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成就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6: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內經濟成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醫學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個體通過對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等的學習,在人文精神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或層次,它更多的是將人文教育內容內化為個體的認知、思維、人格,穩定成個體的內在品質;在實際使用中,經常將人文素養等同于人文精神。夏娟認為,人文素養是人在品質和態度方面應有的基礎條件,相對于自然科學知識的掌控,是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以及潛在的穩定性。
人文素養不同于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個體在先天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人文教育,在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方面所達到的綜合功能水平,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本質特征。
2 內化
2.1 內化概念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建構在兩個方向上同時或交錯進行,即向外的同化建構、向內的順應建構,兩個方向上的建構都是個體將外來刺激在內部轉化為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內化過程的兩個方面或兩種方式,它們使個體在認知上與外界的思想觀點趨向一致,由此形成的新圖式和原有圖式相互纏繞、相互關聯、相互融合,最終實現個體的認知水平與外來刺激相平衡的和諧共處,構成個體相對穩定和持久的認知架構。
2.2 內化過程
從過程的發生、發展、終結上來分析,內化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外來刺激或外來事物,是指獨立于或不被包含于個體的原有圖式、對個體原有圖式來講是外源性的刺激或事物,只有當形式和內容多樣的外來刺激或外來事物作用于個體時,整個過程才會啟動,外來刺激是過程發生的條件與基礎。二是比對或匹配,個體在受到外來刺激作用時,閃現出原有圖式并以其為標尺,對外來刺激進行功能性的相關處理,但外來刺激并非全部符合個體的原有圖式,比對或匹配的結果促使下一階段的發生。三是接納或更新,個體為了穩定自身的認知架構,當外來刺激符合自身原有圖式時,就會按原有圖式歸類將其接納;當外來刺激與原有圖式相差太遠,甚至完全無法匹配時,就會調整原有圖式或建立新圖式,最終將外來刺激歸化到自身的認知架構里去。
2.3 內化條件
內化的啟動首先要有外來刺激。外來刺激要在數量上多次、反復、頻繁,量變引起質變。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教育的系統化、長期化與主動化。外來刺激要在形式上注重多樣,花樣百出,不能單一,提高外來刺激發揮作用的實效性。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注重教育形式的變化與更新,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和達到預期的效果。外來刺激要在內容上貼近個體的原有圖式,縮短個體對外來刺激的認可過程。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在教育內容上進行選擇,什么內容是學生已經熟知的,什么內容是學生想了解的,什么方式是學生易于接收的,依據教育內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達到什么樣的教育效果,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外來刺激要在操作上具有較強的可實踐性,不要形式主義,能切實發揮作用。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以理論為指導,注意實踐的形式,向實踐尋要教育效果。
其次要有比對。這要求個體要有一定的主動性,個體要積極行動,主動調適自身的圖式,提高內化的效率。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醫學生主動積極地對教授內容進行反應,縮短內化過程的時間長度。這要求個體要有一定的工作效率,當外來刺激促使個體做出反應時,個體要能夠快速準確地用已有的圖式,對外來刺激進行篩選、分類、定位、加工等功能性處理。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醫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迅速對所學內容進行吸收與消化。這要求個體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能夠掌控自身的原有圖式,隨時調配外來刺激需要的圖式。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醫學生對已記憶的知識,在外界需要時能夠準確重現與提取。
第三要有接納或更新。在內化的最終完成階段,個體要有接納的意愿,外來刺激可以歸人原有圖式時,個體要能夠接納,不能認為自身的是完美的,外界的是人侵式的、野蠻的,故意排斥,出現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現象;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就需要醫學生有自我完善意識,自己并非十全十美,推動自己樂于接收外界教育內容。要有更新的能力,當需要調整原有圖式或創建新圖式時,個體要有能力進行調整或創建,從而提升個體的認知層次,提高適應外界的能力,不能出現無力調整或無從創建的現象。在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當新學習的人文知識、思想、方法與自己已有的相沖突時,就需要醫學生勇于革新舊的人文知識、思想、方法。
3 通過內化醫學人文教育內容,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
借鑒內化進程的具體階段和所需要的條件,在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創設不同的條件,促發醫學人文教育內容的內化。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醫學人文教育要系統化、長期化,積極主動,注重形式但不依賴形式,側重于實踐。對醫學生而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現有知識架構,注意吸收自己沒有的知識;其次在醫學生的自身意識方面,要有革新的自覺和自我調整知識結構的意識以適應外界變化。
3.1 醫學人文教育
3.1.1醫學人文教育要系統化、長期化,不斷完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
人文教育既包含基礎層面的也包含高級層面的,基礎層面的主要有人文學科教育即人文知識教育、人文方法技能教育即人文實踐教育,高級層面的主要有人文思想教育即文化理念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即精神文明教育,當然醫學生的人文教育也不外于此。
醫學人文公共知識教育課要系統的安排和設置。要堅持先基礎后高級,先易后難,在橫向上增強醫學人文課程體系的關聯性,在縱向上延續體系的序貫性,對低年級學生先開展基礎簡單的人文知識授業和人文方法技能的傳道,打下一定基礎后,再對高年級學生安排如何建立人文思想和提高人文精神層次等高級層面的講授。
醫學人文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時刻營造向上的醫學人文氛圍?!敖浤觊苡甏┡褪?,數磚畦泥壘燕窩”,耳濡口染的影響,是一種無意識的內化渠道,美國教育家布萊森曾說過,所有的學校環境都在無聲地對師生發表演說,而師生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如此醫學生才可以不間斷地獲取傳授的人文知識,才有機會完善或更新自己的醫學人文思想,才有可能升華自己的人文品格和精神境界。
在育人過程中,加強人文課程與醫學課程的整合,共同組建通識教育課程。除了公共的人文必修課程外,增設與醫學和人文相關的人文選修課程,近幾年我校圍繞醫學已陸續開設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保障原理與政策、醫學人文導論、醫學史等課程,圍繞人文已開設了讓愛為生命護航、科學思維方法、醫學生讀論語、婚姻愛情倫理學、文學欣賞、醫患溝通學、禮儀與溝通等課程,圍繞傳統文化已相繼開設了周易導讀、孔子的智慧、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評析、中國傳統道德概論等課程。通過人文課程和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提高醫學生的內心精神境界。
3.1.2 醫學人文教育不能懶惰,要積極行動。
醫學人文教育不能等靠,要主動創造條件和尋找時機,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從各方各面見縫插針地開展醫學人文教育。
學校在2013年創辦了大愛講堂,開講至今已到了第十四期,2015年則創辦了濟醫青年論壇和申建了孔子學堂,積極邀請海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教授,來學校講授和醫學相關的人文知識,幫助醫學生養成高尚的醫德,既為醫學生帶來了與學校老師教授所不同的汲養,也為醫學生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寬松的個性條件和空間。
學校不間斷地進行人文景觀建設,醫學大家們的畫像或格言掛在走廊、大廳、電梯口等地方,醫學大家們的雕像立在大廳里,醫學人文雕塑樹在綠地上,既可美化校園環境,又可充分挖掘育人資源。從外界對醫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讓醫學生迫于外部壓力的“威脅”,變壓力為動力,推動他們將相關人文教育內容進行轉化,存留在自身的認知架構里,達到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3.1.3醫學人文教育要注重形式,但不依賴形式。
在形式上,醫學人文教育不能過于單一,會讓人疲憊產生“免疫力”,會起不到教育作用、達不到教育效果;要注重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新的形式會讓人更易于接收形式下的教育內容,提高教育效果,達到教育目的。
我校近十年來,不斷創新醫學人文教育形式,每年必舉辦的合唱節、文藝演出等,吸引了部分有藝術細胞的醫學生;每年必舉辦的專題辯論賽、主題演講賽,為部分在這方面有專長的醫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和平臺;每年必舉辦的春季運動會、專項體育比賽等,培養了部分醫學生的參與與集體意識;每年必舉辦的專家講座、讀書沙龍、詩會等,提高了部分醫學生的文化品位。
學校雖然舉辦了多種形式的醫學人文教育活動,但并未禁錮于講堂、論壇等形式,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醫學人文需求,有針對性地以具體形式開展,吸引不同喜好的醫學生參與,打一大醫學人文教育范圍,提高醫學人文教育效果。
3.1.4 醫學人文教育要以貼近實際、結合理論、側重實踐為標準,精心選擇內容。
以實踐的形式去體驗生活、去認識事物,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醫學生習得人文知識、領悟人文思想和掌握人文方法,有助于醫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和醫學人文教育內容內化為醫學人文素養。
結合醫學專業,學校團委組織醫學生參加愛心志愿行、衛生宣傳、春蕾助教等活動,讓醫學生加強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增進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
結合專業技能,學校組織醫學生參加各項技能大賽,在山東省第二屆大學生醫藥生物技術實驗技能大賽中,兩個團隊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在山東省第三屆大學生醫藥生物技術實驗技能大賽中,四個團隊分獲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在第六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竟賽總決賽中,我校代表隊獲二等獎。在參賽的過程中,既培養了醫學生的團隊意識,也培養了醫學生對工作的負責精神。
3.2 醫學生
3 .2.1 醫學生要強化對自身已有知識的掌控能力,提高知識匹配效率。
醫學生作為自身知識框架的主人,要清楚自身知識框架的具體組成,提高對其的控制能力,按需調配,有序運作。醫學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時,要集中精力、注意力,這樣才能將接收到的內容迅速、精確地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相匹配。匹配的結果直接決定著后續的功能性處理—是直接定位到某個知識點上進行留存,還是需要為其創建位置才能將其納人,最終使醫學生在認知層面發生知識結構的變化。只有匹配高效精準,醫學人文教育才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3.2.2 醫學生要能動地應對新知識。
在醫學人文教育過程中,醫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不是被加工、被改造的消極對象,不能一味地被動接收;教育者要調動醫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覺地對教授內容踴躍地做出反應,增強傳授者與醫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縮短醫學人文教育內容的內化時長。
3.2.3 醫學生要有自我完善意識,接納新物修補自身缺憾。
在接受醫學人文教育時,醫學生要正視自己,要認識到不同的存在環境對個體形成異于他人觀念的促使作用,而異與同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要有自身并不完美的意識,無論是在某方面還是在知識框架上,都不能認為自己的是完全的和完美的。對于外來的醫學人文知識理論,醫學生要有接納的意愿,為修補自己知識框架的不足或缺失提供原料,而不能出現“阻抗”現象—還未開始學習就排斥或回避要學習的內容,認為當下的學習內容是自己不需要的,或對自己已有的知識是有害的甚至是有侵人性的。
3.2.4 醫學生要有自我革新意識,改變既有知識架構,適應外界新環境。
篇2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競賽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運行體制的變革,社會對高等體育院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較多的用人單位更加偏重于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這勢必給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雖然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田徑教學改革近年來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從我國現有田徑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高等體育院校的田徑教學基本還停留在技術教學水平,還比較孤立地游弋于田徑運動的淺層,體現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復制與被復制的關系,致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脫節,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限制,身體鍛煉與學習效果受到影響。筆者查閱大量資料與咨詢部分田徑教學專家,結果表明:體育競賽是最切合實際、最充分的實踐活動,是體育教學核心的實踐方法,是檢驗體育教學質量的最優形式,也是檢驗體育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
為此,本研究根據高等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高等體育院校田徑課程的自身發展規律,進行了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進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的“四結合”,即田徑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學生的身體鍛煉與學習效果相結合,旨在運用田徑競賽的形式來開展田徑教學,將“競賽元素”滲入田徑教學活動中,充分彰顯“以賽促教、以賽促練”的教學理念,以競賽形式鞏固學生的田徑專業技能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田徑教學競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田徑教學實踐的機會,可以在教學比賽的實訓中實現田徑教學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促進田徑課程的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16個班的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為研究對象,共450人,其中1-13班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手工和計算機檢索并查閱有關田徑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研究現狀以及推廣應用情況,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為了確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關問題,例如:田徑教學競賽的概念界定、田徑教學競賽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等,利用全國體育理論研討會和全國體育學院田徑錦標賽的機會,親自走訪與咨詢了14所高等體育專業院校從事田徑教學與訓練一線教師和資深教師,教師的職稱結構及人數見表1所示。
1.2.3 問卷調查法
在沈陽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4位專家的指導下,篩選11個原始指標,向沈陽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21位教師進行兩次問卷咨詢,驗證了指標的有效性,兩次問卷內容評定的效度較高。利用重測法進行問卷的信度檢驗,通過相關系數計算問卷的信度系數r=0.918,通過顯著性檢驗,
p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3.0軟件對實施前后的調查問卷數據進行了統計、整理,為實驗提供客觀依據。
2 高等體育院校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2.1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的概念界定
田徑課程教學競賽不是傳統競技運動的比賽,是在田徑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賽的形式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不是以比賽勝負為目的進行的體育比賽賽事,而田徑運動競賽通常指一般的田徑運動競技比賽活動,是以比賽勝負為目的而進行的體育比賽。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強調的是教學方法與實踐方法,后者是為取得輸贏的體育賽事。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分為課內教學競賽和課外教學競賽,田徑課程課內教學競賽是指在田徑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任課教師的主導下,根據田徑各個項目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競賽方式,內容是個人或集體之間的比賽;田徑課程課外教學競賽是指利用學生的課余鍛煉時間,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與田徑教學項目緊密相關的一系列的田徑競賽活動,內容是單項或者多項技能競賽。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共同構成田徑教學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競賽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與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續與補充,在學生田徑技能習得與掌握的基礎上,以競賽活動拓寬學生的田徑實踐體驗和理論知識運用的展示平臺。
綜上所述,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是指在田徑教學的全過程中,根據田徑課程教學目的與標準的要求,以田徑項目競賽為教學手段,進行的個人或集體的相互比賽。
2.2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是依據沈陽體育學院《關于開展課程實訓改革試點活動的通知》(沈體院發[2013]14號)的文件精神和教務處本項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實施的,凸顯以競賽促進田徑教學的核心指導思想,把課內與課外教學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打破現有田徑課堂時間的界限,拓展教學內容預習、學習、復習的空間,改變目前田徑教學方法手段選擇運用和田徑教學發展的瓶頸等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與學習田徑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能為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3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的內容與形式
根據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結合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教學大綱的要求與規定,本研究從田徑項目設置、田徑場館的客觀實際出發,從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出發,培養學生的“比學趕超”的體育精神,精心選擇田徑課程教學競賽內容與形式,均勻分布在田徑教學的不同學期與不斷教學階段。為了保證田徑課程教學競賽的開展與實施,在新學期伊始,針對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學生開展了田徑裁判知識的培訓工作,制定了田徑裁判晉級制度,定期舉行田徑裁判等級考試,適時參加學院、省、市田徑比賽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田徑競賽知識,力爭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如圖1所示。
2.4 田嬌緯炭文諭飩萄Ь喝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2.4.1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活動的設計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活動以開展“教學競賽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充分發揮“競賽活動”的杠桿功能,把田徑課程課內與課外教學競賽緊密結合。為此,針對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田徑教學大綱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別是考試考核方法進行了微調,并根據田徑教研室承接的田徑比賽活動,制定了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活動的計劃表。見表2所示。
田徑課程課內教學競賽活動的設計: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田徑必修課共160學時,安排在二、三學期,在課內教學過程中引入競賽內容,營造比賽氛圍,培養學生“比學趕幫超”的體育精神。首先在理論課上普及田徑裁判知識。其次,在實踐課上,準備活動部分可以采用“比賽游戲”形式進行活動,基本部分應根據各個項目特點以及學生掌握技術的程度,采用競賽的手段,開展班級內部的比賽,個別項目可以在技術進程的后兩節課舉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賽。在比賽活動中,任課教師與學生骨干擔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輪換擔任裁判工作。教師在競賽活動中立足“主導”地位,肩負起組織者與管理者的責任,做到積極施教、應變有術、引導有法。最后,單項結業考試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考核,采用分組輪換體驗運動員與裁判員的角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田徑課程課外教學競賽活動的設計:①強化“早操”教學輔助手段,達到補充學時,彌補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學生第一、四、五、六學期在校期間出現田徑課程“真空”狀態。每周3次課,8-10周為一周期,教學總學時達480學時。早操活動內容以開展競技性比賽游戲和復習鞏固課內學習的項目為主,教學方法靈活,教學形式多樣,目的是保持體能鍛煉,夯實田徑基本身體素質,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②每個單項結業后,利用早操與課余時間舉行單項技能大賽,由各班班長與任課教師設定方案,擔任評委工作。③每學期定期組織、安排學生1-4田徑項目的“通級競賽”活動,由田徑教研室統一安排,學生的通級競賽成績情況由田徑教研室存檔,開展項目:100米、跳高、跳遠、鉛球、跨欄、標槍、鐵餅、中長跑。④第二學年的第三學期期末,開展體育教育專業2013級田徑“五項全能”結業競賽考試,要求全體學生參加,由田徑教研室統一安排。五項全能內容:跳高、跳遠、鉛球、跨欄、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安排田徑競賽等級裁判晉升培訓與考試工作,參加學院、省、市、企事業運動會裁判工作,增強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考核方法:為了能夠激勵學生課內外教學競賽活動的參與熱情,能夠反映出學生在整個教學競賽活動中表現與進步程度,采取了課內與課外考核有機結合的方法(見圖2所示)。課內教學競賽考核包括平時成績、理論成績、技術評定與達標:平時成績主要體現在上課出勤率、學習態度、課堂參與教學競賽活動表現等;理論成績包括田徑裁判知識與基本知識等;技術評定與達標主要看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同時參考國家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相關規定。課外教學競賽考核包括平時成績、技能競賽、通級競賽以及五項全能達標:平時成績包括早操出勤率、參與課余競賽活動情況以及裁判實習效果等;技能成績主要參考所舉行的各個單項技能競賽成績;通級競賽考核主要根據學生通級水平(兩項通三級或者一項達到二級水平)評定成績,五項全能達標賽安排在第二學年的第三學期,納入學生的年終結業成績。
2.4.2 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實施的保障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教師重視程度和保證田徑教學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學院教學主管院長積極參與其中,進行宏觀掌控到具體實踐實訓層面的指導,教務處、督導組、體育教育學院的領導進行監督指導,田徑教研室也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擔任課內與課外教學競賽活動的專職教師,大部分都是田徑國家級裁判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裁判能力。同時,為保證早操實踐競賽活動的順利實施,每班配備一名“代課小教師”,都是田徑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徑院隊的骨干隊員,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并對“代課小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見圖3所示。
3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實施效果分析
3.1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
由于田徑教學引入“競賽元素”,把課內與課外教學緊密相結合,給田徑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學生轉變了對田徑教學的學習態度,提高了對田徑的意識程度,如表3所示,認為田徑知識、技術、技能得到較大提高的學生比例由實施前26.9%上升到實施后的92.6%,認為能豐富身體鍛煉方法的學生百分比由實施前的19.3%上升到實施后的91.7%,認為田徑教學競賽模式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自我認知、調節能力的學生人數都比實施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從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歡與非常不喜歡田徑教學的人數逐漸在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向著良性方向變化。這都說明了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田徑學習價值觀念。
3.2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對學生參與田徑行為的影響
由于對學生的田徑認知及態度向著積極方向發展,學生參與田徑的行為也發生質的變化。從表5學生參與田徑教學活動出勤率情況統計表可以看出,在實施第一學期,由于學生的前經驗、習慣以及學習態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參與田徑行為的積極性不高,曠課、遲到以及請假頻頻出現,隨著田徑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實施與深化,學生對田徑課的學習態度發生轉變,參與田徑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請假、曠課以及遲到總人次從120、368、108明顯下降到24、70、19。這說明競賽模式的實施極大克服了學生不良的田徑行為,培養了學生勤奮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3.3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對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影響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出發點就是通過競賽實踐來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對達到相應運動員等級水平的學生,頒發相應運動員等級的榮譽證書。靈活的競爭與激勵措施極大激發學生參與田徑教學與訓練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訓練以提高比賽成績。從表6可以看出,在一學年共舉行的六次田徑競賽活動,除因傷、病等事假外,其余學生全部參與各單項技能大賽,每次比賽,學生的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當一部分學生達到了二級或者三級運動員等級標準。
3.4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對學生掌握田徑知識與技術的影響
在田徑教學競賽模式實施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技g的探究與競賽實踐活動的機會,加深對田徑知識與技術的理解與掌握。見表7所示,自從2014級實施教學競賽模式后,無論是從理論考試的及格率上比較,還是從技評測試合格率上進行比較,2014級學生的成績都明顯高于2013級學生,尤其是技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說明教學競賽模式的實施,能給大多數學生帶來知識與技術上的提高,讓大多數學生受益。
3.5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對學生競賽組織與裁判能力的影響
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實施始終以早操課與課堂教學為主線,以社會實踐為輔線來開展教育教學田徑裁判實踐工作,除參與學院內部田徑競賽活動裁判工作外,多次帶領學生通過承擔、組織遼寧省、市、地區各企業、系統及大中專院校的各種田徑裁判工作,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實施期間,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有400多名學生陸續參加了全國體育院校田徑錦標賽、遼寧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遼寧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沈陽市中學生運動會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學生榮獲優秀裁判員的稱號。
3.6 實施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對班級內部凝聚力的影響
為了培養和造就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除了開展課外競賽活動外,變革了課內外競賽內容與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教學競賽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長跑比賽和接力賽,例如:以班級為單位20人團隊1000米技能賽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賽,主要目的是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①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念。②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極大克服了學生不良的田徑行為,有利于培養學生勤奮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習慣。③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田徑教學與訓練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④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與掌握田徑知識與技術。⑤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賽組織與裁判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⑥田徑課程課內外教學競賽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有利于發揮班級團體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4.2 建議
①需要相關的人員來調控,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就顯得非常重要。②需要進一步充實考核內容,將身體素質和學生參與體育比賽的成績和早操分別列入田徑學生田徑成績考試內容,使之成為長效機制。③需要進一步改革田徑理論考試方式,注重實效,杜絕形式主義,建設新型的田徑理論考試試題庫,做到以考代學,學考結合,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奔騰.“體育教學競賽”概念的提出[J].體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鄔燕紅.普通高校體育隱性課程開發及實施效果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1(9):58-62.
[3]孫美,王永強.比賽教學法在籃球專選課中的應用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9):75-76.
[4]李杰凱.沈陽體育學院課程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5):1-3.
[5]練文.比賽教學法對足球選項課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職業圈,2007(22):88-89.
篇3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
一、人力資本狀況分析
絕大部分的國內外學者是以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增長理論等相關理論為研究基礎,利用相關的經濟計量模型和時間序列數據對該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該研究過程中,一些學者側重研究人力資本存量、教育投資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一些學者考察人力資本和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區間差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也一些學者分析了人力資本及其分布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有一些學者直接考察作為教育投資產品的人力資本存量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說,這些現有成果為后續對該類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但相關問題的研究仍然存在進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間。從很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人力資本確實對區域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但是,對于構成人力資本存量的諸多要素對我國經濟增長是否表現出顯著的影響,本文通過對2001年以來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進行定量分析,分析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作用的各因素,提出相關的人力資本發展戰略相關建議。
二、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位于世界前列,已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興起需要更多人力資本的投入,在經濟增長中我國已逐步認識到人力資本的重要作用,越來越重視教育、培訓,國民素質得到提高,科技不斷進步。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國民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呈不斷增長趨勢,克服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發展趨勢良好。1991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1781.5億元,2013年增加到568845.21億元,增加了547063.71億元(以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較大。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199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893元,之后逐年遞增,2003年首次超過萬元,達到10542元;2007年又相繼突破2萬元大關,達到20169元;2013年則增長到41908元,是1991年的22.1倍??梢?,由于對外交流的擴大、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以及科技創新等因素,我國經濟穩定增長,進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達到小康標準。
根據人力資本存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散點圖進行多項式回歸趨勢分析,得到相關系數R=0.9549,說明人力資本存量與國內生產總值關系密切,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趨勢與人力資本存量的變化趨勢相同,呈正相關關系。隨著人力資本存量的變動,國內生產總值也會發生相應變動。當人力資本存量增加時,國內生產總值也會相應增加。
通過人力資本存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相關性分析,可以進一步說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在分析經濟增長變動時,要充分考慮到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以便采取更為合理地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
三、促進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本對策
本文通過分析結果表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密切,呈高度正相關。所以人力資本對于經濟增長而言尤為重要,可以說人力資本的持續增長可以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所以在全國范圍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大好的形式下,仍需要就一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加強基礎性教育,提高整體素質。我國的發明創造能力很強,從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就得以體現,但是很多發明創造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茖W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不僅需要高級的人才,也需要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我國基礎教育的落后,制約著人才資本的積累,進而阻礙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所以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會促使人才資本對經濟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我們在注重人力資源的數量同時,更應該注重人力資源質量的提高,以實現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我國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本的供給作為保障,所以應該在保證實現基礎人力的培養的同時,大力發展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各個層次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篇4
談到上市公司的CFO,人們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會聯想到那些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著名投資銀行空降過來的金領們,而仿佛財務部門里那些普普通通的出納、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人員和這一職位遠得扯不到一起。不過,冠捷科技大中華區財務總監呂淑貞女士則用自己十幾年的奮斗經歷,書寫出一名普通財務人員如何攀登職場頂峰的精彩勵志故事。
初見呂淑貞,你很難相信眼前這位外表瘦弱、極具親和力的女士就是掌控著中國區180萬臺自有品牌PC顯示器銷量、營業額達17億元(2005年數據)的冠捷科技大中華區財務團隊的靈魂人物,惟有她干練的作風與得體的職業裝還在彰顯著她CFO的身份。
而一旦她開口說話,你又會納悶來自臺灣的呂淑貞竟然操著滿口標準的普通話―這是呂淑貞在內地十幾年工作歷練的結果,用她的話說就是“談吐、思維幾乎已經完全大陸化了?!?/p>
從出納到CFO
冠捷科技為香港(股票代碼:0903)、新加坡(股票代碼:TPV)兩地同時掛牌的上市公司,于1967年在臺灣成立,最初從事彩色電視機生產制造,是當時臺灣最大的對外彩電出口廠商。目前,冠捷科技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顯示器提供商,產品包含CRT、LCD顯示器,以及LCD TV、PDP等離子電視等。2005年,冠捷科技在全球液晶顯示器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3.3%(合并飛利浦后的數據)。
冠捷科技今日全球顯示器霸主地位的奠定離不開其在中國大陸業務的高速發展,從1990年冠捷開始在福建福清投資設立第一家工廠以來,已形成了北京、福建、武漢、蘇州、東莞五大工廠的“五角星型”的生產供應鏈,員工總數近2萬人。顯示器年產量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市場第一,在中國市場上的每10臺顯示器中就有4.5臺出自冠捷。
作為最早進入大陸的冠捷人員之一,呂淑貞幾乎親歷了冠捷在內地的每一次飛躍式的發展,其在冠捷的事業也隨著冠捷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直至今日的冠捷科技大中華區財務總監一職。
自從21歲進入冠捷以來,呂淑貞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冠捷,在冠捷的職業生涯也是她作為財務人員的生涯,幾乎半生都與冠捷和財務結緣。
“不知道是不是我能力不夠,從我進入冠捷就再也沒有離開財務領域。我學的是財務,第一個職位就是做出納,此后就一直在冠捷的財務部門,沒有換過別的工作。我想,財務工作既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極有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眳问缲懶ρ浴?/p>
1991年,作為冠捷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前導,呂淑貞第一次來到內地,內地之行的第一站就是福建省的福清市,“當時為了設廠的事宜,財務要提前過來談海關、物流等方方面面的事情?!?/p>
而在呂淑貞的印象中,第一次大陸之行并不美好。“當時,福清還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偏遠之地。雖然只是來福清出差,而不是常駐,但當時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不想過來,因為福清比較偏遠,而且氣溫比臺灣要寒冷。到福清之后,晚上沒有地方可去,在酒店實在無聊,同來的人就把白天買的東西全部擺出來,相互之間比比看誰的價格更低,來打發時間?!?/p>
自此,呂淑貞開始經常往返大陸與臺灣之間,成為一個“游牧族”。而從1995年常駐大陸開始,呂淑貞則變成了另外一個“游牧族”――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在國內各地尋找市場機會。2001年成為呂淑貞另一個轉折,冠捷出于對整合內地市場銷售的需要,呂淑貞被集團派往北京,協調冠捷與中國區總的關系,“漂泊”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
呂淑貞說,在內地的十幾年,既親歷了冠捷內地業務的高速發展,也見證了中國大陸突飛猛進的經濟成就。同時,在臺灣親友眼中的呂淑貞也日漸“大陸化”―內地的工作經歷深深融入到她的談吐、思維之中。
女性CFO得與失
在CFO這個男性色彩濃厚的職業圈子里,韓穎、馬雪征、呂淑貞等女性CFO的存在給這個圈子單調的格調上增色不少。
呂淑貞認為,與男性相比,女性在擔任CFO這個角色上并不存在所謂的優勢或者劣勢?!皩τ贑FO職業來說,性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終要靠實力和工作方式來展示你的能力,女性做財務反而應該更合適一些,因為財務工作比較細膩,比較柔性,猶如女性的性格,在很多方面的溝通上女性會比較通暢一些。”
CFO負責組織公司的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必然要與上下左右溝通和協調,溝通和協調是需要技巧的,而呂淑貞在冠捷中國員工心中無疑是極具親和力的,這可能正是女性優勢的體現。一個小的例證就是,呂淑貞剛到內地之初,經常買很多的花生、麻花和土特產,跟同事共享,很容易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大家都樂于和她在一起。
然而,CFO這個職業的殘酷性也對女性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要不斷地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以及長期旅途之苦,必然失去與家庭相聚的一些幸福時光。
有資料顯示,目前女性每周工作時數已從1977年的39小時,增加至44小時,而男性則是從47.1小時上升到49.9小時,這些數字都只是平均值而已。呂淑貞說,她的工作是全天候的,甚至曾經有過一周工作80個小時,無間斷商務旅行的“噩夢”般經歷。這對于大多數女性,尤其是以家庭為主的臺灣女性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在大陸職場,女性比在臺灣要受到重視,在臺灣女性要做到比較高階的職位是非常難的。毫不諱言,在冠捷科技集團內部做到像我這樣職位的女性是屈指可數的。臺灣女性比較傳統和保守,結了婚之后大多都是相夫教子,以家庭為第一位?!?/p>
冠捷采取的是工作責任制,只要員工能夠在要求的時間內把工作做完就可以,沒有要求一定要經常加班。但是呂淑貞說,工作不進則退,如果不時時鞭策自己,沒有競爭壓力,就很容易被別人超越或者取代?!凹热粵]有過于聰明的才智,就只能用更努力把不足的部分補上去,在工作上多花些時間、多用些心思是應該的?!?/p>
回想過往,呂淑貞認為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在她看來,每一個重大決定都是得失必然并存的,選擇了一條路,就只能無怨無悔堅定地向前走下去。
“我當時過來的時候,孩子還很小,失去了許多做母親的快樂。但無疑,來大陸對我的事業是有很大幫助的,事業的機會和廣度是留在臺灣所沒有辦法相比的。所以,從家庭角度講,當初的決定可能就是錯的,從事業的角度講,當初的決定就是正確的?!?/p>
所幸,呂淑貞的的孩子工作后也來到大陸,現在在蘇州?!拔覀兗矣辛谌?,現在有四口人在大陸。雖然比以前相聚起來要便利一些,但一方面大家平日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雖然都在大陸,卻分別在北京與蘇州,相距較遠,見面還是不容易,仍是聚少離多,平時多用電話聯系互報平安。”
CFO之責:剎車與松閘
同是杰出的女性CFO,聯想集團CFO馬雪征女士認為,CFO最重要的任務是從財務角度出發,支持公司戰略,積極參與并提供建設性的方向。對此,呂淑貞也深感贊同,CFO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定位對于公司CEO戰略的支持和提供合理化的建議。
呂淑貞認為,CFO的角色主要是協助CEO,二者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任何一方出現脫鉤都會導致不利的局面?!叭绻瞄_車來形容公司的經營運作,那么CEO的角色就是開車,而CFO則是要及時地踩剎車。但這不是一概而論的,雖然做財務的人通常比較保守,對風險控制尤其重視,也不能天天踩剎車,否則任何公司也前進不了,也要因事因原地判斷事情到底該不該做、該怎樣去做?!?/p>
具體到在冠捷的財務工作,呂淑貞表示一方面是對冠捷在內地各個地方的投資項目提前進行評估,另一方面則是保障公司日常順暢運轉,而不出太大的財務風險。
財務評估在項目規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這也正是呂淑貞作為冠捷前期到大陸人員的主要原因。在冠捷在大陸設廠之前,財務人員就要過來了解大陸的稅法、進出口規定、海關政策、管理方式等,以便將來適應大陸的法規。
“如果要設立一家新廠,CFO一定要先做出一個損益表,明確項目每年要達到多大的產量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周轉出現困難時,財務應該怎么去支持,需要支持多久等?!?/p>
呂淑貞表示,而一旦項目開展起來,財務工作的重點就轉為全力支持?!拔覀兠磕晔露家幹葡乱荒甑念A算,如果項目超出了預算,我通常要對項目說:NO。公司對預算約束也很清楚,項目對號入座一般不會超出預算。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根據市場的變化,發現確實需要開展的預算編外項目,我們就會當作個案處理,協調公司各相關部門商議,如果大家都同意,財務就會全力支持去完成的?!?/p>
呂淑貞的CFO生涯是順利的,“因為我遇到了一個能聽進意見,能坐下來商量的CEO,當我們在公司某項決策出現分歧時,能夠共同探討問題。”呂淑貞表示,“而往往在我們提供的強有力的財務分析支持下,CEO也會聽取我的意見的,所以,財務報表分析能力對財務人員是很重要的?!?/p>
呂淑貞認為,分析財務報表應是財務人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而大陸的財務工作人員最欠缺的也正是這點。事實上,財務人員不僅只是記賬而已,在公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通過財務分析報告讓公司決策者去判斷決策的合理性。
“財務報表做出來,只是最基礎的簿記工作,真正的財務是要做出分析的,要明白公司盈利或者虧損的根源在哪里。如果虧損,就要找出虧損原因在哪里,提供給CEO子彈,讓他明白該往哪里打。就像醫生看病一樣,CFO的職責就是要確定病灶的所在,以便CEO據此開出最終的治病藥方?!?/p>
風險控制之重
作為冠捷科技在中國區自有品牌“AOC”的銷售總,在呂淑貞看來,她領導下的財務團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公司的物流和現金流,身為剎車角色的CFO,必須在控制風險與判斷可能出現的風險上具備敏銳的眼光和能力。
“資金的流向是CFO需要注意的,如果收入的現金流只有10元,那就不能支出20元,而只能支出8元,留下2元,讓資金良性滾動,不能寅吃卯糧,控制資金風險。”
在物流之中,呂淑貞最為關注的是公司的庫齡,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每個日期的庫存的情況,了解公司上游與下游產品的庫存情況,讓公司相關部門清楚知道公司的庫存情況以及相關的原因,以便做出相應的決策。此外,呂淑貞認為,對賬齡的分析也是財務很重要的工作。
“財務報表不是拿來欣賞的,而是拿來用于分析的。我跟經銷商溝通,也常要求他們做出現金流量表、賬齡表和庫齡表,清楚掌握經銷商的財務情況?!?/p>
目前,呂淑貞所領導的冠捷中國財務團隊,日常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放在稅務規劃上。呂淑貞認為,由于電子行業競爭的加劇,利潤率日益微薄,所以在稅務方面規劃和不規劃對公司利潤影響是很大的,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去做些稅務規劃,比如出口退稅等,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我們財務團隊的員工都比我厲害,他們受的是大陸會計制度的教育,有關會計方面的法規我都要向他們請教,嚴格按照大陸會計法規執行,我們是不做違反大陸會計法規的事情的?!眳问缲懻f。
雖然,CFO必須具備財務報表的分析能力,但呂淑貞認為,CFO最重要的能力卻不在于財務專業能力,而在于管理能力?!白鳛镃FO,你的手下肯定有大批的財務專業人員,他們完全有能力把賬做好,CFO不會做賬也沒關系,即使會做也不能越俎代庖。CFO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財務管理制度,要清楚基層財務人員的想法,能夠易位而處。”
困惑與收獲
大陸的大市場,為臺灣企業所看重,也是包括冠捷在內的臺灣電子產業向大陸轉移的原因所在。然而,也因為大陸之大,造成了各地法規、政策等的差異,也讓呂淑貞吃了不少苦頭。
“比較麻煩的事情就是大陸地方性法規太多,就拿福建省跟北京市來說,兩地就有法規、管理、人的素質等很多方面不盡相同,我們每到一個新地方,就要相應地改變我們的思維,適應當地的法規政策,不能把上一個地方的一套經驗用在新地方?!?/p>
同時,近年來國內經濟的突飛猛進與對外經濟開發的日益深入所導致的會計準則等變化也令呂淑貞破感頭疼。剛到大陸的時候,呂淑貞很認真地抱著當時的稅法一通猛補,但稅法的變化卻令呂淑貞“癡心的腳步永遠趕不上它變心的翅膀”。現實使呂淑貞認識到,大陸的企業財務制度和臺灣完全是兩碼事,不能硬搬臺灣的那套制度用在大陸的工廠,財務流程都必須按照大陸的規定來走。
然而,呂淑貞也明顯感到了內地近年來的巨大經濟成就所引發的方方面面的變化?!皠倎泶箨懙臅r候,當時從深圳匯款到福建,一周都到不了,比直接拿錢過來還慢,那時的銀行系統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但是這些問題現在都已經不是問題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外人無法想象的?!?/p>
在大陸時間待久了,呂淑貞也練就了對政策敏銳的嗅覺?!拔覀儠芮嘘P注各個地方的政策變化,及時掌握哪個地方的政策更要優厚,然后看看當地有沒有市場機會?!?/p>
對于內地的記憶,呂淑貞不僅在自己的財務領域深有體會,而且一次失敗的股票投資經歷更是記憶深刻,國際化的投資理念卻在國內A股市場再次遭遇了“水土不服”。
篇5
關鍵詞:金融危機;國際經濟;國際貨幣體系;國際游資
金融危機是由外部因素還是由內部因素造成的,歷來學術界有兩種比較對立的觀點:陰謀論和規律論。陰謀論認為金融危機是經濟體遭受有預謀和有計劃攻擊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別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后,這種觀點較為流行。規律論認為金融危機是經濟體的自身規律,是內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機理論①基本上是承認規律論。隨著金融監管技術提高,一個國家因監管或管制出現問題而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變小;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現代的金融危機基本上表現為在國際經濟失衡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在利益驅動下利用扭曲的國家貨幣體系導致區域性金融危機爆發,因而從本質上說,金融危機的性質和成因都發生了變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國際經濟的視角具體解析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
一、國際經濟失衡
黃曉龍(2007)[1]認為國際收支失衡導致國際貨幣體系失衡,虛擬經濟導致流動性過剩,進而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和金融危機。黃曉龍是國內較完備地從外部因素來研究金融危機的,然而從根本上說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應該是實體經濟的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只是實體經濟失衡的表象,實體經濟失衡導致貨幣資本的國際流動,國際資本流動導致虛擬經濟膨脹和蕭條,由此形成流動性短缺,最終能夠導致金融危機。因而全球實體經濟的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必要條件,而虛擬經濟導致的流動性短缺是金融危機的充分條件。
縱觀金融危機史,金融危機總是與區域或全球經濟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前,國際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漸向美國和歐洲傾斜,特別是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呈現出取代英國霸主地位的趨勢,這次國際經濟失衡為此后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20世紀末期,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要快于經濟全球化趨勢,拉美國家與美國之間的經濟關聯度使得拉美國家對美國經濟的“蝴蝶效應”要比其他國家更為強烈。20世紀末的20年里,當拉美地區的經濟結構失衡時,往往以拉美國家的金融危機表現出來。歐、美、日經濟結構失衡同樣是導致歐、美、日等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當區域的或全球的穩定經濟結構被打破時,新的經濟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機為推動力。1992年歐洲金融危機,源于德國統一后德國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德國與美國以及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間的經濟平衡。1990年的日本也是因為美日之間的經濟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機的作用下,才實現新的經濟均衡。
區域或全球經濟失衡將導致國際資本在一定范圍內的重新配置。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力可能是區域的或全球性的。從短期來看,在某個時點國際經濟是相對平衡的,全球資本總量和需求總量是一定的,而當一國經濟發生變化,會引起國際資本和國際需求在不同國家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是小國經濟,它的影響只是區域性的,如果是大國則它的影響是全球的。當一個大國經濟趨強,則會吸引國際資本向該國流入,產生的結果是另外一些國家的資本流出,當資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流動性短缺,金融危機就從可能性向必然性轉變。這種轉變的信號是大國高利率政策,或大國強勢貨幣政策。而對小國經濟而言,經濟趨強后,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流入,當國際資本流入數量較多時,該國的實體經濟吸收國際資本飽和后,國際資本會與該國的虛擬經濟融合,推動經濟的泡沫化,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離時,國際資本很快撤退,導致小國由流動性過剩轉入流動性緊縮,結果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從國際經濟失衡導致金融危機的形成路徑可以看出,國際經濟失衡通過國際收支表現出來,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又通過國際貨幣體系來進行,如果具備了完善和有效的國際貨幣體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國際經濟強制性和破壞性調整,也就是說可以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然而現實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受到大國操縱的,因而國際經濟失衡會被進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國際貨幣體系扭曲
徐明祺是國內學術界較早把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原因歸結為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的學者。徐明祺(1999)[2]認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維持現狀間徘徊的國際貨幣體系;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債務方面的弱勢地位;處于雙重制約下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機的苦果,因而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難逃其咎。也就是說國際貨幣體系在調解國際收支不平衡時遵循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原則和理念,而各國在制定貨幣政策協調國際經濟失衡時卻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紀律性,因而現在的國際經濟的失衡被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放大了,加劇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松散的國際貨幣體系,盡管歐元和日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作用逐漸增強,但是,儲備貨幣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決“特里芬難題”,只是將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說儲備貨幣既是國家貨幣也是國際貨幣的身份不變。充當儲備貨幣的國家依據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勢必會與世界經濟或區域經濟要求相矛盾,因而會導致外匯市場不穩定和金融市場的動蕩。實行與某種儲備貨幣掛鉤或盯住某種貨幣的國家,既要受該儲備貨幣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同時還要受多個國家之間貨幣政策交叉的影響。儲備貨幣之間匯率和利率的變動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為增強,使得外匯市場更加不穩和動蕩,這種影響可以分為區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鑒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經濟政策變動影響既可能是區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為例,美元的價值調整是通過美元利率的調整實現的。美聯儲在制定美元利率時,不可能顧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為儲備的國家(地區)宏觀經濟狀況,因而當美元利率調整時,往往會對其他經濟體,特別是和美國經濟聯系比較密切或者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國家和地區造成沖擊[3]。首先,以美元為支柱的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不論采取浮動匯率政策還是固定匯率政策,美國的經濟影響著所有與其經濟密切相關的國家及這些國家的貨幣價值變化。如果浮動匯率政策能夠遵守貨幣體系下的貨幣政策制訂的紀律約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場上就不會出現不穩定的投機性攻擊,也不會出現由此造成的貨幣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由于制定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經濟全球化相關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貨幣體系不能夠保證美元在浮動匯率的前提下的紀律性,因而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將會導致經濟相關國家的貨幣市場動蕩,在投機資本催化下爆發金融危機。就目前現狀來看,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崩潰,但是相對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美元不論是升值還是貶值,依然會造成這些國家經濟的強烈波動。美國經濟繁榮時,美元升值會導致資本的流出;當美國經濟蕭條時,美元貶值會導致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保留了原來國際貨幣體系的理念和原則,但卻失去了原來的秩序和紀律,強勢經濟體可以利用這樣的體系轉嫁金融危機和獲取更多利潤,而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
三、國際游資的攻擊
國際經濟失衡是金融危機的前提條件,不完善的國際貨幣體系會加劇國際經濟失衡,然而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是國際游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金融危機離不開國際游資的攻擊。1992年歐洲金融危機,索羅斯通過保證金方式獲取1:20的借貸,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通過賣空相當于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相當于60億美元的馬克,迫使英鎊大幅貶值,在償還借貸后凈賺15億美元[4]。在1994年墨西哥發生金融危機前,國際游資持續大量地進入墨西哥證券市場,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資中,證券投資占70%~80%,但在墨西哥總統候選人遭暗殺事件后的40多天內,外資撤走100億美元,直接導致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5]。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也是國際游資首先攻擊泰銖,低買高賣,并巧妙運用金融衍生工具獲取高額回報。
根據IMF對國際游資的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的國際短期資本為3萬億美元,到1997年底增加到7.2萬億美元,相當于當年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20%。2006年末,僅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額就達1.43萬億美元,比1996年末增長約6倍。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也不斷豐富,從最初的“賣空+杠桿”策略(市場中性基金),發展成為單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驅動型等)、多策略型(包括新興市場型、并購型等)、基金的基金等多種投資策略。其風險特征也呈現多樣化趨勢,既有高風險、高收益的宏觀對沖基金,也有低風險但收益相對穩定的市場中性基金。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國際資本流動的最顯著特征是國際間的過剩資本流動造成了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巨額的國際貨幣資本必然要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獵取利潤。
國際游資為什么能夠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眾所周知,國際游資規模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響和縮短被攻擊國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由繁榮到蕭條的自然過程。當國際游資進入被攻擊國家,它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利率和匯率變化,從而加快金融市場由理性發展向非理性繁榮轉變[6]。按照金融市場的心理預期自我實現原理分析,當大量國際游資進入一個國家時,即使這個國家經濟發展表現一般,在大量資本進入的情況下,也會帶動金融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在國際金融家掌握話語霸權的情況下,他們通過有意識地夸大被攻擊國家發展中的成績或存在的問題,以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心理預期。從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一般先用“經濟奇跡”、“新的發展模式”來吹捧經濟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續”、“面臨崩潰”來夸大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國際游資有預謀進入和撤退,就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崩潰。國際游資嫻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榮時期賺取高額利潤,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機賺取高額利潤或者收購危機國家的優質資本,進而控制被攻擊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后,國際直接投資(FDI)為什么會低價收購危機國的優質資產,形成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的根本原因。四、中國預防攻擊性金融危機之策
在中國股市由狂飆到暴跌和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火爆到等待觀望以后,中國的經濟是不是進入由繁榮向危機過渡的轉折點?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從經濟表象來看,在我國經濟運行中依然表現為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等等;從經濟本質來看,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產業結構調整滯后、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場不完善等問題。出現這些現象和問題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內部因素的作用。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特征較為明顯,首先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時期,次級債危機使得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而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其次,美元的發行泛濫導致美元對歐元和人民幣持續貶值,致使其他國家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再次,國際游資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的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為了振興經濟采取降低利息的貨幣政策,美元對其他貨幣也在快速貶值。
中國從2005年開始出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利差,2006年2月利差曾達到3%,境外資本流入后往往會兌換成人民幣再放貸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貸款利率衡量收益,1年期基準貸款利率是7.47%,如果每年人民幣升值預期是5%的話,那么國際游資的回報就接近13%。如果國際游資不是采取放貸形式,而是直接投資中國房地產或股票,其收益率會更高,2007年投資中國房地產的利潤不低于30%,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了96.7%。
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外游資在中國投資的高額回報吸引了大量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2007年究竟有多少國際游資進入我國,國內學者有不同的計算。采用簡單的計算,以外匯儲備的增加值減去外貿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2007年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的國際游資近800億美元。800億美元國際游資流入完全可以解釋流動性過剩、房市與股市的泡沫和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壓力等現象。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存在,國際游資就不會抽走。人民幣升值預期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實體經濟還在持續增長,表現為我國國際貿易順差還存在,我國非貿易品的價格還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國際游資現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繼續抬高我國的非貿易品價格,并在適當時機抽逃,在羊群效應下引爆中國金融危機,之后國際資本再回來收購中國優質資本。
中國要能夠有效地預防上述攻擊性金融危機,首先必須嚴格控制虛擬經濟的非理性發展,快速壓縮樓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國際游資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套住國際游資有兩種思路:一是由國際游資短期內獲得暴利向長期內正常利潤轉變,降低使用外資的成本,讓外資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二是構建長期的心理預期,使外資留在中國;其中,很重要一點是保持中國實體經濟的持續增長。其三是有計劃地減持我國的外匯儲備,特別減少以國債形式存在的外匯儲備,把外匯儲備轉化為有形資產,實現外匯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匯儲備調控國際經濟,使之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加強跨境資本的管制,積極干預和監管短期國際游資的流入。
參考文獻:
[1]黃曉龍.全球失衡、流動性過剩與貨幣危機—基于非均衡國際貨幣體系的分析視角[J].金融研究,2007,(8).
[2]徐明祺.國際貨幣體系缺陷與國際金融危機[J].國際金融研究,1999,(7).
[3]夏斌,陳道富.國際貨幣體系失衡下的中國匯率政策[J].經濟研究,2006,(2).
[4]宗良.對國際游資沖擊金融市場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1997,(11).
篇6
關鍵詞:俄羅斯經濟;經濟結構;通貨膨脹
中圖分類號:F151.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0961(2008)02-0005-05
2007年俄羅斯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執行情況均好于原計劃及年初的預測值。這已是俄羅斯第八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年,國內生產總值相當于1990年的指標。可以認為,俄羅斯已恢復了元氣。在世界經濟論壇的2007年“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榜上,俄羅斯在131個國家中排名第58位。與上年相比,前進了兩位。2007年的經濟成就,為未來幾年俄羅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2007年俄經濟形勢主要特點
總體看來,2007年俄羅斯經濟發展速度加快。2007年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2.99萬億盧布,增長率為8.1%[1],突破了俄政府年初提出的6.2%的增長計劃,也超過了上年6.7%的增速;人均GDP約9 500美元。生產進一步發展,投資大幅增長,國家財政超額完成,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對外貿易額也保持增長。但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攀升的通貨膨脹問題,令俄羅斯政府十分憂慮,同時,俄經濟增長并未擺脫對能源、原材料的過分依賴,經濟增長質量不高。
縱觀2007年俄羅斯經濟形勢,可以概括為如下主要特點:
(一)加工業生產增速加快,建筑業進入領先行業。2007年俄工業、農業、建筑業發展加速。工業生產增長6.3%,其中加工業增長率為9.3%,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而相比之下,開采業產出速度有所放緩,礦產資源開采僅增長了1.9%。建筑業增長了18%以上,對國家經濟的貢獻率增長。農業發展形勢趨好,產值增長3.3%,糧食產量8180萬噸,比上年增產340萬噸。這些部門的加快發展,使俄經濟結構出現了積極變化。
(二)投資活力增強。2007年,俄羅斯的固定資本投資增長21.1%,達到6.63萬億盧布[2],增速前所未有,遠高出最初預測的11%。而且,投資的增長不僅僅是在原料領域,在建筑、加工生產等領域都有增長。投資成為拉動2007年俄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國家投入和私人投資明顯增長是投資活力增強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外國投資。俄羅斯經濟穩定,吸引外資的環境不斷改善,投資吸引力逐年提高,外資成倍注入使俄工業生產得到發展。據俄聯邦統計局數字,截至2007年末,俄羅斯吸引外資累計2 206億美元。2007年吸引外資1 2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倍。其中直接投資279億美元,增長1倍。對俄羅斯投資的主要國家是:英國、荷蘭、塞浦路斯、盧森堡、瑞士、愛爾蘭、法國、德國、美國,這些國家占俄累計外資額的84%。外資主要投入俄石油天然氣開采、加工生產、商貿和交通、通訊等領域。
同時,俄羅斯對外投資活躍。有資料顯示,近年來俄企業在境外資產的數量正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2007年俄對外投資額達到746億美元,比2006年高出43.6%。
(三)外貿額再攀新高,但順差減少。2007年俄對外貿易達到新水平。外貿額為5 782億美元,增長23.4%。其中出口3 552億美元,增長16.9%;進口2 230億美元,增長35.4%。由于進口增長加快,大大超過出口增長速度,貿易順差下降,為1 321億美元(2006年為1 392億美元)。2007年對俄羅斯擁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數量增長。中國對俄貿易首現順差。2007年中俄貿易額創歷史新高,為481.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4.3%。中國對俄出口增長了79.9%(為284.8億美元),其中機電設備產品增長了90%(達到87億美元),針織品服裝出口增幅達278%。而俄羅斯對華出口只增長了12.1%(為196.7億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大量增長,達2 500萬立方米;原油出口1 450萬噸,與上年相比下降9%,這是由于中俄雙方尚未就價格達成一致。國際石油高價位,已成為雙方達成新價格合同的障礙。目前,中國是俄羅斯第三大貿易伙伴,俄羅斯是中國的第七大貿易伙伴。
(四)國家財政狀況進一步好轉。俄國家財政收入預算超額完成。聯邦稅務局2007年向聯邦財政上繳的稅收比上年增長了24.9%,達到3.75萬億盧布。財政盈余1.78萬億盧布,為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9%。黃金和外匯儲備創歷史新高。據俄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07年底,俄黃金外匯儲備已達到4 764億美元,增幅為56.8%。在黃金外匯儲備數量上,俄羅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國家穩定基金超過1 500億美元。俄政府外債444億美元,比2007年初下降了13.7%。同時,拖欠工資減少為四年前的1/10。
(五)消費需求增長。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俄居民收入增加。2007年俄羅斯人均月收入為1.25萬盧布,實際貨幣收入同比增長12.3%[3]。消費需求增長保持較高的水平,零售業銷售總額增長15.2%。俄羅斯人均購買力超過了意大利和法國,已躍居世界第七位。目前居民消費已從家電、汽車轉向住房領域。
(六)能源是保障經濟增速的主要動力。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得益于能源優勢,能源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率在50%以上。在普京任總統的八年里,俄羅斯能源出口創匯達近1萬億美元。除出口收入外,2000―2007年,俄羅斯還從石油天然氣公司和相關企業征收各種稅費7 000億~7 300億美元。2007年,國際能源價格的飆升成為俄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7年俄開采石油4.91億噸,比上年增加了2.1%;天然氣開采量為6 510億立方米。據俄聯邦統計局數字,出口結構中能源產品占64%,為2 256億美元。原油出口2.58億噸(上年為2億噸),創匯1 213.8億美元,增長18.7%,占出口總額34.4%;天然氣創匯448.44億美元,增長2.2%,占出口總額的12.7%。石油美元使俄財政收入大增。
(七)通貨膨脹攀升。2007年,俄羅斯在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存在物價上漲過快的問題,通貨膨脹風險不斷增長,通脹率達11.9%,超過了政府原計劃8%的目標。俄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世界糧食價格上漲、國內食品生產能力有限、貨幣供應增長速度過快等。為抑制通貨膨脹,俄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穩定食品價格,其中包括內部貿易的調控、刺激本國農產品生產等,但未能奏效,通脹趨勢仍在繼續。
(八)經濟存在不少隱憂。這主要包括:俄羅斯還沒有擺脫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狀況,經濟結構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受產業結構現狀的影響,經濟增長仍然主要是依靠發展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而取得的,對世界油價的預測方案仍是制定聯邦預算及財政計劃的基礎。在2007年出口總額中,85%是能源等原料的出口,機械設備出口所占比例僅為5.6%。目前,俄經濟效率極差,勞動生產率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比歐洲和美國落后約30倍。經濟增長質量不高,缺乏競爭力,而缺乏競爭力的經濟增長,其基礎是不牢固的。
東部地區發展落后。西伯利亞與遠東整體發展水平仍落后于全俄。2007年,西伯利亞聯邦區工業生產增長4.2%[4],加工業低于全俄3.6個百分點;農業、建筑業增幅略高于全俄;最好的指標是固定資本投資,增長22.3%。遠東聯邦區經濟趨勢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工業增幅達21.3%,其中礦產開采增長36.5%,加工業生產增長6.8%;農業產值增長2.7%;建筑業增幅為4.4%,不到全俄1/4;人均實際貨幣收入增幅9.1%,零售額低于全俄近5個百分點;固定資本投資增長13.2%,低于全俄8個百分點;吸引外資比上年減少近7%(在全俄吸引外資增長超過1倍的情況下)。長期以來,西伯利亞與遠東作為俄歐洲部分的原料基地來發展,結構性問題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瓶頸”,而國際市場燃料原料高價格又延緩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由于經濟發展落后,西伯利亞與遠東居民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全俄,人口流向國家歐洲部分的現象仍在繼續。
財產分化持續蔓延,貧富懸殊是最尖銳的社會問題。在俄羅斯10%最富裕者的收入總和與10%最貧困者的收入總和相差16倍。據俄羅斯科學院人口社會經濟問題研究所的計算,這個指標實際上大約為30∶1。尚有14%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俄專家認為,社會不均問題不僅表現在收入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能否享受到社會福利方面,如良好的教育、衛生保健、住房。能夠享受這些的在俄羅斯只有10%~15%。這種機會差異加重了分化的后果。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俄羅斯經濟已進入持續穩定增長的軌道。預計2008年及以后一段時期仍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但同時,應該看到,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二、2008年經濟發展預測
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韋杰夫明確表示,將“延續”普京的政策。輿論也普遍認為,在梅德韋杰夫任期內,俄羅斯將繼續貫徹“普京強國戰略”,保持經濟快速增長。
(一)保持繼續穩定增長趨勢
俄羅斯政府提出,2008年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不低于6.7%,工業生產增長不低于5.7%,固定資本投資增長不低于14%。從俄政府提出的宏觀經濟工作的具體任務和目標來看,預計2008年俄經濟仍會保持繼續穩定增長的發展趨勢,但增速將總體放緩。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俄政府將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這主要包括:
1.轉向創新型經濟模式。俄政府強調,要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必須改變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經濟模式,向創新型的經濟模式轉變。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有資料顯示,在俄羅斯目前積極從事創新技術的企業僅占10%~11%,而在發達國家則為40%~50%以上。俄聯邦財政將對有前景的研發方向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累人力資本,保存科學人才。2008年用于發展創新型經濟的聯邦財政資金為110億盧布。目前,俄各地區都把開發創新技術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但是,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經貿部估計,創新經濟發展效應將在5~6年后方可顯現。
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靠增加消費拉動經濟發展是俄羅斯政府近年來努力的方向。在2008年,為了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俄政府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將兌現大幅上調工資和退休金的承諾。根據居民消費正迅速轉向住房趨勢,俄政府已制定了龐大的住房建設計劃。
增加投資。這是俄羅斯政府保持2008年經濟繼續增長的又一重要措施。將進行國家投資和大力吸引私人資本,進一步增強國內經濟投資活力。根據俄政府的計劃,將大幅增加對能源深加工、電力、高科技研發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繼續吸引外資以促進生產發展。2008年2月以來,石油價格的增長使俄羅斯的投資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去年外來直接投資增長近1倍,預計今年仍將繼續增長。有專家認為,未來幾年里,俄羅斯將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中心之一。應該指出的是,俄羅斯的投資環境還不盡如人意,首先應加強投資標準的透明度和投資信息的公開。
同時,俄政府支持國內企業實行海外并購。2008年2月7日,俄羅斯工商界自發成立了合作與投資國際委員會,為企業家走向海外搭建平臺。
2.抑制通貨膨脹。2007年的通脹增長趨勢延續到了2008年,降低通脹成為俄政府2008年的一項主要任務。俄羅斯財政部計劃將2008年的通貨膨脹率控制在8.5%以內。普京指出,2008年重要的不僅僅是抑制價格,還須考慮農業生產能力的發展。目前,食品進口的全國平均水平超過40%,大城市的比例超過70%;某些食品的進口超過85%,進口份額最大的是肉類。俄政府計劃,2008―2012年農業生產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并將把發展畜牧業作為重點,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畜牧業目前僅相當于蘇聯時期產量的60%,計劃五年后將完全保證食品自給。
3.仍將發揮能源支柱作用。在推動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同時,依靠能源出口獲得外匯收入仍將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西西伯利亞油田產量增長有限的情況下,俄石油開采的整體增長將由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大陸架保障。計劃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建設統一的天然氣開采、運輸和供應體系。俄政府擬采取包括提供稅收優惠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加大對東西伯利亞油田開發的投入力度。同時,遠東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和薩哈林州的油氣開采與加工速度將加快。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擬在2009年第四季度完工。根據俄羅斯工業與能源部預測,2008年,俄羅斯石油開采量將達到5億噸,天然氣開采量達到6 730億立方米。分別將比上年增長2%和3%。在今年世界能源價格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情況下,俄能源出口即使不大幅增加,收入仍可能超過2 000億美元。這將為俄羅斯帶來穩定的財政收入。
4.實施東部地區大開發戰略。俄羅斯東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潛力,對全俄具有戰略意義。沒有東部地區的大開發,俄羅斯的經濟繁榮將無法實現。俄政府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指出,不能有效而迅速地解決遠東和外貝加爾地區的發展問題,國家就不可能得到發展。目前,俄羅斯把西伯利亞和遠東提升到保障全俄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心地位。為加快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發展,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在西伯利亞實施《西伯利亞發展新戰略(2008-2020年)》,并以一系列大項目推動該地區的經濟增長。2020年前,西伯利亞聯邦區總產值擬以每年7.5%~8%的速度增長。同時,聯邦預算將大量撥款實施《遠東和外貝加爾2013年前社會和經濟發展》聯邦專項綱要,最近4~5年將撥款5 000億盧布。梅德韋杰夫指出,俄遠東地區必須從質量上和數量上實現飛躍,然而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偨y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奧列格?薩福諾夫則表示,“發展經濟是我們的首要任務”[6]。2008年,西伯利亞將實施一系列大項目,遠東將有137項建筑工程開工。俄專家指出,東部地區社會經濟應以超過全俄的速度發展。
(二)經濟發展仍然面臨眾多挑戰
在預測俄羅斯經濟發展前景時,不能不看到俄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這主要是:
1.高通脹有可能持續。擬制通脹成為最棘手的問題。俄政府將兌現大幅上調工資和退休金的承諾,加上不斷增加的社會性支出和日益擴大的投資規模,通脹形勢有可能加劇。俄食品價格仍在上漲。2008年2月最低食品消費額為每月1 880盧布,與2007年12月底相比上漲4.3%。前兩個月的通脹率已達到3.5%,大大高于去年同期。進口肉類和奶粉增加,進口肉類在俄商品市場上的份額達到46%。由此看來,2008年通貨膨脹率要突破政府所計劃的8.5%以內,將超過10%。通脹會吞噬居民實際收入,導致國內市場疲軟、市場投資吸引力降低,俄經濟的穩定性下降。如果不能有效降低通脹,2008年俄經濟發展將低于預期。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今后工資和收入增長速度將減緩。也有俄專家認為,目前對于俄羅斯來說平穩發展比追求快速發展更為重要。
2.能源原材料模式短期內難以改變。長期看,結構性問題將成為經濟發展“瓶頸”。俄羅斯正在努力擺脫資源型經濟結構,即改變經濟發展以出口原材料為主導的模式。已經采取積極措施推進經濟多元化,強調要發展深加工業,建立經濟特區等以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減輕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使經濟真正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但是,由于加工工業“投入產出”的鏈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國際市場高油價也阻礙了這一進程,短期內俄羅斯原材料的出口結構不會發生大的調整。經濟結構能源模式一時難有改觀。
3.勞動力不足的狀況日益加劇。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而人口數量在繼續減少,勞動力不足的形勢日益凸顯。盡管2007年俄全國出生率達到了16年來的最高,死亡率是1999年以來最低的,但人口數量仍在萎縮。俄勞動力緊缺問題十分嚴峻,特別是其東部地區。目前,海外數百萬的俄羅斯人仍然無法成為俄羅斯經濟和穩定發展的動力。俄總統駐西伯利亞聯邦區全權代表克瓦什寧指出,勞動力保障問題不解決,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就是一紙空文。俄移民局表示,將考慮增加吸引外國勞動移民配額問題。
4.世界經濟增勢趨緩。2008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增長,但增勢趨緩,同時,不確定性增加。俄對世界經濟變化的反應非常靈敏,因為俄石油和金屬占總出口量的80%以上。不僅能源出口收入是俄保持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而且俄國內消費市場大部分也依賴進口。許多專家擔心,一旦西方經濟出現危機、國際能源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將會對俄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但因高油價的支撐,俄羅斯經濟比世界經濟穩定。況且2008年以前俄已經積累了近5 000億美元的外匯黃金儲備,這不僅僅可保證預算,還可防止來自外部的動蕩。日前受美元下跌和歐佩克不增產決定的影響,國際油價再創歷史新高。預計未來為俄羅斯市場提供支持的油價也不會大幅降低。從經濟總體情況來看,俄羅斯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平穩承受世界經濟的衰退。俄政府已決定,從2月1日起,政府穩定基金正式拆分為后備基金和國家福利基金。一旦世界能源價格下跌,國家收入減少,后備基金將用于補充財政收入,還可用于償還國家外債。國家福利基金則用于補充國家退休基金的不足。
此外,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還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特別是交通運輸設施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俄將超前和綜合發展基礎設施,要建設公路、鐵路、橋梁、輸油氣管道。俄羅斯已提出一整套鼓勵投資的辦法,為基礎設施領域吸引長期投資。
2008年的經濟形勢直接影響2010年前經濟翻一番目標的實現,因此,對于俄羅斯來說,這是關鍵性一年。按照普京所說,2000―2007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2%,只要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保持7.8%,俄就有望在2009年底前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就是說,2008年和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必須不低于7.8%,這有一定難度。如果俄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貨膨脹,那么經濟形勢將受到影響。還應考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也會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影響。
保證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是俄羅斯復興大國地位的基礎。日前,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公布了2020年前俄羅斯長期發展構想。俄羅斯的更宏偉目標是,在2020年進入世界前五名經濟強國之列。這成為俄羅斯全國上下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истемы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Счетов[EB/OL].www.gks.ru.2008-01-31.
[2]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Положении Субъект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07 Году[EB/OL].www.gks.ru.2008-03-13.
[3]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Статистики.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Исполнение Бюджетов[N].Российской Газете,2008-03-14.
[4]Сибстат.Индексы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Объема Основ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Регионов Сибирского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Округа за Январь - Ноябрь 2007 года[EB/OL].www.sibfo.ru.20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