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中醫特色健康宣教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胸痹中醫特色健康宣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消渴癥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一種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根治的方法。患此疾病者常因生理上,經濟上的諸多痛苦而情志失調,因而加重了氣機紊亂及氣血津液輸布代謝失常等癥狀。可根據中醫情志理論來調理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爭強患者與疾病斗爭的信心,有良好心理狀態。
【關鍵詞】消渴癥情志調護
情志失調可引起消渴癥的發生與發展,罹患此病者由于病魔纏身而憂愁不安,以致肝氣不疏,肝氣郁結,氣郁化火,上灼肺金,則見口鼻干燥,煩渴多飲等上消癥狀。甚則肺陰虧耗,陰虛火旺,肺失宣降可見癆咳;氣郁化火,燔灼中土,可見多食易饑,便秘,久則氣血化生乏源而見消瘦乏力,四肢痿軟,重則成痿證;氣郁化火,下動腎陰,使腎之封藏失職而見多尿,重則如膏如脂,日久則肝腎精血大虧,不能上榮于頭則見眩暈耳鳴,視力下降,或見陽痿、、腎功能減退等。情志失調可導致氣血正常運行失調,怒則氣上,氣血上沖于頭,輕則發為中風而致半身不遂,言語不利(中經絡);重則昏迷不省人事(中臟腑)。氣滯血瘀,絡脈瘀阻形成胸痹心痛證;瘀阻肢端而發為消渴癥足。此時情志調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中醫護理人員,掌握情志變化特點,對消渴癥患者開展情志調護十分必要。
1 中醫情志理論
所謂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正式列為致病內因。但在正常情況下,七情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不會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動屬于人類正常生理現象,是對外界刺激和體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在情志過激,超過人體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會使人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導致疾病發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怒傷肝,悲勝怒;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思傷脾,怒勝思;喜傷心,恐勝喜”。
2 中醫情志調護的方法
消渴癥患者由于病程長、并發癥多、預后不良,以及工作、生活、經濟條件等原因,常會產生焦慮、恐懼、憤怒、悲哀等不良情緒,極不利于疾病的治療與控制。《黃帝內經》中對情志調護提出了很多解決的方法,有1、情志相勝法,既醫家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或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用以治療由情志失調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種方法。2、言語疏導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情感障礙等,采取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志的一種心理療法。3、移精變氣法,則是指通過陳述病情之由來,去除心理病因,從而移易精神,改變病態心理,創造一個治愈其病的心理環境,以消除心身疾苦的一種心理療法,主要針對心身疾病,從改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而改變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及情緒狀況,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相當于現代心身疾病的健康教育[1]。4、移情易性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關注的指向性,使其注意焦點從病所轉移到它處,從而派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因此醫護人員應該耐心的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復雜的心理狀態,因人而異的運用多種情志調理法來解決心理問題。
2.1 焦 慮 當確診消渴癥后,因為對疾病的恐懼,以及對預后的擔憂,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嚴重者可使臟腑功能紊亂,如膽固醇、血脂、血壓、血糖都易升高。運用“移精變氣法”做好健康宣教,讓患者閱讀與疾病相關的書面資料,組織觀看相關影像資料;主動關心病人,運用“言語疏導法”耐心系統的向其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愈后;或請愈后較好的病友參與“言語疏導”作現身說教,向患者暗示消渴癥亦有良好的轉歸使其以輕松、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疾病。
2.2 憤 怒暴怒易致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消渴癥患者本已有血瘀的癥候,加之部分重癥消渴癥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若再暴怒致氣滯,會加重病癥,易引起心血管并發癥。怒屬木,悲屬金,金克木,但不能加重患者的悲觀情緒,木宜疏不宜郁。而喜為火,木生火,而火旺可抑制木,因此可用喜來緩解怒的情緒。可以和患者講笑話、介紹看幽默喜劇、參加聯歡、家庭聚會等,靈活的運用“情志相勝法”使患者肝氣調達,心情舒暢。
2.3 悲 憂 悲觀失望,心情憂慮。悲憂過度可使肺氣抑郁,肺主皮毛,肺氣不疏,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及皮膚科疾病。根據 “憂傷肺,喜勝憂”,同樣用“情志相勝法”若能使患者心情愉悅,那么悲憂情緒也會隨之消失了。
2.4 思 慮思傷脾,怒勝思。脾主血液運化的功能,思慮過度還會暗傷心血,出現消化不良,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先用“情志相勝法”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情志刺激,引其發怒,然后用“移情易性法”,教患者一些簡單易行的娛樂活動如下棋、看書、聊天等來轉移其注意力,達到情志調護的目的。
3 體會
消渴癥是多臟腑、多器官受累,癥狀錯綜復雜的全身病變,而情志失調,氣機紊亂,氣血津液輸布代謝失常貫穿了該病的始終。要做好消渴癥患者的情志調護,護理人員要掌握中醫情志中的七情病因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情志相勝學說等,根據患者個體不良情緒的不同,通過言語和行為來改善患者的情志失調。做到辨證施護,體現出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色,從而更有效的防治消渴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