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眼病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眼病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肛腸疾病術后:痔瘺熏洗方;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110-01
當前對于肛腸疾病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術后患者極易出現傷口疼痛、出血、水腫以及感染等并發癥,不僅增加了患者痛苦,還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應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我院在肛腸術后患者常見并發癥治療中,采用了痔瘺熏洗方,收獲了較為良好的治療結局,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60例肛腸疾病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為30-65歲,平均年齡為(41.2±5.3)歲,疾病類型:12例為混合痔,7例為低位肛瘺,6例為肛裂,5例為肛周膿腫;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29-66歲,平均年齡為(42.0±5.1)歲,疾病類型:10例為混合痔,8例為低位肛瘺,7例為肛裂,5例為肛周膿腫。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疾病類型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溫水熏洗,即患者手術后第1d開始給予其溫水熏洗,霧化5min后沖洗5min,沖洗過程中水柱應對準傷口,而后烘干5min,并采用肛泰軟膏涂抹傷口,2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施加痔瘺熏洗方治療,藥方組成為大黃、苦參、芒硝、地榆、馬齒莧以及紫草各15g,取100ml濃縮劑后加水稀釋至1000ml,將藥液溫度設定為37℃(采用肛腸熏洗儀進行治療),霧化5min后沖洗5min,沖洗過程中水柱應對準傷口,而后烘干5min,并采用肛泰軟膏涂抹傷口,2次/d,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并發癥改善情況。
1.3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參照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4個等級,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陽性體征基本消失,切口無水腫,創面愈合良好未見滲液,輕微疼痛或無疼痛則視為治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陽性體征明顯改善,切口伴輕度水腫,創面基本無滲液,輕度疼痛則視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陽性體征有所改善,切口有中度或輕度水腫則視為有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則視為無效。②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傷口疼痛、傷口水腫、墜脹以及出血等。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以73.3%明顯不及觀察組的96.7%(P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以26.7%明顯高于觀察組的3.3%(P
3 討論
肛腸疾病就中醫角度而言,其主要病因為濕熱,肛腸屬中或會對經絡造成損傷,進而使局部經絡受阻,導致氣血瘀滯;且手術雖可將局部的病變去除,但仍可將濕熱邪氣留在體內,故而術后極易出現并發癥。
篇2
關鍵詞:青光眼;手術;護理
青光眼,是一種發病迅速、危害性大、隨時導致失明的常見疑難眼病。青光眼屬雙眼性病變,可雙眼同時發病,或一眼起病,繼發雙眼失明。在急性發作期24-48小時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的種類主要有四種:先天性青光眼、原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激光治療。我科對青光眼手術患者的護理進行了系統觀察,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8例青光眼的患者,女性108例,男性10例,年齡42歲~78歲,臨床表現為患眼側頭部劇痛,眼球充血,視力驟降,眼壓迅速升高,眼球堅硬,常引起惡心、嘔吐、出汗等,采用的治療方法:患眼采用小梁切除術,同時健眼激光治療或藥物治療。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有些患者得知患青光眼后非常恐懼,對治療缺乏信心,不積極配合治療。我們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青光眼絕不是不可治療,大多數青光眼通過藥物及手術可得到有效控制,長久保持良好視力,只有少數病例控制不良,但也可以通過治療來維持現有視力?;颊卟粦^,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抑郁和暴怒是青光眼的誘發因素。
2.1.2 飲食護理 飲食要易消化,禁止吸煙、飲酒、喝濃茶、咖啡及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時適當控制飲水量,一次飲水不宜超過300ml。保持大便通暢。
2.1.3 用藥護理
2.1.3.1 術前禁止用擴瞳劑和口服或注射阿托品、顛茄類藥物。
2.1.3.2 高眼壓引起嘔吐較嚴重的患者,除按醫囑應用降眼壓藥外,應對癥補充液體及電解質,防止發生水、電解質紊亂。
2.1.3.3 嚴格遵醫囑用藥,嚴密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頻繁應用縮瞳劑時,對年老體弱、惡心、嘔吐、進食乏力患者應注意有無眩暈、氣喘、心率減慢、流涎、多汗等中毒癥狀,這就要在滴用眼藥后立即壓迫淚道3分鐘以上,這樣既可增加療效又可降低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減少醫源性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應用碳酸苷酶抑制劑要觀察有無知覺異常、四肢和顏面麻木及針刺感,因該藥為磺胺類藥物,故應同服等量小蘇打以堿化尿液,每周查尿常規1~2次:因其可導致尿路結石,應注意有無腰痛、排尿困難等異常表現,如有可少量多次飲水。靜脈快速滴注20%甘露醇時,應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變化,特別是年老體弱或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
2.1.4 休息護理 保證病人充足的睡眠,睡時枕頭應適當墊高,衣領不可過緊。以免鞏膜靜脈壓增高,引起眼壓增高。囑患者少閱讀,少看或不看電視。避免在暗室內停留過久,以免瞳孔散大、房水排出受阻而眼壓升高。慎用安定,以免誘發升高眼壓。
2.1.5 術前準備 術前三日滴用抗生素眼藥,做好個人衛生,防止術后感染。術前一日剪睫毛,沖洗淚道,術前半小時沖洗結膜囊,靜脈滴注抗生素。
篇3
【摘要】 目的 探析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的發病機制、病因、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方法 入選我院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患者82例,總結分析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方案、臨床效果。結果 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可由多種因素導致,本組多數為球內出血(52.43%),晶狀體源性其次(29.27%)。根據病因及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藥物及手術等療法。結論 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早期應進行積極的藥物療法,必要時可聯合手術降低眼壓,早期發現有助于恢復患者的視力。
【關鍵詞】 臨床觀察;治療方法;發病因素;繼發青光眼;眼外傷
眼外傷是指眼球受到化學性、物理性、機械性因素導致眼部功能及結構的損害,臨床青壯年較為常見[1]。眼外傷如未能及時有效治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交感性眼炎、繼發性青光眼甚至視力喪失等并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質量[2]。據2011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眼外傷患者早期出現眼壓漸進性升高,患有不同程度的繼發性青光眼[3]。探析眼外傷早期繼發性青光眼的最佳治療方案至關重要,故我院對眼外傷繼發青光眼患者41例的致病因素、治療方案及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82例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患者,均為單眼發病,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30.91±3.12歲,其中男性58例,女性24例。入選標準:眼外傷以眼球外傷為主,無眼眶、眼外肌損傷;對側眼視野、房角、眼壓均正常;無眼科手術史;無眼部其他病史;既往無原發性青光眼病史。入院時的視力情況:無光感7例,光感0―0.05者39例,0.05―0.3者25例,0.3以上者11例;平均眼壓35.36±3.71mmHg。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齡、平均眼壓、性別、視力情況等基線特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致傷性質 眼外傷患者82例受傷性質為眼球穿通傷及眼球鈍挫傷,眼球鈍挫傷57例,眼球穿通傷11例,化學傷4例。
1.3 致病原因 ①球內出血:共43例,其中前房積血39例,玻璃體積血2例,玻璃體及前房合并積血2例,在眼外傷后1-10天發生繼發性青光眼。②房角損傷:共11例,為房角后退、房角挫傷,眼外傷后5-14天發生繼發性青光眼。③晶狀體源性:共24例,晶狀體脫位占多數,共19例,眼外傷后1-15天發生青光眼,其次為晶狀體囊破裂皮質外溢,共5例,眼外傷后4-7天發生繼發性青光眼。④玻璃體脫位:共4例,其中3例伴有晶狀體移位,眼外傷后3-15天發生繼發性青光眼。
1.4 治療方法 ①球內出血:前房出血首先實施藥物療法,糖皮質激素聯合止血劑,抗炎止血;抵用噻嗎洛爾,必要時甘露醇靜脈滴注療法或服用乙酰唑胺控制眼壓,如多次沖洗前房后仍無法控制眼壓,可行小梁切除術。②晶體源性:應用藥物療法,晶體異位性青光眼如保守治療無效,可行小梁切除與晶體摘除聯合療法。③房角損傷:可應用降眼壓藥物療法,如藥物系統治療后眼壓仍無顯著下降,可行小梁切除術。
1.5 統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X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的分析 本組病例經藥物和手術等不同方法治療后隨訪2-12個月,76例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控制率為92.68%,視力提高73例,視力下降9例,無視力喪失病例,見表1。
3 討論
球內出血是眼外傷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球內出血有玻璃體出血及前房出血兩種類型[4]。血液大量流出后,纖維蛋白、血小板、紅細胞會阻塞小梁網,或對房水排出通道造成挫傷導致小梁損害及周邊虹膜粘連。玻璃體出血的病理機制主要是退變性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中的巨噬細胞被吞噬,引起小梁網阻塞,房水流出受阻引起眼壓升高,此類型所致青光眼通過前房沖洗及藥物治療即可將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球內出血患者應積極進行前房沖洗、止血、抗炎療法。
房角損傷繼發青光眼是各種外力挫傷眼球后前房積血、睫狀肌的縱形纖維與環狀纖維分離性撕裂,環狀纖維攣縮牽引后段虹膜根部,導致前房角過寬過深,縱形纖維附于虹膜上,導致小梁變性吸收等病變。傷后房水循環受阻引起眼壓升高,出現繼發性青光眼。
晶體源性眼外傷所致青光眼臨床較為常見,有研究認為,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玻璃體、虹膜與晶體的相對位置改變導致周邊虹膜前粘連或瞳孔阻滯,房水流通受阻,或因晶體脫位后與睫狀體的摩擦刺激產生房水過多,引起眼壓驟升[5]。治療時,晶體脫位于前房時,可驟升眼壓,應立即摘除;晶體不全性脫位如已混濁應摘除,如尚透明可觀察治療。本研究對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患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本組病例經藥物和手術等不同方法治療后隨訪2-12個月,76例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控制率為92.68%,視力提高73例,視力下降9例,無視力喪失病例,眼外傷早期繼發青光眼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早期應進行積極的藥物療法,必要時可聯合手術降低眼壓,早期發現有助于恢復患者的視力。
參考文獻
[1] 孫鶯.眼外傷繼發青光眼95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150-151.
[2] 史貽玉.眼外傷繼發青光眼95例病因及治療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3):701-702.
[3] 聶鑫,楊新懷,劉衛華等.眼挫傷繼發性青光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眼外科職業眼病雜志,2013,35(7):153-156.
篇4
【關鍵詞】弱視;綜合治療;早期干預
【中圖分類號】R77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443-02
弱視是一種常見眼病,嚴重影響兒童的視覺功能發育,如果不早期進行有效的治療,勢必導致患者的視力低常及立體視覺難形成等問題。近年來,我院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弱視,大多數患兒基本治愈,取得了較佳的治療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05至2010年的5-10歲弱視患兒276人,分為兩組。治療組138人,246眼,屈光不正性弱視86人,屈光參差性弱視52人,用綜合療法治療。對照組138人,屈光不正性弱視90人,屈光參差性弱視48人,用弱視矯治協調器治療。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兒需檢查遠視力,近視力,眼底,注視性質,眼位,眼球運動。用1%阿托品眼膏擴瞳檢影驗光,準確了解患兒的屈光狀態,給患兒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眼部無器質性病變且矯正視力低于0.9者為弱視。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長春市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的TSJ-IV型同視機和弱視矯治協調器,協調器紅光閃爍頻率為40次每分鐘。治療方案通常包括(1)刺激訓練(2)同時視訓練(3)融合訓練(4)立體視訓練。根據患兒的矯正視力的不同,將進行區別訓練,矯正視力在0.2以下者只進行(1)訓練,矯正視力0.3-0.7的患兒進行(2)訓練,雙眼0.7以上者可加(4)、(5)兩項訓練。同視機訓練為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紅光閃爍為每天一次,每次單眼治療10分鐘。20天為一療程,每療程結束后檢查視力。
對照組用同樣廠家生產的弱視矯治協調器治療,紅光閃爍每天一次,每次單眼治療10分鐘,1個月為一療程,每療程結束后檢查視力。
治療1年時,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根據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防治學組制定的標準為診斷依據及評價療效。當患兒的矯正視力恢復到0.9以上,我們認為是基本治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x 檢驗。
2 結果
2.1 弱視患兒年齡與療效(表1)
5-8歲患兒治療效果最好。治療組1年基本治愈率為85.43%,8-10歲組為55.32%。對照組5-8歲患兒1年基本治愈率為58.77%,8-10歲組為52.73%,說明治療效果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χ2 =2.822,p>0.05,說明年齡與治療方法無相關,兩種方法治療都是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2.2 治療時間與兩組療效(表2)
患兒治療1年時,基本治愈者治療組199眼,占80.89%,對照組為140眼,占52.63%。χ2=19.2653,P
3 討論
弱視是損害兒童視力的常見疾病。弱視的治療周期長,應及早在視覺發育敏感期進行治療。年齡越小,療效越好,獲得功能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弱視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傳統的兒童弱視訓練主要為遮蓋,精細家庭作業,視刺激療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療效較慢。我們用綜合療法來治療弱視,在同一次弱視訓練中刺激了視網膜錐體細胞和視皮質,使其對外界敏感性增加,去除抑制,提高視力,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縮短了弱視治療時間。因此,我們用綜合療法來治療弱視是一種合理的,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一些健康知識的缺乏,家長對該病的嚴重危害性認知不足,至使許多患兒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終身視力低常及立體視覺難以形成等問題。因此,我們對患兒家長也需加強相關醫療知識的宣傳,給弱視患兒提供好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以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
參考文獻
[1] 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97.
篇5
《養生大世界》:肖主任,許多人對眼眶病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請您先為我們介紹下什么是眼眶病?
肖利華:眼眶病像青光眼、白內障一樣是眼科疾病之一,由于眼眶解剖、生理和病理過程的獨特性,眼眶病與眼科其它疾病有著很大區別,也是眼科疾病中診治最困難的疾病之一。
眼眶是指眼球周圍骨質形成的類似四邊錐形的骨腔,左右各一,互相對稱。成人眶深約4-5厘米。眼眶除外側壁比較堅固外,其它三壁骨質均比較薄。眼眶內側與鼻腔相鄰,上方與顱腔相鄰??魞瘸矍蛲?,還有六條眼外肌、視神經、眶脂肪、淚腺和各種神經血管等。骨性的眼眶對眼球有保護的作用。眼眶疾病大致可分為炎癥、腫瘤、外傷、先天性疾病、代謝和內分泌性疾病及寄生蟲類疾病等。較為常見的主要分為三大類:腫瘤(良性、惡性和炎性),甲亢引起的甲狀腺相關眼病,外傷骨折。
《養生大世界》:肖主任,目前我們對于眼眶病的診療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呢?
肖利華:眼眶病學屬于眼科、鼻科、頜面外科、神經科、顱底外科、整形外科以及影像學科等邊緣學科。眼眶病臨床雖不多發,但中國人口眾多,臨床并非少見,且與全身的聯系非常廣泛,因此,眼眶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具備較豐富的多學科知識。由于眼眶病在一般醫院并不多見,眼科醫生如不經過專業培訓,如不具備眼眶病的專業知識,均可造成臨床上的誤診誤治,如果遇到疑難病例專業醫師也難處理得當,可見眼眶病的診斷和治療十分復雜。
眼眶病的診斷和治療就是在眼科的基礎上,與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經外科等交叉融合,精細化發展而形成的分支學科,需要發展出專業的醫生和團隊。 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雙眼球突出,左眼球外上斜 左眶淚腺腫瘤,眼球突出,向下移位 眼眶外傷骨折 眶內血管病變
《養生大世界》:那么,得了眼眶病會有什么癥狀,我們如何能早期捕捉到眼眶病發生的蛛絲馬跡呢?
肖利華:眼眶病的主要癥狀是單側或雙側眼球突出、眼球內陷、復視、視力下降或喪失、眶周疼痛、眶周腫塊等等,由于多數癥狀和眼眶其他疾病類似,早期容易誤診。眼眶病多為疑難雜癥,所以當發現有眼眶病類似的癥狀時應到大醫院眼眶病專業就診治療。目前,我們通過各種影像診斷方法和醫生的臨床經驗,95%以上眼球突出患者都可經過檢查找其病因,然后根據情況對癥治療。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急性或慢性眼球突出是眼眶疾病最常見的體征,應給予高度重視。
發現眼眶病有許多方法:首先是根據臨床表現,比如眼球突出、眼球偏斜、視力下降等。其次還要根據一些檢查方法,如檢查視力、眼底、眼球突出度等。此外很重要的是做眼部A/B超,眼眶CT、MRI等影像學檢查以便盡早確診。
《養生大世界》:對于治療眼眶病,我們有哪些方法?
肖利華:由于眼眶疾病與顱腦、鼻竇、頜面部及全身疾病關系密切,眶內有眼球、眼肌、血管及神經存在,故治療有一定特殊性及復雜性。眼眶病常用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藥物治療及一些其他特殊治療方法。
對于有些眼眶病,應首選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在很多眼眶病中得到應用,并取得一定療效,如嬰幼兒眼眶血管瘤、炎性假瘤、肥大性肌炎及甲狀腺相關性眼病。但對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應引起高度重視,在有條件的醫院可加用免疫抑制劑或聯合放療,以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
而手術是治療眼眶腫瘤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 近年來我國眼眶手術入路和手術操作技巧均有很大進步,手術并發癥逐漸減少。
《養生大世界》:最后,請您簡單談談眼眶病的前景。
肖利華:隨著醫療材料的發展,目前我們在很多眼眶手術中都可使用可吸收材料,這樣可以減少身體攜帶異物的風險。此種材料一般在一年左右逐漸吸收。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開眶的固定材料、單純眶骨折的修復材料。尤其在兒童眼眶手術中使用頗多。隨著眼眶病的診斷和治療新技術不斷涌現,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眼眶病的診斷和治療將會呈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篇6
【關鍵詞】弱視;綜合治療;治療效果
弱視是危害少年兒童視覺發育的眼病之一,常發生在視覺發育尚未成熟的幼兒期。弱視患兒不僅單眼或雙眼視力明顯下降,而且失去雙眼單視和立體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對隨訪資料完整的270例506眼弱視兒童進行綜合治療并追蹤觀察1~2年,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統計在我院弱視訓練室進行綜合治療且資料完整的弱視兒童270例(506眼),其中男142例、女128例;初診年齡3~14歲,平均6.8歲;輕度弱視208眼,中度弱視259眼,重度弱視39眼;屈光不正性弱視302眼,屈光參差性弱視142眼,斜視性弱視62眼;中心注視483眼,旁中心注視及部分合并眼球震顫者23眼。
1.1診斷方法所有患兒均檢查遠、近視力、眼位、外眼、屈光間質、眼底、注視性質、眼球運動。常規1%阿托品眼膏每日2次,5d后屈光狀態檢查(視網膜帶狀光檢影和全自動電腦驗光)。依檢查結果20d后復驗配鏡。
1.2治療方法存在屈光不正者配戴矯正眼鏡,依雙眼視力及注視性質進行遮蓋及相關的弱視訓練。
1.2.1視近訓練(精細目力訓練)穿珠、插圖、描畫等??筛鶕純旱哪挲g、智力、視力情況選用,也可經常變更訓練方法。
1.2.2弱視治療儀輔助訓練按原理分色光和圖標兩類:色光類是利用色光喚醒視錐細胞或視中樞細胞而間接增視,增加視細胞的敏感性而不能直接鍛煉視力。如:光刷、紅閃、后像等。圖標類利用辨認各種圖標來鍛煉視力,達到增視目的,如等級精細的視力訓練、對比敏感度增視儀。CAM儀及電腦軟件中的視力訓練等。我們采用的是華亞S2S23型閃爍增視儀及廣州眼博士系列治療儀。
1.2.3氦氖激光治療應用廣州市激光技術應用研究所生產的HN771氦氖激光眼科治療儀,輸出功率≤0.6mv,距眼球50cm,每天1次,每次3min,12d為1個療程,半年治療2個療程。
1.2.4同視機功能訓練雙眼矯正視力達0.6以上時配合同視機訓練,3個月復查1次。
療效評價標準:矯正視力≥0.9為基本治愈,提高2行或以上者為進步,提高不足2行者為無效。
2結果
隨訪觀察時間為12~24個月,平均15.6個月(見表1~4)。
以上結果顯示:506眼中治愈341眼(67.4%),進步151眼(29.8%),總有效率97.2%。弱視程度越重,治愈率越低。屈光不正性弱視治愈率高于斜視性和屈光參差性。不同年齡階段中年齡越小,治愈率越高,大于8歲的弱視兒童治愈率明顯降低。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篇7
關鍵詞:物價制定;院內制劑;益氣明目丸
中圖分類號:R2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5-0145-02
一、昆明醫科大學制劑益氣明目丸物價制定的計算
從以上表1、表2可以看出,益氣明目丸原材料藥成本是35元,通過包裝、加工等一系列處理,制成成品出產價是71.00元。
二、治療方法
采用綜合性治療方法,即服用益氣明目丸、電療穴位按摩、滴眼液的綜合治療方法。益氣明目丸口服,一天三次,一次4克(相當于三分之一瓶蓋);電療穴位按摩,每晚一次,每次10分鐘;電療穴位按摩完后點滴眼液,每晚一次,每次各一滴。以益氣明目丸為主藥,其余為輔助治療。
益氣明目丸與同類藥相比有何優勢:益氣明目丸比市場上的類似藥品更經濟有效,治療效果較好,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
益氣明目丸的特點:(1)眼底病變療效好。(2)近視、老花、明目效果明顯。(3)滋補肝腎,促進疲勞恢復,較好改善微循環眼底營養狀況。
三、討論
益氣明目丸的功能是益氣明目,滋補肝腎。主治近視、弱視、老花等。近視是如何發生呢?近視是指在調節放松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后聚集在視網膜之前稱近視[1]。近視是導致人群尤其是中青年人群視覺效果不完美的一種主要的屈光不正[2]。高度近視是許多發達國家主要的致盲眼病,占近視眼患者的27%~33%,黃斑部病變是高度近視威脅視力的主要并發癥[3]。治療近視的藥物很多,包括M受體拮抗劑、N受體拮抗劑,生長因子等藥物治療,大部分僅停留在實驗性近視治療方面,未用于臨床[4]。近視是常見的眼科疾病,由于它的患病率達25%~30%,其嚴重性使得近視的防治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至今沒有明確有效的方法防治近視[5]。益氣明目丸是純植物藥丸劑,具有補心益氣,補氣養血,安神定志,滋補肝腎,益精養血,活血化瘀,通竅明目的功能。輔以電療器作眼部穴位按摩以提高藥物的療效,起到調節作用。滴眼液以營養眼部肌肉與神經,從而達到治愈近視眼的目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近視眼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使之成為人們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6]。益氣明目丸為近視患兒提供了一味安全、實用、療效較好的一劑良藥。所以,益氣明目丸物價的制定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惠延年.眼科學[M].第六版.北京:衛生出版社,2004:195-202.
[2]朱映芳,郭小健,王華,等.近視患者高階像差分析[J].眼科新進展,2005,25(3):254-257.
[3]王文瑩,張皙,王方.高度近視眼黃斑裂孔治療的研究進展[J].眼科新進展,2005,25(1):86-89.
[4]鄭曉汾,褚仁遠.實驗性近視的藥物治療機制[J].國外醫學眼科分冊,2004,28(1):64-65.
[5]李東輝,艾立坤,劉玉華.近視眼的發生機制[J].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2003,(3):174-77.
篇8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眼科,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 目的 探討外路顯微手術在治療視網膜脫離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對來該院治療的80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根據來該院進行手術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在進行一般檢查后進行外路手術,實驗組則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顯微外路手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等指標。結果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為(71.9±12.6)min多于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41.3±10.3)min;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20.6±5.2)mL、切口大小為(20.9±1.1)mm、患者治療后住院時間為(2.6±0.4)d且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為(1(2.5%))這些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35例一次復位成功,占87.5%,3例患者二次復位成功,占7.5%,其復位成功率為95%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臨床上采用外路顯微手術治療網膜脫離患者效果較好,復位成功率比較高,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外路顯微手術;視網膜脫離;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7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85-02
[作者簡介] 陳前(1967.12-),女,云南玉溪人,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眼科,郵箱:yxcq123@sina.com 。
視網膜脫離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眼科疾病,這種疾病發病機制復雜,誘因也比較多,它屬于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致盲性眼病。患者發病時,臨床癥狀也比較多,如:閃光感、飛蚊癥、視野缺損等,嚴重患者將造成視力下降,甚至永久失明[1]。目前,對于這種眼科疾病醫學界還沒有發現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視力,但是效果并不好,部分患者雖然手術取得成功但是由于患者視網膜脫離時間過久,造成永久失明等。目前,外路顯微手術在治療視網膜脫離中使用較多[2]。為了探討外路顯微手術在治療視網膜脫離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對2013年12月—2014年2月來該院治療的80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來該院治療的80例視網膜脫離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根據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中,男性47名,女性33例,患者年齡在49~84歲,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8.41.5歲。患者中,29例單個裂孔,6例2個裂孔,4眼患者3個裂孔。該實驗中所有患者對自己的手術方案、治療效果等都知曉并且都同意,此外,該實驗均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患者來該院后,為了進一步對患者確診,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對于不能確診的患者可以進行輔助檢查,如:心肺功能、體溫等。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進行一般檢查后進行外路手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普通照明下完成全部手術過程,并且根據情況選擇患者視網膜下積液最高處進行穿刺,放去殘余的液體。患者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采用吸收縫線進行定位,并在檢眼鏡下確認患者的裂孔位置。然后幫助患者放入硅膠塊,并采用手術縫合線進行固定,對于歪斜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3]。
1.2.2 實驗組手術方法 實驗組采用顯微外路手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實驗組患者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操作,醫護人員在患者視網膜脫離范圍內約13 mm地方進行穿刺,處進行穿刺,放去殘余的液體,在放去殘余液體時可以進行慢慢推壓,保證能夠排除充分。此外,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可以使用冷凝頭在患者視網膜脫落鞏膜外找裂孔,并且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直至網膜發白為止。然后幫助患者放入硅膠塊,并采用手術縫合線進行固定。而在縫合時,醫護人員要在顯微鏡下找準患者的裂孔位置。對于裂孔邊緣貼合效果不好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在患者玻璃體腔內注射過濾空氣。所有患者手術后可以讓患者使用適當的抗生素,預防感染[4]。
1.3 統計方法
全部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方法進行檢驗,實驗結果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實驗中,實驗組手術時間為(71.9±12.6)min多于對照組手術時間(41.3±10.3)min;實驗組術中出血量為(20.6±5.2)mL、切口大小為(20.9±1.1)mm、患者治療后住院時間為(2.6±0.4)d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驗中,實驗組35例一次復位成功,占87.5%,3例患者二次復位成功,占7.5%,其復位成功率為95%高于對照組(21例一次復位成功、7例二次復位成功,復位成功率為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中,患者手術后有1例發生并發癥,占2.5%低于對照組(3例發生并發癥,占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視網膜脫離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眼科疾病,這種疾病誘因比較多。根據臨床上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可以分為兩種,即: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臨床發病率較高,比較常見)和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這種疾病臨床上的誘因也比多,一般和視網膜的裂孔、液體流通等關系比較密切。目前,對于這種眼科疾病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常見方法有:冷凝、手術治療等,但是這種方法效果不好,且治療后并發癥較多,給患者很大痛苦[5]。
臨床上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誘因比較多,主要是由于一些原因造成患者視網膜形成裂孔,從而導致色素上皮層與神經上皮層分離,從而對患者視力產生很大的影響?;颊甙l病后,其感光細胞層的營養代謝會受到損害,并且產生損傷修復反應,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如:眼壓降低等,嚴重患者將造成繼發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視力[6]。因此,患者一旦視網膜脫離要及時到附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從而永久性失明。此外,對于一些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患者,即使手術能夠幫助患者視網膜復位,其視力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劉文等[2]曾采用顯微鏡的光線照明,完成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手術中的裂孔定位及冷凝,是一種易于操作及普及的手術方法。因此,臨床上探討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的手術時機、手術方法等,對于患者恢復視力至關重要。
目前,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從手術角度來說可以分為內路手術和外路手術兩種。但是,這兩種手術各有優缺點。內路手術是過去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一種手術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缺點比較多。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發展,外路顯微手術在視網膜脫離患者中使用較多,這種手術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手術后的感染,且對眼球破壞較輕,對眼內環境干擾較小[7]。
此外,外路手術在進行治療時,醫護人員多依靠自己的經驗進行操作,并在非直視條件下冷凝裂孔,這樣會造成冷凝部位和冷凝程度出現很大的誤差,并且患者手術后還要進行激光光凝或藥物脫水治療,容易造成過度冷凝現象,從而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而顯微外路手術則不存在這種情況,患者手術時,醫護人員在顯微鏡下直視視網膜冷凝反應,能夠控制冷凝部位和程度。實驗中,實驗組35例一次復位成功,占87.5%,3例患者二次復位成功,占7.5%,其復位成功率為95%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這種手術方法的優勢。此外,這種方式還有以下優勢,具體如下:①裂孔的定位效果準確可靠,操作簡單,容易查找出術前未發現的新的裂孔;②顯微鏡的調焦是通過腳踏進行易于掌握;③術中避免反復取戴,減少污染發生率;④易于推廣。
與傳統外路手術比較,顯微外路手術優點較多,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整個手術過程視野都比較清晰,患者手術時的一些操作比不負責,并且手術后患者復位效果較好。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采用顯微對患者裂孔進行定位,這樣能夠保證手術成功率。此外,患者整個手術過程都是在顯微鏡下完成,避免了醫護人員手術過程中反復取、戴檢眼鏡。最后,患者手術后在進行積液排除時也在顯微鏡下進行穿刺等動作,有效的降低了脈絡膜出血發生率[8]。實驗中,實驗組手術時間為(71.9±12.6)min多于對照組手術時間(41.3±10.3)min;實驗組術中出血量為(20.6±5.2)mL、切口大小為(20.9±1.1)mm、患者治療后住院時間為(2.6±0.4)d且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為[1(2.5%)]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這種手術具有術野清晰、步驟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
綜上所述,對視網膜脫離患者采用外路顯微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復位成功率比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萬光明,梁申芝,張效房.無手持聚光透鏡間接檢眼鏡下視網膜脫離手術[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1,28(8):590-591.
[2] 劉文,李春芳,黃素英,等.視網膜脫離外路顯微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3,20(6):369-373.
[3] 張君敏,李虹霓.視網膜脫離顯微外路手術與傳統外路手術對比研究[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32(2):108-111.
[4] 趙長霖,楊冠.淚道阻塞治療致反復眼心反射一例[J].臨床眼科雜志,2013(19):271.
[5] 袁紅宜.顯微鏡直視下視網膜脫離手術的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12, 27(3):407-408.
[6] 戈偉中,李小東,張矛.顯微鏡直視下鞏膜外冷凝在視網膜脫離手術中的應用[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11,28(9):690-691.
[7] 袁從虎.術前心理干預對全麻患者復蘇期間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3):102-103.
篇9
【關鍵詞】 按摩、挑治放血;急性結膜眼
【中圖分類號】R766.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020-01
急性結膜炎是常見的眼病,有細菌或病毒引起。因具有明顯的結膜充血,俗稱“紅眼病”、“火眼”。中醫稱“天行赤眼”。 具有傳染性,常在學校、幼兒園等集體生活場所流行。
臨床表現:患者自覺患眼有眼癢和異物感、灼熱感,但一般無視力障礙。顯著的結膜充血呈鮮紅色,以瞼結膜及穹窿結膜為重。可有眼結膜水腫或結膜下出血點。刺痛、畏光、流淚、分泌物多為粘液膿性,夜間可黏住眼瞼及結毛,晨起時不能睜眼。小兒患者有時瞼結膜附著一層纖維素樣滲出物凝集而成的灰白色假膜,此膜用棉簽擦抹容易脫落,但易復生。
1 資料與治療方法
1.1一般資料:患者200余例,其中男136例,占68%、女64例,占32%,其中年齡最大者70歲,最小者兩歲。按摩、挑治放血組為治療組,150例,單純西藥治療組為對照組,一共50例
1.2治療方法:
(1)按摩:稍重按摩攢竹、晴明、四白、太陽、絲竹空各36下。一天可2~3次
(2)挑治放血:
A、挑治部位:額部淺表小靜脈、太陽穴、耳尖、耳背靜脈、耳垂中點五個部位。
B、方法:用緩刺法在患病的同側面及耳部各取1~2點,用75%酒精消毒,用消毒的棱針緩刺1~2毫米深,使之流出1~5滴血即可。一天一次,連續兩天。
對照組:用生理鹽水濕棉簽擦凈眼緣,洗凈分泌物,以保持結膜囊清潔,白天用病毒唑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每30分鐘交替滴眼,臨睡前涂金霉素眼膏一次。禁熱敷,不能覆蓋。觀察4天。
2 結果:
治療組:痊愈(挑治1~2次,按摩4~6次,結膜充血、水腫、眼分泌物、自覺癥狀全部消失,視力恢復正常或恢復到病前程度),145人,占96.7%;顯效(挑治2次,按摩4~6次,眼結膜充血、水腫、眼分泌物減退2/3以上,自覺癥狀消失),3人,占2%;有效(挑治2次,按摩4~6次,眼結膜充血、水腫、眼分泌物減退1/2以上,但有少量的自覺癥狀及眼分泌物)2人,占1.3%,無效(治療前后沒變化),0人,總有效率達100%。癥狀消失最短半天,最長4天,平均1天。對照組:痊愈14人,占28%,顯效15人,占30%,有效11人,占22%,無效10人,占20%??傆行?0%。癥狀消失最短2天,最長15天,平均7天。治療組與對照組效果比較
4 典型病例:
黃X,男,70歲自覺患眼有眼癢和異物感、灼熱感,顯著的結膜充血呈鮮紅色,眼結膜水腫、刺痛、畏光、流淚、分泌物多為粘液膿性,經西醫治療用生理鹽水濕棉簽擦凈眼緣,洗凈分泌物,以保持結膜囊清潔,白天用兩種抗生素交替滴眼,30分鐘一次,晚上臨睡前涂金霉素眼膏一次四天未緩解,患者非常著急,經上述按摩、挑血治療一次癥狀明顯緩解,次日重復一次癥狀消失,沒再復發。
5、討論:究其機理,本病屬實癥、熱癥范圍,重按摩、挑治放血屬于,“實著瀉之”的經旨,經臨床總結,此方法有見效快,成本低,方便實用等特點。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機械性眼外傷;臨床特點;療效
眼外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輕者造成視力減弱、視力障礙,重者可致盲。據統計,全球由眼外傷造成的單眼盲有160萬、雙眼低視力有230萬,而機械性眼外傷在眼外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影響人們視力健康、造成視力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機械性眼外傷的臨床特點、分析影響其預后的因素,在此基礎上,積極預防,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即時救治患者,盡量降低致盲率。本研究主要針對機械性眼外傷患者的致傷原因、就診時間、受傷初始視力、最佳矯正視力、眼外傷類型和并發癥等幾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8例(148只眼)機械性眼外傷患者(排除單純性的外眼損傷和非機械性眼外傷),其中男性患者123例(83.1%),女性患者25例(16.9%),男女比例為:4.92:1。左眼受傷者81例(54.7%),右眼受傷者67例(45.3%)。年齡分布在16~75歲。其中農民79例(53.4%),學生及職工64例(43.2%),其他5例(3.4%)。隨訪時間平均為2.5個月。
1.2方法 對148例機械性眼外傷患者的住院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內容包括致病原因、就診時間、眼外傷類型、并發癥和視力改善程度等。①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銳器擊傷和非銳器所傷兩大類,銳器重點包括鐵絲、刀片、玻璃碎片、針頭等,非銳器傷包括摔傷、拳擊、車禍撞擊傷等造成的眼外傷[1]。不同因素導致的眼外傷在治療方法和療效預后上都有較大的差別。②就診時間主要分為四個范圍:0~24 h、24~48 h、48~72 h、72 h以后。分析每個時間段就診人數所占的比例,并探索就診時間和療效的關系[6]。③眼外傷類型-機械性眼外傷主要包括開放性眼外傷和閉合性眼外傷這兩大類,其中,開放性眼外傷包括眼球穿孔傷、眼球破裂傷、眼球貫通傷和眼內異物四類,閉合性眼外傷包括挫傷和板層裂傷等。④眼外傷的并發癥主要有外傷性白內障、玻璃體積血、前房積血、繼發性青光眼、眼內炎、眼內異物等[4]。⑤視力改善程度可作為預后評價標準,最佳矯正視力(最后一次隨訪測得的視力)≥0.1表示預后好;
1.3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關于機械性眼外傷患者就診時間現狀的調查顯示:43.9%的患者能在24 h內就診,接受正規治療,但還有22.3%的患者在3 d內未能接受治療,這對疾病的預后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見表1。
3討論
機械性眼外傷是人們單眼或雙眼視力受損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探索眼外傷的臨床特點和療效影響因素對改善眼外傷的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眼外傷患者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的工作環境和性格有關[5]。針對致病原因來說,相比鈍器所傷的患者,被銳器直接擊傷的患者預后會明顯差一些,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銳器擊傷。從上述調查結果中可知:人們的就診意識還不夠強,不及時就診的患者仍占了較大的比重,所以,需要提高人們的就診意識和對健康的關注意識。同時,并發癥的發生對機械性眼外傷患者視力的恢復較大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防治并發癥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偠灾訌婎A防意識、縮短就診時間、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機械性眼外傷的致盲率。
參考文獻:
[1]程紅,張大傳,等.92例非化學性眼外傷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3,21(2):169-171.
[2]毛春潔,嚴華.機械性眼外傷臨床特征及眼外傷評分應用[J].中華眼科雜志,2012,48(5):432-435.
[3]梁四妥,張歆,等.眼外傷24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12):1488-1491.
[4]陳永東,吳強,等.開放性眼外傷82例臨床特征及影響視力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34(4):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