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03-14 16:28: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英語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果教好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只有認真地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和我們的教學實踐,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科學的、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所以,好的教法是開展好教學活動的基本保證,在教學活動中善于總結(jié),善于應(yīng)用,才能不斷地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wù),熟悉教學內(nèi)容,能夠做到承上啟下,準確授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為準確制定目標奠定基礎(chǔ)。該“會運用”,就要能當堂運用,不能人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讓學生在上課時就明確學習目標,使其學習有方向,激發(fā)其學習動機,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在以后各個環(huán)節(jié)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案例片段(一)思考的問題:在單詞教學中如何變單一為多樣,變死板為生動?我在教授單詞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單詞的使用語境,如在教授cook和cooker這兩個單詞的時候,我分別出示了幾張圖片(一些櫥具和兩位櫥師),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直觀感知,從第一印象開始就對他們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從而避免了對

這兩個詞匯的混淆。然后再通過“He is a good cook,he has a lot of cookers.”這樣的例句加深學生對他們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反思:新目標(人教版)的教材詞匯量大,單詞長,生僻詞較多,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yīng)教材的要求。那么我

們該采取什么方式來教學單詞呢?美國學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實踐證明,拼圖法,數(shù)字游戲,單詞接龍游戲,小歌訣,順口溜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不過時,教師再輔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圖片,課件。動漫等手段,真正達到重情景,重趣味.重運用,使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使其在特定的語境中被引出,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適時地加入這些美味的“作料”,無疑是一種優(yōu)化組合的創(chuàng)新,它不但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片段(二)思考的問題:如何把英語對話教學引入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是往往學習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英語,還不能開口說英語,而只能紙上談兵。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

對對話的理解和運用,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效果并不理

想。如我在教授:

Sandra:Hi,Gina!

Gina:Hi,Sandra!How’s it going?

Sandra:I。m in France.Ifm calling to see how you are.

Gina:Oh。thanks!

Sandra:How’it going?

Gina:Pretty good!I'm just doing my homework.How

are you?

Sandra:Great!I'm with my pen pal.She’s from Paris.

We ale having lunch.

Gina:Cool!How’s the weather there?

Sandra:Great!Hot and sunny.How‘s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Gina:Also hot.And really humid.

這個對話,在第二天提問時。學生的背誦情況很好,但當我要求他們重新組織一個對話時,效果不盡人意。要么兩人一組的搭配不合適,按照固定的座位進行操練,有的搭配過于懸殊。開展不了對話;要么只會運用近期的知識點,稍微久遠的就遺忘。

1.問題之源起

篇2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與深入,經(jīng)過調(diào)查與平時相互聽課,在我校日常“三三四”(教學過程三強調(diào);目標落實三要求;摸學展測四步教學法)英語教學模式中,如何對待英語語法,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的做法:一個是過分重視語法,這是一種傳統(tǒng)教學思想為主導的語法教學模式,使英語課堂變成了語法“滿堂灌”;另一個就是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指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就淡化了英語語法教學,在我看來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yīng)該研究新課標對語法的要求,采取新的教學模式,本文以被動語態(tài)的語法教學案例,來探討如何進行日常的語法教學。

Teaching goals

1.To learn useful structures―― the passive voice.

2.To learn how to use passive voice appropriately.

3.To know why we use passive voice instead of the active voice in some circumstances, and when we do so.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The passive voice ( the form, meaning and use of the passive voic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the passive voice appropriately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with Microsoft software settled.

Lesson Preparation:

Step. Point out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Passive voice

At first, the teacher will give some sentences in active voice and some in passive voice. And then guide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he two kinds of examples and generalize their differences in meaning and form.

Step. Analyze Passive Voice from Meaning form and use

The teacher can analyze the Passive Voic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The meaning of Passive Voice is that the receiver is the Subject instead of the agent of the action. As for the form, Be\get is followed by past participle or the modal verbs +be are followed by past participle. The Passive Voice is used when agent is unknown or unnecessarily known, or st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tion, passive voice is used.

Step . Predict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the Passive Voice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imentional modal proposed by Larsen-Freeman, the teacher can analyze that the difficulty of the Passive Voice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t is not easy for students to use passive voice in different tenses such as the past tense, the future tense, the present pecfect tense, and so forth and to master the past participle form of verbs. Students also have some difficulty the Passive Voice structure of the modal verbs. .Students are confused when to use the Passive Voice.

Step.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Design contains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Step1. Task: Using Passive Voice to describe daily life

The teacher ask students to generalize the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sentences in step1. And then ask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ir family life and daily life in passive voice.

For example: My Clothes were bought \washed by my mother.

My bag was sent by my grandmother.

My pencil-case was given by my mother

……

Step2.Practice

The teacher will give students a short story introducing cormorant (see A in teaching material) to require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passive voice in authentic context. And then ask students finish the part B(see A in teaching 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篇3

1.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基于形式,輸入意義信息

根據(jù)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呈現(xiàn)是語法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很多教師在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只是簡單機械地將一個語法點在黑板上進行板書,要求學生進行筆記和記憶,這樣的做法枯燥無味,也無法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反之,三維語法框架下的語法教學的第一步應(yīng)該是對目標語法進行有意義的呈現(xiàn),也就是說,教師不僅應(yīng)該呈現(xiàn)出目標語法的形式,而且還應(yīng)該初步結(jié)合該語法的意義,讓學生能夠?qū)υ撜Z法進行初步的感知和認識。具體到初中英語中一般將來時的教學,在呈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運用如下方式:首先,在PPT上,教師可以展現(xiàn)出一家人外出郊游活動的相關(guān)的照片。然后,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指導:“Boysandgirls,nextwintervacation,myfam-ilyaregoingtoBeijingforavisit.Pleaselookatthesepicturesandfindoutwhatwearegoingtodoandwherewearegoing.”然后,在學生觀察相關(guān)圖片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為學生們呈現(xiàn)出如下句子:WearegoingtothezooinBeijingnextwintervacation.WearegoingtovisitTiananmenSquare.WearegoingtotheSummerPalace.WearegoingtoTheGreatWall.WearegoingtovisitmygrandparentsinBeijing.等等。然后,教師便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Boysandgirls,pleaselookatthesesentencescarefullyandfindoutthesimilaritiesinthesesentences.Then,youcanthinkaboutthemeaningsofthem?”通過這種句子和圖片相結(jié)合的方式,教師不僅能夠?qū)⒁话悻F(xiàn)在時這一語法形式進行有效地呈現(xiàn),而且還能將這一語法形式與“將來發(fā)生”這一意義結(jié)合起來,起到了應(yīng)有的效果。

2.練習環(huán)節(jié):注重形式和意義的統(tǒng)一

在傳統(tǒng)的語法課堂上,很多教師在設(shè)置練習題目時過于機械,只注重目標語法形式方面的練習,而忽略了其意義,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將其內(nèi)化為真正的知識。反之,根據(jù)三維語法框架的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師應(yīng)該在練習時注重形式和意義的結(jié)合,并通過多樣化的語法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語法知識。具體來看,對于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初中英語中一般過去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該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如下練習:(1)教師可以在PPT上為學生們展示一些相關(guān)活動的圖片,如playfootball,studyforatest,readabook,washtheclothes,visitmygrandparents,practicethepiano,joinadancingclub等等,并這樣指導學生:“Pleaselookatthesepicturescare-fullyandsaytherelatedsentenceswiththesimplefuturetense”.(2)給學生一段較為完整的語篇,里面的動詞是需要學生填空的,并這樣指導他們:Pleasefillintheblankswithcorrectformsaccordingtothecontexts.總之,在這些練習中,教師必須確保學生在了解一般將來時的形式的基礎(chǔ)上對其意義進行合理地運用,從而能夠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3.拓展環(huán)節(jié):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

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特別注意語法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教會學生在語法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是幫助學生能夠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相關(guān)的語法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因此,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yīng)該特別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進行交流,而絕不能脫離語境進行教學。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在該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如下綜合性的產(chǎn)出活動:(1)Pleasemakeaplanforthisnewtermandtalkaboutwhatyouwilldointhisterm.(2)Pleasemakeupadialoguewithyourpartnersandtalkaboutwhatyouaregoingtodonextholiday.

4.結(jié)語

總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很多孩子一提到語法便想到的是機械地記憶那些語法規(guī)則,可是在做題時又不能得到很好運用,因此對語法學習毫無興趣可言。為了全面改變這一語法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yīng)該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探討適合學生的學情,又能較快提高語法課堂效率的語法教學模式。三維語法框架便是一種能夠符合上述要求的新的初中語法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引進和實施一定會在開始階段遇到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對新的模式不能很快適應(yīng),有的學生英語基礎(chǔ)還達不到新模式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而應(yīng)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和知識準備。

參考文獻

篇4

一、關(guān)于內(nèi)容的整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diào)整。這一教學理念廣大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確實在落實與踐行,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案例】有位教師在教學“In a new house”時,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拓展,整合美術(shù)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設(shè)計理想的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花了近10分鐘的時間來設(shè)計房間,他們忙于剪、貼、畫,忽略了語言的運用,導致后面的句型交流環(huán)節(jié)因為時間關(guān)系草草結(jié)束了。

【反思】這原本是不錯的創(chuàng)意,但目前這樣整合教材,看似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但也因此沖淡了英語學習的內(nèi)涵。課堂中學生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忙于剪、貼、畫,脫離了本學科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在課后來完成,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上用所學句型來描述自己的設(shè)計以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雖然新課程強調(diào)在教師教學中要努力體現(xiàn)學科之間的整合,但教師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開展教學都不能脫離教學目標——為英語教學服務(wù),為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服務(wù),為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服務(wù)。英語學科的性質(zhì)特點決定了不能把英語課上成美術(shù)課或其他課。

二、關(guān)于教學的導入

精彩的導入或引入,能抓住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情緒高漲,調(diào)整到學習新知識的狀態(tài)。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但在英語教學導入中卻存在導入指向性、簡潔性、有效性的問題。

【案例】有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是time,該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并能靈活自如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中。2.能聽懂、會說1-60的數(shù)字。

下面是具體的導入步驟。

1. Greeting.

2. Sing an English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3. Play a game —Next number. 復習數(shù)字。

4. Say numbers in our life. 教師列舉了眾所周知的號碼,如:110、114、119、120等,還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

5. Game—Be a policeman. 通過觀看動畫迅速讀出汽車車牌上的數(shù)字.

【反思】顯然,教師想通過對數(shù)字的復習過渡到時間的表達,但這個導入用時超過10分鐘,教師組織了唱、玩、說等好幾個復習、熱身活動,而本課重點要學的句型還未呈現(xiàn),那么,接下去這堂課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wù)嗎?這樣的導入是否冗長?如此耗時耗力的導入是否有必要?看起來這些活動雖然都與當天的教學內(nèi)容有聯(lián)系,但在導入及熱身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組織的活動過多,會影響到后面新授內(nèi)容的進行。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它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在設(shè)計導入時,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教師一定要明確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處理好導入與新授內(nèi)容之間的關(guān)系。有時,在一個簡短的warming up或相關(guān)的free talk之后,無須繞很多彎,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課的主題。

三、關(guān)于活動的設(shè)計

“以活動促語言發(fā)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教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shè)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既有做游戲又有演節(jié)目,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之后,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別是在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么呢?

【案例】有位教師在學生學完國家和國籍的單詞后布置了一個學生之間互相詢問“Where are you from?”的調(diào)查任務(wù)。

【反思】這樣的學習任務(wù)還是停留在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層面上,缺乏有意義的交流。調(diào)查是英語教學中的熱門活動之一,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diào)查,獲取相關(guān)信息,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學完了有關(guān)數(shù)字的單詞后,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句型“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調(diào)查本班同學的住宅電話號碼或手機號碼,并讓學生將信息填入預(yù)先設(shè)計好的表格中。這個具有信息差的活動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有意義的交流中獲得了信息,運用了語言,并提高了自身的語言技能。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shè)計都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jié)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四、關(guān)于媒體的組合

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無疑給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它將視頻和音頻融為一體,形象生動,信息量大,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賞心悅目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shù)給課堂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授課課件化、板書屏幕化等問題屢見不鮮。

【案例】有教師在執(zhí)教“A trip to the zoo”這一課時,費勁心思,制作了精美的課件,還收集了動物玩具,墻上貼滿了動物圖片,教室儼然成了一個動物大觀園。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和圖片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學生雖然興致勃勃,但其注意力更多地被異彩紛呈的畫面和新奇有趣的教具所吸引,強烈的感官刺激反而弱化了語言信號的刺激。

【反思】濫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有些英語觀摩課上的一大通病,異彩紛呈的畫面和精彩的視頻代替了樸實簡單的圖片或簡筆畫,有些完全可以通過直觀教具或體態(tài)語解決的問題也用多媒體,具有示范意義的板書也只是在電腦上一閃而過,是否有這個必要呢?在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輔助教學時,教師應(yīng)遵循適時、適度、適效的原則,而且對于教學基本功比較扎實的教師來說,寥寥幾筆的簡筆畫、幾件小道具、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有效的互動游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錦上添花, 卻不應(yīng)該讓它喧賓奪主。

五、關(guān)于教學的細節(jié)

關(guān)注教學細節(jié),能為有效課堂增色。教學細節(jié)指的是教學中的細小環(huán)節(jié)以及其中的教學活動,也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的細枝末節(jié)。透過課堂現(xiàn)場的一些教學細節(jié),就能看出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智慧。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雖小,但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它;細節(jié)雖小,但教學失敗的罪魁禍首有時也是它。

【案例】教師對答對問題的學生經(jīng)常會說“You’re very good. Here’s a gift for you. Sit down, please”,而對答錯的學生則會說“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

篇5

一、學案與互動式教學的整合

學案(Learning Plan),即導學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全組英語老師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和教學目的,由集體討論、研究,編寫出一個適用于學生的導學方案。

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程序為:激趣導學――學生探究――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為了保證課堂效率,教師提前把以上環(huán)節(jié)分別用到的導學問題――探究后規(guī)律總結(jié)――組際交流后知識梳理――練習評定內(nèi)容,設(shè)計成一份學案,為學生提供一個系統(tǒng)的導學框架。

二、學案編寫必須遵循的原則

為了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探究性原則。編寫學案的目的就是提高互動教學課堂效率,導引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與深度。因此,學案的編寫要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啟發(fā)性原則。學案中設(shè)置的問題應(yīng)富有啟發(fā)性,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lǐng)悟知識的奧妙,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頓悟性。

3.靈活性原則。由于學生的情況不同,在編寫時,形式上應(yīng)靈活多樣,內(nèi)容上也應(yīng)注重激活學生思維。

4.梯度化原則。問題的設(shè)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小臺階、低梯度、高密度,讓大多數(shù)學生“跳一跳”就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diào)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5.開放性原則。教學過程體現(xiàn)多維互動,學生主動學習。

6.創(chuàng)新性原則。強調(diào)內(nèi)容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time. Section A時,教師為學生設(shè)計了這樣的學案:

Lesson objects

1.Read and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Section A.

2.Grasp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f…,…will…

3.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Before class:

Step1:Read and recite the new words.

Step2:Find out the new phrases and sentences.

Step3:Read and translate the dialogues.

In class:

Step1:Have a free talk

Step2:Have a dictation

Step3:Listen

Step4:Language points.

First,find out the phrases. Then,make sentences with them.

1a

1.穿牛仔褲到晚會 .

2.玩得高興.

拓展:玩得高興3種表達:① ②③ .

2a2b(略)

Step6:Grammar focus

觀察例句:

得出結(jié)論:

1.在含有由if(如果)引導的從句的復合句中,主句常用時態(tài),條件狀語從句用時態(tài)。簡稱,主從。

2.從句可以放在主句之或之;從句在前時,需用號與主句隔開,反之不用。

Step7:Practice(略)

Step7:教師和學生課堂反思。

三、學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1.學案至少提前一天發(fā)給學生,以便學生提前預(yù)習,明確學習方向。

2.上課前教師分層抽查學案以便把握學情,下課學生上交學案,以便教師反饋評定。

3.反饋評定后,教師再一次補充學案,保證下一節(jié)課更加優(yōu)化和高效。

4.教學時教師脫離教案,師生共用學案。

四、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利用學案的意義

1.學案從“學”的角度設(shè)計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互動式教學變教師被動“教會”為學生主動“學會”的原則。

2.學案使互動式教學課堂自主探究學習變成了易于教師把握的可操作程序。

3.學案節(jié)省了學生抄筆記時間,使有更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4.學案編寫時,教師精選習題,既減輕了課業(yè)負擔,又減少了教師無效勞動。

5.學案是學生上課時必備的任務(wù)手冊,更是課后復習的寶貴資料。

篇6

關(guān)鍵詞:學案導學模式;初中歷史;應(yīng)用分析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是國家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初中課程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將關(guān)注教師的成功感轉(zhuǎn)移到關(guān)注學生的成功感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借鑒不同學科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結(jié)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特點總結(jié)摸索出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應(yīng)用,將有利于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的轉(zhuǎn)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導方式。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含義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以學案為基本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wù),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學案進行導學的教學模式。這一重要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學案和導學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導學以學案為依據(jù),學案通過導學實現(xiàn)思想的深化,兩者之間的高效融合,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學生以教師設(shè)計的學案為基本依據(jù),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按照學案要求完成相關(guān)內(nèi)容,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師生共同研究問題,達成共識,實現(xiàn)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能力。

二、學案導學在初中歷史課程中的應(yīng)用

(一)以豐富的延伸知識導入課堂

新課改的重要任務(wù)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自主性。在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生動的導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學生能全身心投入課堂,與教師產(chǎn)生共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用課堂知識的延伸內(nèi)容導入課堂應(yīng)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和新穎的信息,包括歷史小故事、歷史奇聞異事等,引導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述一個故事: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參觀軍事演習后,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死于薩拉熱窩,薩拉熱窩事件也因此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這個故事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教師可根據(jù)此問題正式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內(nèi)容的講述,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二)以圖文并茂的情景導入課堂

情景導入法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與課堂相關(guān)的虛擬情節(jié),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的具體場景,引導學生學習體驗,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情景設(shè)計中,需要結(jié)合初中歷史課堂,在條件允許的學校,配合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學習情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比如,在講授近代歷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林則徐》《》等歷史影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參觀附近的博物館,在教師語言引導的作用下,保證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切實感受到風雨飄搖的中國近代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將其轉(zhuǎn)化為學習動力。

(三)以真實的實踐感悟?qū)胝n堂

實踐導入法是初中歷史課堂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在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始終以課堂為固定場所。而實踐導入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將課堂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相結(jié)合。在實際應(yīng)用中,主要是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獲得豐富的經(jīng)驗,從自身體會中領(lǐng)悟?qū)W習的真諦,通過一定程度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清朝歷史“康乾盛世”時,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閱相關(guān)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資料,也可向家長咨詢整理,在課堂上,學生之間互相探討,教師將學生所講整理起來。對提供有價值、有代表性資料的學生給予積極肯定,對搜集資料不夠豐富的學生,教師應(yīng)指出差距,告知提高的方式。最后再播放一些關(guān)于康乾盛世的影像資料,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同時,搜集資料也是學生主動提高的過程。

(四)尊重差異,分層教學

尊重差異也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的重要原則,是保證學生找到成就感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重要階段。在開展學案導學中,教師需要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背景、潛力傾向等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合理引導,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

篇7

【關(guān)鍵詞】新課程教學;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

根據(jù)當下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更加強調(diào)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情況等內(nèi)容進行授課,這樣也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和能力。不過根據(jù)研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教學中所使用的探究性教學方法雖然有促進作用,但是它的制約性依舊很明顯,因此進行深入的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展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1.符合時展的要求。我們身處在一個信息發(fā)達的全球化時代,不懂英語可以說是半個文盲,甚至有可能寸步難行。所以從初中教育開始,作為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而開展探究式的英語教學則更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從中他們也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便于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2.適應(yīng)當下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隨著初中英語新課標的深入發(fā)展與推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也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新的態(tài)勢。通過對傳統(tǒng)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無法適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了。而探究式的英語教學方法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英語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且對學生形成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指導體系,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之上表現(xiàn)的更為積極和主動。

二、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案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是初中英語課堂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在我國很多的初中英語教學中也表現(xiàn)的極為突出。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到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而且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沒有明確、合理的科學體系,最終使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沒法統(tǒng)一,也使得探究性的教學模式依然無法達到特別明顯的效果。

2.初中英語教師過分依賴教材。初中英語教師沒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zhì)是無法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的。而過分依賴于教學資源,就是初中英語教師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當前的初中英語教材紛繁復雜,其中部分內(nèi)容是存在嚴重錯誤的,而教師長期的照本宣科只會讓學生記住一些本是錯誤的知識點。同時還容易導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局限于教材所傳授的內(nèi)容和知識,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雖然探究性的英語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有效果,但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的積極性程度依舊有待提高。很多時候,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也只是被動的在接受。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就沒法得到有效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自然無法得到激發(fā)。

三、開展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分析

1.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要想使初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活動有序的開展,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一直以來都受到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教師都把應(yīng)試教育的成績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并認為只有考出較高的分數(shù)才是能力的證明和體現(xiàn),以致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比比皆是,而這其實是不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在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必須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尤其是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他們?nèi)娼】档匕l(fā)展。

2.提升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一個有能力的英語教師才能開展探究性的英語課程活動,否則將無法推進課程的教學進度和效果。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從專業(yè)角度來說,盡量選擇英語專業(yè)的人才,并且有著較強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才能把自己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更好的教授給學生。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要有一定的職業(yè)操守,尤其是在對待學生的成績上,要一視同仁,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化狀態(tài)。不難看出,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尤其重要。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越高,掌握知識也就越快,而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需要準備一些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尤其是要符合當下初中生的興趣愛好。比如引導學生用英語談一談自己喜歡的明星,自己最近追的電視劇,喜歡看的電影等內(nèi)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大家,而且在潛移默化中也可以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除此之外,組織英語歌唱比賽,演講比賽這類活動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不錯的方法。

四、結(jié)語

開展初中英語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過其中所暗含的一些問題也是需要直接應(yīng)對的。關(guān)鍵還在于廣大教育工作者是否會結(jié)合當下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問題的分析。總之,在新課程的指導要求下,社會各界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都會把探究式課堂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4—0093—01

英語的課堂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良好的課堂導入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優(yōu)化課堂效果,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 教材背景

本節(jié)課的重點:1.讓學生理解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概念。2.學生能理解和進行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中的人稱的轉(zhuǎn)化。

二、 教學思路

教師用一個傳話游戲作為課堂導入。首先,按座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縱列小組,將事先寫好句子的紙條發(fā)給每個小組的第一位同學,然后讓該同學將看到的句子小聲說給第二位同學,接下來第二位同學又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由最后一位同學說出該句是什么,然后與第一位同學手里紙條上寫的句子進行比較,看哪一組學生傳得又快又對。有兩位教師碰巧在各自的課堂上用了相同的導入,但效果卻完全不同。

三、 教學過程

課堂情景一:教師宣讀游戲規(guī)則,學生們表現(xiàn)得都很感興趣,做好了準備。游戲開始后,學生們都很興奮,積極參與,句子被傳得五花八門,當最后一位同學說出聽到的句子后,同學們笑得前仰后合,課堂氣氛很是熱烈。就在此時,教師卻宣布活動停止。

課堂情景二:同樣的授課內(nèi)容,同樣的課堂導入,學生們玩得同樣高興,唯一不同的是該教師在每組最后一位同學說出句子之前都要用很重的語氣問道:“what did he/she say?”并要求回答的同學用“He(She) said…”來說出聽到的句子。學生的回答中雖然有許多錯誤,但卻涉及到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zhuǎn)換中的人稱變化,緊接著教師糾正了學生回答中的錯誤,并引入了新課。

分析:同樣的課程內(nèi)容,同樣的課堂導入,但兩位教師在操作中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第一位教師只是將課堂導入停留在了娛樂和活躍課堂氣氛的層面上,沒有很好地對這一導入加以利用。其實,將傳話游戲作為這節(jié)課的導入是非常合適和有創(chuàng)意的,因為可以緊扣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zhuǎn)換,但是遺憾的是第一位教師卻沒有將其加以充分的利用。但第二位教師就不同了,他將游戲和課程內(nèi)容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一再強調(diào)讓學生用“He(She) said…”來完成句子,這就為即將進行的課程內(nèi)容做好了鋪墊,這樣一來課堂導入的游戲既起到了預(yù)熱課堂,調(diào)動學生學習氣氛的作用,又深入到了課堂,使課程內(nèi)容通過一個游戲變得既有趣又淺顯易懂。

四、教學反思

如果教師是演員,那么講臺就是教師的舞臺,一堂課的開始就如同一幕劇的序曲。好的課堂導入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將全部心思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課堂導入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到課堂的有效導入呢?

篇9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視頻 設(shè)計應(yīng)用 案例分析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視頻教學的意義

目前來說,初中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茫然。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大多數(shù)采用教師為主導、語法知識為中心、詞匯為目標、閱讀為主要方法的教學模式,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目標和動機,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其次,英語課堂教學趨于僵化,很多英語老師的教學脫離了語境,課堂教學規(guī)律化、程序化,限制了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最后,學習效果評價過于窄化,筆頭考試替代了豐富的教學評價方法,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定。針對上述問題,英語教學視頻的設(shè)計與應(yīng)用,一方面能利用視頻的形、圖、貌、聲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刺激他們的大腦,發(fā)揮大腦想象、貯存、判斷和接觸的作用,使得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英語視頻能為學生展現(xiàn)真實的異國風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現(xiàn)實、得體、可行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課堂教學僵化的現(xiàn)狀。

二、初中英語教學視頻的設(shè)計與應(yīng)用

1.視頻教學對象分析

目前的初中學生,因為大多數(shù)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觸英語學習,因此都具備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chǔ)。從心理角度分析,初中生出于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單純、活潑、率真、開朗且善于模仿,求知欲、記憶力、表現(xiàn)力以及競爭意識較為強烈,已具備相關(guān)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認知能力,能用英語進行生活問題的探討。另外,初中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已經(jīng)初步具備,他們可以查字典、按照音標來認識單詞,英語角和talk-show等比較受他們歡迎。

2.視頻教學設(shè)計工具

本文所采用的視頻設(shè)計工具名為Adobe Captivate軟件,使用較為方便,通過鼠標點擊就可以實現(xiàn)文字的標注。本軟件可以進行PowerPoint演示文稿、微軟Office軟件等的導入,同時能實時出現(xiàn)交互式的Flash文檔,功能較為強大。此軟件除了使用方便以外,學習起來也非常簡單,不需要專業(yè)的計算機知識和編程知識,基本是人人都能使用。

3.視頻教學案例應(yīng)用

本文主要選取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教材Unit 4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初中英語教學視頻設(shè)計與應(yīng)用的分析。本單元的主題是“He said I was hard- working.”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使用直接引語(direct speech)和間接引語(reported speech)。

(2)學會撰寫自己的卡片,然后向其他同學公布(write students' own report card and report it to others.)

本節(jié)課屬于有代表性的語法課程,內(nèi)容較為枯燥。對于教學目標第一項,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按照教材內(nèi)容來進行動畫視頻的設(shè)計,然后根據(jù)觀看內(nèi)容使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進行復述。對于教學目標第二項,可以設(shè)計交互生成的視頻,5分鐘左右,以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引導學生按照視頻來幫助主角撰寫自己的卡片,然后向其他同學公布,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和寫作技能。

step1:課堂開始前,利用3分鐘左右的演示型教學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本節(jié)內(nèi)容的話題情境,自然而然進行新內(nèi)容的導入。

Teacher: Good morning, everybody. Did you watch TV last night? What happened in it?

Teacher: Do you remember what happened in“Young Lives”? Let's watch and review together.

Teacher: Ok, who can retell the story by changing direct speech into reported speech?

Ss: ...

Teacher: Good! Everybody, let's retell it together.

這個導入過程只有3分鐘左右,卻利用動畫視頻充分的創(chuàng)設(shè)了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被激發(fā)。

Step2:通過交互生成的教學視頻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該視頻5分鐘左右,在課中和課后播放,真實再現(xiàn)了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減少了學生的緊張心理。

Teacher: Here are four report cards, let's listen and find which Scott's is. Now please write your own report card and read it.

Teacher: No matter your report card is good or bad, let's work in groups to finish this task. Imagine you just got your report card, what may happen at that time? Make your own dialogues and act it out.

Then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

4.視頻教學結(jié)果評價

英語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實際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節(jié)課結(jié)合閱讀和聽力,嘗試利用視頻資源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有重要的促進意義,課堂氛圍積極輕松,視頻教學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但這樣的視頻教學同時需要學生具備相當?shù)淖詫W能力和自覺性。另外,教師在視頻教學過程中,還要針對學生的個人需求、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學生的學習特點等方面及時觀察并反饋,記錄教學效果。

三、結(jié)語

篇10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閱讀;交互教學;有效策略

閱讀是一種視覺、理解力和思維性的綜合活動,是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模式,即教師通過對詞匯、句子、語法等語言知識的講解,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種模式的直接外在表現(xiàn)是教師講、學生聽,忽視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主體的參與,使閱讀的課堂變成了教師操控的戰(zhàn)場。其結(jié)果就是教學質(zhì)量不盡如人意,閱讀仍然是令多數(shù)初中學生非常頭痛的問題。《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diào)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在該理念的指導下,筆者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有效嘗試,認為“交互式”“三動”閱讀教學能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交互式”閱讀教學最早由Rumelhart提出,他認為“閱讀是一個多種語言知識,包括文字、詞匯、句法和語義等知識的復雜的相互作用過程”。它包含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不同的策略(讀者利用背景知識做出推測,并在語篇中尋找依據(jù)實證或否定先前所做的推測。在自上而下閱讀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理解語篇意義的活動,而不是詞匯辨識等語言信息),這兩種策略相互作用,并最終在語篇層面上融為一體。“交互式”強調(diào)教師的啟發(fā)、師生的互動以及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它整合了當前初中英語多種閱讀教學策略的優(yōu)勢,強調(diào)高低層次技能之間相互影響和作用,可以靈活運用于閱讀教學的各個層次。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一、教師啟動――以“境”作“引”,激活儲備

在“交互式”閱讀教學的讀前階段,教師的引導起著先決性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shè)計教學情境,借助良好的情境作“引”,在愉悅的課堂氛圍里,對學生進行思維調(diào)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輸入新知的期待,增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吸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教學互動,調(diào)動他們的知識儲備,激發(fā)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從而引導他們在預(yù)測中“主體性”輸出。

【教學案例1】8A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T: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s...

T:What about this picture?

S:It’s...

(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與天氣相關(guān)的詞匯,激活知識儲備)

T:Ok. You did good jobs. Now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weather?

S:(回答略)

通過圖片直觀呈現(xiàn)地震、洪水、暴風雨等自然災(zāi)害,掃除相關(guān)生詞障礙并引出本課主題“自然災(zāi)害”。然后教師播放唐山大地震災(zāi)害的圖片和視頻,進入Reading學習,以“境”作“引”,讓學生直觀感受在地震中的恐懼不安、驚惶失措,感受大自然的威力,營造濃烈的情境氛圍,刺激學生的感官,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快地投入學習。

T:What natural disaster is it?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 here,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帶出本課重點詞、句,為其后面進行的自主探究學習做鋪墊)

二、師生互動――以“動”作“徑”,解析文本

在“交互式”閱讀教學的讀中階段,“交互”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動”字上,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師生如何“動”有很大的關(guān)系。教師需要處理好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要在師生的多邊交互中,協(xié)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從而最終實現(xiàn)由“自下而上”的對于語言信息的掌握,自然過渡到“自上而下”的對于語篇意義的理解。具體來說,解析文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擴大“背景”,減少障礙

【教學案例2】8B Unit6 A Charity Walk Reading

T:Please enjoy a short video. According to i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If you can’t,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it first.

T: What is a trailwalker?

(幫助學生了解trailwalker這個特定名詞的含義,對于進一步了解Oxfam Trailwalker這個活動很有必要)

S:A trailwalker is a walker who has to finish walking a special trail within some time.

T: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

S:It is one of Hong Kong’s biggest fund-raising events which is famous as trailwalker.

T:What is the aim of it?

S:Its aim is to raise money for helping poor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other parts of Asia and Africa.

T:What kind of people can join it and when is it often held?

S:People over eighteen can group themselves into a team of four and join this charity walk. It is held in November every year.

本篇課文介紹的是香港一個叫作樂施毅行的募集資金的活動。教師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時,對于Oxfam Trailwalker一點也不了解,對于很少參與慈善活動的學生來說,更是一無所知了。所以,為了打開學生的認知,筆者采用讓學生看視頻后討論圖片的方式拓展文本的背景,為后面的閱讀“解碼”減少障礙。

(二)“解碼”語言,轉(zhuǎn)換信息

【教學案例3】8B Unit 4 A Charity Show Reading

T:How did Ricky feel when he was chosen to be the host?Was the show a success?

教師指導學生在上述問題的引領(lǐng)下,快速掃讀,劃出不熟悉的單詞、短語和句子,進行語言的初步“解碼”。然后指導學生聽磁帶讀課文,判斷所給句子的正誤,整體把握文章大意,整合文本意義。接著,再讓學生有目的地自主默讀文章,完成以下表格,理清細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解碼能力來進行的,即識別重點詞、句、語法等語言信息,并初步整合文本意義,理清文章細節(jié)。這種對材料提供的信息的轉(zhuǎn)換能力是衡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

(三)歸納信息,深化理解

【教學案例4】9A Unit5 Films Reading

在本課Reading接近尾聲時,學生對于奧黛麗?赫本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她畢生所做的事業(yè)和取得的成就上,對于她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理解還很膚淺。為了幫助學生深入領(lǐng)會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筆者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供學生討論與思考:

(1)Did Audrey Hepburn’s success only depend(依靠) on her beauty? Then what?

(2)From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person great?

最后,在學生深入討論的基礎(chǔ)上,歸納出赫本成功的答案:

achievements=effort+chance+kindness+help+beauty

“閱讀過程并不是字、詞、句在我們頭腦中的簡單反映,而是我們對閱讀材料信息的復雜整合過程。文本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讀者對文章信息進行重新歸納,并按自己已有的知識格局對文章從細節(jié)到局部,再從局部上升到主題的一個思考。如果不能歸納細節(jié)與局部、局部與主題的關(guān)系,理解就不可能深入。”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提供的事實,進而從中掌握具體事例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意圖”。

三、學生主動――以“讀”促“悟”,認知輸出

英語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因此,使學生獲得交際技能,將英語運用于實際,也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在交互閱讀教學的讀后階段,教師要以學生的“讀”為主,交代清楚閱讀的任務(wù),讓學生將閱讀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經(jīng)歷、知識等相聯(lián)系,獲得“認知性”輸出。

【教學案例5】7B Unit 6 Outdoor Fun Reading

在解決了字、詞、句等難點,熟悉了文本大意,了解了細節(jié)后,2013年江蘇省優(yōu)課評比中范老師就對本篇文章采用了以下處理方式。

T:Next please listen and experience.

(讓學生聽錄音感受語言之以下美。提示:欣賞時最好畫出優(yōu)美詞句)

T:Which sentenc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beautiful?

(進一步朗讀,找出優(yōu)美詞句)

T:Please enjoy the following beautiful sentences.

(試讀、賞讀、體悟語言之美)

T:Please read the beautiful text with the beautiful music.

(隨著音樂集體誦讀,再次感受文本語言美)

T:Please use your own language to retell this beautiful text.

(通過復述,創(chuàng)造美)

T:What do you think of Alice? You can answer it using“I think Alice is... because... (提示語:careful, curious, friendly, clever, brave...)”

(發(fā)揮聯(lián)想,贊頌美)

T:If Alice gets into the garden, what will happen to her? You can also discuss about it in your group.

(學會運用本課所學的詞語和句型來發(fā)揮想象,延伸美,培養(yǎng)學生認知輸出語言的能力)

總之,“交互式”閱讀教學綜合了傳統(tǒng)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閱讀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了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多向交互,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運用時還是要根據(jù)不同班情,靈活采用教師啟動、師生互動、學生主動三步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fā)揮“交互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