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發展前景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信息化發展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被彼得?德魯克描述為最后一塊“經濟的黑色大陸”的現代物流業,作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增加經濟效益的“第三利潤源泉”,正成為諸多企業面向21世紀的戰略選擇。永城的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永城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和神火集團。隨之發展起來的物流行業也有了更多的進步。當前,永城市的物流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
一、永城市物流現狀研究分析
(一)物流發展現狀。近幾年永城市物流業發展迅速。伴隨著永城的城市化建設,物流業規模也不斷在擴大,如今已有50多家不同規模的物流運輸企業。但其物流行業比較復雜,就傳統的“黑白經濟”產業而言,永煤、神火兩大集團以煤炭為主的運輸業務主要是由自己的物流部門來承擔;面粉的運輸仍就依靠廠家車輛、雇用車輛,甚至客戶方的車輛。永城的現代第三方物流是一個短缺,傳統行業的物流幾乎沒有外包業務,大部分物流運輸企業承擔的是“零擔”業務,這使得物流行業很復雜,缺乏專業化和服務個性化。
(二)物流發展中面對的問題。 永城市物流業雖然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發展且呈現蓬勃的生機,但我們仍然要認識到一些潛在的問題。經過調查研究分析,我們發現永城市物流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散亂無秩序,效率低下。近幾年永城市的物流運輸企業不斷增加造成了數量多,分布散亂的現象,甚至掛個牌子就可以成立物流公司,這樣的公司很難得到客戶的信任,也使得行業的信譽出現問題。這些小公司沒有強大的后備支持,甚至要租車運貨,致使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市內的物流業處于無秩序經營的狀態,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永城物流的整體形象。
2、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健全完善的行業準入機制,是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基礎。而市內相關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我市物流行業門檻很低,很多經營者不具備經營資格,業務素質很受質疑,且配送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統一管理,致使各企業間競相壓價,存在惡性競爭。這些都擾亂了物流行業正常經營秩序,影響了我市物流行業健康發展。
3、電子商務平臺運用不規范。由于永城市的物流行業散亂的先天條件,導致針對不同類型產業的物流運營模式的建立和運行進入困境,各類信息服務的緩慢步伐不適應快速增長的行業規模。因此合理規范的建設和運用電子商務平臺,是物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二、物流發展優化建設策略
(一)建立城市物流園區。物流業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之一,為了永城物流的更好發展,我們也應該努力建立永城市物流園區。
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趨于市場化、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是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而物流產業的發展也反過來促進城市工業生產、金融和服務等產業經濟的協調高速發展。現今,全國各個地區和大、中城市紛紛提出建設城市現代物流。而城市現代物流建設的合理途徑就是建設物流園區,園區集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配套建設配送中心,從而建立有多層次城市物流系統。這個系統具備集散、中轉、配送等功能,可以使整個城市的物流企業承受較低的費用支出和運營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優勢和整體優勢。
永城市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先是規劃建設了盛華物流園區,現在已經吸收十幾家物流企業進入。同時還計劃著建立一個集物流、倉儲、信息、運輸車輛等統一協調管理的大型沱南物流園區。相信永城的各大物流園區能夠蓬勃發展,貫穿各個城區、鄉鎮,從而支持促進永城的經濟發展。
(二)建立行業服務理念,全面提高服務質量。 物流業應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以服務為中心進行發展推廣。提高服務水平,贏得客戶的信任,積聚好的信譽,從而提高整個行業信譽,促進物流業的進步。
近日,京華時報報道,某快遞公司有關負責人說起內部頻發的盜竊案時,談笑風生。另外,分揀郵件主要靠扔,據統計每天有2000多萬件快遞包裹在中國大地上被運送投遞,從業者上百萬,野蠻分揀,郵件丟失的亂象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痼疾。我們要樹立物流服務整體質量管理的思想,保持物流服務的高質量和特色,還要強化質量意識,提高物流服務人員對服務質量重要性的認識,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從而促進永城物流的快速發展。
三、永城物流發展前景
永城有“黑白經濟”支柱,所謂“黑色經濟”,即以煤炭資源為基礎的經濟。而“白色經濟”就是面粉產業經濟。現今,永城新城的建設推動了這個地區城市化的發展,積極修建公路、鐵路(現已確定鄭徐鐵路在永城設站),進一步提高交通能力,給永城物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市應積極促進傳統經濟行業與物流業的交流融合,采取有力措施,結合第三方物流,實現信息化供應鏈,從而促進我市物流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我市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崔介何 編著 《物流學概論(第四版)》
[2]黃鐘鼎 主編 潘洪偉 張書源 副主編 《現代物流管理》
[3]李傳榮 主編 《物流管理概論》
[4]陳柳欽 建設以城市為中心的現代物流中心
作者簡介
付亞楠,女1988.11-,籍貫:河南省商丘市,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010級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
周靜,女1991.3-,籍貫:河南省濟源市,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010級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
史書慧,女1991.12-,籍貫:河南省駐馬店市,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010級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篇2
關鍵詞:郵政物流 電子信息化 發展 問題 建議
郵政物流電子信息化的現狀
電子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郵政物流的電子信息化應用,主要表現在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對貫穿于物流過程中的有用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匯總、辨析、分類、查詢等信息處理相關活動,從而掌控物流商品流通過程的全控制,最大限度地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益的現代化管理活動。2010年10月,第七屆中國計算機大會在浙江杭州召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應邀參加了此次大會,并在IT科學技術成果展覽中展示了郵政信息化的建設成果。在郵政信息化成果展區,郵政向廣大的參與者展示了郵政信息網絡的架構、網點分布情況,金融、郵務、電子商務、速遞物流、經營管理五大類支撐郵政各項業務的應用系統功能和優勢。通過實際操作演示和視頻短片,生動介紹了基于郵政速遞物流平臺的農資連鎖配送系統、基于郵政電子商務平臺的愛心包裹項目以及郵政金融業務處理、風險管控、渠道和經營管理等信息系統支撐體系;特別展示了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以及RFID技術等在郵政行業的應用范例。這些展覽和演示,生動再現了郵政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內部生產效率,加快業務品種開發,豐富服務客戶渠道,推動企業創新的郵政信息化發展歷程。通過郵政集團公司龐大的服務與信息網絡體系,使得通過郵政物流系統進行農資配送成為可能,郵政建立的以農資為主要配送對象的物流連鎖配送業務信息系統的應用,對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在郵政物流信息系統中擁有極為豐富的數據信息資源,對于小企業的營銷管理、銷售服務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郵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帶有一定難度的變革。為了適應越來越大的物流量,電子信息化在郵政物流中的應用也日漸顯著。郵政物流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可以清楚地知道現實的市場需求。對于包括函件業務、包件業務、速遞業務和現代物流業務等業務的運行來說,郵政物流已經開始依靠信息流對物流業務的支撐,采取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運行模式。在物流電子信息化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下,國內已經有許多省市的郵政物流參與投入。比如說廣東郵政,率先確立了“改造傳統郵政,建設電子郵政,發展網絡郵政”的“三跨躍”發展思路,在電子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實現了整體推進。用電子信息技術把分散在不同空間、時間、部門、環節的資源鏈合在一起,通過建立健全業務規范、技術標準、管理制度與流程等標準體系,實現了郵政物流內部各應用系統的有機整合、完全協同。由于電子信息化發展是郵政物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所以電子信息化是郵政物流必須邁過的一道坎,電子信息化在郵政物流中的發展應用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一種必然。在郵政物流的不斷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國郵政物流的電子信息化已經建立了一種基本的模型,開始了有效的運作與探索。
郵政物流電子信息化所具有的優勢
實現郵政物流資源的高度整合。郵政物流主要有五個部分,包括同城物流配送平臺、物流倉儲轉運平臺、物流運輸平臺、物流信息平臺、物流支付平臺等幾個平臺。對于每個平臺而言,都有其獨特的功能。但是相對而言,其各個平臺都是獨立的,并沒有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如果電子信息化在郵政物流中得到全面的應用,那么這幾個平臺將會建立密切的聯系,這樣一來,對于郵政物流而言,便可實現郵政人、財、物和辦公信息的共享,實現平臺的整合,最終實現資源的整合。
提高郵政物流的工作效率。如果郵政物流實現了電子信息化,那么將大大的縮短物流工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大的方便。例如,在傳統的快遞包裹業務中,為了監控包裹的走向及準確的配送地址,通常需要多次掃描包裹上的條形碼,工作效率較低,容易出現差錯。當這一過程通過物流信息系統來完成的話,那么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通過對信息系統進行查詢來得知包裹的相關信息,客戶也可以隨時通過網絡了解到包裹的在途狀態。通過電子信息化作業,郵政物流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增強郵政物流的競爭優勢。中國作為全球最有經濟力地區之一,不僅有著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還有著最大的消費市場。在全球經濟化越來越顯著的今天,很多的跨國公司都有意將制造中心和采購中心向中國轉移,而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則轉向國外市場,國際貿易的增長帶來了對物流高質量服務的現實需求。這就要求物流公司建立一套完整、高效、便捷的現代化電子化信息系統。而我國的物流行業現狀是物流企業普遍功能單一、規模普遍較小。郵政物流正好抓住這一良機,通過發展電子信息化,以信息技術武裝自身,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就能為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如果電子信息化在郵政物流系統中得到良好的應用,那么首先帶來的便是良好的經濟效益。資源的整合、平臺的共享、服務的完善、信息的暢通,勢必節約大量的勞動力,從根本上實現節約。隨之而來的,便是郵政系統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出現,在保持郵政傳統業務如報刊發行、函件、包裹、匯兌、速遞、集郵、廣告等的正常運行盈利外,以郵政物流配送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郵政物流的電子信息化發展應用,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外,郵政綜合服務滿意度也將得到很大的提高,會進一步提升郵政物流良好的社會效益。照此發展,將會使郵政物流的客戶感覺越來越方便,從而郵政將會開拓更多的領域,使郵政物流的路子越來越寬,使客戶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篇3
關鍵詞:物流;信息化;可行性;物流成本;競爭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
一、物流信息化在物流發展中的作用及意義
物流是20世紀70年代末從國外引進中國的。那時我國還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國民經濟比較落后,雖然物流活動(包括倉儲、運輸、包裝、配送、批發零售及外貿等等)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物流業的發展卻一直未被人們所重視。一直到1984年,我國出現了第一個物流組織―――中國物流研究會,它的成立在當時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物流信息化能促使物流成本的減少
無論是企業物流還是物流企業,如何對自身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如何實施管理和決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帶來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物流系統中,大量的信息不僅隨時間波動,而且還依賴于氣象和經濟條件,是不穩定的。因此,物流管理和決策作業與活動,需要實時地分析各種條件,并在最短時間內,給出最佳實施方案。諸如配艙、裝箱、運輸資源的使用、運輸路線的選擇、工作計劃的擬訂、人員的安排、庫存數量的決策、需求和成本的預測、系統的控制等等,都需要優化或智能規劃。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自覺運用智能規劃理論和方法,實現管理和決策的最優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企業提高競爭力
從競爭的范圍上來看:過去傳統的物流活動往往是表現在倉儲、運輸環節上或者包裝環節上等一些單獨的環節上,工商企業往往非常關注這些單一環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應鏈形成以后,特別是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以后,這種競爭不再停留在單一的環節上,而是把整個物流過程或者供應鏈過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為競爭的主要焦點。特別是在加入WTO,企業應用物流信息化以后,物流競爭已從環節的競爭轉到物流供應鏈的整個過程的競爭。如果不采取信息化,物流企業就沒有競爭力。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很多國際上的物流活動都是在自動化倉庫、多式聯運等一些物流設施的提升上來提高自身的效率,可以說在信息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物流的很多技術手段是停留在設施能力的提高和設施水平的提高上。
二、我國企業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企業物流信息化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網站的功能主要以基礎應用為主,多是用于企業宣傳,其次是信息服務,以及內部通訊,作為電子商務平臺的比例相對較少,大約占21%,另外,我國絕大部分企業的物流信息化歷史比較短,基礎薄弱,加上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和結構都處于變動之中,加上信息化的項目一般投資較多,風險也較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進步發展及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我國企業物流信息化必然有一個美好的發展前景。
1.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大力度推進行業信息化的進程
除了與有關政府部門、兄弟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界的代表共同研究整體規劃和行業標準、規范外,同時還開展案例研究和推介工作。案例孕育著規范和標準,案例是可實施的規范和標準,優秀的案例就是實實在在的整合。
2.IT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量大,IT技術作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流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誰掌握了IT技術,誰就獲得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只有通過IT技術,才能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為客戶提供盡可能多的增值服務,IT技術完全有能力構筑一個高效的信息平臺,使物流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對客戶的要求做出快速反應,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3.奧運物流帶來巨大機遇
盡管跨國巨頭包攬了奧運物流的直接業務,但對于我們國內的中小物流企業來說,還有奧運會主辦城市、主辦國的旅游、娛樂、餐飲等奧運物流的間接業務可以挖掘和爭取,也可以通過與外商的合資或合作經營,彌補在物流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缺口,同時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作為奧運物流承包商的合作伙伴,進入奧運物流市場。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尚顯弱小的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奧運的機會發展壯大起來,從歷屆奧運會物流供應商的管理和運作中吸取經驗,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單位: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世文.物流管理信息系統[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64-67.
篇4
從下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及深入的了解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的現狀。
1.當前信息技術在物流業中的普及情況分析,如下所示:A:有信息系統39%B:無信息系統69%從上面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到當前在我國,信息化在物流業中普及率并不高,人工作業方式還是在多數物流企業中占主要地位。
2.就當前信息系統在物流企業的應用情況分析,數據下所示:A:倉儲工作管理38%B:庫存管理31%C:運輸管理27%D:財務管理38%E:其它30%就當前信息系統在物流企業的應用情況來說,在物流企業的實際運營中各個環節都有存在,這就說明了物流企業在信息發展中的需求多樣化的特點。
3.從當前企業信息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數據圖如下所示:A:遠程通信功能26%B:業務管理37%C:查詢功能34%D:決策分析17%從當前企業信息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功能簡單、功能層次低是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大部分信息系統是只有簡單的紀錄、查詢和管理卻缺少決策、分析、互動這些功能。
二、信息技術——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當前必須承認的事實是我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對比起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這其中的原因有物流發展歷史的長短,也有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另外在經濟體制方面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等一些技術條件問題也是主要的約束,這就造成了如組織形式、市場規模、競爭方式、設施條件等一系列難題和困擾著我國的物流產業的發展。另外由于市場規模受限難以擴大,對物流產業的發展形成較大的市場約束。手段單一的物流企業服務,而使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物流增值服務難以發展。使物流自動化水平受到各方面的制約,難以提高。物流活動在上下游企業之間協調困難,使企業對市場的反映能力和競爭力都受到影響。流程優化技術如ERP、SCM等和信息共享技術如EDI、互聯網等在我國的企業中并沒有廣泛的應用,這就造成很多上下游企業間的物流活動得不到協調,這直接造成這些企業在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物流流程優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上并無法開展,同時也造成這些企業間出現重復操作、準確性差、可靠性低等物流活動問題難以解決,進一步的造成低效的企業的物流運作效率,使物流的資源占用和成本開支難以縮減,這就是我國企業庫存水平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在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方面,一般的上下游企業之間基本缺少建立快速、及時和透明的信息傳遞和機制,這使得他們在對市場需求變化中顯得反應遲鈍,這不但使企業競爭能力削弱,更是擴展到上下游企業甚至在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智能化、標準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
自動化、信息化的在高層次應用中體現在智能化。大量的運籌和決策體現在物流作業過程中,例如設計與優化物流網絡、選擇運輸(搬運)路徑、選擇運輸的裝載量,優化貨物的拼裝、排程和調度運輸工具、確定庫存水平、選擇補貨策略、調配有限資源、選擇配送策略上都必須考慮優化處理,這些都要求管理者要懂得運用優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現代物流知識研究和解決問題。而同時在國際上,由于近年來出現的相關技術如: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運籌學、仿真學、數據挖掘、智能商務和機器人都已經具備著比較完善的研究成果,且能夠在實踐中的物流作業中得以運用。所以,物流的智能化趨勢將是物流行業物流發展的方向。另外現代物流技術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和發展趨勢是標準化技術,這同時也是現代物流技術得以實現的基礎。標準化技術體現在物流活動的環節如:運輸配送、存儲保管、裝卸搬運、分類包裝、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技術都要求要有一套準確科學的標準。如在物流設施、商品包裝及設備上的標準化等,實現物流技術的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必須在實現了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標準化前提下才能夠保證。這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表現中尤為明顯,在國際間還沒有形成物流作業的標準化的時候,全球化的物流運作根本不能開展,所以說這些都是阻礙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四、結語
篇5
一、物流管理軟件的發展現狀
物流供應鏈是繼 ERP 之后,成為軟件領域的又一熱點。中國物流等權威調研結果顯示,2001 年,我國涉及物流貿易年總支出高達 1.9 萬億元,物流運輸等總成本占 GDP 的 20%左右的比重。以上數據可以說明兩個方面的內容。1.我國企業對物流管理的水平比較低,而且對物流的支出的成本過高;2.這些數據也深刻顯示了我國物流軟件市場所潛在的巨大市場,在此領域有也能夠產生很大的經濟利益。在物流業相對發達的今天,原來物資倉儲運輸企業是我國物流企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其還是簡單的餓電算甚至手工的管理模式;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是我國物流企業相對次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大型企業為滿足自身對物流的需求,利用自身的物力、財力專門成立自己企業的物流部門,他們的物流部門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也為其他方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不過現階段物流行業里最為活躍的成分還是最新興起的物流企業,這些企業中的一些代表如金港物流、珠海九川以及上海外高橋。金港物流、珠海九川以和上海外高橋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實現信息化管理物流的新秀。
我國物流管理軟件的供應商還不包含國外比較知名的 IT商、物流商就有幾百家,這些物流管理軟件的公司在我國的物流軟件市場上積極撈金,創造了很大的經濟財富。但是傳統的ERP 以及財務軟件廠商依然有很大市場占有率。上海港虹科技在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脫穎而出成為了物流軟件行業的新銳。港虹科技通過長期的調研和利用自己敏銳的市場觀察力發現,不斷發展中的中小貨代企業對信息化發展也有很強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其本身資金不充裕,規模較小,使的市場上存在的很多物流軟件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對信息化的需求。港虹科技的Route5 海空運國際貨運所的管理信息系統為這些企業實現信息化創造了可能。正因為如此,港虹科技被眾多企業所認同。按照物流管理軟件廠商背景可以把物流管理軟件廠商分為以下幾種。1.國內管理軟件廠商。國內軟件管理廠商在財務軟件和企業管理軟件等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能夠充分了解軟件企業的物流過程和業務特點,在產品技術和經驗上相比其他軟件管理廠商占有不小的優勢。2.國外物流管理軟件品牌,國外物流管理軟件的代表是 SAP、EXE、i2 等,它們擁有更加成熟的技術,但是不能充分了解國內物流軟件企業的關系,對國內物流的現狀也不了解,所更缺乏在軟件的支持及軟件的開發上的全程服務。3.從用戶轉變而來的廠商。這些由用戶轉換而來的廠商的能夠充分了解物流公司、特別是與其相類似的物流企業的需求。實際上國內物流軟件企業,對自己開發的物流管理軟件的使用率占到了 30%的份額。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國內物流管理軟件市場根本沒有形成深入人心的品牌,各個物流軟件企業還處在競爭激烈的時期。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不但與物流本身的復雜性和誘惑力有關,更大部分還是因為物流軟件管理市場剛剛興起、物流管理軟件應用本身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物流管理軟件它們在國內的發展時期很短,不像財務軟件和 ERP 軟件,它們都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期。也就是我國的物流管理軟件還沒有經過很多用戶挑剔,這是形成成熟的軟件的必經過程,所以,國內要形成成熟穩定的物流管理軟件還需要一段時間。現階段,國內市場上物流軟件其中一部分能夠滿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需求,這些第三方公司包括運輸管理軟件、倉儲管理軟件等,也有一部分能夠滿足貨代公司物流的需求。但是任何一種物流管理軟件的功能和易用性都需要進一步改善。
二、物流管理軟件的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物流業市場也正在向的物流信息化飛速發展。隨著我國加入 WTO 之后改革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我國內物流軟件市場向二元結構邁進。二元結構的主要形式是,由一些先進企業和發達的跨國公司組成國內客戶群的高端市場,在此基礎上推進國內中小企業客戶逐步實現信息化發展,通過實現企業自身的信息化完善它們所處的物流軟件的低端市場。在現階段的發展形式下,國內企業最主要的需求內容還是實現其自身的信息化。一些改變不了的事實就是,國內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企業最主要的需求還是在軟件市場規范的范圍內實現物流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以及共享,在共享的基礎上建立相應決策,進而實現對物流的控制,但是所有這些的實現還是依賴于物流軟件所采集信息、數據的機制。但是在物流管理軟件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明白,每個企業對于物流系統所要實現的功能要求并不相同,一些調查顯示,用戶最希望的是物流管理軟件能夠大大改善其存量管理功能,對物流軟件存量管理功能的關注率達到百分之四十多,當然用戶也比較關心物流軟件的數據交換、車輛管理和物流計費功能的實現。
企業管理軟件作為現代貿易中出現的熱點問題,未來幾年內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對物流軟件技術的改進和高端產品的應用上面。1.物流管理軟件的技術。物流管理軟件將會朝著更加成熟的方向邁,其集成化程度會越來越高,開放性兼容性也會越來越強。2.隨著物流管理軟件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一些高端的大型主機、UNIX 服務器的廣泛應用也為時不遠,這些高端產品的應用對求物流管理軟件的要求也會異常嚴格。不但會要求這些物流管理軟件能夠在 NT 平臺和 SQL 數據庫上安全有效的運行,其開放和兼容性也要越來越好,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物流管理軟件能夠在高端UNIX服務器和OS/390等大型主機系統上以及 DB2、Oracle 數據庫上安全穩定的運行。
隨著物理產業的發展,物理管理軟件將會越來越專業,功能更加豐富,更加全面,特別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隨著移動電話、PDA、筆記本等移動設備的發展,以及車載通信系統的普及,物理管理中心也將利用現有的各種移動設備對配送車輛、移動中轉、倉庫等進行實時監控,對物品運輸進行實時調度。與此同時,物流軟件將會更加專業化,更加接近企業的相關需求,業務模型也會更加多樣化,也會有更多的組件供相關企業選擇。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競爭格局將會加劇未來物流管理軟件的淘汰速度,市場會逐漸被幸存下的少數幾個品牌所占有,而這些品牌將會利用自身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實力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領先地位。在一到兩年時間內,物流管理軟件用戶通常會遇到關于系統擴展和軟件升級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這些就要物流管理軟件廠商必須具備強大的售后服務能力和優秀的計數支持,同時要求物流管理軟件在設計上具有很好的擴展性。港虹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再加上專業團隊的不斷研發,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適應技術的變革。據相關專家預計,物流軟件行業的市場規模會以百分之四十的速度增長,逐漸成為企業最為重要和應用最廣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因此,物流軟件市場不僅僅面向制造業、零售業以及第三方物流業,更要面向各個領域的的企業,他們都能夠通過建設高質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統而獲得客觀的經濟利益。那些積累了豐富的物流領域經驗的物流軟件公司才能得到市場和廣大客戶的青睞,因為只有這些有著豐富經驗的公司開發出來的軟件才能真正的提高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程度,為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提出更合理、更實際的建議,真正的為企業帶來管理和效益的提升。同時借助企業自身在物流領域積累的一些經驗,可以為客戶提供增強管理和優化業務流程方面的合理建議,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和資源的優化,幫助客戶在增值服務方面的開發。
篇6
【關鍵詞】射頻識別技術;計算機;物聯網;現代物流;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in Modern Logistics
Wei Juhong
(Shanxi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Taiyuan 03002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Internet of Things(IOT)became a research hotspo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eld.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RFID has been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logistics.In this paper,over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IOT and introduced the key application technology,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he applications of RFID technology in various aspects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were described.Finally,pointed out the main points need to focus on and the problems need to solv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rnet of Things logistics.
Key words: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Computer,Internet of Things,Modern Logistics,Application
1.引言
新一代網絡技術——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被視為計算機信息領域內又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物聯網技術的開發應用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巨大的經濟價值,必將深刻的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1-2]。目前,世界各主要大國都高度重視物聯網發展計劃,在物聯網技術開發應用將對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的刺激下,國內外掀起了研究開發應用物聯網的浪潮。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紛紛出臺物聯網發展計劃,進行相關技術和產業的戰略布局,美國更是將物聯網定位為確立保持美國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2]。2009年,中國總理在視察無錫時提出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納入重點產業,由此中國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3-4]。
基于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的物聯網技術被首次提出時,物流行業被寄予厚望,以沃爾瑪為首的西方大型零售商實施“RFID”戰略,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謀求相對于競爭對手更大的競爭優勢[5-6]。全新的物聯網應用在現代物流中,必然對物流業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配送系統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等諸多方面產生重要而深刻影響[7-14]。
2.物聯網概述
2.1 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概念由麻省理工學院(Ma
-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自動識別中心(Auto-ID Labs)的研究人員在1999年提出后,物聯網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和統一的定義。國際電信聯盟、歐盟執委會、中國政府等不同組織、機構都對物聯網給出了不同的定義[2,4,15]。總的來看,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擴展和延伸,以一定的通信標準、協議為基礎,通過信息傳感設備,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人到人(H2H)、人到物(H2T)和物到物(T2T)的互連,其核心就是實現物體間的互聯,實現物體間信息交換和通信。
2.2 物聯網發展簡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的研究人員于1999年首先提出了物聯網(Inter
-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16],認為物聯網是把所有的物品通過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的網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進入21世紀,物聯網在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與研究。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國家集團把物聯網技術的開發應用視為振興經濟、保持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紛紛推出自己的物聯網發展計劃,并制定了詳細行動方案,在國家層面推進物聯網的有序發展[15,17]。
2005年和2008年在突尼斯、法國相繼召開了世界信息峰會和物聯網大會探討物聯網技術和未來發展愿景等大量物聯網相關議題,指出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并會給世界面貌帶來深刻的改變[2,18]。
2009年,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n
-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
-ration,IBM)和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
tion Foundation,ITIF)共同向撰寫的《復興的數字之路:增加工作、提高生產率和復興美國的刺激計劃》報告指出[17,19],通過增加對信息通信技術投資在短期內就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此報告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進一步刺激了各國發展物聯網的熱情。同年,在視察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提出“感知中國”理念[20],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4]中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與應用”明確納入重點振興產業,以期加速中國物聯網的研究開發和建設。
3.物聯網相關技術發展概況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物聯網報告,在報告中提出了物聯網的四個關鍵性應用技術[2]: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傳感技術、智能技術以及納米技術。下面就對排在第一位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做一些簡要介紹:
無線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需人工操作,非接觸式的,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信息,并且可在各種惡劣環境中工作的一種的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物流等領域。RFID標簽存儲一個唯一編碼來標志現實中的物體,業務流程中產生的與之相關的信息存儲在數據容器中,當需要時以該編碼作為查詢值通過網絡獲取相關信息[21]。RFID技術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識別速度快,與互聯網等技術相結合,就可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22-23]。
RFID通常是由3部分組成[24]:(1)標簽(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2)閱讀器(Reader):讀取標簽信息的設備;(3)天線(Antenna):在標簽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我國科學家在無線射頻識別領域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探討,例如,劉志峰等[25]構建的網絡模型,實現了自動化的物品跟蹤進程,使產品的跟蹤性能得到了優化,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孔寧等[26]建立的物聯網資源尋址的通用層次模型和應用結構模型,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為物聯網資源尋址的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4.物聯網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
全球物聯網研究及建設如火如荼,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究也開始加速,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都有了新的突破與進展。物聯網技術的雛形就是在物流領域的直接應用,對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的應用,為這個被稱作“第三方利潤源”行業的發展,國內的科學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對物聯網物流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下文將對我國科學家在物聯網物流領域的應用研究的做一簡單介紹。
王剛等[27],分析了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典型應用模式,從物流信息系統、方位產品物流業模式、第三方綜合物流業務模式、快運業務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還詳盡分析了一種面向物流倉儲管理的RFID系統的組成、流程和功能。
王燁[28],針對時下物流行業運作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介紹了基于RFID技術條件下物聯網的優勢,以及在保障安全方面的應用。論文指出物聯網技術進步對推動物流行業發展所具有的積極作用。
謝勇等[29],將RFID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利用RFID電子標簽作為產品識別的手段,利用物聯網來獲取入庫產品的詳細信息并自動生成入庫單,針對物流業傳統入庫管理中存在的兩大瓶頸問題——產品識別和產品信息獲取,提出了基于物聯網的自動入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原理,對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分析,利用RFID技術實現了一個自動化入庫管理系統,提高了產品入庫的準確性和快速性,并通過應用實例說明了系統的優點。
梁家海、王登清、黃志雨等[7-9],分別從RFID技術在物流業倉儲管理中的各流程、各環節中應用;針對現有倉儲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構建智能物流倉儲管理系統;高效率實現倉儲物流的出入庫管理及庫內作業等業務管理;并對物聯網在物流倉儲系統中的應用進行了前瞻性研究。
嚴天寶、廖燕、耿雪霏、趙愛平等[5,10-12],從物流行業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對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在優化和改善供應鏈管理各環節中的應用,包括在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固定資產管理、庫存管理、銷售、售后服務等諸多方面,研究RFID技術對于優化和改善供應鏈結構、提高供應鏈管理績效、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中所起的作用。
陳豐照,閻芳等[13-14],針對現代物流配送的特點,提出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物流配送的系統框架,能有效的提升物流系統效率,并研究了我國物聯網物流信息化發展對策。
5.結論
物聯網物流的發展前景令人歡欣鼓舞,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物聯網物流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比如RFID標簽成本高的問題[30],比如相關國際標準的通用性以及國家安全信息安全問題,以及企業商業機密可能被泄露、竊取[28,31]等等方面,可以說物聯網物流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國家層面加大的政策方面的引導和支持,同時也需要各國科學家共同努力攻克上述問題以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將遇到的各種新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曉靜,張晉.物聯網研究綜述[J].遼寧大學學報,2010,37(1):37-39.
[2]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
[3]孫其博,劉杰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3(3):1-9.
[4].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5]嚴天寶,葉平等.提高供應鏈透明度的RFID技術——以沃爾瑪RFID戰略為例[J].物流科技,2008,8:125-127.
[6]武曉釗.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應用分析與展望[J].中國流通經濟,2011,6:36-39.
[7]梁家海,陳海.RFID技術在倉儲管理中的應用[J].微計算機信息,2008,24(7-2):247-249.
[8]王登清.基于RFID技術的倉儲物流應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7,12:30-32.
[9]黃志雨,嵇啟春等.物聯網中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研究[J].自動化儀表,2011,32(3):12-15.
[10]廖燕,魯耀斌等.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8,3:115-118.
[11]耿雪霏.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J].物流科技,2005,7:79-81.
[12]趙愛平,李紅陛等.應用RFID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的研究[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10:97-98.
[13]陳豐照,姜代紅.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統設計與實現[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1,
28(8):19-21.
[14]閻芳,劉軍等.物聯網環境下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1,4:30-31.
[15]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
OM(2009)278 final.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Brussels.ec.europa.eu/in
-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commiot2009.pdf.
[16]Auto-Id Labs./.
[17]朱洪波,楊龍祥等.物聯網技術進展與應用[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1):1-9.
[18]高麒鵬.2008歐洲物聯網大會關注EPC-global網絡構架在經濟、安全、隱私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8,11:10.
[19]朱曉榮,孫君等.物聯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0]王保云.物聯網技術研究綜述[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9,23(12):1-7.
[21]梁昌勇,陸鑫等.基于云計算的供應鏈RFID信息服務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28(9):
3375-3380.
[22]AKYILDIZ L F,et 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2002,38:93-422.
[23]陳積明,林瑞仲等.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信息處理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06,27(9):1107-1111.
[24]STANKOVIC J A.Real-Tim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embedded sensor network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3,91(7):1002-022.
[25]劉志峰,張宏海等.基于RFID技術的EPC全球網絡的構建[J].計算機應用,2005,25(12):14-19.
[26]孔寧,李曉東等.物聯網資源尋址模型[J].軟件學報,2010,21(7):1657-1666.
[27]王剛,魏鳳等.RFID在物流中的應用[J].管理現代化,2006,4:13-16.
[28]王燁.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在物流安全領域的應用[J].科技創業,2010,3:50-52.
[29]謝勇,王紅衛.基于物聯網的自動入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07,26(4):90-93.
[30]牟龍芳.物聯網技術前景展望[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0,4:11-12.
[31]寧煥生,徐群玉.全球物聯網發展及中國物聯網建設若干思考[J].電子學報,2011,38(11):2590-
篇7
[關鍵詞] 互聯網+鐵路物流;現狀;問題;發展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F84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6)12-0050-03
我國是擁有世界上最為發達的鐵路網之一的國家,我國鐵路的運力潛能用恐怖來形容也不為過,提到春運瞬間明了。截止2015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可達到12萬公里,僅次于美國的23萬公里。伴隨高鐵線路的迅猛修建,大量傳統鐵路的運力也將被解放和減弱。在互聯網+的趨勢下,我國鐵路總局于2015年4月10日上線了“我國鐵路95306網站”。近期,由我國鐵路物流組織發起設立的中企云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嘗試著通過線上“交易云”及線下“物流云”的建設實現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高效互動的O2O運營模式。互聯網+鐵路物流的發展提供給我國鐵路物流發展一個全面展現的舞臺。
一、概述
(一)互聯網+鐵路物流的概念
在通過互聯網提供給客戶業務辦理、查詢、追蹤等服務的過程中,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鐵路可以獲取用戶的信息,匯集客戶群體的大數據。
(二)互聯網+鐵路物流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鐵路物流通過線上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將釋放出巨大市場能量。鐵路引進“互聯網+”對本行業的發展帶來頗多益處,有利于多方共贏。具體如下:
1.可以瞄準鐵路物流貨運營銷工作的不足與問題,實現精準營銷。
2.利用互聯網創新思維催生出更加生動多樣的營銷模式。互聯網極大程度上降低了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營銷成本,單純走訪式的營銷方式將被改變。
3.能夠整合客戶的需求和關注點,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打造一個能夠幫助客戶尋找客戶的有價值的平臺,極大地提高鐵路客戶的信息粘度。
4.能夠實現跨區域、跨平臺運力、倉儲能力整合,以及生產、包裝、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各環節能力整合。從動脈到毛細血管全方位打通鐵路物流各個環節。
二、中國鐵路物流的發展現狀
(一)國家政策對鐵路物流大力支持
現代物流是一個具有較強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鐵路各部門的協同合作,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物流管理系統,為開展現代物流服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和組織基礎。同時,鐵路運輸能力強、成本低、全天候和高度調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也具備其他運輸方式不能替代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鐵路具有低能耗、污染小、占地少、能源結構合理化等優點,具有發展綠色物流的先天條件。因此同公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管道運輸這四種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仍然是我國政府最為重視的交通運輸方式。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家對鐵路的發展給予了足夠的政策支持,包括資金的投入,技術的升級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同時,鐵路的建設和鐵路系統的運營一直由國家直接掌控,因此給予鐵路運輸較多的保護性措施,這一優勢是其它運輸方式所不具備的。
(二)鐵路現代物流中心的建設初具規模
鐵路物流具有成為現代物流中心的地理優勢,便于貨物中轉、鐵路貨場一般都城鎮或區域的經濟中心,以通過集中區域技術資源和優勢設備完成鐵路物流中心的現代化建設,特別是是在企業物流的成產物流環節,大型企業為鐵路物流中心的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繼而在物流環節中提高鐵路物流的效率,保障貨物的裝卸、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的高效有序運行。例如一汽大眾參與投資建設的長春――大連的一汽貨運專線,一汽集團投入大量資金對長春南站這一貨運車站進行改造,同時購進了大批的裝運拌卸設備,以實現火車站到車間生產線的無縫對接,提高生產效率,在生產線大規模投入上生產時,還能夠降低成本。
(三)鐵路運營機制的多元化
我國擁有較大的鐵路物流需求市場。據2011年的數據統計,我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含行包運量)完成393263萬噸,鐵路貨運量和貨運總周轉量分別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量的11.2%和19.5%。同時,選擇鐵路運輸方式的很多固定客戶都與鐵路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尤其與大宗物資生產企業形成了較為穩固、長期的運輸協作關系,例如大慶石化二公司就有一條城際鐵路重油專線,通過鐵路運輸將危險程度高,環境污染系數大的重油通過專線鐵路進行運輸,一方面提高了運輸效率同時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鐵路的定時控速運輸,降低了燃料運輸的危險系數,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因為交通因素和天氣原因等客觀條件的影響,該線路運營二十六年以來,保持著安全運營零事故。與此同時,由私人承包鐵路列車專線這一鐵路運營模式也快速增長。我國首列由私人承包的列車專線開通于1998年3月18日,承包責任人為富奎集團的法人黃武學,黃武學以年承包額過億的價格承包了兩條鐵路專線,在經歷初期的艱難后轉虧為盈,為私人承包鐵路專線這一運營模式提供了有價值的成功經驗。
三、當前我國鐵路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運輸方式優勢下降
同其余四種運輸方式相比,鐵路運輸的發展時間較長,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法也相對完善,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保持著市場高占有率,但是隨著經濟技術的飛速發展,公眾愈加提高了對時間價值的認識,同樣,鐵路物流企業也會面臨響應市場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整改服務方式的問題與壓力。其中在運距方面,鐵路運輸就遭受到了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帶來的巨大壓力,相比較于“門到門”的短距離公路運輸,鐵路物流無法深入到工廠內部,雖然有著較低的價格優勢,但是在送達速度和送達時間方面卻無法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而單向性的運輸流使得客戶需要支付額外的集裝箱空駛返程費用,因此針對于時間緊迫的消費品通鐵路沒有競爭力,對比后更多客戶寧愿選擇公路運輸。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伴隨公路運輸網的飛快發展和水路運輸的迅速改善,企業可以在運輸方式方面做出更多的選擇。當然鐵路物流運輸最大的競爭對手依舊是迅猛發展的公路,而GPS和GIS的運用也使得公路運輸更具優勢,因此運距長的鐵路運輸優勢不再。而航空網絡的完善和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下降也使得各大航空公司頻頻“砸價”,因此通過航空公司運輸貨物的性價比迅速提高,備受高端型和精細型企業的喜愛。
(二)鐵路物流基礎設施布局需進一步優化
完善的路網體系是鐵路物流發展的基石。我國鐵路物流設施較完善,但區域布局不合理。據中經未來產業研究院的《2016年中國鐵路貨運改革機會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1萬公里,比上年增長8.2%,其中,西部地區營業里程4.8萬公里,比上年增加4401公里,增長10.1%,其中、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幾個西部大省面積相加達到國土面積的一半,但是鐵路運營里程不到全國五分之一。由于經濟發展緩慢,西部各省的鐵路線路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不盡如人意,而薄弱的交通物流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勢必會進一步制約經濟的建設發展,繼而形成惡性循環。而即便在東部發達省市中,依舊存在著諸如鐵路貨運場站規劃不合理,大城市周邊鐵路集裝箱辦理站過多等問題。這既是鐵路運輸部門的規劃問題,也是城市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在于,貨運鐵路提供運輸的被服務對象為工廠和工業企業,其生產線和物料倉庫本身并不位于城市中心,換言之鐵路貨運和鐵路客運的中心并不重合,這才是困擾鐵路運站規劃建設的根本性問題。
(三)信息化程度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高信息化水平能夠為鐵路物流系統的高效運作提供保障。我國鐵路貨運的硬件設施較為落后,信息的捕捉能力比較差,鐵路物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偏低,物流管理系統沒有軟硬件的扎實基礎,使得鐵路物流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依舊不能滿足需要。與此同時,我國鐵路物流信息化雖有一定基礎,但信息不通暢。市場上的供求信息很難融入鐵路內部,導致信息傳遞不暢。信息化程度和技術水平較低這一現狀的存在時間已久,一方面是由于傳統鐵路運輸的數字化程度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過于重視在機械設備方面的追求,而忽視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資源方面的建設。另一方面這是由于鐵路運輸作為國有企業,長期一家獨大形成壟斷式運營,因此缺乏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缺乏對技術的敏銳度和對科技迅速的重視程度。
四、互聯網+鐵路物流的發展新策略
(一)加強運營策略和運營方式的創新
1.物流平臺將建立互聯網征信體系。加強各類平臺信用記錄歸集,逐步形成覆蓋物流業所有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網絡信用信息檔案,根據信用評價實行分類監管,建立實施“紅黑名單”制度和預警警示企業、懲戒失信企業、淘汰嚴重失信企業的機制。具體如下:
(1)完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完善政務、商務、要素資源、空間地理等信息采集、存儲、查詢、轉換、對接、分析等功能,為企業提供信息查詢服務。
(2)整合構建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大數據中心。完善信息服務與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圍繞物流誠信、安全監管、公共服務等專題,開展數據交換、存儲、監控、查詢與統計分析、大數據挖掘等工作,為政府決策、市場運行和公共服務提供信息服務支持。
(3)開展共享服務平臺應用推廣打造一批網絡交通物流公共服務產品,推廣共享服務移動終端應用。
2.拓展開發“中介”貨運業務。鐵路應該積極開展貨運業務以便為顧客提供一個便捷的中間層,來組織協調鐵路運輸的全過程。未來的鐵路物流貨運業務將完全實現鐵路物流的調配和組織活動,實現虛擬的營銷策略以及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滿足“私人定制”業務。
3.發展第四方鐵路物流。物流活動與運輸企業的融合和拓展是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潛在條件。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優化與拓展,是提供物流系統設計與整合者。它不僅提供物流服務,而且就其自身的特點,第四方物流具有供應鏈管理功能,這是一個對于貨主、托運人到用戶、顧客的供應管理全過程。通過積極開展第四方鐵路物流業務,有助于通過資源整合提高鐵路運輸的效率,同時通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比和交通線路的合理規劃,能夠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而第四方物流所具有的供應鏈再造功能比第三方物流的供應鏈設計功能要更加先進,這也是其優勢之一。
(二)推進區域化平衡建設,統籌鐵路網絡布局
推進區域化平衡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在國家層面上推進西部鐵路建設和西部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完善城市的鐵路物流園區以及物流樞紐站的建設。前者的建設需要長期的規劃和長期的資金注入,例如青藏鐵路的建設,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以世界級基準完成鐵路建設,極大的拉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加快了對外溝通。而對于城市區域內的物流園區建設和鐵路樞紐建設,則需要地區政府和鐵路部門的共同規劃設計,一方面要盡量降低貨物中轉運輸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要盡量不影響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因此需要相關學者和城市規劃部門的共同努力。
(三)扎實推進互聯網業務建設和互聯網人才培養,助推鐵路物流信息化發展
鐵路物流行業應該繼續實行和深化“雙網”改革。在客運服務上,鐵路部門相繼推出的12306網站、手機客戶端、電話、自動售票機等多種購票方式,打破了人們出行的購票瓶頸;在貨物運輸上,鐵路部門創建了“95306”中國鐵路貨運電子商務系統網上辦理平臺,使企業貨主足不出戶,通過網絡就能辦理貨物發送的相關手續,通過“貨物追蹤”查詢功能,對所發送貨物的徑路和到站一目了然。面對運輸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雙網”深度在互聯互通中所釋放和創造出的效益,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便利出行帶來更多的“福祉”和“紅利”。在互聯互通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鐵路運輸和互聯網的聯系,不僅僅是網絡業務的推出和辦理,同時要注重網上信息的及時反饋更新和動態化處理查詢,要保障貨物的運輸狀況和實時位置能夠及時查詢,以快遞行業為例,通過快遞的官網或者查詢軟件,可以實時查詢快遞的運送狀態以及預估到達時間,這樣的實時數據錄入和反饋機制,也是鐵路大宗貨運服務所努力的目標。與此同時,鐵路部門還應該注重培養專業的鐵路物流業高級技術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高級軟件開發人才等。針對我國鐵路物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物流專業培訓,深化和提高管理意識和業務技能,同時要引進互聯網方面的人才進行網絡數據庫的建設和查詢頁面的維護,增強具體的實際操作技能,以滿足鐵路貨運過程中的數據更新和客戶查詢需要,盡最大可能的滿足顧客需求,同時完善鐵路部門和顧客的溝通機制,這也是現代物流企業高科技管理的需要。現代化的物流是一個綜合服務過程,鐵路物流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促進我國鐵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五、展望
作為五種運輸方式之一的鐵路運輸,以及鐵路物流業的發展,將繼續成為今后客流和貨流的首要選擇。盡管現今的鐵路運輸和鐵路物流仍舊還有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但是在互聯網的優化和帶動下,依舊呈現出一片廣闊的發展前景,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互聯網數據庫的實時更新,可以讓讓監控管理實時化、可視化。客戶獲得良好體驗的同時又會匯集大量的用戶人群數據,形成良性反饋。隨著互聯網思維滲透鐵路物流,鐵路貨運將呈幾何級裂變。與此同時,鐵路運輸推出網上業務有助于小宗貨物運輸成交量的上漲,過去的鐵路部門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大宗商品運輸,近幾年大宗商品需求持續縮減,尤其是大量特高壓輸電項目的實施使得占鐵路貨運總量1/3的煤炭運輸受到了嚴重沖擊。同時,散貨快運業務爆發式增長,通過互聯網獲取新的貨源,使鐵路貨運結構與中國經濟結構相匹配,向高附加值的現代物流升級。而在“互聯網+鐵路物流”工程建設的實施過程中,鐵路業務與快遞行業應該形成競爭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現在的鐵路既要用人攬貨,也要以“網”聚貨。鐵路和快遞企業會在預先設定好規則的前提下堅持差異化競爭戰略,從而構建了一個低成本、低排放、高效率的社會物流體系。鐵路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之下,將能夠為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篇8
關鍵詞:石油企業;智能移動平臺;條碼應用;物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4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36-02
一、引言
國內外,隨著各行業企業業務信息系統建設的日趨成熟,企業對物資的管理和智能移動應用的建設已經越來越重視,目前基于手抄、筆記、錄系統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物資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對企業來說,找到能有效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方式非常重要,條形碼技術與智能移動終端的結合應用正是其中一種提升企業管理現狀的一種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通過條形碼的應用,使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二、條形碼簡述
條形碼是由一組按照規則排列的條、空組成的信息標識,條碼的產生對信息的讀取方式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由以前人眼識別提升為基于條碼掃描設備的自動識別,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讀取的準確性及速度,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使用的基于拍照方式的讀取設備識別準確率已經無限接近100%,結合二維條碼技術,更具有信息量大、保密性高、耐污損等特點,在對現場物資管理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三、物資管理現狀分析
中國海洋石油經過多年的信息化發展,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建立了ERP、OA、資產管理、現場安全管理等多套管理系統。這些系統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由于公司規模大,庫存地點多,網絡及應用環境復雜,所以在物資管理現場主要存在著下列問題:
物資現場操作全部采用手工抄寫然后錄入系統的方式,容易產生錯誤,并且造成系統與實物不能實時一致。
現場與辦公室距離遠,現場操作員需要不停往返操作,極大的浪費了人力及物力。
平臺網絡速度低,現有的業務系統操作慢,影響現場操作速度。
同類物資類型非常接近,通過人眼容易區分錯誤。
盤點效率低,需要重復多次盤點才能達到盤點要求。
條形碼系統在物資管理中的應用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是實現快速、準確而可靠地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為生產保障物資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首先,從企業生產的角度來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需求多元化的物資訂購要求,企業物資采購從過去的大批量、單調品種的模式向小批量、多品種的模式轉移,給傳統的手工方式帶來更大的壓力。手工方式效率低,由于各個環節的統計數據的時間滯后性,造成統計數據在時序上的混亂,無法進行整體的數據分析進而給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利用條碼技術,對企業的物資物流信息進行采集跟蹤的管理信息系統。
1.條形碼選型
針對石油行業物資存放的高油污、包裝不規則、標簽容易破損的特點,選用了二維PDF417碼制產生的條碼,PDF417條碼擁有很強的糾錯能力,即使條碼磨損超過50%,也可以正常讀取。這種標簽非常適合在環境復雜、標簽容易破損的情況下使用。
2.系統應用
在系統設計上,考慮到現場應用的便利及網絡帶寬的限制,系統采用基于C/S的三層架構,各層間采用開放的Web Service進行通訊。客戶端采用智能手持設備,利用手持設備的便攜、可移動、精確掃描的優點,通過系統接口結合后臺系統的強大功能,實現物資的條碼化管理。
在物資管理領域,條碼技術就像一條紐帶,把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發生的信息連接在一起,可跟蹤產品從采購到貨到平臺接收的全過程。
系統主要功能包括:
接口管理,主要負責條碼系統與其他系統的信息傳遞,包括基于SAP XI平臺的SAP接口,基于IBM MAXIMO PSDI的EAM接口,基于Web Service的MTS數據接口,接口是條碼系統的基石,所以快速、穩定的接口是系統成功運行的關鍵。
業務管理,主要包括物資管理中的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盤點、查詢、標簽打印等功能,通過條碼系統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物資管理業務中的手工書寫票據和送到機房輸入的步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解決了庫房信息陳舊滯后的問題,提高了交貨日期的準確性。另外,解決了票據信息不準確的問題,提高了客戶服務質量、消除事務處理中的人工操作、減少無效勞動。
網絡傳輸管理,用于管理網絡傳輸數據,實現異步通訊、數據壓縮及分批處理功能。
離線數據管理,實現斷網環境下的業務操作,通過接口完成與服務器的批量數據讀取與提交。
標簽打印管理,通過接口實現基于多種條件的物資標簽打印功能。
現場報表打印管理,現場操作人員在完成業務操作后,可以通過手持實時打印相應的單據,避免了為了打印單據往返辦公室。
分析管理,通過條碼系統的應用,可以快速分析員工的工作情況,為企業分析做出重要參考。
六、條形碼對物資管理的提升
提高庫存管理水平、規范庫存管理操作:通過實施條碼系統,提高了物資的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信息化的深入應用,通過合理的條碼應用,規范了庫存管理的流程,細化了管理細節。
簡化了庫存查詢和業務操作,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通過移動終端的應用,簡化了操作員現場的查詢及業務操作,提高了現場業務處理速度,減輕了現場人員的工作壓力。
失控物資得以全面控制:通過條碼實施將失控物資全部納入到系統進行管理。
緩解平臺網絡速度矛盾:針對平臺網絡速度慢的特點,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異步通訊、數據壓縮、分批傳輸等技術,使現場操作速度得到明顯提升,網絡速度的提升也提高了現場業務處理速度。
上述應用的提高是在合理、科學的條碼應用基礎上實現的,也可以看到條碼系統的實現使物資管理水平向科學化、現代化又近了一步。條形碼的局限
被動讀取,基于條形碼信息的讀取需要現場人員使用手持設備掃描讀取,對比基于RFID的應用仍略顯復雜。
信息容量限制,二維條碼理論上可以存放2K的數據,但在實際應用中,隨著數據量的增加,條碼尺寸及讀取難度都相應加大,對讀取設備的要求也同步增高。
無法重復使用,條碼信息為一次性打印,不可以進行擦寫操作,而且條碼都要采用標簽方進行粘貼,無法實現復用功能。
識讀距離限制,二維條碼讀取設備一般采用照相方式進行信息的采集解析,所以讀取距離受到條碼尺寸及讀取設備性能限制。結論
通過條形碼系統設計和研究,實現了移動庫存管理、集裝箱管理、工單管理等作業現場的應用,將管理工作延伸到生產現場,實現現場移動辦公,規范現場作業程序和作業人員行為,杜絕了現場作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進一步控制標準化作業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并確保了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及及時性,是公司管理得到進一步提升。參考文獻:
[1]李文光,劉玉群,張雪奇.基于指紋識別和二維條碼技術的身份認證系統[J].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2006.
[2]楊展,孫樹棟,牛剛剛,劉建平.條碼技術在MES信息采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管理與信息化.2008.
[3]張得煜.二維條碼技術、標準及應用[J].標準與技術追蹤.2007.
[4]周建芳.條碼技術在零售商業的應用[J]斌漢工作學院學報.2004.
[5]馬士華.供應鏈管理[H].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