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幼兒視力的有效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28 18:34: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幼兒視力的有效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托幼兒童 視力篩查 干預措施
中國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381-02
為了解本區托幼園所兒童視力狀況,對兒童視力異常提供干預措施,我們于2010年3-6月,對本區110所幼兒園的全部在園兒童進行了視力篩查,現將有關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次視力篩查涉及本區范圍110所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22880名,其中男童12132名,女童10748名。
1.2 方法
1.2.1普查儀器采用美國偉倫Suresight 手持式視力篩選儀,操作人員培訓合格后上崗。在一間半暗的房間里,未給兒童散瞳的情況下,對兒童的眼球進行屈光狀態檢查。將篩查結果通知家長,建議篩查結果異常的兒童到眼科作進一步檢查。
1.2.2異常情況判定標準 采用屈光度異常參考標準。S表示眼的球徑屈光度,2-3歲S≤-1.0或≥3.0;4-5歲S≤-1.0或≥2.5;5-6歲S≤-1.0或≥2.0。C表示眼的柱徑屈光度,C≥1.0。
1.2.3統計方法 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學意義上的比較。
2 結果
2.1 視力篩查異常檢出率 受檢兒童22880例,篩查異常3031例,異常檢出率13.25%。其中受檢男童12132例,篩查異常1572例,異常檢出率12.96%;受檢女童10748例,篩查異常1459例,異常檢出率13.57%。
2. 2眼科檢查結果 從幼兒園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篩查出的視力異常兒童由家長帶到本市各眼科單位作進一步檢查,檢查的多名兒童均存在不同類型的屈光不正,部分兒童發現屈光不正伴弱視。篩查異常到眼科就診的486例中有438例被確診,診斷符合率達90.12%
3 討論
3.1 篩查異常發生率之間的比較 本區托幼園所兒童視力篩查異常檢出率為13.25%,男童12.96%,女童13.57%,高于其他文獻報道[1][2]。
3.2在托幼園所兒童中進行視力篩查工作非常必要美國偉倫Suresight 手持式視力篩選儀 用于對托幼機構兒童進行視力篩查非常方便、適用,而且效果很好。為臨床進一步的檢查和眼保健提供了參考,達到了早期發現弱視的目的,對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 3集體兒童眼保健工作亟待加強 兒童視力是從出生開始逐步發育成熟的,從出生到3歲是眼結構的發育期,3―6歲是眼功能的發育期,以后發育速度逐漸減慢。所以,0―6歲期間的視力是最有可塑性的,它既可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引發視力低常或異常,又是預防和治療的最佳期。為此,視力的保健工作的重點應在學齡前期。本次調查表明,本區托幼園所兒童視力篩查異常檢出率高達13.25%,使我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兒童視力異常的嚴峻性和加強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 4社區、家長弱視防治知識水平應進一步提高 家庭是幼兒視力發育的重要環境之一。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及教育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目前,兒童視力異常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關注。視力篩查也已被家長普遍接受,但兒童家長對眼保健知識卻知之甚少。
4 干預措施
4. 1 大力開展視力保健健康教育,在社區、學校廣泛宣傳眼保健的重要性,形成“保護視力,從小開始”的良好氛圍,使全社會共同來關注保護兒童視力這項工作,減少兒童視力異常的發生。
4. 2 逐步提高家長弱視防治知識水平和對兒童視力異常的自我保健意識。家長普遍對兒童視力水平比較關注,但由于家長職業、文化程度不同,弱視防治知識水平也有差別。我們在健康教育中,應該加強對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或低社會階層人員開展針對性的保健知識傳授,提高知曉率,帶動參與性。
4. 3 建立定期視力檢查制度,將視力發育檢查納入兒童健康檢查范圍。 早期視覺缺陷很不易被家長察覺,尤其是弱視,有矯治的最佳年齡期。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定期視力檢查制度,將視力發育檢查納入兒童健康檢查范圍,早發現,早矯治。
4. 4 重視兒童營養和生活環境問題,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權威人士指出:兒童視力異常與諸多因素有關,除遺傳因素外,不良的視覺環境,不注意用眼衛生,飲食不當等因素均是造成兒童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改變不良行為和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均能有效提高兒童的視力。
兒童視力保健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兒童視力,采取科學有效措施,促進幼兒視力正常發育,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力度,促進幼兒視力健康發育,是社會、家庭和兒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的職責。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保健老師;學齡前兒童;視力;問卷調查
近年來由于學生近視眼患病率不斷升高,而且日趨低齡化,從而已引起幼教工作者、婦幼保健部門及眼科界的廣泛關注。除采取視力檢查及定期監督等措施外,還進行了有關眼保健知識的培訓與衛生宣教。但由于影響因素很多,特別是幼兒園的保健老師,由于工作在第一線,具有重要的導向性作用。對于學齡前兒童視力及相關問題,他們認知情況如何呢?特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就此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現將結果,作一匯報。
1.方法
1.1調查對象:上海市徐匯、奉賢、寶山、青浦、松江五個區的幼兒園長期進行幼教的320名保健老師,均曾經眼衛生知識學習,接受正規訓練,多數(80%)長期專職幼兒保健工作,其中重點任務包括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等。
1.2方法:根據參考文獻(教科書為主)及由專家指點的有關幼兒視力常見有趣的10道題目[1-3],制成一份調查問卷(表1),于2009年4月~9月,分別對上海市徐匯、奉賢、寶山、青浦、松江5個區的320名幼兒園保健老師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兒童視力的認知情況。現場填表,及時答卷,最后由負責老師或醫護人員小結及答疑。原始記錄匯總,按題順序統計分析。
所列內容是選擇人們目前感興趣,但易被誤解、影響較大、有必要急待解決的問題,是非結論是依據常規記錄(如教科書等)。個別選題有一定難度,但受試者均曾參加過培訓,多能理解與接受。
2.結果
應試幼兒園抽選320名保健老師,全部現場交卷,答卷當日整理、統計分析,隨即報告結果。統計發現對于各個選題,一般多能作出正確選擇,正確率高低順序依次見表2。其中判斷意見接近一致的選題有:“3歲起就可以用視力表測定視力”、“手術可以治愈近視眼”,但前者為正確答案,后者為錯誤答案。大多數選讀正確,亦有選題普遍認讀異常者,如題6答對者僅占7.5%。其中接近全錯者如題10,即應試者均認為手術可以根治近視眼,或認為現行激光方法可以治愈近視眼。
個別題判斷有一定難度,但原則及要求是一致的,亦多能勉強認定,并無其它特殊規律。
3.討論
已知>3~6歲是視覺發育關鍵時期,正確了解幼兒的視力與屈光特點及變化,是有效開展眼保健工作的基礎[2,3]。而對工作在第一線的幼兒園保健老師,有必要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幼兒的視覺功能[3,4]。通過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可以有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事實表明,盡管經過培訓學習及多年實踐,而在“想當然”的概念導向下,當前人們對學齡前兒童視力認知仍然比較混亂。問題很多,如對于視力,不僅表現在認識上,還表現在檢查上及應用上,都存在不少誤區,從而影響工作質量[45]。有關單位應當重視與及時改進,包括針對現狀、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宣教,從而可使各級兒童眼保健人員,不再無所適從,而對視光師及眼科工作者,也會因此更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有利尋找原因及采取對策,切實有效的保護兒童視力[5]。
兒童視力通常3歲開始就可以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但考慮到現行視力是用視力表測得的主覺功能,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兒童本身的眼球發育狀況(超前或滯后)、檢查者的態度與認知水平高低及被檢者的配合程度等。,但從視力原理來看,學齡前兒童視力正常標準應當不變,仍為≥1.0。然而,為求工作方便,近年來,一些地方作了修正,即降低了正常界線,改為:小班(4歲)≥0.6、中班(5)0.8、大班(6歲)≥1.0。對此,為了解決兒童視力普查的混亂局面,專家的以下建議是可取的[5]:即凡視力<1.0者為視力低常,但低常者不等于視力異常,其中有病理性,也有生理性的,可通過常規眼科檢查鑒別。
迄今,小兒眼科最有效的檢查手段仍然是阿托品散瞳。因為只有靜態屈光測定,才能研究小兒眼屈光問題。
學齡前兒童不論視力低常、正常,均需散瞳驗光,而且由于必須是靜態屈光,故散瞳用藥按常規仍應取阿托品.[1-3]
近年來由于家長及教師加強文化教育,使幼兒視覺負擔增加,眼調節緊張,容易表現近視現象(遠視力低常、近視力正常)。但這些是一時性現象,不是近視眼(真正近視眼只占1%~2%左右),因此學齡前兒童中,近視眼不是主要問題。“近視”與“近視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近視”是視力表現,由于幼兒視力異常配戴眼鏡屬“治療性配鏡”,因此應當早配早戴,而不應盲目拒絕。
近視眼迄今尚無有效療法,現行配戴眼鏡及激光手術等,均屬光學矯正,并非治療近視眼,因而更談不上治愈近視眼[4]。
學齡前兒童視力正處在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幼兒的視覺發育機制復雜,表現多樣[1-3]但了解并理解了以上所討論的一些概念,就不難作出是非選擇了。
參考文獻:
[1]瞿佳.眼科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9-200.
[2]汪芳潤,尹忠貴,主編.近視?近視眼?近視眼病.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56―172,180―183.
[3]王光霽,主編.視光學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8.
篇3
我熱愛黨,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熱愛幼兒。為了幼兒健康成長,我努力把平凡的幼兒衛生保健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周到。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合理的營養。為了讓幼兒獲得均衡的營養,我與營養員小張不厭其煩每周制定食譜,安排豐富多樣的膳食來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并下廚房,看操作,力求色、香、味、形俱佳來促進幼兒的食欲。每天中午幼兒進餐時,進班觀察是我的必修課,我從幼兒的食欲了解我制定的食譜是否對幼兒的口味,通過各方面意見匯總起來分析,不斷完善和提高伙食質量。
孩子安全衛生是幼兒園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認真抓好清潔、消毒隔離、除害防病及預防接種工作。把環境衛生與幼兒健康緊密結合起來。我認真抓好后勤隊伍建設,開設講座,提高她們的業務水平及操作技能,認真做好對幼兒的生活護理。
多年來由于我們抓好了常規清潔與消毒工作,我們幼兒園無傳染病的繼發病例發生;無食物中毒及腸道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我園被評為市衛生先進單位,我也被評為市學校衛生先進工作者。在防非典工作中,我更是加大工作力度,督促檢查消毒工作,仔細檢查每個環節,并要求工作人員做好個人衛生,做到進入幼兒活動室要換園服、流動水洗手;幼兒進餐時,工作人員要三白,杜絕一切可能發生的隱患。無論是兒保所、防疫站、教育局到我園檢查安全衛生工作,還是現在非典的預防消毒工作,都得到很高的評價,特別是兒保所總是開玩笑的說蘑菇亭是免檢單位,這對我是工作的肯定、信任,但也是對我工作的鞭策。
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黨員,我的嚴格要求會得罪一些人,但聽到檢查人員對我園的贊揚,大家都說嚴格是對我們負責,對孩子負責,對社會負責,更是對黨負責。
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為了讓每一個幼兒均能按時完成計劃免疫,我認真核對每一張預防接種卡,發現缺苗及時督促家長帶幼兒去防保組補苗,遇到寄宿幼兒家長因工作忙,不能按時去打預防針的情況我會主動為他們代勞,雖然這樣一來會增加我的工作負擔,但是為了幼兒的健康,我認為值得。
五官保健是近幾年來幼兒衛生保健的又一中心任務。為了讓幼兒從小懂得愛護牙齒、保護視力,我從進班上衛生課,讓幼兒了解初淺的保健知識,到手把手的教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從發放家長問卷到指導家長如何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開展每學期的幼兒視力普查到對視力不良幼兒家長督促矯治,每項工作都認真對待從不馬虎。當得知寄一班查出患有弱視需要儀器每天治療,而家長不能每天來園為幼兒做矯治時,我主動承擔這一任務,雖然每天又增加了一定的工作,但是為了幼兒我覺得應該去做。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個療程,孩子的視力有明顯進步,家長高興了,我感到十分欣慰。
篇4
【關鍵詞】集體兒童 不同辦學機構 體檢結果 分析
中圖分類號:R1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8-032-03
The analysis of collective children's medical results between 2007-2010 in JinNiu District,Chengdu
ZHANG ying AN Caixia FU yunrong MA Shude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 Sichuan,Chengdu Jinni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Chengdu,Sichuan 610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master the tendency of the health states of the aged2-6 years nearly four years in our area and have or not applied of children health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formul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ime. Method to compare any different prevalence rate between collective children’s obesity, low weight, retardation, angular, anemia, Baby teeth caries and poor eyesight from 2007-2010.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collective children in 2007 decreased from 1.5%, 3.34%, 5.39%, 0.37%, 2.32%, 36.8%, 24.67% to 1.24%, 2.05%, 3.08%, 0.17%, 2.44%, 33.72%, 13.25%.Conclusion the health states of collective is in good condition in our area, and various statistical rate go into decline.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has significant morbidity. The unit of education,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than private garden, for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private. Except 2007, the incidence of Baby teeth carie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no relevant unit running.
【Key words】collective children medical result analyze
為了掌握本區集體兒童生長發育及患病情況,了解不同辦學單位托幼機構兒童健康狀況有無差別,我們通過對近4年本區不同辦學機構2-6歲集體兒童體檢結果的分析,了解兒童健康狀況,針對健康指標的不足,制定適應不同辦學機構的干預措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區2-6歲不同辦學機構托幼園所兒童,2007年體檢兒童18594名,其中教委辦學1028人、單位辦學2011人、私人辦學17566人;2008年體檢兒童19142名,其中教委辦學670人、單位辦學2023、私人辦學16449人;2009年體檢兒童21634名,其中教委辦學645人、單位辦學3047人、私人辦學17942人;2010年體檢兒童22890名,其中教委辦學826人、單位辦學2965人、私人辦學19099人。
1.2 方法 進行托幼園所年度體檢,按WHO標準評價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
1.3 診斷標準
1.3.1 肥胖 兒童身高別體重高于同性別同年齡體重正常均值+2SD
1.3.2 低體重 年齡別體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均值―2SD
1.3.3 發育遲緩 年齡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均值減去2SD
1.3.4 消瘦 身高別體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均值減去2SD
1.3.5 貧血 高鐵氰化法,血紅蛋白<110g/L
1.3.6 乳齲 按全國牙防組制定的標準診斷
1.3.7 視力不良 使用美國偉倫視力篩選儀進行檢查,檢查結果s值>+3.00,c值<-1.00
1.4 統計分析 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x2檢驗及x2趨勢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007-2010年集體兒童營養不良、單純性肥胖、貧血、齲齒、視力不良檢出率的變化 見表1、表2
2.2 2007-2010年不同辦學單位集體兒童體檢結果比較,見表3、表4、表5、表6
3 討論
3.1 加強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消除不同性質辦學機構發病率差異,提高集體兒童體格發育水平。
2-6歲托幼兒童的體格發育狀況不僅直接反應托幼院所的膳食營養及管理情況,也說明了兒童保健管理工作的效果。近年來全區托幼院所加強了營養膳食管理工作,首先按要求配備保健醫生,組織保健醫生參加公共營養師培訓;定期開展帶量食譜、營養計算、膳食管理培訓,舉行進餐環節、營養廚房等評比活動,定時衛生保健指導,極大的推動了托幼機構營養工作。2007年到2010年,全區不同辦學機構集體兒童總體生長發育情況良好,單純性肥胖、營養不良、貧血的發生率較全國水平低①并且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不同辦學機構上述營養相關性疾病的發病率還是存在顯著性差異。從近四年集體兒童體檢人數來看,私人辦園所占比重大,占所有體檢兒童的80%以上,而私人辦園營養不良、貧血的發病率顯著高于教委、單位性質的托幼機構,這除了有私人辦園收費較低,生源多為涉農人口,家庭環境相對較差外,與私人辦園營養膳食重視不夠也有一定關系。私人幼兒園教師流動性大,保健醫生多為兼職,對營養搭配、食譜安排及營養計算等專業知識較為欠缺,還有辦學條件限制、生源過多等不利因素影響,因此提高私人辦學質量是提高全區兒童生長發育水平的根本。而教委、單位辦園則肥胖發生率高,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衛生保健計劃對消除不同辦學機構差別,降低發病率有重要意義。
篇5
第一作者簡介:張平(1964.4-),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專科學歷,現就職于四平市中心醫院眼科,副主任護師,長期從事眼病治療工作。
第二作者簡介:李峻(1969.6-),女,吉林省四平市人,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本科學歷,現就職于四平市中心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眼病治療工作。
第三作者簡介:李艷萍(1957.4-),女,吉林省四平市人,畢業于吉林省北華大學醫學院,專科學歷,現就職于四平市中心醫院眼科,主管護師,長期從事眼科斜視、弱視治療工作。
【摘要】首先闡明了斜視、弱視眼病的發生機制,對兒童正常視力發育及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提供了測試兒童視力發育和預防嬰幼兒眼病的具體措施,是兒童眼病治療的經驗總結。同時,對兒童視力異常的檢查和驗光為什麼要散瞳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讓家長能正確理解散瞳驗光的重要性,并積極和醫生配合。
【關鍵詞】注視; 視力發育;斜視; 弱視;散瞳;驗光;篩查
弱視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病,在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如果受到異常環境的影響未能接受適宜的視覺刺激極易造成弱視。弱視的發病機制是在視功能發育期內黃斑中心凹失去了正常物像刺激,使神經節細胞視覺傳導系統,視覺中樞產生了功能性及形態的異常變化,阻礙了視覺的正常發育。這種異常化若能在視功能發育期重新獲得足夠的有效刺激是可以改善的。弱視更是危害少年兒童視覺發育的眼病之一,由于條件限制,眼科知識在我國還不能普及,導致學齡前兒童不能及時進行視力檢查,或者即使檢查也不是很準確,家長很難發現孩子的單眼或雙眼有弱視,因而錯過了孩子治療弱視的最佳年齡。
1 怎樣才能發現孩子是否弱視?
1.1 要了解正常兒童的視力發育情況。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后數小時既有視力,能夠看到光亮。對強光出現閉瞼反應,瞳孔先小,經過1~2秒鐘后有散大。1周時,出現暫時注視;2周時,用手電燈光可引起少量輻輳反應;2~4周時,則出現保護性瞬目反射;4~6周時,能注視較大物體,并能維持數秒鐘;2個月大的嬰兒可追隨人或手,容易引起輻輳反應,此時的視力大約相當于0.012~0.025;3個月時可追隨移動的鉛筆,頭也隨之轉動,能有意地注視一點,此時視力大約相當于0.025~0.033;4個月時,能看自己的手,有時用手去接觸物體,此時視力相當于0.033~0.05;5個月時視力相當于0.1;6個月時,注視時間延長,雙眼有了協調的協同動作,生理性斜視消失,此時視力相當于0.2;7~8個月時,就有了穩定的注視,能穩、準地去拿想要的東西,如瓶、玩具等,視力能達到0.3,1歲時能撿出細棉線,視力達0.3~0.4;2歲時對飛機、飛鳥、電視都有了較強的興趣,走路時會躲開障礙物,視力可達0.5~0.6;3歲時視力可達0.6~0.8;4~5歲時,大部分孩子可達到1.0;6歲時視力發育已經接近完善。由于兒童的良好視力不是先天獲得的,而是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發育和完善,5歲內是視功能發育的主要時期,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8歲,如果在這個時期.由于某些眼病或先天性白內障.重度上瞼下垂.斜視.屈光不正等造成的雙眼異常或單眼不能清晰視物.視細胞就得不到正常刺激.視力就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從而造成弱視。
1.2 掌握了兒童視力發育特征及上述相關知識后,可在不同時期經常按上述標準給孩子進行檢查,如在小孩出生后就要注意孩子的一切發育情況:有無先天缺陷和異常?眼睛從什么時候起看東西,注視時間長短?能否隨孩子長大而注視時間延長?有無瞬目反應(也就是眨眼)?什么時候出現頭和眼追隨運動?有無歪頭看東西?有無性情突然發生急躁、愛哭、愛鬧等?如果用手擋住一只眼時,是否能引起強烈反感,還是沒有變化?然后再注意孩子有無對眼(也就是黑眼珠向大眼角偏斜)?如果發現孩子有內斜,應注意是突然出現還是逐漸形成?是經常內斜還是時有時無?是兩眼交替出現還是固定在一只眼不變?斜視程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大還是逐漸縮小、還是無有變化?斜視有無誘發原因,如:外傷、發燒、驚嚇等,如果發現孩子看東西不清楚,經常把所要看的物品移近,或靠近熒光屏看電視,或斜眼看物品等則應盡早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1.3 成長期兒童神經型非常脆弱,任何一種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視功能失調。對于在幼兒園長大的兒童,3歲時經過簡單的視力認教絕大部分都會認視力表,有條件的幼兒園要對孩子視力每年進行一次篩查,家長也可自購一張標準視力表,掛在光線充足的墻上,根據要求讓孩子進行單眼識別。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也可由家長采取單眼遮蓋的方式進行視力測試。反復認真檢查幾次后,若一眼視力多次低于0.8,則需要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眼底.散瞳驗光等檢查以明確診斷。總之,家長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孩子視力上存在的問題。同時,幼兒園、學校、醫院要緊密配合,在孩子視覺逐漸發育完善期間(6-8歲)所存在的任何異常,要及時糾正和消除,使孩子雙眼的視覺功能重新建立起來。兒童弱視是可治的疾病,對于兒童斜視,弱視必須早發現早治療,這是關系到一個人終生健康的大事。
2 檢查兒童斜視、弱視、為什么要散瞳驗光
驗光是檢驗眼睛對光線屈折的度數。需要驗光時,為什麼要散瞳呢。因為人的眼睛里有一整套調節裝置,它包括睫狀肌.懸韌帶.和晶狀體三個部分。看遠處物體時,調節處于松弛狀態,就是不用調節即能看清。看近處時,必須使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凸才能看清楚。即看近處物體時則必須用調節。調節時遠視眼很重要。孩子出生后,由于眼球的前后徑短約12.5~15毫米,所以都是遠視眼。眼球發育很快,逐漸形成球形,5-6歲時,可達成人眼球大小。前后徑約24毫米。遠視眼逐漸減輕或消失。如果在嬰幼兒時期沒有遠視,在發育過程中就可能發生近視。如果眼球發育不正常,原有遠視可繼續存在。遠視眼為了看清楚近處物體就需要調節,究竟使用多少調節,只有通過散瞳,即使睫狀肌徹底麻痹后,才能查出遠視的真實度數。另外,在正常情況下,睫狀肌還有一定的生理張力,他可以消除部分遠視,這部分叫隱性遠視。隱性遠視度數的大小,只有散瞳后才知道。所以,兒童雙眼的真實屈光度,要經過散瞳.驗光,所測出的度數才是準確的。可是很多家長對散瞳產生顧慮,一提起散瞳就擔心怕把眼睛散壞,對身體也沒有好處,還有的擔心把瞳孔散大后不能恢復,甚至有的家長擔心反復使用散瞳藥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等等。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驗光前應用散瞳藥后,使睫狀肌充分麻痹,經過電腦驗光,檢影,以及綜合驗光儀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測出真實的度數,然后,醫生根據孩子眼睛的屈光程度給出準確的度數,戴上合適的眼鏡后使孩子的眼睛不受損傷。用藥后孩子眼睛瞳孔散大,會出現暫時性怕光,看近東西不清,除看書寫字看電視有困難外 ,不會影響其他活動,對全身不會有任何影響,請家長們放心。
參考文獻
[1] 林峰。兒童弱視綜合療法療效觀察.中國婦幼保健,2006.10
篇6
【關鍵詞】眼睛;視力;危害;預防;措施
眼睛是我們身體上最重要的感觀器官,每天幫我們接受外界的信息。具有關統計“一個人每天所得到的信息90%以上是通過眼睛得到的。”
據資料統計,我國約有3-4億人需要佩戴眼鏡來改善視力,在3.8億兒童和青少年中視力健康問題尤為突出,其中發病率高達50-60%,我國近視在全世界近視發病率的排名從98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兒童,青少年視力問題日益普遍,對青少年身心包括體格發育,性格發育的形成,未來擇業和生活都會產生深深的影響,眼睛的健康就是主要問題之一。
1 2010-2012年學生體檢視力現狀
2010―2012年視力檢查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增長近視率呈遞增趨勢。
2 分析與討論
2.1 近視:指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后,不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而在視網膜前形成焦點,遠處的東西看不清楚。
2.2 近視眼通俗地講即看遠不清楚,看近很好,有時伴有眼疲勞。而從眼的屈光學上講,它是眼屈光不正的一種。當遠物體發出的平行光線進入正常眼后,經過眼屈光系統的屈折成像在視網膜上,做看遠時物像很清楚遠視力正常。當平行光線進入近視眼后則成像在視網膜前故物像不清楚遠視力不好。看近處物體時它發出的散開光線,經過眼屈光系統會聚光線后,則成像在視網膜上,故看近物像很清楚,近視力正常。這種遠視力下降近視力正常的眼叫做近視眼,即真情近視眼。
2.3 與真性近視相對而言是調節性近視,多發于兒童青少年,是由于眼的睫狀肌收縮過強所致。如果我們用一些能解除睫狀肌緊張度的藥物或措施,如遠眺,運動,按摩等方法,則遠視力可很快上升甚至達正常狀態。所以它只是一種近視現象,而非真正近視眼,就是人們常說的假性近視。
3.引發學生近視的因素
3.1 遺傳因素:大量資料調查,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它發生的年齡較早,呈進行性;屈光度可超過-6個屈光度以上,高度者視力矯正較差,雙方都同時有高度近視時,其子女患近視的機會就比一般孩子高。但父母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近視,則這種遺傳傾向就不一定明顯,卻是一個潛在的因素。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3.2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從大量的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
3.2.1 環境因素產生近視的主要理論: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兒童青少年時代出現,由于兒童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
3.2.2 學習負擔過重,連續用眼時間長。有調查指出引起近視的根本所在就是放學之后的大量家庭作業和預習,復習任務,即近眼作業,都是會對視力產生嚴重影響的,為人父母的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不輸在競爭的起跑線上,周末,假期給孩子安排滿滿的課外班。孩子的眼睛得不到很好休息,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對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健康危害是最大的。假期里長時間看電視,上網,玩游戲,都是視力傷害的殺手。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一個暑期過后,兒童青少年的視力狀況明顯比暑期前下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室外活動太少,活動量太小是導致近視的主要原因。
3.2.3 睡眠不足:10―13歲是近視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齡段的孩子睡眠不足,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失去平衡,可造成眼睫狀肌的調節功能紊亂,故保證睡足9―10小時,有保護視力的作用。
3.2.4 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運用越來越多,其教育開展的越來越早越普及。在現在的家庭,每家擁有一臺電腦是很普通的事。網絡對兒童青少年的吸引太大了,隨著年齡的增加,兒童青少年對電腦,網絡的操控熟練度等等都是影響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因素。
3.2.5 行為因素:如錯誤的坐姿,讀寫姿勢和握筆姿勢都是導致近視的原因。據統計近視學生中95%左右的學生都存在對捏或交叉握筆現象。當握筆過短時,拇指關節擋住了視線,坐正坐直時看不見笑尖,只好彎腰低頭尋找筆尖。因此,養成了讀寫距離過近的陋習,造成大部分學生的讀寫距離在15厘米以下,促使近視的發生。
3.2.6 體質差,戶外活動少:體質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各個器官的組織發育,纖弱的體質在沒有其它近視因素的情況下,可成為近視的原因,患有近視的兒童青少年大多數不喜歡運動,缺乏身體鍛練,容易造成體質下降,也可促近視眼的加快發展。
3.3營養體質因素: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鈣,鉻等礦物元素是保證兒童視力正常的重要條件。吃零食,偏食,挑食是現代社會中,兒童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現象,喜愛吃甜食,甜食是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體內的鈣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變晶體滲透壓,是導致近視眼形成的又一禍根。
4 總結:從近三年來學生的體檢結果中發現,學生近視發生率逐年遞增,并且與年齡有很大的關系,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年齡越大近視的發病率越高,因此,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預防工作要從小從早抓起。
5 我校在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上采取的預防措施
5.1學校嚴格控制在班級學生人數45人左右。定期調整學生的座位。
5.2督促學生做好每天兩次的眼保健操,對揉按穴位不正確的及時糾正。
5.3 宣傳: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開展教育工作(校會,主題班會,手抄報,廣播,版報,講座等)學校與龍潭嘉誠視力康復中心合作機制,定期為學校及家長開展咨詢與講座,提高對近視眼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對有近視的學生建立檔案,督促其家長及時為孩子進行矯治。
5.4 10―15歲近視發病的高峰年齡階段,他們長期學習的地方是學校,所以在改善學生視覺環境同時,學校還特別重視學生的課間休息。在學生中開展“快樂10分鐘”活動,讓學生在十分鐘休息時間中,使眼睛得到充分放松調節。
5.5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也是學校重視學生視力健康的工作之一。教師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少給學生布置機械性抄寫,練習的作業。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寫作時不正確的姿勢,學習疲勞后要學會自己調節,一般看書寫字40分鐘,就要活動一會兒,養成用眼的好習慣。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的工作,繼續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全面提高園所保教質量為根本,以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健康發展為最終目標,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
二、把好“管理關”“指導關”為保教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1、加強膳食管理,充分發揮膳食小組的力量,提高膳食質量,增強幼兒體質。
2、加強幼兒體格檢查和常規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重視安全工作,加大檢查
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3、把好財物關,做到財產分門別類,帳物相符,克服浪費現象,節約經費開支,
保證幼兒園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
4、引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改進保健、財務的工作效率。
三、主要工作
(一)、衛生保健
1、認真做好晨檢,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深入各班巡視,發現問題
及時處理,加強對體弱兒的管理及患病兒童的全日觀察工作并且有次序地做好記
錄。
2、完善各項衛生保健制度。
3、做好兒童的體格發育測量及評價工作。
4、定期檢查園內環境衛生及安全工作,發現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發生。
5、配合防疫部門進行幼兒的預防接種工作。
(二)、兒童營養
1、管理好兒童膳食,每周制訂帶量食譜,食物品種多樣,注意營養成分的搭配,保證按量供給.每月一次營養計算并分析,要求炊事人員做好飲食衛生及餐具消毒。
2、制定合理的進餐時間與次數,幼兒進餐提倡定時定點定量,各餐合理熱能,供給分配,以保證幼兒生長發育需要。
3、隨時為幼兒提供飲水機會,水溫符合要求。
4、遵守開飯時間,不宜提早或推遲,做好餐前準備,餐后管理工作,分餐時要洗手,分發干菜、干點不直接用手接觸。
5、食堂從業人員具有健康證,按食品衛生法烹飪,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開,操作時保持食品營養素,制作食品色、香、味具全。
(三)、衛生習慣
1、為幼兒準備清潔衛生,安全符合幼兒特點的盥洗室和入廁設備,進食和入廁后必須用肥皂洗手。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及時教會幼兒洗手的方法,以便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將幼兒每天所需餐巾擺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兒取用,并及時做好消毒工作。
3、各班加強餐前擦桌子的消毒工作,正確使用消毒液。
4、培養幼兒洗完手后要做雙手合起來的動作,保持雙手干凈的好習慣,加強午餐習慣培養,教育幼兒不能挑食,確保營養的合理吸收。
5、組織好幼兒午餐,就餐秩序好、安靜,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
6、飯后組織幼兒散步,遵守幼兒午睡作息時間。
7、掌握好幼兒看電視的時間,組織幼兒看電視注意坐姿與距離。
(四)、消毒、隔離
1、實行一人一杯、二巾專用制度,各班做好標記。
2、消毒柜、紫外線燈專人負責,定時消毒及時記錄。
3、定期利用空氣和日光中的紫外線消毒一些不宜清洗的玩具、圖書、被褥等。
4、加強晨檢力度,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對有患病的幼兒協助當班老師全面細心的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做好流行病的預防工作,對體弱兒加強檢疫,防止水痘、流感等流行病的蔓延,對有病患兒所在班級的玩具、物品要徹底消毒、暴曬。
6、及時換洗被褥、枕套(每月清洗一次),晾曬(每周一次)。
(五)、安全保護
1、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各班教師要認真負責,制定規則,杜絕縫針、骨折、燙傷、走失等事故的發生,確保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當班和接送幼兒的老師要仔細觀察,對可疑者來園接幼兒要仔細詢問并登記。
3、堅持不定期的午餐、午睡、衛生安全工作檢查。
篇8
法國:從嬰兒時期開始查視力
法國大報《費加羅報》發表文章指出,近視眼在中國與亞洲地區成了一種“流行病”,在一些學校里,根據學業結束時的統計,會有多達80%~90%的學生變為近視眼。該報指出,這種青少年近視眼增加的趨勢在歐洲各國也同樣存在,但比例相對較低。法國衛生部網站的近期數據表明,20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眼的比例是20%左右。
《費加羅報》指出,近視眼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遺傳和環境。該報指出,現在人們近視眼的比例上升與青少年缺乏體育鍛煉、缺少戶外活動密切相關。這在亞洲地區尤為明顯:學業緊張、電腦普遍使用、長時間大量閱讀等因素導致近視眼比例急劇上升。巴黎14區一個中學的老師表示,法國學校現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戶外運動,認為各種體育活動都能有效預防近視眼。法國中小學都有定期的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注意保護視力,其中關鍵的一條是讓學生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視力,若發現近視眼,就要馬上去配眼鏡以防止度數加深。
法國社保系統規定,孩子自小就要開始檢查視力,包括檢查各種眼睛的異常情況。這一檢查主要在婦幼保健中心進行,頻率是出生后的第1周、第9個月和第24個月,之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醫療中心或醫院進行。這些檢查主要看孩子是否有遺傳性、先天性的視力或眼部異常,一旦查出有問題便要盡早醫治、矯正。隨后,自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后,學校會與社保系統聯手注意預防孩子出現近視眼。這主要表現在定期檢查視力、注重戶外運動、教室注意光線充足、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
法國學校食堂很注意食品營養的均衡,特別注重水果、蔬菜、含脂肪酸魚類的比例,這也有助于學生預防近視眼。學校還時時告誡學生,在強烈光線下要戴太陽眼鏡來保護視力,加強體育鍛煉來預防近視。面對近視眼比例的不斷上升,法國學校與有關機構也在研究對策。巴黎醫科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為,缺少天然光線與近視眼增加之間有一定聯系。因此,法國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課堂、圖書館里的天然光線,以及營造明亮的閱讀環境。
日本:孩子隨身帶有眼藥水
與中國相比,日本孩子的課業負擔并不重,但近年來“小眼鏡”卻越來越多了,這與很多青少年沉迷電子游戲、課堂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電腦都有關系。
總體說來,日本的學校很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校通過讓學生上體育課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等,“強迫”其離開電腦和書本。中小學老師會特別注意學生的讀寫姿勢是否正確,日本很多學校的課桌椅都是可以調整高度的,讓孩子的眼睛和書本間始終保持著合適的距離。很多家庭也會給孩子買專門的學習桌。但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學校沒有“眼保健操”,孩子們的眼健康問題主要通過一年一次的體檢來發現。體檢中,一旦發現有學生有近視、散光等問題,就會立即通知家長盡快帶領孩子去醫院治療。
使用眼藥水在日本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全民性的生活習慣。日本的保健眼藥水種類非常多,常能擺滿藥店的一整個貨架,各種功能的都有。比如,有防止充血的,有防止眼睛疲勞、干燥的,還有的加入了多種維生素,有的還使用了中草藥配方等。在日本的電車上,常常能看到女中學生翻出小包,然后從里面拿出眼藥水往眼睛里點。這并不是因為她們有眼部疾病,而是對眼睛的一種健康保養。這些眼藥水,孩子們從小就會接觸到,等上學后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隨身攜帶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此外,日本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護眼產品,如東麗公司推出了一種隱形眼鏡,睡覺時戴著它就能改善視力;還有會發出蒸汽的眼罩,這種眼罩接觸空氣后會微熱,還有按摩作用,很受上班族的喜愛。
加拿大:規定戶外運動時間比作業多
加拿大保護中小學生視力的根本思路是,減少學生學習壓力,降低學生用眼強度。
加拿大中小學(尤其是小學)普遍課時較短,大多數省份法定上課時間為每日上午9~11點,下午1點到3點半,這樣短的課時,學生在課堂上的用眼強度自然不會很大。
不僅課時很短,加拿大中小學的作業壓力也不大,低年級學生基本沒有需要帶回家做的作業(公立學校甚至不許帶課本回家,因為課本是免費循環使用的),高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往往也是寫個觀察報告之類的“體驗型作業”,不需翻查大量資料,這樣,中小學生視力的另一大“殺手”——作業壓力,便也無法“濫施”了。
保障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是確保中學生用眼衛生的另一措施。在加拿大全國范圍內,教育部門嚴禁拖堂、補課等行為,且多數省份規定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每天兩小時(低年級學生每天戶外活動須達到4.5小時)。客觀而言,加拿大地廣人稀,人工費高昂,教師“一刻千金”,所以不愿補課,更不愿無償增加教學時間,這在無形中大大降低了學生用眼強度。
通過衛生福利體系進行學生視力保健也很重要。在加拿大的公立中小學,每學期末家長都會收到校方寄來的“愛眼信”,其中詳細闡述了眼保健的重要性,用眼衛生注意事項,以及定期接受視力檢查等。在加拿大,眼科本不屬于醫保體系,成年人看眼科需繳納不菲的費用,但未成年人卻是例外,他們可以每年接受兩次免費的眼科檢查,如果醫生認為需要,治療和配眼鏡也同樣是免費的。
加拿大并沒有如中國一樣的“學生眼保健操”,因為“眼保健操”所宣傳的眼保健原理是基于中國傳統的穴位、經絡學說,在加拿大并無推廣土壤。而且,在加拿大,除了軍隊,其他團體組織均沒有統一編排的操,更沒有在統一時間根據統一口令、所有人都去做工間操的習慣。
篇9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可以概括為:高、大、全(流感的發病率高,波及面大,可影響到全民身體健康)。本病好發于冬末春初季節。小寶寶患流感,特點是起病急,突然發生高熱,干咳、嘔吐、甚至出現驚厥等癥狀。寶寶的眼部可出現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有?性分泌物,早晨睡醒時兩眼眼瞼常被分泌物?住而不能睜開。嚴重者可發生角膜炎、眼瞼下垂、復視,甚至視神經炎。
預防措旋:
要想讓寶寶躲過流感,就需要給寶寶及時接種流感疫苗,還要均衡營養,規則作息,增強體質也是十分重要的哦!
治療方法:
如果你的小寶寶已經染上流感,那么,治療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①隔離。流行期間對公共場所加強通風和空氣消毒;
②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早期應用,才能有效;
③加強支持療法和預防并發癥,讓寶寶休息好,多飲水,注意營養,飲食要容易消化,密切觀察和監測并發癥,抗生素應用要有的放矢;
④合理使用對癥藥物,如果患結膜炎、角膜炎,要滴抗病毒眼藥水,合并細菌感染,要滴抗菌藥水……同時請中醫診治開藥合并治療也是很好的方法。
2、母嬰患“痄腮”別忘治眼病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俗稱“痄腮”。本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但稍大寶寶,甚至成年人也有出現。冬、春兩季發病最多,以唾液飛沫的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腮腺腫脹帶有疼痛感為其主要特征,伴有發熱和輕度全身不適。不同程度的腦膜腦炎為“流腮”常見并發癥,如果是青春期以后的患者,還可能并發卵巢炎或炎等。
寶寶患“流腮”病程中,眼部癥狀表現為:眼瞼水腫、結膜充血,并出現流淚、眼眵多等癥狀,嚴重的可發生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神經炎。后者病情進展,最終導致視神經萎縮而嚴重影響寶寶視力。
預防措施:
給寶寶預防“流腮”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進行自動免疫,注意加強隔離傳染。
治療方法:
①生活上要讓寶寶臥床休息,進食半流質或軟食;
②腫脹部位可遵醫囑用藥和外敷;
③積極控制、治療并發癥;
3、寶寶得麻疹眼部有表現
麻疹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是由傳染性較強的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在冬末春初時流行,好發于6個月以上至5歲以下的寶寶,有發熱、眼和上呼吸道發炎及皮疹等主要癥狀,以頰?膜出現麻疹斑為其特征,容易并發肺炎。
眼部癥狀是麻疹主要病變之一。麻疹早期即可出現結膜急性炎癥,并存在于整個階段。如有感染而侵犯角膜,可形成潰瘍,嚴重者甚至角膜穿孔,造成不良后果。此外,也有少數患兒出現視網膜或視神經炎癥而嚴重影響視力。
預防措施:
麻疹要做好隔離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兒,加強被動免疫和自動免疫。
治療方法:
要抓一般護理、中醫療法、對癥療法和防治并發癥。眼部治療要根據病情,如出現結膜、角膜炎癥,應外用眼藥水,角膜炎嚴重時應散瞳治療;角膜干燥、軟化,應及時給予魚肝油內服或肌肉注射。
4、母嬰出風疹寶寶生眼病
風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較輕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為上呼吸道的輕度炎癥、低熱、特殊的丘疹斑和耳后與枕后淋巴結腫大。冬春兩季發病較多,年齡絕大多數在5歲以內,其傳染性不如麻疹強。病原體由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傳染寶寶,或通過呼吸道飛沫散布傳染。值得一提的是,母親妊娠中或生產時感染風疹波及胎兒后,病原體可在新生兒咽部持續生存,長達6個月或更久,因而可能在家庭成員或醫護人員中發生接觸傳染。孕婦接觸風疹后也會隱性感染,而使胎兒發病。
寶寶得風疹常見的眼部癥狀是結膜充血,并隨皮疹消退而消失,但如母親患風疹,常常影響胎兒眼的發育。據文獻記載,孕婦在懷孕3個月內發生風疹,新生兒常有先天性異常,如小頭畸形、聾啞、心臟及眼部異常,其中以先天性白內障和先天性心臟病最為多見。
預防措施: 有效預防本病要按規定給寶寶注射風疹疫苗。妊娠婦女應盡量避免與風疹病兒接觸,如已接觸,應盡快肌肉注射成人血清60毫升,或胎盤球蛋白,有時可獲得被動免疫的效果,以防胎兒受染而產生先天性疾患。
治療方法:
1、寶寶在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進食流質,以抗病毒藥物對癥治療。
2、如果結膜充血明顯,可點滴抗炎眼藥水治療。
5、寶寶生水痘眼睛受影響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兒童傳染病,一般來說癥狀較輕。皮膚及?膜上分批出現丘疹及皰疹為其特征。水痘由接觸傳染,飛沫傳染也很重要。全年均可發病,冬春季居多。任何年齡均可受傳染,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發病居多。
發生在眼瞼上的皰疹,可因繼發感染而形成膿皰,并由于局部壞死、結疤,而發生眼瞼畸形。角膜皰疹也可因繼發感染而形成潰瘍,愈后形成瘢疤而嚴重影響視力。
預防措施:
本病治療主要是增強全身抵抗力,保持皮膚清潔,不使水痘破潰,讓其自行吸收。如繼發感染,則須按炎癥處理。在眼部,也要保持眼瞼清潔,不使破潰。
治療方法:
對于結膜、角膜炎癥要用眼藥治療。對于角膜皰疹,為防病灶擴大,也可用燒灼法。這些都需及早到眼科專業醫院治療。
6、寶寶百日咳
眼白會出血
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是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并伴有深長的烏啼樣吸氣聲。病原體為百日咳嗜血桿菌,好發于每年3~4月份,以2~4歲兒童為多見。年齡越小,越容易誘發肺炎等嚴重并發癥。
百日咳會發生眼白出血,這是由于劇烈咳嗽而引起的。因為劇咳還可能使眼瞼、虹膜與視網膜血管破裂,發生眼瞼、前房、玻璃體與視網膜出血。其中眼白,也就是結膜下出血是百日咳常見的并發癥。出血顏色鮮紅,多少不一,一般在1~2周內吸收,不留痕跡。前房、玻璃體與視網膜出血皆發生于痙咳期咳嗽嚴重時,前房出血吸收容易,玻璃體積血吸收較慢,至于視網膜出血可望于百日咳痊愈后吸收。此外,也有因百日咳合并視神經發炎而嚴重影響視力的。
預防措施:
預防本病要及早發現病人,隔離治療;預防接種菌苗,自動免疫。
治療方法:
治療可采用一般療法、抗菌療法和中醫療法等。出現眼部癥狀后,對眼內出血,可使用維生素C,發現視神經炎時,可予大劑量維生素B1、維生素B1 2制劑。
7、“流腦”生炎癥眼肌多麻痹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為常見的化膿性腦膜炎,主要侵犯腦脊髓膜。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環,終達腦脊髓膜或身體其他部位而產生炎癥損害。流行病學有兩個80%:發病年齡在15歲以下者約占全部病例的80%;春季所見病例約占全年總數的80%。
本病臨床分為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癥期和腦膜炎期,臨床雖輕重懸殊,又分急慢兩型,但臨床多見高熱、頭痛、嘔吐、驚厥、昏迷等。其眼部表現最多為眼肌麻痹,出現內斜視或外斜視。視神經炎會導致視力嚴重減退。
預防措施:
對病人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
篇10
【摘 要】計劃免疫是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利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達到控制以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只有做好預防接種,提高接種率,才能有效的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將傳染病的社會危害降到最小,保護每個孩子的身體健康快樂成長。但在工作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響和制約接種率,本文對這方面的體會進行介紹。
【關鍵詞】計劃免疫;接種率;疫苗
1 影響接種率的主要因素
(1)計劃免疫的宣傳力度不夠,有些家長對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認識。認為疫苗的一般反應(如局部組織的紅腫、疼痛并伴輕微浸潤,38℃以下的發熱等)會給孩子帶來痛苦,繼而不能正確的權衡接種疫苗的利弊。而不能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有些家長認為接不接種疫苗無所謂,各種傳染病不會傳染給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傳染病的社會危害性,而不給孩子接種疫苗。
(2)社會的進步,交通日漸發達,年輕人進城打工,留守兒童增加,老年人帶孩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老年人理解能力、聽力、視力下降及行動不便,導致不能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隔輩帶孩子的溺愛,認為給孩子注射疫苗,孩子會有疼痛或其他各種不良反應等因素也是導致孩子不能及時接種疫苗的主要因素。
(3)孩子隨家長跨省、跨地區流動導致孩子不能及時接種疫苗。
(4)計劃免疫工作人員不能及時的以各種方式督促孩子的家長及時帶孩子進行接種疫苗。接種工作人員對家長、孩子的服務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接種率。
(5)家長的懶惰、疏忽、忘記給孩子接種疫苗的時間。對接種疫苗不重視, 認為用不用疫苗無所謂。并以各種原因推脫不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
(6)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制約二類疫苗的接種率。
綜上所述影響接種率的因素主要是預防接種知識宣傳、接種服務態度和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理解程度等因素。為此我院計劃免疫工作人員積極采取各種方法加強知識宣傳,改善服務態度等措施提高接種率。
2 提高免疫規劃工作效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接種率
(1)在接種登記室、接種室、觀察室張貼各種接種疫苗的宣傳畫并派專人給于講解。登記時、接種時積極對各種疫苗的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的一般處理(如38℃以下的發熱多喝水注意觀察,38℃以上的發熱可咨詢大夫口服退熱藥物,局部紅腫給于濕熱敷)、接種與不接種的利弊分析(一般情況下,健康的孩子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很低的,但是對孩子的保護率遠遠大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經濟方面一旦患傳染病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并且孩子的痛苦,家人的煎熬都用金錢無法衡量)等問題逐個講解。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欄、村醫進行疫苗宣傳活動,讓宣傳活動進村莊、 進社區。免疫規劃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 將“預防為主”的健康教育思想和行動滲入到免疫規劃工作中, 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 開展多種形式的免疫規劃健康教育, 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兒童預防接種保健知識, 使之認識到免疫規劃利國利民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免疫規劃工作容易被群眾所理解和接受,主動接受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 提高免疫規劃工作效率,提高接種率。
(2)對預防接工作人員定期進行知識技術培訓,做到技術操作熟練精湛。理論知識牢固。對兒童家長提出的問題做到耐心細致的回答。答案既要簡要易懂又要準確, 盡量避免出現過于復雜的專業術語。做到微笑服務,準確服務,讓患兒高興,家長滿意。
(3)對目標兒童及時進行查補,做到月月查、季季查、年年查。同時與村醫積極配合,掌握適齡兒童的去向,及時給于通知來醫院接種疫苗。抓住入托兒所、入幼兒園、幼兒園生升小學、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這些機會及時準確的給予查漏補種。對于流動的目標兒童, 充分發揮村醫的作用,各村防保醫生每月例會,領取到期未接種通知單并發放到位,詳細說明接種疫苗、時間,并初步開展接種前禁忌癥的篩選,督促其及時接種疫苗。
在我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科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五苗接種率、八秒接種率及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及時率均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受種率達95% 以上。
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應該及時帶孩子接種疫苗,同時,接種孩子越多,越能形成人群保護屏障,預防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