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訓練計劃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動訓練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前言
賽艇運動作為一項對人體生理需求很高的項目,比賽時間較短,要求每槳都保持最大的輸出功率,那么力量訓練,是否能提高賽艇運動員的專項能力,是否能提高賽艇比賽2000米成績,至今未見報道,本研究綜合國內最新成果,對賽艇運動員的力量訓練進行研究,以期找出傳統力量訓練對賽艇訓練的影響。
2 優秀賽艇運動員的機能特點
優秀賽艇運動員的特點是腿部肌肉組織I類(慢性)纖維平均百分比。優秀賽艇運動員I類百分比約為70%,而普通人口為40%~50%。此外,甚至在賽艇運動員中,纖維類型成分似乎是一個辨別性變量,成績越好的賽艇運動員I類成分甚至越高。世界高水平槳手測得的百分比高達85%,其余部分幾乎均為IIa纖維,而有些專家研究表明,認為快肌纖維對“爆發性蹬腿”至關重要,在高槳頻時,劃船用力肌肉的收縮時間足以使慢肌產生最大力。因此,擁有高比例的快肌并不占有優勢。相反,有些最優秀的賽艇運動員明顯缺少快肌纖維。
美國的著名賽艇的專家哈格曼及其同行的兩項研究認為,最大力量與最大賽艇運動能力二者之間的這種分離得到了一項研究的支持,該項研究對一組在非賽季期間,即進行負重訓練又進行有氧訓練的槳手與另一組只進行有氧訓練的槳手作了比較。哈格曼博士從多年的有關研究結果中得出的結論認為:對賽艇而言,輔力量訓練可能不僅不能提高生理和競技運動能力,更重要的是,似乎很多力量訓練會減損這些運動能力。
3 賽艇運動專項特點
在賽艇界,總是強調運動員要身材高大,有力量,有較強的無氧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大多數獲勝的運動員都是身材高大力量型的,這些運動員訓練的異常刻苦以獲得更大的力量,但是對于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來說,這并不是必需的。通常賽艇運動的比賽距離是2000米,根據人數,性別和能力的不同,所需時間5-8分鐘不等。實際上更準確地說賽艇是一項力量耐力而不是單純的力量項目。毋庸置疑,大力量是獲得大的推動力和使艇高速前進所必需的。然而作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更應該考慮的是此項目的運動時間。從生理學角度上看,賽艇比賽所需能量70%是有氧供能,其余30%是無氧供能。因此,在訓練中必須給予有氧以及心血管系統訓練足夠的重視。因為不論一名運動員或是一個艇的運動員身材以及力量多么大,如果缺乏有氧能力的主體也絕不會在比賽中獲勝。
4 賽艇運動非專項準備階段的計劃
4.1 訓練階段安排
通常在冬訓期間,進行長距離的水上訓練,而調整訓練也會放在冬訓期間完成。由于光線及天氣的原因,冬訓期間的水上訓練通常在測功儀上進行。進行大運動量訓練時的運動強度要低,因為大運動量訓練時,負荷強度不可能維持在一個很高水平。目前英國也有趨勢效仿德國的模式進行訓練,即低強度極大量的訓練模式。這是有效提高細胞有氧能力的訓練方法,而且這種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可以降體脂,這對于輕量級的運動員來說更有利。德國的生理學者在冬訓的初期安排了90%以上此種方式的訓練,正是由于德國賽艇取得了良好成績,英國的教練們也開始將重點轉移到這種長時間低強度的訓練上來。雖然表面上看這些百分比是有些令人產生疑慮的,看上去在冬訓期間沒有進行多少高質量大強度的訓練,但實際與夏訓相比此類訓練的量并不少。其原因是冬訓期間的整個訓練量要遠遠高于夏訓比賽期。
任何成功的訓練計劃必須保證在全年中進行各種強度的訓練。此處強調的只是訓練重點的變化。低強度的有氧訓練要全年進行直到比賽的前一兩個星期。這可以使有氧運輸系統得到良好的訓練。同樣的,高強度的重復性訓練也要全年進行,從而提高最大攝氧量水平。然而,對于所有的運動項目來說,隨著比賽日期的臨近,要逐步降低運動量,而此時所有的大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都已經完成。在比賽期,保持已獲得的運動能力至關重要,因此要進行長劃訓練來保持肌肉的有氧能力,此外有計劃的少量大強度訓練有助于保持最佳競技狀態。
4.2 訓練周安排
每一周的訓練安排要合理,正如上面提到的,具體的安排應根據訓練周在整個訓練年度中所處的位置。長劃訓練取決于公里數,而強度訓練則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高強度長時間(用心率控制)可用于無氧閾訓練;槳頻稍低于比賽槳頻,時間約為20-25分鐘。此種訓練還可以分割成重復的4個5-6分鐘,或3個8分鐘,或是2個10分鐘。只要在心率控制的范圍內,也可以進一步增加槳頻。簡短的說,強度稍大的訓練可以用于提高無氧能力,就像用于改善技術一樣。此類訓練多在夏訓期間進行,但是冬訓中也不能忽視。
5 結論
國內外賽艇的力量訓練研究表明,非專項準備階段,進行大力量訓練并不能提高運動員的2000m成績, 研究表明,最大力量臥拉和深蹲與專項比賽成績之間高度相關(r=0.63;r=0.62),因此,建議賽艇運動員在大力提高有氧耐力的同時應該發展肌肉力量,以此增強運動員在賽艇2000m比賽中的起動速度和沖刺能力。國家隊15周的訓練則表明,運動員最大力量臥拉與2000 m測功儀成績的相關系數值為(r=-0.66;r=-0.68;r=-0.62)。這一結果證明了運動員最大力量臥拉成績與2000m測功儀成績高度相關,但同時也說明,在15周的訓練中,雖然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臥拉成績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運動員最大力量臥拉對運動員2000m測功儀成績水平提高的貢獻率卻沒有顯著性變化。
篇2
摘要 本文選取廣東省8名優秀男足運動員6月份三次計劃大強度訓練課,利用polar心率表現場測試,對訓練進行實時監控并提供反饋信息。
關鍵詞 廣東省優秀男足運動員 心率 強度
一、前言
2008年備戰全運會的冬訓期間,廣東省體育局提出了“以強度為核心”的冬訓指導意見,明確了“強度”才是決定訓練水平和訓練成效的關鍵。20011年6月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正值夏訓伊始,本文選取廣東省8名優秀男足運動員三次計劃大強度訓練課,利用心率測試手段,對廣東省優秀足球運動員的訓練強度進行監督。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東省男足一隊8名優秀男足運動員:王新輝、黃浩軒、崔寧、劉君華、沈峰、常飛亞、陳琦、符小俊訓練時的心率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對有關足球運動心率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收集和整理,為本研究提供依據。
2.現場觀察法
6月2日、6月21日訓練的內容相同,隊員牽拉之后給隊員帶上polar心率表,全程實時監控隊員的心率狀況,所獲心率數據同步儲存在隊員所佩戴的心率表中,訓練結束后錄入數據庫。訓練的內容基本如下:熱身10min,雙人快攻邊路射門30min,三人快攻邊路射門30min,點球5min,混氧跑10組X150米;6月8日與廣州體育學院校隊進行教學對抗賽。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心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數理統計結果。
三、結果與分析
(一)心率測試結果分析
1.測試時間6月2日;八名隊員的平均心率分別為:143、139、144、121、149、136、148、134;最高心率分別為:179、181、186、176、200、180、188、186;從數據可看出心率在180以上極限運動強度全隊時間僅有19分鐘,說明能達到極限運動強度的量非常少;心率在160-180區間的全隊時間3小時26分,也較少,與心率在140-160區間時間相比少30分鐘,說明達到亞極量運動強度訓練時間有限,強度并不高;心率在100-120和120-140區間時間相對較長,說明運動強度較低。綜合分析該次訓練為中等偏高強度訓練。
2.測試時間6月8日;本次訓練為教學比賽,八名隊員的平均心率分別為:156、171、161、163、171、157、137、171;最高心率分別為:179、191、182、185、198、183、173、193;從全隊的心率結果顯示,心率基本保持在160-180區間,其次是在140-160區間,心率在180以上極限運動強度的時間較少,可見比賽強度未達到極限強度,即比賽沒有非常激烈。
3.測試時間6月21日;八名隊員的平均心率分別為:153、160、156、137、157、140、153、150;最高心率分別為:185、191、189、177、195、181、182、190;本次心率在180以上極限運動強度全隊時間將近一小時,說明能達到極限運動強度的訓練量提高了;心率在160-180區間的全隊時間為4小時,心率在140-160區間全隊時間為3小時,從數據分析本次訓練強度一直保持在較高強度且持續時間較長;心率在100-120區間的全隊時間相對較短,說明低強度運動相對較少。綜合分析,本次訓練保持了較高強度的訓練。
(二)影響因素
1.六月份廣東省天氣們悶熱潮濕的情況較為嚴重,隊員訓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與廣州體育學院校隊的教學比賽,數據分析顯示比賽并未十分精彩,但在現場觀察發現比賽的整體強度已經足夠,這與隊員在場上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一定關系。
3.總體數據結果與各隊員數據結果存在個體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根據教練組提供的訓練計劃和信息,此三次訓練課均為大強度訓練課,但心率結果分析反映實際上,這三次訓練并未每次都是大強度的,與計劃稍有出入。
2.根據本人現場觀察,帶球對抗之后,在每次訓練課的末尾,安排隊員連續10組150米短距離混氧跑,使心率達到極限強度,而帶球訓練時并未達到很大強度。
(二)建議
1.建議訓練計劃與實際訓練內容相符,有助于長期跟蹤監控隊員的機能狀態和訓練情況。
2.在訓練課上結合球進行體能訓練訓練,增加每個隊員持球的時間,結合足球進行的專項體能訓練能夠更加有效的運用到實戰當中。
參考文獻:
[1] 倪宏竹.淺析polar心率表在足球訓練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9.
篇3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將越野滑雪傳統技術中的兩步交替與現代技術中的蹬冰步后蹬時動作進行生物力學因素的比較,從動作的結構特點、力學特征、解剖學特點中找出兩種技術的本質區別。從而探索其中規律,尋求解決方法。
二、技術運用
1、傳統技術的兩步交替是典型的周期性動作
一個周期由兩步組成。動作的結構特點與走、跑相似,但它沒有制動性前蹬階段,也沒有雙腳騰空階段。動力來源除用上肢力量來推進,主要來源于有力的后蹬,頻率較快。蹬冰步也屬周期性動作的一種,其動作的結構特點與前者截然不同的是側蹬。
2、肌肉工作特點兩者相似
同屬于動力性和靜力性相結合的工作特點。為保持動態不穩定平衡,要求肌肉高度緊張用力。肌肉工作的動力性特點:傳統技術其后蹬動作爆發式工作;而蹬冰步則因條件所限,使用強有力的、比較緩慢的克制式工作,以保持滑進的直線性。從后蹬時兩者參加工作的肌群來看,雖有相似,但也有明顯不同。蹬冰步的動力性工作是使髖關節外展和伸直,膝關節外展。其主要肌群有臂大肌、臂中肌和闊肋膜張肌。
三、身體素質討論分析
對于青少年而言如何訓練是擺在我們教練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忽視全面的身體訓練,偏廢傳統技術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機體對于內外循環的適應是以一個統一的整體來實現的。各器官系統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訓練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要使運動員成績不斷提高,必須進行專項訓練。而專項訓練又必須建立在全面身體訓練的基礎上。所以說全面的身體訓練是當代越野滑雪運動自身的要求,是全面身體素質提高成績的基礎。這一點對于少年運動員尤其重要。
越野滑雪運動員應根據場地不同的地形、天氣、雪質及自身特點,熟練自如地使用相應的技術。這就是要求運動員除了必須具備一般的身體素質,如強勁的肌肉力量、全身的協調能力和較為靈敏的反應能力外,還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專項素質:
1、使下肢外展、伸直的專項力量。腰、腹、背以及上肢的爆發力量。
2、極好的耐力素質和心肺功能。
3、肌肉工作的高度協調性和精確的調節能力。
4、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篇4
[關鍵詞]運動訓練;信息化;戰略架構規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0
[中圖分類號]G819;TP3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3)08-0055-01
0 前 言
運動訓練信息資源是運動訓練施訓、管理和競賽實踐中一種具有戰略價值和特性的核心資源。充分認識運動訓練信息資源的戰略特性及價值識別,積極開展運動訓練信息化戰略規劃、治理和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的運動訓練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深入研究運動訓練和競賽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和廣泛利用,對運動訓練成績具有正面的積極影響,通過合理有效地配置運動訓練信息資源將有助于提高運動訓練水平。
1 運動訓練信息化的定義和本質
所謂運動訓練信息化,就是以運動訓練業務流程的優化和重構為基礎,在一定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管理運動訓練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實現競技體育組織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競技體育組織的訓練成績和競爭優越性,這將涉及到對運動訓練理念的創新,運動訓練模式和流程的優化,教練和管理團隊的重組和管理手段的創新。
運動訓練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質是競技體育組織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隱含知識的挖掘和編碼化,進行運動訓練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運動訓練信息化是一項集成技術,其建設的關鍵點在于有關運動訓練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實現將關鍵的準確的數據及時傳輸到相應的決策人的手中,為競技體育組織的訓練運作和賽事決策提供數據。同時,運動訓練信息化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包括競技體育組織管理團隊、教練團隊和運動員團隊理念的信息化,訓練與賽事決策、訓練管理信息化,訓練模式和手段信息化的一個人機合一的有層次的系統工程。
開展信息化戰略架構規劃研究,將是運動訓練信息化研究中的一項核心內容。
2 運動訓練信息化戰略架構規劃的主要內容
信息化研究與實踐證明,無論是整個行業或某個組織,開展總體架構框架理論研究和應用,可以為該行業或組織的信息化總體架構所定義的內容和范疇起到指引作用。因此,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框架理論研究和應用可以加速和簡化總體架構的發展和開發,保證運動訓練總體架構設計的方案有全面的覆蓋,保證總體架構不僅支持當前運動訓練信息化發展的總體要求,而且還可以保證所建立的總體架構對運動訓練工作中未來訓練業務需求和發展有全面和快速的反應,使信息化總體架構成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不斷自我完善的競技體育組織和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運動訓練信息化架構設計是一個技術復雜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多方面綜合交叉的設計,因此,必須有架構框架理論為這個過程和目標提供系統和科學的指導,而現有通用和科學的總體架構框架理論為整個運動訓練領域和行業的技術規劃、技術交流和技術規范提供一個可靠的理論和技術基礎。沒有信息化總體架構的競技體育組織就不能真正意義上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統。
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設計不僅是一個訓練管理規劃工作,也是一個運動訓練和管理信息組織、整理和展示的過程。該總體架構是一個綜合的、可以執行的、不斷完善的行動方案,包括運動訓練的戰略方向、訓練業務流程、訓練和賽事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利用等。
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是競技體育組織整體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的市場經濟和體育競技環境下,富有生命力和競爭能力的競技體育組織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治理問題,包括組織的業務戰略規劃、資本計劃、項目管理、人力管理(教練員團隊和運動員團隊)、風險安全管控、信息化總體架構。在我國現階段經濟環境和競技體育環境下,尤其是舉國體制下,尚無成熟的競技體育組織“整體治理”的理念,但一些職業化的運動項目俱樂部也已開始了俱樂部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這對保證體育俱樂部短期盈利和長期發展至為重要,同時對尚未職業化和俱樂部化的競技體育組織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因為用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的思維、理念、方法和手段管理運動訓練中的科技和IT對提高運動訓練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為管理規劃工作,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主要具有以下內容:
運動訓練信息資源規劃與管理;
運動訓練管理標準化;
運動訓練和賽事決策支持;
運動訓練及其管理流程的有效梳理;
技術項目架構設計的標準化;
運動訓練信息組織、整理和展示作用;
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框架和方法論;
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現狀;
運動訓練信息化總體架構未來目標。
3 結 論
運動訓練信息化是以運動訓練業務流程的優化和重構為基礎,在一定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管理運動訓練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實現競技體育組織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其核心和本質是競技體育組織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運動訓練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競技體育組織的訓練成績和競爭優越性。運動訓練信息化戰略架構規劃主要包括運動訓練信息資源規劃與管理、運動訓練管理標準化、運動訓練和賽事決策支持等9項內容。
主要參考文獻
[1]薛華成. 管理信息系統[M].第6版.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趙 捷. 企業信息化總體架構[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篇5
摘 要 為了加強我市青少年皮劃艇水平的能力,對當前我國整體青少年皮劃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如何從多角度進行訓練,在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強訓練強度方案,挖掘青少年運動員的潛在能力。
關鍵詞 青少年皮劃艇 強度控制 訓練方法
根據分析我們得出,我國青少年皮劃艇運動的訓練專項化訓練過早,使青少年被迫進行了超負荷的訓練,顯然這種體制是值得深思的,它會提高運動員的專業能力嗎?會使成績穩步提升嗎?其實不然,過早的專項化訓練會使運動員的機體不能很好的適應,雖然會有短期的效果,但是會給以后的能力提高帶來障礙。所以,應該結合多個角度和環節對青少年皮劃艇運動的訓練方法進行改變,從力量、方法、速度等方面來培養。
一、皮劃艇運動訓練方法的探討
(一)力量訓練
皮劃艇這項體育運動最離不開的就是力量,它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皮劃艇運動在室外進行,受天氣、風力和水流等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好的體能和力量來對抗這些因素所帶來的阻力。運動員的力量要加強持久性的練習,這樣才能保證長時間的力量輸出。皮劃艇運動對力量和肌肉的冉求和其他力量型的運動又有所區別,這項運動要求運動員的肌肉要圍度和長度,以至于可以承受長時間的負荷,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節奏和力量的融合,一定的節奏也是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倘若節奏不一致那么就會對整體成績產生影響。
(二)腰背部力量訓練
凡是力量型的運動對腰部的要求都很高,皮劃艇運動當然也不例外,它幾乎運用到了身體上的全部力量包括腰部以下的力量,還有背部全身的力量。而腰背部的承受負荷能力對腿部的承受負荷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腰背部是連接上身與下身的關鍵部位,在保證下身腿部的力量同時,使上身的力量與其協調運動,加快劃槳速度和節奏。強健的腰部力量就顯得格外重要,提高腰部力量還可以減少腰間盤突出,預防這類疾病的發生,如果運動員腰部受傷了那么對他來說將是致命的,因為他就會因此而退出皮劃艇事業。所以在青少年皮劃艇訓練中,應該在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加強腰背部力量的訓練,因為青少年的身體還處于成長階段應該采取科學可持續性的訓練方式,對運動員進行訓練。腰背部的力量訓練非常重要,因為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
(三)柔韌性訓練
皮劃艇運動不僅僅需要力量,因為它需要通過對劃槳的推動來提高速度,劃槳的頻率要有一定的節奏,拉動雙槳來釋放動力,回槳時則不需要動力,怎么樣才能減少回槳的速度,加速拉動雙槳的關鍵是對身體柔韌性和肌肉彈性的要求。在體育運動的項目中要求柔韌性的大概要數體操了,皮劃艇運動對柔韌性的要求不低于體操。如果運動員的柔韌性不夠好,很容易在訓練或者比賽中受傷,也不能完全發揮運動員的力量,會制約成績的進步。所以要通過特殊技巧的訓練來提高運動員的柔韌性,珍珠球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柔韌性的方法,將它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體現新課堂的意義和作用。
二、皮劃艇訓練強度的控制方法
(一)運用心率指標控制訓練的強度
如何控制皮劃艇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呢?心率指標的運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據調查顯示,心率是表現運動員身體狀況的一個指標,在訓練的過程中都體現著重要的價值。對于青少年的運動更是非常好的控制訓練強度的方法,使他們在訓練方式更科學實用。青少年在結束訓練之后進行測量,觀察運動員的狀態和生理反應。也可通過訓練,觀察運動員心率恢復的狀態,恢復快速表示運動員適應能力,接受訓練能力有所增強,如果恢復慢說明運動員還需要進行有效的鍛煉。青少年在平時訓練中身體機能變化會很快,所承載的負荷強度不一定會隨著心率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多角度的來判斷,運用心率指標和其他有效方法進行配合,完善訓練體制。
(二)運用血乳酸指標控制訓練的強度
在訓練強度的控制上,不僅僅有心率指標一個測試方法,運用血乳酸指標來控制也是可以的,但是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訓練強度的控制中還是比較常用的方法。相對于心率而言,血乳酸指標的運用較為困難,但仍然是皮劃艇常用的強度控制方法之一。血乳酸是一種在供養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糖酵解方式形成的丙酮酸轉變來的。在實際訓練中,常常運用乳酸菌的值域來控制訓練的強度(其值域大概控制在4mmol/L),皮劃艇運動的耗氧量比較高,往往超過這個值域,具體數值也與運動員的體制有關,所以在運用這個方法時勢必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三)培養基礎有氧能力
皮劃艇比賽距離為200m、500m和1000m,運動員完成比賽的時間分別在2min與4min以內。無論是哪個距離,有氧氧化功能系統都起著主導作用,有氧能力強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能量供應占優勢。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提高運動員的有氧能力非常重要,但有氧訓練并不意味低強度長時間的訓練,也需要有一定的負荷強度要求,即肌肉的工作方式、收縮速度和持續時間等都要符合皮劃艇專項性。皮劃艇運動員在青少年階段的訓練必須逐步提高運動員的基礎有氧能力,為以后更高強度的有氧訓練打好基礎。
總之,本文對于青少年皮劃艇運動的訓練方法及強度控制研究,能夠使得我國體育訓練內容得到一個極大的推動和促進,只有做到傳統體育和競技體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能夠真正的將其融入到我國的體育教學中來。這就需要各級主管部門形成合力,使其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多媒體技術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問題。文章首先從靈活多樣的信息呈現方式,提高了皮劃艇運動訓練的直觀性、即時控制的實現,提高了皮劃艇運動訓練的效率、良好的信息存儲能力,讓運動訓練資料的保存更為簡易方便三個方面分析了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然后又分析了針對皮劃艇運動訓練來設計多媒體軟件時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即:系統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以及交互性原則,最后據前文分析文章進一步簡要闡述了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進行多媒體設計和應用的主要流程,希望能夠對多媒體技術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的推廣有所助益。
關鍵詞 皮劃艇 多媒體技術 運動訓練 應用研究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逐步滲入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影像、視頻以及動畫等多種載體融為一體,直觀生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效率,也因此在眾多領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推廣。然而,多媒體技術在體育運動訓練領域的應用卻比較少見,相關的研究也仍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而在這其中有關多媒體技術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問題更是極少為人們所關注和涉及。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對多媒體技術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
一、 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
(一) 靈活多樣的信息呈現方式,提高了皮劃艇運動訓練的直觀性
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影像、視頻、圖畫以及動畫等多種信息呈現方式融為一體,能夠根據皮劃艇運動訓練的需求,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更為直觀、生動、逼真的技術動作情境,能夠讓運動員獲得更為客觀形象的感性素材,有利于加深和鞏固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員對相關運動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知,多媒體技術靈活多樣的信息呈現方式,大大提高了皮劃艇運動訓練的直觀性。
(二) 即時控制的實現,提高了皮劃艇運動訓練的效率
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開展皮劃艇運動訓練時,各個訓練內容之間不再是單一的線性排列的方式,而是以網狀的方式來進行組織和呈現的,教練員能夠通過多媒體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方便的實現對訓練內容的即時控制。例如:通過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實現訓練內容的慢放、回放、重放等功能,還可以隨時的對視頻或者錄像的播放隨度來進行控制。如,在講解觀察皮劃艇一個拉槳周期時,就可以通過定格、慢放、回放等方式來仔細的觀察整個周期中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從而使得運動員的對動作的理解更為準確,進而有效的促進了運動訓練效率的提升。
(三) 良好的信息存儲能力,讓運動訓練資料的保存更為簡易方便
多媒體具備很高的信息儲存能力和擴展能力,能夠儲存大量的文字、聲音、視頻、影像以及圖形圖像文件,不但節省了實物存儲的空間,還有效的避免了紙質存放容易受潮霉變等問題,并且修改完善起來相較于其它的儲存方式也更為方便。由此可知,如果能夠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其良好的信息儲存能力,能夠讓運動訓練資料的保存更為簡易、方便、持久。
二、 據皮劃艇運動訓練設計多媒體軟件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設計應遵循系統性原則
在針對皮劃艇運動訓練來設計多媒體軟件時,只有始終注意遵循系統性的基本原則,才能夠切實保證所設計出的軟件的完善性和科學性。而要確保系統性原則在多媒體軟件設計中的實現,應科學的利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將皮劃艇的運動訓練內容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幾個層次,從宏觀到細節,逐層分解,以確保訓練內容的清楚明晰。例如:在針對皮劃艇靜水項目進行多媒體軟件設計時,就可以按照皮劃艇運動過程中,主要的關節肌肉來劃分為若干組成因素,然后再據此進行層層的細分。
(二) 設計應遵循實用性原則
在針對皮劃艇運動訓練來設計相應的多媒體軟件時,還應注意結合皮劃艇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規律,并在基礎之上,全面考慮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并力求操作簡便、針對性強、畫面直觀、文字簡練,從而使其能夠較好的滿足運動訓練的實際需求,以確保所設計的多媒體軟件的實用性。
(三) 設計應遵循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實際上主要指的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機交互應盡可能的方便快捷,通過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實現預期的目的;二是,形式切合的自如簡便。也就是說教練員和運動員在需要查看相關的內容時,即可以讓內容快進,也可以從指定的地方開始播放或者是進行單幀播放。通常說來,只要能滿足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就已基本滿足了設計的交互性原則。
三、 多媒體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設計和應用的主要流程分析
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環節為多媒體軟件的設計(總體設計、結構設計、腳本設計)和制作兩點。其中,在設計環節,多媒體軟件的總體設計,主要包括在皮劃艇運動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需求分析、目標分析、資源分析三點。例如:為了提高皮劃艇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水平,可以設計一個皮劃艇運動員力量訓練多媒體軟件,以此來豐富皮劃艇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手段,讓教練員和運動員能夠對與皮劃艇力量素質訓練相關的內容獲得更為深刻的理解。結構設計則主要包括的是主要頁面、知識內容,跳轉關系以及人機交互設計等內容。腳本設計則是在多媒體軟件的設計工作完成之后,據此所編寫的為多媒體軟件制作而提供的依據。而在制作環節,涉及的主要有素材制作(文字制作、圖形圖像的制作、視頻處理、音效處理等內容)、頁面設計、多媒體軟件的編輯合成等工作,通過制作環節,能夠讓之前的構想和設計落到實處,得以落實和呈現。
參考文獻:
[1] 曹景偉,馬祖長,劉愛杰,等.基于運動學、動力學參數的皮艇專項競技能力評估方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8).
[2] 馬祖長,曹景偉,劉愛杰,等.單人皮劃艇500m競速結構與競賽策略研究[J].體育科學.2007(05).
篇7
【關鍵詞】 茜草提取物;血清生化指標;運動能力;運動補劑;耐力訓練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rubia cordifolia extractive affecting som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serum and sporting ability in highly endurancetrained rat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ing rubia cordifolia extractive as sport supplements. Method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highly endurancetrained rats model, we tested the exhaustion time in the trained rats and the contents of serum urea (BUN), lactic dehydrogenase (LOH), blood lactate (BLa) as well as the cruarin (Hb) in the rats.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raining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silent group (P
KEY WORDS: rubia cordifolia; biochemical indicator of blood serum; sporting ability; sport supplement; endurancetrained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俗名血見愁、活血草、地血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其性味苦寒,歸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祛疲、通經活絡、止咳祛痰等功效,主治各種血癥,如吐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疲阻、關節痹痛、跌打損傷等。茜草中主要含有水溶性的環已肽類系列物質,脂溶性成分蒽醌及其糖苷、萘醌及其糖苷,此外還含有萜類、β谷甾醇、脂肪酸化合物和微量元素[1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茜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34]。茜草提取物對運動過程中不同組織保護作用的報道尚少。本實驗通過觀察茜草提取物對大強度耐力訓練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標的影響,探討茜草提高大鼠運動能力的機制,為中醫藥抗運動疲勞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茜草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購于寧波市中藥制藥廠,經中藥實驗室鑒定為正品;茜草提取物由寧波市中藥制藥廠提供,提取工藝參照譚朝陽和孟憲元等[56]的方法進行醇水提。醇提的有效成分是蒽醌及其肽類、萘醌類、萜類,其中包括茜草雙酯和茜草素等有效成分;水提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茜草多糖和環已肽類系列物質。
1.2 實驗動物及分組 SD雄性大鼠24只,體重180~220g,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將大鼠隨機分為3組:安靜對照組(安靜組),大強度耐力訓練組(訓練組),大強度耐力訓練+茜草組(訓練加藥組),每組8只。各組動物每天自由攝食飲水,同時訓練加藥組每天灌胃含2mL茜草提取物的生理鹽水溶液(500mg/kg)[7],安靜組和訓練組灌胃同體積的生理鹽水。實驗共6周。
1.3 實驗方案 訓練組和訓練加藥組大鼠采用Benford[8]跑臺訓練方法進行訓練。訓練持續6周,每周6d,周日休息。先進行1周適應性訓練,逐漸提高運動強度至80%VO2 max以上,最后1天訓練至力竭(表1)。 表1 實驗動物的運動方案
1.4 取材及樣品制備 第6周最后1天,運動對照組和運動加藥組在力竭運動后記錄力竭時間,稱重;安靜對照組大鼠稱重。各組動物用20%烏拉坦(0.5mL/kg體重)腹腔麻醉后,斷頭取血,迅速取肝及股四頭肌置于預冷的生理鹽水中洗凈血污,再用濾紙吸干后置于-20℃冰箱保存備用。訓練組和加藥組大鼠進行一次性力竭運動,在力竭運動后即刻麻醉處,取材待用(具體方法同安靜組)。組織勻漿制備:稱取適量組織(0.2~1g)按組織塊重量/勻漿介質(g/mL)為1∶9的比例加取預冷的勻漿介質(8g/L的NaCl溶液)于燒杯中,用眼科小剪盡快剪碎組織塊(以上全部操作在冰水浴中進行)。手工制備勻漿后,3000r/min低溫離心10~15min,分離提取上清液4℃冰箱冷藏或-20℃冰箱冰凍備用,棄去下面沉淀。
1.5 檢測指標及方法
1.5.1 血清尿素氮(BUN)的測定 采用酶偶聯速率法。 原理:尿素被尿素酶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在谷氨酸脫氫酶和NADH存在下,氨和a酮戊二酸反應,生成谷氨酸、二氧化碳和NAD。在340nm所測定的吸光度值降解速度與尿素濃度成正比。 測定方法參照上海科華東菱診斷用品有限公司試劑盒說明書。
1.5.2 全血乳酸(Bla)的測定 原理:乳酸與濃硫酸共熱生成乙醛。在銅離子存在時,乙醛與對羥基聯苯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乳酸濃度成正比,通過比色測定其含量。
1.5.3 全血血紅蛋白(Hb)的測定 采用氰化高鐵比色法。原理:Hb被高鐵氰化鉀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后再與氰化鉀作用,形成穩定的棕紅色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HiCN在532nm處有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計測定。
1.5.4 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測定 采用改良的DGKC推薦法。原理:以乳酸為底物,樣本中的乳酸脫氫酶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時氧化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被還原為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從而引起340nm處吸光度上升。此種變化與樣品中的乳酸脫氫酶活性成正比。測試方法按上海康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6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以±s表示。應用SPSS統計軟件對各組數據進行雙尾t檢驗,以P
2 結
果
2.1 茜草提取物對大鼠運動至力竭時間的影響 結果顯示,與訓練對照組相比茜草提取物能顯著提高大鼠力竭的時間(P
2.2 茜草提取物對大鼠Bun、LDH、BLa及Hb含量的影響 茜草提取物能使大鼠運動后即刻Bun濃度明顯降低,相對于訓練組下降了13.03%。訓練組大鼠血清LDH活性顯著高于安靜組(P
3 討
論
3.1 茜草力竭運動對訓練大鼠血尿素氮(BUN)含量的影響 BUN是評價運動時體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的常用指標。正常生理條件下,血尿素的生成和排泄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稱為氮平衡[9]。當蛋白質代謝加強或腎功能異常時,血尿素的濃度會發生變化。在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時,血尿素的變化范圍明顯,血尿素與機體機能、疲勞程度以及負荷量大小呈正相關,是評定運動員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
本實驗結果顯示,力竭后各組大鼠BUN含量均呈現顯著性上升。其機制是長時間大強度運動,肌糖原被大量消耗,脂肪動用和分解加速,能量需求的平衡關系有可能受到破壞。為了補充骨骼肌和大腦正常活動對糖的需求,蛋白質和氨基酸分解代謝增強,氨基酸的糖異生作用加強,尿素生成增多,致使BUN含量升高。實驗結果還顯示,茜草訓練組較訓練組大鼠BUN水平低,且有顯著性差異(P
3.2 茜草對運動大鼠血乳酸(BLa)含量的影響 BLa是掌握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運動時乳酸濃度的變化主要取決于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并受運動方式、年齡、肌糖原貯備等因素的影響。Bla濃度是由肌乳酸釋放和Bla的利用共同決定的。因此,在運動訓練實踐中檢測Bla對于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評價和訓練強度的監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血乳酸濃度檢測是評價生理負荷強度最理想的生理指標[10]。
本實驗結果顯示,訓練組和訓練加藥組大鼠Bla含量較安靜組均有上升趨勢,且訓練組有極顯著性變化(P
3.3 茜草對力竭運動大鼠血紅蛋白(Hb)含量的影響 Hb是評定耐力項目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表明,Hb含量與運動量大小關系密切,適宜運動訓練有助于Hb含量的升高,提高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而進行過度訓練可引起Hb明顯降低,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因而Hb可作為反映運動量大小的敏感指標[11]。本實驗結果顯示,訓練組及訓練加藥組大鼠較安靜組大鼠Hb含量均明顯下降(P
3.4 茜草對運動大鼠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活性的影響 LDH是其中一項較為常用的指標。運用運動生理學原理,對血清LDH指標變化用于評價身體機能的方法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結果表明,血清LDH酶活性的改變不能充分說明運動中組織及細胞受到的損傷情況,血清LDH酶活性的變化是一種運動應激,表示了身體供能方式結構的比例變化。在評價組織及細胞受損時,其非運動應激酶活性作為檢測指標更為可靠[12]。LDH幾乎存在于所有的組織中,以心肌、骨骼肌、腎臟中為最多,當組織受損時,該酶即釋放入血引起血清活性升高。過度訓練時,LDH大量逸出細胞,表明機體乳酸代謝系統發生障礙,腎臟、骨骼肌、肝臟及心肌的無氧氧化能力減弱,氧化供能受阻,活動能力下降[13]。
本實驗結果顯示,訓練組和訓練加藥組大鼠血清LDH活性均較安靜組均明顯升高。其機制如下:運動時骨骼肌等器官糖酵解加強,使血清LDH來源的各組織LDH活性升高,進而使血清LDH活性升高;劇烈運動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骨骼肌、心肌等組織一定的損傷,導致漏入血清中的LDH增多,使血清LDH活性升高。實驗結果還顯示,訓練加藥組大鼠血清LDH活性顯著低于訓練組,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茜草力竭組大鼠具有較強的有氧代謝能力,糖酵解供能比例較低,因而其血清LDH活性較低;二是茜草具有較強清除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的能力,減少了自由基對組織細胞膜的損傷,進而防止了細胞內LDH的外漏。
總之,茜草提取物具有抑制長時間大強度耐力運動造成的蛋白質損傷,有利于維持運動中肌肉的質量、酶的活性和激素水平,減少了肌肉中乳酸的過度堆積,延緩了運動疲勞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方曉艷,孫艷紅,楊林莎. 茜草的研究進展 [J]. 河南中醫藥學刊, 2002, 17(5):7880.
[2]張振英,黃顯峰. 茜草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 17(5)5860.
[3]楊連榮,周慶華. 茜草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中醫藥信息, 2007, 24(1):2123.
[4]張振濤,沈傳志,吳仁奇,等. 茜草多糖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J]. 內蒙古醫學院學報, 2000, 22(3):3840.
[5]譚朝陽,尤昭玲. 茜草提取工藝的研究 [J]. 中草藥, 2004, 35(4):399401.
[6]孟憲元,邢連宗. 茜草多糖的提取與分析 [J]. 北京中醫, 2005, 24(1):3536.
[7]GILANI AH, JANBAZ KH.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Artemisia absinthium on aceta minophen and CCl4induced hepatotoxicity [J]. Gen Pharmacol, 1995, 26(2):309315.
[8]BEDFORD TG, TIPTON CM, WILSON NC, et al.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s and it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J]. J Appl Physiol, 1979, 47(6):12781283.
[9]熊正英. 運動、營養與健康 [M]. 西安:陜西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6:135137.
[10]白錄軍,郝萬鵬. 血乳酸測定的醫學價值 [J].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07, 21(1):112114.
[11]馮連世,李開剛. 運動員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測試方法及應用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2:4762.
篇8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運動有助于減少戒煙者對尼古丁的需求。
在這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隨機分配吸煙者做下列活動:運動,通常為快走和騎自行車;一些“被動”活動,如觀看視頻或安靜地坐著。結果顯示,運動后的吸煙者說,對吸煙的渴望比運動前降低。泰勒說,運動可能可以分散注意力,同時改善情緒,因而減少吸煙者對吸煙所帶來的強烈需求。不過,如果吸煙者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運動的效果可能降低。
肥胖兒童學習表現遜于正常同齡人
美國《兒科》雜志網站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有肥胖并發癥的兒童學業表現遜于正常同齡人。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小組以常規考試、血液檢驗和腦部掃描等方法,對比49名有代謝綜合征的兒童與62名沒有這一癥狀的同齡人。這些兒童社會經濟背景相似,年齡相同,就讀同一年級。研究人員發現,有代謝綜合征的兒童數學考試平均分數比另一組低10分,拼寫考試平均分低4分。前一組兒童總體上有智商較低的跡象,但不涉及記憶能力。
研究表明,兩組兒童的腦部結構和容量不同,有代謝綜合征的孩子大腦海馬區更小。大腦海馬區關聯學習和記憶能力。代謝綜合征患者一般至少有3項關聯肥胖的健康指標,包括粗腰圍、低有益膽固醇、高血脂、高血壓和胰島素抗性。
先前一些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關聯成人思維能力。紐約大學的這項研究首次以兒童為對象,研究代謝綜合征與思維能力的關系。
正常體重者“大肚子”更危險
最新研究發現,與身體其他部位肥胖相比,腰腹部肥胖的正常體重者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最高。
美國科學家以12785名18歲以上的美國人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多年跟蹤調查。研究人員將研究對象按身體質量指數(BMI)先分為正常、超重和偏輕三組,然后每組又按照腰臀比例的大小細分為腰圍較大和正常兩個小組。在14年4個月的調查中,有2562名研究對象去世,調查發現,其中1138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體重正常、腰圍較大的一組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最高。體重正常、腰圍較大者的整體死亡率和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甚至比肥胖者還要高。
長期以來,醫學界一直認為超重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誘因,BMI常被視為評估患病風險的重要指標。不過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腰腹部肥胖對健康尤為有害。這些腰腹部脂肪會引發慢性炎癥,對人體心臟與代謝產生不良影響。
50歲開始鍛煉也不晚
有些人覺得年輕時應該多鍛煉身體,年紀大了再開始鍛煉可能就沒什么用了。而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便是50歲才開始鍛煉身體,堅持鍛煉者的一些健康指標也會好于運動量不夠的人群。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中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在研究開始時平均年齡約49歲。
調查顯示,其中約一半人的運動量達到推薦標準,即每周超過2.5小時從事運動強度中等或更劇烈的體育鍛煉。這種運動強度的直觀體現是鍛煉時心跳加速并可能出汗,跑步、打球等許多運動方式都能達到這樣的強度。
研究人員分析了受調查人群的健康指標,與不怎么愛運動的人相比,運動量達標者體內的C反應蛋白等與發炎相關的指標性物質含量更低。發炎通常被認為與心血管病風險有關,而心血管病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因此上述結果也說明堅持鍛煉的人群身體情況普遍更好。
魚油有助延緩肌肉老化
在英國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4位65歲以上女性的肌肉力量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經過12周的抗阻運動訓練后,同時服用魚油的女性的肌肉力量增加了20%,而服用安慰劑組的女性肌肉力量增加11%。
骨骼肌在人體體能和總體健康狀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健康的衰老過程中,肌肉大約每年縮減0.5%~2%,這一過程可能降低生活品質。鍛煉是維持肌肉功能的一種途徑。不過,鍛煉雖能增加年輕人的肌肉質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通過鍛煉增加肌肉質量的能力會減弱。
食用煎紅肉增加患前列腺癌風險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高溫下烹調的紅肉,尤其是煎紅肉可能會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多達40%。
此項研究的參與者完成了全面的調查問卷,評估肉類的攝入量,包括家禽和加工紅肉的數量和類型,關于烹飪的做法(例如煎、烤等)。在研究中超過1000名男子被確診為晚期前列腺癌。研究人員發現,男性每周吃150多份煎紅肉后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30%,此外,吃250多份在高溫下煮熟的紅肉的男性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了40%。研究人員懷疑這是由于在烹調紅色的肉類和家禽中會形成DNA損傷的致癌物質雜環胺。
太陽鏡內雙酚A可致心臟病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稱,一項研究發現,太陽鏡、錫罐以及商店小票中發現的化學物質雙酚A與致命性的血管狹窄有關聯。將血管狹窄風險與這些生活常用品聯系起來尚屬首次。
該研究調查了英國近600名男女,發現高含量的雙酚A和血管堵塞有非常明顯的聯系。此前,雙酚A就被指可能導致心臟病。此次研究稱,人體尿液中含有越多的雙酚A,其血管變狹窄的可能性越高。不過,目前還不能證明雙酚A直接導致血管狹窄,可能通過其他方式增加導致心臟病的可能性,比如高血脂、高血壓等。
嬰兒配方食品禁用“促進大腦發育”標簽
“促進大腦發育”“有益視力”……嬰兒配方食品標簽中這類常見字眼或將被禁止。衛生部近日公布的《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征求意見稿)》強調,不應對0至6月齡的嬰兒配方食品中必需成分進行含量聲稱、比較聲稱及功能聲稱。
篇9
摘 要 本文通過個人的執教經驗及理論研究,探討我國射箭運動員心理訓練工作的幾個主要方面,以期對現行奧林匹克淘汰賽局勝制新賽制規則的實施,射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以及在比賽中顯現出越來越突出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射箭 心理訓練 現狀
現行奧林匹克淘汰賽局勝制新賽制規則的實施,對射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在比賽中顯現出越來越突出的作用。探索射箭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方法,日益受到廣大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高度重視,而且希望通過有效的心理訓練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更好的發揮競技水平。本文擬結合有關心理訓練的理論、研究及個人的執教經驗,探討我國射箭運動員心理訓練工作的幾個主要方面。
一、射箭項目心理訓練實施的現狀
目前,射箭項目的教練員、運動員都認為培養過硬的心理素質對于射手在淘汰賽局勝制競賽中能否獲勝至關重要,一名選手不經過長期系統的心理訓練而能在高水平競賽中表現出色的時代已經過去。基于這樣的認識,目前國內外的一些教練員崗培教材已將心理訓練內容收入其中,甚至將此內容進一步安排到年度訓練計劃中,如在國際箭聯推介的訓練計劃案例中,周訓練計劃里就已明確包括心理訓練(表象等)方面的內容(表象訓練,注意集中訓練,瑜伽冥想訓練等)。
心理訓練雖然已逐步受到射箭領域的重視,但與目前射箭競賽對運動員心理素質提升的迫切要求相比,這方面工作開展的仍顯不夠。對心理訓練的內容、方法及作用仍持懷疑態度,尤其,有關心理訓練實施的具體方法與程序,以及如何將心理訓練工作與技術、戰術及身體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還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和盲點,針對射箭項目究竟應開展哪些方面的心理訓練尚缺乏明確認識,很少將心理訓練正式納入到運動訓練計劃中去。
二、提高對心理訓練的認識
射箭運動項目的心理訓練可分為基礎心理訓練與賽前心理準備訓練。
基礎心理訓練強調訓練射手的基本心理調節技能,注重遠期效果,注重為整體訓練(技術訓練、身體訓練等)奠定心理基礎。基礎心理訓練通常包括認知性和軀體性兩類練習。認知性心理練習包括目標設置、注意練習、表象練習、自我談話練習等;軀體性心理練習包括放松訓練、呼吸訓練等,這是射箭運動員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的幾種基本心理技能。當然基礎性心理訓練也要考慮射箭項目訓練與競賽的特殊需要,如射箭項目對運動員注意的集中與穩定、自我控制、感知覺和運動表象再現能力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賽前心理準備訓練主要是考慮射手的賽前心理反應及賽中心理要求,幫助運動員學會制定克服各種賽前心理問題,促成最佳臨賽狀態的心理應對策略與預案。此項心理訓練通常包括:幫助運動員學會制定切合個人特點的比賽準備的活動預案,如比賽前的飲食、睡眠、熱身練習、表象練習、積極自我談話、與教練員或心理老師談話等;列出可能引起分心或焦慮的情況及其應對策略,通過練習以獲得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梳理賽中技術方面的關鍵性注意事項。
上述兩種訓練相輔相成。但就目前心理訓練的開展狀況而言,更有必要強調結合射箭專項特殊需要的基礎性心理訓練,以及針對實戰需要的賽前心理準備及賽中自我心理調節方法的學習。
三、制定心理訓練計劃方案
在制定射箭項目的心理訓練計劃時,首先,應該明確射箭心理訓練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射手掌握基本的心理調節技能,形成穩定的訓練與比賽心理狀態,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表現能力。其次,要保證擬訂的計劃取得預期的成效,尤其是現行淘汰賽局勝制賽制對運動員心理的特殊要求。應變性是制定計劃能夠適應訓練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的變化,確保心理訓練計劃的實施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
射箭心理訓練計劃的制定中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應注重計劃的科學性,以科學的心理學理論與研究成果為依據,以射箭運動員的身心機能變化規律及心理需要特點為前提。遵照射箭項目的訓練及競賽規律,選擇適宜的、與身體訓練,技、戰術訓練緊密結合的心理訓練方法與評估手段,提出針對性的心理訓練計劃與方案。
其次,計劃的制定應盡可能注重射箭專項心理的代表性。張忠秋在《高水平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心理訓練要素》一文中,從六個方面對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心理因素進行了描述: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能量;心理適應;心理場;個體化心理調節;自我水平的發揮等,而且指出,要根據自己的專項特點,真正把一些針對性強的內容落實到心理訓練計劃當中,落實到每天的訓練當中。鑒于射箭項目運動訓練與競賽所涉及心理因素的多樣性,以及各種因素之間的復雜緊密聯系,為使射箭心理訓練計劃真正融入到整體訓練計劃中,全面考慮心理訓練計劃的內容及具體實施程序。
心理訓練計劃制定時必須認真思考射箭項目的心理特征,充分考慮到射手在心理狀態、心理特征上的特殊要求,才能較快獲取切實的訓練效果,對訓練與競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心理訓練計劃的制定需要兼顧射箭運動員的個體身心特點,做到因人施訓。譬如,有的運動員情緒易激動,在比賽中不易控制自己,對此在心理訓練計劃制定中,就要考慮如何加強其情緒的自我控制;有的運動員可能情緒消極,在激烈的比賽中狀態調動緩慢,就要考慮如何提高其心理的“自我動員”能力等。張忠秋曾談到,依據運動員比賽發揮水平和個體身心消耗特點進行針對性心理調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比賽前,要認真了解運動員比賽過程中的興趣和欲望的感受點在哪,逐漸設計和安排運動員在比賽前和比賽過程中強化專項比賽所需的興趣和欲望內容,以實現良好的比賽自我表現水平。射箭作為個人項目,其心理訓練計劃的制定也必須注重個體差異,從而保證有針對性的進行。
四、貫徹射箭心理訓練的實施原則
制定了合理的射箭心理訓練計劃,要堅守基本的訓練實施原則尤為重要。
發展性原則。實施心理訓練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和發展射箭運動員的良好心理素質,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而提高訓練效果與比賽成績。為此,在實施訓練時應以積極引導和熱情鼓勵為主,杜絕可能給運動員帶來身心痛苦和傷害性打擊的做法。例如,不應該采用“泄氣”的辦法克服賽前緊張,更不能用冷落、譏諷等粗魯的言行來對運動員實施“激將”,以激發出其“斗志”等。這些方法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獲得一些暫時性效果,但它留下的心理隱患卻難以修復。因此,在心理訓練計劃實施中必須維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采取積極肯定的語言和方法,從關心、愛護、發展運動員體能、智能的立場出發,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循序漸進性原則。射箭心理訓練的周期化進程一般應為:基本心理技能訓練專項心理技能訓練個人比賽策略訓練。研究及經驗顯示,運動員心理品質的完善與發展,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訓練、培養才能實現,所以,射箭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計劃,其目標、方法、程序都必須切合射箭項目訓練與比賽的實際,遵循由易而難,由基礎到專項的進程。
重復性原則。射手的自我心理調控技術必須通過反復系統的訓練才能實現從無到有、從生疏到熟練,以至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發揮其效力的轉變。而且,射手已發展出的某些心理技能,如果缺乏后續的堅持性訓練,亦可能出現生疏抑或效用下降的現象。
五、克服目前射箭心理訓練實施中的一些不足
“信心不足”射箭心理訓練的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效果往往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這常常會給急于看到效果的運動員、教練員的心理上帶來某種不確定性。為此,在實施過程中有必要對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并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使教練員與運動員堅信,只要堅持正確的訓練方法,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10
跳遠是一項速度、爆發和技巧為一體的田徑跳躍項目,力量素質是各項身體素質的基礎,是跳遠運動員最重要身體素質[1]。高水平跳遠運動員技戰術的提高與發展都離不開力量素質,力量素質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前提和基礎保證。在跳遠項目中,力量訓練通常被分為三種訓練方法分別是:一般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和專門力量訓練。每一種方法都有不同的力量訓練內容,因此一般力量訓練在一般準備階段進行,專門力量訓練在特點的準備階段進行,而專項力量訓練在賽前階段和主要比賽階段進行。
拋射體的遠度S的大小與拋射初速度V0和拋射角α有關。拋射初速度V0是在助跑中獲得的,它的大小直接影響起跳的質量。在起跳前身體水平位移速度越快,起跳腿對地面的沖量值越大,起跳時間越短,且表現出良好的爆發性,增加對地面的作用力,從而更好的獲得較大的初速度。這就對運動員力量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除了力量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即爆發力)以及全身的協調能力,并且合理的跳遠技術作為保障,這樣才有可能使跳遠運動員跳的更遠。由于專門力量訓練在李金哲力量訓練計劃中所占的比重較小,本文主要從一般力量訓練和專項力量訓練兩個角度探討李金哲的力量訓練安排情況,并對其訓練效果進行檢驗。
2李金哲冬訓計劃中一般力量訓練的安排
田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中,一般力量是專項力量的基礎,一般力量強 ,專項力量才會提高。應先練一般力量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轉化到專項力量中去。在(附件1)可以看出,正常訓練中運動員每次訓練課上都會安排一般力量訓練的內容。跳遠運動員的一般力量方面要求全面,包括肩、腰、腹部、髖和上下肢的力量,在一般力量訓練中,特別要注意發力的部位(如腰、腹部等),因為它起到上下肢銜接的作用,如果忽略這方面的訓練,會影響上下肢不協調,成績也會受到影響。
2.1李金哲冬訓計劃中一般力量訓練的特點分析
在上肢力量訓練計劃中可以看出,臥推和高翻是發展上肢力量較好的方法之一。李金哲臥推和高翻的練習以最快時間完成教練制定次數。臥推練習時主要采用6―8次分四組進行訓練,強度在80%左右。而高翻練習時采用力量累加進行練習,強度在80%左右。
在李金哲軀干力量訓練計劃中發現,除了高翻為主要的訓練手段之外,還有很多輔助手段。例如,提拉、抓舉、仰臥起坐、背臥挺身、側提壺鈴、髖部練習等。這些輔助練習手段對軀干力量訓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更能提高上下肢的協調性,使上下肢的力量鏈接更加緊密。
跳遠運動員不僅要求下肢的力量大、速度快,還要具備加速、制動及協調能力,因此跳遠運動員的腿部力量非常重要,它是運動員移動、踏板以及騰空時發力的基礎。在李金哲下肢力量訓練計劃中全蹲在計劃中占的比例很大。
3李金哲冬訓計劃中專項力量訓練的安排
專項力量是指在運動員比賽動作技術和戰術所要求的時空條件下,人體參與運動的肌肉或肌群收縮克服阻力的能力[3]。專項力量的練習只有在接近、符合專項技術動作要求時,才會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從跳遠技術動作分析,運動員從靜止開始加速以最大速度踏起跳板將整個身體騰起做拋射運動,要求肌備良好的收縮速度和最大力量水平。因此,專項力量訓練中肌肉爆發力的訓練尤為重要。
從李金哲的力量訓練計劃中可以看出,訓練的手段豐富,目的性強,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力量訓練的強度,訓練手段和訓練方式很好的結合,不盲目的去追求大力量的訓練。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員力量,對以后進行大力量的練習有了基礎,也對未來的成績有了保障。
4李金哲冬訓計劃中下肢前后肌群力量訓練方法分析
李金哲力量訓練方法進行分析,杠鈴負重(全蹲)訓練雖然是一種好的鍛煉下肢的方法,但是杠鈴負重(全蹲)訓練會導致跳遠運動員大腿前后肌群力量比例失調。直接制約了跳遠運動員用力和發力,導致股四頭肌收縮速度變慢,影響拋射初速度,進而也影響成績的提高。然而杠鈴負重訓練方法之所以存在,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每一個訓練方法都有兩面性,它也有利的一面,發展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和絕對力量方面上是不可缺少的訓練方式。杠鈴負重(全蹲)只是一個訓練的手段,教練員要清楚的認識到訓練方法的利于弊,訓練的特點和跳遠項目特點相結合,制定出一個符合運動員訓練的要求,改進力量訓練的手段,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一個好的訓練效果。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李金哲上肢力量訓練手段主要以臥推和高翻為主,采用6-8次每組,強度控制在80%左右。
李金哲軀干力量訓練中除了高翻為主要的訓練手段之外,還有很多輔助手段。更能提高上下肢的協調性,使上下肢的力量鏈接更加緊密。
李金哲下肢力量訓練中全蹲為主要手段,跳遠運動員不僅要求下肢的力量大、速度快,還要具備加速、制動及協調能力,因此跳遠運動員的腿部力量非常重要,它是運動員移動、踏板以及騰空時發力的基礎。
李金哲2009-2014年每年專項力量都有所增強,成績也穩固提高。雖然在2010年度李金哲跳遠成績有所下滑,但是從整體上看,成績還是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
5.2建議
跳遠運動員要重視下肢力量的發展,注重力量和技術動作的相結合。根據運動員的個人水平,結合運動員個人能力特點制定完善的訓練計劃,有助于運動成績的提高。
杠鈴負重(全蹲)訓練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教練員要認清力量發展特性,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大力量的訓練。但杠鈴負重是一種發展力量素質不可缺少的手段,教練員應該制定一系列的輔助力量訓練的方法,使力量訓練存在的不足達到平衡。
力量訓練手段不是固定不變的,有很多好的方法都有利于力量的成長,只是沒有制定一個完善的力量訓練計劃,要根據運動員個人的特點,來制定力量訓練計劃,這樣才有利于運動員的成長,才會使運動成績提高。
【參考文獻】
[1]龍越玉.男子跳遠運動員力量訓練與生物學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李老民.田徑運動教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