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業的痛點和危機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美業的痛點和危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01 “互聯網+”風靡化妝品行業
入選理由:“互聯網+”作為社會的年度關鍵詞同樣影響著化妝品行業,高度互聯網化的今天無論是品牌還是零售都要與互聯網連接。中國化妝品行業對于“互聯網+”的探索雖然還不夠深入,但是意義深遠。
事件評析:“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革命給全渠道帶來的變革,現在我們的零售企業單純的接入移動支付或許還不足以稱之為“互聯網+”,但是在這樣的大勢所趨之下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所有消費者的接入點會全部數據化、智能化,通過云端的數據化運用,我們有機會更加準確地找到用戶的需求,找到資源的對接點,“互聯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02 歐萊雅步入溫和增長“新常態”
入選理由:世界第一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進入中國以來,憑借創新基因、強大的研發力和完整的品牌矩陣,以及全渠道的營銷在中國取得了連續13年的兩位數增長。2014年增幅首度跌破兩位數,預示著歐萊雅中國將進入溫和增長的“新常態”。
事件評析:對于這份成績,歐萊雅強調是整個市場都在放緩,這也得到了凱度調研數據的證實“中國快消品市場去年全年增幅僅為5.4%,溫和增長將成新常態。”
然而拋棄大環境的原因,本土品牌的興起也成為外資漸弱的重要原因。凱度2014年數據顯示,在化妝品市場,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升至56%,而在3年前這一數據還不足50%。
除了歐萊雅,4月,另一外資巨頭資生堂財報顯示,2014財年,公司在中國市場共實現營收1148億日元(約合59.9億人民幣),按固定匯率計算收入下跌4.8%,系全球表現最為疲軟的區域市場。隨后資生堂更換主帥、LOGO、柜臺、代言人以及一系列市場政策以期重組中國市場。
反觀中國本土方面。3月18日,上海家化財報顯示,2014年,上海家化實現營業收入53.35億元,同比增長19.38%;凈利潤8.98億元,同比增長12.22%。雖然家化的優秀成績只是個例,但不可否認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給過往強勢的外資勢力所帶來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未來的中國化妝品市場上中外勢力的爭奪將會愈加激烈。
03 嬌蘭佳人千億零售藍圖
入選理由:作為中國本土化妝品零售連鎖的旗幟,嬌蘭佳人在過去的十年開出了1000家店,確立自己本土化妝品連鎖的霸主地位。嬌蘭佳人的發展歷程是整個本土化妝品連鎖業態的縮影,未來十年值得期待。
事件評析:以嬌蘭佳人為首的本土連鎖、特別是百強連鎖正在受到無論是本土品牌還是外資品牌越來越多的重視,品牌的百強直供政策已經越來越普遍,這個渠道正在朝著獨立化的趨勢發展。
04 政策開放 化妝品市場迎轉折
入選理由:關稅下調、政策開放對于中國化妝品行業來說影響巨大,價格的調整只是―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貿易自由化環境的改善對中國化妝品產業水平的促進和提升。
事件評析:關稅的下調以及自貿協定的開放,對于中國本土化妝品而言挑戰與機遇并存。降價只是表象,而外資品牌借關稅下調所作出的戰略調整才是最終目的,意在以降價吸引消費,搶占市場、爭奪消費者。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將會促使更多外資品牌進入中國。信息的便捷傳遞令當今時代下的消費者更加理性,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更加高。面對外資品牌為了爭奪市場所祭出的降價策略、品牌策略,本土品牌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05 日化市場新的零供博弈
入選理由:品牌與渠道的關系可謂唇齒相依,特別是此前格外倚重現代渠道的藍月亮對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作出調整,震驚行業。
事件評析:藍月亮并非個例,2015年11月2日,華潤萬家與威露士正式停止合作,威露土產品全面撤出華潤萬家及華潤旗下的蘇果、Tesco樂購等整個華潤系零售賣場。在兩大洗衣液品牌和KA賣場先后爆發沖突后,日化市場零供博弈已步入關鍵期。傳統渠道存在進場費、堆頭費、扣點等多項費用開支,并在電商的沖擊下不斷推高渠道成本,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企業不堪重負被公認為是這場渠道博弈的最主要原因。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渠道多樣化初顯,線上渠道的成熟給了品牌方一定的底氣。
與傳統渠道分道揚鑣后的藍月亮和威露士各有打算,藍月亮自建O2O模式,威露士則發力線上。但依據快消品本身的產品特性以及其在銷售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特點和要求,尤其是在物流配送速效方面要求較高,而當前電商發展還不夠成熟,在與傳統快消品零售渠道競爭過程中,并未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因此也有專家預言日化品牌從商超撤退只是各家策略不同,并不會成為大趨勢。
06 化妝品零售增速陷6年最低谷
入選理由:從全國連鎖到區域連鎖,再到中小連鎖從第二季度開始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增長乏力。本土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青更是將其稱為開店十年以來最寒冷的零售冬天。
事件評析:造成零售業整體低迷的原因很多,其一,大的經濟環境處于持續低迷狀態,對各行各業都產生影響,特別是消費品行業。其二,渠道之殤,全國范圍內的價格坍塌以及層出不窮的自殺式營銷嚴重透支了渠道和消費者的信任。其三,年輕消費群體的流失,90后已成為當下的主力消費群體,但大多數零售店并沒有抓住他們的需求痛點。
零售寒冬之下更能激發企業提升自身經營能力,在壓力環境中成長突破起來的企業未來會更具有競爭力,這場零售寒冬將給中國化妝品行業帶來一輪優勝劣汰。
07 莊文陽回購丁家宜
入選理由:大寶、噯呵、美即、羽西、小護士,外資巨頭對于本土品牌的收購已經屢見不鮮,然而本土向外資的回購卻是近年來行業首例。
事件評析:縱觀中國本土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史,外資品牌對本土的并購從上世紀90年代便已開始,然而這些嫁給老外的“本土姑娘”,命運卻不盡相同。大多數品牌在被收購以后的改造并不成功,外資企業對本土品牌的接納和改造以及企業文化的沖突仍然是一個世界難題。
在這些收購案例上,外資品牌在進行并購時,除了看重品牌價值以外更為注重的是本土品牌所掌握的渠道資源,然而就并購結果來看,大多數外資品牌并沒有很好的掌握這些渠道資源。
丁家宜的回購也證明了隨著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他們開始有能力和信心突破品牌瓶頸,把自身品牌做大做強。
08 投放競爭進入核武時代
入選理由:15億元的廣告投放將韓束拉至一線品牌的地位,徹底拉開與中小品牌的差距,標志著化妝品行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品牌化、規模化、資源化的競爭時代。
事件評析: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電視媒體依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傳播媒介角色。事實上,化妝品行業的廣告大戰從未停止,在韓束15億投放湖南衛視以后,11月27日韓后以2.5億元競得浙江衛視王牌節目第五季《中國好聲音》獨家特約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四季,《中國好聲音》這一權限均被本土化妝品品牌百雀羚牢牢握住。
隨后,繼8000萬元奪得湖南衛視王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2016年獨家網絡冠名權后,12月2日伊貝詩再斥資1.3億,拿下天津衛視王牌欄目《愛情保衛戰> 2016年全年獨家冠名權。高額的廣告投入可以迅速打造品牌能見度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度。2015年以5億天價成為湖南衛視標王的環亞集團便是最成功的案例,在全年的高空廣告轟炸下,旗下全新洗護品牌滋源迅速被消費者認知,并引領了國內洗發水的無硅油風潮。
09 美妝NO.1花落百雀羚
入選理由:談及紀錄,每年的雙十一都能毫無爭議地成為年度熱點事件,不同往日的是今年雙十一面對的諸多爭議,將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可以說,今年的雙十一,賺足了眼球,賺足了錢包,又賺足了話題。
事件評析:作為“造節運動”的發起者,阿里巴巴“雙十一”在商業領域無疑是成功的典范,然而看似沒有上限的消費狂歡卻引來爭議。
對于品牌方而言,為了在雙十一扮演重要角色,打造所謂的雙十一“爆款”,他們不僅要提前備貨、祭出低折扣,還要花錢買展示位、做預熱,甚至是找人“刷單”,最后,如果算上用戶退貨率,多數商家都是賠本賺吆喝,根本無法真正受益于雙十一龐大銷售額的“光環”。甚至有部分品牌方認為雙十一對中國的零售沒有意義,是一種生態環境的破壞。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更是發文質疑“雙十一”繼續存在的意義。他指出雙十一的互聯網啟蒙意義消失、營銷模式滯后、商家無法獲利、銷售記錄失去參考價值、物流危機、雙寡頭競斗惡化六大弊病,直言雙十一的商業游戲已經無以為繼,這將是“最后一戰”。然而可以預見的是,雙十一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質疑而終止,線下實體零售商只有真正覺醒,以最大決心與行動投入到信息化浪潮中實現自我變革,未來才能有機會與線上零售商一道構筑全新生態。
10 金王并購藍秀成為深滬彩妝第一股
入選理由:自2013年以來,青島金王先后并購杭州悠可37%股權,廣州棟方45%股權,上海月灃60%股權,合計投入3.5億元。加上對韓亞100%股權和月灃40%剩余股權的收購,青島金王已累積支出近1 5億元,這在化妝品領域屬于重量級。
事件評析:時至今日,資本對于化妝品領域的探索已經不再新鮮,融資與并購已然成為化妝品行業2015年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