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質量管理范文
時間:2023-04-03 03:03: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系統質量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汽車企業;DYK;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創建
我國汽車工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2012年,全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900萬輛,再次刷新全球紀錄,已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
汽車產銷量的極速增加給我國汽車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家用汽車召回71次,累計臺次達2765065輛,汽車產品的質量已關系到汽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能以科學的管理理念和高效而又簡捷的管理方式實現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網絡化和自動化,已成為各大汽車企業的戰略需求。
一、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是指在計算機與通訊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對質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改善、傳輸和存儲,并通過電子平臺實現人機對話的管理體系。它是以過程為基礎,將若干個相互關聯的過程及其子過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行管理,并通過PDCA循環,實現產品質量的持續改善和提升。
二、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意義
汽車企業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繼承了汽車行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及經驗,在把握改善機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提升顧客滿意度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快速傳輸質量信息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是在網絡基礎上建立的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它與傳統的質量管理方法相比,能實現信息錄入與使用同步化,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汽車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通過網絡實現遠程質量監督、管理和應用的系統,它能實現眾多公司若干產品的質量信息匯總和產品質量的自動控制,并能通過系統先期發現和把握改善的機會,通過PDCA的反復循環,實現汽車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
3、有效地節約成本
完善的質量信息管理系統是基于網絡系統,應用多種質量管理軟件,對以往和現在產品的質量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給質量改善提供豐富的歷史信息。
(1)通過質量信息系統能有效地監管各公司的產品質量現況,實現質量目標和實績的對比,并按實際需求調配和共享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管理成本的節約。
(2)通過質量信息系統,能自動檢測產品質量的波動狀態,并自動提示改善時機和改善信息,從而實現產品質量的先期改進,避免事后返工的成本損失。
(3)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時,通過質量信息系統能迅速地收集歷史相關信息和改進措施,能用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實現產品的質量改進。
4、豐富的歷史案例
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儲存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包括部件的設計、選材、開發、生產、儲存、運輸、工藝過程和作業標準等),記載著豐富的歷史案例(成功案例和失敗教訓)。豐富的信息和案例給新車開發、質量分析、質量改進等帶來極大的便利。
三、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內許多汽車生產企業開始研發并使用供應商質量管理、裝配過程質量管理、售后質量管理等信息平臺,并將這些與質量相關的信息構建系統,形成具有實際意義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
DYK作為一個新興的汽車企業在國內的發展倍受關注,公司2009年產銷24萬輛,行業排名第17位,2012年產銷突破48萬輛,躋身行業前7強,短短的3年時間,實現了市場占有率的倍增。
DYK在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快速發展,使得它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也倍受關注。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包括質量目標管理系統、研發質量管理系統、供應商質量管理系統、制造質量管理系統、售后質量管理系統、計量設備管理系統、質量改善系統以及完成車評價系統等8大系統,基本實現了從車輛的設計到最終顧客反饋等系列質量過程的覆蓋。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代表了國內主流汽車企業的構建水平,且具有先進性。下面就以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為例介紹國內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構成及其功能。
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名稱為GQMS(Global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它將質量管理從目標的設定開始,監控研發質量、部品質量、整車制造質量等與產品質量相關的過程,形成基本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
1、質量目標管理系統
質量目標管理系統是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通過對各分工廠上一年度質量的實績統計和新車型開發數量等參數的綜合評判,制定各分工廠的質量目標。各分工廠根據起亞總社的質量目標要求,將總目標分解到各個子公司或分部門,以目標完成率作為各公司及部門的質量業績依據,進行質量監督和考核。
2、研發質量管理系統
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設有專門的產品研發系統,但研發系統是高度的機密,所以GQMS系統中的研發質量管理系統主要提供整車生產工藝標準、檢查工藝標準、檢具、夾具標準以及完成車的評價及扣分準則等。
3、供應商質量管理系統
供應商質量管理系統包括供應商名錄、業績&目標、工藝過程、ISIR(Initial Sample Inspection Report)、產品改善查詢系統、產品試驗&認證、售后反饋等七個子系統組成。產品改善查詢系統包括供應商自我質量改善部分和整車廠反饋的質量問題改善部分;售后反饋系統是整車售后發生的部件質量反饋記錄及對其改善的詳細信息。
4、制造質量管理系統
制造質量管理系統包括綜合現況、問題點現況、車輛別現況、WORST TOP、改善率現況以及基礎信息管理等子系統,系統支持車輛從焊裝、涂裝、總裝、入庫、發貨等過程的檢查記錄和歷史車輛的過程質量查詢。
5、售后質量管理系統
售后質量管理系統由車型別理賠現況、理賠信息查詢、CSI、SSI 等子系統構成,該系統支持理賠單臺賬查詢,并展開售后舊件返回跟蹤管理,實現舊件返回過程管控。系統還支持理賠信息損失分析、車型別理賠分布分析、零部件分布分析、早期故障率分析等質量統計分析等,為整車質量可靠性改進提供有效輸入。
6、計量設備管理系統
計量設備管理系統支持計量設備檢定、校準或檢驗的狀態查詢,并自動提示不符合使用條件的計量設備警示。計量設備系統始終按照設備的檢定、校準或檢驗日期的序列排列,以便信息查詢。
7、質量改善系統
質量改善系統分為質量現況、部門別質量改善、部品別質量改善、完成車質量改善、售后質量改善5個子系統。系統自動生成部品及部門別質量現況,并按時間別(年度、季度、月度)質量問題排序。系統支持過程、整車及售后反饋等過程的質量故障及改善過程的信息查詢。
8、完成車評價系統
完成車評價系統包含部門評價系統、公司評價系統以及全球評價系統。部門評價系統詳細記錄整車日常評價的問題點、改善狀態等信息;公司評價系統是指由公司級高級質量評審團定期對車輛抽查評價的問題點記錄系統;全球評價系統是指由起亞汽車株式會社委派專職人員,定期到世界26個工廠進行車輛質量評價,并記錄質量評價結果。
四、國內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不足和改善措施
雖然國內主流汽車企業(包括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都實現了從質量目標的設定到各過程質量的監控,從而實現對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等過程全面的質量管理,但國內汽車企業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還處于初期,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下面仍以DYK為例說明國內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的改善需求和方向。
1、整車部件信息
DYK的整車部件除安全氣囊、ECU、BCM等核心部件有條形碼信息存貯外,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中沒有錄入其它部件的詳細信息(發動機、變速箱、FEM模塊等僅錄入總成加工信息),部品的生產批次僅能通過產量的推算獲取。當市場反饋某一部件出現故障需要追溯時,僅能根據該部件的生產批次,推算可能的生產車輛,而不能準確地確定車輛的范圍,給車輛的追溯帶來了困難。
改善方向:供應商和整車廠識別關鍵部件(包括擺臂、拉桿、緊固螺栓等),通過條碼或適用起點的形式,區分車輛別部件的加工信息,使得車輛的VIN碼能與關鍵部件的加工信息(包括材料、加工設備、工藝參數等)保持一致。
2、生產過程工藝信息
生產過程的工藝信息包括生產過程設備、夾具、檢具、環境等與產品質量相關的過程信息。DYK部分生產設備(如焊接機械手、烤漆房、制動液或冷媒加注設備等)沒有運行狀態的存貯功能,而在扭矩管理信息系統雖然存貯車輛的扭矩緊固信息,但該設備運行信息沒有和質量管理系統聯網,所以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生產過程工藝信息仍處空缺。
改善方向:增加設備的存貯功能,并將設備、夾具、檢具、環境等運行參數與車輛的VIN碼相對應,運用聯網或錄入的方式,實現過程信息的全覆蓋。
3、分析運用功能
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中,沒有充分運用計算機軟件的計算、統計、推理和分析的功能,僅對問題進行簡單的排列,如TOP10、改善率等。
改善方向: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軟件功能,通過質量現況統計,系統能綜合分析設備、夾具或人員等因素,并運用數理統計、人機功效、FEM等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潛在的或系統的改善需求和改善方向。
4、人機對話
DYK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沒有將管理職責和管理要求有機地聯系起來,也沒能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功能或通訊優勢,實現人機對話和管理的自動化。
改善方向:系統綜合分析質量信息,并將改善或管理需求按人員的職責進行區分,并通過網絡或通訊系統提示相關人員需要管理或解決的事項,系統自動跟蹤處理事項,直至形成管理事項的閉循環。
五、未來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質量管理科學的發展,未來汽車企業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將會融合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運用標準化的開發平臺和海量的數據資源,實現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1、整車部件信息通過電子掃描系統自動錄入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現在不能實現的整車配件信息在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中的輸入成為可能。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電子掃描,自動識別和存貯整車各部件的條碼或電磁信息(在部品內植入電磁芯片),當車輛的某一部件出現故障,能通過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查詢該部件的諸如設計、材料、試制、生產、檢查、設備以及整車使用狀態等系統的過程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數據與該部件以往相關故障事例的對比分析,能迅速地分析部件的失效原因或改進方向。
2、質量管理信息系統記載車輛的生命周期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實現與車載電腦的遠程對接,跟蹤和記錄車輛的使用狀態。當車輛需要維修或保養時,車載電腦能自動提示客戶需要維修或保養的事項,并存貯維修或保養信息(包括更換件的批次等),從而實現車輛生命周期的記載。
3、實現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自動收集、分析和處理相關的質量信息和管理過程,并通過網絡自動提示相關人員的質量管理業務,相關人員也可通過網絡,查詢自己質量工作相關業務的處理狀態。這種自動收集、分析和處理相關的質量信息,以科學的管理理念,通過網絡系統實現對企業產品質量的自動管理,從而實現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六、結語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質是通過網絡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網絡自動反饋質量信息、控制產品質量過程,并以一種高效而又簡捷的管理方式,實現產品質量的全面管理。我們一定要認真仔細地做好這一工作。
【參考文獻】
[1] 段桂江.集成質量系統實施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1.
[2] (美)德魯克.巨變時代的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 羅鍵.現代集成質量系統原理與應用[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篇2
關鍵詞:信息系統;質量管理;數據質量;信息系統測試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2)14-0140-02
1信息系統概述
信息系統即MIS系統,是英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縮寫形式,它是一個由計算機、人以及各種外部設備構成的可進行信息收集、加工、存儲、傳遞、使用和維護的系統。MIS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強化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它通過對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進行調查了解后,將之建立成正確的數據,然后再進行加工處理生成信息資料,為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提供準確的信息,從而極大程度地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逐步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接軌,大部分企業都憑借著在計算機網絡中獲取的信息資源,給本企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日常辦公及相關管理也都朝著現代化的方向在不斷發展。通常情況下,MIS系統常被用于系統決策,其最終的目的是能夠讓企業管理人員對本單位的現狀予以及時了解和掌握,進而確定出企業未來的發展路徑。一個完整的MIS系統應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DSS(輔助決策)CCS(工業控制)OA(辦公自動化)模型庫、數據庫、知識庫、方法庫以及信息交換接口等等。目前,從我國信息系統的特點及其發展來看,可大致將其分為五種類型,即DPS(數據處理系統)DSS(決策支持系統)MIS(管理信息系統)AI(專家系統)以及OA(虛擬辦公室)。信息系統一般都具備如下幾種功能,輸入功能、輸出功能、存儲功能、處理功能以及控制功能。
2信息系統的質量影響因素
就信息系統而言,其屬于較為復雜的一種系統,影響系統整體質量的因素也相對較多,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2.1人的因素
無論是系統的設計開發、操作使用,還是日常保養和維護,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人與系統之間以某種特殊的方式進行交互,如提供輸入、輸出、處理、控制等等,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水平等均會對系統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2.2數據因素
這里的數據主要是指各種信息,若輸入到系統中的信息本身就是錯誤的,即便處理的過程完全正確,也不會獲得到正確無誤的信息。而由系統輸出的數據信息,它的正確性完全取決于輸入信息及處理過程是否正確。
2.3硬件及軟件因素
2.3.1硬件
一般情況下,構成系統的硬件設備都是由各大廠商直接提供的,而系統在開發過程中只需要對這些硬件進行合理使用即可。但是,由于硬件產品的生產廠家較多,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一旦所選的硬件產品本身質量不合格,勢必會對整個系統的質量造成影響。
2.3.2軟件
這部分是整個信息系統的核心,軟件質量的優劣對系統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數據信息本身是正確的前提下,如果輸入的過程有誤,那么仍舊會對系統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在進行軟件設計時,最基本的要求是應具備數據檢查及核對功能。若是軟件的計算方法不正確,也很難得到正確的數據信息。
2.4開發過程
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過程是整個信息系統質量優劣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開發人員的素質高、應用的技術先進合理、設備選擇的正確無誤,那么能夠有效地確保系統的整體質量,反之則會對系統的質量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
3信息系統項目的質量管理策略
3.1強化源頭數據質量管理
首先,為了確保數據質量,應當以數據產生的源頭為出發點進行管理,并對數據運行的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掌握數據質量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對發現數據質量問題的根源及其客觀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科學分析和判定其產生的機理,運用有效的控制方法予以解決;其次,提高對數據質量問題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認識程度,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提高數據質量的方法進行分階段、分領域研究;再次,樹立全方位管理數據質量的思想觀念,將這一觀念貫穿于數據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之中,同時也將其作為指導參建信息系統人員工作的核心思想,以確保數據的唯一性、一致性、精確性、有效性、完備性、及時性。數據質量管理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由于其在產生的過程中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極有可能導致數據質量問題的出現,所以必須從源頭上對數據質量問題加以控制,防止其蔓延。信息系統可以為數據安全運行提高良好的運行環境,應當重視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從而提高全面數據質量管理水平。
3.2實行定量化管理
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系統項目中的質量管理效率,可在質保和質控的過程中采取定量化的管理方式。質保主要是指從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到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檢驗等管理過程中,充分體現質量管理的綜合性、系統性和整體性。而質控則是指對產品生產前的質量預防,通過對將要生產的信息進行監控,以此來確保信息的產出質量,其屬于預防性管理。質保與質控的定量化管理具體是指利用一套完整的數學理論對信息產品的質量進行定性分析、處理和檢驗,借此來增強引用數據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確性。例如,采用統計法對信息產品進行檢驗、抽查、觀測后獲得相應的數據資料,再借助計算機進行加工整理、計算分析和對比,達到對產品質量標準正確判斷的目的,以此來控制信息產品的質量,使各個環節加工的信息都能夠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3.3信息系統測試
測試是確保信息系統質量的必要手段。本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快速原型法進行測試,這種測試方法與傳統的生命周期法測試存在明顯的差別,不僅包括在代碼測試前準備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而且還將面向對象測試分為以下四個層次進行,即算法層測試、類層測試、主題層測試和系統層測試。算法層測試是針對類中定義的每個方法進行測試,也可對類中的多個方法進行同步測試,其測試的目的在于判定方法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的使用功能,及時發現方法內部存在的錯誤之處;類層測試是對同一類中所有方法與屬性之間參數傳遞、作用機理等方面的測試。由于類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礎模式,所以可將類層測試視為特有的模塊測試。測試人員在進行類層測試時應當選出最有可能產生操作和屬性錯誤的某些情況進行測試;主題層測試是檢查各個類和對象(處于統一協同工作狀態下)之間的相互作用,該項測試與傳統測試中的集成測試極為類似;系統層測試是指在各個子系統組裝成完整的面向對象系統的過程中進行測試。由于信息系統對數據約束性、完整性、正確性的要求較高,所以系統層測試的用例采取了邊界值分析和等價類劃分的方法進行設計。同時,系統開發人員必須控制數據的輸入范圍,以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谷斌.信息系統建設中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07,(5).
[2]韓曉紅,雷維寧.基于信息系統和質量分析的質量改進模式探究[A].第三屆中國航天質量論壇論文集[C].2010,(9).
[3]葉曉青.在信息系統開發中如何開展質量管理工作[J].微計算機應用,2010,(1).
篇3
關鍵詞:供應鏈 質量管理 信息系統
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框架
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應面向產品的全部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實現對產品設計質量、生產質量和使用質量的全面控制與管理,保證整個供應鏈上所有成員間的信息集成和過程的集成,從而實現企業間共同協作控制產品質量的目的。該系統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由核心企業負責系統的建立、維護管理,核心企業、各級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和用戶都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該系統,系統提供面向產品全部生產過程各個階段和各層次的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支持,實現供應鏈所有成員的數據同步,達到真正的全員參與共同保證最終產品質量的目標。為了實現系統設計的總體目標,系統網絡采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互聯網、企業內網和企業間互連網的合理信息共享,以SQL server 2000作為數據庫系統實現數據信息的存儲,通訊連接通過TCP/IP通訊協議,運用瀏覽器實現信息的錄入與查詢(如圖1所示)。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
依照前面的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架構,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采用圖2所示的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實現了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的核心功能,即: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協同產品設計質量管理、產品銷售質量管理、供應商評價與選擇、銷售商評價與選擇、客戶反饋及評價和系統管理等功能域。
生產過程質量管理模塊主要用于實現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傳遞的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后的產品信息的反饋,它包括:質量計劃管理、不合格品管理和質量改進管理。
協同產品設計質量管理模塊用于向整個供應鏈協同產品設計信息并選擇確定協同設計參與的對象。它包括:協同設計計劃和協同設計確認。
產品銷售質量管理模塊用于監控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服務質量,它包括:分銷商服務質量管理和零售商服務質量管理。
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模塊用于對各級供應商進行評價,通過統計日常生產過程質量模塊中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協同設計質量模塊的數據和信息實現真正科學的、公正的對供應商的評價,從而可以淘汰不符合核心企業發展要求的供應商,使整個供應鏈始終都能按照核心企業制定的質量管理要求發展。
銷售商評價與選擇模塊通過對產品銷售管理模塊提供的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分銷商和零售商服務質量的科學評價,從而更加科學有效的選擇符合核心企業發展要求的分銷商和零售商。
客戶意見反饋模塊作為與客戶的接口,它主要負責客戶對產品質量的反饋和產品銷售過程服務質量的反饋。
系統管理模塊通過用戶/角色/權限三級控制策略,實現了系統的權限的控制,將用戶的權限控制細化到記錄級別,為整個系統提供了安全保障。它由核心企業按照供應鏈質量管理模式的要求分配適當的權限,從而有利于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應用系統進行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流程
(一)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處理流程
核心企業確定各級供應商產品質量標準,輸入質量計劃管理模塊,各供應商通過該模塊可以查閱本企業產品的質量標準和其上游企業產品的質量檢驗標準。當確定上游企業傳遞的產品質量的檢驗標準后,對其產品進行檢驗,通過檢驗把不合格的產品信息通過計算機輸入到不合格品管理中,不合格品信息會自動共享到質量改進管理模塊和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模塊。各級供應商通過查閱質量改進模塊可以確定傳遞到下游的產品中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信息,對其快速反應。
(二)協同設計過程的處理流程
供應鏈上各企業根據需求確定自己的協同設計需求后,輸入協同設計信息計劃中。有意向的成員企業,把自己的意向信息輸入到協同設計公告中。當協同設計企業確定協同設計企業的名單后,輸入協同設計確認中,各企業通過查詢協同設計確認中的信息可以清楚的了解參與協同設計企業的名單。
(三)用戶反饋過程
用戶購買產品后登陸系統輸入產品質量反饋和服務質量反饋同時服務質量信息會共享到零售商評價中,產品質量反饋可以使企業較快的了解客戶的需求。
(四)供應商評價與選擇過程
通過共享不合格品信息到各級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模塊,實現對各級供應商的科學評價與考核,以滿足供應鏈成員動態更新的要求,實現供應鏈整體的質量管理的要求。
(五)銷售商評價與選擇過程
零售商可以通過分銷商評價對分銷商進行評價,核心企業通過零售商對分銷商的評價信息確定對零售商的考核,同時通過用戶提供的服務質量的反饋信息實現核心企業對零售商的考核與評價。
(六)用戶對產品質量的反饋信息的處理過程
用戶作為產品的最終使用者對產品質量的反饋對于企業確定自己的產品質量標準以及產品質量發展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企業通過對用戶反饋的質量信息的分析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提供了一個信息系統平臺,使得異地分布的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能夠快速、經濟地部署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質量管理信息的協同、質量控制的協同和產品設計的協同,真正實現基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煤炭企業;質量檢驗;管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9)05-1106-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LIN Pei-xian,LUO Jian,CHENG Lin-mei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testing flow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al enterprises,using C#.NET,Delphi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technology,structure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f coal combined with C/S and B/S,the system integrate with quality business,statistical analysis,query the decision-making,has officially launched production operations,improve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Key words: Coal enterprise;quality testing;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煤炭質量檢驗是煤炭行業對煤炭進行質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煤炭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對相關檢測項目的化驗分析,得出不同礦井、煤層不同煤種的質量情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合理配煤、售煤,提高企業的決策支持能力。然而煤炭行業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特別是一些地方性煤炭企業,質量管理過程,尤其是質量檢驗信息采集傳遞、處理分析等還是采用紙質記錄、人工傳遞、手工匯總等傳統的管理方式,企業缺乏系統性的質量管理平臺。因此,建立一個集成、高效的網絡化協同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對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系統分析和設計
1.1 系統分析
本系統是基于福建境內一家大型煤炭企業開發設計,公司質量檢驗管理流程為:各發運站采樣人員每日對發往本發運站的各單位的煤進行抽取樣本,然后再交由制樣人員進行制樣,化驗人員通過樣本對相關成份進行化驗,得出各單位煤種的化驗報告單,再將所有單位的化驗報告單交給統計部進行分析、統計、匯總。最后,統計部門再以紙質報表的形式每日將本發運站質量信息傳遞予公司管理層。整個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 采樣、制樣、化驗3個流程之間沒有進行嚴格的權限控制,存在舞弊行為。
2) 統計部門需在質檢部門報告單的基礎上再作分析統計,存在重復性勞動,整個過程均為紙質記錄、人工傳遞,人為失誤較多。
3) 質量信息主要依靠各發運站統計部門每日以紙質報表形式傳遞,實時性差,管理層無法及時得到相關質量信息情況,決策速度慢。
1.2 系統設計
目前經典的分布式設計模式為客戶端/服務器端(C/S)和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皆具有各自優缺點。C/S結構交互性強,執行速度快,更利于處理大量數據,且由于C/S是配對的點對點機構模式,安全性可以得到較好的保障。B/S結構簡化了客戶端,用戶操作更為簡便,更適用于信息且易于擴展[1]。綜合分析,系統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充分發揮其各自優勢。首先采用C/S模式,在各發運站安裝客戶端軟件進行質檢業務;其次使用B/S模式, 通過權限控制,使公司相關人員通過瀏覽器實時查看質檢業務信息,對相關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統計,提高決策、反饋速度。
考慮到煤炭企業網絡實際情況,即在網絡中斷情況下也可以進行質檢業務,各發運站均保留本地數據庫,在網絡暢通的情況下,將處理的業務數據分別保存到本地數據庫和中央數據庫,當網絡出現故障時,可以先將業務數據保存于本地數據庫,在網絡暢通時立刻通過后臺程序將本地數據傳輸到中央數據庫。
1.3 系統功能模塊
根據上述分析,質量檢驗管理信息系統整體可劃分為如下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1) 發運站質量檢驗:開展質檢業務,采樣、制樣、化驗流程按照3級編碼轉換進行,對基礎業務數據變動進行全程跟蹤,防止作弊行為。
2) 總公司抽樣檢驗:公司對各發運站質檢業務定期進行抽樣檢驗。
3) 基礎數據管理:包括公司礦井單位、煤種信息管理,自定義公式庫管理,煤種檢測項目維護,數據傳輸備份管理等。
4) 報表管理:根據業務需求,靈活方便的實時繪制各類明細、統計報表,管理與打印。
5) 業務數據查詢:全方位查詢各類業務數據,及數據變動情況。
6) 決策支持分析:基于中央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支持決策判斷。
7) 用戶權限管理:根據公司業務流程,設定相應不同權限組別,嚴格控制系統用戶權限。
2 關鍵實現技術
2.1 數據庫訪問及事務處理
系統主要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完成對數據庫的訪問。ADO是Microsoft提出的訪問數據庫的最新方法,是一組優化的訪問數據庫專用對象集,將對關系數據庫的操作封裝在幾個類中,用戶只要生成這些類對象,就能夠采用標準的SQL語言完成創建、插入、刪除、修改等工作[2]。
由于各業務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數據依賴關系,當某一業務數據發生改變時,其它業務數據必須作出相應的變化,同時,考慮網絡環境,在網絡出現故障情況下必須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恢復性,系統在充分利用SQL Server數據類型、規則、限制的基礎上,對一些復雜的邏輯單元進一步引入了數據庫事務處理機制,在故障情況下進行事務回滾,保持事務的原子性(Atomicity)。
2.2 自定義公式庫
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發展及需求不斷變化,系統需充分考慮這些可預測性的變化進行靈活設計。如根據公司市場部業務變化要求,對不同礦井產煤檢測項目超標采取不同扣重方式。對此,系統引用自定義公式模塊,根據業務需求錄入自定義公式,系統先對自定義公式進行解析驗證,再還原引用公式進行計算。
自定義公式庫的實現步驟分為三個部分:參數的轉換、公式表達式的解析、公式的校驗。
function change(s1,s2...sn,fstr: string): string;
//其中s1代表第一個參數的實際值,sn代表第n個參數的實際值,fstr代表公式表達式字符串
var
p: Integer;//定義變量p
begin
p:=Pos('x', fstr);//此處假定參數一為x,把公式表達式中找到的第一個參數x的位置賦給p
while p0 do
begin
//公式字符串中第一個參數x位置前和后面的字符串保持不動,將參數x的實際值s1替換x
fstr:=Copy(fstr,1,p-1)+'('+s1+')'+Copy(fstr,p+1,Length(fstr)-p);
//依次在公式中找參數x,如果有,則把它在公式字符串中的位置賦給p
p:=Pos('x', fstr);
end;
//依照找尋參數x的方法,將字符串中的第二個參數到第n個參數均用它們的實際值s2到sn替換
... ...
... ...
Result:=s1 ;//返回替換后的公式字符串
end;
用戶根據實際需求自定義公式表達式,由于此時的公式只是字符串,所以很有可能存在非法的公式,例如缺少運算符號或者缺少必要的參數等。所以公式的校驗保證用戶錄入的自定義公式表達式合法有效,方便其他程序的調用。公式的校驗基本思路:查詢公式字符串內括號的匹配、運算符有無多余、除數為常數的不能為0等。
2.3 報表的生成與管理
在企業質量管理過程中,報表是質量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地實現報表的生成、瀏覽和管理,使其符合用戶的業務需求和操作習慣,是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實現內容。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分別在C/S及B/S架構下獨立開發出適合各自業務模型的報表系統。在質檢業務數據的基礎上,用戶可在C/S客戶端軟件上,通過靈活自定義字段,繪制滿足各自不同需求的業務統計報表;在B/S架構下,系統采用水晶報表工具進行報表開發設計,用戶可通過瀏覽器選擇不同組合條件,實時產生明細、統計報表,并繪制不同統計餅圖,方便統計分析。
系統生成的報表均可快速導入Excel,統計分析餅圖也可直接快速生成PDF文件格式,方便管理打印。
3 結束語
質量檢驗管理系統,結合了C/S、B/S架構的優點,體現了C/S與B/S架構組合使用的優越性。既滿足了基層質量檢驗業務的需求,又實現了各級管理人員實時查詢與決策的要求。目前該系統已正式投入企業運營,并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系統主要是協助院領導監督醫院運行過程中的總體質量,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對醫院的質量做出客觀評價,對存在質量偏差的部門和影響質量提高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持續質量改進的建議加強醫院的質量管理是全面提高醫院各項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和前提條件,關系到醫院是否能夠滿足社會和患者需求。近年來,隨著醫患矛盾突出和醫院科室工作內容不斷擴大,需要收集整理的數據也成倍遞增,手工操作與計算等傳統方法巳經很難滿足現在的業務需求W。傳統的醫療質量控制主要是以質量評價與反饋為主,往往很少涉及不同環節的質量,缺乏科學的控制手段,存在醫院質量管理效率低下、醫患矛盾突出等問題。此外,國家衛計委在2014年5月8日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定,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建立全員參與、覆蓋臨床診療服務全過程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制度。由于規定時間較短,目前國內還缺少成型的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系統產品,且現階段大部分國內醫院在全面質量管理方面沒有一個統一的系統平臺,很難做出對科室和醫務人員的客觀評價。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是醫院管理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是加強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途徑。
云計算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現有信息系統設計和運行中的各種不足,將分散的計算機軟硬件資源虛擬地結合起來,實現應用層面的軟硬件資源共享。此外,云計算作為我國信息技術的重點發展對象和應用創新產業,其應用前景及經濟和管理上的優勢推動了醫療衛生行業的飛速發展。針對當前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系統現狀和國家有關規定,本文提出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旨在降低系統設備成本、提高系統計算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快速實現對醫院全面質量管理的綜合分析與客觀評價,提出持續質量改進的建議。
2.云計算技術
2.1概念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云計算技術是分布式和并行計算以及網絡存儲、虛擬化發展融合的產物。當前,廣義的云計算定義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人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和服務等。在云計算環境下,只需要投人很少的管理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較少的交互即可快速獲取配置好的資源共享池中的資源。云計算技術的主要作用是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通過網絡,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所謂云就是指提供資源的網絡,是一些能自我管理和維護的虛擬計算資源。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可以無限擴展,而且還可以隨時獲取和按需使用。云計算技術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和極其廉價等特點。這些優勢已經促使云計算技術逐漸演變為未來計算機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
2.2云平臺設計和搭建
各種類型的信息平臺要實現云計算,其中虛擬化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內容,已經被迅速應用于數據中心與其他設備上,正在從主流的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技術蔓延到IT應用的各個角落。此外,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平臺使用“池”的概念,通過虛擬化技術構建標準化的虛擬計算池、存儲池、網絡池、桌面池、安全池等資源池,每個池都可以通過資源動態調整實現調度,最終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云計算平臺基于分層設計思想,利用服務器虛擬化、分布式存儲和互聯網技術等將不同軟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協同工作,為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提供服務平臺。與常規的云計算平臺相似,本項目所搭建的云計算平臺核心架構依然為包括基礎設施和管理層、接口層、應用層在內的3層結構。在設計的基礎上,即可展開云計算平臺的搭建工作。首先,在服務器上通過安裝VMwareWorkstation軟件來創建虛擬機,設置主節點和子節點以及主機名稱和IP地址等信息。其次,將主節點上生成的密匙分別復制到所有子節點實現不同虛擬機之間的無密碼登錄。再次,進行Hadoop系統的安裝和包括節點地址、訪問權限、端口號等信息在內的配置以及子節點文件的格式化處理。最后,將系統原文件和數據庫分別放到Apache和MySQL中,以此實現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安裝工作。
3.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
3.1分散設計,開發標準不一,可擴充性較差
大多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由醫院各個部門獨立實施,未充分考慮到各種資源的共享與聯機,且在開發建設中缺少統一的標準,以至于出現了不同類型的、脫離于整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之外的小系統,例如藥品管理、人事管理、物資供應、統計分析等,這些小系統難以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開發。此外,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大多是從解決局部問題開始,通常只是注重眼前的問題,沒有長遠考慮和整體規劃,難以進行擴充及兼容,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浪費。
3.2數據類型復雜,數據量大,難以標準化處理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存儲的數據類型多樣化,包括字符型、邏輯型、日期型和數字型等。從數據量上來看,每一個病人的醫療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處方信息、醫囑信息、掛號和收費信息、化驗信息以及B超、CT等各種圖片信息等,數據量非常龐大。此外,這些數據類型和海量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也非常復雜。而計算機應用就是對信息標準化和代碼化處理的過程,這就要求從數據獲取、傳輸到存儲、分析等過程都要規范統一,但是現實情況卻非常困難。
3.3開發思想需要改變
當前,絕大多數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仍然以財務為核心,雖然在短期內可以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但是長遠來看這與醫院以病人醫療信息為核心的本質相違背,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醫院管理系統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弊端也會逐漸顯現出來。例如,最初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就應該逐漸從以財務為核心轉向以病人醫療信息為核心,妥善處理好病人醫療信息與財務之間的關系。此外,當前以財務為核心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只能提供小范圍、局限的病人醫療信息,不能為有關主管單位或決策部門提供全面的、系統的科學信息。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思想也要發生轉變。
4.構建基于云計算的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問題
4.1引入PDCA循環制度
結合計劃、執行、檢査、處置(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環不斷優化業務模式,全面整合數據,科學匯總分析。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醫院實現質量管理的流程優化、資源整合,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4.2選取合理的加權項進行全面質量評價
針對醫院質量管理的實際內容,將醫務人員的各項指標作為考察項目,全面、客觀匯總統計評分,科室/個人總分=處方質量+檢查申請單+病歷書寫+病案歸檔+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出診+出院隨訪+醫德醫風等項得分總和。此外,本項目還根據衛計委的最新文件要求,按照醫院質量管理科的業務來設計實施結合衛計委、醫院下發的各種技術和業務指標,實現不同醫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高度統一,確保共享和集成。
5.基于云計算的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5.1主要設計目標
5.1.1全面醫療質量管理系統架構
5.1.2規范各種醫療接口在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中,不但要規范信息模型和共享接口標準,而且還要規范系統集成的信息交換標準及其相應的接口規范標準,只有這樣方能實現后續的集成要求。如病人就診信息的集成,形成病人主索引,建立對外的統一數據交換接口;外部信息交換系統標準的集成,形成科室間交換、與醫院間交換、與醫保系統交換等信息交換接口。
5.2技術路線與實施方案
5.2.1技術路線本項目按照醫院質量管理科的業務來設計實施,結合衛計委、醫院下發的各種技術指標、業務指標等,實現高度統一。圖2為本項目構建的一個操作簡便、業務流程清晰的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整體結構。
5.2.2實施方案(1)建立一個基礎平臺,符合面向服務設計理念且可擴展的IT基礎架構。為醫院內部、多機構、多業務系統的接人提供底層支撐;和醫院現有的信息系統形成對接,實現信息共享交換架構,基于先進的語義分析技術,對各個科室數據深度匯總利用;規范業務數據交換標準和系統接人方式,確立以HL7為標準的數據交換標準,形成一套規范的集成接入接口的設計,方便各類系統的接入。(2)構建模式以云計算為基礎。云計算利用網絡將分散在個人計算機端口的閑置計算資源和計算能力整合利用起來,獲得高性能、高可用性、低成本的超級計算機功能。云計算體系架構分為核心服務、服務管理、用戶訪問接口3個層次。在國家新醫改方案中提出,信息技術是推動我國醫療“四大體系,體制機制”發展的重要支柱。充分應用云計算技術,能夠有效幫助醫院實現流程優化、資源整合和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還能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以及醫療服務質量。(3)在整體設計中,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數據集成系統與醫院資源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與現有的臨床業務系統和手術室等業務應用系統集成。(4)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總線提供HL7信息解析,實現基于消息的數據傳輸、智能路由和數據轉換,提供對核心業務系統的集成接入。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以下層次:集成適配器服務層負責數據源的接人及數據傳遞;集成服務層以總線的方式構建集成平臺,負責實現整個系統與其他系統的信息交換功能;數據服務層負責整個數據中心庫的數據管理,即數據中心庫;基礎應用服務層負責整個基于數據中心的應用開發部署平臺;頁面展現層構建門戶,實現單點登錄和個性化處理。
5.3主要技術和經濟指標
5.3.1技術指標(1)醫院系統內部采用B/S架構,MSSQLServer數據庫服務器作為整個系統的主服務器,Web服務器采用穩定的Tomcat6.0,客戶端只需要通過H:瀏覽器即可實現對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訪問。(2)采用云計算的構建模式,所有賬號授權、功能授權以及功能升級都由醫務科或質控科主任(超級管理員)來統一管理,具有執行效率高的特點。
5.3.2經濟指標通過對全院各個工作環節質量的總體監控,獲得統計數據,不斷優化醫療質量管理方案。利用獲得的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信息反饋等信息建立醫療質量監控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能夠實現基礎質量監控、環節質量監控、終末質量監控等,定期自動匯總統計進行全院會議通報,從而能夠達到以下經濟目的:(1)減少不必要醫療糾紛,保障醫療安全,提升醫院整體醫療質量、管理效能及學術水平。(2)提升患者滿意度,大大緩解醫患糾紛;維系重點病人,增加醫院就診率和收入。(3)創新醫院管理思路,增強競爭力,從而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
6.結語
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到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不僅能夠整合現有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軟硬件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克服傳統醫院管理系統中存在的重復建設、運行效率低下和共享性差等問題,而且還擴展了云計算技術在醫院管理領域的應用,切實為全面提高醫院管理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基于云計算的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快速計算、存儲資源共享以及集中統一的安全防護和容災能力,提高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還減少了系統維護,降低了運行成本。雖然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計算的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方案還不夠成熟,但是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有望成為信息系統未來發展的方向;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來支撐日益龐大的全面質量管理平臺,將是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著廣闊的前景。
篇6
【關鍵詞】 病案統計管理; 信息系統; 數據; 質量控制
Analysis of Data Quality Control of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XU Yan-ling,LUO Yuan-mei,LI Pin-l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140-14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errors,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ata quality control in the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and data management level.Method: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statistical verification,statistics of the error data,and the causes of errors in data analysis and summary.Since January 2016,our hospital for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error,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data quality,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and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error conditions and statistical quality management score.Result:The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ainly distributed data error in the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archives,did not return the loan records,medical records without encoding,did not return the image data,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rrors of system function lack of knowledge,lack of awaren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the function was not pared to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total data error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P
【Key words】 Medical record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Quality control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Fifth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36
隨著信息化時代對人們生活影響的日益增大,加上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逐漸增高,如何有效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是醫院管理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出現使得醫院運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而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屬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子系統,其應用大大提升了醫院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有利于避免手工統計造成的數據誤差和錯誤,但在實際工作中,病案統計管理系統在處理數據時也會出現個別差錯情況,使數據的整體質量大打折扣[2-4],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醫院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予以有效規避,提高數據統計質量。本研究主要是針對2015年1-12月本院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分析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原因,并與2016年1-12月實施數據質量控制措施,借此來對數據質量控制在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為提高醫院病案統計管理和數據質量管理水平提供借鑒和幫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5年1-12月本院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統計核查,病案錄入數量共16 498份,就診人次994 562。自2016年1月起,本院針對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全面實施數據質量控制措施,2016年1-12月的病案錄入數量共有16 454份,就診人次1 056 84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2015年1-12月本院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統計核查,對錯誤數據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錯誤數據的分布特點,并對錯誤數據的出現原因進行總結。自2016年1月起,本院針對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全面實施數據質量控制措施。
1.2.2 數據質量控制方法 針對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中數據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進行質量控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1)加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定期組織病案統計管理人員參與專業化的病案統計管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計算機操作技巧、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知識、錄入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各種突發和異常情況的處理,并對培訓人員進行嚴格考核,如考核未能通過,需再次進行培訓,直至通過,以建設一支專業化的病案統計管理人才隊伍。(2)培養質量管理意識:組織病案統計管理人員學習病案統計管理的質量標準、檢查手段和方法,重點突出講解數據質量對病案統計管理的重要性,同時,還可加強對病案統計管理的質量抽查和評價,將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作為考核指標,嚴格執行獎懲制度,使管理人員充分認識到數據質量在病案統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其質量管理意識。(3)完善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優化病案統計管理的硬件設施,對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集內容、數據元屬性等進行描述,確定數據長度和數據格式,構建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網絡支撐平臺,如服務器、存儲設備、數據庫、信息安全體系、技術平臺等;實行病案首頁網上編目,引入系統自動報警配置或提示對話框功能,協助管理人員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對未歸檔或未編目的病案資料進行嚴格核對,每月對這類病案數據進行清查,注明未編目、未歸檔的原因等;建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共享服務系統,實現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相應數據的共享,有利于減少重復錄入,進而可提高數據錄入效率。
1.3 觀察指標 比較2015年1-12月和2016年1-12月本院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和病案統計管理質量評分,其中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包括住院病案首頁填寫錯誤率、數據錯誤總發生率;病案統計管理質量評分從病案首頁、入院記錄、病程記錄、出院記錄、輔助檢查、書寫等6個方面進行打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其病案質量越好[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錯誤數據分布特點和出現原因分析 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主要分布于未歸檔的住院病案、未歸還的借閱病案、未編目的住院病案、未歸還的影像資料等資料中,錯誤原因主要為系統功能認知不足、質量管理意識缺乏、系統功能不完善。
2.2 兩年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情況比較 相比于2015年1-12月,2016年1-12月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錯誤總發生率明顯降低(P
2.3 兩年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的病案統計管理質量評分 相比于2015年1-12月,2016年1-12月的病案首頁、入院記錄、病程記錄、出院記錄、輔助檢查、書寫等病案統計管理質量評分均明顯提高(P
篇7
【摘要】 目的 研究開發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相結合的應用系統,探討麻醉質量控制新方案。方法 完善自動麻醉信息系統運行環境和系統結構,通過對自動麻醉信息管理過程提供提示、報警功能和量化評分功能來實現質量控制,進而實現對麻醉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相結合的應用系統建成后進行試運行觀察。結果 經過為期10月余的建設和調試,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初步運行顯示: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應用系統促進了麻醉質量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麻醉醫生的工作風險;尚存在有待改進之處。結論 可利用麻醉信息管理進行麻醉質量控制,結合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應用系統有助于提高麻醉醫療質量控制水平。
【關鍵詞】 質量控制;麻醉信息管理;麻醉記錄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n application system for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and to explore new way to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Methods By improving system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of anesthesia processes was achieved by reminding,alerting,and quantification scoring on every steps during automatic anesthesia recording.Results After a primarily operating period,it is showed that a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promote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of both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hospital,and alleviate anesthetist’s daily work intensity in some degree.And 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for further improving in this system.Conclusi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be utilized for quality control.An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ll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esthesia recorder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對計算機及網絡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數字化醫院”的概念已經為廣大醫院所接受[1],麻醉信息管理系統作為“數字化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近年來,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控制論在醫療質量控制領域逐步深入應用,使如何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控制力度的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2]。在2004年1~10月期間,我院進行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應用系統(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AIMQCS)的研究和開發,本文擬結合該系統的研發,觀察通過麻醉信息管理進行麻醉質量控制的可行性,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臨床麻醉質量控制新方案。
1 系統開發工具和運行環境
我院應用軟件系統采用多層分散式架構(Client/Server)模式,可支持Windows終端、PDA等信息終端的工作方式;軟件開發工具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語言;數據庫管理系統運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AIMS要求的網絡環境運行Windows工作組,服務器需可以運行Windows2000 Server with SP4,客戶端可以運行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th SP4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我院系統采用的硬件配置中服務器為兩個PⅢ-700MHz;軟件環境為Windows 2000 Server with SP4,客戶端計算機配置P4-2.4G,操作系統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th SP4。
2 應用系統基本要求
(1)系統設計模式合乎潮流,升級簡單,可擴充性良好。(2)系統設計以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臨床麻醉和疼痛診療服務為出發點,突出醫生在系統中的主導地位,并使全院所有手術科室從中得到方便。(3)盡量減少對病房電子病歷的依賴程度,如病房電子病歷系統未開展或未充分開展,則可通過與醫院內其它系統如入院信息系統等整合而取得一般資料。(4)系統操作簡單方便,人機界面友好,對操作者要求不高,只須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IE上網的能力。(5)系統各個功能模塊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取舍組合,便于推廣應用。(6)業務權限設定。權限的驗證分三級:系統登錄、模塊使用和數據矯正。通過權限設定使麻醉科業務工作的重要環節落實到人,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
3 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見圖1。信息錄入遵循“傻瓜操作”的原則,即通過提供規范的模塊。
3.1 點擊鼠標就可完成錄入的主要部分
3.1.1 手術計劃接受模塊 接受的手術通知單自動按照手術科室、是否污染和是否急癥手術進行分類排列,手術通知單可醒目警示患者確診或可疑的傳染病。
3.1.2 工作安排模塊 (1)手術編排模塊,手術室對已接受的手術通知單進行手術臺編排,并協調安排急癥手術;(2)麻醉科業務排班模塊,預先對已有的業務按照協定的規律和人員分工(含夜班)進行編排,在提高編排效率和準確性的同時,促進業務編排及人員分工的制度化;(3)麻醉醫生工作安排模塊,對下一工作日的麻醉根據業務排班要求進行安排。
3.1.3 術前模塊 (1)術前訪視模塊,對手術患者術前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含麻醉風險性分級)和對術前準備和檢查的做出建議;本模塊設有鏈接電子病歷各個部分的快捷鍵;生成麻醉科術前及其它治療的知情同意書。(2)麻醉計劃模塊,對該病例麻醉做出計劃,并生成設備、藥物和各種消耗品計劃清單,以便于麻醉護士準備。
3.1.4 自動麻醉監護模塊 包括麻醉記錄單、藥物和麻醉費收費單功能。對所有執行HL7標準協議的監測儀器進行信息采集,服務器同步數據儲存,記錄麻醉手術期間所有監測數據和相關操作;手術結束后麻醉記錄單可自動進入電子病歷和打印完整的書面材料(見圖2)。根據既定協議,術畢提供藥物和麻醉費收費單,以及初步的藥物和麻醉費用統計,并對可能發生的藥物和麻醉收費差錯提供報警功能。
3.1.5 急性疼痛服務模塊 對急性鎮痛病人進行管理,并提供各種鎮痛管理清單,包括病人自控鎮痛(PCA)的有關資料。
3.1.6 麻醉病歷登記模塊 提供已集成的其它系統信息,并以方便、完備的界面提供非聯網監測的麻醉病歷登記功能,以及每天的麻醉病歷列表,以便于數據的電子儲存和管理人員網上巡視各進行中的手術麻醉。
3.1.7 數據維護、檢索和數字化業務管理模塊 包括更新、維護和分配等設備管理,藥物和消耗品的數據維護和監測數據報警功能維護等;對所有入庫數據進行精確和模糊檢索,檢索結果以簡單列表和詳細信息列表顯示;對麻醉科藥物和消耗品使用及出庫情況初步統計、加班工作量及補助、夜班補助和醫生工作量化統計等四類統計功能(見圖3)。
3.2 麻醉質量控制部分(圖1) 運用麻醉信息管理進行質量控制,通過對麻醉信息管理部分中手術病人診療相關過程提供提示、報警和量化評分功能來實現質量控制,進而實現對臨床麻醉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根據國內臨床麻醉實際運行的特點,我們把麻醉質量控制分為六個部分,現就各模塊的具體組成和功能簡介如下。
3.2.1 診療和管理規范化程序(SOP)模塊 首先根據相關的法規、規范和醫院的標準,借鑒國內外較為成熟的麻醉質量標準,制定麻醉科診療和管理的SOP,該SOP為下述各量化評分管理模塊的基礎。
3.2.2 病歷質量模塊 量化圍術期訪視、診療方案、會診和搶救,以及三級巡診制度的落實情況。
3.2.3 臨床合理用藥及量化模塊 提供術中用藥分析和監測參數出現異常前后,以及術前、術后和會診的診斷和治療用藥分析。
3.2.4 收費監控模塊 提供多種收費(包括各類費用來源病人的收費)分析功能。
3.2.5 環節質量量化模塊 對病人圍麻醉期過程的質量如麻醉相關的不良事件和生理參數顯著波動等進行分級量化評分。
3.2.6 終末質量量化模塊 診斷是否正確、及時和全面,治療是否及時、有效和徹底,病人的康復和安全情況等進行分級量化評分。
3.3 數字化業務管理和數據維護部分 對所有入庫數據進行精確和模糊檢索,檢索結果以簡單列表和詳細信息列表顯示,其中質量控制數據以固定表格形式列出;對麻醉科藥物和消耗品使用及出庫情況進行初步統計,還包括加班情況、夜班補助和醫生工作量等統計功能。
4 初步的運行效果
在業已建成的麻醉監護信息系統的基礎上,立足于麻醉科的工作實質,歷時近10個月完成了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應用系統的建設和調試,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應用系統初步運行效果顯示:
4.1 具備了較強的實用性 本系統有效地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使麻醉科的醫務人員得以很好地從病歷書寫的繁雜勞動中解放出來,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密切地監護患者。
4.2 促進了麻醉科和醫院的質量管理 具體表現在:(1)使職責分工更為清晰,促進業務編排及其規律和人員分工的制度化,設備管理也更為完善;(2)由于系統對于圍術期麻醉過程管理的提示和報警功能,以及工作的量化評分功能,使臨床麻醉規程逐步達到規范化、標準化,強化麻醉科的醫療行為規范,有助于降低麻醉風險;(3)系統標準的工作流程可提升科室管理質量,使麻醉科和醫院的管理更加直觀、科學和規范。
4.3 提高了麻醉科質量控制和醫院的醫療效率 實現手術病人麻醉工作流程自動化。大型數據庫儲存資料,隨時都可以提供全面、可靠的臨床數據,同時又為醫院節省了資料儲存的費用。
4.4 存在的問題 (1)由于AARS開發需要麻醉監測儀器采用HL7標準,而部分舊的監測儀器沒有執行此標準,在這部分儀器的完全淘汰之前,本系統運行的同時仍需繼續使用傳統的病歷書寫規范;(2)信息系統間的集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尚沒能實現保證安全性基礎上的系統間無障礙信息共享;(3)電子病歷相關的質量管理知識、法律知識以及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的推廣應用開展不夠,更未形成制度化;(4)尚未應用藍牙技術,以太網絡連接使手術室內線路更加擁擠和繁雜。①麻醉質量控制的評價系統和質量標準不完善;②醫療質量控制與醫護人員待遇掛鉤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③部分舊的監測儀器沒有執行HL7標準尚未完全淘汰,而使用這類儀器的病人不能納入本系統。
5 討論
數字化管理是對醫療活動中所涉及的全部信息進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綜合利用和管理[1,4]。在國內數字化管理所涉及的各類醫療信息系統中,基于影像歸檔和通訊系統(PACS)的信息管理已發展多年,病歷電子化的工作也開展較快,而作為醫院電子病歷系統高級階段的AIMS尚剛剛起步,后者發展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對軟件的技術要求和硬件的通訊標準要求都很高[3]。本系統立足于我院麻醉科的工作實際進行開發,邊開發邊使用,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應用效果良好。
近年來,循證醫學和醫療評估的趨勢在不斷增加之中,醫院的質量控制管理力度相應加大,國內也出現了積極的相關探討,成立了各種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其中部分省市成立了臨床麻醉質量控制中心,為麻醉質量控制積累了經驗。我們在麻醉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發現,覆蓋充分、功能完善的麻醉信息管理可涉及麻醉科對手術病人診療的全部過程,對麻醉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對AMIS的相應過程實施質量控制來實現。
麻醉醫生不僅要為病人、外科和醫院服務,還要滿足醫療保險公司和社會的要求,其麻醉實施過程中的質量包括:(1)保證病人沒有受到附加傷害;(2)為外科提供最好的手術條件,優化圍術期監護;(3)發展治療規范,達到最優臨床效果[8]。從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應用系統初步的運行效果中可以發現本系統有助于以上質量的控制和提高,從而達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麻醉質量和醫療效率的目的。
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模式,主要著眼于工作的運行與落實,如果環節質量控制不到位,質量問題等到輸出結果后再解決,就存在滯后性;但是在生產、服務的過程中,如果每個人發現的問題能及時得以糾正和彌補,使過程得到控制,輸出的結果也就一定合格,所以說過程是質量管理的主線[3,7],根據質量控制的這一依據,筆者盡可能地結合日常臨床麻醉工作的實際特點細化麻醉質量控制功能,使其涵蓋手術病人圍手術期的相關診療過程,以信息管理促進質量控制,促進業務編排及其規律和人員職責分工的制度化、使臨床麻醉規程逐步達到規范化、標準化、促進了麻醉科和醫院的質量管理,提高了麻醉科的醫療質量和效率。
由于結合麻醉信息管理來探討麻醉質量控制新方案缺少現成的經驗可循,本系統在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尚無較為權威的質控標準可循,監測儀和電腦等硬件系統投資較大,等等。這些問題也是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應用系統需要改進和進一步探討的意義所在。
總之,可利用麻醉信息管理進行麻醉質量控制,結合麻醉信息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應用系統有助于提高臨床麻醉的醫療質量控制水平。
1 段會龍,呂旭東.醫療信息系統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4,10:1-3.
2 Kalogeropoulos DA,Carson ER,Collinson PO.Toward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in clinical practice: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03,72:65-80.
3 Rubello D,Casara D,Pelizzo MR.Optimization of peroperative procedures.Nucl Med Commun,2003,24:133-140.
4 Jacobs VR,Mirrison JE Jr,Mundhenke C,et al.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insufflation technique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OR.JSLS,2000,4:189-195.
5 吳偉斌,肖強,陳聯忠,等.電子病歷系統的研究與開展.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204-206.
6 Bahr K,Van Ackern K.Quality management in anaesthesia practice:chance and challenge.Anaesthesist,2000,49:65-73.
篇8
關鍵詞:建設工程 質量監督 信息系統 技術開發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4-0000-00
建設工程中的質量監督主要是通過資料的收集、處理及信息的反饋實現信息的收集,其工程質量監督中工作項目相對較多,而且工作量相對較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以及技術性的問題,而在現階段建設施工質量監督管理系統構建的過程中,其信息的收集及處理項目相對復雜,這一現象的出現為質量的信息化監督造成了制約影響。在現階段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及信息統計研究的過程中,其信息技術開發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其規范性的制度構建及項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率,降低項目成本,并為工程質量的監督及信息管理的開發提供科學性的依據。
1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系統信息開發的優勢
在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系統信息開發的過程中,通過其系統的構建,可以實現建筑工程檢測的優化處理,以河北省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及管理信息體系為例。與此同時,通過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研究,其優勢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質量監督系統的信息技術開發,可以有效改善政府的監督管理模式,并全面的提高政府監督及服務的水平,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以質量安全監督為基礎的數據采集及處理形式,從而使政府監督工作得到精細化的管理,并全面提高項目工程的監管水平。第二,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在質量監督系統構建的過程中,通過政府及工程參建主體間的信息交流及分析,可以有效減少監管數據中的無序重復現象,并在最終程度上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及安全,提高工程質量的安全性。第三,實現工程監管的標準化,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技術開發的過程中,通過其項目標準化的構建,可以實現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以及工程質量的數據檢測,并通過對項目竣工質量的安全及監督,實現規范化的項目管理,并為信息化的質量監督提供有效依據。
2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
2.1質量監督中信息資源的共享性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監督信息主要來自于施工現場的數據、實驗室以及基本的施工材料、以及設計場的基本信息。
2.2智能系統的功能性技術分析
通過對建筑工程監督智能系統的分析,在智能系統構建的過程中,其系統工程的技術形式主要體現不同方面,其具體的內容如圖1所示。第一,其智能系統的技術功能主要來自于工程質量的監督申請表,并將其基本的信息分配在站內部門;第二,有效收集施工現場中的相關數據,其基本的數據內容主要包括工程項目的實體質量、行為質量等,對于這一項工程內容而言,可以對施現場的工程師進行監督管理,然后在將收集到的數據錄入到計算機系統之中,實現信息內容的有效儲存;第三,科學收集、查詢并核實主體內容的基本信息,例如,在質量檢測的過程中紅對工程內容設計的資質進行收集;第四,通過對各個工程項目的指標查詢、統計,建立與工程項目相符的統計報表;第五,在智能系統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可以定期向社會不同信息,例如,施工中地方年度項目計劃、竣工計劃等。
圖1 信息化資源系統的功能模塊圖
2.3施工現場監測的數據集中處理
在建設工程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其工作內容的構建應該在實際項目設計的基礎上,實現系統性的監督網絡模式的設計,并通過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流程分析,保證項目質量的有效性施工。在監督流程設計的過程中,其系統的具體項目應該包括責任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工程實體的質量監督、工程施工的遠程監督以及工作流程的匯總及統計等。通過這些項目的緊密配合,才可以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的系統性實踐及開發。其系統中的自動采集模塊完整的嵌入了《可視量變計算機采集方法》的技術內容,通過對現場的監控,實現了遠距離的觀測,例如,對現場的基坑、受影響建筑物等進行形變的觀測,從而為項目的監控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3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優化及系統開發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技術的專業性發展,設計單位應該采用智能化的項目設計理念,通過對質量監督技術的優化,提高技術處理形式,并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實現項目的簡單操作及技術的優化處理,并在質量監督的過程中,進行質量的控制,使操作者在項目分析的過程中,對信息化的技術內容有更全面的認知,逐漸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技術開發。
參考文獻
[1] 鄧峻武.對我國現階段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
篇9
【關鍵詞】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 工程評定和分析 設計與實現
1 引言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是衡量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水利工程項目各方信息化水平、業務水平與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對于促進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規范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各方行為,提高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效率,實現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有效監控,提高水利工程的質量,滿足社會公眾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信息的需要,指導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全面、有序地推進。規范化、信息化,全面管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情況、各方及從業人員等均具有重要意義。貴州地處山區,喀斯特巖溶地貌分布廣泛,水利工程往往具有分布零星、規模小、位置偏遠、交通條件相對較差、施工主要以半機械化或純人力施工居多等特點。因此,針對貴州地區的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系統應兼顧本地區水利工程建設的特點,因地制宜,深入展開調查研究,開發出一套具有貴州特色的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系統,才能更準確、高效的為貴州省水利工程建設服務。
2 系統需求分析
本系統主要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質量管理和控制。按照功能性需求來看,應主要具備:工程注冊管理、目標管控、組織管理、過程控制、質量管理與監督、材料測試與檢驗、設備檢測與檢驗、質量事故管理、檢測工具、文檔管理、管理規程等幾個方面。
(1)工程注冊管理包括監理、施工、檢測、設計單位在開工前的資料信息。(2)質量目標管理主要內容有: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工序質量控制和質量控制點的重視。(3)質量組織管理,本系統設計時建立了組織機構圖和質量責任矩陣圖功能,不同的操作權限,對應不同的責任矩陣圖,權責分明。(4)工程質量的過程控制,對工程項目制定進度計劃,并在工程開展過程中的不同時期進行進度控制。(5)工程質量的成本控制,為了保證工程成本的最小化,達到節約工程總投入的目的。必須分階段對工程成本進行控制,只要包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工程鑒別成本和工程質量預防成本等。(6)分析與檢測工具,本次設計包括了一套全面的質量分析工具,如分層排列圖、直方圖、因果關系圖、控制圖、抽樣檢驗和相關分析等質量圖形分析工具。(7)文檔歸檔。在文檔管理模塊中,可提供優質、高效和系統的文檔管理功能。(8)規程管理。本功能模塊主要提供標準規范,技術要求,單元工程劃分表等功能。(9)系統管理。系統管理模塊中,管理員被賦予設置系統用戶和系統權限,以及不同子功能模塊的操作權限及分配工作,使系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證。
3 系統總體結構
系統支持單位、個人數據的上報、審批,項目質量管理數據的流轉。不同用戶都可以在瀏覽器上操作,數據集中保存在中心數據庫上。在使用方式上,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用戶可以有2種方式訪問系統:通過瀏覽器訪問系統,也可以通過終端設備訪問系統。終端設備綁定用戶信息,為用戶提供更加強大的功能和更加豐富、友好的界面,用戶只要打開終端設備就可以訪問本系統。通過終端設備訪問,由于綁定用戶信息,其安全性更強。系統主要采用C#語言開發,開發環境選用VisualStudio2008集成開發環境,數據庫選用
SQLServer2005。采用B/S結構和在線服務的模式,將政府質量監督機構、項目法人、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檢測單位及相關人員等集成于一個網絡平臺上,協同、高效地處理各類業務。圖1為系統總體結構圖。
4 系統數據庫設計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的數據庫資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工程信息數據庫、施工單位質量管理數據庫、承包單位質量管理數據庫、設計單位質量管理數據庫、監理單位質量管理數據庫、建設單位質量管理數據庫等以及水利工程合同段信息和施工工藝檢查內容及要求信息表等。鑒于適用范圍與字典結構的難以程度,綜合考慮。
5 系統詳細設計和實現
5.1 系統模塊設計
按模塊化程序設計思想,系統功能模塊主要有基本信息管理模塊、質量監督模塊、查詢分析模塊、質量檢測模塊、質量檢查模塊、質量評定模塊、查詢分析模塊、統計報表模塊、法律法規模塊、檔案管理模塊、預警提醒模塊和系統管理模塊等。
質量評定模塊包括單元工程質量評定、分布工程質量評定、單位工程質量評定和工程項目質量評定等內容。質量評定模塊的功能是建立動態數組、輸入信息、并通過層次分析的辦法計算出各子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打分權重,進行質量評定并輸出結果,它的程序框圖如圖2。
查詢分析模塊的功能是對項目質量信息完成各種查詢,并根據所查詢的質量評定結果,對工程質量的階段性工作進行分析,客觀地反映階段性工程質量成果,并分析其薄弱環節,提出需要整改的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的內容。訪問引擎采用C++語言,在VS2008環境下開發實現,因此對于查詢插件的接口采用C接口標準定義。C標準接口相對具有較好的兼容性,可以為其他語言調用。查詢插件共設計7個主要功能接口,用于實現該插件主要功能。
具體查詢功能接口主要包括分配任務、獲取任務狀態、設置數據回傳接口、取消任務四個接口。具體功能的一般查詢流程如下:(1)首先由插件管理模塊調用分配任務模塊,將具體的查詢任務派發給當前插件;(2)然后,插件進行具體的查詢操作,并將查詢到的數據進行臨時存儲;(3)調用者以輪詢模式,不斷查詢任務狀態,由插件根據當前的查詢進度不斷反饋任務狀態;(4)調用者發現任務執行完畢,即可設置數據回調接口,讓插件將查詢到的數據反饋給插件管理模塊。該操作也可以在分配任務完成后,立即調用,這樣數據查詢完成后可立即自動返回數據;(5)對于所有下發的任務命令,可以通過取消任務指令,讓查詢插件不再進行后續的查詢行為。
在插件的設計過程中,考慮了部分后續數據分析業務的設計要求,架構設計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查詢分析主要目的是完成項目質量信息的各種查詢,查詢界面如圖3所示。
5.2 用戶登錄的設計與實現
當服務器和相應的數據被正確連接后,用戶就會進入登錄模塊,登陸模塊對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驗證正確后,才可進入系統。當系統讀取的用戶名和密碼與數據庫管理員的記錄相符合時,并同時進行密碼驗證正確后,方可進入系統的主程序,此外,系統將提示用戶“登陸用戶名或者密碼錯誤”。系統設計時,要求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必須是6為有效數字或英文字母(區分大小寫)與阿拉伯數字的組合,要求密碼為8位,采用數字或英文字母(區分大小寫)與阿拉伯數字組合,來實現保密和安全的需要。
系統的主界面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一條,界面的左邊和界面的右邊。最上面的一條顯示系統名稱,當前用戶名、角色、工程項目名稱,還有四個快捷按鈕,分別為“返回首頁”、“選擇工程”、“修改密碼”、“退出系統”;界面的左邊是系統的功能樹,單擊相應的菜單項可以選擇相應的功能。
6 結語
系統將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政府機構、項目法人、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檢測單位等集成于一個協同的信息平臺,達到信息共享、提高效率、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質量。系統運行正常、穩定,可較好的實現相關功能,評定結果準確,系統同時實現了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和管理相關的流程系統化、管理和數據的規范化及標準化的要求。具有完善和健壯的特點,軟件用戶需求分析較為合理,達到了設計的要求。實用性較強。
通過實際應用表明,系統可以起到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各個流程進行嚴密的控制,初步實現了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和管理過程的動態和分步控制,管理者可以根據系統的評定及查詢分析結果進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工程的建設質量,降低工程管理的成本。
參考文獻:
[1]周勇.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3.
[2]李坤.水利水電工程質量評定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成都:四川大學,2005.
[3]楊曉云.天津市防洪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天津大學,2006.
[4]王戰友.三防工程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4.
[5]劉偉.層次分析法在工程裝備的戰時保障輔助決策系統中的應用[J].現代機械,2005,6:72-73.
篇10
【關鍵詞】信息化;醫療統計數據;控制
一、前言
緊跟著我國目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斷發展,醫院醫療建設也邁入了一個新臺階。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醫院都是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這兩個方式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措施不單單會使得醫院醫療統計數據質量得到提高,而且還能夠在目前的醫院醫療衛生改革下完成醫院工作,因此,有關工作是具有非常大的意義。除此之外,在目前醫院醫療衛生產業不斷前進下,全方位的進行醫院醫療統計數據工作,亦是當今發展的關鍵項目,面對有關數據信息的處理不單單還需要關注質量,還要重視成本的計算,關注對目前醫院所面臨的問題分析。因此,加強醫院醫療統計數據的管理與控制,是現在醫院工作的關鍵部分。
二、目前我國醫療統計數據所面臨的問題
(一)標準化層次低
醫療統計數據需要把醫院的具體運行狀況和患者的具體健康情況準確地進行描述,將客觀、全方位、高效和真實的信息進行展現出來。然而,利用調查分析得出,現在我國醫療計量和評價標準都是沒有滿足其要求的。緊跟著社會化的持續發展,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到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醫院也邁向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朝向發展。然而,在具體的醫療操作中,醫院對醫療數據的統計是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的,使其變成了醫療數據來源中的盲區。對于醫院醫療管理的中,不一樣的科室和不一樣的病種的醫療質量分析以及研究等,都是遠遠無法滿足數據統計要求的。除此之外,在處理醫療數據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新的數據指標,然而在具體統計工作是沒有把這樣的數據信息進行反映的,往往表現為滯后以及緩慢。另一方面,醫院數據統計在再設計這個層面上是欠缺的,計算機管理人員因為不理解醫院在數據收集、分析、應用等方面都是無法切實反映出醫院的真實情況,致使醫院醫療統計數據的標準化層次較低,使得同級醫院數據信息很難實施對比分析等。
(二)業務能力較薄弱
依據有關信息資料表示,在外國的一些醫療單位中,其統計人員與醫院床位數的比例大概是1:12,而我國醫療單位的比例為1:100,在一些基層醫院其比例甚至更低。在具體的管理中,其統計者本身能力是比較低的,其調查與取樣缺少針對性和專門性,致使統計工作只可以依據報表來進行管理工作,其得到的統計數據信息不夠真實可靠,而且相較于日常醫療管理工作來說,其數據信息是具有滯后的。雖然醫院在相關的部門制定了相應的專門人員進行統計活動,然而因為其專業的根基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是從醫院和其它相關部門轉過來的,很多都是沒有通過正統的專業統計訓練的,致使目前這種信息化的驅使下,其統計管理工作運行的并不是很順暢,嚴重阻礙了數據統計的質量和效率。
三、提升醫療統計數據質量的措施
(一)實施監控評估
如果想要在根本上提升醫療統計數據信息的質量,第一,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控評估措施。就監控來說,需要擴大其統計監督執行力度、進行相應的獎懲考核手段、設立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這樣都是提升提醫療統計數據質量的保障。就技術來說,在醫院管理體系上實施跟蹤軟件的設置以及安裝,設定對應的在線監測體系,進而可以使得數據統計有關信息得到收集,保證行為的切實性,切實檢查出相關不滿足標準的數據信息。與此同時,在管理和控制上,需要按期向上級對其所面臨的有關數據信息質量問題實施匯總,且對這樣的信息誤差實施改正,合理有效的衡量這些數據信息的規范和標準。除此之外,在進行評估之前,需要把這些分散的數據信息進行匯總,依據醫院的需要,和醫院的具體狀況進行結合,建立相關的統計指標系統,進而促進醫院內部管理和發展,對醫院資源實施優化配置,發展不一樣的指標綜合評價形式,推動其評價可以把將醫院醫療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得以表現。
(二)健全其法律法規制度
真實性和客觀性是信息化醫療統計數據中的兩個重要特點。如果在統計管理中,產生數據誤差不單單會影響到大眾的身體健康,更有甚者會危害到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收集和管理統計數據的過程中,需要嚴格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的要求實施工作。通過建立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規,使得醫院醫療統計數據避免受到不良的信息進行干擾和作用,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以及客觀性。例如:在門診數據統計當中,需要科學合理分類指標系統,進而避免在就診中產生混亂的現象,與此同時,還需要合理管理病患,使得病患可以對號入座,用這個來節省就診時間。合時宜的補充新增加的指標,依據實際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舉措以及控制措施。緊跟著醫院醫療建設的發展,其統計工作也有了對應的改善,在其產生改變的同時,應切實更新其原有的含義和概念。與此同時,上級主管人員需要對基層員工的實際工作實施相關的培訓和指導,進而防止最終結論產生較大的判斷偏差。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分析系統
對于醫院的經營管理程序中,綜合統計分析是其主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具體的管理中,可以將醫院的經驗管理實際狀況和管理水平進行結合。第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統計分析系統,使其對比分析的結果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第二,對醫院不一樣時期的統計指標進行分析和比較,且從中找到其差距,和同級醫院實施對比和分析,將其結果和完成狀況實施仔細地研究和分析,把影響到醫院醫療統計工作的有關因數尋找出來,給出相應科學合理的建議。第三,通過因數比較,將不同因數的變化影響因素實施測量,實施投入產出的比較,對醫院的經濟利益實施綜合評價,進行動態分析,正確把握住醫院發展的趨勢,對醫療格局實施科學合理地調節,有效配置醫院內部中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等,重視其工作重心,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質量,進而得到更好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
(四)人員的管理
通過管理的過程中,其信息化發展無論多么先進,機器設備多么發達,都是需要人工進行操作的。在收集、分析、保存和比較醫院醫療數據信息時,人都是最為活躍的因素。緊跟著醫院信息化的推動作用,要逐漸的發展和健全醫院的醫療統計工作,提升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而這樣也要求了在管理與控制中,其工作人員一定要理解和把握相關的計算機技術,而且對醫學、統計專業知識、計算機技術、疾病分類防御、醫學管理和信息技術等有所相關的認識,全面、全方位地來監管以及處理這些統計數據信息資料。與此同時,醫院本身還需要擴大對統計部門的投入,按期實施各個層面的專業知識培訓,建造一支專業技知識強的統計隊伍,利用不同的形式以及渠道來實施業務能力培訓,盡可能為不同的員工提供交流以及進修的機會。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管理計算技術層面的培訓,進而提升管理人員道德素質和專業能力。
四、總結
總而言之,緊跟著信息化的發展和醫院管理的具體要求,以前的醫療統計數據的對策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文從實施監控評估,健全其法律法規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分析系統以及人員的管理這四個方面提升醫療統計數據質量。通過分析能夠有效的統計信息,在現今社會下推動醫院統計工作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毛云鵬,馮昌琪,方詩偉,等.衛生統計直報數據共享的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9(6):87-91.
[2]王叢梅.信息化醫療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與控制[J].吉林醫學,2010,31(3):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