術前篩查符合手術標準,且住院時間短暫(3d),因此對每位患者的多個護理問題進行排序,按首優原則選定首要護理診斷,采用PES模式陳述,即感知改變:視物不清:與眼部晶體混濁有關。

1.2.3計劃 制定護理計劃是如何解決護理問題的一個決策過程,其目的是確認護理對象的護理重點以及將要實施的護理措施[3]。根據護理診斷,確定短期目標,即住院期間患者得到術前、術中、術后全面護理。針對這一目標,護理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分別負責患者的生活護理、心理護理、手術護理、健康宣教。

1.2.4實施 實施是落實護理計劃的具體護理活動[3],通過執行各種護理措施解決患者的護理診斷。

1.2.4.1入院護理 對患者行入院指導,對入院須知、住院環境、診治流程做詳細的介紹。

1.2.4.2術前護理 ①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后,去病房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相關事項,對手術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患者消除緊張心理,樹立信心,調整好狀態迎接手術。②術前沖洗淚道,結膜囊,剪去術眼睫毛,操作時應動作輕柔、嫻熟。③術前1h用復方托品酰胺點術眼3~4次,以瞳孔擴大5~6mm為宜。④遵醫囑術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那0.1g。⑤協助患者更換手術服,并送入手術室。

1.2.4.3術中護理 ①手術時鋪無菌單、吸氧、使用手術器具或某些技術環節,護士應向患者解釋,以減少患者的不安。②講解手術配合事項,如手術時頭部制動,想咳嗽可用舌尖頂住上腭緩解,有不適及時提示醫護人員等。③手術過程中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進行安慰鼓勵。

1.2.4.4術后護理 ①手術后患者術眼遮蓋有敷料,應由護士將其安全送回病房。②為患者安置,平臥或健側臥位,監測生命體征。③掌握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術眼有無滲血、滲液,經常詢問患者有無特殊不適,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④行術后指導,囑其勿突然低頭、彎腰及劇烈運動等,防止晶體脫位;加強營養,進清淡易消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眼壓增高;注意眼部衛生,保持術眼敷料清潔干燥,術后5d內禁止洗發;注意休息,預防感冒。⑤掌握心理變化。術后患者心情復雜,對手術結果焦慮、期盼。護士應給予安慰解釋,運用語言的藝術,以親切、溫婉的措辭客觀地介紹手術相關情況,或運用肢體語言,握握患者的手,輕拍患者的肩,給予鼓勵,以減輕其心理壓力。⑥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飲食、大小便護理。⑦手術后第1d患者拆術眼敷料。護士指引患者行相關檢查,如監測視力、驗光、裂隙燈檢查等。對于手術效果良好的患者,護士應給予真誠的祝賀。對存在隱形病灶的患者如角膜水腫、前房出血等,護士應安撫患者情緒,遵醫囑及時給與治療。⑨拆敷料后遵醫囑為患者點眼藥水,應動作輕柔,注意手衛生。

1.2.4.5出院護理 ①囑患者出院后遵醫囑定期復查,如出現眼痛、畏光、結膜充血等癥狀,要隨時到醫院就診。②注意眼部衛生,保持眼周清潔。教會患者點眼藥方法,囑其使用眼藥水前后洗手。③勿用眼過度,多休息,術后2w內睡覺戴防護眼罩。④加強營養,多食水果蔬菜,清淡飲食。⑤6個月內避免提重物或進行重體力勞動。⑥發放科室宣傳冊,互留聯絡地址、聯系電話,方便患者參閱及聯系。

1.2.5評價 護理評價是根據護理活動后,護理對象身體變化的結果,對照預期目標進行判斷,確定目標達到的程度[3]。通過進行整體護理, 91例患者均無護理安全事故及手術并發癥產生,達到預期效果。

2討論

傳統護理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將患者看做一生物體,只注重疾病的護理,而忽視患者其它需求。整體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要求護士從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各方面著手,來關心患者、護理患者。

在白內障復明工程中,我科護理人員摒棄傳統護理模式,轉變護理觀念,以整體護理為框架,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學會收集、整理患者資料,根據患者病情做出評估,提出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制定適合于患者的護理措施,并給予實施評價。注重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注重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了解掌握了健康相關知識,形成了良好的健康行為,密切配合治療和護理。通過實施整體護理,確保了手術質量,保障了患者安全,圓滿完成了白內障復明工程患者的護理任務。

綜上顯示實現護理模式的轉變,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也是當前護理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熊少英,嚴佳嵐,唐冬茹.整體護理臨床應研究[J].中華臨床綜合醫學研究雜志,2003,12:10438-10439.

篇6

一、患者知情同意是患者對病情、診療(手術)方案、風險益處、費用開支、臨床實驗等真實情況有了解與被告知的權利,患者在知情的情況下有選擇、接受與拒絕的權利。

醫院全體醫務人員應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自覺履行醫療告知義務。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

(一)告知方式有門診告示、入院須知、各類知情同意書、病程記錄、口頭告知等形式,具體采用何種形式依告知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進行醫療告知的人員為具有我院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及有關職能部門人員。

(三)告知對象

1.當患者本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告知的對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當患者本人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年滿10周歲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時,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除外,應告知患者的法定監護人,具體順序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親屬。

3.當患者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癡呆患者)時,應告知患者的法定監護人,具體順序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

4.在醫療活動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導致無法行使知情選擇權(患者年滿18周歲,處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識喪失狀態)或是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說明情況的,其知情同意權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近親屬代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各種原因授權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權時,患者必須簽署《患者授權委托書》。

被授權人只能在授權權限范圍內簽署意見,非被授權人不得在相關醫療知情同意書上簽署有關意見。

(五)告知應體現在診治和護理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診斷、治療、麻醉、發藥與服藥、注射、膳食、交往、休息與活動,乃至出院復查及醫囑等。

(六)對與治療及護理有重要意義的事項,應向患者或患者家屬反復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時機和內容

(一)患者入院前告知

1.接診醫師應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診斷、住院的必要性,預計的住院時間、可能的醫療費用,病房床位情況等;

2.分診護士應告知辦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二)患者入院時告知

1.患者辦理住院手續時,住院部應向患者提供“住院須知”;

2.患者入院后,由值班護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該病區的環境、人員及醫療組情況;

3.主管醫師及時向患者作自我介紹并詳細詢問病情,記錄在案。告知患者:根據他(她)現有的病情與體格檢查情況所作的初步診斷(屬于保護性醫療者除外);為了進一步確診,需要做的檢查,以及初步的治療方案;如有多種替代治療方案,應向患者或家屬講明優劣,供患者選擇。

4.應注意告知患者或家屬應予配合及注意的有關事項。

(三)治療過程中的告知

1.

治療過程中的常規告知

(1)以患者或患者家屬陳述的病情及醫師的初步檢查為依據,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發展概況及現時所處的進程;

(2)應當立即采取的診斷措施和方法,這些診斷措施和方法可能發生的意外;

(3)患者所患疾病的診斷或暫不能確定的診斷,及確定某種診斷或暫不能做出診斷的根據;

(4)擬采取的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的近期和遠期后果。包括可能出現的理想效果、某種程度的好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并發癥,以及能夠預測的后果、目的、方法及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意外;如存在有多種可能的治療措施時,應同時向患者說明幾種不同措施的不同效果;

(5)如遇本院難以診斷、治療的情況,應及時向患者或家屬說明,并提供轉院診治或邀請外院醫師來院會診、治療的建議。

2.使用自費藥品、貴重藥品和進行大型儀器檢查前告知:事先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患者或家屬若拒絕作進一步的檢查或不同意目前的治療方案,醫師應將其可能發生的后果詳細告訴患者,將告知內容記入病程記錄,醫患雙方簽署拒絕檢查(治療)協議;

3.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告知:患者入院后,雖經治療病情仍持續加重,或病情突然發生變化,主管或值班醫師(必要時上級醫師)應及時告知家屬,并向他們說明病情演變或變化的可能原因、將要采取的治療措施和效果,要充分講明預后,爭取家屬了解和理解,同時將告知的內容記入病程記錄,并征得家屬做知情簽字;

4.輸血前告知:輸血屬于特殊治療,故輸血應當在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字的情況下進行。輸血前,醫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輸血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可能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等醫療風險,以使患者或家屬理解。同意或不同意輸血,均應簽字為證;

5.放、化療(第一次)前告知:告之放、化療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四)創傷性操作前、后告知

1.術前、術中、術后談話:任何手術或有創檢查(無論大小)操作之前,均應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由術者與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的術前談話,內容包括手術或有創檢查的必要性、預期效果、可能的風險及并發癥,預計的費用(常規下或發生意外時),并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字。術中患者出現危急情況時,如果術者不能下臺交待病情,應由一助或參加手術的高年資醫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準確地向患者直系親屬告知病情及改變手術方式的原因,在征得患者家屬理解同意簽字后方可改變手術方式,術后術者應及時在知情同意書中補簽字。手術或有創檢查后,醫師應將術后或有創檢查后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注意事項,詳細向患者或家屬告知。

2.麻醉前、后談話:手術麻醉前,麻醉醫師應親自診視患者,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擬采取的麻醉方式及依據,麻醉中或麻醉后可能出現的風險與意外,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并簽字。手術后,手術室護送患者回病區,做好與病區醫護人員的交接,并根據具體情況將麻醉后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風險、注意事項詳細向家屬告知,且應在病程記錄中做好告知記錄(包括:接受告知人及其理解程度,必要時由其簽字)。

(五)有無其他可替代的診療方法告知

醫師不僅應告知患方被推薦的檢查或治療信息,還應告知可供選擇的診治方案信息。具體包括:

1.有無可替換的醫療措施。

2.可替代醫療措施所伴隨的風險及其性質、程度及范圍。

3.可替代醫療措施的治療效果,有效程度。

4.可替代醫療措施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及意外。

5.不采取此替代醫療措施的理由。

(六)改變治療方案的告知

1.患者經過治療后,由于各種原因需要改變治療方案的,應及時向患者或家屬告知,并解釋改變的依據與理由,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并記錄在案;

2.改變治療方案的告知須由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人員進行;

(七)費用方面的告知

診斷和治療所要付出的費用,特別是醫療保險的自費項目。如存在采取不同措施的可能,要同時說明不同措施費用的高低差異。

(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告知

在進行臨床試驗、藥品試驗、醫療器械試驗等實驗性臨床醫療前,責任醫師應向患者及家屬告知試驗的目的、程序、可能的不良影響等相關情況,取得患者及家屬或人的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開展。

四、知情同意告知的方法

(一)如實告知,充分告知。

對患者或家屬的告知,應當是真實的、準確的、充分的。對某些暫時難以確定診斷、難以預料的預后或其他情況,也應如實地向患者或家屬說明。禁止敷衍、草率、走過場的行為,或有意引導錯誤的告知,不真實的告知。

(二)要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由于醫學的局限性以及個體病情發展的不可預知性,醫師的告知不可能是絕對無誤的。

(三)如遇有某種特殊緊急情況,不能對患者及其家屬及時告知,應按告知免除或補充告知的辦法處理。

(四)對患者的告知,要注意與保護性醫療結合進行,避免告知加重病情發展、增加患者心理負擔等情況的發生。

凡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負擔情況的告知,應首先告知家屬或者其他法定人,待病情允許后再告知患者本人。

(五)通俗告知,明確告知。

對患者的告知,應盡可能將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如遇某些說地方語言的患者,醫患雙方直接交流有困難,應當設法通過適當的方法,讓醫患雙方準確了解彼此表達的意愿,避免發生誤解。

(六)對患者的告知,應當盡可能詳盡、條理,鼓勵患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盡可能地解答患者的質疑,在雙向交談中完成對患者的告知。

(七)對患者的告知,應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種族和民族的差異,尊重他們的習俗和文化特點。

(八)對于某些能夠表示本人意愿,但執意授權子女代為表示自己意愿的老年患者,醫師應親自與患者本人交談并聽取本人的真實意愿。

如果子女的同意與患者的健康利益及愿望相吻合時,醫師可接受子女履行同意手續;如子女或其他家屬出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表示的意愿背離患者健康利益或意愿時,醫師應耐心地、及時地向他們做出解釋,并提出必要的建議,要求他們慎重對待。

(九)某些不能表達本人意愿且親屬眾多的患者,可要求他們確定一名家屬履行知情同意權;

面對醫師提出的治療決策,眾多親屬存在分歧時,醫師應反復向他們說明治療方案的科學性與必要性,便于他們慎重選擇,并采取全體簽字同意的方法。

(十)對于某些父母的意愿明顯背離未成年子女健康利益、不同意醫師的治療決策時,醫師應耐心地向他們說明其后果,引導他們接受醫師的科學決策。

(十一)對患者的告知談話,一般的入院、診療由主管醫師、護士進行;

特殊診療、用藥、檢查等由科主任或醫療組長進行;危重、疑難、大手術由科主任進行;有醫療糾紛的告知談話要有醫務部人員參加。

五、知情同意告知的免除

(一)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時,可以免除知情同意告知義務。

(二)免除知情同意告知應當經院長或院長授權的負責人(分管院長或醫務部負責人、夜間及節假日為醫院總值班人員)批準。

(三)免除的知情同意告知,在病情好轉后或其他情況變化后,應向患者本人、家屬或其他法定人補充履行知情同意手續。

六、知情同意簽字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是患者或家屬(人)在知情的前提和條件下,對擬實施的特殊診療操作、處置,做出的承諾或同意的意思表示,說明醫務人員已向患者履行了醫療行為不利后果的告知義務和醫務人員不同程度的關注義務,即患者行使知情同意權的法定形式或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的法定形式。

(二)診療活動中,以下情況均應簽署知情同意書:

1.各種手術及麻醉;

2.輸血(血液制品)治療;

3.有創傷性、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的檢查和治療;

4.由于患者體質特殊或病情危重,可能產生對患者不良后果和危險的檢查和治療;

5.臨床試驗性檢查和治療;

6.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如貴重藥品、自費藥品等;

7.對死因有異議需尸檢;

8.患者病情危重;

9.其他需要事后證明已得到患者(或相關人)認可的事項。

(三)知情同意書中條款要完善,意思表達要正確、真實、精確;

字跡要工整,形式要合法。內容可包括:項目名稱、目的、適應癥、替代醫療方案、風險(可能發生的意外、并發癥及不良后果)、防范措施、患者陳述、患者及相關人簽名、日期時間、醫師簽名等內容。

(四)簽字同意的第一資格主體是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書的簽屬應遵循:

1.簽字人的認定遵循確定告知對象的原則;

2.手術過程中出現方案改變在治療允許的情況下應由被委托人簽字;

3.存在免除知情同意告知的情況時,正常工作日期間,由院長授權分管院長或醫務部主任簽字;夜間及節假日期間,由院長授權醫院總值班簽字。

七、知情不同意的處理

(一)知情不同意,是指患者、患者家屬或其他法定人,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不同意醫方對疾病的診斷措施、診斷或提出的治療方案,拒絕配合治療或拒絕履行簽字同意等手續的行為。

(二)知情不同意可區分為部分不同意與全部不同意。

其中包括診斷方法、治療方法、手術與否及手術方案、用藥選擇、費用的耗費等方面的不同意。

(三)對患者或其家屬提出的各方面不同意見,醫師在綜合分析自身的意見和患者、家屬提出的意見后,仍認為是科學合理的,則應再次或多次向患者或患者家屬耐心說明,并陳述利害關系,說服他們同意醫師的意見。

如患者仍堅持己見,則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置:

1.如患者出于降低費用原因,提出改用其他治療方法或其他藥物,而對療效及患者康復沒有嚴重影響,醫師可考慮接受病方意見,修改原有治療方案;

2.患者出于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和治療效果,提出種種補充或修改意見,且這種意見有其可取之處,并愿承擔費用,醫師可接受患者的意見,修改原有方案,形成新的知情同意。

3.患者從他處得知另有其他治療方法,且自認為這種方法優于現時醫師向其提出的治療方案,不同意或懷疑醫師提出的診斷措施或診斷結論,要求另選醫院,醫師在向其說明后仍不接受,可同意其選擇,并協助做好轉院或其他手續。如在轉院中可能出現危險,醫師應明確告知或勸阻;勸阻無效時,應要求患者完善自動出院申請書等書面手續。

4.對患者已明確表示的不同意,如患者的意見可能危急患者的生命,或可能給患者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醫師應向患者或其家屬再次充分說明;對于仍堅持其意見者,須簽署相關文書;并在病程記錄中如實記錄,且需由兩名以上醫師簽字確認。

5.所有不同意,都要明確記錄在案,以備查用。對拒絕檢查、拒絕手術、拒絕尸檢等應與患者或人、委托人簽署相關協議書。

八、知情同意與保密要求

(一)不向他人、媒體公開其病情、隱私、個人相關資料及診斷治療中的一切情況。

(二)因各種原因需拍攝患者的照片時,均需事先征得患者的簽名同意。

(三)新聞媒體部門需了解患者情況時,必須經過醫院黨委辦公室安排,征得患者或親屬同意后,由醫務部、護理部予以協調,安排相關人員接受采訪。

任何人不得擅自將患者的情況通報給新聞部門。

(四)除規定可以查閱病案的人員外,其它人員如需查閱或使用病案內的資料,首先必須征得患者或其家屬的書面簽名同意。

(五)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依法享有隱私權。

如果患者提出的保密內容有違國家法律規定,或者對患者健康恢復不利、或有違他人健康,則應向患者說明保密的不利影響,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處理,如傳染病患者應嚴格按照衛生部傳染病上報的有關制度實行。

篇7

關鍵詞:配合治療;個體化心理護理;滿意度;血液透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計120例。按照隨機分組原理,將120例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在21~73歲,平均(49.1±4.3)歲。本組患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者,共16例;高血壓性腎炎者,共1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者,共21例;糖尿病性腎炎者,共9例;其它類型腎病者,2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在20~75歲,平均(49.3±4.2)歲。本組患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者,共17例;高血壓性腎炎者,共13例;慢性腎功能衰竭者,共19例;糖尿病性腎炎者,共10例;其它類型腎病者,1例。兩組患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方法 兩組都接受常規護理,其內容為:監測患者各項基礎體征;若患者出現異常,需立即給予對癥處理,并告知相關醫師。實驗組同時應用個體化心理護理措施,詳細如下。

1.2.1健康宣教[1] 因對疾病認知程度的偏低,使得患者在透析時容易產生恐懼、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有甚者,還會對治療醫師表現出抵觸情緒。故,護理人員需將疾病的相關知識向患者作出詳細的陳述,包括:臨床表現;診斷方法;致病因;治療方式;預后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向患者解釋血液透析的過程、目的與效果,以幫助其疏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積極性。

1.2.2心理干預[2] 長時間的治療以及疼痛,都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使其缺失面對治療的信心,進而產生憂慮、緊張以及不安等情緒,并形成暴躁亦或者是易怒等性格。故,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進行交流的力度,以掌握其心理情緒的變化情況,然后再適當的對其輔以針對性較高的心理輔導措施。傾聽患者主訴,給予其寬慰與鼓勵,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如:個性特點、家庭情況、工作以及年齡等,并以此為依據,完善個體化心理護理的內容。糾正患者不良的飲食與作息習慣,病房探視時,給予其人文關懷,同時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疼痛,以緩解其不良情緒[3]。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配合治療的情況以及有無心理問題。采取院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共120例)患者實施護理滿意度調查。統計調查數據,并作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均以SPSS 20.0 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分析兩組的配合治療率以及心理問題發生率 實驗組護理后的配合治療者,共59例,所占百分比為98.33%;對照組配合治療者,共28例,所占百分比為46.67%。實驗組配合治療率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實驗組護理后心理問題發生率為21.67%,對照組為85.0%。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分析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78.33%。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的臨床治療中,血液透析能起到維持患者生命的作用。可盡管如此,該療法也容易使患者在治療中出現諸多的并發癥亦或者是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疼痛加劇,并產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如:恐懼;抑郁;焦慮),進而直接性的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對此,護理人員需于治療過程中,結合患者的病情及性格特點,為其制定最佳的個體化心理護理計劃,以通過有效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輔導等方式,達到疏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積極性以及維持良好心態的目的[4]。

本研究,實驗組經個體化心理護理后,其配合治療率、心理問題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可幫助其疏解不良情緒,建立治療信心。

參考文獻:

[1]曹秀梅,李大雨.個體化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3,42(14):842-843.

[2]王衛蓮.研究血液透析采用個體化心理護理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5):944-944,945.

篇8

關鍵詞:護理查房;護士;整體素質

Explore Joint Nursing Round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es

FENG Li-li,XU Hui-fang,LIN Dan-hua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Taizhou 318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nurse service quali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to nurse the. Methods 2011 year, our hospital change Kone nursing rounds the way, the group of nursing rounds. Results After 3 years of practice proved that, the rounds for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o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nurses' observation,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and 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nurse service quality. The nurse turnover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8% in 2011, 5% in 2012 to 3.34% in 2013,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mprove the nurses' rate, make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needs to be further satisfied. Conclusion Group nursing rounds increased nurses knowledge update channe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es, but also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Nursing rounds; Nurse; Overall quality

由于現代護理模式發生了變化,護理業務改革的內容和形式,擴展護理人員查房的范圍,使優質護理趨于擴大化發展;護理查房也是是最基本,最重要工作之一,是對護理業務的質量管理和指導,是保證患者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護理活動,查房制度的執行與查房質量不僅影響到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對查房者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更直接的反饋,對護理管理具有促進作用,提升護理整體素質,2011年開始,我院21個護理單元開展了多科聯合護理查房,經過3年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實施方法

1.1 查房模式 護理部制定多科查房的科室配對,原則上以疾病相關聯的科室進行配對,聯合查房科室在年初制定各科查房日程安排表,每月1次,由擬定的科室進行護理查房,制作成PPT形式,配對的協作科室人員參加學習,以達到科間相互學習、交流的目的。

1.2 查房程序 病區護士長根據科內的具體情況,確定護理診斷難度較大的急危重、疑難病例、復雜大手術或涉及新技術的病例進行護理查房,一般由該病例的首席護士作為主查人,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新進展,責任護士仔細查閱護理病歷,匯報病史,確定護理診斷,制定相關護理措施,提出困惑或問題,由參加的聯合科室內人員進行探討、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2 效果與體會

2.1 激發了護士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護士的觀察分析能力

2.1.1多學科聯合查房給護士提供了一個很好學習的機會,使護士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診斷和治療,對優質護理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因為護理人員需要在查房前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解,這就引起他們對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并結合每個患者查房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專業水平。

2.1.2 多科查房共同進行,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提高作用,多科護理查房要求護士對患者動態信息進行掌握,促使護士能夠更主動地觀察患者的病情,確保評估正確,針對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準確的護理。因此,受過訓練的護士觀察問題和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均得到提高。護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時富有熱情,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2.2增加了學習知識的渠道,對護士的科研能力進行培養 任何學科的發展均以本學科的研究為基礎。科研能力是現代護理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護理研究進行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護理的標志之一就是科研護理的開展[1]。多年來,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而護理的發展相對落后,多數護士認為,護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忽略了其重要性。聯合查房實施開展以后,開拓了護理人員更新知識的渠道,開闊了思路,轉變了觀念,學會了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并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2.3 促進了科間協作,體現了護理團隊的合作精神 以往每月護理查房,由病區護士長組織科內人員參加,而多科聯合護理查房時,遇到疑難討論或護理困惑時,需要多科協作討論解決,參加查房的全體人員都應具有優秀的專業素質、規范的行為舉止以及豐富熟練的專業知識,在查房中各盡其責地完成自己的職責,密切配合,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2.4 降低了年輕護士的離職率 通過多科聯合護理查房,提供了年輕護士學習新知識的平臺,讓她們在輪轉時能夠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降低工作壓力,我院護士離職率從2011年8%、 2012年5%逐漸降到2013年3.34%。

2.5 規范了護理管理,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通過多科聯合查房,提高了護士長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對護士的緊迫感及責任感也起到加強作用,保證護士工作的質量。護士進行查房的重要性體現在它能夠對護理工作中發生的重難點、弱點以及疑點進行解決,充分體現了高職稱,高資歷護理骨干的核心領導作用,指導其他護士正確進行護理過程的執行[2],并及時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降低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此外,查房過程中,通過對患者的陳述進行傾聽,經過護患相互交流和討論,患者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3結論

綜上所述,聯合查房增加了護士知識更新的渠道,提高了護士素質,同時也對護理質量有改善作用。聯合查房的內容以及形式將在實踐中將繼續進行改進和充實,使之對整體護理的發展起到積極有效地促進作用,讓患者能夠得到的服務質量更優質。

參考文獻:

[1] 馬麗.人性化護理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69-70.

篇9

[關鍵詞] 病歷檔案;科學管理;管理效率;四個意識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b)-146-02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和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病案管理學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并在實踐中有了長足的發展,病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重視。對醫院管理工作來說,病案管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病案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工作。

病歷檔案是患者在醫院就醫期間形成的全部醫療檔案,即患者就醫后由患者或家屬陳述病情、病史以及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護理和愈后追蹤過程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包括各種文字、圖表,以及所有的實驗室檢查和其他特殊檢查的報告等),它完整地記錄了患者歷次的檢查、治療和轉歸的全過程,以及與疾病有關的所有問題。病歷檔案是醫務人員給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記錄,是患者就醫期間身體和心理情況的真實反映,是醫院臨床、教學、研究工作的寶貴資料,是人們向疾病作斗爭的原始文獻。從一定意義上講它也是臨床醫學的法定文件。因此,加強病歷檔案管理,有效地保護和利用病歷檔案,為醫療事業發展和社會各方面服務意義重大。

1 病歷檔案是醫院管理的重要信息庫

病歷檔案是醫院最寶貴、最有特色的檔案財富。它是臨床實踐的原始記錄,是患者的保健參考資料,是醫務人員對疾病正確診斷和決定治療方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病歷檔案記載了每個患者的疾病情況、診療方法和效果,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醫院的發展史。病歷檔案還是醫療糾紛處理、傷殘評定、訴訟案件調查的重要法律依據。因此,可以說病歷檔案是一個醫院最寶貴的珍藏,也是最有利用價值的檔案財富。病歷檔案,特別是罕見病例檔案具有重要的信息利用價值,對于類似病案的診治具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2 病歷檔案是醫療教研工作的重要參考

病歷檔案對于醫務人員開展醫療、教學、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病歷檔案是提高醫療水平和護理水平的重要資料。對于患者診斷的確立和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都要參考病歷檔案。一個完整的病歷檔案可以指出通向正確診斷的途徑,所以它是決定診斷的關鍵。通過對病歷檔案運用醫學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就能提出各種有價值的資料,來總結經驗教訓,提高醫療質量和護理質量。

3 病歷檔案是生動的教學示范材料

病歷檔案是醫學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料。通過病歷檔案的統計分析,能夠找出規律,為醫學科學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推動醫學的發展。臨床醫師可根據既往某類疾病的病歷檔案回顧性總結,得出某些規律性的結論來提高臨床工作。更可有計劃地進行一些前瞻性研究,按照一定的要求來記錄病歷檔案,從而提供研究資料,豐富醫學知識寶庫。此外,通過病歷檔案的統計分析,可以找出各種疾病發生、發展的特點,為采取預防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提供依據。因此它是疾病預防工作的必要基礎。

4 病歷檔案是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

一方面,病歷檔案為醫療保險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依據。如何使保險公司及被保險人雙方利益均得到保證,病歷檔案便成為一個重要依據,病歷檔案可以為保險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實信息,醫院病案室為保險公司提供被保險人的病歷檔案已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另一方面,病歷檔案為解決醫療糾紛提供真實有效的依據。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加強,表現出的醫患糾紛也越來越多。病歷檔案作為解決醫療糾紛的一個重要依據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病歷檔案還是處理各種肇事、事故和傷殘鑒定的重要文件,必須根據病歷檔案來作檢查分析,才能推斷出責任之所在。

綜上所述,病案管理意義重大。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多年來,文登整骨醫院本著寫好病案、管好病案、用好病案的原則,下大力度加強病案質量的管理,努力提高病案管理效率,要求病案管理工作者必須強化“四個意識”,更好地適應病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強化危機意識。做為醫療事業和檔案工作組成部分的病案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種先進檢測儀器設備的應用,也在經受著時代的沖擊。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病案管理不改革、不發展、不實現現代化,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做為病案管理工作者也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的許多領域中的傳統模式正在受到沖擊和挑戰。因此,作為病案工作者首先要強化危機意識,正視條件和困難,明確自己所擔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變壓力為動力,才能促使病案管理工作與時俱進,加快發展。

二是強化超前意識。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社會發展步伐加快,醫療事業與國際接軌,對病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機遇與挑戰,病案工作者必須盡快拋棄不利于病案管理發展的傳統的、舊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要學會用各種現代化的新理論、新思想武裝頭腦,要解放思想,大膽改革,要站的高、看的遠,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找準病案管理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進一步強化超前意識,來發展病案管理事業。

三是強化創新意識。當前擺在我們病案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問題:如電子文件大量產生帶來的病案歸檔、保管、利用問題;醫療體制改革后病案管理方式和手段如何變革的問題;信息共享與病案提供利用手段落后的問題,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用舊的思想、舊的觀念、舊的方法是無法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思想觀念要創新,工作思路要創新,管理方式也要創新,只有創新才會有發展,才會有病案管理的與時俱進。

四是強化服務意識。病案工作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病案的保管與管理;二是病案的利用服務。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貼近現實,找準病案管理工作的位置,要強化服務意識,在管理好病案的同時,更要注意為醫療工作服務,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為醫學研究服務。做到醫療工作開展到哪里,病案工作就服務到哪里,人民群眾什么時候需要,我們就什么時候提供,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才會得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才會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巧玲,李少玲,羅秀梅.電子病歷檔案規范管理與開發利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105-106.

[2]陳巧玲,李少玲,羅秀梅.電子病歷檔案雙軌制歸檔與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0):58.

[3]鐘惠茹.病歷檔案資料對醫療事故處理的影響因素[J].中國現代醫生,2009,6(4):111.

篇10

隨著社會的進步,患者的法律觀念的逐漸普及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在醫療工作中潛在著許多法律問題,處理得不當就會導致醫患糾紛。現就護理工作中常見的護理糾紛及防范措施與大家共同探討。

1.護理糾紛的主要原因

1.1醫護人員法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忽視患者權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水平提高。法律知識的普及,患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患者權利、護理人員義務了解少,缺乏證據意識,對具有法律效應的護理證據重視不夠,陳述不正確,法律責任模糊.主要表現在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語言不嚴謹。對護理記錄書寫簡單、不全,字跡了草,隨意涂改護理記錄內容,與醫生病程記錄相矛盾,從而造成糾紛。

1.2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差。在工作中不使用服務用語,不注意談話的方式和語氣,回答問題冷漠簡單,不能感受患者的痛苦,表現十分不耐煩,大聲呵斥致患者緊張、恐懼或難以承受而發生意外情況,引起糾紛。

1.3缺乏責任心。工作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規程操作,查對制度不嚴,甚至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具有難預料的特點,要求護士嚴格按照操作常規進行觀察,有些護士工作不專心,觀察不細致,未能及時發現問題,失去處理時機。住院時未能履行詳盡告知患者的義務,享受的知情權,在遇到特殊病人時說話隨便,從而引起糾紛。

1.4業務技術不熟練。現在的患者對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業務不熟練表現為觀察病情時護理知識欠缺,工作經驗不足,對患者出現的某些癥狀缺乏認識以致延誤診斷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因操作技能不熟練,給患者增加痛苦造成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引發糾紛,對常用的診療設備和儀器性能不熟悉,操作生疏,出現緊急情況應急能力差。在忙亂中出現差錯而引發糾紛。

1.5管理缺陷。護理人員的編制不足,夜班頻繁,工作繁重,夜班護士一人要照顧整個病區的患者,往往顧此失彼。這也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一個客觀因素。

1.6護患溝通不到位。護患溝通是護士與患者及家屬陪護人員之間的溝通。護患溝通不到位,有時護士做的并沒有錯,但患者是不知情的,就不能積極配合護士的工作,患者和家屬缺乏醫學知識及對醫院規章制度的了解,單方面強調理由而引發糾紛

1.7患者和社會方面的原因。患者和家屬對疾病了解不多,對醫院開展的新技術知之甚少,或道聽社會上一些途說從而對醫務人員誤解而產生糾紛。有一些患者預后不佳、對醫務人員不信任,將自身疾病潛在風險轉嫁給醫務人員,引發糾紛。

2.防范措施

2.1強化護理人員法律觀念,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法律是人們行為規范的準則,護理人員應在實際中充分認識患者享有的權利,并從患者的角度和利益方面去努力,維護好患者的權利,在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應盡快使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依靠法律維護正當權利。

2.2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理念,一切讓患者滿意是我們的服務宗旨,規范護士的服務行為,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3增強責任心,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章制度要天天講,經常學,每月查找問題并制訂防范措施,從而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進一步促進護士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

2.4注重在職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因護理工作專業性強,要求護士業務素質高,應急能力強,因此,應定期對護士進行崗位練兵、業務學習、考試、操作技術考核等,不合格者不上崗。

2.5完善管理,合理安排班次,互相協作,避免超負荷工作,從管理上防范糾紛,加快醫院建設步伐,設立各種職能部門,為臨床一線服務,一方面減輕護士的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由此而產生的護患糾紛。

2.6提高護士溝通水平,消除溝通隱患。沒有溝通,護理人員就無法評估患者,收集有效的資料和信息,無法發現潛在的護患矛盾,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每個護士都應熟練掌握溝通技巧,通過有效的溝通給患者更多的關愛,了解其心理活動,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護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2.7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化,加強管理。護理文書書寫要做到及時、準確、真實、客觀、完整。嚴格控制護理文書書寫質量。即質控護士監督把關,護士長每天檢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