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的應對之策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能源危機的應對之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汽油和柴油及其標號

汽油是一種透明液體,廣泛用作汽車、摩托車、快艇和直升機等的燃料。按照汽油辛烷值的不同,車用汽油分為90號、93號、97號、98號等牌號,例如97號汽油,就是指含97%異辛烷和3%正庚烷的汽油。號數越高,發動機的功率越高,燃料消耗量越少,積炭越少,安定性就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標號越高越好,要根據發動機壓縮比合理選擇汽油標號。如果高壓縮比的發動機選用低標號汽油,或者低壓縮比的發動機使用高標號汽油,都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傷。

柴油主要作為農用機械、內燃機車、大型汽車、挖掘機和漁船的燃料。比起汽油來,柴油含更多的雜質,它燃燒時也更容易產生煙塵,造成空氣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那樣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比汽油更環保和健康。柴油分為輕柴油(沸點范圍180℃-370℃)和重柴油(沸點范圍350℃-410℃)兩大類,柴油按凝點分級,輕柴油有10、0、-10、-20、-35等5個牌號,重柴油有10、20、30等3個牌號。

汽油和柴油作為汽車燃料的100多年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令人憂心。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多,尾氣排放量也逐年增多,空氣污染日益嚴重,人們對新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新型汽車燃料

目前,人們對新型汽車燃料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改進化石燃料以及利用醇、電等清潔能源使燃燒效率提高,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更少。為了減少汽油燃燒所產生尾氣的污染,人們對汽油進行了很多改進,如無鉛汽油、清潔汽油、乙醇汽油已相繼投入使用。

長久以來,人們在汽油中加入一種叫做四乙基鉛的物質作為抗震爆添加劑,但使用這種汽油的汽車會排放含鉛的有害氣體。被這樣的污染物困擾多年后,近年來科學家終于找到應對之策,對汽車發動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使其能正常使用無鉛汽油。使用無鉗汽油能夠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鉛化合物,對保護環境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2000年我國停止使用含鉛汽油。清潔汽油是一種新配方汽油,科學工作者對車用汽油中可能產生有害氣體的組分作出嚴格規定,從而使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大大減少。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地降低汽車尾氣排放。

對汽油進行改進的同時,燃氣汽車悄然誕生,很多城市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都逐漸以燃氣為燃料。燃氣汽車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化學符號為CO)、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都較燃汽油汽車大大減少,CO排放量甚至減少90%以上,是目前較為實用的低排放汽車。燃氣汽車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壓縮天然氣(CNG)、壓縮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3類。CNG是一種理想的車用替代能源,其應用技術經數十年發展已日趨成熟,它成本低,效益高,無污染,使用安全便捷。LPG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其優點是排放量較低,且有害排放物的毒性比燃用汽油時低,另外,LPG比汽油、柴油的著火點高200%以上,不易自燃,安全性能更加可靠。以LNG取代燃油后可以減少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80%的氮氧化物排放,環境效益十分明顯,是汽車的優質代用燃料。

雖然對化石類燃料改進之后其燃燒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對環境的污染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其畢竟是不可再生能源,且仍然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對其他新能源的發掘和利用仍然迫在眉睫。目前對乙醇、甲醇、燃料電池、蓄電池和氫氣的研究比較廣泛。

篇2

每到新年之際,國內人士問及最多的就是美國消費市場下一年會怎樣。這不奇怪,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已經發貨和正在途中的產品的銷售和下一年的訂單。但是我覺得,2011年不同以往,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后,美國消費市場在步履維艱的復蘇中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些變化有些直接是金融風暴沖擊的結果,有些是網絡普及帶來的技術革命沖擊的影響,有些源于這兩大沖擊下消費者行為的演進以及消費者結構的更迭。所有變化加上全球化、媒體多元化的影響,將在未來的9年里徹底改變美國消費市場。

電路城倒閉的沖擊:

零售業者主動求變

金融風暴肆虐的2008年圣誕節,美國零售企業在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減價后,都明白無誤地得到一個信息―消費者罷工了:往年打折時人滿為患的場面不見了,過去百試不爽的方法不靈了。就在眾商家滿懷忐忑做最后的清倉甩賣時,全美第二大消費電子零售商電路城(Circuit City)因回天乏術宣布破產倒閉。消息雖然并不意外,震動卻不小,我把電路城倒閉稱為美國零售業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這不僅是一家有著59年歷史、年銷售額124億美元、開有600多家連鎖店的零售業航母;還是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從1965-1995年上榜的“財富500強”公司中精挑細選出的11家被認為完成了從優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之一。它的死亡可以說敲響了傳統零售業的喪鐘,兔死狐悲之際,整個零售業都開始探索:下一步怎么辦?呼喚改革,以應對消費者需求、網絡普及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成為美國零售業的主旋律,由此拉開了美國消費市場十年變革的帷幕。

從“嬰兒潮”一代到“X世代”、“Y世代”:捕捉消費者代際更替中的變化

研究美國消費市場,不能不研究美國消費者。未來十年,美國商家將要面對消費者的巨大變化。

―消費習慣和行為的變化。有一幅漫畫惟妙惟肖地刻畫出美國消費者的現狀:一位婦女躺在急癥室里,身上插滿搶救用的管子,醫生在一邊對助手說:“很鼓舞人心,她人在急診室,心系購物。”這句話畫龍點睛地道出了美國消費者的尷尬:房地產的大幅貶值、失業率的居高不下、股市的十年徘徊(詳見上期本專欄文章),使得他們囊中羞澀,雖有消費心愿,卻無消費能力。可以肯定,當她走出急診室后,絕不會像以前那樣揮霍無度。很多專家預測,有些消費者的習慣和行為將被永久性改變,而能否捕捉到這一變化并制定出相應的營銷戰略,恰恰是贏家和輸家的分水嶺。

具體看,美國消費者習慣和行為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減少消費:非買不可的才買,如食物、汽油等生活必需品;能少買的就不多買,只買近期夠用的;物品使用和保存的時間明顯延長;減少了奢侈品消費。二是揀便宜:一向被商家寵壞的美國消費者,本來有不打折就不輕易掏腰包的習慣,金融危機后,他們更關注降價和甩賣活動,普及的手機廣告更方便他們貨比三家,商家發出的打折券和優惠券的使用率明顯增高;大包裝俱樂部會員采購更受青睞;遇到基本生活用品有優惠價,開始出現囤積現象。三是降低檔次:消費者普遍自動到低一檔次的商店購物;放棄原來對品牌的喜愛,改用較低檔次的品牌或購買更多的商店自有品牌。

―消費者結構的變化。這一變化主要表現為原有消費者主要群體的“嬰兒潮”一代消費習慣的變化和新生的X世代、Y世代作為新消費群體的逐漸成形。

“嬰兒潮”一代一向是美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在美國,這一群體通常出生于1945-1964年間,有7600萬之眾。2004年,英國的“嬰兒潮”一代掌握著全國80%的個人財富,購買了全國80%的高檔車,享用了全國80%的豪華游輪度假,使用了全國50%的皮膚保健品。可以肯定,美國“嬰兒潮”一代的消費比英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由于這一群體中有人已經退休、有人將要退休,所以,商家又把他們稱為“金嬰兒”(golden boomers)。目前,這一群體一是在房地產和股市上損失慘重;二是由于年齡關系,消費明顯從服裝、手表、電視、家具等商品轉向保健、旅游、娛樂等服務,這些變化已經引起了商界的密切關注。

“X世代”(generation X,簡稱Gen X)指1965-1982年間出生的人,這和國內用簡單的80后、90后來劃分不一樣,它強調的是這一代人因受生長環境所影響而有的共性,因而備受商家重視。這一代人經歷了冷戰的結束和較長的和平繁榮時期,感受了一系列的經濟變動如1973年石油危機、1979年能源危機和80年代初的經濟蕭條,多少對社會動蕩有一點親身感受;同時,他們又是與電腦和網絡這兩個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一起成長的一代,電腦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部分;他們是具有最高教育水平的一代人,對離異的父母司空見慣,對同性戀從同情到接受,與“嬰兒潮”一代相比,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多元,從種族到性取向,從宗教到文化認同。最讓人們驚訝的是,這代人徹底打破了美國人“一代比一代富有”的夢想,這是美國第一代“兒子不如老子掙錢多”的人(主要表現在男性上,因為越來越多“X世代”女性參加工作加上女權運動的影響,女性呈相反趨勢,即女兒比母親掙錢多)。他們是與“嬰兒潮”一代完全不同的群體。

“Y世代”(generation Y,簡稱為Gen Y)則在“X世代”之后,比較認同的界定是出生于1982-2000年間的人。這代人因為美國在1982-1995年出現的生育高峰而得綽號“重復嬰兒潮”(Echo Boomers),他們還恰恰是“嬰兒潮”那代人的子女。“Y世代”從牙牙學語時就在網上天馬行空,因此,他們能更熟練地駕馭網絡;更加崇尚自我,推崇新自由主義,尊重同性的合法婚姻;他們所推崇的“綠色革命”正在影響商界的每一個環節。有意思的是,這一代新人竟然有64%相信上帝。

從商界的角度觀察,“Y世代”較之他們的父母簡直就是外星人,他們喜愛的東西和購物的方式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網絡、短信和YouTube、Facebook、MySpace以及Twitter這樣的社交網站。他們不再熱衷于逛商店,更對報紙這樣落伍的東西不屑一顧。可是,這群表面看起來獨來獨往的人其實更容易受周邊人的影響,只不過,他們的周邊人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所以,這一群體的相互影響也大大超過了“嬰兒潮”和“X世代”,他們可以用一封郵件影響成千上萬的人。2007年的一個調查表明,“Y世代”的大學生中,97%的人擁有電腦,94%的人擁有手機,56%的人擁有MP3。商家針對這一代群體的消費需求調查、產品設計和廣告宣傳已經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這群桀驁不馴的新生代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因循守舊,在他們的世界里他們呼風喚雨,頗有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派頭。

顯然,十年內美國的消費者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圖1),商家的注意力將會逐步轉向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年輕人(Y世代與新生代)。

―消費者的態度變化。上述兩大變化將導致消費態度的變化,未來,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態度可以概括為五個“I”:一機(手機)在手,便知商家大事(Informed);廢話少說,即興消費(Intuitive);參與意識和話語權(Involved);互動(Interactive);個性化,表達自我(Individualized)。

態度決定一切,美國商家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消費者態度的潛移默化,捕捉這一變化,投其所好,報之以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將是眾商家的一大挑戰和機遇。

脫胎換骨的六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