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財產安全注意事項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財產安全注意事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生財產安全注意事項

篇1

1.提前就業期間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不觸犯國家法律及治安處罰條例,要維護當代大學生的榮譽和尊嚴.

2.整個提前就業過程中,應遵守相關單位的勞動紀律和相關規定,把提前就業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第一,就業第二.提前就業,學生比較分散,一定要注意管好,照顧好自己.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遵守交通規則,禮貌讓座;貴重物品的保管;在提前就業期間不要發生被盜,被槍,食物中毒和意外傷害事故.

3.學生離校提前就業應征得家長,學校與接收單位同意;學生在往返學校與用人單位途中,由學生自負一切安全責任.

4.學生在提前就業期間,學生仍按要求遵守《學生手冊》及學校各項有關規章制度,遵紀守法,不得有損壞學院形象的行為發生.

5.學生在提前就業期間,學院不負責申請人的監管權,申請人在提前就業期間的人生財產安全,一切言行舉止由申請人及家長負責.

6.學生在用人單位就業過程中,應遵守國家的法律;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及其他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條例.

7.學生保證不以提前離校提前就業為名欺騙學院,不參加正常學習,若有不實,愿意接受學院嚴肅處理.申請人提供的材料真實,并保證在上述單位上班,頂崗實習單位若有變動,申請人應及時告知學院.

8.如有特殊情況需申請人提前返校,學院有義務告知申請人,申請人必須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無條件準時返校,否則后果由申請人負責.

9.申請人所告知的聯系地址和聯系電話必須是真實有效的,并能夠保證是及時聯系上本人的地址和電話號碼,如因地址,電話號碼不明引起的責任由申請人自負責.

10.學院有權不定期組織跟蹤申請人的就業情況,一經發現情況不實者,將取消"提前就業"資格,并按學院有關規定予以處分.

11.本保證書經家長,學生本人簽字后即視為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已完全同意上述各條內容,無任何異議.

12.本保證書一式兩份,學生本人,就業指導中心各保留一份,學生所在系,學生處留存復印件.

篇2

關鍵詞:高職教育;財務流程與實務;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646(2015)06-0102-03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是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傳統專業,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在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服務崗位工作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財務流程與實務”是該專業為培養學生在了解財務信息的基本理論及財務工作的管理流程的基礎上,掌握用友ERP軟件管理與維護技術、進而掌握開發財務軟件的崗位能力而開設的特色課程。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整合了“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三門課程的內容,編寫了突出理論夠用、重視實踐、針對崗位能力的對應教材和課件,并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方面都做了改革與創新。

一、課程改革目的

“財務流程與實務課程”在課程改革之前叫“會計基礎”,由會計專業的教師講授會計學的基本理論、業務流程和基本技能。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大二的學生在前三學期學的是計算機軟硬件的專業知識,不了解會計學科。會計術語與會計技能對他們而言是生僻的知識,又因為會計知識和該專業的計算機知識沒有融合點,因此,他們缺乏興趣,考核成績不理想。針對上述狀況,通過深入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在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財務工作崗位分工及工作流程,掌握會計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工具的格式、填制內容及相互關系,直至掌握計算機技術如何應用在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中,實現對會計數據的收集、加工、存儲和輸出,最終實現開發與管理會計軟件。這門課程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會計軟件的設計能力及軟件的售后管理服務能力,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是前三個學期所學的程序設計類課程的設計對象,是后面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鋪墊。“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顯然已不能滿足課程目的,因此,應當在會計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把“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三門課程的內容整合到一起,設計“基礎篇”、“實踐篇”、“設計篇”三個模塊。這三個模塊的有機結合既說明了跨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又明晰了課程設計目標。

二、教學內容整合

在定位了課程的培養目標后,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會計專業的教師指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調整,把“會計基礎”課程更名為“財務流程與實務”,并把“會計基礎”的課程內容整合到“基礎篇”模塊中。區別于會計專業對于學生要求的掌握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填制、查詢、審核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崗位能力,要求學生在基礎篇了解會計的基本術語與相關概念,熟悉會計工作的業務流程,掌握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格式、填制要求和相關的規則及注意事項。本著這個目的,貫徹“必需夠用”的原則和“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應用為主線,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課程在理論教學內容對于會計原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財產清查方法等基礎內容進行刪減,對于編寫會計分錄,填制會計憑證、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等內容降低了難度。以“用友ERP8.72”會計軟件應用作為“實踐篇”模塊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會計軟件的安裝與啟動,掌握軟件的系統初始化、總賬的日常操作和期末處理及UFO電子表格操作,學會數據的備份和管理,了解軟件的界面設計風格、安全管理機制設置及會計軟件的維護。學生在使用會計軟件時,把會計理論在實踐中融會貫通,更能深入地理解會計工作流程的前后關系及環環相扣的制約機制。以設計家庭理財軟件項目為主線,模擬“用友ERP8.72”會計軟件設計方式作為“設計篇”的教學內容。以“會計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讓學生掌握家庭理財軟件項目設計規劃、系統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施、系統評價等項目設計流程和方法。把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通過會計軟件加以實踐,了解會計軟件的設計風格和基本功能模塊,并優化設計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小型管理軟件,這就是本門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后的成果。

三、教學資源建設工作

在明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整合的基礎上,為更好地開展課程的教學、實踐工作,本課程加大了教學資源的建設開發力度。(一)教材建設工作由于“財務流程與實務”課程是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特色課程,教學內容是“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三門課程的內容有機整合,因此在市場上很難買到適合的教材。任課教師就在教學實踐中聯合會計專業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共同編寫了《財務流程與實務課程》的校本教材。該教材由于是任課教師編寫,在每一輪的教學完成后,都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接受情況,進行修改與升級。此外,為了配合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的練習,還編寫了《財務流程與實務課程實驗指導》講義,提高學生財務軟件的應用能力與管理維護能力,充分體現了“學中練”、“練中學”。(二)網絡教學資源為了方便學生課后學習,本課程在學院網站教學平臺上傳了“財務流程與實務”授課重點錄像、課件、實驗資料、教案及項目開發案例,并向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會計、軟件開發網站等網絡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與使用。(三)校內實訓室建設根據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利用校內豐富的教學設施,我們將會計學院和信息工程系的實訓室有效利用,將“學中練”、“練中學”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現在學院內建有財務會計實訓室5個,計算機信管實訓室1個。財務會計實訓室配備用友ERP8.72正版的教學軟件和上機考試軟件,計算機信管實訓室配備VB、PHP、JAVA、JSP、數據庫等各種軟件開發工具,學生可以在課堂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財務軟件的上機應用實驗,在軟件應用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軟件開發。真正實現課程內容融合后的“教、學、練”一體化。(四)校外實訓基地學院與系部注重校企合作工作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在用友公司、沈陽天九集團、沈陽天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的學生實習基地,聘請實訓基地的技術骨干來學院以授課、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參與教學、教材建設、實習指導工作。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有效提升了老師的實踐教學水平,鍛煉了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了解授課對象,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具有如下特點: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不具備任何相關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素養;計算機水平較高,查閱資料能力較強;好奇心強,做事耐力差。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揚長避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學任務。(一)角色扮演法由于本專業的學生以前沒有任何會計專業知識,對于會計的專業術語和會計流程陌生、不感興趣,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把會計籌集資金、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制作成案例,把案例中的角色讓學生分組模擬扮演,比如學習采購業務,采購員、供貨商、庫管員、出納等在角色扮演中讓學生了解業務的流程和涉及的業務知識。(二)實物演示法配合課程任務與會計業務,課前準備好與本次課程有關的教學實物,例如:發票、會計憑證、入庫單、會計賬簿等。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向同學展示實物,以此為依據配合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三)小組分工合作法在用友ERP的軟件學習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把軟件的安裝、初始化、記賬、查賬、對賬、結賬、報表等工作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分工完成。(四)討論法把學生生活中涉及與會計有關的事項及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與財務相關的業務列舉出來,課前布置下去討論的題目,根據本專業學生計算機網上收集資料水平較高的特點,讓他們課下查閱資料,分類信息,讓學生課上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終找到解決的辦法。(五)現場指導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布置會計業務模擬實驗,圍繞學生在模擬工作現場遇到的問題,由教師或學生代表加以指導與現場演示,讓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五、考核測評

考核測評是檢驗教學成果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學實施的重要保障。由于財務流程與實務是分成三大教學模塊來完成的,三大模塊代表三個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此考核評價就要分階段、分方法進行,在對學生考核時,將考核內容分為理論考核、上機操作與項目作業三部分,每部分分別占30%、40%、30%,體現“學、做、訓三合一”的教學理念。而每個模塊的考核中,出勤情況、課堂討論、平時作業、課堂實訓等方面的平時考核,計30%的平時成績到模塊考核總成績中。第一模塊會計基礎篇的考核,以開卷筆試的形式在第一模塊結束后隨堂進行。本模塊主要考核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會計業務的核算、會計報表等會計基本技能。第二模塊會計軟件的實踐篇以小組為主要評價對象,以上機實操的形式在第二模塊結束后隨堂完成。考核時,根據給定的不同的會計業務資料,組內分工分別完成建賬、分角色、記賬、查賬、對賬、結賬等業務。根據小組對整個業務的完成程度給出小組總成績,組員根據自己承擔的分業務完成情況由考核教師和小組長共同打分給出個人成績,但小組成員的最高分不得超過小組的總成績。第三模塊軟件設計篇,以項目小組提交的項目作業的形式,上交設計報告。這一模塊是邊學習,邊完成設計任務,在期末上交設計報告,以項目小組答辯的形式由教師和項目小組共同給出測評成績。考核形式、考核人與考核所占分值的說明見上表。

六、結語

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而課程改革是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課程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如何適應教學需要,是高職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如何縮短教學與實踐的差距,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后繼學習能力,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更進一步地去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李俊.淺談高職教育的精細化管理〔J〕.知識經濟,2011,(22):172.

〔2〕朱茹穎.試論高職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進〔J〕.職業時空,2010,(12):55-56.

〔3〕鄧光.高職教育“333”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3,(29):156-157

〔4〕王曉.探討高職教育中關于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10):117-118.

〔5〕李國佳.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5,(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