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場地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設計場地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濱水綠地;景觀設計;場地性;馬家溝
1、馬家溝概況
馬家溝是流經哈爾濱市中的一條內河: 最早為季節性河流:在城市改造前一直是哈爾濱的排污瀉洪的通道。1996 年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馬家溝做出了系統的規劃。馬家溝的功能將會發生轉變:景觀作用將成為河道改造后的主要功能:同時兼備泄洪作用。根據馬家溝流經市區的位置和兩岸的自然與建設情況:將河段劃分成三大景區;
森林植物景觀區,從工農水庫至和興橋,為城市邊緣區段,兩側主要為農田和省森林植物園,規劃中提出應創造獨特的森林景觀;
城市中心臺園區:從和興橋至大有坊橋,為城市的中心地帶,在原有的動物園、兒童公園的基礎上規劃出若干個小型公園,目的是在城市居住區提供休閑的場所;
觀光游覽區,從大有坊橋至松花江,屬城市邊緣區段,兩側為農田和河灘,自然景觀較好。規劃的目的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欣賞自然風光的場所。
2、場地性分析
場地是糾集自然和人文成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變化的平臺[1] 。場地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來自于活動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時也成就這些自然與人文的活動。
示范段位于任家橋—和興橋:全長1.2km :河道控制范圍1.2km:設計寬度為從河道中心向兩邊推算50m。設計范圍內的基地狀況處于荒蕪狀態:除河道的硬質景觀以外:兩岸均沒有進行人工的設計和改造。
區域內的三條主要干道哈平路、和興路及文昌街均穿過馬家溝河:兩岸瀕臨植物園、花圃、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及實驗林場、文新小區、林總醫院等單位。
通過對馬家溝沿岸場地性的分析:歸納為以下幾個特征(三條線)。
2.1風景線
馬家溝流經市區是從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開始流經動力區、南崗區、太平區后流入松花江的。森林植物園是反映黑龍江森林自然風光、東北植物森林景觀的一個縮影。馬家溝始于森林植物園流入市中心區:正是人與自然交匯的一個良好開端。
2.2 經濟線
通過對馬家溝河道的整治規劃:使其濱水區成為城市新的亮麗的風景線的同時:也成為拉動城市建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突出的是沿岸的居住區房價提高:示范段內的科大小區、文新小區等已建成小區:其濱河區的綠地游園比較完善:良好的居住環境:成為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去居住的重要條件。
2.3 知識線
示范段內馬家溝沿岸分布著的數所高校:承載著城市的知識文脈。一過任家橋:兩岸隔岸相望的便是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和黑龍江大學:這條線是重要的場所特征。21 世紀的大學會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日益顯露出重要的社會地位:知識社會為大學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學將不再是保存知識、培養學生、做做學問的場所:再不是被動適應社會的附屬品:而是主動服務社會、改造社會的強大的“推動器”。這種城市知識功能新空間的出現:使城市空間結構產生了質的飛躍。知識經濟時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需要尊重人性化的場所[2 ] :它是以高技術人才之間的信息與知識交流的形式出現的:體現知識經濟時代的最大特色:而沿岸的各高校正是培養高技術人才的搖籃。
3、規劃設計原則
①堅持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的原則。宏觀上以建設馬家溝生態廊道為主要原則:按照規劃中的模式劃分:布局合理:充分發揮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中觀上突出重點:特別是橋頭、居住小區、高校等場地性特征的地段:建成風格各異:滿足不同功能的園林景觀。微觀上創造不同特點、不同風格的園景:以綠帶為紐帶:把風格各異的游園聯結起來:建成完整的帶狀空間。
②設計手法上強調各具特色。在園林布局、地形變化、駁岸處理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要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
③突出文化內涵。設計中:努力挖掘文化內涵:創造各個文化空間:積極營造深厚的文化氛圍。
④植物造景。應用樹木、花卉、地被草坪品種:體現植物的多樣性:充分利用植物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征、季相特色:營造多品種、多色調、多層次、多形式的園林景觀。
4、設計構思
設計以田園(任家橋橋頭綠地) 、創新園(文昌橋橋頭綠地) 、和合園(和興橋橋頭綠地) 為三個主要綠地空間:構成沿岸的三個中心廣場:并分別賦予它們以文化內涵。從田園到創新園發展的歷程:也證明了隨著人類以簡單勞動為主的農業時代走向以復雜勞動為主的后工業時代:城市也從田園城市發展到了以信息時代高科技發展為時代特征的現代化城市。
這三個主題綠地只是糾集場地性的一個凝聚:而各時代的發展過程:成全了一松散的串聯式開放體系:以濱河步行空間串聯起動態游憩廣場和靜態觀賞廣場及各個綠色文化空間序列:并分別體現了空間的節奏設置和變化。
5、景區劃分
5.1 田園(任家橋橋頭綠地)
通過幾個整合的橢圓形態構成三角形的廣場中心:并向四周發散。以圓形表現人類與自然原始的協調相處的狀態:同時以縱向的長條形豐富構圖與聯系空間:表現田園城市最初的形態。開敞結構既能充分吸引周邊及廣場內部的視線:同時也創造了中心景區的等級序列:使游人能有向心感:又能步移景異:充分享受豐富、流動的多層次景觀。
5. 2 林園與民園
東北林業大學與對岸的文新小區的濱河帶狀空間:由若干個無主題但有個性的廣場、種植、小品等相關因素的變化和不同組合衍生而成:成為豐富完善整個景觀體系的一個個必要的亮點。而主題雕塑則承擔著對各段落主題的揭示和闡釋。
林園設交流廣場:為師生提供一個歡樂的交往空間:以舒緩壓力:啟迪思維:激發靈感;以眺望、觀看、訴說、沉思、傾聽等幾個雕塑串聯各個空間:用以表現當代大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及對自我價值實現、報效社會的渴望。
民園作為居住區的濱河游園:園內設計“絲語園”和“童趣園”:分別布置門球場、太極廣場及一些兒童活動設施等滿足不同人群對活動空間的需求。同時:以具相與抽象、常態與維美的人物雕塑散落布置: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態度:截取若干日常生活狀態下的普通民眾:強調了場所的現實感:渲染了城市的生活氣氛:并就此成就了一種特色景觀。
5.3創新園
以體現人類發展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開拓創新為主題。園內以較大的橢圓形廣場表現當代人海納各派文化的胸襟:同時為市民提供了濱水集散的空間;而動態的曲線摹寫浪潮翻騰的情狀:通過這一瞬間的刻畫:將極度的動感凝固下來:從而使場所充滿張力。
5.4和合園
位于和興橋入口視覺軸線:借用《易經》的“和合”思想:寓意“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城市從田園經過一系列的城市發展:又回到原來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是更自覺、更科學、更理智地創造人類生存的溫馨環境。
第一景標是用紫葉小檗修剪的圓球:象征著太陽。其后是蜿蜒曲折的飄帶綠籬:象征銀河。左右用綠籬造型布置九大行星:依其大小比例修剪成星形;各行星的天體運行軌跡用不同色彩的卵石鋪成的游園小路:游人沿路可親身體驗形體的運行規律:直觀感受宇宙之奧秘。
6、植物景觀規劃
6.1種植設計原則
①標準段設計區域內為狹長的濱河地帶:在植物造景上應采用連續的構圖方式:種植采用疏密相間的形式:使空間有開有合:豐富植物的平面及立面構圖。
②充分考慮綠帶的外部環境:因地制宜:分區布局:形成以綠為主調的濱水長廊。
③突出鄉土樹種:強調整體植物景觀:適當配置垂直綠化給水生植物:豐富綠化層次:增加綠量。構建物種多樣性、相對穩定的植物廊道。
④考慮哈爾濱市冬季漫長的季節特點:重視常綠針葉樹的種植。
6.2植物景觀分區
①春花灌木園:田園區因地處植物園及花圃:喬木比較豐富:周圍的綠化環境較好。因此:配置一些春季開花的灌木:如連翹、榆葉梅、丁香、樹錦雞兒等春夏開花的灌木:以豐富植物景觀及群落的層次結構。
②秋葉碩果園:民園和林園的植物配置在符合總體設計原則:即針葉樹與闊葉樹、喬、灌、草搭配合理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秋色葉樹:增加綠地的季相變化;同時:林園內種植適當配置果樹:春華秋實:勉勵同學們刻苦學習:一分汗水:一分收獲:珍惜青春美好年華。
③科普實驗園:林園與創業園區:適當增加一些植物的栽培品種及實驗品種:豐富植物的種類的同時:可增加同學們及市民的植物科普知識。
④花卉芳香園: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段:屬于自然生態發展空間:濱河地帶均是高大的喬木。因此:以林下種植地被、宿根花卉及草花為主:瀕臨文昌街及和興路的橋頭地段:種植荷花、睡連、蘆葦、千屈菜等水生花卉:豐富濱水綠地的植物景觀。
⑤整形植物園:和合園以突出植物的整形景觀為主要特色:在符合設計主題的同時:創造較開敞的現代植物景觀。
7、結束語
馬家溝濱水綠地示范段的設計:無論是布局結構的安排:還是植物景觀體系的構建:都堅持了與場地特征吻合的原則。而前述主題的確定:更加強調了場所精神的表達。這種表達也最終提升了地段的文化品位和景觀品質。
參考文獻:
1、李永紅:趙鵬. 默語傾聽興然會應. 中國園林:2001 (2) :29~32
篇2
關鍵字:辦公建筑場地氛圍共享空間細部品質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建設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設計單位: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建筑師:張大昕 王慶東 王光男等
建設地點:天津工業大學
設計時間:2009年6月~2010年5月
竣工時間:2011年3月
用地面積:1.64hm2
總建筑面積:18478m2
攝影:魏剛
作者:王慶東
天津工業大學行政中心位于天津工業大學新校區東門區,建筑用地東西長約191米,南北寬近84.5米,由公共行政中心,校史館,會議中心,國際教育學院共四個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8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內。
理解場地環境脈絡 營造校園整體氛圍
作為具有統一規劃的新校區,天津工業大學校園內的建筑記錄當今時代最先進的設計理念。教學區的核心空間是圖書館北面的大片湖面,圍繞湖面建設的各學院是具有統一規劃的簡潔現代的建筑,天津工業大學行政中心是地處校園東門與教學核心區之間,是該地區的地標性建筑。
怎樣處理校園東門入口與核心教學組團的關系成為對場地理解的關鍵,行政中心與路南大學生活動中心圍合成為一條通向教學核心區的50米寬的景觀通道,在設計中通過完整統一的形態、適宜的建筑尺度和黃褐色的外墻肌理,力求與核心教學區建筑取得體量上均衡、視覺上的呼應以及氣質上的貫通,從而強化校園核心空間,營造穩重、寧靜、質樸的校園整體氛圍。
塑造外部公共空間 體現行政辦公氣質
以城市設計的方法構建限定明確、比例恰當、適合師生活動的積極外部公共空間。以“廣場”的空間構成方式組織各個功能空間,建筑采用橫向折線布局,形成了行政中心前廣場,有利于功能的合理區分,自然而然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四個功能分區----行政辦公;校史館;會議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四個功能分區共同圍合出一個具有行政辦公氣質廣場,蜿蜒的建筑界面形成圍合內聚的廣場、通過相同的建筑材料和相似的的建筑語言的重復使用,形成建筑的統一性。
塑造辦公共享空間提升辦公空間品質
行政辦公空間是建筑的中心和重點,內部設計有五層通高長向的中廳成為本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庭頂部為可電動開啟的玻璃穹頂采光通風,體現節能環保理念,頂部采用橫向鋼結構橫桿遮陽,與走道的欄板形成豐富的光影效果,共享空間每層各有不同的空間感受,從門廳小空間進入共享大廳內部感覺豁然開朗,兩邊的直跑臺街直通二層,交通簡介流暢,空間寬敞明亮,三四五層標準辦公空間環繞中庭布置, 校史館相對獨立,圍護結構內空間可大可小分隔自由,為不同的布展提供舒適合理的空間。
篇3
關鍵詞:生態園林;建設;生活環境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06302
1 引言
生態風景園林是基于自然生態風景,經過人工設計形成的人文景觀,既能達到美化風景的作用,又能夠凈化城市空氣、緩解污染,對城市環境建設作用突出。隨著城市建設對生態風景園林的需求日趨增長,如何規范生態風景園林的建設,提高園林建設質量,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
2 生態風景園林概述
園林學在人類文明中一直占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將傳統園林學的服務對象擴展到居民和人所棲息的生態系統之后,就誕生了新的生態風景園林學。
2.1 生態風景園林的重點
生態風景園林的重點是營造戶外空間,與側重于滿足小部分人需求的傳統園林不同,生態風景園林側重于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打造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
2.2 生態風景園林的重要性
現代人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風景園林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既能給人們提供良好、舒適的休閑娛樂環境,又可以有效改善城市自然環境、緩解污染趨勢,同時給外來人口提供獨特的觀感。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比單純的城市綠化、植樹造林難度更大,且效果更好的生態建設方式,其建設水平直接代表了城市設計建設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同時也展現了城市的文化建設情況,適應了現代城市建設的需要。
3 生態風景園林建設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及建議
從我國生態風景園林建設的現狀來看,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筆者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3.1 設計與施工的對接
生態風景園林與傳統園林建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生態風景園林在為人服務之外,還需要為當地生態系統服務,因此生態風景園林的建設,首要理念就是綠色、環保。相關人員在設計、施工時,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環境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栽種、培養植物,在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進一步美化自然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上述要求導致了生態風景園林的施工難度遠大于傳統園林,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要充分、積極地展開交流,設計單位在進行圖紙設計的時候,要密切結合當地環境,同時充分吸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看法,認真分析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理念差異,結合實際進行設計。施工單位在展開園林建設時,要在充分領會設計理念、確保重點設計對象施工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對設計細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反饋設計單位,兩方合力,確保設計理念的充分展現,有效提高施工質量。
3.2 定點放線的處理
作為園林建設施工中的重點,定點放線工作至關重要,其施工技巧和標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生態風景園林的建設質量,這就要求在定點放線的過程中,必須高標準、嚴要求。
(1)在定點放線之前,施工單位務必精心準備,掌握設計意圖、明確設計重點,在對施工場地進行全面透徹的勘察后,針對場地實際情況確定基準點,安放基準線。
(2)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采用科學的放樣方法,在種植過程中,根據構造需要,確定合理的株間距,同時充分考慮人工建筑對植被的影響。
(3)著重介紹平板儀聯合放線法的利弊。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定點放線的有效率,對園林整體建設促進很大,但是該方法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對施工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放線時,將施工圖紙放在平板上,在陰雨天氣等環境下,可能因雨水等造成較大的誤差,同時,在遇到較為崎嶇的地形時,施工難度也將明顯加大。因此,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務必要確保平板儀和圖紙的緊密接觸,嚴防出現位移,盡可能地減小誤差。
3.3 植物的運輸和保管
在植物挖掘過程中,挖掘、捆扎的過程都要嚴格按照苗木運輸的技術要求和規范章程進行,特別要對植物的根部進行保護和保濕,溫度化不能過大,確保植物根系的完好。
在運輸中,為了減輕工作量,降低工作難度,可以將同類植物統一進行包裝、標注,注明其類型、數量、規格。應當注意的是,植物的運輸和栽種應當量力而為,挖掘的植物數量取決于當天能夠栽種的數量,當天確實不能種植完的植物,應當將其根系用泥土覆蓋,或者將植物放置在較為潮濕的地方,從而增加栽種植物的成活率。
在施工過程中,還要重點關注土壤情況,并根據土壤的肥力、濕潤、厚度,科學合理地確定植物栽種的種類和數量。
3.4 綠化材料的質量把關
綠化材料主要用于對生態園林進行裝飾、修繕,進一步提高生態園林建設質量,其使用量相對較大。同樣的生態園林設置,采用不同的綠化材料,其建設質量也相去甚遠,如果使用不合格的綠化材料,可能導致最后建成的生態風景園林完全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綠化材料的質量問題。如苗木規格、土方質量、鋪裝材料、管線布設等等。
對綠化材料的質量把關,一是要嚴把進場關,不合格的綠化材料一律不得進場;二是要嚴把保管關,有的綠化材料,長時間放置后會導致質量下降甚至損壞,如苗木、土方等,這就要求施工單位要專門安排人力物力,加強對材料的管護;三是要嚴把使用關,嚴格按照規章要求使用綠化材料,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的問題。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把握,確保綠化材料的質量達標,有效提高園林施工質量。
3.5 園林植物的養護
生態園林養護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園林工作人員要定期對植物進行除草、灌溉、修剪,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養護植物。在氣候炎熱、天氣干燥的季節,注意做好灌溉工作;在雨水充足、天氣濕潤的季節,注重做好植物固定和排水工作。生態園林內的生態系統相較于自然界比較脆弱,因此必須要以人力對其進行干預,尤其是發生蟲害時需要及時處理,從而確保園林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除了日常養護以外,還需要定期組織對園林進行大面積、大范圍的植物養護管理,及時更換壞死植物。在植物養護的過程中,有條件的可以引入計算機設備和相關軟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績。
4 結語
生態風景園林在一定時期內,將是園林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一種仍在發展中的,生態園林在建設中可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科學施工,使生態園林建設符合園林設計規范、滿足人民生活需要、貼近生態環境實際,不斷提高園林建設水平,為園林業的發展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朱建華.淺析風景園林建設中的生態設計[J].工程技術,2016(6).
[2]隋玉明.城市風景園林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J].北京農業,2014(9).
[3]陳小燕,錢趙彬,楊發雄.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施工中應注意的具體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6).
[4]劉來紅,陳國先,吳幼琴.淺析生態風景園林施工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J].門窗,2014(4).
[5]趙 海,樊守靜.提升生態風景園林建設施工技術的有效途徑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6(17).
[6] 劉克華.成都活水公園對當代風景園林建設的借鑒意義[J].綠色科技,2014(7).
[7] 丁建軍.風景園林施工中新型網絡圖技術的運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4(9).
[8] 張企歡,沈守云,張企予.場地分析在風景園林中的規劃策略研究[J].綠色科技,2013(11).
[9] 湯 波,朱志華,魏甫.以回歸自然為重的西湖文化公園規劃設計[J].綠色科技,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