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嫁接育苗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14 17:54: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蔬菜嫁接育苗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育苗設施。利用連棟溫室、日光溫室或拱圓大棚等進行育苗,要求設施堅固,抗災能力強,能夠調節溫度、濕度、光照以及防蟲、防雨等。
2.穴盤規格。根據蔬菜種子大小和成苗標準的不同選擇適宜大小的穴盤,一般使用能與精量播種機等機械配套的標準穴盤,規格包括32孔、50孔、72孔、98孔、128孔、200孔、288孔等。
3.基質要求。適合不同季節蔬菜穴盤苗生長,能充分發揮其固定和保持作用,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和附著,能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肥、氣、熱、pH等條件。
4.種子質量。適合目標市場消費習慣和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品質優良豐產性好的品種;發芽率高且具有較強的發芽勢:品種純度98%以上;抗病性強;出苗整齊,生長健壯。
篇2
關鍵詞 日光溫室;黃瓜;嫁接育苗;標準化;技術規程;遼寧朝陽
中圖分類號 S642.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100-01
近年來,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凌源市的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據統計,2012年全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達到12.33萬hm2,總產量495萬t,實現產值150億元,成為了東北地區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設施農業已經成為朝陽市農業的支柱產業,成為推動朝陽市農民致富和助力朝陽發展的一個新引擎、新優勢、新亮點。
隨著設施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因育苗技術落后、品種選擇不對路,部分農戶因育苗不利造成不能按時種植,產品質量差、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傳統的“戶戶種菜、家家育苗”的傳統育苗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蔬菜產業規模化、區域化、工廠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的要求。黃瓜是凌源市設施農業主栽蔬菜品種,結合朝陽市設施農業發展實際,針對設施農業黃瓜生產缺乏標準化嫁接技術瓶頸問題,開展日光溫室工廠化培育黃瓜嫁接苗標準化技術規程研究,是實現設施蔬菜產業向高產、優質、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全市實現設施農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現將朝陽市日光溫室黃瓜工廠化嫁接育苗標準化技術規程介紹如下。
1 嫁接方法選擇
長期以來當地棚戶是以戶為單位用園田土營養缽小規模分散經營,采用的嫁接方法是傳統的靠接法。此種嫁接法的缺點是只能使植株莖部4根維管束中的2根實現嫁接,輸送營養和水分的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嫁接點位低,距離土壤表面近,只有2.5~3.0 cm,易感染土傳病害,嫁接方法復雜,還需用嫁接夾固定,只能在營養缽內進行嫁接,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每人只能完成嫁接量600~800株/d。
工廠化嫁接黃瓜苗采用頂接法。頂接法是以適宜品種如日本進口大和盛基白南瓜籽、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制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綠園黃瓜、盛育5號等優良品種的黃瓜幼苗頂部作接穗,經過嫁接組合成嫁接苗,育成壯苗后移栽進入生產棚。頂接法與傳統靠接法相比的技術優勢是:使瓜莖4根維管束全部嫁接,輸送養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1倍;嫁接方法簡單易行,無需嫁接夾;在50穴的穴盤當中即可進行,無需營養缽;生產效率由人均嫁接600株/d提高到5 000株/d,為工廠化育苗提供了技術保證;嫁接點位提高了3~5 cm,極大地減少了土傳病害的感染幾率;全面提高了抗逆性、豐產性,產量提高30%以上。
2 嫁接的物質材料準備
在朝陽地區冬季極端低溫條件下嫁接黃瓜苗前提是在保溫措施良好的日光溫室內進行[1-2];有行之可靠的增溫措施,確保在極端不利的氣候條件下也能保證嫁接育苗取得成功。再配備燃煤空氣熱傳導輔助增溫措施,即使在外部氣溫達-17 ℃時嫁接棚內也能確保溫度在16 ℃以上;制作育苗小拱棚,方法是:截取4 mm鐵絲(8號線)2.2 m。兩端插入土中10 cm固定,在有地布的大棚內的土地上或在育苗床架上彎曲支成弧形小拱。小拱寬度為1.65 m,可并排放5個穴盤,小拱兩邊各配備1幅寬1.5 m、長度與大棚寬度一致的0.08 mm厚塑料薄膜備用;制作催芽床:根據播種量的大小及平盤數量的多少,在有地布的棚內鋪上草簾,草簾上鋪上1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再鋪5 cm厚的蛭石,在蛭石中埋入電熱線,支上小拱;準備好嫁接簽和刮臉刀片;搭好可移動的簡易嫁接臺,可用花箱作嫁接臺。由具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嫁接手操作,并做好相關嫁接準備。
3 繁育砧木
用常溫清水浸泡南瓜籽10 h,泡透后反復搓洗,并用清水清洗2次,洗去黏液,稍試晾干,然后放入催芽箱中進行催芽。催芽時種子下面鋪上濕布,上面蓋上濕布開始將溫度調整在30 ℃,然后逐漸降低溫度使其恒溫控制在27~28 ℃,催芽26~32 h。當胚芽長到1~5 mm時即可播種。播種在50穴標準穴盤內,穴盤打孔深度0.8~1.0 cm。播種時胚芽朝下平擺,播種后附上蛭石。蛭石厚度與穴盤平齊。然后用自走式水車澆透,以穴盤底部小孔處滴水為準。然后進行正常苗期管理。當南瓜籽播種后7 d,子葉展平真葉初顯時即可進行繁育黃瓜接穗。
4 繁育接穗
選用標準平盤,盤內裝滿配制好的基質,用定制的木板壓平、壓實,使基質平面低于平盤的平面1 cm。每個平盤均勻播撒1 000粒黃瓜種子。然后用蛭石和珍珠巖按1∶1的比例再添加200 g/m3的苗菌敵,充分攪拌均勻平鋪在黃瓜籽上,與平盤上沿平齊。一次性將水澆透,以平滿底部滴水為準。在春季進行嫁接苗時,相應的作物品種砧木與接穗的播期應視砧木長勢確定接穗的播期,盡量使嫁接期相遇。
5 催芽
把種播好,澆透水的平盤放入催芽床小拱內,平覆上1層0.08 mm的塑料薄膜進行覆蓋,以保持盤內濕度。然后用電熱線加溫至32 ℃,逐漸降至28 ℃恒溫管理進行催芽。一般催芽時間為5 d,接穗長到5~7 cm,子葉完全展開、由黃變為深綠色時即可嫁接。嫁接前將普力克800倍液均勻噴灑在接穗上,然后即可嫁接操作。
6 嫁接操作
當南瓜砧木播種在20 d左右,真葉長到2 cm;黃瓜接穗播種5 d后,長到5~7 cm完全變深綠色時即可嫁接。嫁接期間,1~7 d內溫度應控制在16 ℃以上,溫度偏低時可能造成育苗失敗。成活期可適當降低溫度適當煉苗,避免產生徒長苗。濕度管理上,應在90%以上,切勿使嫁接苗失水、萎蔫。嫁接口嚴禁沾水。所有嫁接苗應選在晴天進行,雨雪天氣絕對不能嫁接。嫁接時,先用刀片把南瓜苗的生長點和真葉去除,再用同黃瓜莖粗相同的專用金屬嫁接簽,從南瓜苗一側子葉上基部向對側子葉下基部朝下斜插0.5 cm,但專用嫁接簽尖端不要插破南瓜莖的表皮,也不要插入髓部。拔出黃瓜苗,在苗的子葉下0.8 cm處用刮臉刀片斜切1刀,切口長0.3~0.5 cm,將插在南瓜莖中的嫁接簽拔出,把削切好的黃瓜莖斜切面朝下插入孔中,使接穗斜切面的尖部透出南瓜莖表皮0.5 mm,并使黃瓜的2片子葉與南瓜的2片子葉成“十”字形。嫁接要求:切接口要一次切成,黃瓜與南瓜插接時一次插成,不能來回移動;及時更換刀片,保證嫁接刀片的整潔、鋒利,每片刀片的嫁接量在160~180株為宜;準備嫁接的苗進入嫁接場地前要認真識別病苗,注意病苗絕對不可進入嫁接工作臺。
7 嫁接后管理
將嫁接完成的苗盤移入育苗小拱棚,1排5盤擺好,用0.08 mm厚的薄膜平鋪在嫁接完的秧苗上封嚴,將支好的小拱兩側的塑料薄膜拉起,用嫁接夾將縫隙處對嚴夾好,在大棚上用85%透光度的遮陰網遮陽,然后進入嫁接時段的苗期管理:方法是每天“兩敞兩蓋一遮陽”,即早晚陽光弱時,打開大棚上的遮陰網、小拱上的塑料薄膜和平鋪在秧苗上的塑料薄膜,讓秧苗接受弱光,放出潮氣使秧苗呼吸到新鮮空氣,注意不要使膜內滴水流到幼苗上。中午陽光強時,放下遮陰網蓋好塑料薄膜,減少陽光直射,避免水分快速蒸發,確保秧苗不失水、不萎蔫。用該種方法管理7 d,期間視幼苗長勢逐漸加長弱光光照時間,待幼苗完全成活時去除一切覆蓋物,進入苗期正常管理[3-4]。
嫁接期間苗期管理的關鍵環節是溫度控制,育苗棚內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16 ℃以上,16 ℃是嫁接育苗的臨界點,如達不到該溫度就會有各種病害發生。造成育苗大量死亡。最佳育苗溫度是26~28 ℃。當溫度達不到時啟動日光溫室燃煤空氣熱傳導輔助增溫設備,確保溫度要求。當嫁接苗完全成活,苗齡達到40~45 d,株高在12~15 cm,1葉1心,呈深綠色,莖干粗度達6~7 mm,根系呈白色細根密集抱團,整株無病態時即可按訂單發放成品苗進入定植階段。
8 參考文獻
[1] 張鳳光,賈利元.蔬菜穴盤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127-129.
[2] 郝金魁,張西群,齊新,等.工廠化育苗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349-351.
篇3
關鍵詞:培育;嫁接;溫室
中圖分類號:S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29
筆者從2014年開始嘗試茄子插接育苗方法,經過試驗,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與當前生產上采用的劈接法、貼接法和靠接法相比,插接法既有利于培育壯苗,增強防病效果,也提高了工效。
下面就北方日光溫室越冬茬茄子栽培中的插接育苗方法做一介紹。
1 砧木品種選擇
經過幾年的對比試驗,托魯巴姆同時抗4種土傳病蟲害,根系發達,嫁接親和性好,嫁接后除具有極強的抗病蟲性外,還具有耐高溫、耐干旱和耐濕的特點,果實品質極佳,總產量高,建議采用這一品種。
2 接穗品種選擇
京茄黑寶、碩源黑寶、超亮紫茄、布利塔長茄、愛麗舍長茄等品種都具有耐低溫弱光、連續坐果能力強、抗病耐病性能好等特點,可以做越冬茬栽培的接穗品種,可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進行選擇。
3 育苗時間
6月上旬播種砧木托魯巴姆,7月上旬播種接穗。
4 種子處理與催芽
4.1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少許酒精溶解赤霉素,再加水配制成500~600mg/L水溶液,常溫下浸泡砧木種子24h;接穗種子用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浸種1h,用清水洗凈并搓去種皮黏液,在25~30℃水中浸泡10h。
4.2 種子催芽
將浸泡好的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用擰過的干凈濕毛巾包好,放在28~30℃的環境中催芽(可用恒溫催芽箱,也可以用電熱毯,方法是把地膜鋪在電熱毯上,把處理好的種子放在地膜中央,在包裹種子的毛巾上再蓋上地膜,為了保證通氣,在上方覆蓋的地膜上撕開幾個小口子,最后用棉衣將電熱毯蓋住,接通電源,將開關設置在低溫檔。這個方法與催芽箱的催芽效果基本相當。)每天翻動種子1~2次,當包裹種子的毛巾稍干時,用微型噴壺適當補水。砧木種子7~9d后即可發芽,接穗種子5d左右即可發芽。砧木或接穗種子有50%~60%露白時就要及時播種。每667m2用砧木種子15~20g,接穗用種子35~40g。
5 育苗前的準備
育苗場所選擇在沒有種植過茄果類蔬菜的溫室或拱棚中,育苗前對設施進行高溫消毒或藥物消毒。 高溫消毒是密閉設施7~10d,利用太陽光充分暴曬進行消毒;藥物消毒是封閉設施,用45%百菌清煙劑200~300g/667m2加30%敵敵畏煙劑200~300g/667m2,分布均勻,點燃后熏棚8~10h。消毒結束后,及時做好育苗床,搭設小拱棚。栽667m2茄子需育苗床面積15m2左右。為合理利用育苗場所,可以聯戶育苗。
6 播種方法和出苗前的管理
砧木種子播種在平底育苗盤中,接穗種子播種在128孔育苗穴盤中。育苗土采用商品育苗營養基質。拌和育苗基質的標準是手握成團,指縫水滴不落。
播種砧木時,將拌和好的育苗基質輕輕裝在平底育苗盤上,刮平后5~6盤摞成一摞后輕壓,形成深0.5~0.6M的播種面,均勻撒播種子后蓋上基質并刮平,每個平盤用種1.5g左右,播完后整齊擺放到育苗床上,用噴霧器及時噴水,噴到、噴透,然后覆蓋地膜;接穗播種時,將128孔穴盤裝滿基質并刮平,10個摞成一摞,用力均勻下壓,使每個穴盤都形成深0.6~0.8M的播種穴,將發芽的種子進行點播,每穴1粒種子,播完覆蓋基質并刮平,整齊擺放到育苗床上,用噴霧器噴水后覆蓋地膜。
出苗前,白天氣溫保持在28~30℃,夜間20~22℃。由于播種時間為6、7月份,正值高溫季節,為防止高溫烤芽,白天育苗盤地溫接近28℃時,在小拱棚架上及時覆蓋雙層遮陽網或黑色地膜,進行遮陽降溫。
7 嫁接前的幼苗管理
當有50%~60%幼苗出土時,要及時撤去地膜,接穗白天溫度25~28℃,夜間15~18℃,砧木白天27~29℃,夜間18~20℃;齊苗后,每天仔細觀察幼苗和營養基質,發現缺水,需用噴霧器及時補水,在第1真葉展開時葉面噴施1次400~500倍的20:20:20水溶性平衡肥溶液。砧木幼苗長到2葉1心時及時分苗到50孔穴盤中,分苗前平盤要澆到水,分苗后用適宜濃度的生根液澆透,從分苗到緩苗,白天溫度30℃,夜間20℃,緩苗后根部澆施1次500倍平衡肥,并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6~28℃,夜間16~18℃。
齊苗后,用3000倍95%惡霉靈對幼苗進行灌根處理,用愛綠士300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混合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混合液噴霧防治病蟲害2~3次。
嫁接前5~7d,適當控制澆水,利于秧苗的木質化進程。
8 插接法操作要點
8.1 嫁接適期
當砧木長到3葉1心到4片真葉,接穗長至2片真葉展開到2葉1心時為嫁接適期。
8.2 嫁接過程
嫁接前1d,用6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溶液對砧木和接穗進行1次仔細消毒。嫁接場所要遮蔭,相對濕度達到60%以上。嫁接r,先將1盤砧木苗在1~2片真葉以上部位水平剪斷,并去掉所留真葉處的腋芽,然后用直徑1.4~1.6mm、一端帶有斜面的鋼簽,從砧木苗真葉葉腋處按45~60 度角向對面斜插,以鋼簽不插破表皮為宜,形成一個3mm深的小孔,鋼簽暫時留在小孔內,選擇莖粗細與鋼簽相當的接穗苗,用干凈的刀片從接穗子葉下方切去根系,再把接穗子葉下方的莖削成2.5mm長的楔形切口,迅速拔出鋼簽,把接穗切口斜面朝下插入砧木的小孔中直到小孔底部。
8.3 嫁接后的苗期管理
嫁接后的苗子要及時澆足水,迅速放入育苗床上的小拱棚中,育苗畦要提前澆足水并鋪上地膜,小拱棚的棚膜上覆蓋2層遮陽網或黑色地膜。嫁接后4d內要完全遮蔭,全密閉小拱棚。白天溫度28~30℃,夜間20~22℃,相對濕度95%以上,即小拱棚的棚膜內面均勻布滿水珠。此時也正值高溫季節,如果小拱棚內的溫度接近30℃,可在小拱棚的覆蓋物上噴灑冷水降溫。從第5天開始,早晚去掉遮蔭物,逐漸見光,并在小拱棚頂部進行扒縫放風,中午前再關閉風口,覆蓋遮蔭物,以后逐漸延長通風和見光時間,以接穗不萎蔫為原則。8~9d后嫁接苗基本愈合,可以轉入正常管理,此時用0.2%磷酸二氫鉀加銀法利600倍混合液對嫁接苗進行葉面噴霧,防止接穗葉片染病。
嫁接到移栽約需1個月左右的時間,要精心管理,勤觀察秧苗,防止缺水、脫肥和病蟲害的發生,及時去掉砧木長出的新芽,從而培育出健壯的嫁接苗,為茄子越冬茬栽培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端華,楊建國.茄子砧木種子簡易催芽技術的研究[J].吉林蔬菜,2010(04).
[2]李宇虹,陳清.設施果類蔬菜土壤EC值動態及鹽害敏感性分析[J].中國蔬菜,2014(02).
篇4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西瓜每公頃單茬生產45000kg-75000kg(3000kg-5000kg/畝)的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肥料農藥使用原則和要求,生產管理等系列措施。
二、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本部分。
GB10715.1—1996 瓜類作物種子、瓜類
DB13/310—1997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DB13/311—1997 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DB13/453—2001 無公害蔬菜生產、農藥使用準則
DB13/T454—2001 無公害蔬菜生產、肥料施用準則
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無公害西瓜生產的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DB13/310的規定。
四、肥料、農藥使用的原則和要求
無公害西瓜生產中施用肥料的原則和要求、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種類等按DB13/T454執行;控制病蟲害安全使用農藥的原則和要求、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農藥的種類等按D13/T453執行。
西瓜常見病害有14種,其有利發生條件見附錄A(提示的附錄)。
五、生產管理措施
1.育苗
(1)育苗方式
根據栽培季節和方式可在露地、陽畦、塑料拱棚、溫室育苗,也可加設釀熱溫床、電熱溫床及穴盤育苗。
(2)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耐寒耐旱、長勢強、座瓜率高、耐貯運、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符合時常需求的早、中、晚熟品種。如早熟品種早巨龍、美抗9;中早熟品種京欣1號、京欣2號、長城新秀;中熟品種美抗8號;中晚熟品種金鐘冠龍、長城黑紅等。也可選用無籽西瓜。采用嫁接栽培時,選用葫蘆品種或南瓜品種做砧木。
(3)種子處理
按種子形狀、大小、色澤剔除畸形不符合品種特征種子,選出飽滿一致的種子。無籽西瓜需磕籽。
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迅速攪拌10分-15min,當水溫降至40℃左右是停止攪拌。有籽西瓜種籽繼續浸泡4-6h,然后洗凈種子粘液;無籽西瓜種子繼續浸泡1.5-2h后,洗凈種子表面粘液,晾到種子表面不打滑時進行破殼。做砧木用的葫蘆種子常溫浸泡48h,南瓜種子常溫浸泡2-4h。
(4)催芽
將處理好的有籽西瓜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8℃-30℃的條件下催芽,將處理好的無籽西瓜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33℃-35℃的條件下催芽,胚根(芽)長0.5cm時播種。葫蘆和南瓜種子在25℃-28℃的溫度下催芽,芽長0.5cm時播種。
(5)育苗準備
a.床土配制
用近三年沒有種過葫蘆科蔬菜的園土60%,圈肥30%,腐熟畜糞或糞干5%,爐渣或沙子5%,再在每立方米床土中加過磷酸鈣1.5kg,鉀肥0.5kg,混合均勻后過篩。
b.床土消毒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按每平米用藥8g-10g與15kg-30kg床土混合,播種時1/3鋪床面,2/3蓋在種子上面。
(6)播種
a.播種時間:10cm深土壤溫度穩定通過15℃,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8℃時為地膜覆蓋栽培的直播或定植時間,育苗播種時間應從定植時間向前提早25d-30d。單層大棚保護地栽培、大棚加小拱棚雙膜保護栽培,育苗的播種時間比地膜覆蓋栽培育苗的播種時間提早40d、50d。采用嫁接育苗時,育苗時間在此基礎上再提前8-10d。
b.播種方法:應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先在營養缽中間扎一個1cm深的小孔,再將種子芽向下平放在孔內,隨后蓋營養土1.0-1.5cm。播種后搭架蓋膜,夜溫低時,夜間蓋草苫。采用嫁接育苗時,砧木播在營養缽里,接穗播在苗床上。采用插接法的,砧木比接穗早播7-10d。采用靠接法的,接穗比砧木早播4-5d。
(7)苗床管理
a.溫度管理:出苗前苗床密閉,白天溫度保持30℃-35℃,夜間18℃-20℃。出苗后至第一片真葉出現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溫14℃-16℃,第一片真葉展開后,白天溫度25℃-30℃,夜溫12℃-14℃,定植前一周,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溫10℃-12℃。
b.其他管理:苗床要早揭晚蓋,增加光照,苗出土后達到所需最高溫時,應于背風處支縫放風降溫排濕。苗期一般不澆水,如果床土落干葉片濃綠顯旱時,可適當噴水補墑。
c.嫁接:當砧木一葉一心,接穗子葉展平一心時,先給砧木澆一次透水,然后進行插接或靠接。
嫁接苗應立即加蓋小拱棚,頭2-3d要蓋嚴,用花氈遮陰,保持白天25-30℃,夜里14-16℃,相對濕度在90%以上。3d后逐漸通風,一般不澆水。如表土顯干,可澆小水。注意及時抹掉砧木側芽。采用靠接的苗子在嫁接后10-13d,在接口下0.5-1.0cm處剪斷西瓜莖,成活后去掉嫁接夾。
(8)壯苗標準
苗高10cm左右,3葉-4葉1心,健壯無病,節間短粗,葉片濃綠,根系發達,苗齡30-35d,嫁接苗齡40d。
2.定植前準備
(1)整地
西瓜地應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質壤土,忌用花生、豆類和蔬菜作西瓜的前茬。嫁接換根的可連作。播種前深翻土地,開挖瓜溝,施基肥后耙細作畦。
篇5
關鍵詞: 大棚; 套種; 1年4茬; 高效生產
為了充分利用石家莊市現有大棚結構特點,在大棚立柱之間的間隙套種甜瓜,西瓜行間套種豆角,提高土地產出率,開展了大棚早春茬西瓜套種甜瓜、豆角―秋延后茄子高效配套生產技術研究。西瓜5月中下旬上市,667 m2產量3000~4 000 kg;甜瓜6月上旬上市,667 m2產量500~600 kg;豆角6月中旬上市,667 m2產量600~700 kg;秋茬茄子9月下旬上市,11月中下旬拉秧,667 m2產量3 500~4 000 kg,667 m2合計產值2萬元以上,比現有大棚早春茬西瓜―秋延后茄子種植模式667 m2增收5 000~6 000元。
1 設施類型及結構
設施類型為石家莊市常見的大棚結構,即水泥立柱、竹竿拱架,一般棚長200 m左右,跨度12 m或3~5連棟大棚,中柱高2.5 m,邊柱高1.8 m,667 m2建造成本6 000元左右。
2 茬口安排
此模式適宜4膜以上覆蓋大棚(地膜、小拱棚、二膜和外層大棚膜)。西瓜1月中旬嫁接育苗,3月上旬定植,5月中下旬收獲;甜瓜2月下旬嫁接育苗,4月中旬定植于立柱行,6月上旬開始采收,至7月中旬拉秧;豆角4月底在2株西瓜之間直播,7月中旬拉秧;秋茬茄子6月中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開始采收,11月中下旬拉秧。
3 栽培技術
3.1 春茬西瓜
3.1.1 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優質的接穗,如‘華欣’‘京欣2號’‘星研7號’等;同時選用嫁接親和力強、共生性好的砧木品種,如‘京欣砧1號’‘新土佐’等。
3.1.2 嫁接育苗 一般選擇日光溫室用50~72孔塑料穴盤育苗,育苗基質配比為V草炭∶V蛭石=2∶1,或V草炭∶V珍珠巖∶V蛭石=3∶1∶1。砧木催芽:用100 ℃開水燙種10 s,溫湯浸種,浸種8 h后撒播于苗盤中,催芽溫度28~30 ℃,80%種子出芽后,播種,每穴1粒。接穗芽苗:西瓜種子溫湯浸種,浸泡6~8 h,撒播于苗盤中(每盤1 500粒),覆蓋珍珠巖1~1.5 cm,出苗前溫度28~30 ℃,出苗后白天溫度降至25~28 ℃,夜晚15~18 ℃。嫁接:采用小芽苗嫁接,芽苗長至4~6 cm,子葉剛開始展開時為嫁接適期。嫁接方法主要有頂插接法、貼接法和斷根嫁接法,嫁接前2 d用68%金雷700倍和72%農用硫酸鏈霉素1 200倍混合液防病,嫁接前1 d上午苗床適當補水。嫁接后立即覆蓋薄膜進行保溫保濕,白天氣溫掌握在28 ℃,夜間不低于17 ℃,相對濕度保持在95%以上。2 d后逐步減少遮蔭物通風換氣,7 d后逐步去掉薄膜。
3.1.3 合理密植 棚室夜間最低溫度12 ℃以上定植,定植前15 d扣好大棚,提前7 d鋪好地膜。冬前深翻曬垡,667 m2施腐熟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2~3 m3,餅肥300 kg,氮肥(N)10 kg(折尿素4.6 kg),磷肥(P2O5)5 kg(折過磷酸鈣42 kg),鉀肥(K2O)8 kg(折硫酸鉀16 kg)。其中70%普施,30%集中溝施。采取龜背型小高埂定植,3 m為1檔,埂上雙行,行距30 cm,667 m2定植700~800株。5~7 d澆團棵水,采用膜下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
3.1.4 定植后管理 緩苗期白天棚內氣溫要求30 ℃左右,夜間溫度要求保持在15 ℃左右。進入伸蔓期,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棚內控制在13 ℃以上;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在伸蔓初期結合澆緩苗水每667 m2追施速效氮肥5 kg,在瓜溝一側離瓜根10 cm處開溝或挖穴施入。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要保持在30 ℃左右,夜間不低于15 ℃。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時棚內氣溫控制在35 ℃以下,但夜間溫度不得低于18 ℃;在幼果雞蛋大小澆第1次水,共澆2~3次水,當果實定個后停止澆水;結合澆第1次水追施膨瓜肥,每667 m2追施純氮3 kg、純鉀6~8 kg;中后期667 m2追施純鉀5~6 kg。
3.1.5 病蟲害防治 蔓枯病用75%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5~7 d噴藥1次,共噴3次。炭疽病的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鎂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噴施,7 d噴藥1次,共噴2~3次。蚜蟲要采用黃板誘殺蚜蟲,用60 cm×40 cm長方形黃板,掛在行間,每667m2懸掛30~40塊。
3.2 春茬套種甜瓜
3.2.1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耐寒、早熟、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品種,如‘紅城10號’‘綠脆’‘中華綠寶’等。
篇6
摘要:從保護地棚室設施、環境、技術要求以及茄子栽培的選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保護地棚室茄子栽培技術,以期為保護地棚室茄子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保護地棚室;茄子;栽培技術
茄子是人們非常喜愛的蔬菜,營養元素含量豐富,是餐桌上的必需品,但在東北地區由于氣溫較低,種植受季節的影響非常明顯,要想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必須大力推廣保護地棚室茄子種植技術。現將其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保護地棚室
(1)保護地棚室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發育的寒冷、高溫、多雨季節,人為創造適宜植物生長發育的微環境所采用的定型設施。
(2)日光溫室。由采光和保溫維護結構組成,以塑料薄膜為透明覆蓋材料,東西向延長,在寒冷季節主要依靠獲取和蓄積太陽輻射能進行蔬菜生產的單棟溫室。
(3)塑料棚。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的拱圓形棚,其骨架常用木、鋼材或復合材料建造而成。
(4)育苗設施的規格要求。①育苗溫室:矢高2.8~3.5m,跨度6~8m,長度不限。②塑料中棚:矢高1.5~2.0m,跨度4~6m,長度不限。③塑料大棚:矢高2.5~3.0m,跨度6~12m,長度30~60m。
2栽培季節
春秋栽培:年初育苗,3月下旬定植,6月至9月中下旬上市;春夏種植:春季育苗定植,夏季采收;夏秋種植:夏季育苗定植,秋季采收。
3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性強、品質好、商品性好、產量高的優良品種和雜交種,如齊雜茄2號、沈茄系列、黑又亮、黑珊瑚、日本紫長茄。
4育苗
4.1種子處理
用50~55℃熱水燙種15min,并不斷攪動種子使其受熱均勻,待水溫降至25~30℃時浸種8h。出水后用黃砂搓洗2~3遍,投洗干凈后進行變溫處理。白天放在20℃條件下12h,夜間放在0~2℃下12h,連續處理7d即可播種
4.2播種
床土配制為:蔥蒜地表土或肥沃大田土4份,腐熟有機草炭土5份,腐熟大糞面1份混勻篩細。分苗移植營養土配制為:蔥蒜地表土或肥沃大田土5份,腐熟的草炭土或陳馬糞3份,細砂或爐灰2份,1m3營養土加入大糞面25kg、二銨2kg、過磷酸鈣3kg,充分混拌后裝入營養缽。溫室育苗,廂(盤)或床播種,分苗移植到8cm×8cm營養缽內。苗齡80~90d。
4.3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保持在30~35℃,夜間25℃。當有70%苗出土時立即降溫,白天25℃,夜間15~17℃。2片真葉時分苗移植到營養缽中。采用嫁接技術育苗的茄子砧木移到(10~12)cm×(10~12)cm營養缽中,接穗移到苗床內株行距6cm×6cm即可。移植緩苗后進行根外追肥,用0.3%磷酸二氫鉀或0.3%尿素噴葉。
5定植
在定植前30~35d扣棚烤地。化凍后整地,并施足優質有機肥作底肥。起壟或高畦覆膜。行距50~60cm,株距30~35cm。采用嫁接技術的株行距要加大,應在65cm×(45~50)cm。
6田間管理
定植后緩苗前不通風或通小風。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夜間保持在15~18℃;緩苗后至開花結果期,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15℃以上。定植7d后澆1次緩苗水。門茄瞪眼時澆1次水,并隨水追施發酵好的雞糞水。門茄采收后澆1次雞糞水,1次清水,交替進行。門茄開始膨大時進行整枝打葉,摘除門杈以下的腋芽、葉片及病葉。7月上旬(入伏前后)在“四面斗”處10cm長刈頭,刀口呈斜面。7d后選健壯枝條苗7~8個。刈頭后在壟幫破開,重施1次有機肥。
7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茄子黃萎病、茄子褐紋病、茄子綿疫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采用嫁接技術防治黃萎病效果十分明顯,砧木選用“托魯巴姆”。防治茄子褐紋病,在結果后開始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茄子綿疫病,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紅蜘蛛用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蛾螨靈1000倍液,或5%尼索郎乳油1500倍液噴霧。
8采收
根據生長條件和市場需求及時采收。
參考文獻
[1]杜韌強,于晶霞,劉麗芬.日光溫室茄子早熟高產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8(10):26.
篇7
關鍵詞:茄子;嫁接;育苗技術;春大棚
茄子嫁接技術是大興區蔬菜技術推廣站近年來在茄子生產中重點推廣的新技術,嫁接栽培是目前解決茄子連作障礙的重要途徑,茄子嫁接后具有根系發達、抗病性強、生長勢強、生長期延長、品質提高等特點,增產增收效果顯著。與生茬地自根茄子相比,嫁接茄子商品性好、外觀好、顏色黑亮,每667 m2增產30%以上,增收2 000元以上。現將春大棚嫁接茄子育苗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1.1?砧木品種
目前較好的茄子砧木品種是茄砧1號,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其特征特性為:高抗線蟲、茄子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等土傳病害;嫁接成活率高,對茄子品質無不良影響;刺少易操作,莖稈硬,不倒伏;根系發達,對低溫干旱等逆境的抵抗能力增強;植株生長旺盛,坐果率高,采收期延長,產量顯著提高。
1.2?接穗品種
要選擇抗病、優質、高產、早熟、商品性好、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的茄子品種作為接穗,經篩選表現較好的圓茄品種有早熟京茄1號、京茄6號(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長茄品種有京茄15號、京茄20號(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9318長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
2?苗床準備
育苗床要設在有加溫設施的日光溫室內,選擇有利于嫁接的低畦苗床,要求苗床內畦面平整,便于擺放平底穴盤和營養缽。一般苗床寬1.2~1.5 m,長5~6 m,畦面比地面或畦埂低20 cm左右。為提高地溫應加設地熱線,有條件的應使用控溫儀,以保證恒溫,使出苗整齊一致。
用50%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近年來未種植過茄果類蔬菜的疏松園田土配制營養土,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三元復合肥1 kg、50%多菌靈100 g,注意要充分混合均勻,然后直接將營養土裝入平底穴盤,放入苗床內擺平。
3?確定播期
北京地區春大棚茄子定植期在3月中旬,根據定植期來確定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日期。砧木發芽慢,因此要先播砧木,后播接穗。為使嫁接茄子能夠提早上市,砧木較接穗提前25~30 d播種,砧木播期為11月上中旬,當砧木具有1~2片真葉時再播接穗,一般在12月上中旬播種。
4?種子處理
4.1?砧木浸種
用赤霉素處理砧木種子,具體做法為:先用50 mL白酒(酒精度為55度的二鍋頭)溶解1 g赤霉素,然后對水2 500 mL,將種子放入其中浸種24 h,取出后用清水洗凈(清洗3次),再用清水浸泡24 h,然后進行變溫催芽。
4.2?砧木變溫催芽
將浸泡好的砧木種子放入催芽箱內,溫度調至20 ℃處理16 h,再調至30 ℃維持8 h,每天如此反復進行調溫處理,同時每天用溫水將種子洗滌1次。約8 d種子開始發芽,9~10 d芽基本出齊,胚根長出1~2 mm長,此時播種最為適宜。
4.3?接穗浸種催芽
接穗種子先進行溫湯浸種(水溫52~55 ℃,處理20 min),然后放入恒溫箱內采用30 ℃條件下16 h和20 ℃條件下8 h的變溫處理進行催芽,可使種子發芽整齊、長勢健壯。待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一般播后3~4 d即可出芽。
5?播種
5.1?砧木播種
播種前1 d苗床要澆1次透水,澆水采用滲水法,并用木板將穴盤刮平。將砧木種子與篩好的細沙土摻勻后播種,播后及時覆土(細沙土),厚度為0.5 cm。用小拱棚將苗床蓋好,打開地熱線,保證出苗所需的溫、濕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8 ℃以上,夜間17 ℃以上。待大部分種子出土后,及時去除塑料薄膜,降低溫度。苗出齊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15~17 ℃。一般籽苗期不干不澆水,需要時可局部補水。
5.2?接穗播種
當砧木葉齡達到2葉1心時進行接穗播種,播種方法同砧木。
6?分苗
當砧木和接穗具有2~3片真葉時分苗,分苗前給苗床澆1次透水,以利起苗。將砧木移入8 cm×8 cm的營養缽內;將接穗苗移入營養土制作的苗床內,苗間距為2 cm×2 cm。
7?嫁接
7.1?適期嫁接
當砧木長出5~6片真葉,接穗具有4~5片真葉時為嫁接適期,嫁接前準備好遮陽網、托盤、小噴壺、刀片、嫁接夾、清水、消毒藥劑等。
7.2?嫁接方法
目前大興區嫁接茄子主要采用貼接法,該法具有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等優點,具體操作方法是:用刀片在砧木第2片真葉上面的節間處斜削一刀,傾角呈30°,斜面長0.6~0.8 cm,隨即取接穗苗,保留其上部的2~3片葉,用刀片削出與砧木相反的斜面,斜面長0.6~0.8 cm,然后將兩個斜面迅速貼合到一起,對齊并用嫁接夾固定。嫁接完成后,及時將嫁接苗放入小拱棚內,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預防苗期病害的發生。
7.3?嫁接后的管理
從嫁接到嫁接苗成活一般需要10 d左右,這個階段的管理至關重要,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管理,以保證嫁接茄苗的成活率。
7.3.1?溫度管理
嫁接后1~3 d,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 ℃,夜間17~20 ℃,地溫25 ℃左右;第4天開始逐漸降低溫度,白天23~26 ℃,夜間16~18 ℃;10 d后撤掉小拱棚,進入正常管理。
7.3.2?濕度管理
嫁接后1~3 d小拱棚不得通風,濕度必須保持在95%以上,若濕度不夠,可采取地面補水的方法增加濕度;第4天開始降低濕度,每天都要放風排濕,注意不要讓水滴抖落在茄苗上,以防出現爛苗。
7.3.3?遮陰管理
嫁接茄苗放入小拱棚內后,要及時用遮陽網遮陰。嫁接后3 d內以遮陰為主,早、晚適當見光;第4天開始見光和遮陰交替進行,避開中午光照強的時段見光;以后見光時間逐漸延長,若葉片見光后出現萎蔫,要及時遮陰;隨著嫁接苗逐漸成活,中午要間斷性地見光,待見光后葉片不萎蔫時去掉遮陽網。
篇8
梁新安,河南農業職業學院,451450,
電話:13598072125,
E-mail:
楊會芳,臨穎縣農業局
張信栓,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收稿日期:2013-11-04
根據河南省近幾年塑料大棚蔬菜的生產情況及不同種植模式的變化,結合作者多年從事蔬菜技術推廣工作的經驗,現總結出10種適合河南省發展的大棚蔬菜高效種植模式,僅供蔬菜生產的技術人員及廣大菜農參考。
1 塑料大棚(四層覆蓋)早春西瓜―上海青(遮陽網覆蓋遮蔭)―塑料大棚(加蓋小拱棚)秋延后辣椒
此模式效益較高,667 m2年收入在25 000元左右。
早春西瓜于12月下旬在溫室播種育苗,嫁接栽培,于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667 m2定植600株左右,五一前后收獲,所用品種為京欣系列如京欣一號等,也可用金蜜、東方明珠、花皮無籽、菠蘿蜜、新鄭雜5號等;若采用嫁接吊蔓栽培禮品西瓜,667 m2定植
1 500株左右,品種有小蘭、小鳳、黑美人、早春紅玉等。上海青于7月上旬播種,去棚膜,棚上蓋遮陽網和防蟲網,8月上旬采收。辣椒于7月中下旬用營養缽或穴盤遮蔭防雨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至第3年1月掛棵保鮮,等待市場價格隨時收獲,品種有汴椒一號、D椒5號、安椒18等。
2 塑料大棚(四層覆蓋)早春西瓜―散葉生菜―秋冬甘藍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0 000元左右。
早春西瓜于12月下旬溫室播種育苗,嫁接栽培,五一節前后收獲,所用品種有京欣系列、無籽等。生菜于翌年7月上中旬播種,8月中下旬收獲,播種后棚上蓋遮陽網降溫,品種有美國大速生、生菜王、玻璃生菜、紫葉生菜等。秋冬甘藍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露地遮蔭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春節前后收獲,品種有中甘21、寒綠、爭春,小鐵頭等。
3 塑料大棚(加蓋小拱棚)草莓―早春辣椒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3 000元左右。
草莓5月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扣棚,收獲期在翌年1月至3月中下旬,品種有豐香、紅艷、甜查理、章姬等。辣椒12月下旬溫室育苗,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收獲期為4~8月,品種選用D椒1號、D椒5號、安椒18等。
4 塑料大棚(二道幕或小拱棚)早春番茄―秋延后黃瓜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0 000元左右。
早春番茄于12月中下旬播種,采用穴盤或營養塊溫室育苗,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始收,品種有金棚一號、歐寶318、粉都53等。秋黃瓜于7月上旬直播于番茄行間,8月中下旬始收,收獲至12月,品種有津優11、津優12等。
5 塑料大棚(二道幕)早春黃瓜―秋延番茄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0 000元左右。
春黃瓜于1月上旬播種,采用營養塊育苗或穴盤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3月下旬始收,品種有津春1號、津春2號、津雜2號、津雜4號等。秋番茄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0月上旬始收,收獲至12月,品種用金棚一號等。
6 塑料大棚(二道幕或小拱棚)早春番茄―上海青―秋厚皮甜瓜
效益較高,667 m2年收入在25 000元左右。
春番茄于12月中下旬播種,采用穴盤或營養塊溫室育苗,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始收,品種有金棚一號、粉都53等。番茄采收后種一茬青菜,如上海青,棚上蓋遮陽網和防蟲網。甜瓜于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避雨栽培,雙節期間上市,品種有狀元、伊麗莎白、新世界、蜜世界等。
7 塑料大棚早春西瓜(四膜覆蓋)―散葉生菜―蒜苗
效益較高,667 m2年收入在25 000元左右。
早春西瓜于12月下旬在溫室播種育苗,嫁接栽培,于翌年2月下旬定植,667 m2定植600株左右,五一前后收獲,所用品種為京欣系列如京欣一號等,也可用金蜜、東方明珠、花皮無籽、菠蘿蜜、新鄭雜5號等。若采用嫁接吊蔓栽培禮品西瓜,667 m2定植1 500株左右,品種有小蘭、小鳳、黑美人、早春紅玉等。生菜于7月上旬播種,去棚膜,上蓋遮陽網和防蟲網,8月上中旬采收。蒜苗于9月上旬播種,品種為紫皮蒜或白皮蒜,667 m2用種量200~250 kg,10月下旬扣棚,春節前收獲。
8 塑料大棚早春甜瓜(苦瓜)―上海青―秋延后辣椒
效益較高,667 m2年收入25 000元左右。
甜瓜(苦瓜)于1月中下旬溫室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5~6月收獲,甜瓜品種有狀元、伊麗莎白、新世界、蜜世界等。苦瓜品種有青豐苦瓜、四川長白苦瓜等,苦瓜采收至8月上旬。上海青于7月上旬播種,去棚膜,蓋遮陽網和防蟲網,8月上旬收獲。辣椒于7月中下旬用營養缽或穴盤遮蔭防雨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1月至翌年1月掛棵保鮮,根據市場價格隨時收獲,品種有汴椒一號、D椒5號、安椒18等。
9 塑料大棚冬春芹菜―春黃瓜―上海青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5 000元左右。
芹菜于8月上中旬遮蔭育苗,11月上旬扣棚定植,翌年3月20日前收獲,品種有美國西芹、荷蘭西芹等。黃瓜于翌年2 月中旬溫室育苗,3月下旬定植,5月下旬至7月下旬收獲,品種有津優1號、津春2號、津雜2號、中農9號等。黃瓜收后可種兩茬青菜,為減少用藥,提高品質,播后用遮陽網和防蟲網覆蓋。
10 塑料大棚春辣椒(二道幕或小拱棚)―冬春芹菜
此模式667 m2年收入在20 000元左右。
辣椒于1月上旬溫室育苗,3 月中旬定植,收獲至10月,品種有蘇椒5號、汴椒1號等。芹菜于8月上中旬遮蔭育苗,11月上旬扣棚定植,翌年3月20日前收獲,品種有美國西芹、荷蘭西芹等。
篇9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合理栽培;病蟲害防治
無公害蔬菜就是指沒有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也就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目標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或農業行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并經產地和市場質量監管部門檢驗合格,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銷售的蔬菜產品。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應選擇在清潔無污染的地區。要合理栽培,充分運用多種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
1農業防治
1.1選用抗病品種
在蔬菜生產中要針對當地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主要蔬菜病害的類型,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具有較強抗病性的蔬菜品種,最好選用高抗、多抗的優良品種。
1.2改革耕作制度
合理輪作換茬和間作套種,既可提高當地資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多樣性,也有利于作物群體之間的互補,使土壤養分均衡利用,降低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發生,減少用藥污染。利用害蟲的習性,通過栽培措施防治害蟲,如十字花科作物間作薄荷,可以減輕菜粉蝶的為害;十字花科作物間作芥菜或蘿卜,可誘集黃曲條跳甲,然后集中防治。
1.3調整播種期,避開病蟲害高峰期
蔬菜播種期的早晚不但影響產量和品質,與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系。一般適當早播或晚播避開高溫高濕季節,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合理地布局品種,利用反季節栽培方法可避開害蟲的為害高峰期。5~7月份小菜蛾較輕,可以通過遮陽網的方法種植十字花科蔬菜,滿足市場需要。4~6月份是豇豆螟的盛發期,可以通過推遲豇豆的播種減輕危害。冬季種植茄、瓜、豆類,可避開夏季危害高峰期。
1.4培育無病毒的壯苗
1.4.1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技術是目前防治土傳病害最有效、最經濟的栽培措施。嫁接所利用的砧木多具有較強的根系,可以增加植株的綜合抗逆性。
1.4.2異地或客土育苗。在連續種植多年的田塊上進行蔬菜育苗容易發生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如果進行異地育苗,在沒有種過該種蔬菜的田塊上或客土育苗,可以有效減輕立枯病和猝倒病等病害的發生。
1.4.3帶藥定植。幼苗定植前,一定要噴1次藥,并淘汰有病的苗,保證定植到大田的幼苗都是無病蟲害的健壯苗。
1.5優化蔬菜的群體結構
1.5.1合理地配置植株。適當的稀植可以使植株個體性狀得到充分發展,生長健壯,提高抵御病蟲及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群體空氣濕度,形成病蟲不易繁殖侵害的環境條件。
1.5.2支架或吊蔓。支架栽培可以加強群體內的通風透光,降低群體內的空氣濕度,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1.5.3整枝打杈。可以改善和優化蔬菜群體結構,避免植株徒長,增強抗病能力。
1.6深溝高畦栽培
深溝高畦栽培可以有效地防止澆水或雨后田間積水,加厚土層,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促進根系生長,保持土面比較干燥、疏松,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1.7適宜的肥水促控
1.7.1合理施肥。在蔬菜生產中,要根據蔬菜的需肥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為了減少污染,應盡量少施化肥,適當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增施有機肥可以提高肥力,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1.7.2科學澆水。土壤水分過多易造成徒長,植株組織柔嫩,抗性降低,易得病。土壤含水量過低,不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切忌或旱或澇。
2生物及藥劑防治
2.1草木灰液治蟲
草木灰10kg對水50kg浸泡24h,取濾液噴灑可有效地防治蚜蟲、黃守蟲。如果在草木灰液中加入適量的敵百蟲,可增強藥液的觸殺熏蒸作用,提高防治效果。若蔥、蒜、韭菜受種蠅、蔥蠅的蛆蟲危害,溝施或撒施草木灰300~450kg/hm2,既治蛆又增產。
2.2兔糞治地老虎
每10kg水加兔糞1kg,裝入瓦缸內密封漚15~20d,用時攪拌均勻,澆于瓜菜根部,可防治地老虎。
2.3尿洗合劑治菜蚜
用洗衣粉、尿素、水按1∶4∶400的比例制成混合液,可防治菜蚜,殺蟲率達90%以上。
2.4豬膽液治病蟲
10%濃度的豬膽液加適量小蘇打、洗衣粉,能防治茄子立枯病、辣椒炭疽病,能驅趕長豆角、四季豆、瓜類等蔬菜上的蚜蟲、菜青蟲、蝸牛等多種害蟲。稀釋液可保持10d有效。
2.5DT殺菌劑防治病害
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DT殺菌劑500倍液,用藥液1 125kg/hm2,每隔10d噴1次,連噴2~4次。防治辣椒瘡痂病,發病初期用DT殺菌劑500倍液750kg/hm2噴霧,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
2.6抗枯寧防治病害
用抗枯寧防治白菜、辣椒、番茄、芹菜、萵苣及瓜類等的枯萎病、葉斑病、立枯病等,防效達95%以上。噴灑、灌根、浸種均可。噴灑每20mL抗枯寧對水20kg稀釋即可;浸種每20mL對水15kg,浸種8~12h,撈出清洗1次,晾干后播種。
2.7菜豐寧防治病害
該藥對白菜、馬鈴薯、蘿卜等蔬菜軟腐病,防效達90%以上,一般用藥15袋/hm2進行噴灑。
2.88010菌粉治蟲
該生物農藥高效無毒,使用時每500g對水250~500kg噴灑,可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防效達95%以上。
2.9青蟲菌6號液劑治蟲
每25mL對水稀釋500~600倍液,可防治菜青蟲、小菜蛾、蚜蟲、斜紋夜蛾等蟲害。
篇10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1 蔬菜生產過程中的危害來源
1.1 農藥對蔬菜的危害 在整個農業生產和蔬菜生產過程中,農藥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對農藥的使用處理不當,就極易造成嚴重危害。(1)直接危害。農藥噴灑在蔬菜上,會有一部分被分解掉,還有一部分仍然殘留在蔬菜中。在噴灑農藥過程中,易給人帶來嚴重不適,進而出現食物中毒現象,給人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2)間接危害。噴灑的農藥一部分被降解或者被蔬菜吸收,還有非常大一部分會通過土壤、水、空氣進人自然環境中,給人類造成間接危害。使用農藥后,會有一部分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對于以后的害蟲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1.2 化肥的使用帶來的嚴重危害 在蔬菜種植過程中施肥,能夠為蔬菜的生長提供營養。但是,化肥的過量使用,也會對蔬菜造成嚴重危害。(1)化肥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一般情況下,蔬菜中會含有少量硝酸鹽,這些硝酸鹽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危害的。但是,若在施肥時,使用的氮肥過量或者操作不當,便會造成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翻倍。硝酸鹽進人人體之后和胺類物質結合在一起,便會產生致癌物質,不利于人體健康。(2)化肥過度使用會破壞土壤的原有結構。施肥過量,會造成土壤的板結和酸化,最終也會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3)化肥使用比較單一會導致蔬菜的品質下降。化肥的成分是比較單一的,若是長期使用1一2種化肥,會直接導致蔬菜的品質和產量出現大幅度下降,并且化肥成分單一會造成蔬菜中其他元素的流失,甚至會導致缺素癥的產生。(4)超量使用化肥會對水源造成嚴重污染。化肥使用過量,只有小部分被蔬菜吸收利用,更多的化肥則會深人地下水或者流人河流中,對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2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2.1 選用抗病品種 應選用高產、優質、高抗、多抗的品種,且適宜本地栽培和適銷對路。
2.2 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輪作換茬和間作套種 合理配置作物種類,因地制宜地確定輪作、間作、套種、復種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可提高當地資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多樣性,有利于互補,降低自然災害對作物生長的影響,控制化學物質的使用量,減少污染。無公害蔬菜生產應提倡土壤休閑,翻耕曬垡、凍垡。輪作時宜在不同科、屬、種之間進行。
2.3 調整播種期,避開病蟲害高峰期 蔬菜播種期的早晚不但影響產量和質量,而且與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密切關系。一般適當早播或晚播避開高溫和高濕季節,可以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早春馬鈴薯適當早播可減少疫病發生;秋大白菜適當晚播可明顯減少病毒病的發生。
2.4 培育無病蟲壯苗
2.4.1 種子消毒 曬種、溫燙浸種。55~60°,10分鐘,可殺滅真菌;60一65°,10分鐘,可殺滅細菌;65~70°,10分鐘,可殺滅病毒。注意溫燙浸種時要不斷攪拌。
2.4.2 土壤消毒 土壤高溫消毒是克服日光溫室連作障礙,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溫消毒有蒸汽消毒和高溫悶棚兩種。常用的是高溫悶棚。在盛夏,待作物收獲后,澆透水,扣嚴大棚,選晴天進行高溫悶棚5一7天左右,溫度控制在60°-70°左右,可有效地殺滅棚內及土壤表層的微生物和蟲卵。
2.4.3 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技術是目前防治土傳病害、克服連作障礙最有效、最經濟的栽培技術措施。黃瓜、西瓜上嫁接已普遍應用,西紅柿、茄子嫁接已經試驗成功。
2.4.4 異地或客土育苗 注意苗床管理,加強通風、降濕、煉苗。
2.4.5 帶藥定植 定植前噴一次藥,并淘汰病弱幼苗,定植健壯苗。
2.5 優化蔬菜的群體結構 一方面要合理密植。適當稀植,培育健壯個體,有利于無公害生產。另一方面要做好支架或吊蔓。有利于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6 高畦栽培 壟作或高畦栽培可以有效地防止澆水或雨后田間積水,而且土壤表層容易干燥,冠層內相對濕度低,不容易發生病害;還可以加厚土層,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根系生長。
2.7 肥水管理技術 施肥原則:根據需肥特點科學施肥;適當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注意平衡施肥;有機肥應充分腐熟,有些有機肥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提倡秸稈還田;防止超量偏施氮肥,嚴格氮肥使用安全間隔期,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科學澆水。切忌過干、過濕和大水漫灌。
2.8 正確使用激素和生長調節劑 化學調控已成為蔬菜栽培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但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選擇生長調節劑的種類、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和次數。允許使用的激素,多為天然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慎用的有:乙烯(ETH)、石油助長劑、環氧乙烷、吲哚丁酸(BIA)禁止使用的有:2、4一D、青鮮素(MH)。有些生長抑制劑如B9、PP333等激素在植物體內殘留期長,在土壤中不易分解等,在生產上慎用或不用。
2.9 其它農事管理 包括清理田園,消滅雜草,澆水或雨后及時中耕,減少農事操作中傳播病蟲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